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互动之我见

2024-09-13

语文课堂互动之我见(共14篇)

1.语文课堂互动之我见 篇一

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通过学习《初中语文课堂学习研究与评价》这一课,使我感触很深。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上如何充分运用好一节课的时间,如何分配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掌握自己的教学内容等一些列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学习都迎刃而解。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略谈几点体会:

一、要让语文课堂荡漾着情和爱的活水。语文教学也是情感教育,在教学中通过言语感染把学生引入情景之中拉近学生与课文主人公的情感距离。

二、要让每堂课都要学生的笑声。长久以来,语文课堂充斥着浅薄,低级,呆板,滥情,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导致该掌握的学习内容掌握不了,我觉得在课堂上讲完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后,其余的时间都用来给学生讲些课外的东西,比如向学生推荐一些美文,一起来学,学生兴趣昂然,群情激奋,人人陶醉。

三、要让教学手段变化多样。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2.语文课堂互动之我见 篇二

对于上述现状, 许多教师把原因归结于语文本身和学生的无知。固然, 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沉默不是语文教师唯一的选择, 等待不是最佳的办法。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切实努力, 用实际行动构筑心中的理想课堂。

真正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是怎样的呢?

一、语文课堂应是枝繁叶茂的大树, 能让学生从根部汲取到无尽的营养

大多数学生对语文学科不重视, 是因为从内心深处认为语文课多听一节少听一节并没有太多区别。语文课与数学不同, 做错一道题不至于离线十几分;它也不像英语, 只要勤背勤记总会见成效。它需要的是点滴的积累和广泛的阅读, 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付出和热爱。所以, 基础不好的学生, 早就没了耐心, 索性破罐子破摔;基础一般的, 俨然没了目标;基础薄弱的, 更是失去了信心。

著名学者布鲁纳曾说:“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 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 如果每节课都能精心地安排一个学习重点, 与学生的基础考点、写作技巧甚至生活态度等紧密地联系起来, 就根本不需要担心学生在语文课上恹恹欲睡了。如教授《沁园春·长沙》的上阕, 就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写景顺序的变化:远近结合、高低并举、动静交错、总分有序, 这既能用来解答诗歌鉴赏的写景角度题, 又能让学生学会有条理、有层次、多角度地描写景物;学习《想北平》, 侧重体会作者选取酸枣、嫩蜻蜓、绿苇叶等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物来表达大主旨的手法, 并当堂让学生描写最熟悉的家乡风物, 香沙芋、山羊肉、青甘蔗、麦芽糖等事物在学生的笔下香味四溢, 令人垂涎欲滴。教授《前赤壁赋》时, 除了切实掌握文言文的各个知识点外,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关注用描写、议论等手法推动情感变化的写作特点, 体会主人公的情感线索, 并在写作记叙文《温暖》时明确要求学生以情感变化作为文章的内在线索, 其后学生的作文构思果然精巧了许多。同样, 对于《乡土情结》引用诗句的作用, 《我心归去》孤寂心理的渲染, 《拿来主义》的比喻论证, 《我的四季》中的人生哲理句等, 均可采用类似于此的教学方式。

显而易见, 与教师常用的字音字义、作者作品背景介绍、段落把握、内容分析四步走等方式相比, 这样的语文课如同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样, 让学生既感觉到每节课的生气与鲜活, 又能从中汲取到各有侧重的丰富营养, 由点到线、由线及面, 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自然有所提高, 放弃听课的现象就更为少见了。

二、语文课堂应是清澈见底的小溪, 让学生在水里享受到灵动的快乐

学生敢于在语文课上懈怠, 除了教学程序的僵化, 更因为教学模式的单调。好多教师为了在规定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 索性一直奉行传统的“大满贯”教学方法, 整堂课如同一潭死水, 激不起一丝波澜。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 要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所以, 真正的语文课堂必须切实从学生出发, 把教本变成学本。没有一节课是可以复制的, 或个体泛读, 或整体诵读, 或单个回答, 或小组合作, 不同的课文应该通过灵动的形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如教授《相信未来》, 适合用齐读的形式, 因为学生高亢激昂的声音更能激发出他们对未来的坚信、对生命的热爱;教授《我心归去》时, 文中有这一句“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如果教师能在其间播放一首赶车谣, 学生自然就会陶醉在乐曲奋进的旋律中, 而这恰是赶车谣所蕴含的精神愉悦的含义;教授《秋水》时, 可以引进于丹《庄子的智慧》;讲授《虞美人》时, 可以试着亲自演唱;教授《登高》, 可以让学生先画出诗中的画面;讲授《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时, 可以让几位学生进行小品表演;教授《我有一个梦想》时, 可以让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教授《我与地坛》时, 可以联系读本内容品读。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只要用心走近学本、走近学生, 每堂课必定与众不同、灵动多姿。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 就是翻来覆去地诵读、默记、思考。当读出了自己的理解、情感, 读出了文章的妙处, 思考出了自己的惊喜, 我便敢走进课堂。”如果语文教师在每一篇文章里思考出自己的惊喜后才走进课堂, 又何尝需要担心学生不会从课堂中得到惊喜呢?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这样的语文课堂教无定法, 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学生时时都充满期待, 享受着灵动、变化带来的喜悦和快乐。

三、语文课堂应是浩渺无边的天空, 让学生从云间感受到真正的自由

有教师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 可又不想过于费力地从学生口中淘出答案, 就会让学生齐答一些不问也知道的问题;还有一些教师精通多媒体技术, 将课上可能涉及的一切步骤和所有内容都固定在课件上, 每个环节的时间、每个问题的答案都被格式化了, 整堂课学生都受到教师和课件的牵制, 一节课结束, 学生的书本上和脑海里什么都没有。

罗杰斯指出,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必须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理想的语文课堂, 最需要能给学生带来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开放、民主、包容。在一堂讲授《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的课上, 讨论到诗中对“惊”字的理解, 教师先后叫了两位学生, 都一致回答了“惊喜”, 教师马上就不耐烦地打断说:“请按照我的思路去思考, 这是诗人不得志时写的。”试想, 不得志时所有的情感就都必须是悲伤的吗?如果是这样, 我们教育学生要笑对生活, 不就都付诸空谈了吗?我在听课间已然意兴全无, 更何况是课课深陷其中的学生呢。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课堂更是如此, 以学生为主体的最高境界, 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讲自己所想讲, 甚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发现新的问题。我在讲授《十八岁和其他》的公开课时, 讨论到“学习的苦乐”这个话题时, 按照一开始的设想, 应该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是苦的, 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是乐的, 两方就此展开辩论。可真正上课时, 学生全部认为学习是苦的。这确实是作为90后学生的心里话, 我没有否定他们, 只是引导着他们去搜寻快乐的事情:克服难题的时候, 成绩进步的时候, 偶尔放假的时候, 帮助他人的时候……在体会的过程中, 他们发觉, 学习也是一件苦中作乐、先苦后乐的事情。有这样宽松、包容的课堂氛围, 学生自然愿意畅所欲言, 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在教授《劝学》时, 对“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中的“焉”, 我根据下文的注释“由此”讲解为兼词, 可学生在讨论时发现前两句解释为“风雨从山上兴起, 蛟龙在渊中产生”是合适的, 而“圣人的心境因为品德也就具备了”却是比较牵强的, 因此不如把这个兼词直接理解成句末语气词。我个人认为, 学生的看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样的语文课堂, 才会让学生有用武之地, 真正做到动手、动口、动脑, 长期积累, 必然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美国]布鲁纳著, 邵瑞珍译《教育过程》, 文化教育出版社。

