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2024-09-26

九年级数学教材分析(精选9篇)

1.九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篇一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初三数学包括第一章 证明

(二),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 证明

(三),第四章 视图与投影,第五章 反比例函数,第六章 频率与概率。其中证明

(二),证明

(三),视图与投影,这三章是与几何图形有关的。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这两章是与数及数的运用有关的。频率与概率 则是与统计有关。

二、教学目的:

在新课方面通过讲授《证明(二)》和《证明

(三)》的有关知识,使学生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论证、计算、和简单的作图。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能证明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的结论。在《视图与投影》这一章通过具体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在《频率与概率》这一章》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频率与概率系进一步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

在《一元二次方程》和《反比例函数》这两章,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学结合的数学方法。同时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几几何何部分《证明

(二)》,《证明

(三)》,《视图与投影》。代娄部分《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以及与统计有关的《频率与概率》。《证明

(二)》,《证明

(三)》的重点是

1、要求学生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学会推理论证;

2、探索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提倡证明的多样性。难点是

1、引导学生探索、猜测、证明,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2、在教学中渗透如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视图与投影》和重点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判断简单物体的三种视图,并能根据三种图形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实现简单物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难点是理解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明确视点、视线和盲区的内容。《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的重点是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

2、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并能根据图像和解析式探索和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难占是

1、会运用方程和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频率与概率》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活动,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的数学模型,体会频率的稳定性。难点是注重素材的真实性、科学性、以及来源渠道的多样性,理解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必须借助于大量重复试验,从而提示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内存联系。

2.九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篇二

英语课程改革对国内英语教育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其中教材的改革尤为突出。“英语课本是在一定的语言哲学观和语言教育观教学观的理论指引下,按照某种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求而编写的教材。新的课程标准对以往的教学大纲所做的重大改革也突出反映在教材的改革上”(何安平2004:97)。《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Go For It!),在(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最新出版的Go for it!教材的基础之上,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作改编而成。作为目前国内主流的初中英语教科书必然体现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1]。《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把学习策略列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2],并提出了五级(九年级结束时)的目标要求。这一要求也必定会在该教材的编写上有所体现。本文旨在通过教材的指令语来调查该教材是否体现课标对学习策略的各项要求,因为“教材指令语是指组织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指令性和解释性的话语,它在指引教学的同时也揭示教材所倡导的外语学习模式、方法和策略”(何安平2009:9)。

二、理论参照

(一)对学习策略的定义及分类

杨连瑞指出,对学习策略的界定和分类,尚没有完全一致的意见。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和分类(杨连瑞等2007:153-158)。本文拟参照课标中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和五级学习策略的目标描述对教材指令语进行分析。课标中“学习策略”这一术语指的是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课标指出,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以下分别简称为“认知”“调控”“交际”和“资源”)。课标在目标描述中把认知策略细分成11项,调控策略分为8项,交际策略为6项,资源策略为4项。如表1所示。

(二)学习策略训练的方式

Cohen(2000:79)指出,学习策略训练可以显性或隐性地整合在教材中。显性的策略训练是在教材中建立一个特别的项目来直接训练或讨论学习策略。隐性的策略训练指通过练习和任务来训练。本论文拟依照上述的定义,将教材呈现学习策略训练的方式分为隐性和显性两种。比方说教材中的:Learning strategy:Using dictionaries,这就属于显性的学习策略训练,具体实例如下:Dictionaries are useful learning tools,but many English words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and usages.We need to make sure that the definitions we find in dictionaries match the context。另外,教材中出现在Before you read中的Pairwork往往通过指令语来进行隐形策略训练。例如教材第8页:Can you think of any problems you have had recently?Look up the meaning of each word in the box in a dictionary。在这样具体的练习活动中训练学习策略称为隐性的学习策略训练。其中所隐含的学习策略可以通过指令语中与学习策略相关的单词或短语来判断,如:pairwork,dictionary,think of等。

三、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一)问题

本文通过语料库,对九年级初中英语教材的指令语进行分析,以调查该教材是否体现课标对学习策略的要求。具体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1. 该教材是否有学习策略训练?如果有,是以显性还是以隐性的方式呈现?

2. 该教材的学习策略是否覆盖课标所列出的所有学习策略分级目标?各学习策略的比例如何?

(二)研究方法

1. 建立英语教材学习策略的评估框架

本文拟依照课标对初中阶段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和各分级目标,参照Cohen所提出的学习策略训练的方式,对教材的学习策略进行调查评估。主要从学习策略分类的目标描述和呈现方式两个方面展开。

2. 建立微型学习策略语料库

将教材中出现的所有指令语(包括每个单元的各级标题,标题下属的各类练习指令语)输入电脑,建成本研究所需的微型学习策略语料库。

3. 检索词的设置

用语料库方法调查获取教材学习策略的关键是设定检索词。

1)设置显性学习策略的检索词

从该教材的目录中可以看到Learning strategies这一教学内容,再仔细阅读教材的一两个单元,了解到显性的策略训练集中出现在每单元的Learning strategy部分,所以把显性的学习策略训练的检索词设定为:Learning strategy。

2)设置隐性学习策略的检索词

教材中是否有隐性的学习策略训练,笔者主要以课标对五级学习策略的目标描述和潘蕾华(2007:22-23)所列举的检索词为依据,再结合对该教材指令语的Word list的观察,设置表2的检索词进行调查。

4.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语料库检索工具是由Laurence Anthony研制的AntConc3.2.Ow软件。采用该软件调查以下指标,即显性学习策略和隐性学习策略的频数,各分级目标描述的频数。

5. 调查的过程

1)调查显性学习策略的过程

利用AntConc软件,把检索词Learning strategy在微型教材语料库进行检索,计算出显性学习策略的频数。通过Concordance观察检索词的语境共现行,判断检索词所属的学习策略类别,如果通过语境共现行无法判断,再借助File View来观察,归纳出各学习策略的类别和相应的目标描述项目。

2)调查隐性学习策略的过程

隐性学习策略的调查过程与显性基本一样,不同之处在于隐性策略的检索词很多(详见表2),每个检索词都要逐一进行检索,如果在语料库中检索不到该词,则说明教材没有该学习策略,如果能检索到,要先在Concordance的语境共现行和File View中进行观察,然后根据课标对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和目标描述进行判断,最后去掉已经在显性学习策略中出现的和没有体现学习策略的例句,计算出该检索词的次数。

四、结果与讨论

(一)教材呈现的显性学习策略

将表3中的所属类别进行统计,获得各学习策略在教材中出现的频数和比例,如表4所示。

表4显示,教材中的显性学习策略训练集中分布在每单元阅读课的Learning strategy中。训练总数为12次,其中认知策略最多,占总数的66.7%;调控策略次之,占总数的16.7%;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各占总数的8.3%。

