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

2024-10-03

如何有效的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精选15篇)

1.如何有效的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 篇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全面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杠杆。农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发挥好支持经济的杠杆作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农行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员工的重要历史使命。首先,要坚持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只有按照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和业务运作机制,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更好地发挥杠杆作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要加强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商业银行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不仅需要构建企业的“向心力工程”、“凝聚力工程”,营造企业的优秀文化,而且由于它是联结社会的窗口,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农业银行要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三,农业银行是国有商业银行,其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只有多创利,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才能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国有银行,长期亏损,风险资产居高不下,从企业来讲,损害了员工利益,从国家来说,损害了全民利益,从社会来说,不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商业银行营运法则,有效支持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用社会效益的提高来带动银行自身效益的提高和综合经营能力的增强。

共产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党的肌体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农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中,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牢记宗旨,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努力实现党的宗旨,党的性质已经决定了党员除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没有自己的私有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员思想行为的最高准则,也是一个党员党性的集中表现。

作为共产党员,首先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念,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要努力实践党的宗旨,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学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果我们平时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不更新思想,不更新知识,很难开展工作,很难完成本职工作,更谈不上发挥表率作用模范作用。所以我们共产党员要始终保持其先进性,就必须重视和善于学习。当前,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有政治的、经济的,有市场经济知识、商业银行知识,还有法律的、科技的等等。但对我们共产党员和党员干部来讲,在掌握政治理论的同时,还必须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新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大家知道,经济全球化是客观形成,金融全球化将是大势所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农业银行实行商业化经营,与国际惯例接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共产党员要更好地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不但要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而且要学习反映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各种新知识、新技能,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努力使自己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学习现代经济知识和商业银行管理知识,掌握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技巧,做合格的金融家。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充分了解当今世界科技进步的趋势,适应当代世界科技发展和知识创新的需要。要学习法律知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要学习各种文化知识,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增强修养。要学习其它各种知识,拓宽知识结构。只有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实践党的宗旨。

(二)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坚定地站在改革的前列。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改革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潮流。作为经济核心的金融业,已经走在改革的最前沿。勇敢地把中国的金融业推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是历史赋于当代金融员工、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重任。年初,总行在全面分析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五年农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要经过全行的努力,到2005年使全行的综合市场份额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达到25%,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与现代商业银行基本接轨,成为功能完善、服务领先、效益良好的现代化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转载请注明商业银行。要想顺利实现以上目标,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题,推进各项制度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消除旧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对发展的束缚,最大限度地释放蕴藏在广大员工中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因此必须把改革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市行机关作为全市农行的指挥中枢,广大党员干部作为“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一定要做改革的急

本文来自2范文大全2转载请注明! 版权归属原作者 先锋,不但要敢于改革,而且要善于改革。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坚定地站在改革的前列,积极帮助下级行解决改革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改革的倡导者和促进者。

(三)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努力

创造一流的业绩。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过程,也是扎扎实实工作的过程。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悲观失望,不怨天尤人,同群众一起,迎

难而上,这是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五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把“坚持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做贡献”,规定为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这就是说共产党员要埋头苦干多做工作,在工作中起表率作用。首先,要做到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党员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整体工作的一部分,要想方设法做好。其次,要处理好个人与工作、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使我们在各项工作当中,能够处处走在前面,给群众作出样子。发挥模范作用,就是把本职工作干好,干出成绩。同样的工作,党员要比一般群众干得好。今年,市行通过对内设机构的改革,特别是一些前台业务部门的设置,使广大机关人员的思想观念有所转变,一些旧的“衙门”作风开始摒弃,按照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工作的方法得到很好的应用。但是个别人员的“机关味”还很浓,这一点必须彻底改变。今年全行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营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这离我们全年目标的完成还有很大的差距,下步的经营形势依然严峻,经营压力

依然很大,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亟待解决的问题。每个机关党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出谋划策帮助解决。

(四)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牢固树立“公仆”意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是改革和建设最广泛最可靠的基础和保证。共产党员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走群众路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也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一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要特别注意深入到环境艰苦、困难多的地方去,加强调研,听取意见,体察下情,改进工作,进而促进全局工作的开展。二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对下进行检查、调查要认真细致,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客观真实地反映情况,不能只报喜不报忧,甚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三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反对形式主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机关的党员干部都要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要认真领会上情,深入了解下情,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制定政策要尊重实际,努力按客观规律办事,把主要精力和注意力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

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共产党员如何对待人民的利益,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共产党员必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多为群众办实事。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坚持群众路线,深入联系群众,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正确认识、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清正廉洁,克己奉公,既要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金融政策,又要身体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既要做促进业务工作发展的模范,又要做精神文明建设的模范。同时,要竭力保持和发扬“公仆”所应有的作风,即艰苦奋斗、艰苦朴素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本文来自范文大全 版权归属原作者

范文网

2.如何有效的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 篇二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使职工与企业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企业的发展与职工的命运息息相关。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企业与职工的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所以新形势下对企业工会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 职工与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如果企业经营管理得好, 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企业得到了发展职工的利益就会得到保障;相反, 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善, 出现了亏损、甚至破产, 职工的利益就会受到伤害。所以, 工会组织应动员和教育广大职工以企业发展为重, 在保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利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 必须进行组织结构、资产结构、劳动人事关系等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势必触及到部分职工的眼前利益, 需要工会组织从维护企业和职工的长远利益出发, 积极支持为推动企业发展而进行的改革教育和引导职工转变思想观念, 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改革意识、竞争意识。

二、提高工会干部队伍素质, 增强工会组织的服务效能

在当前工会组织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中其核心是以维护为基本职责, 突出维护职能加大维护力度。能否实现这一目标, 主要取决于工会干部的素质。工会干部队伍的思想素质要好, 能够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识大体顾大局, 廉洁自律;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关心职工疾苦、积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只有这些是不够的。工会应培养一批具有广博知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工会干部。在计划经济条件下, 国家、企业、职工利益高度一致, 工会的维护职能体现的不明显。长期以来, 工会工作主要是组织群众性生产和各种文体活动, 它要求工会干部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 但对工会干部掌握专业知识的要求不够, 造成了活动型的工会干部较多的现象。在新的形势下, 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日益突出, 在履行维护职能时, 要求工会干部对劳动法规、劳动工资、劳动保护、社会保障体系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掌握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 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只有这样, 才能把握工作的主动性, 履行好维护职能。现阶段工会要维护职工的利益, 必须带领职工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 从源头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企业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 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 如果工会干部不掌握专业知识, 不提高自身素质是无法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的。工会干部应在思想和行动上牢固树立和努力实现群众观、维护观、法律观和实践观, 把职工满意作为工会工作和活动的标准

三、把维护职工个人利益融于企业的整体利益中

当今社会, 技术不断创新、管理日新月异, 这就要求广大职工必须不断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从国家的角度看, 职工的整体素质,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和生产力水平。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 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市场竞争的表现形式是产品市场占有率的竞争, 各企业为了使自己生产的产品有良好的市场, 不断变化自己的营销战略, 如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 降低产品成本, 提高售后服务等等。而这一系列的工作, 最终要靠人来完成。所以, 市场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需要一大批知识型人才。这就要求工会干部, 从党的根本宗旨出发, 从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出发, 呼吁企业重视提高职工素质, 培养职工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市场竞争靠的是实力, 只有提高职工素质, 才能增强职工的岗位竞争能力;只有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才能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才能真正维护职工的利益。工会组织要根据职工的技术状况和业务水平, 配合行政制定方案, 拿出措施, 切实加和技术进步, 对实施再就业工程产生极大的

四、明确工会的地位与作用, 有效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维权是工会最基本的职能。当前有不少同志甚至有部分工会工作者, 对工会的性质、职能认识有些片面, 致使部分基层工会没有做好本职工作, 整天忙忙碌碌、行政化倾向严重。这一错误倾向如不及时制止, 工会将失去职工群众的信任, 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作为立会之本抓紧做好, 真正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工会产生于职工群众, 存在于职工群众之中。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利益必须旗帜鲜明地站在职工群众之中, 努力创造多种沟通、疏通形式和途径;但又应该在党委的领导和各种法律法规的约束下, 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起到党委、政府、企事业无法取代的“调节器”、“缓冲器”的作用。努力实现国家、企事业单位和职工根本利益的一致, 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依法维权的内容主要有依法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和民主权利两方面。依法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具体包含了四个层次:一是监督, 以保证职工最低劳动标准、条件的实现。二是代表和帮助职工争取应得的利益。三是对特困及困难职工合法权益应及时给予特殊的维护。四是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的协商, 签订集体合同, 参与劳动争议的调解工作等。

