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对比、归纳、总结(精选6篇)
1.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对比、归纳、总结 篇一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方剂学》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方剂学》已经正式公布,为帮助广大考生清晰了解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大纲信息,润德教育整理了考试大纲内容,请参加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参考:
第一单元总论
要点: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常用治法
细目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要点:
1.方剂的组成原则
2.方剂的变化形式
细目三:剂型
要点:
常用剂型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的特点
第二单元解表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辛温解表
要点:
1.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大青龙汤、九味羌活汤、止嗽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辛凉解表
要点:
1.银翘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桑菊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扶正解表
要点:
1.败毒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参苏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温下
要点:
温脾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四:润下
要点:
麻子仁丸、济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五:逐水
要点:
十枣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用法要点
细目六:攻补兼施
要点:
黄龙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四单元和解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和解剂的适用范同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和解少阳
要点:
1.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蒿芩清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调和肝脾
要点:
1.逍遥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四逆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痛泻要方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调和肠胃
要点:
半夏泻心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第五单元清热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清热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清气分热
要点:
1.白虎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竹叶石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清营凉血
要点:
1.清营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犀角地黄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四:清热解毒
要点:
1.黄连解毒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凉膈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五:清脏腑热
要点:
1.龙胆泻肝汤、芍药汤、左金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导赤散、清胃散、苇茎汤、白头翁汤、泻白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玉女煎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六:清虚热
要点:
青蒿鳖甲汤、当归六黄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六单元祛暑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祛暑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祛暑解表
要点:
香薷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祛暑利湿
要点:
六一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祛暑益气
要点:
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回阳救逆
要点:
四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细目四:温经散寒
要点:
当归四逆汤、阳和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八单元表里双解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表里双解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解表清里
要点:
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解表攻里
要点:
1.大柴胡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防风通圣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第九单元补益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补气
要点:
1.补中益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生脉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玉屏风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补血
要点:
1.四物汤、归脾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当归补血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四:气血双补
要点:
炙甘草汤、八珍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五:补阴
要点:
1.六味地黄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左归丸、大补阴丸、百合固金汤、一贯煎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六:补阳
要点:
1.肾气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右归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七:阴阳双补
要点:
地黄饮子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单元固涩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固涩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固表止汗
要点:
牡蛎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敛肺止咳
要点:
九仙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涩肠固脱
要点:
四神丸、真人养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五:涩精止遗
要点:
桑螵蛸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六:固崩止带
要点:
固冲汤、易黄汤、固经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一单元安神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安神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重镇安神
要点:
朱砂安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耳三:滋养安神
要点:
1.天王补心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2.酸枣仁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三单元理气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理气剂的适用范尉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行气
要点:
1.越鞠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半夏厚朴汤、瓜蒌薤白自酒汤、天台乌药散、厚朴温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柴胡疏肝散、暖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降气
要点:
1.苏子降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定喘汤、旋覆代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四单元理血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理血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活血祛瘀
要点:
1.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桃核承气汤、温经汤、复元活血汤、桂枝茯苓丸、生化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失笑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止血
要点:
1.咳血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小蓟饮子、黄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十灰散、槐花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五单元治风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治风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疏散外风
要点:
1.川芎茶调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消风散、牵正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大秦艽汤、小活络丹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平息内风
要点:
1.羚角钩藤汤、镇肝息风汤、大定风珠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天麻钩藤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六单元治燥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治燥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轻宣外燥
要点:
1.杏苏散、清燥救肺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桑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滋阴润燥
要点:
1.麦门冬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玉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增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第十七单元祛湿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祛湿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燥湿和胃
要点:
1.藿香正气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平胃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清热祛湿
要点:
1.茵陈蒿汤、三仁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八正散、甘露消毒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二妙散、连朴饮、当归拈通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利水渗湿
要点:
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五:温化寒湿
要点:
1.实脾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真武汤、苓桂术甘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六:祛湿化浊
要点:
1.完带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萆薢分清饮(《杨氏家藏方》)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七:祛风胜湿
要点:
1.独活寄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羌活胜湿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八单元祛痰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祛痰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燥湿化痰
要点:
二陈汤、温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清热化痰
要点:
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四:润燥化痰
要点:
贝母瓜蒌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五:温化寒痰
要点:
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六:化痰息风
要点: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九单元消食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消食剂的适用范嗣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消食化滞
要点:
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健脾消食
要点:
健脾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第二十单元驱虫剂
要点:
乌梅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对比、归纳、总结 篇二
1、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或荆防
九、胸痹
败毒散
1、心血瘀阻证——血府逐瘀汤
2、风热犯肺证——银翘散 或 葱豉桔
2、气滞心胸证——柴胡疏肝散
梗汤
3、痰浊闭阻证——瓜蒌薤白半夏汤合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 涤痰汤
1、气虚感冒——参苏饮
4、寒凝心脉证——枳实薤白桂枝汤合2、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当归四物汤
二、咳嗽
5、气阴两虚证—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
6、心肾阴虚证——天王补心丹合炙甘
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 草汤
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
7、心肾阳虚证——参附汤合右归饮
1、痰湿蕴肺证——二陈平胃散合三子
十、不寐
养亲汤
1、肝火扰心证——龙胆泻肝汤
2、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
2、痰热扰心证——黄连温胆汤
3、肝火犯肺证——黛蛤散合泻白散
3、心脾两虚证——归脾汤
4、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
4、心肾不交证—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三、哮病
5、心胆气虚证——安神定志丸合酸枣
1、冷哮证—射干麻黄汤 或 小青龙汤 仁汤
2、热哮证—定喘汤 或 越婢加半夏汤
十一、癫狂
3、寒包热哮证——小青龙加石膏汤癫证
或 厚朴麻黄汤
1、痰气郁结证—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
4、风痰哮证——三子养亲汤
2、心脾两虚证—养心汤送服越鞠丸
5、虚哮证——平喘固本汤 狂证 缓解期
1、痰火扰神证——生铁落饮
1、肺脾气虚证——六君子汤
2、火盛伤阴证—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
2、肺肾两虚证——生脉地黄汤合金水
3、痰热瘀结证——癫狂梦醒汤
六君煎
十二、痫病
四、喘证
1、风痰闭阻证——定痫丸
1、风寒壅肺证——麻黄汤合华盖散 2.、痰火绕神证—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2、表寒肺热证——麻杏石甘汤
3、瘀阻脑络证——通窍活血汤
3、痰热郁肺证——桑白皮汤
4、心脾两虚证——六君子汤合归脾汤
4、痰浊阻肺证——二陈汤合三子养亲
5、心肾亏虚证—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
汤
十三、痴呆
5、肺气郁痹证——五磨饮子
1、髓海不足证——七福饮
1、肺气虚耗证——生脉散合补肺汤
2、脾肾两虚证——还少丹
2、肾虚不纳证—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痰浊蒙窍证——涤痰汤
3、正虚喘脱证——参附汤送服黑锡
4、瘀血内阻证——通窍活血汤
丹,配合蛤蚧粉
十四、厥证
五、肺痈
1、气厥
1、初期——银翘散 实证——通关散合五磨饮子
2、成痈期—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虚证——四味回阳饮、生脉注射液
3、溃脓期——加味桔梗汤
2、血厥
4、恢复期—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实证——羚角钩藤汤或通瘀煎
六、肺痨 虚证——独参汤 人参养营汤
1、肺阴亏损证——月华丸