将表3中的所属类别和对应目标描述项目进行统计,获得教材中各策略所对应的目标描述项目总数,结合表1课标各学习策略的目标描述项目总数,获得教材各策略覆盖课标目标描述项目的比例,如表5所示。

表5显示,教材呈现了认知、调控、交际和资源策略,符合课标的要求,但从分级目标描述覆盖度上来看,教材未能覆盖所有的目标要求。课标认知策略的目标描述有11项,调控有8项,交际有6项,资源有4项,共29项,而显性学习策略在教材中的训练只出现12次,其中两次认知策略训练了同一个目标描述项目,所以训练目标项目只有11项。如上表所示,认知覆盖了目标描述中的7个项目,占该策略目标描述总项目的63.6%;调控覆盖了目标描述中的2个项目,占该策略总项目的25%;交际只覆盖1个项目,占该策略总项目的16.7%;资源也只覆盖1个项目,占该策略总项目的25%。由于显性的学习策略集中出现在阅读环节,而阅读有利于认知策略训练的开展,所以认知策略的训练频数与项目明显高于其他策略。在教学的听、说、写环节,应适当增加其他三种学习策略的训练次数与项目,在隐性学习策略的编排中,是否有这方面的补充?所有显性策略只覆盖目标描述11个项目,占课标目标描述总数的37.9%。可见教材显性学习策略远远不能达到课标目标描述的所有项目,是不是在隐性学习策略方面有相应的补充,使其覆盖率达到课标的要求?

(二)教材呈现的隐性学习策略

对表6中各检索词出现的频数进行统计并归类,获得教材隐性学习策略的频数和比例,如表7所示。

表7显示,与显性训练不同的是,教材中的隐性训练相对分散,渗透在教材的听、说、读、写等各个教学环节中;所出现的次数比显性训练明显增加。隐性的认知策略占总数的46.9%;交际占总数的29.3%;调控占总数的14.7%;资源占总数的9.1%。这正好弥补了显性训练中各策略训练次数少的不足。

通过对表6中教材出现的检索词所对应的目标描述项目进行统计,得出各学习策略在教材中所覆盖的目标描述的项目总数,对照五级目标描述表(表1),得出表8。

表8显示:与显性训练相同的是,教材隐性呈现了认知、调控、交际和资源策略,体现课标的要求。与其不同的是,从对分级目标描述覆盖度上来看,隐性学习策略对课标目标描述覆盖率比显性的学习策略覆盖率高出一倍,在很大程度上覆盖了课标的目标要求。如上表所示,认知占该策略目标描述总项目的63.6%;调控占该策略总项目的100%;交际占该策略总项目的50%;资源占该策略总项目的100%。所有策略覆盖了目标描述的22个项目,占课标目标描述总数的75.9%。教材在显性学习策略方面远远不能达到课标目标描述的所有项目,在隐性学习策略方面得到了相应的补充。隐性学习策略方面在调控与资源策略的目标描述覆盖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弥补了显性学习策略在这两种策略覆盖率低的不足。

五、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九年级Go for it!教材以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呈现学习策略,两者以互补的形式共同呈现课标对五级学习策略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对学习策略的要求。结果显示,该教材的显性与隐性学习策略的比例悬殊。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显性学习策略的指令语清晰易懂,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训练;也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各种学习策略的意识。隐性学习策略如果教师没有受过专门的学习策略培训的话,在教材中很难把握得当;学生在学习中更难以意识到。所以笔者认为教材在编写时应适当增加显性学习策略的训练,保持显性与隐性之间数量的平衡。由于该教材多数的学习策略以隐性的方式呈现,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进行学习策略的教学,使其显性化,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笔者在表6所列出的检索词,是代表练习或活动中含有隐性学习策略的标志性的词语,可以作为师生对该教材隐性学习策略把握的线索。教师可以让学生注意这些检索词,以帮助其提高学习学习策略的意识,真正掌握并运用所学到的学习策略去解决新的问题。应该指出,本研究所设定的检索词是具有代表性的,但它们并不能代表认知、调控、交际和资源策略所有的检索词,所以可能会有一些学习策略因为没有穷尽所有的检索词而检索不到,这是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等.2007.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Go for it!Students'Book九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7.

[2]教育部.200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3-24.

何安平.2004.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何安平.2009.从教材指令语看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C]//何安平,郑旺全.语料库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教材与教法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8-21.

潘蕾华.2007.对英语教材学习策略的研究——对比两本初中英语教材[D].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部.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22-23.

杨连瑞,张德,范琳等.2007.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九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篇三

关键词: 数与代数 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1.内容结构及编排

对于数,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从易到难逐步呈现数的概念.同时,式子也逐渐丰富起来,从一元一次方程扩展到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三元一次方程组,出现了一元一次不等式.方法上包括方程组的解法和不等式组的解法,符合新课标对初中数学的知识要求.

2.从知识的安排层面上看

(1)教材把实数、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不等式放在七年级下很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七年级上刚学习了有理数和一元一次方程这两个最基础知识点,该知识点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密切的关联,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知识的迁移效果相对来说比较显著,学生容易接受.

(2)在实数的学习中,出现了无理数.对于初中阶段,无理数是数系扩充的终点,它很抽象,导致学生很难理解.在七年级下学期学生的心理特征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且性格和心理上也越来越稳定,有足够的能力接受它.

3.具体知识点呈现方式

教材中含有丰富的图文资源,在每章节,设计有章前图、章前语,都包含了许多相关的问题信息.基于此教师可以创设一系列学习情境,形成一条前后联系的无形链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情境,自己提出一连串问题,联系已有经验.

例如:介绍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时,先出了个题目并引导学生得到表示式x+y=10,2x+y=16,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则是联立了两个这样的方程.

紧接着教材引导读者解一个方组,探究出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从而得出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例题的编制理念

1.体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很多例题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带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2.体现“做数学”的思想:数学思维不但要追求严谨,更要讲究灵活,“做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让学生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营造积极活跃的氛围.

3.注重体现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教材中例题的数量有限,这就要求例题的典型性.因此,要注重融合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做到举一反三.

4.注重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很多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已有的条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拓展思考问题的深度,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学生的成才,不仅要依赖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非智力因素或非认知因素.比如说学生的情绪、气质、性格等.在解决习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问题的对称美、简练美和和谐美,等等,从而对学生的心理造成积极的影响.

