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精选5篇)
1.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篇一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100分,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果榨汁
B.木柴燃烧
C.湿衣晾干
D.酒精挥发
2.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好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小明同学在完成“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进行了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燃放鞭炮
B.干冰升华
C.大米酿酒
D.食物腐败
4.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动。以上的实验操作不能探究()
A.蜡烛的硬度
B.蜡烛是否能溶于水
C.蜡烛燃烧的生成物
D.蜡烛密度是否比水大
5.下列成语所描述的情景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丹桂飘香
B.煮豆燃萁
C.激浊扬清
D.草船借箭
6.家庭厨房中,小明发现将食盐溶于水后,杯子中仍然是澄清透明的。为了探究杯中水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他蘸了一点放在嘴里尝了尝,发现水变咸了。“发现水变咸了”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收集证据
D.获得结论
7.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2/3
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C.酒精灯:熄灭酒精灯可用嘴吹灭
D.玻璃棒:常用于搅拌、过滤、转移液体
8.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硬,不溶于水
B.蜡烛浮于水面,说明它的密度比水小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热
D.蜡烛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9.实验操作不仅要科学规范,还要关注环保、安全等问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0.在实验室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的味道
C.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二、填空题(29分)
11.(6分)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填空。
(1)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是________。
(2)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__。
(3)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
(4)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________。
(5)用于收集气体的仪器是________。
(6)用于量取液体体积的是________。
12.(5分)(1)做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请列出做化学实验时应遵守的规则(写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知识可以识别和揭露伪科学。现有摘录的广告语:“本矿泉水绝不含任何化学物质;天然富锶水冠军,降压排酸,延缓衰老。”该广告的科学性错误是(写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5分)用数字填空。
(1)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_。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使用试管夹,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大约________处,试管里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试管口要与桌面成________角,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3)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则应取________mL。
14.(9分)向锌粒中加入稀盐酸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蜡烛燃烧、镁带燃烧以及其他物质燃烧共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上所述,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发生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伴有上述现象发生的变化并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4分)(1)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酒精灯的灯焰中,1~2
s后取出。可以看到处于火焰外层的部分最先炭化,说明灯焰中________部分温度最高(提示:炭化指烧焦变黑)。
(2)把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________,用________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
(3)实验室加热约150
mL液体,可以使用下图所示仪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仪器名称)。
三、简答题(16分)
16.(10分)在物质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1)蜡烛燃烧时,化学能转化成了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请举出一个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化学变化可以释放能量,有些化学变化能够储存能量,请你举出一个储存能量的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灯可以照明,停电时点燃蜡烛也可以照明,请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这两种照明方式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分析,两者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6分)看图回答问题:
