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PPT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24-11-08

论PPT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精选14篇)

1.论PPT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一

论Powerpoint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学号: 88888 姓名:守望者—X 班级:社会体育

摘要:Powerpoint是多媒体演示工具,在挂图、动画、视频等方面Powerpoint可以发挥它的优势,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生动、活泼,有利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运用网络多媒体改变教学模式及体育学习锻炼的方式。提出了当前在体育教学中应用视觉媒体技术存在的问题。关键词:体育教学;Powerpoint;方法(应用)

视觉媒体技术;体育教学;直观性;

实验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都来自于视觉。体育教学以肢体运动为主要内容,动作模仿是其重要手段。但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模仿者无法感知自身动作的完成情况,动作的改进只能依靠教师的讲解、提示和示范来实现,这就使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之中。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以往复杂的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变得简单易行,使直观视觉信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发挥出无穷的魅力。

视觉媒体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的优势

与体育教学的直观性原则相匹配在学校所有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学以肢体运动为主,被称之为“外堂课”。体育课区别于所有室内课的最鲜明特征就是其直观性。肢体动作的学习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模仿练习过程,这与直观性是通过学生直接运动来体现的要求相吻合。体育的直观性原则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方式和已有经验,通过调动学生各感觉器官对事物的感知,以及敏锐的观察、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获取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所学事物的清晰的表象,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视觉媒体技术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可选用便利的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反映在体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有两方面的便利因素。其一是网络上有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视频资料;其二是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数字化设备的普及。有了这样两个便捷条件,视觉媒体技术运用于体育课堂教学就变得十分方便。如今的体育课堂,连学生都可以随意地利用手机的摄像功能,记录下动作的练习过程,体育教师更没有理由拒绝视觉媒体技术在肢体运动教学中的巨大功用。

易于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动作概念稍纵即逝是体育运动的特点,这就使得许多在高速中完成的动作,学生难于通过瞬间的观察建立起正确的概念。但是,借助于视觉媒体技术的回放、慢放、暂停等功能,再快的动作,其每个细小的技术环节,都能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将有助于学生深刻而全面地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

利于攻克技术示范难关体育教学中,动作示范很重要,一个失败的示范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完成动作的能力一定会有所下降,特别是复杂的技术动作。借助多媒体教学,会解决传统教学中解决不了的示范回放难题。

视觉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正确概念的建立在每一单元教学前,教师可将事先截取的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资料或自制的有关技术动作规格的PPT文件,在校园网、公共邮箱、QQ群、MSN等网络交互平台上发布。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反复观看这些资料,使技术动作在学生头脑中被先期适应、形成表象认识,进而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

念。这对学生顺利掌握动作技能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图像信息的采集安排见习学生利用数码相机、数码录像机或摄像机等,采集学生在体育课堂练习中的动作图像信息。为了减轻教师编辑整理难度,可将采集重点放在完整的技术动作上。

编辑与发布利用Adobe Premiere Pro CS3、After Effects、“绘声绘影”等非线性图像编辑工具,对课堂上获得的图像信息进行编辑整理。要注意将有损学生形象的图像删除。将编辑整理的图像资料在校园网、公共邮箱、QQ群、MSN等师生约定的交互平台上发布。

学生下载领会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登录相关网络平台下载图像信息,并通过暂停、慢放、回放等功能认真揣摩。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领会,教师应努力提供标准动作与学生动作在同一界面播放的工作平台。

视觉媒体技术介入体育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提高学生兴趣体育教学在动态中进行,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序地动起来。要让学生动起来,兴趣就成了至关重要的因素。传统的体育教学,学生无法看到自己的运动过程,而自己的运动过程恰是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视觉媒体技术的介入,使学生可以便捷地了解到自我的动作姿态,并可将自己的运动过程同职业选手臵于同一界面下比对,这使体育学习变得更加有趣。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必将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促进师生互动体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必将使师生间的交流迈上一个新台阶。比如,教师可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课堂动作图像打印出来,在下一次课上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这势必突破传统“正误对比”教学方式的局限,在极大地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课堂内外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变革体育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的课堂学习朝多方式、多途径方向发展。视觉媒体技术提供的直观图像,能使学生在课外进行体育学习成为现实,他们随时可以听着音乐,比照优秀运动员的动作来寻找自身动作的问题,每周一次的体育课再也不是孤立的了。

达到教学一体视觉媒体技术的介入,对学校体育教学而言无异于一场革命,使得传统的示范讲解、正误对比、区别对待等都被赋予了全新的涵义。一方面,为了与教法相适应,学法上迫使学生在课外积极投入;另一方面,“考法”上也必须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如此,就促使体育教学实现一体化。

目前视觉媒体技术在

体育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师的能力局限体育教学的特点使其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具有广泛的拓展空间,这种先天优势能否在体育教学中成功实践,体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关键因素。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体育教师不如其他学科那样频繁地接触计算机和网络媒体,致使其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和运用能力普遍不足。然而,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过时,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信息时代对从教者提出的要求。作为教师群体的一员,体育教师也必须自觉地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媒体观和方法观,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技能。其实,只要能够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是难事。

喧宾夺主目前,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风雨教材”化趋势。体育课堂教学课时数有限,学生具体的运动实践才是其主体,教材等都是为主体服务的教辅手段。对此许多人存有误区,将大量课堂时间用于观看视频录像,以为这便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体育教学改革。

手段过于陈旧 与室内课相比,体育课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对陈旧和落后,其中,有课程结构形态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传统思想认识上的原因。

结语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了,如今早已迈入校门,走进课堂。体育教师只有明确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关系,方能使其在体育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并非体育教学的主要手段,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是众多手段或形式中的一种,对体育教学而言,合理的组织与教法才是关键。只有正视传统体育教学手段的实用价值,才能正确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其优势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出来,从而使体育教学真正进入现代教育技术时代。

2.论PPT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二

一、PPT应用的优势

首先, 我们来分析一下PPT引入课堂教学的好处。学生是PPT使用的直接受益者, 受益程度如何不仅取决于PPT的制作水平与内容, 还与课程的性质有直接关系, 因此针对课程的性质制作相应的PPT, 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再有受益与否还与学生如何利用PPT有关, 对于主动地思考, 积极上进的学生, 可以利用重点突出、图文并茂的PPT进行课后复习与总结, 可以快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对于学习不积极主动的学生, 只通过PPT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长期的教学经验总结, 采用PPT授课有如下优势。

1. 大量的图片、文字, 减少课题黑板书写, 既减少教师的劳动量也减少粉尘的污染。

如《灾害地质学》中一些比较生疏的概念或地质现象就可以利用图片来展示出来,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便于学生的认识。

2. 高度的概括和总结便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有利于课堂教学。

如叙述的内容比较多的课程, 将核心的问题用PPT表现出来, 就有利于学生对所讲内容的理解。

3. 利用一些动画或者视频生动的将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表现出来, 便于学生的认识和掌握。

如《灾害地质学》中地震的形成, 就可以利用地壳的受力、断裂、应力释放的小动画来表现出来, 这样就能生动形象的将所讲内容表现出来, 便于学生对难懂不易理解问题的认识。

二、现存在的问题

由于PPT教学一度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成功范例, 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迅速成了教学的主要方法, 督导各门课程都要制作多媒体软件, 因此, 老师们也纷纷效仿, 到目前为止, 很多老师都在利用PPT课件来上课, 尤其是一些年轻老师由于其计算机水平较高, 能利用高水平的制作软件制作出画面优美、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PPT课件。然而, 什么课程才适宜利用PPT课件, 如何使用好PPT课件却没有得到教学主管部门的重视, 总结起来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 无论什么课程都用PPT课件讲授。

以地质工程专业为例, 大学一年级就开设了《画法几何》, 该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点线面在空间的表现方法, 如果片面的用PPT把点、线、面分别用PPT图片显示出来, 不在黑板上给学生演示, 就使学生无法掌握具体绘画过程, 尤其是年轻老师若是来讲这门课, 如果教课技巧欠佳的话就更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PPT课件制作问题。

有些课件直接拷贝书上文本文件, 致使课件每张图片都是满满的文字, 学生在课堂上不知道到是听课还是看文字, 而且文字太多, 重点不突出, 使学生看了很累, 容易造成视觉疲劳, 就可能不会再看PPT, 那么PPT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有, 有的PPT课件的图片在播放过程中特别混乱, 弄得学生眼花缭乱, 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还有些课件增加了配音或者一些不适宜的动画或视频, 干扰了正常的上课秩序, 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

3. PPT课件的使用问题。

很多老师把PPT课件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 尤其是一些年轻老师直接读PPT, 容易出现厌听现象。还有些教师上课一直盯视屏幕, 缺少和学生的沟通与互动。有些教师上课中PPT翻页过快, 不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三、解决办法

事实上, 采用PPT课件授课, 确实是改进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提高了教学质量。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及教学主管部门也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已有的教学经验, 合理设计PPT课件, 认真备课, 熟悉所讲授的内容, 才能达到优良的讲课效果。本文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 认真分析, 确定适合用PPT讲授的课程。

一个专业设置了很多门课程, 如工程地质专业主要有基础课 (地质学基础、物理、化学、数学、力学、画法几何、计算机基础及社会科学类课程) 、专业基础课 (工程岩土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动力地质学等) 、专业课 (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勘查、灾害地质学等) 及选修课等课程, 教学主管部门和有经验的老师要在认真的研究基础上, 确定哪些课程适宜将PPT课件作为主要讲课手段 (如灾害地质学、工程岩土学等) , 哪些课程中PPT课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物理、化学、计算机基础、土力学、岩土体力学等) , 哪些课程不宜用PPT课件或者只能部分应用 (如画法几何、数学、力学等) 。这样就能确保在充分发挥PPT课件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

2. 认真备课, 广泛收集资料, 制作PPT课件。

要讲好一门课, 认真准备很重要, 要制作出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试听效果良好的PPT课件, 必须要大量收集相关的文档、图片, 甚至是动画, 这样按照讲课的思路来合理的排版, 尤其是制图类、力学分析及数学公式推导类PPT, 必须经过认真分析才能制作出好的PPT课件。

