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

2024-07-14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精选8篇)

1.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 篇一

吴某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看上去弱不禁风,脾气却特别暴躁。有一次,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竟然拿起裁纸刀追着老师跑,嘴里还凶狠地喊着:“我要杀了你!”最后在几位体育老师的合力下才把他制止。

原来在吴某小时候曾被老师冤枉过一次,当时还在全校范围内被点名批评,他满肚子的委屈想找人诉说,怎想回到家,由于父母不会教育,又被皮带狠狠地抽了一顿。那时他年龄尚小,属于弱势群体,于是就拼命压抑自己,什么都不说。但阴影已经埋下,等到了初中,他终于把所有的不满都爆发了出来。心理专家指出,吴某在小的时候认知受到压抑,于是初中借助细小的事情就爆发了出来,属于迟发性应激障碍。因此首先要让他把过去受压抑的东西发泄出来,调节他的善恶观。老师和家长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发泄的对象问题,告诉他遇到问题可以发泄,但不能伤害别人,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对象。其次,可以教他一些制怒的技巧,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比如要发怒时把眼睛抬起来,别盯着对方看,自我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别发怒。

2.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 篇二

1. 对于案例的选择上

青少年在学习思政课的时候难免会因为某些问题而听不懂,这时如果能选择合适的案例加以解说,那么对于学生们理解和重点把握知识的理论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青少年可选择的思政课教学案例有很多,比如教材中的历史事件、法律法规及其案例、再加上国际国内的重大时政热点,但中规中矩,案例选择必须要坚持一个原则,即所选择案例必须与所传授的理论知识紧密相联,切不可盲目加以选择。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掌握充分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上,并这些知识灵活的运用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只有不断的汲取知识的源泉,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长此以往,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也会逐步提高,其解决能力也会相应的有所长进,对于时政热点也会相应的提出自己的看法。

2. 对于选择案例的呈现方式上

所选案例的呈现方式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恰当案例的呈现方式,不仅仅单指学生一方面学习成绩的提高,对于教师来讲,则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及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约束。在目前的青少年案例教学中,其呈现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以教师自说的形式,其内涵就是教师通过某些具体事件所呈现出来的事实,再加上自我的分析,对其进行精确的概括和介绍,这种呈现方式学生只是一味地去听,却并没有加上自己的主观想法。这一方式虽说会受到青少年思政课教师的欢迎,但是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上还是远远不足的。第二类是多媒体呈现,教师将教学案例展现在在多媒体设备里,并通过多种多样的多媒体表现形式表现出来,“这一方式展现的案例更加生动、形象,学生们的关注度较高,效果良好”,但是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忽略知识本身的内涵。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一个案例,但对于知识的掌握层面上还是达不到深度。第三类是具体的实践教学,主要表现在教师可以带学生参观文物古迹,或是找找相关的阅读资料加以解读,学生在亲身经历之后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但是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层面来说,则是最具有价值的。缘由就在于这种呈现方式能够激发的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可以将理论知识掌握的更加充分、最重要的还是能开阔学生的眼界。

3. 对于组织案例的讨论上

案例的讨论在案例教学中处于关键的重要性地位,这一环深刻的连接着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现实实际,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组织案例的讨论能力则是重要的一环。但是在组织对案例讨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参与案例讨论时,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之前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往往都是被动受教,在原有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相互分离,所传授的知识也不能完全的被学生消化,这样做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而易见,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会相应减少,其学习能力也会下降,所以一定要激发其参与意识,明确教学的主导是学生,只有将学生和教师放在该放在的地位上,这样所带来的结果将是截然不同的,其教学案例也会顺利开展。第二,师生互动务必要充分具体。古人云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学生和教师的相互讨论,才能对某一问题的分析和认知得到更全方面的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讨论开展的顺利、高效。第三,注重讨论的主题,切不可囫囵吞枣一把抓。通过对所给案例的讨论,一定要明确一个主题,其主题内容必须要具体,并限定讨论的相关内容以及话题的设定,通过这样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讨论,才能使现有的讨论变得更加具体。

4. 对于教师对案例选择的评述上

教师在组织一堂案例讨论的时候,学生们对所选案例难免会理解的不到位,但是在这个时候,教师切不可一刀切,一定要全面的分析学生所给出的答案,这也是案例教学中关键性的步骤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首先,明确原则,立场鲜明。给予学生们在讨论中所阐述的正确论述和一些闪光点充分的肯定和赞美,对错误的理解一定要给学生讲述该想法错误的原因以及明确该问题的正确论述,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偏差,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入正轨,并分析问题出错的原因,这样既能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而且也能明确学生在未来的日常活动中所应该有的态度。其次,总结和评述语言必须精炼。准确且具有说服力的语言更容易让人信服,既然学生信任你,那么在课前教师就需要做好与案例相关的阅读、总结、及其文章的归纳整理工作,对学生所讨论出来的结果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解读,对于这一环节,既是教师拼能力的环节也是对教师综合实力的考察。

案例教学方法是青少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一教学方法深刻的体现了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两方面的内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对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确切的把握。这对于提高青少年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将抽象的理论和具体的实际得到有效结合,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树立青少年对历史事件和时政热点的正确认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只有恰当的运用好案例的教学方法,才能使青少年思政课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摘要:为了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水平,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当前的青少年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案例的教学方法使得青少年思政课由抽象变得具体,由复杂变得简单,对于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很多教师都普通认可其产生的教学成果。只有深入研究这一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青少年们对课程的兴趣,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顾邦正.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文学教育,2008(12).

[2]马载.浅谈高中政治的案例教学[J].新课程,2011(8).

3.“洋留守少年”转化案例探析 篇三

关键词: 问题学生 班主任 德育

在每一个班级里,总会有几个所谓的问题学生。对于他们,最简单的肯定、赞扬往往比批评教育更能激起他们自我教育和奋发向上的动力,增强他们的自尊感和自信心,从而促使他们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现以A同学为例,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班主任该如何进行有效引导呢?

一、案例描述

从高一新生入学第一天起就比较关注A同学,原因很简单,他是由爷爷、奶奶陪同注册的。了解得知,原来A同学的父母在意大利做生意,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这类“隔代教育”的“洋留守”很容易在学习、生活甚至心理上出现问题。为了防患于未然,在开学初选拔班委时,特地让具有萨克斯特长的A同学担任文艺委员,希望他更快地融入班集体,多多与同学交流,更好地参与班级活动。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对A同学有了一些了解,该生智力条件并不差,课堂思维清晰、问题独到,中考的成绩也不差,处于中上水平。当然,他身上的“问题”也慢慢展露出来:

生活方面:懒散,我行我素,不遵守纪律;没有什么要好的同学,班集体荣誉感不强。

学习方面: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学习目标;作业不按时上交或抄袭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打瞌睡,考试成绩不理想。

精神面貌方面:1.8m的个子,高高瘦瘦,耷拉着脑袋,一脸忧郁,几乎没有见过笑容,十分颓废。

这些问题的出现,老实说我并没有太意外,我以为这是“洋留守”的标配。真正让我意外的是,期中家长会的那个“红包”事件。那天的家长会,A同学的奶奶一直留在最后一个才离开,然后神神秘秘地拿出一个红包塞给我说:“我孙子要老师您多费心了,他爸爸妈妈不在家,老师你可以是他的“爸爸”,请老师多管教他。”说着说着,老人就流下了眼泪:“孩子越来越大了,我们在家和他都沟通不了,我们只能做的就是给他准备可口的饭菜,我一顿都准备十几个菜给他,一吃完饭他就躲进房间。最近我看他脾气越来越差,好像很不开心,人也没有精气神,是不是在学校里过得不好啊?”

班主任工作中,见到父母流泪并不少见,但见到老人流泪还是头一次,老人的眼泪深深触动我的心。我婉言谢绝老人的红包,并向她保证我会尽我所能去帮助他。

二、案例分析

之前针对A同学没有按时交作业的情况,跟他简单地谈过几次话。虽然他都向我保证以后一定会按时上交作业,但看得出来,他只是在敷衍我,或者说心里面并没有完全认同。

期中考后,我让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总结本次考试的失利原因并定下期末目标。借着期中自我总结的契机,我找了一个晚自习的时间与他交谈,这次的交谈我故意关上了办公室的门,为我们俩的谈话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谈话的目的是为了了解A同学目前出现的“问题”的背后原因。所以我预先设计好谈话的主题,谈话主要围绕:

1.你初中是如何学习的?

2.周末是如何度过的?

3.与家人如何相处?

经过一个小时的谈话,我找到了一些原因:

(一)心理原因

A同学在初中的时候,学习也这样,不是很上心,得过且过。初中的知识相对简单,到了初三的最后几个月,他稍微花点工夫,很顺利地考上高中。初中的“逆袭”经验,让他对高中的学习也抱有幻想,认为自己到高考的时候再努力一把,也一定可以考上理想大学。

(二)家庭原因

由于父母长年不在温州,没有人督促他的学习生活。家里的爷爷奶奶在学习方面根本对他提不了任何要求,跟爷爷奶奶的交流仅限于吃饭问题上。在家里大小事都是他说了算,几点睡觉,几点起床,爷爷奶奶都插不上话,缺乏父母对他在学业上的引导、鼓励和激励。

(三)交友的需求

生活中缺少父母对他的关爱,也没有情感的倾诉渠道,所以沉迷于网络游戏。据他自己说,周末都是在家通宵玩游戏,作业都是返校的下午开始做,能做多少做多少。对于为什么要通宵玩游戏,他的回答让我惊讶,网络上的游戏玩家是他的初中好友,好朋友叫他玩游戏,不好意思拒绝。他也知道在家要做作业,但是一回到家,好友一叫他,就控制不住自己。

谈话过程中我注意到,当我提到他远在国外的父母时,他眼眶开始湿润。我便开始以“让爱我们的人幸福”为主题对他进行情感攻势,三个要点:

1.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2.老人家的唯一心愿是孙子开心成长。

3.远在国外的父母,人在国外,心却一直牵挂你。

最后他哭了,我顺势向他提出三个要求:

1.老人家养育你十分辛苦,周末多陪陪爷爷奶奶。

2.每门学科按时上交作业,逐步提高成绩。

3.多与班级同学们沟通交流,健康地悠闲娱乐。

三、积极影响

虽然那次的谈话最后以他泪流满面结束,但我知道片刻的感动是不足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的,所以要有后续的跟进工作:

(一)文艺委员全面主持艺术节工作

原本让他当文艺委员是让他能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与班级活动,但是他表现出来对班级漠不关心,集体荣誉感不强,甚至半个学期过去了,他连一些同学的名字都还没叫出来。所以这次艺术节的工作是个契机,我让他全面负责报名动员、排练监督、比赛安排的工作。目的是让他与班级同学熟悉起来,作为主要负责人自然而然会有班级荣誉感。当然,我知道他一个人是完成不了这个任务的,所以我给他配了副手,与其说副手,其实是让这位副手“暗地里”帮他开展工作,让A同学在明面做负责人。

(二)强制报名参加乐器独奏——萨克斯表演

文艺委员是开学初就定好的,他负责工作自然也推脱不了。但是对于参赛,他强烈拒绝。原来他是个爱面子的男生,萨克斯自从小学后就没有练习,实在拿不出手。在我软磨硬泡下,他还是参加了独奏比赛,他就这样落入我的“计划”之中。这个“计划”是我参加班主任培训时从名班主任郑小侠老师那里学来的。“计划”如下:比赛当天组织一大批班级学生,特别是相貌姣好的女生来到比赛现场。在比赛现场,给他呐喊助威。然后喊我写好的口号:“某某同学,某同学。你真帅。某某同学,某同学。你是我们班的骄傲。为我们班争光。”

目的是让他感受到同学们的肯定,让他知道为班级赢得荣誉是这么令人骄傲的事。那天我看他笑得特别开心。

(三)学科老师及时表扬和鼓励他的学业进步,增强自信心。

该生经常会不按时完成作业,并不是不会做,而是偷懒,没花时间去做。只要他认真花工夫去学,自然成绩就会提高。与任课老师沟通后,请老师们及时表扬和鼓励他的学业进步,目的是让他知道不仅仅运动会、艺术节可以赢得掌声,学业上的进步更可以获得同学和老师的赞赏。

