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论文(精选8篇)
1.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篇一
外商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管理
(一)行政许可和登记内容
外商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管理工作。
(二)设定行政许可审批和登记的依据
《深圳市外商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试行办法》(深府〔2009〕106号)。
(三)行政许可审批和登记数量及方式
无数量限制,符合条件者即予许可。
(四)行政许可和登记条件
1.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宏观调控政策;
2.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的规定;
3.符合行业准入标准;
4.符合公共利益和国家反垄断的有关规定;
5.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工艺标准的要求;
6.符合国家资本项目管理、外债管理的有关规定。
(五)申报材料
1.项目申报单位应向市发展和改革委提交项目申请报告,申请报告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并须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布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通知》(发改投资〔2007〕1169号)要求,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2)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3)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4)节能方案分析;
(5)建设用地、征地拆迁补偿分析;
(6)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7)经济影响分析;
(8)社会影响分析。
2.项目单位需填报《深圳市外商投资项目核准申请表》,该表格可在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网站(http://)上点击 “项目申报软件”下载申报软件。项目申报时须提供电子报盘。
3.项目申报单位除提交申请报告和申请表外,需附如下资料:
(1)项目法人注册文件以及中外投资各方的企业注册证(复印件)、外商投资批准证书(复印件)及经审计的最新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复印件)。
(2)资本金证明文件(原件),需要融资的项目应提供融资意向书(原件),需增资、购并的项目应提供公司董事会决议(复印件)。
(资本金证明文件(原件):包括银行开具的三个月内的存款证明文件(原件),最新的财务审计报告(复印件)。
注: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国发〔2009〕27号),钢铁、电解铝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40%;水泥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5%;煤炭、电石、铁合金、烧碱、焦炭、黄磷、玉米深加工、机场、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化肥(钾肥除外)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5%;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其他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
(3)房地产项目应提供房地产开发资质证书(复印件)和相关土地证明材料,旧住宅区、旧村、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改造项目需提交市规划局的审查意见(复印件)。
(4)特许经营、特种行业、专营专卖和控制行业的项目及需政府配置特殊资源的项目,需提供有关部门的批复文件或意见(原件)。
4.需上报国家核准的项目、或需由省里核准的跨市项目还需提交如下资料:
(1)项目节能方案的评估和审查意见;
(2)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审查意见;
(3)环评审查意见;
(4)用地预审文件。
(六)行政许可和登记申请受理机关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七)行政许可和登记决定机关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注:.需上报国家核准的项目或需由省里核准的跨市项目由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提出初审意见后上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核准)。
(八)行政许可和登记程序
项目申报单位按要求备齐材料后,市发展和改革委应正式受理,并向项目申报单位出具受理通知书。项目申报单位提交的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市发展和改革委应在收到项目申请报告后3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项目申报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办理期限自项目申报单位补正全部内容之日起计时。
市发展和改革委应在正式受理项目申请报告后的10个工作日内,做出对项目申请报告是否核准的决定,或向上级项目核准机关提出审核意见。由于特殊原因确实难以在10个工作日内做出核准决定或提出审核意见的,经核准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5个工作日,并应及时书面通知项目申报单位,说明延期理由。市发展和改革局征求公众意见、委托评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时间不计算在规定的时限内。
(九)行政许可和登记时限
10个工作日。
(十)行政许可和登记证件及有效期限
三年。
(十一)行政许可审批和登记的法律效力
项目申报单位凭项目核准通知,到相关部门办理用地规划、土地使用、环评、消防、民防、安全生产、设备进口和减免税确认等方面的手续。未经核准的项目,市规划、国土房产、环保、建设、消防、民防、安全生产、外汇管理、海关等部门不得办理有关手续。
(十二)收费
无。
(十三)年审
无。
2.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篇二
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 主要有三大职能:一是创造需求, 即对现有生产能力构成需求, 拉动GDP增长, 具有即期效应;二是形成未来的生产能力, 是未来的消费, 为将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三是创造和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可以说, 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为固定资产发展, 对山东省招远市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了调研。
一、固定资产的情况及特点
近年来, 招远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展情况良好。2008年8月末, 招远市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累计106.99亿元, 同比增长46.4%, 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7.6个百分点。按地域分:城镇基建投资79.63亿元, 同比增长51.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72亿元, 同比增长37.1%。按投资性质分:基本投资较快增长, 累计完成32.21亿元, 同比增长32.9%;更新改造29.38亿元, 同比增长101.9%;房地产开发13.53亿元, 同比增长67.7%;其他投资完成4.12亿元, 同比下降27.6%。08年1——8月, 完成规模以上主要建设项目397项, 比07年同期多增47项。其中, 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议之后增加了47项。
1、固定资产投资额保持高速的增长速度。
受国家宏观政策驱动, 招远市经济形势好转, 政府、企业、个人对经济的投入稳步增加。2 0 0 1年以来, 除2002年受宏观政策影响增幅不大外, 各年均保持较高增速, 近两年的增幅更在35%以上。
2、投资主体多元化, 企业成为投资的主体力量。
与以往以国有经济为投资主体的情况相反, 目前投资体呈现多样性。近年来, 招远市加快了投资体制改革的步伐, 最大限度放宽民间投资领域, 培育投资增长内生动力, 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 投资发展活力增强。突出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 企业自主性投资大幅提高。据统计, 2008年1-8月资金到位69.38亿元, 同比增长47.69%。其中, 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37.93亿元, 增长42.69%;企事业单位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策投资的能力迅速提高, 推进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进程。二是, 民间投资日趋活跃, 投资增长模式由政府主导型向政府和市场主导型转变。2004年以来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为民间投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民间投资比重明显提高, 投资增长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3、投向集中重点工程、重点企业, 投资情况良好。
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在招远市的加快落实, 各金融机构对交通、水电、通讯及招远市特色的制糖业普遍实行贷款手续简化和授信额度制度。至8月末, 调查的三个企业中资金到位情况良好, 华电集团、台泥有限公司、金源酒精公司分别完成投资30.71亿元、7.07亿元、5亿元, 占计划总投资额的64.66%、13.89%、71.43%。
4、更新改造一反上年负增长的态势增长迅猛。
从07年四个季度看, 招远市更新改造增长率分别为18.7%、-3.7%、1.3%、-33.1%。08年前8个月则猛升至101.9%, 上升趋势十分明显。招远市企业针对生产技术落后、装备水平低、技术开发能力弱、产品档次低、单位能耗高和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 下大力气搞技改, 为企业适应市场竞争, 创造新利润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宏观分析当前固定资产投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一直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源动力。在固定资产投资迅猛的拉动下, 近年来, 城市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以政府广场为依托点, 市容、街道面貌一新。但是, 招远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均高于全国和全区的平均增长速度, 投资方向、资金结构有所偏颇, 潜在问题不容忽视。
1、固定资产增长过快, 招远市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6个百分点, 严重加剧了煤、电、油运输供求矛盾, 影响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 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 增大了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2004年以来招远市就由于用电用水紧张, 尽管招远市供电量同比增长24.4%仍不能满足需求:部份企业生产受到影响, 对居民实行拉闸限电限水更是惹来怨声连连, 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2、项目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城市基础建设项目贷款投资不能通过项目建设和运作直接回收和产生回报, 潜在风险如下:
(1) 来自还款资金受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的潜在风险。一般而言, 对于此类公益性项目, 银行贷款投入后, 项目本身产生的经营性现金流入不足以偿还未来贷款本息, 甚至有的项目根本无法产生现金流量, 如防洪堤工程, 造成项目缺乏第一还款来源, 因此, 对此类贷款多由财政还款。但可能会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和政策变化影响财政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变化, 对此类项目的按期还款造成一定影响。一旦社会经济环境和政策变化不尽人意, 将会导致不管是预算内还是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减少, 即使政府到时有意还款, 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 来自法律上的潜在风险。此类贷款是由政府作为担保并承诺还款的, 财政担保实际无效, 一旦出现问题, 不受法律保护。再者政府借用预算资金还款, 需人大表决通过, 到头来还是要看政府是否愿意还款, 当届领导与下届领导衔接问题, 贷款有一定风险。
(3) 来自银行自身的风险。一是宏观调控限制了信贷投入。政府主导类项目如城建项目等往往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遏制投资过快增长过程中的限制对象, 项目必须经上级行严格审批。二是经营管理风险。据从商业银行了解到, 80%的固定资产投资, 变相来源于银行。作为金融机构, 必须严格贷款条件, 完善贷款手续。而目前一些商业银行二级分行贷后管理工作未能真正落实到实处, 如有的行在贷款发放后未能及时跟踪贷款用途或累放贷款快于工程进度, 给某些企业挪用贷款以有乘之机;有的行没有认真分析现金流量, 在项目现金流量最好时未能主动收回贷款, 或为了完成存款任务, 只关注贷款所产生的派生存款, 而错过收贷良机等。由于我区个人征信系统尚未上马, 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及预期效益难以准确把握, 为了减少个贷风险, 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3、国债资金的迅猛增长隐藏危机感。从2001年至2008年8月招远市共利用国债3.6亿元。据了解, 为了获得国债资金, 地方政府都会承诺提供配套资金, 实际上一旦项目开工, 地方配套资金往往难以落实, 国债项目就成为所谓的“钓鱼工程”或“半拉子”工程, 政府只好继续支持续建。如此一来, 容易拉高财政的债务率, 降低投资边际收益。