3.小学语文互动教学之我见 篇三

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在改革过程中互动式教学是可以更好地提升课堂气氛的方式,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往能力,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

一、互动教学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交流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主要方式,小学语文教师是小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不仅负责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负责学生的知识传授,所以,培养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互动教学不仅有利于知识的传授,还可以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教师更加方便了解学生的心理与想法,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小学生多与教师交流有利于提升教学知识,帮助小学生更深入地进行自我发展与塑造,所以说,互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培养学生性格中的积极面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包括知识教学,还包括素质教学。小学语文教师是学生的榜样,需要带动自身的榜样作用,在人文修养与素质培养上给予学生示范作用。小学生对于教师的要求基本上是唯命是从,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小学语文教师在互动式教学当中要向小学生传输正确的道德观念,进一步提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培养小学生性格当中的积极面。总之,互动式教学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这样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所以,教师要学会利用互动式教学,增进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特点

(一)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互动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注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语文课程的学习终归要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互动式教学坚持立足生活实际,引导小学生从小树立理性理念,强调对现实生活的理性分析,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时,互动式教学要求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水资源短缺现象,甚至可以为学生播放非洲等地区人们的喝水困难的视频和图片,教育学生从自我做起珍惜水资源。

(三)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大胆质疑、大胆发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授《乌鸦喝水》时,讲完课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乌鸦还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喝水,在思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互动教学的对策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營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是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法的首要任务。只有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首先,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多多关心、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运用微笑语言和友好的肢体语言,感染学生的情绪,引起学生的情感呼应,为课堂带来活力。最后,教师应该多多称赞、鼓励学生,时刻关注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及时肯定、表扬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丰富教学手段

要想真正实现好互动教学,就要在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小组竞赛、知识抢答、角色扮演、游戏教学等等都可以为我所用。这些教学手段都需要学生之间乃至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增加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各个小组之间竞赛古诗背诵以及古诗理解等等,也可以组织知识抢答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

(三)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不仅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要更加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一种引导和学习的纵向互动,而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多的是互相交流,以及奔着某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努力的横向互动。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小学生喜欢一起玩耍,一起放学回家,一起写作业,一起争先抢后地举手回答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也可以模仿学生们在生活中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意识到学生互动可以给课堂带来的积极性,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以及竞争意识去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只有学生自己参与其中,并且通过自己努力思考出来的答案才能够更容易记住。所以说,老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应该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去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4.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之我见 篇四

唐国宁

【内容摘要】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语言美、构思美、思想美,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要讲究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体现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疏导、诱导、辅导的作用;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的活力。【关键词】 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艺术

语文教育面对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的时代,必然要做出自己的思考与应对。作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者,理应改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不断创新,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而语文教育的变革重点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摆在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教材内容,教材结构,教材重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认为学生应该养成自学的习惯,内心拥有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学,去用,这样才能有所长进。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特点,富于创造性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安排精巧的教学过程,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下面,我就从六个方面谈谈对语文课堂艺术的愚见:

一、改变认识,关注学生。

长期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人地位。尤其当我们一起评课时讲这位老师基本功好,那位老师运用方法好等等此类话的时候,就充分说明课堂的焦点不在学生身上,课堂的靓丽最终归于老师;而我们听课老师也都在思想上先入为主的盖了帽:“咱们下一节听××老师的课,”而非:“咱们看看××班学生是如何上课的”。孰不知,老师的价值是在学生身上体现的,课堂的好坏应当看学生发挥如何。

在此情况下,其实我认为一节完整完美的课恰恰就是最失败的课,因为老师表演完了,而学生居然没有任何问题,还心满意足,无有任何千奇百怪的想法,这岂不是我们培养人才的悲哀,岂不是教师的高级欺骗手段?我们老师的知识量到底有多少呢?长此下去,我们的后代会不会出现知识的倒退呢?

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认识,更多地去关注学生,而不是只关注教师。一节好的民主、自主的课堂实质在于:我们不光在乎课上解决了多少问题,而要更在乎引出了多少问题、留下了多少问题,学生有多浓的兴趣去反复地玩味、品评、尝试、实践于课下。

二、形式多样,激“活”课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课教学虽无定法,但却需要讲究方法。语文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种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那么为了让学生“活”起来,可以尝试哪些手段方法呢?

(一)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以它丰富的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能有效地弥补传统语文教学的枯澡、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素质,而且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得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互相补充与完善,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静止的图像动起来,更加具体的反映思维过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灵感、开阔思维,使传统与现代化媒体相互渗透、补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多媒体是课堂的辅助,老师的帮手。同时,我们教师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正面对着一种新的挑战:它要求教师们不仅要从理论上接受多种媒体手段教学的优势,而且要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体会每一种设备的特点和优点,设计教案的同时要精心设计好每一部分所需采用的多媒体手段,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期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以读激情。语文教学,读为根本,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的很多文章都充满厚的感情色彩,很合适朗读。这时,假如老师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将文章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定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学生也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品读,首先从课题入手,初读感知,晓“情”,然后抓住语言文字,精读品味,激“情”,最后反复朗读,读说结合,悟“美”。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发现了“美”,悟出了“美”,而更多的是注重引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体现了学生自我发现、相互评判发现,使课堂具有真正的动态活力。

(三)开展竞赛。有些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作出响应。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而也有很多学生,却羞于启齿或明知不答,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采用竞答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必答、轮答、抢答等类型的题目,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就会“活”起来。课堂小竞赛使学生脑细胞的活动加快,神经紧张,因而感知力和理解力以及记忆力都处在最佳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其效率肯定要比其它状态下的高得多。但教师在采取这种形式组织课堂时要注意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题目,让他们能 “跳起来摘苹果”;此外,还要善于利用课堂“小插曲”,以此鼓励、引导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学习。

(四)角色对换。语文课堂上,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角色对换,部分知识、题目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讲,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又可以加强学生记忆,找出自己知识盲点,懂得老师讲课的艰辛,从而尊重老师,与老师“情同意会”。

三、语言艺术,巧妙运用。

要是语文课堂更具有吸引力,使学生保持对语文的浓厚兴趣和新鲜感,教师就必须注重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进入艺术的境界,要从以下几方面作刻苦的追求。

(一)音高得当,音强适中,具有语音美。语音过高,声嘶力竭,不断强刺激,会使人反感;语音过低,有气无力,不易听清,就会令人昏昏欲睡。

(二)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具有言辞美。语言要精确、精炼、精妙,要将作者文中之情与教者、学者的胸中之情融为一体,才能形成心理共鸣,易于接受。