四、教育效果

应用一系列手段,我欣喜地发现这孩子变了。他在学校不再独来独往了,常常可以看到他与同学们有说有笑,常常可以看到他脸上自信阳光的笑容。那是一个中午,天下着雨,我吃完饭从食堂出来。由于没有带伞,我冒雨走在学校的路上。一个学生远远地从食堂向我跑来替我打伞,原来是A同学。他替我打伞,一路上没有说一句话,但我分明感觉到他的感激之情。第二天我便收到了来自意大利的感谢信,A的爸爸通过微信,向我表达了感谢之情,他向我转述孩子奶奶的话,他说:老人今天看到A是开开心心背着书包出门的,老人就放心了。教育是细水长流的事情,立竿见影的效果往往是持续不了多久的。所以我一直都在默默关注A同学的学习和生活。他的作业再没有拖拖拉拉了,上课也有精神了。高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和下学期的期中考试中,A同学的总分成绩一直稳定在班级的前四名以内,而且在本学期的素质运动会中他主动报名参加了“二人三足”比赛项目。十分凑巧的是,他参加比赛时的瞬间被校园记者用相机捕获到,并登在了校网上。相片中他坚毅、凌厉的眼神充满斗志和生机,很难想象曾经的他是那么一个颓废的少年。

五、结语

4.6、青少年心理卫生案例分析 篇四

(一)李XX(男,高二)自述:

我平时酷爱体育活动,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省、市、区、县等各级别的比赛,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我的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水平,老师有意安排王XX和我同桌,让我们窄,缺乏修养,“我行,你就不行”,“我不行,你也别想行”,“你行,我偏叫你不行”。

3.请你谈谈如何对李某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答:嫉妒心理人皆有之,适度的嫉妒不仅能催人奋进、赶超先进,而且也能使人按照“比--学--赶--帮--超”的程序达到“会当凌绝顶,高自我的分析鉴别能力。青春期是人生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此时的青少年好奇心强,思想感情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影响。因此,青少年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分析鉴别能力,有选择地阅读健康书刊,对黄色书刊要自学抵制

(三)案例分析:张就谈,说吹就吹,早恋关系的鲤鱼合之间没有多少悲与欢,带有很大的变异性。

(四)案例分析:魏老师是某中学的心理辅导老师,有一天她收到这样来信。

尊敬的魏老师:您好!我是小H。最近我感到很困惑,也许这是爱情,也许这是一段介于爱情结成学习对子,并嘱咐一览众山小”的目的;王XX帮助我提高学习反之,嫉妒心过甚,就成绩。但我自认为是校会害人害已。李已经认队主力,王XX应该主动识到自己存在的心理问给我补课,“巴结”我才题,并向老师求助,对对,结果我们的合作很其嫉妒心理的辅导可从不愉快。我开始在背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对他说长道短。比如,帮助李**认识嫉妒心理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可能带来的对自己和对优异的成绩,我会在背他人的危害。第二,帮后不屑地说他“瞎猫碰助李学会正确评价自上了死耗子”;他在区级我,真正了解自己。在数学竞赛中取得了第一评价自己时,既要看到名的成绩,我认为他的优势,也要看到不足,成绩仅属于个人行为,做到自知之明,这样才不值得表彰,而校篮球能摆正位置。第三,帮队在区赛中取得的冠军助李学会自我反省和换才是值得隆重表彰的。位思考。第四,指导李我还经常使“坏”,为了**和王**及其他同学进扰乱王XX听课,我在上行交流、沟通,建立良课时故意找话题和他好的同学关系。

聊,有时甚至把他的笔

(二)案例分析:某记本、作业本藏起来,市高二年级男生,到心让老师以为他偷懒。只理咨询室寻求帮助,他要王XX主动帮助同学说谎自己道德品质很或班上做好事,我心里坏,经常梦见自己和女就不舒服,就要找他的教师发生性关系,甚至“茬子”,说他爱出风还有梦见和自己的小姨头,表现自己。我的队发生性关系。他很想控友批评我“嫉妒之心太制这种梦,还经常打自重,不像个男子汉”,不己的耳光,但是没有作少“铁哥们”也在逐渐用。后来一见到女教师疏远我。我开始觉得是就紧张、害怕,就避开,自己不对了,自己有心更不愿见自己的小姨,理问题了,觉得自己变现在发展到不敢睡觉,得很可怕,为此感到很怕梦中又发生那些事痛苦„„老师,你帮帮情,自己不知道怎么办。我吧。

1.这个学生的心理问题1.李某存在哪些情绪问是什么?答:性压题?答:李**存在着抑。较强的嫉妒心理。2.如何进行心理辅导? 2.分析李某存在这种心对手淫问题的辅导,一理原因哪些?

般只要通过性知识教答:李**的嫉妒心理就育,使青少年明白手淫是将自己的体育优胜与是正常的、无害的,并王**的品学兼优进行错且手淫并不是个别人的误的比较,使自己在心行为,就可以卸下由手理上失去平衡,从而带淫引起的沉重心理负来心理障碍。分析李**担,手淫的欲望和行为的嫉妒心理,其原因有也会从此减少。第一:三:一是缺乏自知之明,树立对手淫的科学认只见自己所长,不见自识,消除心理障碍。第己所短,自高自大,目二:注意起居卫生,养中无人;二是好胜心强,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处处都想取胜,事事都三:培养广泛的兴趣,想占上风;三是心胸狭

转移注意力。第四:提

某,男某校初三年级学与友情之间的感情,我生.前段时间,觉得同班也不知道。我和她(暂一位女生非常漂亮,仪时保密)彼此见面有一表非常美,随时都想见种欣喜,有一种温暖,她.后来觉得与她相爱我的心随着她的出现而了.那时,他们常常形影颤动。我知道,她对我不离,一起上学,一起回也有好感。有时我们一家,好象有说不完的话.起吃饭,有时一起聊聊,一到星期日,他们就千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约方百计从家里跑出来,会,我心中既高兴,又逛公园,看电影,滑旱冰深感不安。我知道高考等等.不管干什么,只要在即,也知道最近我的两人在一起都觉得特别成绩有所下降,但我控开心.但不知为什么,过制不住对她的想念。老段时间后,两人在一起师,帮帮我吧。

似乎没什么话可说了,1.根据青少年早恋一块玩也没什么兴致了.的分类,小H属于哪种因此,张某问学校心理类型?属于好奇型 辅导员:“我和她是不是2.小H的恋情具有早恋真有爱情呢?”辅导的什么特征?为什么?员:“.....”问题: 具有矛盾性,有早恋关(1)根据青少年性心理系的青少年内心往往充的发展阶段来看,张某满了矛盾,既想与爱慕处于什么时期? 根据青的异性单独解除又怕被少年心理的四个发展阶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段,正在上初三的张某愉快与痛苦并存。应处于异性好感期。3.如何对小H进行心(2)根据青少年早恋的理辅导?青少年的早恋分类,张某属于哪种类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家型?为什么?青少年早恋长和老师应正视青少年的类型可以归纳为7早恋存在的事实,了解种,根据张某对同班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生外表的爱慕,可以确和规律,采取适当的措定张某属于早恋类型的施,因势利导,施以人第一种————爱慕性化管理,使他们平稳、型。就是由于爱慕对方安全的度过人生的青春外在ide仪表而产生的期。

(一)正视早恋,对早恋。

于青春期的情感,家长(3)张某的恋情具有早和教师必须要有清楚的恋的什么特征?为什么?认识。青春期的情感是根据张某从开始的热恋稚嫩的,也是美丽的。到最后的无话可说来

(二)动之以情,晓之看,张某的早恋具有变以理。家伙在那个和教异性特征。因为早恋关师要对早恋的情感表示系是一种充满变化,极真诚的理解和尊重,在不稳定的人际关系,青实现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少年之间一对一的早恋不断施以关心和诱导,关系一般不会持续很长将他们的恋情转变以异时间。青春期的少男少性的友情。晓之以理,女对异性特别敏感,情则要加强审美教育,让感十分强烈,一旦钟情他们明白青春期的情感于谁,往往会迅速进入是人生最纯洁的一种情“热恋”,目随气人,耳感,要学会珍惜,同时,随其声,步随其影,但要耐心地启发他们珍惜由于缺乏深厚的感情基青春大好时光,发愤图础,他们热的快,说谈强,积极进取,努力实

现成功又幸福的人生。

(三)丰富课余生活。青少年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他们不仅有本能的生理需要,也有丰富的精神需要,所以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引导青少年去追求知识、对小H的心理辅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肯定他情感的真诚,同时肯定他的求助行为;

第二,帮助他认识早恋情感产生的原因;

怕,恐惧,那就是恐怖症。

怎样调整呢?一是理解青少年的感受。怯懦青少年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比较敏感,容易受伤,所以,他们需要老师更多的关青少年有过高的期望值,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青少年,肯定青少年的点滴进步,以此来改变他的怯懦行为习惯。用肯定性言语和鼓励性言语促进青少年树立自信也很重要。强化自信发展能力、提升情操,同事使他们有机会并有意义地释放自己的青春能量。

(四)鼓励异性正常交往。对青少年应施以人性化的尊重教育,鼓励他们实现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学习应多开展异性集体活动,提供合适的异性活动场所,集体活动中,还可以巧妙的利用舆论和同伴间的相互牵制,从而使青春期少男少女之间的交往能够健康发展。

五、案例分析题:魏老师是某中学的心理辅导老师,有一天,她收到这样一封来信。尊敬的魏老师:

您好!

我是小H,最近我感到很困惑,也许这就是爱情,也许这是一段介于爱情与友情之间的感情,我也不知道。我和她彼此见面有一种欣喜,有一种温暖,我的心随着她的出现而颤动。我知道,她对我也有好感。有时我们一起吃饭,有时一起聊天,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约会,我心中既高兴,又深感不安。我知道高考在即,也知道最近我的成绩有所下降,但我控制不住对她的相念。老师,帮帮我吧。

(注:小H是高三某班班长,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他一直梦想着能进入理想的大学深造。)

个案分析:

小H是个比较成熟的男孩子,他的情感属于爱慕型的早恋。这种早恋的最大特点是朦胧性和矛盾性。小H一方面感受到和对方在一起时的欣喜、温暖、心动,另一方面又因为影响了学业而深感焦虑与不安。小H已经觉察到了这份情感对他带来的负面影响,即分散他学习的注意力,导致学习成绩有所下降,所以他向心理辅导老师求助。

第三,帮助他分析早恋的利和弊,(或者可以在心理辅导课上进行中学生恋爱的利弊讨论);

第四,引导他自己做出决定,如何处理这份情感。(如:要从各自的未来发展考虑,暂时把这份情感藏在心里,等考上大学再续前缘。)

六、案例分析案例:某一学生,男,16岁,他自述:“看到我的同龄人都长得又高又大,而我又矮又小,这成了我最大的烦恼。我的重量才30公斤,一个人瘦得太过分了,所以,我有许多绰号:“小排骨”、“小萝卜头”等。别的男同学有一副强壮的体格,各方面都占优势,我却败在下风。人矮小,给我带来许多不便,体育不及格,老师看了直摇头。”在这种情况下,该生显得怯懦、退缩。

请你判断一下该生的问题,你的看法如何?请你提出对该学生的辅导策略。

答:怯懦是指胆怯、懦弱、拘谨的心理表现缺陷。通常表现为害怕困难,意志薄弱;害怕挫折,情感脆弱;害怕交际,性格软弱。平时寡言少语,行动拘束,容易逆来顺受和屈从他人;遇事退缩,极其胆小怕事,不愿冒半点风险;遇到困难易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受到挫折则易自暴自弃,自甘堕落。

从某种程度上讲,青少年也需要有一点自我约束,也应有“彬彬有礼”和“温文尔雅”的行为举止,但是如果过分拘谨,交往处事时就会躲躲闪闪,手足无措,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给人留下软弱无能、畏难怕事的印象。怯懦也是一种恐惧,害怕,适当的害怕还是必要的,极其害

爱。我们要以真挚的感情对待他们,避免于公开场合批评他们,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安全感,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是建立青少年的信任。如果青少年的怯懦来自“畏人症”,我们就应该消除青少年对他人的恐惧,建立青少年对别人的信任。充分信任青少年,并让青少年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这种信任。青少年越是被信任就越能信任别人。信任是亲近的基础,让青少年从信任老师、亲近老师开始,转变对别人的畏惧态度。

