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通假字

2024-09-02

七年级上册语文通假字(共13篇)(共13篇)

1.七年级上册语文通假字 篇一

生难字:

朗润()迷藏()酝酿()卖弄()清脆().......

宛转()应和()嘹亮()黄晕()烘托().....

撑伞()披蓑戴笠()稀疏()抖擞()伦敦().....一髻().

着落().镶上()宽敞()贮蓄()地毯().....看护()狭窄()水藻()澄清()....

济南()芊芊()黛色()主宰()轻飞曼舞().....

磅礴()匍匐()融融()苦涩()春华秋实().......

迸发()澹澹()闲情逸致()丁丁()镰刀()竹篱()......

背篓()肥硕()栖息()鳊鱼()乌桕()芦篷()......

满载()归泊()蟋蟀()寥阔()枯涸()清洌().......

梦寐()碣石()澹澹()萧瑟()沧海()竦峙()........

没马蹄()枯藤()白沙堤()万载()长眠()骸骨()......

奇幻()悄然()潜行()裹藏()躯壳()皱纹()........

葱茏()档案()幽雅()峰峦()笼罩()霎间().......

预兆()轻盈()清晰()丝丝缕缕()绫纱()鳞波()日晕().......匀称()朦胧()绸幕()崩塌()弥漫()顷刻().........

冰雹()圆弧()谚语()篝火()哀鸣()狩猎()哀号().......喧嚣()窸窣()喑哑()沉寂()静谧()更胜一筹()......

篡夺()螽斯()莴苣()纵身()惊慌失措()逃窜()..

劫掠()开膛破肚()囚犯()津津有味()断肢残腿()喙()......

嗉囊()酷爱()毫不犹豫()螳螂()和睦()妒忌()..........

里程碑()昂首挺立()检测()遥遥在望()故障()椭圆()......

供给()溅落()海域()畅谈()奂山()孤塔耸起()青冥().......禅院()飞甍()高垣()睥睨()连亘()霄汉()窗扉()........黯然()缥缈()往来屑屑()逾时()倏忽()市肆().......

丫杈()风筝()伶仃()憔悴()模样()肃杀()........

诀别()荡漾()嫌恶()笑柄()可鄙()恍然大悟().......

什物()惊惶()瑟缩()苦心孤诣()傲然()惩罚()虐杀().......

宽恕()羚羊()木雕()怦怦()逮着玩()伤疤()脸颊().......

寒战()攥着()散步()熬过()分歧()霎时()委屈().......水波粼粼()匿笑()嗅到()祷告()罗摩衍那()并蒂()......

花瑞()繁杂()梗()菡萏()徘徊()敧斜()倾侧().........

遮栏()荫蔽()太傅()俄而()雪骤()差可拟()无奕()........柳絮()尊君在不()愚蠢()呈报()狡猾()骇人听闻().......

滑稽()陛下()随声附和()御聘()勋章()爵士().......

缥缈()隔着()笼罩()疏星()鲛人()开辟()........

女娲()疲倦()莽莽榛榛()澄澈()掘起()疲倦不堪()......

幽光()绵延()踪迹()哞哞()咩咩()潺潺()陪伴().......

嬉戏()茫然()眨巴()情不自禁()踉踉跄跄()旷野().......

泥泞()孪生()庇护()饶头()爱慕()较量()凯歌().......

塞上()何遽()折其髀()引弦而战()以跛之故().....

多音字:

晕头晕()黄晕()涨涨水()涨红()

散松散()散会()和应和()和平()和面()看看护()看见()济济南()救济()

薄 薄雪()薄弱()薄荷()着 着手()着急()着数()想着()应应该()答应()朝朝向()朝气()丁丁丁()壮丁()盛盛满()盛大()观观点()着观()撒撒手()撒下()载记载()满载()泊停泊()湖泊()没 没马蹄()没有()行行走()行话()壳躯壳()地壳()重 重现()重视()模模糊()模样()更三更()更加()似 似的()似乎()号号叫()口号()挣挣扎()挣脱()撇 撇开()撇嘴()兴兴盛()兴致()扁扁平()一叶扁舟()佛 佛像()仿佛()降降落()投降()什什么()什物()模 模范()模样()恶恶心()凶恶()嫌恶()解解放()押解()浑身解数()撒撒谎()撒种()藏藏刀()躲藏()逮逮捕()逮着玩()作自作主张()作坊()铺铺垫()铺子()背背着()后背()散散步()松散()熬熬菜()熬夜()闷愁闷()闷热()悄悄然无声()静悄悄()差差异()差不多()参差()差遣()舍房舍()舍弃()漂漂流()漂白()漂亮()

圈圈起来()羊圈()圈定()笼鸟笼()笼罩()

辟复辟()开辟()澄碧绿澄清()水澄清了()

晃晃眼()晃动()扇扇动()蒲扇()

将将要()大将()说说话()游说()

强倔强()强壮()勉强()折折本()折腾()折断()形似字:

眨()眼笼()罩束缚()薄()弱

贬()低葱茏()赤膊()上阵练习薄()

狭()窄宽敞()贮()藏攘()除酝()酿 汗流浃()背敝()帚自珍伫()立镶()嵌踉()跄

蓬()勃遗憾()迸()发清洌()镰()刀碣()石 篷()车震撼()前进()凛冽()廉()洁竭()力 堤()岸阻挡()篇幅()刀锋()山峰()蜜蜂()提()防挡()案副词()骸()骨孩()子 惊骇()波光粼粼()证券()丝绸()惆()怅 稠()密

鱼鳞()卷()云锦()绣 连绵()棉()花

棱()角绫()纱 菱()角姿()态咨()询 资()本 倾()听黑暗()拉拢()经()常 蝈蝈()篡()夺

顷()刻喑()哑扰乱()行径()巾帼()编纂()船舱()沧()海伧()俗石碑()牌()匾 脾()气

航()行即()使嫌()恶笑柄()犄()角汗流浃()背 引吭()高歌 既()然赚()钱彪炳()倚()靠 脸颊()倘()若徜()徉 流淌()诀()别 决()定 抉()择 怦怦()挟()击 评()论雕()塑凋()谢碉()堡 分歧()煎熬()鱼鳞()拆()除

岐()黄 骄傲()水波粼粼()折()叠

笑嘻嘻()熹()微嬉()戏呼唤()焕()然一新 涣()散 花瓣()辩()论辨()别俊俏()讥诮()峭()壁 天街()头衔()衙()门 繁衍()忙碌()俸禄()

炫()耀目眩()隔()离融()化 缥缈()渺小()疏()远梳()头 鲛()人蛟()龙粗犷()旷()野 病入膏肓()盲()人 侥()幸 阻挠()富饶()缠绕()考虑()虐()待虔()诚虚()荣