(三)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具有旋律美。语速要快慢有间,断续适当,张弛有度。

(四)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具有情趣美。幽默是人生的一大智慧。幽默的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但须注意分寸、火候。幽默,不同于滑稽,不等于讽刺,更不是油腔滑调,低级趣味。

四、情感丰富,风格多样。

语文课堂教学的风格艺术,是语文教师人格、品性、素养的再现,是不断创新、走向成熟,走向完美的标志。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感的浓重与丰富,是构成语文教学风格的基本因素,甚至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也就没有风格,这是构成语文教学风格的内隐因素。教学语言的精炼、精确、精妙,言之简约、言之有序、动情生趣;教学方法的新颖,巧妙、独创,或善读,或善导,或善点,或善评,或善启,或善讲;教学的表情美、体态美、风度美。这是构成语文教学风格的外显要素。

语文教学风格是多姿多彩的。有的深沉含蓄,或严谨,或庄雅,或蕴味,或理智,自然而不做作,以简练、明白、严密的逻辑力量取胜,这一类可以归属为“质朴”的风格。有的热情奔放、绘声绘色,或谐趣,或潇洒,可明畅,或雄健,多以生动活泼和明丽清新赢得学生,这一美可以归属为“表演”的风格。也有的融合了单一性“质朴”和“表演”两种风格,经过重组改造,成为中间型、浑融型的教学风格。既庄雅又谐趣,既严谨又潇洒,既雄健又委婉,既蕴味又明畅,既善表演

善导演,这恰恰是语文教学风格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五、倾听意见,发扬民主

从学生眼中看自己总能了解一些事情。当我们发现学生在按我们的期望去行动时,我们会信心倍增;但当我们听到学生向老师提出批评或特殊看法时,情绪上往往会有所不安。但我们必须要有勇气去倾听意见,这有助于我们对教学做出更好的响应。没有对学生学习体验的了解和重视,我们就很难组织民主化课堂,很难做好教学工作。为了让学生感到安全,并且让自己得到中肯的批评,在学生完全信任我之前,我邀请他们对我的行动提出匿名评论,并且公开讨论这些评论,让学生相信其体验的价值,并且让我提防那些由我自己的行为所导致的问题和本来可以避免的错误。由此我很快就发现学生对课堂气氛、效果的真实反映——“死气沉沉”、“闷”。于是我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批判性反思活动。我想起了魏书生在《论语文教学的民主化》一文中的一些话,“十年来,我上过四百多节公开课,其中有的课上得一塌糊涂,事后查找原因,重要的一条就是看的参考资料太多,考虑多方面婆婆的意见太多,以致进行教学设计时,忘记了学生的实际,而去适应各类教参及婆婆们的需要,结果课堂上昏昏欲睡,死气沉沉,自己越讲越不是滋味。”而我所犯的毛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到底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打破僵局,焕发勃勃生机呢?我跟学生进行了商量。有学生说要多开玩笑,多讲故事,而有些则认为教师不能抹杀其授课的个性而只停留于表面,更重要的是能够引领他们进行比较深刻的认知活动。更有学生指出,教师应将时间交给他们,让其组织讨论,等等。我对学生的意见进行了归纳与思考,我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实行教学主体的转变,由讲堂变为学堂,讲授变为启发,“专制”变为民主,一言变为群言,注重外部刺激转为激励内部动机,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状况,而单纯倚仗各类教参的备课,把学生纳入固定轨道上课,只能把师生都逼进死胡同。而当我站在讲台,又一次环视在座的学生时,担心又产生了:这些学生是否具备了主体性学习的可能性呢?孙春成在《语文课堂立体教学模式》一书中指出,一个人进入中学时,“已具备了自发地推导某种法则的分析能力,能成功地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同时,他开始有了怀疑,开始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去分析世界,表现出一种要自己去认识事物的强烈欲望,并竭力地要显示出自己的存在。”既然如此,我们做教师的就要尊重,爱护,并 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状况去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的向导。师生之间不是灌输与接受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苏联学者雅各得钦说过,“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大胆地、无拘束地讨论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会证明和反驳。”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树立“教学相长”的思想和“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念,不能自以为是,不懂装懂,扼杀异见。在这么一种情况下,学生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对《伶官传序》一文展开讨论时,有位学生认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提法是不恰当的。这个学生平日纪律散慢,成绩落后,况且这一句话又是千古名言,我差点要叫他坐下,置之不理了,但还是问了句,“为什么?”他便论证起自己的观点来。,他举了牛顿、陈景润等科学家为攻克科学难题废寝忘食的例子,然后说:“如果你所溺爱的是真理、科学、健康有益的事情,那你就不会玩物丧志了,因此问题不在于„溺‟,而在于你是什么人,„溺‟什么。”听完他的论证,我带头鼓起掌来,赞扬了他独立思考的精神。从此以后,我在课堂上常听到他踊跃的发言。由此可见,教师不戴有色眼镜,耐心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化课堂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

为了使语文课堂更具有艺术性,教师还应该多开展教研活动,相互之间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不断提高。

首先,通过语文教研课可以向老师们学习新的授课技能,如知识的重点、难点的突破,目标的合理设置,课堂环节的处理,以及学生主体性的调动。语文教研课都是老师们精心备的课,它融会了老师们的心血,极其精华的融合。是一种有效的新的形式,可以相互促进,互补不足,取长补短,体会到了集体备课的优势。备课和上课的经历,使我在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其次,语文教研活动中课的讨论环节,意义很深远。老师们的总结既宏观的把握又有细微的点评,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指导性的建议。例如:对语文课本的深入挖掘、教材的再处理等。给大家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语文教师互相交流的一个平台,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备课上课时都会忽视自己的不足,但是这一点别人却很容易发现,听取别人的意见,会让课堂效果更明显。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要立足于“人”的培养,从学生学情出发,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自己首先不能讳疾忌医,抱守残缺。因为“变则通,通则久,久则安”。在借鉴别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还需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雷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1月

2、《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王增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7月1日

3、《中学语文教学艺术100招》王世群

重庆出版社

2009年3月19日

4、《语文教学艺术——献给青年教师》刘松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5月

5、《上海名师课堂》卢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年6月1日

6、《语文课程新探》陆志平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5.如何驾驭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篇五

洛阳市新安县新安四高史代见sdj61889@163.com*** 内容摘要:新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学不是外在的灌输。所以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想课堂流光溢彩,就必须进行大量的准备和努力,要注重方方面面的细节才会语文课堂生动有趣,效果突出。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不断观察、思考,实践和总结,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或应考虑的问题浅述了驾驭好语文课堂需考虑六个环节:

1、读懂学生,努力营造课堂氛围;

2、精心组织备好课,上好课;

3、掌握好课堂教学环节;

4、教学语言的锤炼与推敲;

5、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

6、第二课堂的开发与拓展。

一、读懂学生,努力营造课堂气氛。-----驾驭课堂的必备条件

语文教师要关注受教育的对象-----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读懂他们的表情,是欣欣然陶醉其中,还是茫然不知所措,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等,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对语文学科所教知识,运用手段的理解及接受程度,才会事半功倍,教学相长。