三是做最好的听众。有的青少年其实特别想说话,想表述自己的意见,可是由于表达能力有限,有时免不了会被人打断或取笑,时间久了,就会回避谈话类活动和人多的场合。这样的青少年有时会在不被人注意时自言自语。因此,老师应耐心倾听青少年的发言,做最好的听众,让青少年能够在老师的专心倾听下,消除恐惧心理,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四是拓展交往的经验。应当特别关注他们这方面的需要,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班级以及小组的各种活动,让他们学习如何与别人交往。拓展青少年交往经验的方法非常多,在学校生活、班级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要避免一些优胜劣汰的高度竞争活动。

五是树立青少年的自信心。要善于发现青少年的闪光点,激励青少年树立自信。即使最胆小怯懦的青少年,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会做得很好。也许在常人看来这微不足道,家长老师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大的表扬鼓励。不要对的方法很多,抓住契机进行正面引导尤为重要。青少年如果能经常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会激发他们的热情,信心百倍,情不自禁地向前努力,同时也能满足其潜在的争强好胜的欲望,增强其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青少年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可增强青少年的自信心。

六是家长减少或停止对孩子的一切干涉,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家长要养成耐心听取孩子意见的习惯。如果父母中的一方突然对孩子发脾气,或因情绪不好拿孩子出气,那么父母应共同找出原因,努力避免类似事情再度发生。

克服怯懦的法则:

一是径直迎着别人走上去,好像他欠了你的钱。

二是训练自己盯住对方的鼻梁,让人感到你在正视他的眼睛。

三是开口时声音宏亮,结束时也会强有力;相反,开始软弱,那么闭嘴时也就软弱。

四是有时,为了在喧哗中让别人听见,有必要轻轻讲话。

五是学会适时地保持沉默,以迫使对方讲话。

六是会见一位陌生人之前,先列一个话题单子。

七是熟记演讲的首尾,那么你从头至尾都会口若悬河。

八是想方设法接触伟人。和比自己年纪大,比自己强的人交往。这样,你会学到知识;同时还可以观察强者的弱点和缺点,从而增强信心。

九是不断给自己出难题,不断实践克服怯懦的方法。

十是注意,这些只是窍门与法则。首先还需

精通本职工作,有能力分析李某的嫉妒心才会有信心,也才有自理,其原因主要有:一做为一个人在社会上的是缺乏自知之明,只见价值。

自己所长,不见自己所

七、案例分析题: 李短,自高自大,目中无XX(男,高二)自述:人;二是好胜心极强,我平时酷爱体育活动,处处都想取胜,事事都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想占上风;三是心胸狭员,曾多次代表学校参窄,缺乏修养。加省、市、区、县等各嫉妒心理人皆有之,适级别的比赛,并取得了度的嫉妒可以催人奋相当不错的成绩。我的进,赶超先进;反之,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中下嫉妒心过重,就会害人游水平,老师有意安排害己。对其嫉妒心理的王XX和我同桌,让我们辅导可以从以下方面入结成学习对子,并嘱咐手:一是帮助他认识嫉王XX帮助我提高学习妒心理可能带来的对自成绩。但我自认为是校己和他人的危害。二是队主力,王XX应该主动帮助他学会正确评价自给我补课,“巴结”我才己,真正了解自己。在对,结果我们的合作很评价自己时,既看到优不愉快。我开始在背后势,也看到不足,做到对他说长道短。比如,自知之明,摆正位置。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三是帮助他学会自我反优异的成绩,我会在背省和换位思考。四是指后不屑地说他“瞎猫碰导他和王某及其他同学上了死耗子”;他在区级进行交流、沟通,建立数学竞赛中取得了第一良好的同学关系。名的成绩,我认为他的八、案例分析题:某活成绩仅属于个人行为,动课第一个上讲台的是不值得表彰,而校篮球一个男孩子,他的图画队在区赛中取得的冠军是一双大拳头。教师说:才是值得隆重表彰的。“这是什么意思呢?说我还经常使“坏”,为了给我们听听好吗?”这扰乱王XX听课,我在上个男孩子说:“我长期受课时故意找话题和他人欺负,我希望自己有聊,有时甚至把他的笔一双巨大的拳头。”他个记本、作业本藏起来,子瘦小,秉性较弱.说让老师以为他偷懒。只到这里几乎哭了。教师要王XX主动帮助同学让同学们给他“出主或班上做好事,我心里意”,一个女孩子站起来就不舒服,就要找他的劝道:“退一步海阔天“茬子”,说他爱出风空”;也有同学说;“把头,表现自己。我的队学习搞好,只想打架不友批评我“嫉妒之心太好”;等。这时,你面对重,不像个男子汉”,不这样一个当事人,将作少“铁哥们”也在逐渐出怎样的分析和适当的疏远我。我开始觉得是辅导。自己不对了,自己有心对此,教师的指导有相理问题了,觉得自己变当的难度,与思品教育得很可怕,为此感到很比较,难度如下。痛苦„„老师,你帮帮(1)渴望有一双大拳我吧。

头,是不是想打架?而1.李某存在哪些情打架是不对的,学校教绪问题?

育不但不支持,还要予2.分析李某存在这种心以制止,对此,心理辅理的原因有哪些? 导切入的角度是什么? 3.请你谈谈如何对李某(2)有同学劝他“退一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步海阔天空”。这个孩子导?

长期受人欺负,还能够李某存在着较强的劝他再“退一步”吗?嫉妒心理。他的嫉妒心再退后的结果是什么? 理就是将自己的体育优(3)这个学生的学习成胜与王某的品学兼优进绩仅仅中等,通过“把行错误比较,使自己在学习搞好”来实现强者心理上失去平衡,从而的渴望,有多大的可能带来心理障碍。

性?如果可能性不大,又如何进行具体指导?

(4)小学生处理同伴关某一方面感受到和对方

系仅依靠“告诉老师”,在一起时“不管干什么,这对他的社会性发展和只要两人在一起都觉得心理发展是有利的吗?特别开心”;另一方面又如果教师使用思想品德因为过段时间后,两人教育的方法和评价标在一起似乎没什么话可准,对这个男孩子的人说了,一块玩也没什么际适应指导,会犯根本兴致了。早恋关系是一性的错误。那么,符合种充满变化、极不稳定心理健康辅导原则的具的人际关系,早恋的情体指导是什么?针对这感呈现“来也匆匆,去个男孩子长期受人欺也匆匆”的特点,带有负,自卑,退缩,教师很大的变异性。

除了接纳、理解外,要 着重指导人际适应,帮 助建立心理支持系统,交给具体方法,而非单纯反对他去打架。教师不妨直接告诉孩子:“老欺负别人不好,人应该‘不欺善,也‘不怕恶’,有多种方法都可以使不受恶者欺负。”实际上要让这类孩子实现“不怕恶”,还有相当多的心理指导工作,因为纠正退缩行为的难度甚至大于纠正攻击行为。

5.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 篇五

目前,我国有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3.67亿,其中绝大多数为在校就读的学生。由于不良文化信息的渗透、腐蚀以及丑恶的社会现象的影响,由于学校、家庭教育的一些失误,也由于一些青少年学生自身心理、行为、性格存在缺点,青少年违法犯罪正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局为此搜集、选取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希望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对学校、家庭、党政机关、社会在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方面有所帮助。

一、不良行为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在普遍都是独生子女的现代家庭,一个孩子寄托着几个家庭的希望。为了不让曾经给自己带来欢乐和希望的孩子走向违法犯罪的歧途,从事少年刑事审判19年、审判过832个失足孩子的法官尚秀云告诉家长,特别要注意孩子的10种行为,因为它们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在此选取我县青少年学生容易产生的的六种情形案例,以期引起家长、学校老师的重视。

■夜不归宿往往使孩子处于危险境地

案例1:因为和大声斥责自己的父母争论了几句,16岁的小朱一气之下,闷头冲出家门,整晚没回家。一周后,警察找上门来,小朱在夜不归宿的那天抢劫了6名学生。原来,小朱离家出走之后在网吧里通宵上网,但又没有钱,于是他就把手伸向了同学。

案例2:父母从潮阳到广州做生意后,阿龙就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对这个孙子百依百顺。2002年,父母把14岁的儿子接到广州来生活。由于长期缺少沟通,阿龙的父母和儿子已经没什么话可说,只要见儿子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夫妻俩就严厉斥责,早被奶奶宠惯了的阿龙哪里受得了,没几天,和父母大吵一番后,阿龙离家出走了。当年1月30日,阿龙在外面和同学的弟弟、10岁的小文一起玩时,发现身上的钱花得差不多了,阿龙想在小文身上打主意。阿龙把他带到白云区三元里附近的草地上,勒死后把尸体扔到旁边的沙井里。第二天上午,阿龙拨通了小文家里的电话,要小文家长拿1000块钱来赎人。最后压低到600元,在约定地点一手交钱一手交人。小文家人随即报警。阿龙几次变换交钱地点,最后约定小文的家人把600元现金放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口左侧垃圾桶里。当晚10时,阿龙取出垃圾桶里面的钱,然后直奔麦当劳。饱餐一顿后,阿龙在麦当劳门口被警察抓住。阿龙的行为犯了故意杀人罪,考虑到阿龙犯罪时没有满18周岁,广州中院从轻判处阿龙15年有期徒刑。

分析:不少例子表明,没有确切原因的夜不归宿,是临近或正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征兆之一。据调查,在100个未成年犯中,绝大多数犯罪行为是利用夜晚的时间完成的,而且不少违法行为实施后,他们都没回家。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和辨别是

/ 17

非的能力,擅自外出并夜不归宿,一旦发生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监护,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侵害。

■旷课是孩子走下坡路的信号

案例3:16岁的成成是体育学校学生,他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经常和朋友出入网吧和游戏厅,逐渐发展到旷课逃学。5月的一天,他们在一家游戏厅玩,由于没有钱买游戏币,决定去“抢点钱”。这时,一个衣着光鲜的少年进入他们的视线,在讨要不成后对其拳脚相加,最后将其衣兜里的钱全部抢走。

案例4:为筹吧资去打劫

16岁的小兴,自打接触网络游戏CS后,就着了迷,经常往网吧里钻。苦于家里管得严,小兴就想出这么一招:每天一大早打着上学的旗号,背着书包直奔网吧,差不多到放学点儿了再回家。就这样持续了半年多时间,小兴不仅把父亲给的学费等都送进了网吧,还因为钱不够,不断向父亲索要周末补习费等各种费用。后来到期末,小兴拿不回成绩单,父亲起疑找到学校,才知道儿子竟然已经半年没有上学,学校也没有和家长沟通!而就在小兴父亲深受打击的时候,又传来另一个“噩耗”:小兴因为上网缺钱,从家里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学生身上的20元零花钱,结果被法庭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行执行。

分析:旷课是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一种。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在查获的未成年犯中,一般在10到12岁即染有各种不良行为,13到14岁走上犯罪道路,14到17岁出现违法犯罪的高峰。尽管学生旷课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一些学生养成不良习惯,形成严重不良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往往都从旷课开始。旷课是学生走下坡路的重要信号,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解决孩子旷课、逃学问题应当是家、校共同配合,可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要跟学习好的学生“结对子”;第三要加强家长与班主任的联系。对于因受不良分子引诱、胁迫所致的旷课、逃学,家长则应及时与校方、治安机构联系,采取有效的措施。

■酗酒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促发因素

案例5:暑假时,三名职业高中男生在一起玩耍,又找了一家小饭馆吃饭喝酒。等吃完晚饭已经夜里11点多,没有公共汽车了,可他们身上的钱又不够打出租车的。怎么办呢?借着酒精的作用,有人提议:“干脆截辆出租车回家,不给司机钱。”其余两人随声附和,还提出可以跟司机“要点儿钱”。于是三人打了一辆出租车到僻静处,抢了司机的400元钱。但却被巡警发现,三人当场被抓。

案例6:两少年酒后群殴伤人获刑

2007年2月22日,被告人张某(16岁)、张某某和另外10个儿时的伙伴在一块喝酒,酒后张某想起邻村的刘宁在上小学时曾经欺负过自己,就邀请一帮酒友同去报复刘宁。在酒精的作用下,张某、张某某一行12人来找到刘平家,张某等人对刘宁及其家人进行殴打,造成刘宁轻微伤,另外两人轻伤。