工会作为协调社会经济矛盾, 尤其是协调劳动关系矛盾的组织, 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为社会的安定团结, 为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发挥不可代替的作用;工会干部要认真研究新问题, 协调解决新矛盾, 把握工作重点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才能取得广大职工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努力建立健全工会工作的各种机制, 涉及方方面面, 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取得各级党委、政府及各行业的支持。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因此, 我们每一个工会的工作者要面对现实, 以宽阔的视野, 敏锐的眼光, 清晰的思路去探索研究与实践;深化工会体制改革, 把工会的工作重点切实地转到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之上。

参考文献

[1]、基层工会干部简明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3.如何有效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篇三

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应该是决定课堂学习过程的两个必要的因素,作为一线的教师,我结合自己从教体会,从教师的教的角度,对教师引领作用的问题谈以下的几点看法:

1.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该学科的热情。

学生学习某学科的热情,一部分来自天生的兴趣,这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一部分则来自从教者的点燃。语文教师就应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乐学”情感,改变学生“厌学”情绪,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尝到学习的欢乐,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点燃”来自我们对学生真诚的肯定,来自学生对老师的爱戴。如果一个学生喜欢他的老师,在课堂上得到更多的奖赏,教者要多给学生以赞扬、肯定性的评价,特别是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都给予及时的评价,因为我深知“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随着对学生肯定的进行,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渴望由衷产生,这就为学习这一学科奠定了情感基础。

2.教师要对课堂进行科学的管理,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的引领作用得以实施,必须建立在一个积极课堂环境中,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老师的作用会被淹没。

教师既要以自身广博的学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做学生的“领路人”,同时对教学要有组织,教者要有一定的掌控课堂的能力,要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对学生的言行进行规范,要保证教者的指令得到充分的执行。绝对不能出现教者我行我素,学生亦我行我素的局面。组织教学做到宽严有度。努力营造既严谨又和谐的教学气氛,只有严谨,学生才能随着老师的引领,只有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学生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3.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明确每一个要引领的任务。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发挥引领作用,要对本节的教学内容胸有成竹。明确教学任务是说在走进课堂前,教者一定要明确三个问题,①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②怎么教③为什么这么教?这就要求我们吃透教材,教师要在教材内容的挖掘和处理、教学环节的有机渗透上下功夫,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提供科学的学法指导,教学环节要行云流水般自然,对课堂上有可能出现的局面设计出应对的措施,这样你才能做到面对课堂的各种局面坦然自若,有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这当然需要教师在打造高超的教学艺术上下功夫,做到教得自然,教得到位。

4.教师要引领学生对每节课要掌握的知识有个归纳整理。

学生对每节课所要学会的东西是不会像我们教者一样了然于胸的,因为他们所要学的太多了,而且不断地变化着学习的科目变换着学习的内容,这就需要教者的梳理和归纳,尤其对于低年级的教学,课堂更需要“留白”。課堂进入尾声,适时的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本节学习收获。我们提倡每一堂课都要给学生留出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归纳、总结和提炼,将教师的思路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每一节课都要盘点一下学了那些知识,掌握了那些技能;另外还要定期“回头看一看”,温故而知新,这须形成一种学习习惯。长期如此,知识与技能就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这种整理可以是带领学生口头的整理,也可以教者备课时整理过,以练习篇的方式下发,也使将来的巩固知识有个依据。归纳最好也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这样能突出重点,如果还能有及时针对性强的跟踪反馈测试,就会使归纳整理形成良性的循环。

5.老师的引领要简洁有效。

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地想把时间还给学生,引领绝不可以“霸占”了学生思考和活动的时间。

(1)多余、重复的话不要说。

讲解要通俗到位,不要唠叨,不要节外生枝,减少讲话的随意性,学生的发言,没有必要的不要重复。

(2)慎重组织小组的活动,节省下不必要的讨论、表演、汇报、看似热闹却无实际效果的小组合作等花去的时间。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于是有些语文课堂走进误区,似乎无小组讨论、无汇报交流就不是课堂了。一说自主、合作、探究,许多课堂就“哗啦”围成小组,不管问题是否有必要讨论。课堂上真正的心灵的碰撞,思维的交织,创新思辩的火花却很少见到。使得“合作”教学在课堂上仅仅是让学生讨论讨论走走过场而已。其实,真正的小组活动是需要严格的管理的,绝不是前面同学一转身,四个人在一起一呛呛就是小组学习了,一般的小组学习是无效的,所以,教师一定要避免这种形式化的活动,省下时间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

4.如何有效的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 篇四

谢银萍

为进一步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创新机制,增强党组织服务党员和群众功能,从规范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机制,突出品牌创建入手,推动了社区党建工作健康、和谐发展。

一、规范组织基础,打造凝聚党员之家

一是规范运作,完善党的组织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员队伍的人员组成、管理关系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为有效加强党员管理,提高党员参与社区发展的积极性,采取纵横互联的方式,完善党员的组织管理体系。在横向上,制定划分驻社区单位图版,调整充实社区党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科学运作党建联席会议运行机制,定期研究社区党的建设,通过驻社区单位与社区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调动了辖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在纵向上,对现有的社区党组织关系进行优化整合,重新理顺社区退休管理站党员组织关系,根据社区党员的构成特点、分布情况,依照“便于过组织生活,便于教育管理,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将党员组织关系纳入所居住社区党组织,理顺组织关系,为党员发挥作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将社区离退休党员编成党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组织活动,活化退休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形式。

二、创新载体,强化社区党员管理

针对社区党员构成复杂的实际情况,社区分别成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站、社区党建工作站和社区党员之家”为内容的社区党员“两站一家”。以此为载体,先后制定《关于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活

动的意见》《党员五必访》及建国前党员、新转党员、困难党员、去逝党员、孤老党员和《年老多病党员走访制度》等管理制度,对社区党员实施分类管理,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使党员管理达到四个发展,管理对象由单纯管理社区在册党员向社区单位的在职党员发展;管理重点由日常性管理向具体性管理发展;管理方式由传统的“三会一课”向多样式、多途径发展;管理目的由注重党内行为向各方面显示先进形象发展。

三、深化机制,健全社区党建管理制度。

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入手,制定了社区党支部职责、社区党支部书记工作职责、社区党支部组织委员职责、宣传委员职责、社区党支部委员会议事规则、社区党支部学习制度、社区党支部汇报制度、社区党支部检查制度、社区党支部评议制度、社区党支部奖励制度等。进一步规范了党组织行为,加强了党员管理,认真落实党员的政治待遇。同时,构建二级党建联络机制,建立了党员联系社区党组织、党员联系贫困户制度。解决实际问题。党员一样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方式,联系1-3名生活困难、下岗失业、年老体弱的党员或群众,针对所联系党员群众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供思想帮扶、经济帮扶、技术帮扶与信息帮扶等具体措施,扎实开展帮扶工作。

四、突出服务理念,全面建设居民服务之家

一是增强服务意识,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优化环境。为密切

与居民群众的联系,积极探索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全 面建设和谐社区。在社区党员干部中推行《民情日记》工作制度。

社区干部积极深入到群众中进行走访,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全 面掌握民情民意,把开展“民情日记”活动与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相结合。将群众反映最强烈、最关心的问题一件件记录在民情日 记之中,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在社区干部中 开展“民情日记”工作以来,落实下岗再就业优惠政策,提供就 业岗位,开展就业培训,改善人居环境。

二是实施深化社区服务内涵。社区党员队伍是推进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为了让“社区以人为本,人以社区为家”的社区宗旨在每个党员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党工委把服务社区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社区党员开展了以“三助、四员、四百”为主要内容的工程。即:在岗党员以“闪光在岗位,奉献在社区”为主题,面向困难群体,开展助残、助学、助贫“三助”活动;离退休党员以“立足新岗位,发挥新作用”为主题,教育引导社区离退休党员争当政策宣传员、卫生监督员、治安协调员、家教辅导员“四员”活动;社区干部以“爱心奉献,打造和谐社区”为主题,组织社区干部开展“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愁、暖百家心”活动。通过实施引导社区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是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彰显社区党员先锋本色。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社区党工委和社区开展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主题教育。在社区党员中开展“一日、两带、三联三争、四自觉”主题实践活动。“一日”,即:在在职党员中规定每月的第一个双休日为义务服务日活