4、“政绩工程”危机重重。从2008年年初, 地方政府进行了换届, 新班子上任后急于做出成绩。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制定了宏伟的经济发展规划。然而, 地方政府对于存量的改造和重组难度较大, 收效也较慢, 于是纷纷把目光转向搞增量, 致使金融机构为缺少收益来源的城建项目放款, 为银行积累了极大的金融风险。一般来说, 投资每增加1%, 应当能拉动GDP增长达到0.8%左右, 但2 0 0 8年招远市投资每增加1%, G D P的增长只有0.4%左右, 这与地方政府换届、大量基础建设效益周期长等所造成的一些决策失误和腐败有关。因为, 任何一项投资, 不管其效益如何, 虽然都能增加当期需求和GDP, 但毕竟只有产生一定效益的投资才能增加实实在在的财富。
5、产业转移环境有所改变, 加上竞争优势不明显, 造成了引进新项目不多, 项目储备库存少。从07年下半年开始, 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升级面临重重困难, 已重新调整了产业政策, 暂缓了产业转移。如广东省实施了省内产业转移政策, 产业跨省转移意愿不再强烈。特别是当前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民营企业经营困难, 不少企业面临停工和倒闭, 企业再扩大和投资的愿望不强, 招商引资项目将面临严峻形势。再加上公路交通受全区发展战略的制约欠帐较多, 接纳产业转移所需的便捷高等级公路网还未能建成, 部分失去了接纳产业转移的竞争优势。此外, 招远市的项目用地价格偏高。根据土地有关新规定, 市辖三区为9等, 征地价格13.6万元/亩, 相比周边县区都没有竞争优势。
6、贷款集中度高, 异地监管, 潜在金融风险隐患较多。一是贷款集中度较大, 风险相对集中。如2006年至2008年8月, 列入调查范围的5家水泥、电力企业贷款余额超过12亿元, 占同期辖内银行贷款发生额的54.4%, 其中超过3亿元以上3家。投资过于集中容易造成产能的过剩, 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 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 这也是我国目前调控的重点。二是异地贷款大量增加与银行跟踪管理难到位的问题日益显露。目前金融机构选择的多是大公司, 大集团, 而这些公司和集团往往是异地的, 更加大了贷款监管难度。如招远市金融机构今年向两家大型的异地集团公司在本地的项目贷款, 由于这些总公司均在外地, 尽管有报表反映, 但银行信贷管理人员还是难以真实了解异地贷款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情况、开户情况等问题。2008年3月末, 招远市中行向总部在北京的一个某水泥集团公司发放贷款5000万元, 当天就被转出招远市, 贷款银行根本无法对贷款实施跟踪管理。异地集团公司贷款大幅度增加所隐含的风险问题应引起重视。
三、固定资产投资的面临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
第一, 投资产权主体仍然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投融资改革要求实现“谁投资, 谁决策, 谁承担风险”, 但是目前政府不但对基础设施项目亲自抓, 甚至对企业投资决策也过多干预。一些地方政府“全力”帮助地方企业搞活经营, 一来可以增加地方财力, 二来还树立了所谓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好范例。企业投资行为通常是主管机构和企业领导人讨价还价的结果, 有的甚至是上级主管机构的意志起决定性作用, 上级领导成为投资行为的实际决策者。企业投资不按市场规则行事, 致力于研究如何寻找到政策优先权支持, 造成信息传导机制失效。这样做的结果扭曲了政府和企业的行为, 破坏了正常的政企关系。
第二, 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不健全影响投资效率的提高。国有企业投资行为缺乏必要的可行性分析, 缺乏硬的预算约束, 包括长期效果评估, 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企业经理人行为应当是主观上追求个人收入和声誉的最大化, 客观上实现企业经营的利润最大化。目前多数企业中这条纽带是断裂的, 因此企业实现的仅是经营稳定化, 主要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如实现所谓的扭亏增盈, 积极配合实施下岗再就业工作等。企业家则在隐蔽信息的手段下, 利用对企业的直接领导权为个人谋取最大利益, 以弥补企业家的机会成本, 同时伺机换取政治收益。
第三, 信用秩序不良造成资金运动受阻。我国经济中有许多领域都存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 造成社会信用缺失, 经济秩序混乱, 非常明显地制约了经济发展。目前, 企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信用缺乏, 资金运动过程中, 供求各方面都存在着道德风险。有的企业领导人甚至说:“从借钱的那天起, 我就根本没有想到过以后要还。”在这种条件下, 企业难以通过正常的信用关系获得需要的资金, 造成投融资体制的恶化。
四、严格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引导固定资产投资健康发展
1、政府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的产业政策, 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能力。一是继续大力支持大型企业在招远市落户, 无论是在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还是在各方面的协调支持上, 都本着为企业着想的态度, 做大做强招远市的行业;二是加强对原有立项的结构调整,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促进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引导小企业向优质企业配套行业转变, 共同促进工业行业的健康发展。三是政府有关部门要规范企业行为, 制定相关法规, 提高其对信贷资金的吸纳能力。四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测, 随时了解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情况, 了解企业的资金动态、生产动态, 及时反映。
2、缓解当前能源、原材料和运输的供求矛盾是让固定资产投资健康发展、经济平稳前进的关键。一方面, 各部门齐心协力, 增加煤炭、电力、油品生产;加强经济运行调节, 促进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需衔接, 保证居民生活、重要行业和重点企业的需要;加快大型煤炭基地、重要电源电网建设, 加快石油等重要资源勘探开发, 加快重大交通运输干线与枢纽工程建设。另一方面, 要坚持增产与节约并举, 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这不仅是当前解决供需矛盾的迫切需要, 也是缓解我国资源环境压力的长远之计。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各行各业都要杜绝浪费, 降低消耗,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3、对于要建设的项目, 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 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加强引导和调控。一要完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 健全行业信息发布制度, 正确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二要抓紧制定和完善行业准入标准, 严格市场准入。对于在环保、安全、能耗、技术、质量、环保等方面不符合标准的项目, 尚未建设的不准开工, 在建的要进行清理, 已建的要限制改造。三要依法加强用地管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的建设项目, 一律不得批准用地。继续清理开发区, 整顿规范土地市场。四要强化信贷审核和监管。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 金融机构不予贷款。五要严肃税制, 坚决禁止和纠正擅自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的行为。只有通过这些措施, 才能使投资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合理对待“政绩工程”。良好的固定资产投资能给招远市经济带来种种好处。但是不能一味地为了“好处”, 而盲目上工程, 尤其是“政绩工程”。首先, 政府部门不能仅从政绩、私利出发, 盲目上项目, 而应该从招远市实际情况出发, 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为保证固定资产投资的纯洁性, 政府有关部门主要采取意见指导, 而不是强制性的政治指导。其次, 金融机构应该正确处理好支持地方发展增加信贷投入和防范信贷风险的关系, 顶住压力, 对于报送的项目, 认真遵循审慎原则, 真正做到稳健经营, 以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为基本原则, 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效益的投资项目给予积极的信贷资金支持, 让银行资金得到最好的运用。
5、央行应该正确引导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为防止投资过快, 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近段时间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 充分发挥信贷政策结构调整的功能, 通过“窗口指导”限制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过热”行业的贷款。其次, 面对货币政策措施难以短期奏效的现实, 强调深化金融改革的方向。即大力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及上市, 并利用利率市场化解决贷款的地区差距和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再次, 实行差别准备金率制度与再贷款浮息制度时, 强调分类对待、分类管理。最后, 人民银行从去年起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不过事实证明这并不能真正解决投资过快的问题。只是降低了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而对于部份行业投资过热重复建设等问题根本毫无对策。下阶段, 人民银行应该适当收紧金融体系流动性,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加强强调和微调, 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 继续加大公开市场对冲操作, 加强再贷款、再贴现管理, 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协调配合作用, 将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严格控制在一定水平, 适当控制货币信贷增长。
6、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提高贷款决策水平, 加强银行信贷管理。银行应该增强对全球经济背景下的行业研究, 以及经济周期下某商品的市场供求风险研究。一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 严格执行贷款项目资本金比例规定, 落实贷款“三查”制度, 严禁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投入。对属于国家调控的项目, 坚决不予提供金融支持。对跨区域发放的贷款应加强监测, 防范跨区域贷款风险。二要根据国家信贷政策, 及时调整授信结构, 努力实现资产多元化, 改变信贷投放过度集中, 支持面窄, 对少数优势企业过分依赖的状况。三要大力开展金融创新, 积极探索实行动产抵押、仓单质押、专利质押等担保形式, 以多种方式满足项目企业合理信贷需求。
摘要: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固定资产投资的健康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分析, 提出固定资产投资健康发展的对策。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减 篇三
针对这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小幅回落的状况,专家普遍表示,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仍然很大,7月份增速小幅下滑主要是季节性因素,投资增速下滑不会转变为一种长期的趋势。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认为,由于过去两年7月份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都比6月份有明显回落,这一回落可能主要和投资统计的季节性特点有关,并不能代表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方向。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6年1-7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4771.01亿元,同比增长30.5%,相比1-6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1.3%的增速出现小幅回落。而2005年1-7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4637.16亿元,同比增长27.2%,与1-6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7.1%的增速基本持平。
东方证券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则指出,一方面五六月份环比增长过快,这样7月份环比增长就会放缓,另一方面7月份,中国许多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可能对当地的经济活动造成很大的影响。
另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7月底,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03484亿元,同比增长17.2%;新开工项目132099个,同比增加17168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8138亿元,同比增长14.6%。