/ 17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张某、张某某无事生非,无故殴打他人,情节恶劣,其行为已构成寻衅滋事罪,且系共同犯罪。因系未成年人,及二被告人认罪态度较好,并能积极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和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分析:据公安人员讲,在未成年人犯罪中,近30%的群殴、抢劫、强奸都与酗酒有关,很多未成年人在犯罪之前还喝酒壮胆。另外,近50%的未成年人犯罪,是酒精直接诱发的。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远离酗酒是全社会的责任,家长要转变对这种行为的宽容态度,把孩子的兴趣转移到健康的活动上。同时,自己要以身作则,减少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学校特别是高中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远离酗酒的教育和管理力度。

■交友不良容易走邪路

案例7:15岁的魏明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刑,是交友不慎导致他走上了邪路。据魏明自述,他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王大哥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带他去电子游戏厅玩游戏机。工作繁忙的父母没时间陪她,王大哥成了魏明的好朋友和崇拜偶像。一天,王大哥突然对魏明说:“有一个小子总跟我过不去,我不便出面,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被王大哥这么一蛊惑,原本老实听话的魏明手拿木棒,朝那个人的头上猛击一棒,导致其头部受了重伤。

案例8:南宁市一年轻女子买衣服时,被摊主误以为是小偷,两人为此发生争执。争执中,摊主的朋友打了该女子一巴掌。得知此事后,该女子的男友纠集6个“兄弟”,把这名摊主的朋友砍成重伤。帮忙的“兄弟”中,有4人未成年,有的还在学校读书。

案例9: 哥们儿义气害了他

每个人都有美好幸福的童年,曲哲(化名)也曾有过美好的理想。当鲜艳的红领巾戴在他胸前的时候,慈祥的父母脸上也曾露出满意的笑容。但他已偏离了人生轨迹,16岁就掉进了罪恶的深渊。当冰冷的手铐铐住他的双手,当高墙电网隔断了他和亲人的团聚,他方猛醒。可是,一切都太晚了。

曲哲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双职工家庭里。父母对他很宠爱,家庭充满温馨。小学时,曲哲聪明好学,读书用功,在班里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且先后在班里担任了组长、班长、学习委员。小学毕业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市重点中学录取。曲哲沉浸在父母、同学和老师的赞扬声中。在沾沾自喜的同时,他变得狂妄自大起来。思想开始滑坡,渐渐地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并学会了抽烟、喝酒,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在家里他再也听不进父母的良言相劝,在学校更听不进老师的谆谆教诲。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仍对曲哲抱着极大的希望。为了使他与那些所谓的“朋友”断绝来往,妈妈把曲哲送到省会的一所医学院学医,希望他能够脱离原来的不良朋友,重新赶上去。曲哲似乎明白了父母的一片苦心,暗下决心,再不象以前那样。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期末考试中他以全班前十名的好成绩告别了这一学期。

暑假开始了,一年未见的“铁哥们”陈风找到了他,俩人聊起一年来的“新鲜事”。陈风提起自己与女朋友方欣因种种原因发生了矛盾,关系不断恶化。陈风越说越气,甚至要求曲哲帮他出口恶气,将方欣杀掉。曲哲为了哥们义气便答应帮忙。第二天,他们约好时间,把方

/ 17

欣骗到一间没人住的小破屋内。到了那里,方欣感觉到有点不对劲,拔腿要走。陈风追上去将她摔倒在地,俩人便在地上扭打起来。曲哲吓得茫然不知所措,像一个木头人一样一动不动。此时陈风瞪着发红的眼睛,气急败坏地冲他喊:“哥们儿快点”,曲哲身不由己地跑了过去,不顾方欣苦苦哀求,残忍的将其杀害了。一个无辜少女就这样惨死在他们的手中„„

分析:友谊是人生的美酒,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时期,一定要慎择友,择良友。和好的朋友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有利于共同进步。若是和不良的朋友在一起,反而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交朋友时可要擦亮眼睛啊。

帮助他人、助人为乐是做人的美德。但是为了哥们义气两肋插刀,最终是一失足成千古恨。面对他人包括朋友的要求,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以法律和道德为标尺进行衡量,三思而后行,不可随意迁就,否则会铸成大错。

青少年要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的预防犯罪能力,时刻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自由、快乐。

而家长也一定要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这些人的品行怎样、家教如何、有无不良嗜好等。家庭、学校要根据青少年处于成长阶段,心理极不稳定,活泼、好动,希望被人关爱、理解的特点,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理解,使之不致到社会上去寻求关爱、理解而交友不慎。对于青少年学生在社会上交友,要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发现不良的苗头,就要及时制止,以免铸成大错。

■赌博是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

案例10:17岁的学生赵佳在假期结识了一些社会上的不良分子,并在他们的诱惑下多次参与赌博,还欠下500多元赌债。为了偿还赌债,赵佳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行劫取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人民币400余元。人民法院认定赵佳犯了抢劫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案例11:“王宏春,男: 1987年出生,现年15岁,北疆县城人。2001年12月18日,因犯抢劫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王宏春四年级时他迷上了录象片。朦胧中的孩童幻想着自己成为英雄武士的壮举。香港的黑老大,美国《教父》黑社会的枪战,影片“赌王”的风采,毒枭贩毒的惊险刺激,这一切一切对王宏春幼小的心灵形成强烈的冲击。2001年的一天早上,王宏春帮家里去卖豆腐,卖了三百元钱。路过游戏厅门前,香港“赌王”的风采立刻跳进王宏春的脑海。老虎机,掷色子,大把大把的赌钱那将是何等的刺激!王宏春把持不住自己,闯进了游戏厅,结果把叁佰元钱全部输光。如何向家里人交待?王宏春想不出说服父母的理由。叁佰元对于小本经营的父母是个不小的数字,这要靠劳作许多天才能赚回来。情急之下,他拿出来拉豆腐的刀子,架在游戏厅老板娘的脖子上,说:给我点钱!老板娘是个二十三岁的姑娘,她颤抖着指指抽屉说:你去拿吧。王宏春怕游戏厅老板娘事后报案,动起了杀人灭口的念头。他凶狠地朝老板娘后背捅六刀,抢了300元钱就跑,老板娘挣扎着喊他的名子。听到喊声,王宏春又返回游戏厅朝老板娘补上五刀,面对着睁着惊恐、惊诧不肯闭上眼睛的老板娘,王宏春说:你要不认识我就好了。一个二十三岁花际年华的人,就这样含恨离开了人世。王宏春上午十一点作案,公安局很快就破了案。十一刀,父母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竟凶残到如此地步。面对着惨不忍睹的被害人,王宏春的父母都哭了。

/ 17

分析:赌博是百害而无一利。一方面大量占用学习和休息时间,影响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让未成年人产生贪欲。同时,赌博一上瘾,一旦形成习惯就难以改正,所以赌博是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未成年人由于争强好胜的心理比较强烈,在许多事情上喜欢占上风;又由于社会经验少,情绪容易冲动,所以往往容易受到隐忧和怂恿而参加赌博,一旦学会方法尝到刺激就可能形成赌瘾,成为参加赌博活动的常客。而父母远离赌博则是教育子女的最好方式。

■学坏常从抽烟开始

“阿姨,求您一件事,能不能给我一支烟抽。”几乎每次提审少年犯,尚秀云法官都能听到这样的话。据海淀法院的调查,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绝大多数都是一些不良行为,其中吸烟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信号。

分析:这是因为,吸烟不仅对未成年人身体产生危害,更重要的是能够“上瘾”。未成年人没有经济来源,学校禁止吸烟,绝大多数家长也反对孩子吸烟。怎么办呢?为了满足烟瘾,他们就会通过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去弄钱。未成年人吸烟还容易诱发不良交友,从而容易被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利用,违法犯罪。

二、网瘾、早恋、意气用事要不得

案例12:为筹吧资去打劫

16岁的小兴,自打接触网络游戏CS后,就着了迷,经常往网吧里钻。苦于家里管得严,小兴就想出这么一招:每天一大早打着上学的旗号,背着书包直奔网吧,差不多到放学点儿了再回家。就这样持续了半年多时间,小兴不仅把父亲给的学费等都送进了网吧,还因为钱不够,不断向父亲索要周末补习费等各种费用。后来到期末,小兴拿不回成绩单,父亲起疑找到学校,才知道儿子竟然已经半年没有上学,学校也没有和家长沟通!而就在小兴父亲深受打击的时候,又传来另一个“噩耗”:小兴因为上网缺钱,从家里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学生身上的20元零花钱,结果被法庭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行执行。

案例13:扎兰屯两名在校生为玩游戏盗窃他人网上银行账号

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警方近日查破一起盗窃网上银行账号案,作案者竟是两名未成年的在校学生,他们为玩网上游戏,盗窃他人网上银行账号,转移支付购买游戏装备。

10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警方接一游戏点卡卖主李某报案称,其账上现金550元被转移支付。民警通过侦查很快在一网吧将某校学生朱某和孙某抓获。经查,2007年9月份,朱某和孙某曾到点卡卖主李某的小店为自己玩的游戏充值。聪明的朱某发现李的网上银行账户和密码非常简单,便借李某为其充值时,有意在旁边观看其点击键盘的顺序,记住了密码的前半部分。随后,朱某指使孙某以同样的方式记下了密码的后半部分,轻易地破解了李的网上银行系统。其后,孙某登录李某网上银行,将其中的现金310元转移支付,购买了自己喜欢的跑跑卡丁车等的游戏装备。另一孩子朱某以同样的手段盗取李某150余元。

分析:网络改变人们生活,网络游戏提供全新体验。但玩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学生一定要注意

/ 17

节制,不要沉迷成瘾。因为不仅影响学习、生活,造成健康危害,还容易因游戏“缺钱”走向犯罪。

案例14:自食早恋酿造的苦果

2003年,正在读高中一年级的吴海燕刚满16岁,高挑的身材,齐肩长发飘逸洒脱,眉清目秀气质高雅,是公认的校花。吴海燕的同班同学沈刚更胜一筹,1米8的个头,白皙的脸庞,高挺的鼻梁,是很多少女心中的偶像派人物。因为同班,沈刚与吴海燕二人接触很多。俊男靓女两情相悦,渐渐两人陷入热恋之中。沈刚与吴海燕交往一个学期后,两人便在校外租了一间房子开始同居。按说沈刚与吴海燕的父母应该及时察觉自己的儿女早恋和越轨的行为,可是他们的父母因为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平时住校的孩子。班主任老师也忙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及时与沈刚、吴海燕的家长沟通。过了半年的“甜蜜”生活,沈刚与吴海燕两人已是乐不思蜀,开始旷课、逃学。学习成绩更是一塌糊涂。从父母手里接过的学费他们也开始不向学校交,留作两人的生活开支。因为没有正当理由拖欠学费,沈刚与吴海燕就向家里撒谎。一次、两次,谎言总有被拆穿的时候。此时沈刚与吴海燕的父母已经拿两个孩子没有办法了。只有实行经济封锁。迫于多方面的压力,两人纷纷辍学。这一来沈刚与吴海燕再也没法向父母要学费用以充当生活费了。没有收入,他们就无法维持共同生活所需的费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两人决定实施绑架勒索。2004年6月23日中午,公安局接到一男子报警,称他13岁的儿子被人绑架,绑架者声称要25万元,而且不让报案,否则将杀人灭口。接到报警后,警方经过艰苦细致的调查摸排,于当日晚7时便确认人质被绑匪藏匿的位置。经缜密的布控,晚9时警方冲进藏匿人质的民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制服看守人质的一名年轻人,成功解救了人质。经突击审讯得知此人是沈刚,还有一名主要绑匪吴海燕,系沈刚的女朋友,现已潜逃。当晚11时许,部署在公路隘口的民警将准备外逃出省的吴海燕抓获。面对锃亮的手铐,吴海燕和沈刚都落下了眼泪。

分析:爱情之所以被称为人的终身大事,意味着她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可是青少年由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生活经验欠缺,对社会缺乏足够的了解,感情胜过理智。最直接的影响是无心学业,学习成绩下降,浪费了青春的大好时光。在心理上,要承受家长和社会上其他人的责备和议论,影响了与同学、家长的关系,思想上会产生负担,心理、性格都将发生改变。最后,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吃下早恋酿成的苦果。

