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例(共14篇)(共14篇)
1.人教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例 篇一
68.Which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story?
A. Mother’s True love B. Early love between Students
C. To Ask or Not to Ask D. Dangerous Age
75.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is ________.
A. Life Begins at Sixty B. A Round Coast Sail
C. An Old Woman Sailor D. An Unusual Hobby
T: 关于68题,有的同学犯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文章最后一句已经点明主旨:It read: Mum, it was love that make you ask, but it would show your understanding of me if you hadn’t. .Mother’ true love 只是文章内容的一部分,作者其实更强调的是understanding ,及 true love 与 understanding 之间的矛盾。
关于75题,如果你选了C或D说明你并未理解文章的主旨。文章中说的是她60岁退休后想重圆儿时梦想,开始第二次人生追求。所以选A 它既概括了内容有升华了其中的精神内涵。C项,一位年老的女水手,难道她干了一辈子吗?D项,很多人都喜欢sailing,它也不是作者讨论的焦点。文章主要写人而非记事。
此外,在解这种题时大家还要注意两点:(1)英美人的思维方式一般是先亮明观点,而后再加以论述,所以文章和段落的首句尤为重要,请大家尤为注意。(2)选标题要注意两点:准确性和醒目性。醒目性就是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推理判断题。通常题干中出现 infer, What is the author going to write in the fourth paragraph?的词句。大家找一找咱们的卷子上有没有这样的题。
2.人教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例 篇二
(一)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全文, 了解生命的起源过程, 并完成所布置的任务。
2.用所学的词汇和语言点复述课文, 掌握段落大意。
3. 用所学的知识与伙伴进行交流、沟通, 提高交际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1. 任务教学法:快速阅读, 掌握段落大意, 匹配正确选项。
2. 合作学习法:仔细阅读, 讨论生命发展的过程, 并排序。
3. 交际学习法: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运用所学知识对生命的起源进行叙述。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部分旨在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手段, 获取有关“地球生命的起源”方面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素质, 拓宽学生的视野, 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 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珍爱生命的意识, 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
天文学作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对我们人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课文以“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为中心话题, 内容涉及太阳系、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宇宙大爆炸、黑洞效应等, 主要围绕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展开。本课时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本篇阅读文章采用了叙述方式, 按照时间顺序, 主要叙述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我将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以问题导入, 让学生思考, 激活学生的思维, 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 进而扩大课堂的材料输入量和学生的语言输出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 对全文大意作整体理解:本篇阅读文章采用叙述方式, 按照时间顺序, 主要叙述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掌握本课的重点单词与词组 (Useful words andexpressions) :
Big Bang watch out
break out exist
in time now that
block up as a result
give birth to lay eggs
cheer up prevent … from
in one’s turn puzzle
3. 找出各段的主题句, 并归纳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
1. 如何利用预读、略读、查读等阅读技巧和识别关键词、确定主题句等阅读微技能, 形成阅读策略。
2. 如何帮助学生运用阅读策略, 实现自主学习。
3.怎样以阅读课的教学为依托, 全面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4. 掌握本课的重点单词与词组, 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适当的辨析与拓展, 提高实践能力。
四、学情分析
在高一第一学期英语学习的基础上, 学生已经掌握了略读、快速阅读等阅读技巧, 以及识别关键词、确定主题句、预测等阅读微技能, 形成了初步的阅读策略。但大部分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的基础知识仍然较为薄弱, 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较差, 学习的主动性不足;然而, 他们学习比较认真, 学习较为优秀的渴望在班集体里得到他人的认可, 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与此同时, 他们的求知欲旺盛, 思维比较活跃;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好, 能主动配合老师, 愿意开口讲英语;他们有着高中生的独立、爱表现自我的特点。因此, 只有设置使他们感兴趣的活动, 因材施教, 才能让他们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
本课课文是一篇科普类文章, 文中有许多专有名词, 如, 两栖动物、水生有壳动物、爬行动物等等。因此必须先学习单词, 同时学生可将英文所呈现的内容与生物知识相结合, 帮助理清文章的脉络。
五、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1:复习 (Reviewing) (5分钟)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简略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铺垫。
师:How many planets are there in solarsystem? What are they?
生:There are eight planets in our solar system.They are Uranus, Venus, Earth, Mars, Mercury, Jupiter, Neptune and Saturn.
师:Very good. Do you know the words andexpressions on the blackboard. They may be used inthis class. Let’s review them.
学生活动: (The students read the words loudly.)
步骤2:导入 (Leading-in) (5分钟)
师: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information aboutthe universe?
生:Yes, very much!
师:Do you know the origin of life on earth?
生:Pangu separates the sky from the earth.
生:Nvwa makes human beings.
生:God created the world.
师:Yes. You are right. There are differentversions about the origin of life on the earth. But doyou know the scientific idea of the development ofthe life on the earth? OK, now look at these picturesand then answer my questions.
多媒体利用:用多媒体展示以下图片。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导入过程, 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相关图片和文字让学生猜。这样的导入能让学生打开思路, 回想起地理课中所学过的相关知识。既能让学生体会到本堂课的主题, 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营造一种宽松和活跃的课题氛围。本环节能让学生学习一些生词, 为下一步阅读策略的掌握及教学的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1) The Big Bang宇宙大爆炸
(2) A cloud of dust一团尘埃
(3) A solid globe一个固体的球状物
(4) The globe exploded with fi re and rock球体爆炸喷出烈火与岩石
(5) The atmosphere大气层
(6) Oceans and seas海洋
(7) Small plants and tiny organism小植物和微生物
(8) Shellfi sh and all sorts of fi sh贝类及各种鱼类
(9) Amphibians两栖类动物
(10) Reptiles /Dinosaurs爬行类动物 / 恐龙
(11) Mammals哺乳类动物
(12) The evolution of human beings人类的进化
步骤3:略读 (Scanning) (7分钟)
师:Ok, so much for the pictures. Can you tellme what order of the pictures it is?
生:They are in the order of time. From thesepictures, we can know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师:That’s right. Now let’s look at the text. Lookthrough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get the main idea ofeach paragraph.
任务学习法:限时阅读活动, 学生在5分钟时间内把握文章各段的中心大意。
设计意图:准确、快捷地找到段落主题句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技巧。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浏览文章, 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略读技巧找出段落主题句, 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此项任务可提高学生的预测能力和快速阅读能力, 让学生基本了解课文的章节安排和主线。
多媒体利用:用多媒体展示以上练习, 并连线。
师:Please match the main idea with eachparagraph.
生:para.1—d, para.2—c, para.3—a, para4—b, para.5—e
步骤4:精读 (Intensive Reading) (10分钟)
师:Well done. Now we’ll read the text carefullyand then put the right order of development of lifeinto a timeline, then discuss in groups.
1. Insects and amphibians appeared.
2. Dinosaurs appeared.
3. The earth became a solid ball.
4. Small plants grew on the water.
5. Reptiles appeared.
6. Plants began to grow on dry land.
7. The earth was a cloud of dust
8. Water appeared on the earth
9. Shellfi sh and other fi sh appeared.
10. The universe began with a “Big Bang”.
11. Clever animals with hands and feet appeared
12 Mammals appeared
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生命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这一系列的环节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 捕捉文章细节。引导学生先根据文章的主线, 搞清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领悟和分析语篇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各小组把讨论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生:the right order should be 10, 7, 3, 8, 4, 9, 6, 1, 5, 2, 12, 11 (对学生展示结果进行表扬)
师:Very good. Now you must have a generalidea about the text. Can you retell the text using yourown words?
生:... ...
交际学习法: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表述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该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为学生创造语言输出的平台。学生通过阅读获得了语言储备, 为语言的输出做好了铺垫。同时, 此活动还可以激励学生将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跟他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同时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步骤5:讨论 (Discussing) (15分钟)
师:Good job. Now think about what you haveread and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pairs.
Why was the earth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planets?
Why did the plants grow before the animalscame?
Why is it wrong to show fi lms with dinosaurs andpeople together?
What problem is caused by human beings?
多媒体利用:用多媒体展示以上问题。
合作学习法:学生合作学习, 共同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把教学活动变成了真正的交际活动, 并将课堂活动推向高潮。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变浅层次的参与为深层次的参与。学生将所领会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另一个情景中去, 通过交际学会交际。使学生能清晰地感受到学习的意义, 实现学以致用。
师:Yes, we human beings did much harm to theearth. The earth may become too hot to live on. Sowhether life will continue on the earth for millions ofyears to come will depend on whether this problemcan be solved. It is high time that we should dosomething to protect the earth. Protecting the earth isprotecting ourselves.
步骤6:作业 (Homework) (3分钟)
Write a report about what you will do to protectthe earth.
Find out the useful expressions and languagepoints in the text.
Underline the difficult sentences and analyzethem.