在课件的制作内容上, 不能照搬书本内容, 要在以书本内容为基础不断引进新的技术与方法。同时, 一个课件制作好后也要不断更新, 这样才能与时俱进, 把最先进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教授给学生。这样也可起到完善教材, 编写出更符合本专业特色的教材。

3. 灵活使用PPT课件。

有了PPT课件, 课堂上如何使用也是非常重要, 同样的一个课件不同的使用方法, 其讲课效果可能截然不同。首先, PPT的页面不能太多, 一般情况下每页用不能少于3分钟, 这样每节课按45分钟计算, 每节课的PPT页数不能超过20页 (公式推导或者图片演示除外) 。其次, 要认真熟悉所讲内容, 要做到讲课而不是读PPT, 也就是说只能把PPT当作写好的板书来应用, 不要当作课本来读,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PPT的辅助教学功能。第三, 充分发挥PPT特有的功能, 对于比较难以解释或描述的概念、事物或者现象, 就可以利用图片、动画或者视频来展示给同学, 便于同学的认识和掌握。

在计算与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 PPT课件应用于大学教学之中已经是非常正常的教学方法, 要想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 首先对该门课的PPT课件使用的适宜性进行评价, 确定PPT的辅助内容, 其次就是制作高品质的PPT课件, 再有就是如何课堂上使用好PPT课件。

总之, 由于PPT的特殊性, PPT广泛的应用于大学教学之中具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的高品质PPT课件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 多媒体 (PPT) 教学不断推进。课堂教学中引入PPT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的互动方式。然而, PPT辅助课堂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本文就PPT引入课堂教学的优缺点, 存在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 为以后的多媒体教学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PPT,课堂教学,应用,优缺点

参考文献

[1]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PPT与课堂教学”课题组.PPT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状况调查[J].教育技术, 2009, (2) :44-46.

[2]王静.PPT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10:207.

[3]彭伟国.PPT教学课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0.

[4]甘晓霖.浅谈如何利用多媒体上好一节课[N].科技创新导报, 2009-05.

3.论PPT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PPT;艺术设计;教学;应用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学校硬件设施的逐步发展,现代教育教学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到教育模式、教育过程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师使用电子教学软件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授课方式已经成为趋势,目前利用PPT来制作教学课件并进行课堂教学已经在大学校园里非常普遍,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让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教学者思考的问题。

一、PPT在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一)制作容易、方便共享

PPT文件的制作很简单,已形成了固定的操作模式,背景已形成了模板,还可以变化改造,将需要的文字与图片粘贴上去即可,其他一切都有计算机来自动完成。此外,PPT方便共享,一个优秀的PPT课件可以对别的老师的教学产生启发,通过互联网的共享甚至可以将整个影响面扩展到全国范围,因此,一个好的PPT教学课件可以为无数个教授同样课程的老师所消化吸收,这在传统的板书等教学中是无法想象的。

(二)形象表达、易于接受

PPT文件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片,其大小、位置、色彩、动态、音效都可以选择,还配备了图表功能,便于数据分析及直观的表达;还可以备注、隐藏某些注解;也可以采取超链接方式,连接所需的补充资料,补充资料还不受限制,可以是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视等等,知识随着一些更加生动形象的表示,特别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接受。

(三)信息量大、修改自如

教师备课内容必须适时更新,不断将最新的研究成果用于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PPT文件可以随时修改、补充、完善,教师备课内容版本也可随时升级。PPT文件利用它的信息传播快、内容含量多的优势,能适应现代教学所需。

二、PPT在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纯课件教学,课堂互动交流不足

PPT课件需要通过投影仪大屏幕的展示,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要使教室处于黑暗状态,这样就可能导致老师不能全面顾及到学生的听课效率,从而降低了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效果。此外,很多老师在实用PPT课件授课后过分依赖教学手段,忽视讲课技术,主观上也不再考虑板书等其他授课方式,从“欢迎”到“谢谢”,基本上一直都处于电脑前,变过去的照本宣科成现在的照机宣科,有的老师甚至快不会写粉笔字了。这都导致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更多地交流,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不熟悉PPT技术,课件课堂演示效果极差

很多教师并不十分熟悉PPT技术,因此在PPT课件制作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导致主次不分,大量文字内容堆积;字体设置、排版等设置不合理;动画效果、逻辑结构差等,很多老师生搬硬套很多优质课件,针对性不强,这些导致在上课时演示效果极差,后面学生看不清内容,看清内容分不清重点等等,有时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果极差,而且由于课件已经提前设计完成,课堂上也不可能再进行改变。

(三)课堂容量大,演示节奏过快导致接受效果差

在幻灯片的制作中,一张幻灯片的容量有限,一般都会把图片和文字分开(十字之内的图片说明除外),给学生播放时,学生往往看到图就看不到文字小结,要求学生做笔记的话就要在图片和文字之间进行切换,这既不便于学生做笔记,又不便于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记忆。一些教师把握不了PPT课堂容量的“度”,一味发挥它课堂容量大的优势,在课堂上“展示”课件的速度过快,部分学生思维跟不上,甚至连必要的课堂笔记也无法进行,课后又无机会“回放”。这种“过电影”式的教学方法,难以使学生对知识学得扎实。

(四)课件重美观、轻实效,冲淡教学主题

艺术设计教师大多都有相当的审美意识,有些教师为了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美观感受,制作了大量花哨图片、效果等,反而在课堂中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课堂教学主题,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PPT毕竟只是一种工具,而不能代替老师的作用,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和主体,因此在课件设计和制作时,应使课件具有较强的交流互动功能,比如设置相关环节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对重点知识的主动思考的能力,也可以利用PPT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将一些具体的重点难点,以板书来进行强调,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二)建立相应的PPT教学标准,加强对教师的技术和业务培训

PPT教学必须具备相当的专业水平,否则反而对课堂教学起到反作用,因此,建议针对艺术设计课堂教学的特点建立一系列课件制作的标准:比如图和文字配比、授课时间与内容的大体标准,PPT的版式动画设计标准等,从而使得PPT课件的制作有章可循,因此必须加强对所有教师的技术培训,保证所有教师有一个非常扎实的PPT课件制作功底。此外,还必须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因为PPT课堂教学对教师专业技能的要求是多层面的,既包括教师的语言表达、课堂驾驭等基本素质,也包括综合运用教学媒体、整合教学资源等教学技术,还包括围绕教学内容所进行的生动多彩的师生双边互动等等。因此必须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促进教师自身对教学的理解、对演示型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调控、对经验的调用等。

(三)授课教师要在课前做足工作,对内容合理删减并进行演练

在进行PPT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尽量搜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丰富的资源全部都灌输给学生,按照“最优化原则”,从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来选择资源,保证资源和教学过程的双重最优化。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要舍得放弃一些干扰性的信息。盲目的使用不是围绕教学任务服务的、过于花哨的内容,使无效的信息泛滥,造成喧宾夺主,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教学内容的主题,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授课前教师应对课件多次审视,对不合理的内容进行删减,并进行多次演练,不断优化并达到最终的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PPT因为其独特的优势已经广泛应用到了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但是由于教师PPT认知、技术、业务等方面的差异,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PPT本身功能的发挥,因此,充分分析PPT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才能保障PPT教学的效果,也才能不断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荣华,于勇,朱起媛.PPT教学媒体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软件导刊,2011(08):196-198.

[2]陈富,王嘉毅.大学教学中PPT应用效果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01).

4.论PPT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四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ppt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基本思想,然后分析了制作优秀ppt的要点,作者通过教学实验,结合以工作过程的导向的思想和制作优秀ppt要点设计了ppt实训课程的`课堂设计,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效果理想.

作 者:唐勇 作者单位: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南宁,530007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35)分类号:G712关键词:工作过程为导向 ppt 课堂设计

5.论PPT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五

论PPT旅游发展战略在西部贫困消除中的积极作用

我国绝大多数贫困县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些贫困县由于各种原因沉淀了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开发与扶贫有机结合将是消除西部贫困的`有效途径,英国国际发展局(DFID)提出的PPT旅游发展战略,对于西部开发旅游资源消除贫困将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作 者:杨桂红  作者单位:云南财贸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21 刊 名:学术探索  PKU英文刊名:ACADEMIC RESEARCH 年,卷(期): “”(2) 分类号:F590.3 关键词:PPT旅游战略   消除贫困   西部  

6.论PPT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六

摘要:如何使PPT课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课件设计的核心是设计思想,一切形式都是为主题服务的,直观信息传递是课件真正价值所在,是课件的灵魂。1现代教学中PPT使用情况

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教育的形式也随之改变,在现代化教学中普遍使用PPT,而大量使用PPT已经导致一些副作用。课件作为现代化教育的手段之一,大部分教师还能正确恰当地运用到课堂中,但还有一部分是为了迎合大形势或者是为了应付学校的一些检查,在做课件时只是简单地将要讲述的内容在PPT上罗列出来,只是作为一个电子板来使用,没有在设计上动脑筋下工夫。一部分教师将PPT作为替代重复书写的工具,将要讲的内容堆放其中;一部分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将~些美丽的图片、声音、视频放入其中,学生上课像在看电影,像在l’蒯读电子读物,却提不出自己的思想、看法,理不出思路。PPT文件毕竟是一工具,而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有些教师过分依赖教学手段,忽视讲课技术,欠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2.