案例15:看人不顺眼施暴力,三名中学生被判刑

三名未成年人只因对一少女看不顺眼,便决定“教训”对方,对其进行殴打、辱骂。日前,三名施暴者分别被判处不同刑期。

今年2月中旬的一天凌晨,中学生黄某、陶某和罗某一起来到网吧上网,看见同在网吧上网的同龄人小芳(化名)极“不顺眼”,三人便将其挟持到河滨公园内进行殴打、辱骂,并强行让小芳脱光衣服坐在啤酒瓶上,其间,罗某还抢走了小芳身上的70余元现金。由于被公园管理人员发现,三人才扔下小芳仓皇而逃。

几天后,黄某等三人被南明警方抓获。法院作对三人作出有罪的判决。

案例16:口角纠纷引发杀人惨案

/ 17

一天晚上,原励德实验中学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让人费解的是杀人凶手竟是一个未满14周岁的少年,而被杀者竟然是他的同学。该校初一年级学生陈志明与刘小乐因锁事发生口角纠纷,陈志明动手打了刘小乐一耳光。恼羞成怒的刘小乐失去理智,从床下抽出一把水果刀,对着陈志明的脑部、腹部等处连刺三刀。陈志明被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案件发生当晚,县公安局迅即组织侦技人员赶赴现场,将刘小乐抓获归案。

分析:爱冲动是一种性格缺陷,青少年学生更是由于心理不稳定容易冲动,有时酿成大错。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青少年学生、学校、家庭都要重视加强道德、心理素质修养,不使性子,遇事冷静,才能更健康成长。

三、法制观念不强,好学生也会犯罪

案例17:优等生为“孝”入户抢劫

身患残疾的母亲病重在床,父亲是普通工人,年仅15岁的儿子小刚品学兼优,还是班干部。家里的困难小刚都看在眼里,他非常清楚钱对于母亲及整个家庭的重要。暑假期间,街坊一在工读学校就读的孩子找到小刚,对他说有办法能弄到钱,并向小刚保证,只要跟他一起混,一定可以发财。孝顺的小刚动摇了,憧憬着“要是能弄到好多钱,就可以给我妈妈动手术了”。两人一合计,目标锁定在了小刚一个家里很有钱的小学同学明明身上。于是两人借口找明明玩,由小刚敲开了明明的家门。两个半大孩子进去后,在明明父母在场的情况下,邻家孩子掏出事先准备好的菜刀,大声宣布:“抢劫,把钱拿出来!”明明的父亲将其制服,傻在当场的小刚也被送进了派出所。

案例18:高三学生为“守信”持刀抢劫

17岁的小军(化名)因为把同学一辆高档自行车弄丢了,为了找钱赔给同学,他持刀抢劫了700多元现金,因而被彭州警方刑拘。今年1月1日,正在彭州某中学读高三的他,丢失了同学一辆高档自行车。“人家好心借给我的东西,总要还吧。可是让父母拿钱来赔,他们肯定很难过。”下午放学后,小军没回家,独自在街上走。当他路过一家网吧时,突然产生了盗窃的想法。当晚10时左右,小军混入网吧内躲起来,打算趁网吧打烊时,盗窃收银台内现金。孰料刚一伸手,就被网管员谢某夫妻俩发现。“快来人,抓贼哦!”谢某大叫着冲过去,被吓懵的小军本能地从网吧厨房内拿了把菜刀,一番恐吓后,抢走了收银台仅有的700多元现金。

第二天,小军用其中200多元赔给同学后,不安地回到学校上课。没等上完第一堂课,彭州警方便将他带走。

“小军一贯表现好,而且即将参加高考!”经过学校多方努力后,彭州检察院同意小军取保候审,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三天,他主动深入灾区搬运救灾物资,还独自照料20余名伤者。每天早上6点起床,忙到凌晨才休息,直到学校复课才回到学校。

参加高考,他考了553分,但民警和检察官相继找到他,要他作好因犯罪被起诉的准备,小军每天以泪洗面,后悔莫及。最后,检察院考虑小军在主动投入地震救援的立功表现,决定

/ 17

免予起诉,小军表示,要好好学习,努力回报社会。

分析:是啊,学习好、表现好、有孝心、讲诚信的人,未必就能与犯罪绝缘,如果不注意学法,做到知法、懂法,依法办事,也可能一时“糊涂”走上犯罪着道路。所以,应该加强对每一个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包括“好学生”也不可掉以轻心。

四、维权不依法,警惕“有理”变“犯罪”

案例19:受辱杀人,不懂法的维护“自尊”悲剧

2002年,XX乡一所中学的一个文弱的女学生,无情地将同班的一个男同学杀死。手段竟是那样的残忍,杀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女学生孙平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姑娘,因从小不慎落下了残疾后,除了自卑以外,她特别忌讳别人拿她的残疾取乐。初中二年级,同班的男生杨立却经常拿孙平的残疾取乐,还给孙平起了一个外号,孙平非常气恼。一天中午放学后,孙平背着书包准备回家,刚出校门,突然被一群小学生团团围住。他们拍着手,跳着脚,有节奏的喊着杨立给孙平起的外号。受到侮辱的孙平气得直掉眼泪。她知道又是杨立搞的鬼。从此,孙平对杨立怀恨在心,开始伺机寻找报复杨立的机会。

这天中午,孙平约杨立到村里的小树林里玩,杨立爽快地答应了。他们一起来到小树林的深处,刚才还有说有笑的孙平,脸突然往下一沉指着杨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叫你到这里来吗?”杨立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被早有准备的孙平抱住。随后,孙平突然又从腰间抽出一把水果刀,朝杨立腹部狠狠刺去。杨立在惨叫中跪倒在地,鲜血不断从伤口涌出,杨立用颤抖的声音指着孙平问:“你为什么要杀我,„„你竟敢杀人,你要杀死我„„”孙平咬牙切齿的说:“我今天就是要来教训你的,让你再给我起外号„„”。说着更用力的朝杨立的身上刺下去。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杨立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结束了他短短的一生。孙平拿一把铁锹,挖了一个坑,一边挖还一边说:“让你给我起外号,让你给我起外号!„„”坑挖好了,孙平抬脚狠狠将杨立踢进坑里。将杨立掩埋后,孙平拍拍身上的土,骑着自行车子回家了。

16岁的少女孙平因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九年。

点评:这是一个不该发生的悲剧,然而它却真实地发生了。身体的残疾本已不幸,更不幸的是心灵的残疾:不懂法不依法维权酿造两个家庭的悲剧!青少年应当学法、守法,在法律的规则内处理相互的关系,懂得依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时时处处遵守文明规则,做一个有道德、讲文明的好公民。

案例20:盗窃原为工资被拖欠,无知少年险些被起诉

在粥铺干活工资被拖欠,索性伙同他人盗窃。日前,犯罪嫌疑人于昊因犯罪情节轻微,被山东莒县检察院依法作出了建议公安机关对其撤回移送起诉的决定。

于昊,1990年1月4日出生,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人,2006年因在莒县某粥铺打工时

/ 17

工资被拖欠,他多次去向粥铺的老板催要,老板都以没钱为由不发,一气之下产生了盗窃之念。

2006年11月18日上午8时许,于昊伙同本店的两个打工者王虎(在逃)、何明(在逃)用借来的脚蹬三轮车和租用的电动三轮车,窜至莒县“梁记粥铺”盗窃了该粥铺内的彩色电视机3台、功放机5台、“爱立佳”VCD5台、音箱5组,共计价值2225元。并将所盗物品以700元的价格卖到莒县东关大街的一个旧货市场。

案发后,失主找到于昊家要求以10000元私了,于昊的三叔主动报了案。因于昊作案时未成年,系初犯,归案后又能如实交代自己的全部犯罪事实,所盗物品也已全部退赔,犯罪情节明显轻微,根据相关规定,莒县检察院依法作出了如上决定。

点评:拖欠劳动报酬是可恶的,被拖欠人的心情可能理解。问题是维权要法律的规则内处理,只有依法维权,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冒犯法律的尊严。

初三某班的学生和往常一样说说笑笑地走出校门。4名男生突然被人从身后分别架住双臂,强行带到龙蟠路边的花卉广场。到此之后,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的4 名学生大吃一惊,身边“护驾”的人由原先不到10人,一下激增近50人。对方简短地几句谩骂之后,这伙人毫不顾忌广场上众多市民在场,蜂拥而上轮番对他们狂殴暴打。

随着施暴程度的不断升级,4名无辜学生被这伙人从花卉广场一直拖打进情侣园的树林中。面对40多名轮番上阵的施暴者,4名学生在书包、木棒及拳脚的蹂躏下,相继被打倒在地。其中一名姓徐的男生,被打得浑身是血蜷缩在地上后,仍未被这伙丧心病狂的恶徒放过。施暴者疯狂地将其当作足球,轮流助跑后“发射”这个“点球”。另一名身材较胖的男生,遭重创的头部肿得像只皮球。当施暴者散去后,2名伤势较轻的男生,将昏死过去的徐某扶起后送回家。后经医院诊断,徐某的左肾破裂需手术摘除。

警方查明参与施暴的40多名暴徒和帮手,都是在校的中学生,分别来自南京市第××中学、××湖职业中学、××桥中学。3月12日,南京市玄武警方将19名涉案嫌疑人擒获。

引发这场聚众斗殴的事由,竟是两名学生在网上的对骂。

春节前,南京市第××中学高一的一名学生上网聊天,与一网友发生“口水战”。对骂中,他了解到对方是××村中学的学生。“口水战”中败北的他,回校后便将此“不幸屈辱”向同年级的司某和张某倾诉。在校内混得有点名气的司某和张某听后大怒,同时表示帮其摆平对方。3月7日,司、张两人通过各自的初中同学等关系,从三所中学纠集近50名帮手,杀气腾腾来到××村中学附近设伏。至于被打4人中,哪一个是和第××中学高一某学生网上“对骂”的学生,他们对骂了些什么,参加这起群殴的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

3月15日,南京市玄武警方宣布,对参与这起群殴行凶的11名嫌疑人依法刑事拘留。警方向11名涉案学生家长宣布决定时,当场就有3位家长昏倒在地。

/ 17

二。发生在南京的一起学生长期结伙盗窃案件。6名团伙成员在案发时平均年龄不到18岁,他们同校同班同宿舍,最令人吃惊的是他们所学专业竟然是保安。

在南京公安机关的预审室里,17岁嫌疑人小力供述他们的违法犯罪事实:两年前我带着录取通知书来到学校报到,同宿舍6个同龄的同学成为好朋友,好“哥们儿”。不久,我们耐不住学校严格管理的业余寂寞,大家一商量就决定溜出去“热闹热闹”。从此,我们经常是集体翻墙头出去喝酒抽烟。

日久天长老是喝酒抽烟,大家都有点烦,再说家里给的钱老是这样花也不太够。一天晚上,几个哥们在外面喝啤酒,也点不起什么菜,都觉得很无聊。当时有人说,老是这样不好玩,咱们不如顺便去“拿”点东西。借着酒劲大家都很赞成。

从那以后,他们时常夜里酒足饭饱后,就一块到附近一些中小学校行窃。由于学习的是保安专业,对刑法、公安业务、保安管理知识等有很多的了解,起初,他们盗窃也还算有点节制,只是“拿”些铅笔、橡皮擦、牙刷、毛巾和书本等,不“拿”太值钱的东西。当然,因为懂专业知识也使他们作案比较谨慎,相当注意不留痕迹等反侦察的问题。

后来,经常作案胆子就大了,把学习的法律知识都抛到脑后,什么值钱就“拿”什么,几个哥们儿有福同享,作案时互相提醒,每次都很顺利,对仅仅到中小学 “拿”点东西不感兴趣了。最后一次大家商量,快毕业了,今后要分配到不同单位,6个人没机会一起“拿”了,决定干点大的,就去了那家手机店。

因为他们几个是“铁哥们儿”心齐,有事经常能互相“打掩护”,先后盗窃的财物达到将近1万元,学校和家长都没能发现。

6名学法不守法的少年,最终得到的不是毕业证书而是法院的判决书。

发生在江苏的一个系列少年盗窃串案,警方最终破案查获。9个月来30多起窃案的26名涉案人员,都是在校中小学生和流失生,他们很多人都有“不到刑事责任年龄抓紧偷窃”的犯罪心理。