动时间;“两带”,即:引导和鼓励下岗职工党员带头再就业,带领下岗职工再就业;“三联三争”,即:组织社区党员联系困难居民,联系下岗职工,联系流动党员争当模范共产党员,争创五好家庭,争做文明居民;“四自觉”,即:所辖社区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复退军人党员自觉遵纪守法,自觉参加组织生活,自觉带头自谋职业,自觉协助社区发展社区经济,搞好社区服务。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发挥党建核心作用,创建特色品牌社区

根据社区不同条件和特点,立足社区建设实际,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开展了以“一社区一品牌”为重点的特色社区创建活动,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

一是创建“环保型”社区。根据社区地广人少,居住人员复杂,环境卫生差,硬件设施较差,从解决脏、乱、差问题入手,以共驻共建为主,发挥社区内各种资源的优势,发动党员群众共同参与,通过开展卫生会战等活动,彻底清理社区边缘地带等环境卫生的死角,解决了环境卫生工作的难点问题,走创建“环保型”社区之路。

二是创建“文体型”社区。以社区居民住宅密集,硬件设施尚可,社区居民与辖区单位对社区有一定认同感为基础。社区党组织通过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协调驻社区单位将本单位文体设施和活动场所免费向居民开放,无偿为居民健身娱乐提供活动场所。并积极组建健身队、秧歌队等文体活动队伍,举办社区群众欢迎的文化、体育、家庭趣味运动会等群众性文体健身活动,营造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走创建“文体型”社区。

5.如何有效的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 篇五

建设中的有效作用

反腐倡廉靠谁?要靠各级领导干部,要靠智囊精英,但也要靠群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依靠群众是第一位的、是最根本的。我们只有依靠群众、发扬民主,加强群众监督,加大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力度,才能真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取得实效。

一、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性

腐败现象为什么会屡禁不止?根本原因之一,是我们在反腐败斗争中没有充分依靠群众,片面地走上了一条“部门反腐败”的道路。群众的监督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形成有效的立体监督机制重要环节。特别是要做好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必须更应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以求真务实精神,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积极性,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监督的强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向深入开展。

腐败是权力异化的极端表现形式,其主要原因就是权力失去制约和监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改革旧体制的弊端,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加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建设,减少权力运作的随意性,就必须依靠群众反腐败,加大监督 力度。纵观各国反腐倡廉经验,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要吸收和借鉴的最有效做法,也是成本最低、影响最深远的办法,就是强化群众的监督,完善群众监督机制,让最广大民众参与到反腐倡廉建设中来。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反腐倡廉建设才有深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

群众的监督,无疑是范围最广阔、群体最广大的监督,这是捕捉腐败分子的恢恢“天网”——疏而不漏。群众监督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的重要保证。毋庸置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大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多数的腐败分子从其开始腐败的第一天起,其所作所为可能就已经置于或多或少的群众眼里与心中。“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只是未到东窗事发”。反腐倡廉能否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敢不敢理直气壮地依靠人民群众。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创造在反腐倡廉建设中贯彻群众路线的适当途径和形式,正确运用群众监督策略,实行领导干部和群众间的良性互动,将群众监督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职工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诚然,我们也不否认,或多或少的群众是在“监而不督”,比如有的知情群众自始至终对腐败行为“知而不言”,三缄其口,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是虽也有举报之心,但怵于被举报人的打击报复,有后顾之忧,敢怒不敢言,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轻易“抖出”。但这并非是群众的主体思想、主导愿望。我们相信,除了那些受腐败关联或享受腐败利益的,没有一个群众会对腐败不深恶痛绝的,当反腐败斗争需要群众的时候,绝大多数群众都能站出来。2002年、2003年,农二师查办的在兵团乃至全国都影响巨大的戴震、张昌霖贪污受贿腐败案,其中的大贪巨恶无不是欺压群众,巧妙隐藏违纪违法行为。正是群众一封封举报信、一次次上访揭露出这些腐败分子的罪行。在查办这些特大腐败案件的过程中,调查组一次次遇到强大的阻力和干扰,又是群众一次次给调查组提供线索,排忧解难,使得案件调查势如破竹,一举将这群腐败分子绳之以法。这充分说明,我们的群众是反腐倡廉可靠的、坚实的基础,只有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反腐败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然而,之所以没有充分发挥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是因为现行反腐倡廉体制在依靠群众方面存在三种局限性,即主体的偏倚性、功能的被动性和运行的封闭性,它是一种“官治体制”、“遵命体制”和“神秘体制”,使得群众在掌握信息、参与决策、制定政策、监督执行、建议举报等方面往往存在着不对称性、滞后性,参与、监督的权利没有完善的机制、制度、法律保障,造成群众不能充分参与执 政、施政的过程,自然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何充分发挥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呢?人民群众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主体和力量的源泉,要以“依靠群众”为核心进行反腐败体制创新,建立“民本体制”和“权责体制”,采取开放的制衡的体制运作方式,实现人民群众反腐败主体地位的复归,形成一个群众性与法制性相结合的反腐败斗争新模式。

(一)充分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要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制度,依法保障群众对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批评、建议、控告、检举等权利。只有充分保障了群众的民主权利,才能畅通群众监督的渠道,拓宽群众监督的范围,增强群众监督的效果。

1、保障群众的知情权。没有对政策、制度及执行情况等信息的知情权,群众参与、监督反腐倡廉建设就无从谈起。而群众与执政者、施政者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着不对称性,群众往往是掌握很少的信息或者是在掌握信息的时间上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在信息的掌握、披露方面,群众是被动的,这就需要执政者、施政者主动披露信息,进行政(企)务公开。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在政(企)务公开、信息披露方面已经有了明显进步。例如,近两年,我师在原有的电视、报纸的基础上先后开通了农二 师政务网、农二师廉政网、农二师新闻网以及各师属单位、师机关各部门均开通了相关政务、业务网站,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加大政(企)务信息公开的力度(除了一些确实需要保密、涉及隐私或不宜公开的内容),使广大职工群众进一步了解党中央、国务院和兵、师党委的各项方针、政策、制度等。同时,在基层,通过电视、广播等平台及时宣传政策。对于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宜,实行“三挂牌、三公开、六上墙”,即:挂牌办公、挂牌上岗、挂牌收费;实行团务、企务、连务公开,办事机构上墙、办事内容上墙、办事依据上墙、办事纪律上墙、办事程序上墙、办事结果上墙,同时实行服务承诺,对外公开,接受制度约束,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政(企)务公开工作。29团等植棉团场还建立的职工信息“农户一卡通”查询平台,每个职工都可以通过身份识别卡,随时查询个人种地的所有开支、连队的各种管理资料、加工厂收购棉花的各种数据等。通过通过拓宽对施政行为的监督渠道,增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关政策和工作的透明度及公众参与度,充分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

2、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由于“官治体制”的影响,使得群众在参与政治方面仍然是处于弱势地位。要充分发挥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保障群众知事参事的权利,建立健全群众知事参事的机制、体制,让群众参与 到政策、制度的制定以及执行中来。例如:听证会制度。目前。我国建立了三大类听证,一是1996年建立的行政处罚听证,二是1997年建立的价格决策听证,三是2000年建立的立法听证。这三种听证因时时涉及民众的切身利益,备受关注,保证群众平等参与公共决策过程的权利,实现决策民主化、公开化、公正化、科学化。

3、保障群众的监督权。群众的监督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充分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就是要把群众的监督权落到实处,不仅要保障群众知事参事的参与权,更重要的是保障群众对政策、制度执行的监督权。将监督的关口前移,拓宽群众监督渠道,通过召开民主评议会,聘请廉情监督员、行风监督员,执行职工代表票决制,下发调查问卷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保障群众对各项方针、政策、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权。2003年以来,农二师先后聘请了以职工群众、离退休干部、在职党员等为代表的行风监督员近百名,对教育、医疗、卫生、环境、公共安全等群众关注度高的行业进行了评选评议、民主监督,有力的促进行业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了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2008年,农二师纪委对全师16个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执行廉洁自律规定等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群众踊跃参与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不仅掌握了这些国有企业的领导人遵守廉洁自律规定的现实情况,而且进一步提高 了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了群众的监督权。

(二)不断加强和改进群众监督,积极创造有利于实施群众监督的条件。毫无疑问,群众监督是党风廉政建设顺利推进的主要力量之一,对反腐倡廉工作至关重要。各级党政和纪检监察机关要为群众监督创造良好的环境,真正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使群众保持高涨的参与监督的热情。建立健全受理群众举报违纪违法行为的工作机制,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事实上,农二师纪检监察机关一直都重视问“计”于民,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师、团纪检监察机关信访部门,面向社会公开受理群众的信访举报。2008年,农二师在原有公开举报电话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二师廉政网,设立了“农二师廉政网网上举报通道”,并将该通道与农二师政务网“师长信箱”相链接,进一步完善了群众通过上访、信件、电话、网络“四位一体”的信访举报框架,受理群众对党员和领导干部违反党纪政纪行为的检举控告,或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充分说明了,农二师一直以来就很注意不断拓宽信访举报渠道,以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从而促进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开展。

