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高一语文测试题(精选7篇)
1.潍坊高一语文测试题 篇一
青石板桥上,我独自散步,在这幽深的老酒街里,踽踽独行,闻着醇厚的酒香,低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抬头,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心中感伤,不禁潸然泪下。“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当年的老酒街啊,你别来无恙?夕阳漫步经心地走下酒坊,不知不觉拉长了我疲惫的身影。风干的泥土不情愿的从小泥墙上脱落,兀自堆在一角,而这里仍挂着被偷喝光的酒壶。追忆往事,一幕幕如昨天一样历历在目,脑海中浮现出父亲的身影。
父亲爱喝酒,简直是嗜酒如命。
年幼时,就时常看见父亲拿起酒壶,走到这熟悉的老酒街,老远看见挂着酒家的旗子,就扯开喉咙豪气的喊,“酒家,给我来一壶好酒。”然后我就和父亲进到酒坊里去,围在一张小木桌上,看父亲静静端着酒杯细细品酒的样子。而这时,酒家正热情的为父亲把那葫芦灌满酒,阵阵酒香飘来,调皮的挑逗着我的鼻翼,惹得我直打喷嚏。父亲轻扯过我的小辫子,我不满的撅起樱桃小嘴,眼睛恨恨的盯着他看,一副眼睛里都要喷出火的样子。父亲放声大笑,爱怜的抚摸过我头发,说道:“小馋猫,来吧,陪父亲小酌一杯。”
时间如白驹过隙,总是匆匆流逝,我稍微大一点时,父亲因为家里的事太忙,就把买酒的任务交给了我。那时的我总是天天看着酒壶,盼望着父亲快快喝完,只要一喝完,我就提起父亲心爱的酒壶兴冲冲的跑到酒坊,这时,尽管酒香撩人,也不愿在酒坊里多待一秒钟。到了酒坊,酒壶一扔,就溜到老酒街上,和小伙伴们疯疯癫癫的玩上一天。老酒街里,除了卖酒之外,就是有很多新奇的小玩意儿诱惑着我。父亲很疼爱我,每次买酒时,父亲都会多给一点钱,让我可以去多买几个香辣的豆腐干儿或是一串诱人的糖葫芦,那便是儿时最大的幸福。一回家,看见我满身污泥,而嘴上还残留有吃食的残渣时,父亲总会打趣儿说:“小馋猫,怎样,今天玩过瘾了吧。”
春去秋来,后来,我长大了,可父亲的酒壶却再也没有弥漫过酒香,因为,父亲累了,倒下了,不能再喝酒了。我深爱着的父亲啊,在我心里他是那样的伟岸,那样的慈爱。可是,在不断的劳累之中,父亲就这样倒下了。
父亲得了很严重的肺癌,医生说,你最好做好心理准备,你父亲就要离开你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有时间就陪伴在父亲身旁,端茶送水,只想在父亲有限的生命里好好陪陪他。父亲经常被病魔折磨的翻来覆去,让父亲疼的睡不着,但父亲从来不在我面前呻吟。看见父亲疼的紧皱眉头,我真想做一把熨斗,将它熨平。父亲眼里的忧伤,那样的无奈,我泪如泉涌,我害怕,害怕父亲就这样离开我。而父亲却安慰着我说:“小馋猫,别哭啦,树上的樱桃就要红了呢。”樱桃是我最喜欢的水果,一颗颗晶莹剔透,让人垂涎三尺。父亲死在樱桃成熟的夏季,那年,灼艳艳的樱桃,红的似火,如此美好,却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我的父亲,就那样的离我远去,酒香,也飘散了,春风泣血。
老酒街传来一阵阵酒香,我漫步其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心中的愁苦和悲伤,又怎能是酒能消除的。我只想问一句:“亲爱的老酒街啊,你别来无恙?”
2.潍坊高一语文测试题 篇二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 修葺.(qì)芳馨.(xīn)奇葩.(bā)杞.
人忧天(qǐ)B. 踯躅.(zhú)摇曳.(yè)国殇.(shāng)解.甲归田(xiè)C. 诡谲.(jué)怆.然(chuàng)蹉.跎(cuō)羁.旅情怀(jī)D. 霰.雪(xiàn)聒.噪(guō)戏谑.(nuè)沽.名钓誉(gū)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
错别字的一组是()A.寥阔 遐想 欲盖弥彰 穷兵黩武 B.雾霭 料峭 钟鼓馔玉 酩酊大醉 C.斑阑 楼谢 郁郁寡欢 气冲宵汉 D.暑光 晦气 催眉折腰 蓬荜生辉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一味地压抑怒气,可能导致日后更大的无法控制的情绪爆发..;而肆意发泄,除了更加伤害别人和自己之外,其他没有任何实质性帮助。
B.在分工细、讲专业的社会,靠消费者自己来解决整个问题不现实,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还是监管不利..,这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重新审视。C.有人问她近期有没有计划自己来导一部戏,她说没想那么远,目前还处在艺术创作阶段,对于制作实在敬谢不敏....
。D.美国校园的暴力事件,特别是枪杀案近几年是有增无减,从枪支泛滥的社会现象到骇人听闻....的校园枪声,可能正是民主和自由付出的代价。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独酌》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篷底睡秋江。A.闲房冻坐时
B.寂寞深村夜 C.何如钓船雨
D.渔人夜不归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全国人民要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充分估计困难和挑战,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B.在众星簇拥下,被草帽状美丽光环围绕的土星和光芒四射的月亮彼此依偎,常常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C.中国近20年,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中国人的体质正在明显滑坡,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D.钱钟书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扑朔迷离的形象,如偶露一鳞半爪的云中之龙,这是由于他恃才傲物的个性和作品的深奥所致。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咏花诗词的鉴赏
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我们在阅读鉴赏咏花诗词的同时,考察历代诗人、词人的不同的创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境界,是很有趣味的,这对我们的鉴赏活动也颇有益。
这种创作心态,粗略地看有两大类,一类侧重于表现客观自然,是欣赏自然的活动;另一类侧重于表现主观感情,是感情物化的活动。前者仍是自然世界的反映,后者则已进入感情世界了,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后者在咏花诗词中佳作最多,价值也更高。这两大类作品,在艺术境界(诗境)上,又表现出不同的层次。
首先是表现感官感受的“物境”(用传为王昌龄所作《诗格》中语)。着眼于花卉色香形态的描述,是即目即景、直接感知的形象。在创作上表现为“巧构形似”,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如白居易的《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云:“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真是“吟之未终,皎然在目”。又如章质夫的《水龙吟》状杨花飘飞,同样妙到毫颠,云:“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我们欣赏这类诗词,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这些创作,是典型的模仿自然、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亚里斯多德在探讨艺术创作的自然原因时认为,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确实是这样。
不过这种“似”,还仅仅处于“形似”的境界。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也一样,故需要再进一步转向表现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感官而产生的某种特殊感受,以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如韦庄写白牡丹,全然撇开其形态,只说“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惟觉一庭香”。表现素花溶化在月色中,不见其花,惟闻其香的特别感受,唤起人们固有的审美体验,那么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便可思而得之。在这里,并不仅仅直接诉之感官,同时要通过联想来意会。范成大《霜天晓角》咏梅云:“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也是舍其形而摹其神,皆有画笔难到的效果。这正像唐人戴叔伦所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无疑我们欣赏这类诗词作品,需要有一番沉潜涵咏的功夫,甚至要通过想象,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去补充、生发。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欣赏也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6.对“趣味”一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是一种饶有兴趣的事。
B.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了解了古人的花卉栽培情况。
C.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时产生的艺术审美情趣。
D.咏花诗词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审美价值。
7.从文中看,对“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人以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为务,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
B.我们欣赏这样的诗词时,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
C.创作的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符合人们欣赏时直接感知形象的需要。
D.诗人通过“巧构形似”的艺术再造自然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8.不属于“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项是()
A.白居易《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产生了“吟之未终,皎然在目”的艺术效果。
B.韦庄写白牡丹,不见其花,惟闻其香,便可知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
C.范成大《霜天晓角》“脉脉花蔬天淡,云来去,数枝雪”是舍其形而摹其神。
D.戴叔伦的“诗家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奉法循.
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①
而美,拔其园葵而.
