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14篇)
1.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篇一
目录
一、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的意义...................................................................................................2
二、国家政策导向...........................................................................................................................2
三、呼和浩特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情况.......................................................................................3
四、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发向方向和前景...................................................................................4 4.1、坚持“丰富、多样、选择”的导向,加强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建设...............................4 4.2、以“合作、共享、多赢”的导向构建基地、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4 4.3、坚持“研究、实验、创造”的导向,引领全市综合实践活动基地。...........................5 4.4、坚持“创新、发展、卓越”的导向,不断实现综合实践基地跨越式发展...................5
五、发展靠人才,人才靠教育.......................................................................................................6
一、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的意义
以中小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是指能满足青少年学生社会化发展需要,并为其提供综合实践教育服务的综合性校外教育机构。综合实践基地是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中非常重要且特殊的一类,它是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建设和发展起来的。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际需要,承担一定的课程任务;它既与校内教育密不可分,又在学习内容、教育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与课堂教学有区别;能够有效的弥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缺陷和不足,广泛拓展学校教育空间,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有益补充。
二、国家政策导向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出“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要求“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把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校外教育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要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内容,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切实予以保证。”“大中城市要统筹规划,通过多种形式建立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三、呼和浩特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情况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及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作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不可少的载体,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和浩特市相继建设了一些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但主要以科技馆、小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为主,并没有专门的实践基地。
呼和浩特市中小学生人数达到了30多万,其中20多万学生都有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需求,现有实践基地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新建或扩建综合性社会实践基地。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越来越重视,所以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满足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需求。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现在的中小学生对科技产品了解的比较多,但对传统农业等缺乏了解和认识,需要提供相关方面的实践和教学基地。
四、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发向方向和前景
4.1、坚持“丰富、多样、选择”的导向,加强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建设
课程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石,是提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质量的载体。综合实践基地创办起来,我们将把课程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将建设涵盖人文素养、科学探究、关爱生命、心理健康、环保保护、学科教育、德育活动、素质拓展、艺术创作、地方文化、交通、医疗、经济、科技创新等30多个领域500多种必修和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如剪纸、自制酸奶、军体活动,种植、养殖等特色课程。
4.2、以“合作、共享、多赢”的导向构建基地、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建立校外教育协作联席会议制度,抓好中小学生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的顶层设计。逐步打破教育资源壁垒,整合教育资源,拓宽教育渠道,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工会、科协、环保、技术监督和工厂、农场、林场、公园、游乐场等作用,整合学校、社会、家庭及有关组织的资源优势和教育优势,合作育人,全面育人。成立全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联盟。本着“共享教育资源,形成整体优势,突出基地特色,增强整体实力”的宗旨,合作开发课程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学习、相互借鉴,不断丰富教育内涵和教育内容,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体验不同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由单校独立“作战”,形成“联合舰队”,放大教育效应和教育效果。依托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成立了呼和浩特少年科学院,充分利用节假日、周末等课余时间,与大学和科协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引领和推动全市中小学生科技发展。
4.3、坚持“研究、实验、创造”的导向,引领全市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将遵循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的规律,深入系统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优化过程,提高质量。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编写,承担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
和省内和全国的实践基地联合,跨地区交流和学习,同时邀请教育专家、科学家、企业等共同参与到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研究成果可以实现更好的转化或成为产品。
4.4、坚持“创新、发展、卓越”的导向,不断实现综合实践基地跨越式发展
实践基地将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建设,规划用地面积14万平方米,总投资将达到4.6亿元,拥有教育实践区、农业体验区、交流中心区、学生交流配套区、文化展示区、教师培训区等九个分区,新的基地建成以后,将进一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段,形成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相衔接的教育体系,为高中学校通用技术、实用职业技术和高科技创新实验提供平台;将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每期接纳约2000人,年接纳能力达6至8万人。
五、发展靠人才,人才靠教育
随着世界教育发展的不断融合和相互促进,个性化、多样化、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化、终身化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势不可挡的大趋势。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智能技术、基于大数据的云计算为海量信息的生产与传输创造了条件,正在改变着当代世界教育格局,改变着学校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改变着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据美国有关教育部门统计,至今在家上学的中小学生已经超过了200多万人,占全国中小学生的13.6%;无线WiFi互联网已经覆盖机场、政府、学校、家庭、医院、图书馆、公共活动场所和社区,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随时都可以上网学习获取知识,社会几乎成了一大学校。预计在不远的将来,人们的学习将会变得更加自由和广阔,变得更加便捷和个体,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彩。处处是学习之地,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将成为现实。所以说,我国基础教育将面临着极大地变革,其中变革做大的将是教育与社会和家庭的一体化,学校教育功能在逐步弱化,社会教育将得到极大地发展,将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
