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困生案例分析(共12篇)(共12篇)
1.数学学困生案例分析 篇一
刘同学,女,7岁。成绩不错,进班时是班级第四名,学习比较刻苦,态度端正,每次作业都能认真完成,可就是考试成绩不理想,有时甚至不能及格。经常出现焦虑情绪,也不与同学交流,回到家里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和父母沟通。
我留意到该生的反常表现,从侧面向同学了解她的情况,并与家长取得联系。从了解到的情况得知,该生一年级成绩突出、表现好,深受老师的青睐和家长的表扬,进入二年级后虽然学习目标明确,但是经常出现上课“能听懂,做题有困难”的现象,不能很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形成强烈反差,心态失衡,因此难免烦躁不安。通过一段时间细心的观察,发现该生数学学习的综合性不强,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效率不高。
为了纠正该生的这种现象,帮助该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重拾信心,我制定了一些方案。
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该生逐渐适应了高中的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增强,自信心也逐渐恢复,人也变得开朗了,每次数学测验基本上都在95分以上,她很感谢老师并和老师成为了好朋友。
2.数学学困生案例分析 篇二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 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由于升学无望, 认为读书无用, 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 读书是碍于家长的要求.因此, 他们缺乏上进心, 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或旷课去玩, 作业照抄, 应付老师, 从没想到提高自已.
2.意志不强.学习数学的毅力、耐力较差, 只有三分热情, 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 缺乏自信心.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 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 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以至于认为自已不行, 没有出路, 造成对老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敬而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 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心理上敏感、脆弱, 易形成挫折感, 导致对自已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
4.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 还象初中那样, 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跟随老师惯性运转, 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 坐等上课, 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仍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
课前没有预习, 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 上课忙于记笔记, 没听到“门道”, 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5.学不得法, 效率低.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剖析概念的内涵, 分析重点难点, 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 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 笔记记了一大本, 问题也有一大堆, 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 只是赶做作业, 乱套题型, 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 机械模仿, 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 白天无精打采, 或是上课根本不听, 自已另搞一套, 结果是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
6.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 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 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 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 但对难题很感兴趣, 以显示自已的“水平”, 好高鹜远, 重“量”轻“质”, 陷入题海, 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二、外部原因
1.初中阶段的基础差.由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从小学毕业直接到初中学习, 其中包含一定数量的成绩不合格者, 无法适应高中学习, 未处理好初中与高中的知识的衔接, 造成学习困难.
2.教材原因,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相比内容增多, 知识难度增大, 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 函数值域的求法, 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 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 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 如不采取补救措施, 查缺补漏, 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3.应试教育原因.目前, 应试教育仍然在唱“主角”.在应试教育背景下, 教学脱离学生实际, 赶进度, 造成教师授课“重知识的传授, ”轻“知识的发生过程”, 不重视知识的消化和巩固, 逐渐形成高一重全体, 高二重视中等生, 到高三就以优生为授课对象, 盲目地提高难度, 在搞题海训练, 这样无疑抛弃了部分学生, 严重挫伤了这些学生的积极性, 加剧了学生的两极分化.
4.社会原因.由于社会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活跃, 金钱的诱惑, 读中专大学学费高, 不包分配, 就业难以及网吧、游戏厅的吸引, 加上学校、家长未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读书无用”论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教师的原因.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和学生迈向正确人生道路的引导者.他们的师德和业务素质, 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生的成长.教师职业的辛苦、清贫以及“经商热”的高涨等, 致使许多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 不进行必要的政治业务学习, 讲课敷衍了事, 教法单调、乏味, 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 没有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 严重地挫伤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6.家庭的原因.当代中学生独生子女占有较大比例.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心切, 另一方面又过分的溺爱, 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 形成自私、蛮横的不良恶习, 没有吃苦耐劳、认真学习、帮助别人的意识, 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教师的善意批评教育记恨在心;一些家长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是老师的事, 不主动与教师配合, 甚至外出打工, 助长了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 挫伤教师积极性, 导致这部分学生受到冷遇, 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困难未及时得到解决, 随着问题的积累, 学习成绩下降, 沦为“学困生”.
3.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分析 篇三
【关键词】高中 数困生学习障碍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47-01
一、智力因素
1.数学基础知识薄弱
(1)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结构性非常强的学科,后继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先前知识的基础之上,先前数学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对后继数学知识的学习必然带来影响,尤其是某些重要数学知识环节的缺课,会对后继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严重的障碍。有些数学学困生就是输在了起点,使后继的数学学习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2)一般说来,学困生接受的基础知识不熟练、不系统,学过的知识是零碎的、不完整的,又不能及时的归纳、整理、完善,严重的阻碍着学习能力的发展。
2.学习策略及方法不佳
(1)不会阅读课本,不会归纳总结知识要点。对每个知识点理解的不透,例如,集合N、N*的运用中,许多同学不清楚0到底属于哪一个集合,在这个问题上经常出错。(2)对学过的知识不善于联系,不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3)不注重学习过程,不重视解题方法的总结。(4)对知识的运用只停留在模仿层面上,不能驾驭知识,稍有变化,就感到束手无策。(5)基本方法不熟,对学过的方法掌握的不到位,导致出现类似问题时仍然不会解答。(6)缺乏常用的一些特殊的技巧,不能运用技巧性的手段解决规律性强的问题。(7)不重视基本公式的变形,逆向思维欠缺,不能熟练地多方位地变形运用公式。(8)对公式、定理的限制条件容易忽视,不能正确的理解和运用限制条件,例如,在运用均值不等式:a + b ≥2时,必须保证一正、二定、三相等的条件,但有的同学不注意这个条件,只依赖不等式的结构单方面考虑问题,以至出错。(9)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形成数学思想,从而导致不会分类讨论,不会数形结合,不会化归转化,不会反证,不会换位思考等。
3.数学学习的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解题时思维不周密,分析问题不全面,该分类时不分类,该综合时不综合,顾此失彼。
(2)思维不灵活,不能巧妙的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表现在对公式的变形、命题的变更、解题方法的换位思考等方面思维呆板,方法单一,不能触类旁通,不能灵活自如的解决问题。
(3)思维不深刻,表现在不能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问题。不会分析问题,不知解题的方向,不能合理的运用类比、比较、联想、想象等思维方式。
(4)基本运算能力差,很容易在简单运算中出错,例如,在解方程、方程组、不等式等最基本的运算时,速度慢,错误多。