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②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售其货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③也。过听④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
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茹:蔬菜的总称。②燔:烧毁。③理:法官。④过听:听察案情有过失。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法循.
理 循:遵守 B.而疾.出其家妇 疾:马上 C.不私.其父 私:偏爱 D.失刑则刑.
刑:上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嗜鱼,故不受也 猥以.微贱 B.拔其园葵而.弃之 渔夫莞尔而.笑 C.子其.治事矣 吾其.还也 D.子则.自以为有罪 海运则.
将徙于南冥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直接..
表现三位循吏廉正无私的一组是()①百官自正 ②受大者不得取小 ③以父立政,不孝也 ④伏诛而死,臣职也 ⑤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⑥寡人亦有罪耶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仪休因为学业品第高而担任了鲁相,他奉公守法按章行事,不允许官员与百姓争利,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哪怕是一条鱼。
B.公仪休认为自家织的布太好,会影响到普通百姓使他们无法卖出自己的货物,因而驱赶了妻子,毁掉了机器。
C.因为石奢追捕杀人犯而没有抓到,楚昭王认为他不必伏法;而石奢却坚持认为自己应该谨守为臣的职分,最终还是自刎而死。
D.晋文公以下吏有过不必责己为由原谅李离,而李离却认为平日做官有好处没有分给下官、有过失就推脱责任是不对的。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及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3分)
(2)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3分)
(3)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4分)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15.名句默写(从下面四组中选三组填写在答题纸上)。(6分)(1)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________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闲云潭影日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
亦欲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
任安书》)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五、语言运用。(12分)
16.写出下列诗歌的创作手法。(4分)
(1)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7.下面是某学生的检讨书,其中有多处语病,请找出四处不当处并修改。(4分)尊敬的老师:
①您的批评教育,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②一直以来,我一贯的表现的确是差强人意,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③请老师务必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努力改正错误,做一个合格的高中生。④从今以后,我会好学上进,向优秀同学看齐;热爱集体,多问津班级事务。⑤以上这些我保证做到,不信您就走着瞧。
您的学生XXX X年X月X日
(1)改为(2)改为(3)改为(4)改为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4分)
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
答: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途 中
梁遇春
今天是个潇洒的秋天,飘着零雨,我坐在电车里,看到沿途店里的伙计们差不多都是懒洋洋地在那里谈天,看报,喝茶──喝茶的尤其多,因为今天实在有点冷起来了。到了北站,换上去西乡的公共汽车,雨中的秋之田野是别有一种风味的。
外面的蒙蒙细雨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只是车窗上不断地来临的小雨点同河面上错杂得可喜的纤纤雨脚。外面的景色,既没有像春天那娇艳得使人们感到它的不能久留,也不像冬天那样树枯草死,好似世界是快毁灭了,却只是静默默地,一层轻轻的雨雾若隐若现地盖着,把大地美化了许多,我不禁微吟着乡前辈姜白石的诗句,真是“人生难得秋前雨”。
其实我是个最喜欢在十丈红尘里奔走道路的人。我现在每天在路上的时间差不多总在两点钟以上,这是已经有好几月了,我却一点也不生厌,天天走上电车,老是好像开始蜜月旅行一样。我们有一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间接地去了解人生,走路是直接地去了解人生,一落言诠,便非真谤,所以我觉得万卷书可以搁开不念,万里路非放步走去不可。
了解自然,便是非走路不可。但是我觉得有意的旅行倒不如通常的走路那样能与自然更见亲密。旅行的人们心中只惦着他的目的地,精神是紧张的。实在不宜于裕然地接受自然的美景。并且天下的风光是活的,并不拘泥于一谷一溪,一洞一岩,旅行的人们所看的却多半是这些名闻四海的死景,人人莫名其妙地照例赞美的胜地。旅行的人们也只得依样葫芦一番,做了万古不移的传统的奴隶。这又何苦呢?并且只有自己发现出的美景对着我们才会有贴心的亲切感觉,才会感动了整个心灵,而这些好景却大抵是得之偶然的,绝不能强求。所以有时因公外出,在火车中所瞥见的田舍风光会深印在我们的心坎里,而花了盘缠,告了病假去赏玩的名胜倒只是如烟如雾地浮动在记忆的海里。
我生平所最赏心的许多美景是从到西乡的公共汽车的玻璃窗得来的。我坐在车里,任它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地跳荡,看着老看不完的十八世纪长篇小说,有时闭着书随便望一望外面天气,忽然觉得青翠迎人,遍地散着香花,晴天现出不可描摹的蓝色。我顿然感到春天已到大地,这时我真是神魂飞在九霄云外了。再去细看一下,好景早已过去,剩下的是闸北污秽的街道,明天再走到原地,一切虽然仍旧,总觉得有所不足,与昨天是不同的,于是乎那天的景色永留在我的心里。自己培养有一个易感的心境,那么走路的确是了解自然的捷径。
因为“行”是这么会勾起含有诗意的情绪的,所以我们从“行”可以得到极愉快的精神快乐,因此“行”是解闷销愁的最好法子。我们有时心境染了凄迷的色调,散步一下,也可以解去不少的忧愁。
我们从摇篮到坟墓也不过是一条道路,当我们正寝以前,我们可说是老在途中。途中自然有许多的苦辛,然而四围的风光和同路的旅人都是极有趣的,值得我们跋涉这程路来细细鉴赏,除开这条悠长的道路外,我们并没有别的目的地,走完了这段征程,我们也走出了这个世界,重回到起点的地方了。科学家说我们就归于毁灭了,再也不能重走上这段路途。主张灵魂不灭的人们以为来日方长,这条路我们还能够一再重走了几千万遍。将来的事,谁去管它,也许这条路有一天也归于毁灭。我们还是今天有路今天走罢,最要紧的是不要闭着眼睛,朦胧一生,始终没有看到了世界。
(选自《与大师感悟人生》,有删改)
19.作者描写自己上班途中的见闻是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作者的这个观点是如何
由有关看风景过渡到有关人生的?(4分)
20.文章使用什么描写手法描写上班路上的风景?描写了秋景的什么特点?(4分)
21.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义。(4分)
(1)这些好景却大抵是得之偶然的,绝不能强求。
(2)我们还是今天有路今天走罢,最要紧的是不要闭着眼睛,朦胧一生,始终没有
看到了世界。
22.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作者的观点“了解自然,便是非走路不可”的看法。(6分)
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读了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3.潍坊高一语文测试题 篇三
第I卷(36分)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龟裂(jūn)谂知(rěn)搭讪(shàn)量入为出(liàng)....B.麻痹(pì)皈依(guī)炮烙(páo)瞠目结舌(chēng)....C.缱绻(quǎn)包扎(zhā)钤章(qián)力能扛鼎(gāng)....D.巷道(hàng)狙击(jū)浸渍(zì)差强人意(ch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部署 恢弘 计日程功 缄口不语 B.妥帖 坐阵 郑重其事 真知灼见 C.账目 悍卫 一筹莫展 和盘托出 D.发韧 陷阱 层峦叠嶂 美轮美奂 3.依次填人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嫦娥”奔月并成功地发回了月球表面的照片,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奔月梦想,极大地_______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②夏日的黄昏,荷塘中漫起丝丝袅袅的水汽。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水汽在荷叶上、柳树间_______成浓浓的一片。
③林老年届花甲,退居二线后,每天遛遛鸟,打打拳,写写字,_______就携二三老友,轻装简从,步山林,探溪源,尽享林泉之乐。
A.激励 凝聚 否则 B.激发 凝聚 不然 C.激发 凝结 否则 D.激励 凝结 不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久居内陆的人眼里,大海的一吟一荡都是诗。可从小就生长在海边的人,早已司空见惯了归帆片....片、鸥影点点。
B.“勿以恶小而为之。”生活中一味地大行不顾细谨,不注重个人自身修养,小恶丛生,集腋成裘,....必将铸成大错。
C.群山染翠,万壑流泉,芳草遍地,春水映天,杂花生树,燕语莺歌,江南的春天明媚宜人,秀色可...餐。.D.林秀贞,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有着如此令人肃然起敬的传统美德,一时间人言啧啧,交口称赞。....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近日在台湾问题、伊朗核问题方面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立场,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美国军舰的靠港要求,取消了大部分与德国的会谈日程。
B.经过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实地考察,并通过网络、手机短信、语音电话等方式,“青州劳务”和“临胸金桥劳务”被评为山东省首批驰名劳务品牌。