三、习题

课后练习题的数量应该适量,习题数量过多容易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学习负担,也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而习题数量过少则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不到很好地辅助教学的目的,个别知识点所包含的习题数量也是根据各自的难度和重要性设置.从而使得习题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教学提供更便利的条件,从而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经统计,数学习题的类型主要分为五类: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解答题.这四种类型的习题难度依次增加,安排比较合理.

四、教材特点分析

1.在知识的衔接上逻辑性强:上学期刚学了一元一次方程,七年级下册就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接下来就是不等式组.知识之间紧密联系,有利于师生总结完整的知识框架.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是一套教材的灵魂,本教材对数学思想方法作出了强调,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发展空间.

3.摒弃了偏繁、偏难的陈旧内容,降低了数与式的计算、变形的难度.

4.增添了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

5.通过观察、猜想、探究、思考等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素质.

6.教材打破了学科界限,交叉间隔安排代数与几何内容,同时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参考文献:

[1]王明明.北师大版与人教版初中数学数与代数部分的比较研究[D].2013.

[2]杨慧娟、裴昌根.60年来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的历史沿革与启示[J].数学教育学报,2011.

4.九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篇四

镇龙一中

翁永琴

一、教材特点

九年级上册主要以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白话小说)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仍以专题、文体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并另有文言文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在九年级,文学作品作为单独的内容形式出现,不再像以往那样混杂在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文体之内,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

本册教材分编有诗歌、小说、古代白话小说三个单元,诗歌单元以大自然的颂歌为主题,小说单元以少年生活为主题,古代白话小说单元主要以古典名著为主。议论性文章作为本册教材的重点,编有两个单元。一个是演讲和书信单元,以思想风采为主题,也兼顾议论的方法;一个是纯粹的议论文单元,是本套教材惟一按议论文文体安排的单元。以求知为主题,学习立论和驳论的特点和方法。文言文单元以史传为主题,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并承接以前的教材安排,编有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

二、教材目标

整套教材的教学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设置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册教材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一)文学作品

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议论文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三)文言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诵读和背诵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教材主要内容

九年级上册有六个单元,共25课。其中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主要内容是对大自然的赞颂,学习本单元可以通过欣赏诗歌唤起我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共鸣,使我们更好的体味大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第二单元是名家名作阅读,我们通过在感受人类精英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闪光的思想的同时,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第三单元小说单元,这个单元的学习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第四单元是阐述求知问题的议论文。读这些文章不仅要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文章作者 的论述做出判断,还要学习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第五单元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单元,学习时要注意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并能对各篇课文的语言特色有一定的体会。第六单元是历史著作方面的文言文,学习这个单元必须熟读背诵课文,并将精彩的句、段摘抄在笔记本上,积累文言词语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四、教学建议

1.阅读单元学习重点

①文学作品,诗歌单元要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意象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含蓄、精练、优美的语言;小说单元一是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二是结合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议论性文章:演讲、书信单元,首先注意文体的形式特点,其次要了解文章的观点和论述,最后了解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议论文单元要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学习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

③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理解文章意思。2.课外古诗词背诵重点是积累,给学生文化感受领悟。3.名著导读

本册导读的名著是《水浒》、《傅雷家书》和《培根随笔》,与课内相对应。注意沟通课内外,把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扩展他们的视野。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另外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名著,包括哲学、历史等学科的名著。

4.附录

“附录”有“怎样读诗”“谈谈小说”“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常用修辞格简表”,前两项是文学欣赏的常识介绍,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诗歌和小说;后两项是有关语法修辞的知识归纳,可以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运用。“附录”中的知识.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学生自读,多少予以了解,有助于学习。

五、各单元目标及要求

第一单元 诗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诗歌,唤起学生的想象和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歌的自然美景,体味诗情意,感悟人生真善美。

(二)各课基本内容

五首均抒情诗,其中一首旧体词,两首中国当代诗,两首外国诗。

《沁园春·雪》本词借景抒怀,主要描写雄伟壮阔的雪景,纵论历史人物,抒发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雨说》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谱写的爱之歌,既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充满希望之歌。该诗是运用象征手法的“朦胧诗”派的代表作。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和《夜》两首均为赞美大自然永恒之美的田园诗。

(三)单元教学要求

教学诗歌,重在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获得感性认识,进入诗中情境,体验情感,感悟诗意。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在活动中把握和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味诗的语言,感受大自然之美。

形式:通过诵读诗歌,搜集有关资料,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和抒怀表达能力。

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感悟和情感表达能力。本单元以“雨的诉说”引出相关的活动,以此激发学生读诗兴趣、丰富情感。

第二单元 演讲、书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领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掌握演讲辞和书信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增强自主朗读,学习在语境中掌握文章句义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类精英活跃思维、丰富的情感和闪光的思想。

(二)各课基本内容

《敬业与乐业》(演讲辞)表达作者的从业观和人生的价值取向。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文章对人类先贤的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颂扬,对人类正义和良知的呼唤。

《傅雷家书两则》分别写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两事,并从两方面表达傅雷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致女儿的信》作者在信中对女儿爱情启蒙,并感受“爱情”的真谛。

(三)单元教学要求

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积累词句,把握好口语和书面语特征,掌握演讲稿和书信写法。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品格。

形式:通过主题演讲会,学会写讲稿、书信,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目标:通过“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主题演讲会,交流人生体验,养成良好品格,树立高尚情操。

第三单元 小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小说的体裁和特点,掌握阅读分析小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小说,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作品本身。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作品中,领略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二)各课基本内容

《故乡》写故乡闰土等人物的变化,反映旧中国农村人们陷入苦难深重的生活状况。

《孤独之旅》写一个孩子在牧鸭生活中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各异,促进成长的动力就不同。

《我的叔叔于勤》主要写菲利普夫妇对亲弟的无义寡情,反映人际关系的社会悲剧。

《心声》通过小学生李京京的故事,反映了当前社会生活和教育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三)单元教学要求

本单元课文内容围绕青少年的生活开展的,重点抓住人物分析,揭示小说主题;把握小说特点及相关的语言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以“青春随想”为主题,开展活动。

形式:青春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所以活动要让学生动起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目标:关注在活动中表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精神,培养合作意识和提高语文读写能力。

第四单元 议论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正确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掌握论述语言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阅读议论文的兴趣,掌握阅读议论文的方法,养成阅读议论文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成为有用人才,才能为祖国贡献力量。

(二)各课基本内容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论述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问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述培养格物致知精神和实验精神问题。《短文两篇》“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文主要论述读书问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作者批驳持悲观论调者,唤起民众救亡的自信心。

(三)单元教学要求

在整套教材中,这是唯一的一个议论文单元,必须结合议论文知识分析阅读教材,注意读写结合。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以“好读书,读好书”为活动内容 形式:学习名人读书经验,举行关于读书问题的讨论,调查学生读书情况等。目标:学会阅读和写作议论文,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第五单元 古代白话小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个性化语言,领会阅读古代白话小说要领。

