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专业化标准

2024-06-22

小学教师专业化标准(精选11篇)

1.小学教师专业化标准 篇一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有感

教师:邓国茂在贵州省教育厅下达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要求,9月21日正式开始了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国培的相关培训。作为贵州省农村的一名数学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贵州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71班的培训。学习了由顾明远专家给我们讲解的 《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化》感触很多,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变革的认识

作为现代的教师肩负着社会进步,经济腾飞的重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腾飞、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和知识而提高公民的素质的途径就是教育,让我感知教师责任的艰巨和重大,给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鞭策,力争做好教育教学各项工作。

二、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育变革的认识

在讲解中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说法,体现了教师的社会地位较高。国家还对每一位给予较高的工资。这一系列的待遇和报酬让我这名教师感到无比的自豪和较高,同时也告知我们教师的以后的工作方向和目标:

1、教师专业化的培养

教师专业化的培养一句话就是怎样提高教育质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较高的专门(所教学科)知识和技能体系;

(2)经过较长时期的专门职业 训练,指掌握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并经过“临床实习;

(3)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谨业爱生;

(4)开发学生的几个方面的能力

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和学习能力。沟通和合作能力。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公民、生活和职业,以及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多方的能力。

2、理解、渗透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要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进行因材施教。

3、对师德的认识

老师要爱岗勤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正的爱表现在:

(1)相信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愿意学习,都能成才;

(2)了解学生的需要,理解他们的想法;

(3)善于和学生沟通。

只有做好以上的几点才能胜任“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光荣的称号。这是我本次学习的几点收获和的今后的教育工作的感悟。

2.小学教师专业化标准 篇二

一、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

从社会学的视角而言, 专业是社会分工不断发展和成熟的产物。

教师职业标准应该以教师的服务理念为基点设计具体的道德标准。在当前由于商业文化盛行而导致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的背景下, 将服务精神确立为我国建构教师职业标准中的道德标准的基点更有现实意义。

人类社会早期虽然存在社会分工, 但分工并不明确。随着社会分工日益明确, 社会中出现了职业, 某些职业由于具备了特定条件而逐渐成为了专业。可以说, 专业就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满足了特定标准的职业。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也基本上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 教师是由长者、官吏或者僧侣兼任的, 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比较随意, 很少人能长期从事教学活动。随着欧美一些国家的政府兴办初等学校, 政府在为教师提供一定经济待遇的同时, 规定教师除从事教学活动之外不得兼任其他职业, 教师成为了专职。到18世纪中下叶, 现代学校系统的建立和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客观上要求教师在具备学科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教育知识, 以便教师能够对集中在一起的儿童进行良好的教育;而教育科学化运动凸显了教师的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的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 一个人只有接受过师范教育并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及获得教师资格认证之后才可以从事教师职业, 教师职业已经具备独立于其他职业的特征, 开始向专业化发展。20世纪60年代之后, 随着基础教育普及化程度的提高, 人们对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的要求日渐强烈。专业化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在世界范围内遂成为一种潮流, 不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性组织在其文件中要求将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进行对待, 一些国际性教育会议也将教师职业专业化作为会议主题, 而且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到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均在其政策或法律中规定了与教师职业专业化相关的内容。可以说, 教师职业专业化已经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趋势。

教师职业专业化就是教师职业逐渐达到专业标准的过程, 确定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必须以确定专业的标准为前提。人们对专业标准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 也形成了诸多观点。根据刘捷博士的梳理, 国外的杜威、布朗德士等学者和国内的曾荣光、叶澜等学者分别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专业的标准。[1]其中, 利伯曼提出的界定专业的8条标准是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2]

(1) 范围明确, 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 (2) 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 (3) 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 (4) 从事者无论个人、集体, 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 (5) 在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 直接负有作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 (6) 非营利, 以服务为动机; (7) 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 (8) 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纲领。

分析诸位学者关于专业标准的观点不难发现, 学者在确定专业标准时主要采用的是“结构-功能”模式。出现专业标准数量不一的原因一是学者对是否将专业的功能作为标准存在不同看法, 二是学者对专业功能发挥的基本条件进行分解的详细程度和描述角度不同。学者对专业功能发挥的基本条件的认识在总体上是一致的, 这些条件包括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以及专业自主权和专业组织。笔者认为, 虽然每一种职业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 但是不同职业发挥的社会功能在性质上存在差别, 将“功能”作为专业的标准有助于我们准确区分专业和职业。综上所述, 一种职业被认可为专业一般应符合以下四项标准: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具有一定的专业道德;具有完善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成熟的专业技能;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性的专业组织。

教师职业专业化就是教师职业逐渐符合专业的四项标准的过程。根据专业的四项标准,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包括教师教书育人的社会功能、教师专业道德、教师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以及教师专业自主权和专业组织四个方面。

二、教师职业标准的构建

构建教师职业标准需要确定教师职业标准的内在结构和具体内容, 由于为获取教师资格的公民和入职后教师的学习和实践的内容均存在一定差别, 衡量获取教师资格的公民和入职后教师的水平的标准不但应该存在具体内容上的差别, 而且应该存在结构方面的差别。当前, 学者对如何构建我国教师职业标准存在不同认识,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者没有区分教师职业标准的适用对象是为获取教师资格的公民还是入职后的教师。教师职业标准在适用对象上的差别已经表现在其他国家制定教师职业标准的实践之中, 例如英国2002年颁布的《英国合格教师的职业标准及初任教师培训的要求》中的教师职业标准部分以获取教师资格的公民为适用对象, 澳大利亚2010年颁布的《全国教师专业标准》以入职后教师为适用对象。为了强调教师职业标准的针对性, 鉴于我国已经实行了教师资格制度, 关于获取教师资格条件的研究成果已经比较多, 本文主要以入职后教师的职业标准为研究对象。

1. 不必或不能反映在教师职业标准中的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

教师职业已经处于专业化的进程之中, 作为指导教师发展和衡量教师水平的教师职业标准应当反映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但是学者在确定专业的标准时主要采用的是“结构-功能”模式, 这样教师教书育人的社会功能也成为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一个内容, 同时我国的教师职业专业化起步比较晚, 专业化水平还不高, 这两个原因决定了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部分内容没有必要或者没有可能反映在我国的教师职业标准之中。