1提高教学效率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省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以便有更多时间进行讲解、与学生交流,教师可以很容易地使用和支配更多的信息资源,增大对教学资源的控制范围,节约教学时间,使得课堂教学的容量扩大。2.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身临其境,容易引起情感 共鸣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饶有兴趣地主动地 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3.2正确使用课件

如何将设计好的PPT课件恰如其分地运用到教学中来呢?首先,要充分认识课件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学是一个综合惟的过程,有了优秀的课件是讲好课的前提之一。一定要明确在这个演示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1)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放在首位,使课件成为学生好用的学具。在新课标中特别强调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强调学生的学习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要让学生体验、发现和创造。冈此,应用课件时应该避免科教片式的演示,不贪人求全,不单纯追求计算机运算的快速与便捷,而是把学生的参与放在首位。在教学中,应该不放过每一个可以由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的机会。教学课件是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学习的得力工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乍完全町能比较独立地探索和获得新的知识。应用课件时,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条件,为此要努力增强教学课件的互动性、应变性和町操作性,指导学生通过应川课件使学习过程更自然地 成为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能力。

2)与教学过程同步应用课件,使课件成为教师得力的 教具。教学课件作为教具和学具的功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课件的应用虽然是以学牛的独立探索为主,实际上也离小开 教师的设计和指导,同样体现着课件的教具功能。

7.论PPT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七

关键词:PPT多媒体课件,教学应用,常见问题,对策

多媒体技术已经过了很多年的发展, 随着相关设备的价格逐步下降,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很多培训机构和学校教室都配备了投影机。虽然人们都认为多媒体技术有很多优点, 然而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却发现:在很多时候, 多媒体的手段所产生的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有时甚至不如传统方式,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

1 问题与对策

1.1 问题

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快速展示预先准备好的文字、图形和声音视频, 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但教学要达到好的效果并不只是简单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可以达到的。在多年的教学交流中, 我经过观察发现, 相当多的教师在应用PPT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都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1) 过度注重课件装饰

为了给课件增加趣味和美观, 在页面上增加了很多额外的装饰图片、背景, 以及响亮的切换声音、眩目多变的文字效果和背景渐变的艺术, 还有一些跳动的动画, 认为可以用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美感。

(2) 照搬课本文字内容

将授课的内容详尽的在每页画面上列出, 有的教师甚至干脆将课本直接投影到屏幕上, 与学生的教材完全“同步”了。

(3) 将课件当作讲稿

将上课时的内容以及要解释都以文字全部显示, 教师上课跟着照念给学生, 认为学生可以看, 又可以听, 能够更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4) 忽略图片的作用

文字多多, 图片少少, 认为图片可有可无, 文字才是知识中的精华。通过文字的详细展示, 必然可以更好地说明要点。

(5) 忽视环境对心理的影响

上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看清屏幕上的内容, 就象放电影一样, 拉上窗帘, 教师坐在角落里操作电脑和解说课件内容, 认为可以使学生更专注于屏幕的内容。

以上五点是现在一些教师使用PPT课件的常见的方式, 这些方式看起来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但事实上, 这些做法非但不能提高教学效果, 更会对学习产生干扰和影响。

1.2 分析与对策

很多人认为教与学的传输关系似乎是这样:教师发送知识, 学生理解接收。就是:教师→学生。就如同在电脑中复制文件一样。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因为我们的对象是学生, 是人, 而不是计算机。教与学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或是其他的教学手段时, 在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人的特点, 具体来说就是要考虑人的学习心理活动特点, 只有充分理解人的学习心理特点, 才能采用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手段, 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针对以上的问题, 我们来看看应该如何去做:

(1) PPT课件应当做到“一目了然”, 内容表现要恰到好处

什么是恰到好处, 就是“增一分则太白, 减一分则太黑”。我们在进行PPT多媒体教学时, 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 去掉干扰教学的一切因素。为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我们可以使用生动的事例、适当夸张讲述和美观的图片。但不应滥用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如的切换, 动画或是声音) , 因这些的确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但他们注意的并不是我们的教学内容。我们在设计屏幕时, 应该以简洁为好, 文字使用黑白对比色, 去掉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修饰,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内容上。

(2) 课件内容安排应符合人对感官信息接收的“针眼效应”

在页面展示越多, 学生看到越多, 学生是否就能接受越多?事实恰恰相反, 研究表明, 在人看到和记忆时:“少即是多”。原因在于人对感官信息的接收处理上不是无限, 而是具有“针眼”效应的特点:

通过人的感观, 人可以感觉到很多, 也可以记住很多, 但在记忆工作时进入记忆的地方是窄的, 类似于“瓶颈”, 在同一时间是无法接收大量信息, 如果展示得越多, 越难通过记忆的针眼, 而学生真正记忆的就越少。如果内容确实很多, 我们可以将内容进行适当的分解, 让每个页面只展示一个内容, 让学生在同一时间只接收少量的信息, 分时间段学习, 会更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接收理解。

(3) 课件展示方式应服从人视觉和声音接收信息通道的特点

我们在看带字幕原声外语电影时, 很多的时候我们都是看字幕, 结果经常错过精彩的画面情节。当学生在看屏幕上的大量文字时, 则会错过教师的讲解。人可以通过视觉和声音两个通道接收信息, 但当视觉信息是文字时, 人脑总是要转成语言, 这样两个通道就会产生相互干扰, 并不是人们期望那样加深学习效果, 而是使学习效果大幅度下降。而且大量的文字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反应。

如何做到加深学习效果呢?有效的做法是:屏幕上只应该出现关键的短句, 学生一眼就可以看清记住, 然后专心去听教师的语言表达。那学生怎么做笔记?其实上课是来听讲的, 文字在教材中就应该有了, 如果是没有教材, 或者教材中没有, 可以另外打印包含有文字解释的备注页发给学生。而教师如果怕记不住内容顺序, 可以预先将备注的内容准备好, 在播放PPT时使用“演讲者视图”进行播放, 可以避免大量文字出现在屏幕上。

(4) 课件应以图形、表格化更有助于对信息的理解。

关于应该用文字还是用图片表达更合适, 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月圆之夜, 弟子问禅师:什么才是禅的真义?禅师伸手一指作为回答。其实学问知识也一样, 就如同文字和图片, 或者声音视频, 都是指向“月亮”的手指, 真正的意义不在手指上, 而在于月亮, 在于知识的真义上。很多视觉研究都已表明, 相对于文字, 人们更喜欢看到美观有趣的图片。将文字内容图形化会更有助于对信息的理解, 是让展示更有效果的一个有力的手段。俗话说:一张好图胜过一千句话。

(5) 怎样演示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上课的目的最终不是为了看清什么, 而是学生是否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 接受了多少。所以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上课内容进行展示。如果上课时将光线调暗, 确实是可以使内容更容易看清楚, 但随着光线的下降大脑的兴奋度也在下降, 结果使人产生瞌睡, 精神难以集中。另外, 人的本能会寻找发现声音的来源, 这样学生在屏幕与教师之间不停游动, 无所适从。所以室内的光线一定要足够明亮, 而教师应该站在屏幕旁边, 与学生进行眼神表情的交流。那么怎样解决屏幕切换呢?为了操作显示内容的切换, 教师可以使用PPT遥控器, 在课堂中的任意位置都控制PPT的切换。

3 结论

总之,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示技术给了我们另一种选择, 但技术本身并不会自动提升教学的效果, 如果用不好, 效果甚至更差。我们只有充分认识教学手段的优势和缺点, 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优势, 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美) 雷纳德.演说之禅——职场必知的幻灯片秘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2] (美) 艾特金森.PPT演译:故事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8.交互技术在PPT课件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 PowerPoint 课件制作 交互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PowerPoint是微软公司出品的office办公系列软件之一,操作简单,制作课件效率高。本文介绍 PowerPoint课件制作中可以利用的几种交互技术,让课件变“静态”为“动态”。

1超级链接技术

超级链接是一种内容跳转技术,可以将幻灯片上的文字、图形、图像以及其它各种对象转换为超链接,实现课件中任一点内容与其它对象、幻灯片、文件或网络资源建立链接,实现页面的跳转及内容的转换,可以对课件内容重新进行组织,使得整个课件交互性更强,方便用户的使用和学习。

1.1超链接命令

PowerPoint 中包含一个所有 Office 应用程序所共享的超级链接对话框,可以方便的对幻灯片中的对象插入超级链接。一般步骤:单击鼠标选中要添加超链接的对象,单击菜单“插入”︱“超链接”命令,或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超链接”命令,打开“插入超链接”对话框;在对话框的“链接到:”选项中,单击选择拟链接到的对象的类型,然后根据需要设置或浏览选择具体的链接跳转目标即可。

1.2动作设置

PowerPoint 中也可以通过动作设置来建立超链接。在幻灯片中使用动作设置的一般步骤:单击选中要添加动作设置的对象,在菜单栏中选择“幻灯片放映”|“动作设置”命令,或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动作设置”命令,在弹出的动作设置对话框中,有“单击鼠标”和“鼠标移过”两个标签,一个是鼠标单击添加链接的对象实现链接的跳转,一个是鼠标移过添加链接的对象实现链接的跳转。

2触发器

所谓的触发器实际是一个触发条件,可以用来控制幻灯片中的自定义动画、视频和声音等的播放。在 PowerPoint中,文本、图形图像、按钮、自选图形等各种对象都可以作为触发器。

下面以“图片的显示与隐藏”来介绍触发器的使用。

(1)在幻灯片中添加文本框,输入文本“小狗”,插入图片“狗.JPEG”,设置好对象的位置。选中图片,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菜单“动画”|“动画窗格”,选择“添加效果”|“进入”|“出现”,为图片添加出现效果。

(2)单击“出现”效果右侧下拉菜单中的计时标签,打开计时对话框。在弹出的计时器对话框中,单击触发器按钮,选择“单击下列对象时启动效果”,在其右侧的下拉菜单中找到触发器的控制对象,在本例中,是形状1:小狗,即在幻灯片中输入的文本。单击确定按钮,就设置好了单击文本出现图片的效果,此时,图片的左上角会出现一个触发标志。

(3)按照同样的方法,对图片设置“退出”效果中的“棋盘”效果,也是通过单击文字“小狗”来进行控制。

(4)最终的显示效果:播放时,幻灯片中仅有文字“小狗”,点击文本“小狗”,图片出现,再次单击文本,图片以“棋盘”效果退出,幻灯片上仅有文本。

自定义动画中“进入”、“强调”、“退出”、“动作路径”的各种效果,都可以通过添加触发器来为其制定动画播放的控制对象,可以利用这些效果来实现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连线题等各种交互题型的设计。