教师在课下要先备学生,了解所教班级情况及学生情况,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才会驾轻就熟达到教学任务,才会运用教学智慧驾驭好课堂教学。现在社会错综复杂,许多学生思想认识不一,对许多问题和现象不能作出正确判断和理解,家庭和社会的原因会让学生有自己的世界观,在统一进行课堂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课堂中关注学生,因势利导控制不良情绪或现象,才会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和教学同步,这是驾驭好课堂的必备条件。

二、精心组织备好课,上好课。------课堂出效果的保证

1、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如果不敬业没有强烈的责任心,那么教学就会凝固成一潭死水,就难有新意,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新课程改革已经有些年头了,而新课程改革在实施中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必须担负起这个责任和使命。为学生发展着想深入钻研,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尊重新课程价值观的规律,来做新课程的实践者,创新者。推动新课程的实施和发展。

2、要转变教育观念,对教师角色合理定位。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探究课堂,揭示知识奥秘。教师一定要放下架子,不要做课堂的主宰者实行满堂灌,一家言。而忽视了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其结果违背了教育宗旨,必然得不偿失。教师应是学生的导师和朋友,融入到学生生活学习中,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服务。

3、备课要精心设计,教师要吃透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不仅备知识,备流程,还要备学生,考虑服务对象的接受能力,学习的敏感点、疑惑点,以及课堂细节,遇到突发情况能冷静面对应付自如。这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课堂能扎实有效出效果的保证。

三、掌握好课堂教学环节-------课堂实施的关键

1、组织好开头。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组织好开头是吸引学生调动学习兴趣的关键。如果在课堂开头不能吸引学生或者学生已经厌倦,后面工作就无法开展,即使教师情绪高昂而学生听讲状态低迷,恹恹欲睡,云里雾里就很难有好的结果。因此教师在导入时要不断变换形式关注课堂第一炮,导入时可采用歌曲、诗歌、图片等手段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新鲜感,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注意情绪调节,上课时对没有做好准备趴在桌子上睡觉、说话等现象进行提示制止管理。在开头环节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流程的管理。管理好课堂秩序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有助于师生教学情绪的稳定及师生双方信息的交流。有的教师只顾自己讲,不顾学生听不听;对爬着睡觉、私下讲话、看别的书、干其他事的现象视而不见;甚至有的学生乱哄哄的讲话声淹没了教师讲课声的现象也视而不管,导致课堂纪律涣散,教学处于失控状态。那么一切都会成为空谈,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作为一门课的主讲教师,应该教书育人,管教管学,履行职责,严格管理。除了专心致志地讲好计划讲授的内容外,必须时刻关注学生听课情绪,控制课堂教学纪律。当发现有些学生听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要运用语言信息、非语言信息调控学生学习情绪,以平衡教学活动。如发现出现少数学生违纪影响多数学生听课时,应及时制止,提出批评要求改正。也可以在重点、难点之处借助语速语调的变化来提醒或警示困倦者,还可以利用在重难点举出一些富有情趣的实例,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用隐含针对性的语言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警觉,从而达到使学生精力集中把心收回来的效果。也可以利用课堂的提问来转移学生的注意,或采用夸张的引起警示注意的手势让课堂中的不合理现象消灭于萌芽之中,达到“无声胜有声”的目的。这是教学智慧,是教育机智的体现,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关注点,只有这样才不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脱节,才会流程完整,和谐统一。

3、小结、作业布置结束一堂课

小结使一堂课升华结晶的关键,便于知识串线结网形成系统,有利于知识巩固能力提高。小结一定要简洁精要,让学生对一节课的教学有个清醒认识,使知识融会贯通,消化吸收。作业布置要艺术化,层次化,不要搞一刀切,可分为必做和选做,分层次分阶梯照顾到不同层面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提高,课后有收获,使每位学生能学得会,学得好,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时间把握科学合理

要做到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导入仅是引子不能占时过长,否则头重脚轻完不成课堂目标。讲解要精,不要滔滔不绝,练习讨论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空间,便于学生打开思维。流程完整时间划分合理,不拖堂不提前,准时下课,否则可能因为一点疏忽而让一节好课大打折扣。同时也让学生产生不满,影响以后教学的开展。

四、教学语言的锤炼与推敲------魅力所在教学语言是实施教学工作最基本、最直接的手段,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是引导学生走进知识迷宫的万能钥匙。它是语言这一人类交际工具在教学领域中的具体运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增强教学语言的功效,让语言成为教学的通灵宝玉。富有激情、善于启发、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语言是驾驭好课堂的媒介,也是教师魅力所在。优秀的教师会很注重教学语言的锤炼和推敲,巧妙运用教学语言组织教学,语言优美,有磁性,有感染力,影响力。善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巧设疑问因势利导,启发他们动脑思考,尝试课堂动脑的成功喜悦。课堂语言

中导入语要简洁,为教学内容服务,不能喧宾夺主。讲授语要注重整体设计的完整,不能照本宣科,平铺直叙,而要深入浅出,要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声音洪亮有穿透力,让教室四面八方同学听得见听得清。语气得体,语速恰当让人感到舒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跟着老师感觉走。具有启发性,通俗、形象、生动。提问语设计要把握时机,不能早也不能晚。提问语必须明确,没有歧义。提问还要适量,不能一味地发问,高明有效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迅速获得教学的反馈。处理课堂板演、提问等语言要中肯,对学生充满鼓励和期望。结束语要提纲挈领,承上启下,切忌虎头蛇尾。教师要注重语言修养,形成独有的教学语言风格,让教学语言成为教师授课的魅力源泉。

五、教学辅助手段运用------锦上添花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利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教具简单,内容呆板,枯燥无味,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容易使学生厌倦疲劳,费时又费力。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声音、图像、颜色等信息传递给学生,调动学生感官思维,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语文课堂有生气,有活力,化枯燥为生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在进行《项链》这一课的教学时,传统的教法是让学生读一读课文,分析一下情节等,而如果把它编排成课本剧,就会生动有趣得多,让学生参与其中,他们会体会到小说的情节,及构思安排,对人物的分析和理解会更深入透彻,对小说的主题会进行多元的思考。还可以请学生观看电影及有关课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课堂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使语文课堂五彩斑斓,锦上添花。

六、第二课堂的开发与拓展-----迁移延伸

语文知识丰富、琐碎,仅靠一节课让语文知识得以拓展,能力得以提升,还远远不够。必须丰富学生语文生活,课下开展学习小组,通过阅读书报,组织讨论,办语文角等活动,让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在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文艺演出等活动中渗透语文知识,让学生走进语文大观园,感受语文的魅力,让国语亮起来,时尚起来。这是语文课堂的迁移与延伸,也是语文的根本源泉和动力。教师要在课下对课堂教学和组织活动进行反馈和总结,查漏补缺,完善课堂教学,形成艺术,同时要自我加压,注重学习,加强专业素养,不断与同行交流沟通,尝试一课多教,多元备课,把握课程走向,与时俱进,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才会教师学生双丰收。