教书育人的社会功能表征的是整个教师职业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整个教师职业对社会进步贡献的大小并不能证明教师个体是否合格或者是否优秀, 因此教书育人的社会功能没有必要作为教师职业标准的内容。

教师专业组织本应是教师群体组成的旨在保证专业权力、保证专业水平和提升专业地位的组织, 但是我国目前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培训基本上由国家负责组织, 现有的教师专业组织不但没有承担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维护教师权益的职能, 而且规模比较小, 多数中小学校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均没有加入教师专业组织。在这种背景下, 教师个体是否加入教师专业组织并不能表明教师个体专业水平的高低, 因此教师专业组织也不应该作为教师职业标准的内容。

2. 必须反映在教师职业标准中的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

教师专业道德、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师专业自主权应该被每一位教师所具备或享有, 而且不同教师的专业道德水平和行使专业自主权的能力有高低之别, 不同教师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有多少之别, 因此这些内容应当和可以作为教师职业标准的内容。下面具体分析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这三项内容如何反映在教师职业标准之中。

(1) 教师专业道德。专业人员将所从事的工作作为一项事业, 将服务对象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并根据自己所提供服务的质量来取得报酬, 可以说, 专业道德的实质就是服务精神。由于教师劳动具有价值性和劳动主体与对象的主体性的特点, [3]这决定了教师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具有更强的利他性和服务性。因此, 教师职业标准应该以教师的服务理念为基点设计具体的道德标准。在当前商业文化盛行而导致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的背景下, 将服务精神确立为我国建构教师职业标准中的道德标准的基点更加具有现实意义。需要指出的是, 强调教师的服务精神并不是排斥教师获得高报酬, 而是要求教师首先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 作为对高质量教育教学服务的回报, 教师才能获得高报酬。换句话说, 教师获得的高报酬是教师提供高质量教育教学服务的结果。我国已有关于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研究过于强调教师职业专业化对提高教师经济地位的作用, 容易造成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教师经济地位的误解。无论从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理论还是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实践来看,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首要和主要目标都是提高教师质量, 提高教师经济地位的目标只不过是提高教师质量目标派生的一个结果。

(2) 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教师职业成为专业的内在依据, 应该作为教师职业标准的核心内容, 系统全面地反映在教师职业标准之中。就教师专业知识而言, 教师职业的特殊之处在于教师不但要知道教什么, 而且还必须知道如何教, 相应的教师专业知识不仅包括学科知识还包括教育知识。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教师职业认识的不断深入, 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外延应该超出学科知识即教师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教育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在学科知识方面,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逐渐深入, 教师必须掌握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 “这是作为人类社会中知识分子的教师所必需的, 也是要与充满好奇心、随时会提出各种问题的学生共处, 并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胜任教育者角色的教师所必需的, 同时还是需要随着时代、科学发展而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教师所必需的”[4]。在教育知识方面, 专业区别于一般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专门职业把服务和研究融为一体, 即专业人员不仅要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 同时为了保证服务品质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还要在服务中不断进行研究, 通过研究提高专业水平”。[5]教师职业专业化之后, 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不但要知道教什么和如何教, 而且要知道如何改进已有教的内容和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关于研究创新的知识, 从而帮助其增强研究创新意识和提高研究创新能力。就教师专业技能而言, 教师除了掌握学科教学方法的技能之外, 还必须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师的专业技能, 不但因为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 更因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基本上已经连接了互联网, 配备了多媒体设备, 这对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出了迫切要求。

(3) 教师专业自主权。教师专业自主权是以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基础形成的教师专业组织和教师个人独享的权利。由于教师职业标准的主要功能是指导教师个人发展和评价教师个人水平, 这里仅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分析教师专业自主权。虽然教师专业自主权强调的是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在从事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活动时不受外界干预的自主性, 但是教师行使专业自主权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过程, 是教师展现其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职业标准应该从考查教师专业能力的角度来规定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内容, 将教师的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指导评价权转化为能够测量的教师专业能力指标并进一步进行分解。这里特别强调一下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权,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没有规定但又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项权利, 因为教师为教育教学活动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这就要求教师职业标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权作出回应。然而, 北京师范大学“我国教师社会与经济地位研究”课题组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进行的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权的调研发现, 虽然接受访谈的中小学校教师普遍认为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管理, 包括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戒, 但是相当一部分教师表示不知道如何进行管理, 尤其不知道如何对学生进行惩戒,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还比较低。为此, 教师职业标准不但需要规定教师应该熟悉与教育教学管理相关的政策, 而且需要规定考查教师管理学校场地、教学设备与设施和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后采取合理措施的能力指标。

(责任编辑:刘福才)

参考文献

[1]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56—61.

[2]Liberman, M.Education as a Profession[M].PrenticeˉHall.转引自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 (中文修订版)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452—453.

[3]檀传宝.走向新师德——师德现状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4—5.

[4]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8, (1) .

3.《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说明 篇三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了一名合格小学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与能力坐标,它是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在法律上第一次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当下,《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进一步对小学教师的基本素养和要求进行了细致、专业地梳理和规范,这将有力保证我国小学教师的专业地位,有效提升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标准》制定的意义与价值

(一)规范教师专业行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尽管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就开始致力于教师专业品质的确立和提升,然而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的专业地位并未能获得广泛的认同。教师专业地位的体现,一方面需要外在条件的支持与保障,另一方面更需要依赖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为此,《标准》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进行了细致梳理和规范,厘定小学教师的从教规格。

(二)设立教师合格标准,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不但要启迪人的心智、锻炼人的品格、完善人的心性,还应在消除社会上的不平等、创造宽松和谐的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标准》中突出了“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这有利于引导立志成为小学教师者以及小学在职教师自觉加强修养,倡导与践行公平公正。

(三)为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提供目标参照

随着教师教育体系的逐步开放, 《标准》将成为小学教师培养的目标参照,有利于完善小学教师培养方案、科学设置小学教师教育的课程,降低教师职前培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升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同时也为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提供了基础性的要求,有利于切实促进小学教师教育的一体化,确保小学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