3 VBA 技术

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是新一代标准宏语言,可以進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其制作出多种习题,交互效果出众,操作方便快捷。以填空题的制作为例,介绍 VBA 技术的使用。

(1)在幻灯片中添加一个文本框,输入题目“白居易是我国______代的著名诗人”。

(2)选择“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弹出控件工具箱。单击“文本框”按钮,然后在题目的空格处拖拉出一个控件文本框。调节文本框的大小和位置,使其适合填空题的空格大小位置。

(3)单击工具箱“命令按钮”按钮,然后在幻灯片合适位置上拖拉出一个按钮来。选中此按钮,单击工具条上的“属性”按钮,展开“命令按钮”属性对话框。其中的 Caption 可以改变标签上的文字,将其中“Caption”选项后面的内容修改为“查看答案”,此时按钮上的文本变为“查看答案”。

(4)双击“查看答案”命令按钮,进入 VBA 编辑窗口。

在“Private Sub CommandButton1_Click()”和“End Sub”语句之间,输入下述代码:

If TextBox1.Text=“唐”Then

Wb = MsgBox(“回答正确”,vbOKCancel,“结果”)

Else

Wb = MsgBox(“回答错误”,vbOKCancel,“结果”)

End If

注:Msgbox 是 Visual Basic 中的函数,可实现弹出窗口。在弹出对话框中显示消息,等待用户单击按钮。

(5)制作完毕后关闭VBA编辑窗口,回到幻灯片编辑窗口,放映幻灯片,则可以在文本框中输入文本,若输入“唐”,点击“查看答案”按钮,则弹出一个对话窗口,显示“回答正确”,若输入其它答案,单击“查看答案”按钮后,显示“回答错误”。

4结束语

交互是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的常用手段之一,学习者与计算机之间能否方便地进行交互是决定多媒体课件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友好的交互界面能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使课件内容容易被理解、接受和掌握。充分挖掘PowerPoint现有的功能实现课件的交互设计,对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9.论动画在教学中的应用 篇九

摘 要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动画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 用 日益广 泛。本文从动画与课堂、动画与学生、动画与教师三 个维度分别论述动画 在教学中的作用,并对动画应用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 注意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关键词 :动画 教学

动画也叫动漫、卡通,我国早期把动画称为美术片,英语称为“An:amt:no”,动画一词源 自日本,现在国际上也通称为动画。动画是一种集绘画、音乐、文学、数字媒体、摄影、电影等艺术门类于 一身的综合艺术表现形 式。动画 中的对象由电脑生成或绘画师绘制而 出,是一种被创造出来的幻 觉,它可以把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转为视觉现实。我国创作动画开始于上世纪 20年代,到1 9 4 9年新中国成立 达到手动绘制动画的蓬勃期,而使用 电脑进行动画创作开始于1 9 9 9年,至今数码技术动画已在全 国信息技术领域广泛铺开。我国的动画片普遍具有极强的教育性,如九十年代末至今较有影响的几部动画片 《蓝猫淘气三千 问》、《喜洋洋与灰太狼》、《中华五千年》 等作品都 以其正面 的教育性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动画在我国应用 于课堂教学是进人 20 0 0年后才开始的一项探索。一. 常 用 于教 学的动 画 软件

目前,国内外制作动画的软件众多,如制作二维动画 的软件:An imo、Ma e r omedi aF ia sh、A dobe工mage r e ady、A dobePr em: e r e等,三 维动画制作软件:3DMa x、3DMa r、Maya、oS tf:maeg、L:ghtw a v e等,其中Ma c r omed: aF la sh(以下 简称F la sh)和3DMa x被普遍运用于教学。D Ma x是一款三 维动画 制作软件,适用 于 教学多媒体制作、电影特技、建筑装演设计等多种领域。用3 DMxa可设计出效果 更逼真、内容更丰 富的立体动画。

F la sh是一款交互式二维动画设计软件,它 以其较强的表现力,融声音、图像、动画及可充分发挥的创意空 间而受到广大学生和教师的青睐,越来越广泛地应 用于教育教学中。F la sh在教学中具有以下优势:简单易学,文件小,图像清晰,便于发布和交流;既可以独立编制动画,也可 以集合文本、图像、音效、音乐等多媒体;具有强大的交互式控制按钮,可实现多种动态变换、任意播放控制及跳转设置等。

二. 动 画在教学中的作用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小学生因年龄小,天生好动,传统教学模式中单纯的讲、读、说和教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如果能辅助一种让学生感官接触以生动的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和声音等为多种表现形式的、具有仿真和虚拟现实功能特点的教学工具,学生们的积极性将会很高,于是具有这些特点的多媒体技术便得到了很高的普及和应用。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可以将难以表达,甚至根本不能用语言完整表达的图形、图像的运动信息以及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空间结构,通过文字、图形、三维动画、视频图像和声音等多种教学信息,使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设生动直观的原生态情境,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如在讲圆锥的概念时,先用课件给出实物。如谷堆,然后覆盖上与实物相吻合的轮廓线,最后把实物去掉留下几何图形,这样就使教学具体明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动画优化课堂教学所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经验。动 画与课 堂

(l)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 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活动中所产生 的一种力 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 的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 向,是内在动机在学习上 的体现。学生 的学习兴趣是在引发他们 的好奇心的有趣事物中产生 的。动画具有鲜明活泼的角 色形象、艳丽丰富的色彩搭配 以及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像空 间,引发学生 的好奇心,符合儿童及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受中小学生 的喜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利 用动画,能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起学生强烈 的学习兴趣。教师如果能把动画与教学适 当地结合起来,便能延续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保持对学习的新鲜感, 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2)动画生动演绎枯燥知识

普通课堂上,教师知识 的传授主要通过口语表述,板书示范等方式来进行,对于许多抽象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往往导致课堂乏味而 低效。动画可 以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示 意等多种手法深人浅出、准确地把抽象概念形 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把事物 的现象和本质生动地演绎 出来,使学生获得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把书本知识 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动画演绎知识,不仅减少 了学生学习抽象知识 的困难,而且减轻了学习的疲劳程度,使课堂教学声画并茂,焕然 一新。(3)动画应用突出教学重难点

有些内容的教学,教师讲得再投入,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便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动画,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参与中不知不觉地度过难关。

如《加法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加法的开始,由于初次接触加法,用语言叙述很难表达准确、完整。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演示操作程序,寓加法的含义于演示操作过程中,通过演示操作的条理化,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在教学中,可将教材中的气球图制成化静为动的活动场景,在屏幕上演示两个气球合在一起的全过程。通过启发提问,组织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加法的含义。由于制作的色彩鲜艳,动感强,画面清晰,学生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的加法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所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动画应用能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我发挥多媒体课件可控、多变人机交互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如:在学习完圆的认识,掌握了圆的特征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而不做成方形或椭圆形的呢?学生回答时凭自己的想象找出答案后,这时教师让学生操作多媒体课件:1)利用三维动画片演示一个小猴子开着车,车的轮子是方形,走一段路看其效果,来验证方形的弊端,2)做成椭圆形来试验,结果和学生想象符合,3)换成圆形的,车子平稳的行进着。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解释了所学知识符合实际情况的原因,对他们进一步探究数学生活问题的解决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2.动 画与学生

(l)学生动画技能的掌握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动画应用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一项内容,课标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 同的要求,小学阶段为“零起点”,只 要求小学生能举例说明动画在学习和 生活 中的应用;初步学会使用 工具 软件制作简单 的逐帧动画 和补间动画。初中阶段 的要 求要进一步,要 求学生 能表达 自己 的创意,学会使用多种动画 制作方式,如逐帧动画、运动补间动 画、形 状补间动画等,制作出简单的动画作品。高中阶段的要求更深一层,高中学生需要 了解动画原 理,能根据特定主题需要,创作出较复杂的二维动画作品,初步体验三 维动画 的制作及比较不 同动画软件的异同。

(2)动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化能力

学生掌握一 定的动画技能并进行动画创作,能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 创新能力 的培养。动画中的角色往往具 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动画 中的世界往往也是一 个个现实社会的缩影,学生在观赏动画或自己创作动画的过程中能养成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的习惯,获取对动画角色特点及职业特性的社会经验,加强 自己与社会 间的联系,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社会能力。此 外,学生 掌握一定的动画技能,可以为未来从事相关行业打下基础,如工业设计、包装与装演设计、软件开发、广告设计、电影制作等广大行业都需要具 备动画技能的人才。

(3)动画的教育性有助于学生德育培养

教育性是我国动画普遍具有的一个特性。如早期动画片《小蟒鲜找妈妈》、《神笔 马 良》、《三 个和 尚》等,对建国后 出生的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的德育、智育都有深远影响。动画可 以承载多种教育信息,是现实世界的简单化,幻象世界的真实化。动画中融人的教育内容如人情世 故、处事哲学、科学知识、伦理道德、礼仪规范等,其中寓含的人生哲学和 自然真理能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事物,有助于 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人格和道德品质。3.动画与教师

(l)动画是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重要元素

目前,教师制作课件 的工具 很多,如Powerpoint(简称PTP)、Autho r w a r e、F la sh、几何画板等,常用 的主 要有Po w e rp。: nt(简称PTP)和F la sh。P P T能把声音、图片、文字甚至动画和 影片集合在一起。而 F la sh 不仅可 以集合音效、图文、动画等多媒体资源,还 可以独立设计制作动画,拥有比PTP 更强大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功能。无论哪一种课件制作软件,动画都已成 为其不可 忽略甚 至必不 可少的一种元素。教师若能将动画科学而恰当地应用到课件中,充分发挥动画丰富的感染力、表现力和说服力,将会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2)动画教学能提升教师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上规定的某些目标所采取的一种常用 的、有效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学技能分为导人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媒体综合应用技能、组织教学技能等,其中媒体综合应用技能是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技能指标。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 天,动画 的应用在多媒体技术中的重要地位 日益 突显。教师在教学中利用 好动画,便能给自己的课堂锦上添花,提升 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幼教专业,动画技能甚至 已 经成为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新型技能。动画 技能的掌握不 仅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小学教师优化教育资源、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三.动 画应用在教学中存在 的问题 1 动 画应用过多弱化教学中心地位