姓郝()显赫()愧赧()赦()免

骏()马峻()峭竣()工疏浚()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沐浴 慈怜漆盖并蒂B.黄昏花辨罗摩 心绪

C.流转 繁蜜 徘徊 蔗拦D.摇摆悄悄 庭院 假如

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盯着 严历 反悔 分歧B.嘴唇 敲门 点然柜子

C.散谎 允许 难过 攥着D.仗义 挨揍 光彩 贵重

找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A.惊心动魄 神住已久平稳着陆 出现故障B.茫茫太空 遥遥在望 直指蓝天 缓缓行驶

C.历史使命 昂首廷立一页孤舟 巨大飞跃D.小心翼翼 自动脱落 预定轨道 透过舷窗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笼罩阴森崩踏恣态万千B.匀称 朦胧 描摹 改名换姓

C.弥慢暴雨征照变化无常D.谚语 圆狐 晴朗 连绵不断

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骸骨 潜行 苏醒 化为无有B.叹服 悠雅 奇幻 子虚乌有

C.远古 裹藏 密码 日转星移D.葱笼 造物主 凝视 海枯石烂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镶嵌 宽敞 响晴 发髻B.吵嚷贮存慈善狭窄

C.伦敦 摇蓝 唤醒 水藻D.垂柳山坡澄清清亮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蔚蓝软绵绵 晴朗 召展B.笼罩 喜戏 仿佛 稀疏

C.烘托欣欣然 卖弄 繁花D.键壮 赶趟儿 支撑 舒活

2.七年级上册语文通假字 篇二

1. 第6页《走一步, 再走一步》第一自然段第二行: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 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 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分析:这个句子中“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有歧义:一是包括我在内有五个小男孩, 二是除了我以外还有五个小男孩, 即共有六个小男孩。文中究竟有几个小男孩, 无法得知。

2. 第7页课下注释 (1) :[嶙峋]形容人瘦削。

分析:查《现代汉语词典》, “嶙峋”一词有三个义项: (1) 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怪石嶙峋|嶙峋的山峦。 (2) 形容人消瘦露骨:瘦骨嶙峋。 (3) 形容人刚正有骨气:气节嶙峋|傲骨嶙峋。所以课下注释 (1) 应改为:[嶙峋]这里形容人瘦削。类似的还有第32页注释 (3) , 因为“低回”一词有三个义项, 所以应改为:[低回]这里是留恋的意思。

3. 第39页《我的信念》第二自然段第一行: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 这使我感兴趣。

分析:这个句子的后一个分句“这使我感兴趣”的主语“这”究竟指什么?按语法上来讲, “这”就是指代前一个分句, 即“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 这样显然是说不通的。所以要把后一分句作修改, 可在“这”后加上“些蚕”, 变成“这些蚕使我感兴趣”。或者删掉“这使”二字, 在“我”后加上“对这些蚕”, 变成“我对这些蚕感兴趣”。

4. 第54页研讨与练习二第一小题最后一个问题:“嫩嫩的, 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 为什么放在句末?

分析:这个问题本身设计得不科学。如果把“嫩嫩的, 绿绿的”用在“小草”前面, 原文就变成了:“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试问:小草在人们不知不觉中从土里使劲钻的过程中, 在破土而出之前“钻”的过程中, 人们怎可看见它是“绿绿的”?况且, 小草在钻出来之时, 也多是黄里带白的, 并不是“绿绿的”, 只是在钻出来之后, 经过春晖春雨的哺育才渐渐变得“绿绿的”。所以原文并无毛病, 问题中“本该”实质上是“本不该”, 这个问题应删掉。

5. 第93页《月亮上的足迹》第十四自然段最后两句话:“登月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将它带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 它被甩在太空。”

分析:众所周知, 太空垃圾已经引起人类严重关切。哪怕是一颗小小的螺栓, 在太空中也以每秒10公里的速度飞速运行, 可能撞坏航天器或飞船, 也可能对正在太空行走或作业的宇航员造成致命的危险。所以, 美国这一做法是很不应该的。这两句话应改为:“由于当时对太空垃圾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登月舱竟然被甩在了太空, 给人类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6. 第148页《女娲造人》最后一句:这样, 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 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分析:这个句子中“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的主语是“人类”, 而人类是人的总称, 与数量无关, 世界总人数为100万时称人类, 达到60亿也称人类。所以不能说“人类一天比一天加多了”。原句应在“并且”后加上“人口总数”或“人口数量”或“人数”。

7. 第156页《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倒数第二自然段:人们说, 他们像一对孪生兄弟。

分析:先看课下注释 (1) [孪 (luán) 生] (两人) 同一胎出生。《现代汉语词典》注释还有:“通称双生”。既然“孪生”已有“两个、两人”之意, 那前面就没有必要加上“一对”了。如果加上“一对”, 反而显得重复啰嗦了。

8. 第173页《泊秦淮》最后一句:隔江犹唱后庭花。

3.七年级上册语文通假字 篇三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诅咒,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反抗侵略的思考。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战争与人类文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评价,形成自己对战争问题的看法。其次,要重视朗读,应在情感、停顿、重音、语调等方面有新的体验。再者,宜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以求提高求同存异,比较鉴别的能力。再次,要注意扩大阅读面,可在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自主选择相关的阅读材料。最后,应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充分利用各种采访工具,广泛收集有关战争的材料,尝试调查报告的写作。

每课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明显不同的两首诗。学习这两首诗,一要注重朗读,读清节奏,读准语调,读出情感。二宜确定恰当的比较点,采用比较阅读方法来提高欣赏能力。三应广泛收集与课文内容相近的诗歌,确定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练习。

互动过程

一、反复朗读,尝试发现

(一)教师范读,疏通字句;(二)师生同读,体会情感;(三)自由散读,发现异同。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这两首取材于战争的诗(以下称《十五从军征》为“诗A”,《出塞》为“诗B”)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整理比较点,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1.角度与主题不同

诗A是从一位征夫归来却无家可回而无限哀伤的角度,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诗B则是从征夫出征未还的角度,来表现战争给征夫带来的不幸及人们企盼国土不被践踏的美好愿望。

2.手法和情感不同

诗A用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明写征夫人老归来,面对庭院荒凉,墓冢累累,一人空悲戚,暗写天灾人祸、社会黑暗、亲人尽数逝去。诗A明暗结合,表达了征夫无尽的悲哀和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控诉;诗B则是联想、用典并举,写实、写虚同用,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3.风格与情调不同

诗A语言质朴无华,行文从容舒缓,运笔沉稳厚重,透露了悲伤低沉的情调;诗B则粗犷奔放,大气磅礴,气势豪迈,形成了悲壮高昂的情调。

4.繁简和意境不同

诗A使“繁”:前六句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的残酷,中六句描绘了无限的悲凉,后四句抒发了无尽的悲哀,创造了凄清悲怆的意境;诗B用“简”:首句落笔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眼前与历史相勾连,次句道出了历代征夫的悲剧,三、四句用典,表明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创设了雄浑苍茫的意境。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出示扩读资料。

