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研讨记录表

2024-07-01

教研活动研讨记录表(精选16篇)

1.教研活动研讨记录表 篇一

时间:20xx年4月1号周四上午

地点:二年级课室

参加人员:全镇一、二年级数学老师

活动主题: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另减法教学

活动过程:

一、红艾老师授课(课件)

(一)呈现旧知。

(二)自主探究、:课件出示情景没有家具的新家。到商场购买家具:洗衣机、冰箱、电视、电风扇引出数学问题。

(三)学生自主讨论解决问题,说出算理,教师适时加于引导。

(四)小结计算方法。

(五)完成练习,加强对知识的运用。

三、评、论、议

四、(亮点)课堂上老师起到主导作,学生能有效与老师互动,实现生生互动。

五、教学反思

针对各位老师所提出问题,经过大家热烈讨论,数学计算教学就以后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如何提高学生计算兴趣、提高成绩达成以下共识。

一、对学困生学生的计算教学,努力活跃课堂气氛,力争让学生全体参与。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利用多媒体教学,老师一定要尝试,坚持实施。

二、教师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始可能会很难,但一定要坚持。这才是最终的解决方法。

三、充分利用家校通,在学校和家长之家架起一座桥梁,促进多方面参与,俗话说的好单木不成林,我们只有开发好这个资源,才能更利用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能力的提升。

2.教研活动研讨记录表 篇二

小班“宝贝泥土”的主题马上要开展了, 教师们在研究了主题目标后, 针对是否开这个主题产生了分歧。

1. 第一次年级组审议:主题开展前审议, 讨论要不要开展“宝贝泥土”主题

钟老师:我的想法是虽然书上有这个主题, 可是那么多小朋友一起挖泥、和泥, 常规一定乱。

石教师:哎, 是的, 而且现在的家长特别爱干净, 让小朋友玩泥, 家长肯定会说“你们老师怎么会想出来玩泥的, 脏哦。”

年级组长:我觉得这个活动非常有趣, 小朋友肯定喜欢泥, 这个主题是从孩子出发的, 贴近他们的生活。

石教师:就算好, 我们这里地上的泥杂质多, 黏性不足, 要小朋友做出造型来是否太难, 可行吗?

年级组长:这个倒是问题, 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和泥、造型?

李教师:我们以前在幼师学习的时候用白泥做过造型, 蛮好的。

司马教师:不行, 白泥太硬了, 要用很大力气捏, 小朋友捏不起来, 除非请家长帮忙。而且白泥很贵, 让家长买合适吗?

舒教师:让家长买不行。

谈教师:用面粉倒是可以和, 不过不是泥呀, 泥的特性不能感受了。这个主题不要开了吧, 问题多得来。

石教师:我也感觉不要开了。

2. 第二次年级组审议:主题开展前审议, 决定要不要开展“宝贝泥土”主题

孟园长:大家都觉得“宝贝泥土”不要开展了。现在, 大家都闭上眼睛想一想, 小时候有没有玩过泥?有没有印象了。

司马教师:小时候玩过的, 感觉特别有劲。

教师们纷纷说:小时候, 玩泥的确是很有趣的。

孟园长:我记得小时候玩泥, 也是在幼儿园, 到现在还是印象深刻, 非常好玩。我们对一个主题取舍不能单凭教师的主观, 应该把这个权利交给幼儿。

舒老师:那泥怎么办呢?就用地上的泥, 还是买白泥?

孟园长:可以利用家长资源, 小二班有个家长不是承包搞种植的嘛, 让他帮忙到山上运点黄泥, 杂质少, 黏性足, 干了以后比较容易上色, 肯定行的。

年级组长:我们先开主题的第一个活动“泥土里的秘密”, 看看孩子的情况, 再决定主题的取舍吧。

3. 幼儿寻找泥土里的秘密

年级组审议后, 各班开始了实施, 首先组织幼儿到运河公园挖泥。每个幼儿都带了一把小铲子和一个小桶。孩子们在草丛间、大树底下快乐地挖着。

幼1:老师, 老师, 泥里有蚂蚁, 好多、好多哦!在搬家, 妈妈说蚂蚁搬家要下雨了。

幼2:我也看见了。我也来挖。

幼3:老师, 救命啊!这里有蛤蟆。哇, 跳走了! (吓一跳的样子)

幼4:老师, 我挖到西瓜虫了, 你看。我能把西瓜虫和泥带回幼儿园吗?

幼5:老师, 我挖到小草了, 你看, 长吗?

幼6:这里还有蚯蚓, 你们快点过来看, 好玩得来!

幼7:老师, 你看, 这是什么?是不是种子啊?

……

孩子们发现泥土里藏着很多有趣的动物和植物, 就像挖到宝藏一样兴奋, 这一幕让教师们感觉到原来开展这个主题对幼儿来说是多么的快乐, 是多么有价值啊!主题被保留了下来, 继续开展。可是就在教师们刚有了点喜悦时, 为了第二个活动“和泥”, 教师之间又产生了分歧。

4. 第三次年级组审议:主题开展中, 讨论“和泥”活动在哪里开展, 和泥方法要不要教给幼儿

谈老师:“和泥”很有趣的, 就是容易弄脏教室, 在户外草地上上, 效果好。

石老师:在外面上啊, 指导幼儿不方便, 听不清楚哇, 干扰太大。在教室里上嘛, 桌子上铺好报纸、泥工板, 一点都不脏。

谈老师:我觉得应该让小朋友充分体验和泥的乐趣, 了解泥的性质和特点, 多和一会儿, 在户外做幼儿更放得开, 不会缩手缩脚。

舒老师、司马老师:我们赞成谈老师的想法, 在幼儿园草地上上好了, 这样幼儿和泥放得开。

司马老师:你们觉得是教给小朋友和泥的方法, 还是让他们自己在操作中探索。

石老师:肯定要事先教的, 他们毕竟是小班孩子, 不教怎么会。到时候肯定乱, 水和泥的比例一团糟。

薛老师:不教行不行, 让小朋友自己试试。至于水倒起来没数, 可不可以每人准备一个饮料瓶, 瓶上开个小洞, 这样不会一失手倒许多, 而且可以逐渐加水。

谈老师:你们觉得呢?

年级组长:要么, 我们两个班级做个实验, 一个班级老师教和泥方法, 一个班级让孩子自己尝试, 到时拍录像记录一下。

5. 两个班和泥 (略)

6. 第四次年级组审议:教师展开讨论达成共识——和泥方法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索

许老师:我们班是在圆形草地上“和泥”的, 草地边上有一排石头长凳, 正好被利用成幼儿的操作台。

钟老师:我们也是在草地上和泥的。

年级组长:我是让孩子自己先探索在泥里加水会怎么样, 他们说会化开来, 变小了, 像下雨天的泥浆。然后我让他们探索能否用水和泥, 把泥变成团。我没教, 只让他们注意不弄脏衣服。活动开始6分钟后, 第一个小朋友成功了, 我请他介绍经验, 小朋友再操作, 结果基本上全部成功了。

石老师:我是教的, 不过我发现他们根本就不是照我说的去做, 都急吼吼地想去和泥, 根本听不进去。我们班级第一个成功的小朋友是在活动开始后的5分钟。我们玩的时间短, 没有像你们那样每个人都成功。

谈老师:成功的时间差不多哦, 看来不教, 让小朋友自己试是可以的。

舒老师:小班孩子也可以自己探索学习。

石老师:嗯, 是呀。看来应该放手让孩子去试试。

我们发现教师因实践的结果改变了自己最初的想法, 认识到教师应该退一步, 把幼儿推到前面。教师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 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

主题仍在继续中, 和泥之后是做造型, 然后给泥塑“穿花衣” (涂色) 。在这次“穿花衣”活动中教师们按自己的想法给孩子提供了不同的绘画操作材料。

7. 给泥塑穿花衣

场景1:小 (2) 班教室里 (用油画笔)

幼儿在认真使用油画笔给自己的作品涂色。

幼1:老师, 这个缝缝里不能画颜色。

幼2:老师, 老师, 我只能涂红色, 我没有地方涂其他颜色。

幼3:老师, ××和××小朋友把颜色弄到我身上了……

教师观察到, 幼4、5已经完成作品, 开始捣乱了。

场景2:小 (1) 班教室里 (用棉签)

幼儿在认真使用棉签给自己的作品涂色。在细心地刷着不同色彩, 刷好的幼儿还在用点的方法继续装饰花衣上的花纹。

两个班级的小朋友同样在给自己的泥塑作品穿花衣, 但由于选择的绘画工具不同结果却不一样, 再来看看教师是怎样反思的。

8. 第五次年级组审议:讨论达成共识, 幼儿泥塑涂色选用的工具为棉签。

年级组长:这节课教材上给出的操作工具是棉签。有的班级老师用的是棉签, 有的是用油画笔。小 (2) 班的老师, 你怎么会想着用油画笔的呢?