设计意图:作业内容是本堂课的延伸, 旨在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为学生创造语言输出的平台;学生通过阅读获得了语言储备, 为语言的输出做好了铺垫; 复习本节内容并为下节课做好预习。
六、教学小结
本节课通过不同的任务设置, 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合作和探究来完成各项任务。深层思考的阅读理解活动和讨论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用英语表达的欲望, 达到了增强学生成就感、自信心, 培养其合作精神的目的。
七、教学反思
3.人教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例 篇三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阅读作为英语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语言输入途径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阅读教学的读前、读中、读后环节,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充分体现了能够协助老师和学生开展预热训练、文章学习、练习巩固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材 阅读 基本特征 问题
一、引言
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等等,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在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中,阅读环节的编排占据着极为重要的部分,尤其从八年级下册开始每单元增加了一篇阅读材料。许多教师都对阅读学习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二、阅读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
阅读,作为培养学生的四大基本技能之一,在英语学习中绝对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培养英语语感和英语语言的意识
在我们读英语文章的时候,只要能够明白文章中的意思,这时候就不再需要注重语法了。要想能够超越语法,就一定要在对语法有了很好的掌握后,还要经历一个语感的培养过程。阅读是一种有效的培养语感的途径。
(二)能够使我们对于语言的变化进行及时掌握
在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每一时期所变化的语言都具有相应的时代特色,并且不同的社会所用到的语言也是不同的。对于语言所发生的这些变化,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够了解到。
(三)能够很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我们对于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学习英语是一种思维转换的过程,是从一种文化向着另一种文化的迈进。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很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
三、阅读环节的基本特征
阅读教学通常分为读前、读中、读后三个步骤进行,教材中的阅读环节也是按照这三部分来编排的,分为Pre-reading questions,Reading text,Post-reading exercises(见图1):
图1 人教版新目标教材中各版块所占比例
(一)读前引导——预备热身
毛颖芳(2011)提出:“在Pre-reading部分一般设置1—2个与文章相关的任务,任务的呈现方式多样,主要有: ①提出若干与单元主题或阅读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②围绕若干图片开展口语练习活动;③填写有关表格。”这些任务的设置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阅读背景知识,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以八年级上Unit2为例,Section B 2a中的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并且所涉及的都是一些简单有趣的活动,学生通过猜测来完成填空,这样的形式不仅让学生对“how often”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激发了他们继续阅读的兴趣,调动了阅读的热情。
(二)读中输入——思考习得
邵芳艳(2011)提出:“一方面,教材中阅读编写理念新颖,编排体例活泼,文章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且富有时代气息,图文并茂,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文章中的词汇和信息量充足,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受益。”杨素祯(2011)还提出:“初中课本中文章的长度适中,而且可信度高。”的确,在教材中,阅读文章话题十分丰富,以九年级为例,包括如个人情况、家庭朋友和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日常活动、学校生活、兴趣与爱好、人际关系、计划与愿望、节日活动、购物、饮食健康、旅游文化等等。此外,文章体裁多样,除了故事、科普说明文、议论文、书信、日记,还有问卷、诗歌、儿歌、谚语等形式,提供了许多真实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并不是刻意为了学习语言、单词、语法来选择的,而是在介绍某种信息时加入了语言学习,不直接呈现语言知识,让学生在读中学,在感受中体会。这样一来,大大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使学生愿意输入新知,而非教师强加灌输,进而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另外,这些真实的语言材料大多来自报纸杂志、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等大众媒体或公共场所,在现实的实际交往中使用频率较高,让学生有充足的积累之后可以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和交往中,做到学以致用。而且从八年级下册开始,在阅读的过程中,教材上会附有一些阅读策略小提示,如“Inferring”“Scanning”“Skimming”等,帮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了解和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从而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
(三)读后练习——巩固强化
陈枝琼(2012)提出:“阅读之后的习题十分重要,可以巩固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人教版新目标初中教材中,阅读后有许多与之相关的练习和活动的设计,而且形式多种多样,如判断正误、用所给的词或短语填空、连线匹配、简答等等,这些练习对于学生巩固学过的单词、短语、语法都十分重要,而且通过训练,学生可以知道自己的掌握程度,从而不断改进,有所提高,对培养他么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很有帮助,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四、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在真实的教学实践中,将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读前活动设计中,有些问题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不能清晰地了解问题的内容,因为没有亲身体会,尽管老师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但仍无法理解。还有一些图片已过时,学生并不熟悉,从而导致无话可说。因此,教材的编写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尤其要注重不同年龄阶段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话题讨论的积极性,从而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和热情来继续阅读文章。
(二)在阅读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有些阅读材料不仅语言结构较为复杂,而且语言使用特别灵活,许多生活化和口语化的语言从传统法的视角来看非常“不规范”,影响了学生输入过程中的准确性,而且个别材料有大量的生词,虽然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来学习,但在某种程度上,也给学生学习造成困难,给老师教学也带来了压力。因而,在阅读材料的选取上要谨慎,词汇和句子要恰当地运用和表达,并且难度适中,使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也能为规范的口语表达奠定基础,实现快乐地学习。除此之外,有些文章在学习之前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识,然而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些难度。
(三)虽然读后练习的形式多样化,但是缺乏创新性,只是单纯地在老师带领下的普通练习,效果欠佳。因而可以适当地加以改进,如让学生自己动手画思维导图,小组合作进行提问抢答竞赛,学生上台做小结或拓展讲演,写一篇与主题相关的文章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不仅仅可以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度大大增强,避免了之前练习的乏味枯燥;同时,与说和写等技能相互补充、相互联系,从而更加有收获、有进步。
五、结束语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环节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随着内容不断拓展,词汇量不断增加,难度日趋增大,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好地使用教材,迎接挑战,是目前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的巨大困难。本文通过对读前、读中、读后三个模块进行较为全面、客观的比较、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在教学中只有把其看作一个整体,才能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效果。希望本文可以对以后初中英语教材的编写和设计有借鉴价值,同时对一线教师使用教材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教材研究者起到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毛颖芳.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读前任务的再设计[J].中学英语之友,2011(10):59-60.
[2]陈枝琼.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阅读的逻辑思维能力——以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教材为例[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17(04):140-142.
[3]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08):45-60.
[4]陈琳等.英语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16.
[5]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7):54.
[6]张雅君.初中《英语新目标》教材介绍[J].山西教育半月刊,2004(16):33-35.
4.人教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例 篇四
认识语言的结构有助于理解语言的意义和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
1.认识词语的结构
词语的结构比较复杂,小学生没有必要全部理解。但是有些具有特殊表达作用的词语需要引导学生感知,以便他们能在表达实践中运用。
(1)形容词的特殊形态。一为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一为ABB式。这种形式的形容词有加深程度的作用,但主要是读起来显得生动活拨,和谐悦耳,易于表达喜爱之情。如:
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坛前,小蚂蚁到家了。(《夏夜多美》)
一课绿油油的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的站在那里。(《邓小平爷爷植树》)
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对假山、草坪、柏树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一种为AABB式,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等。其作用为加深程度,也有和谐音节的效果。如:
没过多久,一条干干净净的小路又出现了。(《美丽的小路》)
让人觉得小路确实非常干净。
(2)动词的重叠形态。有两种形式。一是单音节动词重叠,如“看看”“说说”。另一种是单音节动词重叠后中间加“一”,如“看一看”,“说一说”等。其作用是表示动作行为只是“试一试”,有时也含有动作行只是“随意”的。如:
开始猜谜了,快把你准备的谜语说一说,看同学们能不能才出来。”(《猜谜语》)“看着妈妈一脸的疲劳,我们都提议不再看球赛,让妈妈听听音乐,看看舞蹈。(《看电视》)
前例“说一说”侧重于“试一试”,后例的“听听”“看看”侧重于“随意”。
(3)数量词的特殊形态
一种是量词重叠,如“个个”“家家”等,表示“每一”或“所有”的意思。另一种是“一”加重叠的量词,其作用是表示事物数量比较多。如:
他们一个个跑到唐老师面前,领回了自己的‘失物‘,向不远处的果皮箱走去。(《失物招领》)
跑到唐老师面前的领回“失物”是许多个学生。
数量词重叠,表示“依次进行”,如: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乌鸦喝水》)小石子是逐个放进瓶子的,不是几个同时放进去的。
2.认识句子的结构
小学生不用分析一般句子的结构,但有些结构特殊句子需要有一定的认识,这样便于理解和运用。
(1)认识连动句
有几个谓语是动词及其附属、连带成分构成的句子教连动句。几个动词及其附属、连带成分表示围绕一件事进行的一连串的动作,几个动作除了有先后承接关系,有时还有其他关系,所以几个动词短语之间不能用逗号隔开。如:
一个好心肠的老伯伯走过来问小姑娘:‘孩子,你在等谁呀?’(《在金色的沙滩上》)
如果在“……走过来”和“问小姑娘……”之间加上逗号,动作行为就显得不那么紧凑了。
(2)认识兼语句
一个动词的宾语又做另一个动词的主语,这样的句子叫兼语句。兼语句不能理解成两个并列的句子,因为前后两部分有因果关系。如: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他家做客。”(《全神贯注》)
斯蒂芬茨威格到罗丹家做客是由于罗丹邀请的缘故。
(3)认识主谓短语或复句做成分的句子
主谓短语可以做句子的多种成分,但最容易引起学生误解的可能是做主语和宾语。当主谓短语做主语或宾语时,短语后面或前面有时有逗号隔开,学生容易看成两个句子。理解这样的句子要注意,主谓或宾语表示的是一件事情,而不是一个人或物件。如:
爸爸告诉小明,我国的火车不断提速。(《火车的故事》)
爸爸告诉我的是“我国的火车不断提速”这个事实。
复句作句子成分--一般是宾语--小学生理解更为困难,要引导他们抓住“复句的第一个层次。如:
比地球更远离太阳的行星,虽然不缺水,但是由于离太阳太远,受到的太阳辐射不够多,水都以冰的形式存在。(《妙不可言的位置》)
只要学生能懂得,“比地球更远离太阳的行星”“水都以冰的形式存在”的就行了。
(4)认识无主句
没有主语的句子叫无主句,一般用来表示出现某种现象,尤其是自然现象。如:
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雪地里的小画家》)
“下雪”是一种自然现象,用无主句式表达,见解明了,如加上主语“天空”之类,反而显得别扭。
(5)认识无谓句
没有谓语的句子教无谓句,一般用来表示赞叹。如:
迷人的张家界,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迷人的张家界》)
用无谓句,对张家界的在美之情溢于言表。
(6)认识双重否定句
谓语中心语前有“不能不”“不得不”“不是不”“不是没有”之类表示双重否定词语的句子叫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句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但语气比一般的肯定句子有所不同,有“不能不”或“不得不”的双重否定句有“非如此不可”的意思,有“不是不”的给人打感觉是有什么苦衷,有“不是没有”的含有委屈的意味。如:
(7)认识转述句
转述句是把原来说活人所说的话变成由现在的说话人转述的句子,其结构特点是,表示现在说话人的提示语后不用冒号而用逗号,原来说话人所说的话也不用引号,变成心在的说话人的话语。引用不太重要的话语,用这种句子,显得简洁流畅。如: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鱼游到纸上》)
不用冒号和引号,语言也显得干净利落。
3.认识段落的结构
段落通常称自然段,其的结构多种多样,就小学生来说,应了解常见的几种,这样便于他们阅读时能正确理解段意,写作时能自如地连句成段。段落的结构非常复杂,有的段落不仅句子多而且有多个层次,小学生只需认识第一个层次,能从整体上把握段落的结构和意义就行。
(1)认识总分式段落
段落有总述和分说或概述和详叙两部分构成。具体有总--分、分--总和总--分--总三种形式。
①先总后分的段落,总述部分概括全段内容,分说部分分别加以叙述或详细叙述。这样的段落由于总述部分概括了全段内容,降低了分述部分理解的难度,阅读起来比较顺畅。如:
黑熊踩木球也很好玩。笨重的黑熊爬到大木球上,身子直立起来,小心地移动着双脚,让大木球滚到了翘翘板上。木球刚滚过中心点,跷跷板的那一头就掉下来了。你看那黑熊多紧张啊!观众又发出一阵哄笑。(精彩的马戏饿))
第一句说黑熊踩木球好玩,其余几句围绕“好玩”详细记叙黑熊踩木球的过程,让人觉得黑熊踩木球确实好玩。
②先分后总的段落,先分别叙述,然后总结概括。这样的段落,总结部分有着画龙点睛或突出段落中心的作用。如:
屋子的内部没有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蟋蟀的住宅》)
前几句详细介绍蟋蟀舒适的住宅,最后一句概括指出这住宅建造并不容易,点明段意,自然地流露出对蟋蟀的赞赏之情。
③先总后分再总的段落,兼有前面两种段落的表达效果,而且形成首尾照应,使结构更加谨严。篇幅较长的段落,用这种结果方式,很适合小学生生阅读。如:
要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注,不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深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里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编号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首句说明治理黄河的根本办法是管住泥沙,中间几句围绕“管住泥沙”详细介绍治理的具体做法,最后一句说明,这样“数管齐下”就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就能变好。段落虽然比较长,但总分总的结构让阅读变得轻松自在。
(2)认识承接式段落
承接式段落通常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时间承接,即由先而后连接句子。一种是空间承接,即按空间方位顺序安排句子。一种是逻辑联系承接,即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资质句子。
按时间先后顺序安排句子,能清晰地显示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如:
船靠岸了,小洁的手里还是紧紧攥着面包纸。他跨步上岸,四处张望,好像在寻找什么。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清澈的湖水》)
船靠岸--小洁上岸--小洁向前跑去,事情的进展情况一目了然。
按空间位置顺序安排句子,能鲜明地展现多个事物各自所处的位置。如:
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
几句话依次写明天安门、马路、纪念碑各自的位置。
按逻辑联系的顺序安排句子,能让句子表示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清楚地显现出来。如:
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凝成了无数小水滴,漂浮在空中,变成云。云层里的小水滴越聚越多,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路旁的橡树》)
先说谁变成水蒸气,然后讲水蒸气变成云,最后写云变成雨或雪。后一句紧承前一句而来,没有前一句,后一句就不可能存在。
(3)认识并列式段落
并列式的段落中的几个句子或语段分别讲几个有联系意思。如: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到教堂去做祷告。(《威尼斯小艇》)
段落中的四个句子分别写了做小艇的四种人。
(4)认识因果式段落
因果是段落的第一个层次是因果关系。一种是前因后果,一种是先果后因。如:
另一种说法是,宇宙行星撞上了地球,尘埃把太阳遮住了,地球上一片黑暗。因为没有阳光照射,知趣大量枯萎、死亡,那些以植物为食的空灵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随着动物的减少,食肉的空灵找不到足够的事物,也渐渐地灭绝了。(《恐龙的灭绝》)
行星撞地球,地球变黑暗,这是原因。没有阳光照射,植物大量死亡,食草和食肉恐龙灭绝,这是结果。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互相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该面看,色彩就不同了。(《赵州桥》)
前面说现象--海水五光十色,后面说明成因--海底高低不平,海水有深有浅。
(5)认识转折式段落
转折时段落,前后两部分意思不一致,甚至刚好相反。如:
人们都说黄河石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黄河石怎样变化的》)
前面说黄河对中华民族做出过贡献,后面讲它给人民来灾难,前后两层意思来了个大转折,由正面转向发面。
4.认识篇章的结构
仅就小学语文教材看,篇章的结构跟段落的结果大体相似。学生可以理解和运用的主要是承接式结构,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有单用一种结果方式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先说美丽的小村庄有郁郁葱葱的森林,接着讲村里人砍伐树木盖房做工具,最后写一场大雨袭来,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按时间先后顺序展示了小村庄的变化过程。《燕子》先描写燕子的外形,然后讲燕子的活动,最后说燕子的栖息。几部分互相并列,层次分明。不过一篇文章内容复杂,段落较多,因此往往综合运用多种结构方式来组织材料。如《日月潭》先写日月潭的位置和景色,然后说它风光秀丽吸引游客。两部分为总分是结构。前一部分分别写日月潭的位置和景色是并列式结构。《富饶的西沙群岛》,从整体看是总分结构,就分述部分看又是空间承接式、结构,而《美丽的小兴安岭》总体是总分结构,分述部分又是时间承接结构。《毛主席在花山》第一段讲毛主席在花山夜以继日地操劳,接着就按时间先后写毛主席和警卫员、警卫员和毛主席同乡亲的就亲切交谈。整体由总到分,部分由先而后,也是两个层次。
四、理解语言的基本方法
1.联系语境
词语的意义总是跟前后文的意义一致的,所以,理解词句的意义主要的方法是联系语言环境。如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停在苇杆上了。(《翠鸟》)
对“疾飞”学生可能不熟悉,但联系后面的“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杆上”,他们不难明白,“疾飞”就是很快地飞。
2.联系和生活实际
有的词句表示的是一种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联系他们经历过的生活实际展开回忆,他们就豁然开朗。如“
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小蝌蚪找妈妈》)
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小蝌蚪找妈妈》)
一你啊你的小学生分不清“迎”和“追”,让他们回忆一下他自己或家人出门迎接客人到来时的情景,他们在操场上追逐嬉戏的情景,他们很容就懂得,“迎”是向着对方的正面走去,而“追”是跟在对方的后面跑去;一个在对方的身前,一个在对方的身后,而且行进的速度也有快慢之分。
3.联系时代背景
有的词句反映的是过去时代的生活,理解时还要联系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境遇等,如: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为什么说四周黑洞洞的?“碰壁”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教师对当时的政治社会情和鲁迅先生处境做一些介绍,学生自然就明白了。
4.绘制图画
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图画,能真切的体会到词句的确切意义。如: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雷雨》
“垂”字,学生容易理解为“掉”或“落”。教学时,可让学生画一幅蜘蛛下垂的简笔画。画好后再看一看,他们不难体会到,只有用“垂”,才能准确描绘出蜘蛛下垂的状态。。
5.聆听范读
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词语的音韵美。如:
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春的消息》)
这一节诗一、二、四行押韵,前两行节奏整齐。教师在范读时让节奏明显一点,韵脚清晰一点,学生聆听后就能体会到用词的音韵美。
3.自由朗读
由学生自己朗读对体会词语声音的美特别有效。如:
要是你在野外米了路,可千万别慌张,大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需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要是你在野外米了路》)
这一节诗押韵又用叠音词,使诗歌具有较强音乐性。教学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仔细揣摩,并把叠音词读得稍重一点,和谐悦耳情真意切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
4.现场表演
某些动词或表示情态的词语,通过学生的表演,其意义能给他们留下极深的印象。如: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司马光》
句中的“举”不能换成“搬”,“使劲”也不能缺少。教学时,在小黑板上画一口大缸,再用塑料泡沫做一块“石头”。学生认真读课文,细心揣摩人物的动作,然后作表演。如果学生把“石头”放在胸前,砸“缸”时又不用力,表明他没有正确理解句中的关键词语。通过正误比较,他们就能感到,只有用“举”,只有用上“使劲”,才能准确地表现人物当时急切希望砸破水缸救人的动作和情态。
5.仔细观察
有的词语表示的事物或现象在生活中本来存在,只是学生平时没注意观察,所以对词语难以理解。对这样的词语,让学生观察有关事物或图片等,他们会一目了然。如: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小蝌蚪找妈妈》。
为什么不用“睁”“瞪”而要用“鼓”,学生不能理解。教学时,让学生仔细看看插图上青蛙的眼睛,他们会恍然大悟,原来青蛙的眼睛不仅圆而且向外突出,用“鼓”既准确又形象。
6.比较异同
一是换词比较,用同义词替换原文中的词语,然后联系前后文或生活经验认真揣摩,就能明白词语的表达效果。如:
有一天,我们正在吃中午饭,手里的窝窝头还没啃完,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十六年前的回忆》)
把“啃”换成“吃”,引导学生联系旧社会监狱中囚犯的生活,他们不难明白,“啃”能让人感觉到被关在监狱中的人吃的窝窝头是又冷又硬,想不饿肚子,只有使劲一点点地“啃”。
另一种方式是删词比较,删去原文中词语,虽然仍然通顺,基本意思也没有改变,但效果大不一样。如: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的住宅》)
把句子中的“总”去掉,与原文两相比较,学生就会明白,有了这个“总”,就说明,所有蟋蟀住宅的出口处都一丛草;要是去掉了“总”,就不那么肯定了,那就意味着有的蟋蟀住宅出口可能没有一丛草。
在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时把用了修辞手法和没有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行比较,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7.近类对比
内容基本相同但词语使用有所区别,两相对比,文章用语的匠心自毁明白。如: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鲸》)
让学生比较两个分句,他们会发现,最小的鲸重量只有两千公斤,可以用计重器称量,应该是个确切的数字,所以不用“约”;而最大的鲸重量有十六万公斤,不能用计重器称量,只能用其他方法推算,推算出的结果不可能十分准确,所以表示其重量的词语前要加一个有不确定意味的“约”。
8.分析构成
认识词句,尤其是认识句子和段落的结构,引导学生用分析法能够有效地让他们弄清句子和段落是怎样组合起来的。如: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富饶的西沙群岛》)
可以引导学生先把这一段分成两层,前一层笼统地讲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后一层具体说明西沙群岛为什么是鸟的天下,第二层可再分为三层:一层讲鸟的种类多,一层说鸟蛋多,一层写鸟粪多。这样一分析,总分结构就非常清楚了。
9.同类归纳
把相同的语言现象集中起来找出共同点,从而发现语言规律.如:
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野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光彩夺目的春天。(《燕子》)
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边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乡下人家》)
让学生找出两句话中的并列词语--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野花;长长的藤,绿绿的叶--看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结构比较复杂,然后再看它们之间用了什么点号。这样逗号的一种特殊用法就清清楚楚了。
5.人教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例 篇五