《国殇(节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师示读、简要疏通字句后]

1.你发现这两首诗写战争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国殇》取材于秦楚丹阳、蓝田之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着眼于安史之乱。

2.能为这两首诗划分节拍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1.若按意义断,七言诗一般为四三断。

2.若按音节断,七言诗一般为二二一二断或二二二一断。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首写战争的诗,认真朗读、划分节拍后,选择一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夜莺之歌》与《雨来没有死》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诸多同异的两篇记叙类文章。首先,应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比较点,找寻两篇文章的同与异,从而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其次,应在读文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人物的崇高的思想品质,感受人性美、人格美。再次,应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分别概述两文内容。

(二)分组再读,发现同异

各学习小组组织读书,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确定恰当的比较点。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同中求异

这两篇课文(下称《夜莺之歌》为文A,《雨来没有死》为文B)的同中有异之处,你发现了没有?

[学生议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形象塑造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都塑造了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地与外族侵略者斗争并安全脱险的小英雄的形象。B相异处:文A侧重表现人物的机智及英雄行为的“有意识性”、“主动性”,小夜莺特意在等敌人并机智地将敌人引入了包围圈。文B则侧重表现人物的勇敢和英雄行为产生的思想基础:小雨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毒打威胁却坚强不屈,因为他深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情节安排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均围绕侵略者的斗争来展开情节,表现矛盾冲突。B相异处:文A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将一件事分为“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等情节,时间跨度小。文B则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写了雨来成长、成熟过程中的几件事:水性好——上夜校——父熏陶——作掩护——敢斗争。文B时间跨度较大,更多地注意了前后事件的铺垫和因果照应。

(二)异中求同

这两篇课文的异中有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表现主题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取材于前苏联卫国战争,从“消灭敌人”的角度,讴歌了前苏联人民与德国侵略者的斗争精神。文B则取材于中国的抗日战争,从“保护同志”的角度歌颂了抗日军民的英勇无畏。B.相同处:两文都赞美了少年英雄的壮举,都表现了爱国主义主题,都传达了作者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使用方法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采用了围绕中心事件展开情节,表现人物的方法。文B则以表现人物为出发点来选取事件,缝合文章。B.相同处:首先,两文都采用了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设置伏笔,发展情节。其次,两文刻画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表现了人物精神品质。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最后一课》(节选)

他(韩麦尔)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坐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只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四世同堂》(节选)

他(祁瑞宣)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买傻地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2.请快速阅读,找到两文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的比较点各一处,进行比较

[学生阅读,讨论、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然后以下面两个比较点作示范分析]

A.人物的表现同中有异

两位老师都做了亡国奴,因而他们的表现都很反常,都失去了自控力。不过韩麦尔老师是抓紧一切时间来讲课,以此寄托他对即将失去的法语的热爱,下课时的表现则说明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而祁瑞宣老师则是说不出话,他的一句“今天不上了”表现了他对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的满腔愤怒。

B.表现的主题异中有同

两文的作者不同,反映的时代背景不同,国家不同,人民不同。但两文都反映了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悲愤的生活,都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篇取材于战争的短篇小说,认真阅读后,选择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学生耳熟能详的电影故事。采用篇内巧抓比较点即人物的实际行为与假设行为进行比较的学习方法,学生会在真实与假设的丰富比较中锻炼创造力和想像力,从而深入理解五壮士的壮举。

互动过程

一、巧用资源,尝试发现

(一)播放电影,营造氛围

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剪辑为3分钟的精萃,突现壮士的英勇场面。

(二)书中找宝,问题互助

1.学生到课文中寻找体现壮士“壮”的内容,读给同学听。

2.学生就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询问或提交组长,老师寻求帮助。

二、比较思考,探究形成

(一)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准备转移。前面有两条路可选,假如他们不选择文中写到的那条路,而选择另一条路,你认为可能出现怎样的情况,结果会怎样?这种选择好不好?

(二)有同学说,就算选择了走狼牙山之路,也完全可以不跳崖。人家美国人教育士兵:当生命受到威胁时,要先投降,保住生命。对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见解?

[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最后,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就完成任务而言,五壮士选择不上狼牙山的路是无可非议的;从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角度而言,五壮士的实际选择是正确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正义事业而献身的民族,当日寇的铁蹄残酷践踏我们美丽国土的时候,在日寇的屠刀恣意杀戮我们善良的人民的时候,用宝贵的生命去铸就“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新的长城,恰恰是动地惊天、气贯长虹的壮举。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美国的狄斯尼的《勇气》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二战时,一个美国伞兵在诺曼底着陆后与其战友失去了联系,陷落在了敌控区。他想到了隐蔽,他敲响了一户农家的门,这户法国农家的夫妻把他藏到了碗橱里。德军把他搜了出来,关在了仓棚里并枪毙了法国妇女的丈夫。后来美国兵又从仓棚里逃了出去。但他无处可躲,于是他避开敌人的视线,又来到了这户农家。法国妇女仍毫不犹豫地把他藏了起来。德国人再没来这里搜查,这个美国兵脱险了。

2.周样是做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五壮士的选择和这位美国士兵的选择有无不同?你对他们的选择有什么看法?

[学生发言讨论,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五壮士义无反顾的选择和美国伞兵聪明机智的选择都表现了非凡的勇气,都是英雄的壮举。前者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保护了群众和大部队,后者用保全生命的方法给自己创造了再与敌人战斗的机会,他们同样是值得歌颂的。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查找以“在战争中的选择”为题材的两篇文章,阅读后,确立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螳螂捕蝉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本单元中进行了篇与篇,一篇内的比较阅读。本课可采用提供扩读材料作课内课外篇目比较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读读议议,尝试发现

(一)出示扩读材料,学生自由散读

《晏子谏求雨》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本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泊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二)教师范读,疏通文字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独立思考,确定比较点

建议:如果我们就两篇短文进行比较,可以从什么角度进行比较?