石教师:在上课之前我想过, 如果此次依旧是在平面的物体上着色, 用棉签效果肯定不错。但, 此次的物品有别于以往:一它是立体的;二用土捏制的物品表面肯定不光滑, 再加上晒干, 一定会有裂缝出现。我选择油画笔, 因为油画笔的前端是用毛制成的, 有一定的柔软性, 可以进入裂缝中, 将其涂上颜色;而且油画笔接触物体的面远远要比棉签来得大, 操作起来比较省力, 我想尝试一下不同的操作材料, 看看操作下来的效果和其他班级是否存在差异。

谈老师:石老师认为在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上着色, 油画笔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 我觉得我们班级用棉签效果很好。之前幼儿虽然用过棉签, 但是都是在平面上画。今天在立体造型上面涂色, 有的幼儿采用了平涂的方法, 涂好后有的幼儿还想出用点画的方法继续装饰。棉签较小, 上色面积小, 可以换不同颜色上, 真正体现了穿花衣。

3.科学活动记录例谈 篇三

一、猜想:什么纸适合做风车

为了了解幼儿关于“什么纸适合做风车”的原始想法,我们和孩子们共同讨论:“什么纸适合做风车?”幼儿不仅选择了自认为最适宜做风车的纸,还说出了很多理由,如“我们每天喝的牛奶袋是锡纸做的,很滑,很结实,做风车一定很好。”“我们家的挂历纸不厚不薄又光滑,用它做风车一定转得快。”“报纸做的风车应该转得好吧,我家有很多报纸。”“绉纸又轻又软,风轻轻一吹它就会动,所以,绉纸应该最适合制作风车。”“我觉得手工纸结实,一定适合制作风车。”

幼儿的猜想各不相同,因此需要他们记录猜想的内容,以便他们根据猜想进行下一步的探究活动。那么,用什么方式来记录呢?虽然绘画是常用的科学记录形式,但在本次活动中,如果要幼儿将猜想的绉纸、宣纸、手工纸、报纸等画下来却很难,即使画出来,其他人也很难分辨。于是,我们选择了实物记录的方法,即将猜想的纸张贴在个人试验记录的猜想栏中(如图)。用实际的纸作记录,不仅具体形象地表达了猜想的内容,还减轻了幼儿记录的压力。

在将个人猜想记录汇总到集体猜想记录时,我们也同样运用了实物记录的方法(如图),统计选择各种纸的人数。结果,有人选择宣纸,有人选择手工纸,有人选择挂历纸……那么,到底哪种纸最适合做风车呢?

二、幼儿个体探究和记录:我猜想的纸最适合做风车吗

每个幼儿都根据自己选择的纸采用同样方法制作了风车,风车摆得琳琅满目。教师将幼儿带到户外问:“你用什么方法证明你选择的纸最适合做风车呢?”幼儿说:“我们从操场的这头起跑,一起停下来后,如果哪个风车转的时间最长,哪种纸就最适合做风车。”于是,幼儿站在起跑线上,教师一声令下,他们一起跑起来。不一会儿,孩子们就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的绉纸风车怎么一点都不转啊?绉纸太软了,风叶都折到后面去了。”“奇怪,我的瓦楞纸风车怎么不转啊?”“我的也不转,是不是瓦楞纸太硬了?”“牛奶袋锡纸风车也有些硬,跑快了才转,跑慢了就不转了。”“宣纸风车太软,纸太薄,有时转,有时不转。”等孩子们一起跑到终点时,只有手工纸和挂历纸制作的风车在继续转,其他纸制作的风车都已经停止了,有些风车如瓦楞纸风车、报纸风车甚至都掉在地上了。

孩子们重新试验了一遍,结果还是手工纸和挂历纸做的风车转的时间最长。探究结束后,我请幼儿将自己的试验结果记录在个人记录表中。那么选择什么方法来让孩子记录呢?在设计这个环节时,我们想,如果采用绘画记录让幼儿画一个能转动和不能转动的风车,一是所需时间比较长,而且幼儿停下来绘画会打断探究过程;二是风车转动的状态也不好表现,受幼儿绘画水平的局限,可能有的幼儿画不出转动的风车,或者画出来的风车只有幼儿自己明白,其他人就看不懂了。这样的科学记录不仅不能帮助幼儿客观真实地记录探索过程中所得到的信息,不能交流分享同伴的经验,还会成为幼儿的负担。于是,在该环节中,我们引导幼儿运用符号记录的方法,即用打“√”表示试验成功,选择的纸张适合做风车,用打“×”表示试验没有成功,选择的纸张不适合制作风车。

活动结果证明,这种符号记录的方法既形象直观,又便于幼儿观察和记忆,还减少了记录的时间,保证了探究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

三、小组记录:什么纸最适合做风车

虽然在个人探究环节中,幼儿已获得了手工纸和挂历纸做的风车转的时间最长的经验,但这个环节主要还是验证和记录幼儿个人的猜想,孩子们的经验并没有得到分享和提升,大家对于什么纸最适合做风车也还比较模糊。为了对比各种纸制作风车的效果,从中发现规律,我们在每个幼儿试验后进行了小组探究、记录及经验共享活动。

我们将全班幼儿分成两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人当组长。孩子们先以小組为单位分散探索,然后进行小组记录。组长负责将幼儿的试验结果汇总在小组记录表上,在最适合做风车的纸的试验栏中打“√”,在不适合做风车的纸的试验栏中打“×”,结果第一组幼儿的汇总表表明手工纸和挂历纸最适合做风车,而其他的纸都不适合。而第二组的探究结果则是手工纸、挂历纸和报纸三种纸最适宜制作风车。

四、集体记录:发现问题,反复试验,解决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情况?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为了共享经验,我们将两组不同的结果合在一起进行集体分享。如我们所料,幼儿在分享中果然出现了新问题。第一组幼儿认为报纸不是制作风车最适宜的材料,因为它太软。而第二组幼儿则认为报纸也是做风车最适宜的材料之一,因为它能转很长时间。那么到底哪一组的结论正确呢?于是我们请两组选派代表重新试验。试验的方法是用报纸、挂历纸、手工纸制作风车,然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跑向终点,看报纸风车是不是和其他风车一样转的时间很长。试验结果证明报纸风车转的时间很短。

那么第二组幼儿的结论又是怎么来的呢?经过了解我们得知,因为第二组的小组长从一开始就猜测报纸是最适宜做风车的,而在他制作和试验报纸风车时,报纸风车也确实转得较好,所以他就记录报纸最适宜做风车。这样的记录结果带有幼儿的主观意愿,但教师并未直接点破,而是引导该幼儿与其他幼儿一起再次试验,以事实来说明问题。

在两组幼儿反复试验的基础上,我们又组织幼儿进行全班集体记录。集体记录仍然运用实物记录和符号记录相结合的方法,在每种纸张下面用“√”“×”表明它们是否最适宜制作风车。我们还引导幼儿在“最适宜做风车的纸“一栏中贴上手工纸和挂历纸这两种材料。

4.教研活动研讨记录表 篇四

小班数学分类活动:摘苹 果

执教者:美林中心幼儿园   黄彩玉

时  间:年11月19日

听 课 记 录

▼活动目标:

1、能用语言表达出苹果的特征,并能按颜色、大小分类摆放;

2、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情景布置:苹果园。大的红苹果50个,小的红苹果50个,大的绿苹果50个,小的绿苹果50个。

▼活动过程:

1、感知活动:以“小刺猬和小朋友做游戏”引入主题,组织幼儿参观果园,初步感知苹果的大小、颜色。

导语设计:今天小刺猬和小朋友一起到果园里去玩一玩,看一看,果园里有什么果子?

2、体验活动:师幼一起摘苹果,共同感知苹果的大小、颜色。

导语设计:“这些苹果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说颜色和形状不一样)

3、操作活动:幼儿操作,老师组织幼儿区分苹果的种类并分类摆放。

导语设计:“红色的房间可以用来摆放什么颜色的苹果?绿色的房间可以用来摆放什么颜色的苹果?大大的红苹果屋可以用来摆放什么形状的苹果……”

指导重点: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按颜色、大小分类摆放。

4、结束活动:以歌曲结束活动,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

导语设计:“有了这么多的苹果,小刺猬不愁冬天没得吃了,他真开心,他说:‘我们一起唱歌吧!”