3、痰厥——导痰汤
2、虚火灼肺证——百合固金汤合秦艽
十五、胃痛
鳖甲散
1、寒邪客胃证——香苏散合良附丸
3、气阴耗伤证—保真汤合参苓白术散
2、饮食伤胃证——保和丸
4、阴阳虚损证——补天大造丸
3、肝气犯胃证——柴胡疏肝散
七、肺胀
4、温热中阻证——清中汤
1、痰浊壅肺证——苏子降气汤合三子
5、瘀血停胃证——失笑散合丹参饮
养亲汤
6、胃阴亏耗证—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2、痰热郁肺证——越婢加半夏汤或桑
7、脾胃虚寒证——黄芪建中汤
白皮汤
十六、痞满
3、痰蒙神窍证——涤痰汤
1、饮食内停证——保和丸
4、阳虚水泛证——真武汤合五苓散
2、痰湿中阻证——二陈平胃汤
5、肺肾气虚证—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3、湿热阻胃证——泻心汤合连朴饮
八、心悸
4、肝胃不和证——越鞠丸合枳术丸
1、心虚胆怯证——安神定志丸
5、脾胃虚弱证——补中益气汤
2、心血不足证——归脾汤
6、胃阴不足证——益胃汤
3、心阳不振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
十七、呕吐
汤合参附汤
1、外邪犯胃证——藿香正气散
4、水饮凌心证——苓桂术甘汤
2、食滞内停证——保和丸
5、阴虚火旺证——天王补心丹合朱砂
3、痰饮内停证——小半夏汤合苓桂术
安神丸 甘汤
6、瘀阻心脉证——桃仁红花煎合桂枝
4、肝气犯胃证——四七汤
5、脾胃气虚证——香砂六君子汤
1、聚证——
6、脾胃阳虚证——理中汤(1)肝气郁结证—逍遥散、木香顺
7、胃阴不足证——麦门冬汤 气散
十八、噎膈(2)食滞痰阻证——六磨汤
1、痰气交阻证——启膈散
2、积证——
2、津亏热结证——沙参麦冬汤(1)气滞血阻证——柴胡疏肝散合3、瘀血内结证——通幽汤 失笑散
4、气虚阳微证——补气运脾汤(2)瘀血内结证—膈下逐瘀汤合六
十九、呃逆 君子汤
1、胃中寒冷证——丁香散(3)正虚瘀结证—八珍汤合化积丸
2、胃火上逆证——竹叶石膏汤 二
十七、鼓胀
3、气机郁滞证——五磨饮子
1、气滞湿阻证—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4、脾胃阳虚证——理中丸
2、水湿困脾证——实脾饮
5、胃阴不足证—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
3、水热蕴结证——中满分消丸合茵陈
二十、腹痛 蒿汤
1、寒邪内阻证—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4、瘀结水留证——调营饮
2、湿热壅滞证——大承气汤
5、阳虚水盛证——附子理芩汤或济生
3、饮食积滞证——枳实导滞丸 肾气丸
4、肝气郁滞证——柴胡疏肝散
6、阴虚水停证—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
5、淤血内停证——少腹逐瘀汤 二
十八、头痛
6、中虚脏寒证——小建中汤
1、风寒头痛——川芎茶调散 二
十一、泄泻
2、风热头痛——芎芷石膏汤
1、寒湿内盛证——藿香正气散
3、风湿头痛——羌活盛湿汤
2、湿热伤中证——葛根芩连汤
4、肝阳头痛——天麻钩藤饮
3、食滞肠胃证——保和丸
5、血虚头痛——加味四物汤
4、肝气乘脾证——痛泻要方
6、痰浊头痛——半夏白术天麻汤
1、脾胃虚弱证——参苓白术散
7、肾虚头痛——大补元煎
2、肾阳虚衰证——四神丸
8、瘀血头痛——通窍活血汤 二
十二、痢疾 二
十九、眩晕
1、湿热痢——芍药汤
1、肝阳上亢正——天麻钩藤饮
2、疫毒痢——白头翁汤合芍药汤
2、气血亏虚证——归脾汤
3、寒湿痢——不换金正气散
3、肾精不足证——左归丸
4、阴虚痢——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
4、痰浊中阻证——半夏白术天麻汤
5、虚寒痢——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三
十、中风
6、休息痢——连理汤
(一)中经络 二
十三、便秘
1、风痰入络证——真方白丸子
1、热秘——麻子仁丸
2、风阳上扰证——天麻钩藤饮
2、气秘——六磨汤
3、阴虚风动证——镇肝熄风汤
3、冷秘——温脾汤合半硫丸
(二)中脏腑
4、虚秘——
1、闭证——(1)气虚秘——黄芪汤(1)阳闭——羚角钩藤汤(2)血虚秘——润肠丸(2)阴闭——涤痰汤(3)阴虚秘——增液汤
2、脱证——参附汤合生脉散(4)阳虚秘——济川煎
(三)中风恢复期(了解)二
十四、胁痛
1、风痰瘀阻证——解语丹
1、肝郁气滞证——柴胡疏肝散
2、气虚络瘀证——补阳还五汤
2、肝胆湿热证——龙胆泻肝汤
3、肝肾亏虚证—左归丸合地黄饮子
3、瘀血阻络证——血府逐瘀汤合复元三
十一、疟疾
活血汤
1、正疟—柴胡截疟饮或截疟七宝饮
4、肝络失养证—— 一贯煎
2、温疟——白虎加桂枝汤或白虎加人二
十五、黄疸 参汤
1、阳黄——
3、寒疟——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截疟七(1)热重于湿证——茵陈蒿汤 宝饮
(2)湿重于热证——茵陈五苓散合甘
4、瘴疟—— 露消毒丹(1)热瘴——清瘴汤(3)胆腑郁热证——大柴胡汤(2)冷瘴——加味不换金正气散(4)疫毒炽盛证(急黄)—《千金》
5、劳疟——何人饮 犀角散 三
十二、水肿
2、阴黄——
1、风水相搏证——越婢加术汤(1)寒湿阻遏证——茵陈术附汤
2、湿毒侵淫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2)脾虚血亏证——黄芪建中汤 合五味消毒饮
3、黄疸消退后调治
3、水湿浸渍证——五皮饮合胃苓汤(1)湿热留恋——茵陈四苓散
4、湿热壅盛证——疏凿饮子(2)肝脾不调——柴胡疏肝饮或归
5、脾阳虚衰证——实脾饮 芍六君子汤
6、肾阳衰微证—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3)气滞血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7、瘀水互结证—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二
十六、积聚 三
十三、淋证
1、热淋——八正散
2、石淋——石韦散
3、血淋——小葪饮子
4、气淋——沉香散
5、膏淋——程氏萆薢分清饮
6、劳淋——无比山药丸 尿浊——程氏萆薢分清饮 三
十四、癃闭
1、膀胱湿热证——八正散
2、肺热壅盛证——清肺饮
3、肝郁气滞证——沉香散
4、浊瘀阻塞证——代抵挡丸
5、脾气不升证—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6、肾阳衰惫证——济生肾气丸 三
十五、郁证
1、肝气郁结证——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证——丹栀逍遥散
3、痰气郁结证——半夏厚朴汤
4、心神失养证——甘麦大枣汤
5、心脾两虚证——归脾汤
6、心肾阴虚证——天王补心丹合六味
地黄丸 三
十六、血证(1)鼻衄
1、热邪犯肺证——桑菊饮
2、胃热炽盛证——玉女煎
3、肝火上炎证——龙胆泻肝汤
4、气血亏虚证——归脾汤(2)咳血
1、燥热伤肺证——桑杏汤
2、肝火犯肺证——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证——百合固金汤(3)吐血
1、胃热壅盛证——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证——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证——归脾汤(4)便血
1、肠道湿热证——地榆散合槐角丸
2、气虚不摄证——归脾汤
3、脾胃虚寒证——黄土汤(5)尿血
1、下焦热盛证——小葪饮子
2、肾虚火旺证——知柏地黄丸
3、脾不统血证——归脾汤
4、肾气不固证——无比山药丸 三
十七、痰 饮(1)痰饮
1、脾阳虚弱证——苓桂术甘汤合小半
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证——甘遂半夏汤或己椒
苈黄丸(2)悬饮
1、邪犯胸肺证——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证——椒目瓜蒌汤合十枣
汤或控涎丹
3、络气不和证——香附旋复花汤
4、阴虚内热证—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3)溢饮
表寒里饮证——小青龙汤
(4)支饮
1、寒饮伏肺证——小青龙汤
2、脾肾阳虚证——金匮肾气丸合苓桂
术甘汤 三
十八、消渴
(一)上消 肺热津伤证——消渴方
(二)中消
1、胃热炽盛证——玉女煎
2、气阴亏虚证——七味白术散
(三)下消
1、肾阴亏虚证——六味地黄丸
2、阴阳两虚证——金匮肾气丸 三
十九、自汗、盗汗
1、肺卫不固证—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
风散
2、心血不足证——归脾汤
3、阴虚火旺证——当归六黄汤
4、邪热郁蒸证——龙胆泻肝汤 四
十、内伤发热
1、阴虚发热——消骨散
2、血虚发热——归脾汤
3、气虚发热——补中益气汤
4、阳虚发热——金匮肾气丸
5、气郁发热——丹栀逍遥散
6、痰湿郁热证—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
7、血瘀发热——血府逐瘀汤 四
十一、虚劳
(一)气虚
1、肺气虚证——补肺汤
2、心气虚证——七福饮
3、脾气虚证——加味四君子汤
4、肾气虚证——大补元煎
(二)血虚
1、心血虚证——养心汤
2、肝血虚证——四物汤
(三)阴虚
1、肺阴虚证——沙参麦冬汤
2、心阴虚证——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证——益胃汤
4、肝阴虚证——补肝汤
5、肾阴虚证——左归丸
(四)阳虚
1、心阳虚证——保元汤
2、脾阳虚证——附子理中汤
3、肾阳虚证——右归丸 四
十二、痹症
1、风寒湿痹——(1)行痹——防风汤(2)痛痹——乌头汤(3)着痹——薏苡仁汤
2、风湿热痹—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
3、痰瘀痹阻症——双合汤
4、肝肾两虚证——补血荣筋丸 四
十三、痉证
1、邪壅经络证——羌活胜湿汤
2、肝经热盛证——羚角钩藤汤
3、阳明热盛证—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
4、心营热盛证——清营汤
5、痰浊阻滞证——导痰汤
6、阴血亏虚证——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四
十四、痿证
1、肺热津伤证——清燥救肺汤
2、湿热浸淫证——加味二妙散
3、脾胃虚弱证——参苓白术散合补中
益气汤
4、肝肾亏损证——虎潜丸
5、脉络瘀阻证—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 四
十五、腰痛
1、寒湿腰痛——甘姜苓术汤
2、湿热腰痛——四妙丸
3、瘀血腰痛——身痛逐瘀汤