语文教学中,读和写互相促进,相辅相成。阅读教学中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效仿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
一、读中仿写
“文章只是例子”。语文课本中所选课文大多是名篇名作,语文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要明确阅读教学为写作训练提供哪些条件或打哪些基础,以及写作要运用阅读中获得的哪些知识或技巧。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树立榜样,使学生写作时有所借鉴。因此,阅读课重点讲了什么就应该让学生写什么。比如,可以仿写句式表达、段落结构,还可以仿写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甚至是整篇文章。例如,学习《金色的草地》第三自然段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后,就可以指导学生按时间顺序仿写一段喇叭花早、中、晚变化的话;学习《翠鸟》,就可以先指导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从上到下” 的描写顺序上或“从整体到局部”的描写方法上,然后再出示一些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貌、生活习性等,这样做学生自然就会很轻松地完成《可爱的小白兔》《美丽的孔雀》《能干的大象》等作文片段的练习。
二、巧补空白
补写课文的空白简称补白。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把与课文内容有关但课文又没有直接写出来的部分进行合理补充、解释和说明,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此外,抓住情节空白处或简略处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或联想进行补写,化虚为实,化简为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还可以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引导学生仔细读、仔细体会,找到读和写的结合点进行巧妙补白,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灵感,还能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的学习闪现智慧的火花。例如,《去年的树》在小鸟不断寻觅树最后却只看到已化为火焰的树的时候是这样写的:“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花看了一会儿。”这一句简单的话蕴含着意味无穷的想象空间,学生感悟对话后心理感受也会不断积聚,这时正是诉诸纸笔的最佳时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鸟儿看到这凄凉的一幕时会想些什么呢?又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
三、续编故事
有些文章的结尾比较含蓄,很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续写。最常见的续写方式是依托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节接着写下去。这是一种读写结合的续写方式,往往是要求写一篇有所发展但情节又不同的新文章。例如,读完《龟兔赛跑》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写《龟兔第二次赛跑》。这类续写,新故事与原故事情节要有一定的联系,新故事的中心思想可以是原来的也可以是全新的。更为重要的是,这类续写要指导学生理解原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不仅要与原文保持一定的连续性或一致性,还要有新意。再如,寓言故事《滥竽充数》的结尾是: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竽,而是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给他听。那位南郭先生无法在乐队混下去了,只好灰溜溜地逃走。
读完这一段,学生往往会产生南郭先生会去哪里、会去干什么、结果又会怎样等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当一回编导,设计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例如:
(1)这件事后,南郭先生知道自己再想这样浑水摸鱼是行不通了,于是便痛下决心去音乐学院拜师学艺。每天早上,别人还没有起床南郭先生就早早地开始练习吹竽了;每天天都黑了,南郭先生还在练习先生新教的曲子。就这样,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南郭先生认认真真地苦练三年后又回到了齐王府。这次,他不仅受到了齐湣王的称赞,而且还因为表现出色得到了比原来多两倍的俸禄。
(2)这件事后,南郭先生虽然知道自己再想这样浑水摸鱼是行不通了,也去很多地方学了很多技艺,但最终都因为吃不了苦而一事无成。临死前,南郭先生懊悔不已地对儿子说:“没有真才实学只能混一时不能混一世,你一定要勤学苦练真本事。这样才不会像爹一样一事无成,遭人白眼。”
6.人教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例 篇六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略谈人教版新课标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前提和保障,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效率影响着整个语文的教学效率,因此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摒弃原有教学思想的束缚,才能找到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促进整体阅读水平的提高,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中缺乏感染力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大家都深有体会同样的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的讲授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也是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如果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其阅读教学的过程就会扣人心弦,其精准流畅的语言、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婉转优美的朗诵,以及巧妙的教学环节的构思,会使学生很快融入到教学氛围中甚至会产生陶醉的感觉。相反有些教师的教学却无法让人们有这种美妙的体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答案是:教学感染力的不同。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自身对于文章的领悟程度、感情投入程度、教学技巧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带来的感受以及感染力都各有不同。优秀的教师可以带来极强的感染力,使倾听者能够与之产生共鸣。反之,有些教师缺乏感情的投入与激情,在教学设计中缺乏技巧,因而教学缺少感染力,无法打动听者,因而无法带来预期的效果。
2、教学内容泛化缺乏重点
在小学阅读教学实践中对于本文解读不深、课堂内容空泛化的现象时有发生,发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课程的设计中,过多的倾向于多学科的综合与发展,对于阅读教学的思想没有深刻的领悟,或者是还没有形成严禁的教学思路,以至于原有的教学目标与阅读的重点没有得到有效的关注。例如:在《燕子》这一课的讲解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可以了解掌更多的知识,进而将燕子的一些生活习性,以及燕子捉拿害虫的本领引入课堂,并且为了更为生动的展现给学生,会以多媒体、绘画或音乐等等的形多种形式。这样的教学课程表面上看起来极其的丰富多彩,同时具有一定的广泛性综合性,然而学生并没有通过这些资料较深对于文本主旨内容以及中心思想的理解,这样
对于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作用微乎其微。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在教学中重视感染力的渗透
xiaoxue.xuekeedu.com
感染力对于教学来说极为重要,一堂极具感染力的课,学生会燃气学习的兴趣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会使师生之间沟通更加的顺畅充满默契,在阅读的过程中共同感受快乐,进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注意感染力的渗透,在教学设计时要突出这一点。当前所推崇的教育理念是将学生的“学 ”放在主体地位,但在注重“学”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师的“教”,教师应力争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要想成为学生合格的引导者,教师首先要具备过硬的语文素养,并且在课前做足准备,深入研究、认真品读文本,从导入着手,依据本文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情感基调以及文本的主体与主题,选择适合的导入方式。例如:在学习王安石的《泊船孤舟》这首诗时,通过作者的创作过程为切入点,从而进行激趣导入。“同学门大家都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北宋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相传王安石先生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治学严谨。《泊船瓜洲》这首诗一共四句话,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是经过反复的推敲、思考,在试过‘过、到、满、入’等等一系列的动词之后最后选定的‘绿’。作者为什么要选定这个字呢?其有何妙处呢?今天我们就共同到诗中寻找答案。”学生会带着热情急切的寻求答案,这次的导入就成功的激起了学生的热情。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在创作中为了用准一个字反复专研、思索、修改的那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这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教育意义,此外还可以勾起对“绿”字的探究心理。
另外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需要全情的投入,以及融入各种角色。我们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不难发现同样用故事导入的方式,有些教师一出口便可以引人入胜,不仅是学生就连成年人也会被吸引。可有些教师讲同样的故事,听起来却平淡无趣无法被其所动。教师没有投入足够的感情,没有充分的融入角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全身心的投入感情,扮演各种角色。
三、正确解读文本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应认真的进行文本的解读,充分的了解文章的主旨,仔细斟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教师将教学材料理解透彻、分析深
xiaoxue.xuekeedu.com
入,课堂教学才能顺畅,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文本的解读不仅要解读字面的意思,还要深入的分析“字中意”,以及“弦外之音”。作为阅读活动引导者的教师,只有自身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理解,才能引领学生进入到文本的意境之中,进行深入的剖析、理解与互动。教师在解读文本的同时,要根据文本的内容合理的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课堂教学的设计。例如:在讲授《荷花》时首先设置问题情境,同学们见过荷花吗?荷花美吗?想不想见一见荷花?然后进行PPT的播放,伴随着音乐,引领学生进入荷塘的世界,通过观看同学们会对荷花产生极强的兴趣,并且会赞叹荷花的美,教师由此引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气节。让同学们带着对荷花的欣赏与崇敬进入到文章的学习。
7.人教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例 篇七
一、人教版阅读教材的课文主题
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即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 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版块组成单元, 更关注语文与外部世界和学生主体发展之间的联系。在更宽广的视野中认识语文学科, 基本以生活内容或人文主题为依据编排单元教材, 体现了编者的改革意识, 着眼于语文与广阔生活, 学生与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 展示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过程。致力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自行建构, 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教材的建构主义学习论特征, 即“知识是在人们同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 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知识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而是需要在具体问题中, 针对具体情境, 自己进行再创造”[1]。
人教这版阅读教材基本按人文主题 (或话题) 编排单元, 体现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心理是由知、情、意三种过程构成的功能统一体, 主张心理学应该以完整的人作为研究对象, 从个体自身的角度去关注他们的经验世界。关注他们的感情、知觉、信念和意图”[2]。从一年级上册至二年级上册, 三册教材以识字教学为主, 从二年级下册至六年级下册, 合计九册阅读教材中, 每册均安排八组主题, 每一主题下囊括3至5篇课文。
二、苏教版阅读教材的课文主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基本围绕单元主题, 把听说读写、综合实践活动和练习等加以优化整合, 以获取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
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以“单元合成, 整体训练”为框架构建学习新体系, 采取“一本书”、“一串珠”、“一条线”的形式编排。单元主题的选择也体现出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 内容涵盖面较广。
同样是主题单元, 苏教版阅读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非结构性主题单元的特征, 即单元内部课文之间的逻辑层次性不甚紧密。第一单元的课文之间并不存在相互依存关系, 且主题也不像人教版那样在单元导语中明确点出, 可见苏教版并不执著于追求结构性主题单元, 在一定层面上给予教师和学生开发文本的适度空间, 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三、两版阅读教材的课文主题比较
