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活动方案

2024-07-19

滁州活动方案(精选4篇)

1.滁州活动方案 篇一

强管理 提质量 促发展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加快实现学院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以管理提质量,以管理促发展,根据《河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河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的文件要求以及省级机关作风整顿动员大会会议精神,学院自2016年春季开学起,全面开展“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以“探索构建现代高职院校管理体系,建设高效和谐校园”为目标,通过强化学院管理,更广泛更有效地调动干部队伍积极性,提高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为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富有特色的高职院校”提供坚实的支撑与保障。

二、具体目标

(一)通过开展“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促进学院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培养广大教职工依法办事、按章办事的意识;强化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强对制度执行过程的监管,奖优罚劣,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的目的。

(二)结合《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省级机关作风整顿的意见》的有关要求,针对目前学院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 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综合整改,重点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实效。

(三)完善机构职能,明确岗位职责,理顺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其他专项管理的关系,优化办事程序和工作流程,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效率。

(四)进一步细化管理措施、落实管理责任,着力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努力形成管理规范、运转有序的工作格局,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人性化管理氛围。

三、活动内容与措施

(一)筑牢廉政防线,加强责任意识

领导干部要不断强化事业心、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要提高工作实效、提升工作水平,做到精益求精。坚决把省委明确提出的“五个重用、五个不用、五个调整”落到实处。结合作风整顿,切实匡正用人风气,真正把那些信念坚定、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为师生服务的好干部选上来、用起来,把干部的心思和精力引导到真抓实干上;围绕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按照分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针对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专题研究,明确解决方案和具体措施,落实责任,并将整改结果以适当的形式向群众公布;认真落实《廉政准则》,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每学期末要召开专门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会议,并进行民主评议或民主测评。

(二)立足“三转”要求,强化纪检监察职能

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的“三转”,明确定位,突出职责主业,做好监督执纪问责工作。逐步实现从“业务检查”向“履职监督”转变;从“过 程监督”向“结果监督”转变;从对“事”的监督向对“人”的监督转变,不越位,不缺位,不失位。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工作方针,逐步完善构建起符合学院特点和规律的惩防体系。要做好廉政、勤政的预警工作,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工作重心要前移,努力化解涉及党风廉政建设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要配合相关部门化解师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和矛盾,努力维护学院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强化服务观念,切实转变作风

牢固树立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工作意识,切实增强管理服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提高管理服务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健全和落实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加强和完善考勤管理,杜绝推诿扯皮和敷衍塞责现象。坚决避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班子成员和各部门负责人要带头转变作风,要树立正确的工作观、事业观,要通过学习教育、示范引领、监督考核等途径促使各部门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有明显提高,服务态度有明显好转,师生满意度有明显提升。

(四)增强效率意识,提高执行力

提高工作执行力水平,杜绝学院管理和部门管理中执行不到位、执行不彻底的表现。重点抓好队伍建设,重点整治遇事推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坚决避免工作中的被动执行、虚假执行、机械执行和选择执行的现象。既要讲究速度,雷厉风行,更要讲求效果、注重质量。简化完善各项工作程序和流程,逐步实现学院管理工作由“靠领导推动”转为靠“制度推动”、靠“流程推动”。各职能部门要将本部门相关服务性工作以流程图等形式,形象化地再现,为师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要就本部门相关工作制度、办事流程等事项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处长讲规”活动。建立健全抓落实工作的督查机制和考核 机制。开展对职能部门服务管理工作的评比总结活动,奖优罚劣,推进依法治校进程。此项工作纳入学院年度考核工作统一布置。

(五)完成制度建设,深化内部改革

完成学院各项规章制度的梳理、修订、补充和完善,并在本年度全面实施;完成章程的制定工作,按照现代大学的基本架构,实施学院章程;加强制度管理,完善学院的咨询、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实行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充分发挥工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等组织在民主管理中的作用,探索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执行模式。

(六)深化5S管理,推动工作高效协调运转

2015年,学院各部门依据实际工作制订了部门5S管理实施方案。本年度,学院将汇总各部门实施方案,结合学院实际,编制5S管理规范性文件(5S管理手册),并按照文件要求全面落实5S管理活动要求;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培训,从根本上提升广大教职工的5S管理意识与管理能力;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5s”监督、检查、奖惩标准。通过考核,使“5s”概念在每位教职工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并最终内化为广大教职工的自觉行动和工作准则。