(三)主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无独有偶,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往往就是容易滋生腐败的区域,群众对这些问题自然关心、监督的就多。各级党员干部要自觉在感情上融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处处想着群众,事 事为了群众,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群众的急事难事作为自己的大事要事,多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近年来,农二师在解决群众的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实效。例如,重点抓了巩固减负、“两还”成果以及棉花撤卡等工作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特别是加强对“三重一大”落实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大对团场大额资金开支实行团长、政委联签制的执行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38团等国家重点投资的项目的监督检查;加强对职工生资费、土地承包费、产品收购结算兑现等热点、难点问题的监督检查;加强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因此,主动介入、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大大激发了群众监督热点、难点问题的热情,取得了群众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拥护和支持。

(四)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群众利益无小事。各级党政和纪检监察机关都应特别重视纠正和查处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认真分析存在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找准问题的症结,集中力量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只有使群众的利益得到有效保护了,才能提高 他们对反腐倡廉工作进行监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近年来,农二师切实抓好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和扶贫救灾专项资金的监管,进一步纠正涉农、教育、卫生、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等方面损害职工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农二师通过对“一费制”、“两免一补”政策的督察,仅“两免一补”就减轻学生家长负担300万元。聂卫国政委在兵团纪委六届二次全会上强调,一定要按照兵团党委的要求,深入扎实地做好职工自身收益的“五保三费”与土地承包费的“两费分离”工作,决不允许错误理解兵团党委的意图,利用“两费分离”政策算计职工,损害群众的利益。农二师在养老保险费率统一按20%调整后形成的资金缺口,主要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压缩管理费用、加快发展特别是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增加团场利润等渠道解决,绝不提高承包职工定额承包地的缴费标准。

6.如何有效的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 篇六

多种经营企业,作为油田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有着很多的特殊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面对新形势,如何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工作是企业基层党组织一个重要课题。党的基层组织分布在社会的基层单位,尽管党的基层组织的具体职能、工作方法不完全一样,但是从发挥的作用来说,都担负着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都要团结和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的工作和任务。党的基层组织的这种战斗堡垒作用,是党的领导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具体体现,是其他任何组织都无法替代的。因此必须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才能更好地团结带领群众搞好各项工作,才能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体现党的基层组织的这种战斗堡垒作用,下面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必须坚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企业深化改革和发展中,党组织注重从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入手,抓理论学习,促观念转变,是夯实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思想基础。首先党组织是企业的政治核心,但不是脱离企业经营工作的“政治中心”。因此,党组织必须坚持以企业经营为中心的党建指导思想,把保证和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作为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党建工作成效和党组织战斗力的主要标准。其次党组织是企业的政治核心,而不是企业经营决策的“权力中心”。党组织要实施政治领导,通过发挥党组织、党支部和共产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的作用,通过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对职工群众进行组织和动员,通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培育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等多种渠道,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把党的政策和党组织的主张、意图变成企业的意志、决策,使党组织与企业有机地融合、渗透。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以企业经营为中心,充分发挥思想导向作用。因此,党组织要始终把学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做好党的工作的基础、先导和钥匙,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进发展作为最根本的思想导向,注重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理解和灌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注重领导干部带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改革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发挥导向作用。如以企业经营为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推动观念转变;结合企业经营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理清思路,重点解决,提高领导干部适应和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结合建设学习型企业的文化建设活动,采取领导带头、抓学习、抓培训,努力提高理论水平,转变观念。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才能实现高层次的转变,才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

二、努力加强两级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要保证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实现,必须在领导方式上创新。必须健全其在政治上、组织上的保证。政治上的保证,关键是赋予企业党组织对企业实施思想政治领导的权力。在企业的行政中,党组织起保证监督作用;而在思想政治方面,党组织处于领导地位。组织上的保证,就是要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体系,特别是要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领导班子。搞好一个企业,关键在班子,要把加基层强领导班子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高素质的干部员工队伍,作为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最关键的环节,要作坚持不懈的努力。首先要不断加强干部教育,全面落实局党委提出的“提高干部五种能力”目标。一是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要坚持不懈加强理论武装,永远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永远不谋私利;要经得起各种考验和诱惑,永远不变质;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永远保持旺盛斗志。二是一定要坚持求真务实。要真正掌握实情,把上级要求与本企业实际相结合,把实干精神与科学态度相结合,善于抓住倾向、掌握规律,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锲而不舍地抓好工作落实。三是一定要做到尽职尽责。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想干事业;要勤于学习、苦于钻研,有本领干事业;要敢于负责,大胆干事业;要善于负责,创造性地干事业;要坚持宗旨、保持本色,为党和人民干事业。四是一定要树立良好的风气。要树立干净做人、干事创业的风气,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风气,团结合作、谅解宽容的风气,诚实守信、依法办事的风气。其次是不断的加强基层班子的自身建设,逐步达到处党委提出的“四好”班子的标准。一是要不断加强班子的思想建设,二是要不断的培养班子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政绩观,三是加强廉正建设,四是要充分发扬民主,建设一只高效务实的“四好”班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围绕企业经营工作这个中心加快发展,并及时解决企业出现的突出问题,努力维护企业稳定,促进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同时在思想政治建设上,本着“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和“三个代表”的要求,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并紧密结合形势和企业实际,步步深入,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在组织建设上,坚持定期对领导班子的考核,不断对基层领导班子进行必要的调整充实和加强;使各级班子始终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实践证明,只有在领导班子

建设上下功夫,党组织的工作才是最实际、最有效的,最能发挥核心政治作用的。

三、与时惧进,时刻保证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重大举措的顺利实施博锐10

近些年,油田企业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重大举措,如企业主附剥离、企业股份制改造、家属改制、职工有偿解除劳动合同、待业子女再就业、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等,在这些重大改革的攻坚战中,努力做到能够听得到党组织的声音,看得见党组织的工作,体现出党组织的作用,应该作到:一要吃透上级行的方针政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求知于实践,问计于基层,掌握第一手材料,积极提出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决策,努力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二要主动配合行政领导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因采取多种渠道开展多种方式做细做实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了改革与发展两不误。实践证明,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通过基层党组织的正确引导及细致的解疑释惑,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重大举措才能顺利实施,党的工作才能脚踏实地,才能取得令人信服的实效。博锐10

四、发挥政治优势、调动积极性,凝聚人心、凝聚力量

在企业改革和利益关系调整的过程中,协调关系、化解矛盾、解疑释惑、凝聚人心,党组织具有明显的政治优势,也是党组织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每一个阶段,各级党组织都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使员工对企业的状况有准确的了解判断,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并以建设“四有”员工队伍为目标,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将企业“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用企业文化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同时,围绕企业经营中心开展献计献策、奉献立功的主题教育,选树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使思想政治工作既融于经营工作,又体现凝聚力量。还要结合具体改革措施的出台,及时做好政策宣传和思想疏导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上一线,进车间,到岗位,通过送温暖、办实事、关心人,用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凝聚人心。实践证明,以调动员工积极性为着力点,有效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就能更好地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保证企业的稳定,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从而使党组织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党的基层组织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层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充分发挥好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要按照这一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使基层党组织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很强的工作能力、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好地团结带领群众搞好各项工作,实现局、处党委的工作目标。

7.如何有效的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 篇七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衡量教学效果的最终尺度是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应该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的过程,把学生看成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

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转变,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主体环境

所谓主体环境,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要通过说英语来解决问题。教师在授课时要少说母语,多用手势、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和实物、图片等直观手段,以尽量避免母语干扰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注意语言的规范化,对学生时刻进行关注:在教室多走动,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变化;多使用“you are clever”、“good job”、“great”等鼓励性的语言去教学,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兴趣。

1. 创设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需要一种轻松、平等、和谐的环境,这样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沟通理解。只有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发挥出来。在主观上,教师要视学生为平等的社会成员,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实现情感的和谐统一,使课堂成为一个和谐的教育场所,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学习的潜力得到发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 分层教学,分组活动

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几个小组合成一个大组,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并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的观点。将课堂任务与交际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紧密结合,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任务,通过group work,interview,debating,game,role playing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在活动中,教师通常只是设计活动形式,提供活动资源,真正的活动主体是学生自身。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个性,而且由于智力、原有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的差异,其英语学习情况必然也千差万别。因此,为了使英语教学适应于学生的不同情况,为了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性格特点实行分层教学,给每一个学生以必要的自主表现机会和发展的空间、时间,促使有差异的学生得到普遍发展。