C.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阶段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加快,无疑会对股市产生相应的影响,广大投资者应该根据目前的形势,适当调整投资战略。
D.北京奥运会的黑市门票已在网上非法销售。那些最初被允许一次性购买50张奥运门票的人,正在以超过票面10倍以上的价格销售他们购买的门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
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
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待,情节亦淡然松驰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
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周围二里。……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
A.魏安釐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前往救赵,派客将军辛垣衍间人邯郸,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地帮助赵国。B.邹国臣子对于国君“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但在关键时刻不向齐国臣服,反衬出魏欲帝秦的软弱。
C.鲁仲连用“纣王害三公,齐王不得人邹”等事例,晓之以理,激之以情,一步步地说服了辛垣衍。D.通过文章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鲁仲连是一个有正义感、有谋略、以国家安危为己任、不慕名利的辩士形象。
第II卷(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十人而事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耳耶(3分)
②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4分)③昔者齐王将之薛,假涂于邹。(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中秋夜无月 樊增祥
亘古清光彻九州,今夜烟雾锁琼楼。莫愁遮断山河影,照出山河影更愁。
[注释]此诗写于1905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后。
①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②分析这首诗一、二两句的艺术手法。(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①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②下西风黄叶纷飞,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___________________,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③________________,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王羲之《兰亭集序》)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④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君子务本,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学而》)
五、(12分)
16.下面是某生给同学写的作文评语,其中有简明、得体和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错误,请找出3处并做修改。(3分)
①写好抒情散文,关键的地方是要让感情有所寄托,这样才能避免空洞无物的毛病。②你将情感寄托于往事,表达对逝去的昔日时光的留恋,营造了富有诗意的情感氛围。③看来,你在抒情散文写作方面已经有了极深的造诣。④请在语言方面再下点功夫,古人说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很有道理的。
17.改写下面的句子,使之结构相同或相似,句式协调。(可增删个别词语)(4分)
教育是事业,事业以献身为意义;同时它又是以求真为价值的科学;教育还是艺术,如果没有创新也就没有了生命。
18.学校举行大型朗诵会,请你为白居易的《琵琶行》或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写一段主持辞,要求:①语言生动,有文采,至少用一种修辞格。②至少引用一句原作中的诗文。③不超过60字。(5分)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生命之芯 李雪峰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松的叶芽,那些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
③但妻子对这些葡萄叶子却颇有微词,尤其是到了暮秋时分,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凋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④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一种整体感觉,这在《爱在西元后》有着很好的体现。
记者:你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是不想当自己。
方文山:几年来,我在圈内看到许多年轻人不想扮演自己,永远羡慕别人,成天幻想当周杰伦、刘德华。与其羡慕别人,耽误自己的人生,不如做好优秀的自己。
在“一切皆有可能”的今天,人人都憧憬着由麻雀变成凤凰。只是,变成凤凰的方文山却一再提醒:先甘心当一只麻雀,潜心演好自己的偶像剧。否则,既错过麻雀的欢愉,又无法企及凤凰的荣耀,那岂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19.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内涵和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20.根据文意,补写出文中划线处的句子,语言要形象生动,有一定的文采。(4分)
21.采访需事先针对采访对象拟定采访提纲,根据文意,请你还原出本文的采访提纲。(5分)
22.从吴宗宪到周杰伦,方文山拥有两次令人艳羡的机会。因此很多人把方文山的成功归为幸运,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点的?(5分)
七、作文(60分)
23.错位,指离开原来的或应有的位置。人生的错位演绎了一个个或悲或喜的故事。请以“错位”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且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D(A rěn-shěn B pì-bì C zhā-zā)
2.A(B坐阵一坐镇 C悍卫一捍卫 D发韧一发轫)
3.B(“激励”不能与“热情”搭配。凝结: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凝聚: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聚集。“不然”:①表示选择,对上文作假设性的否定,然后在下丈做出另一选择,意思是“如果不这样,那枕„„”②表示对上文作假设性否定,同时在下文指出否定后将会出现的结果,有“不这样”或“如果不这样”的意思。“否则”只有“不然”意思②)
4.C(A中“司空见惯”不能带宾语。B中“集腋成裘”指积少成多,积小成大。多指好的方面,不能用于缺点错误。D中“人言啧啧”指人们不满地纷纷议论着)
5.C(A语序不当,将“大部分”提到“会谈日程”前。B成分残缺,应在“方式”前加“投票”。D不合逻辑,“超过票面10倍以上的价格”应为“超过票面10倍的价格”)
二、(9分,每小题3分)
6.D(文中无此信息,无中生有)
7.C(ABD分别表现了司马迁、江东父老和本文作者对项羽的同情或肯定,而C却没有)8.B(项羽应该是从阴陵到嗟虞墩,再到东城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9.C(意动用法,以„„为帝)
10.B(A项前者介词,通过、经由;后者介词,依靠、凭借。B项两个“而”都表修饰关系。C项前者表顺承,于是、就;后者表转折,却。D项前者介词,表引进动作的对象;后者介词,表比较,比)
11.D(⑤是辛垣衍被说服后对鲁仲连的由衷赞美⑥说鲁仲连不慕名利)12.D鲁仲连是齐国人)
四、(24分)13.(10分)
①十个仆人却侍奉一个主子,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力量抵不过,智慧比不上吗?(3分。“宁„„耶?”,难道„„吗?1分。事:侍奉,1分。语句通顺准确1分)
②先生您的话太过分了,您又怎么能够让秦王把魏王煮了剁成肉酱呢?(4分。“甚”太、过分,1分。“甚矣,先生之言也”主谓倒装句式,1分。“恶”疑问代词,哪里、怎么,1分。语句通顺准确,1分)
③以前齐王准备到薛地去,向邹国借路通行。(3分。“之”动词,到„„去,1分。“假涂于邹”介宾短语后置句式,1分。“假涂”借路,1分)
14.(8分)
①三、四两句意为人们不要因中秋夜天阴无月看不到祖国山河而发愁,如果圆月当空,看到了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反而会更加悲愁。(2分)这两句一反常人中秋赏月大都希望圆月当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心裁。(1分)通过诗人想月出又怕月出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他因山河破碎而不堪入目的悲愤之情。(1分)
②一、二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写中秋圆月自古至今都是照彻大地,而今晚却被云雾遮蔽了;运用借代,“琼楼”代指月亮;运用烘托手法,“烟雾”“锁”等字眼烘托出一种令人压抑愁闷的气氛。(4分,写出两点并进行分析,意思对可得4分。供参考)
15.(6分)
①门衰柞薄(李密《陈情表》)
别有幽愁暗恨生(白居易《琵琶行》)②染寒烟衰草萋迷(王实甫《长亭送别》)明月不谙离别(恨)苦(晏珠《蝶恋花》)③虽趣舍万殊(王羲之《兰亭集序》)
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④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
(每句1分,有错字、漏字、别字,该句不得分)
五、(12分)
16.①删去“的地方”。②删去“逝去的”或“昔日”。③“很深的造诣”改为“较高的水平”。④删去引号内的句号。(3分,每点1分,改对3处得满分。将对的改错了倒扣分)
17.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或:教育是事业,它以献身为意义;教育是科学,它以求真为价值;教育是艺术,它以创新为生命。(4分。句式统一3分,保持原意1分)
18.答案示例:
《琵琶行》:一曲《琵琶行》,司马青衫湿。“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同情的泪,伤感的泪,更是心灵呼应的泪。
《岳阳楼记》:岳阳楼几度兴废,洞庭湖多少烟波?范仲淹虽身处逆境,却心怀天下,道出了震撼古今的心声:“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5分。诗文引用1分,修辞2分,内容2分)