(四)为小学教师的资格准入,考核与评价提供依据

《标准》的制定为小学教师的准入、考核及退出提供了相对统一、客观的依据,有利于有关部门严把小学教师入口关,确定教师管理制度,保证和维持小学教师的质量。

(五)与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相吻合

《标准》遵从和倡导的基本理念

(一)强调以学生为本

小学生具有发展性、主动性等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和中心的位置。学生为本,就是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坚持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尊重、关注和爱护学生,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将促进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作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倡导以师德为先

师德是作为教师的第一要素,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小学儿童,特别要注重为人师表,重视榜样的作用。师德大到遵纪守法、献身教育事业,具体到个人修养、言谈举止。特别是在对待小学生的态度方面,本着“教师爱是小学教师的灵魂”这一理念,着重要求教师要富有爱心、有耐心和责任心。

(三)重视教师能力提升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的载体,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是生动活泼、日益成长的小学生,他的能力首先体现在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方面,同时还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方法等实践环节上。当代教师不仅要把握学科的基本理论,还要有能力驾驭课堂,通过有效的方法、智慧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终身学习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师在形成全民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应该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小学教师的终身学习主要体现在主动发展的意识和不断反思、制定发展规划的能力。同时还要把握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动向,跟上教育理论和知识学习的发展步伐,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使学习成为自身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标准》的框架结构与内容

(一)《标准》的框架结构

《标准》设置了三个维度,即:“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每个维度下设若干领域,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有四个领域,“专业知识”维度有四个领域,“专业能力”维度有五个领域,共涉及十三个领域,每个领域又设了若干“基本要求”,《标准》一共设有五十八项基本要求。

(二)对(《标准》中“基本要求”内容的部分诠释

虽然是首次拟制《标准》,不过在此之前,也存在着一些与此相关或部分内容相近的法律或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这些法律和规范为我们制定《标准》提供了一些框架和元素方面的参考,但与其相比,《标准》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大部分的具体内容要求上又与时俱进地进行了增删、改进和发展。

1.“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

《标准》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

第一,强调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要求教师注重自身专业发展。这是时代发展和教育进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

第二,突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这个时代的重音符,它体现出不断革新的教育观,因此生命教育也自然成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最原初、最重要的姿态和使命。教师要“将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小学生的人格”,“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这即意味着,教师要服务于小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关心小学生的生命状态,同时也关注小学生自身对生命的体验和态度。

第三,明确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学校生活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的,以小学生为着眼点提出快乐学校生活的问题意味着要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深入、有效地转变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以及学校管理思维等。外在环境的改善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微观世界里,教师对教育和对学生的理解与行动将会更为直接地决定小学生是否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学校生活。

第四,要求教师要注重修身养性。《标准》提出了指向教师个人修养和行为方面的诸多要求。这些要求更多反映出教师作为平凡的人,哪些心性、品质、行为是适当的,其次才将教师作为“教育者”特有的心性、品质和行为要求融入进来。

2.“专业知识”部分

《标准》从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具体要求。其中有四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

4.小学教师专业化标准 篇四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心得体会范文篇1

学习了《教师专业标准》后,我了解到《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学习《教师专业标准》,结合日常研修及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我觉得要达到《教师专业标准》,只要紧紧扣住一个字去做,处处、时时、常常依据这个字,就能基本践行《教师专业标准》。这个字就是“爱”!

教师一要爱学生,爱每一个学生,无论其学习成绩的优劣、家庭背景是否优越,智商、情商是否高而优,教师都必须对他们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广大学生的真正拥戴。

教师二要爱自己的事业。无论在什么地方、获得什么样的报酬、遇到什么样的境遇,都要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

教师三要爱岗位。也许你会认为这与“爱自己的事业”不就是一回事吗。是的,看起来这是一回事,细究,还是有一点区别的。爱岗位,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备课、去备我们的学生。

总之,《教师专业标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具体化、明晰化了。我要把《教师专业标准》和我日常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努力践行“爱”的教育,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心得体会范文篇2

本次的教研活动中,我园组织学习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通过本次学习我收益很大,使我深深感到了社会、家长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是孩子人生旅途的启蒙人。我们在教育中的一点一滴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未来,创设各种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才会使每一个孩子得到充分的展示,开心学习,快乐成长。作为老师的我们,只有不断反思,审视自己的教育言行,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下面是我学习中的一些感想体会: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通过认真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我深刻理解了“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对“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14个领域62项基本要求有了基本的了解。

我认为对一名幼儿园教师来说,首先要热爱理解幼儿。爱孩子就要给他需要的帮助和指引。爱不是包办代替,也不是强行给予。

其次,要尊重孩子,因材施教。作为幼儿教师,要学会尊重幼儿。也就是要努力做到不武断地批评或否定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不简单、粗暴的指责幼儿,而是了解实情的来龙去脉,再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进步,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好老师。

第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常有家长向我们反映说,老师的话就是“圣旨”,老师说一句抵我们说十句。这句话是对我们的褒奖,也是对我们的鞭策。幼儿的可塑性、模仿性强,老师是他们学习模仿的对象。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身上都有老师的影子。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为孩子做好表率。

第四,必须学会与家长交流,摆正自己的位置。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他们又是一个未成年人,因此与家长沟通是我们教师的职责。真诚对待每一位家长,如实的和他们交流对孩子教育方面的看法,对家长提出的要求尽量去满足,对家长提出的教育孩子的疑问帮着查资料回答。当问题出现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络很重要,让家长知道老师对他们反映的问题很重视,对幼儿的发展也很在意。园内半日活动中,家长看到了自己孩子各方面的表现与进步,同时也看到了别的孩子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倍感欣慰的同时家长朋友们也会对我们的工作多了一份理解和支持。

作为新世纪的幼儿教师,我们要从多个方面教育孩子,使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用慈母般的爱去温暖孩子的心灵,用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孩子,必能与孩子之间搭建起“爱”的桥梁。我要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转换为具体的奋斗目标,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保教能力,成为一个品德高尚、业务精良,拥有“爱和能力”的专业幼儿园教师。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心得体会范文篇3