3. 充分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表现是对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没有自由表现的学生在教学中就谈不上主体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真正突出精讲巧练,不搞“满堂灌”式教学,要从课堂的主角位置退下来,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不要把知识作为思维的结果去教,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作为思维活动的主体去实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经常让学生带读单词或领读课文,让学生批改作业,让学生提问和回答别的同学提出的问题,使其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活化为生活实际,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场所,真正成为学生锻炼听、说、读、写能力与发展智力的场所。

二、激发并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相互过程,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保障其主体地位的决定者。为了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应努力让学生做到以下几项:

1. 树立善于自我激励的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可能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2. 善于自我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要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认知结构。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并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体验、实践和参与,最终形成掌握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的活知识,而不是僵化的知识,同时学生知道怎么学习,进而善于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方法、探索规律、探索有效的学习策略,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 学生应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只有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自己的生活目标联系起来,才能把英语学习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才能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自我创新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去总结,才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取行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应该将课堂教学从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着手,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更多地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任务和活动,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英语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活动,学生参与程度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教师不仅要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来突出和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意识,而且还要使自己的教育活动真正服务于学生,进而达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道义等.新高中英语教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8.如何有效的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 篇八

关键词:事业单位;工会;组织作用

工会组织代表并维护着全体职工的切身利益,是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深入学习与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基层工会组织的工作创新,把基层工会努力发展成一个集学习、服务、改革、创新为一体的人民职工群众组织,这是每一位工会成员所承担的责任。面对广大的职工群众,每一位领导者都应适应形势的变化与发展,深刻了解广大职工群众的需要,发挥基层工会的组织能力,更好的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热情,激发每一位员工的责任感与创新力,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工会组织在事业单位的作用

所谓事业单位是指:从事非营利性质的、社会公益性质的各类法人。主要从事的工作有文化教育、体育卫生、新闻出版等公益事业。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与企业当中的工会组织有些不同之处,事业单位中的基层工会组织需要服务全局,开展基层工作,巩固自身基础。随着社会发展,对于事业单位基层工会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其工作的开展要围绕着中心大事件进行。

二、坚持紧扣安全生产经营和改革建设实际,才能使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得到体现和发挥

事业单位工会组织,是和事业单位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甚至可以说是同生死、共命运。所以,工会必须始终坚持紧扣安全生产经营和改革建设实际,思考工会的工作思路,确定工会工作的重点,坚持在安全生产经营和改革建设的发展中发展工会、提升工会,从而体现和发挥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

三、用求真务实的态度来维护每一位职工的合法权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劳动关系的变革日趋频繁,职工往往处在弱势地位,有些单位由于急于发展而忽视甚至侵害职工的合法权益,这既违背了新一届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更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在新时期工会应坚定地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基本职责,使工会维权工作有新突破、上新台阶。

《工会法》中也明确指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将“维权”从工会四项职能中突出,在法律上确认了工会代表者、维护者的身份。揭示了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客观要求,是工会积极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要充分体现维权的本质要求,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始终把保持与职工群众的密切联系作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是工会工作的最大优势,这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扩大党的阶级基础的链条和环节,脱离职工群众是工会的最大危险。胡锦涛总书记说的“群众利益无小事”,突破了传统服务观念,是一种创新。

四、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实施方案

(一)巩固基础,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工会组织作为事业单位的职工群众组织,对单位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工会应努力建设和谐单位,切实履行工会的职能,为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团结与稳定作出巨大贡献,发挥出工会本身应该有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的工会组织。这是工会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应将工会组织分为各个小组,各行其职。通过合理的组织安排做到与职工群众密切相连,这样更加方便信息的传递与交流,能更加切合实际的建立“职工之家”。

(三)发展自身能力,提高工作建设热情。发展能力在于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权力维护的能力。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础性职能,工会工作者务必要提高维权的能力,確保职工的经济、政治等权利不受侵害。再一点,工会要提高工作热情,提升工作能力,切实解决职工群众遇到的困难,并且要展开具体工作。

(四)坚持完善民主化、透明化管理制度坚持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保证职工参政议政的合法权利,使单位组织与员工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大会上对于职工所提的合理化建议认真采纳,对所做的各项决议认真落实,亦可按月进行民主管理会,让所有的职工真正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同时要定期对职工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与帮助,要把对职工的关怀与关心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五)建立政务监督小组,确保政务公开化,管理民主化设立政务公开栏、开设监督网站,让政务监督小组每月定期汇报政务开展情况,让每一位职工能够清楚的了解自己单位各个阶段的工作情况,实现职工群众共同监督的民主化景象。从而能够更好的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增强单位的凝聚力,促进事业的稳(六)定发展。

(六)丰富文娱生活,开展内涵型文化活动职工文化,能够真实的体现单位文化的发展状况。工会组织应当开展丰富的文娱活动,培养职工的兴趣爱好,在各类节日中可以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让他们在拼搏中激发奋勇向前的顽强信念,形成坚不可摧的凝聚力,打造一个拖不跨、打不垮的“四有”团队。

(七)切实提高员工素质,打造高素质人才团队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建设,要想提高基层工会组织的能力,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管理层的培养。面对社会主义的飞速发展,每一个事业单位承受的压力都是巨大的,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领导班子才能带领广大群众奋勇向前。

(八)开展岗前培训课程,培养职工的专业素质基层工会组织应当结合实际,适当投入经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每一位员工提供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提高职工的职业技术水平。并且积极宣传国家对于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政策与法令,对每一位职工上岗前进行安全知识普及与教育,真正做到安全化与规范化生产。

(九)切实提高员工素质,打造高素质人才团队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建设,要想提高工会组织的能力,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管理层的培养。面对社会主义的飞速发展,每一个事业单位承受的压力都是巨大的,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领导班子才能带领广大群众奋勇向前。

五、结语

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工会组织的工作人员在事业单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单位与职工群众的发展状况。因此,工会在工作开展上务必要围绕中心,积极主动的为职工谋福利,为单位创造利益。要发挥工会组织在事业单位发展中的有效职能,切实发挥基层工会的组织能力。所有的工作者们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工会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为事业单位的蓬勃发展,为职工群众的利益需要,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崔有芹,李红霞.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职能作用

[2]李素妍.浅谈构建和谐社会与工会组织新作为[J].科技致富向导,2010

[3]朱熙.加强企业基层工会工作的方法和对策[J].价值工程

9.怎样有效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 篇九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今天,“高效课堂”成为最响亮的词语,分组教学成为最流行的教学模式,那么分组教学模式真能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吗?我认为不尽然,试想,如果分组教学仅流于形式,不讲实效,合作小组的作用能够真正发挥吗?那么,如何有效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呢?下面我以语文课为例谈谈个人浅见。

一、教师要做到两个“转变”

1.“多问”变“巧问”

语文课上,每节课教师可以向学生预设许多问题,供学生讨论,但因时间有限,又要突出重点。这就要求教师提出问题要精心设计,巧妙组织,将教学目标问题化,问题不宜多,要少而精。如我在教学《陋室铭》一文时,要让学生理解作者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思想,预设了三个问题1.作者当时居住的环境,交往的人群和生活状况,用现在人的眼光看怎样?(荒僻,门庭冷落,生活单调);

2.这些在作者眼里又是怎么样的呢?(清幽,交往不俗,志趣高雅);3.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体现作者怎样的节操?(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由于这三个问题环环紧扣,学生对文章的主题就有较深入理解。

2.“多讲”变“精讲”

传统语文教学,提倡教师讲解要生动,声情并茂,以感染学生,让学生理解,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而高效课堂提倡学生先讲(讨论),教师听,然后对学生发言作恰如其分的评价,精要的提炼和总结,虽然老师讲得少了,但要求更精当,更简明,还要对学生有所启发。

二、学生要做到四个“重视”

1.重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分组教学模式以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但并非没有个人独立的思考。讨论,合作探究前必须首先个人独立思考,凭个人力量能独立完成的就不要过分依赖小组其它成员。如课前预习中查生字词,作家作品及背景资料,还有一些简单的思考题,这些任务都应由自主学习来完成,小组讨论应只针对那些有一定难度,深度的问题,通过小组内交流,组与组之间讨论,集思广益,最终得以解决。