(5)空间想象能力差,对最基本的空间图形认识不明确,理解不到位。
二、非智力因素
数学学困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也暴露出很多非智力因素,如需要、动机、兴趣、个性和自我效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缺乏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的动力不足
数学学困生只所以成绩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数学不感兴趣,讨厌数学。对数学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数学学习的内驱力是指对数学学习和数学规律的掌握感兴趣,喜欢数学学习,在数学学习中能够获得乐趣。学生也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愉快的去接受和运用数学知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数学学困生往往不喜欢学习数学,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厌学情绪强烈,缺乏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数学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不愿意发言,不认真思考问题,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短,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2.数学学习中存在许多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自卑感、失落感。由于学困生学习成绩差,一时无法弥补他们在群体中的落后地位,家长埋怨、教师指责、同学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我不如人”,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中,对学习丧失信心。
(2)具有惰性心理。学习不积极、不主动,怕动脑筋、缺乏吃苦精神。运算稍繁杂,就不想去做;题目较长,就不想去看;问题稍延伸,就不去联想;不想独立完成作业。不注重学习过程,不重视知识的积累和应用,总想着在学习上找一条捷径。
(3)具有胆怯心理。学习中碰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学习缺点,怕别人讥笑,结果存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
(4)具有压抑心理。大多数学困生内心具有搞好学习的愿望,也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但由于数学基础薄弱,存在的困难较多,尽管自己比较努力,但仍赶不上去,于是,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关怀、家庭的温暖,常常陷于痛苦忧伤和难以自拔的心境之中,情绪波动大、性格浮躁,导致悲观消极的压抑心理产生。
(5)具有逆反心理。由于学困生得到的常常是批评、指责,因此,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产生反感,导致对数学这门课的厌学。
(6)志向水平低。大多数学困生都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自己的学业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对待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
三、客观因素
数学学困生除了以上其自身的因素外,客观方面如数学内容、数学教学方法也是产生数学学业不良的学生比例大的一个原因。
在数学教学内容方面,有些数学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太远、太抽象,学生缺乏解决数学新问题、处理新矛盾的感性经验,从而使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在数学教学方法方面,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尤其是教学方法不适合某些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习惯,采用一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来教认知方式不同的学生,不重视新课程理念的研究,不注重因材施教,造成教和学不协调,从而影响了部分同学的数学学习,导致其数学学业不良。
以上的问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具有较大的普遍性。对于这些问题,本人也在积极的探索相应的对策。当前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与新教育理念及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我也希望与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专家针对此文所提到的这些现象共同思考与探讨,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操作性强的措施,以解决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4.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篇四
内容摘要:学困生的减少和教育转化是当前教育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我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调查,分析发现:学生的自身心理障碍是形成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心理的形成又与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为此针对学困生的自身不良心理特征,根据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我在数学教学中减少和转化学困生有以下对策:
1、分析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2、减少小学数学低年级学困生的形成;
3、转化学困生的数学教学对策;
4、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通过对策的实施,极大促进了学困生的转化。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障碍;潜能;对策
学校作为社会各类人才的培养机构,必须使每个学生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曾有教育专家指出“学校是要十分重视对差生的转化工作,转化一个差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确实产生了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转化工作,既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我就从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数学学困生的减少和转化的重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数学学困生的出现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研究数学学困生的形成,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导,逐步提高数学学困生的数学水平,教会他们生活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数学知识。十分必要的,是刻不容缓的。
二、分析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一)对学困生的理解
所谓学困生,就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二)、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要想解决数学学困生向“中等生”、“优等生”的转化,首先我们要来分析一下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个人能力素质的差异,使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明显表现出数学的思维障碍,不灵活,效率低,效果差。
(1)、理解题意的能力非常差。数学学困生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对于语句的理解能力与同龄人相比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完全理解老师所说的话,这可能跟现在的老师与父母、长辈或者学前教育时幼儿园老师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有关,也可能是孩子年纪尚小,语言思维模式还不成熟,这就出现了学生与老师的沟通障碍,这种常常被忽视的沟通障碍往往是孩子成为学困生的罪魁祸首。(2)、思考的表面性。由于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缺乏深刻的理解,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也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导致思维单
一、想象力低下,其思维往往不能在原有的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
(3)、过分依赖感性认识。学生的思维活动限于某一个知识点,迁移能力低,没有形成完整、优化的数学认知结构体系,概括水平低,不会多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的应用能力低。
(4)、思维定势。轻信于解题的经验,轻信于固定的思路,形成思维定势,不能根据新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
(5)、运算推理能力差,解题步骤不清晰,不会合情推理,由条件不会发现与之相关的结论,导致解题过程错误。
(6)、学习方法不当。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数学,没有把握数学对象间的相互关系,对数学对象理解不准确,只知记题型,背公式,因而事倍功半,知识极易遗忘,且经常与其他数学概念相混淆。
2、个人在学习数学的心理上出现偏差,导致在数学学习上出现许多非智力障碍,影响数学学习,具体又有如下几种:
(1)、消极心理。学困生由于数学基础较差,经常尝试着学业上的失败,导至对自己失望,索性不努力学习,得过且过,消极应付,缺乏学习主动性。
(2)、从众心理。学困生由于平时长期受老师同学帮助和家长的包办代替,使其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满足固有的思维模式,缺乏独立动手动脑思考的意识;作业和提问中很容易接受别人暗示,缺乏自主性,最终造成对知识的一知半解。
(3)、焦虑心理。学困生由于成绩较差,常担心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因此人变的胆小孤僻,在学习中不能大胆的冲破阻力去设想、去探索、去克服困难。同时也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常对客观情况做过分严重的估计,使自己在学习中常感到无名的恐惧。
(4)、自卑心理。学困生由于缺乏必要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上不去,由此形成严重的心理压力,渐渐思想不能集中,影响正常学习。另一方面,教师不恰当的提高教学要求,超过了学困生心理接受能力,使其对学习悲观失望。
(5)、厌学心理。学困生学习动力不足,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使之感到数学知识的枯燥,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讨厌学习。
三、减少小学数学低年级学困生的形成