我在网上认真聆听了王智秋专家的讲座,在思想上及行动上我都受到了一定的启发,让受益匪浅。《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强调以学生为本,倡导以师德为先,重视教师能力提升,践行终身学习理念,现将自己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包括四个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生学习。“学生为本”就是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学生可以不成才,但是要成人,“师德为先”是关爱学生,注意自己形象,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能力为重”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把握好课堂,认真组织与驾驭,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终生学习”是要会不断反思,人要有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意识。《标准》的基本理念其实就是“德育能学”四个字。只有把他们贯彻落实到教学工作中,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全“能”。

第二、《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从三个维度来要求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理念与师德”这个维度覆盖了“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中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对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个人的修养和行为”等四个领域。“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要求我们教师要处理好个人与国家、职业、专业成长、社会以及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专业能力方面覆盖了六个领域,教学设计能力、学科教学实施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能力、多元评价能力。其中教学设计方面要注意思考怎样尝试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如何突出所教学科的认知特征,从我做起弱化让学生“齐步走”的教育情结。我认为教育是有效传递知识、情感、技能的过程它需要选择合适的素材、设计有效的参与过程、组织好学生利用有效技术、材料进行有效活动。

“师德为先”中强调了:教师要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名合格的教师是把“职业”当“事业”,绝不带半点功利性,只有先爱党爱国爱事业,才能爱学生,只有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才能在教育事业有所作为.。

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学生为本要求: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又提出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要求: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在这里想要感慨的是“尊重个体差异,有的孩子虽然成绩差,但他的操作能力强,有的孩子成绩虽好,但他对学习无主动性,是在 家长老师的监督下而达到的。这次提出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要求我们要因材施教,并灵活的使用多元的评价,给予小学生恰当公正的评价和指导。还有, “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这一要求也是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小学就应该有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着重培养他的一个学习兴趣,他才能更有兴致地学习下去,否则他的求学之路不会太久。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强调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生学习是新时期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因素。其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教师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需要,必须终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师德修养。

总之,通过这次网上学习,以后,我一定严格按照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来要求自己,力求让自己成为一位德才兼备的新型教师。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心得体会范文篇4

通过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其中强调了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必须关爱幼儿,尊重幼儿,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我们在教育中的一点一滴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未来,创设各种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才会使每一个孩子得到充分的展示,开心学习,快乐成长。作为老师的我们,只有不断反思,审视自己的教育言行,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下面是我学习中的一些感想体会:《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通过认真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我深刻理解了“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对“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14个领域62项基本要求有了基本的了解。

关心、爱护幼儿是我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这种真诚、无私的师爱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当我们亲切的走到孩子们身边,手把手的教他们拿笔,认真的和他一起画画,用慈善的目光去寻找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对他们大加表扬,使孩子增强了做事情的信心,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取得进步和提高时;当我以一颗宽容和包容的心去关心那些调皮的孩子,采用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引导,用亲切的语言与之交谈、沟通,用爱心拉近了他与我们之间的距离,使幼儿感到平等,得到尊重,树立信心,而及时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时;当我在监护幼儿午餐帮助和照顾弱小进餐,用温暖的爱呵护着孩子们的健康时;当我用爱和关怀改变了孩子们刚入园时不安心理的状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并同孩子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大姐姐”“好朋友”时······所有的这些足以充分证明了我们幼儿教师付出的是一种真诚、无私的爱,也是我们的责任。

作为新世纪的幼儿教师,我们要从多个方面教育孩子,使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用慈母般的爱去温暖孩子的心灵,用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孩子,必能与孩子之间搭建起“爱”的桥梁。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心得体会范文篇5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方面作为幼儿园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与条件,通过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我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必须关爱幼儿,尊重幼儿,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下面结合我平时的工作实践,谈谈学习《幼儿专业教师标准》后的几点体会:

第一,师德高尚,为人师表

幼儿园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我们的孩子是一张白纸,幼儿教师是孩子第一位接触的真正的教师,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这些稚嫩的孩子。对于之前在网络、电视中曝光的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我对这些个别教师的行为表示愤慨与惋惜,孩子是无辜的,如果是你自己的孩子你会下这样的狠手虐待孩子吗?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和父母,他们虽然还是未成年人,但是不正确的甚至粗暴的方式将伴随他们的一生,甚至产生难以抹去的阴影。这些缺乏职业道德的人,不能称之为“教师”,这是对中国十几万教师的一种侮辱,同时引起社会对广大教师们的质疑,引起家长的不信任,其真是害群之马,相信这只是个别的现象,缺乏师德的人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第二,以身作则,规范言行

幼儿喜爱模仿,他们除了与家长接触外,最多接触的就是他们的老师了,所以老师的行为举止都在他们的眼中。有的孩子很崇拜老师,因为在家里父母就对他说:“在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因此,教师是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在要求他们做做好站站神气的时候,自己首先要姿势标准,更不能在孩子的面前翘二郎腿,说话粗鲁等。记得有老师说过:“午睡检查发现有孩子的鞋子没排好,老师可以弯下腰把孩子的鞋子排好并轻轻提醒孩子,不可用脚踢踢好了事,你的行为举止可能会被看进孩子眼中。”是的,我们作为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要做好榜样,即便走出校门,也要为人师表,彰显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第三,善于倾听,真心交流,虚心学习

我们作为教师,除了每天和孩子打交道,还要与孩子的父母打交道。我们必须学会与家长交流,摆正自己的位置。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他们又是一个未成年的人,因此与家长沟通是我们教师的职责。真诚对待每一位家长,如实的和他们交流对孩子教育方面的看法,对家长提出的要求尽量去满足,对家长提出的教育孩子的疑问帮着查资料回答。当问题出现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络很重要,让家长知道老师对他们反映的问题很重视,对幼儿的发展也很在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各方面的表现与进步。当然,我们虽然是教师,但还存在很多不足,所以也应该向家长们虚心学习,而不能高高在上,当出现对幼儿教育意见不一致时,要仔细分析,妥善处理,切不可独断专行。

第四,尊重孩子,循循善诱

孩子们是天真可爱的,我们要关心爱护着每个孩子,以宽大的胸怀去爱每一个孩子,以真诚的爱心和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孩子,使幼儿感到平等,得到尊重,树立信心。只有尊重、理解、信任孩子,他们才会很快向你敞开心扉,与你成为好朋友,你才能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尤其对那些身患残疾、身体弱小的孩子,更应该做到尊重和理解。只有这样,才会与幼儿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良好关系。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我们要根据孩子们的不同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方法,进行有针对的教育,使每个幼儿更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心得体会范文篇6