六、(18分)
1.请以“生命之芯”为话题写作文。
4.高一语文期末试题 篇四
高一语文试题
2014.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补偿(cháng)
嫡(dí)亲
悚(sǒng)然 撒手人寰(yuán)B.宫绦(tāo)
间(jiàn)或
黔(qián)首
少不更(gēng)事 C.句读(dú)
漩(xuán)涡 跬(kuǐ)步
六艺经传(zhuàn)D.作难(nàn)
便(biàn)宜
庠(xiáng)序 惊诧不已(jǐ)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分 沧桑 通情达理平心而论 B.安详 脉搏 巨星陨落 珠光宝器 C.做揖 松弛 委曲求全 绿草如茵
D.寥落 魅丽 突如奇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3.下面语句的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①为了重温当年横行亚洲的美梦,某些国家的政治家竟然下作到 铁的历史事实的地步。
②那些在青年阶段拒绝学习的人,成年后不仅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连自己的生活也是毫无质量,这已是无可 的事实。
③过去,凡是作弊的行为,都令人,可是今天,小到一般的考试作弊,高一语文
第 1 页
共 8 页
大到学术科研的作弊,有的人竟然习见不惊。④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 了足足十五年。A.篡改 置疑 不耻 压制 B.篡改 置疑 不齿 辖制 C.窜改 质疑 不齿 辖制 D.窜改 质疑 不耻 压制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地质勘探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此不以为然,而是一心扑在工作上,为国家寻找丰富的矿藏。
B、深秋的翠屏山景色迷人,那色彩缤纷的枫林,呈现出无边无际的殷红的世界。
C、只要你能身临其境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D、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却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防止这次过境外交免遭再次被冷落的命运,陈水扁及其少数台独分子绞尽脑汁,搞了许多小动作,但结果还是极其尴尬。
B.我国约近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
C.高三复习有三忌:一忌题海战术,二忌查漏补缺,三忌好高骛远。D、年轻时什么都可以拒绝,就是不可以拒绝学习,就象一棵树苗,如果在生长阶段拒绝吸收养分而错过了生长期,未来的这棵树就永远在其他树的遮蔽下。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关于李白诗的风格
李白有‚谪仙‛的称号,这与他的诗歌创作有关。天宝年间殷璠编选的《河岳英灵集》称李白的诗‚率皆纵逸,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李白的族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指出:‚其言多似天仙之辞。‛ 他们都注意李白诗歌纵逸若仙的特征,这一创作特色,又进一步使人们加深了谪仙的印象。
李白的诗歌是极富有个性的,他将自己的一腔热情倾注到描写的对象中,高一语文
第 2 页
共 8 页
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蜀道难》中三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犹如乐曲中的主旋律,回旋往复,激荡着读者的心弦。‚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又似亲切的叮咛,一往情深。诗中大量绮丽惊险的描绘,也充满着作者惊讶、赞叹的激情,透过一幅幅色彩斑斓、惊心动魄的画面,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的诗人高大的形象。
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他在诗中很少对生活过程作具体详细的描述,而是‚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让想像神游,将历史、神话传说、梦境、幻觉和人物故事、自然景象组合起来,捕捉许多表面上看来似乎没有逻辑的意象,构成神异奇特、可惊可愕的图画。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一连串瑰丽变幻的梦境,已令人惊骇不已,但诗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进一步引出一个‚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的神仙世界,寄托了诗人的追求和向往。
大胆的夸张也是浪漫诗风的一个表现。《秋浦歌》其十五用‚白发三千丈‛比喻无限愁思,《北风行》用‚燕山雪花大如席‛形容北方的奇寒大雪,《横江词》用‚一风三日吹倒山‛表现狂飙怒吼、洪涛涌起的雄奇景象,《望庐山瀑布》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绘珠溅玉迸的飞瀑。诗人将极普通的事物,变为令人惊叹的形象,真可谓化腐朽为神奇,手法高妙。
诗歌语言方面,李白也有个人特色。李白崇尚道家的自然观,认为‚万物兴歇皆自然‛,反映到创作上,表现为自然率真,反对雕饰造作。他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称赞韦良宰的诗,其实用来说明他的诗,更为恰当。他的诗语言朴实通达,有的简直如同脱口而出的口语,明白如话,如著名的《静夜思》等。同时,李白诗歌的语言又是奔放的,充满激情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都给人奔涌而来,一气直下之感。
由于李白诗歌具有这些特色,直至今日,我们读他的诗篇,仍觉得慷慨激昂,痛快淋漓,感到一种少有的酣畅和满足,一种美的享受。
6.下列关于李白‚谪仙‛称号来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谪仙‛的称号,与李白的诗歌创作有关。
B.殷璠称李白的诗‚率皆纵逸,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
C.李阳冰指出:‚其言多似天仙之辞。‛
D.殷璠、李阳冰等人都注意李白诗歌纵逸若仙的特征,这一创作特色,给高一语文
第 3 页
共 8 页
人们留下了谪仙的印象。
7.下列对李白诗歌语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诗歌语言表现为自然率真,不雕饰造作。
B.韦良宰曾称赞李白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C.李白诗歌的语言书生味很浓,艰涩难懂。
D.李白诗歌的语言是奔放的、充满激情的。这是因为他注重遣词造句,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缘故。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谪仙‛的称号,李白诗歌的个性、意象、语言等方面对其诗的风格作了概括。
B.李白善于运用夸张手法,将极普通的事物,变为令人惊叹的形象,真可谓化腐朽为神奇,手法高妙。
C.李白非常讲究用词技巧,常常‚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
D.李白崇尚道家的自然观,认为‚万物兴歇皆自然‛,反映到创作上,表现为自然率真,反对雕饰造作。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2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9、下列词语中加横线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襟危坐(端正)
B.下江陵(向下游到)C.渔樵于江渚之上(江中小岛)D.渺沧海之一粟(眼泪)
10、下列句中加横线字与例句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终葬于先人之北,然后惟其所愿 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C.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高一语文
第 4 页
共 8 页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为其然也 A.托遗响于悲风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君欲何往
D.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2、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第Ⅱ卷
四、(24分)
13、翻译句子(14分)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4分)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5分)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5分)
14、名句默写,任选5小题,共6小题。(10分)
(1)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是而已。(《师说》)
(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并序)》)
(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赤壁赋》)
高一语文
第 5 页
共 8 页
(5)客亦知水与月乎?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赤壁赋》)
(6)大弦嘈嘈如急雨,——————————,嘈嘈切切错杂弹,—————————。(《琵琶行》)
五、(12分)
15、根据以下文字,筛选并整合信息,给‚知识经济‛下一个定义。(6分)(45个字以内)
以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以传统产业为经济支柱,以大量损耗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而知识经济则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是一种如旭日东升的经济,不是传统模式的经济。
知识经济是
16、依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有人说,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有人说,师恩似海,因为大海浩瀚,让人畅想。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8分)
大 鱼
安石榴
镜湖里有大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鱼。就是说不是一米两米长的大鱼,而是三四十米长的大鱼。
镜湖大鱼的事情虽不及喀纳斯湖大鱼影响广泛,但也终于是沸沸扬扬的了。这是个噱头吗?抑或是炒作?都不关我的事,我用这样的语气叙述和任何传媒不搭界,只因为……等一下!