学习困难学生身上的问题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一种综合症状,如:知识基础差、学习技能低、习惯不良、态度不端正,或者还有人格适不良和行为问题。每个学生的问题各有侧重,抓住主要问题,找到影响学生学习困难的主导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干扰方案和教育教学策略,从而帮助他们扫除“学习策略障碍”,但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学习上还没有一个定势,学困生的界定不能立刻确定,那就要求老师要做好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做好学习的诊断,做好各环节的教学工作,从而形成对策,减少学困生的形成。
(一)、认真分析教材,基于知识点的教学
低年级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年级,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打好基础的年级,所以教学一年级的老师往往要更细心、认真的解读教材。
1、全面理解教材
全面理解教材就是把握本教材教什么,学生要掌握什么知识;认真细读教参与课标,了解教学的重难点。
2、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与课时,整合教材 首先,每位教师都应该有驾驭教材的能力,不一定要按教材所说的课时去开展教学,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征及对教材的理解来组织教学。
其次要做好单元教学设计。每个单元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老师必需要清晰、要知道,并写好单元的教学目标及做好本单元的整体设计。
最后还要设计好课时教学目标而且目标要明确、易于操作、并体现三维。例如我设计的《百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教学目标是:
1、通过实际的情境、小研究,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在小研究中培养创新的意识,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从小组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此目标不仅切合生本教学的理念,更是因我所教学班级而定,其目标就主要还是让学生能正确计算“进位加”这一知识点。
(二)、做好学习诊断,基于错例的分析
学生在数学科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困难现象,从认知结构角度和解决,一般都不是很复杂,但是,从传统的思维品质训练观出发,往往把事情解释得非常严重、复杂和难以解决,还会导致许多不堪设想的消极后果。所以要做好学习诊断,基于错例的分析。
学习诊断是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分析,包括学生学习的情况,知识点的教学等,其过程是:找出致困知识点——分析错例——学生学习诊断——重新教学设计及练习——后测情况反馈等。其实每一个知识点都会有学生出错,而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这个知识点错了,并不代表其它知识点对他是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错得特别多、而且是同一知识点出现较多不同错例的情况进行知识的诊断与分析。我在教学“左右”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出现的错误较多,如: 错例一:
此题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没分清“几个”还是“第几”,导致题目做错。错例二:
学生对“左右”不理解,既没分清是“从左往右数”还是“从右往左数”,所以不懂做相关的题目,可重组知识点对他进行教学。
通过错例的分析后进行了学生学习《左右》这一知识点的诊断与分析:左右这一知识点的引入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人类的生存空间,而“左右”这一知识点是出现问题最多、最难解决的,学生既没分清是“从左往右数”还是“从右往左数”,经常左右不分,又没弄清清“几个”还是“第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只要求初步认识、掌握左右的相对性即可,具体地说:只要能够正确分辨自己的哪一只手是左手,哪一只手是右手,并能判断自己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就足够了。其实,从教学左右的目的看,主要是为了通过发展学生的方位知觉来帮助学生认知物体的相对位置,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针对学生出错的情况,我重新设计了有关《左右》这一知识点的练习题,让学生再一次巩固此知识点,并对后续的练习题进行“后测情况反馈”平时反复强调“左右”,如做好题目的举左手,以达到让每个学生都学会此知识,理解此知识,不在这一知识点上导致致困。
(三)、反思教学方法,基于课堂教学效果
现代的教学理念是“以生为本”,以“做数学”、以贴近生活动实际来进行教学。所以我们要跟进时代的脚步,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学习各种不同的教学理念,而且对于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反思,另外再配合自己学生情况进行教学,相信这样的教学,可以减少学困生的形成。例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特征》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自己用小研究的表格写出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然后汇报,最后小结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由于我当初目标设计过高、难度过大,要让一年级的孩子用小研究的表格写出来是不可能的,只能让孩子去说。而且在设计研究目的的时候不够明确,应在教学前给学生指明方向:你可以从观察边、角,或者进行六种图形的分类来进行研究,这样学生不仅明确了研究的目的,还知道怎样去把图形分类。总之上完课后学生对这一课时的知识不理解,我马上进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及整个教学设计的反思,并在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后重新进行教学设计,重上了一节课,及时的进行补救措施。最后,这一单元的评研是全册成绩最好的、学生学得最扎实的。可见,课后的及时反思与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致困因素的形成。总之,“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只要从低年级开始抓起,抓准致困的知识点,充分做好致困知识点的分析与诊断,并及时地突破致困知识点,这样学困生还会存在吗?
四、转化学困生的数学教学对策
(一)让学生享受数学的美
数学包罗万象,丰富之极,它如同一个五彩缤纷的乐园,处处充满着美。数学知识结构的整体美、数学概括的简洁美、数学思维的哲理美、数学知识本身的内涵美„„数学中一个个简洁的定理、一幅幅严谨的知识网络图、一道道绝妙的算式、一组组有趣的关系式„„这些都是数学家的心灵智慧撞击所迸发出来的一种和谐、庄严、永恒的美。但是这种数学知识潜在的美、含蓄的美,是不会自发地起作用。教学的艺术正是要千方百计地挖掘它的美,渲染它的美,体验它的美。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各种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去感受它的美,升华它的美。用美的力量去燃烧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数学对于儿童来讲是抽象的、陌生的,但生活对于儿童来讲则是形象的、熟悉的。如果孩子们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学模型,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枯燥单调的数学理论就会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与孩子们密切相连的生活事例会使他们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会一下子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现代数学绝不是纯粹的数学游戏,不是单纯的计算,不是束之高阁的性质、定理、法则,更不是虚无飘渺的推理判断,现代数学是一种直接用于生活的技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将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相沟通,创设学习数学的生活情境,孩子们就会感受到数学就在我的身边,我就生活在数学之中。孩子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想了解数学、研究数学的愿望,继而会喜欢数学。孩子们拥有了这样一种积极的心态,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和进入数学乐园去探索、去创造的欲望。
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享受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价值,发现数学的神奇,体验数学的趣味。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地爱上数学,可以持久地集中精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形成“爱学——会学——学会”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创造思维的火花正是从这里燃起。
(三)加强教育培养,调整心理状态
学生学习的好坏,首先取决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因发挥程度,所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培养和激发,千方百计地燃起学困生内在的求知欲,不但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1、多途激励,调整学生心态
学困生由于长期受到学习上的挫折,使他们缺乏必要的学习自信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利用多种途径,来调整学生的不良心态。
(1)、情感激励。“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教师有着较强的情感依恋,尤其学困生对人际关系更为敏感。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清楚了解每个学困生的内心世界,把教师的爱撒向全体学生,并始终明确的表示对学困生寄予厚望。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同学之间的一种互帮互学的人际关系,使他们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内在积极性。
(2)、目标激励。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握学困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引导帮助其设置合乎自身水平的学习目标,并努力为其创设这种学习目标情境,唤起学生追求实现目标的欲念和情感。
2、激发兴趣,形成心理动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与成败。我们根据心理学原理,通过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来充分调动学困生潜在的学习需要,使学生爱学,形成心理动力,提高学业成绩。
(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求知欲望
生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需,无处不用数学。”我在教“比较数的大小”这节数学课,借鉴一位老师用生活的数据来切入。我让学生写出一个接近6000的数并问:在生活中有什么接近6000的数?