最近,在幼儿园领导组织下,我园全体教师学习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我深有感触。才明白原来我所认为的尽职离一个专业型教师的标准相差甚远。下面我来谈谈学习《幼儿专业教师标准》以后的几点体会:

一、我应该成为一名怎样的幼儿教师。

我热爱的的工作,喜欢与幼儿在一起开心的笑,喜欢看见幼儿的笑容,喜欢和幼儿一起游戏,我爱我的每一位宝贝,我不奢望我所教的宝贝以后能够记得我,但是我要我教的宝贝都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以及积极向上的心理,我要幼儿的成长之路是健康快乐的,我要成为一名能够正确引导幼儿,走进幼儿的心里和他们成为朋友,给幼儿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的幼儿教师。

二、我理解的“以幼儿为本”我曾经在面对调皮孩子束手无策的时候问自己:

1.我们如何判断一个孩子是否是乖孩子?

2.你说一他必须跟你说一,说二都不行?

3.孩子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必须跟着老师的脚步走那样的孩子才是乖孩子吗?

4.面对我们所谓的调皮幼儿是怎么做的?

后来我总结出来了,我们作为幼儿的引导者,幼儿本身现在是处于一个懵懂期,他想去表现好,可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才是对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去发现,去鼓励,去正确的引导幼儿。

有人总说,调皮的孩子往往很聪明,其实孩子不是调皮,是他肯动脑筋去思考,去实践,比如,我们要求孩子在操场的左边玩?那有些孩子就会在心里想“为什么要在这边玩呢?那边玩不行吗?操场的右边有什么呢”于是一个人跑去右边操场探究,这个时候老师发现这一个小孩子跑去右边,其他的都在左边,那跑到右边的孩子就是调皮的吗?不去思考,不跑过去的就是乖孩子了?诸如此类,很多很多,所以我就想问其他老师也包括自己:“我们是怎么去判断一个孩子是否调皮的”

我发现我们都太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去了解幼儿内心的想法,以至于我们与幼儿越走越远,就会发现这个孩子越来越调皮,其实不是这样的。是我们没有去了解幼儿,没有走进幼儿的心里去感受幼儿的世界与幼儿的想法。

我常常喜欢把一个问题抛给幼儿,因为他们的思想没有局限,所以总能听到他们五花八门的回答,感受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然后发现有很多东西都是自己想不出来的,所以又些时候我发现是我的宝贝在教学。我们不应该去局限他们,我们要鼓励他们大胆去想,小心去尝试,多问“为什么”

基于以上的感受,“以幼儿为主”我个人的的理解为:

1.在一日生活中,了解幼儿的需求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制定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

2.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幼儿的心理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提出疑惑,不轻易的批评幼儿。

3.在游戏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际身体发展,制定适合幼儿的体育游戏活动。

我始终用“爱心、耐心、细心”真诚的对待每个幼儿。孩子们是天真的,在我们的抱抱、摸摸、亲亲、轻抚、蹲下来同他们轻轻地交谈、热情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后,很多的孩子逐渐将依恋家人的感情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为了关心爱护着每个孩子的健康和成长,总是根据孩子们的不同特点,采用他们愿意接受的方式欢迎他们的到来,并不断用亲切的语言与之交谈、沟通,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可爱。让他们感受到妈妈一样的关心和爱护。教师在以宽大的胸怀去爱每一个孩子,以真诚的爱心和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孩子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幼儿的尊重和理解。使幼儿感到平等,得到尊重,树立信心。只要尊重、理解、信任孩子,他们才会很快向你敞开心扉,与你成为好朋友,你才能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所以在和孩子们的接触和交往过程中,应该做到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善待幼儿。只有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细心的照顾好每一位幼儿,不让任何一孩子有冷落、孤独感,尤其对那些身患残疾、身体弱小的孩子,更应该做到尊重和理解。只有这样,才会与幼儿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良好关系。


猜你感兴趣:

1.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2.幼儿教师国培心得体会

3.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学习心得

4.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5.幼儿教师心得大全

5.《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作业 篇五

一、注重自身专业发展。这是时代发展和教育进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读书学习,对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提升,要从经验型教师转变成研究型教师,要随教而读和随教而写。

二、要注重修身养性。《标准》提出了指向教师个人修养和行为方面的诸多要求。这些要求更多反映出教师作为平凡的人,哪些心性、品质、行为是适当的,其次才将教师作为“教育者”特有的心性、品质和行为要求融入进来。因此我必须勤奋学习,认真参加继续教育等培训活动,搞好自修,不断地充实自己;要以书为主,多读书,读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要博览群书,在脑子中建立一个“活书库”,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尤其要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养,尤其要提高人文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这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还要向周围其他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还要积极向教学实践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思考、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等。

三、要继续学习小学教育与教学理论。

四、尽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尤其是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到教学中。

五、加强自我反思意识与专业发展规划意识,能主动对教育教学进行探索和研究活动。

6.体育教师专业标准 篇六

长治县六中王 波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体育教学在德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它能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责任感、荣誉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的精神。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实施者,在体育教学中起着导向标的作用,学生的兴趣是考虑的因素,但学生的兴趣大都不尽相同,假若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导进行教学,则很可能出现散漫的局面,不仅学生的兴趣得不到满足,教师教学的任务也不能完成。所以教师应该根据体育教学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争取达到双赢。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对体育有基本认识和积极态度,懂得健身的意义,树立终身健身的观念。掌握健身的知识和方法,能运用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进行经常锻炼,同时要具有独立进行健身的能力和习惯。知识和技能只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中介,不是能力自身,所以学生健身能力的形成是以身体为基础,知识技能为中介,通过专门的教学、专门的教学内容和专门的方法实现的。

体育教师在教学时,不能脱离实际,应该注重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有多少学生上课,根据上课内容决定用多大的场地,用多少器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和浪费。使得场地和器材能得以最充分的使用,实现效用最大化。在课堂上认真组织好学生,注重学生的练习过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生中培养体育骨干。改革探新枯燥无味的素质课,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使其更好的获得运动技术、技能。