我们坚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们不懈的努力,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综合实践基地与校外教育体系的新局面,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2.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篇二
一、恰当设置语文活动, 促进语文能力提升
著名语言教育学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 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 即大概30%来自课内, 70%来自课外。这里所指的“课外”就应该是语文的全部外延, 也即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生活及语文”的理念。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它不是靠学得而是靠习得的。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以阅读教学为例, 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如, 建立班级图书角、我是图书管理员等。把学生枯燥的读书生活溶于生活公益性服务这样一个活动中, 学生不但有书读, 而且还能学会图书的简单分类与管理意识, 培养学生为公众服务的公德心;开展读书故事会活动, 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开展读书讲故事比赛, 并且以打擂的形式激励学生多读书、多说、多评议;开展我是小作家的评比活动, 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办理班级读写报, 为学生的读写提供实践的园地。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 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这样比起让学生只是坐在课堂上, 死读书、死背书、硬着头皮写老师布置的空洞的作文, 学生的能力提高的会更快。这样的教学方法也正符合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二、准确把握语文实践活动的“度”
虽然是语文实践活动, 但是它设置的目的是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 因此, 这些活动无论涉及哪个领域、哪个学科, 无论教师将采取何种方式, 其根本是必须姓语, 落脚点也必须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我们不能把语文实践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或是科学课、音乐课之类。比如, 在执教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一单元时, 如果设计不好, 就很容易上成单一的阅读课、信息技术课或是常识课。所以, 教师一定要把握语文的综合主要是指语文知识的综合、语文能力的综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综合、语文实践过程的综合, 它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 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综合学习”。另外, 还要注意媒体与教学形式使用时的度。因为综合性学习往往需要教师补充一部分资料, 以丰富综合的内容。所以, 教师就很容易利用电教媒体把难理解的内容用多种形式, 比如, 声音、图片、下载大段的文字资料等, 至于做这些图片和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有多深的印象, 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形成有多大的帮助, 教师心中也没有明确的目标。还有就是教学形式设计过多, 过于繁杂, 不利于学生静心思索。一些教师往往热衷于小组研讨、小组竞赛、演讲等活动, 课堂上往往是轰轰烈烈, 热热闹闹, 可是学生的语文思维深度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训练。
三、注重教师与学生的积累, 加深学生综合学习的深度
综合性学习呈现的是立体的知识内容, 教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 对教师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们的小学教材中, 从五年级开始出现综合性学习单元。比如, 六年级的《轻叩诗歌的大门》单元, 就要求教师有极高的文学素养与古诗词功底, 否则这一单元就简单到让学生读诗、背诗就可以了, 而相关的诗词方面的知识就没有给学生传受到, 或者引导学生自己去搜集有关现代诗词和古典诗词的相关知识, 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对诗歌分类及鉴赏能力等。而且要让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有所提升, 学生本身的积累更重要。因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是建立在自己的理解、运用、感悟的基础上的。这里所说的积累不仅是知识上的积累, 还有实践经验的积累。新课程之所以设置综合性学习活动, 是为了给学生寻找一种语文学习的新的途径, 把我们的生活和整个世界作为语文学习的外延, 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语文学习环境, 把语文能力的习得放在一种活的场景中, 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 在这样的环境中, 便于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实践和基础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 以更好地学习。这样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强调语文的交际作用。
3.浅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篇三
关键词 培养能力 增长知识 陶冶情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036-02
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学生的主体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成为个体生活主体和社会生活主体的必经途径。基础教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的发展价值。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因而其根本的课程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强调学生通过研究与实践,构建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掌握科学方法。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1.对培养听说能力益处多多。好多语文教师不愿意搞语文实践活动,认为既麻烦又浪费时间,殊不知语文实践活动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利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听说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听”只局限于听讲,“说”只局限于回答问题,有人甚至认为听说能力无需专门训练,如此这般,学生听说能力极差,好多学生不敢上讲台说话,仪态不大方,口齿不清,语无伦次,所以说搞语文实践活动不但能迅速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辩论会”上学生一方面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要听清对方发言者的观点是什么,根据的事实和道理是什么,从而发现对方观点的片面、论据的不足。只有这样在论辩时才能抓住要害,使自己发言有较强说服力。这样看来“做会议记录”“演讲”等实践活动都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使学生听能抓住要点,说能达到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
2.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听说靠口头语言,读写凭借有形文字,听说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自然会提高,语文活动加大了习作练习,使作文不在局限于固定时间,而是能达到学生都愿意写、有话可写,写作能力会无形中提高。另外,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积累了很多直接的、间接的语言材料,写文章时语言丰富,表情达意时挥洒自如,有效的解决了学生作文中没有生命、缺乏生机的问题。也解决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知写什么”的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挖掘,耳闻目睹,琐屑小事,俯拾即是,皆可作为写作的素材。再有,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过去语文教学的要求,如果单凭教师讲各种应用文的格式和要求,学生不亲自实践,考试时就会漏洞百出,教师如果能抓住时机,为学生创设实践背景,让学生写申请、写启事、写倡议书等各种应用文,学生无需死记硬背便可顺利掌握各种应用文的写作。实践证明,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捷径。例如在“云南大旱调查”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组织材料,写作关于节约用水的倡议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3.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在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难免要与人交流,包括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与活动过程中的相关人员的交流,难免要面对纷繁而庞杂的社会。这样,参与活动的学生势必会想方设法的处理好各种关系。而在处理各种关系的过程中,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另外,新课程中的《口语交际》,也是我们培养学生语言实践的良好契机。《口语交际》除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更好地交流,我们首先应该注重课前的实践。如《夸夸咱家乡》,课前学生们就向长辈们了解了一些家乡的情况,去一些地方看看,感受一下家乡的美。这样在课堂中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另外,课堂中我们还要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们用导游的身份和大家交流,有介绍,有咨询,有解答,有称赞。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学生们是投入的,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了很好的言语实践,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也就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4.提高了查找、处理信息的能力。课标中明确指出:“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在确立探究主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协助学生分工合作,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归纳、分类等方法整合多方信息。