“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投资反弹的压力很大”东方证券这位分析师表示,我们对下半年经济和企业盈利保持高增长仍然有很大信心。基于指标目前的变动趋势,预期8月份投资的同比增速会有明显的上升,可能将超过30%。
4.固定资产投资 篇四
责任编辑:作者: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国民经济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增强经济实力,为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创造物质条件。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国有经济单位投资、城乡集体经济单位投资、各种经济类型的单位投资和城乡居民个人投资。按照我国现行计划管理体制,国有经济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商品房屋建设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个部分;城乡集体经济单位投资包括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和农村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各种经济类型的单位投资包括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资、与大陆合资经营、与大陆合作经营、港澳台独资及其他经济类型的单位投资。城镇居民个人投资包括城市、县城、镇、工矿区所辖范围内的个人建房和农村个人建房及购买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资。
[
返回 ]
基本建设投资 基本建设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以扩大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新建、扩建工程及有关工作。包括工厂、矿山、铁路、桥梁、港口、农田水利、商店、住宅、学校、医院等工程的建造和机器设备、车辆、船舶、飞机等的购置。
基本建设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基本建设完成的工作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基本建设规模和建设进度的综合性指标。它是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度按预算价格(预算价格是编制施工图预算时所用的价格)计算的工作量,没有形成工程实体的建筑材料和没有开始安装的设备,都不计算投资完成额。
[
返回 ]
更新改造投资 更新改造是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对原有设施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以及相应配套的工程和有关工作(不包括大修理和维护工程)。更新改造投资是以货币表现的更新改造完成的工作量。根据我国现行统计制度,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的划分是:(1)列入基本建设计划的项目作为基本建设投资,列入更新改造计划的项目作为更新改造投资;(2)更新改造计划与基本建设计划结合安排的项目及未列入计划的项目,根据工程性质分别作为基本建设投资或更新改造投资。属于对企业、事业单位原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新的项目和增建主要生产车间、分厂等,其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尚未达到大中型标准的项目,以及由于城市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需要而进行的迁建工程,作为更新改造投资。
[
返回 ]
其他固定资产投资 是指按照国家规定不纳入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计划管理,其总投资在五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具体包括:国有经济单位用油田维护费和石油开发基金进行的油田维护和开发工程;煤炭、铁矿、森林工业等采掘采伐业用维检费进行的开拓延伸工程;交通部门用公路养路费对原有公路、桥梁进行改建的工程;商业部门用简易建筑费建造的仓库工程。
[
返回 ]
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 根据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不同,分为上年末结余资金、本年资金来源小计和各项应付款。其中本年资金来源小计又分为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股票、债券、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七种:
(1)国家预算内资金指国家预算、地方财政、主管部门和国家专业投资公司拨给或委托银行贷给建设单位的基本建设拨款和中央基本建设基金,拨给企业单位的更新改造拨款,以及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拨款中用于基本建设的资金。
(2)国内贷款指报告期企、事业单位向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各种国内借款。国内贷款包括:银行利用自有资金及吸收的存款发放的贷款、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的国内贷款、国家专项贷款(包括煤代油贷款、劳改煤矿专项贷款等),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的贷款、国内储备贷款、周转贷款等。
(3)股票是股份制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到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
(4)债券是企业(公司)或金融机构通过发行各种债券筹集到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包括由银行代理国家专业投资公司发行的重点企业债券和重点建设债券。
(5)利用外资指报告期收到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国外资金,包括统借统还、自借自还的国外贷款,中外合资项目中的外资,以及无偿捐赠等。其中,国家统借统还的外资,是指由我国政府出面同外国政府、团体或金融组织签订贷款协议、并负责偿还本息的国外贷款。
(6)自筹资金指建设单位报告期收到的,用于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上级主管部门、地方和本单位自筹资金。
(7)其他资金来源指报告期收到的除以上各种拨款、借款、自筹资金之外,其他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
[
返回 ]
固定资产投资按国民经济行业分 建设项目归哪个行业,按其建成投产后的主要产品或主要用途及社会经济活动性质来确定。基本建设按建设项目划分国民经济行业,更新改造、国有经济单位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及城镇集体投资根据整个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行业来划分。一般情况下,一个建设项目或一个企业、事业单位只能属于一种国民经济行业。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国民经济各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联合企业(总厂)所属分厂属于不同行业的,原则上按分厂划分行业。
[
返回 ]
固定资产投资按建设性质分 建设项目的性质一般分为新建、扩建、改建、迁建、恢复。基本建设按建设项目划分建设性质,更新改造、国有经济单位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及城镇集体投资按整个企业、事业单位的建设情况确定建设性质。目前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是根据我国现行的计划管理体制区分的,所以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都可以分别按新建、扩建等划分。
(1)新建一般是指从无到有、“平地起家”新开始建设单位。有的单位原有的基础很小,经过建设后其新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超过原有固定资产价值(原值)三倍以上的也算新建。
(2)扩建一般是指为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厂内或其他地点增建主要生产车间(或主要工程)、独立的生产线或总厂之下的分厂的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在原单位增建业务用房(如学校增建教学用房、医院增建门诊部或病床用房、行政机关增建办公楼等)也作为扩建。
(3)改建一般是指现有企业、事业单位为了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降低消耗和成本,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三废治理、劳保安全等,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新(包括相应配套的辅助性生产、生活福利设施)。有的企业为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能力,进行填平补齐而增建不增加本单位主要产品生产能力的车间等,也属于改建。
[
返回 ]
固定资产投资按用途分 固定资产投资按工程的经济用途分为用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住宅四部分的建设,是研究不同用途的固定资产投资之间比例关系的重要指标。基本建设投资、国有经济单位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及城镇集体投资的用途按单项工程确定,现有企业、事业单位更新改造投资的用途按更新改造项目确定。
[
返回 ]
固定资产投资按构成分 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按其工作内容和实现方式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其他费用三个部分。
(1)建筑安装工程(建筑工作量)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和各种设备、装置的安装工程。包括各种房屋建造工程,各种用途设备基础和各种工业窑炉的砌筑工程;为施工而进行的各种准备工作和临时工程以及完工后的清理工作等;铁路、道路的铺设,矿井的开凿及石油管道的架设等;水利工程;防空地下建筑等特殊工程;以及各种机械设备的安装工程;为测定安装工程质量,对设备进行的试行工作。在安装工程中,不包括被安装设备本身的价值。
(2)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指购置或自制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价值,固定资产的标准按财务部门规定。新建单位、扩建单位的新建车间按照设计和计划要求购置或自制的全部设备、工具、器具,不论是否达到固定资产标准均计入“设备、工具、器具购置中”。
(3)其他费用指除建筑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具、器具购置以外的投资完成额。它包括两种性质的费用,一种是属于增加固定资产的费用,主要有: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青苗等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勘察设计费,研究实验费、农林单位牲畜购置费、各种经济林木的营造费、办公和生活家具、器具购置费、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项目的其他费用、联合试运转费等;一种是属于不增加固定资产的费用,主要有:施工机械转移费、生产职工培训费、农业开荒费用及报废工程损失费等。
[
返回 ]
基本建设项目按大中小型划分 基本建设划分大中小型项目原则上应按照上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初步设计所确定的总规模或总投资划分,没有正式批准设计任务书或初步设计的,按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中所列的总规模或总投资划分。上述两条均不具备的,按本年计划施工工程的建设总规模或总投资划分。生产单一产品的工业项目,按产品的设计能力划分的;生产多种产品的工业项目,按其主要产品的设计能力划分。品种繁多,难以按生产能力划分的,按全部计划投资额划分。划分标准以国家颁发的《大中小型建设项目划分标准》依据。国家曾在1958年、1962年、1977年和1979年先后五次修订《大中小型建设项目划分标准》,因此各历史时期的大中型项目数不完全可比。
[
返回 ]
施工项目 指报告期内曾进行建筑或安装工程施工活动的建设项目。包括报告期内新开工项目、报告期以前开工跨入报告期继续施工的项目以及报告期施过工并在报告期内全部建设投产或停缓建的项目。
[ 返回 ]
全部建成投产项目 工业项目是指设计文件规定形成生产能力的主体工程及其相应配套的辅助设施全部建成,经负荷试运转,证明具备生产设计规定合格产品的条件,并经过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与生产性工程配套的生产福利设施可以满足近期正常生产的需要,正式移交生产的建设项目。非工业项目是指设计文件规定的主体工程和相应的配套工程全部建成,能够发挥设计规定的全部效益,经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正式移交使用的建设项目。
[
返回 ]
新增生产能力 指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而增加的设计能力或工程效益,即在报告期内按照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计算条件和标准,实际建成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的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它是用实物形态表示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成果,如一座矿井、一座转炉、一套化工装置、一条铁路专用线等。新增生产能力的计算,是以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效益的单项工程(或项目)为对象,当单项工程(或项目)建成,经有关部门鉴定合格,正式移交投入生产,即可计算新增生产能力。不包括主体工程虽已建成,但设备尚不配套或缺乏正常生产所必需的附属辅助工程,因而不具备正常生产条件的工程;生产作业线尚未建成,采取临时措施(如厂房尚未建成,临时安装部分设备,或缺乏主体配套设备,临时利用代用设备等)进行生产,虽能生产设计规定的产品,但不能保持正常生产的工程。
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以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建成后的年产能力表示。如煤炭开采、石油开采等。