(1)上面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指出上图中两个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3)请结合上面的错误示例,任举两例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并指出可能造成的后果(上图错误示例除外)。
四、探究实验题(25分)
18.(9分)蓉蓉同学按右图所示装置图在实验室中制备氧气。
(1)认识仪器:请写出图中热源的名称________,并指出它使用时的一点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顺序: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装药品和放棉花。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固体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连接仪器,固定试管。铁夹应夹在试管的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加热。加热时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分析:蓉蓉在实验结束后,发现大试管破裂了,请你帮她分析,找出导致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写两个)。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6分)小明学习“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后,对蜡烛燃烧、酒精灯内酒精燃烧、家庭使用的天然气燃烧等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一系列实验。
(1)首先他发现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蜡烛是________,酒精是________,天然气是________。(均填“气体”“液体”或“固体”)
(2)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________(填字母)。
A.燃烧后产生刺激性气味
B.发光、放热
C.产生浓烟
D.火焰分层
(3)用一支木筷迅速插入天然气火焰中片刻,取出后观察到木筷表面出现的现象和木条平放入蜡烛火焰中出现的现象相似,说明天然气燃烧时火焰的________温度最高,平时用水壶在天然气灶上烧水应用天然气的________加热。
(4)为了探究天然气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他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天然气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天然气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填化学符号)
答案
一、1.B 点拨:木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D 3.B 4.C
5.B 点拨:煮豆燃萁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6.C 7.D 8.A
9.A 点拨: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A图中所示操作正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B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C图中所示操作错误;处理废弃药品,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内,D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10.D 点拨: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否则可能会污染试剂,故A错;不能用手触摸药品,更不能尝药品的味道,故B错;倾倒试液时,标签应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故C错;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防止液体喷出伤人,故D正确。
二、11.(1)I(2)D(3)
G(4)B(5)C(6)H
12.(1)不在实验室吃东西;不在实验室打闹;不能用湿手接触电源等(合理即可)
(2)本矿泉水绝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13.(1)(2);;45°(3)1~2
14.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溶解;蓝色沉淀;发光、放热;生成气体;生成沉淀;变色;放热;发光;有新物质生成15.(1)外焰(2)横放;镊子(3)烧杯、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
三、16.(1)光;
热;火力发电(2)光合作用(3)电灯照明发生物理变化,蜡烛照明发生化学变化;电灯照明是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蜡烛照明是将化学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
17.(1)B
(2)①A造成药品污染;②C打破试管底部;③D容易引起灯内酒精失火。(任选两个即可)
(3)①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标签被腐蚀;②点燃酒精灯时用另一只燃着的酒精灯引燃,造成酒精洒出燃烧失火(合理即可)。
四、18.(1)酒精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或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②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中上部(或离试管口约处)
④预热(或使试管均匀受热)
(3)①加热前没有预热 ②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或加热时试管外壁的水没有擦干等,答案合理均可)
19.(1)固体;液体;气体(2)B、D(3)外焰;外焰
(4)H2O;CO2
2.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篇二
一、出现瓶颈现象的原因
1.教材内容由具体变为抽象,学生一时难以适应