我的伯父住在镜湖边,是个老林业,年轻时在镜湖水运厂,专门把刚砍伐下山的原木放入湖中,排好,原木就顺着湖水的流向被运出山外。我从来没亲眼见过水运原木的壮观场面,它像一种灭绝的动植物永远消失了。我只见过一幅版画,不过我觉得好在只是一幅版画。
我的伯父安居山中,和伯母养了一头奶牛、两只猪、三箱蜜蜂、一群鸡、一条狗,侍弄一大块园子。
那一次我到伯父家,正是关于大鱼的传说四处播散的时候,但是从没有人通过任何方式捕捉到它。是的,从来没有。
我走进院子的时候,伯父和伯母正在八月的秋阳里采集蜂蜜。伯父穿着一
高一语文
第 6 页
共 8 页
件半截袖的老头儿衫,露着两只黝黑的胳膊,一只脚踏着踏板,蜜蜂们‚嗡嗡‛地围着他转。我看得心惊胆战——伯父稀疏的头发里、伯母的鼻尖上都有蜜蜂爬来爬去。
我把照相机、摄像机、高倍望远镜等机械,高高架在伯父的院子里,一排枪口一样对着湖面。在这些事情完成之前我没有说一句话,伯父伯母也未理睬我。
我问伯父:‚真的有大鱼吗?镜湖就在您眼前,您见过大鱼吗?‛
伯父沉吟了片刻,说:‚你记好了,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人知道。‛伯父把‚人‛字说得很重,‚人要是知道了,就不妙了。要是人不知道这山里有大松树,那些大树就还活着,现在还活着,一千年一万年也是它。人知道了,那些大树就没有了,连它们的子孙也难活。‛
我心里当时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打断大伯,说:‚求您说实话,到底有没有大鱼?‛
大伯深深地看了我一眼,不吱声。我突然感到不同寻常的异样。首先是大黄狗,刚才还在我身边蹦跳着撒欢儿,这一刻忽然夹起尾巴、耷拉着耳朵、耸着肩膀一溜烟钻进窗户下面的窝里去了。几只闲逛的鸡抻长了脖子偏着头,一边仔细听,一边高举爪子轻落步,没有任何声息地逃到障子根去了。
我猛地领悟了伯父的眼神,随即周遭巨大的静谧漫天黑云一样压下来。阳光并不暗淡,依然透明润泽,但是森林里鸟儿们似遇到宵禁,同时噤声,紧接着,平静如镜的湖面涌起一层白雾,顷刻一排排一米多高的水墙,排浪似的一层一层涌来,然后……等一下,你猜对了。
大鱼出现了!大鱼又消失了!一切恢复原样。
我带的几件现代化机器等于一堆废铁。是的,我没来得及操作。我懊恼地坐在地上,看着鸡们重新开始争斗,大黄狗颠儿颠儿地跑出院子站在湖边高声吠,森林里鸟儿们的歌声此起彼伏。我忽然想:其他动物或者植物该是怎样的呢?
伯父却淡淡地说:‚我们活我们的,它们活它们的,互不侵犯。‛又说:‚你倒是个有缘的,有时候它几年也不出来一次。‛伯母在旁边连连点头。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我都住在伯父家里。我睡得很少,吃得也很少,基本上不说话,但是心里很静很熨帖。伯父伯母每天仍然愉快地忙碌着,两只猪、一头牛短促的呻吟和悠长的叹息互相唱和,呈现的都是生命的本来面目。一天晚上,伯母拿出自酿的山葡萄酒,我和伯父喝着唠着,伯父就给我讲又一个惊人的森高一语文
第 7 页
共 8 页
林故事。野人?外星人?等一下,别猜了,你猜不对。而且,我和伯父一样,不会说出一个字。打死也不说。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9.12)
17.伯父为什么说‚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人知道‛,而且‚把‘人’字说得很重‛?(4分)18.从‚充满探索的欲望‛到‚打死也不说‛,‚我‛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6分)
19.小说题为‚大鱼‛,却始终没有出现大鱼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描述大鱼的。(4分)
20.有人说:人是万物的主宰。文中伯父却说:‚我们活我们的,它们活它们的,互不侵犯。‛你认同哪种观点?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参与是今天这个社会的一种重要精神。对于成长中的我们,参与更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请以‚参与与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注意: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学校、姓名等个人信息。
高一语文
第 8 页
5.高一语文阶段检测试题 篇五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情侣消费”,回归传统的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虽然,在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余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正如人们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内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怪象: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
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次
次上演。一边是煞有其事的“保护”,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并不令人乐观。此外,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非但不能起
命题人:陈 峰审题人:袁春光
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们的胃口。因而,传统文化由冷到热,固然有可喜之处,但里面的陷阱也着实不少。如果没有纯正的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这个过程不是一味呼吁回归传统或者抵御外来影响就能实现的,而恰恰是考验人们智慧和耐心的地方。
1.下列对“灵魂附体”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回归传统的热潮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
B.发现了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C.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实现了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D.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2 以下不属于“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原因的一项是()(3分)A.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B.传统文化作为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其生命力和影响力不会轻易消散。C.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这和媒体给予的热情关注和商家的包装有关。D.在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曾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受清算。
3.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在媒体的热情关注和商家推动下形成回归传统的热潮,这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B.某历史文化遗址,如果被开发作为旅游点,给商家带来了利益,也使该遗址广为人知,不一定是尊重传统文化。C.我们今天有不少地方的女性以穿旗袍为时尚,许多酒店装修得古香古色,这说明我们发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D.今天我们倡导过传统节日,兴起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都必须严格按古代的原有模式来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妻齐女,而鲁疑之。吴起于是
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
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
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
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
吴起。吴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①不能
过也。”于是魏文候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注】① 司马穰苴是一位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人或恶.吴起曰恶:诋毁 B.鲁君疑之,谢.吴起谢:劝诫 C.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忍:残忍 D.遂杀其妻,以明不与.
齐也与:亲附5.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仰观宇宙之.
大 B.卒母闻而.哭之//吾尝终日而.
思矣 C.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以.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乃.以为西河守//以其乃.
华山之阳名之也6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而且取得过辉煌的战功。
B. 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
C. 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D. 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期骗士兵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的手段,因此非常
痛恨他。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妻齐女,而鲁疑之。(3分)
⑵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4分)。
⑶吴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3分)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8-9题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命题人:陈 峰审题人:袁春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8.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9.本诗第三句中有“地偏”二字,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4分)
10.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五小题)(5分)(1),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兰亭集序》)(3),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4)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5),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6)画图省识春风面。(《咏怀古迹》)(7),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8),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最后的抄袭
周衍辉
那是个酷热难当的日子。阵阵蝉鸣似沸腾的开水,钻进耳朵里,让人心烦意乱。开学已经一周了,原先的语文老师调走了,新老师一直没来,教室里闹哄哄的,两个男生甚至手拿扫帚在讲台前打闹起来
这时,教室里突然多了一个人,一位穿一件洁白连衣裙的女孩,长发飘飘,微笑着,抱着讲义夹站在讲台上。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的人都睁大了眼睛。“同学们好!”她面对着我们,微微一笑,“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白。从今天开始,由我来给大家上语文课,希望大家能喜欢我。”
那一瞬,我呆呆地看着新来的语文老师,脸莫名地红了,心如撞鹿。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只觉得有一朵洁白的云彩,在眼前飘来飘去,上面写满了一个懵懂少年隐秘的心事,忽远又忽近,甜蜜又忧伤。
我喜欢上了语文课,不单是我,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是这样。这种喜欢是因为白老师而引起的,但这种简单已足以改变一个人。语文课上,我不再开小差,全神贯注地盯着白老师,捕捉她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
一次,白老师布置我们每人写一篇文章,参加全校的教师节征文比赛,体裁不限,题目自拟。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瞅着天棚,一句一句往外挤那些所谓的“诗”,写了有十几行,就再也挤不出一个字了。突然,我的目光在东墙上定住了,靠近天棚处有一张报纸,上面排列着一些分行的文字。我的心一动,跳上炕近前一看,不由得大喜过望——其中有一首诗居然就是写老师的,我忙找了张纸抄了下来。坐在桌前,迟钝的大脑细胞仿佛一下子被激活了,我以这首诗为蓝本,改头换面,一篇文采飞扬的作品诞生了。
征文交上去后,我一直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评选结果。两天后,我到办公室交作业,见白老师正在看那些征文。见到我,白老师招手叫我过去,她的手上拿着的正是我的那首诗。她微笑着,说:“这是你写的吧?”我的脸一下子红了,心跳加速,竟有些手足无措。“写得真好!”她顺口读出其中的几句,点着头,一副陶醉的模样。“看得出,你有写作的天赋,坚持下去,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一名作家呢。”白老师认真地说。我站在那儿,汗颜不已。天很热,白老师的衣衫上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白老师只教了我们一年,第二年暑假便调走了。从此,我再也没有见到她。
弹指一挥间,很多年过去了。前些日子同学聚会,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白老师也被请了回来。当我把签好了名字的作品集恭恭敬敬递到她的手上时,她眼睛一亮,随即欣慰地笑了:“这些年经常在报上读到你的文章,真的很为你自豪呢。”她接着说:“上学时,我就发现你写作不错,我记得有一次征文比赛,你得了全校第一名呢。”
我的脸红了,犹豫了一下,嗫嚅着说:“其实,那次比赛,我的那篇作品是抄袭的。”
周围的同学露出了惊讶的表情,白老师却面色平静,轻轻地笑了,看着我,说:“我早就知道那首诗不是你写的,但你做了加工,无论营造的意境,还是语言,都要比原作精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命题人:陈 峰审题人:袁春光
“您早就知道?”我惊讶地问。
“是的,”白老师粲然一笑,“因为那首诗就是我写的。”在整个人生中,那也是我最后一次抄袭。
(节选自《小小说月刊》)
11.小说开头部分描写了酷热的环境,中间部分也提到了天很热,试分析其作用。(6分)
12.白老师早就知道我交上去的征文不是我写的,但到同学聚会时才点破,作者这样布置情节的好处有哪些?(6分)
13.小说末尾说: “在整个人生中,那也是我最后一次抄袭。结合全文简要说明这句话的含义。(5分)
14.这篇小说在心里描写方面精彩传神,试结合本文举例赏析。(8分)
第Ⅱ卷(表达题)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俚俗肄业捐门槛嘉言懿行B.湮没班驳吊梢眉钩玄题要C.牲醴歆享醉熏熏司马青衫D.袅娜懵懂白蓬船沸返盈天
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他在《文州学报》上发表的那篇关于学习方法与效果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B.上周六,利辛一中团总支召开了“学雷锋主题活动”座谈会,到会的15名与会者就如何开展学雷锋活动作了积极踊跃的发言。
C.细心的学生在为自己设定要达到的每一个目标时,总是要先找出设定这些目标的理由来说服自己。
D.《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的发展不仅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道路。
1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随着天气的转暖和施工进度的加快,可以预计,一个崭新的滨河校区将会在暑假期间脱颖而出。.....