2.重视组内成员的广泛参与

语文课堂教师预设讨论题一般都有层次性。问题出示后,若组内仅两三个学

生发言,其他学生只听不说,没有个人见解,长此下去,就会养成学习上的懒惰,不但学习兴趣渐弱,成绩也会下降,这样,合作小组的实效就不能发挥出来。因此,小组讨论力求做到人人参与,组长可按老师出示问题的难易程度分配给组内程度不同的学生,以求人人有成就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随之增强。

3.重视分组讨论的实效性

分组教学模式毕竟为新生事物,许多学生凭一时兴致,整节课下来,说得没完没了,但抓不住中心问题,没有时间观念,直到下课,兴致未减,连教师评价、总结的时间都占用了,我想,这样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这就要求学生讨论必须限定在一定的时间内,以提高讨论的效率。

4.重视教师的总结概括

有些学生误以为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整节课全由学生说(讨论),老师的讲解无关紧要,所以,老师讲的不听,只顾说自己的,殊不知,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高效课堂尤其不可忽略,因为老师所讲的内容常带有典型性、总结性,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实在不容忽视。

10.如何有效的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 篇十

精心解读演绎,推动理论宣讲上舞台。市委中心组率先垂范,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写,在全市掀起新时代理论宣讲的新高潮。邀请名师对百姓“名嘴”进行培训,为其释疑解惑。撰写理论文章,帮助百姓“名嘴”们理清思路。百姓“名嘴”们带头把理性化、逻辑性强的“理论语言”翻译成“方言、土语”,把抽象的理论创作成具有理论教育功能的地方特色文艺节目,让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组织各区镇围绕十九大报告中的“伟大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美丽中国”等部分主题、章节编写宣讲脚本。探索情景剧等10多种基层干部群众喜爱的形式,有戏曲小品、互动式情景学习课堂、独角戏、“听说读写”学理论、鼓书等多种形式,搬上城市“理论剧场”、乡村大舞台、学校礼堂等地生动演绎,让新思想“活起来”、“动起来”。突出趣味性、通俗性,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使基层干部群众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延展传播媒介,推动理论宣讲进网络。顺应人们阅读习惯,利用“两微一端”、QQ群等新媒体,探索“新媒体+理论”模式。在政务微信公众号“海安发布”上先后推出南通市13位理论宣讲专家宣讲视频,推动理论宣讲从“线下”走到“线上”。在“海安发布”开设“掌上《三十讲》”专栏,推出《三十讲》系列H5理论秀、音频秀,发布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学习资料、特色活动信息及工作学习体会。探索理论宣讲“线上线下”互动模式,组织海安“互联网+党支部”党员走进军营,进行理论宣讲并赠送《三十讲》给武警、消防、人武官兵。确保“互联网+宣讲”内容“解渴”,形式“炫酷”,让新思想更通俗易懂、贴近人心,使基层理论宣讲呈现出强大生命力。

11.如何有效的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主体作用;发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263-01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学生放置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如果单凭教师的口传身授,却缺乏自身的内化理解,是无法完成语文能力的提高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实现学习学习主体最大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积极展现自己,最大限度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

一、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活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中也一样,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处于活跃状态,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让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来接受教学信息。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内部动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精心设计导语。好的导语能够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其次,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把原本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直观印象。如在教《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关于此段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在生动形象的影像中让学生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再次,选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进行小组竞赛,竞赛的内容可以包括朗诵、讲故事、演讲、背诵、默写字词等,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有效防止学生产生疲劳和厌烦情绪,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质疑问难这个教学环节。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无法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我们要改变这种质疑方式,教师要激励学生主动质疑,让学生“大胆谈谈自己的意见”“说错了也没关系”。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如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质疑,在教学的重难点以进行质疑,启发他们的奇思妙想,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解决方法的各种尝试,通过讨论、争论或辨析,让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提供一些能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找出新旧知识的差异和矛盾,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解答的方式也应与众不同。当学生来问我某一个问题时,我不是急着帮他解答,而是对其加以启发、引导,让他先回答我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当我还没有问完时,他就对我说:“我知道怎么做了。”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学生在答的过程中在不断思索,已经悟出了答案,当然这也正是教师的提问、启发引起了他的思索。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主动学习确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转变教学方法,确立新颖的学习方式

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灵活的教学方法,首先表现在教师要有一个全局的观念审视全本教材,然后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材的灵活运用。[3]如教师在教《将相和》一课时,既要看到它在本单元所担任的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前因后果”,又要看到本篇文章中写作的方法值得学生在写作文时加以借鉴。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尽可能全程参与学习。新颖的学习方式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主要途径。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得到锻炼,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担任“小老师”,在作文讲评课中带领大家进行作文讲评,指出其他学生在作文中的不足和优点,这样他们既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又能扬长避短,更好地改进作文。

四、面向全体学生,展示各自特长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鲜明个性,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要认识到学生的这些特长,采取“发展优等生,提高中等生,关注后进生”的分层方法,指导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各展所长、各有所获、尽情发展。另外,在完成基本的语文教学任务后,可以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供他们自己支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特长去选择本节课中的一些学习内容进行复习[4]。如在教授《妈妈的爱》一课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然后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学生可以选择唱歌、画画、表演或者朗诵等方式,这样既能让学生一展所长,又进一步促使学生完善了自己的人格。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教学的轴心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努力为他们创造参与的条件焙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展示他们的才华。日久天长掌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庄体意识将更加明显。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志高.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文教资料,2011,05(15).:36-38.

[2] 胡广宝.课堂质量关键是学生参与的质量[J].学周刊,2011,(26):29.

[3] 蒋月珍.让学生在参与中快乐学数学[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02(08):94-95.

12.如何有效的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 篇十二

在信息化时代, 网络是重要的传播手段, 它具有很多其他传播媒体所不具有的优势, 如全时性、快捷性、交互性、大容量、便利性、无国界疆域性, 网络媒体可以克服传统媒体的许多传送障碍, 直接面向异域受众跨国传播, 大大提高了信息发布的速度, 拓展了信息传播的广度、深度;此外, 网络媒体可以建立外文版本, 跨越语言障碍进行直接传播, 网络媒体是一条向国外传播我国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国家形象网络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家形象定位不够

在当今社会, 国家形象虽然已广为宣传, 但其要素比较复杂, 这样就导致了某些网络媒体对国家形象的理解与定位不够明确,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首先, 由于历史的影响, 在网络媒体的宣传中进车会政治先行, 以偏概全的现象;第二, 由于受我国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 网络媒体往往对当今社会的某些负面、敏感问题报道不能进入如实报道, 对社会中的突发性危机事件“视而不见”, 导致其对整个国家的正面形象与负面形象报道严重失衡。第三, 网络媒体对我国国家的历史形象与现实形象报道存在失衡的现象。现在网络上存在大量的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报道, 虽然儒学、中餐等对国外受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大作用, 但是, 网络媒体在报道中也应该积极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从而能够更好的应对来自各个方面不利因素的挑战。

2、我国国家形象网络传播内容贫乏

我国的网络媒体在思想、政治、国际关系、意识形态等重要领域的开拓性报道涉猎较少, 大多数报道还只是停留在照抄照搬政府文件、领导讲话或传统媒体中大块文章的水平上。

3、网络媒体公信力不足

跟传统媒体相比, 网络媒体因为存在管理的难度、技术控制的难度、编辑力量薄弱等方面的缺陷, 从而导致其公信力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

二、有效发挥网络媒体在我国国家形象传播中作用的途径

1、准确定位中国形象, 明确网络媒体传播内容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网络媒体报道时应对国家形象做出正确的定位, 首先网络媒体应通过向国外受众传播真实、全面的信息, 塑造“和平崛起、和谐中国、发展中的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 消除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误解, 从而有效反击“中国威胁论”。其次, 网络媒体应该更明确地向国外受众宣传中国的战略意图, 使他们认识到中国一直以来都坚持要做世界秩序的建设者与维护者, 中国一直以来走的是一条内涵式发展道路, 目的是为未来寻求公平、平等的发展机会, 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从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2、网络媒体在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传播时应以政府为主导, 倡导多元参与

随着网络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不断发展, 传播主体也正向多元化趋势发展。这样, 每个传播主体为了争取自身的利益必然会产生冲突。如何有效避免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使其化干戈为玉帛, 从而有效发挥网络媒体在我国国家形象传播中的作用, 关键就是要明确政府在国家形象网络传播中的角色定位,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引导多元主体形成合作博弈模式, 促进多元主体积极参与, 互相配合的网络媒体国家形象传播的立体框架。

3、塑造网络媒体自身形象, 提高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网络媒体要像获得自己的受众, 在传媒市场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在国际社会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关键就是要提高其在受众心目中的公信力。首先, 网络媒体在传播我国国家形象时应尽量淡化重点新闻网站的官方色彩;其次, 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公共宣传媒介, 应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社会责任, 比如舆论引导责任, 信息传播责任, 培养教育责任等。