“物质构成的奥秘”研究的是物质的微观世界,这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大难度。与前两章相比,这一章有以下特点:一是概念抽象空洞,学生很难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教材对于化合价的描述就让学生很难理解其实质,“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个概念更不易被学生理解,因为在现用教材中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要求非常低,学生不能理解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意义,也就不好理解元素概念,再者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抓不着看不到,学生甚至怀疑这些微粒是否真实存在,这些严重影响他们的思维判断。二是化学符号抽象,学生难以用符号表达化学原理。不能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就会影响化学式的书写,化合价不能理解或使用不正确也会影响化学式书写,化学式不能正确书写则会严重影响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化学计算。
2.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健全,学习化学的兴趣减退
对九年级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课程,加上之前两章内容浅显易懂,实验又多又精彩,学生的好奇心强烈,兴趣浓厚,即使是学困生也能学得很好,取得较好成绩。但是等到学习本章内容时,学生的新鲜感过去了,兴趣降低了。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可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未完全形成。对于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学生普遍感觉难理解,对元素、化合价、化学式的概念意义书写及有关计算,有的学生认为简直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样一来导致一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甚至可能因此而彻底放弃化学学习。每年中考化学成绩在十分以下的大有人在,主要原因就是在这一章起埋下祸根。
一、采取的对策
针对以上的瓶颈现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对策。
1.分散重点难点,降低本章难度
在前两章教学中有意识地渗入本章内容,降低本章难度。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记忆和书写上,可以在前面每学习一个文字表达式就在其下面注出对应的化学式,并指出其中含有哪些元素,从而分散记忆化学式;在学习水的组成时,引导学生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各有哪几种,元素种类是否一样多,适当介绍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为了降低难度,可以采用记顺口溜的方式记忆化合价;有的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加强记忆;有的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有的内容教师可用对比的方法来区别,如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及意义的区别等等,教师把这些作比较来讲解,可以使学生明辨它们,记忆也会更深刻一些。
2.化抽象为具体,保持学习兴趣
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如利用模型、挂图、投影、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和方法继续从感官上刺激学生,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微观世界中,并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微粒。利用实验室的球棍模型使学生感受到物质构成的奥秘,利用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和氯化钠的形成示意图等挂图让学生体会化学变化的本质,再利用投影、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苯分子图像、48个铜原子的图像、硅原子排列成的世界上最小两个汉字中国。通过这些让学生体验到分子、原子等微粒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为今后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发掘课本上的实验,对于其中的一部分尽量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来保持学生的兴趣。比如课本上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等实验简单易做,把它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谓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
综上可知,第三章造成的瓶颈现象是学生学习化学中第一次两极分化的分水岭,如果教师能帮助学生把握好这一关,我相信学生会走出第三章的阴影,突破瓶颈,走上化学学习的自由之路。
(责任编辑 黄春香)
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篇三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物质的称量、溶液的配制、仪器的洗涤和连接、气密性的检查等基本实验操作。2.初步养成“动脑思考、规范操作、仔细观察、详实记录”的实验习惯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
物质的称量、仪器的洗涤和连接 量筒的使用及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⑴天平的使用
步骤:调零、放纸、称量(左物右码、先大后小)、还原 加药品和砝码的先后顺序 一般精确到0.1g ⑵量筒的使用 读数
三点一线(视线、刻度线、凹液面最低点)
10mL的量筒可精确到0.1mL ⑶配制溶液的主要步骤、仪器 称量前:先把游码调零,然后调平衡。
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里,两盘应先各垫一张相同的纸;潮湿的或有腐蚀性的药品一般放在烧杯里称量。
砝码要用镊子夹取。称量物应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当称量一未知物体的质量时,先加物体后加砝码;
当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时,要先加砝码、移动好游码后再加药品。只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量温度高的液体。
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稳。先将液体注入到接近指定刻度线处,再用胶头滴管滴加。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常用量筒的规格: 10mL;50mL;100mL ①称取:天平、药匙
想一想如何称量某物体的质量? 讨论:
称量一烧杯的质量与称量5g食盐时,加入砝码和物体的顺序有何不同? 思考:
仰视时,读数比真实值偏 俯视时,真实值比读数偏 俯视时,读数偏 仰视时,真实值偏