在合作解决问题、总结汇报的过程中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技能的目的。为完成一个课题,同学们一起去搜集、查找各类相关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梳理、整合,应用于自己的课堂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对于各项信息的查找、处理能力逐渐有所提高。例如在“塑料袋的‘大革命”’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要一起合作查阅资料找到“塑料袋的历史;塑料袋的成分;塑料袋的特点及危害(包括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危害)”等几个问题的答案,而在找答案的过程中,他们查找、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的知识广,方面宽,因而对于学生综合知识的全面理解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往往一个课题,孩子们能够将它辐射到更宽广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孩子们无疑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在这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启迪了他们的智慧,有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更多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事加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改善知识的结构,激发了探求事物奥秘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如今的考试题目往往是开放性的,如科学的考试亦不再仅仅拘限于课本,答案也不总是唯一性,有时它考查的就是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的知识,而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将学生很好地引入生活这部百科全书中。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读书、研讨、演讲、创作等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探索人生的真谛,陶冶高尚的情操,发展个性特长。例如,通过“说古论今话对联”主题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对联。通过“趣说歇后语”主题活动感受歇后语的诙谐,享受它所带来的乐趣等等。在活动中,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自然而然得以丰富和拓展。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提高素质,陶冶情操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强调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跳出语文学语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人文修养,在交往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在生活中激活学习语文的情感,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例如,诵读古诗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了学生文学素养,陶冶情操的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再如,《春节对联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也对提高学生文学素养,陶冶情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实践活动背景、意义、介绍 篇四
1.1实践活动背景
(地理条件)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腹地,而这些古镇坐落在十堰市各个县,虽然路途较远,但是前往古镇的交通便利。对于我们大学生调研队,行走在老街旧巷的机会就更多。
(政策扶持)古镇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政策号召,依托十堰本身具有的良好的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尽力开发旅游资源,吸引各地游客的同时也保留了这些独特的历史痕迹。
(资源条件与文化传承)十堰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武当的道教文化熏陶,更是有十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古镇记载着历史的变迁,浓郁的文化气息引领我们走进古镇并去追寻那些年代所沿袭下来的风情民俗。
(响应总书记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若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掉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因此我们希望以本次实践为载体,尽自己绵薄之力来响应号召,弘扬中华文化。
十堰有许多古镇,而黄龙古镇与上津古镇是这些古镇中人口较多,具有典型文化传承意义的,作为了本次实践地点。
我和其他八位同学组成十堰古镇文化调研队,进行了以“对十堰古镇文化的调查与研究”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1.2实践活动意义
此次实践活动旨在调查和研究十堰古镇文化,收集整理那些不为人知的古镇,深入调查古镇的发展,宣扬古镇背后所拥有的独特文化内涵,了解古镇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居民个人素养。1.3实践活动介绍 1.3.1实践活动目的
对十堰古镇的文化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古镇的存在时间,历史背景,保护与发展现状,通过宣传使古镇走入更多人的眼球,并让古镇文化得以传承弘扬。
1.3.2实践活动时间
2017年6月23日——2017年6月25日
1.3.3实践活动成员介绍
李威辰(本次社会实践负责人)男,共青团员,河南省商丘市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科163班学生,现任材科163班班长,大一上学期获得二等人民奖学金,获得新生杯篮球赛冠军,学习认真,态度端正,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
周兴成男,共青团员,湖北省襄阳市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科163班学生,现任材科163班学习委员和院学生会秘书处部长,大一上学期获得二等人民奖学金,工作认真,态度端正,富有团队精神。
程强男,共青团员,湖北省十堰市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科162班学生,现任材科162班组织委员,语言能力以及组织能力比较强,能够承担责任,富有团队意识。
刘文悦女,共青团员,湖北省襄阳市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学院材控163班学生,大一上学期获得一等人民奖学金,学习认真,性格开朗,奋发向上,尊敬师长,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比赛,具有团队意识。
张天亮男,共青团员,湖北省十堰市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科163班学生,现任材科163班学习委员和公共数学协会学习部部长,新生杯辩论赛冠军,志愿服务积极分子,学习刻苦认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吴明娟女,共青团员,湖北省宜昌市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科163班学生,现任材科163班心理委员,志愿活动积极分子,学习部成员,学习刻苦认真,乐于助人。
周君男,共青团员,湖北省十堰市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科163班学生,性格大方,活泼开朗,为人真诚,勤奋学习,富有团队精神,对人对事富有热情与责任。杨雄凯男,共青团员,张勇男,共青团员,湖北省恩施市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控162班学生,现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文艺部部长,大一上学期获得职业规划演讲比赛三等奖及共青杯辩论赛冠军,新生杯篮球赛季军,学习认真,尊重师长,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比赛,对工作富有热情,积极向上。1.3.4实践活动地点
湖北省十堰市黄龙古镇,上津古镇
1.3.5实践活动对象
古镇居民、政府部门、普通大众、游客等
1.3.6实践活动方法
网上调查、走访大众、面谈采访、调查问卷、抽样访谈
1.3.7实践时间安排 1、6月23日前,团队进行资料调查搜集,问题整理,相互讨论,确定主题,列出此次探究十堰古镇文化我们想要了解的以及面对的问题,形成调查问卷定稿,就出发时间,行驶路线进行讨论,做好出行准备。2、6月23日,从学校前往黄龙古镇,就古镇现有状况,存在时间,历史背景进行了解,对当地居民进行调查问卷,提出现有发展问题记录并讨论解决措施。3、6月24日,从学校前往上津古镇,对古镇当地特色建筑进行参观,从古镇居民那里了解古镇的保护和发展情况,记录并拍摄以便后期分析。4、6月25日,到了山陕会馆,采访游客,与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访谈,了解其历史背景,特有文化象征。5、6月25日以后的假期,据社会实践的经历,进行新闻稿撰写,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书写,并在网上进行宣传。
1.3.8实践活动经费
5.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篇五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怎样从严治党?集中一定时间内,对领导干部和党员的思想和工作作风进行全面整顿,纠正各种不良作风和现象,是我们从严治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好方法。1942年到1945年初,毛泽东倡导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延安整风运动。通过整风,提高了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在全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即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实现了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空前统一。延安整风是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的一次成功实践和伟大创举。群众路线是我党对马列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创造性运用。表述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中,“两个一切”是党的工作路线和组织路线,是一条生命线,是党的宗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是强调人民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党的力量源泉,这是党的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党中央在18大后半年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对党的现状进行清醒分析后,狠抓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先,应当明确它的背景和必要性。