(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创新

把课堂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鼓励教授、教学名师进课堂上讲台,要求晋升职称的教师举行公开教学课;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努力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大对各教学环节的检查与评估力度,改进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重新审核教师教学质量量化考核标准,健全教师互评、学生评教、教案评比等考核方法,促进教育教学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八)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工文明礼仪素养

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关精神,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把师德师风教育寓于教师管理的各个环节。

对教工仪容仪表进行规范要求。从2016年春季开学起,要求全体教工工作期间穿着职业装、佩戴校徽,女教工提倡化淡妆,男教工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在校园内要杜绝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穿着随意和奇装异服。要以自身的言传身教为学生做好表率,更好地展示女子学院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风尚。

(九)落实阳光招生,稳定生源规模

进一步加强招生政策和工作纪律的宣传教育,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内有关考试招生政策规定。切实做到应公开的全部公开,接受考生及家长、社会监督;报名、考试、招生全过程资料必须全部归档保存。认真分析各类、各专业招生数据,完成历年招生分析总结工作,科学编制下一年招生计划;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增加本科招生计划,本年度争取与河北医科大学联合招收本科实验班项目要取得实质性进展;高度重视招生宣传工作,加大网络、新媒体宣传力度,加大与生源基地的合作力度,扩大优质生源,提升普招生的生源比例,保证2016年度招生总量比2015年稳中有升。

(十)抓好就业工作,提升就业层次

加强就业队伍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搭建就业平台,做好就业网点的拓展与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

提升就业层次。本年度各系要结合专业实际,争取与3至5家业内一线知名企业实现对接并建立就业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职业指导、顶岗实习与就业上岗的管理、指导,要分年级、分专业开设针对性强的职业指导课程,把学生就业质量作为一项硬指标考核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业绩。

(十一)加强“双创”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创新水平

健全“女性创客空间”工作机制。在完成硬件建设的基础上,从“空间”建设、运营及入驻团队管理等各方面制定详细的计划、实施方案、管理制度和评估体系,确保“空间”各项服务及工作的高效落实;强化创业导师团队建设。一是强化校内创业导师的培训工作,二是继续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协作,着力打造专兼职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的创业教学团队;利用学院资源,开发有针对性的女性创业创新课程体系;开发并运营女性创业创新网站,构建学、研、产、销一站式服务平台;以“超级保姆”亲子教育平台、“时尚服装私人定制”项目以及学院原有的工作室为基础,重点扶持建设一批女性创业项目;举办创业创新大讲堂、宣讲会、项目沙龙、优秀项目展演等多样化的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创新大赛,打造浓郁的创业创新氛围,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十二)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女院文化品格

今年,我们将全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以建设优良的校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生活建设、女性特色教育文化、校园环境建设和学院品牌文化识别系统建设为载体,从我校实际出发,努力形成催人奋进的学院精神、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和优雅现代的校园品牌,营造良好育人氛围,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在精神文化方面,通过加强校史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工作作风建设,塑造务实、笃行、创新的学校精神,充分体现科学精神、人文关怀和艺术熏陶的文化品位。第二,在校园文化生活方面,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新形式,打造特色,塑造品牌,发挥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第三,在女性特色教育文化方面,继续推进“毓秀课堂”建设,增强女性特色教育文化品牌的影响力。第四,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校园环境设施,拓展设施功能,拓建文化场所,形成优美舒适、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物质文化环境。第五,在校园文化品牌识别方面,通过明确校训、校风、校徽、校歌、校花、校服、校园宣传品等文化符号,确立学院品牌识别系统,强化女子学院的文化建设。

(十三)加强宣传思想阵地管理,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宣传工作是学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功实施品牌化战略的重要保证。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加强学院宣传思想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2016年,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的管理、指导与考核,明确要求,细化责任,增强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推进宣传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内聚合力,外树形象,营造和谐。第一,切实加强课堂讲坛管理。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积极发挥课堂讲坛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教师要自觉依托课堂讲坛,使课堂讲坛成为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正能量的坚强阵地,不得传播错误信息。第二,重点强化宣传媒介管理。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对校园网络、校园公众微信平台、校内报纸、广播台、LED电子屏、宣传条幅、宣传橱窗等宣传媒介进行规范与管理,着力内容建设,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第三,加强文化活动管理。校内外组织、参与各类研讨会、报告会、读书会、文化沙龙、展览展播 等文化活动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健康、文明、进步的文化品位。对外树立学院良好的公众形象,增强学院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对内为学院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学院的凝聚力,努力构建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