人教版阅读教材的每篇选文都紧密结合单元主题, 主题丰富多样, 注意选文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主题“从外在线索来说, 是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就内在线索而言, 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3]。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主题的内容在各单元的导语中加以提示。笔者统计了二年级下册至六年级下册, 共九册教材的单元主题, 概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采用同样的统计方法, 从表2中可以看出, 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主题涵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两者相比, 苏教版比人教版增设了季节风光、历史故事、文体单元等主题, 减少了传统文化、想象世界、语言艺术热爱生命、阅读书籍、写作手法等主题。可见两版阅读教材在主题追寻上的异彩纷呈和各具特色。
按主题的特征分, 有结构性主题单元和非结构性主题单元。“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的区别在于教材所确定的主题单元内部是否具有逻辑层次”[4]。
人教版阅读教材是比较典型的以人文主题编制教材单元的范例, 其优点突出表现在:“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 关注他们的经验世界, 尤其是知、情、意三者的统一。能较集中地体现语文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尤其关注学习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教材各内容要素实际构成了模块结构, 安排学习内容时, 知识、技能、情感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协调、衔接、交叉、融合, 有利于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语文, 获得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人教版阅读教材中, 单元人文主题涵盖内容之广泛, 反映思想之鲜明, 都体现出编者的独具匠心。
可以清晰地发现, 自然景物、爱的旋律、社会生活、哲理故事、科学世界等主题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 体现出编者对儿童生活的关注, 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从横向看, 人教版的低年级教材选题以自然景物、社会生活等话题为主, 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阅读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 向往美好的情境, 关心自然和生命,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并乐于与人交流。”中年段在持续关注自然景物、爱的旋律、社会生活等话题的前提下, 增加了科学世界、想象世界、哲理故事等话题, 体现出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阅读”的明确要求, 在拓展丰富主题的同时, 关注文本自身, 揣摩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高年段的话题除了增设经典名著、保护环境等主题, 在思想深度上也进一步提升, 更是直接将写作手法和语言艺术作为某一单元的主题, 囊括进教材中, 体现出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的追寻。
这种由浅入深、丰富多彩的基本主题安排, 体现出教材力求呈现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 体现出教材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 是“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语文观念的产物。
苏教版阅读教材中所确定的主题单元内部逻辑层次没有那样严密, 结构性没有前者清晰。在苏教版教材中, 存在以人文主题或话题安排单元的编排方式, 例如, 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紧密围绕“自然景物”的主题, 安排了《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这四篇课文, 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世界各地的民风民俗。再如五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 展现了一幅雄壮恢弘的革命历史画卷:《七律长征》气势磅礴, 表达了共产党人不畏艰难、乐观顽强的斗争精神;《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从一个侧面反映革命前辈的战斗情谊;《大江保卫战》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民解放军誓死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感人画面。
苏教版阅读教材中也存在很多以其他方式编排单元的例子。按照文体类型编排的如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 《东方之珠》、《小露珠》、《石榴》同属于写景散文。这种以文学体裁编排选文内容的教材, 在国外教材中较为常见, 将相关选文加以组合, 按每种文体的艺术特征、基本题材内容确定单元, 兼顾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这样编排能够保证学科的系统性, 但最大缺陷是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关注。
苏教版中按照生活内容编排的单元, 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走, 我们去植树》既与开学初春光明媚的季节特点相符合, 又倡导学生走进自然, 拥抱绿色;《第一朵杏花》讲述了竺可桢爷爷观察花期时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燕子》用清新俏皮的语言描摹出小燕子生动可爱的形象。贴近生活实际, 通过教材呈现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
人教版的结构性主题单元突出了逻辑序列的精密性和层次性, 而苏教版的非结构性主题单元则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大的自主阅读和开发文本的空间。从组元形式上看, 人教版偏向“纯粹主题单元”, 苏教版更侧重于“混合主题单元”。即人教版的大多数单元以主题统领, 用导语点明。苏教版的混合主题单元在编排上既考虑人文主题, 又考虑其他因素的单元形式, 力求实现学科知识、学生经验、社会生活三方面的统一。帮助学生融合与文本之间视界的差距, 获得情感体验, 提升人文精神。
摘要:阅读教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人教版和苏教版是认可度较高的两个版本。本文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 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翔实的举例证明、相关的文献资料、科学的实践探讨, 阐释阅读教材的课文主题的异同。
关键词:人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主题
参考文献
[1]范印哲.教材设计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8, 46.
[2]钟启泉.对话教育———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7-18.
[3]徐向阳.人教版与苏教版语文教材在单元组织上的比较.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1 (11) :151.
8.人教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例 篇八
关键词:体育赛事 归纳 操练 综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4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如下的要求:“抓住要点,获取主要信息,理解文章内涵,从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意图;读懂图表和说明书等,并提出了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运用关注、归纳、操练、综合运用四个步骤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课堂的具体操作过程
1.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通过PPT的形式,展示出关于亚运会的问题:
A. When were the first Asian Games held? Where?
B. How many countries have hosted Asian Games?
C. When and where will the next Asian Games be held?
D. Are there Winter Asian Games? When were last Asian Games held? Where?
E. How often are Asian Games held?
F. Did China ever host Asian Games? When and where?
通過这一步骤,学生关注到一些与描述运动赛事相关的词汇,并为最后的输出打下数据信息的基础。这一步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到本堂课即将探讨的话题。
2.利用表达的需求激活已有的知识
我对课文加以改编,将课文中的采访形式改编为一篇说明文,介绍奥运会并以七选五的形式呈献在学案上,以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这一步骤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聚焦目标,温故学新
我请学生和自己的同桌交换手中的阅读材料,即让同桌阅读另一篇不同的材料,在各自阅读完交换材料后,两个人为一组,找出各个段落中在两篇阅读材料中都出现的词块。之所以找词块而不是单词,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对词的用法有更好的掌握。这一步骤训练了学生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帮助他们归纳出了课堂输出所需的关键知识点。
4.联系感悟,内化扩展
我请学生结合学案上或者PPT上展示的归纳词汇,复述学案阅读,即通过归纳词汇,介绍学案上的奥运会。在一名学生复述的时候,另一名学生可以提示一些数据信息。教师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操练内化相关词汇,熟悉词汇的用法。由于时间关系,各个小组中只有一名学生复述了阅读材料,另一名学生仅仅是听,或者给同桌提示数据信息。这一步骤训练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操练课堂输出所需要的知识点。
5.整合知识、经验、见解,完成任务
学生应用归纳、复述中的词汇,结合板书中关于亚运会的信息,介绍亚运会。在课堂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由于时间受限,大部分学生不能在下课之前完成文章,从而导致展示的时候匆忙,也没有做评价。二是针对基础薄弱学生的练习,没有降低到学生所需要的程度,这些学生在翻译时仍然感觉无从下手。这一步骤进一步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让学生通过综合训练输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二、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针对班级内的大多数学生,本节课只能说部分达到预设目的,还有许多地方需要钻研、改进。首先,在第一步中,提问关于广州亚运会知识的时候,全体学生都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于这一话题,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希望能够用自己所学过的语言描述亚运会。其次,在第二步请学生做七选五试题的过程中,学生虽然首次接触这样的试题,由于所选五个句子都是各段的主题句,80%以上的学生基本能顺利完成任务。再次,在第三步骤,请学生总结归纳词块时,班级70%以上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做出归纳,这归功于学生平时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另约30%的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稍差,没能顺利完成任务。在第四阶段学生复述各自材料的体育赛事时,由于时间有限,不是所有学生都完整地复述了整个赛事,学生们的能力得到一定的训练,为最后一步打下基础,但还不全面。最后,在综合运用输出过程中,只有大约20%基础优秀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完成了任务,其余学生由于受时间限制,需要在课下时间完成任务。
三、收获与反思
1.课堂的各个环节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
本节课,我所设计的各个环节的目的都是让学生最终能够有效地输出展示。
2.阅读课中生词的处理
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难免会遇到生词,包括在阅读母语文章时也是这样,但这并不一定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来辨析出生词的含义。
3.阅读题中七选五如何挖空
本篇文章,我在七选五挖空的时候,挖的都是各段的主题句,这样针对高一的学生,降低了题型的难度,同时,让学生们对篇章、段落的结构一目了然。
4.如何让课堂有效带动基础薄弱的学生
当课堂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或者有较大差距的时候,教师通常要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从而会削弱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分层次教学,尽量做到使优秀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后进生吃到。
教学是一门无穷无尽的科学。俗语说:“学无止境。”同样,教也“无止境。”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质疑,在质疑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在探究中进步,在进步中教学。
参考文献:
[1] 鲁春燕.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教研),2011,
9.人教版四年级英语阅读文章 篇九
“What‘s going on? Why are you bothering the chickens?” “Because I’m bored.” “You have to sleep now, go inside.”