(二)独立操作,探究形成

[以自主学习为主,必要时可与同学、老师探讨]

以内容为基点的比较;以人物性格为基点的比较;以进谏方式的基点的比较;以写作方法为基点的比较。

三、收集资料,拓宽视野

请查找两种不同进谏方式——曲谏、直谏的文章,比较异同,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综合活动

[活动安排创意说明]

本单元的两首诗、四篇文章时贯古今,地及中外,均取材于战争。其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抗日战争,所以,本单元的综合活动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中心,调查、访问此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感受先烈的英勇斗争精神,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综合活动过程]

一、调查前的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展示和提供有关战争的影片、图片和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加深学生对战争的认识,激发学生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分好调查小组,选定小组长,自行拟订计划,定准调查时间,明确参观地点,确定采访对象,备好采访工具。

二、调查中的操作

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主动热情;2.仔细倾听,细心观察,认真记录。

三、调查后的整理

1.分类归纳,详略处理,配制图片;2.利用网络,补充材料,拓宽视野;3.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写好报告;4.形成看法,认真讲解,广泛交流。

四、操行评价

可采用教师宏观点评,学生组内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的方法。评价时要注意到目的和效果、态度和方法、调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等问题。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

4.七年级上册语文通假字 篇四

有一次,妈妈在地毯上扒来扒去,我问:“妈,你在干啥呢?”妈妈说掉了根针,我从书柜里找来磁铁,这可好办多了。我把针给妈妈,妈妈说:“我找了半个小时都没找着,你怎么就用了5分钟解决了?”我把磁铁给她,她恍然大悟。

有一天,我去看电影,有《变形金刚3》、《蓝精灵》。看到大决战时弟弟吓得直看表舅的手机。我觉得擎天柱的飞行形态非常厉害,博士发明的枪和炸弹都挺不错,真想也有那些武器。

有一次,弟弟要洗澡,他想先喝牛奶再去,他一喝完就跑了,我们总是找不到他。我灵机一动,说:“要去商店买东西喽!要去商店买东西喽!”他立刻跑过来,我们就立刻把他“押送”到澡堂里了。

5.七年级上册语文通假字 篇五

第十二课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1冀(jì):1.希望:~求(希望得到)。2.中国河北省的别称。2派遣(pài qiǎn):1.以赋予或给予正式证件或授权的证明文件的方式委派 2.派往某特定目的地 3.命令地位低的人去干某事 3殉职(xùn zhí):指的是某个职务人员因为公务事而死亡,是一个褒义词。4狭隘(xiá ài):基本含义是指不宽阔,现在更多的引申为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宏大宽广。5极端(jí duān):指事物发展的端点状态,两个最高峰,两个互为对立的方面。6热忱(râ chãn):热心;热衷;热诚,热情的、慷慨的、热诚的或富于同情心的性质或状态。

7纯粹(chún cuì):指不搀杂其它成分的;无搀合物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8鄙薄(bǐ bï):指轻视;看不起。9拈轻怕重(niān qīng pà zhîng):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贬义)10漠不关心(mî bù guān xīn):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贬义)11麻木不仁(má mù bù rãn):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贬义)12精益求精(jīng yì qiú jīng):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13见异思迁(jiàn yì sī qiān):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贬义)

第十三课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1栋(dîng):1.房屋的脊檩,喻能担负重任的人:~梁。2.量词,指房屋:一~房子。2拣(jiǎn):1.挑选:挑~。2.同“捡”。3戳(chuō):1.用硬物尖端触击,刺:~穿。2.因猛触硬物而受伤或损坏:~伤。~了手。4慷慨(kāng kǎi):大方;不吝啬。5帐篷(zhàng pãng):用帆布或其他材料做的折叠式住处。6废墟(fâi xū):城镇、市街或房舍遭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芜地方。7坍塌(tān tā):崩塌。8溜达(liū dá):也作蹓跶。闲逛;漫步。9琢磨(zuï mo):1.琢和打磨[玉石] 2.通过润色加以修改(指文章等)3.思考;研究 10酬劳(chïu láo):1.用钱物酬报答谢出过力的人 2.酬谢的钱物 11硬朗(yìng lǎng):指身体健壮、强硬有力、敢于担当。12 不毛之地(bù máo zhī dì):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13刨根问底(páo gēn wân dǐ):比喻追究底细。14沉默寡言(chãn mî guǎ yán):沉默:不出声;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第十四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1灼(zhuï):1.烧,炙:~伤。2.明白透彻:真知~见。3.鲜明:~亮。

6.七年级上册语文通假字 篇六

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500字——感受自然

看看花,看看树,再看看那可爱的鱼儿、无拘无束的流云,天地间的一切都那么令人心旷神怡。此时的我也犹如天地间的一个精灵,天地间的一切都属于我。万类春天竞自由!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我也努力地展示真实的自我。我想起李乐薇在《我的空中楼阁》中说的一句话:“大自然是一幅天然的巨画。”的确,大自然的美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一个人,只不过是这幅巨画上的一点色彩罢了。既然世界这么美好,那么我们有何理由不去用心感受它呢?繁忙的工作,紧张的节奏,在我们整日为事业拚搏、为生活奔走的忙碌之后,是否也应该多走近大自然,去领略大自然无穷无尽的美呢?

凉凉的雨丝拉回了我的思绪。感谢大自然,感谢它赐予我们如此的美景,感谢它给予我们生命的启迪。

想到这,我不再抱怨世事的繁琐,我仿佛看到绚丽的彩虹在向我招手。站在风中,任凭那温柔的雨儿不断地落下,甜甜的„„

【评析】本文语言流畅,立意明确,并运用拟人、比喻、设问等多种表现手段来描写景物,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增强了文章的美感。而文中的“流淌”、“涂抹”、“酝酿”、“吐出”、“骑上”等精当的词语,更使景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500字——感受自然

大地渐渐苏醒,可爱而又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也活跃起来了,当我走在草地上,清香扑鼻而来,我又想起草的坚强。

感受自然的草儿,清香使大地的空气如此清新,草,是坚强的军人,生命从而也多姿多彩,人有如草的坚强,真不愧是一个“大写的人”,时刻为人们付出,时刻坚强着,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烈日暴晒,草,总是顽强的生长着,生长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中,感受自然中的小草,使你犹如天仙般自由自在,在一片翠绿的草地上,闻那扑鼻而来的清香,感受到草儿的精神,感受大自然带来的荣誉。

感受大自然的树,树是一个挺立在边疆的战士,给大地带来清新的空气,使地球不受到污染,使人们能呼吸到清新的大自然中的空气。高大如树的战士在保守着祖国的边疆。感受自然中的树使你感觉到自己就如一棵树挺拔而又高大,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感受自然中的每一物,都能让你感到一种非一般的感觉,即使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有不一样的感觉。如:感受自然中的大森林,森林中的动物,鹿、羊„„,鹿的天真,羊的活泼等等。感受自然可以让自己紧张的心情变得轻松自如,感受自然可以让充满知识的大脑放松放松。

来,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自然中的奥妙,体会自然的美丽吧!让自己在自然中神游飞翔吧!