它的背景有两点,一是实践背景,一是理论背景。
理论背景是指党的18大,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有了新进步。
一是明确党建目标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毛泽东时代讲:我们要建设一个“革命党”;邓小平时代讲:我们要建设一个“懂建设的党”;江泽民时代讲:我们要建设一个“学习型”政党。18大讲:我们要建设一个“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
二是形成了党建主线。要围绕“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纯洁性建设。”
三是丰富了党建内容。毛泽东讲:思想、组织、作风三大建设; 邓小平讲:在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之外,还要抓制度建设、反腐败建设。
四是对党建新形势作出科学分析。新世纪、新阶段,党面临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冲击“四大考验”; 面临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因此,党的建设必须增强忧患、创新、宗旨、使命“四个意识”。
五是安排部署今后党建工作:从理想信念、党群关系、党内民主、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管人才、基层组织创新、反腐败、严格党的纪律等八个方面,强调了当前及今后 5年的党建工作重心。
这样,18大报告在“ 党建目标、党建主线、党建内容、党建新形势、党建新任务”等五个方面有了新的进步,为我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关于实践背景,是指我党的现状。一方面,我党是执政党,有8200多万党员,党的知识化、年轻化、革命化水平在提高。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党的建设,还存在不足,消极腐败问题,仍然是老百姓反映强烈的三大问题之一,反腐败斗争仍未有穷期。脱离群众的问题,也很突出。所以,必须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习近平讲了三点:第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党的18大明确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需要凝聚全党、全民的智慧、力量,艰苦奋斗,努力拼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第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第三,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强调,总体上看,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情况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也是好的,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冲锋陷阵、忘我奉献,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肯定和拥护。这是主流,必须充分肯定。
6.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篇六
1、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校、社区和家乡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研究型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做”、“考察”、“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
7.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篇七
(一) 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实践活动
首先, 教师要结合政治课教学内容, 组织学生参与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如“今日我以锦中为荣, 明日锦中以我为荣”演讲活动, “环境调查, 我是这样做的”活动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演讲、活动、参观、访问、调查、服务等实践活动, 培养了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 使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了充分发展。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可以选择的实践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主要表现为“导方向”“导思路”, 放手让学生根据教材及相关材料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自我探究中主动求知、快乐求知。其次, 教师要建立起“社会即课堂”的大课堂教学观, 积极地创造和提供条件, 根据学生活动的兴趣及教学内容的要求, 恰当地安排学生从事各种课外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学, 在活动中教, 在教与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实际的处事能力, 真正促使每一位学生在生活的课堂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和体验, 扩展知识技能, 完善知识结构, 提升生活经验, 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除此之外, 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与帮助也是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有效方式。由于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 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因此, 教师必须从爱出发, 从尊重、关心、信任入手, 对学生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导之以行, 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一次, 初一 (5) 班的一位女生进入初中后每天早起晚睡, 除了吃饭就是看书, 从不讲究修饰打扮, 也很少与同学来往。满以为全班的桂冠非她莫属, 但期中考试时, 数学不及格的名单上竟有她的名字。这一打击使她羞愧难当, 无地自容。笔者及时找到这位学生谈话, 只是问她今后怎么做?她看上去是那样的灰心、颓唐, 一个劲儿地摇头。于是结合“正确对待挫折”中“挫折孕育着成功”这一知识提醒她:挫折和教训会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失败可以使成功成为可能。她接受了意见, 重新修正自己的目标、行为、思想认识和处世方法, 重新振作起来了。可见, 要将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除了集体教育还必须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
(二) 在政治课中开展实践活动意义重大
首先, 在政治课中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有效实现政治课的教学目标。积极有效地在政治课中开展实践活动, 其目的是活跃初中生生活, 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 分析解决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培养学生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意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及热情, 在活动中轻松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 在政治课中开展实践活动满足了初中生学习、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提高了初中生的整体素质。初中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随着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和知识阅历的不断丰富, 初中生已初步形成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有了初步的认识, 也初步形成了对自己个性和生活方式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他们不满足于枯燥单纯的条条框框的书本知识, 而是希望参与社会生活, 设计自我生活, 在实践中学习, 在应用中学习, 在体验中学习, 主动参与社会生活。
再次, 在政治课中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政治的、思想的、道德的认识以及情感和行为习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 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众所周知,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是多思、好问、敢想敢做。随着社会信息量的不断增加, 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 知识阅历的不断丰富, 他们越来越不满足沉闷、呆板的空洞说教和封闭单一的学校课堂生活, 而是极其向往大自然, 并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政治实践活动课正是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这一规律, 培养他们动脑、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8.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篇八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主体性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022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师生从中受益良多。
一、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
开展综合实践课,尊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独立人格和负责的态度。在活动中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使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获得体验。如笔者结合学校的文艺演出,组织了“戏曲大舞台”综合课,在准备过程中组织学生了解戏曲常识,欣赏有关唱段,并且亲手绘制脸谱服装,排练节目。整个过程参与的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论是哪一种形式,学生都有自己的观察、思考,也有互相的合作、彼此的配合,课堂开放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得到了深化和升华。
二、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