总之,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走在时代的前沿不能仅局限于一篇课文,一个单元的教学,把语文肢解,而要本着为学生发展,切实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语感和语文素养的目的,来组织备课为学生服务。在实践中,语文学科就会强化,语文整体素质就会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走进新课程》

《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

《素质教育课堂优化艺术》

《现代教师自我发展丛书》

6.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提问之我见 篇六

黑龙江省北安管理局长水河农场小学 韩金玉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效果,而且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放飞思绪,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一、有效提问的目的何在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发其潜能,培养他们创新精神,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活起来,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着名学者陆九渊也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课堂提问与教学的关系,其价值并不在于形式上的热闹。它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走进教学内容的灵魂,即获得基本的语文知识,又受到较好的文学熏陶和人文素要教育。优美的文辞 篇章还可以引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反之,学生会手忙脚乱不得入门之钥,或者随心所欲地草草了事,课上听完,课下连这节课里到底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都不知道。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其中,教师的“引”起着关键作用。而“引”在很大程度上又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提问则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体现。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所教的教学年段的教学目的要求及相关的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从而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据班级实情由学生自己设疑,例如,我在教学《军神》一课时,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提问完成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使教学活动变得快乐、轻松、有效,既完成了本课目标,又提升了学生合作交流、自学领悟的能力。同时又促进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诱发学生多问、敢问的求学精神,由此可见,富有启发性,可思性,连贯性的有效提问能促进教与学之间可持续性与良性发展。又培养了学生大方、清楚、完整的`表达口语能力。

三、提问中应注意的误区

1.忌过多、频繁的提问

一堂课仅仅40分钟的,过多的问题侵占了学生的思考时间,使他们往往是“不假思索”地忙着回答和应付。甚至来不及听明白所问就答。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也就无可厚非了。

2.忌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

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习惯性地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这种习惯的出发点是希望学生能够记住问题或知道问题的结果。但我们却忽略了,这种习惯会使学生养成依赖的心理,他们会认为第一次没听清还会有第二次,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习惯形成了,学生只抓 “重复”的问题,对问题的初次出现不会太注意。这对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学习、主动思考有不利之处。有时,不断地重复,学生会厌烦,也会导致大量有意义时间的流失,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但这并不是不能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这种重复得由当时的课堂实际情况、教学内容、问题深度、学生个体的反应等诸多因素来决定,体现的是教师较好的艺术的把握教育教学机智的能力。

3.忌总是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

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我们有时在课堂提问上,会经常提问一个或几个同学,例如有时我们会听到学生说:“老师,这节课,你怎么只提问他们几个,不问我们呢?”教师的出发点可能是抓两头促中间。但要注意这个度的把握,既要让跑得快的学生有冲劲,又要让中间的学生有奔头,还要让后面的学生有希望,要调动班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行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学习,这是每个教师持久性的目标之一,从学生的问话中不难看出学生的疑惑和委屈,教师要因势利导,打开心扉,并在以后的实践中及时调整,若只是轻描淡写简单行事,这些学生很可能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在课堂上开小差,从而导致凝聚力和向心力及战斗力的丧失。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使每个人的语文素质与人文素养得到不同的进步与发展。

7.语文高效课堂构建之我见 篇七

一.转变教师的“讲师”角色

教师应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 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构建学习的过程, 改变教师单向传援知识的教学行为, 树立以活动促学生思维的教学观念, 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 而变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提高教师的“备课”水平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 其关键点是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只有不断挖掘、研究教材, 精心打造教学过程, 才能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备好一节课的要求涉及到诸多方面, 但至少要注意三点:即学生的知识底细, 本课的学习目标, 本课的内容要点。只有掌握学生的知识底细, 弄清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才能明白自己如何去教, 该教哪些内容, 不然, 就是徒劳而已。学习目标引领教学过程的方向, 只有学习目标明确,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从而巩固课堂效果。

抓课文的内容要点, 其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 重点是学习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 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难点是领会课文丰富的内涵。我在教学时, 通过诵读, 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来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通过讨论, 挖掘课文的丰富内涵, 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通过续写, 深层揣摩课文立意和起伏的情节,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这些内容, 只有不断挖掘教材, 深入思考, 扎实备课, 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掌控时间的利用效率

评价一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 主要看在有效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和能力认识提高的程度。因为现在的校园, 课外兴趣活动异彩纷呈, 现在的学生, 大都爱好广泛, 善于表现自我, 如教师不能很好的利用课堂的有效时间, 课外, 学生由于参加各种活动而放松学习, 所以, 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想方设法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例如, 我在教《故乡》一课时, 课前先让学生预习课文, 排除字、词障碍, 了解课文大意。课堂上通过阅读交流, 感受笼罩全文“忧郁、感伤”的情感基调, 并分析故乡景、故乡人变化的原因, 来启发学生对当时社会的认识, 最后通过人物前后描写的对比, 把握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 并以“闰土可怜吗?”“杨二嫂可恨吗?”等问题, 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题。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 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 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上, 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营造课堂的和谐氛围

一个人在轻松愉悦、舒畅和谐、公平民主的环境中, 参与活动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表现的欲望大大增强, 并且思维灵敏。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 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如我在教《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时, 先让学生反复的诵读课文, 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 结合课文内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全班六个小组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表演富有想象, 形象各异, 个性鲜明, 学生兴趣浓厚, 课文内容掌握较好。这种活跃、民主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 轻松掌握了知识, 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另外,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思维灵敏, 想法富有创意, 课堂就会成为学生丰富智慧的殿堂, 语文课的教学效率就会大力提高。如我在讲完了《致女儿的信》这一课时, 在班上开展了以“什么是爱情”为主题的讨论会, 讨论中, 同学们大都情感丰富, 论说有理有据, 充分展示了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风采, 真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通过讨论, 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学生思维的火花绽放光彩, 同时还对语文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8.高效语文课堂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高效;导语;结语;精文

细节决定成败,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这无数个细节决定着语文课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兴奋点”,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感觉到精心设计导语、结束语,给学生荐读精彩的文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提高课堂效率。

一、导语设计

语文课堂上精彩纷呈、摄人心魂的导语,是一首美妙的序曲,引人入胜的导语能激趣、设疑、入情。比如教读现代诗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如果有外国友人让你推荐一个中国最值得欣赏的地方,只选一个,你会推荐哪里(长城、故宫……)?如果有同學问我,老师,请你向我们介绍一种中国最值得欣赏的体裁,只介绍一种,笔者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诗歌,中国的诗歌艺术,诗歌早已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当我们把吃剩的面包、牛奶投向垃圾桶时,父母会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我们浪费时间的时候,老师会告诫我们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当我们取得优异成绩时,我们的教师会教诲我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歌早已渗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之中,诗中有爱、有恨、有情。我们今天一起欣赏何其芳送给我们同学们的一首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这样的导语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结语设计

好的结束语,画龙点睛,意蕴丰富,让学生回味无穷,产生绵绵的情思和无尽的遐想……

比如教读韩愈的《马说》时,这样设计结束语:韩愈借千里马的悲惨遭遇表达了自己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与不平。今天,我想借“马”表达对同学们的希望,我希望同学们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不马马虎虎,不走马观花,不溜须拍马,不做害群之马;有了错误,要悬崖勒马,立马改正。要知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要我们发扬龙马精神,马不停蹄,相信同学们将来个个都是千里马,前途一马平川,事事马到成功!