学生思考后再做,目标更明确。结合实战演练,巩固相关操作。4.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⑴仪器的连接 ⑵气密性的检查 操作 原理 ⑶洗涤 振荡方法 刷洗
洗涤干净的标准: 放置
②量取:量筒、胶头滴管 ③搅拌溶解:烧杯、玻璃棒
仪器连接时,一般先将导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用力转动。左定右动,水润湿,慢转动 试管与橡皮塞连接时要旋紧。
将连接好的装置的导管一端防入水中,用手紧贴在试管的外壁,观察导管口处是否有气泡冒 出。现象:冒气泡
结论:气密性良好,装置不漏气。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结束时,有用的药品,倒在指定的容器里;没有用的,倒入废液缸里,然后洗 刷干净。加水后,拇指、食指和中指拿住试管的 中上部,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晃动、振荡后,将水倒掉。
用水润湿试管刷,转动或上下移动刷 洗。
内壁附着的水均匀了,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洗刷干净的玻璃仪器要倒立在试管架或指定的地方晾干。小结
1.物质的称量:
⑴托盘天平的使用:调零、放纸、称量、还原; ⑵量筒的使用:量筒的选择、读数、量取操作。2.仪器的连接、气密性的检查及洗涤 ⑴仪器的连接顺序、连接操作; ⑵气密性的检查:操作、原理; ⑶仪器的洗涤:振荡、洗刷、放置。教后记 仔细观察
注意安全,防止把试管戳破 长话短说 练习
实验5 总结步骤、所需主要仪器: 仔细观察
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指导学生实验并巡视及 时指出学生不规范操作 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让学生总结没有看到气泡原因可能有哪些? 学生室验后练习如何洗涤仪器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总结并总结学生实验中易出现的不规范操作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走进化学实验室
3.物质的称量 ⑴天平的使用
步骤:调零、放纸、称量(左物右码、先大后小)、还原 加药品和砝码的先后顺序: 一般精确到0.1g ⑵量筒的使用
读数:三点一线(视线、刻度线、凹液面最低点)10mL的量筒可精确到0.1mL 仰视或俯视读数的结果: ⑶配制溶液的主要步骤、仪器 4.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⑴仪器的连接
左定右动,水润湿,慢转动 ⑵气密性的检查操作 原理 ⑶洗涤 振荡方法 刷洗
洗涤干净的标准: 放置
教后反思:
4.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篇四
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景特点,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2.欣赏西湖美景,培养审美情趣。3.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疏通文字,理解句意,掌握虚实结合的写法。难点: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解决办法:通过整体感知师生共同研讨解决重点、难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质疑,师生共同回答。2.训练朗读能力,交流欣赏体会。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西湖一 导入新课
杭州西湖,是我国最优美的名胜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来赞美它。大家想一想宋朝著名诗词作者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雨后》中谈到西湖的两句诗是什么?对,“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今天,我们学习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写的《西湖游记二则》,看看作者是怎样独具慧眼,描绘西湖胜景的?(一)明确目标
整体把握全文,掌握重点词语,疏通文意,重点学习西湖一。(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课文,掌握以下重点词语。
棹、岚、勒、突兀、相次、歌吹、艳冶、染翠、设色、夕春、受用、目酣神醉、山容水意、花态柳情。
2.看大屏幕出示的西湖风景,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字,把握文意。
3.《西湖一》直抒灵性,写出了西湖迷人的景色及自己的心境。《西湖二》作者以清丽 明快之笔,描绘出西湖由白堤断桥至苏堤六桥一带春日盛景,并显示出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作者及背景简介。
(1)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2)写作背景: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师至江苏吴县任县令,虽颇有政绩,但却感到性与俗违,官非其器”(《与朱司理》)“一入吴县,如鸟之在笼,羽翼皆胶,动转不得”(同上)备尝“人间恶趣”(《与丘长孺》),因此又羡慕陶潜“归去来兮”,决心“掷却乌纱,作世间大自在人”(《与李本建》)。于是自万历二十四年起连上《去吴七续》,终于在万历二十五年春被准解官,此时恰如游鳞纵壑,大有“无官一身轻”的解脱之感,是年辞官后自春至夏,乃畅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东南山水名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寄托其追求自由的心灵,欣赏造化之奇妙。而作为“才情超忽,如千里神骏”的贺怡孙(诗筏)的才子,袁氏不能不将其所见所感形诸笔墨。其中描叙杭州西湖山水风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西湖一》又名《初至西湖记》,是其西湖游记的第一篇。它为西湖媚人的风光写照传神,宛若一首优美动人的散文诗。
2.分析欣赏《西湖一》,品味其重点词、句。(1)再次请学生朗读课文。(2)重点词语理解:
突兀:高耸的样子。棹zhào:划船。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颊jiá:面颊。这是说桃花艳丽如少女的颜面。
(3)分析课文,品味语句。
①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讨论后回答)为什么? 答:“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因为作者初至杭州,最为心往神驰的是西湖。作者渴慕已久的是一睹西子芳容以解相思之苦。这种感情蓄积已久,其发必速,故游记开篇不容许多笔墨交待,一落笔就直抒性灵:保叔塔为西湖北侧门户,塔身挺秀,卓立山巅,未近西湖而先入眼帘,本也是一处胜景,但作者仅以“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一笔带过,是因为他心不在焉,“已心飞湖上也”。整个杭州山水风物此时惟“湖上”才是作者钟情之所在。“心飞”的夸饰把他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无遗。