钱学森曾把人类的思维划分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这些在语文学习中尤其是综合学习中反映得是最全面的。如七年级下册“黄河,母亲河”这一次综合实践课中,让学生先对黄河进行观察,也就是以审美的态度、审美的目光去感知审美对象,这样就达到形象思维训练的目的。然后要求学生以科学的态度、现实的目光去感知对象,调查搜集有关水土流失,黄河断流及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资料,使学生对黄河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达到抽象思维训练的目的。引导学生看事物表象的同时,深入分析认识事物的本质,多角度、多层次地灵活看待问题,力求使学生保持思维的独特性,鼓励学生有独到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固执己见,善于反省自己。
三、挖掘学生的自主感悟
这一想法的初衷就是以课本为载体,培养学生个性,使学生感悟人性美。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人际交往机会,与同学亲密接触,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类似的活动很多,典型的就有“这就是我”“成长的烦恼”,师生融洽地交流,提高学生的认识,转变学生的态度,培养学生的情感。在这样以实施情感发展为目的的活动中,最让学生乐于参与的要数“我爱我家”这一次活动。学生用照片展示自己的成长过程,通过和父母交流回忆照片背后的故事,很多学生都不自觉地用语言、文字记录封存于内心的温馨的亲情,表达对家人的情感。这样的活动既使学生更热爱生活,也易形成活泼开朗、积极主动的品质,张扬个性,塑造健全的人格。
四、指导学生的资源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我们可以看到各地教育资源存在的不平衡状态,有些学校地处偏远山村或所处环境经济文化落后,相对而言,这些地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困难一些。但我认为这些地方并非没有学习资源可以开发利用,城市有城市的优势,农村也有农村的优势。如在“漫游语文世界”活动中,在郊区和农村似乎有更多的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现象,有更多的新鲜活泼的用语现象,更有流传下来的丰富的歇后语、俗语、农谚等。让学生展开调查,收集这些语言现象并做成调查报告,把它作为指导学生了解语文资源和认识运用语文的机会。
五、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综合素质体现的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综合性学习课上先指导学生确定本人或本组的活动内容,制订相应的计划,在课外完成搜集和调查活动,并且学会对已有资料进行筛选、梳理等一系列的活动。教师则加以指导,要求学生表达准确、简明、流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此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更是每次综合课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如开展“漫画探险”活动,在了解探险过程中必备的生存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培养学生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可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思维素质和人文素质。
总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学习机会。在这样的氛围中,充满了教师的挚爱、同学的友情、不懈的追求、少年的乐趣,每个积极上进的学生会得到信心、勇气和力量。好学生心情舒畅,如鱼得水,成长得更快更好,品德较差的学生也会受到感染,逐步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向好的方向转化。
9.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篇九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全国青年学生提出的“坚持远大理想、坚持刻苦学习、坚持艰苦奋斗、坚持开拓创新、坚持高尚品行”的希望,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增强青年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为重点,以推动广大青年建功成才为目标,紧密与党的十八大、纪念建团九十周年相结合,与学习雷锋精神、践行北京精神相结合,围绕当前社会热点和主要问题,通过深入开展爱党、爱国、爱人民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始终秉承与祖国共奋进的思想,在首都世界城市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担当大任、争做先锋,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做出积极贡献。
二、根据校团委的指导精神,在继续开展好具有我校特色项目基础上,结合时事情况,注重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纪念建团九十周年、学习雷锋精神、践行北京精神行动;紧扣“青春献礼,纪念建团90周年红色引领行动”、“创先争优,青年践行北京精神实践行动”、“学习雷锋,青年志愿服务实践行动”的主题精神;在实践中体现爱国、表达爱国,在活动中展示志愿精神、展现学生风采,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术、增强就业能力,在历练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三、通过深入开展“寻革命、学雷锋、扬旗魂”实践活动,弘扬爱国主义思想,落实雷锋精神,切实具体的落实党和国家对青年学生“坚持远大理想、坚持刻苦学习、坚持艰苦奋斗、坚持开拓创新、坚持高尚品行”的希望。
1、寻革命;通过对红色革命事迹的追寻,使队员们切身地充分了解和学习到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并认识到党和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并结合十八大的新思想、新理念,引导广大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始终秉承与祖国共奋进的思想。
2、学雷锋;在雷锋同志逝世五十周年之际,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学习雷锋精神号召。通过切实行动,做到培育大学生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人才、智力优势,更好的投入到学习雷锋的队伍中,让雷锋精神的培养和传承落到实处,为建设和谐繁荣的共产主义社会出力。
3、扬旗魂;深刻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学以致用,坚持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实践活动,同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加深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联系实际,运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和推动国护队内建设不断改革完善,以提高作为学生一流组织的质量,并加强爱国主义精神宣扬。
第2章 活动目的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全国青年学生提出的“坚持远大理想、坚持刻苦学习、坚持艰苦奋斗、坚持开拓创新、坚持高尚品行”的希望;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增强青年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为重点,以推动广大青年建功成才为目标,从而引导广大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并在实践中体现爱国、表达爱国,在活动中展示志愿精神、展现学生风采,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术、增强就业能力,在历练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2、引导国旗护卫队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雷锋精神,确立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队员的殷切希望,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广大队员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树立对国家和人民强烈的责任感,不断提升思想认识水平、专业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更加全面认识党、了解党、热爱党;普及知识、凝聚民心、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方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3、身为新一代,不能忘记曾经的红色。国护队员作为校园里优秀学生组织的一员,通过此次“寻革命”之旅,更加深刻直观地了解到党和国家的伟大事迹,学习到红色思想的重要性;并通过学生的身份更好的传给身边的人,使当代大学生更好的感受革命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4、雷锋精神一直是国人追寻和学习的榜样。此次通过“学雷锋”活动,借雷锋同志逝世五十周年之际,将雷锋精神的学习和实践紧密联系到一起,通过队员切身的帮助他人,更好的领悟雷锋精神的伟大,从而将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培养成为一种习惯。并以自身为代表,将雷锋精神更生动的展现在校园里,以带动校园乐于助人的风气。
5、国旗护卫队是宣扬爱国主义的重要基地,不仅要在学习之余营造整个校园爱国主义精神氛围,更要通过自身实践将,通过“扬旗魂”的活动,将国护中传承不休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种子播种到西部,播种到希望小学里,甚至播种到大企业里。
第3章 实践总述
二零一二年七月十六日,北京化工大学2011级国旗护卫队赴内蒙古暑期社会实践团从北京出发,开始了为期四天以“寻革命、学雷锋、扬旗魂”为主题的红色之旅。
寻革命,我们追寻革命足迹,先后来到了乌兰夫纪念馆、盛乐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馆、草原英雄小姐妹纪念馆、包头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参观学习,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党和国家的历史以及内蒙古革命事业的发展,坚定了我们爱国、爱党的思想,坚持跟党走的思想。
学雷锋,义务支教和林县小学,发放爱心物品,讲授了爱国主义精神及雷锋精神的相关知识,为小学生奠定了爱国、爱党、乐于助人的思想。通过了解乌兰夫和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英雄事迹,认真深刻的学习了其伟大的革命精神、无私奉献精神。
10.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反思 篇十
林思忠
“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化研究”是我们学校搞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研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动手、动脑、体验等实践手段,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自理自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一轮的课题研究活动开展到现在已经有三个月了。在这一阶段内,我们班的同学实践热情一直很高,并且在同学们的身上也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在同学们浓厚的实践氛围中,我也体会到了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