研讨记录:

优点:

1、以游戏“帮小刺猬分苹果”贯穿整个活动,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环节过渡自然,层次分明。

2、教具比较新颖,能让幼儿有单独操作的机会,避免了幼儿分类时“跟风”的现象。

3、音乐加上苹果园情景的设置,幼儿真实地投入游戏之中。

4、教师注重幼儿完整句的培养,能很好地促进小班幼儿语言的发展。

不足及建议:

1、目标定位偏高,小班幼儿较难完成,建议两种特征的分类要分开进行。

2、教师导语的设计应精炼。

3、幼儿分类前,教师应提清楚操作要求,避免幼儿盲目操作。

4、幼儿表述苹果的不同时,教师应及时小结,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5.课题研讨会议记录表 篇五

白云幼儿园课题活动记录表

时间 5月11日 地点 太仓市高级中学 主题 开题论证会 主持人 孟大霖出席人员 苏州市教科研专家 太仓市教育局和教培研中心的领导 全市各教科室负责人 沙二幼谢雪琴、王琴、曹枫、沙一幼杨咏梅活动记录 我园立项的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古镇资源园本活动中“方案教学”的运用与研究》进行开题论证活动。活动由太仓市教培研中心副主任孟大霖主持。 一、课题组成员运用多媒体手段直接形象地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课题情况。 二、部分学校的教科研负责人与课题组人员进行了对话。 三、苏州教科研专家对包括我园在内的几个课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与建议。反思 这次开题活动,既是一次方案论证会,也是一次教科研知识培训活动。活动汇聚了专家的智慧与讲演,是对课题方案的重新审视,是对课题实施思路的又一次树立。活动使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方向与途径,增强了研究的信心。相信通过专家的引领,课题研究修改后会更科学规范,更易于操作, 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白云幼儿园课题活动记录表

时间 月 地点 沙溪镇开发与保护办公室 主题 课题学习活动 主持人 谢雪琴出席人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谢雪琴、王琴、曹枫、陆静芬、徐秋琴、王晓芳、汤敏、杜鹃、杨芳、朱燕、葛昭佑、蒋红燕、顾云菊、沈雪芬、杨耀群、顾雪华、孙惠芳、王美清、马丽琴、顾颖活动记录 为了充分地了解我们沙溪古镇的各种资源,对它悠久的历史做一个详细地了解,年10月,我们全体课题组老师来到了“沙溪镇开发与保护办公室”,请负责人陈健老师为我们做了一次详细的讲解。 一、陈健老师从沙溪镇的古建筑、历史名人、风味小吃三个方面为我们做了讲学,重点介绍了我们沙溪古镇与其他古镇不一样的资源,如一线天、过街楼等等。 二、教师们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与陈健老师互动交流。反思 在这次学习过程中,我们全体课题组的老师都觉得学到了很多,特别是对沙溪镇一些古老的历史文化。通过学习,我们老师对“在这么多的古镇资源中选择合适的教育资源”做到了心中有数,对搞好课题研究工作也有了充分的信心!

白云幼儿园课题活动记录表

时间 3月22日 地点 幼儿园多功能室 主题 古镇资源专题讲座 主持人 谢雪琴出席人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谢雪琴、王琴、曹枫、杨咏梅、陆静芬、徐秋琴、王晓芳、汤敏、杜娇、杜鹃、杨芳、朱燕、葛昭佑、蒋红燕、顾云菊、沈雪芬、杨耀群、顾雪华、孙惠芳、王美清、马丽琴、顾颖活动记录 我园邀请了沙溪镇古镇开发保护办公室的陈健老师就“沙溪镇古镇资源”做专题讲座。陈健老师从9月起从事古镇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以及古镇旅游讲解工作,对“沙溪”这个古老的乡镇了解颇多。 一、陈健老师从沙溪的“古建筑”(包括造型别致的民居、精雕细琢的石桥、纹样丰富的花窗、精致的门楼木雕等)、“人文”(包括中国新舞蹈艺术事业奠基人吴晓邦、国际天文理事星象学家龚树模)、“风味小吃”(包括猪油米花糖、椒盐桃片、倪鸿顺肉松骨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介绍。 二、教师与陈健老师互动,提出自己的问题。反思 全园教师认真听取了这次讲座。有了这次讲座,教师们对“沙溪”——这个历史悠久的小镇有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同时讲座也帮助教师们梳理了古镇资源,为接下来的课题开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白云幼儿园课题活动记录表

时间 205月30日 地点 白云幼儿园多功能室 主题 汇报活动“我设计的桥” 主持人 王琴出席人员 课题组成员:谢雪琴、王琴、曹枫、陆静芬、徐秋琴、王晓芳、汤敏、杜娇、杜鹃、杨芳、朱燕、葛昭佑、蒋红燕、顾云菊活动记录 大班课题组以“古桥”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所以这次展示活动的内容是“我设计的桥”。 一、王晓芳老师执教大班课题活动“我设计的桥”,全体课题组的老师观摩了活动,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各种材料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桥。 二、王晓芳老师介绍活动,观摩老师集体评议,提出想法和建议。 三、课题组成员对课题实施中存在一些困惑与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交流。反思 这次活动,既是课题开展一阶段的一个成果展示,也是考验教师对瑞吉欧的“方案教学”的理解。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看到老师已逐渐领悟方案教学的价值,在活动中能较充分地发展幼儿的主动性。

白云幼儿园课题活动记录表

时间 年11月28日 地点 白云幼儿园多功能室 主题 汇报活动“粉墙黛瓦” 主持人 杨咏梅出席人员 课题组成员:谢雪琴、陆静芬、徐秋琴、王晓芳、汤敏、杜娇、杜鹃、杨芳、朱燕、葛昭佑、蒋红燕、顾云菊、王林英活动记录 一、王晓芳老师执教大班课题活动“粉墙黛瓦”,全体课题组的老师观摩了活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老房子的特征,自主表现,充分发挥了主动性。 二、王晓芳老师介绍活动,观摩老师集体评议,提出想法和建议。 三、课题组成员对课题实施中存在一些困惑与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交流。反思 课上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开放式的问题,以及充分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教师们的进步。老师已经能比较好地将“方案教学”运用到“古镇资源园本活动中”!在活动中,教师能注重在满足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让幼儿自主地去探究问题!

白云幼儿园课题活动记录表

时间 2008年11月28日 地点 白云幼儿园多功能室 主题 汇报活动“新疆舞” 主持人 杨咏梅出席人员 课题组成员:谢雪琴、陆静芬、徐秋琴、王晓芳、汤敏、杜娇、杜鹃、杨芳、朱燕、葛昭佑、蒋红燕、顾云菊、王林英活动记录 一、葛昭佑老师执教中班课题活动“新疆舞”,全体课题组的老师观摩了活动,活动中,孩子们自由积极地学习舞蹈。 二、葛昭佑老师介绍活动,观摩老师集体评议,提出想法和建议。 三、课题组成员对课题实施中存在一些困惑与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交流。反思 由沙溪名人吴晓邦引出的舞蹈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对舞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这次活动中,我们也能看到平时课题研究的成果,教师逐渐学会了将主题引向深入和持久。

白云幼儿园课题活动记录表

时间 2008年12月9日 地点 白云幼儿园多功能室 主题 课题中期展示评估活动 主持人 陆静芬出席人员 太仓市教培研中心:苗长广主任、董开一副主任、崔美红主任、王明珠教研员 太仓市各幼教中心主任 我园课题组成员:谢雪琴、杨咏梅、陆静芬、徐秋琴、王晓芳、汤敏、杜娇、杜鹃、杨芳、朱燕、葛昭佑、蒋红燕、顾云菊、王林英活动记录 一、观摩课题展示活动“我设计的镂窗” 二、幼教中心主任周咏梅致辞 三、陆静芬用幻灯片向大家汇报课题工作情况 四、杨咏梅宣读了课题中期报告 五、到会的各位专家、同行查阅课题研究资料。 六、各位专家、同行对我园的课题进行评估,对下一阶段的课题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主要评估意见: 理念落实在了行动中;以幼儿为本;成果丰硕、多层次;教师学会了反思,学会了提出、解决问题。 主要建议: 1、抓全面的同时,要突出重点、聚焦关键,围绕“结合点”做文章。研究内容转到策略的研究,给他人一个操作的方式。 2、目标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注意逻辑结构,各个目标对应。 3、成果要做调查统计,用数据来说明。说明目标、构建如何产生。 4、要形成系列文章,加强宣传推广。反思 这次课题中期展示评估活动,深化了我园的课题研究工作。使广大教师在接受专家中肯的点评、指导中领悟了先进的科研理念,给课题下一阶段的实施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白云幼儿园课题活动记录表