摘要: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生存之道。同时,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 世界各国已经强烈地意识到, 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国家形象传播已经成为一条方便、快捷、效率高的现实新途径。

关键词:网络媒体,国家形象营销,传播,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启正, 中国网络新闻事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新闻战线, 2000, 02, 12

[2]刘继南, 何辉等, 中国形象,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5

[3]管文虎, 国家形象论,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 23

[4]匡文波, 网络媒体概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01

13.如何有效的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 篇十三

基层工会在员工队伍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职能作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不断发展,新的形势对各级工会在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中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建设职工之家活动25周年为契机,内蒙古农发行乌兰察布市分行抽组骨干力量,深入走访调查,积极主动地开展了深化职工之家建设调研活动,具体情况如下:

一、开展建家活动的基本情况

自2002年以来,农发行乌兰察布市分行机关和所辖10个支行经自治区分行工会验收合格,全部命名为“合格职工之家”。2005年,丰镇市支行、四子王旗支行被乌兰察布市总工会命名为“先进职工之家”。该行工会在“建家”活动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素质作为开展建家活动的重要内容,收到明显效果,全行员工积极向上、努力奋进,行风行貌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二、建设职工之家的基本作法

(一)明确“建家”指导思想,夯实“建家”基础,推进维权工会建设

“职工之家”建设伊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全国总工会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发挥工会“职工之家”自身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转变作风,贴近员工,积极为员工说话办事,最大限度地让员工体会到“职工之家”的温暖;以“帮困互助温暖人,当家作主温暖人,价值实现温暖人,多彩活动温暖人”为切入点,营造精神文明的绿色家园,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努力营造“家和万事兴”的氛围;赋予“建家”工作以新的活力、新的起点、新的任务、新的进步,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和实现员工精神文化权益贡献力量,努力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把工会建成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规范、作用明显、员工信赖的模范职工之家。

(二)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标准,推动“建家”水平不断提高

我行工会在上级行工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高度重视“建家” 工作的开展。建行以来,各级工会组织健全,工作有序,初步形成了党政工密切合作,共同抓工作、抓“建家”的良好局面。“职工之家建设”之初,市分行工会就为建家工作创建了较高的起点和工作平台,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标准,争取实现“一年实施突破,二年形成特色”的工作目标。坚持落实科学发展、切实维权的“建家”工作理念,各级工会不断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员工的指导方针,增强了工会的吸引力、凝聚力,充分发挥了员工作为先进文化创造者、传播者的作用,使“职工之家”真正成为了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潜能的有效平台,真正成为维护和实现好员工精神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

(三)三位一体、突出特色,推进维权工作的民主化管理

“职工之家”建设时刻把员工作为“建家”主体,在“建家”过程中主动争取行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形成党政工三位一体的“建家”格局。其创新之处在于,不仅依靠员工“建家”,还发动员工“评家”,使员工成为“职工之家”建设、精神文明单位建设和员工民主维权的主体。

(四)履行工会职能,在日常“建家”工作中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我行各级工会注重强化维权功能,把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工作与工会职能的实现有机结合,使职工之家成为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港湾;把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工作与员工素质工程相结合,使“职工之家”成为员工展示和提高综合素质的舞台;把工会日常“建家”工作与工会自身的发展相结合,使“职工之家”建设成工会形象的品牌。

(五)以“评”促建,拓展“职工之家”建设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内涵

“职工之家”建设初期,建家工作的整体水平是不平衡的,鉴于现状,市分行工会结合实际制定了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切实可行、有量化标准、易于考核的“建家”活动实施方案。以行务公开、职代会为工作重点,丰富职工之家的创建内涵。方案突出了“以人为本、以评促建、树立典型、联动发展”的工作思路,明确了此项创建活动的具体内容。

(六)关注员工生活,解决员工困难,抓好以维护员工切身利益为主要内容的维权工程全行各级工会十分关注员工生活,积极反映员工的呼声和要求,采取多种方式为员工排忧解难送温暖,重视维权工作,处处维护广大员工权益。把提高生活水平作为职工之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年坚持走访慰问活动,联系帮扶困难员工,通过实施送温暖系列工程,为员工排忧解难,维护员工切身利益,把员工团结、吸引在工会组织周围。把维护员工权益提高到更高层次认识,大力开展“送安全”、“送健康”活动,建立“关心健康人健康”工作理念,组织员工开展定期体检、组织员工进行带薪休假、坚持全民健身等活动,调节员工身心压力,提高员工身体素质,为我行科学有效发展增添活力和后劲。

三、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行各级工会在“建家”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效维护了广大员工的合法权益,但仍旧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去认识和解决:

一是“建家”工作的硬件不硬,软件不软。比如,部分基层行尚无综合性的工会活动中心,一些拥有活动室的支行,面积或健身设施也非常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业余文化活动的开展;同时,在以提高员工素质、营造和谐氛围为核心的“职工之家”软环境建设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虽然目前我行的“建家”工作已初步形成了“党政工共建家”的良好局面,但在体现工会特色、赋予时代内涵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三是“建家”工作理论与实践呈现出不平衡性,应对工会的维权工作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论探索。

四、进一步深入开展活动的思考和建议

(一)“建家”活动要争取党政支持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在正确把握方向的基础上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各级工会要在工作中积极向同级党组织勤请示、勤汇报,主动争取党政对工会工作的支持。

(二)“建家“活动要实现观念创新

随着我行各项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化,员工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很大变化,对工会组织的期望也在变化,工会“建家”活动的内容、标准、内外环境也发生了变化。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工会干部必须要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树立法制、民主、效益、公平公开、以人为本等适应金融改革的新观念。正确处理建好“职工之家”与支行业务中心工作的关系,“建家”活动要贴紧各行的业务,把促进业务工作开展和提高经营效益,做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最大出发点。积极探讨工会通过组织各种银企联谊活动,密切与客户关系,为全行业务经营发展创造直接效益。

(三)“建家“活动要实现方法创新

要把建家活动融入到“家园文化”建设中,就必须改变以往单纯由上级行工会组织检查验收的工作机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脱离实际的繁琐形式,逐步由广大员工来评“家”认“家”,为建家活动献策出力。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不断地提高工作水平和自身素质,引导员工爱“家”护“家”把基层工会真正建成员工信赖的“职工之家”。

(四)“建家“活动要实现内容创新

14.如何有效的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 篇十四

时移世易,变法宜矣。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更好地发挥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是适应新时代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既顺应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又遵循了宪法法律发展规律。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我国宪法是同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实践探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显著特点和基本规律就是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XX年进行了4次修改。实践证明,每一次宪法修改都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形势,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时间就是发展的空间。自XX年修改宪法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又有了许多重要发展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我国宪法作出适当修改,由宪法及时确认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对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5.如何有效的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 篇十五

目前, 我国审计机关共有8万多人, 其中审计署3000人, 各级审计机关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的人员在全国审计系统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虽然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项目规模、审计金额、审计质量、审计成果运用等方面与审计署存在着一定差距, 但它仍然是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力量。因此, 讨论和思考基层审计机关如何有效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家治理理念的变化引起国家审计的重新定位

国家治理, 就是对国家和社会的控制、管理和服务。实现良好的治理是每一个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标志着我国的国家治理理念发生重大转变:一是从注重效率优先的发展型国家到公正价值诉求的和谐型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变;二是从市场治理逐渐演变为市场、国家和社会多元并治;三是国家治理作为一种满足不同利益主体需求的过程, 不仅是一种政治理论更是一场社会变革;四是国家治理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应对, 再到推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家治理理念的变化, 国家审计要从传统的审核监督逐渐发展为协助政府加强问责、坚定反腐、增进绩效、促进透明、达到善治;国家审计要从单纯审查财政、财务收支到关注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 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 推动制度创新和机制转变。

作为基层审计机关, 应当与时俱进, 尽快调整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改变工作方式, 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 通过对基层地方政府开展各项审计工作, 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2 基层审计机关如何有效发挥“国家治理”的作用

2.1 如何发挥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作用

国家治理的手段就是通过合理的权力配置, 使各个公共权力机关有效地履行职责。而国家权力合理配置的关键就集中在权利的制约上。作为国家治理系统中的监督控制系统, 国家审计在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预算执行审计更是国家审计的“生命线”和“常青树”。著名预算专家希克认为:“毫不夸张地说, 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预算能力”。基层审计机关要紧紧抓住预算执行审计这个“牛鼻子”, 不仅要关注预算执行的“合规性”, 还要加强对预算执行进度和执行程度的审计。通过细化预算执行审计, 增强财政透明度, 促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 从财政监督层面实现国家治理的目标。