2、过程与方法:通人物言行、情节和环境分析,感受作者表现主题的社会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阅读小说丰富人生的体验,获取审美的享受。

(二)各课基本内容

《智取生辰纲》围绕“生辰纲”的得失,展开一场斗智斗谋的争夺战,表现出英雄们的智慧才略。全文突出一个“智”字。

《杨修之死》“恃才放旷”是杨修之死的主因,但也反映曹操生性多疑的一面。

《范进中举》写的是范进意外中举,喜极生悲的故事,讽刺当时世态炎凉、趋炎附势的社会。《香菱学诗》本文叙述了薛蟠侍妾香菱学习写诗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下层侍婢良好资质和聪明过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怜其才而哀其生”的感叹。(“三易其诗”情节巧妙)

(三)单元教学要求

教学课文时,要善于抓住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从分析人物入手,跟随情节展开,感悟语言意蕴,把握主题意义。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以“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开展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形式:联系现实通过讨论、交流表达自己对金钱问题的看法。目标:品味语言,提高表达能力,正确感悟人生。第六单元 史传文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熟读背诵课文,弄清基本含义,品味精彩文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历史地看问题,从杰出人物身上汲取精华,传承美德,砥砺意志,自强不息。

(二)各课基本内容

《陈涉世家》文中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过程和义军迅猛发展的形势,刻画了一个农民领导者具有卓越才干的形象。

《唐睢不辱使命》故事塑造了维护国土、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义士形象,揭示了弱国战胜强国和正义战胜非正义的范例。

《隆中对》这篇策论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事”的天才预见和雄才伟略。

《出师表》本表文表达了诸葛亮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继承遗志,复兴汉室的决心。

《词五首》五首词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和流派,通过学习了解词的常见题材和风格,提高审美能力。

(三)单元教学要求

1、学习四篇史传,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体会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历史作用,把握杰出人物的才略和相关文中名句,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词的教学,以诵读为主,掌握词的特点,欣赏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以开展“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学习活动为内容,落实读写训练。形式:通过调查、演讲、朗诵、辩论或评价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杰出人物,端正“风流”观、偶像观、英雄观。

5.九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篇五

【本章结构】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金属与矿物”是教材中首次出现系统研究和认识金属及其化合物、常见的含钙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存在和用途的内容。在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及表示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等基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对化学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体验,在此基础上安排本章的学习,学生既能用化学用语描述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又能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本章主要介绍了铁、铝、铜等重要金属、合金及常见矿石石灰石。内容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盐酸等反应),金属资源的利用(如铁的冶炼以及冶炼时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金属资源的保护(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和常见矿石石灰石的利用。从教学目标来讲,涉及到铁、铝、铜等纯金属以及合金的基础知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金属腐蚀条件初步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技能,以及合理利用金属资源、金属材料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认识和合理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大理石、石灰石。

本章具有以下特点:

1、金属和金属材料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涉及的范围很广,但又不缺乏系统性。体现了新课程的倡导的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为高中教材也有密切的联系(工业制玻璃、水泥),为学生后继学习打下了基础。

2、本章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如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纯金属与合金的性质,以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系的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与氧气以及与盐酸等反应的同与不同,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用心

爱心

专心 1

3、本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注意对一些重点内容(如置换反应、金属腐蚀的条件等)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4、本章注意对学生进行金属资源保护及充分利用意识的教育,注意介绍一些新科技成果如形状记忆合金等,以事实来说明化学学习的价值。

5、本章注意引用列举了许多趣味实验、古代诗歌、古籍科技资料、历史人物故事、物质彩色图片来详细介绍了含钙物质(碳酸钙、氢氧化钙、氧化钙)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和反应现象,使学生通过多种媒介深入了解掌握碳酸钙、氢氧化钙、氧化钙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二)本章结构

第一节、金属与金属矿物

内容: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用途之间的辨证关系。

3、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4、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5、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

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日常生活用品很多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入手,说明金属材料的用途非常广泛,并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说明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金属的用途入手,配合实物照片介绍了金属具有金属

用心

爱心

专心 光泽,能传热、导电,有延展性等重要物理性质,教材把重点放在“讨论”及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关系的了解上,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础上,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采用实验事实 +归纳的编写方法,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教材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第三部分则简单介绍了常见的一些金属矿物,使学生对矿物有了一些简单了解,并充分认识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第二节、铁的冶炼合金

内容:

1、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3、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部分“铁的冶炼”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教材除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冶炼铁的历史外,主要是通过实验,说明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化学反应原理,并结合炼铁的实际情况,以例题的方式介绍了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这样,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习活动成为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第二部分介绍合金。教材介绍在纯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与纯金属性质不同的合金,如生铁和钢等,这些合金具有某些比纯金属更好的性能,从而了解为什

用心

爱心

专心 3 么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用途的原因。教材还以列表的方式简略地介绍了一些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

第三节、金属的防护与回收

内容:

1、对过实验探究(对比实验)分析解释铁生锈的原因,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2、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与作用:

有关铁的锈蚀以及防护的“活动与探究”内容 ,该活动与探究内容包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并实施、讨论、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应用等多个步骤,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大的价值。铁生锈实验在本章节的所处地位非常重要,而且在短短一节课根本不可能完成实验,建议预先提早进行实验,或者把其转化为学生家庭实验。

关于金属资源的保护,教材中用图片、统计数据等具体资料详实地说明了金属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以及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教材中还简要地介绍了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合理开采矿物等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

第四节、石灰石的利用

内容:

1、了解石灰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存在与应用

2、掌握鉴别矿石是不是碳酸盐的方法

3、知道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

4、认识石灰石、大理石是重要的矿藏资源

用心

爱心

专心 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与作用:

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相关内容,复习已有知识,帮助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框架。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培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良好学习思维拓展能力。

【重点难点】

第一节

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难点: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认真的对比和分析,从中得出常见金属与氧气、酸反应的一些规律性知识。

第二节

重点:

1、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难点: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第三节

重点: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的探究。

难点: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第四节

重点:

1、碳酸盐的检验。

2、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用心

爱心

专心 5 难点: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

第一节:金属与金属矿物 2课时

第二节:铁的冶炼合金 2课时

第三节:金属的防护和回收 1课时

第四节:石灰石的利用 3课时

整理与归纳: 1课时 用心

6.九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篇六

二、成绩分析

初三四班参加考试26人,最高分112分,最低分10分。总分1427、班级平均分54.9、优秀率15.38%、及格率26.90%。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102分,班级成绩的两极分化特别严重。成 绩 分段 统 计: 区间段(分)120-110 109-100 99-90 89-80 79-70 69-60 59-50