体育教师应正确、有效地运用探究学习、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应时刻提醒自己是否有上述行为,如果发现自身做得有不足,应即时纠正。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体育教学形式和内容可以不拘一格,但无论怎样都应从实际出发。

7.小学教师专业化标准 篇七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程,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肩负时代的使命, 带着新的教学理念走进了农村小学校园,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要面向每一位学生, 要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小学英语教学要跟随新课程的步伐。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 教师必须有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意识, 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 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不断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通过读书和实践,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小学英语教师必须热爱英语教学, 对教学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 爱学生。教师必须充满责任心, 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起学生的学习上进心。小学英语教师还应该具备综合的教育科研能力, 主要包括善于思考教育现象, 善于选题与确定研究方向, 善于收集和处理信息, 并对信息进行科学的判断、分析和评价。教师应加强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丰富个人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将教学中的一些小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把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中。这样在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时, 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不少问题:

1.农村小学课程资源严重短缺, 降低了教师的积极性。

农村小学课程改革缺少资金, 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大部分地区只有中心小学设有多媒体教室, 而且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率很低, 只有上公开课时才有老师使用。对于更多比较偏僻的山村学校, 很多学生连电脑都没有见过, 更不用说语音室和电脑室。教材中的许多内容, 如自选商场、电子邮件、网上购物、社区图书馆、超级市场等, 教师即使想认真准备好好教授学生, 但是要展示给学生确实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2.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学历偏低, 自我发展动机不强。

农村小学工作条件差, 很多英语专业毕业生都不愿意去, 教学队伍大多由当地民办教师组成。他们学历低, 面对高压, “剑走偏锋”, 采取其他非常规措施达到主管部门对教师学历的要求。就是有在职教育, 也往往流于形式, 参加培训仅仅是为了取得学历或者是为了完成评职称而要求的培训项目而已。农村教师除了教书外, 还有自家的农活要操办, 因此, 很多教师根本不愿意学习课改、学习知识, 教书只是他们谋生的手段。这样势必造成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 害怕变革, 排斥创新, 排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习惯于“满堂灌”教学。

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可以有以下几种:

1.校本研究。

教研、科研、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生命是实践, 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与学校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与身边的教学相联系, 与生动活泼的学生相联系, 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

以问题为中心的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 是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 在于教师感悟教改实践提出的问题并对问题做出价值判断。

3.加强形成性评价。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表现做出价值判断, 促进其专业发展的连续历程。教师评价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一部分。通过评价, 教师了解自己教学工作的优点、缺点和专业发展中所欠缺的能力, 促使自我进修和自我专业发展。

4.坚持实践导向。

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 以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 把追求专业发展同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形成以发展促教学、以教学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农村青年英语教学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坚定信念, 不放弃最初的理想。

在大学期间, 曾满怀热情地听导师们上课, 曾想象将来自己的课堂真的会是导师们说的那样吗? 我们能给学生怎样的课堂?就像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那样, 老师作为引导者, 引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习得知识, 掌握技能, 陶冶情操, 真是令人神往。我不应该放弃原来的理想, 应该朝着最初的理想前进。

2.不断给自己充电, 适应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

小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使他们建立初步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音语调基础, 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争得上级领导和家长们的支持。

开展英语教学必须有硬件设施上的投入, 投入是需要财力的, 只有领导支持, 才有可能改善教学设施, 才更利于英语教学, 教师应积极与领导沟通, 争取更优越的教学环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家长对英语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孩子对英语的态度, 所以积极与家长沟通也是一件重要的事。

8.引领——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 篇八

《标准》中鲜明提出的 “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 ,既是贯穿《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发展中应秉持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引领。“师德为先”和“能力为重” 更多地体现了对中国教师群体长期坚守的基本追求的继承,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是传统与变革的有机融合。 “学生为本”和“终身学习”则更多地包含了信息社会背景下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对新时期中学教师的全新挑战。

引领教师做“学生为本”的教师

“学生为本”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时下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大多数教师并非十分清楚。《标准》把“学生为本”置于“基本理念”之首,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在“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从教师对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自身发展四个方面,确定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4个领域,提出了18项“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指向造就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合格教师,体现了对“学生为本”理念的细化,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学生生命安全等。

顾名思义,“学生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即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切身利益置于学校改革和发展之首位,就是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展开工作。一般来说,教育是以爱心为前提,以关注、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的,这就决定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过程,更多的是文化传承、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过程。

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首先应能够平等地和学生沟通交流与对话,学会倾听来自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以由衷的自然流露的真实生动的不加修饰的语言唤起师生间的理解和共鸣。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维护其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在中学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逐渐形成,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渴望被平等对待。教师除了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心、耐心、细心和信心外,还需理解学生的观点和需求,支持学生的表达和行动。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的尊重者、理解者和支持者。其次,教师应密切关注、高度重视学生的言行、情感、心理状态和诉求。若缺乏对学生的真诚热爱和细微体察,教育则会失去生机和活力;若没有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服务意识,教育则会丧失生命与源泉。师者,应该是学生的亲人,是学生的观察者、呵护者和服务者。

教师还应透过现实生活世界,对日常细微的极易被忽视的案例,从不同层面入手进行深入剖析和思考。作为教师,首要角色是教育者,首要职责是教书育人,首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还应该是学生的导师,应是学生的思考者、教育者和引领者。但同时笔者认为,“学生为本”决不是对学生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和行为置之不理、任其发展,决不是抛弃学生尊重教师这一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决不是在学生犯错误后的姑息迁就、视而不见。一方面要注意给予学生申诉、维护和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机会和渠道,另一方面要不失时机地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强化管理,注意倾听与观察,注重分析与诊断,把握学生鲜活、实在的个性特点,逐步引导学生成长。

引领教师做“师德为先”的教师

“学生为本”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德德为先”是实现终极目标的必要条件。作为社会的一个敏感话题,《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把“师德为先” 放在第二位,排在“能力为重”之前,足见“师德” 在教师专业标准里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在“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四个领域,提出的十八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对“师德为先”理念的细化,比如依法从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基本代表了我国传统的师德观念,教师这个职业历来都要求德才兼备。“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正是由于古往今来无数的“春蚕”、“蜡烛”默默地奉献所营造出来的。然而在今天像“绿领巾”“红校服”“补习班”等教育中出现的诸多不和谐现象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道德的标准和底线,这都让一个个本来不是话题的话题最终又成为了话题。