(2)以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建成后处理原料的能力表示。如选矿工程的年处理矿石能力,洗煤厂年洗原煤能力等。
(3)以新增的主要设备数量或容量表示。如棉纺绽枚数、发电机组容量等。
(4)以建筑物容积、容量、面积或长度表示。如水库容量、铁路公路里程等。
新增生产能力的数量,原则上应按设计(计划)能力计算。设计能力指设计中规定的主体工程(或主体设备)及相应配套的辅助工程(或配套设备)在正常情况下能够达到的生产能力,而不论投产后的实际产量如何。以设备数量、建筑物容积、面积、长度等表示的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则按建成的实际数量计算。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调整设计能力时,必须经原设计管理机关批准后,才能按批准修改后的能力计算。如尚未批准,仍按原设计能力计算,并加以说明。无设计(或计划)能力的,可根据验收时鉴定能力计算。
建成投产的工程,各生产环节的设备已经配齐,符合计算新增生产能力条件的,应该按工程的全部设计能力计算。各生产环节的设备虽未按设计全部配套建成,但保证生产所需的主体设备、配套设备、主体工程、附属工程都已部分完成,形成生产作业线,经负荷试运转交付使用单位正式投入生产的,只计算设备配齐部分的能力。这部分建成投入生产的工程,统计新增生产能力时,需附有计算依据,并说明工程或主要设备配齐部分的情况,以及尚未建成的工程主要内容或尚缺的设备情况。
计算新增生产能力的几项具体规定:
⑴在计算新增生产能力数量时,不论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在报告期内何时建成投入生产,其新增生产能力都应按设计文件规定的全年的生产能力计算,而不应从本年建成投入生产的日期起计算,也不能按照投入生产后实际达到的产品产量或效益计算。
⑵以建筑物容积、面积及长度表示的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如房屋的建筑面积,商业、粮食部门的仓库容积,铁路、公路、电信线路,输油输气管道的长度等,一律按实际建成的数量计算,不按设计规定的容积、面积、长度的数量计算。
⑶只要建成投产的工程具备《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目录》上的某种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不论其是否属于工程主管部门管理,均应按规定的名称和计量单位计算该工程的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⑷改建、扩建的项目或工程的新增生产能力,如无设计能力资料,可根据验收时鉴定的净增能力计算,即改、扩建后全部生产能力(或可能达到的年产量)减去改、扩建前原有的实际生产能力(或年产量)后即为改建、扩建新增生产能力。
⑸迁建项目一般不计算新增生产能力,在迁建的同时扩大建设规模的,只计算增加的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⑹恢复项目应按恢复重建的全部能力计算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⑺引进项目或工程应按合同规定,在试生产期内经过考核达到验收标准,并经双方签字确认后才可计算新增生产能力。
⑻各类学校新增学生席位数,一般应按设计的学生席位数计算。没有设计席位的,可按教育部门规定的各类学校每个学生的定额面积,将报告期内交付使用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折算为新增学生席位数。
⑼医院新增病床床位数按竣工医院设计规定的新增病床床位计算。
⑽联合性企业总表统计整个企业的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分表分别按不同行业统计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⑾多种生产能力要将设计文件规定的各种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填全。
⑿全部靠手工生产的工厂和矿山不计算新增生产能力。
[
返回 ]
施工和竣工房屋建筑面积 房屋建筑面积是从房屋外墙线算起的各层平面面积的总和,包括房屋结构(如柱、墙)占用的面积和地下室面积。多层建筑按各自然层面积总和计算,包括房屋内的楼隔层,突出墙面的眺望间、门斗、有柱雨罩的面积。不包括突出墙面结构的构件、艺术装饰等所占的面积,如台阶等。凹阳台、挑阳台按其水平投影面积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 返回 ]
施工和竣工房屋面积 施工房屋面积指在报告期内施工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包括本期新开工、上期开工跨入本期继续施工、上期已停建在本期复工、本期竣工和本期施工后又停缓建的房屋建筑面积。竣工房屋面积指在报告期内房屋建筑按照设计要求已全部完工,达到住人和使用条件,经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可正式移交使用的全部房屋的建筑面积。
[
返回 ]
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 指一定时间内房屋竣工面积占同期房屋施工面积的比率。它是从房屋建筑施工速度的角度反映投资效果和建筑业经济效益的指标。
[
返回 ]
新增固定资产 指通过投资活动所形成的新的固定资产价值。包括已经建成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的工程价值和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价值及有关应摊入的费用。它是以价值形式表示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果的综合性指标,可以综合反映不同时期、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果。
[
返回 ]
建设项目投资率 指一定时期内全部建成投入生产项目个数占同期正式施工项目个数的比率。它是从项目建设速度的角度反映投资效果的指标。
[
返回 ]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指一定时期新增固定资产与同期完成投资额的比率。它是反映各个时期固定资产动用速度,衡量建设过程中投资效果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
返回 ]
未完工程占用率 指年末未完工程累计完成投资额占全年实际完成投资额的比率。它反映未完工程的相对规模,并可从资金占用的角度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由于未完工程是指已经开工,但尚未建成交付使用的工程,有个跨问题,因此未完工程占用率会出现大于1的情况。
[
返回 ]
竣工房屋价值 指在报告期内竣工房屋本身的建造价值,一般采用结算价格,包括竣工房屋在报告期内完成的价值和跨年施工的房屋在本期以前完成的价值。未竣工而转让给其他单位的房屋建筑工程,出让单位不计算竣工价值,待接受单位继续施工并符合竣工条件后,由接受单位计算其竣工价值,包括出让单位在出让前所完成的价值。
竣工房屋价值的计算方法 按房屋设计和预算规定的内容计算,包括竣工房屋本身的基础、结构、房屋、装修以及水、电、卫等附属工程的建造价值,也包括作为房屋建筑组成部分而列入房屋建筑工程预算内的设备(如电梯、通风设备等)的购置和安装费用。不包括厂房内的工艺设备、工艺管线的购置和安装,工艺设备基础的建造,室外的水、暖、电、卫、道路工程、挡土墙等环境工程的费用,办公及生活用家具等的购置费用,购置土地的费用,迁移补偿费和场地平整的费用等。
[
返回 ]
建设项目 按照现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体制的规定,建设项目分为基本建设项目和更新改造项目。
基本建设项目 简称基建项目,指经批准在一个总体设计或初步设计范围内进行建设,经济上实行统一核算,行政上为独立组织形式,实行统一管理的基本建设单位。通常以一个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作为一个基建项目。基建项目一般由设计文件规定的若干个有内在联系的单项工程组成,如钢铁项目可由炼铁、炼钢、轧钢等工程组成,纺织项目可由纺纱、织布、印染等工程组成。设计文件规定分期建设的单位,每一期工程作为一个基建项目。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企、事业单位不止一个基建项目。
更新改造项目 指经批准具有独立设计文件(或项目建议书)的更新改造工程,或更新改造计划方案中能独立发挥效益的工程。更新改造项目是根据独立设计文件或能独立发挥效益的工程确定的,大致相当于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单项工程。现行统计制度规定,更新改造统计的基层填报单位是企业、事业单位而不是更新改造项目。一个企业、事业单位可以同时有若干个更新改造项目。
[
返回 ]
建设性质 分为新建、扩建、改建、单纯建造生活设施、迁建、恢复和单纯购置。基本建设项目根据整个项目情况填写;更新改造、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城镇集体投资)按整个企、事业单位的建设情况确定建设性质。
新建 一般指从无到有、“平地起家”开始建设的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或独立工程。有的单位原有的基础很小,经过建设后其新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超过企、事业单位原有固定资产价值(原值)三倍以上的也作新建统计。
扩建 指在厂内或其他地点,为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能力(或效益)或增加新的产品生产能力,而增建主要生产车间(或主要工程)、独立的生产线、分厂以及同时进行一些更新改造工程建设的企、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在原单位增建业务用房(如学校增建的教学用房、医院增建门诊部、病房)也作扩建统计。
改建 指现有企业、事业单位,对原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新(包括相应配套的辅助性生产、生活福利设施),没有增建主要生产车间、总厂之下的分厂等,则该企、事业单位应作改建统计。现有企、事业单位为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而改变企业的主要产品种类(如军工企业转产民用品等),或原有产品生产作业线由于各工序(车间)之间能力不平衡,为填平补齐充分发挥原有生产能力而增建不增加本企业主要产品设计能力的车间,也应作改建统计。
单纯建造生活设施 指在不扩建、改建生产性工程和业务用房的情况下,单纯建造职工住宅、托儿所、子弟学校、医务室、浴室、食堂等生活福利设施的企、事业及行政单位。
迁建 指为改变生产力布局或由于城市环保和生产的需要等原因而搬迁到另地建设的企、事业单位。在搬迁另地建设过程中,不论是维持原来规模还是扩大规模都按迁建统计。
恢复 指因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使原有固定资产全部或部分报废,以后又投资恢复建设的单位。不论是按原规模恢复还是在恢复的同时进行扩建的都按恢复统计。尚未建成投产的基本建设项目或企、事业单位,因自然灾害而损坏重建的,仍按原有建设性质划分。
单纯购置 指现有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单纯购置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工具、器具而不进行工程建设的单位。有些单位当年虽然只从事一些购置活动,但其设计中规定有建筑安装活动,应根据设计文件的内容来确定建设性质,不得作单纯购置统计。
[
返回 ]
开工时间 指项目开始建设的时间,按建设项目设计文件中规定的永久性工程第一次开始施工的年月统计;如果没有设计,就以计划方案规定的永久性工程实际开始施工的年月为准。
建设项目永久性工程的开工时间 一般指永久性工程正式破土开槽开始施工的时间,作为建筑物组成部分的正式打桩也作开工统计。
[
返回 ]
全部建成投产时间 指建设项目按计划规定的生产能力或效益在报告期内全部建成,经验收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引进项目应按合同规定经过试生产考核达到验收标准,经双方签字确认)正式移交生产或交付使用的时间。
[
项目规模 分为基建大中型、小型、更改限上项目和其他。
基本建设项目 按大中小项目的标准确定,一个项目只能属于一种类型。大中型项目和小型项目,原则上应按照上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初步设计所确定的总规模或总投资划分,没有正式批准设计任务书或初步设计的,可按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表中所列的总规模或总投资划分。上述两条均不具备的,可以按本年计划施工工程的建设总规模或总投资划分。生产单一产品的工业项目,按产品的设计能力划分;生产多种产品的工业项目,按其主要产品的设计能力划分;品种繁多,难以按生产能力划分的,按全部投资额划分。
更改限上项目 根据现行制度规定,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项目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其他行业项目3000万元以上为更新改造限额以上项目。
其他 指除基本建设项目、更改限上项目以外的项目。
返回 ]
[ 返回 ]
建设阶段 指建设项目报告期内工程进展所处的阶段,分为筹建、本年正式施工、本年收尾、全部停缓建和单纯购置。
筹建 指在报告内永久性工程尚未正式开工,只是进行勘察设计、征地拆迁、场地平整等为建设做准备工作的项目。
本年正式施工 指在报告内正式进行建筑或安装活动的项目,包括本年新开工、以前开工跨入本年继续施工、本年全部建成投产及本年和以前全部停缓建在本年正式恢复施工的项目。不包括以前已报全部建成投产、本年尚有遗留工程进行收尾的项目和已批准全部停缓建,但部分工程需要做到一定部位或进行仓库、生活福利设施工程的项目。
本年收尾 指以前已全部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但有遗留工程尚未竣工,在报告内进行收尾工程的项目。
全部停缓建 指报告期末经批准并已收到全部停缓建通知的项目,包括报告期内有部分工程需要做到一定部位或仓库、生活福利设施工程经上级批准本年继续施工的项目。
[
返回 ]
计划总投资 指基本建设项目或企、事业单位中的建设工程,按照总体设计规定的内容全部建成计划(或按设计概算或预算)需要的总投资。没有总体设计的更新改造、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集体投资单位,分别按年内施工工程的计划总投资合计数填报。单纯购置单位应填报单纯购置的计划总投资。计划总投资按以下办法确定填报:
⑴有上级批准概(预)算投资或计划总投资的,填列上级批准数;
⑵无上级批准概(预)算投资或计划总投资的,可填列上报的计划总投资数;
⑶前两者都没有的,填年内施工工程计划总投资;
⑷调整最初设计概算,经批准的可调整计划总投资,未经批准的不应调整计划总投资。
[
返回 ]
累计完成投资 指建设项目从开始建设到报告期止累计完成的全部投资。包括报告期以前已建成投产或停、缓建工程完成的投资以及拆除、报废工程的投资;但转出的“在建工程”累计投资应予以扣除,转入的“在建工程”以前完成的投资应当包括。其计算范围原则上应与“计划总投资”指标包括的工程内容相一致。
[
返回 ]
实际需要总投资 指在累计完成投资额已超过上级批准计划总投资的情况下,建设项目按总体设计规定的内容全部建成所需的投资。没有总体设计的建设项目,填上报计划总投资或年内施工的各项工程全部建成投产计划需要的投资。用公式表示为:
实际需要总投资=累计完成投资+建完设计规定工程内容尚需投资
实际完成投资额 指以货币表示的工作量指标,包括实际完成的建筑安装工程价值,设备、工具、器具的购置费,以及实际发生的其他费用。不包括没用到工程实体的建筑材料、工程预付款和没有进行安装的需要安装的设备等。