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500字——感受自然

大地渐渐苏醒,可爱而又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也活跃起来了,当我走在草地上,清香扑鼻而来,我又想起草的坚强。

感受自然的草儿,清香使大地的空气如此清新,草,是坚强的军人,生命从而也多姿多彩,人有如草的坚强,真不愧是一个“大写的人”,时刻为人们付出,时刻坚强着,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烈日暴晒,草,总是顽强的生长着,生长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中,感受自然中的小草,使你犹如天仙般自由自在,在一片翠绿的草地上,闻那扑鼻而来的清香,感受到草儿的精神,感受大自然带来的荣誉。

感受大自然的树,树是一个挺立在边疆的战士,给大地带来清新的空气,使地球不受到污染,使人们能呼吸到清新的大自然中的空气。高大如树的战士在保守着祖国的边疆。感受自然中的树使你感觉到自己就如一棵树挺拔而又高大,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

感受自然中的每一物,都能让你感到一种非一般的感觉,即使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有不一样的感觉。如:感受自然中的大森林,森林中的动物,鹿、羊„„,鹿的天真,羊的活泼等等。感受自然可以让自己紧张的心情变得轻松自如,感受自然可以让充满知识的大脑放松放松。

来,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自然中的奥妙,体会自然的美丽吧!让自己在自然中神游飞翔吧!

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500字——感受自然

自然界的生物是形形色色的,是魅力非常的。它们即很渺小,又很伟大。如果与大自然交流,不仅可以放松心情,还可以尽化灵魂。

我好怀念我家后面的草地啊!那时我家还没有搬家。后面的草地便成了我童年时的另一个可以放松心情的家。有一次,我因一件小事和父母吵架了,我哭泣着跑到后面的草地去。那边还有一棵非常大的树,我一下就跑到它的身上,诉说我的委屈。那时,我的眼里,它就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妈妈,而周围的小草小花就是我的兄弟姐妹,它们好像能听懂我的话,能理解我的委屈。小草的叶子歪了,花也垂下来了,就连大树的枝桠也倒下来了,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它们好像在说:“你的委屈就是我们的委屈,你的快乐也是我们的快乐;你哭,我们也哭,你笑,我们也笑。”我听了这话,马上擦干了眼泪,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这时,小草的脊梁骨又挺起来了,花儿又笑了,大树的枝桠又立起来了,我高兴极了,开心地与它们嬉戏。

啊!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这么快,不知不觉天又黑了。爸爸妈妈来找我了。临走的时候,我对它们说:“这是我们的秘密,不要告诉别人喔!还有我明天会再和你们玩的。”妈妈看了看,四下无人,问我:“你在和谁说话呢?”我说:“这是秘密。”“好你个调皮鬼!”妈妈说道。

我好怀念我家后面的草地啊!在那里,可以放松心情,尽化灵魂。我好喜欢它们!

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500字——感受自然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孕育了天地万物,并赋予她们美貌。可惜我不是谢灵运,面对青山绿水却无法用诗篇吟颂。我只能用我心灵的相机照下这绚丽奇葩,来感受自然的妩媚。

镜头一:在泥泞的小径上,那树坚固稳定地立在那里。它俯下身,以根须拥抱泥土。昂起头,用枝叶抚摸蓝天。一生的追求,在叶脉里血般流淌。暖风的喧闹里有喜悦的朗笑,狂雨的倾述中有感伤的哭泣。快乐与痛苦是它丰润的养分,它默默生长,叶为事业,花是情感,秋果就是它对世界的微笑了。

镜头二:那是棵普通的植物,但它的根却开出了玫瑰;丑陋的躯体拥有美丽的灵魂;平凡的民众创造了伟大的奇迹,这,就是对美的追求。它创造了美而甘愿丑陋,它的美是“丑的美”,是一切美的根源。

镜头三:它是沧海中的一族。它从高处发源,慢慢形成了一脉永不回顾的流泉。它曾遇到过山岩的阻挡,但它起伏推逼,奋勇向前。它曾遇到过心魂惊骇的暴风雨,但它用它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在阳光普照下欢快的奔流,你说那是一种匆忙的奔赴---沿着生命必经的里程,奔向返朴归真的海。

镜头四:云的美是一种变幻莫测的美。白云千载空悠悠,它俯视历历晴川,不为世俗所羁绊。这种与孤鹜比肩齐飞,拥有以天为盖以地为庐的洒脱的自由,难到不美吗?

7.七年级上册语文通假字 篇七

2012年初, 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 2013年, 人教版 (七年级上) 语文教材开始改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对新教材的修订有详细的说明:其修订原则为落实2011版新课标要求, 吸收合理化建议, 实现平稳过渡。修订内容主要是:框架微调、阅读单元的调整 (撤并单元、调整次序) 、课文调整、增加写作内容、减少综合性练习、明确单元学习目标以及课后练习的调整。

与2001版的初一语文教材相比, 新教材删掉了10篇课文, 分别是: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沈复的《童趣》、流沙河的《理想》、《短文两篇》 (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 、周国平的《人生寓言》 (《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 、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李汉荣的《山中访友》、蒲松龄的《山市》、鲁迅的《风筝》、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静夜》) 。

新增加的10篇课文分别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魏巍的《我的老师》, 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 马及时的《王几何》, 贾平凹的《风雨》, 《短文两篇》 (小思的《蝉》、席慕蓉的《贝壳》) , 选自《礼记》的《虽有佳肴》, 纪昀的《河中石兽》, 吴承恩的《小圣施威降大圣》。

此外, 有三篇课文有所改动, 分别是:《散文诗两首》中的冰心的文章, 《论语》有关孔子的分量明显加重了, 《古代诗歌四首》删除了第五首辛弃疾的《西江月》。

而且, 以往的写作融合在“写作与综合性学习”中, 新教材有了单独的写作板块, 每个单元明晰了写作的主题。同时, 文言文的分量也加重了。整个初中阶段必考增加了11篇古诗词, 这传达了注重古文化的信息。

旧版语文教材的开篇为王家新《在山的那边》, 而新版调整为莫怀戚的《散步》, 从单元上来说, 由以前的人生体验转而为家庭亲情。第一单元讲亲情, 第二单元讲学习生活, 再到自然美景、人生体验, 新版教材由浅入深, 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新教材的章节顺序更接地气, 编排更紧凑, 主题也更集中。

二、2013 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后题的总体变化

总体而言, 课后题的变化很大。题目的数量、问题的设置, 以及提问方法都有很大的变化。

就题量而言, 题数有所增加。从原来的47个问题增加到62个问题, 增幅为32.91%。应该说, 这个增幅是新课改以来, 增幅最大的。新教材的题数大概有2到5个, 课后题中, 4道题的课文最多。而旧教材一般是3道题, 少数课文是2道题。

就问题的改变量而言, 绝大部分问题有所改变。而且问题的改变不只是单纯的问法的变化, 而是直接删除原题, 另改新题。其中, 第11、16、17、23、29课所有问题全部更改, 只有3、24、30课没有题目的更改。

同时, 还更改了一些题目的表达方式。

如第十九课《在山的那边》的第一道课后题:

由“朗读全诗, 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 往往还有深层含义, 探究一下, 诗中的‘海’与‘山’, 蕴含着什么意思?”更改为:“诗歌中的形象除了字面所指外, 往往另有含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诗中的‘山’与‘海’有怎样的内涵。”

