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体会

2024-12-14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体会(精选18篇)

1.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体会 篇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领域中的知识博大精深,学之不尽。小学生们所学到的只是数学基础知识中的最基本的东西。因此, 学校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运算、演算例题等一些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 ,要让学生了解或理解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学会掌握一些研究数学的基本方法,从而获得独立思考的自学能 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时期,在这一阶段注意给学生渗透研究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便显得尤为 重要。然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研究数学的许多思想和方法都是逻辑性强、抽象度高,小学生不易理解。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数学的一些基本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呢?

一、在讲能被2、5、3整除的数时,第一节课先讲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2、4 、6、8的数,都能被2整除。”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

接下的第二节课要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 整除。”

这两节课要讲的结论对于学生来说,在思维上存在着一段跳跃。因为第一节课学生们注意和观察的是一个 数个位上的数学有什么特征,而第二节课则变成了观察一个数的各位上数的和有什么特征。如果教师按照教材 上的顺序开始就例举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会产生一个疑虑:“一个数的个位上是 0、3、6、9的数是否也能被3整除呢?”因此这节课的开始时,教师就应首先提出这个问题,并举出例子 ,得出结论,打消学生们头脑中的这个疑虑。

如:看下面个位是0、3、6、9的两组数。

(附图 {图})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得出结论:一个数个位上是0、3、6、9的数不一定能被3整除。

上述的结论,学生们会很自然接受的,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这个结论的获得是用了一个数学中很常用的重 要证明方法――举反例的证明方法。这时,教师应该及时地把这种方法点拨给学生,指出:“要证明一个结论 是不是成立时,只要找出一个实例来说明这个结论不正确即可。”这种方法叫做举反例的证明方法。这样,举 反例的`证明方法就会在学生们的头脑中深深地留下了印象。

二、计算:1/2+1/4+1/8+1/16这道题从形式上看是一道分数连加法的计算题,计算过程 如下:

1/2+1/4+1/8+1/16=8/16+4/16+2/16+1/16=(8+4+2+1) /16=15/16

然而,这道题的本意并不在此,其目的是要寻求一种简便的算法。如(图一),用一正方形表示单位“1 ”,这样,学生们通过观察图形再经过老师的讲解会得出:

1/2+1/4+1/8+1/16=1-1/16=15/16

至此,本题的目的已经达到,但学生们还没有得到此题的精髓,也就是题中所包含着什么样的规律,体现 了怎样的数学思想,教师还应该给学生们渗透和点拨出来。

实质上,此题是求数列:

1/2,1/4,1/8……1/2[n]……的前几项和问题,其前几项的和是S[,n]=1-1/ 2[n]=(2[n]-1)/2[n]

由于学生没有极限的思想,不理解无穷的概念,因此,字母“n”的意义无法给他们讲解清楚。但教师可 以借助图形的直观性,把上述极限思想渗透给学生。如在上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计算下列几题:

1.计算 1/2+1/4+1/8+1/16+1/32

2.计算 1/2+1/4+1/8+1/16+1/32+1/64

3.计算 1/2+1/4+1/8+1/16+1/32+1/64+1/128

观察图形,使用前面例题的简便算法,学生们会很快算出结果。

1/2+1/4+1/8+1/16+1/32=1-1/32=31/32

1/2+1/4+1/8+1/16+1/32+1/64=1-1/64=63/64

1/2+1/4+1/8+1/16+1/32+1/64+1/128=1-1/128=127/1 28

这时,教师再继续让学生计算1/2+1/4+1/8+1/16+……+1/512

如果学生能很快得出结果是:1-1/512=511/512这就说明了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初步形成 了数列的概念。此时教师将前面的几道题进行比较归纳,得出结论:如果以分子是1,分母是前一个加数的分 母的2倍的规律,再继续加下去,不论再加什么数,结果总是得:1-最后一个加数。并且其结果总是不超过 1。

上述的结论是极限思想的体现,对此,学生们不会有深刻的理解,但极限理论中无穷的概念已在他们的头 脑中产生了朦胧的定义。这为他们将来学习极限理论,提高抽象思维,奠定了基础。

以上只举了教学中的两个具体的实例,实际上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学中最重要的思想 和方法孕含在其中,如:集合的思想、函数的思想、充分必要条件、归纳法等,只要教师能抓住适当的时机, 将这些思想和方法适度地渗透给学生,就会使他们从小就开阔视野,并为他们走出校门后去独立学习和研究更 高深的数学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体会 篇二

德育是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和思想教育的总称。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 彼此渗透, 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动力作用, 其中德育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占据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那么, 该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强调做人的根本, 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思维方式的教育, 开发学生的潜能, 让他们在情感、道德价值、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全面发展, 是作为体育教育局工作者的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 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 尊重他人, 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品质。那么, 体育教师就应该将德育的内容寓于体育教学之中, 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独立地从事科学体育锻炼, 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1.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 生活条件也比较优越, 大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 怕长跑、怕吃苦、缺乏耐力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 深入了解情况, 从严要求, 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 不给怕苦的学生留有余地, 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例如, 耐力跑对学生来说是尤为困难的内容, 练习中有的不能跑完全程, 有的是身体偶然不适, 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 前半程太快, 也有的是怕苦怕累, 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对平时一贯认真刻苦而偶然不适的学生无需批评;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 应告诉他们失败的原因和如何分配体力; 而对怕苦怕累者除了要进一步讲清道理外, 应让其补跑一次, 使其既能认识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 又能抓住这一环节, 经过几次反复的工作即可初步解决。