三。2001年,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一度发生多起撬盗案件,到2002年底,失窃案件多达几十起,财产损失几万元,面对如此疯狂的连续作案,警方感到莫名的压力。2002年元旦前后,警方悉数将作案的26人捉拿归案,查明这伙人自2001年3月至12月间作案30余起,案值人民币10万元。更令警方吃惊的是,作案者竟然都是在校中小学生和流失生,年龄最小的仅11岁,其中女性一名。面对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蛋,办案干警没有像往常破案后的欣喜,心情反而变得沉重起来。

警方查明,26个孩子中有些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同警察打交道,按盗窃作案的次数和案值,足以判处徒刑,但由于年龄的关系,往往只能教育后予以释放。于是他们作案后受法律惩罚的犯罪恐惧心理一次次减弱,认为自己人小法律管不了,渐渐从一个月一次小偷小摸,发展到每月偷几次,有的几乎天天作案。有些14岁的少年曾公开宣称:“我还能偷2年”,13岁的少年不甘示弱:“我还能偷3年,比你多一年”。

/ 17

这群孩子因为自己未满14周岁,抓紧时间进行“无罪偷窃”,既令人们大跌眼镜,更令人感到阵阵心悸。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典型案例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语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这句写于110年前的名言寄望中国青少年进取、创新、有所作为,它激荡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心。青少年被喻为“祖国的花朵、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国家希望之所在,那么如何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则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如今是网络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据有关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的网民数将达4亿,其中25岁以下青少年网民超过1亿,而青少年网络成瘾数量庞大,约为2400万。可以说,网络正在改变着青少年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甚至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90%以上均来自网络。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调查显示,80%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或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而犯罪。

为了认真贯彻团中央书记处关于“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指示精神,提高青少年网络素养,增强青少年自身免疫力,积极发挥新媒体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作用,探索共青团组织服务于青少年成长的有效途径,中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共青团北京市委、中国青年报、新浪网共同发起“大家E起来”的青少年网络素养大讲堂活动。

在青少年犯罪屡屡发生的今天,很多误入歧途的青少年让人揪心,他们再也不能享受美好的青春年华,而是背负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因此,如何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期栏目就从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预防等方面进行探讨。追本溯源才能理清源头,从根源上杜绝青少年犯罪的诱因才能真正预防和杜绝此类悲剧的发生。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的预防、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1、青少年犯罪现状

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相当严峻,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称,“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68%,未来5年进一步增加。报告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增长迅猛,其中全国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5年间增长12.6%,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长情况更加突出,5年间上涨68%。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暴力文化影响等原因,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的行为逐渐增多。“十五”期间,中国青少年人口总量由低谷开始爬升进入一个稳步上升期,而目前中国整体犯罪率,包括青少年犯罪率都处于上升状态,因此未来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

青少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用法律来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用教育来预防青少年犯罪,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宋庆龄先生曾经说过,什么事情都可以等待,但少年儿童的教育不能等待。因此,加强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研究已是刻不容缓。

2、特点

当前,青少年犯罪现状是:所犯罪行严重,大案要案多,社会危害性很大。青少年犯罪还经常表现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大。其主要特点有如下几方面:

(1)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在当代社会生活中,青少年犯罪在全部犯罪中所占

/ 17 的比例较高,且呈上升趋势,据公安部在一篇治安形势分析的文章中披露:1998年终被公安机关查获的刑事案犯中,未成年人就已占21%;而近几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更是触目惊心,我国每年大约有15万未成年人因有违法犯罪行为而遭到公安机关查处,其中3万余人被判为少年犯。未成年人的犯罪比例如此之高,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2)犯罪的低龄化趋势明显。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从青少年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来看,这一阶段青少年的生理发育的普遍提前,而心理的成熟程度远远落后生理的成熟程度。生理上的“相对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容易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低龄化。

(3)犯罪的暴力程度加深。由于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好动、精力充沛、体能好,但同时自制能力较差,容易激动,是非观念不明确,责任意识缺乏。这些容易导致青少年好逞英雄,用粗暴、残忍的手段破坏侵犯他人的人身权益。其目的可能仅仅是显示其“有能耐”、“厉害”,其暴力犯罪中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冲动性和愚昧性。

(4)团体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趋势从单

一、个人犯罪转变成有组织、有策划、有目的、有分工的团体犯罪,更有甚者向黑社会发展。青少年团伙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个,一个是以财产为目的的犯罪集团,如团伙盗窃、诈骗、抢劫,另一个是侵犯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集团,如流氓团伙。

有关资料显示,未成年人犯罪中已有70%是团伙犯罪。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减少作案阻力,使犯罪易于得逞。当前,有的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拥有严密的组织系统、作案纪律和防侦破措施,已经形成黑社会组织的雏形。

(5)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我国青少年犯罪时利用一些新兴的科技成果,如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专家认为,随着大众传播工具的普及,各种智能化犯罪手段通过诸多途径,会纵横交错地影响青少年犯罪手段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6)地市闲散和流动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新焦点。据公安部门调查,流动在大中城市的外地青少年人口的数量近年来增长较快,除了随其在该市打工的成年亲友流入外,有些是厌学、失学或受不法分子欺骗被迫滞留的。由于这些青少年只能做一些报酬很低的工作,甚至可能找不到工作。

据公安部门调查,流动在大中城市的外地青少年人口的数量近年来增长较快,除了随其在该市打工的成年亲友流入外,有些是厌学、失学或受不法分子欺骗被迫滞留的。由于这些青少年只能做一些报酬很低的工作,甚至可能找不到工作,而城市的生活水平又较高,贫富差距也较大,这些青少年很容易产生不满情绪,从而做出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行为。

3、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及分析

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见多识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而在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无论从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案例一:“蛊惑仔”引诱学生犯罪

一名年仅16岁的女中学生露露听说有个低年级的同学骂她,就叫来几个朋友,把那个女孩暴打一顿;另一名18岁的女生燕子参与5起抢劫,抢钱近5000元。问起她们这么做的原因,她们竟然回答说:“当班长、学习尖子远不如当大姐大威风!”据燕子和露露说,为什么要选择用打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因为她们看到电视、录像里都是这样,挺牛的,相比于单调乏味的课本上的说教和家长的唠叨,她们当然更喜欢情节生动的电影故事,看得多了,就觉得,认“干哥哥、干姐姐”比友谊重要,电影里的“老大”都用拳头自己解决问题,找

/ 17

老师、报警都是小角色。

在电影中,那些大哥、小弟动不动就挥刀冲上街头,都是让人佩服的英雄„„正是由于这些电影电视的“蛊惑”,一些家庭幸福、在校表现良好的学生开始“出轨”。不良的社会环境目前已经成为未成年人形成犯罪心理的重要外部原因,有关部门必须加大扫黄打非的力度,消除环境给青少年带来的不良刺激,这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案例二:未成年人犯罪也要负责任

2000年12月17日晚,户县15岁少年王某为图好玩竟想制造火灾。他先将一堆麦草点燃,但因火势较小没有引起他人注意,又窜到同村张某家老屋处,用火点燃一把干麦塞入门洞引起大火后,王某便躲在暗处观看村民救火。火越烧越大,烧毁了房屋,烧死了一头耕牛和一些用具,损失达7000余元。法院鉴于王某未成年,遂依法作出减轻处罚判决。判处王某有期徒刑8个月,其父母赔偿受害人的全部经济损失7000余元。

如何确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年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了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实施犯罪时的年龄,一律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过了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为已满××周岁。

未成年人犯罪是否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原则与成年人刑事案件相同,赔偿责任一般应当由未成年被告人的监护人承担。未成年被告人有个人财产的,应当由本人承担赔偿责任,不足部分由监护人予以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

案例三:花季年华为何心狠手辣?专家提醒警惕青少年暴力

如果调阅一下各地的报刊,就会发现几乎每天都有不少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严重的恶性案件。这些报道和其他千奇百怪的事情同时挤在大小报刊的社会新闻版上,成为新闻生产和消费的一部分,你可以去注意,也可以忽视,似乎不再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在这种“司空见惯化”的中间,不知掩藏了多少青春的残酷和悔恨。

【新闻事实】

十七岁

今年3月25日,未满18周岁的黄新锋、黄惠民和丁雄壮3名少年一起来到金华一家小录像厅,他们来的目的很明确:杀掉独自一人守店的店主姜雪梅,抢光店里的钱。晚上8点,他们佯装看通宵录像租了10个碟片,然后躲进店内一间房屋看录像。当晚10时许,姜雪梅关掉店门进里屋打扫卫生,黄新锋3人突然站起来卡住其脖子,用拳头和板凳猛击她的头部和身体。最后她死了,3个少年在一个多礼拜后就被抓捕归案。

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一名高二学生17岁的徐力放学回家,母亲吴凤仙开始不停唠叨他的学习成绩排名问题,总觉得母亲给自己压力太大的徐力于是操起一把铁榔头,将母亲杀害。“好学生徐力杀母”案一度震惊全国,最后他被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

十五六岁

2001年3月2日下午,包头市东河区某中学两名初三学生,在班级卫生扫除中追逐耍闹,其中一位不小心将另一位的毛衣撕开一个小口,两人遂互相推搡争执。老师将他们带回办公室进行劝导,两人均表示和解。不料,放学后,在三名同学的怂恿下,毛衣被撕破的同学再次追上对方要求赔件新毛衣,对方不答应,两人又扭打在一起。厮打中,毛衣被撕破者手握借来的小刀挥舞捅扎。据当时在场的同学讲,由于天色已晚,谁也没有看到刀子,也没看到被扎者受刀伤。被扎的同学后来经医生检查才发现,他的颈部和左前胸各中一刀,13 / 17

最后他因抢救无效而死亡。三个月前,呼和浩特市某中专学校一名16岁男生为了一个小小的误会,用刀捅死了自己15岁的同宿舍同学。

2001年1月24日晚11时30分,郑州市16岁的少年张璐璐在回家时发现父亲又在毒打小妹。在张的家里,父亲打孩子早已成为两代人主要的情感表达方式,但这次,少年再也忍不了了。于是他将42岁的父亲张书慧一刀捅死。在医院里,张璐璐对民警说:“你们回去吧,我自己做的自己当。”随后,张璐璐亲手为父亲穿上寿衣,去派出所投案自首。

十三四岁

2000年8月29日17时,昆明市某中学学生14岁的超然、大伟(均为化名)各带一把匕首,窜至昆明市某小区,以借伞为名进了杨家,趁主妇王某转身拿伞之机,超然冲上去勒住王的脖子,大伟用沙发垫捂嘴,把王拖进卧室,用准备好的匕首疯狂地刺向王的胸部、背部和大腿,共计50余刀。见王还未死,又从王家厨房内拿来菜刀,朝王的颈部一阵乱砍,直至将王杀死。他们还抢走王身上仅有的7元钱。他们将尸体抬到了事前看好的楼顶藏匿。二人回到房中后,用水冲洗现场血痕后逃离。3天后,公安机关在学校内将犯罪嫌疑人超然、大伟抓获。这起杀人案的起因是,超然与同班女生15岁的杨某悄悄谈恋爱。杨某的母亲王某发现后及时劝阻了自己的女儿,王还多次劝超然。于是超然认为是王有意阻碍他与杨某相好,便产生了将王杀掉后继续与杨某恋爱的想法。

2000年3月,一起发生在校园内的暴力案件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城内掀起轩然大波:一名不满14岁的初二学生,因与同班同学在上课期间发生口角,竟抡起锄头打在其同学头上,致该同学颅内血肿,经医院抢救无效,于34小时后死亡。

1999年10月,武汉未满14岁的宝儿(化名)因父亲催促其上学,从父亲的身后用斧头对准其头部左侧连续砍了五斧头,此时父亲正在为他做早饭。宝儿的父亲李敦夭今年53岁,是阳逻船厂退休职工,他和妻子育有五女一子,李和宝儿住镇上,老婆和女儿住乡下。李在生活上对儿子宠爱有加,宝儿十三四岁了,李还替其穿衣、洗澡甚至擦屁股,每天早晚接送其上学、回家。李被砍伤后由于失血过多在家中死亡,宝儿于当天晚上将其拖至宿舍楼西边自家菜地旁的厕所边的杂草里,将家里的血迹擦干净,直到几天后母亲前来探望并向单位报告丈夫失踪,宝儿一直对杀父一事不以为然。

十一岁

今年农历正月初三(1月26日)抚顺市东湖区一11岁小儿,因恼恨母亲缴走自己的压岁钱,先是拽住其母头发挥拳就打,后又一刀将其捅死。面对警察盘问,小儿煞有介事地编造了一个个谎言。当谎言被揭穿后,此子一拍胸脯,说道:“进去就进去吧,能咋的?”