从表达来看, 教材对题目的叙述更生动了, 在教育目标的表达上, 更改了刻板的表达。同时, 对于教学活动提出了要求, 即“有感情地朗读”。在对具体意象的提问表达上, 也按照了文本的先后顺序, 不再按照意象的表达深意。

三、认知维度下的语文教材课后题变化

笔者此次选用的认知领域分析工具是以安德森为首的10多位学者对布卢姆认知目标修订完成的新分类。新分类采取了“知识”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 本文采用了其中的认知过程维度的六个分类, 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之所以采用这套分类工具, 是因为布卢姆主编的1956年版《教育目标分类学, 第一分册:认知领域》已成为上世纪后半期最有影响的教育著作之一。而事实上随着实践应用问题的不断产生及学习心理学的发展, 当年的编写专家和学者们意识到必须对其进行修订和扩充, 所以经过多次讨论, 于2001年由安德森等人主编出版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A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Objectives》一书, 此书中分类体系相对1956版分类体系在结构和内容上已有了较大的调整。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相关要求, 新旧教材课后题在认知维度上有很大的变化。

由上表可知, 在新教材的课后题中, “记忆”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29.03%, “理解”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40.32%, “应用”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6.45%, “分析”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3.23%, “评价”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3.23%, “创造”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17.74%。即, 考查以“理解”为主, 其次是“记忆”, 在“创造”方面也有很多提及, 之后是“应用”、“分析”和“评价”。

在旧教材中, “记忆”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27.66%, “理解”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38.30%, “应用”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6.38%, “分析”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4.26%, “评价”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0%, “创造”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23.40%。

分析比对可知, 在“记忆”、“理解”、“应用”这些分类中, 新旧教材的课后题变化不是很大, 但总体考核数量上升。而“评价”分类则是从无到有的变化。相反, “分析”、“创造”这两个分类则有所减少, 特别是“创造”这一分类, 减少幅度较大。

要注意的是, 从认知维度的6个分类来看, 新旧教材的课后题在命制时, 都以“记忆”“理解”“应用”为主。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明确提到,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其中,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以及“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的提法, 是第一次出现。很明显, “记忆”“理解”“应用”这三个分类在新教材中也有新的体现和要求。以朗读为例:

如第十一课《春》的第一道课后题:

老教材的设题方式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 直至背下来, 并细心品味课文中描写的江南春景。”设题意图十分明显:通过朗读课文, 感受课文内容;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让学生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 细心品味, 入情入境。

而新教材的设题方式是:“仿照下面的示例朗读课文, 注意把握情感基调, 读准语气。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两个盼望着, 语气要逐渐加重, 表达盼望的心愿, 欣喜的情怀) ’……”

很明显, 与旧教材不同, 对于朗读及背诵的要求变得更加具体, 而且给了示范。新教材对于很多篇的朗读做了详细的界定, 有一些文章甚至做了示例和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明确提到,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这是指, 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 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 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 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 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同时, 新教材在课后题的命制时, 虽然就单纯的“分析”这一分类的题目减少了, 但分析的深度和分析后的表达要求提高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也明确提到:“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 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与之前的“课程标准”相比, 增加了“分析、解决疑难问题”的要求, 很显然, 就中学生而言, 简单的分析能力是应该具备的。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 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 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 进而考查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评价与鉴赏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 而且有利于学生们发现美, 感受美。

如第十四课《秋天》的第一道题:

由“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想想写景次序, 再背诵全诗”改为:“全诗共三节, 描绘了三幅秋日图景, 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些图画, 并选取其中一幅加以赏析。”

学语文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感受美的一个过程。而所谓的评价就是依据准则和标准来作出判断。评价包括了核查 (有关内在一致性的判断) 和评判 (基于外部准则所作的判断) 。尤其要指出的是, 并非所有的判断都是评价。实际上, 许多认知过程都要求某种形式的判断, 只有明确运用了标准来作出的判断, 才属于评价。所以, 根据新题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当中就应该教会学生什么是美, 如何评价一个事物的美丑。当然,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的开篇第一页, 前言中就提到:“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 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段话是2013版新课标新加的一段话, 体现了与时俱进和时代性。而评价和鉴赏就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关键之关键。

四、2013 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后题变化的分析

1.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谈到语文课程性质时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版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例如, 新教材的课后题中的评价类题目, 既有对文章内容及语言表达的评价, 也有对文章中的人物、与课文相关的社会现象的评价。再如创造类题目中, 既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学科知识从课文内容出发进行的作文和口头的训练, 也有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作些讨论或辩论。可见, 新版教材在编写时, 在着眼于培养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的同时, 也非常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2.题目设置注重整体把握和整体感知

练习题注重整体感知是由认识的基本规律决定的。“认识发展遵循这样的基本顺序:首先形成对事物整体的笼统认识, 然后进入到对事物局部或细节的认识, 进而发展到对事物结构的认识, 最后进入到在更高层次上的认识。”新教材的课后题与课文整体的联系更加紧密, 减少了句段的训练, 更加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领悟。通观新教材的课后题, 理解型题目是练习系统的重点, 所占比重超过40%。这其中, 整体理解课文的练习也占了较大的比例, 几乎每篇课文后都有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思想感情, 说明性的练习中, 很大一部分也都是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并且, 熟读课文或朗读课文这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活动, 在这版教材中几乎每课后都会出现, 这一分布充分反映了人教版语文教材在学习中注重整体把握的特点。

在旧教材的课后题中, 还存在着诸如理解词语含义、造句、理解文章结构、划分段落之类的练习题, 它们无疑是从局部来分解课文, 使学生陷于繁琐的知识训练中而缺乏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理解, 这种情况在新教材中大有改观, 上述的练习几乎销声匿迹, 代之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包括理清文章思路, 概括文章要点,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而对字、词、句以及一些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则是从文章的语境出发去揣摩的。

3.实现听、说、读、写的整合, 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新教材的课后题在编写时, 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由原来的单项训练变为了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新版教材的课后题中有许多结合课文阅读而进行的片段写作, 它们或要求对课文内容有感而发, 或要求学习文本某种特点进行创作, 给了学生更多的创作空间。同时, 创作之前, 学生必须要对文本有所了解, 这就促进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促进了读写的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谈到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时说:“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 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 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 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在旧教材中, 有一些练习只要求学生作出选择和判断, 固定呆板的选项没有给学生一点自由思维的空间, 否定学生自主选择判断能力。而在新版的教材中, 很多课都有课文情节复述、故事内容概括、针对文章中心的讨论、对文章中事件人物的评析等题目。这是新教材中对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大整合的大胆尝试。