时间 6月19日 地点 太仓市伟阳幼儿园 主题 向省教科院专家汇报课题情况 主持人 杨咏梅出席人员 江苏省教科院幼特教所专家 太仓市教培研中心的领导 全市各幼教中心教科研负责人 沙溪镇幼教中心主任以及白云幼儿园课题组成员活动记录 杨咏梅园长用幻灯介绍了课题背景,做了历程回顾,谈了目前情况,反思了课题中存在的问题并向在座专家和同行请教。在听取了白云幼儿园的课题汇报后,省教科院幼特教所的专家与我园课题组成员展开对话,在对话中,帮助我们逐步厘清课题中的问题。 最后,省教科院幼特教所的专家对课题选题以及实施做出了肯定,并提出了两点建议: 1、教师要与幼儿一起去学习、发现,要尊重儿童、跟随儿童,儿童会不断带给你惊喜。 2、课题研究的成果最终要落在儿童的发展上。反思 经过与专家的对话,我园课题组成员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特别是专家说到的“儿童会不断带给你惊喜”,也是我们在方案活动中最大的感受。在这次活动中,专家从较高的高度对我们的课题作了方向上的引领,使我们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能更好地把握正确的方向。

白云幼儿园课题活动记录表

时间 1月8日 地点 白云幼儿园 主题 汇报活动“桥”“镂窗” 主持人 杨咏梅出席人员 课题组成员:谢雪琴、陆静芬、徐秋琴、王晓芳、汤敏、杜娇、杜鹃、杨芳、朱燕、葛昭佑、蒋红燕、顾云菊、王林英活动记录 一、观摩汤敏老师与大班幼儿的活动“桥” 大班孩子在参观古桥后,萌发了制作桥的想法,但是孩子们自制的桥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没有引桥、不够牢固,因此有了这次活动中。活动中,孩子们就自己发现的问题想办法解决,探索了多种制作引桥、加固桥体的办法。 二、观摩高欢欢老师与中班幼儿的活动“镂窗” 中班的孩子在探索古宅民居的过程中,对镂窗产生了兴趣,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各种材料、不同的方法制作了漂亮的`镂窗。 三、交流 活动结束后,课题组成员针对活动进行了评议交流。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的介入是必要的,但是如何把握介入的时机、如何介入,是仍然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

白云幼儿园课题活动记录表

时间201月14日地点白云幼儿园会议室主题课题工作调研主持人杨咏梅出席人员太仓市教培研中心苗长广主任、崔美红主任、教研员王明珠白云幼儿园课题组成员活动记录一、省级课题工作汇报二、专家诊断:1、课题研究书《走进古镇》价值很大,但要调整。(1) 要有前言,在前言中写明这是课题成果。(2) 目录的呈现方式以主题出现,注意逻辑性。(3) 增加对一个主题的整体描述。(4) 将《方案精选》中的内容渗透到《走进古镇》中,形成一个系列。(5) 幼儿书中的每张图要有儿童自己的讲述、教师的点评,提炼典型的案例。(6) 将《走进古镇》一书分成系列书:《古桥》《乐荫园》《古宅民居》《古镇名人》《风味小吃》2、白云幼儿园的环境很有课题特色,建议拍摄环境介绍片,结题时作为成果展现。反思我们的课题工作已进入尾声,现在正是整理成果的时候,专家的到来,给我们指点了课题成果的呈现方式,为我们下阶段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此次专家的课题调研中,专家听取了我们的汇报,对我们的课题工作做了充分肯定,同时,重点提出了《走进古镇》一书的改进意见,帮助我们理清了思路。

白云幼儿园课题活动记录表

时间2010年2月26日地点白云幼儿园会议室主题讨论课题研究系列书的修改定稿主持人杨咏梅出席人员课题组成员:谢雪琴、陆静芬、徐秋琴、王晓芳、汤敏、杜娇、杜鹃、杨芳、朱燕、葛昭佑、蒋红燕、顾云菊、王林英活动记录一、讨论:1、以主题形式展开主题:古桥单元一:沙溪古桥单元二:各种各样的古桥单元三:桥的世界单元四:桥的秘密举例:1、活动的产生:背景(怎么会产生主题的,理性思考)2、主题的说明:背景拓展、确定目标、剖析目标3、过程:每幅活动照片要有教师的点评,活动方案加点评。4、成果:包含4个方面(幼儿、老师、家长、幼儿园)二、布置任务,各人明确职责反思利用寒假,大家已经根据专家意见完成了课题研究书的撰写,但是审稿时发现了一些问题。通过此次活动,大家对课题研究书如何修改定稿有了清晰地认识,为研究书最终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时间 2010年3月18日 地点白云幼儿园会议室 主题 讨论课题结题工作 主持人杨咏梅出席人员 课题组成员:谢雪琴、陆静芬、徐秋琴、王晓芳、汤敏、杜娇、杜鹃、杨芳、朱燕、葛昭佑、蒋红燕、顾云菊、王林英活动记录 一、介绍课题开展情况,布置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结题中要承担的任务。 二、学习有关课题资料整理的方法,每人明确自己负责整理的资料。 1、计划性资料:立项通知书、申报评审书、研究方案、阶段计划 2、基础性资料:理论学习记录 3、过程性资料:会议记录、培训活动资料、活动简报、公开教学活动记录、幼儿观察记录、随笔、环境资料、家长工作资料、调查表、阶段总结、年检资料、中期评估 4、成果性资料: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系列研究书《走进古镇》、《成果精编》(获奖及发表的论文、随笔、案例)反思 《古镇资源园本活动中“方案教学”的运用和研究》这个课题即将结题,但是如何将课题成果推广,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下阶段,我们将在全园的课程计划中融入园本方案主题,并根据幼儿情况不断调整发展,使瑞吉欧的教育理念继续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融入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中。

6.古诗《悯农》研讨记录 篇六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悯农》随音乐有节奏地做身体动作。

2、学习按简单的节奏谱进行声势练习。

活动准备:

1、节奏声势谱,歌曲《悯农》录音。

2、课前学会古诗《悯农》。

活动过程:

学唱古诗的.第一个环节,让幼儿仔细观察谷粒和米粒,让幼儿知道去掉谷壳就米,……可以省略掉,直接提问引入课题。

(一)律动

保留教材上的环节。

(二)学唱古诗《悯农》

1、出示图片,提问:

① 你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图上的农民伯伯在做什么?

② 农民在烈日下劳作为什么会汗流夹背?

③ 我们应当怎样爱惜粮食?

2、幼儿跟随教师朗诵古诗《悯农》。

3、节奏声势练习

在做声势练习时,不要分组进行,乐器伴奏部分相对较困难,不在本活动完成。

① 拍手|踏脚,打××|××|节奏型。

② 拍腿|踏脚,打×××× |×××|节奏型。

4、学唱歌曲《悯农》

① 教师边唱歌曲《悯农》边表演。

② 在乐曲的伴奏下,幼儿跟唱古诗歌曲,感受带有河南地方曲调的乐曲风格。

③ 教师引导幼儿边唱《悯农》边做动作,如锄地的动作,擦汗的动作等。

7.教研活动研讨记录表 篇七

曹老师是一个有6年工作经验的外聘教师, 第一学历为学前中专,第二学历为在职学前大专,于2014年4月底应聘到我园工作。在此之前,她曾工作于几所小型民办幼儿园,在职期间未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

一、教研过程

9月下旬 ,我园的平衡区中提供了高低不同 (20~40cm) 的碳化木桩 , 厚薄 (2~4cm)、长短不同 (1~2m) 的碳化木板和许多大小不一的轮胎, 希望幼儿能充分利用这些低结构材料开展平衡练习活动。这些材料引起了幼儿的极大兴趣,他们以碳化木桩为桥墩,以碳化木板为桥面,搭建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小桥,开展了走小桥的活动。

第一次研讨(10月14日)

我:新材料投放了两个多星期,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度如何?参与活动的幼儿人数多吗?主要是哪个年龄班的孩子? 有什么玩法?

曹:刚开始时,各年龄班的幼儿都非常感兴趣,来玩的人很多。但从上个周末开始,人数少些了,来玩的主要是中大班的孩子,玩法主要就是搭建小桥走小桥。

我:你是否考虑增加新的玩法呢?

曹:我上网查过,但资料很少。

我:能不能请两个大班的孩子试试搭跷跷板?