一、提 高 参 与 的 趣 味 性
轻松愉悦的活动气氛是萌发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有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为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上,力求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我和同学们一起设计了了“找春天”、“看山”、“我喜欢的小动物”等一系列活动。同学们参与的兴趣一直很高。为了不使活动龙头蛇尾,我在班级墙壁的刊板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栏目——《自主实践小标兵》,有力的保障了活动的延续性。我利用晨会的时间,向同学们讲明了这个栏目的意义:“自主”就是不用老师布置,不用爸爸妈妈提醒,自己能主动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实践”是必须亲自参加,亲自动手动脑,亲身体验。谁做到以上两条,并且能保质保量写好实践日记,谁就能在“自主实践小标兵”这一栏目里加一分。经过长期的积累,谁加的分越多,谁就有资格评为学校的“实践小标兵”。这个栏目一创办,马上就有同学早上主动拿着实践日记向我“耀功”,我及时地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并在晨会上大力的表扬了这样的孩子,接着,第二天第三天又有许许多多的孩子主动拿着实践日记来找我。慢慢地,“自主实践小标兵”栏目里的分越来越多。至今,我们班的实践活动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氛围,并有以下两批同学被光荣的评上了学校的“实践小标兵”:孙小惠、曲凡瑜 刘亚琳、韩佳林、孙一鸣、姜晓宇、魏小添、孙琳、吴心怡、于祝平、张芯铭、王传文、宫迅、赵益琛、孙旭、王一旭、曲茂华、赵梦瑶、李鹏程、王茹、孙子瑜、鲁子林、赵梦晨、孙林、崔健、王君杰、祝小钦、李佩纳。其中,刘亚琳、孙小惠、曲凡瑜三位同学被评为两次“实践小标兵”。他们站在领奖台上,脸上洋溢着欢乐的微笑,在拍照的那一刹那,我也感到了无比的欣慰。
二、突 出 活 动 的 综 合 性
在活动的地点、方法和方式中及活动结果的展示中,我还特别突出了“综合性”。活动地点有的在家里,例如“学做一道菜” 和“学做家务活”;有的在学校里,例如“一帮一”、“我为学校的花坛换新衣”等活动;有的在社区里,例如“我当小楼长”、“环保小卫士”、“车棚护卫队”等活动。在活动形式中,“我和妈妈比童年”孩子们主要采用的是口头访问的形式; “交通规则知多少”主要让孩子搜集资料;“捡垃圾”主要让孩子亲身体验,体验劳动的艰辛。在活动成果展示中,有的孩子准备了影集;有的孩子端着整本的活动日记;还有的孩子捧着五颜六色的活动小报。
三、重 视 活 动 的 实 效 性
在《市场调查有无污染食品》的活动中,第一次的活动效果并不理想。调查结果大致分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学生到夜市上看到了有污染的食品。例如羊肉串,它是一种受污染的食物,并且烤羊肉串时还会污染环境。在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学生能主动地告诉卖羊肉串的叔叔这种做法是不对的;第二种类型是学生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看卖食品的摊点周围有没有污染源。比如说附近有垃圾箱的卖食品摊点,如果一阵风吹来,食品就会受到沙土的污染;第三种类型是有的学生不知道怎样调查,他们只是单纯的向卖食品的叔叔阿姨询问所卖食品是否有污染,如此一来,没有一个人告诉这些学生自己所卖的食品有污染。因此这样的学生调查结果就是空的。当看到这一结果后,我想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一是老师没有给予学生具体详细的活动方法,二是学生在活动中没有动脑,没有自主发展的意识。于是,我又把这次活动重新安排了一下,努力引导学生用眼睛看一看,用嘴巴问一问,用脚走一走,用心想一想„„学生又重新做了一次调查,活动效果比较不错。尤其是班上的孙一鸣同学表现尤为突出。她是我们班平时最不起眼,学习最普通的一位同学。她在日记中这样写到:“夜市被烤羊肉串的油烟笼罩着,垃圾飘的满地都是。这样羊肉串不仅受到了污染,而且还污染了城市环境。于是,我对一位卖羊肉串的叔叔说:‘叔叔,你这样做会污染环境的。’叔叔不耐烦地说:‘你快走开。’ 我又走了几家,他们有的赶我走,有的不理我。看来想制止他们并不容易。我想,我们小学生要从自身做起,做个环保小卫士。”从她的日记中,我能感觉到她在这次活动中的确用心去做了。她能在实践活动中自主自主实践、自主发展,并且能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四、发 挥 学 生 的 创 造 性
人的创造力要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在调查“家乡新变化”的实践活动中,先让同学们自己通过向自己的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询问家乡有哪些新变化,最后让同学们设想一下,十年二十年后家乡又是什么样的?这一环节的设置就给学生留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兴趣。同学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能力,有的在实践日记中畅所欲言,有的用美丽的画笔把自己的家乡勾画的无比美好。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交叉活动,通过“发展”途径进行“提高再造”的训练,使创造潜能得到发掘,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学生兴趣盎然地画着心目中的家乡,虽然他们的画笔是那么的稚嫩,但是他们能积极参与,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喜欢和热爱。
在实践活动的组织中,我也遇到过疑惑:例如在“交通调查”活动中,孩子们发现了有的行人闯红灯,上前告戒他要遵守交通规则,可是有的行人根本不听或嗤之以鼻。还有在“环保小卫士”的活动中,孩子们发现有的人把垃圾丢在垃圾箱外面,当孩子们告诉人们不要这样做的时候,大多数人都置之不理。这样的情况,我没有及时的向孩子做出合理的解释,可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造成莫名其妙的疑惑或伤害。久而久之,可能会使部分孩子失去活动的信心。
11.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及实践意义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让幼儿学会自我学习、探究和自我完善。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有的幼儿园运用区域活动教学时只注重过程,完全不看最后的结果;只注重表面工作,完全不注重幼儿到底有没有学到东西。区域活动只是盲目地进行教学,欠缺正确的教育目标,幼儿只是在玩乐,根本没有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教育目标与区域的设置完全不吻合,无法发挥区域活动的本质目标,也无法让幼儿得到全方面发展。有些幼园的区域活动地点设置不科学,有些幼儿园完全没有对不同区域进行隔断,有些幼儿在区域学习时很容易受另一面影响,无法静下心来学习,虽然设定了相关划分,但是完全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也有很多幼儿园幼儿教学区域的划分比较少,很难实施区域活动教学;有些幼儿甚至对区域活动完全失去兴趣。有些幼儿园教师对自身角色无法定位。区域活动教学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教师欠缺指导能力会直接影响区域活动的效果。很多幼儿园在实施区域活动时,教师只是在旁边指导者幼儿,没有与幼儿一起进行区域活动,完全不知道自身在区域活动中的作用,将自己排除在外,这样也无法体现区域活动的意义,无法发挥其本质作用。
二、如何正确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
1.幼儿园要了解区域活动的价值
幼儿园教师要抓住幼儿自身特点,提高幼儿自身优点,区域活动的实施对幼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要对幼儿园教师进行一系列地教学培训,让教师在不断地学习中明确和理解区域活动的真正意义与教学价值。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让教师能将区域活动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并且分出不同的区域,在教学不同课程时与幼儿进入到不同的进行区域,让幼儿可以更好的在游戏中学习相应的知识,让幼儿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开展语言区、数学区、美术区、音乐区、手工区等不同区域,在每个区域内投放不同的教学材料,方便幼儿在学习中获取相应的资料,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区域活动教学。
2.改变教师心态,树立区域活动自信心
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区域活动的开展是非常大的挑战,但是教师可以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开展手工比赛,要求幼儿与家长一同进行活动,教师也可以与幼儿一同进行比赛。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运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可以运用彩笔进行绘画,可以制作手工剪纸作为装饰。这次活动很好地让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家长也与幼儿增加了亲密度,也同时提高了幼儿的动手和动脑能力,让幼儿可以更好地进行发展。
3.根据实践提高区域活动实效性
幼儿园要制订合理科学的区域活动目标,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快乐健康地成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与特点,对区域活动进行创新,科学合理地确立区域活动的教学目标。提供科学有效的活动资料,投放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充足数量的教学材料,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实现全方面的发展目标。比如在幼儿园教师在美工区为幼儿进行教学,这堂课的目的是让儿童认识不同的颜色,教师在每个幼儿面前摆放不同的颜色,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并且运用喜欢的颜色画出喜欢的画,并且让幼儿讲述为什么喜欢,这样可以更好的让幼儿认识颜色,并且也让幼儿提高动手能力,体现了区域活动的本质意义。
区域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园在实施区域活动时,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让幼儿的心理感到快乐并且健康成长。区域活动也促进了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让幼儿园教师有正确的教育观。区域活动离不开教师,教师要有专业的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教师也运用多彩的教学方式提高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学会学习、懂得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可以更好地运用区域活动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玲英.如何减少幼儿区域活动冲突的思考与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3):106.