出示:长江全长6300千米
黄河全长5464千米
学生自主比较长江黄河的长度。师:长江是我们中国最长的一条河流,它在世界上也是数得上的。
接着出示世界上最长的四大河流: 亚马逊河
6440千米 长江
6300千米 尼罗河
6695千米 密西西比河 6020千米
师:长江排第几?学生比较得出:排第三。
师: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国还有很多排在第一的。老师听到新闻,青藏公路贯通了,它具有世界上的9个第一。
师:给你们课后留个作业,找一找我国的世界之最,找一找青藏公路的9个第一。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来自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背景,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本节课,老师跳出教材,选择了这样一组让学生知道后油然而生自豪感与爱国情怀的数据,让学生在比较中不但获得数学知识,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惊讶与赞叹中获得一种知识的力量。这样的设计增加了这节数学课的内涵和趣味,把生活中的内容赋予了数学的灵动,又给数学教学注入了生活的情趣。课堂是知识传递的驿站,更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殿堂。老师驾驭的数学课堂,不仅包括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开启,更包括心灵的点拨和生命的润泽。(2)、巧妙灵活地引导“探究”
教学的艺术不仅要激发起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与需要,更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享受参与探究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动力。
以《圆锥体体积计算》为例。我首先为学生创设了实际探究的背景并提供了探究的材料。学生开始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探究,提出猜想,动手实践,验证结论。小组里个个有分工,人人有责任,大家充分利用实验材料把每次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多次的实验中学生发现了圆锥体与圆柱体在“等高不等底”或“等底不等高”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体积关系是不确定的;当它们存在着“等底等高”关系时,总是1份与3份固定不变的关系。同学们并没有因得出结论而满足,而是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讨论„„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着科学的探究方法,感受着成功的喜悦与合作学习的快乐。(3)、及时反馈矫正,扫除认知障碍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包括作业的正误、成绩的好坏、应用所学知识的成败。如在教学中设置不同层次要求的练习,使学困生适应其“现有发展区”逐步向“最近发展区”过渡,并对每一位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当堂进行批改矫正,对典型的错误大家一起会诊,进行分析,使学困生通过信息反馈了解到自己学习上的弱点与不足,而且从中也看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
3、培养良好意质品质,提高数学素质
小学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困生学好数学,提高数学素质的保证。我在实践中主要对学困生进行了三方面的培养:
(1)、自觉性的培养。教学中根据学困生心理特点,在学习新知前要把每一单元每一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向学生讲清楚,增强学生的目的性、自觉性。
(2)、自制力的培养。我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入手,增强学困生的自控力,改变学困生那种出现思维受阻就烦躁不安,一尝试失败就情绪混乱的现象。如针对学困生对四则运算计算没有耐心,经常出错的现象,让学困生按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步一步一回头的方法来自我调控计算过程。
(3)、自激力的培养。学困生由于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心理,不愿主动的去挖掘知识提供的信息,不愿深究剖析,而是期待得到问题以外的暗示。针对上述情况,在教学中重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以突出知识的内化环节,训练学生建立“依靠自己是获取知识最可靠的力量”的观念,使学生多成功,从而激发内在的潜力。
(四)优化教学过程,顺应心理规律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顺应学生心理,给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其也尝到成功的喜悦和体验,来增强学习的自信,从而消除学习心理上的障碍。
1、优化提问手段
课堂提问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那么课堂提问对学困生问些什么?怎么问呢?在课题实施中我的做法是:
(1)、注意提问的时效
数学课堂提问中,要针对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和课堂环节,设计不同的问题。
(2)、注意提问的技术
对学困生的提问我力求做到:首先,问题应表述正确,通俗易懂,对一些难理解的术语,可适当的用方言解释。其次,提问中应留给学困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自我补充自我修改的时间,降低其焦虑程度。再次,提问到的学困生不能回答时,我采取适当的回问,保护其自尊心。(3)、帮助学生质疑
学困生的问题意识非常淡薄,不能或很少提问,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取问和不会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想方设法的帮助学生敢问、会问。
2、优化作业手段
(1)、改革作业布置形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
①、保质完成a类基础题。基础题是教材中应该掌握的双基要求,难度较低,学困生通过主观努力能够完成。
②、积极探索b类基础发展题。基础发展题是例题的变式和深化,或是学生在理解知识基础上的自编和自练,这类题允许学困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自主选择。
③、兴趣尝试c类发展题。发展题多为开放题,无固定解题策略或无固定答案。学困生通过直觉思维和实践操作,也会有所发现。(2)、改革作业评价方法
对学困生作业的整体评价一律使用优秀,即正确完成a类基础题的给优秀,做错订正仍给优秀。对多完成作业的加一些激励性评语。如“真棒”“这次作业和前次比,进步很大”“再努力一把,就成功了”。
(五)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倾向,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困生学会学习。
1、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指导学困生预习,首先要从自学课本开始,指导预习课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讲的是什么内容,题目怎么做,为什么是这样做,还可以怎样想。通过预习使学困生对新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知识有困难的地方学困生可注上记号,在课堂中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使学困生听课更具有目的性、针对性。
(2)、课后整理:要培养学困生先复习当天的知识,再做作业,最后把学习内容加以整理的习惯。
2、学习方法的指导
(1)、操作方法的指导。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思维离不开形象和动作,学困生尤其如此。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从直观学具入手,加强操作方法指导,让学困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有条理地展开思维。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指导学生通过剪、拼、看、想、说等过程指导操作,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2)、思考方法的指导。学生肯于思考问题要靠教师的激发和调动。教学中我们应加强思考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科学地思考问题,学会学习。如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明确要找能被2 整除的数的特征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先写出一些能被2整除的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什么特征,最后归纳: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再通过枚举,确认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当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就放手让学困生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不但掌握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时还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
五、效果分析
通过几年的策略实施,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矫正和预防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增强了主体意识,形成了乐学氛围
策略实施后,极大的改善了师生关系,使教师乐于指导,善于指导学困生,学困生主观上也乐于接受指导。同时本研究立足学困生,面向全体,使教学更适合每一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困生在学习上较易获得成功和自信,激发了其积极性,使其学习更主动,更轻松。
2、增强自主意识,培养了良好的习惯
①、改变了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使学困生走上自学的行为。
②、学困生能主动交往,提问数量显著增加。
③、自主选择作业,提高学困生的作业欲望,作业质量都的较大提高。
3、学困生学业成绩普遍提高
5.数学学困生案例分析 篇五
庄浪县第二小学 万芳琴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学困生的发展一直是我长期关注和探讨的课题。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表现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可归纳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
1.自身因素:(1)学习目的不明确,大多表现在没有责任心,认为学习是为家长和老师学的,不需要努力去学,常常要老师催,家长追才能完成作业。
(2)贪玩造成学习困难占的比例最大,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小学生的自制力差,不能分清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该学习,课堂上常常开小差做小动作,课后作业应付了事,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3)知识断层型,由于学习不得法,对所学知识不能很好掌握,造成学习新知有困难,因为小学没留级制度,这些学生都跟班升级,所以学习缺漏也就越积越多。
(4)学习习惯差,依赖性大,产生惰性心理,他们只等着别人说出结论,不愿主动积极地思维,成绩当然不乐观。
(5)自信心不足,由于理解能力比较缓慢,思维跟不上老师和同学的思路,课堂上这些同学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会当观众,来掩饰自己的紧张情绪。
2.外部因素
(1)家长教育无方,表现在对孩子的学习放任自由,孩子作业是否按要求做完,很少过问。等到成绩不好,更多的是责骂而不是帮助分析原因。