⑴建筑工程(建筑工作量)包括:
①各种房屋如厂房、仓库、办公室、住宅、商店、学校、医院、俱乐部、食堂、招待所等工程。包括房屋的土建工程;列入房屋工程预算内的暖气、卫生、通风、照明、煤气等设备的价值及装设油饰工程;列入建筑工程预算内的各种管道(如蒸汽、压缩空气、石油、给排水等管道)、电力、电讯电缆、导线的敷设工程。
②设备基础、支柱、操作平台、梯子、烟囱、凉水塔、水池、灰塔等建筑工程,炼焦炉、裂解炉、蒸汽炉等各种窖炉的砌筑工程及金属结构工程。
③为施工而进行的建筑场地的布置、工程地质勘探,原有建筑物和障碍物的拆除,平整土地、施工临时用水、电、汽、道路工程,以及完工后建筑场地的清理、环境绿化美化工作等。
④矿井的开凿,井巷掘进延伸,露天矿的剥离,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和铁路、公路、港口、桥梁等工程。
⑤水利工程,如水库、堤坝、灌溉以及河道整治等工程。
⑥防空、地下建筑等特殊工程及其他建筑工程。
⑵安装工程(安装工作量)包括:
①生产、动力、起重、运输、传动和医疗、实验等各种需要安装设备的装配和安装,与设备相连的工作台、梯子、栏杆等装设工程,附属于被安装设备的管线敷设工程,被安装设备的绝缘、防腐、保温、油漆等工作。
②为测定安装工程质量,对单个设备、系统设备进行单机试运、系统联动无负荷试运工作(投料试运工作不包括在内)。
⑶设备、工具、器具购置 指把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转为固定资产的购置活动,包括建设单位或企、事业单位购置或自制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价值。新建单位及扩建单位的新建车间,按照设计或计划要求购置或自制的全部设备、工具、器具,不论是否达到固定资产标准均计入“设备、工具、器具购置”中。
⑷其他费用 指在固定资产建造和购置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几项内容以外的各种应摊入固定资产的费用。
投资额的计算价格:
⑴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一般按预算价格计算。实行招标的工程,按中标价格计算。凡经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双方协商同意的工程价差、量差,且经建设银行同意拨款的,应视同修改预算价格。建筑安装工程应按修改后的预算价格计算投资完成额。对于某些工程已进入施工但施工图预算尚未编出的,可根据工程进度先按设计概算或套用相同的结构、类型工程的预算综合价格计算,待预算编出后再进行调整。建设单位议价购料供应给施工单位,材料价差部分未转给施工单位的,建设单位应将这部分价差包括在建安工程投资中。
⑵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投资额一律按实际价格,即支出的全部金额计算。外购设备、工具、器具除设备本身的价格外,还应包括运杂费、仓库保管费等。自制的设备、工具、器具,按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计算。利用国外资金或国家自有外汇购置的国外设备、工具、器具、材料以及支付的各种费用,按实际结算价格折合人民币计算。
⑶其他费用一般按财务部门实际支付的金额计算。
[
返回 ]
更新改造项目的直接用途 分为增产、节约能源、其他节约、增加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三废治理和其他。
增产 指增加工业以及农、牧、渔业产品生产能力的建设项目。
节约能源 指节约煤、电、油等燃料动力的项目,如为了压缩燃料的消耗而进行的烧油锅炉改烧煤工程、为节约用煤而进行的低效锅炉改造和余热利用等工程、为了压缩用电而进行的电加热设备改为红外线技术工程等。
其他节约 指节约钢材、木材、棉花、化工原料等各种原材料的项目和其他节约项目。
增加品种 指增加产品花色品种的项目。
提高产品质量 指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的项目。
三废治理 指各生产企业为减少和消除环境污染、回收物资等而治理废水、废气、废渣的项目。
其他 指除上述各项用途之外的更新改造项目。
[
返回 ]
资金来源 指固定资产投资单位在报告内收到的可用于固定资产建造和购置的各种资金,包括上年末结余资金、本年拨入或借入的资金及以各种方式筹集的资金。
上年末结余资金 指上年资金来源中没有形成固定资产投资额而结余的资金,包括尚未用到工程上去的材料价值、未开始安装的需要安装设备价值及结存的现金和银行存款等。该指标可根据财务有关科目填列。为反映当年资金来源与当年投资完成额之间的关系,上年末结余资金不能出现负数,即不能把上年应付工程、材料款作为上年结余资金的负数来处理。
国家预算内资金 分为财政拨款和财政安排两部分。包括中央财政的基本建设基金(分经营性基金和非经营性基金两部分)、专项支出(如煤代油专项等)、收回再贷、贴息资金,财政安排的挖潜改造和新产品试制支出、城建支出、商业部门简易建筑支出、不发达地区发展基金等资金中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地方财政中由国家统筹安排的资金等。
国内贷款 指报告期内固定资产投资单位向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各种国内借款,包括银行利用自有资金及吸收的存款发放的贷款、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的国内贷款、国家专项贷款(包括煤代油贷款、劳改煤矿专项贷款等),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的贷款、国内储备贷款、周转贷款等。
银行贷款 指向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借入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各项贷款。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指向除上述银行之外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借入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各项贷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保险公司、金融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融资公司(中心)等。
债券 指企业(公司)或金融机构通过发行各种债券,筹集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包括由银行代理国家专业投资公司发行的重点企业债券和基本建设债券。
利用外资 指在报告期内收到的用于固定资产建造和购置的境外资金(含设备、材料、技术等的折算款)。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借款(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出口信贷、外国银行商业贷款、对外发行债券和股票)及外商其他投资(包括补偿贸易和加工装配由外商提供的设备价款、国际租赁)。不包括我国自有外汇资金,如国家外汇、地方外汇、留成外汇、调剂外汇和中国银行自有资金发行的外汇贷款等。外资按报告期的外汇牌价(中间价)折成人民币计算。
外商直接投资 指外国投资商在与中国企业(政府)合资、合作或独资中以外汇现金、设备(或实物)、技术、专利或其他方式投入的资金总量。对外借款指通过中国政府(包括中央、各个部门、地方政府)、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中介机构引进,最终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的外国资金(含设备、技术、专利等折算款)。国家统借统还的外资指由我国政府出面同外国政府、团体或金融组织签订贷款协议,并负责偿还本息的国外贷款。
自筹资金 指在报告期内收到的,由各地区、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筹集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预算外资金,包括中央各部门、各级地方和企业、事业单位的自有资金。
其他资金 指在报告期内收到的除以上各种资金之外其他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包括社会集资、个人资金、无偿捐赠的资金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等。
应付投资款 指在报告内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应付未付的投资款。包括当年应付工程款、应付器材款、应付工资、应付有偿调入器材及工程款、其他应付款、应交税金、应交基建收入、应交投资包干结余、应交能源交通建设基金、应交预算调节基金及其他应交款。各项应付款指本年的实际增加数(或发生数),而不是开始建设以来的累计数。
[
返回 ]
建设规模 指建设项目或工程设计文件中规定的全部设计能力(或工程效益),包括已经建成投产和尚未建成投产的工程的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建设规模应按设计任务书或计划文件中规定的全部能力或效益计算,如工业企业各主要产品的全部生产能力(设计规定有多种产品的,要将主要产品的设计能力分列),铁路、公路的总长度,学校的全部学生席位,医院的全部病床位数等等。新建项目按全部设计能力(或工程效益)计算。改、扩建基本建设项目或企业、事业单位的建设规模,按改、扩建设计规定的全部新增加的能力(或工程效益)计算,不包括改、扩建以前原有的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没有总体设计的企业建设规模用本年施工的全部单项工程或更新改造项目的设计能力,即以施工规模代替。
[
返回 ]
5.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 篇五
200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地、各部门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投资力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理性增长、稳定增长和适度增长。
一、投资运行基本情况
2005年全省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5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556.95亿元,增长22.7%;更新改造投资929.46亿元,增长11.3%;房地产开发投资1498.28亿元,增长10.5%。
(一)投资增长总体适度,投资运行保持平稳
2005年全省投资运行呈平稳较快增长态势,除1-2月比去年同期增长25.3外,其余月份的增速上下波动不超过3个百分点,基本上在15-17.8之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生产总值增速高3.8个百分点,较好地起到拉动整体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工业投资快速增长,九大产业投资增长加快
2005年全省全社会工业投资2722.82亿元,同比增长32.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上年的34.7提高到39.1.九大工业产业投资增长加快。2005年城镇以上投资中九大工业产业共完成投资1125.75亿元,占城镇以上工业投资2182.07亿元的51.6,增长32.4,比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其中三大新兴工业产业完成投资677.98亿元,增长29.7,电子信息业、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业、石油及化学业分别完成投资258.18亿元、174.21亿元和245.60亿元,增长37.2、19.7和29.9.三大传统工业产业完成投资248.48亿元,增长18.3,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完成投资分别增长13.8、15.4和24.5.三大潜力工业产业完成投资199.29亿元,增长69.8,森工造纸业、医药和汽车制造业完成投资54.82亿元、29.75亿元和114.71亿元,分别增长60.0、39.5和85.6.九大工业产业投资加快,九大工业产业在工业乃至经济增长中的主导力量进一步加强,进一步促进我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
(三)建设项目规模增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
2005年全省城镇以上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共15950.77亿元,项目平均投资规模为11205.31万元,比上年增加1550.20万元。投资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大型项目有246个,比上年增加19个,计划投资共9330.87亿元,2005年完成投资1585.31亿元;投资规模在3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项目78个,比上年增加11个,计划投资共6550.62亿元,2005年完成投资899.44亿元;投资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超大型项目47个,比上年增加12个,计划投资共5338.74亿元,2005年完成投资586.68亿元。2005年完成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项目有52个,比上年增加19个,共完成投资1023.87亿元,主要集中在石化、电力、地铁、电信和高速公路;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项目有4个,分别是广州大学城建设、韶关钢铁集团公司韶钢系列改造项目、中海壳牌石化项目以及省移动通讯有限责任公司移动电话GSM扩容工程,4个项目共完成投资249.39亿元。
2005年全省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309.05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33.2.全省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型项目中,约80为基础设施项目,以基础设施为主体的大型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较好,有力地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交通运输建设投资持续增长,全省城镇以上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572.40亿元,增长15.5.大型能源项目和电网建设进展顺利,全省城镇以上能源建设投资686.41亿元,同比增长43.8.其中电力建设投资562.52亿元,增长29.8.环保水利建设投资速度加快,全省城镇以上环境、水利设施和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共完成投资95.87亿元,增长47.6.
(四)房地产投资增长平稳,商品房销售增长较快