早有新闻媒体在报道青少年犯罪时提出了“十五六岁现象”,报道中引用的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另外,还有媒体称,据全国公安部门的抽样调查:在全国犯罪总量里有一个“17岁现象”,就是说17岁左右的犯罪特别多。在整个青少年犯罪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达80%以上。

中国政法大学法社会学与青少年犯罪研究所所长皮艺军就此表示:从公安部统计的数字来看,十五六岁犯罪的比例并没有这样惊人。我国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出现在80年代,到现在始终处于一个居高不下的态势,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的犯罪比例并没有大幅增高的趋势,到1995年,未成年刑事案件作案成员数占所有刑事案件作案成员数的比例从80年代中期的20%以上,下降到了10%左右,并且一直基本保持在这个水平。所以说从比例上来看未成年人犯罪并未比过去增加。但在这个数字下我们也应该考虑这样的事实:80年代的青少年是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他们在总体人口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是很高的,而现在的青少年是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在总体人口中占的比例比80年代要少很多,因此从总人口中所

/ 17

占比重的角度来看,青少年犯罪确实有增多的趋势。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前青少年犯罪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并不是数量、比例的问题,而是犯罪性质的问题。从犯罪性质来看,现在青少年犯罪比过去严重很多,这不在于犯罪的数量、比重的增加,而在于犯罪的严重性、危害性的增加。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比重和程度都增加了很多,如杀人、抢劫、强奸、恶性伤害案件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中抢劫又是这几年增加速度最快的暴力犯罪。

河南济源开学播放网瘾青少年犯罪纪实专题片

http:// 2009年10月19日07:10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韩俊杰 通讯员 王晓凡

“妈,你要不把我们送回网吧,我们就在这儿把你掐死。”

小乾、小坤是双胞胎,平时一起上学、放学,一起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母亲将他们从网吧带回家后,两个孩子竟然合力架起她,拿着刀对她说出了上述的话。

“我没想到小坤身上带了一把刀,他把刀拔出来对着我,那时候我真害怕„„也许是良心发现,孩子把刀对准了自己,在左手腕上划了下去。”这对双胞胎的母亲在镜头前说。

银屏以外,漆黑的剧场中不时传出唏嘘声,更有人眼中含泪。

这是一部40多分钟的纪实专题片《谁夺走了我们的孩子》,由河南省济源市人民检察院结合办案实践制作,剖析了全国近年发生的20多起典型的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9月以来,该片在济源市中小学广为播放,引起社会强烈关注。

为了143元网费犯罪的孩子

小乾、小坤的母亲逃过一劫,可小颜的父母却远没有那么幸运。2004年5月20日早上,年仅15岁的小颜,趁父亲熟睡之机偷钱去网吧,又怕父亲醒来打他,竟然用铁锤将父亲砸死,然后拿了143元到网吧如常上网。

小波,看上去瘦弱清秀,但却是残害3条人命的凶手。

长期以来,小波沉迷于网络游戏,因为没钱上网,他就到亲戚傅某家偷钱,被发现后,他举起菜刀将傅某和傅妻砍倒在地。在找到600元匆忙逃离现场时,又将邻居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杀死。

无独有偶,江苏省一位14岁的少女,为了支付上网费而偷同学的钱,被老师发现受到批评后,心理扭曲的她居然用菜刀将老师活活砍死。

济源市检察院认为,由于青少年缺少经济来源,长时间上网形成的高额费用确实是不小的压力。为了获取网费,有些青少年往往会铤而走险,盗窃、抢劫甚至杀人。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网民已超过2300万,而这些年轻的网民正是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有的冷漠仇视周围同学甚至亲人;有的昼夜上网以至离家流浪,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了解网络才明白,“这些孩子怎么能对同龄人下那么狠的毒手”

“她让我没有一点上网自由,我恨她,请帮我除掉她,愿意者请与我联系。”

这是一个山西少年在网上雇凶杀母的帖子,只因为每次上网都受到母亲的阻止。

可悲的是,几天后山西省运城市一名同样沉迷网游的初中生,为了200元“报酬”成为凶手,他们竟联手将这位母亲砍死。

郑州青年小威沉迷网游几乎疯狂。2006年10月3日,在“作战”过程中,游戏对家将小威在网游中的“女朋友”“杀死”。一怒之下,小威竟找到了在另一家网吧上网的游戏对家,并将其活活打死。

无独有偶,远在合肥市新站开发区的胡某,年仅16岁,在网吧玩一种用刀捅人的 15 / 17

暴力游戏时,由于技术欠佳,胡某每次都被别的玩家“捅”倒。而坐在一旁的同龄少年也在玩同一种游戏,他忍不住对胡某冷嘲热讽了几句。

在网上“杀”红了眼的胡某当即火冒三丈,抽出半尺长的防身刀具,捅向同龄少年的胸口,导致他当场死亡,而胡某则又坐回电脑前,依旧沉浸在暴力游戏中。直到警方赶到现场,胡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死人了?会不会坐牢?”

据济源市检察院调查,大部分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作案的诱因、作案的勇气甚至作案方式都来源于游戏。

一些网络暴力游戏从2D升级为3D,动画效果极其逼真,游戏人物杀人或被杀时,血光四溅。这样长期的、无数次的“杀人”训练使玩家变得情感丧失,对生命麻木,血腥而直观的画面加上充满挑逗性的文字,极大地刺激了他们的模仿欲,使他们由“网上搏杀”到“仿效杀人”,由网络游戏高手演变成为现实中的凶犯。

“我以前就想不明白,这些未成年的孩子,怎么能对同龄人下那么狠的毒手!”济源市检察院检察长李宏民说,“了解了网络游戏,我才明白,他以为人被杀死之后,可以像游戏里的人物一样,在下一局中死而复生,继续厮杀!可生命哪里有下一局啊!”

手表指针仍跳动,少女生命已逝

根据济源市检察院的调查,由于网络传播信息形象直观,无论是赤裸裸的色情影视画面,还是充满挑逗性的文字,对青少年都充满了诱惑,一些青少年由“尝试”色情刺激发展到实施性犯罪。

19岁的杨小帅,是河南省太康县人,初中毕业后便在外闯荡,经常在网吧上网聊天。2006年4月,他结识了一位18岁的女性网友“冷心女”,聊了几次后他们相约见面。见到身材苗条的“冷心女”后,杨小帅趁醉酒之机将其强奸。

受辱后,“冷心女”说要报案,于是杨小帅将其活活掐死,并抛尸河中。

同样悲惨的命运,也降临在了河南省东部两名初中女生身上。

通过网上交友聊天,两名案犯先后将她们诱骗到家中,强奸后杀害,并将尸体埋藏在自家院内。一年后案件被侦破,两名女生的尸体被挖出时,其中一名死者戴的手表指针仍在跳动,但如花的生命却永远凝固了。后来,这两名案犯被枪决。

“追求浪漫,这是网络情爱的一种时尚,几行文字、几个符号,便能使青年男女们爱得死去活来。然而,我们不能不警惕那些‘温柔的陷阱’,别被网络中的‘狼外婆’撕毁了理想中的爱情梦幻。”李宏民说。

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谁夺走了我们的孩子》专题片,从解说到案例情景再现,都是由济源市检察院的干警们完成的,从今年9月1日起,已经在济源市各大中小学校播放,下一步将尝试在全省中小学校播放。

“看了这部片子,深感震撼,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政府要当好未成年人的最高监护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综治委副主任、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程锋在观片后说。

他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一是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和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要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特别是公安、文化、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网吧监管力度,坚决取缔“黑网吧”等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场所。

二是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对失职、渎职,特别是对那些充当“保护伞”的相关部门要严厉查处。

三是要加大宣传。财政部门要给予专款支持,教育部门要把该专题片作为教育宣传教材,在全省各学校播放,时机成熟后要在省电视台播放,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上网意识,16 / 17

远离“黑网吧”等的侵袭。

在济源市检察院的六楼,有一个“青少年警示教育基地”,十多间展厅内陈列着上千幅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照片,一幅幅惨不忍睹的场景令人震惊。

截至目前,济源市的中小学生已有上万人次到基地参观。此外检察院还创办了针对青少年的内部杂志《成长》,每期印刷两万多份,免费发放到学校。

青少年网瘾矫治专家、同济医科大学国家级心理咨询师沈鸿丽认为,不能一概将责任推给网吧和游戏,家长应该更多地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因为调查发现,90%的青少年上网成瘾,都与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关。家庭是天然的戒除网瘾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网络成瘾问题研究专家沈绮云指出,青少年接触网络游戏以后,“预防”二字非常重要。“在这方面,家庭、学校如何作为显得异常重要。同时,孩子如果真的上网成瘾了,要有专业机构来进行救助。”

“除了日常教育,还应该立法禁止网络上的不健康内容。”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李纪峰说,“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问题就不可能解决。”

2008年5月20日早晨,河南省济源市的中学生小明趁父亲外出、母亲上厕所之机,把四五瓶农药倒进菜碗。午饭后他的父母出现中毒反应,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迷恋网络,不好好干活,也没有及时和父母沟通。我想向其他和我一样年龄的人说,网络是虚幻的,别再沉迷其中了,父母管我们再严也是为我们好。”穿着监狱服,脸部蒙着马赛克的小明在镜头前说。

16岁的他被法院判刑15年。他的声音在巨大的幕布周围回荡着,台下是一双双同龄孩子的眼睛。

6.青少年寻衅滋事案例分析 篇六

一、案例

说起学生王小乐,他可是班里出类拔萃的人物,许多同学都自愧不如。小乐平时自认为已长大成人,便处处以大人自居。生日那天,他从父母那要了600元钱,把几个要好的同学请到附近的饭店,借生日之机潇洒开了。开始时,大家还比较拘束,当有一位同学提议一起唱歌时,大家连声附和。于是,一伙人齐声吃喝,一边乱哄哄唱歌,一边用筷子敲碗,用脚使劲蹬地板,当服务员进来劝大家声音轻一点、动作文雅一点时,小乐把眼珠子一瞪:“老子付钱喝酒,敲坏东西我赔。”一句话把服务员气得半死。不一会,经理走了进来,他刚想发话,便被小乐一把抓住衣领,死命往外推。经理气炸了,反抓住小乐的衣服,请小乐一伙人出去。正在此时,不知谁怪大喊一声:“经理有什么了不起。”小伙伴们应声而上,你一拳,我一脚,把经理打得趴在地上,有人还趁机摔酒瓶、砸盘子。服务员一见不好,连忙打“110’’报普,警察及时赶到,事情才平息下来。后经法医鉴定,经理肋骨挫伤,牙齿脱落一只,身体多处受伤;同时查明,饭店的财物损失约3000余元。鉴于王小乐等人在公共场所寻衅滋事,破坏社会秩序,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公安机关以寻衅滋事为由,对王小乐等人依法刑事拘留。

二、案例分析

(一)法理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青少年寻衅滋事案,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所谓寻衅滋事罪,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殴打伤害无辜、肆意挑衅、横行霸道、毁坏财物、破坏公共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3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因此,寻衅滋事罪的表现形式有四种:

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随意殴打他人,是指出于耍威风、取乐等动机,无故、无理殴打相识或者素不相识的人。这里的“情节恶劣的”,是指随意殴打他人手段残忍的,多次随意殴打他人的或者造成被殴打人自杀等严重后果的等等。

2、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是指出于取乐、寻求精神刺激等动机,无故无理追赶、拦挡、侮辱、谩骂他人,此多表现为追逐、拦截、辱骂妇女。这里的“情节恶劣的”,主要是指经常追逐、拦截、辱骂他人的、造成恶劣影响或者激起民愤的以及造成其他后果的。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行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或者侮辱妇女的,则构成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其严重程度又上一台阶了。

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有公私财物,是指以蛮不讲理的流氓手段,强行索要他人财物,或者随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这里的情节严重,是指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的公私财物数量大的、造成恶劣影响的、多次实施或者造成公私财物受到严重损失的等等。

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是指出于取乐、寻求精神刺激等动机,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制造事端,扰乱公共场所秩序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引起群众惊慌、逃离等严重混乱局面的。