B.元宵之夜的五一广场,火树银花,流光溢彩。我们这些住校的学生却无福消受,只能隔岸观火....了。C.开学之际的一中大门前,一扫往日的冷清,学生、家长和小商贩来来往往,不绝如缕....
。D.由于年轻人又把目光集中在颜色各异、功能齐全的MP5上,那些颜色单
一、功能简单的MP3就成了明日..
黄花..,大大小小的商店也开始纷纷降价倾销。
18.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排列下面五句话的顺序。(只写序号)(5分)
①发思古之幽情
②不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为历史变化的象征③永恒地流动而一去不复返
命题人:陈 峰审题人:袁春光
④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⑤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
⑥分别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著名诗句正确的排序是:
19.用“中国的书法”作开头,重组下面句子,不得改变愿意(可以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内容)。(5分)
书法家就是运用这支笔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使中国的书法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中国的书法。
20.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来说明网络积极的正面的作用。要求所写句子的句式和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
(5分)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把裹挟风沙的尖刀,会刮蚀我们美丽的心田;又是一道污浊的水流,会浸黑我们思想的堤岸。同时,它,。21.作文(60分)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沉思;朝晖夕阳,寒来暑往,花开花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6.潍坊高一语文测试题 篇六
一、字音
1.典型字
梦魇(yǎn) 懵懂(měng)
眄(miǎn) 颓圮(pǐ)
氤氲(yīn yūn) 俨然(yǎn)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1.重点词
氤氲: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2.相关成语
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
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在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
3.近义词
界限?界线
两者都指不同性质的分界。“界限”多指抽象的、范围大的,有限度之意。如:我们要划清两个阶级的思想界限。“界线”指具体的分界。如:标出房子的界线。
权利?权力
“权利”与“权益”相同,是伴随某种义务而来的。如:公民享有人身自由的权利。“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一定职责所具有的支配力量。如:他的权力很大。
四、文学常识
1.周瑞金,1939年10月生于浙江平阳县。现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1962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分配到《解放日报》,历任评论员、评论部副主任、主任、副总编辑、党委书记。1933年调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并兼任华东分社社长。有多篇作品获得全国好新闻、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出版专著《宁做痛苦的清醒者》,与人合作编著了《编辑学》《现代科技新成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读本》等书。
2.庞贝,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古城,约建于公元前7世纪。
五、名篇名句
庞贝早熟的文明,是一个千古之谜。在一所倾颓的`楼房前,挂着一块金属指示牌,标明这里是科学院。1900多年前就有了堂而皇之的科学殿堂,真是匪夷所思。另一处墙壁上绘着一幅裸体画,表现的是一个青年男子,在打猎或战斗中负了重伤,失血过多,危在旦夕,为了抢救他的生命,一名年轻的女子俯下身子,通过一根导管,由自己的心脏直接向伤者的心脏输血,这是多么超前的医疗知识。并且,这样的知识不仅仅为医生掌握,还上了具有广告意味的壁画,说明当时的文明水准已相当可观。古希腊大诗人荷马,曾在他的作品中提到过先进的战地外科手术,也许这就是其中的内容之一吧。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这时候,惟独阿波罗神殿、朱庇特神殿以及阿赛斯神殿在惊恐地注视着维苏威火山,表情明显怪异。
剖析: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阿波罗神殿、朱庇特神殿以及阿赛斯神殿”人性化,暗示了在繁华景象下潜藏的危机与灾难。这样写其实是为了突出庞贝城的人们对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毫无思想准备的平常心理状态。
7.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篇七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C.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D.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C.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
B.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好“爱国”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
C.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阐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
秋来查干湖
李旭光
查干湖美,美在秋天。秋湖的长天,极为疏朗。站在环湖路上,依稀看得见天宇的穹顶与湖水交割的弧线。惊鸿照影,间或掠过几朵祥云。夜幕乍落,伫立在湖岸高坡上的妙因寺,不时传出阵阵晚课的钟鼓和诵经的吟唱,剪影里,空气也凝固了一般。到了晓夜当空,繁星拱月时,天上湖中,已辨不出哪里是真实的,哪里是虚幻的。
查干湖美,美在秋水。秋水如娴静而又落落大方的少妇,深邃的眼睛定定地凝视着你。从松花江引入湖中的百里运河,已放慢了流速,使得这时的湖水波澜不惊,清澈见底。泥沙已经淘尽,水中的游鱼和水草分明可见。夏日肥得如油的湖水,已经显得清瘦,是湖水中的鱼虾和健硕的蒲苇把它的营养吸吮殆尽。湖水从暑热变为秋温,鱼儿多半向湖的深处游去,垂钓的人们便懒于来此蹲守。随着秋一天天走向肃穆,湖区的游人也少了许多,但仍有不少老人、情侣、画家、摄影家、迁客骚人来此小住。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
查干湖美,美在秋草。轻露染过的蒲草依然葱郁滴翠,很深的一截还在水里,蒲棒却透出橙黄。渔民介绍,蒲棒采摘下来,可以作为驱赶蚊蝇的香炷,一支蒲棒,可以燃上几个小时。有些地方用蒲草做床垫,铺在下面厚厚的、暖暖的,还散发着蒲香,销路很被看好。秋苇比起蒲草来,要更美些,更张扬些,更浪漫些。一枝枝、一簇簇,泛着轻黄的舒展的苇叶,就像跳藏族舞的姑娘,张开双臂,弓起腰肢,献出哈达。而泛着油光的银白色的芦苇花,在风中柔软地散落开,烈火呼啸般地狂舞。修长的苇秆,接踵摩肩,竹林般地森然列阵。待到湖上结冰时,这些蒲草和芦苇都要被渔民割掉。割去固然可惜,但为了将一腔热血回报养育它们的大地,为了来年春天新生命的再一次萌发,想一想,也就释然了。湖中还有铺天盖地的菱角与荷花。花期过后,尚有一片片圆得可人的叶子浮在湖面,新绿里透着油一般的光泽,圆叶的下面,是一枝细蔓连到湖床。这时,肥硕的菱角,黑黝黝的已经成熟。记得小时候开那达慕大会时,总有一些小商贩,将菱角煮熟后对半切开,用粗瓷碗盛着叫卖。孩子们用菱角那略朝里弯曲的锋利的尖儿,把果肉从菱角壳里抠出来,送到嘴里,吃起来真香。荷花的莲蓬籽,连同泥里鲜嫩稚白的藕都已成熟,渔民们却不舍得去捡拾,任由它们在湖中自在地散落,肆意地蔓生。
秋天的查干湖,是水鸟的王国。从8月底到10 月初,在北国圣水中完成季节性侨居、顺便又繁衍后代的候鸟,几十万只之众,从四面八方向湖中翔集。对水禽颇有研究的鲍鹏友局长告诉我,这里面有天鹅,有丹顶鹤、白鹤、灰鹤、苍鹭、白鹳,有大雁以及其他近百种水禽,其中,光是野鸭,就有针尾鸭、绿头鸭、赤颈鸭等20多种。一时间,湖中用来接待“客人”的蒲苇显得容量不足,鸟儿们吵闹着、争抢着、嬉戏着,一边庆幸着对圣湖的占领,一边抓紧时间在这里捕鱼啄虾,补充能量,同时讨论着生活琐事,谋划着南归的路线。
秋天,湖中的鱼也肥了。南湖的水草茂密,草根鱼、青根鱼长得特别快。夏天到南湖垂钓,听到“咔哧”“咔哧”,那是草根鱼进食的声音,“咯嘣”“咯嘣”的声响则是青根鱼的。青根鱼被渔民归类为牙鱼,它们非常爱吃田螺、河蚌等贝类,因此青根鱼的牙床后面有个冲压床一样的凹凸槽,骨头自然是极硬的。渔民在食用青根鱼前,都要先把这块骨头取出来,做成小饰件。青根鱼的肉雪白、细腻,口感极爽,是湖中的上佳之品。每年冬捕时,南湖的青根鱼一出水就极畅销,大的四五十斤重,一两米长,一斤就要卖到100多元钱。在北湖,鲢鱼、鳙鱼、鲤鱼、湖虾,俱为上佳之品。尤其是北湖的鳙鱼,俗称胖头鱼,是经过国家认证的绿色有机食品。冬捕时,湖面上人潮涌动,车如穿梭,冰晶雪国里蒸腾着节庆的热浪。
秋天的查干湖,最美的还是渔民。春天投放鱼苗,夏天管护,到了秋天,终于眼见着湖里的鱼肥了、大了,将整个湖都胀满了,渔民便美在了心里。他们这时开始收拾冬网,做着冬捕的准备。干活累了,几杯酒落肚儿,他们在一起海吹神聊,什么泥鳅用皮肤、肠道呼吸啦,胡罗鱼要在河蚌里产卵啦,老头鱼会冬眠啦,更别有一番情趣。
(选自《中国散文精选》)
4.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是说,游湖契合着人们对人生美好的眷恋之心,游湖看到的不只是湖中美景,还有人生过往的回忆。
B.本文语言清新优美,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来展现秋天的查干湖之美,以“查干湖美,美在秋天”为开头,照应题目,以它为主线,脉络清晰。
C.第4段对秋鸟进行了详细描写,不仅用数字写出了水禽的数量之多,种类众多,而且生动地描述了鸟儿们的争抢、捕食的场景和它们的靓丽的身影。
D.菱角煮熟对半切开,用菱角把果肉抠出来吃;渔民食用青根鱼,把硬骨头取出来做成精美饰件。这些写出了查干湖的生活场景和当地人的慧心巧思。