这段结束,紧扣“马”字,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启人深思,催人奋进,精彩的结语能够让在座的学生精神上为之一震,为成为明天的千里马而勤奋学习。

三、荐读精彩的文章

语文课堂要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要在语文课堂上寻找一些让学生产生共鸣的东西,抓住学生的心。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要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会生活,荐读精彩的文章是尤为必要的,课上和学生们分享美文是一件快乐的事。

比如,笔者向同学们推荐了《人生如豆》《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奇人霍金的启示》等文章。《人生如豆》中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市场上待售的黄豆,有的运气好,直接被买走,开始了自己的人生生涯,但更多的是在黄豆阶段没有被卖掉,陆续进入了豆浆、豆腐、腐乳阶段,通过大画家齐白石、华人首富李嘉诚、著名作家海明威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只要不自我放弃、不气馁,最终都会各得其所,找到最合适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因势利导,送给他们一句格言: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学生们倍受鼓舞,听得认真,听得动情,把格言都写在了心里。

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利用现有的资料,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细节之一,抓住文中的某一点,教育他们做人、做事的同时,他们对文章也记忆犹新,比如讲《回忆鲁迅先生》时,介绍作者萧红和写作背景,就是一个很好的育人材料,萧红在少女时代,过早地历尽人生的坎坷无常,为了反抗包办婚姻,几经周折,逃往哈尔滨,从此开始了流浪生活,当她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时,鲁迅成了她唯一的亲人和依靠,鲁迅不仅在创作上关怀她,而且生活上对她给予照顾,给萧红坐电车的铜板,把自己的稿费送给饥饿的萧红,每逢周六,请萧红去家里共进晚餐……。笔者从这里,笔者让学生明白两点:一大浪淘沙,淘尽的是金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萧红经历了苦难,成为了一名作家,任何人不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只有含泪播种,才能含笑收获,我们更要努力;二鲁迅在我们心中虽死犹生,永垂不朽,是不是仅仅是因为他的作品?不,关键在于他是一个真正的伟人,有许许多多像萧红的青年在追求真理、追求文学的途程中,如果不是遇到鲁迅,将如流星般消失,让同学们明白凡成大业者,都有一颗兼济天下的心,心胸宽广、善良。有了这样的写作背景介绍,学生此时求知的心里会种下一点生活的感悟。

9.语文课堂互动之我见 篇九

论文关键词:教学设计 情感 合作交流 训练反馈

论文摘要:一位好的教师实际上是一位课堂教学的优秀设计师,所以,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对于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课堂设计艺术的水平,是区分“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分水岭。教师要着重解决好课堂方式的选择、课堂结构的构建、课堂目标的确定以及当堂训练的落实等问题,要真正在课堂上落实好这几个方面,应从情感、合作交流、训练反馈等方面用热心和爱心激起学生的信心和决心,让教学成效更好地体现在教学设计中。

语文界的泰斗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说是科学,是因为它必须遵循着铁的教育规律,说是艺术,因为它具有水一样的灵活。所以要教好这一门学科,是需要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和反思中历练的。看完课堂教学设计的技巧,回顾自己这三年多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几点心得与大家共勉,也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应用与执行。

一、让“情感”唤醒学生“沉睡”的心

情感教学执行最好的是于漪老师,她被称为“情感派”的代表。她用自己饱含情感的语言打动学生,用这种情感的意境感染学生。语文教学是需要情感丰富的一门学科,一节别开生面的展示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那是教育教学思想报告会上韩军老师亲自展示的一节课――《大堰河我的保姆》,他用自己最本真的情感,饱含深情地把这首诗示范朗读了一遍,在低缓的音乐声中,韩老师所读的每一句都带着深沉的情感,读到深情处,我们听到他几声哽咽,看到他满眼的泪水,在场的几百名老师无一不被感染,几乎都要落泪,我们的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因为,那是他真正地走进了作者的作品,真正地体会到了那份思念的情感。学生也进入了更好的状态,一个个屏住呼吸,真正地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一起感受着老师带给他们的对于大堰河的思念和赞美。

二、让“合作交流”点燃学生“封闭”的心

我自己的一节公开课给我的语文教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选择了《斑羚飞渡》这一课,当时我找了很多教案和课堂实录的东西来看,可是当我真正接触这篇文章的时候才发现那些教案和课堂实录都是别人的东西,自己的学生是不是也和他们的学生一样?别人的教学是不是真正适合自己?所以我就决定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教学,整篇文章我只设计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是主观性很大的问题,如果学生可以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就可以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并带上自己的观点看法参与到课堂中,两个问题是环环相扣的,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他们对两个问题的解释很到位,在一些语言的引导下,部分学生能够更深入地进行思考并作答,课堂气氛很活跃,有些学生的答案使我很吃惊,原来学生的自身潜力是很大的,他们的能力也是无限的,只要老师能够积极地引导,他们就会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让“评价与反馈”敲打学生“懒惰”的心

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当堂巩固和训练时必不可少的,每一天课前的一个小听写,课后一个小结,给学生自由时间背诵,这样每节课有一个规定的任务,把当堂的知识巩固落实好,让那些回家懒于学习和动手做作业的学生在课堂上勤快起来。再者,课堂的训练和巩固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及时地反馈给老师,然后大家一起解决,不仅让大家在解决完问题后获得知识,他们本身对于质疑问题的解决也有了很大的成就感,久而久之,他们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养成后,就不会出现时时懒于动笔的情况了。

四、让老师的“热心与爱心”置换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你有没有把每天的上课当作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呢?你的每一节课是不是以最好的状态去面对的呢?你有没有因为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心中窃喜呢?又会因为一节课没有处理好而心中不悦呢?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你就是一位充满爱心,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热爱教学,热爱课堂,热爱学生的教师才会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应该如何去教好自己的书,教给学生知识,这样你就会要求自己不断进步,不管是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上,还是在学生的成绩提升上,都会下大工夫去做好。你的热情和爱心会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信心和决心。“只要心中有学生,胸中有全局,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课是一定可以教好的。”

最后用于漪老师最初在教学中的八个字来收尾,“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课堂如何更好地设计,每个人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设计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也不同,但是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用知识去武装自己,把更多的所知,更好的状态留给学生,教学相长,让师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教育部教育师范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语文课堂提问之我见 篇十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075-02

一、组织进行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非常必要的。

二、实施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提问要有目标性与针对性

课堂提问时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相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的提问要有计划性,绝不能信口开河。每堂课应当围绕教学的目标,紧扣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出一个个准确、鲜明的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具有连贯性与层次性,每堂课的问题,都应有明确的目的性与针对性。