曹老师请大班的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取来了轮胎和木板,问:“你们会搭跷跷板吗?想不想试试?”两个孩子把轮胎平放在地上,再将木板平铺在轮胎上,试着玩了几下,说:“不行,木板翘不起来,没办法玩。”曹老师把轮胎竖立起来,让幼儿把木板从轮胎中间穿过去,搭建成一个低矮的跷跷板,她对幼儿说:“再试试,这样可以玩吗? ”男孩先将左脚踩在木板上,再将右脚踩了上去。女孩刚试着踩上去,跷跷板晃动了,她赶紧把脚收了回来。曹老师想过去扶女孩,我悄悄地对她说:“先别扶,看看他们怎么办。”只见男孩双手扶着轮胎,说:“别怕! 上来吧。”女孩手扶着轮胎,尝试着往木板上踩,反复3~4次后,他们终于成功了,开心地玩起跷跷板。这时,又陆续有几个大班幼儿参与其中。中班的几个幼儿看到后,动手搭建了一个完全用碳化木做成的跷跷板,还有一些幼儿也在尝试跷跷板的不同搭法。

分析:研讨一开始,我提出的问题旨在引导曹老师关注幼儿在平衡区活动的情况, 特别是关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活动特点,并尝试推进幼儿的活动。在谈到开发新玩法时,可以发现曹老师是考虑过,但是比较依赖查阅网络或参考资料,而缺乏自己的探索。在幼儿搭建跷跷板时,能尝试着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但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 就沉不住气, 想采取直接指导的方式介入。在我的提示下,她才终止了自己行为。结果,曹老师发现,虽然没有教师的介入,但是,材料不仅引发了大班幼儿的探索性学习, 还引发了中班幼儿的模仿性学习,使得幼儿成功地搭建了多种跷跷板。

第二次研讨(10月21日)

我:上次我们引导幼儿自主搭建跷跷板,一周时间过去了,孩子们玩的情况怎么样?

曹:玩跷跷板的幼儿不是很多,玩小桥的幼儿要多些。

我: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曹:是不是玩跷跷板太难了?

我:幼儿站在跷跷板上保持平衡是不容易的,这会影响他们参与这个活动的积极性。但对大班幼儿来说,走小桥练习平衡的难度有点低, 你想用什么方法增加练习的难度?

曹:是不是让小桥高一点,但不知道用什么材料比较合适。

我:你可以考虑材料的综合运用,轮胎应该是很好的叠高材料。

曹老师请几个大班幼儿把平衡区旁边的轮胎滚了过来。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要请你们用轮胎和木板搭一座高高的桥,谁愿意试一试?”他们个个举手。孩子们开始叠放轮胎,叠到第三个轮胎的时候,他们觉得差不多了,就把这三层高的轮胎作为桥墩,在桥墩上架上两条木板的一端,做成一个梯形高架桥。几个幼儿轮着尝试踩着木板往上走,开始走得挺快,但越靠近桥墩速度越慢,未走到顶端就害怕得跳了下来,嘴里还说着:“太高了! ”曹老师悄悄地对我说:“是不是太高了,孩子掉下来怎么办? ”我说:“别担心,让他们多试试,我们在旁边保护。你注意到孩子们走高架桥的动作了吗?”“是侧身横着往上走。”孩子们在经历了几次失败后,胆子越来越大,走得也越来越稳,终于,有一个幼儿成功地走到轮胎上,并顺利地踩着另一条木板走下了桥。很快又出来了第二个、第三个成功的幼儿,他们欢庆成功的呼声,令在场的教师和幼儿都露出了笑脸。在旁边,另一架轮胎高架桥出现了。

分析:通过活动现场的考察以及与曹老师的对话,可以看出她对充分利用材料, 推进幼儿的平衡活动缺乏有效的方法。为此,我具体示范了怎样借助提问、激励等方法,引导幼儿自主利用轮胎和木板搭建高架桥。我还注意引导曹老师关注幼儿应对困难的态度和方式,了解适当难度的活动能激发幼儿挑战的兴趣,支持他们一次次地尝试直至成功。挑战的成功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并吸引更多幼儿的参与。

第三次研讨(10月28日)

曹:上周搭建的高架桥,幼儿都很爱玩,他们还用轮胎做了不同的组合。

我:中班幼儿有没有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

曹:好像很少。

我: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曹:幼儿好像是喜欢和年龄相仿的同伴一起玩。

我:对,这可能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走高架桥对中班幼儿来说难度较大。你认为中班幼儿能挑战高架桥吗? 有没有办法让中班幼儿也参与进来?

曹: 是不是可以鼓励大班幼儿带中班的弟弟妹妹一起玩?

我:这种想法是对的。但是有没有更加自然的办法呢?你看小桥的场地和高架桥的场地,你有没有发现问题?

曹:啊,这两个场地是分开的,并且不互通,我们可以把它们连接起来。

接着,我俩和幼儿一起,在高架桥的四周搭建了一些小桥。现在,高架桥和小桥共用了一个场地。大班幼儿自信地走高架桥,一会,中班幼儿也陆陆续续地尝试走高架桥,有的走上桥面后,看着下桥的木板,觉得自己难以走下去,就从桥上跳下来;有的是蹲下身,爬上了高架桥;还有的是侧着身子,蹲着挪动上桥。大班的幼儿说:“没什么好怕的,我们都成功了! ”我对曹老师说:“你看中班的幼儿走高架桥和大班幼儿初学走高架桥的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好像幼儿都会蹲下来走和从桥面上跳下来。不过,中班幼儿蹲着走的人数比较多,而且有的幼儿是爬着上桥。”随着活动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中班幼儿开始直起身走,有的还露出了微笑,非常开心。我又对曹老师说:“你发现了吗? 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都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走高架桥。”

分析:在这次研讨中,曹老师主动向我介绍最近一段时间幼儿的活动情况,这说明曹老师已经能关注幼儿的活动了。曹老师还能根据场地的现实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运用曹老师的方法,使小桥和高架桥共处同一场地。这样,中班幼儿自然地参与了走高架桥的活动,并以自己的方式获得了成功。我适时地提问和解释,帮助曹老师理解了开放式活动场地的价值——使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幼儿都能参与活动,还有助于幼儿进行模仿性学习、探究性学学习、挑战性学习。

二、教研感悟

现场一对一式研讨是适合我园新教师较多状况的重要教研举措,可以有针对性地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开展现场一对一式教研时,我主要关注三个方面。

1.教师的专业特点,对症下药。由于年龄、教龄、学历、个性、职业经历等不同,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如曹老师有一定的带班工作经验,但学历水平不高,工作后没有参与过专业培训和教研活动。她的专业特点是缺乏幼教新理念、策略和方法,并且,缺乏自信心。因此,在研讨过程中,我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她了解教师应该关注什么,用讨论的方式,引导她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示范、解释等策略,使她了解具体教育行为背后的专业理念、知识。

2.现场研讨的实践性,即时引领。现场研讨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具体教育问题, 结合这些现实问题向曹老师讲解理念, 示范教育方法和技能具有很高的实效性。我还指导她即时实践相关的理念、方法和技能,提升她的教学实践能力。

8.课例研讨活动的价值及改进建议 篇八

一、活动过程

郭老师事先让两位工作室学员进行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为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月上故乡明”专题的《今生今世的证据》。该文感情深藏不露,语言抽象,文学性强,学生阅读有一定的难度。

研讨活动的第一天,上午,全体学员先听郭老师作“专题课例研讨”讲座,然后研讨第一位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我们称之为课前研讨,针对其设计提出修改意见。中午,上课教师根据修改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下午,教师上课,其他学员则分8个组进行课堂观察,这八个组的观察内容分别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教师的教学结构(环节);教师课堂移位;学生学习状态选择;学生小组活动;教师提问的有效度;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上课结束后,先由上课教师谈教学构想(5分钟),然后各小组分头讨论(40分钟),由组长负责整理讨论结果并上台发言(要求实事求是地言说),最后由郭老师作总结性发言。

次日,第二位教师上课。活动流程与前一日略有不同。首先,教师上课,各小组分头观察。接着,上课教师谈教学构想,各小组分头讨论并发言。最后,郭老师总结。

二、 活动感想

(一)针对性强

在听课时,如果事先未给出明确的观察任务,那么教师就会随性任意听,所听到的东西会比较杂乱,缺乏明确的方向。所以,听课也得有目标、有针对性。这样,他们才会在听课时各有侧重,并在讨论时积极动脑思索。如观察教师提问组的学员,得观察教师有否提出主问题,若已提出,还要观察是否围绕它设计了一系列能激活学生思维的小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有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在以学定教的思路下,教师的问题来源就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是来自于学生的提问,还是来自教师的主观预设?它们对教师教学内容的确定起着什么作用?只有搞明白了这些,才能探讨教师的教是否有意义、是否有效。在此次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度”观察小组在细数了问题的个数之后,发觉第一堂课教师共提出了5个主问题及9个追问,而学生提出的问题只有一个,且还是在教学快结束时教师顺便提及的學生在课前提出的问题。观察小组认为:这些问题与课前的教学目标未能保持一致性,它们指向的内容过多,指向言说的方式过少,而且问题的适切性差;问题之间缺乏连贯性,不能组成一个有机的问题群,个别问题更与文本解读无关,属典型的无效问题。显然,这位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点过于追求高大上和深度,因而忽略甚至漠视了问题应该结合教学目标、问题之间应该组成一个有机整体、问题之后应当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等要求。