2005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每月增速基本保持在10%左右。住宅完成投资988.56亿元,增长11.1%,占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的66%。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351.78亿元,增长5.3%,自筹资金642.04亿元,增长26.8%。商品房销售额1383.87亿元,增长30.5%,销售面积3693.85万平方米,增长21.1%,销售均价3746元,增长7.7%,其中住宅销售均价3561元,增长8.1%。商品房空置面积2091.95万平方米,下降2.4%。
(五)两翼和山区投资增长加快,区域发展更趋协调
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投资增速明显高于珠江三角洲地区。2005年东西两翼7市完成投资857.07亿元,增长27.1,占全省投资比重由上年的11.3提高到12.3;山区5市完成投资674.21亿元,增长27.3,占全省投资比重由上年8.8上升为9.7.珠三角9市完成投资5131.47亿元,增长14.4,占全省投资比重为73.8.
(六)非国有经济投资快速增长,国有经济投资增长稳定
国有、民营和外资鼎足而立,共同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2005年全省国有经济完成投资2013.45亿元,增长14.5;民营经济完成投资2428.88亿元,增长23.6;外资经济完成投资1742.03亿元,增长28.7.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使民营投资逐渐成为我省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2005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民营经济投资占34.9%,国有经济投资占28.9%,外资经济投资占25%,民营经济投资比重比上年增加了2.1个百分点。
(七)投资资金来源充足,自筹资金大幅增长
2005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到位资金7737.22亿元,超过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779.84亿元。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4143.20亿元,占53.5;银行贷款1326.29亿元,占17.1;利用外资785.72亿元,占10.2.二、投资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2005年,我省投资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资结构仍不尽合理,结构调整的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
(一)科技、教育投资下降
2005年我省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完成城镇以上投资17.68亿元,下降52.8.2005年我省教育完成城镇以上投资172.66亿元,下降10.5.(二)更新改造投资增速偏低
2005年全省更新改造投资完成额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13.4,增速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5个百分点,比2004年更新改造投资增速低8.4个百分点。
(三)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偏低
2005年我省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低速平稳增长态势,增速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5.8个百分点。
(四)农村投资比重偏低
2005年,我省完成农村投资1110.31亿元,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6%。农村投资中的农村私人投资完成265.08亿元,仅增长7.8%。
三、2006年投资工作重点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总体上看,国际国内环境仍然有利于我省投资保持稳定增长。世界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制造业加快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省面临进一步加大利用外资的机遇;中央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效应逐步显现;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发展动力增强。预计2006年我省投资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达到15左右。为了促进投资实现理性增长、稳定增长和适度增长,初步考虑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重点:
(一)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加强对投资形势预警分析,及时发现、解决投资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采取适应市场经济的调控手段,丰富投资宏观调控的方式方法;加强投资政策与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土地政策、价格政策等的协调配合,确保投资稳定较快增长。继续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二)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贯彻实施我省《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办法》、《广东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4年本)》和《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办法》等有关投资体制改革的配套文件。在省属行政公益项目中推行代建制。在政府投资管理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广东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研究省级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建设方案,并尽快开展建库工作。加快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系统和核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工作。
(三)进一步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根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投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通过重大项目布局调整,搞好产业地区分工,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特色和功能互补,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资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珠三角地区资源整合,加快发展高新技术、重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广州、深圳、佛山为重点,促进珠三角地区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临港优势,建设东西两翼钢铁和石油化工基地,促进形成沿海重化产业带。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两翼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两翼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增长期。以建设公路网、铁路网、海港等为重点,完善东西两翼的交通基础设施。强化工业在两翼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两翼的临海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临海型、资源型工业和特色经济。加快两翼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大力推进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三角共建产业转移园区,促进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加快山区工业发展。鼓励山区发展特色产业,支持山区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大型电力等能源和其他重大工业项目,切实改善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四)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着手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集中力量,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大战略性问题,着力推进一批对促进加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区域合作等具有重大影响的重大项目建设,发挥其对投资的带动作用。积极落实建设条件,确保2004年下半年以来国家新批准的、仍未开工的一批重大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协调服务,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多渠道筹集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加快前期工作进度,提高重点项目监督管理水平。
(五)进一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
在适度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同时,将利用外资与我省的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与创新、开发人才资源、国有企业改革和扩大就业紧密结合,优化引资的市场结构,大力吸引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资金;优化引资的产业结构,大力吸引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和服务业;优化引资的企业结构,吸引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到我省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选择比较成熟的重大项目进行国际招商,以重大项目带动产业招商。继续鼓励和引导企业“走出去”,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发展境外加工贸易业务,带动成套设备、零配件、技术等出口。同时,也要吸引本省和外省的民营企业投资重大项目。
(六)加强对房地产开发的引导和调控
目前我省商品住宅需求畅旺,保持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稳定增长对维持市场供求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我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5强,对保持我省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部门应通力配合,加强对房地产开发的引导和调控。各地应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省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广东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4年本)的通知》等文件规定,加强对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的核准管理,规范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管理。
6.固定资产投资统计通知 篇六
一、高度重视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
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基础工作。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方法制度发生了重大改革。一是统计口径由去年的50万元以上项目单位调整到500万元以上。二是500万元以上项目全部纳入一套表,实行网上直报。三是新开工项目实行准入制度,新开工项目必须向上级统计部门提供新开工证明材料(见附件)。各地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投资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确保工作取得成效。
二、明确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范围和对象及报送要求
范文网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范围为:城乡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由项目投资单位上报),房地产开发投资(由房地产开发企业上报)。统计对象是全社会建造和购置新的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者。固定资产投资按建设性质分为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单纯建造生活设施、迁建、恢复、单纯购置等七类。具体包括:基本建设项目、更新改造项目、其他投资项目以及集体、私营和个体投资项目。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送要求为:500万元及以上的1个投资项目报送1张报表,投资统计报表必须由项目单位填报,从项目发生投资额开始,项目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报送报表,报表必须由填报人和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项目单位公章,及时准确地报送到当地统计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一套表运行后,项目单位还要在网上直报统计数据。
三、明确责任、相互配合,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