2.问题要有普遍性与代表性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水平不同,个性差别也很大。教师设计提问时要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目标,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师生互动,既面向全体学生,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感,为部分优秀的学生设计思维水平较高的题目,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精彩的答题能产生很好的示范与带动作用,能促进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活动。但在课堂提问活动中,有的老师总是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走进学校,经常听见学生的抱怨“我的老师从来不点我”或“老师总是喜欢点那几个学生”。从这些抱怨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不满和挫折感。仅点几个(通常是能力强和学业成绩突出)学生的教师给了大多数班级成员一个消极的强化——反正我的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也不会关注我,尽管玩吧。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对学业越来越没兴趣,在课堂上开小差,从而导致集体斗志的丧失。

3.提问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首先,有的课文本身的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的、结构严密有序的组合体。因此可以按课文本身的顺序来构思提问,如《愚公移山》,教师可以从标题入手:移什么山?谁移山?为什么要移山?对移山有几种不同的态度等。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设计提问,使前一个问题成为后一个问题的铺垫,环环相扣,不至于思维跳跃太大,学生一下接受不了,如果教师逐段一字一句提问,学生按字句一字一句解答,得到那些必然是零散的点滴的知识,知识如果没有做到有序地串在一起,那必然印象不深,且学生学习无兴趣,学习效率底。

其次,有的课文并不是由浅入深的构思,而且开头难以理解,后面却峰回路转,所以教师设计提问就要打破现有的序列,重新组成容易理解的序列,一般这种课文可以从结尾入手。如《拿来主义》这一课,开头一部分写“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抛来”,学生难以理解。可根据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抓住学生容易理解的中心论点,从中间入手,紧扣“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设计提问“怎样来拿?”并借助“所以”来推断“为什么拿?”学生有了容易理解的“怎样拿”作为自己的知识铺垫,“为什么拿”的部分也就容易理解了。

再次,有的文章难以看出由浅入深的序列,段落之间大致是一种并列关系,有不少的共同点,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确立一个核心,以此来设计一个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层层推进的提问和教学序列。

4.提问要要适时提问,随机应变

提问的目的在于解决疑难,而不是把学生问倒,更不是作为花絮点缀课堂,创设“学生活动”的形式。是否适时发问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过早发问,造成气氛紧张,学生内心茫然,容易造成课堂冷场;过晚发问,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对答如流,使问题成为“瞎子戴眼镜,多余的圈圈”,毫无价值。

此外,还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问题的难度,切入的角度,提问的方式,以把握知识要点,训练重点和教学进程。

三、教师课堂提问的方法与技巧

1.抓住关键,提纲挈领法

能否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提问,决定了教师堂课教学成功与否。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心了吗?》一文,可以这样提问:“中国人”在第二、五、六自然段中,三个“中国人”含义有何不同?这样一问就能提挈全篇,回答了它,也就懂得了论敌偷换概念、蓄意诬蔑的卑劣伎俩和全文脉络及写法,用这样一种提问法,必须纵观全局,问于紧要之处。

2.旁敲侧击,启发诱导法

在整体把握全篇课文的基础上,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巧设问题,吸引学生。有意识地把提问的过程当作开启学生思路的过程,激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在学生思路梗塞时及时给予启发,在对立或矛盾中启发其学生对比比较,站在新的角度,新的层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思维向纵深拓展,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3.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法

如在教《灯》一文时,可以这样提问:联系了有关“灯”的哪些事?突出了“灯”的哪些特点?“灯”象征了什么?赞美“灯”蕴含着什么样的深意?步步提高逐步推进设计提问,这样必然达到一种很好的提问效果。

4.激发兴趣,质疑探究法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敢问、多问。教师既要给学生“自己说话”的自由和“说自己话”的权利,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获得自我满足,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并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时时处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

11.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十一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我校倡导的高效课堂的改革下,作为语文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呢?通过近三年的学习与实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导语设计要合理并且有效

导入在高效课堂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导语的设计,往往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教师都知道,导入成功了,这节课便成功了一半。要想设计好导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精挑细选,故事吸引

小学生没有不爱听故事的,每次上课前精挑细选,选择适合本节课的故事,绘声绘色,流畅婉转地讲给小朋友们听,吸引他们对这节课的学习期待。好的故事有一种魔力,学生会发出一种呼唤:故事太有意思了,课文怎么样,我要学习,我要走进课文。在教学《找骆驼》这篇课文时,我给学生编了一个小故事:门外有人说话,是谁呢?这笑声怎么这么熟悉?小明不假思索地说:“一定是妈妈下班回家了。”果然妈妈走进来了,坐在一旁的奶奶好奇地问:“你怎么知道一定是妈妈呢?”小明说:“妈妈的声音我能听出来,再说咱们家的小黄狗也没有叫呀,我就断定是妈妈。”由此导入这节课,今天有一位老人,他和故事中的小明一样能干,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找到了丢失的骆驼,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样找到的?这样便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了自己学习的欲望。

2. 提出悬念,激发兴趣

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十分丰富,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如何适时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找骆驼》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这样提出悬念:是谁丢失了骆驼,骆驼有什么特点,最后找到骆驼了吗?你自己有没有这样的体验,你能猜出老人是怎样找到骆驼的吗?这一系列的提问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悬念,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突破重点,切中要点

导语切记介绍“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中心思想”等内容,过于长的导语,容易导致学生疲劳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导语实际上应该是简短的,通过一两句话简练地描述重点,切中要点。不易冗长,这样不但抓不住学生的注意力,还会让学生产生反感情绪。记得曾听过一位教师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之前,他先交代文章的写作背景,结果足足有五分钟之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他讲得滔滔不绝,可是学生却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最后这堂课以失败告终。

二、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要想把每个教学环节设计好,必须使各个环节之间很好地衔接,做到环环相扣。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练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这充分体现了师生间以及学生间的互动反馈特点。

作为语文教师,我始终遵循我校倡导的以学习目标为核心,自学指导为引领,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的“五个一”的目标教学法,即“听一听、读一读、说一说、讲一讲、写一些”。在教学设计上,我始终坚持这一新课改理念,做到堂堂清,进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学效果获得显著提高。

三、灵活调控教学活动

组织有益的学习活动小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照顾好”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在教学中,我们尽量给学生适当的启发与提示,使他们均不同程度地参与,并且教师还要适时进行鼓励,鼓励手段要多样化,这样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冲劲,教学活动形式要多样:

1. 合作学习、兵教兵、兵正兵,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气氛浓厚,人人踊跃,这在教学中是非常好的一种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学效果显著。

2. 尽可能让一些分析、表达精辟,语言表达通顺、流畅,声音洪亮的同学到黑板前或者大型活动中锻炼他们演讲和辨析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自主发言,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所要表达的意思,久而久之,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尤其在写作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3. 版面设计得体、规范、美观,突出重点、图文并茂。

4. 点评恰当、及时,要突出要点,被点评的学生要进行口述或板演,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

5. 每节课要有总结以及反思,并且要有一定的检测,在设计检测题时要符合学情,达到检测的目的。

四、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一直以来,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识字教学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在校园里、大街上、电视上、商场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学习的地方。口语交际也是如此,在人和人的交流过程中,时刻会运用到语文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应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还要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让他们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时刻在我们身边。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坚持采用我校倡导的高效课堂这一理念,把教师与学生的地位真正区别开来,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转化,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