②为何插入一闲笔“午刻入昭庆”?(思考后回答)答:这是欲扬先抑,造成顿挫之致,然后才续“心飞湖上”之意。③下文“茶毕,即棹小舟入湖”中哪个字写出作者此时急不可待之意。答:“即”最能表现。
④当作者终于亲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时,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它的妩媚与迷人? 答:作者连用了四个比喻、一组排比句描摹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远处孤山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
⑤以上描写西湖风景是实写还是虚写? 答:仅四句话,但由于选取了西湖典型风物,足以见西湖秀媚的风姿。此为实写。⑥作者见到此景后,内心感受如何?是实写还是虚写?起到怎样的作用?(分组讨论后回答)答:“才一举手,已不觉目酣神醉”,这是虚写西湖,借以反衬西湖之美。⑦同学们感悟一下“目酣神醉”是何等心态? 作者虽云“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实际上他却已巧用一精彩之至的妙喻:“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这种感觉与联想虽然模糊,但境界空灵,意蕴丰富,颇堪品味。它既启发人联想到西湖如洛神,又使人想像作者如曹植“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的痴情醉态。作者的感情由此进入极高的审美境界。由此可见,山水在作者心目中是具有性灵的,是极其妩媚迷人的。这样比拟就显示出山水风物的精神、情趣,亦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爱恋之情,与“吏情物态,日巧一日;文网机阱,日深一日”(《与何湘潭》)的官场相比,就更觉自然界的清纯可爱。作者对其初游西游之日,如同与心爱的女人第一次约会一样珍视,因此郑重其事地记下具体日期:“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而在另外十五篇西湖游记中则不再注明日期。
⑧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西湖在作者笔下重在写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风情,一种引人酣醉的整体魅力,以及作者的内心体验,而不精雕细刻其山水面目细节。这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
(四)总结、扩展
总结:这节课我们分析了西湖美景及作者的内心感受,品味了重要词语和句子。从而提高我们鉴赏古文的能力。
扩展:据你的理解,互相交流你的欣赏点。(五)布置作业
5.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常用的修改作文的方法(2)能够把自己的作文修改得更加高质量(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讲评结合(2)交流 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掌握常用的修改作文的方法(2)能够把自己的作文修改得更加高质量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老师的指导与启发,掌握常用的修改方法。
难点:从文章的内容、形式、构思、立意等各方面进行修改,将自己的作文修改得更加具有创新性。
【教具准备】 作文例文 【教学过程】(分课时备课)
一、导入:“课前五分钟,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1、一位作家曾经对自己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请问这位作家是谁?这部作品又叫什么?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脍炙人口的诗句留下了一个文坛佳话,你能说出有关的两个人物吗?
3、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个地主,家里开了一个酿酒的作坊,还喂了许多猪。要过年了,就请了一位秀才替他写几个字,好为来年讨个吉利。秀才便写了如下一些字:“肥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由于当时没有标点,财主看后大发雷霆。秀才连忙解释,并读了一遍,财主马上转怒为喜,摆宴席请秀才喝酒。请问:财主大发雷霆是什么原因?秀才为什么让财主破涕为笑? 答案:*“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曹雪芹------《红楼梦》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韩愈 * 肥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同学们就此故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得到启示。得出启示:
文章不厌百回改
细枝末节也关键
字斟句酌出佳作
努力当从今日始 二.作文评改要求:多媒体展示
1、读第一遍,要求查找:用词造句上的不足,划出来,改正。
2、读第二遍,要求评点: 立意、选材、结构形式、写作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与不足。
3、读第三遍,要求润色:细节描写、结构形式上值得推敲之处,修改。
三、例文导入:
亲 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 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 是一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发放例文,按要求读三遍,及时评点。
一、检阅第一遍的评改。
二、检阅第二遍的评改。
三|教师提供反问修改稿,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并认真琢磨。多媒体展示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我承载着亲人给我的点滴关爱,我在记忆里搜索,每一滴的琼浆玉液,何时淌入了我的心窝,那么甜蜜。
【评点与修改】:“点滴”、“琼浆玉液”这类选词非常精美。“点滴”不仅有形可见,而且紧扣“小小”两字。“琼浆玉液”这一比喻词形象生动地写出这种关爱无比珍贵、万分甜蜜。
很小的时候,我有一个坏毛病:尿床,三天两头的尿床。那时我寄托在外婆家,这下受累的就是我的外婆了,第一天才洗的床单,第二天就被我尿湿了,日复一日。我知道外婆累了老了,因为她似乎没有力气打我了,高高地扬起手,却轻轻地“打”在我的身上,但她似乎还很健壮,因为我看到她在池塘边洗尿湿的床单时力气好像很大,而她三天两头的去,却没有说累,说苦。
此处的细节设计可取,可惜不够到位。那种无怨无悔、任劳任怨没良好的刻画出。
【评点与修改】:(魏巍《我的老师》里:她高高地举起教鞭,却轻轻地落在石板上。我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狡猾的目光发现她爱我们。)
这就是外婆这把茶壶向我倾倒的叫做“爱”的茶,有一点儿苦,却好像也加了糖。
【评点与修改】:把外婆的爱比作“茶”,形象!