4、肾虚腰痛
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对比、归纳、总结 篇三
学员提问:2013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马上就要来了,在考试中都需要遵守哪些规则呢?医学教育|网老师回复:2013年中医执业医师笔试考试规则如下,请参考。
1.考生应于考前25分钟(第一单元:考前30分钟)凭《准考证》和本人有效身份证明进入考室。
2.考生入场除携带必要的文具(2B铅笔、黑色签字笔、橡皮、铅笔刀)外,不得携带任何其他物品。考区对考生携带文具有特殊规定的,按考区规定执行。考场内不得相互借用文具。
3.考生参加医学综合笔试进入考室后,须在《签到表》上签字,对号入座后将本人《准考证》、有效身份证明放在课桌右上角,以便核验;监考员启封试卷袋前,考场内准考证号为首位和末位的两位考生负责检查试卷密封情况,并确认签字。
4.统一开考信号发出后,才能开始答题。
5.开考30分钟后考生不得进入考室。考试期间考生不得离开考室,在考试规定时间前完成答题或要求提前结束考试的考生,须按考试工作人员要求,在警戒线区域内指定地点等待,考试结束后方能离开。等待期间不得使用通讯工具。
6.考生领到答题卡和试卷后,应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有印制质量问题或脏污折叠,检查试卷页码是 否连续、完整,是否有印制质量问题,核查试卷封页右上角试卷标识码与页内页眉外侧标识码是否一致等情况。如有问题,应举手向监考员申请更换,一旦考试开始 后,不得申请更换试卷。监考员未宣布“开始考试”前,考生不得答题。
7.考生检查试卷和答题卡无误后,应按要求用黑色签字笔在试卷封页上填写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和 考室号,在试卷第1页的指定位置上填写姓名,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考区、考点、试卷标识码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准确将试卷标识码、准考证号和考试单元 相应的信息点涂黑。考生应仔细阅读考生承诺内容,并用黑色签字笔在签字栏内签名确认。用2B铅笔填涂答题信息点。答题卡上禁止使用涂改液。凡不按要求使用 2B铅笔填涂信息,或错涂、漏涂、涂写过浅、字迹不清、无法辨认的答题卡,导致信息判读有误的,后果由考生自负。
由于考生本人原因造成试卷、答题卡损坏的不予更换备用试卷和答题卡。
8.考生不得要求监考员解释试题,如遇试卷模糊或答题卡污损等问题,可举手询问。外籍或台湾、香港、澳门考生进入考场后,必须使用汉语。
9.考生在考场内必须保持安静,不准交头接耳、左顾右盼;不准偷窥;不准吸烟。
10.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考生应立即停止答题,再次核对试卷封页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考室号 是否填写正确,试卷第1页上的姓名是否填写正确,答题卡上的姓名、试卷标识码、准考证号、考试单元是否填涂正确,核对无误后,将试卷和答题卡翻放在课桌 上。严禁带出考场。监考员收回试卷和答题卡后,在准考证上签字确认,对于考生准考证上无监
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
考员签字的,如发生答题卡丢失造成考生没有成绩的,后果由考生承 担。试卷和答题卡全部收齐后,监考员清点答题卡和试卷无误后,考生方可离场。
4.主治医师考试-中医妇科总结 篇四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1.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
2)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 2.血热型
1)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
2)阳盛血热型: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清经散
3)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二、月经后期
1)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大补元煎
2)血虚型:补血养营、益气调经-人参养荣汤
3)虚寒型:温经扶阳、养血调经-大营煎
4)实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
5)气滞型: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乌药汤
6)痰湿型: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芎归二陈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固阴煎
2)脾虚型: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
3)肝郁型: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
四、月经过多
1)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止血-安冲汤
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
3)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桃红四物汤
五、月经过少
1)肾虚型: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
2)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滋血汤
3)血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
4)血瘀型:活血化瘀、理气调经-通瘀煎
六、经期延长
1)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调经-举元煎
2)虚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清血养阴汤
3)血瘀型:活血祛瘀、固冲调经-棕蒲散
七、经间期出血
1)肾阴虚型: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一阴煎
2)脾气虚型:健脾益气、固冲摄血-归脾汤
3)湿热型: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清肝止淋汤
4)血瘀型:活血化瘀、理血归经-逐瘀止血汤
八、痛经
1)肾气亏损型:补肾填精、养血止痛-调肝汤
2)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和中止痛-黄芪建中汤
3)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4)寒凝血瘀型: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温经汤
5)湿热蕴结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
九、闭经
1)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归肾丸
2)气血不足: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一阴煎
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调经-血府逐瘀汤
5)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
十、崩漏
1)虚热证: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保阴煎
2)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
3)肾阳虚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
4)肾阴虚证:滋水益肾、止血调经-左归丸合二至丸
5)脾虚:补气摄血、养血调经-固本止崩汤
6)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四物汤合失笑散
十一、经行泄泻
1)脾虚:健脾益气、化湿调经-参苓白术散
2)肾虚:温肾扶阳、暖土固肠-健固汤合四神丸
十二、经行吐衄
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
十三、绝经前后诸症
1)肾阴虚:滋肾益阴、育阴潜阳-六味地黄丸
2)肾阳虚:温肾壮阳、填精养血-右归丸
带下病
1)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
2)肾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
3)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止带方
4)湿毒蕴结: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
5)阴虚夹湿:滋阴益肾、清热祛湿-知柏地黄丸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1)胃虚: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
2)肝热:清肝和胃、降逆止呕-加味温胆汤
3)痰湿:化痰除湿、降逆止呕-青竹茹汤
二、胎漏
1)肾虚:补肾固冲、止血安胎-寿胎丸
2)气虚:益气养血、固冲止血-固下益气汤
3)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加味阿胶汤
三、胎动不安
1)肾虚:补肾益气、固冲安胎-寿胎丸
2)气虚:益气、固冲、安胎-举元煎
3)血虚:补血、固冲、安胎-苎根汤
4)血热:清热凉血、固冲安胎-保阴煎
5)外伤:益气养血、固肾安胎-加味圣愈汤
6)徵瘕伤胎:祛瘀消徵、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
四、滑胎
1)肾气亏损:补肾固冲安胎-补肾固冲丸
2)气血两虚:益气养血安胎-泰山盘石散
五、子肿
1)脾虚:健脾行气-白术散
2)肾虚:化气行水-真武汤
3)气滞:理气行滞、健脾化湿-天仙藤散
六、子淋
1)阴虚津亏:滋阴润燥通淋-知柏地黄汤
2)心火偏亢:清心泻火、润燥通淋-导赤清心汤
3)下焦湿热:清热利湿、润燥通淋-加味五淋散