除此之外,寻衅滋事罪的客体,即本罪的根本危害性在于实施者侵害了公共秩序。寻衅滋事犯罪经常发生在公共场所,常常给公民的人身、人格或公私财产造成损害,但是我们要注意,寻衅滋事罪一般侵犯的并不是特定的人身、人格或公私财产,而主要是指向公共秩序,向整个社会挑战,蔑视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是年满l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能构成本罪。本罪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即行为人主观上公然藐视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直接动机是通过寻衅滋事活动,追求精神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

结合本案,我们可以看到,王小乐等人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扰乱公共秩序,还造成了他人受伤以及财产损失等后果,是典型的寻衅滋事行为。王小乐等人殴打经理、砸坏饭店财物,并不是因为与该饭店有冤仇,主要还是因为这些青少年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寻求精神刺激,逞能耍酷,从而做出了这些行为。

(二)社会角度分析

许多青少年之所以会触犯寻衅滋事罪,主要原因在于,处在这个人生阶段的青少年,正是大事不会做,小事不愿做的年龄,或多或少存在逆反心理,在校的学生容易厌学,通过逃学、恶作剧、打架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精神的空虚,希望通过上述行为来寻求精神刺激,这正是寻衅滋事罪的行为人具有的典型心理。而出了社会的青少年,经常无所事事的混迹于闹市,一方面觉得人生没有方向,另一方面城市的灯红酒绿又刺激着身无分文的他们,因此这些青少年极易走上犯罪道路。同时,寻衅滋事犯罪所表现出的形态大部分都是团伙作案,因为青少年心智发展还成熟,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结帮成对,讲所谓的哥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却全然不考虑自己做的事是否触犯了法律。同时,一些黑恶势力会将青少年作为“后备军”,吸纳青少年进入组织,另一方面,现在的社会生存压力很大,许多父母整日忙于生计,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孩子,没有在青少年的特殊时期对他们进行适时的引导,或者让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容易造成青少年的叛逆心理,有了问题,父母也没有及时的发现,以致最后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是有些父母教育方法过于单一粗暴,没有充分理解青少年的心理,而是一味的采用打骂、压制的教育方式,这样也会造成许多青少年的不健康心理。

三、应对方案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的十字路口,是人格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承担对青少年的人格培养责任,以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

首先,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最为重要,但我国现在家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因此,必须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角度出发,改善和优化家庭环境,营造乐观向上的家庭气氛。家庭的教育是通过言传身教来实现的。我们过去对家庭教育的作用过于忽视,有些人把教育孩子的职责交给学校和社会,认为家庭教育可有可无,或者只起一点辅助作用,这种看法是完全脱离现实和错误的。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家庭背景可以看出,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相当重要,只有在乐观向上的气氛中,才能引导未成年人有一个健康的心态,热情、充满理想、奋发图强。对于父母来说,了解孩子青春期心理特征,掌握其心理变化规律,适当加以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其特点是敏感、好奇、喜欢模仿、爱冒险,自我意识增强,但辨别、控制力不强。如果引导得当,特点就是优点。比如他们思维敏捷,吸收新生事物快,可以引导其创新;喜欢模仿可以渐渐逼近创造;爱好冒险可以引导他们探索未知世界。如果缺乏指导或者引导不当,这些特点就很容易变成为缺点,而一旦成为缺点,他们就很容易受到拜金主义和性自由等思潮的冲击,易吸收暴力、色情、毒品等有害东西,直至违法犯罪。其次,学校教育要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对那些家庭教育不良的,学校应多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研究执行有效的补救措施,及时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引导学生接受积极的影响,防止和减少消极的影响,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困难,增强其自信心、进取心。

7.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与研究 篇七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诱导措施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虽然现在的环境比较优越,但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期,以及社会各种因素的干扰,心理发育方面难免会出现如孤僻、自卑等问题。例如,最近一次对全国3000名大中学生的调查显示:做事容易紧张的有42.73%,对一些小事过于担忧的有55.92%,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冷漠的有47.41%,在心情不舒畅找不到朋友倾诉的有67.26%,对考试过分紧张、感到有些吃不消的有48.63%。

确保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我们认为,包括:1.良好的自我意识。2.有正常的人际交往。3.能够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4.有较强的情绪协调和控制能力。5.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6.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笔者认为,比照以上标准,在当前的教育和社会环境下,青少年仍然存在一些具体的心理不健康现象。针对此,我们应对症下药地采取相应的心理诱导措施加以预防和纠正。

一、接受现实能力

学生之间的差异和自己不同时期的差异总是存在的,如经济上、学习上、组织活动等方面遇到挫折时,有些学生因此而产生自卑、嫉妒的不健康心理,对这方面问题,教师主要是要让学生树立信心,接受现实,正确认识自我。自信是一种自我激励的精神力量,它能激发人潜意识释放无穷的热情、精力和智慧,它是成功的基础,也是心理健康人的核心问题。充满自信的人,在人群中总以“真实的我”的面目出现,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并以肯定的态度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成功是提高自信心的重要条件,也是医治自卑、冲出挫折的良药。为了取得成功,教师应让学生对成功抱有积极的希望,并付诸努力和拼搏;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成功是新的开始,失败孕育着新的希望。

缺乏自信的人应常对自己说“你和别人一样都有可取之处,天生我材必有用”,努力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并加以放大,进行成功欣赏,为获得更多的成功树立信心。

二、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青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从杭州市科委1999年被揭露的一项调查显示结果来看,在2961名被调查的大、中学生中有65%的学生对考试有厌烦感,另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的考试焦虑状态,这对青少年的健康危害极大。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一定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

预防或减轻青少年的考试焦虑,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从宏观上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创造和谐、适度的学校气氛。

学校坚持的是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分数第一,还是坚持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创造和谐、适度的教育环境,对学生考试焦虑影响都很大。

2. 调整期待水平,不要给应试者造成过高的心理压力。

调查和实验均证明,教师或父母的期待过高,是加剧应试者考试焦虑的重要原因。

3. 加强考试前辅导,努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应试技能。

研究证明,应试者的应试技能如何与其考试焦虑水平高低有一定的关系。

三、早恋问题

中学生早恋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中学教育中的一个顽症。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我国初中生约有15%,高中生约有19%存在早恋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神秘的探奇心理、模仿心理、攀比炫耀心理、感情的寄托、依赖心理等。早恋的危害是严重的: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对身心健康十分不利;往往面临着失身或失足的危险;失恋又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

对有早恋行为的青少年学生,教师、家长应有爱心、诚心,既不宜放任不管,又不要粗暴压制,应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向他们讲明其危害。我们应防患于未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早恋数量,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在课堂中加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开设青春期性心理健课,解除中学生对性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创造男女交往的环境,引导两性学生健康交往;增强学生感情,及时了解师生动态,给他们以父母般的慈爱;要杜绝淫秽书刊及音像制品对学生的侵袭,严格防止低级、不健康格调的歌舞厅对青少年的污染。

四、人际交往障碍

孤僻行为多见于内向型的青少年,主要表现为不合群、不愿与他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心理,容易神经过敏,猜疑心重,内心感觉孤独、寂寞和空虚。孤僻个性心理缺陷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极大。究其产生原因,可能与其幼年产生创伤经验有关,如父母离异、缺少母爱,或家长、教师管教过于严厉,或教育的失误。校正孤僻个性首先要了解具有孤僻个性青少年家庭的氛围,营造温暖和谐的气氛。周围的人尤其是家长、教师对他们要倍加爱护、体贴、关怀,帮助他们从产生孤僻的根源走出来,积极鼓励他们扩大人际交往范围,多参加集体和社会活动,引导他们逐渐从自我封闭的心态中解脱出来。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生活在社会上的任何一个正常人,无不需要与周围的其他人发生一定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等关系,发展社会交往对学生人生的重要意义首先在于显示思想交流和信息共享,其次是有利于身心健康,最后是有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

五、沉溺网络

互联网的出现对青少年的影响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正面影响主要是:信息海量,可以随意查询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信息;新闻及时,比电视、报纸快得多;可以免费查询、获得许多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明辨是非的能力;交朋友,以随时获得帮助或提供帮助。负面影响主要有:沉溺于网络,影响学习和健康;网上精华与垃圾并存,青少年自我抵御能力差,易受不良信息侵害;被坏人欺负;网恋现象。

对上述问题,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1. 不沉迷上网。首先,帮助学生认识沉迷上网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教育学生有必要才上网;其次,要让学生牢记,学习是第一位的,上网绝对不能影响学习。

2. 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应引导学生浏览与自己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关的健康网页,根据不同的年级,向学生推荐一些健康的网站和网页。

3. 善用网上聊天室,注重语言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有目的地进入聊天室,有选择地结交学习的朋友。

4.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理智地对待网上的不良诱惑,在吸取各种精华的同时自觉抵制不良东西的侵蚀。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秘书处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1.

[2]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3]李玉栓.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1) :36-37.

[4]莫旭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试探[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5]吴红顺, 沈大山.浅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3) :50-52.

[6]曾平.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反思[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001, (4) :37-39.

8.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 篇八

一、当前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

1.在认识社会方面,一些青少年存在诸多心理不平衡的表现,他们思想偏激,总认为社会对自己不公,有时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有些人目光短浅,没有明确的生活目的,向往奢侈生活,唯我独尊的利己主义思想严重。

2.在学习方面,有的学生心理压力过重,紧张暴躁,不能承受挫折,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便产生偏激的想法,或逃避,或对自己作出缺乏理智的惩罚。我教过的学生王某,从小学到初中一年级学习成绩都非常出色,赢得了老师和家长的赞许,但升入初二之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向她了解情况,她说一直担心别人超过自己,所以非常努力,然而事与愿违,越担心偏偏越被人超越,于是她觉得自己的能量已全部释放出来,无论如何也无法赶超别人,便慢慢地放弃了。其实这就是一种不能正确对待挫折的不健康心理。还有一些学生对学习缺乏信心和兴趣,一直处于厌学状态,对本来极易接受的知识也敬而远之,时间一长学习基础自然很差。更有甚者根本不把学习当一回事儿,尽管有许多优势条件,却不思进取,整天生活在浑浑噩噩之中,做任何事情都得过且过。

3.在人际关系方面,有些学生随意相信别人,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被花言巧语或小恩小惠所诱惑,进而导致上当受骗。也有些学生喜欢独来独往,消极自闭,常常做出让正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情,这类学生中单亲家庭子女居多。还有些学生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存在欺骗行为,更有甚者欺骗老师和家长。

二、青少年不良心理问题的成因

1.家庭因素。现在的青少年多半是独生子女,在父母和其他长辈的宠爱中长大,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作风,唯我独尊,娇气任性。还有一些孩子,由于父母离异而生活在一种闭塞的环境中,性格孤僻,想法偏执。此外,也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管教过于严厉,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围。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2.学校因素。一些学校“教书”的比重远远大于“育人”,尤其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与当前“一卷定前程”的考试方式有直接关系,很多学校都把提高升学率置于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3.社会因素。当今社会拜金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都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这对明辨是非能力较弱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侵蚀。另外盲目崇拜,不顾一切的追星现象在当代中学生中也普遍存在。社会上的黄色音像制品、影视剧中泛滥的言情戏、网络游戏中血腥的打斗场面都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如何改变当前青少年的不良心理状况

1.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

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欲望和攀比心理增强,有的甚至产生叛逆、玩世不恭、孤僻等不健康心理,其实这是这个时期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今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匮乏,父母忽视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学校又很少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以学生一旦遇到与心理预期相悖的事情往往就会不知所措,也有可能出现过激行为。笔者认为,学校应该成为宣传和普及心里健康知识的主角,肩负起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观的重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培养心理健康专任教师,成立心理咨询室,定期举行针对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问题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

2.学校、家庭、社会联手,共同打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和谐健康的环境有利于人良好心理的形成与发展。青少年生存的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如果这三种环境都能得到净化和改善,那么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这是一个庞大而漫长的工程,我们既要着力提高家长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又要强化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要关注整个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值得欣喜的是,而今人们的素质在不断提高,社会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取得了一定成果。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学校、家庭、社会环境就一定会形成。

3.挖掘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有了良好的环境,还需要有正确的意识和思维。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塑造健全的人格,使其树立积极进取的意识,我们要用先进的事迹感染学生,用严格的制度管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能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和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我们要引导他们扬长避短,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愿我们所有的社会成员共同努力,为青少年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上一篇:中国电信岗位技能认证下一篇:二、公务员面试常见经典问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