在实际教学 中,有的教师应用动画过多,把注意力和教学过程全部或过多地局 限在动画上,夸大动画的作用,降低了教师主导、学生 主体的教学方式。过多的动画展示,使教学 中心发生偏移,不 仅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反 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动画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的作用适得其反。

2教师缺 乏动画制作知识教师普遍缺乏动画制作方面 的知识和技能,对动画 技术存有畏难心理。目前,大部分教师仍然只能引用现成的动画资源,或者下载 别人设计制作好的动画课件,而不能 自己动手创作作出更符合于 教学实际的多媒体课件来满足课堂、学生和 自己的教学需要。

四.在教学中应用动画应注意的问题 1 动 画应用应适时适度

动画作为一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作为教学上的辅助手段而不能喧宾夺主。把动画 资源引人教学并不意谓着强化动画教学,而弱化其它 内容。动画应用应适 时适度,动画内容的 比例 应以课程整体设计为依据,应重视课程整体教学。动画应用应充分考虑 学生 实际教师应 充分了解学生 已 有的知识 经验和 知识结构,选择适合学生发展阶段,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具有时代性、知识性等内涵的动画资源或者从学生 的兴趣和个性特点出发来制作动画。动画不仅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还 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加强教师应用动画的技能培训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 用,动画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日益 彰显,培训部门应组织专门针对教师的动画软件培训,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的能力,让教师更好地把动画整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动画 的辅助教学功能,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总之,动画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优点,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深化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优化课堂教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在 4 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率 ,动画的应用势在必行。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注意避其害而利其益,注重并遵循一定的原则,使动画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参考文 献

10.论情境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

古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影响深远悠长。古诗词的阅读与鉴赏能力的提高,会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也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但是,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均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而以往的古诗词教学,往往注重讲解注释,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把古诗词的意思翻译成现代白话文传授给学生上了。学生在枯燥无味的逐字逐句的解释中,根本不能体味到我国古诗所特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久而久之,古诗词的教与学,成了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头痛的一件事。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古诗词的学习成为“有趣、有味、有意”之事呢?我认为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应用情境教学,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教师从情感入手,依情生境,创设合理情境,让学生深入到古诗词的情境中去,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这点在新标准中有许多明示,主要的有“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感情。”“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古诗词的深远境界逐渐浸润学生心灵。

一、情境教学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对中国情境教学做出突出贡献的李吉林老师认为“‘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取自古人‘文之思也,其神远矣’之意,‘情境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以促进儿童整体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①

情境教学能真正走出自己的路,主要是从我国古代诗词的“境界学说”中汲取丰富营养的结果。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情境”进行了论述,提出“心物交融”说。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肯定了“物”、“情”、“辞”三者的关系。情境教学则继承并发扬了这一理念,形成了“物”、“情”、“辞”、“思”相互关系的认识,即“物”激“情”,“情”发“辞”,“辞”促“思”,“思”又加深对物的认识的这种相互作用脉络。(二)情境教学与古诗词的关系

南朝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就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说法;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留下了“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论述;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二十韵》中也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的名言。这些精辟的论述都阐明了情境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情境是人与景在情的交融下的产物。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词教学就是要带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进入古诗词所描绘的情境,体味古诗词中所蕴涵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感悟有极大的帮助。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证有效地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

二、情境的创设及应用

李吉林从情境教学运用于语文单科的成功经验,抽象概括出创设情境的“四为”和“五要素”。“四为”即: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五要素”即: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中心,着眼创造性;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学科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②。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依据“四为”和“五要素”创设教学情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情境创设:(一)介绍作品背景

古典诗词的创作与作者所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密切相关,作为当代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准备充足的背景资料,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多媒体放映音像资料,让同学们明白彼时彼地的历史情况、社会情形,既为教学传递信息,铺垫知识,又使学生更好的走进作者、理解作者。

如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就可采用多媒体资料播放“安史之乱”的史实音像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形象地感知唐朝天宝年间,玄宗骄奢,不理政事,奸臣当道,权倾天下的社会现象。学生亲眼看到安禄山起兵反唐,潼关失陷、尸横遍野,长安混乱,百姓逃散,田园荒芜的凄惨景象。之后,教师可以补充描述“乱世之中的诗人,一生仕途多蹇,久盼和平,战乱和饥荒不断,使得杜甫带领一家老小来到成都,一时无处栖身,只好求助亲友搭起一座茅屋,暂避风雨。不想到了八月间,一场秋雨无情地卷走了屋顶上的茅草,接着一场大雨,瓢泼如注,诗人彻夜难眠,凄苦之中,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不朽之作。”设置这样的背景情境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帮助 2 学生产生与诗人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绪,为学好此诗开了个好头。(二)再现诗词画面

别林斯基说:“诗不能容忍无形态的,光秃秃的抽象概念。必须使思想渗透体现在生动而美妙的形象之中。”这正是中国历代诗人、词人所迫求的艺术境界。一首首好诗、好词创造了中国古诗词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诗中有画”,“词中有画”。即使是很富有哲理的诗,也是思想包盈于形象之中,智慧闪烁于形象之上。再现诗词画面,创设教学情境,用丰富的颜色、优美的线条、整合的画面,将无形的诗词形象变幻成有形的视觉形象,在愉快的情境中,领悟文字的内涵,体会意境的高妙。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以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古诗词的语言极为简炼,仅仅通过语言来学习古诗词,学生对诗词所展现的画面美就会很笼统、很模糊,我们抓住古诗词中的“画面美”,具体形象的来展现诗词之美,唤起学生的联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1、绘画论画

比如《卖炭翁》一课,可以制成四副画:

一、白发苍苍的老翁满面灰尘地烧炭,十指黑黑,衣着单薄;

二、深雪寒天中,饥寒交迫的卖炭翁佝偻着身子蹲在牛车旁卖炭;

三、两个太监骑在马上,驱赶着卖炭翁走向皇宫;

四、卖炭翁伤心无奈地将不能御寒充饥的半匹红梢和一丈绫绢系在牛头,瘦弱肚瘪的老牛低着头,眼呆呆的看着。上课时先让学生观看图画,叙说故事,讲出四幅图所表现的故事内容,接下去再进行朗读、赏析。

2、绘画叙画

教师把握准古诗词的感情基调,运用相应的语调、语气、语态,绘声绘色地描述画面,把学生的心绪,牵进教师构建的情境中,悟其境、会其意。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在开始讲课时,可先以亲切柔和的语调描述画面:“有一个如画的地方,一抹斜阳将余辉撒播在清澈的湖面上,湖中藕花盛开,绿叶如盖;湖面小舟飘荡,鸥鹭飞翔;湖边垂柳倒映,亭台静卧;有一个年轻、快乐的女子,和她的伙伴们在此嬉戏玩耍,举杯畅饮„„”轻缓、动情的导语,可将学生带进诗的意境,使他们仿佛看到了摇曳多姿的绿荷,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莲香,听到了欢快划动的浆声。

3、绘画展画

杜牧的《江南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虽时代不同,但同是歌咏春天,同 3 是富有哲理,诗中都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江南春》里的啼莺、绿叶、红花、山村、水郭、酒旗、楼台;《惠崇<春江晚景>》中的翠竹、桃花、鸭子、江水、蒌蒿、芦芽等。课前可安排几位学生画几幅鲜艳明丽的水彩画,课堂上展示时既加深了“江山如画”的印象,又能更好地理解“春江水暖鸭先知”“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画外之意。讲解时可让学生选出佳作并给予奖励,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三)精心选择乐曲

古诗词节奏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音乐又是听觉语言,是人类心灵的诗章。诗与曲,自古就是姊妹艺术。优美的乐曲,能创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从而为学生体会古诗的情感创造条件。通过音乐设置情境,能够渲染气氛,烘托诗境,奏响诗词的主旋律。

在教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可播放为这首古诗谱写的歌曲《阳关三叠》。那反复咏叹的歌词,优美凄凉的旋律,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能深切体会到诗人对朋友远去的惆怅之情。有一位老师,上白居易《琵琶行》一课,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琵琶女所弹奏的音乐妙处,播放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诗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与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与《梁祝》中一段大提琴与小提琴互相对话及其相似;乐曲中包含几分冷涩的乐章,似乎更印证了琵琶女的“忧愁暗恨”的凄苦身世,用音乐语言诠释了诗歌语言,使学生对本诗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托尔斯泰说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理解„„”音乐与诗词结合,让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扩大了思维空间。(四)真情朗读诗词

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朗读磁带,音乐纯美,读音准确,感情充沛,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它营造出的教学情境,令诗词形象更有立体感,是诗词情感更能震撼人。如在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播放录音,那顿挫有致、声情并茂的男生朗读,将感染每一个学生,“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幽怨,令人感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更令人激越振奋。

有时,教师若能发挥自己的声音特点,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行配乐朗读,那么学生会更易受感染,效果会更佳。也可以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在音乐与课文共同交融的审美氛围中,或激越高亢,或轻慢舒缓地朗读,会使学生对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4(五)调动记忆内存

有些古诗词所写的景和物,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为历代诗人、词人所钟爱,对于这些较熟悉的事物,不妨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搜索记忆,调动相关信息,教师可提示有关名词佳句。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可顺流而下,自然驶向新知识的彼岸。

例如初中课本《爱莲说》中,清新脱俗的莲花就是文人笔下的爱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一连串与莲花有关的词句如:

王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初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如同风儿吹皱一弯春水,课堂上激起阵阵涟漪,同学们边读边想,唤醒了原有的记忆。莲花洁净清幽的形象,以不同的形式刻入同学的脑海中,接下来再由形上升到神,理解莲花高洁傲岸的品质就不难了。(六)师生进入角色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进入诗词中人物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诗词中讲述自己的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诗词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诗词的内容理解,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内涵。