The girl went into the chicken house, again, the next day. There was a racket again, as the chickens were frightened. The moon in the night sky was worried. This time, the little girl‘s father will not be forgiving.
Finally, the sleeping father woke up. “Why are the chickens crying? By chance” The father was angry and came out to the yard. “What’s wrong with you? Is it okay to bother animals that can‘t talk? You need to be punished.” When the little girl saw her father’s angry face, she began to cry.
“It is true that I bothered the chickens, but I was bored yesterday. But today I went in to apologize to the chickens. I was going to hug the chickens.”
10.人教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例 篇十
近年来,高考阅读理解题都由五篇短文组成,一般分易、中、难三种难易程度。掌握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应试技巧,正确地理解和分析问题,考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住文章的首段与末段及段落的首句和末句
文章的首段与末段、段落的首句和末句,一般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段落的中心思想,其它段落及句子只起补充、说明、解释或引申的作用。因此,首先要搜索目标,找出文章及段落中的主题句。了解了它们的含义,就可以顺着提供的主要线索去捕捉文章的相关信息,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
二、进行合理推断
对文章有了详细而全面的理解之后,就要按照文章内容,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作出推理判断。阅读理解涉及词汇、语法、句型、段落结构、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知识。答题时,要领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相邻句子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利于理解全文。表示逻辑关系的标志词是连接词、副词、代词、介词短语、关系词、插入语等,通读时应特别注意。
三、猜测推敲生词
阅读短文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生词。这时,考生要沉着、冷静,细心思考。首先要把整段、整篇文章看完。通过对全篇短文的理解,就很有可能猜测出生词的大意。另外,还可以从含有生词句子的上下文,以及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来判断、理解生词以求获得其真正含义。 猜测生词的另一种方法是,根据构词法推测。遇到生词后,可从构词法角度分析判断生词。例如: unforeseeable一词,其中词根为see, fore的含义是“早先、预先”的意思,un前缀是“不”的意思,因此可以猜知,此词词义为“未能预见的”。
四、利用常识解题
多了解一些常识性知识有利于阅读理解。如果对文章的相关背景有所了解,读起文章一定既省时又省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各方面的背景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考生应了解下列知识:
1.著名作家、艺术家及其主要作品;
2.科普常识:尽量了解有关生态平衡、环境污染、计算机应用、诺贝尔奖等方面的知识;
3.了解西方社会风土人情、社交活动、新年、圣诞节活动、宗教信仰、罢工斗争、失业现象、风俗习惯等;
4.多看新闻联播、世界各地和各类英语讲座等节目;
5.使用各种工具书,查阅各类名词、术语、重大事件;
6.熟记常用的缩略词语。
五、正确理解题干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阅读理解试题一般有以下几种题型:一是直接回答who,whom,which,what,where,when,why,how等疑问词引起的细节问题;二是猜测词义题;三是推理判断题;四是综合概括题。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一定要仔细看完、看清楚试题要求再作答,特别要注意NOT, TRUE, EXCEPT等词。有时,要先看题后阅读文章,带着问题去读短文,可缩短阅读时间,效果也许会更好。
11.人教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例 篇十一
关键词:人教版;小学英语;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79-01
我们在学习语言的也通常都是在学习文化的过程,对于语言学习来说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英语的学者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底蕴。当然的小学时学习英语语言最初级阶段,人教版所出版的小学英语教材对文化方面的教学知识有一些研究和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简述小学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小学英语重点强调的是文化方面知识的教学,这也就说明了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关系密不可分,要想研究小学英语方面的文化知识,必须应该首先理解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的内涵,并且要懂得文化对于学习语言的重要性。其实对于文化定义的来源有很多说法,这也是因为文化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内涵。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其实我们所说的文化,就是指人类在改造世界客观性,协调群体之间关系的时候,在调节自身对感情方面的定义的一些过程中所想要表达的一些风格,特征。
1、语言其实就是一种符号,其中任意一种符号都能够代表一种具体的事物,一种事物就会表达一种意思。每当有不相同观念文化的人们进行交往的时候,语言就拥有了一种能力:跨文化交往。语言和文化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同时语言也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在文化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而且与此同时文化对于语言学习同样具有一定重要的影响。语言学习并不能在没有文化的支持下独立存在,学习语言是需要文化方面的支持和理解的。其实一样的,语言的发展和丰富,也将作为整个文化学习发展的重要前提。
2、我们通过对于小学生们进行一些适当的英语语言知识方面的学习,可以让他们拥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增添他们对于学习的信心。通过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此来提高对于小学英语学习方面的经济效益。
3、学习文化其实就是对于英语学习基础上的重要目的,因为学习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交流不单单知识语言技能方面的问题,重点在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认知,以此来更好地交往。
二、人教版教材小学英语方面的教学文化知识统计以及分析
对于人教版教材的小学英语涉及到的语言文化进行的一些统计,是本次我们所要讲述知识的重点。
人教版教材小学英语其中包括了很多种教学方面的资源,比如教师专用课本、学生专用教材、一些活动系列手册等等,学生专用教材是这里面的中心教材。我们这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于教材中文化知识的教学。其中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文化,英语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掺杂一些文化方面的渗透,但是这种文化方面的学习是时隐时现的,我们为了让研究统计起来更加方便, 就统一了研究方向以及研究目的。我们从文化所在区域来分类将文化分成了三类:把英语当作母语学习的、把英语当作目的语言学习的、其他目的学习英语的。有一些学者把文化分成了“知识文化”以及“交际文化”两大类。我们根据这些分类分别对所谓的“知识文化”以及“交际文化”进行了同步的统计以及分析,仔细研究讨论,进行了大量的统计。
三、对于小学英语学习的一些建议
我根据我自己的一些经验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两方面的建议,供大家讨论以及参考。
第一点就是增强对于本族语言文化以及交际文化方面的内容。本族语言文化其实就是学习英语的人们母语文化,因为是他们本族语言文化学习,所以在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当中可以增强他们自身对民族的自豪感以及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其实文化方面的差异更能体现世界多元化,但是也为不同种族之间的交往增添了许多障碍。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起来更加方便,但是单纯学好语言并不一定就代表学会了交流,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是在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加上对国际文化方面的学习。这就显示出来交际文化的重要作用,所以我认为在小学英语教材中不单单要显示文化知识方面的学习,也应该增添一些关于交际文化的学习内容。
第二点就是应该适当拓展一些文化方面的教学内容,培养小学生们跨文化方面的交际意识以及能力。虽然教材是死板的,但是老师们是有主观思想的。新课程的改革就是提倡老师们应该学会用自己灵活的主观思想来充分利用教材,而不是被教材的条条框框所局限住。教材所能体现的只是国家最表面的目标,只能说是具有普遍性,而并不具有单独个性。英语学习中能够丰富小学生们对于知识学习的内容,老师们应该在教学过程当中,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合理地拓展一些教学文化的内容,丰富孩子们英语学习层面的知识。更有利于对学生们跨文化知识的培养。
通过以上我所讲述的内容,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人教版教材对小学英语极其重视,并且为小学生们安排了非常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在考虑了关于小学生有限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局限等特点以后,更加灵活的将小学英语灌输到小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梁姗姗.小学英语教材文化教学知识的发展综述《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06)
12.人教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例 篇十二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法,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英语阅读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此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家长和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但是,从目前的英语教学情况来看,阅读教学效果欠佳,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不当。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文通过对现代学科教学理念的研究,并结合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将探究式学习法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高中英语阅读材料内容的分类
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学生对某个问题或材料自主寻找信息、理解含义、得出结论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英语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中英语阅读材料也从单一的故事、通知等题材不断扩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其内容可以归纳为记事性文章、功能性文章和议论性文章三大类,英语阅读材料的探究要素指的就是这些文章的关键词或组织结构。
(一)记事性文章
记事性文章一般由六大要素构成,包括:When,Where,Who,What,Why,How,即5W1H,学生只要能够找出这六大要素,基本就能把握文章的主旨。记事性文章通常会按照一定的线索进行叙述,例如,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事情的发展经过为线索。这条线索就是记事性文章的探究要素,需要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内容的关键点。
(二)功能性文章
功能性文章的探究要素可以概括为2W1H,即Which thing,What feature和How to work。功能性文章的结构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总—分—总”结构式的文章,即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层进式结构的文章通常以although,however,but来推进,最后提出问题;并列式结构的文章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议论性文章
议论性文章的探究要素可以归纳为2W1H,即What topic,What opinion和How to prove。议论性文章的结构主要有三种:“总—分—总”结构、“分—总”结构和“总—分”结构。“总—分—总”结构的文章就是在提出论点的同时进行论证说明;“总—分”结构的文章是首先提出论点,接着,通过多个方面进行论证说明,最后是论点的总结;“分—总”结构的文章首先是从多个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归纳出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各种类型的文章都有其不变的探究要素,学生在阅读这些材料时只要找到这些探究要素,就可以非常容易地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所讲的内容。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作用
高中学生接触英语阅读的途径主要有三个: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考试中的阅读理解以及一些英文的课外读物。在传统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学生先朗读,然后再由教师带领学生翻译并分析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讲授者的角色,学生只须单纯地听和记,很少有机会独立思考。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性,学生很难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这也是以往高中生很少阅读课外英语资料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教师一般按照文章的先后顺序引导学生学习,在突出文章主旨方面尤为不足,这会导致学生在独自阅读时只是机械地识记英语单词,而文章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往往会被忽略。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在高中英语阅读中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一)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探究式教学法首先要求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题,然后找出探究要素;根据探究要素,学生可以快速了解文章内容,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在考试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大大节省考试时间,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在课外阅读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的内容,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提高阅读效率。
(二)激发学习主动性,遵循认知规律
探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这种教学方式不是由教师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教师教给学生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也遵循了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探究式教学法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获取知识,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条件。研究表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能够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选择难度适宜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体会到学好英语的可能,并能够运用探究式阅读方法找出文章的探究要素,回答相应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观点,帮助他们获取成就感,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
(三)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
此外,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阅读策略,使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综合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运用探究式阅读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能够用英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日常阅读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探究精神,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然而,自主学习能力是不能通过他人的讲解来提高的,是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实践慢慢培养的。接下来,笔者将以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五册Unit 5 First Aid一课为例,介绍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探究式教学法的使用需要通过一定的问题来展开,所以,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设计有效的问题,或者建立一定的情景,这样的设计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欲望(胡为玮2013)。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到皮肤的重要性、皮肤烧伤的起因,以及三种不同的烧伤程度、各自的主要表现症状和应该采取的急救措施。本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学习的热情较为强烈,这对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十分有利。探究式教学法要求教师避免“一言堂”,要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给学生充足的发挥空间。此外,在现代创新型的社会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务必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基于以上几点内容,探讨如何应用探究式教学法讲授Unit 5First A id一课。