人 数 1 4 0 3 2 3 49-40 39-30 29-20 20以下 3 6 2

三、答题情况分析:

(一)试卷主要失分点及改进方法

1、不等式的解法学生理解掌握了,但是由于一元一次方程有的学生没学好,部分学生只会解没有分母的不等式,所以19题,20题全做对有的33.3%,全做错的26.9%。以后我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基础内容还应该反复的练习。

2、审题不认真,如填空题的12题失分较多,大部分学生都只解出不等式,没写出非负整数解,导致出错,错误率达到52%。以后注意学生认真审题的养成教育。

3、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不是很强。例如:选择题的5题考察公因式,错误率达到42%。

4、学生解题格式的书写还不是很规范。例如:选作题A组3题,错误率73%,B组3题,错误率76%。今后要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检验方法以及认真书写的习惯。

5、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度不够。例如:解答题23题,在上课的时候已经讲过,但错误率为48.2%。今后要培养自觉订正错题的习惯,勤检查错题本,加大力度检查错题本的完成情况。

6、对知识的理解缺乏变通。例如: 22题没有全对的。只有3人得了3分。

(二)特殊学生分析

1、上升幅度大的学生:周健美,李世宇,张家明,于金尧。

2、下降幅度大的学生:陈宇,郑以琳,冷静。

陈宇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但是这次考试只有102分。都是因为计算错了丢分,今后应培养她注意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郑以琳在考试前病了,对孩子的成绩有一定的影响。冷静的基础不好,考试的成绩变化很大。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认为找他们谈心是最重要的,让学生自己的心回到学习上来,成绩一定能有所提高。

四、教学反思

试卷的难易程度是以《资源与评价》为模板,而《资源与评价》是平时重点讲的练习册,所以考试的题型学生基本上都见过,但是个体差异的不同,使得学生在解答此套试卷时差距较大。班级成绩两级特别分化严重。

今后的改进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特别是资源与评价习题的复习。按层次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

2、作业分层次,每次留作业时要做细致的安排,同时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其辅助孩子认真完成好家庭作业,形成家校的合力。

3、经常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重点内容还应该反复的强调。同时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检验方法以及认真书写的习惯等。

4、培养自觉订正错题的习惯,勤检查错题本。加大力度检查各科作业的完成情况。

5、多与各科教师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动态。

6、继续加强后进生,学困生的关注工作。多辅导,多表扬,少批评,作业尽量做到当面批阅,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鼓励,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这次考试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教学,自己学生的欠缺,我会努力的整改,反复的反思与总结,找出不足与差距,用它来改进自己的平时教学。而我将在教学工作中继续积极探索适合我班学情、班情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堂40分钟的听课效率,还应该注意课堂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心理疏导,争取下次考试再上一个新台阶。

教学反思———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初三数学备课组 童春芳

一、考试总体情况

本次考试试卷有初二备课组长顾老师命题的,试卷难易度比为7:2:1,就整个试题而言,基本都体现了考试命题要求:注重基础、体现能力。比较适合我们本届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从总体上来说,平均分达到了老师的期望值约为65.93分,及格率约为73.01%。试卷中设计了一定量的能力题,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在优秀率上作了适应的控制.优秀率适中约11.06%。这份试卷的质量较高。

二、试卷答卷情况(以三(1)班为抽查样本)

学生基础题答的较好,试卷失分主要是几何题、应用题和综合题。

从具体的大题来分析,第一、二大题的得分率较高,均已超过70﹪。第三大题的第一,第二小题得分率较高,均已经超过65﹪,但是第三小题得分率只有55﹪,第四小题得分率只有50﹪。第四大题第一小题得分率只有50﹪,第二小题得分率只有2﹪。第五大题第一小题得分率高达80﹪,但第二、三小题得分率只有0.25﹪,最后一大题第一小题得分率只有2﹪,第二小题得分率只有1﹪,第三小题得分率为0。故本次考试没有同学得满分。从以上数据分析学生基础题答的较好,稍有点拐弯得分率就下降。

几何题、应用题和综合题一向是得分率较低的题,因为许多几何题都需要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应用题需要很强的分析能力与生活实践能力,综合题一向是一个难点,它是中考拉差距的能力考察题,这些题目对我们学生来说,失分也是正常的。

三、备课组工作:

1、从总体成绩上看,大部分班级的合格率在提高,备课组发挥了一定的效果。为了尽快的透入到紧张的教学工作中,8月29日初三数学备课组老师在一起拟订了备课组工作计划与工作要求。特别对9月1日的课进行了统一安排。要求个任课教师告之学生学好数学必须从以下环节入手:⑴制订计划,⑵课前预习,⑶认真听讲,⑷及时复习,⑸独立作业,⑹解决疑难,⑺系统小结,⑻课外巩固。其中预习,学会查出障碍;听课,学会破除障碍;复习,学会扫除障碍;作业,学会应用。每周四上午第一节课集体备课时,备课组教师轮流说课。备课时大家不仅对下一教学周的教学内容统一要求,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精选例习题,统一测试,还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学与学法。备课组教师工作热情高,工作态度端正,平时又能在课间、中午、放学后认真做好补缺,补差工作和提优工作。有些班级教学成绩较往年有明显进步,教学工作和教学环节的系统性有了稳步提高。比如我们每周都有当堂完成的小练习卷,为了使教学工作和教学环节更加系统,也为了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此练习卷均由大家共同商议内容,内容主要有学生平时作业的易错知识点,下周知识的联系点以及近期知识综合,后由备课组长把关并完成命题。除此以外还及时进行反馈交流。2.优秀率提高的幅度较小。说明我们在平时教学时,特别注重全体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在突出拔尖学生,即培优方面而略显用力不足,因而影响了我们的优秀率的提高。

3、学生的整体成绩上看,每个平行班都分布着不同程度的几个学困生,他们的成绩均不理想,与班级同学差距较大。尽管备课组老师在这部分同学身上化了较多时间,但收获较少。这就给我们所有任课教师提醒:这部分学生的辅导工作应该说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备课组老师通力合作,找出最佳辅导方案,争取最快改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更大限度的提高整体成绩的增长点。

四、采取措施

1.备课组继续发扬互帮互助精神,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实效,在教学的方法,作业的布置,重点、难点的突破方面共商共议。备课组长继续带好头,领好路,加强宏观调控。同组教师多协商,多沟通,确保大家劲往一块使,心往一起想。继续发扬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观。