七、难产
1)气血虚弱:大补气血-蔡松汀难产方
2)气滞血瘀:活血理气、化瘀催产-催生饮
产后病
一、产后血晕
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清魂散、独参汤
2)血瘀气逆:活血逐瘀-夺命散
二、产后腹痛
1)血虚:补血益气-肠宁汤
2)血瘀: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生化汤
三、恶露不绝
1)气虚:益气摄血-补中益气汤
2)血热: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保阴煎
3)血瘀:活血化瘀、理血归经-生化汤
四、产后发热
1)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解毒活血汤
2)外感:养血祛风、散寒解表-荆防四物汤
3)血虚:养血益气、和营退热-八珍汤
4)血瘀:活血祛瘀、和营除热-血府逐瘀汤
五、产后身痛
1)血虚:补血益气、宣络止痛-黄芪桂枝五物汤
2)血瘀:养血活络、化瘀止痛-生化汤
3)外感: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
妇科杂病
一、徵瘕
1)气滞: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香棱丸
2)血瘀:活血破瘀、散结消徵-桂枝茯苓丸、大黄庶虫丸
3)痰湿:除湿化痰、散结消徵-散聚汤
4)毒热:解毒除湿、破瘀消徵-银花蕺菜饮
二、不孕症
1)肾虚: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填精益髓-毓麟归 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化湿固精-温胞饮
肾阴虚证: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
2)肺郁:疏肝解郁、理血调经-百灵调肝汤、开郁种玉汤
3)痰湿:燥湿化痰、理气调经-启宫丸
4)血瘀: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少腹逐瘀汤
三、阴痒
1)肝肾阴虚:调补肝肾、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
2)肝经湿热:泻肝清热、除湿止痒-龙胆泻肝汤
3)湿虫滋生:清热利湿、解毒杀虫-萆藓渗湿汤
方剂索引:
1.清经散: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黄柏.茯苓
2.两地汤: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3.清热调血汤: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
4.清热固经汤:生地.地骨皮.炙龟板.牡蛎粉.阿胶.黄芩.藕节.陈棕炭.焦栀子.地榆.甘草
5.固本止崩汤:人参.黄芪.白术.熟地.当归.黑姜
6.顺经汤:当归.熟地.沙参.白芍.茯苓.黑荆芥.丹皮
7.完带汤: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苍术.甘草.陈皮.柴胡.车前子.黑芥穗
8.止带方: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
9.寿胎丸:菟丝子.桑寄生.川断.黄芩.黄柏.甘草
10.天仙藤散:天仙藤.香附.陈皮.甘草.乌药.生姜.木瓜.苏叶.茯苓.猪苓.白术.泽泻
11.生化汤: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
12.解毒活血汤:连翘.葛根.柴胡.枳壳.当归.赤芍.生地.红花.桃仁.甘草
13.毓麟珠:人参.白术.茯苓.芍药.川芎.炙草.当归.熟地.菟丝子.鹿角霜.杜仲.川椒
14.启宫丸:制半夏.苍术.香附.茯苓.神曲.陈皮.川芎.15.阴痒外治法:
5.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对比、归纳、总结 篇五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二.阻塞性肺气肿(COPD)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肺动脉高压的X线表现: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听诊: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右心室扩大: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和剑突下搏动。2.肺心病的常见病因: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循环阻力增高)继发红细胞增多的原因是慢性缺氧。并发心律失常多为:房早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有助于肺心病与左房室瓣瓣膜病鉴别的是:左房室瓣听诊区杂音 与二尖瓣瓣膜病鉴别:二尖瓣听诊区杂音。与冠心病心衰鉴别:心电图及X线检查有左室肥大。三.支气管哮喘 1.主要特征:反复发作性的呼气性呼困。典型发作:先兆症状后出现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困 2.危重哮喘患者,肺部哮鸣音减弱或消失提示:支气管高度狭窄或痰栓堵塞。支气管哮喘发作时肺部叩诊呈过清音。3.在支气管哮喘和心源性哮喘鉴别困难时应选(区别在心血管的病史和体征):氨茶碱 四.肺炎 1.肺炎球菌肺炎 常见于青壮年。2.临床表现:肺实变体征(X线呈叶、段状密度均匀影),咳铁锈色痰、胸痛(病变累及胸膜)3.肺炎球菌肺炎的诊断最有价值痰培养肺炎球菌阳性 4.治疗肺炎球菌肺炎最常用的抗生素:青霉素 5.并发症:心肌炎 6.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咳粉红色乳样痰,X线示肺多发病灶。7.急性左心衰、肺水肿:吗啡 五.肺结核 1.结核菌属于分枝杆菌,涂片染色具有抗酸性。病灶中的不断繁殖的(A群)传染性大。2.感染结核菌后而获得的免疫力主要是:细胞免疫。4.分型:原发型(I型):X线表现,原发灶相应淋巴管增粗及肺门淋巴结肿大。血行播散型(II型):急性粟粒型,两肺布满边缘整齐的粟粒状阴影。症状不典型,具有反复性和阶段性。浸润型(Ⅲ型):上叶尖、后段或下叶的背段。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个类型。X线:渗出性病灶表现为云雾状或片絮状,密度教淡,边缘模糊不清。感染来源主要是过去经血行播散潜伏在肺内的结核菌。慢性纤维空洞(Ⅳ型):临床特点,空洞长期不愈,经常排菌。(伴有肺气肿)胸膜炎(Ⅴ型)5.痰结核菌检查:阳性说明是开放性的,具有传染性。早期诊断方法:X线检查。结核菌素:阳性,受过结核菌感染;假阴性,细胞免疫缺陷病。第二单元 循环系统疾病 一.心力衰竭 表现:左心衰:急性肺水肿,呼吸困难。右心衰:颈静脉怒张,下垂型凹陷性水肿。二.常见心律失常 1.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发于有严重心肌损害患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无明显心脏病的患者。心房颤动: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仅次于过早搏动的常见心律失常。2.听诊: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第一心音减弱。第三度,大炮音。二度I型,有心音脱漏。心房扑动,心律一般规律(F波);心房颤动,心律绝对规律(f波)。心电图: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无明显症状),PR间期>0.20秒。二度I型,QRS波脱漏。房性早搏,PR间期≥0.12秒。室性早搏,QRS间期应>0.12秒。三.风湿性心脏病 2.风心病常并发心律失常房颤。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最容易并发栓塞。并发栓塞最多部位,脑。风心病最易并发心衰。风湿性心内膜炎,常并存心肌炎。常见瓣膜损害:二尖瓣。心电图:风湿性心肌炎: PR间期延长。风湿性心包炎:ST段上抬。联合瓣膜病变:左房室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房室瓣狭窄(梨形心-左房右室明显增大)心尖区舒张期杂音(胸骨左缘第3-4肋间SM)。左房室瓣关闭不全-闻及心尖区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狭窄: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舒张早期吹风样杂音。靴形心-左室增大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出现周围血管体征,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有舒张期吹风样杂音。(靴形心)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心间区闻及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心尖区触及舒张期震颤。并发心衰。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区闻及全收缩期杂音并向左腋下传导。鉴别于心尖区功能性收缩期杂音。3.治疗:风湿热,抗链球菌感染,(普鲁卡因)青霉素。单纯关节炎或皮肤表现,阿司匹林。四.高血压病 1.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呋塞米。属α受体阻滞剂的药物,哌唑嗪。β受体阻滞剂,洛尔。高血压合并肾功不全时宜选/高血压并发心衰,卡托普利。高血压脑病控制抽搐,静注地西泮。合并心梗,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卡托普利。高血压危重