(一)“头脑风暴”引出课堂主题
首先,笔者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引出本堂课的主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笔者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加入课堂讨论。在本堂课的教学前,教师首先要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可以用英语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突发事件,有些突发事件有可能会给身体带来或大或小的伤害,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或者当时在场的人是怎样处理这些伤害的呢?”接下来是发言时间,学生用英语讨论各种各样的急救方法,这就引出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急救。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课外研究任务,让他们通过互联网、他人口述或者查阅相关的书籍,搜集有关急救常识,并制作成课件,在课堂导入环节就可以请学生上台展示所准备的成果,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当众讲话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其他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了解。
(二)带着任务进行阅读
接下来,笔者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中的文章,通常要让学生进行两次不同层面的阅读。在这两次阅读前,教师要分别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通过找寻探究要素,深入理解文章。通常,第一遍阅读的任务是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笔者针对文章的探究要素提出阅读任务。例如,本篇文章的内容是什么?本篇文章的结构是什么样的?第二次阅读的任务可以较为具体,例如,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你知道烧伤分为哪几种程度?不同程度烧伤的具体特征和急救方法你了解吗?学生通过两次自主阅读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相对于教师的“一言堂”,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教学效果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三)利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本内容,而是要更加侧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接下来这个环节是运用本堂课所学的有关烧伤和相应急救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体做法是:让一名学生播放有关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处理烫伤时做法上的误区的英语视频,观看完毕,让学生带着问题再一次阅读文章,找到文章中所描述的正确做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让他们在遇到实际问题时避免出现错误的做法。
(四)对文章主题进行讨论
探究式教学法还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接下来的这个环节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笔者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然后,再提出一个值得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并进行总结,最后是小组间的交流和提问。学生在交流中能够发现自己在考虑问题时的不足和误区。笔者在课堂上用英语提问:假如你要开一家烫伤医院,你会为患者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学生都踊跃发言,讨论得非常激烈。有的小组用英语表示:要大力宣传烫伤的急救知识,让每个人都对烫伤处理有所了解,减轻烫伤带给人们的巨大伤害;有的小组说医院要允许患者免预付金进行治疗,从而避免因资金不足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探究意识,提出了一些可实施化的建议,并且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增加了彼此的了解、收获了友谊,也提高了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罗萌2007)。
通过上述讨论,学生了解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清楚自己在本堂课的学习情况,从而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和反思,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得到了反馈信息,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分析和改进,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积累经验。
(五)布置作业
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正如《新课程标准》中对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一样,学生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要与课堂之外的生活联系起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管延龙2011)。
结束语
探究式教学法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只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学生的英语阅读不应该局限于课本,还应多包含一些课外的英语读物,这对增长见识和培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于英语阅读,可以大大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管延龙.2011.探究式教学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3).
胡为玮.2013.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探析[J].考试周刊,(47).
13.人教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例 篇十三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一、本课分析
本课是一节阅读课。文本话题是机器人。通过设置读前预热、读中理解、读后检测和拓展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由来、发展过程、对人类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并把所读信息转化成对话信息,关注语言的使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展望未来和相信未来,崇尚科学,探索和创造未来,从而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态度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1.2.3.能学会重点词汇以及目标语言。
在阅读中尝试概括段落大意,加强对篇章的整体理解。在阅读过程中尝试找出文章的主线。
三、教学过程
Step I.Warming-up and lead in Ask: What do the robots look like ? What can they do? Step II Fast reading Look at the questions.Read the article and match each paragraph with the question it discuss.2.Careful reading 1.Listen to the text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they can underline the topic sentences of each paragraph and the detail information that they interest.2.What can robots do in movies? They help with housework and do jobs like working in dirty or dangerous places.3.Have students read the text aloud then compete the sentences below(1).Robots can build _cars___ in factories.(2).They can do __simple__ jobs many times and never get bored.(3).Some can __walk___ and _dance____.(4).Some can help __look for ___ people under _the buildings_____.4.Write T or F Scientists in Japan can make robots walk and dance.Some scientists believe it will be difficult for robots to look like a human James White thinks robots can talk like humans in the future.Step III.After-reading(1)About whether robots can think , do scientists have the same ideas?(2)What are the different ideas?(3)Which idea are you on? Say why.StepⅣ.Homework 1.Recite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article.2.Write a short paragraph.For example: I want to have a robot in the future.It will look like a ______.It will be able to_____, and it will also be able to help 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I think I will like it very much.3.Ask S to finish 2d-2e.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始,由易到难,逐步完成各个环节,尤其注意文本信息的思考、评价和转换,使学生找到了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学生参与度不够广。
部分学生依然没有养成扩大视距。五:板书设计
Unit7 Will people have robot? Section B 2a-2e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
14.人教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例 篇十四
关键词:阅读习惯 能力 精读 泛读
一, 阅读能力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
获得知识的各条途径中,阅读是一条主要途径。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可以获取信息,也可以为了消遣而阅读。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能直接阅读英语书籍、报章、杂志,从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对实现我国四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我们掌握的语言材料越多,使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得就越快。在目前我们缺乏直接听、说英语机会的情况下,通过阅读接触英语,吸收语言材料,获取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英语的途径。通过阅读还可以获得一些关于使用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所以阅读是重要的获取知识手段。
高中是培养阅读能力和兴趣的关键阶段,应当在高中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高中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尽快提高语言水平和听说阅读能力,既要读得懂,又要读得快,就必须经常有选择地有计划的进行阅读。拓宽知识面,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基础,语言交流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的各个方面,拥有较广知识面的人,看到各类文章才能够读得懂。读懂还不够,还要与文化背景相结合,只有深刻了解文章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经过分析、判断、推理,才能够更好地准确把握文章。英语被广泛运用于许多国家,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拓宽知识面,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对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十分重要。英语老师的知识面拓宽了,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生知识面拓宽了,能更好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看原文电视,阅读英语书籍、报刊、杂志,提高英语素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能够更好地理解语意。
选择好读本,培养阅读兴趣,要在形式和内容上适应学生的知识层次、心理、思维特点。形式要多种多样,电视、图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更有利于准确地理解语意,内容要有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使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要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人物传记、短篇的科学幻想、历史、地理知识、外国民俗风情及学生学习和生活有关的材料,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方法上要从易到难,从课内到课外,从少到多,日积月累,前后联想,虚心请教,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达到读懂、快速的目标。
例如,高一上学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虽说已经进入高中阶段,但学生要完成初升高的过渡,学生的英语成绩大幅下滑,此时重新树立学生学英语的信心很重要,所以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特意选择一些难度较低,接近中考但略高于中考的阅读材料,坚持每天课前三分钟限时训练。这样内容难易适中一学期下来不仅可以重塑学生学英语的自信心而且不知不觉学生也养成每天坚持阅读的好习惯。
多读、多背、多用,注意分析积累,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惟一途径。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英语也一样,英语阅读的多,学生可以拓宽知识,复习单词,积累词汇,熟悉句型,了解文化背景、风土人情。 只有在多读的过程才能培养起阅读能力。读包括朗读和默读,这里所论述的阅读能力指的是默读。
那么阅读能力又是如何培养的呢?在阅读中注重积累,掌握阅读方法。
(一)要学生掌握英语词汇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英语和汉语不同,英语单词有词形变化,如名词有复数形式,有所有格形式,动词有现在分词、过去时和过去分词。形容词有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一些词有其固定的用法,如介词后面要跟名词或代词作宾语,冠词后面是名词,情态动词后面接动词原形,连词前后词性和句式要保持一致。掌握了这些特点,阅读时就可以以句子为单位,分清意群之间的关系,达到整体理解整体阅读,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率。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判断新词汇,提高阅读效率。有些学生在阅读时一遇到生词便立刻去查词典。每到这时我总是鼓励学生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巧去猜测词义。告诉他们可以运用构词法;根据同位语、定语从句等说明性的词语来猜测词义,还可以利用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来推测出词义,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来理解词义。如在The Olympic Oath is repeated by all the contestants during the beginning exercises “We swear that we will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 in loyal competition,......”句中根据“oath”发生在比赛之前及我们swear的内容,可判断oath为“誓言”。在Hear,with
Chinese restaurants,Chinese postboxes,and even odd telephone-boxes that look like pagodas(塔),根据look like pagodas塔似的boxes,推测“odd”为“奇异的”。经过反复训练,学生的理解和判断力有所提高,遇到生词也敢去猜测了,节约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总之,培养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是教学中应该长期坚持的,只有经过不懈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将此项工作不断在教学中总结、完善和提高,力争探索出一种培养阅读能力的最佳方法。
阅读能力是通过精读和泛读来培养的。精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精读材料学习词汇和句法,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泛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大量合适的材料提高阅读速度,培养阅读能力。我们在前面谈过,课文常被用为精读材料,课外阅读材料常被作为泛读材料。只有精读、泛读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才能培养起学生的阅读能力的。
1、精读
精读包括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方法、概念内涵等的理解,以及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学习语言结构,如词汇的学习、难句的分析、语言点的讲与练等。
英语词与汉语词不同。英语词有词形变化。如名词有复数形式,还有所有格形式;动词有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过去式、过去分词、现在分词等形式;形容词有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等。从词的用法上看,介词后要跟名词或宾格代词;冠词后要跟名词;情态动词后要跟有原形动词;连词后要有并列或从属成分等。掌握英语词汇的这些特点,对提高阅读能力是有帮助的。比如阅读中遇到一个介词,就知道它的后面必定有一个名词或是一个宾格代词,因此在阅读时,不会在介词后停顿,而要一个视距读完一个介词短语;读到一个冠词时,就知道它后面必有一个名词,这样就不至于一个词一个词地读,而会扩大视距,提高阅读速度。
为了使学生养成以语义为单位进行阅读的习惯,我指导学生把句子按意群划上底线。如:
Winter is the coldest season of the year.