有人认为诗学就是情学,认为诗是心灵的燃烧。所以古人读诗或低声吟诵,或漫声长叹。古人称作诗为“吟咏情性”(《诗·周南·关雎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毛诗序》)。所以诗词教学与鉴赏,不能只满足于释词译句。诗词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进入角色,把自己的情感全部投入进去。教师更应如此,如果冷冰冰地以旁观者的身份来朗读、分析、讲解,就会索然无味。教师的一颦一笑,语言声调,无不牵动学生的心弦,师生感情共频共振,就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七)设计典型问题

在学习古诗词中,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领悟古诗词之美。诗词不同于小说,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诗人词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 5 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入境,是读古诗词的根本。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展开丰富想象,设计典型问题,使学生进入到古诗词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领悟古诗词之美。

再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头两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写旅途的艰苦;后两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偶得投宿处的喜悦。诗中末句的“归”,意境深远,既写出了诗人从风雪迷漫的困境中忽然找到投宿处的狂喜心情,又表现了山民热情、好客、纯朴的良好品性。为了让学生领悟诗的意境,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情景,设计下面几个问题:(1)诗人经过艰难跋涉,来到人烟稀少的山中,天色已晚,面对风雪,远望苍山,路途遥远,这时,他会想些什么?(2)夜更黑了,风更紧了,雪也更大了,天气冷得叫人难受,正在这十分为难的时刻,忽然发现山间有一间穷人住的茅屋,诗人的心情怎样呢?(3)听到犬吠,茅屋里的主人会怎么做?这时主人与诗人会有一段什么样的对话?(4)诗人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学生自然而然的置身于古诗描写的意境之中,然后可以让学生分角色,对诗人来到柴门边,并受到主人热情接待这一情境进行表演。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可充分领悟到“归”字所蕴含的意境美。(八)教师语言描绘

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可以把学生带入情境。在情境教学中,语言描绘可单独使用把学生带入情境,而“直观手段必须与语言描绘相结合,才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③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对情境教学做出突出贡献的李吉林老师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把语言描绘作为了把学生带入情境、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④

前面几种情境创设的方法,无论那一种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实现,如果离开了教学语言,就不能创设教学情境,即使有了某种情境,也不能发挥教学作用,实现情境的价值,所以说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尤其是古诗词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锤炼自己的语言,从内容方面,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解美;从形式方面,要做到修饰美、风格美、态势美。无论讲授哪一篇古诗、古词,教师都可以用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境,感受到古诗词的隽永之美。

三、情境应用中应注意的内容

情境教学实际是借助丰富的想象与情感,巧妙地把认知与情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教与学等因素加以协调、平衡和整合,以激发学生对物的认识,进入读书的最高境界。李吉林老师认为,情境教学是将情境作为一个心理场,用于学生的意识,它运用了直观教学,„„它是课文描述情境再现。心理学告诉我们,青年学生由于知识的积累,经验的历练,逻辑思维能力也逐渐得以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和思维实际去启发诱导。情境教学也要适合一定的原则,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首先,要有目的性,情境的创设不仅仅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发挥导向性作用。其次,要有思考性,情境的创设要带学生积极的思考和探索,而不是嬉闹。第三,还有现实性,学是为了用,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进而贴近生活,感悟生活。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时还应该注意一些内容:(一)重视学生的反复诵读

在古诗词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强调学生反复诵读是很重要的。古诗词的味是诵读出来的,新课标也要求“背诵古今优秀诗文”。现在有一种不好的倾向,提倡创新,反对死记硬背,就好像所有背诵和记忆的东西都不需要了。还有人认为,学生记忆古诗词,并不了解,所有没有太多的实际效果。因此,采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强烈兴趣,让学生进入作者的写作情境,这种情境的进入除了老师的引导之外,更重要的是靠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的感悟。汉语言文学将审美、体验、感悟、直觉,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钱理群说:“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的文化,而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所以,如果不反复诵读,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意。”因此,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并不能脱离学生的反复诵读。(二)注重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在情境创设中运用的再现画面、播放乐曲、进入角色等方法都应遵守“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这条原则,不能因为教师采用了一些教学方法如用多媒体展现直观画面而限制学生的思维,阻碍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联想,进行诗词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在“春 7 风又绿江南岸”、“云破月来花弄影”,等诗句的欣赏时,教师就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或月影珊珊、风来花动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情感,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即事感怀,又多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更需要教师注意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老师的讲析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和诗人的世界。学生只有在老师的启发下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这就需要老师在情境教学中了解这一重要性,如讲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只有让学生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钓和一孤苦老人,才能走进作者虽几遭打击,几度沉浮仍痴守节操,孤寂愤怨的灵魂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情境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这样能让学生更好的领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诗中的内涵。(三)引导学生做到历史眼光与现代观念的统一

理解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和方法论要求:历史眼光与现代观念的统一。新课标第二条目标要求:“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⑤。新课标第八条目标指出:“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⑥。

古诗词与当代作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是由于时间距离造成的视界差异。因此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应该培养学生的历史眼光,用一种“同情的理解”态度对待诗人、词人在作品中表现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情感取向。只有当我们有了这种“同情的理解”,才不会以现实的需要曲解历史。因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应用情境教学一定要先让同学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经历。但是,在学生进行古诗词的阅读欣赏时,离不开现实现界,学生必然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时代意识,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做到历史的眼光与现代观念的统一:如在讲杜甫的《茅庐为秋风所破歌》时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只有让学生了解历史,把握了作者的生平经历后,才能帮助学生产生与诗人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绪。(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新编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时代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个体经验为出发 8 点,必定带有差异色彩,从自己的经验基础出发,对同一言语事实选取的理解角度及理解的广度、深度会不尽相同。这些来自不同个性的不同角度的不同理解,又补充了个体经验的局限,从而推向合理与完善。而学生对合作探索有着天然的要求和愿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如对诗人、词人的词风、诗语风格等问题,借助合作的力量进行学习,并把学习的结果进行交流。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应用情境教学,应注意强调学生的合作、对话与探索。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推介名家,赏析名篇名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诗词朗诵欣赏和诗词表演等活动,使诗词从远古走进现实生活、走进心灵,创造良好的学习情绪,实现诗人、作品与读者的精神交汇。

生活需要诗情、诗意、诗韵,只有把诗词融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满眼诗意,满怀诗情,满口诗香,在生活中品诗,在品诗中生活,古诗词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和宝贵财富。

雅思尔说:“教育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时让学生不断探索、合作、对话,在自主合作中互相影响、讨论、了解、鼓舞,激发学生与古诗词文本对话的兴趣,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的进程中来,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大海中遨游,那么,这些融合在古诗词中的智慧、风骨、操守、人生态度将内化为人生信念的永恒资源。

结束语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经说过:“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而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就在于能以“吝啬”的笔墨营造无止境界,诉说诗人“不言已喻”的内心情感。像这样言简意丰的文学艺术,教师只有牢牢把握住学生的情感,依情生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是一个很有效的教学途径。情景教学的应用,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扭转常规、单调、固定的教学模式,改变讲讲、读读、背背,完全以应试为目的,使学生失去了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的这种局面,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应用情境,调动学生的全部主动能力,让学生充分、深层次的品味到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境教学能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是古诗词教学中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注释:

①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第12页。

②林治金《20世纪中国小学语文教育丛书·语文教育名家评介》,青岛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第515页。③同①,第46页。④同②,第500页。

⑤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118页。

⑥同⑤,第102页。

参考文献:

1、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2、林治金《20世纪中国小学语文教育丛书·语文教育名家评介》,青岛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3、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4、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第1版。

5、张鸿苓《语文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

6、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11.论PPT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一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逐步发现,PPT方法的应用在给师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从心理学的角度观察,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从教师授课行为的表现上则表现为课堂节奏把握中重点难点问题容易被忽略,未得到重点关照。如何使PPT演示文稿在有效发挥自身长处时合理地继承板书传统,帮助教师高效率实现教育目标,吸引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是广大教师必然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板书与PPT演示文稿优长比较

课堂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通过教师系统的讲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建立知识体系离不开课堂,而板书曾经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PPT正在取代黑板成为新的手段。了解板书和PPT演示文稿的特点,合理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一)板书优长

自从夸美纽斯(Comenius)提出并实践大班教学的方法以来,板书就成为了教室教学的基本方式。长期以来,板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教师通过板书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认知过程,使知识概括化、系统化,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提高教学效率。板书的内容往往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教学内容的思路,教学内容结构化,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记忆,便于学生记录和课后复习。板书由于具有层次清楚、主次分明、逻辑性强、教学内容诸种要素关系表示准确等特点,可以启发学生进行系统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重点,顺利解决难点等,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最为重要的是,由于教师用粉笔的书写速度和学生理解速度相近,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自然地给学生留出了思考时间,这种“天然契合”,使教学节奏几近完美。

(二)PPT演示文稿的优长

PPT演示文稿作为教师常用的一种多媒体课件形式具有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PPT演示文稿支持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形式,通过形象、生动、直观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产生全方位的刺激,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学生学习情绪,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特别是很多过去依靠讲解和静态图片展示难以描述的过程性现象,运用PPT方式很容易得到解决。

PPT演示文稿可以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化呆板为生动,突破视觉限制,突出教学要点,使学生能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建立空间概念,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培养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PPT演示文稿可以通过动画演示、情景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化静为动,能通过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中单调、枯燥的教学过程,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板书与PPT演示文稿各自的不足

通过板书与PPT演示文稿各自特点不难发现,板书较PPT演示文稿在讲授内容上受到一些时空限制。这些限制在过去从来也没有引起过注意,但是在多媒体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则变得显而易见了。