症快速降压,静滴硝普钠。老年人高血压的最主要特点以纯收缩压升高为多见,非洛地平。钙拮抗剂,硝苯地平。2.高血压病累及脑常见症状:眼底改变。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1.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胸骨上、中段后,短暂压迫性疼痛。冠心病诊断:选择性冠脉造影。2.急性心肌梗死早期(24小时内)死亡主要由于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AMI时发生心室颤动,尽快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心尖区粗糙收缩期杂音,急性乳头肌功能不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Ⅱ度或Ⅲ度时宜用人工起搏器。3.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ST段抬高。治疗: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4.心电图:心肌损伤,ST段弓背型抬高。心肌坏死,病理性Q波。急性心梗早期:T波高耸。下壁心梗(多见),Ⅱ.Ⅲ.aVF。V1-3,前间壁。广泛前(心包炎),V1-5,I,aVF。5.急性心肌梗死时,特异性高,同工酶CPK-MB,LDH1。升高最早的是肌酸磷酸激酶(CPK),第三单元 消化系统疾病 一. 胃炎 1.急性胃炎:诱发因素,非甾体抗炎药。发病后24-48h做胃镜检查。2.慢性胃炎:诊断,胃镜加活检(幽门螺旋杆菌)。胃镜紧急检查:由胃炎引起上消化道出血。3.慢性胃炎分慢性浅表性(胃酸,基本正常)和慢性萎缩性。萎缩性又分为A、B型(胃窦,分泌正常)。A型(胃体)胃炎:胃液分析显示胃酸缺乏者。二. 消化性溃疡 1.十二指肠溃疡 病因:胃酸分泌增高。好发部位,球部。穿孔部位,球部前壁。空腹痛,多在中上腹正中或偏右侧。2.消化性溃疡 病因:Hp感染。最有诊断意义的症状:规律性上腹部疼痛。慢性、周期性、节律性。常见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X线诊断溃疡:龛影。检查溃疡穿孔,X线透视。3.胃溃疡 餐后0.5-2小时痛。胃溃疡好发于胃小弯。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镜确诊。4.治疗:雷尼替丁,抑制胃酸分泌。胃溃疡,保护胃黏膜药。十二指肠溃疡,H2受体阻滞剂。三. 胃癌 1.消化道最常见的肿瘤,胃癌。好发部位,胃窦。症状:失去原有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发病因素:胃癌,发霉食物。慢性胃炎,刺激性食物。胃酸缺乏。早期:淋巴转移,好发于左锁骨上淋巴结。晚期:血行转移,主要转移到肝。2.诊断:早期,胃镜检查。胃癌中晚期,体征为腹部肿块。3.治疗:早期,手术治疗。四.肝硬化 2.症状: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增多),肝掌、蜘蛛痣。肝硬化门脉高压,腹水,脾肿大。合并肝性脑病:扑翼样震颤。雌雄激素比例失调,男性乳房发育。3.常见并发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因: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晚期死亡原因:肝性脑病。4.检查:早期诊断,肝活检。肝性脑病:血氨。肝功能诊断最有意义,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单纯腹水,淡黄色漏出液。癌变时:血性腹水。六.急性胰腺炎 1.病因:胆道疾病。2.首发症状:上腹痛。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3.特征:坏死型,休克;水肿型,上腹部肌紧张及反跳痛不明显。4.诊断:血清淀粉酶。发病后6-8小时开始升高。500苏氏单位/L。发病5日,血清脂肪酶。5.治疗:水肿型,抑制胰酶分泌。剧痛,哌替啶。禁忌单独使用,吗啡。七.上消化道大出血 1.病因:胃、十二指肠溃疡。2.表现:黑便,出血量50-100ml。呕血,250-300ml。3.检查:紧急胃镜在出血后24小时内。呕血:胃镜。血管畸形,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4.治疗:首选,补充血容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药物首选垂体后叶素,内镜(硬化栓塞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药物首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静注。第四单元 泌尿系统疾病 一.慢性肾小球肾炎 1.病因:感染后免疫性损害。(尿中最多,红细胞。肾盂肾炎,白细胞。)2.肾性高血压特点:舒张压明显升高。(中度以上)晚期发生肾衰。3.鉴别:慢肾盂肾炎:尿培养阳性。高血压肾病损害:高血压或肾炎病史。二.尿路感染 1.主要途径:上行感染(尿路梗阻)。膀胱炎最易发生,育龄妇女。病原体:大肠杆菌。器械检查:绿脓杆菌。2.表现:慢性肾盂肾炎早期的肾功能减退:尿浓缩功能减退。严重并发症:肾周围脓肿、肾乳头坏死。糖尿病最易合并尿感。3.诊断:尿培养菌落计数>105/L;菌落计数<104/L,为尿液污染。三.慢性肾衰竭
1.病因:慢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血磷高,血钙低(抽搐)——葡萄糖酸钙。
2.表现:尿毒症早期:代谢性酸中毒。(使用碳酸氢钠)。尿毒症晚期
3.高血压原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活性增高。第五单元 血液和造血系统的疾病
一.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诊断:骨髓铁染色(-)。血清铁蛋白<12μg/L。血清铁降低,总铁结核力增高。
血象: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铁粒幼细胞性贫血:血清铁增高,总铁结合力降低。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正常细胞性正常色素性贫血 2.表现:全血细胞减少、骨髓三系增生低下。骨髓中绝对增多:脂肪细胞。血小板<10*109/L 三.白血病
2.表现:巨脾(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高热:合并感染。4.诊断依据:骨髓检查。骨髓表现,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红细胞的30%以上。5.治疗:慢粒,羟基脲。中枢系统白血病:甲氨蝶呤(MTX)鞘内注射。
急淋方案:VP、VLOP。急性非淋(急性粒细胞):DA方案、HOAP方案。
四.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1.白减:周围血白细胞持续低于4.0*109/L。血象:粒细胞有中毒颗粒、空泡。
粒缺:周围血白细胞<2.0*109/L,粒<0.5*109/L。五.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急性型:骨髓幼稚型巨核细胞增多。破坏血小板的主要场所:脾脏。慢性型: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加。血小板30-80*109/L。(出血时间延长)
3.治疗:糖皮质激素。
第六单元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一.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
1.诊断:T3、T4测定(疗效判定指标)。最灵敏,TT3。T3抑制试验:鉴别甲亢与单纯甲肿。
甲亢诊断:甲状腺摄131I率增高,高峰前移。
2.临床表现:甲亢最严重——浸润性突眼(眶内软组织肿胀、增生和眼肌明显病变)。
甲亢所致甲状腺肿大:触及震颤和听到血管杂音。甲亢常见:房性早搏。
3.甲状腺素分泌过多:怕热,多汗,多食而消瘦。服用甲状腺片:避免甲状腺、突眼加重。
5.甲状腺危象:首选-丙硫氧嘧啶;抑制甲素释放-无机碘溶液;阻滞儿茶酚胺释放-普萘洛尔。二. 糖尿病
1.引起2型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血管病变。1型糖尿病首位死亡原因:肾小球硬化症。
2.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特点:血浆渗透压显著增高。3.糖尿病患者注射普通胰岛素的时间:餐前30分钟。4.酮症酸中毒用胰岛治疗素采用:每小时静脉滴注正规胰岛素5U。
酸中毒重度失水,一般第一日补液约4000-5000ml。5.诊断糖尿病患者最有意义的是: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7.0mmol/L
第七单元 急性中毒 一. 急性中毒总结
1.临床表现:一氧化碳中毒:皮肤潮红,皮黏呈樱桃红色。呼吸带有苦杏仁味:氰化物中毒。瞳孔散大—阿托品、氰化物中毒。瞳孔缩小—有机磷杀虫药、吗啡类中毒。
二.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1.症状:呼气大蒜臭味,瞳孔针尖样大小(重度中毒)。第八单元 神经系统疾病 一.癫痫
2.表现:单纯部分性发作:不超过1分钟。失神发作:儿童或少年。
失神发作(小发作):5~30秒意识丧失。大发作表现(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意识丧失,四肢强直,继之阵挛、昏睡。
癫痫持续状态:连续大发作,意识丧失。持续30分钟以上或连续多次发作。
3.诊断依据:病史和脑电图。
为了排除继发性癫痫:首选检查,颅脑CT或MRI。二.急性脑血管病
1.病因 脑血栓:脑动脉硬化与高血压。TIA:脑动脉粥样硬化。脑栓塞:心脏病。(栓子来源,风心病伴房颤)。腔隙性梗死: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脑出血:高血压伴脑内小动脉硬化。(诱因,情绪激动或过度用力)
2.症状:TIA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大脑中动脉区梗死:三偏征。
高血压性脑出血:基底节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膜刺激征。(外伤性,自发性)
桥脑出血:交叉性瘫痪、针尖样瞳孔和昏迷。小脑出血:眩晕、共济失调。
3.CT不易显示:脑干部梗死灶。
西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 症状学
1、稽留热: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
2、弛张热: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5、波状热: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三单元 检体诊断 心脏:
周围血管征――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
1、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