(十四)提升信息技术保障质量,加强数字校园建设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建立建设数字校园综合管理系统、电子图书网络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教学电子资源库,为稳步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技术支撑;以教学和人才培养为中心,加快推进优质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推动教学、科研、管理、文化与生活信息化发展;完成校园网整体升级。及时整合、更新校园网各类信息资源,为全校师生和社会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务;建设网上科研协作支撑环境和虚拟试验研究环境,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服务。

(十五)深化后勤管理改革,提升后勤管理质量

深化后勤管理改革,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后勤工作量化考核,不断改善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加强校产的管理与维护,摸清底数,建立固定资产保管清册,进一步提高校产的使用效率;加强校园基建项目建设的管理,规范建设程序和建设行为,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强化细节管理和责任制,杜绝事故发生;继续抓好水电暖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发生;进一步深挖潜力,多途径开源节流,不断整合和盘活各类办学资源;进一步因校制宜,推进后勤工作社会化管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扩展服务功能,切实增强后勤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十六)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提升维稳工作质量

各部门领导要切实承担起安全稳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做到安全稳定工作与教育教学业务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做好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学校安全稳定,融洽和谐。抓好全年特别是重要时期的安全稳定工作,重视和加强信息和信访工作,畅通师生意见反映渠道,及时化解矛盾,强化重点部位和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建立维稳预警机制和长效机制,建立处置重大突发事件预案,强化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落实校园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协调机制和安全隐患排查化解制度,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加强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放射性物品的管理,加强校内网络场所的技术防范,安装防盗装置,预防事故的发生。深入开展和谐平安校园创建和周边环境治理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联系,营造和谐校地关系。

(十七)严格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

强化财务管理,依法依规开展财务工作,保证财务制度健全且执行严格有效;科学合理编制预算,按照《预算法》的有关要求,规范有效执行预算,决算编制真实完整;依法组织收入,严格管控支出,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建立完善学院内部控制机制,依法公开财务信息,保证财务风险可控;科学设定绩效目标,有序推进绩效管理,逐步加强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

四、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的领导,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卓有成效,学院成立“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下设“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办公室以及专项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督察工作。

(一)“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窦新顺 盖春瑞

成 员:柳韶军 董海鹰 徐爱新 赵志华 李彦琴

(二)“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办公室设在学院办公室。

(三)根据“管理质量提升年”具体活动项目,设立工作作风整顿小组、教学工作小组、学生工作小组、后勤管理与服务小组、行政管理小组等五个专项小组。

1.工作作风整顿小组 组 长:赵志华

成 员:纪检监察处负责人 组织人事部负责人

职 责:对各部门工作作风进行检查与考核,提升纪律意识与服务能力。

2.教学工作小组 组 长:徐爱新

成 员:教务处负责人 各教学、教辅及科研部门负责人 职 责: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师德建设;做好“双创”教育与管理;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3.学生工作小组 组 长:柳韶军

成 员:学生处负责人 各系负责人

职 责:加强学生教育与管理;落实阳光招生;提升就业质量。4.后勤管理与服务小组 组 长:董海鹰

成 员:后勤管理处负责人 后勤服务中心负责人

职 责:加强校产管理与基建管理;提升后勤管理与服务质量;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5.行政管理小组 组 长:李彦琴

成 员:办公室负责人 财务处负责人

职 责:推进制度管理与5S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宣传思想阵地建设;严格财务管理。

五、活动步骤

“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范围为全院各部门,从2016年3月1日开始到2017年1月20日结束,共分为四个阶段:

(一)动员阶段(2016年3月1日—3月10日)

1.制定方案。成立学校“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小组;制定《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的实施。

2.宣传动员。大力宣传“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形成宣传声势、营造舆论氛围。

3.学习讨论。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学院“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提高思想认识,引导其人人自觉参与活动。

(二)查找阶段(2016年3月11日-3月31日)

1.自我对照检查(2016年3月11日-3月16日)。各部门认真对照管理的目标、要求和主要内容深入自查,找准在思想观念、服务意识、作风效率、工作程序、工作质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具体表现。

2.广泛征求意见(2016年3月17日-3月23日)。各部门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3.汇总梳理问题(2016年3月24日-3月31日)。各部门对征求到的意见、查找出的问题,认真汇总和梳理,形成自查报告交学院“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办公室。