(2)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与方法在一定范围内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求知欲望。(3)对教师的严格要求和批评有抵触情绪,导致厌学。或者是在同学中不合群,也会影响到对学习的兴趣。
总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虽然诸多方面但大多不是智力、能力的问题,而是态度、兴趣、习惯问题。
二、转化策略
(一)走进学生心灵,寻找教育突破口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的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小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所学习的科目是否重要而去学好它,而是常常因为不喜欢某科的老师就放弃该科的学习。因此每个老师要伏下身子,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走进孩子的心灵,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的关系,这是促进学学习的重要因素。
[案例一] 晓宇 :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不会听课,无法独自完成作业。上课画画,做小动作,眼睛很少朝黑板看,课堂练习从不参与,家庭作业都是父母家教带着完成,而且不听从教育,课堂上老师叫其写作业就嚷,我没本子,或者说我没笔,我妈没削铅笔等,如此的幼稚,实在令人啼笑皆非。弄清原因后,我觉得这个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操之过急,而是要循循善诱,要多鼓励,多亲近,要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像妈妈那样真诚地关心他。于是我就时常利用下课时间与他谈心交流,了解他的爱好、兴趣、烦恼,并在课堂上多关注他,对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他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他动笔完成好课堂练习,做对了给予表扬奖励。在同学赞美中,他乐了,感觉学数学还是很有趣的。接着我又用课余时间帮助他补缺补漏。适实指导,真诚帮助,他感觉到进步的希望,学习的劲头也就更足了,学习成绩也在不断的进步。
[案例二]小佳,对学习数学自信心不足,畏难情绪严重,原任老师反映作业完成没质量,成绩不理想。接班后我发现这个孩子其实很有个性,自己对学习不感兴趣,作业应付,还煽动孩子不订正错题。了解这些情况后,我多次找其谈心,指出她身上的优点与不足,和她一起定出学习计划,并为她加小灶,补缺补漏,让她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她理解了老师的一片苦心,告诉妈妈老师是她的好朋友,对学习也就有了动力,不仅认真完成作业,还挤时间给自己加码,多完成妈妈布置的课外作业,从厌学到主动学,这个变化可真不小。
在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以全身心地爱去对待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才会以十足的干劲来学习老师教得功课。
(二)精心设计每节课,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一个重要心理因素。要想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果,最重要就是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有兴趣才会主动去学。那么怎么才能提高孩子的兴趣,我想最主要的要让孩子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尝到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在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如果课堂上犹如一潭死水,学生何有乐趣,无乐趣哪来兴趣,因此课堂上我注重引导孩子在自主、猜测、实践活动中去探究新知的奥秘,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并不是枯燥乏味,而是一件快乐的事。
如在教学“体积与容积”一课,为了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我以“乌鸦喝水”如,“体积与容积”一课,为了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我以“乌鸦喝水”故事情节引入新课,孩子们觉得新颖有趣,随着石子的放入,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为什么乌鸦能喝到水?你发现了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抢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1:石子占有位置。学生2:石子将水挤出来。学生3:也就是说石子在水中占有一定的空间……老师不满足接着问:如果我将石子取出来,它还占有空间吗?这个黑板擦占有空间吗?每个物体都占有空间你知道叫什么吗?孩子们高兴地喊起来:“体积”。接着在猜猜两个容器哪个容纳的水更多的环节中,学生情绪更高涨,有的说一样大,有的还是左边的容器大,有的说右边容量肯定更大,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孩子异口同声的说:验证。谁来验证呢,看到一个个跃跃欲试的孩子,我不失时机地把球抛给学困生完成,看到他们信心十足地走上讲台,我欣慰地笑了,我相信他们未来的学习会获得丰收的硕果。(三)注重“导学”,激发学困生自信
学困生的学习活动并不就是一帆风顺,水到渠成的,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还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学习障碍,还需要教师的特别关注,进行个别“导学”。在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又如何进行个别“导学”呢?每节课中都有一定时间检查课前学习效果或检验新课掌握情况,此时我都走下讲台,。因人而异,掌握时机,给予学困生巧妙的引导帮助。别小看只有几分钟时间,这几分钟的指导让学困生增强了获取成功的机会,一个微笑,一点抚摸,一句勉励的话,对学困生都可能是信心的源泉,他们就可能产生无限的学习动力。自信心对提高“学困生”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信心铸就成功的一半。有了自信心,才能真正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老师还要从各个方面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也会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成功与失败,克服自卑,重拾自信。
(四)及时反馈纠正,学困生练习当堂处理。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当堂练习,当堂校对,当堂订正,这种学习方式进步快。每节课的课堂教学我都要做到及时反馈纠正,并在巡视中看到学生做对的题目,随手批改,看到错的题目及时指出错误。特别是学困生尽量让他们做到错题不过堂。这样的处理大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积极性。
6.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 篇六
数学是一门集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于一身的基础学科,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具备,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且对其它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关心学困生的心理需求,多与这些孩子进行交流,及时表扬他们的优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非常时期,孩子在这个阶段能够形成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个阶段的孩子脆弱又敏感,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会成就一个学生的人生,也可能极大的伤害一个孩子的自尊,因此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非常重要。现阶段社会、家庭、学校对孩子都有一个非常高的期望值,一旦孩子达不到这个期望值,周围的环境对孩子更多的是责备和埋怨,在这方面学困生承受的压力更大。
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各个方面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比如学困生比优等生更加有集体荣誉感,更加真诚、更加善良、更加乐于助人和大公无私等等。我们一旦发现他们身上的独有美德,就要毫不吝啬的给予鼓励和表扬,增添他们的自信心。
2、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全面调查了解,充分辨别分析,认真摸准情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困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对心理障碍型的,重在端正态度或治疗心理疾患,相应方式为个别谈话、心理辅导;对意志薄弱型的,重在意志锻炼;知识断层型的,重在接上知识链。
3、主动辅导,人格感化。对学困生要用爱心、耐心教育。学困生是在学习上出现了困难,在自觉遵守纪律上出现了问题,他们在困难之际,最需要的是恩师的教诲、感化。
7.数学学困生案例分析 篇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有一部分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较低, 虽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刻, 难于用自己的语言再现, 理不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公式只能照搬硬套, 不能灵活运用;听课时缺乏主动思考, 往往只是注意结论, 遇到困难消极等待;自学时找不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解题时不按一定的步骤和法则, 思路不清我们称之为数学学困生. 通过我们调查分析, 造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教师教学时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 不能因材施教 , 急于求成, 对学困生的要求超过了他们的适应能力, 讲课的内容和速度让学困生适应不了. 而且作业设计难度过高, 学困生为了完成, 抄袭成了家常便饭, 教师又难以据此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效率, 从而恶性循环, 导致学困生的增加.
2. 由小学升入初中后 , 学生的心理有了明显变化 , 学困生存在着自卑、厌烦、恐惧等心理, 十分明显. 在班集体中, 因学困生经常要拖班级的后腿, 会受到同学的讽刺、挖苦、嘲笑, 甚至是冷眼相待. 教师对学困生缺乏情感交流, 有时忽视了学困生的感受和尊严, 甚至于冷落学困生.
3. 部分学生智力因素偏弱 , 观察力不敏锐 , 记忆力不强 , 思维力薄弱, 在小学里长期适应了老师、家长监督下的学习, 一旦离开了老师和家长的高压政策, 如果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 学习上会十分盲目, 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4. 由于数学学科的严密逻辑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更加造成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屡屡失败, 尝不到学习成功的体验, 常常以失败者的心态迎接新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表现在缺乏坚定的意志, 缺乏自信心,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5. 部分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 , 学习态度不端正 , 因此造成了学困生, 上课他们不想听, 不懂不想问, 作业不会做就干脆不做, 但又怕老师的批评、责问, 就向同学抄, 甚至一提到做数学作业就浑身上下不舒服, 感到头痛、心烦, 对数学逐渐产生厌恶感.