5.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3段画线的句子。(6分)
6.查干湖的秋天美在哪些方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4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B.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②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
C. 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 ①吾其还也 ②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③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④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⑤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⑥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⑦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⑧项伯杀人,臣活之
A.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B.①④/②③/⑥⑧/⑤⑦
C.①⑤/②⑧/④⑥/③⑦ D.①⑦/②/③⑧/④⑥/⑤
9.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 )
A.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可以解燕国之患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0.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大王来何操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⑤以乱易整,不武 ⑥夫晋,何厌之有
⑦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⑧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A.①⑦/②④/③⑥/⑤⑧ B.①⑧/④⑤/③⑥/②/⑦
C.①/②④/③⑥/⑤⑧/⑦ D.①⑦/④⑤/③⑥/②/⑧
1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所著。《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徐志摩,新月派诗人。他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完美地演绎了三美理论。
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词有定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根据字数多少,词可以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D.西汉末刘向编定的《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
1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古人设宴,对座次安排十分讲究。宴会一般在室内举行,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项王等人的坐向体现了座次的尊卑。
B.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激情昂扬。
C.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D.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君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21分)
鲁丕,字叔陵,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遂杜绝交游,不答候问之礼。士友常以此短之,而丕欣然自得。遂兼通《五经》,以《鲁诗》、《尚书》教授,为当世名儒。建初元年,肃宗诏举贤良方正,大司农刘宽举丕。时对策者百有余人,唯丕在高第,除为议郎迁新野令视事期年州课第一擢拜青州刺史务在表贤明慎刑罚七年坐事下狱司寇论。
元和元年征,再迁,拜赵相。门生就学者常百余人,关东号之曰“《五经》复兴鲁叔陵”。赵王商尝欲避疾,便时移住学官,丕止不听。王乃上疏自言,诏书下丕。丕奏曰:“臣闻《礼》,诸侯薨于路寝,大夫卒于嫡室。死生有命,未有逃避之典也。学官传五帝之道,修先王礼乐教化之处,王欲废塞以广游宴,事不可听。”诏从丕言,王以此惮之。其后帝巡狩之赵,特被引见,难问经传,厚加赏赐。在职六年,嘉瑞屡降,吏人重之。
永元二年,迁东郡太守。丕在二郡,为人修通溉灌,百姓殷富。数荐达幽隐名士。明年,拜陈留太守。视事三期,后坐禀贫人不实,征司寇论。十一年复征,再迁中散大夫。时侍中贾逵荐丕道艺深明,宜见任用。和帝因朝会,召见诸儒,丕与侍中贾逵、尚书令黄香等相难数事,帝善丕说,罢朝,特赐冠帻履袜衣一袭。十三年,迁为侍中,免。永初二年,诏公卿举儒术笃学者,大将军邓骘举丕,再迁,复为侍中、左中郎将,再为三老。五年,年七十五,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鲁丕传》)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后坐禀贫人不实 坐:因…获罪
B.诏从丕言 从:听从
C.帝善丕说 善:赞许
D.士友常以此短之 短:短处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除为议郎/迁新野令/视事期年/州课第一/擢拜青州刺史/务在表贤明/慎刑罚/七年/坐事下狱司寇论
B.除为议郎/迁新野令/视事期年/州课第一/擢拜青州刺史/务在表贤明/慎刑罚/七年坐事/下狱司寇论
C.除为议郎/迁新野令/视事期年/州课第一/擢拜青州/刺史务在表贤明/慎刑罚/七年坐事/下狱司寇论
D.除为议郎/迁新野令/视事期年/州课第一/擢拜青州/刺史务在表贤明/慎刑罚/七年/坐事下狱司寇论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鲁丕沉稳好学,孜孜不倦。为了求学,他不惜和朋友断绝交往,对别人的问候也不答礼,由此引发了儒士朋友们的不满。
B.鲁丕知书达理,坚持原则。面对赵王躲疾,鲁丕制止并给皇上上书,严正指出学校是修习先王礼乐教化的地方。
C.鲁丕学有所成,终成名儒。他兼通《五经》,用《鲁诗》《尚书》教授学生,成为当时著名儒者,后来通过科举考试做了官。
D.鲁丕才能突出,多次得到皇上的厚爱。朝廷会见,他的辩论得到皇上的认可,退朝后,他得到皇上的衣物赏赐。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时侍中贾逵荐丕道艺深明,宜见任用。(见文中划线处)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刺秦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7—18题。
溪上遇雨二首(其二)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17.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此诗前两句写出了夏雨的特点:来速疾,来势猛,雨脚不定。
B.第三句中的“我”大吃一惊,因为滚滚乌云携带着骤雨,忽然泻到自己头上。
C.诗人通过“遇雨”者表情的变化,先是“坐看”,继而“忽惊”,直接写出了夏雨的瞬息变化,难以意料。
D.这首诗咏夏雨,令人可喜可愕,富有生活情趣。
18.古人讲究“炼字”,试赏析诗中一“衔”一“喷”的表达效果。(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承上启下,由眼前之景引发对往昔回忆的句子是“ , 。”
(2)李商隐《代赠》中借物喻人,与“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同向春风各自愁。”
(3)《七律•长征》中毛泽东运用夸张对比手法,将高大绵延的山峰视为平常之物,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诗句是“ ,乌蒙磅礴走泥丸。”
(4)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用“但我不能放歌, 。”两句诗把读者由梦境拉回现实。看似“无言”,却饱含作者离别时的惆怅之情。
(5)《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 ,发尽上指冠。”
第II卷 表达题(共72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在网络的百舸争流中,网红的草根气息非常浓郁,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的“高大上”,网红浑身上下充满着草根色彩,让大众一下子引为“知己”。( ),可以说,“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如今的文化圈,特别是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电影、电视、文学、音乐、传统艺术等,这些领域需要综合性的文化沉淀,而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红更多地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多元化时代,有人看厌了喧嚣和浮华而备感失望,也有人因为数不清的自由选择而 。