政府部门掌管权力的官员应当时刻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人民办实事。但是由于权力的管理者——政府官员和权力的所有者——人民, 由于目标不一致和利益冲突, 会造成部分政府官员滥用权力、贪污腐败。在这一点上, 我国开创了国外所没有的审计类型——经济责任审计。近三年来, 我国各级审计机关通过对10.4万民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 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者, 较好地起到了权力的制约作用。基层审计机关要在原有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基础上, 认真学习《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加大审计力度, 提高审计质量, 扩大审计影响。要改变离任审计占据主导的局面, 加大任中审计力度;要减少“只唱赞歌”和“走走过场”式的经济责任审计, 提高审计报告的“含金量”;要逐步公开披露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接受当地人民的监督。通过审计的监督、揭示和评价, 发挥权力的监督和约束作用。

2.2 如何发挥为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客观、可靠信息的作用

国家治理要顺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通过采取提高或降低税率、扩大或减少政府支出等一系列财政政策和措施, 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家审计通过对这些相关政策措施以及重大项目执行管理情况的审计, 掌握执行进度及效果、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偏差, 为国家科学决策、完善宏观调控措施提供第一手的可靠信息。

基层审计机关首先要做好对国家相关经济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政策制定的初衷是好的, 能否实现预期的效果, 关键在于执行。而基层政府部门是各项政策最直接的执行者, 政策执行的效果如何, 政策本身是否制定到位和全面, 基层是最有发言权的。基层审计机关要通过审计, 掌握、积累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并对各种经济信息进行验证、筛选和判明, 以高质量的审计报告、要情、信息等形式, 为国家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客观、可靠的信息。

另一方面, 基层审计机关要做好对当地重大建设项目及专项资金使用的跟踪审计。审计署近年来开展的对京沪高速铁路、西气东输二线及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重大项目的跟踪审计, 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实践证明, 跟踪审计能够为政府完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节约财政资金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促进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规范化, 遏制政府投资领域腐败行为的发生。基层审计机关由于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员力量和专业知识的限制, 跟踪审计的开展程度有限且发展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很多县级政府都出台了当地跟踪审计的相关法规措施, 而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很多县级审计部门跟踪审计至今仍为空白。基层审计机关应克服困难, 通过建立“专家库”和积极引进专业人才的办法, 解决开展跟踪审计的“瓶颈”问题, 以当地政府投资的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为对象, 开展跟踪审计。通过全程介入, 对重点环节重点关注, 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为当地政府完善投资决策、加强项目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这一点上, 虽然基层审计机关只能为基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客观、可靠的信息, 但是应该认识到, 国家治理实现“良治”必须是建立在基层政府实现“良治”的基础上, 否则只能是空谈。

2.3 如何发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作用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维护国家的生存和安全, 始终是国家治理的首要任务, 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中几乎所有部门的共同职责”。近年来, 审计署连续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专项审计, 如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国有资产安全和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审计等, 通过及时分析和反应经济社会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 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供了可靠信息。

基层审计机关要继续配合审计署, 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专项审计任务。审计署去年开展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 涉及到全国所有县级政府, 点多面广, 任务艰巨, 各级审计机关密切配合审计署, 通力协作, 圆满完成了审计任务。在参与审计署大项审计工作的过程中, 基层审计人员拓宽了视野、转变了思路, 同时也感到了在计算机审计和绩效审计方面存在的差距。今后应在这些薄弱环节狠下功夫, 以高水平的业务能力配合审计署完成各类专项审计任务。

2.4 如何发挥维护社会民众根本利益的作用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付出了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日益恶化的代价。随着公民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的不断提高, 公民对个人利益和生存环境的关注和期望也越来越高。近三年来, 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共审计民生及资源环保类项目和单位5.4万个, 有力地促进了各项惠民及环保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 为维护民众的根本利益做出了贡献。

基层审计机关尤其要重点关注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 对切身农民利益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对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涉及侵占农民利益尤其是征地补偿的问题、对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到位问题等都要予以重点关注。对于国家拨付用于农村水源地保护、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垃圾处理厂建设等涉及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加强监督, 杜绝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从城市转向乡镇。

2.5 如何推动行政公开和透明, 落实社会民众知情权和参与权

国家治理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实现政府运作的公开透明, 解决政府和公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国家审计通过真实披露和全面揭示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依法公开审计结果, 落实社会公众对国家审计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有利于缓解公共领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增加国家治理工作的透明度, 达到以权力制约监督权力的目的。近几年来, 我国审计机关逐步完善了审计结果公告和审计信息发布制度。最近三年各级审计机关共向社会发布审计结果公告1.4万篇。同时, 审计机关还邀请新闻媒体对重大审计项目进行跟踪报道, 及时公开审计过程和进展情况, 有力地促进了审计整改和落实责任。

应该看到, 基层审计机关在执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和与新闻媒体合作方面与审计署和省级审计机关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许多市县级审计机关在这方面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今后基层审计机关应以当地重点建设项目为“突破口”, 结合跟踪审计, 首先开展当地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结果公告, 进而向经济责任审计和其他方面延伸, 最终全面落实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为民众了解政府履行职责情况、民众参政议政提供重要条件。

3 基层审计人员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作用的发挥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监督控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作为执行审计任务的一线审计工作人员, 更要发挥“助推器”的作用。

3.1 努力践行当代审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

审计署“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树立“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 的审计价值理念, 这是全体审计人员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也是审计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源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 有助于审计人员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有助于指导审计实践;有助于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全体审计人员应当牢记这十二字核心价值观, 在审计实践中明确责任、忠诚为党、廉洁自律、依法审计、独立客观、无私奉献, 为推动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3.2 树立建设性审计的思想

建设性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或审计事项已存在或潜在的问题、风险等提出改进建议和对策, 帮助相关的被审计单位和部门完善规章制度、改善管理、增进绩效, 从而起到堵塞漏洞、防范问题再次发生的作用。建设性审计首先要以发现问题为前提, 在具体的审计实践中, 要求审计人员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 不能以发现问题为工作的终结, 而要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为什么这个单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是内控制度建立不全还是制度执行不严、落实不到位;是工作人员能力水平有限还是“明知故犯”;是被审计单位自身管理的问题还是国家机制体制的问题。遇到没有问题或问题较少的单位也要多动脑筋, 为什么这个单位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他们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做法, 是否值得借鉴和推广等。只有经常从问题、现象的背后和实质着手, 深入思考, 才能不断提高基层审计人员的建设性思维能力和水平, 提高审计质量。

3.3 在各项审计业务工作中融入绩效审计理念

绩效审计产生至今已经历了大半个世纪, 它以关注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环保性, 成为当今世界政府审计的主流。西方审计学者认为, 在政府审计史上, 绩效审计的实施, 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催化剂, 能否不失时机地选择并接受效益审计, 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政府审计是否具有活力的标志之一。审计署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了“全面推进绩效审计”的工作任务。在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之前, 基层审计人员不能坐等观望, 要在预算执行、专项资金、政府投资、经济责任等各项审计工作中融入绩效审计的理念, 在关注资金使用真实性的基础上, 进一步作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环保性方面的检查和评价。在这方面, 深圳、青岛等审计局走在了审计机关的前列。基层审计人员可以认真研读这些地区典型的成功案例, 从中找到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大胆探索, 勇于实践, 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点及面, 逐步推进绩效审计的全面开展。

3.4 不断加强学习, 努力发展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 为了进一步适应经济政治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公众的新期待, 更好的发挥国家审计的“免疫”功能和治理作用, 要求审计人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过硬的业务水平、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而我国基层审计机关普遍存在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一线审计人员匮乏的问题。在目前人员少审计任务又繁重的情况下, 一方面, 基层审计机关要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 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审计人员要怀有强烈的危机感并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 不怕不会, 只怕不学。要在精通一门专业的前提下, 努力学习各种知识, 能够胜任各种类型的审计工作, 把自己打造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 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寻求发展, 才能不断提高专业水准与职业胜任能力, 才能更好地适应参与国家治理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宋常, 王睿, 赵懿清.国家审计在走向善治的国家治理中的若干问题[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2 (01) .

[2]杨肃昌, 李敬道.从政治学视角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J].审计研究, 2011 (06) .

[3]尹平, 戚振东.国家治理视角下的中国政府审计特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0 (05) .

上一篇:课改培训论坛的心得体会:别样节日别样人下一篇:越爱越伤悲的情感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