PPT演示文稿内容课前编辑完成,课堂直接播放,过程相对呆板,对于教师综合教学水平体现不足,容易出现“教材搬家”现象,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习、预习和课堂学习的简单重复。因此,会使学习变得无趣,形成认知过程障碍,影响教学效果。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发挥课堂教学优势,有必要更好地研究发现板书的优长并且将其植入PPT演示方法,使PPT表现手段更丰富,使用结果更有效。

二、板书优长补益PPT演示文稿的路径与方法

要想过河,就必须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在多媒体时代,应当立足于教师对PPT的使用,研究板书优长如何丰富扩展PPT方法。

首先,应做到扬长避短。教师要能够做到使用PPT但不依赖PPT,牢固树立从教学效果出发的教学行为理念,继承和坚守板书中凝结的教学节奏性特点,使用PPT时心中有板书,主动运用类似板书的速度,把握如重点难点问题呈现、展开、推演、解决这样一个层层递进的节奏。同时,发扬PPT的真正长处——视频和动画,帮助学生深入观察事物,更好理解问题。

在多媒体使用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力避过多链接和视频切换及与内容无关的“花哨”动作,使学生的注意更好地关注学习内容,而忽略与内容无关的教师行为。

三、板书与PPT演示文稿综合应用策略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普及方式正在发生着不可逆转的变化,回归黑板已经毫无可能。那么,怎样使黑板教学时期积淀下来的那些符合学生学习心理规律,有利于保证学习效果的方式方法得到保留,推动PPT教学方法更加健康地发展呢?核心问题是处理好PPT编制方法、学生笔记、教学节奏这三者的关系和课堂互动这一重要环节。在多媒体编辑制作过程中,教师应避免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复制教材直接数字化。这种多媒体教学资源极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另外一种是大量运用图片、音效和动画,过度追求活泼的形式和艺术效果,将简单问题复杂化,致使学生被新奇刺激所吸引,注意力分散到非教学信息上,降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学生笔记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学生笔记形成过程,就是学生认知结构刷新的过程,也是知识实现上位迁移的逻辑路径。因此,不应放任学生随意Copy PPT的行为,坚持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

在教学过程中,讲课节奏对教师而言始终是一门艺术。节奏把握得体,学生听着不累,学得愉快,理解透彻。反之,会造成学习困难。传统板书,始终是解决节奏问题的最好辅助手段。因此,教师在使用PPT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形成重点难点问题讲解时,面对PPT,心中有板书的状态,对节奏把握会有很大帮助。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是消化吸收课堂内容的重要方法,所以,课后小结不宜匆忙使用,如果能够在PPT制作中预设情境,随着课堂讨论逐层深入而梯次呈现,对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会有更大好处。

毫无疑问,在板书方法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之际,研究理解传统板书的优长并把这种优长植入PPT教学,对于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12.论PPT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二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各种各样的多媒体设备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并逐渐担任起了重要的功能。它出色的视觉效果搭配丰富的音响,营造出了十分生动的表现力,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展示的吸引力。但是,多媒体创作却一直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它需要创作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挖掘有价值的素材,并结合用户需求,有选择性地对素材进行编辑,以便于更好地向用户进行展示。这其中涉及到了美术、心理、文字等多项领域,还要考虑影像与声音之间的联系,以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增加展示效果。Power Point,简称PPT,作为一款出色的图形编辑软件,一直以来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如何运用PPT来进行多媒体创作,为节省创作时间、提高创作质量进行有效的探索,是本文将要讨论的内容。

2 多媒体创作的背景和特点

网络技术给当今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学习乃至工作方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革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多,信息传输的数量飞速增长,普通的信息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寻找能够替代传统信息交流模式的方法,而多媒体正是其中之一。它通过灵活多变的展示形式、大容量的信息承载以及简便易懂的操作方法,迅速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在这个背景下,人们开始进行多媒体创作,这是为了更好地推广多媒体技术,以及促进新型信息交换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在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创作特点可以归纳为四点:首先是海量的信息承载能力,这得益于网络对信息巨大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并且信息的更新十分迅速,这样才能对用户形成较强的吸引力。其次,具有极强的共享性,便于用户查看和下载各种多媒体信息,这有助于提高作品的知名度,为以后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借助于多媒体设备,创作出来的作品能够呈现出十分精彩的艺术效果,且具有学术般的精准,使得用户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最后,就是传统多媒体也具有的使用便捷的特点,既便于创作者使用,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广普及多媒体技术。

3 多媒体创作工具与PPT的特点

多媒体创作工具是指在创作过程中用于收集、编辑和整理多媒体信息的编辑工具,它能支持多种音频和视频信息的交互,并将多种多媒体要素进行融合以预测展示效果。它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以完整的脚本语言为基础来进行创作的工具,以流程图为基准将多媒体元素流程化的工具,以时间序列为基准进行编辑的工具,以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编辑的工具。这四种多媒体作品创作工具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简便易学,只需要基础的编写能力即可使用,这样就吸引了更多的普通用户;它们所具有的强大的信息交互能力,让创作者和用户的交流更加直接,使用户深刻地感受到多媒体带来的视觉冲击;兼容性强,支持多种媒体格式,保证展示效果的生动形象,同时也便于创作者收集和编辑素材;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使上传、查看和下载都十分方便,简化了创作者和用户的操作过程。

PPT是以时间序列为基准进行编辑的创作工具的代表,它通过将多媒体信息放置在类似于页面上的形式来进行展示,这种页面就是幻灯片。每张幻灯片上都包含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且幻灯片和幻灯片之间的切换十分灵活;每一张幻灯片中的对象都可以设置超级链接和自定义动画效果,方便在展示的时候直接进行切换。超级链接不仅可以链接到本地的所有文件上,还可以接入网络中,使得信息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PPT还支持升级更新,每次升级都会完善已有功能,增加新的功能,从而使软件更加适合网络环境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为PPT的推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PPT在多媒体创作中的应用

PPT在多媒体创作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主要介绍它在视频编辑中的应用。完整的视频引用较为简单,这里仅以视频从任意一点开始播放及截取任意长度视频这两种情况为例进行编辑。

4.1 视频从任意一个时间点开始播放

首先可以选择直接插入方法链接,然后设置视频为任意时间播放模式。详细操作是:在动画任务窗格中点击视频名称然后插入,点击右键,在菜单里选“效果选项”,单击对话框,打开“播放影片”,当看到“效果”选项卡点击设置“开始播放”的时间点,在对话框页面输入时间选项,一般以“秒”为时间单位。设置成功后,点击确定,然后退出。

还可以使用Windows系统中的Media Player控件来进行编辑,首先选择事先准备好的幻灯片插入控件,点击插入按钮,进入插入菜单,从该菜单弹出的列表中找到“对象”,点击弹出的“插入对象”,在对话框中选择Windows Media Player对象,然后确认。这时在最先选中的幻灯片中,就会出现一个Media Player的播放器界面,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调整其位置。然后选中Media Player,在弹出的控件工具栏中单击“属性”,弹出“属性”窗口设置,在URL属性中输入需要播放的视频文件名称和路径。假设Media Player控件对象的名称为Windows Media Player Mv,若需要从50秒之后开始进行播放,就双击Windows Media Player控件对象,在弹出的Visual Basic代码编辑窗口中输入代码:

然后点击确定,退出。这样在幻灯片中的视频都将从50秒处开始播放。

4.2 设置播放视频中任意一段时长的区域

依旧以Windows Media Player控件来进行编辑,首先选中一个幻灯片,然后点击插入按钮插入一个Media Player控件对象,可以根据需要并调整位置和大小。选中控件对象,点击控件工具栏的“属性”按钮,在弹出的文本框内输入控件名称,假设为Windows Media Player Mv;在URL属性栏里输入需要播放的视频文件名称和路径。然后点击控件工具栏上的命令按钮,在幻灯片上放置一个具有播放功能的按钮;再点击工具栏上的文本框按钮,在幻灯片上放置两个文本框,一个名称为Text Box Start,用于设置视频开始的时间点;另一个名称为Text Box Period,用于设置视频播放的时长。然后双击播放按钮,在弹出的Visual Basic编辑窗口中输入代码:

Option Explicit'强制要求显示声明脚本中的所有变量,避免错拼已存在的变量名称(Dim Start,Period As Variant'Variant:可自适应数据类型的变量,其类型在实际赋值时确定)

然后点击确定,退出。这样视频就会从指定的时间点开始播放指定时长。

5 PPT的应用建议

在引用网络内容或者添加超级链接的时候,要注意删减其中包含的不健康信息,包括广告及其他的无关信息。可以使用Photoshop软件提前进行遮挡或者删除,以避免对展示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单张幻灯片的内容不宜过多,一般来说文字内容保持在六到七行左右即可,如果加入图片则要适当减少文字的数量。这是为了保证在进行展示的时候能够让观众快速而清楚地理解展示出来的信息。

制作幻灯片的原则是简单明了,直观有效,不需要加入一些特殊的字体或者图片效果,例如一些彩色旋转的标题或者图片跳跃着进行切换,这些只会使观众在观看的时候感到不适,给作品带来负面影响。

每张幻灯片的内容尽量保证完整,这需要不断调整图片位置和文字的大小,还要考虑到投射到幕布上的效果;背景颜色也要与图片及文字进行搭配,保证观感的舒适;这些小的细节往往决定了多媒体创作作品的整体展示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6 总结

可以看到,PPT的操作十分简便,兼容性强,所制作出的多媒体作品拥有极佳的视觉效果,与那些复杂的编程作品相比也毫不逊色。最重要的是即使编程能力并不出色的创作者也可以熟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这为多媒体创作者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择空间,值得对PPT在多媒体创作中的应用进行大力推广。

摘要: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带动了多媒体创作的不断发展,各类软件层出不穷。PPT作为一款出色的图形编辑软件,能够很好地满足当前多媒体创作中的要求,并根据网络环境及用户需求的变化进行升级,是值得推广的应用软件。

关键词:PPT,多媒体创作,视频播放

参考文献

[1]郭刚.Office2010应用大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杜祖平.如何选择最佳的多媒体创作软件[J].赤峰学院学报,2005(3):22-23.