2.在教学中把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训练做为重点,力求多次严格训练以求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努力在学生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知识迁移,能够熟练地运用,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在精选代表性强,质量高的例题和习题上多下工夫,争取在有限的课堂40分钟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弥补学生“双基”方面的缺陷,力求精讲精练,例外还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3.对部分基础相对较差和上课注意力不能时常集中的同学,教师上课时应多关注他们,多用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问题提问他们,多鼓励,多表扬,尽最大的努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以三分之二的同学理解为主,若本知识点由学生反馈的信息说明学生掌握的较弱,教师在下节课应及时弥补,哪怕影响教学进度。要采用分层教学,分层辅导,特别要关注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的作业,有时间这部分学生的作业一定面批,若一天轮不过来,可以分批分天完成,为他们的作业建立档案便于及时跟踪反馈。还要关注学生错误作业订正。

4.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当地照顾少数有提高潜力的学生。针对综合解题能力较差的现状,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多渗透综合题目的分析、讲解,练习,以慢慢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争取让学生多接触各类题型,多掌握各种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思路与解题切入口。5.应用题,几何题,综合题学生的失分与题目读不懂,审题能力弱不无关系。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反复读题的习惯,对题目中关键的地方可以向语文老师学习,让同学们给予标记,加深理解,加深记忆。对于几何题、综合题要教会学生将已知的条件反映到图形中。

6.为了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除了加强新旧知识对比与旧知识的复习巩固以外,平时教学时对学生的作业规范不能马虎,不合要求的一定要其订正。

7.尊重、爱护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绝不轻易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多注重与学生情感交流,所谓“爱其师而信其道”,若学生与你有对立情绪,是不可能学好你这门学科的。同时特别注意教育方法,注重与学生说话、交流的艺术。

8.对于A、B、C班教案,同备课组老师加强探讨,加强交流,针对中考的知识点,精选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例习题讲、练,尽可能在提高优秀率上做文章,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扩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对于D班的教案,备课教师也不放松,同样认真交流探讨,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为目的。对于E班的学生,备课组加强与吴老师和杨老师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

本次考试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到九年级上第三章,全卷有三大题,24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型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本次考试我校实考人数683人,其中150分的有1人,140分以上二十几个,高分的同学偏少。级段平均分87.12分.级段优秀率21.67%,及格率51.83%,前20%占20.35%。学生反映试卷偏难。学生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审题不够仔细,对题目理解不够透彻,考虑问题不周全.下面就每一道题的失分情况及失分原因作详细分析,希望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成绩有帮助.

第一部分:选择题1-10

第5、8、10题错误率较高.第5题考查的是抛物线的平移问题,而部分学生经常会混淆“左正右负”,也有个别学生左右方向分不清;第8题考的是分式的化简,有些学生这种能力真的很弱,加上知识的遗忘导致选择错误;第10题:主要是学生分析能力比较弱,当出现两种情形时就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第二部分:填空题11-16

第13、15、16题错误率很高。第13题学生误把求与Y轴的交点看成求与X轴的交点; 第15题学生没有连接EC和ED,有些学生连了却没有利用好EC=ED=DB,也有个别学生计算出错,有点可惜!

第16题考察的是点运动所经过的路线长,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有些学生无法理解点运动所形成的是4条圆心角为90度的圆弧,需要强化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第三部分:解答题17-24

第17题考查的知识是代数式的化简和求值及解方程。整体情况良好,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算错,忘了检验的同学挺多的,再三强调的问题学生还是记不住,作为老师真的很无语。

第18题考查的知识是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画二次函数的草图,失分的主要是没有取对称点及没有向下延长,画图不标准,失分有点可惜!

19题考查的是几何证明,大部分学生知道结果却不知道如何去表述,在这方面还需加强。第20题考查的是列方程(组)求解问题,学生会列但不会解的同学大有人在,学生的计算能力真的有待加强。

第21题考查的是函数问题,这种类型的题目平时接触的比较多,整体情况还行。

第22题考查的是求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问题,有些学生不知道连接OD导致没办法解决,也有些同学瞎猜∠OBC=30度,反而使问题得到简化. 第23题考查的是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最值问题。失分的原因有方法选择不恰当、计算出错、三角形面积漏乘2分之

1、不够自信和不够耐心等。

第24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知识。失分主要在等距点基本上只写出第一、三象限上的2个点,而忽略二、四象限上的2个点及(3)问题上,(3)问题大部分同学都是空白的。得满分的寥寥无几。综合性题目的解决有待加强。

评价:①题目的安排基本合理,章节知识考点及分值分布都比较合理;②答题卷设计合理;③选择题和填空题难度值合理,第16题偏难,好多学生都是瞎蒙蒙对的;③24题第(3)小题设计的不是很合理,没有很好的体现压轴题的分量。

1.基础题

本套试卷设计了69分的基础题,其中选择题30分,填空题15分,简单计算题24分,主要考察学生对九年级上前五章中的基本概念、方程解法以及基本方法的理解与运用。对于这一部分知识,从统计情况看,对于两班前200名的学生答题情况比较满意,学生已经掌握课标要求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选择题两班平均得分率均为95%。但也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例如:901班的李琦、刘梦亭与906班的王子琪的得分率只有80%(24分,错了两题),比较低;填空题平均得分率901班比906 班高出3%,其中901班的黄若然、姜哲、吕姝君、卢飞与906班的刘梦婕、蔡济海、陈忱、张淑娴、黄河源、韩睿华都错了一题,柳晓歌甚至错了两题,失分更多;简单计算题两班学生掌握的比较好,平均得分率高达98%,但也有失误的地方,如901班的张妍、朱骁(20分)与906班的张淑娴(18分)。

造成失分原因可能有:上课时对课本上知识存在一知半解,掌握不够牢实;考试时对于有些题目过于轻敌,审题不够严密,麻痹大意。因此在我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注意这些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2.过渡题

中间3道题作为全卷的过渡题,共计21分。从统计情况看,901班平均得分率为66%,906 班平均得分率为70%,906 班高出4%,906班三题得到全分的有4个,901班只有一个。有的学生在这三道题失分比较严重,例如:901 班的黄若然、李成只得10分,卢孟秋与杨渐苏只得了5分,严梓心只得了4分,906 班的蔡济海、张淑娴、韩月只得10分,柳晓歌只得了5分。第20题主要考察了全等三角形的有关问题,学生将几何问题转化成一个代数等式进行解题时,有的学生由于不能正确理解角与角之间的转换关系,找不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造成失分;第21题是关于增长率的实际问题,从表格中分析出所给的信息,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才能探索其中的内在联系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凭经验办事,没有认真审题,将基本工资与年薪误认为是同一件事情而进行解答,从而造成十分,十分可惜!本题是三个过渡题失分最严重的题目。第22小题考查矩形与反比例函数的有关问题,同时又考查了重要的数学方法待定系数法。由于学生无法将已知条件面积与要求的点的坐标联系起来,影响学生第二小问的得分。3.选拔题