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例如, 在支撑跳跃教学中, 从一些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 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练习中, 过较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 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 所以我们在这些项目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课堂互动是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学习智慧的碰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不仅要教学互动, 而且要引导学生讨论, 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助协作关系, 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 生成德育渗透点。优秀的教师必须考虑课堂的互动, 课堂如果没有互动, 学生的学习就会觉得枯燥、无味, 教学将会陷入呆板的僵局, “三维”目标也就不能有机地结合。课堂互动在于教师课前对教材文本的钻研程度, 在于对学情的掌握程度, 在于对教学环节的预设程度, 在于课堂对文本价值的引导程度。课堂上, 只有围绕教材的价值趋向, 做到有效互动, 才可以及时生成、有效生成, 这样德育渗透也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2.利用探究学习进行德育教学。

德育不能仅局限于教师的说教, 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利用研究性学习,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汲取营养。在探究过程中, 教师传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而学生投入更积极、主动的学习当中, 教学过程更能体现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密切合作, 如在球类项目中, 我有意识地让学习成绩较差但对球类兴趣超高的学生做主角, 带动学生畅所欲言, 最后总结出球类运动具有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 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是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 正确对待对方的犯规, 绝不允许施以报复的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 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3.小处着眼, 时时渗透。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 体育教师不仅承担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 还承担着学生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竞赛和课余训练等工作, 这些课外体育工作更拓宽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领域,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将课内、课外相结合, 全面捕捉德育渗透的时机, 加强德育渗透。根据实际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表扬、鼓励与批评,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 逐渐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重视加强与各班主任、德育处等工作人员的团结协作, 使学生通过学校体育活动受到连续、科学、全面的教育。

4.明理导行, 落实德育渗透点。

明理导行是指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逐渐明白道理, 并内化为自己自觉的个人品德行为, 不断提高学生体育素养, 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报效祖国, 从而内化为自己自觉的个人行为, 养成爱祖国、爱学习、有理想的新一代的优秀品质。如:播放亚运会、奥运会音频资料, 欣赏教学时, 使学生身临其境, 享受欢乐, 感受痛苦, 愤怒地谴责, 寓理于情, 情理交融。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 让他们感到运动自豪, 学习生活愉快, 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 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使其增强为祖国建设事业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四、建议

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 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 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师德规范。 因此, 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 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注重自己的仪表, 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论、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影响、感染学生, 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 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 加强身体素质训练, 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 从而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教研.2012 (7) .

3.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体会 篇三

关键词:高中体育;渗透;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0-00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043

一些教师认为,体育课就是锻炼学生强健体魄,跟德育教育没有什么关系。从表面来看,我们所从事的体育教学确实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的体育教学也是一样。可能有人会问:体育课上能给学生讲什么大道理呢?有什么德育教育呢?其实,说这些话的人都是外行,他们并不真正了解我们的体育教育,甚至连最基本的心理学都不知道。体育课上看似在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难道学生的思想认识没有变化吗?情感态度没有陶冶吗?意志品质没有锻炼吗?体质能力没有增强吗?所以,我们说体育教育教学中蕴含着德育教育的内容,同时,学生德育品行的养成又靠体育教学来实现。因此说,体育和德育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体育教学不能忽视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一定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中。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体育教学并非如此。很多体育教师错误地认为体育课就是传授学生运动技能,学生在体育课上把老师教授的各种运动要领学会了就“万事大吉”了,至于情感方面的要求基本没有,把体育课中的“育人”上成了单纯的“传技”,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直接抹去了。这种情况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那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如何在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呢?下面笔者就自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我们经常说对学生要进行品行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了达到目的很多教师还到处寻找资料,花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但是效果也并不好。其实,教师本身就是很好的教材,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也是让学生认识、了解教师的过程。所以,教师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或多或少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从而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个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至关重要,能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为了使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完美,就要求教师不断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师德素养,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人师表、争当模范,时时处处做学生的榜样和楷模,用自己优秀的人品去感化学生、启发学生、教育学生,从而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试想,学生在这样教师的教育下,人品、素质等各方面能不得到提高吗?反之,教师没有给学生树立榜样,形象极差,在学生心中没有建立起威信,这样的教师又怎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呢?教师又有何面目去面对学生、教育学生呢?