4.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本应是一个自动、自愿、自觉的活动, 能否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决定其学习效果, 决定其能力的形成与否。同时, 在学习的时候还需要有主人翁精神, 即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 对问题的理解有自己的主见, 而不是人云亦云的随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式的设计, 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旧教材的课后题就自主精神而言, 是不够的。而新教材的课后题中, 就大量地出现有趣的实践动手题、拓展应用题以及多元开发的问答题。而这些都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 在实践中学语文,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5.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想象力, 开发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在新教材的课后题中, 更加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允许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 培养学生个性。除此, 这套教科书的课后练习题中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多元的、开放的、答案不确定的、要求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去完成的题。一些文章比较鉴赏题答案也是不拘一格的。

由于时间仓促,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在编著2013年5月第3版的七年级上册教材时出现了一些编校问题。当然, 教材出现错误,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是不应该的。但是, 新教材的课后题从整体来说是更适应学生发展和进步的, 是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要求的, 也是符合认知维度的相关理论知识的。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等.语文 (七年级上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王苗苗.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研讨与练习”部分分析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1.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8.七年级上册语文通假字 篇八

绵阳富乐小学四年级:刘子建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习作400字——从乌塔想到的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讲了乌塔独自游历欧洲的故事,故事名为《乌塔》。读完了这个故事我很有感受,从中也联想到自己。乌塔既是一个独自生活能力强的孩子,也是一个具有自理和安排能力的人。而我是一个“家中宝”。我一出校门,回到小课桌门口(妈妈在那里等我),妈妈一看见我就帮我背书包,好像妈妈是小学生,而我是爸爸,回到家写作业如果遇到不会的或没见过的题,想也不想,字典也不查,就直接问妈妈。在一次去河南八里沟过独木桥时,我惊恐万分,妈妈拉着我去走。再用我的所作所为和乌塔比,简直是远离天涯,她敢独自游历欧洲,而我连独木桥都不敢过,放佛她是巨人,而我是矮人。我一定也要独自去做事,我要把我培养出“自立的种芽”。

山西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高思淼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习作400字——从乌塔想到的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本文讲述了一个叫乌塔的小姑娘,自己挣钱单独一个人出去旅游的故事。

读完课文,我掩卷沉思,乌塔为挣旅费,利用周末去帮人发广告,假期帮人陪小孩。而我从没想过要自己挣钱,反而想着法子花父母的钱,真叫人脸红。我应该像乌塔一样,从小学会自食其力。

乌塔独自旅游,能把自己安排得妥妥当当,我虽然已经9岁了,但根本不知道怎样来安排自己,什么事都要爸爸妈妈包办,常常是丢三落四,找不到东西就找父母救援。和乌塔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呀!

乌塔和我们一样,都是家里的宝贝。乌塔的爸爸妈妈能让乌塔单独出远门,而我们的爸爸妈妈一般不放心自己的孩子一个人出远门。读了这些,我想对我们的父母说:“请给我们一片独立的天空吧!多给我们锻炼的机会,这样我们才会长得更茁壮。”

《乌塔》这篇课文真让我受益匪浅啊!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习作400字——从乌塔想到的兰州市秦安路小学四年级五班

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感到乌塔自立意识很强,我要向她学习。

乌塔一人独游欧洲,这在中国,是绝对没有的事,我也还是第一次听说。尤其是乌塔说她的旅费是自己挣的,双休日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来获取报酬。中国如果有人这样做就是违法,自然很少有人收童工。中国人把孩子当作宝贝,在家里娇生惯养,出门无论去哪里,家长们都尾随在后,我先前认为这样比较安全,但渐渐地,我觉得这是一种束缚,是没有自由。乌塔也是家里的宝贝,可乌塔他们享受到了自由的天空,我真羡慕他们!我也认为:爱孩子,为什么就不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呢???这是我读了《乌塔》之后,很难弄懂的问题。

我希望中国的家长能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把孩子们从牢笼中放回久讳的自由空间!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习作400字——从乌塔想到的乌塔14岁就能独自游历欧洲,我被乌塔那大胆、细心的品质所折服了。

读了文章后,我心里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可以独自生活呢?难道所谓的‘安全’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吗?”父母过分的宠爱、关爱让我们感到了窒息。在家里整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甚至连袜子都是由妈妈洗,其实这些小事我自己也能做,可妈妈就是不让。唉!没办法呀,正如所说的:“我的任务就是学习。”在中国,在家里养尊处优的孩子气何止我一个呀!我听过一个故事:一位考上了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只是因为自己不会洗衣服,叠被子,甚至不会整理自己的书包而被迫辍学了。由此可见,中国的孩子是多么地缺少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我要对中国的父母说,给孩子一片独立自主的蓝天,让爱理完美,让爱理充实,让爱理理智!

9.七年级上册语文通假字 篇九

一篇篇精彩的文章,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生活确实离不开语文,大家的识字。写作等都是在语文中学到的,语文是大家今后在社会上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大家成功的基石,所以一定要学好语文。

我的理解能力很差,有一次,学累了打开电脑想轻松轻松,但是电脑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都读不明白,导致我玩不成电脑,还有一次在同学家玩,同学们突然说起新闻的事情,你一句,她一句,说得津津有味,我却一句也不知道,和她们搭不上话。

所有科目中,最重要的就是语文,如果学不好语文,理解能力特别差,那么其他几门功课无论记得再牢,也不知道该答哪条,我就有这样的经历,有一次政治考试中,我答题还较顺利,每一个题都答得特别满,当考完试后,我还特别有把握,可是试卷发下来后,我惊讶极了,我竟然还没到80分,出错的原因就是理解错了,没有审好题,正确答案我也背过了,我真得好冤啊!

生活处处有语文,不错的,学不好语文就很难在社会上站稳脚,很难获得成功。所以从现在开始多读书,多看新闻,努力提高理解能力,我要打好基础,只有学好语文,才可以学好其他几门功课。

10.七年级语文上册反思 篇十

我的教学设计与其他老师有点不相同,力求体现个人的语文教学思想和特色。

我坚信: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这节课,是对语感教学的一次有益尝试,在指导学生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喜欢这节课,我甚感欣慰。

11.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 篇十一

1、注音。

峰峦(luán)轻盈(yíng)绫(líng)纱粼(lín)波绸(chóu)幕弥(mí)漫

2、解释下列词语。

(1)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2)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3)弥漫:充满,布满。

(4)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二、重点句子

1、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2、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3、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三、文学常识

1、《看云识天气》是一篇说明文,是朱泳D根据有关资料改写的。

2、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

12.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 篇十二

107林雁平

教材分析:

《散步》是本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的课文内容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生分析:

初一的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和敏感的心理,这有利于引导他们去感受亲情的可贵,并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通过文章中所创设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关爱他人,感受亲情的温暖,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结尾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学生回忆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导入。适当提问: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二、检查预习

学生对字词的掌握:信服 嫩芽 霎时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受。

(1)课文共出现了几人人物,主人公是谁?