All that afternoon I jumped and sang and did all kinds of things.
经常做这类练习,学生在阅读时就会按意群阅读,阅读的速度和正确性都会得到提高。无论是单词、短语还是句子,都要先在口头上学和练,然后再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不至于一个词一个词地阅读,而是一个短语一个短语地,或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地阅读了。
对课文的学习,讲解必要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查词典、用英语解释词义的能力;找出段落大意、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学习一些简单的修辞手法和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
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1) 在读了生词表以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反馈阅读理解的情况,我给学生一些阅读前提的问题(Before-questions)和阅读后提的问题(After-questions)阅读前提的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并抓住文章的重点,阅读后提的问题是为了解学生阅读理解的情况。这两类问题有下列四种类型:
第一类:Wh-questions,这类问题可以从阅读材料中直接找到答案;
第二类:Why-questions和How-questioins,这类问题从阅读材料中可以找到答案,但不能直接引用文章的句子;
第三类:不能从阅读材料中直接找出答案,而是要从材料的内涵中经过推断找出答案;
第四类:读者从阅读材料中经过判断(Judgement)或评价(Evaluation)得出自己的看法。
下面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编的高中英语教材为例,对这几类问题举例加以说明。
是非判断题:
如“American English(1)”(高中英语第一册第10课),在学生预习课文后,我给下面几个是非判断题要学生做:
1.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there are more differences in spelling than in pronunciation. ( )
2.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are so different that people from the two countries can hardly understand each other. ( )
3. The English language is always changing. ( )
4. The main idea of the last paragraph is that many words from other languages have come into the English language.( )
可以从课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Wh-questions:以“American English(1)” 为例,在学生阅读前,我提出下列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
1、What differences are there in spoken English in these two countries?
2、Where did the word “fall”(meaning “autumn”)first come from?
3、Where did the expression “way of life” come from?
4、In which countries is English used as the official language?
Why-questions和How-questions:
以“Abraham Lincoln” (高中英语第一册第50课)为例,学生阅读课文后我提出下面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
How do you know that Lincoln was one a great American presidents?
要经过推断才能找出答案的问题:如“Abraham Lincoln”,学生阅读后我提出:Why did Abraham Lincoln killed after the war ended?
读者经过判断或评价得出自己看法的问题:如学生读完“American English”一课后,我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about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2) 通过课文的学习讲解必要的语言知识 高级阶段的教材中新的语法知识比较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句义,我有时给学生作句子结构的分析。英语和汉语的词序不尽相同,英语的定语(介词短语作定语、从句作定语)要放在被修饰的词的后面,这一点与汉语不同。因此当修饰的成分多,句子又长时,学生阅读起来就感觉困难。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指导学生做必要的句法分析,分析时首先找出主语和谓语,再找出主句和从句,就可以基本弄懂句义了。以高中英语第二册第46课“Escape from the zoo(1)”为例,课文一开始有一个句子:
The manager of the zoo said that the young lion, which was born in the zoo, would would probably not attack people.
这个句子对学生来说虽有点长,但作句法分析后,就容易理解了。这是个主从复合句,其主语是The manager of the zoo said,后跟一个由that引导的宾从句 the young lion… would probably not attack people,中间插入了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which was born …six months old修饰先行词the young lion 这样分析完句法关系后,这个句子就好理解了。
我从不给学生每个句子都做分析,只分析长句和难句。
(3) 培养学生说出文章的段落大意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这是培养学生复述和练习写作的一种方法。以“First aid”为例,在学生理解课文并学习词的用法后,经过启发,学生说出了文章的段落大意。
第一段: Description of first aid
第二段: 3 important things to do
第三、四段:Common injuries in the home
第五段: You need more information!
再以“How Marx Learned Foreign Languages” (高中英语第一册第82课)为例,全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在学生学完课文后,我提问:
What was the advice Marx gave o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学生回答:He said that when a person i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he mustn’t always be translating everything into his own language. He must be able to use the foreign language freely.
这个答案就是全文的中心思想。
2、泛读
我们在前面谈过,阅读能力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因此除了教科书以外,教师应当给学生补充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材料。从哪个年级开始增加阅读材料是很多教师所关心的一个问题。实践证明,从初一第二学期开始每周读一篇短小的读物是可行的。在阅读材料中不可以出现生词和新的语法知识。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可以复习学过的单词和语法,从而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提高学习效果,这样课上、课下有机地配合,对学习会产生良性循环。随着学生使用语言能力的提高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到了中、高年级,阅读材料的篇幅可逐渐加长,也可以出现少量和词。课外阅读的选材很重要,材料要符合学生年龄的特点,要注意趣味性。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1) 注意阅读的特点 阅读是默读,不可以出声。朗读和阅读是两种技能,朗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学生在朗读一篇未学过的新材料时,由于注意力集中在语音、语调上,往往对朗读的内容,尤其是长篇文章,不完全理解,因此朗读不能提高阅读能力。如果是为了训练朗读,就应当选择易于上口的材料,如果是为了训练阅读,就应当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为了培养学生在阅读时不读出声音来,我从开始训练阅读时,就要求学生把食指放在嘴唇上,嘴唇不要动,必须控制自己的发音器官,不出声地默读,以免分散注意力而降低阅读速度。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阅读了。
(2) 要克服回视的习惯 有时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难句或不太熟悉的词,读过一遍不能理解句意,需要回视(返回来再读一遍),这是允许的。但很多时候学生是出于不放心,虽然读懂了但还要返回来再读一读,这会大大影响读速度。这是一种不好的阅读习惯。我要学生每人用一块硬纸板,剪成长条形框形状,将它压在正在阅读的这一行上,空白处显示的是正在阅读的文字,使已读过的文字被遮住,这样就使回视不可能了。用上面两种方法练习一段时间,学生就可以改掉回视的习惯,并逐渐扩大视幅,做到一视幅2~3个词,甚至4~5个词了。
(3) 计时阅读 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我要求学生做“计时阅读”。具体的做法是:学生在阅读之前在阅读材料的右上角记下开始阅读的时间和这一篇材料的词数,读完以后记下读这一页或这一篇短文所用的时间(时间要用分钟计算),用时间除以词数就是每分钟的阅读速度,读速= 词数 。比如某学生阅读一篇300词的短文
时间(分)
用了6分钟,他的读速就是50词/分钟。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是:“高中二年级学生能以每分钟40~50个词的速度,阅读有关人物传记、寓言故事、活动记述、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科普小品等内容的材料,生词率不超过3%,能够把握主要事实和中心思想,理解正确率达到70%。”
如果我们为学生选的阅读材料长短、难易恰当,每天用几分钟的时间阅读一篇四、五百词的小短文,经过一个学期的计时阅读,他们可以看到自己的阅读速度有明显的提高。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有很多学问,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参考书目:
《教学思想录--中学外语卷》马俊明 江苏教育出版社 .7
《新编高中同步全程优化设计--高一英语》 吴占业 东北朝鲜民族出版社 .4
《高中英语第一册(上)》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10
《高中英语第一册(下)》 人民教育出版社 .4
【人教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例】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 (人教版)09-18
小学六年级人教版阅读09-27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外阅读伴随学生成长_人教版新课标10-12
人教版鸽巢问题例2教学设计07-01
小学体育人教版教学设计12-11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11-15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作文教学计划06-15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08-01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四季》教学设计10-19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计划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