[2]葛春晖.试论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J].学周刊,2011(28):66-67.
12.走出综合实践活动“综合”的误区 篇十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核心课程,它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自进入日课表以来,以其新颖的形式,独特的内容,逐渐为广大师生所接受,所喜欢。由于这门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固定的模式,谁也不是权威,人人都可以大胆探索,因此出现了百花争艳的情景。当然其中最鲜艳的,还是“综合”这朵花。于是乎,大家在日常的教学中,时刻不忘“综合”二字,把它作为课程的标杆,力求体现。这导向是完全正确的,但在操作的过程中,由于片面地追求综合,刻意地强调综合,反而逐渐陷入了“综合”的误区。
现象:沉醉不知归路
误区一:活动内容的盲目综合
笔者曾向许多老师了解他们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情况,结果,让人振奋,近90%的学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也都在开展活动。但让人担忧的是近70%的老师都有一个相同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学校每周一次的兴趣小组活动课,就是班队课、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及各种少先队活动等。他们的教学内容已经很多了,已经非常综合了。在这些老师的眼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开展各种活动,讲讲故事、看看图书、上网查查资料等,只要是学生活动了,那就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而且内容越丰富,就越能体现课程中的综合意向。
误区二:方法指导的牵强综合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需要用到很多的方法,常用的有问卷调查,走访,查阅资料,做试验,统计等等。这些方法在不同的研究主题中有着不同的功用。部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为了体现综合,强调学生在研究中方法运用的多,有些老师在小组填写计划书之前,会逐个地进行条框式的简单介绍,非把每种方法点到不可,他们认为,在各组的计划书里面,如果运用的方法只有2、3种,那就违背了综合的原则,就会提醒组员,加上其他的方式,无论他合适不合适本次主题的开展,因为有总比没有好。
误区三:活动主题的随性综合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依托于一个个的主题。在主题的选择中,我们不难看到类似于“走进……文化”、“走进……世界”的主题。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些主题不会是学生的选择,那是老师深思熟虑后产生的。因为这些老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包容量越大,就越能产生小主题,那就越能显现综合的特点。都说每个人做事情都是有目的的,小学生当然也不例外。这样随性综合的主题表达不出学生做事情的目的性,而表达不出目的性,则做事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就不会很清楚,也就无法让学生检验成功与否,更好地享受成功的乐趣,学生的内驱力得不到有效的释放,自然,研究的动力就要打上折扣。
误区四:活动评价的独断综合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贯穿整个主题活动中,是其中鲜亮的一抹。这一抹在中期汇报课、成果展示课中尤其浓重。大家都知道恰当的评价对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重要性,于是在每个组汇报以后,总免不了洋洋洒洒地发表自己的评价,而剥夺了最有发言权的同小组学生的发言权,忽视了最有感触的其他小组的成员的意见,独断地霸占了整个课堂的评价。同时有意无意地,会有一种知识本位观,过分看重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的知识,得出的结论,忽视对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
对策:路转溪头忽现
上述形形色色的“综合”,其实是教师在不经意间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入的一个个误区,若不引起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将失去学科的本位,将会沦为其他学科的附属,这是很可悲的。为此,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警惕这些“误区”,让综合实践活动走出误区,走上健康发展的阳光大道。
1. 正确课程定位,合理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具有开放性,它围绕着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这三大领域展开,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这些指定领域,当然也包括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大量非指定领域,但如果认为孤立地开展其中的一项或多项,就是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那理解肯定是有失偏颇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指的是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相补充,共同构成。其往往以某个领域为主,产生一个核心主题,在实施的过程中,关照、兼顾其他领域的要求。如“走进汤浦童装,让更多的人了解他”这一主题活动,它是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从掌握发展历史到了解生产过程,从童装的经济效益到产品的更新以及废片的再利用等等,使各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在活动中获得自然融合,这样的内容,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当然,如果校本课程、班队活动有类似的活动主题,学科中的内容若能生成相关的主题,都有学生探究的过程,那也未尝不可。因为笔者认为主题和研究性学习是衡量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需要指出的是一个主题的活动时间通常在一个月左右。
2. 明确指导重点,梯次推进
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要求每个主题尽可能采取考察、调查、设计、试验等丰富的方法,以达到各个领域之间的整合,但这并不是说在一个主题中方法越多越好。笔者觉得,在进行方法选择的指导时要体现适用的原则,有些可以用简单的方法找到的,就不必要舍易求难。还是以“走进汤浦童装,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这一主题活动为例,如果要让学生了解汤浦童装的历史,就可以到汤浦童装协会中去寻找,因为那里有着详尽的资料,没有必要再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去访问、调查,然后根据资料整理出发展的历史。同样,如果要了解学生常喝的饮料,只需要做个学生问卷调查,没有必要为了采访而去采访超市营业员、小店老板等。如果,你认为这样一来学生的各种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那也未必。我们一学年中肯定不止一个主题,不同的主题可以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笔者觉得,3-6年级的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研究方法的指导重点也应该有所侧重,可以由易渐难,梯次推进。如采访,可以从采访熟悉的人如同学、老师、家长,逐步走向采访不熟悉的社会人士,这样,让学生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有一个梯度前进的过程,接受会比较容易。一个主题中,如果一味地追求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而不考虑学生实际,内容的实际,那是得不偿失的。
3. 合理选择主题,正确表述
要让学生对研究感兴趣,那所研究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肯定是有价值的。因此活动主题的选择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小而精致的。如:现在的孩子很关心自己的身高,就可以研究“吃什么才能长得更高”;学生中近视的同学较多,大家都非常敏感,就可以开展“告别不良习惯,远离近视”的探究等等。而像“季节变化与人体疾病的关系”此类学生不感兴趣的、很难开展内容应尽量避免。而且,主题的表述也是有学问的,它一般为动宾结构,前面部分讲明你要做什么,后面则是要达到的目的。例如我们常见的主题“走进家乡的小河”,就可以描述成“为小河把脉,控制污染”,这样,我可以产生“为小河把脉,谁在污染着小河”、“为小河把脉,怎样减少污染”、“为小河把脉——除去已有的污染”等操作性、目的性明显的小主题。也就是说,主题要有理解并建立评判自己工作过程和成果质量的一个标准,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的内驱力就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4. 开展多元评价,放心放手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的多元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它关注更多的是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收获。教师观察到的毕竟是有限的,所作的评价也不是非常的全面。显而易见,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同组的学生,尤其是学生本人。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层面去评价自己和同伴,哪怕是只字片言。我们也可以调动其他的力量,如果活动中有采访,就可以让被采访人及时作个评价;如果活动时在家里开展的,可以邀请家长进行评价;活动中有其他老师指导的,请其他老师评价。即便是小组评价,也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小组长对组员的评价,组员之间的相互评价,组员对组长的评价,其他小组成员的评价等等。总而言之,评价的层面是非常广泛的,教师不能搞一言堂,扼杀了多渠道的评价过程。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要走出教书的死胡同,以知识获取多少定性,要知道,综合实践的评价内容是多方面的:学生的坚持力、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共享意识、互助精神、创新能力等等,决不是简单的几个数据或几个结论所能够涵盖的。哪怕学生最后的研究结果是失败的,只要他在活动的过程中有了体验,有了感悟,那也是成功的,至少,它知道这样做是行不通的。所以,请放宽你的心,放开你的手,让学生有充分的审视自我的机会,形成“我能行”的积极氛围,满足学生自身要求得到发展的强烈愿望。