(一)建立新开工项目统计登记制度。各类投资主体在办理项目开工建设程序过程中,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前,各级建设部门应引导投资主体,到当地统计部门办理新开工项目统计登记,接受统计报表任务。投资主体要在当地统计部门的指引下,登录省统计局网站填写“新开工项目统计信息表”,进行新开工项目统计登记,并打印登记回执,作为办理建设项目施工许可的必要报件之一。
(二)建立固定资产投资联席会议制度。为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协调力度,各地要建立由发改部门牵头,住建、经信、农业、规划、国土资源、环保、交通运输、统计等部门参加的固定资产投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投资项目进展情况,研究投资统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三)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部门负责制。做好项目投资统计工作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各级各部门要做到职责分工明确,步调协调一致,确保投资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具体责任分工如下:
1市发改委: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做好项目信息抄送,将批复的项目信息按月及时反馈统计部门;督促投资主体单位主动与统计部门联系,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送关系;督促投资主体单位上报新开工项目证明材料。掌握项目进度,分析投资完成进度情况。
2市住建委:对全市建安完成投资以及房地产企业运行数据负责,每月做好项目信息抄送,在向投资主体发放建筑施工许可证时,必须检查是否办理统计登记手续,未办理的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同时负责督促本部门所管投资项目的统计报表及时上报。
3市经信委:对全市工业完成投资数据负责,督促工业投资主体单位在当地统计部门办理新开工登记手续;提供新开工项目证明材料。
4市国土资源局:每月将上月已办理用地审批的投资项目情况抄送市统计局,负责督促本部门所管投资项目的统计报表及时上报。
5市环保局:每月将上月已办理的环评批复项目情况抄送市统计局,负责本部门所管投资项目的统计报表及时上报。
6市地税局:加强对建安营业税的征收,确保全市建安营业税增幅不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目标增幅。每月需将本月建安营业税及其增幅详表报送统计部门。
各地交通、教育、卫生、水利、林业、农业、民政、商务、招商、供电等部门(含中央、省、市驻县单位)负责组织和督促本单位及下属单位投资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报表的按时上报,督促投资主体单位在当地统计部门办理新开工登记手续;提供新开工项目证明材料。
新入库项目所需证明材料
①项目主要建设内容②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③项目现场照片④项目立项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⑤项目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⑥项目的整体设计文件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⑧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或合同)⑨项目规划许可手续⑩项目环评文件。
新入库项目证明材料原则上应该有①-⑩项,至少上报①、②、③和④四项,①、②、③是必须上报材料,④如果没有,说明原因后,可以用⑤、⑥、⑦中的一项代替。
单纯购置项目入库证明材料包括设备购置合同、付款凭证和设备到位照片,三项齐全后才能申请入库。
7.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分析 篇七
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来讲我国历年固定资产投资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 由于较高的储蓄率以及各级政府、国有企业对数额庞大的经济资源的控制, 我国投资增速始终大大高于消费增长速度、GDP增长速度。对于我国宏观经济三个重要的变量我们可以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
首先, 我国经济增长从1999~2007年经历了一轮高速增长, 除了1999年之外增速基本在10%以上 (1) , 但是在2008年经济出现下跌趋势, 并在2009年形成较大的跌幅, 我们知道2008年爆发了次贷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 我国外贸出口对GDP贡献率为-40%, 向下拉动经济增长达到3.7%;其次, 我国投资增速自2001年以来始终高于GDP增速, 并在20%以上的高位运行, 2009年我国投资增速达到近年来新高接近30%, 当年投资对GDP的贡献为95.2%, 拉动GDP增长达到8.7%;最后, 居民消费增速在始终是最低的, 显著低于GDP以及投资的增速, 但是消费增速是三者中最稳定的, 2009年消费对GDP的贡献是45.4%, 拉动GDP上涨4.1%, 也就是说如果2009年外贸增长为零的话, 我国经济增速应该达到12.8%。总体来看投资的增长并没有起到拉动消费的目的, 二者的相关性较弱。
从某种意义上讲, 投资不仅带来资本的积累, 投资本身也形成了需求——对资本的需求。投资本应作为一种提高生产效率的手段以增加产出、增加社会福利水平。在我国GDP为纲的发展指导政策下, 投资成为了拉动GDP数字的有力工具, 但是投资增速历年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 基本上两倍于GDP的增速。
二各产业投资情况
分产业来看到2003年以来第二产业投资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 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在大部分年份都低于第二产业, 农业投资增速呈现较大的波动, 在2008年以及2009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在50%以上, 应该说是非常高的增长速度了, 但是在2010年以及2011年其增速有经历了较大的下跌, 结合我国2008~2009年的财政刺激政策以及2010年的紧缩政策, 可以推断政府投资对农业投资的主导的推动作用。如果我们把时间推回到金融危机的1997年和1998年, 可以看到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的这两年中, 农业投资也有大幅的增加, 可见农业投资增速受政策影响较大, 同时也说明这样的投资具有一定的计划性, 这与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及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是紧密相关的。并且从下面的各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来看, 农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是非常小的, 可以说虽然在政策层面各级政府对农业的发展非常的重视, 但是农业投资占比非常之低, 并且波动很大。
第二以及第三产业的投资保持了稳定且较高的增速, 从占比来讲, 2005年开始, 二者保持了大致稳定的相关水平。显示出第二以及第三次产业投资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但是从第三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第三产业投资中当地投资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在金额以及增速上紧追制造业投资。很明显的, 二者在2011年的差距有所拉大, 很可能是2010年以及2011年严厉的房地产业调控政策所致。我们知道房地产投资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对其他相关产业的带动, 其本身的积累并不能导致生产效率的提高。并且房地产投资的高速增长以及房地产价格的增长削弱了固定资产投资的效应, 因为其价格上涨也使得房地产行业的回报率大大高于传统行业, 房地产投资的上升挤占了大量的金融资源, 2009年房地产投资占全国投资总额的比例达到21%, 同时如果考虑到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约20%的资金为银行信贷 (2) , 而考虑到用于房地产投资的通常60%以上 (3) 为信贷资金的话, 可以大致估算信贷资金的一半以上流入了房地产领域, 这使得传统产业投资成本大幅上升, 从而严重削弱了传统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效率提升。
同时, 从三次产业人均产出效率的角度来看第三产业产出效率要低于第二产业 (4) 。
综合上述两个方面的因素可以说房地产投资的大幅增长削弱了总体生产率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是市场在扭曲的价格信号下对资源的错配。虽然我国用煤、用电紧张, 但是可以看到采矿以及电力、热力生产的投资增幅非常有限, 本文认为这与采矿以及电力行业的行政垄断是紧密相关的。我国各级政府对基础资源的行政垄断大大限制了这些行业的发展, 使得这些行业的产出效率要低于其均衡的水平。
三投资来源的变化
第一, 国家预算资金是通过税收集中的各地区各行业的资金, 然后以直接投资或者转移支付的方式用于基础设施行业以及财政资金不足的区域以实现财政的调节功能。这样的资金显然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 可以看到其投入的行业以及地区更多是从政策而非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角度选择的, 1981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预算内资金占比高达28.1%, 到2009年占比为5.1%, 总体来看这与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但是我们知道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带有公共物品的属性, 如果没有民间资本的跟进, 或者说通过补贴、政策等方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这些行业的话, 政府投资减少将带来公共物品供给的减少, 进而影响了整体经济的效率。表1为我国公共投资领域2003~2009年投资金额占全部行业投资金额的比重, 一个明显的、共同的趋势是这些产业的投资都出现大幅下滑, 而这些领域通常是政府行政限制准入的行业 (见表1) 。
第二, 银行信贷的特点是半市场化的资金运作。首先银行资金的成本即利率是国家管制的, 管制的利率无法反映市场真实的资金成本, 这是信贷成本的半市场化, 之所以说是半市场化是因为一部分资金也是按照市场的原则来定价的, 如对于大部分民营企业来说, 其获得贷款的利率都是在基准利率上浮的, 再加上一些附加的费用可能比基准利率高30%~60%, 但这并非银行体系特别是国有银行体系的主要业务;其次, 信贷的投向也是半市场化的, 通常信贷资金优先满足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大型国有企业的需求。实际上这并非由于所有制歧视, 而是在利率管制下作为非营利最大化主体的银行的必然选择, 因为基建投资和大型国有企业的信贷违约率很低且资金的需求量巨大, 即便出现不良由于其背后是各级政府以及部委, 贷款利息是有保障的, 信贷资金如果投向这些企业、行业可以获得稳定的还款来源。
实际上民营企业也可以在银行取得信贷资金, 首先如上面所分析的资金成本会比较高;其次只有大型的民营企业、企业集团才能获得国有银行的授信, 而企业经营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银行会马上回收资金, 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 而中小企业从银行渠道获得的资金非常有限;再次, 从银行业自身的经营水平来讲, 由于资金的价格以及投向的半市场化造成银行经营的半市场化, 特别是国有银行体系, 整个银行体系在成本控制、风险控制、产品创新等方面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不能完全起到以市场的方式来配置信贷资金的目的。当然上述讨论的是投资贷款即中长期的贷款 (5) , 实际上流动资金的贷款也是具有同样的特征。虽然信贷资金并非完全市场化的投向, 但是在整体的银行体系之内, 信贷资金会在不同的行业以及区域之间流动。对某一区域或者行业而言, 信贷资金也可以起到改变区域产业结构的作用。如2009年北京市投资的项目一半以上为房地产投资。房地产行业在银行信贷的支持下已经成为北京支柱行业。在房地产大潮之中很多一线城的房地产投资均在银行信贷的支持下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第三, 企业自筹资金及其他从1981年占比55%增长至2009年的77.4%始终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来源, 并且保持了稳步上升的态势。首先, 这反映出企业自身积累能力的加强, 我国各类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近十年中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各类企业的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次,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信贷资金取得较为困难的体现, 企业不得不依赖自身的资金积累实现扩大再生产, 中小民营企业尤其如此;再次, 企业自筹资金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除了大型的企业集团企业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经营外通常企业资金会投向主营或者产业链相关的行业以及区域, 也就是说自筹资金的区域以及行业流动性是要低于信贷资金的。当然这其中包括其他资金来源, 包括企业或金融机构通过发行各种债券筹集到的资金、社会集资、个人资金、无偿捐赠的资金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等。在我国债券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 无论是公开还是非公开市场上, 通过债务融资取得资金投入到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都是有限的。同时, 历年自筹以及其他资金来源占比的历史数据是一个稳定上升的过程, 并没有因为债券市场的发展而出现突然的放大。
第四, 外资在投资中的比重总体来看不大, 只是在1995~1997年之间占比达到了两位数, 1997年之后外资投资占比逐年下降。至2009年外资占比已经1.8%, 这与若干年之前各地招商引资的热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外资资金虽然占比较少, 但是可以说是完全市场化的资金, 外资资金的进入就是为了寻求获得利润, 并且新进的外资资金总体来看没有行业以及区域的限制, 因此外资的产业以及区域投向可以看做是市场对行业以及区域的选择。但是我们看到近年来外资占比逐年下降, 这是否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投资环境的恶化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四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的总结