最后是3道综合题,共计30分,重视考查数学知识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卷的选拔题,作用用来区分优等生与中等生。从统计情况看,两班平均得分率差不多,两个的得分率都不高,都只有0.42,甚至有的学生得分率不到30%,即三题做对的不到一题,最高的得分率为0.7,因而可以看出学生的失分比较严重。例如:901 班的王诗婧、黄 杰、严梓心、刘梦亭、杨渐苏,906 班的刘思锦、余 鹏、张梦琦、王丽娜、韩 月、柳晓歌。这是我们将来教学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24题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问题,引导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生活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数学,让数学走入社会的课程理念。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收集相关的信息,建立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考查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涉及到数学中建模思想。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阅读、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才能探索其中的内在联系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审题不注意,没有很好的处理题目提供的信息,无法找到等量关系,从而列不出方程,很是可惜。第25题是全卷的压轴题,是一道数与形、代数计算与几何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画图分析与列不等式求解相结合的综合性试题,它涉及一元一次方程、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腰梯形、动点问题等相关知识,既考查了基本运算能力,又考查了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和几何运动变化等数学思想。由于此题起点高,要求较全面,因此一般学生对问题考虑不周全,知识掌握不全面,只得到部分分数,从而直接导致本题得分率都不高。B、两班学困生解题情况的分析:

从统计的结果可以了解到这些学生基础部分情况较差,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得分率都相当低,这说明他们对九年级上前五章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运算以及基本方法掌握不够好。纵观这些学生平时的表现我们可以知道:(1)基础较差,有些连基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都没有掌握;(2)学习惰性太重,自暴自弃。显然我们将来的教学任重而道远。

三、试题总体评价

九年级数学期中试卷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的方向,知识覆盖面广,涵盖了九年级(上)第一至五章的所有知识点,命题视野宽广,设问角度新颖,考查指向明确,呈现方式多样。从试题难度可以分为基础题(包括选择题与填空题)、简单运算(解方程)、实际运用与综合应用,从试题类型可以分为应用题、实践动手题、探究题以及动点问题等。各章分数的分布合理,试题的信度和效度很高,因而起到了良好地诊断功能,是一份较好的期中考试试题。如果试题的难度值把握更好一点,那么这套试题就更加理想了。

四、教学改进的方向:

1、要重视基础。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基础,教学中要突出主干知识内容,落实基本概念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特别要关心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学习兴趣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使他们达到学习的基本要求,努力提高合格率。

2、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从所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和相关学科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律,让学生不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应用意识与建模能力。

3、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不少试题体现了数学应用思想、实践与操作、过程与方法,探究学习等新课程理念。因此,今后在教学与复习中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7.九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篇七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一次函数课程内容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3)能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k>0和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4)理解正比例函数;(5)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6)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1]

(二)本章教学目标分析。经历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经历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展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经历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几何直观;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在实际背景中感受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意义;体会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2]

(三)本章学习目标分析。“发现”一些生活中的函数,从“数”“形”两个角度认识一次函数;并形成一定的数形结合的意识,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具体内容分析

(一)主题图与章前文字。本章主题图选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健身跑、弹簧秤等图片,力图让学生认识到章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而在直角坐标系中同时展现一次函数的表达图像两种表示方式,一方面体现了本章与上一章“位置与坐标”的密切联系,另方面也暗示了“数”和“形”是一次函数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也是研究其他有函数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2]

章前文字由学生比较熟悉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切入,转而思考这些关系的刻画,自然过渡到本章的学习主题。而一连串的疑问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点明了本章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本章结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回顾。

(二)例题设计。以第四章第二节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为例,例1是在明晰了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之后出现的一个例子。考虑了三个方面的情况:是正比例函数(当然也是一次函数),不是一次函数(当然也就不是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但不是正比例函数,这暗含了某种逻辑关系。对此,不必告诉学生,但教师要心中有数。

例2的文字量较多,三个问题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也有一定难度。教师可带领学生读题,划去对解决问题无关的文字,明确已知与所求;在此基础上,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教师评讲。

(三)学生活动。本章教材里的学生活动主要包括“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以第三节一次函数的图像为例。

做一做:

1、画出正比例函数y=-3x的图像;2、在所画的图像上任意取几个点,找出它们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并验证它们是否都满足关系式y=-3x。[3]

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画图体验,同时也为后续归纳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共性提供材料。因此,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

(四)阅读材料。"读一读"是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数学史实、现实中的数学应用介绍文章或趣味性小评文,本章的阅读材料是:中国古代漏刻。

漏刻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一次函数的一个创造性应用。介绍这一内容,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广泛应用。对于有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挖掘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应用实例,也可以组织他们开展一些研究性活动,探寻各种计时方法。

(五)课后习题设置。本章课后习题设置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数学理解、问题解决这三大块。

1、知识技能: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数学理解:通过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3、问题解决: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回顾与思考。本章通过一定的探索活动抽象出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并进而研究一次函数的的有关性质和应用。"回顾与思考"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本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

三、对北师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几点建议

(一)问题情境的选取要尽可能符合广大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函数概念引入中,所引用的摩天轮对很多没有坐过摩天轮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很陌生的生活情境。(二)北师版教材在综合性习题类型的编制方面应有所增加.如增加一次函数在几何中运用的习题,增加求函数自变量范围的问题,增加函数实际应用问题的类型,如运输问题的最优方案问题等。[4](三)北师版教材中例题的数量与题型的种类应有所增加,并且例题的选择应尽可能与课堂内容、习题相匹配。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八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九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篇八

关键词:历史教材;图片;策略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一般只通过文字资料来还原历史事件,以达到扩展教学内容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无聊、枯燥,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大量的图片被编排进历史教材中,突出了图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历史教材图片概述

(一)教材图片

历史教材中会出现大量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联的图片,同时还能够将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解析和拓展,突出难点、重点内容,形象解释各种历史名词、历史事件等知识性内容的辅助图像,成为历史教材图片。

教材图片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历史背景的图片、历史过程的图片、历史实物逻辑关系的图片。很多关于历史过程的图片和历史事物逻辑关系的图片在教材中出现,在实际的应用中,这三种形式的教材图片会交叉运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历史教材图片的作用

历史教材图片是有效表达历史知识的载体,历史教材中大量的图片可以形象、简单、灵活地表达历史信息,直接把历史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与历史近距离的接触,让图片真正发挥其特点和作用,为历史教学增添新的活力。