(三)提升阶段(2016年4月1日-12月15日)

1.制定整改措施(2016年4月1日-4月8日)。各部门对梳理出来的问题逐一提出整改措施和办法。对马上能整改的,要立即进行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列出整改时间表。整改措施于2016年4月8日前报学院“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办公室。

2.开展集中整改(2016年4月9日-11月31日)。各部门对照整改方案和措施,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集中整改,要分解整改任务,明确时限,落实到人,使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实实在在地给校园带来新变化、新气象。

3.建立长效机制(2016年12月1日-12月15日)。各部门在整改问题的同时,要紧紧围绕学院“十三五”规划标和今年的重点和阶段性工作,加强调查研究,逐步建立以群众满意为核心的活动评价体系,主要测评群众对学院各部门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的现状和办事效率与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四)总评阶段(2016年12月16日-2017年1月20日)“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基本结束时,各部门要认真总结活动开展的主要做法、基本经验、实际成效,并写书面材料,在2016年12月31日前报学院“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办公室。

2017年1月1日至1月20日,各部门负责人将在目标绩效考核和年度教职工大会上汇报“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开展情况。组织人事部要把“管理质量提升年”工作开展情况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纳入年度综合考核。

六、活动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要把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各部门要成立相应的活动机构或明确专人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各部门负责人要亲自过问活动开展情况,要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工作,广泛宣传规范管理、提升质量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广泛宣传学院“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为顺利推进“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氛围。

(三)要加强督导,务求实效。

“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办公室要加强对“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开展情况的调度,及时跟踪掌握活动开展情况,推进活动有效落实。组织人事部、纪检监察处要采取综合检查与专项检查、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自查与督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法,全面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

(四)要勇于创新,形成特色。

各部门要把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与贯彻落实省委作风整顿动员大会会议精神、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与自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大胆探索管理质量提升的新思路、新举措,使活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逐步实现学院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

2.滁州活动方案 篇二

安徽省滁州市变型拖拉机发展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双缸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2007年4月30日)。在此期间,安徽省农机局出台了双缸变型拖拉机的技术标准,即长5 m、宽1.7 m、高2.2 m,功率最大不超过17.6 kW,载质量不超过1 000 kg。这段时间,拖拉机变型运输机发展势头迅猛,活跃在广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增加了农民收入。随着有矿产资源的县市区对运输车辆需求的增加,原有的双缸变型拖拉机已不再适应发展的需求,有些农机经销商和其他省农机管理部门钻国家政策的空子,都到外省、市办牌办证,再回到原籍从事运输,这给安徽省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二是四缸机发展阶段(2007年5月1日—至今)。针对不在本地办证这一现象,安徽省农机局于2007年2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拖拉机变型运输机管理的通知》(皖农机管字[2007]16号)文件,全省统一了新的技术参数标准,即长6 m、宽2 m、高2.5 m,功率最大不超过60 kW,柴油驱动,载质量不超过2 000 kg。目前,在滁州市从事运输的变型拖拉机主要就是这部分车辆。

由于变型拖拉机价格(相对于汽车)较低,老百姓很容易接受,他们对机具质量、环保及安全性能等问题考虑较少。虽然“变拖”主要性能较之汽车差,但同拖拉机相比,具有遮风挡雨、驾驶舒适、行驶速度快和安全性能好等特点,既有与拖拉机共有的方便及享受的政策优惠条件,又有高于拖拉机的许多优点,因此,滁州市“变拖”发展较快,据统计全市约有2万多台。由于变型拖拉机的生产和销售企业为迎合农民的需求,超越了目录管理所规定尺寸和动力,一车两证、大车套用小车(变拖)合格证及车证不符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滁州市不同程度地存在混乱现象和事故隐患。

2 变型拖拉机与驾驶人员的管理

滁州市变型拖拉机注册登记、审核、检验、牌证发放和驾驶操作人员的考试发证工作,严格按照农业部第42、43、72号令和(GB16151—2008)《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程序和要求办理,做到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不准办证上牌,严禁委托中介入户和跨行政区域发牌发证。

2.1 严把登记注册关

一是申请注册登记和外省转入变更登记的变型拖拉机必须符合安徽省农机监理总站发布的公告目录。二是变型拖拉机登记严格审核,必须做到见人见车。同时,提交的资料必须真实、齐备和有效;变型拖拉机产权转移的,必须持合法有效凭证;登记的变型拖拉机,产品合格证注明的型号及技术参数必须符合公告;办理登记必须由变型拖拉机所有人向户籍地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申请。严禁外籍变型拖拉机以挂靠相关企业的名义办理异地登记。