“师德”之所以成为关键词,主要是因为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过于追求效率与功利,让“师德”落在了后面。现在重提师德,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教师而言,爱岗敬业最重要,爱生是首位的。因为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爱心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通常也更有爱心,这就要求教师以爱育爱。作为教师,要把爱生时刻置于心中,视班级里的每位学生都“如同己出”,倍加呵护、正确引领与悉心指导,以高尚师德与学识魅力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教师若没有爱,专业水平再高,业务能力再强,也不是一位合格的教师。

引领教师做“能力为重”的教师

教师教育教学职责的履行不能仅靠一颗“红心”,更要以教育实践能力为根本保障。所以“理念三”提出了“能力为重”的理念。在“基本内容”中,从教师的“专业能力”确定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6个领域,提出了25项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体现了对“能力为重”理念的具体细化。在25项基本要求中,我认为有这么几个亮点应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

(一)强化了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句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深刻命题。为解答“钱学森之问”,近年来,国家一直积极提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中学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基础,一直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怎样才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中学教师应该怎样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帮助?《标准》强调,教师应“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二)强化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要求。《标准》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现在的中学生对自我评价的客观性普遍不够,尤其独生子女从小父母、师长未对其开发过自我评价能力,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大都来自于他人。现在很多学校都采用让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的方式,促使学生实施自我评价,并与学生总评成绩挂钩,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很早就学会了写“场面话”。因此,在进入大学之前,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和习惯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笔者认为,现阶段较可行的是教师要多深入了解学生,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当老师的评判恰好符合学生对自我评价时,就有可能唤醒和激发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从而培养其正确进行自我评价的习惯。

(三)拓宽了教师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外延。《标准》拓宽了中学教师“沟通与合作”领域的外延,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还包括与同事间的合作交流,也包含与家长及社区间的沟通合作。这对教师的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还要能“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同时要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发展,还要“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能平等地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是教师必须练就的“吃饭本事”; 能与同事合作交流,共同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要求”和 实然之路”; 能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要求教师不以“告状”为唯一诉求,而是以一个专业工作者的身份寻求和家长的共同合作,共商教育新对策,目标一起指向学生的有效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增强自己与形形色色的家长进行沟通的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社会大视野,积极寻求学校与社区间的合作互助,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真正做到“在校当个好学生,在家庭当个好孩子,在社会当个好公民”。

(四)强化了教师培养自己反思意识与能力的要求。反思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唤醒状态,是比自我反省更进步、更积极的行为,找问题是反思的前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反思的关键。反思是最有用的经验升华,是激发走向成功的内驱力。《标准》强调,“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若不在实践与反思中进行,教师则会深感疲惫、重复、炒冷饭而毫无意义。唯有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中,才能寻觅到教学的新意、乐趣和灵感,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为学生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唯有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中,才能能摒弃头脑中陈旧观念,找到不足、短板与漏洞,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让他们日后能够走上成功之路。

引领教师做“终身学习”的教师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成为生存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教育教学需要与时俱进,想单单依靠固有的那些专业知识、专业水平和能力去应对发展中的学生,显然不合适宜。因为教师同样不可避免知识老化、观念陈旧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吸纳和学习。所以,“理念四”承接能力发展的需求,直指“终身学习”---“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由于教师的成长同样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所以要求教师不但要终身更新理念,拓宽知识界面,完善知识结构,还要终身磨砺自身的思想品格,积淀自身的文化底蕴,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使自己始终跟上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步伐,成为终身学习的榜样。至于教师群体的终身学习,除了有计划的进行在职培训外,教师品格、学识、教学方法与技能等方面的终身学习则主要靠教师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一句话,学习应成为每位教师职业生涯的优美姿态。

“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塑造了这样一个合格的中学教师形象----他(她)真心地爱学生,真正懂得并尊重学生,时时处处做学生正直、善良、诚实的表率,立足教育教学实践,能常教常新,富有艺术地点燃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书为伴,乐于进取,视野开阔,专业发展后劲十足。

9.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习心得1 篇九

长岗中心校单海军

我认真学习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通过学习我深刻领悟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内容,也增强了自己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有四条: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包括 “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其中又包含了若干领域,并且明确提出了每一个领域的基本要求。

我想要遵循《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我们教师就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做到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情感、思想、追求、个性和尊严,维护他们的天性——“求生的欲望、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冒险精神”,才能达到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沟通和生命的融合。关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我们教师还要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且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奠基。教师要关爱学生,真正做到尊重个体差异,就必须有效地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地评价学生。我们知道不同学习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落到实处。对后进生,要做到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要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方向;对优等生,要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我们教师还要充分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方法,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爱学生是师德的重要体现,有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10.小学教师专业化标准 篇十

——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心得 苍梧县沙头镇横江小学

罗毓武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育职业是神圣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把教育,把教师看作了一种事业,一种伟大而崇高的事业。合格的教师不是终身的。过去是“不进则退”,现在是“慢进则退”,不进将会很快被淘汰,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只有与时俱进,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其他工作方面,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 学习、奋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那如何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呢?

一、合格教师必须做到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

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但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仅有好的师德是远远不够的。怎样提高教师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呢?一个教师的魅力涉及到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修养和文化 素质,两者缺一不可。一个道德修养良好但知识水平不够,或者知识水平很高但师德很差的人都不是一名好教师。只有两者兼备、爱岗敬业的教师才能吸引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及良师益友。作为教师,我们更应注重自身道德

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二、教师必须做到博学多才。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尊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 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新,就是要学习新知识,讲课要有新意。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新陈代谢迅速,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的精通与知新,要求教师自觉坚持接受继续教育,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

三、教师必须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师爱自己的学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这样的爱才会是发自内心,持久的。基于这一点,教师更应该不断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以满腔的热情关爱学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爱和关心,需要教师像父母一样在生活上关怀备至。当然,爱生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活动。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的难处与痛苦。党员教师首先应与学生交朋友,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其次教师要以心换心,与他们沟通情感,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四、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

“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要勇敢地摒弃旧事物,勇敢地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大浪淘沙,真金百炼,去除外在约束之后,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准绳,这种准绳,对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职责而言,不能一概而论,但我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我们只有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民族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这样的人才不会迷失方向。以上是我对合格教师的理解,我也是这样做的。总之,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是我一生的追求,我会为之付出努力,奉献自己。