1.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习惯通过图画、实物等来认识和了解实物。对他们来说,在文字较多的教材中,图片是与众不同的,它能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促使学生去看它、阅读它、观察它。这些历史教材中的图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

2.可以帮助教师生动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

历史教材中的图片可以帮助老师将复杂的历史知识转化为简单明了的图片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记忆,将图片灵活编排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难点,在观察图片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3.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历史教材中的图片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联系图片形成对文章的基础观念,进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效果,丰富想象力;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选择部分教材图片进行解析,衍生出相关故事介绍给学生,甚至可以委托学生讲故事,优化表达能力。

二、岳麓版九年级历史教材中图片设计的特点

历史教材中的图片是根据历史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编排,使图片和教材内容达到真正的有机结合,能促进历史教学的开展。

岳麓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共有153幅图片,其中历史人物图19幅,历史情节图78幅,历史地图19幅,历史文物图28幅,数据图和漫画图9幅。与其他版本的历史教材相比,图片的数量大大增加,而且采用了比较真实的历史图片,以主要文字内容为主,图片穿插围绕,整体上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逻辑性。

本册教材中的图片在教材设置又分为封面图片、单元图片、正文图片、课后图片四个部分。在设计编排上具有以下特点:

(一)与教材重点内容息息相关的图片

历史教材中对重点内容的领会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对与中学生实际生活相差太远的内容来讲。于是教材中关于重点内容的图片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岳麓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对“古代科技与文化”的讲解中,应结合当代学生对科技与文化的理解,通过教材中的图片学习古代科技与文化给当时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又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理解教材内容的有效途径。

(二)教材图片加深理解

历史教学课堂上会遇到部分年代久远的历史人物介绍,史实也与目前的现代生活相距甚远,那么学生如果只通过浏览图片,是无法切身体会到历史知识的更深内涵,也谈不上进一步了解。教材图片的使用能够有效规避上述问题。例如,在工业革命的讲解中,引导学生借助教材中工业革命时期的相关图片来认识工业革命及其背景,这样能使学生深刻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知识。

(三)抽象内容辅助解释的图片

历史教材中的一些教学内容需要对内容进行形象化的分解才能使学生充分了解,因为这部分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表达较为深刻,需要图片的辅助解释才能有效理解。例如,在教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通过展示萨拉热窝事件、斯拉夫人的骚动,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三、历史教材中图片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

在历史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能有效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针对岳麓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图片,提出以下策略,希望能为历史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巧用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语言文字导入方式,用图片导入在第一时间内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例如,在讲授“法国大革命”时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于法国的兴趣以及对这段知识的求知欲,把他们的情绪调动起来,注意力就都集中在新课上、课本上,这样就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慎选图片,突破教学重、难点

心理学表明,刺激越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越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历史教材中一些关于历史事件的图片能帮助 教师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但是在选择引导学生看图片时要慎重选择,不要把什么图都引导给学生看,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把握重、难点,然后选择相应的教材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才能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观察图片,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图片,要求学生读图,明确观察目的,掌握观察技巧,注意每一个细节,抓取有效的信息。例如,在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引导学生对比教材中图片的不同,并对内容进行学习,在这样观察的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能力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利用地图,进行合理有效的复习

地图是历史教材图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图与抽象的文字相比,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在历史教学中鼓励学生多看地图,教师根据不同的历史地图来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加深对历史知识线索的理解。例如,在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可以利用地图分析大战的趋势,加深对这段历史的认识,达到复习的效果。

在新课改不断发展的趋势下,教材图片已经成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整个教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利用教材图片进行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历史教学增加更多的活力。

参考文献:

刘连贵.有效利用九年级历史教材中的图片策略[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11):213.

作者简介:田正树,男,1947年7月出生,沅陵县筲箕湾镇用坪九年一贯制学校,副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研究方向:历史理论研究。

9.九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分析 篇九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共参考57人,平均71分,最高分98分,最低32分。其中90分以上14人,不及格4人。

二、主要问题

1.解题格式不规范,过程不完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计算题不写“解”就开始计算,证明题不写“证

明”就求证;化简求值题,化简不彻底,直接在化简的式子

后面带字母的值来求结果。

(2)部分解答题应先回答,再解释或证明,而没按要

求先回答;部分学生在解答题时随便列上一些条件,直接得

出结论,其实毫无因果关系,有的学生做解答题,省掉必要的过程与步骤,只注重得出的结果,几何证明毫无逻辑性,跳步书写,缺少必要的理由。

2.解题方法不当,思考不周,审题不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基本运算能力不过关导致失分。诸多《课标》中

要求掌握的基本解法无法入手,造成大量失分,难度不大的计算题动手就错。

(2)忽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造成结果错误。

(3)不注意审题,盲目作答导致错误。学习此类题目

时,学生未真正独立思考,掌握判断方法,同时也暴露出学

生在答题时盲目作答,不注重认真审题,认真分析,结果使

本来会做的题目做错,教师在教学中对课本上的例题要注意

变式,不能就题论题,要指导学生审准题目,全面把握,充

分利用题目条件。

(4)解题方法失策导致错误。有些学生审题时思维封

闭、单一,不善于整体把握,寻找最佳解题方法,出现小题

大做,大题繁做的现象,影响速度,甚至造成错误。

三、教学建议

1.把握教学进度,控制教学难度。本学期教学时间较

长,因此在安排教学进度时要完成下册两章内容,到目前为

止,仍有少数学校进度迟缓。各校要根据教学实际,切实制

订好后期教学计划,保证期末考试有充足的复习时间。在教

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学起点,突出双基落实。要

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这

就要求教师要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难度,不盲目拔高教学要求,平时的考试和训练以教材的难度和课

标的要求为准。

2.加强对学生的培优补差,对好学生要利用好时间布臵

一些有难度的题供他们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予以

关心,反复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

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

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首先,找他们促膝谈心,把教师的爱倾注给学生,通过热心、体贴、耐心的帮助,使学生体会到师生之间真挚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在题目的选择上要有梯度,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步使他们学习质量有所提高。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外辅导工作,并在班内开展学习中的互相帮助活动.3.加强几何教学,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新课改以

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普遍下降,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后中考有可能加大考查力度,希望在教学中要注重几何证明的逻辑性和规范性,证明过程要做到步步有据,如证明三角形相似或者是全等时,一定要把相似或全等的条件放在一起,用大括号括起来,要表示出相似或全等的理由。

4.注重核心概念和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部分老师认为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应该淡化数学概念,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教学中要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弄清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基本的性质和方法,同时还要在解题过程中认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有关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考试研究,及时了解考试动向。虽然还是上新课的阶段,但还是应该了解我市中考命题特点,建议九年

上一篇:描写芙蓉花的句子下一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