2.2 严把驾驶员考试办证关

变型拖拉机驾驶员考试严格按照农业部42号部长令精神执行。安徽省农机管[2007]16号文件规定,变型拖拉机的管理模式参照大型拖拉机进行管理,其驾驶人参照大型拖拉机驾驶员进行管理,准驾机型为G。安徽省农机局《关于印发我局贯彻农业部两个“工作规范”实施意见的通知》(皖农机管[2005]138号)规定,新式拖拉机驾驶证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机动车驾驶证不再互驾,不能互相办理增驾。因此,驾驶员持G证即可以驾驶变型拖拉机。在注册登记、考试发证过程中,从严控制变型拖拉机的注册登记,进一步强化“谁签字、谁负责,谁入户、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按照农业部4个工作规范的要求办事。

2.3 严把变型拖拉机保险关

变型拖拉机所有人必须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同时,积极宣传引导、鼓励变型拖拉机所有人补充“三责险”、驾乘人员座位险等商业保险。

2.4 加强安全管理

一是同公安部门配合成立联合执法中队,联合管理。目前,滁州市凤阳、定远、天长已成立农机公安联合执法中队,日常管理接受交管大队领导,业务工作受交管大队和农机两部门双重领导。采取动、静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信息互通,定期召开公安、农机联席会议,分析研究当前农机安全生产情况。对路面行驶的拖拉机(主要是变型拖拉机),采取联合检查或在乡村道路隐患较多地段开展安全检查,重点查处超速、超载、载人、酒后及疲劳驾驶,消除事故隐患。二是部分县、市农机局成立执法中队加强管理。明光市成立了农机监理稽查大队,下设5个中队,长期在生产第一线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严把源头管理。来安县农机局成立水口、半塔、谢官和新安4个农机执法中队,进行分片管理,从源头排查治理,取得较好效果。

3 变型拖拉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没有统一的变型拖拉机入户标准

全国范围内没有统一的变型拖拉机入户标准,都是各省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制定变型拖拉机上牌入户标准。各省“各自为战”,如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在甲省上不了牌的变型拖拉机,同样到乙省也上不了牌,异地上牌、使用假牌、套牌的现象就会得到有效控制。由于各地政策的不一致,发达省份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倾向于变型拖拉机监管政策越严越好,最好将其“消灭”;欠发达省份和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倾向于对此政策越宽越好,无论是四缸还是六缸,装载20 t还是40t,只要合格证上产品名称是变型拖拉机,就给发牌证。不准异地发牌,就用挂靠当地公司的名义,变相异地发牌。至于安全生产问题,明知这些变型拖拉机不在领牌地作业,把安全监管的沉重包袱甩给了作业地的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

3.2 缺乏源头监管

人们往往认为监管源头是负责发放牌照的农机监理部门,忽略了生产商和销售商。而恰恰是后者引导着当今变型拖拉机的使用市场,诱导着农民购买功率越来越大、装载量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的变型拖拉机,当地质监部门则听之任之。滁州市有些县市区农机监理部门,由于人员多、经费少,要依靠收费来维持工资发放和工作经费开支,往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违规给予发牌办证。

3.3 道路监管不到位

《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赋予农机监理部门对农业机械注册登记、安全检验及农业机械操作人员考试办证等权利。《道路交通安全法》把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路查、违章处罚和事故处理权交给了公安部门。同时,《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农机监理部门在对农业机械实行安全监督管理过程中只能在农田、场院等场所,无上路权。公安交警负责道路安全监管,而他们对农机不了解,遇有拖拉机违章,最省事的处理方法是罚款,只要当场交了钱就可以走人,这种监管方法与安全无补。在一些城郊结合部,大量变型拖拉机为逃避处罚,白天休息,晚上忙运输,带来很多安全生产隐患。

4 加强变型拖拉机管理的建议

4.1 健全农机监理机构,合理增加农机监理人员编制

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滁州市农业机械总保有量近50万台,名列安徽省第一。其中,大中型农业机械3.5万台(含变型拖拉机2万台)、联合收割机1.5万台。全市农机监理部门分为“一所八站”9个机构,隶属于市、县(市、区)农机局,承担着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及监督管理工作。属于财政全额拨款的有5个,全额无拨款的1个,全额未定编制的1个,差额拨款的1个,自收自支的1个,共有编制99名,实有人数为173人。按照实有人数与拖拉机保有量的比例为1∶2 890,安徽省平均水平为1∶1 700,与公安交警的配备比例差距更大。