11.小学教师专业化标准 篇十一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标》的学习不仅改变了我的教学观念,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使课堂教学焕然一新。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下面,我就结合《新课程标准》,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科学分析教材,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找准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想让自己成为一名成功的课堂引导者,首先备课时应进行“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重心转移——由原来确定教学内容转变为明确教学目标,但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具体、简明扼要、切合实际,同时找准重难点,只有这样,课堂教学中才会有的放矢,再加上教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学生才会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相反,高要求、多样化、空洞的教学目标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首先对教材进行透彻的分析,通过反复聆听把对本课涉及到的音乐要素分析透彻,并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触和理解记录下来,再以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基点上进行整理,最后把音乐作品中那些对学生真正有用的音乐要素制定到教学目标中。为了完成总目标,每节课我还会设立几个有针对性、有坡度的小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的思维和音乐实践经过“爬坡”的过程,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

二、动静结合,调控教学节奏

音乐课是学生享受美、体验美、感受美的场所,音乐体验不仅可以在“动”中参与感受,也可以在“静”时细细品味,关键就在于老师如何调控教学节奏。教学设计时,我都会创设动静结合的课堂结构。这里的“动”与“静”,是指教学形态的表现而言的。所谓“动”,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活跃状态。如学生积极参与、涌跃发言、热情舞蹈、愉快歌唱等,是“有声有色”的教学。所谓“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相对安静状态,如学生静心聆听、深入思考等,是“无声世界”的境界。如果一堂音乐课一直处于动态,“动”多“静”少,以至于学生兴奋过度,容易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如果自始至终寂静,课堂气氛十分沉闷,“静”多“动”少,则学生容易疲劳,抑制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设计时我会让“动”“静”合理搭配。低年级以“动”为主,但也要有适当的“静”进行调节。让学生在激烈的活动后静下来,给他们以舒缓调节的空间和时间,往往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随着年级的升高,在增加“静”的次数,延长“静”的时间,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

三、运用音乐要素和肢体语言,加强学生审美体验

传统的音乐课堂结构一般包括发声练习、复习旧歌、节奏练习、视唱和学习新歌五个环节。唱歌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整齐统一,音调准、节奏稳、动作齐。学生经常都是一味机械地模仿,被动地接受知识,按照这种传统的课堂结构,我上了一节又一节音乐课,虽然始终觉得缺少点什么,但一直都没有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自从学习《新课程标准》后,我的教学思想有了一定的改变。我发现:音乐教学应以审美为核心。进行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一定要具有音乐审美的特点,并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有了这样的想法,我打破以往的一些常规,让学生通过音乐要素和肢体语言等感受音乐,加强审美体验。首先,我精心设计每一遍听赏音乐的要求,让学生带着不同的目的去听音乐,并把它放入相应的音乐活动中,提醒学生听的时候“用心感受”,使学生在重复听赏中全身心融入音乐,这样,一首歌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于心了。其次,我在提出要求,强调让学生对歌(乐)曲进行音乐情绪体验,并让学生根据歌曲情绪做出相应的动作表现歌曲。久而久之,学生对优美、欢快、活泼、天真、有趣的音乐情绪都能形象的创造表现,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对节奏、速度、节拍、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参与体验。因为音乐艺术是一种内心体验,是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如果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学生只有在重复的兴致的审美体验中,才能在能力上获得对音乐自主的感受和表现。以下案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尝试:

1.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歌曲《噢,苏珊娜》时,我将黑鸭子组合演唱的版本安排在课的开始部分,首先是让学生听赏,学生先是被动感活泼的旋律感染。接着我又趁热打铁、随乐舞动,学生们从试听感官中接受到了我传递的信息,表现的跃跃欲试。在这个基础上我在乐曲的第二段时让学生们跟唱并跟着我舞动,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孩子们的表情喜悦、放松,简单的律动让孩子们的身心走进了音乐,有了这个铺垫,我开始了《噢,苏珊娜》的歌曲教学,这节课出奇的顺利,学生们也从音乐中体味到什么是友情,学会了用歌声把内心的快乐通过歌声传递给别人。

2.学唱歌曲《火车开啦》时,我运用音乐要素中的节奏、速度和力度设计了三个问题。问题一,火车启动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学生回答有呜、轰隆、咔嚓、咔嚓三种声音,接着再给出三组不同的节奏x、xx、x-,让学生根据节奏的不同进行探索模仿,体验感受节奏美。问题二:一列火车从远处开到汪清站,声音和速度会有什么变化?问题三:一列火车从汪清站出发了,一直开到远方,这时火车的声音和速度又会有什么变化?这两个问题具有对比性,然而,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却都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创造表现,从而感受从快到慢、从弱到强以及从慢到快、从强到弱的音乐效果。

四、改进教学方法,创设“高效”课堂

1.重复法。曾有一段时间,我在上音乐课时不愿意设计重复的环节,一节课下来,学生玩得很高兴,自己累的筋疲力尽,一节看似热闹、气氛活跃的一堂课,学生没学会多少真正和音乐有关的知识。学习《新课程标准》后,让我彻底转变了这个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重复是学习音乐最重要的方法,也是音乐创作中最主要的手段。心理学研究:“音乐听90次,可以终身不忘。”所以,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我们要敢于重复,学会重复。

2.小组合作法。小组合作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但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在其他全学科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合作交流,而音乐课中的合作学习是为了把个人的灵感、体会与创造与其他同学共享,在经过几个人或几个小组以音乐中的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如:唱歌教学中,同学之间声部的合作演唱;器乐教学中,分声部器乐合作演奏或分小组为乐曲加装饰音,进行汇报后再资源共享;打击乐伴奏中,小组与小组间不同节奏型的配合。所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必须把自己的观念从形式化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转变过来。这样,音乐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有实效性,学生也能从中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时,兴趣也悄然而至,他们吹奏竖笛时变得守纪律、自觉起来,有时还会提出不懂的地方。总之,一节课下来,同学们的进步很大,同时也体现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教学理念。

上一篇:事业单位年度报告书下一篇:井底之蛙造句三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