二、提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要想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特别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此为基础, 教师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 引导每名学生根据各自的认识背景,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
1. 用情感力量点燃学困生的“希望之火”. 学困生有多方面的需要, 其中最迫切的是爱的需要、信任的需要, 他们能从我们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语态中了解到我们对他们的期望. 因此, 我们平时要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地接近他们, 与他们进行心理交流, 和他们交朋友. 哪怕是对他们的微微一笑, 一句口头表扬, 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 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 都可能为其提供热爱数学, 进而刻苦钻研数学的契机, 都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力量. 就课堂教学而言, 可以挖掘教材本身的积极因素对学生进行有关自信心的教育, 也可以在提问中采用激励手段. 如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可以从很多科学家自强不息的事迹来对学生进行榜样激励; 而课堂提问上, 我们可以对学困生常提一些简单的问题, 答对了鼓励表扬, 答错了也千方百计找出优点加以肯定, 再委婉地指出其不足, 对学生进行表扬激励. 用情感力量转化学困生, 是点燃学困生的“希望之火”.
2. 结合教材做好中、小学教学的过渡. 小学知识主要以具体的数为主, 而到了初中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 建立了代数式的概念, 研究代数式的运算, 这种由“数”到“式”的过渡, 是学生在认识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如何使学生适应呢? 在具体教学中, 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 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挖掘中、小学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 从概念教学看, 小学对概念的掌握要求并不高, 仅侧重于计算;而初中数学, 对数学概念要求强化了, 七年级一开始就出现了正数、负数、相反数以及绝对值等概念. 如果学困生对这些概念仍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是远远行不通的. 如, 对负数的概念仅仅理解为“带负号的数”是不行的, 因为它还涉及运算. 因此, 对概念一定要通过变式和比较、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等方式, 让学困生弄清概念的含义、实质, 从而通过所掌握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要帮助学困生形成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要指导他们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简单问题课前解决了, 课上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教师要指导学困生记好课堂笔记, 监督他们独立完成作业, 坚持课后复习 , 及时系统 小结, 要引导学困生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 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可利用图形、表格、知识树等形式, 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形成框架结构,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学困生因基础知识不扎实, 对新知识接受能力不强, 久而久之就成了课堂上的“陪客”. 教师应当把学困生在作业、试卷中基础知识的错误, 整理出来, 从错误中发现问题, 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4. 实施成功教育 , 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要为学困生科学地设置目标. 将目标化为切近的、小的目标或任务, 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实现或完成, 及时获得满足感, 获得成功, 从而增强自信. 让他们通过努力不断尝到成功的快乐, 从而不断增强自信. 另外, 运用“自我暗示”法, 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要求学生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能成功”, 而且这种意念需要在头脑中反复地强化. 事实证明, 作为激发自信心的一种手段, “自我暗示”法, 确有一定的作用, 相信它一定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总之, 促进学困生学好数学, 要切实改变教学观念,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 深信只有不会教的先生,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从教学要求、内容、方案、手段、考核方法、评价机制、常规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努力开启学困生智慧,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激发潜能, 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的.
摘要: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且处于正常的教学环境, 在同类群体中, 数学学习水平较低, 达不到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相应数学教学要求的学生.因此, 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 大面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是数学教学的一大任务.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谈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8.数学学困生心理分析及辅导要诀 篇八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心理病灶;症候施治;差生转化
因材施教,教无定法,因人导学,学无定规。
十年从教,偶有心得,点滴体会,微小收获。
学好数学,注重实效,质量提高,科学指导。
今示同好,共同切磋,自不量力,炫称要诀。
学困症状
一
学困学生,基础薄弱,知识生疏,学法贫乏。
欲学还差,脆弱敏感,心存怯弱,消极怠慢。
小失小错,耿耿于怀,大失大错,忧愤满怀。
遇到疑难,退避三舍,点滴成功,骄傲自满。
情绪波动,缺乏自控,见异思迁,心有不专。
蜻蜓点水,不求甚解,浅尝辄止,欠缺钻研。
疏于内省,盲于自察,自怨自艾,怨天尤人。
羞于交流,耻于求教,听了还懂,做了还错。
孤军奋战,见识狭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长此以往,形成陋习,解题状况,问题多多。
二
面对题目,心里发怵,欲理还乱,头脑空空。
过分紧张,了无头绪,意志消沉,烦恼自卑。
多思多虑,畏首畏尾,依赖从众,自信缺失。
盲人摸象,胡思乱想,囫囵吞枣,曲解题意。
主观臆断,断章取义,胡编滥造,纷繁无序。
丢三落四,顾此失彼,因果含混,不知所云。
以点盖面,以偏概全,无根无据,扯东盖西。
条件结论,心中没底,张冠李戴,错用原理。
轻重缓急,分辨不清,七拼八凑,不符逻辑。
心浮气躁,草草了事,敷衍塞责,恣意胡为。
生搬硬套,不切实际,轻举妄动,胡乱下笔。
症候施治
一
一题在手,切莫紧张,平心静气,仔细思量。
难不退缩,易不轻忽,克服焦躁,杜绝骄狂。
通读题目,审清题旨,删繁就简,保持题意。
斟詞酌句,确立目标,弄清要求,理清头绪。
常型常解,充分了解,通性通法,牢记心间。
二
围绕“八基”,抓准要点,新旧知识,联系密切。
顺藤摸瓜,由此及彼,由因导果,结论渐现。
执果索因,探本索源,正难则反,假设反推。
数形结合,直观明了,等价转换,柳暗花明。
分类讨论,不重不漏,猜想归纳,勿忘验证。
尝试比较,权衡得失,类比同类,联想同型。
发散思维,集思广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转化化归,化难为易,分解难点,各个侧击。
立足书本,求变创新,推理演算,步步为营。
缜密思考,严防漏鱼,隐含条件,挖掘无遗。
举一反三,旁征博引,触类旁通,由点及面。
抓住关键,紧扣题旨,分层推进,分步完成。
三
书写整洁,语句流畅,符号规范,表达得体。
布局合理,步骤简捷,条理清晰,逻辑严明。
辨差识错,头脑清醒,耐心细致,查漏补缺。
过程完整,结果正确,一步一推,水到渠成。
四
意志坚定,知难而进,孜孜以求,恒心不已。
追求题量,质量优先,分化疑难,适时训练。
勤学好问,专心听讲,树立自信,独思慎行。
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坚持不懈,不愁成功。
注:“八基”系指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算理、基本法则、基本公式、基本定理、基本图形、基本方法。
(作者单位 贵州省平塘县民族中学)
9.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 篇九
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
文/张丽英
摘 要:数学学困生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指那些感官和智力正常,但数学学习成绩低于其智力的潜能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的那部分学生。他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与信心,产生了消极的心理,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心情郁闷,学习滑坡。那么,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呢?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教学评价
一、挖掘数学内在美,增强学生的兴趣
“数学的和谐美表现在结构的协调性、对称性、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内部规律的组织性和对于美好事件的主宰。”数学的美往往来源于现实生活的价值美,需要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让学生去理性地体验。只要教师注重挖掘,数学中的美无处不在,要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提高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或发现都要给予肯定,让学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以及获得成功的自豪感,从而自觉地投入积极的学习中。一旦学生有了感受数学美的能力,由此而产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是稳定而持久的。
数学学困生由于缺乏兴趣,往往很容易导致他们注意力不集中,对学到的知识容易健忘,以致造成学习无动力,成绩无明显进步。激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1)对数学学困生进行学习数学意义上的教育。数学是理科学习的基础,数学的运用是广泛的。只有学好了数学,才能驾驭学习和生活。(2)巧设情境,诱发求知欲,将教材中的知识精心设计成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可有效地激励数学学困生积极参与学习。(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前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改变成现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
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
大多数数学学困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闪光点。要多实施成功教育,教师要善于发现数学学困生身上各种层次的闪光点,变成知识的火花,用心去打开他们智慧的闸门。每个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尤其是学困生,教师应重视这种心理。