[3]郑哲孚.Flash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探讨[J].电脑与电信,2012(7):69-70.

[4]杨莉军.多媒体课件在各学科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6(13):27-28.

[5]林艳.优质教学PPT制作三步走[J].卫生职业教育,2011(21):36-38.

13.论PPT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三

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它在高校审计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扩大,同时也对审计教学的课程安排、组织实施等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本文从案例教学法的概述入手,探究其在高校审计教学中的组织和实施方法,针对现阶段高校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引发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应用的思考。这一教学方法对新时代下应用型审计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审计教学;应用关于案例教学法的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以增强知识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启发性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案例教学法以真实的教育情境为基础,以案例为学习素材,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拉近教育和实践的关系。

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高校审计教学这一举措,代表着高校从审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向审计实践应用的迈进。通过这一教学方法,学生不断增强案例分析能力,学习主动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在审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审计教学中的组织和实施

2.1 对案例进行选择与编制

案例教学在高校审计教学的应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案例的选择与编制则是案例教学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专业培养方案为指导原则,结合审计学相关知识,以提高学生求知欲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择实际审计工作中的真实案例,并融合课本中相应单元或章节的知识,对审计案例做出整理和编制。有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虚拟情景的案例编制,但这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2.2 对案例教学进行组织和实施

1)准备环节。教师在审计案例库中精心选择出涉及到本节课所要教授内容的有关案例,提前印发给每位学生,同时向学生简要介绍所选择案例的相关信息,指导学生搜集并整理与审计案例相关的背景素材和文献资料。教师也要提前准备好针对审计案例所要讨论的问题。

2)分析讨论环节。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时案例教学中的重要一关。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对案例的认真学习与思考,学生以个人角度来阐述对案例中各种问题的见解,之后相互交流和辩论,最后求同存异,整理出具体实施方案。教师在此环节中则起到辅助作用,主要负责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探讨,控制学生讨论的进程,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想法做出恰当的分析和评价,从而加深学生对于审计案例的理解。

3)学生总结环节。经过充分的分析与讨论之后,个人或小组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案例分析和评价报告,对刚刚的思路和想法做出文字总结。通过撰写报告,学生可以了解复杂多变的实际审计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提升正确分析和处理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4)教师总结环节。在案例教学进行到后期,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做出评价,再次强调审计案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对学生案例分析做出成绩评定。案例教学完成后,教师应当从教学效果和教学不足两方面入手,对案例教学所取得的成功和不足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为下次更好地进行审计案例教学积累经验。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审计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合适的审计案例

审计案例教学中,一个高质量的审计案例往往会使学生受益匪浅,选择合适的审计案例关乎到能否取得显著教学效果的成败。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案例教学方法发展较晚,许多方面有待完善,比如审计案例库尚不健全、审计案例更新速度缓慢、审计案例多脱离现实生活等,这就导致教师在面对所要教授的知识时不能找到与之匹配的案例,缺乏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尽管我国高校在不断推进案例教学的改革,审计教材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但是发展速度远远比不上教学需求的迫切。

3.2 案例得不到灵活运用

前面提到审计案例本身在数量和质量上就比较欠缺,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教师自身驾驭案例教学的能力不足和对审计工作实际经验的缺乏,导致其对审计案例理解不深入、分析不彻底,很难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谈论。这也使审计案例资源因得不到灵活运用而被浪费。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审计教学中应用时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4.1 明确案例教学的目标

案例教学应当是配合理论学习而进行的,学生首先要具备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之后再配合案例教学,让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审计工作中去,不能为了使用案例而进行案例学习。案例教学的目标是辅助理论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方法应当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2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案例教学方法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非常关键。高校应当适当安排教师的课程,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为教师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使其成为既精通理论知识的教师,又具备实际审计工作经验的审计师。

4.3 采用配套的案例教材

案例教学法作为我国高校采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需要有配套的教材予以支撑。审计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从实际审计工作中搜集审计案例,建立健全审计案例库,使案例教学有理论依据可循。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是现代教学中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既能体现审计?W专业的学科特点,又能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将审计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审计工作中去。我们应当在高校的审计教学中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审计人才。

参考文献

14.论PPT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四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已应用于各行各业中。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促进了教育的信息化,使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成为可能和必要。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手段,它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未来的课堂教学方式发展趋势将由目前的“以教为主”变为“以教为辅”,以学生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和能力为主的“人本主义”教学方式。“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时代教育领域里掀起的一股浪潮,它是信息技术带来的必然产物。”“教育信息化主要强调现代化信息手段转化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及这种手段对教育变革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一些过去只能通过思维、表象和想象领会的数学内容,可以得到直观的表示和处理,数学的现实情境和虚拟情境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融会贯通。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认知工具作用,无疑将极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发展。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信息源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录音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获得并向学生传输,信息来源有限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而利用光盘、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更为丰富的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信息,从而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现代信息技术能全面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传统教学手段很容易导致教学内容和过程枯燥无味。多媒体课件通过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方式,为数学教学提供生动、新颖、富有童趣和直观动态的演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活动情境,从而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利用计算机的动画、渐变、叠加等效果和声像功能,既可以变静为动,也可以变静为动,多方面,多角度地演示,以多种媒体刺激学生的感官,将知识和某些过程直观化,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了课堂容量,让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三)现代信息技术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多媒体教学为教育功能的全方位扩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全面冲击着传统教学,导致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数学学科教学中,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素材,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对比,通过交流、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意义建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学会交流,从而使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其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新课程》倡导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正如著名教育家多斯惠所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实物图象、运动过程,利用放大、重复、慢性、定格特技手段使用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路刺激,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主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录像,再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用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行的情景,在学生阵阵笑声中,教师设问:为什么只有汽车轮子是圆形时汽车才会走的又快又稳呢?车轮是圆形就一定会使汽车跑得又快又稳吗?这样的问题情境很容易引起学生更多的思考,使学生全身心进入学习状态。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数学课本上的例题、插图、推理、证明等等都是静态的材料,单靠抽象的语言描述,学生不易理解,难以激发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把抽象的知识情境化,有利于创造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明,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同时行走的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受。于是用多媒体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4分钟,有4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三)练习反馈,提高密度

多层次、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是学生形成良好数学技能不可或缺的环节。运用多媒体信息容量大,信息搜索、提取、显示、转换方便高效的特点,不断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省时、高效,大幅度的增加课堂密度、扩大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些耗时、费力的板书,一些叙述不清的情境,都可拜托我们的多媒体来迅速轻松完成,增加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同时,教师可以预先拟好题目,及时提供正确答案,及时判定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如果答对了,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真棒!”、“你很聪明!”等激励性的言语,使学生兴趣盎然,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即使学生答错了,计算机也会很友善地建议他“别灰心”、“没关系”“你能行”,有的还伴以美妙的乐声,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

(五)调整情绪,吸引注意

小学生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往往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情况。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如我在复习整理“几何知识”时,学生到课中时感觉较疲倦,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我运用多媒体(电脑课件)出示了一道“阿凡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一天,地主给阿凡提一条16米的篱笆,要把占地面积18平方米的羊群圈住,阿凡提算出了篱笆围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都不够18平方米。同学们一看,兴趣来了,根据阿凡提的思路互相讨论,思考其他情况。

(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提倡“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强调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网络以其信息的大容量、超强的处理能力、丰富多彩的对象以及生动形象的人机交互实现知识的建构。如“愉快的周末”一课教学中,我用课件设计了“歌舞组”、“美术组”、“体育组”、“手工制作组”、“爱心奉献组”等模块,供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主动发现活动中所蕴涵的数学问题。小学生兴致很高,在电脑前,他们或观察、或思考、或交流、或操作,显然是学习的小主人,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得到充分体现。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让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它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不再局限于教师所讲,不再拘泥于课堂,从而使数学教学不再枯燥无味。但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各有利弊,要合理取舍,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认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数学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抛弃“传统性” 有了现代教育技术,不能丢弃传统教学手段。小学生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验性学习,经验的获得大都靠亲自实践操作实现,没有大量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感知成为蜻蜓点水,表象无法在大脑中建立。多好的课件也比不上灵动的课堂,多好的动画也比不上学生的实际操作体验,不能以高超的课件设计代替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自我体验。例如,《千克的认识》教学就需要学生大量感知1千克物体的重量,要让学生通过实物的称一称、掂一掂、比一比、看一看、算一算等多种操作活动来学习。又如《圆的周长》的教学,没有学生亲手对大小不同的圆的直径和周长的测量与计算、圆周率概念的理解就成问题,这都需要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增强他们的体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要突出“辅助性”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主要是用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解决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教学的唯一方式。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的更多的是一些形象思维的东西,使学生的视、听感官受到刺激,但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或不能科学地利用多媒体,会使学生产生思维的懒惰心理,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应当深知教学课件是符合《课程标准》,服务于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应是“画龙点睛”之用,而非“画蛇添足”之作,不宜声、像、图、文等元素过多,应重在突出数学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数学要素中来,避免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非数学信息中去。而且能操作的就不必演示。漂亮课件是不是好课件,要看这个课件是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有助于学生突破重点难点问题。如《字母表示数》一课中,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景:

教师想从学生熟知的“青蛙歌”引入字母表示变化的数,课件上出现一些青蛙,其中一只青蛙“呱”一声跳入水中,荷叶摇一摇,池塘中水花四溢,接着又是一只„„如此重复着动画,屏幕右侧则出现字幕“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荷叶上的青蛙都跳入水中,教师提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回答“青蛙一只一只跳入水中”“一共有几只青蛙”等,始终没有学生注意青蛙只数与嘴的张数两个数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教师没有办法,就让学生读“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但学生仍然关注着跳入水中的青蛙有什么变化,而不是积极去思考其中的数学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动画效果有了,但教学效果却没有,教师关注课件的设计超过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关注课堂气氛的设计超过对引发思维的设计,即学生仍停留在对“儿歌”的动画情景中,没有形成数学化的过程。

上一篇:公民道德格言警句下一篇:自己安慰看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