根据农业部《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管理规范》文件精神,配齐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将各县(市、区)农机监理站的人员编制数,按辖区内现有农业机械保有量,采取人机1∶2 000比例重新核定,使全市农机监理人员编制达到250名;新进农机监理人员按有关规定招考录用,并根据需要建立健全监理执法人员培训机制和人员补充机制。

4.2 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农机监理装备水平

滁州市农机监理机构一年财政预算经费只有107万元,即使是财政全额拨款单位,经费也仅是工作人员工资甚至仅是部分人员工资,没有任何办公经费。农机监理收费又系涉农收费,收费项目少、标准低,各县(市、区)财政还要调控20%~40%,人员工资及办公经费入不敷出,再加上办公、安全检测设备简陋落后,严重制约了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绝大多数农机监理部门依靠收费养人、办事,严重挫伤农机监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形成重收费、轻管理和轻服务的尴尬局面。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的要求,所有农机监理工作人员工资及所需办公经费,应纳入各县(市、区)财政预算,全额供给。在保障农机监理部门、基层农机安全监理执法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外,应有计划地配备交通、通讯、安全检测、宣传器材及事故勘察等办公技术设备,并将所需经费也纳入各县(市、区)财政预算,逐步提高农机监理装备水平。

4.3 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增强执法力度

3.滁州联通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总结 篇三

2012 “学雷锋日”期间,通过开展重温雷锋事迹教育活动以及清洁市容、免费维修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弘扬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各项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着力营造学雷锋日志愿服务活动浓郁氛围。为确保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分公司及时召开专题会议,成立领导机构,制定活动方案,并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分公司还充分利用公司公告栏、短信、横幅等载体,积极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宣传活动,为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出了浓郁的活动氛围。

二、扎实落实市工会、文明委等上级机关工作部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一是开展重温雷锋事迹教育活动。号召广大干部职工重温雷锋事迹,了解雷锋同志生平,学习雷锋精神实质,同时发动广大员工寻找身边典型,并进行了广泛宣传和学习。二是开展清洁市容志愿服务活动。分公司党团工会联合组织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利用周末时间到XXX路段开展了清洁市容活动美化了市容环境,也为市民树立了讲文明、热爱环境的良好风尚。三是开展为广大市民提供爱心便民服务。分公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与客户服务人员到人民广场开展了免费维修志愿服务活动。听说可以免费修手机,很多市民闻讯赶来,不一会,我们的服务台前便围满了人,工作人员还为市民解答了关于新业务、资费、3G等多项业务问题。在现场,很多客户都对公司的活动表示认同,很多客户一提起雷锋,都在进行讨论并感概,活动当天,公司的志愿者们也充分体现了雷锋精神中关怀他人的一点,拿出了12分精神,个个争当活雷锋!

三、开展学雷锋精神持续性教育。为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开展下去,分公司要求志愿者撰写活动心得,交流参加活动的心得体会。大家坚信,只要每一个人都付出一份爱,付出一份努力,一定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让我们的城市更具魅力,让社会更和谐。

4.滁州活动方案 篇四

动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到2017年,绿色发展行动扎实推进,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绿色发展意识深入人心,发展绿色产业、共享绿色生活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二、重点工作

(一)绿色规划引领工作。

1、完善绿色规划体系。开展“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完成《滁州市“多规合一”规划》编制;推进县(市)“多规合一”。2017年定远县率先开展县级“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各县市全面开展“多规合一”工作;落实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估,2017年市本级和各县(市)开展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对于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内容,适时进行调整完善,适度控制各类建设用地总量,逐步增加生态用地比例;明确详细规划的绿色建设要求,制定市本级和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将绿地率、绿容率、绿色建筑比例、可透水地面比例等绿色发展指标要求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积极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市设计。2017年各县市完成《城市空间特色规划(总体城市设计)》编制;2017年底前,凤阳县完成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和报批,完成小岗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天长市龙岗村完成国家及历史文化名村规划编制。