(二)思维力足

人只有在适当的外界环境刺激下才能使思维朝向正面积极活动起来。这个适当的外界环境,一得益于听课前领到的任务,二得益于小组融洽和睦的商讨氛围,三得益于上课教师有意无意出现的“破绽”。

“任务”使学员的思维有确定的方向,能根据问题展开思考,并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打开思维的闸门,使自己的思维之花热烈开放。

“氛围”有助于教师在思考时可以不受任何拘束,可以思有所言、言有所尽。大家在这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语境中商讨,更能激发思维的积极性。比如第六小组领到的任务是观察教学过程中的“小组讨论”,但两位上课教师在教学中均未安排讨论环节(第二位教师只是随意地在第四个环节说请大家讨论“这种必然失去的无奈如何释怀呢”,而事实上,她未能在具体实施时组织学生讨论)。其实,课堂上要展开讨论,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一要有讨论的主题(目标明确),且每个学习小组都有可讨论的对象,否则,若各小组话题一致,极易彼此干扰;二要有讨论的氛围(气氛融洽),只有在融洽、平等、尊重、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肯说、能说,彼此的思维才能被激发;三要有讨论的组员(大家共享思考成果),如果一个讨论小组里,大家都不想说不愿说不肯说,那么,讨论就会冷场,就会无效;四要有讨论的引导(凸显教师的价值),教师应当在平时的教学中和讨论之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观察小组认为,上课教师之所以未能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是因为讨论的条件不符合。因此,经过研讨,大家给第一位上课教师开出了“药方”:可提出三大讨论的话题——“今生今世的证据”有哪些?为何写这些证据?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破绽”更是给学员提供了思考的余地,使她们可以迅速从中找到问题的切入口,沿波讨源,让自己的思维之路径向更深处漫溯。

(三)参考价值大

此次研讨活动由于步骤清晰,内容扎实,又指向明确,因此学员们在操作时十分便捷。若要模仿,也是很容易的事。这样的活动形式,便于推广,因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三、 活动建议

这一课例研讨活动,受美国专题研讨活动启发较深,8个小组的课堂观察量表基本借鉴了美国的课堂观察方式,应该说,这种研讨方式拓展了教研活动的范式。它与我们原来在搞的同课异构式磨课活动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在集体研讨后让原来的上课老师换个班级再进行上升式教学,而是听同人们点评。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能让上课教师在更深广的范畴内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而遗憾之处则在于没有机会弥补自己的缺失了!

9.研讨会会议记录 篇九

地点:实验中学小会议室

与会人员: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

主持人:xx

记录:xxx

主题:讨论本单位管理效能和行政效力,查找影响和制约管理效能和行政效力的因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议程:

xx:我们在已召开的专题研讨会上获得了很多信息,使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清晰化。今天我们再次聚首在一起,要讨论的是:本单位管理效能和行政效力如何?影响和制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解决?

张xx:当前学校工作作风方面的确存在 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纠风正纪大讨论的重要性,正确理解作风建设的基本内涵,充分发现、彻底改正这些问题。

邱xx:加强作风建设要从小事做起,工作中要少些闲谈,不在网上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同时也要有审查和监督制度。

吴xx:不能忽视思想领域和工作作风中存在的.问题,一些教职工思想观念不新、学习空气不浓、坐班纪律不严、教学水平不高,一些中层干部调查研究不够、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方法不多,执行能力不佳,要从科学发展的高度和学校发展的全局出发,彻底扭转工作作风,加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务实型、节约型建设,在工作中营造积极进取、勤奋守纪、廉洁高效的风气。

张xx:学校能否实现办学宗旨和发展目标与班子工作的效能建设密切相关,班子成员要努力提高管理能力,力争成为所在领域的行家里手,形成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局面,

10.《狼牙山五壮士》备课研讨记录 篇十

时 间:2014.11.6 地 点:学校会议室 主备人:宋新美 记录人:王冬萌

参加人员:语文第四组全体成员 课文内容: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歼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学习本课,一是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的语言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二是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的速度。课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

教师发言要点:

许 珂:本课设计应以读导情,以议悟情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辅以课件,设计了自由读,试读,品读,指名读,引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使情感升华。

陈平: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让学生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王冬萌: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由此设立:营造氛围──创设情景──诵读感悟──体验学习──自主探究──自悟自得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境界。

靳贤贤: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让学生拥有完整的阅读过程,经历精读与略读,朗读与默读,自悟与交流,思考与想像,课文阅读与资料收集利用,感知内容与领悟情感,理解语言与积累运用语言的过程。

杜雪莹:课文是怎样围绕“壮”字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印象最深刻,使你最感动?为什么?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找出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通过想象,课件展示五壮士的壮举,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宋新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 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的中,我感觉面临着这样的难题:五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的抗日战争并不了解,只单纯地“以读为本”,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受是不够的。所以,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借助信息技术情景再现,既使学生了解了事情发生的时代背景,以便更好等把握文章内容奠定基础,还能有效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同时,让学生互相练读,快速读,问读,引读等方式,让学生品词赏句,受到五壮士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读书能力,让学生经历一次扎实的读书和言语训练,达到悟其境,感其情,再现美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读悟训练中融入意境。

靳慧敏: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彻底转变角色,废除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树立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意识,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张广亮:从情感上激发了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愤怒与仇恨,激发学生对抗日民族英雄为救国家与民族于危难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精神的敬佩之情,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总结:在本次备课教研活动中,大家经过群策群力,都感觉受益匪浅,收到良好效果。

11.教研活动研讨记录表 篇十一

一、引导幼儿了解记录种类

首先要了解记录的种类,记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设疑记录

设疑记录也就是问题记录。每次开展科学活动,都要启发幼儿大胆记录相关问题。

2. 猜想记录

每次幼儿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讨论,引导幼儿猜想会怎么样,可以把自己的猜想记录下来。

3. 观察记录

幼儿已经设疑、猜想,开始动手操作,探究观察。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细心观察并认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4. 结果记录

在设疑、提问、猜想、操作验证后,会得到一个科学真实的结果,将这个宝贵的验证结果记录下来是非常必要的。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提供记录方法

记录方法主要包括:

1. 粘贴记录

教师为幼儿提供相关小图片,在幼儿需要记录时,只要选择合适的图片贴到相应位置就可以了。如《做蛋糕》活动,幼儿在尝试制做蛋糕过程中需要记录放几勺面粉,就可以用老师提供的小勺子图片记录自己所放面粉的勺数。这种方法直观、形象,较适用中小班年龄较小的幼儿。

2. 色彩记录

这种方法就是利用幼儿喜欢的颜色进行各种记录,如《幼儿园里的树都开花吗》,在做猜想记录时,可以利用颜色,把自己认为能开花的树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这样记录一目了然。

3. 线条、图形记录

这种记录方法主要是利用一些简单的线条如“——”、“……”,图形“Δ”、“О”等做记录。如在观察《蜗牛喜欢吃什么》,做猜想记录时,可以在孩子自己认为是蜗牛爱吃的食物下面画“——”或“……”。通过一段时间观察后,做结果记录时,便可在蜗牛爱吃的食物下画“Δ”或“О”,这种记录直观清晰,适用于各年龄段的幼儿。

4. 实物记录

这种记录方法便是直接将实物放入记录表格中。如《蜗牛的家》中记录蜗牛喜欢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便可把实验材料,像沙子、树叶、棉花,用小袋将这几种实物材料封好,别在表格中。

5. 绘画记录

这种方法就是用绘画的方法记录。探索活动中的发现,如《怎样让热水凉得慢》,便可把自己想的方法画下来,然后去一一验证,这种方法较适用于大班的幼儿。

6. 数(文)字记录

大(学前)班幼儿已具备了学前书写能力,简单的汉字、数字已经难不住他们,有一些记录可允许幼儿用这种方法记录。如《天气预报》中,最高温度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出现,通过测量和亲身感受,幼儿可用文字记录,填写上午、中午或下午便可以了。再如《天气预报统计表》可以用数字记录法来记录。

三、培养幼儿做记录时要注意的问题

记录时一定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自身能力及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教师要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记录。老师帮助把关,这样既可发展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又可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让每个幼儿在记录的过程中富有个性的发展。