13.难忘的综合实践活动作文 篇十三
我们在旁边找了一块空地,便开踢了。“看我的无敌飞球!”小王大喊一声,那球非常快,在空中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从这一球看来,小王是比较喜欢踢飞球。我用尽全力向前跑去,用力还了这一击。还好,我踢了飞球,不然他会看出破绽。这是我的策略,等时机成熟,再踢我喜欢的`球。
啊!小王这个大笨蛋,竟然伸出手去接球了,这下可是个大好机会,错过了这个机会恐怕就没有了。于是我使出了我的必杀技:幻影之球。我几乎使出了所有的力气,这下他应该接不住了。只见那球飞快地在地上滚动,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果然,小王完全预知不了方向了,显得手忙脚乱。结果,那球刚刚好打到了小王的脚,他连忙大叫。看到他这个样子,我得意地笑了。
14.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与实践 篇十四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与实践
雪枫小学
宁辛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实践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充分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从而获得数学能力的发展。那么,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呢?下面,以“制作年历”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
1.明确教学目标,做好课前准备。俗话说:“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要使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效地进行,课前收集资料,做一些准备工作是少不了的。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的内容、所涉及的其他学科,考虑到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其次,使学生明白课前需做一些什么准备,如准备活动中用到的一些资料和学具等。例如,三年级下册“制作年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学习年、月、日这一部分知识后安排的,其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年、月、日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所以,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寻找生活中不同年份、不同种类的年历,并给学生布置了开放性的任务——找2014年的年历。有了这些准备,课堂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
2.搭建实践平台,培养探究能力。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动脑思考、合理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于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收集、调查、总结的方法,在于培养学生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探究能力。平时的数学教学,都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的数学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形成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亲身实践、亲历体验、自主活动的平台,通过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形式,把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课堂教学中,我利用学生课外收集到的2014年年历,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说说有什么发现。在学生认真观察的同时,我及时进行指导,抛出第二个问题:“先观察你手上2014年年历的整体布局,结构是怎样的?” 生1:我的年历上有12个月,每行排了4个月,排了这样的3行。生2:我的年历上也有12个月,每行排了6个月,排了这样的2行。生3:老师,我的年历上的12个月是一页一个月,12个月就排了12页……(学生纷纷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师:同学们的观察非常仔细,发现了很多的数学奥秘。对,不同年历的排列方法可能不一样,但不管怎么排都是由12个月组成的。那么,这12个月中每个月的排列方法是否都相同呢?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互相说说。(在同桌学生交流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汇报)生4:我观察的是8月份的月历,它的第一行表示“星期”。师:那你们观察的月份中的第一行是否与他的一样,也是第一行表示“星期”?(学生都表示肯定)生5:我观察的月份中,重要日子用红色标出。生6:制作月历首先要知道每月1日是星期几。……
在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中,学生找到了不同月历中的共同特点,如每个月的第一行都是“星期”、重要的日子用红色表示等,实现异中求同。这样教学,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明白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又为接下来小组合作制作年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创新能力。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没有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知识只是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更谈不上创新了。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说的是人们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要亲自参与、尝试、体验,即在做中学、学中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与反思、修正与完善中成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对课堂中的一个教学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师:今年的6月1日是星期日,那明年的儿童节又是星期几呢?(学生沉思)生1:老师,我们制作出2015年的年历,不就知道了吗?师:好,你的方法很好,我们就根据你的建议,一起来制作2015年的年历。那该怎么来制作呢?生2:要先知道2015年的1月1日是星期几。师:你们有办法知道2015年的1月1日是星期几吗?(学生在2014年的年历上找到12月31日是星期六,因此认为2015年的1月1日是星期日)师:由于这一节课的时间紧张,我们就分小组合作,一起来完成2015年的年历制作。(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完成一个月的月历制作)…… 上述教学中,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去创造美、感悟美。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发挥教育作用,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主渠道,课外延伸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必要补充。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许多内容并不是让学生学会一个数学知识并加以应用,而是以明确的主题来组织教学内容,使数学知识更加人性化,具有思想性、教育性和人文精神。因此,教师不应局限于课本,而是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将课本上的知识拓展到课外,进行有效的延伸,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例如,课堂教学中,在学生介绍了自己制作年历的设计方案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会设计年历了,那年历除了了解具体的日子外,还有什么作用?”生1:可以知道重要的日子。师:是呀。年历的用处很大,同学们可以回家调查一下自己最亲的人,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生日,然后在年历上做上记号,等他们生日到来的时候,给他们送上祝福,感谢他们对你的爱,并祝他们生日快乐。生2:可以根据年历来制订学习计划。师:你很会思考!今天是6月13日,我们这个学期期末检测安排在6月27日,算一算,这个学期离结束还有几天?你打算怎么安排好这14天的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为三年级的学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样教学,把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的学习与生活中,既引导学生学好知识,又对学生进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感恩等思想的教育,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推荐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09-27
难忘的综合实践活动小学作文10-10
综合实践课的活动形式12-16
关于的综合实践活动八个问题10-04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花的世界10-14
综合实践活动资料08-11
剪纸综合实践活动12-07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研究报告08-13
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访问的有效指导12-14
《综合实践活动》听课总结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