2、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建立高效的数字信息管理系统,2017年市本级完成“多规合一”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各县市要在开展“多规合一”的基础上,着手建立市县各部门统一的信息共享和管理平台;逐步建立绿色规划审批机制,市本级和各县(市)要制定严肃、公正、透明的规划许可审批程序,加强规划动态维护管理, 将绿色发展的有关要求纳入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严格强制性内容的修改程序;积极探索绿色规划试点,积极探索开展“小街区建设模式”试点,打造开敞式社区。持续推进生态激励机制研究和试点,积极探索绿色规划技术创新,建立“他补偿”与“自激励”相结合的生态约束制度。配合推进海绵城市、绿色生态城区等工作,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二)绿色城市建设工作。

3、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化。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17年,所有城市(县城)完成规划编制;滁州市争取申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成功,奋力推进滁州、明光、天长等地雨水渗透和利用工程;确保到2020年,20%以上的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标准。开展综合管网建设试点工作,在完成地下管线普查基础上,推进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应用;2017年6月底前,各县市完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经开区高铁站前区、月亮湾片区综合管廊项目建设,顺利通过住建部考核。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以创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单位、节水型小区为抓手,推进缺水城市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力争2019年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成功;加快推进三水厂二期建设和二次供水改造,推进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管控试点工作,2017年底实现漏失率达12%的目标,2020年漏失率控制在10%以内。

4、加强城市环境治理。按照“五水共治”的要求,全力推进内城河、清流河和北湖等黑臭水体治理,确保 2018年全面消除城区黑臭水体;大力开展城市排水防涝三年行动,2017年7月前完成易涝点整治,实施排水管渠工程、排水泵站工程、雨洪行泄和调蓄工程、雨水渗透和利用工程“四大工程”,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到2019年汛前基本消除城市内涝安全隐患;通过工程和非工程综合控制措施,确保超强降雨时干道交通不受严重影响,短时强降雨积水及时排除,交通不中断,重点路段不积水的总体目标;迅速实施供水备用水源建设,督促天长、定远加快施工进度,确保2018年完成备用水源建设;奋力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滁州清流污水处理厂、滁州第二污水处理厂、来安污水处理厂、全椒污水处理厂、南谯新城污水处理厂等长江流域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开工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滁州第四污水处理厂、来安县化工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全椒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明光市城东污水处理厂一期等污水处理厂,建成滁州第三污水处理厂一期、滁州市污泥处置工程、凤阳县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天长市污泥处理处置工程、明光市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等项目,到2020年,确保城市(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

(三)绿色村镇建设

5、传承村镇风貌特色。加强乡村规划编制,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我市县(市、区)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来安县、凤阳县作为全省4个县域乡村建设规划试点要率先完成规划编制;根据《关于实施“百镇计划”整市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2017年4月底前完成31个省级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美丽乡镇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进行沿街立面改造、环境景观综合整治,保持乡镇特色风貌。推进宜居小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等各类创建工作,确保申报4个以上的宜居小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6、开展环境卫生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3年治理行动,加大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巩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积极创建美丽宜居村庄,在全市强势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PPP模式,制定《滁州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考评细则》,努力探索更加有效的管理方式,确保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推进“百镇计划”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按照“试点先行、持续推进,以点带面、统筹谋划”的原则,到2017年底完成全市88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配套建设,实现管理到位、有效运行。

(四)绿色建筑推广工作

7、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强化新建建筑节能,逐步提高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7年起全市公共建筑全面执行65%节能设计标准,2020年起全市新建建筑全面执行65%节能设计标准;落实建筑节能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实施建筑节能闭合管理,严肃查处违反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实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比2011年提高20%的目标。加快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建设一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重点项目;推动旧城改造、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围护结构装修或用能系统更新的既有建筑改造项目,同步对建筑外窗、外墙、屋面、照明、外遮阳和空调系统等分部分时进行改造。完善公共建筑能耗监管体系,加快推进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制定市级能耗监测平台建设规划,扩大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覆盖范围,对重点用能建筑实行监测。加快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发展,结合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县)建设,推动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落实《推进浅层地热能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实施方案》,重点推动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率先应用地源热泵技术,做好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且有集中供暖制冷需求的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强制实施监管;到2017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达到60%;到2020年,新增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50万平方米。