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
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
2、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 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3、主动脉瓣狭窄: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主动脉瓣区收缩期震颤;
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可听到高调、粗糙的递增-递减型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颜面较苍白,颈动脉搏动明显,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且范围较广,呈抬举性,可见点头运动及毛细血管搏动征;
有水冲脉;心腰明显呈靴形;
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叹气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可向心尖部传导。第四单元 实验室诊断
一、血常规
(二)白细胞 中性粒0.5-0.7;嗜酸粒0.005-0.05;嗜碱粒0-0.1; 淋巴0.2-0.4;单核0.03-0.08
(三)网织红细胞
成人:0.005-0.015,绝对值24-84;新生儿:0.03-0.06
1、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
2、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再障贫,白血病)意义:贫血疗效观察;骨髓造血功能状态。
二、骨髓检查
判断骨髓增生程度的主要标准: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
血涂片发现大量原始细胞,提示:急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程度低下的疾病:再障贫(外周血涂片幼稚细胞)
三、血小板
1、减少:再障,急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亢
2、增多:反应性:脾摘除术后,急性大失血及溶血之后。
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四、肝脏病检查
(二)血清酶
1、转氨酶
ALT是反映肝的最敏感指标(1)肝病:
急性病毒性肝炎:ALT与AST均↑↑,以ALT升高明显 慢性病毒性肝炎:轻度上升或正常 肝硬化(终末期):正常或降低 肝内外胆法淤积:正常或轻度上升(2)心梗:6-8小时 AST增高
2、碱性磷酸酶(ALP)
增高:胆道阻塞 急慢性肝炎 肝胆系统以外疾病(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细胞瘤)
3、Υ-谷氨酰转移酶(Υ-GT)
增高:肝癌;胆道阻塞;肝病(急性肝炎,急慢性酒精肝)
4、乳酸脱氢酶(LDH)增高:肝病(急性肝炎和中度慢性肝炎,转移性肝癌)急性心梗; 溶血性疾病,恶性肿瘤,白血病
五、肾功能
(一)肾小球功能
1、血清尿素氮(BUN)3.2-7.1mmol/l
意义: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但不是肾功能损害的特异性指标
2、血肌酐(Cr)88-177 意义: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3、内生肌酐清除率(Ccr)80-120 意义:判断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
(二)肾小管功能
1、浓缩稀释试验―主要是测定远端肾单位功能。
反映肾功能受损程度的指标――低比重尿
2、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 22-31
降低: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增高: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七、免疫学检查
(五)肿瘤标志物检测
1、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
(1)原发性肝癌――AFP是诊断肝癌最特异的标志物(2)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若见AFP增高,提示坏死的肝细胞再生。反之,提示肝细胞大量坏死。(3)妊娠:异常升高可能为胎儿神经管畸形
2、癌胚抗原(CEA)
(1)消化器官癌症的诊断
(2)鉴别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 转移性升高
八、尿液检查
(一)颜色和透明度
1、血尿―泌尿系炎症、结核、结石、肿瘤及出血性疾病
2、血红蛋白尿(酱油色)――蚕豆病、阵皮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及恶性疟疾
3、深黄色(胆红素尿)――肝细胞性黄疸及阻塞性黄疸
4、乳糜尿(乳白色)――丝虫病
5、脓尿和菌尿――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
6、盐类结晶尿
(二)比重――取决于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 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蛋白尿,失水 减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衰,肾小管间质病
固定(等张尿)-肾实质严重损害
(三)蛋白尿
肾脏疾病,继发性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狼疮肾);肾外疾病(发热、高血压、妊娠、中毒、心功能不全)
(四)管型
1、透明管型――肾实质病
2、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肾小球疾病
白细胞管型――肾实质有活动性感染(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肾小管有病变。
3、颗粒管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盂肾炎,肾小管损伤
4、脂肪管型――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中毒性肾病
5、蜡样管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慢性肾衰,肾淀粉样变
十、痰液
红色或红棕色――肺结核,支氯管扩张,肺癌
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
铁锈色痰――肺炎链球菌肺炎,肺梗死
棕褐色痰――肺阿米巴脓肿
黄色脓性痰――呼吸系统有化脓性感染
黑色痰――矽肺 第五单元 心电图诊断
一、常规导联
aVR导联反映右心室的电位变化,余肢导反映左心室 V1、V2反映右心室的电位变化
V3、V4反映室间隔及其附近的左、右心室的电位变化 V5、V6反映左心室的电位变化
二、正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轴:0-+90之间
心电轴轻中度右偏:婴儿,垂位心,肺气肿,轻度右室肥大
心电轴显蓍右偏:右室肥大,左束支后分支传导阻滞 电轴轻中度左偏:妊娠,肥胖,腹水,横位心,轻度左室肥大
电轴显著左偏:左室肥大,左束支前分支传导阻滞
三、心房肥大
(一)右心房肥大
1、P波高尖,电压>0.25mV,在II、III、aVF导联最突出
2、V1导联上,P波前部高尖
(二)左心房肥大
1、P波增宽>0.11s,常呈前低后高的双峰型(I、II、aVL)
2、V1导联上P波终末部的负向波变深变宽
(三)双房肥大――异常高大明显增宽呈双峰型的P波
四、心室肥大
(一)左室肥大
1、左室电压增高:RV5>2.5或RV5+SV1>3.5(女)-4.0(男)
2、心电轴左偏
3、QRS波群时间延长:达0.1-0.11s
4、在以R波这主的导联中,ST段下移>0.05,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二)右室肥大
1、QRS波群电压改变:RV1>1.0,RV1+SV5>1.2,RaVR>0.5
2、QRS波群形态改变
3、心电轴右偏
4、QRS波群时间并不延长
5、V1或V3 R等右胸导联S-T段下移>0.05,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五、心梗
1、缺血型T波改变:两支对称的尖深倒置T波
2、损伤型ST段移位:S-T段抬高
3、坏死型Q波改变
六、心绞痛
1、典型: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0.1,T波倒置低平或双向
2、变异型:S-T段抬高,常伴T波高耸,对导联同表现为S-T段压低
七、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1、S-T段压低(除aVR导联):水平型、下垂型ST段
下移
2、T波改变:低平、双向或倒置
八、心律失常
(一)早搏
1、室早:提早出现的QRS-T波群,宽大畸形;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2、房早:提早出现的房性P’波,形态与P波不同;P’-R新时期>0.12;房性P波后有正常形态的QRS;房性早挖墙脚后的代偿间歇不完全。
3、交界性早搏:提早出现的QRS,形态基本正常;其前或后可有逆行P’波;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二)异位性心动过速
1、阵发性室上性心速:频率快,节律规则
2、室性心速:R-R相等,室律可略有不齐;QRS波畸形、增宽,时间延长,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P与QRS无固定关系
(三)房颤
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等间距不均、形态各异f波;
2、R-R间距绝对不匀齐,即心室率完全不规则;
3、QRS形态一般与正常窦性相同。
(四)室扑:一过性。QRS-T波消失,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的心室扑动。
(五)室颤:QRS-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状不