我的弟弟,一个天真活泼的男孩,只要我一回到家,弟弟总会迎上来,笑笑,然后就拉着我到房间里一会儿看动画片……过了一会儿,一股香味冲进了鼻子里,这是弟弟给我的肯德基,于是我和他一起直到消灭得一干二净,这是回家后弟弟对我的慰劳。
【评点与修改】:最需要补足的是弟弟的天真活泼之态。补一笔“我”的欣喜。
这就是弟弟,他是糖,会放进我碗里,让茶变得甜蜜,浓烈。
【评点与修改】:把弟弟的爱比作糖,可以!
父母给我的爱举不胜举。但让我发现他们给予我爱时,已经很晚。是那一次,我和爸爸去医院,是做胃镜去的,当那根黑黑的管子插入我的口中时,那时爸爸就在门口,我看到了这样一幕,现在他还能在不经意间拔动我的心弦——一滴小小的泪珠,是爸爸看着我做胃镜时滴下的,小小的泪珠也许过不了一天就蒸发了,但它却不会在我的心中蒸发。
【评点与修改】:这是妙句,有窥斑见豹之妙。实在属于“半两拨千斤”之笔。
父母的爱是一块冰,放进去时冰凉冰凉的,融化了,才发现爱已经满溢。
【评点与修改】:把父母的爱比作了“冰”,应该在上文中比较充分地铺垫“道是无情却有情”的严爱。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一切的周遭,都会在小碗中添加,那是爱,我的生命就在感受爱与给予爱中慢慢消磨,但我知道我的一生都将是幸福的。
【评点与修改】:最后一句流于一般化,必须议中有情,给全文漂亮作结。参考: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就这样接受着来自外婆、来自弟弟、来自父母的爱的甘霖。周遭被爱包围,我的脸上时时洋溢着快乐的微笑,幸福无比。”
明确:修改作文将记叙语言改为形象性的描写,多用细节描写,让文章有一二处亮点。
四、谈论第三层面的修改: 教师活动
讲解与指导
A、明确细节描写:细画人物,使笔下人物形神皆备,活灵活现。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从人物的特征出发,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有重点地对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以至内心活动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使原先笼统、欠详细的句子改得富有表现力。
多媒体展示
例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魏巍《我的老师》
例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 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着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那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地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朱自清《背影》
B、明确形式的创新:
例
1、—外婆的茶
2、—外婆的爱是茶
—弟弟的蜜
—弟弟的爱是蜜
—父母的冰
—父母的爱是冰
例
2、亲
情的滋
润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碗内则是亲情滋润的爱。渐渐地,我越来越满……
淡淡的茶
年幼时,怎能体会到外婆给我的爱犹如一杯淡淡的茶?而现在茶香四溢,我懂得了去回味。碗中正因有外婆倾倒的茶而显得恬静、清新。
甜甜的蜜
母亲的爱如蜜汁,不断注入碗内,使碗内常倒映出母亲的微笑。当忧伤、困扰、无奈包围我时,我常这么提醒自己:别忘了,她在丛中笑……
坚硬的冰
我感到父亲表面严肃的爱确实如放入碗中的一块冰,融化后,刹时感到无比的清凉、甘甜。
我犹如一只小小的碗,不断地接受着家人的爱。现在我猛然发现:爱已溢出,滋润着我的心田。
四、课堂收获:
1、懂得从三个层面入手评改作文,切合语境锤炼语言;
2、汲取范文中的优点并能努力更胜一筹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形式:
1、运用小标题。诸如:
外婆的茶---弟弟的蜜---父母的冰
外婆的爱是茶—弟弟的爱是蜜—父母的爱是冰
2、前有“序”后有“跋”,或前拟“题记” 后写“后记” 取材:
以点带面,串珍珠法
形神皆备,使笔下人物活灵活现。要做到着一点,首先要从人物的特征出发,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有重点地对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以至内心活动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作业设计】
雨中情 话题作文 600字以上 【板书设计】
作文评改要求:
1、读第一遍,要求查找:用词造句上的不足,划出来,改正。
2、读第二遍,要求评点: 立意、选材、结构形式、写作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与不足。
3、读第三遍,要求润色: 【教学反思】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推荐阅读: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10-26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09-29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09-10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1-26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08-21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四字词语分类07-14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分析10-21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08-03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部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