以上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大致状况分析, 总结为: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信贷投放的增长相关性减弱, 这可能是信贷资金额度紧张以及资金利率高企造成的, 并不代表企业没有信贷资金的融资需求;第二, 自有资金占比在固定资产投资来源中的比重呈上升的趋势, 而国内贷款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占比下降趋势较为明显,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外资投资占比的下降, 即便考虑到近两年的次贷以及欧债危机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占比的下降也是值得关注的, 而自筹资金占比的上升一定程度上表明资金的流动性降低;第三,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农业投资占比非常小、增速波动很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各区域农业比较优势如何, 农业的增长对国民经济的拉动都是非常有限的;第四, 第二、三产业的投资占据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部分, 同时房地产投资占据第三产业投资的主要部分, 这形成了对其他产业以及行业投资的挤占, 也提高了资金的成本, 抵消了其他行业以及产业投资带来的效率的增长, 是房地产价格扭曲情况下市场对资源的错配;第五, 在一些基础性行业由于行政垄断的存在, 使得这些行业的投资不足, 虽然一些区域存在自然资源的优势, 但是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使得这些资源不能被有效的开发。
总结上述的分析, 作者认为我国总体投资增速较快、资本积累速度较快, 但是投资从对产出效率提高的作用并不显著;经过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 我国资本积累量虽然已经很大, 但是仍存在结构性的资本稀缺, 即对于大部分国有企业来讲可以以基准甚至下浮的利率取得所需的信贷资金, 但是对于绝大部分市场主体银行信贷的价格是高昂的。更重要的是由于贷款额度的控制, 实际上很多的贷款需求是无法满足的。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变化、产业变化以及资金来源的变化, 认为我国总体投资增速较快、资本积累速度较快, 但是近年来投资过度集中于房地产行业, 经过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 我国资本积累量虽然已经很大, 但是存在结构性的资本稀缺, 对于绝大部分市场主体银行信贷的价格是高昂的, 更重要的是由于贷款额度的控制, 实际上很多的贷款需求是无法满足的。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
注释
1 三个变量的增速均以当年名义值计算
2 数据来源:2010年统计年鉴
3 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统计部专题分析组.中国金融, 2009
4 根据历年统计年鉴计算的三类产业人均产出水平为1.23万元/人、8.631.23万元/人、5.871.23万元/人
8.初探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核算 篇八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概述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改造原有固定资产以及构建新增固定资产的投资,也就是固定资产的改建以及扩建和新建、更新等活动。在企业看来,固定资产投资属于生产性投资,直接投资,对内投资。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就是以固定资产作为出资,投资于其他企业或者新设一个企业,从而取得被投资企业的股权,也是一种固定资产的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的动机有: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资产的利用效果以及分散企业的投资风险。
二、固定资产投资会计核算的现状
(一)固定资产的对内投资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企业固定资产购买以后,该固定资产原值等于该固定资产的购买价个再加上其运费,杂费,安装费等;从固定资产记入账中的第二个月开始,按月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记入“累计折旧”账户,那么该项固定资产的余值则等于原值再减去累计的折旧之间的差额。固定资产的原值与固定资产的余额意义上有区别,因为原值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及固定资产数量的增减变化。固定资产的原值同累计折旧账户中的数据共同反映出固定资产磨损的程度,固定资产的更新规模和速度。并且固定资产原值还能计算出多项固定资产效益指标,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等。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值尤为重要。固定资产科目一旦入账,任何会计人员不得随意对之增减变化,固定资产减少指的是对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报损、报废、借用、核销、有偿利用或变价出售、安全与完整的责任处理及产权纠纷调处等。
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在会计准则中规定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在后期该项固定资产增加后的数额不该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增计后的金额如果超过该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部分,则应该直接计入当期的营业外支出。
固定资产大修理是指对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局部或全部更新,这也是一种投资。根据准则规定,在大修理前将目标固定资产账面上的余额全部归集到“在建工程”科目,等到全部完工后,再将该科目结转到有关科目上去。但是现如今很多企业发生的大修理支出费用不均衡,企业为了均衡成本负担,准则规定企业可以采用预提费用或费用摊销的方法,记入“待摊费用”账户,以后在结转。
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费用,首先判断该固定资产是否符合确认条件,如果确实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那么企业就该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应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反之按费用化进行处理,记入当期损益。
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费用,就不用上述方法判断该固定资产是否符合确认条件,一律按费用化进行后续处理。如果发生的费用较多的情况下,应先通过在“在建工程”科目中核算,等该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时,再转入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中核算;如果费用较少的情况下,维护或装修等费用则应当在发生的时候计入当期损益。
(二) 固定资产的对外投资
众所周知,企业取得固定资产的唯一目的是为了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然而在经济日益发展,全社会商品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更长远的发展,使自身未来发展更加顺利,许多企业开始对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因而在我国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活动也越来越频繁。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陆续颁布了的一系列会计准则,使我国的会计核算已逐步与国际会计核算体系结轨。我国企业根据准则要求,对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资产投资方借记“长期投资”“累计折旧”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接受方则借记”固定资产贷“实收资本”及“资本公积”。投资方首先对投出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即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贷方则记入固定资产原账面价值,同时按投资应支付的税费借方登记“固定资产清理”贷方记“应交税费”二级科目为增值税、城建税等。最后差额若在贷方记入“营业外收入”,若在借方则记入“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损失”。
三、固定资产投资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国家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国家的会计制度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做任何的规定,只是明确表示企业可根据自身行业特点自行确定,看起来没什么漏洞,其实这不但有利于企业进行盈余调节,而且企业还能够操纵利润,这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二是准则规定的生产用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应该计入“管理费用,不便于对费用和成本责任中心的考核。一般而言,生产部门的管理决定了企业发生的生产用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多少。企业的修理费用想要大大节约,就要从对车间日常的维护工作做得完善,这样企业的生产效率也会随着提高。然而新准则规定该费用全部计入管理费用,不再归集到各个生产部门的制造费用,这不仅导致企业的经营成本失真,并且虚增了企业管理费用的金额,这就会导致责任与权利的不一致,也不利于企业对成本管理。
三是准则规定的生产用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应该计入“管理费用,不便于企业的对生产经营进行决策,导致劳务和产品的实际成本信息失真现如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占产品或劳务成本比重较高的一些行业中,企业通常在计算企业固定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修理费用时,排除了劳务成本或产品成本,但这样不能真实并完整地反映企业生产消耗的水平,且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信息的使用价值。
四、完善固定资产投资会计核算的措施
(一) 继续沿用旧的会计准则中的关于“固定资产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应计入有关成本和费用”的规定
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会计处理原则,若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与企业销售部门相关,则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的后续支出应计入“销售费用”;列入“制造费用”账户的应该是生产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等后续支出的费用;如果是与管理部门有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等后续支出应计入“管理费用”。
(二) 将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制造车间修理费用的支出,记入“预付账款”账户
在企业进行处理时,对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制造车间的大修理费用的支出,应该记入“预付账款”账户,并且分期摊销费用。
五、结论
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不仅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生产规模和能力,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影响着企业生产能力水平和未来的发展。如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社会朝向多元化发展,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时做出正确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起着关键性作用。如何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核算会影响双方的经济利益,具有决定性作用,现行的会计制度还有待改善。希望在本次对固定资产投资会计核算的措施的建议中,能够使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郭继宏. 新准则下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J]. 国际商务财会, 2007,(04)
[2]陈光.《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
【固定资产投资论文】推荐阅读: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论文06-26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汇报08-27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建议10-07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06-19
论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09-08
县人民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情况报告08-29
固定资产会计论文07-15
新形势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论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