一、大小不等、极不规则的心室颤动波。
(六)房室传导阻滞
1、I度房室传导阻滞
窦性P波之后均伴随QRS波
P-R新时期延长 >0.21(老年人>0.22)
2、II度房室传导阻滞
II度I型:P波规律出现;P-R间期呈进行性延长
II度II型:P波规律出现;QRS波成比例脱漏,形态一般正常或增宽畸形。
3、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P-P与R-R间距各有其固定的规律性
心房率>心室率,即P波频率高于QRS波频率 QRS波形态正常或宽大畸形。第六单元 影像诊断
二、肺与纵隔
3、肺炎
(1)大叶性肺炎:典型X线表现是在实变期。(2)支气管肺炎:(渗出)两肺下野的中内带肺纹理增粗,有散在多数密度不均匀的边界模糊的小斑片状致密阴影。小儿表现为两肺中下部内、外带,沿肺纹理分布的病变。
(3)间质性肺炎:以中下肺野肺纹理增粗模糊
4、肺结核
(1)原发型(I型):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及肺门淋巴结炎组成的哑铃状影――原发综合征 早期为渗出性病变。
(2)血行播散型(II型):
急性粟粒型:两肺广泛而均匀的粟粒样阴影,边界清楚。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病灶数目较多,大小不等,新旧不一。(3)浸润型:病变大多在肺尖或锁骨下区,很快干酪化。(4)胸膜炎
干性结胸:无异常表现或有膈肌运动受限
渗出性结胸:多为一侧
5、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X线:在相应部位反复发作、吸收缓慢的炎性实变。CT:中央型:支气管腔狭窄;肺门肿块;侵犯纵隔;纵隔淋巴结转移。(最早出现的征象――肺门阴影增浓)周围型:肿块边缘可有分叶,伴或无毛刺,密度均匀。(肿瘤发生在肺段以下细支气管)
三、心脏与大血管
(二)病变
1、左室增大:
左心室段延长、圆隆并向左扩展;
左前斜位,左心室仍与脊柱重叠,室间沟向前下移位,在心脏后下缘明显凸出;
左侧位,心后间隙变窄甚至消失,心后下缘的食管前间隙消失。
2、右室增大: 心脏呈二尖瓣型; 心腰变为平直或膨起;
右前斜位,左心室段前缘呈弧形前突,心前间隙变窄。
3、左心房增大:食管受压向后移位; 心右缘双弧影,心底部双心房影; 心左缘可见左心耳突出。
早期增大的观察位置:右前斜位像
左前斜位:心后缘上段向上增大,左主支气管抬高,气管分叉角度增大。
6.主治医师考试-中医儿科总结 篇六
一、咳嗽
1.外感
1)风寒咳嗽:散寒宣肺-金沸草散
2)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桑菊饮
2.内伤
1)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清宁散
2)阴虚燥咳:滋阴润燥-沙参麦冬汤
二、肺炎喘嗽
1.常证
1)风热闭肺:(轻)宣肺化痰-银翘散
(重)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
2)痰热闭肺:清热宣肺 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3)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
4)肺脾气虚:益气健脾-人参五味子汤
2.变证
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
三、哮喘
发作期
1)热性哮喘:清肺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
2)寒性哮喘:温肺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四、鹅口疮
1)心脾积热:清泻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
2)虚火上浮:滋阴潜阳、引火归原-六味地黄汤
五、口疮
1)脾胃积热:清热解毒、通腑泻火-凉膈散
2)心火上炎:清心泄热-泻心导赤汤
3)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六味地黄汤
六、泄泻
1.常证
1)伤食泻:消食化积-保和丸
2)风寒泻:疏风散寒-藿香正气散
3)湿热泻: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
4)脾虚泻: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
5)脾肾阳虚:补脾温肾-附子理中汤
2.变证
1)伤阴:酸甘敛阴-连梅汤
2)伤阳:温阳救逆-参附龙牡汤
七、厌食
1)脾运失健:和脾助运-曲麦枳术丸
2)胃阴不足:养胃育阴-养胃增液汤
八、积滞
1)乳食内积:消乳消食、导滞和中-消乳丸、木香大安丸
2)脾虚夹积:健脾助运、消补兼施-健脾丸
九、疳证
1.主证
1)疳气证:和脾健运-资生健脾丸
2)疳积证:消积理脾-疳积散
3)干疳证:补益气血-八珍汤
2.兼证
疳肿胀:健脾温阳利水-真武汤
十、惊风
1.急惊风
1)感受风邪:疏风清热、熄风镇惊-银翘散
2)湿热疫毒:清热化湿、解毒熄风-黄连解毒汤
3)惊恐痉厥:镇惊安神-抱龙丸、安神丸
2.慢惊风
1)土虚木亢:温运脾阳、扶土抑木-缓肝理脾汤
2)阴虚风动:育阴潜阳、滋水涵木-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十一、肠道虫证
蛔虫病
1)蛔虫证:驱蛔杀虫、调理脾胃-使君子汤
2)蛔厥证:安蛔定痛、继则驱虫-乌梅丸
十二、小儿水肿
1.常证
1)风水相搏:疏风利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2)湿热内侵:清热利湿-三妙丸合导赤散
3)肺脾气虚: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
4)脾肾两虚:温肾健脾-真武汤
2.变证
1)水气上凌心肺:泻肺逐水 温阳扶正-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
2)水毒内闭:辛开苦降、辟秽解毒-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十三、感冒
1.主证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葱豉汤、杏苏散、荆防败毒散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桑菊饮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
2.兼证
1)挟痰:
风寒:辛温解表、宣肺化痰-三拗汤
风热:辛凉解表、清肺化痰-黛蛤散
2)挟滞:消食导滞、通腑泄热-保和丸
3)挟惊:清热解表、安神镇惊-小儿回春丹、琥珀抱龙丸
十四、麻疹
1.顺证
1)初热期:辛凉透表、清宣肺卫-宣毒发表汤
2)见形期:清热解毒、佐以透发-清解透表汤
3)恢复期:养阴益气、清解余邪-沙参麦冬汤
2.逆证
1)热毒攻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清咽下痰汤合六神丸
2)邪陷心肝:平肝熄风、清营解毒-羚角钩藤汤
十五、风痧
1)邪郁肺卫:疏风清热-银翘散
2)邪热炽盛:清热解毒-透疹凉解汤
十六、丹痧
1)邪侵肺卫:辛凉宣透、清热利咽-解肌透痧汤
2)毒在气营:清气凉营、泻火解毒-凉营清气汤
3)疹后阴伤:养阴生津、清热润喉-沙参麦冬汤
十七、水痘
1)风热轻证:疏风清热解毒-银翘散
2)毒热重证:清热凉营解毒-清胃解毒汤
十八、痄腮
1.常证
1)温毒在表:疏风清热、散结消肿-银翘散
2)热毒蕴结: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
2.变证
邪毒引睾窜腹:清泻肝火、活血镇痛-龙胆泻肝汤
十九、顿咳
1)痉咳期:泻肺镇咳-桑白皮汤
2)恢复期:润肺健脾-沙参麦门冬汤、人参五味子汤
二十、小儿暑温
1)邪在卫气:清热解毒、辛凉透表-新加香薷饮、白虎汤
2)邪在气营:清气凉营、泻火涤痰-清瘟败毒饮
3)邪在营血:凉血清心、增液潜阳-犀角地黄汤
4)邪恋正虚:
余热未尽:养阴清热、调和营卫-青蒿鳖甲汤、桂枝汤 痰蒙清窍:开窍泄浊、豁痰清心-苏合香丸、龙胆泻肝汤
二十一、夏季热
1)暑伤肺胃:清暑益气-王氏清暑益气汤
2)上盛下虚:温下清上-温下清上汤二十二、五迟、五软
1.五迟
1)肝肾不足:补肾养肝-六味地黄丸
2)心血不足:补心养血-菖蒲丸
2.五软
1)脾肾两亏:健脾补肾-补肾地黄丸合补中益气汤
2)气血虚弱:益气养血-八珍汤二十三、五硬
1)阳气虚哀:益气温阳-参附汤
2)寒凝血涩:温经通络-当归四逆汤
二十四、尿频
脾肾气虚:益气补肾-缩泉丸
二十五、遗尿
1)下元虚寒证:温补肾阳、固涩小便-菟丝子散
2)脾肺气虚:培元益气、固涩小便-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
3)肝经湿热:泻肝清热-龙胆泻肝汤
二十六、紫癜
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
2)气不摄血:益气摄血-归脾汤
二十七、汗证
1)表虚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合牡蛎散
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黄芪桂枝五物汤
3)气阴虚弱:益气养阴-生脉散
二十八、胎黄
1)湿热熏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
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
3)瘀积发黄: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
二十九、脐风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对比、归纳、总结】推荐阅读: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章节复习资料12-02
中医执业资格考试简介11-07
执业中医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12-09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基础理论复习讲义06-29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考试大纲08-29
中医执业考试面试题目二十七09-27
执业中医助理医师题库10-18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诊断学总结11-24
主治医师考试-中医儿科总结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