教师要运用因材施教原则,进行分层教学、分类要求、区别对待,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发挥最大的潜能,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数学学困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差,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在知识的接受能力上与优等生、中等生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从数学学困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按照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在要求上要降低标准。在作业要求和考试评定上也分层次进行。开始时,对于他们应降低作业难度,对他们只要求能完成教材的基础题目即可,中档题目不作要求。若当他们成绩有所起色后,逐渐提高对他们的要求。作业批改及考试评定多进行面批,有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和肯定,并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这样让他们更进一步得到成功的.喜悦。
三、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和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往的过程。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是促使学生发挥主体性的必要条件。一旦师生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会产生愉快的教学气氛,师生间就会相互感染、互相促进,就会使学生乐学、愿学。“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还应发挥师生间的亲和力作用,主动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群体中,力求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理解和信任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要有适当的宽容态度,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并及时帮助他们改正和克服。
四、教学评价个性化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和愿望,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所以要想办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内在动机。”教师在衡量学困生的进步时,要因人而异,包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反复性,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使其认识到有努力就有进步,同时再给他们提出新的要求,使他们在看到光明和希望的同时,也感受到后进的压力,提升上进的动力。教师体现个性差异,客观中肯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助推学困生的转化。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和反复性都很强的工作,它的克服需要较长的过程。只要我们尽量做到在转化过程中采取综合措施,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尽量给他们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引导他们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使新的问题积累,逐步排除已有障碍,鼓励他的微小进步,耐心对待他的暂时停滞,那么相信他们最终会不再成为数学学困生,终将会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10.初一数学学困生辅导计划 篇十
徐好霞
初一数学学困生辅导计划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以新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为教学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教学宗 旨,始终抱着“不放弃一个学生”的教学态度,特制定本学期学困生辅导计划:
1、辅导人员:班级中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问题的学生
2、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班上的这部分“学困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都低于一般水平学生,他们不善于区分教材中的重点,概括分析能力差,思维独立性差;
基本学习技能,如计算能力、转化能力等有一定的缺陷;实际知识中存在缺陷,使后续学习发生困难,缺少应有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与一般学生相比,他们存在较多的情意障碍:如成就期望较低,学习缺乏胜任感,学习的坚持性差.他们常常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低下,而非努力不够或策略不对.3、方法措施:
A,重视过程性评价
(1),重视“学困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对在作业或考试中取得进步的同学要大力表扬,必要时给予物质奖励,想办法让他们保持坚持不懈的努力状态.(2),制定“一帮二”,“生教生”计划,定期分批确定重点帮教对象,通过树立成功典型以点带面,带动全班“学困生”的学习.(3),每次质量检测或一阶段学习结束后,与他们进行谈话鼓励,帮助树立目标,鼓励他们相互竞争.B,分析“学困生”的成因与其特点,使辅导有针对性,成效性
(1)在教学每一章前,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做好本章的计划与实施,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有一个充分的预计,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2)重视学生错题成因分析是提高辅导成效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提取数学“学困生”的作业,练习或检测中出现的错误,把这些错误系统地加以整理,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心理,认知结构等方面入手进行诊断,从而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注重学生知识的“生长点”,通过课前预习,加强课前铺垫辅导,有利于缩小“学困生”和其他同学学习新知识的差距,提高“学困生”学习的信心.(4)课后强化辅导.在课后,根据学生对课上教学内容掌握得不那么清楚的地方,应对当天教学内容作及时辅导帮助.初一七八班
11.数学学困生案例分析 篇十一
数学学困生,即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通常指智力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难以或无法完成学业任务,达不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理解能力差。一些数学概念或定义有一定的抽象性,单凭学生的死
记硬背,完全达不到运用此概念或定义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比如,分数学习中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这一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在解决“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得到这些水果的几分之几?”这一问题时,学生给出了十分之二这个答案。之所以想不到五分之一,是因为学生对平均分这一概念理解不够透彻,以及分子分母与平均分之间的关系。
2.空间想象能力差。由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
状,进行几何体及其三视图和展开图之间的转化,从较复杂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和基本关系,想象物体方位以及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等问题,对于数学学困生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
3.逻辑思维能力差。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
思维过渡的阶段。数学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差,首先表现在抽象思维能力差。在学习数学概念或规则(定理、法则和公式等)时,无法脱离具体的实物和数字,很难从不同数学对象中抽象出这些对象的本质属性。其次,概括能力差也是影响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概括是思维的基础,学习和研究数学,概括的过程和概括的水平影响正确结论的抽象过程。数学的概括是一个从具体向抽象、初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概括是有层次的,逐步深入的。提高概括水平,有利于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二、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1.学科因素。一方面,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加大了数学学习的难度,和语文
学科相比,它的趣味性低了些,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致。另一方面,随着学生的逐步学习,数学知识的量不仅增加而且难度也在不断提高,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学成绩欠佳的学生会学得越来越吃力,导致部分学生最后成为学困生。
2.自身因素。①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不能集中注意力,自我约束能
3.力较差,不能专心听讲。缺少自我检查、自我反思的学习意识。课后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三心二意,眼高手低,缺乏时间意识,作业习惯拖拉,或者懒于完成作业。②缺少钻劲,懒于思考。机械的套用公式,做题时不会融会贯通,长期依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数学。③错误的学习认识。一方面,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深奥的数学知识是其他理工类科研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但其并没有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另一方面,面对众多没有接受文化教育白手起家的功成名就之人,部分学生产生读书无用论想法。当前我们数学教学现状有这样一种现状: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数学,感到数学枯燥无味,认为数学是考试时有用,考试后无用的东西。正是这些错误观念的存在,使得学困生严重缺乏学习数学的动力。
4.家庭因素。部分家庭由于生活压力,工作和孩子无法兼顾,过于忽略孩
子的学习,导致孩子离校后的一些学习情况,无法及时地反馈给老师,家校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还有一部分家庭,由于过分重视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学习的方方面面都指导有加。长期这样,孩子学习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影响孩子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当数学知识达到一定的难度,家长无法再指导时,孩子这时会感觉到学习无比的吃力。
5.教师因素。学困生是一个客观存在却又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他们无法如
优等生那样经常得到老师的夸奖,时刻得到老师的关注。教师不能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至于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难以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面对学困生的学习困境,教师不合适的言语会于无形之中伤害学困生的自尊心,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人们常说:“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
2.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获益一生。学困生要想在数学上有所突破,首先要学会预习。通过预习,一方面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新知识不会感到陌生,另一方面新知识经过学生自己的消化,理解得会更深刻一些。其次,要学会倾听。倾听老师细心的讲解,倾听同学精彩的回答。最后,要学会思考。学习就像吃饭一样,如果不经过我们细嚼慢咽,即使吃得再多,也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思考的过程有利于将脑中零散的知识形成一个有序、日趋完整的知识结构。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