参考文献

12.之我见道德课堂 篇十二

“道德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品质课堂形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准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学业与身心全面发展,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家园。

“道德课堂”要求教育者用“合道德”的方式,在充满尊重、关怀、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在保证学生身心愉悦、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的学习过程中,使学习者获得学业进步和身心全面发展。对学生而言,“道德课堂”强调的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把学生“今天的健康成长”和“明天的幸福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充满尊重、关怀、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得以身心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地发展;对教师而言,课堂是教师生命延续的舞台,是教师追求卓越的过程,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完善人格,实现生命的价值和幸福。

但具体来说,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道德课堂”?如何评价一节课是否是“道德课堂”呢?这一直是困扰着我的一个问题?8月20日,有幸聆听了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的讲座,听过之后,使我找到了答案。

“养鱼养水,养树养根,养人养心”。构建道德课堂就是在养心。既是在养学生的心,也是在养我们教育者自己的心。“养心”,是教育的本质所在。田局长指出,“道德课堂”呈现的是一种人性化、生命化的高品质课堂形式,旨在改变教师教学生态、学生学习生态,充

1分实现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地位,两者形成良好的互动,让师生在课堂生活中享受到快乐和幸福,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境界。

“道德课堂”要求我们教师以新课程的理念,从道德自觉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那些不道德的教育现象,努力加以改进和完善。构建道德课堂,重在行动研究。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准确把握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认真地读懂课标和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努力提高设计教学的能力、实施教学的能力和评价教学的能力,其中设计教学的能力是基础,实施教学的能力是关键,评价教学的能力是保障。课堂教学,必须实现从“单向型教学”向“多向型教学”转变,开展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互动的教学活动,从而构建“对话文化”。作为一名教务主任,我们在评价“道德课堂”时,要做到三看:看状态、看过程、看结果。

通俗的讲,什么是“道德课堂“呢?有无抓手呢?我认为,“道德课堂”至少有三个抓手:

第一:高效,学生能够获得知识和能力;

第二:全面,让各个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第三:基于纲要,要科学设置学习目标,进而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能力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向善、向上的情感体验。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言,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表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生命感悟能力的成长,以真正实现“道德课堂”。

听课中发现,还有老师为了凸显自己的教学能力,不由自主的会主演一节课,从头讲到尾,中间缺少精彩,让学生当配角。教师备课还停留于把所下载课件的模式作为自己的教学思路,缺少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期望的是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跟着回答,把书本里的东西自己叙述完、学生回答完就算完事。而没有做到道德课堂提出的任何一位学科教师、任何一节课都必须回答好的三个问题:(1)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哪里?(3)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 缺少“道德课堂”真正意义上的此起彼伏的“蛙声一片”。

13.道德课堂之我见 篇十三

为了学生们一生的成长,我们要把“打造道德课堂”作为重要工作之一。什么事道德课堂?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学生作为一个人看待;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看待;当做一个未成年人来看待就可以了。

把学生当成一个人,你就会不再高高在上,不会骂人不带脏字,当学生成绩暂时落后时候,你就不会挖苦、讽刺、嘲讽学生;不会把学生赶出教室,让学生站在走廊度过上课时间。把学生当做一个发展中的人看待,你就能正确看待学生的不足和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一个孩子!这样,你的教育就不再急功近利,因为改变一个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是几句话,几件事就可以改变的。每个人都需要慢慢地成长,回顾我们每一个人的历史,难道不是这样的吗?你不一定一直都优秀,在某一阶段,你也许很一般。可是,你经过自己的努力,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好的前途,也许就是一件不起眼的事情改变了你的一生,难道不是吗?

学生之所以厌学,不思进取,当然有许多原因,但是我们老师真的没有任何责任吗?曾几何,为了提高班级、学校的成绩,想尽办法让后进生离开校园;曾几何,对于屡犯错误的学生,我们不是尽量挽救,积极想办法改变他们,而是“开除”了事;曾几何,学生在课堂上睡到一片,我们还沾沾自喜——上课纪律好多了!曾几何,我们对学生没有了耐心。。。这一切的一切,难道和我们没有关系?

打造有道德的课堂,还教育为本来面目,静下心来,不再急功近利,不再片面追求成绩,按照教育规律办学,按照教育规律教学,因为治大国如烹小虾,教育也是一样,来不得半点急躁。

14.语文高效课堂构建之我见 篇十四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要让学生大胆提问,改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造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是非常必要的。“老师,你上课的笑脸最美丽”,一句委婉、朴实的话道出了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最普通的情感需求。就是这句话给我内心以极大的震撼,它让我明白了展露微笑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微笑能缩短心灵的距离,融化情感的坚冰。从心理学角度讲,情感处于积极状态时,其注意力格外集中,思维也异常活跃敏捷。“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课堂上有激情,语言亲切,态度和蔼,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语言幽默风趣,能主动消除课堂上的紧张气氛,能做到这几点,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也难。所以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给学生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哪怕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贴心的表扬,一个友善的动作,都能传递爱的信息,为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教会学生生成问题是衡量高效课堂的重要标志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习文学,根本不是为了几年后从学校毕业时准备好复述他背熟了的东西。一个人每走一步都会遇到生活安排的考试。学习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教师的责任在于教给学生阅读的能力和方法。”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把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开门到处找东西。”故预设课堂教学时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思”。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实质指的也正是这一点。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艺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如《荷塘月色》找出文章的文眼,即主题句段,分析作者如何完成由物及人的过渡的,理解借景抒情的方法进行写作练习。《贾芸谋差》中的说话艺术是教学的重点,可设问:“贾芸的哪些话说得有水平,为什么?”《项链》把高潮放在结尾有何好处?通过这几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三、实现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是关键

首先,优化单元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对单元教材重点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才能真正体现语文教师的自主教学的能力,将自己领悟到的知识,采用有效的教学设计,灵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提供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每个单元讲读和比较探究的课文侧重点各不相同,它们分别以童年、秋、亲情、品行、生命、性灵为写作对象,主题明确,教师把握好每个单元教学重点后,引领学生从单元重点课文入手,整体感知学习内容,提炼主题。然后通过比较阅读,合作探究,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再从个体中赏析、品味、积累特色语句,把握结构等具有值得学习品味借鉴的地方,有的放矢,突破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优化单元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系,拓展提升,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能够阶梯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通过一些提示性问题,促进学生能够从更高的层次理解文本并能走出文本,形成自己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认识。

四、实现高效课堂,要发挥团队精神

常言道:“人多力量大”,学习小组成员通过团队以获取帮助和支持。就会产生集中向上的合力。只有融入团队,只有与团队一起奋斗,才能体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才能成就自己的卓越。所以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现在学生知识来源比较广泛,思维活跃,追求个性解放,个性张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影响或改变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性格方面的缺陷,学会协调多方面的关系,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这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团支部传达贯彻州十四次团代会精神下一篇:劳动竞赛优秀组织个人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