12.教研活动研讨记录表 篇十二

一、科学区域活动的含义

科学区域活动为教师依据幼儿个体性发展情况,并结合具体的教育规划而科学设定的幼儿活动环境。这一过程有目的性的放置设施与材料,并给予幼儿充足的自主选择性。一方面,科学区域是按照具体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来划分的,活动材料的选择服务于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幼儿在无任何干涉的情况下,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完全依照个人兴趣与意愿;另外,科学区域与集体教育活动具有显著的差别,一改固定模式为多样化的、合作性的多人学习过程。

二、科学区域活动中幼儿记录方式的探讨

首先,所选的记录方式要有利于对区域设置合理化的分析。在对幼儿区域活动进行记录时,要写明幼儿自主探索、创作结果及实现方式(即玩法)等方面。借助于记录,教师便能够对区域中幼儿实际参与的情况有所了解,进而对区域设置合理性有所掌握。当幼儿对某个区域接连不断地进行参与时,则设置合理化程度高、难易适中、玩法贴合幼儿个性;当某区域几乎没有幼儿进行参与时,则表明其玩法、材料及布置形式有待于改进。例如,在进行《小问号》区域游戏记录过程中,采用简单的圆圈、线条等形式设计了为期2周的幼儿活动记录表,分别做出了区域名称、参与班级、参与幼儿名字所属框,幼儿若参加此区域游戏,便在归属班级、名字后打上对勾,以此便能够直观统计出哪个种类幼儿参与最多,哪个区域几乎没有人参与。当所设计的区域参与人数很少时,安置材料甚至游戏内容便要适当调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幼儿层次较为多样化时,要对区域材料和游戏难度适当增加,尽可能兼顾所有幼儿。

其次,记录表的设计应直观、形象。一方面,要使幼儿在阅读时,容易理解。如,在《这些车如何启动?》区域中,为幼儿设置了电池驱动、回力汽车、手推汽车及拉绳汽车,旨在让幼儿进行启动,将感受记录下来。我们依据这一模块的特点,给出了不同启动方式汽车的粘贴画,让幼儿自主选择、粘贴并记录感受。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记录表有助于幼儿概括能力、整合能力的提高。

再次,所选的记录方式要有利于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展开指导。在同一份幼儿活动记录情况表中,各个层次、各种形式的幼儿活动情况都包含,这就表明幼儿能力差异十分大。因此,教师在进行记录表制作时,应本着便于观看、方便比较的原则,以简明、清晰的绘制风格来完成,尽量能够对幼儿学习能力、实践结果进行充分反映。另外,完成记录表后,合理的总结与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在制订《谁跑得快?》记录表时,幼儿1制订的记录表线条粗糙、十分不争气,这从侧面反映了其观察能力差、缺乏耐心的缺点,教师应该给予充分指导,而幼儿2字迹工整、线条规范,说明他能够耐心、细致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对其自主学习成果进行鼓励,使其继续投入其中。

最后,引导幼儿采用不同的方式完成记录。幼儿完成科学区域自主活动是培养其自主能力的良好机会。然而,很多教师对此活动意义没有形成充分认识,他们为了简化记录过程、保证活动进展,便为幼儿提供记录模板让其模仿。这样一来,幼儿真实的学习成果便不能够得到体现,尤其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来讲,其差异更是无从体现。如,在《我是小记者》区域中,幼儿需要对身边人进行采访,对其工作名称、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查。在调查表上,有的幼儿以绘图的形式记录每个被调查者的工作信息,描绘详细、生动,有的幼儿用符号结合文字的形式来表达。

总而言之,科学区域活动作为幼儿重要的学习活动之一,与培养幼儿创新性、主动性要求相适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作用十分关键,其对于记录方式的选择及记录表的制订关系到幼儿表现主观思想的完善程度。本文从科学区域活动的含义出发,主要对记录方式进行探讨,提出了记录方式要有利于对区域设置合理化的分析,要直观、形象,要有利于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展开指导,并尽可能采取不同的记录形式等。

摘要:科学区域活动对于幼儿早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随着人们对儿童教育关注度的提高,已经在很多幼儿园教育中得到应用,成为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的一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根据教育目的科学设置好活动内容、布置材料,而且要合理设计幼儿记录方式,以便反映幼儿自身能力,为教师教育提供关键性的指导。

13.讲道德有品行研讨会议记录 篇十三

会议由场党委书记田湘主持,会上学习了党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论如何做合格党员:坚定信念 心系人民和国家》等文章,传达学习了5月20日自治区林业厅开展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会议精神;禤俊卿专职副书记、工会主席和易冠明副场长分别围绕“讲政治有信念”专题、结合自己实际工作作了中心发言。

田湘书记要求,一是场属各单位党员及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讲政治、有信念”的丰富内涵和内在要求。讲政治、有信念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特有优势,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是合格党员的首要标准。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讲政治、有信念”的深刻内涵,更加自觉地固“本”铸“魂”,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讲政治、有信念”的核心要义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根本要求是把好“总开关”补足“精神钙”。二是要贯彻落实“讲政治、有信念”的根本要求,解决好“三个关键问题”。解决好理想与现实的问题。要立足现实,立足自己的岗位,想方设法做好林场的各项工作,出色完成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把追求崇高理想转化为立足现实推动林场改革发展的有力行动,加倍努力谋事、干事和成事,做好当前每项工作。解决好政治与业务的问题。要把“讲政治有信念”与林场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全过程,落实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当中。要善于借鉴其他林场及企业的成功经验,破解制约林场发展的瓶颈和难题。解决好“学”与“做”的问题。“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要以“两学一做”为契机,对照建设现代国有林场的标准,查找林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边学边改,立行立改,以林场改革发展的成果检验“两学一做”的实际成效。三是领导干部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和对林场负责的高度,自觉做“讲政治、有信念”的表率。这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这个“上”如何“行”至关重要。在实际中,往往是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大家就会跟着学、照着做。所以,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领导干部要走在前面,先人一步,深学一层。要突出写好“传帮带”这几个字,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广大党员干部要严格对照党员标准,把“学”和“做”有机结合起来,边学边做,以学促做,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党章各项要求,做合格党员。

14.教研活动研讨记录表 篇十四

上海市烟草学会秘书长周耀祖、副秘书长张敏及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秘书等20多人参加。研讨活动围绕上海市烟草集团施超总经理在上海烟草集团第25次政工会上提出的打造“‘百万千亿’升级版, 中华品牌百年梦”议题展开。

周耀祖秘书长首先就“学术活动月”作了介绍。他说, 烟草学会搭建这个平台, 密集开展学术活动, 目的是推动上海烟草集团内学术氛围的形成。今天, 以方名山会长为首的上海商界专家学者和我们烟草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一起研讨上海烟草行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将有力推动企业学术活动月的开展;二是从上海商业的角度看上海烟草行业的发展, 会给我们有新的启迪。周秘书长在介绍上海烟草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时, 主要以施超总经理的报告要点为主线, 提出了新时期上海烟草如何寻找“发展空间、创新亮点”;通过以市场取向的改革,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创新驱动为发展方式, 把技术创新作为集团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努力在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全面加强管理, 夯实发展基础, 努力提高集团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充分激发员工创新创业活力, 努力为打造“百万千亿”升级版集聚新的动力和能量等议题。

与会各专业委员会主任、秘书围绕议题结合本专业条线发展的实际同与会专家学者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齐晓斋教授就品牌的培育提出两个观点。他说:当前, 国际大品牌正积极抢占上海市场,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 要打造国际购物天堂, 必须拥有自己的强势品牌。中华卷烟是上海的强势品牌, 培育品牌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政府应当积极营造良好的国产品牌发展环境, 要提供自主品牌专项资助。没有政府支持作背景, 国产品牌的培育是不可能的;二是企业自己要努力。上海烟草集团在中华品牌培育上做出很大成绩, 2012年就完成了“百万千亿”工程。对上海的贡献也是很大的。在当前, 企业要加快转型速度和技术研发, 及时掌控市场信息, 创新营销手法, 巩固并扩大市场份额, 才能保持中华强势品牌又好又快的发展。

周勇院长擅长营销管理。他说:上海烟草发展到高平稳阶段时更应当考虑“风险最小化”运作。社会环境的变化给烟草发展带来起伏, 政府与社会对这个行业的管控将越来越严, 上海烟草集团企业一是要不断延伸相关产业, 做强烟草外的其他产业经济, 作为补充。二是要不断开拓视野, 汲取新鲜养分, 利用优势, 借力拓展市场。三是要不断拓展发展模式, 以更新、更高、更有效的管理方法助推企业发展。上海烟草的创新途径应当包括:产品改良、技术创新、加强营运管理、将技术突破引入产品供应链、开拓会员渠道等。要关注消费者动态, 总结消费者“喜欢中华的理由”, 给于消费者更多喜爱的产品。