明确:四个;父亲。

(2)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复述下来。

明确:南方初春的田野,全家一起散步,后来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儿子,最后,“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向着小路走去。

(3)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明确:“我”诚恳、孝敬;妻子贤良、温顺;母亲老迈、顺从而又有涵养;儿子听话、懂事。

四、问题研究

以前后桌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并请学生代表发言。

1.文中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如何理解这一句话?

明确:这一句话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文中第六自然段)。

2.完成研讨与练习的第二题。

明确:“我”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学习语言

1、找出文中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好在哪里。(学生讨论并发言)——朗读所找出的句子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戚

“我”——诚恳、孝顺

母亲——顺从、有涵养

妻子——贤良、温顺

儿子——听话、懂事

13.七年级上册语文通假字 篇十三

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400字——我爱我家

家,能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能让人充满自信,从失败中振作起来。然而家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人们最重要的支柱。

我爱我家有许多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的父母和家庭的环境。“日久生情”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无论是人还是一样死物,只要你面对的时间一长,就会产生深厚的感情。不知不觉地,我在我家已经生活了十三年了,那里有我最敬爱的父母,最熟悉的环境,还储存了我多年的故事。

在家中,父母亲犹如我的好朋友,每天都说说笑笑地过日子,哪怕是在回家的路上多么的不高兴,只要一踏进家门,我的心就像被松绑一样的轻松、自如。在我成长的环境中,有令我快乐的一面,也有令我悲伤的一面。在整间屋子里,我最喜爱的就是我的房间,房间里有一张书桌、一张大床、一个书柜,一张梳妆台和一台电脑„„我每天在书桌上写作业,在大床上睡觉,有时候累了,就坐在电脑前轻松轻松,让工作多时的大脑松懈下来,有空的时候就翻翻书柜的书。房间里的每一物都是陪伴着我的喜、怒、哀、乐。另一个我熟悉的地方就是我家的小花园。花园里有翠绿的小草,争芬斗艳的鲜花。我还时常在花园里玩耍。我爱我家,爱家里的每一个成员,更爱我家的每一个故事。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400字——我爱我家

我家从不吵闹,这是街邻众所周知的事情。爸爸妈妈待人十分的好,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而我却不懂得珍惜。也许是这一次吧,让我感受到了细腻的母爱,深沉的父爱。

那是一个晴朗的天气。我刚要隆门,准备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却不妙,头昏沉沉的两眼直冒金星。忽然,眼一黑,只听“扑通”一声。我竟然倒下了„„醒来时,我躺在了白色的床上,显然,他们把我送到了医院。从妈妈口中得知,我发高烧有40多度。我一睡就睡到了下午5点,妈妈一见我醒过来就关切的问我:“头还昏不昏拉,肚子饿不饿,你要吃点什么。”我哭了。我知道妈妈并不是唠叨。她是关心我,她是爱我的。之后我吃了一点汉堡,一杯可乐。爸爸对我的爱并不表现在语言上:我生病时他去学校请假,我要吃东西时爸爸去买,他也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没过几天,我出院了。我又回到了我那熟悉的家,又是那和谐的一幕——爸爸看报,喝茶,弟弟看电视,妈妈准备晚餐。家是灵魂的港湾,因为无论如何,家永远凝聚了亲人的情和爱。耳边传来一阵歌声:“我爱我的家,弟弟爸爸妈妈,爱是不吵架„„”

我永远爱我的家,我也永远爱我的爸爸妈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400字——我爱我家

我家的阳台简直是个小花园,有美丽的花朵,绿绿的植物,还有飞来鸟儿那动听、美妙的歌声。

阳春三月,百花争艳。阳台上丁香花长出了一朵朵迷人的花儿,远远望去,漂亮极了!走近一看,花瓣一层一层的,像少女的舞裙。仙人掌的花一朵朵呈粉红色,在绿叶的衬托下格外可爱。春天可是鸟儿发情的时期,那声音多美妙啊!加上绿草茸茸,红花点点,真是“皇家的后花园”。

夏天,我家的竹子长的最好。刚直,清新,生气盎然。竹子在那直直的挺立着,真像是守卫南天门的天兵呢!

秋天,我们家阳台的植物的叶子变得非常金黄,阳台变成了一个金色的地方。还有一些植物的叶子都落光了,只剩下一条光秃秃的枝干。

冬天,窗外十分冰冷,我家的阳台依然是一片浓绿。丁香花那一片片小小的叶子在风中摆动,使人想起了水波粼粼的湖面。楼下的小树那绿的枝头给人刚的毅力,仙人掌依然一片荫绿,绿的给人带来春的气息。我家是个美丽的大花园,我爱花园,我爱我家。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400字——我爱我家 吴萌霖

我的家是幸福的,是可爱的,是有趣的。我们一家三口,一个“唠叨”,两个“玩家”。

电视独霸——老爸,每天晚上老爸总是挑灯夜战看电视。什么《杀虎口》、《走西口》、《无处藏身》„„还有许多我叫不上名字的电视剧。老爸还有一大嗜好——睡懒觉。每次边看电视剧边睡觉,我有时候给他指出缺点,他还不承认。真是既可气又可笑啊!

唠叨大王——老妈。每次我和爸爸一起玩电脑的时候,老妈就开始不停的在一旁唠叨:“带孩子一起读书多好啊,天天玩电脑有啥用?”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啊!晚上我写完作业,本想到电脑上轻松一下,老妈的唠叨又来了。“快睡觉吧,明天还要上学呢!”说着就关掉了电源。

我是一个电脑迷,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电脑游戏高手。什么《摩尔庄园》、《天书奇谈》„„我都玩过,而且玩起来特别投入,越玩越上瘾。有一次,我正玩的津津有味,老妈来了,强行让我下了线。尽管这样,我仍然深深的爱着我的家!指导教师崔梅茹 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400字——我爱我家

我爱我家,我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爸爸、妈妈特别爱我。一天到晚都是:宝这样,宝那样的。叫个没完。在家我有我自己的空间——卧室和书房。每天在自己的空间里遨游、荡漾。

我今年上小学四年级,除了学习方面的事情,爸爸、妈妈为我做主。其余的基本上都是我说了算。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每星期只能回来一趟。呆两天就走。可他对我的学习却特别关心。经常打电话回来询问。当我考了100分时,他就会不停的说:“好、好、好。”如果这次没有考好,他也会非常严肃的说:宝,这样不行哟,要努力呀。这时候我就会内疚的低下头。妈妈就不一样了,工作很轻松,就在我们住的院里上班。妈妈没有什么爱好,不喜欢玩,也不喜欢看电视。每天就是围着我转,不停的催促我吃饭、喝奶、洗澡、换衣服等等等等。有时候我特烦她,但我又离不开她。因为我爱妈妈。

上一篇:北海民营经济发展及对策建议下一篇: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