习中遇到的障碍就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因为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阅读的量不仅要多,而且阅读的面也要广。他认为,减轻学生脑力劳动负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让孩子从小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尽可能地每天都读书,多读书。
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困生多宽容,少责备。不纵容优秀的学生,
不歧视不挖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过程做到一视同仁。同时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帮助他们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形象,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加强家校间的联系。对于部分学困生而言,造成学习成绩低下的原因与
家庭因素是分不开的。家长应根据教师反馈的信息,结合自身家庭情况,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以促进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指导,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
转化数学学困生是一件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作,每位教师应该亲自走下讲台,走到身边,弯下腰来,亲切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力量与自信,让这些掉队的学生尽快追上队伍,在集体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12.数学学困生案例分析 篇十二
一、主要表现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 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公式、定理、概念;
第二, 学生自学能力相对差, 从不主动复习, 不能找出问题的重、难点, 读书被动, 无自觉性;
第三, 做练习时, 死搬硬套公式、定理, 不能灵活运用, 甚至抄袭、马虎应付;
第四, 不重视考试, 竞争意识淡薄, 常抱着破罐破摔、无所谓的心态.
二、成因分析
(一) 学生自身的内部原因
1. 学困生对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如,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分不清哪个概念是研究两个图形间的位置、形状关系, 哪个概念是研究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 更不会画图形的对称性.
2. 学生自学能力和基础差, 不能认真主动的学习、分析教材, 总结不出教材的知识结构及知识的形成过程, 更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 谈不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3.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家庭因素
这些学生的家长自身文化素养太低, 子女的学习行为无法监控;部分家庭不和、父母离异, 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部分学生父母为忙于生计, 外出打工, 家中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其子女疏于管教.
(三) 教师因素
一是多数教师没有再学习的机会, 教学水平跟不上时代进步.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二是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传统的教育观念, 一切服从于升学考试, 仅以考试分数论成败;三是育德意识普遍不强.对学生缺乏激励、关爱、尊重, 致使产生不良心态.
(四) 社会因素
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深受钱权主义的影响;还有部分学生沉迷于网吧游戏, 在虚幻的世界中萎靡不振.
三、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 探究多种教学形式,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 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它的抽象性, 是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 教学时, 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例如, 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 我们可以用几组不同长度的铁丝,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得出这条性质.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
2. 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让教学生动、有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 更要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学困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 他们对教师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的讲课听不进, 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 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 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3. 注重拓展教学, 开设第二课堂
对学困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开设学习兴趣小组,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
(二) 实行“低、多、勤、快”教学, 夯实学生基础
1. 低起点
根据农村学生基础较差的实际, 教师的教学目标必须低.整体上以加强数的计算为起点;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我的做法是:
(1) 以课本教材中较容易接受的知识作为教学的起点.如“正数与负数”“锐角三角形”“因式分解”等内容, 按教材中引入法为起点.
(2) 以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如, 在“同类项”教学中, 将原教材中的同类项概念, 分成两个步骤进行教学.先讨论“所含字母”完全相同, 再研究相同的字母的指数相同, 从而降低了起点,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一知识.
(3) 以学生已掌握、所了解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 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教学.如, “解不等式”可以与“解方程”进行类比, “分式”可以通过“分数”、“相似形”可通过“全等形”进行类比引入教学.
2. 多归纳
多给学生归纳、总结, 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如, 在“一次函数”的学习中, 由于图形较复杂, 学生不易知道图像过的象限, 可以总结出当k>0, b>0时, 理解成“大大不过四”;当k>0, b<0时理解成“大小不过二”;当k<0, b>0时, 理解成“小大不过三”;当k<0, b<0时, 理解成“小小不过一”的规律.这样数形结合学生易懂.只有不断的总结, 才能创新.
3. 勤练习
由于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 在教学中可以把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 这样可以调节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事实表明, 课堂活动形式多样, 学生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就会大大减少.
(三) 坚持“四环一步”流程,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事实告诉我们, 只有养成了良好习惯才能掌握学习主动权, 才能使思维活动更加持久, 更加深入.学困生往往学习习惯不好.比如,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课后东问西抄.针对这种情况, 我开设了“四环一步”的学习法讲座.所谓“四环一步”的学习法, 就是每天的新授课, 都要按照“预习——上课——整理——作业”这四个步骤组成的环节滚动一次.一个章节结束, 都要进行系统复习总结这一步骤, 使每课时的小环环环相扣, 形成整体, 不仅如此, 在每个步骤上都有许多具体做法和严格的要求, 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 也都有得力的措施.把这些做法、要求和措施集中起来, 把前四个步骤称为环节, 构成完成每一课时的学习任务的学习环, 加上最后一个步骤, 合称“四环一步”.让学生懂得怎样预习、怎样上课、怎样整理知识、怎样做作业.只有认真完成这四个环节中的每一环节, 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四) 聚焦课堂学习辅导,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根据学生学习的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作业、总结等环节, 我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
1. 预习方法
一是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 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
二是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 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 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 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
2. 听课方法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听懂重点、难点剖析 (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 ;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讲解.在思维方法指导时, 应使学生注意:多思、勤思, 即随听随思;深思, 即追根溯源地思考, 善于大胆提出问题;善思, 即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在指导学生做笔记时应要求学生笔记服从听讲, 要掌握记录时机;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
3. 完成作业方法
应要求学生课后先阅读教材, 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 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 同时记忆公式、定理 (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 , 然后独立完成作业, 解题后再反思.
4. 复习方法
【数学学困生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关于数学学困生的个案分析11-21
初中数学学困生06-30
小学数学学困生措施12-12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09-02
二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方案10-22
初中数学学困生研究转化课题11-02
一年级数学学困生帮扶计划11-22
六年级数学学困生辅导工作总结12-14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中学高级职称论文)——浅谈如何转化农村数学学困生08-15
六班小学六年级数学学困生辅导计划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