刘斌副院长多年前曾与烟草贸易中心和海烟物流有过合作。她说:几年过去了, 上海烟草的营运管理又有了质的突破很值得企业自豪, 使我们看到了上海烟草集团的努力。结合当前形势, 上海烟草集团需要进一步提升对消费者的研究水平, 拓宽信息渠道, 建立大数据库。不论是烟叶原料保障和管理、低焦低害技术的突破还是完善销售渠道、突破现有促销手段包括做好社会环境变化的应对准备, 都离不开对大数据的研判和运用。大企业一定要用好大数据。

方名山会长是老商业工作者, 在上海商界有很高的威望。他在发言中说, 上海烟草集团面对巨大的成绩, 不骄不躁, 在上海乃至全行业内是一个优秀的大企业。今天市烟草学会组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主题研讨活动邀请上海商业理论研究人员一起参加, 这种“产学研”共同研讨的形式有利于顶层设计的正确抉择。商经学会的宗旨是为企业服务, 上海商业院校也需要和企业互动互补。因此, 我们感谢市烟草学会举办“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研讨会, 也支持开展“学术活动月”, 企业希望听到上海商业声音的, 我们都要尽量安排时间参加。他说;市场情况瞬息万变, 面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 上海烟草寻找转型突破口, 拓展发展方式势在必行。我认为中华品牌首先应当进一步集约化, 不断加强品牌凝聚度, 巩固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巩固市场地位。二是上海烟草集团旗下所有品牌的差价应进一步统一调整, 做到档次明确, 进而引导消费, 扩大市场复盖面。

15.教研活动研讨记录表 篇十五

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幼儿的记录能力。经过一段时间对中大班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记录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总结出幼儿记录能力的培养三部曲:第一步:兴趣来引领;第二步:方法来支撑;第三步:方式来添彩。

一、兴趣来引领——尊重与鼓励,激发记录兴趣。

1.尊重幼儿的记录方式,增强幼儿记录的自信心。在幼儿记录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孩子记录活动的进程,多问一问幼儿,了解幼儿的记录,在此基础上抓住契机启发引导幼儿观察、记录一些有价值的现象。同时,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孩子们的记录方式与成效不一样,这时教师首先要肯定幼儿的自主创造行为,让幼儿体验自己被人赏识的快乐情感,然后教师在和幼儿进一步的互动中,逐渐注入有意引导,这样的尊重使孩子情绪愉悦,自然接受教师的引导,从而提升记录质量。

2.鼓励幼儿的记录行为,调动幼儿记录的主动性。幼儿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的记录方式有很大差异,尤其是一些胆小的幼儿,虽然有自己的思考,但往往缺乏自信心,他们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幼儿的记录常常带有无意性与自发性,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发现幼儿的无意记录并把它转化为幼儿的有意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常常带着童心看待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自觉接纳幼儿的自发性记录行为,多多鼓励与赞赏,并及时为他们的记录提供展示的平台,使记录成为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

二、方法来支撑——循序渐进学习记录方法。

记录活动要求幼儿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幼儿在思考中学习记录,在记录中学会思考。在组织幼儿进行记录时,在尊重幼儿年龄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并根据不同的内容帮助幼儿掌握记录的技能,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1.用图画记录发现。科学活动中很多答案、结论都是孩子们通过实验后获得的,但有时候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因此往往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只把发现的现象记一记,没有真正领悟其奥秘,也许很快地就会把这些现象忘记,这样不利于孩子们对这些现象的思考和进一步的探究。于是我尝试利用图画的形式,引导幼儿将实验中的现象记录下来,这样孩子们可以在记录的过程中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思考和验证。让幼儿用图画表达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有助于幼儿自我建构科学知识和经验,促进幼儿更细致地观察与更认真地思考,使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经验系统化,绘画记录使实验过程更形象、直观,记录方式也更个性化。

2.用图符记录现象。当幼儿对记录什么、怎么样记录有了明确的认识及对记录的能力有所提高后,就引导幼儿从图画的记录逐步向符号记录发展。为了弥补从图画到符号的跳跃的不足,我们让幼儿采用图画符号相结合的记录方式,指导孩子们在不脱离图画的基础上加上符号记录自己的发现和现象,从而逐步帮助幼儿掌握记录方法。通过图符的记录方式,实现由形象逐步向抽象的转化,获得更多的视角和记录方法,了解更多的观点和不同的发现,促进幼儿在记录技能和思维广度、深度方面的发展。

3.用符号记录变化。当幼儿用图符形式记录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大班幼儿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开始符号记录的尝试。孩子们边记录边思考各种记录的方式,建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提高幼儿观察的有效性。

三、方式来添彩——灵活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科学活动中常采用的记录的记录方式一般有三种:教师记录、个人记录和小组记录。

1.教师记录:在幼儿发表自己观察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记录幼儿的交流,小班幼儿可采用这种集体交流、教师记录的方法。

2.个人记录:以个人的探索为基础的个体记录。在以个人记录方式的科学活动中要鼓励孩子尝试用语言、符号、图解等方式记录自己在活动中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结果。在充分的实验的基础下能将操作结果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并简单表述操作过程。中班幼儿开始比较多地接触有记录要求的探究性的科学活动,操作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使个体记录成为可能。

3.小组记录:以几个人共同试验为基础的合作记录。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用多种方式交流,愿意与同伴分享探索过程和结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幼儿与同伴交流经验,学习借鉴他人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操作方法。大班幼儿的社会性进一步增强,有了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小组记录就成为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同时,为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提高幼儿对于记录活动的兴趣,让大班幼儿自己设计表格进行记录和交流是一种好办法。

16.教研活动研讨记录表 篇十六

如何让学生知道是否产生了新物质呢?教材上有这样一句提示,“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和观察到“有明显变化”同样重要”。是不是说观察到明显变化就是产生了新物质,没有观察到明显变化就没有产生新物质?如果这样说,物理变化是否没有明显变化呢?把黄豆与沙混合在一起时,我们确实没有看到明显变化,但当我们把一张纸折叠时,纸张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但这个过程中,没有明显现象吗?不,有的,纸张大小的变换,就是一个极其明显的变化,如果在这,我们按照教材上的提示,只区分是否发生明显变化,那么势必会对学生以后认识物理变化造成干扰。

那么如何让学生知道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本人在教学中引入了这样一个词“本质(物体原有属性)”,当本质没有改变时,物质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当本质产生变化时,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至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已由区分是否产生新物质,转移到区分本质是否改变上面。而本课的教学也完全围绕本质这个词来进行。而我也为本课教学设计了两条泾渭分明,用于对比的主线,即:

黄豆与沙 加热白糖

无明显变化 有明显变化

本质未变本质改变

无新物质产生 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同时,为了让学生的观察,更直观,更具有目标,本人对教材上的观察项目也进行了修改,原本教材上,加热白糖所要观察的是三个目标,即白糖、汤勺和蜡烛,而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取得更好的观察结果,而改为了一个,只观察白糖,把白糖的每一步变化,让学生看的仔仔细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以此方便他们对本质是否发生变化的理解。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把本质和变化结合是一个难点,看到了本质,但不知道本质是否改变,同样也就无法知道发生的是什么变化,为了让学生知道本质是否变化了,本人紧紧扣住了一个关键词“证据”,你有什么证据能证明本质变了?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本质没有发生改变?而证据在哪儿?就在现象之中。

“为什么你觉得黄豆与沙混合后没有发生本质上的改变?有什么证据证明你的观点?”

“为什么你觉得加热白糖后,白糖的本质发生了改变?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吗?”

“白糖燃烧后有新物质出现了,你的证据在哪儿?”

学生的每一点发现,每一点想法,都必然需要有证据加以支持,当他们把现象与本质相结合之后,就会发现,本质是否发生改变,就一定会有相应的现象发生,而这些现象,要么说明有新物质产生,要么说明没有新物质产生,而这些发现,自然的让学生思考,本质变了吗?物质还是原先的物质吗?有新的物质生成了吗?这些现象,最终让学生区分了什么时候本质没有改变,什么时候本质变了。也就知道,什么时候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什么时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并且通过细致观察,知道了,化学变化发生时会伴随有物理变化发生。

三:存在问题

1、黄豆与沙混合真的没有变化吗?

黄豆与沙的混合,在本次观察中,被本人作为附带观察做了弱化处理,但事后思考,如果认真观察,它们真的一点变化都没有吗?其实不是,两种坚硬物质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摩擦,必然在其表面留下印记,而这些印记因为课堂上的教学原因,并未向学生指出,也未让学生细致观察。

2、白糖加热后味道变了,你尝过吗?

上一篇:论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下一篇:排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