网红可以说是“应时而生”,无数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解构了许多现实社会的边际与禁忌,重构了一个 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红,给他们创造更加开阔的空间,没有必要一味 。对网红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应该 和干预,而应该留给市场进行调节,并在大众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促进网红自身的进步与成熟”。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B. 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娱乐、欲望、审丑、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C.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欲望、臆想、娱乐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D.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欲望、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因此,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B.因为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所以网红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C.不过,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D.不过,因为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网红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吹毛求疵 颐指气使
B.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求全责备 横加指责
C.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求全责备 颐指气使
D.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吹毛求疵 横加指责
23. 下列各句中,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B.你的文稿,我已看见,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D.咱们分手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岁分四时,春日的和风细雨,夏日的荷香蝉鸣,秋日的黄菊高天,冬日的白雪寒梅;日有早晚,早晨的清露初阳,傍晚的归鸟落日;地分南北,塞北的大漠草原,江南的烟雨杏花;城乡有异,城市的热闹喧嚣,乡村的质朴宁静……放眼望去,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时一地,皆有风景。
请你写一篇散文,可以表达风景给予人的美感享受;可以抒发风景触发的情思;也可以从风景中生发人生哲理。
要求:①结构清晰②表达流畅③字迹工整④不少于800字。
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答案:B【解析】A项“家国情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表述错误,因果倒置;C项“文中引用《出塞》的目的是证明边塞况味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D项“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只是突出杜甫特征,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偷换概念。
2.答案:C【解析】二、三段不是层层深入的论述结构,是并列,由第一段最后一句话看出。)
3.答案:A【解析】“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于文无据,说法绝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4.C【解析】文中没有描述鸟儿 “靓丽的身影”,于文无据
5.参考答案: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2分)从苇叶、苇花、苇秆等方面描写了芦苇的张扬、浪漫的美,看似柔弱,却森然列阵,生动形象。(2分)表达了作者的赞赏喜爱之情。(2分)
6.参考答案:①风景美。天气舒朗,秋水娴静,秋草成熟,候鸟翔集,秋鱼肥美。(1分)②人美。渔民辛勤劳作、生活方式质朴,也是生态环境的维护者。(2分)③生态美。原生态的渔猎文化。水与生命,植物与动物,天、地、人之间的和谐。(1分)表达了作者对查干湖的热爱,对这种生活、文化的眷恋守护之情。(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4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8分)
7.答案:C 【解析】A①助词,不译,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代指沛公;B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C①②都是“替”的意思;D①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②代词,他的
8.答案:D 【解析】①⑦ 名词用作动词,②形容词用作动词,③⑧使动用法 ④⑥意动用法,⑤名词用作状语。
9.答案:【解析】A惊愕不是古今异义词。
10.答案:C【解析】①定语后置句,②④被动句,③⑥宾语前置句,⑤⑧判断句,⑦状语后置句。
11. 答案:B 【解析】“三美”主张为闻一多提出。
12. 答案:B 【解析】变徵之音声调悲凉。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21分)
13.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D项中“短”是动词,意为“说别人的坏话,诋毁”。
14.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辨别表达方式,这个语段主要是叙述曹丕的政绩和为政态度。故可抓住人名;然后找断句的标志,先易后难。先抓名词、动词,再抓特殊句式。名词(代词):“议郎”“新野令”“州课”;谓语动词:“除”“迁”“视事”“擢”“表”“坐”等。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
15. 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如此题选项C对应原文第一段,鲁丕是建初元年,由大司农刘宽举荐的,并非选项所说的“后经科考为官”。
16.参考答案:
(1)这时侍中贾逵推荐鲁丕精通经术,应该被任用。(注意“荐”“道艺”“深明”和被动句)(4分)
(2)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归附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利,而伤害了德行高尚之人的心意,希望您再想想别的办法。(注意 “穷困”“以”“长者”“足下”)(4分)
(3)我派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注意“所以”“出入”“非常”和判断句)(4分)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必考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语句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17. 答案:C【解析】不是直接写出,是侧面烘托
18.参考答案:①衔,含着。“衔”字将黑云拟人化了,形象生动地体现了雨从云生的景象。②喷,喷洒。“喷”字不但把黑云拟人化,形象生动,而且写出了雨的力度,给人一种猛烈浇注的感觉。(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芭蕉不展丁香结
(3)五岭逶迤腾细浪
(4)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5)士皆瞋目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答案: D【解析】原句有三处语病:第一处是主谓搭配不当,句子中心意思是说网红走红的原因,所以应改为“网络的走红”;第二处是句式不当,应该是被动句;第三处是语序不当,“审美”与“审丑”结构一致,意义相对,应放在起,“欲望”与“臆想”意义更接近,应放在一起。
21. 答案: C【解析】从“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看,该文段涉及网红的成与败,前面说了“成”,空缺处该说“败”;由“成”到“败”,是转折关系;另外,网红之“败”,根源在于“成”的途径。
22. 答案:B 【解析】①游刃有余:形容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遇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②充满生机:充满了活力,蓬勃向上。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取别人的意见。③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吹毛求疵:故意挑别人毛病,寻找差错。④颐指气使:形容有权势者随意支使别人的傲慢神气,句中没有傲慢之意。横加指责:不讲道理地批评或挖苦别人。符合语境。
23. 答案:A【解析】B“斧正”,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辞。C“绵薄之力”,指微不足道的力量,谦辞。D“惠存”,敬请保存,敬辞。
【文言文参考译文】
鲁丕,字叔陵,性格深沉,喜欢学习,孜孜不倦。于是断绝了朋友间的交往,对别人的问候也不回礼。儒士朋友们常因此说他的坏话,但他欣然自得。终于兼通《五经》,用《鲁诗》、《尚书》教授学生,成为当时著名儒者。建初元年,肃宗下诏让各郡推举贤良方正的人士,大司农刘宽推举鲁丕。当时参加回答策问的有一百多人,只有鲁丕成绩最优异,被任命为议郎,升为新野县令。任职一年之后,州郡考核官吏政绩,(鲁丕)获第一名,被提拔任命为青州刺史。鲁丕致力于表彰贤良之人,谨慎地行使刑罚。建初七年,他因事获罪而被捕入狱,送交司寇论处。
元和元年又征召鲁丕,两次升迁他,让他担任赵相。学生到他门下学习的人常有一百多人,关东号称他为“《五经》复兴鲁叔陵。”赵王刘商曾经想躲避疾病,挑个吉利的日子搬进学校,鲁丕制止,不听。赵王于是就上书,皇帝下诏书给鲁丕。鲁丕上书说:“我听说依《礼记》,诸侯要死在正宫,大夫死在正室。生和死都是命中注定,没有逃避的制度。学校是用来传授五帝的学说,修习先王礼乐教化的地方,赵王想废止学校来扩大游乐的场所,这样的事情不能听从。”诏书命令听从鲁丕的意见,赵王因此而惧怕他。后来皇上巡视到赵,鲁丕特别被召见,皇上考问他经书注释,丰厚地赏赐了他。任职六年,祥瑞的征兆多次出现,官吏平民都很敬重他。
【潍坊高一语文测试题】推荐阅读:
高一潍坊期末语文作文07-22
潍坊高三语文期末作文01-12
潍坊三模语文作文范文08-13
高一语文周测试二09-14
高一期中考试题语文08-20
2023年中考山东省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电子版有答案)01-19
西城区高一期末语文试题08-28
高一语文考试题及答案01-10
潍坊物流现状12-01
潍坊乡土教材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