8、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扩大绿色建筑强制实施范围,严格督促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逐步扩大绿色建筑强制实施范围,滁州市中心城区范围新建住宅小区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动中水设施在建筑中的应用,2018年起,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应配套建设中水回用设施;加大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海绵型建筑和小区建设。加强在建省级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管理,提升设计、建设水平,培育一批高品质绿色建筑,各县市区每年创建不少于一项省级绿色建筑星级示范项目;鼓励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建设一批高质量绿色建筑。鼓励开展绿色农房建设试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探索向农村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技术,鼓励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在农村建筑中的应用。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等新型建材,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太阳能处理技术试点,建成一批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安全的绿色农房。

9、开展绿色生态城市(区)综合试点。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做好城市设计,做好城市风道、水道等自然生态保护,形成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绿色生态城区。滁州市经济开发区原创科技城、苏滁产业园、南谯高教科创园应积极开展绿色生态综合城市建设试点创建,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10、发展装配式建筑。认真贯彻落《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通知》(皖政办秘【2016】240号)精神,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积极做好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滁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争取2017年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项目当年开工面积不少于20万平方米,2018年不少于40万平方米;各县(市、区)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项目2017年当年开工面积不少于5万平方米,2018年不少于10万平方米;到2020年要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5%以上;到2025年,全市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建设,形成完善的产业链。规划建设建筑产业现代化产业园,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11、推进绿色建材应用。提高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比例,开发应用品质优良、节能环保、功能良好的新型建筑材料,培育一批绿色建材配套企业,鼓励装饰与保温隔热材料一体化应用,推广应用高性能门窗,强制淘汰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质量性能差的建筑材料,确保安全、绿色、环保。

(五)城市智慧管理工作。

12、重点发展智慧管网。建立和完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管网管理信息化和运行智能化,提高安全隐患防范能力。

13、加快发展智慧档案。加强城建档案管理软件和计算机设备、网络网站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

14、加快发展智慧建管。深化安徽省工程建设监管与信用管理平台建设,推进我市建设行业企业、人员、项目、信用等建筑市场主要信息的资源共享,企业和人员资质资格及其信用行为等数据的互通、互用和互认,推进我市建筑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建设质量安全信息化管理,整合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平台。

15、积极发展智慧规划。推进建设项目审批决策系统、土地审批决策系统和专业规划执行监管系统等建设,通过业务梳理分析、信息资源规划等方式,建立集效能、质量、服务、保障为一体的网络化、集成化的“智慧规划”支撑体系,为规划编制、规划实施、批后监督、行政管理、咨询服务等提供高效、规范、科学服务。

(六)绿色生活倡导工作

16、科学编制规划。以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为抓手,全力推进步行和自行车道和公共自行车建设。2017年,各县市区完成公共交通规划、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建设规划。

17、加快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建设改造。按照城市绿道标准建设改造步行和自行车道,改善步行和自行车骑行环境。城镇新建道路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步行和自行车道,自行车道原则上应避免与步行道共板设置。2017年底前,完成步行和自行车道中存在高差或中断的道口、公共建筑出口等特殊路段改造,打通断头路和封闭街区,形成连续、完整、通畅的步行和自行车道路网。

18、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2017年,市本级投放1000辆公共自行车,实现建成区公共自行车站点全覆盖,建成完善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各县市区继续加大步行和自行车道和公共自行车建设力度,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步行和自行车道路体系,建成区每平方公里拥有公共自行车达100辆左右。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制定工作计划,2017年2月底)。各县市区应根据六项行动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迅速制定落实六项行动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目标体系和责任体系,分制定具体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年终对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第二阶段(宣传发动,2017年3月底)。2017年3月召开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六项行动动员大会。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绿色发展的建设任务、目的和意义,切实增加全社会的绿色发展的意识和氛围

第三阶段(试点示范阶段,2017-2018年)。各地要围绕着绿色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生态管廊、县乡镇建设规划、建筑垃圾专业化利用、绿色建筑、绿色生态城区、建筑产业现代化、智慧城市、绿色出行等开展试点工作,原则美的不少于两项试点工作,坚持示范引路,重点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模式和经验,在全市推广。第四阶段(全面推进阶段,2019-2020年):各地在试点示范的基础,全面推进六项行动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安徽省城乡绿色发展六项行动确定的各项任务,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四、推进措施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市城乡建设绿色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对绿色发展六项行动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调度。各部门和县市区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要抓好宣传培训。要加强管理部门、建设单位、评价机构等相关人员的培训,大力宣贯相关政策、技术、标准,提升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加大绿色发展的宣传力度,通过电台、报纸、网络、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提高社会认同度,营造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绿

上一篇:心得体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下一篇:冬季体育课小学生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