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比如说,刚开始上课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总体动员,在动员中教给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怎样实现目标以及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要经过哪些教学环节,有哪些要求,有什么注意事项等这些都要告诉学生,在课程将要结束时,教师要对这节课进行讲评总结。

那么,思想道德教育在哪里呢?在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要开展游戏和竞赛,而游戏和竞赛是最能够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拼搏精神的了。在竞赛中锻炼了体质、增强了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勇敢、顽强、拼搏、智慧等优秀品质。在队列队形训练中,学生的纪律性、反应能力等都得到了加强。让值日生归还体育器械和打扫运动场地也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而特意安排的,因为,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培养了集体意识、热爱劳动意识和爱护公物意识,这些都是学生德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除了以上这些,对学生意志力的锻炼也很重要。比如,在体育活动中有些学生因为身体等原因在大运动量、高运动强度面前有些退缩,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耐力的训练,使学生逐渐战胜困难、完成任务。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培养。

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无形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锻炼和培养的,教师结合体育教学的活动内容特点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渗透。

(一)教师结合体育活动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结合体育教学内容特点和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思想教育的前提条件,是发挥教材优势完成德育渗透的有力保证。在教学中,教师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可以使学生懂得自觉锻炼的意义,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例如,体育教材中的游戏都带有一定的思想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游戏活动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体力和能力,又要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勇敢、友爱、合作、互助的良好品质。再比如,通过开展接力赛跑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通过中长跑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通过体操和跳跃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等。

(二)通過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

学生爱学习,善于模仿,榜样对他们有很大的感染力,用英雄模范的事迹教育学生的思想,熏陶他们的感情,培养他们的意志,对于形成优良品质和行为都有特殊的作用。能够作为榜样的人物很多,革命领袖、英雄人物、优秀教师、体坛名将都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他们的优秀事迹,拼搏和为国争光的事迹,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教育学生要刻苦锻炼,树立为国争光的良好思想。

总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长期的、反复的、无止境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途径进行渗透,使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学习、劳动以及各项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高中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的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孔赞.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研究[J]. 中国培训,2016(2) .

[2] 苗岳.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吉林教育,2014(1) .

4.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体会 篇四

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存在美术教学专业化的倾向,造成“只重视技法、技能,忽视了德育教育”等现象。美术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因此,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多参加一些艺术观赏和健康的娱乐活动,以增强学生对优秀文化的接受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美术的德育功能体现在它能与艺术的美感融为一体。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各个时期的著名画家的作品数不胜数,这给我们的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素材。教师应紧紧抓住美术教材和生活中美的形象,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在进行审美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下面就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寓思想教育于情感体验中。

美育具有动情性特征,可以利用其感情语言优势与德育的理性灌输说教优势,互相补充来积淀学生的道德素质。美术是一种偏于视觉艺术而不是客观事物简单的再现,大多数学生观赏作品时,只停留在美不美、像不像的初步审美层次上面,很难体悟到作品的意境及其在人们心灵上所起的联结思想。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应该欣赏美的和谐与平衡,会区分什么是美,什么不是美,让他们欣赏美的作品,鼓励他们画出美的作品。单纯的讲授技能技巧,和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美术教育的发展。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这一新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创设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受熏陶和感染,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提高审美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的人格。积极探索开放性的、多元化的自主型的个性化的现代美术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二、广泛的利用媒介宣传作用,陶冶学生的心灵。

美术教育要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不能借助于空洞的说教,而应该借助一定的媒介诉诸学生感官,让其心灵得到陶冶。我听说有一位美术教师在绘画课上播放了一首歌:“广阔的天空是蓝的,飘动的云彩是白的,满山的树木是绿的,遍地的鲜花是红的。大自然的色彩多么美丽,这是太阳给的„„”,结果学生画出的《美丽的家乡》空前成功,因为对家乡的爱,已经被具体化为生动的形象。这样一来品德教育充分的渗透到美术课堂中来,既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又可以贴近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生的心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课堂效果非常的好。

自然这里的媒介并不是说只有课件、投影仪等可以作为媒介,我们还可以通过参观,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等等,方法其实很多,关键是我们能否在实际课堂中善于把握机会,灵活运用这些媒介,使其发挥最大的功用。

三、教师要加强正面引导,以美引善,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净化。

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的其它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的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可以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

作为教师应该知道,学生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甚至可以说是苛刻,他们不仅要从教师那学习到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很注意摹仿教师的言行。而这种无声的学习有时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教师用自身的言行来教育学生是重要的,但有时也被人忽视。常言到:“身教重于言教”。我在教学中,每节课都注意自己的外表和言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语言“少、精、美”,动作规范,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对学生既尊重信任,又严格要求。这样做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无形中也调动了学生的上进心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形成了尊师爱生的良好师生关系。反之,只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注意自己的形象、要求学生怎样怎样,而自己却马马虎虎就会给学生一个错误的导向,效果肯定不会很好。所以,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四、结合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建构良好品德。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游戏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学生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展开了生动的想象,仿佛已经置身于充满笑声的游乐之中,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效果很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艺术。

美育具有动情性特征,教师可以利用其感情语言优势与德育的理性灌输说教优势,互相补充来积淀学生的道德素质。美是无处不在的,但重视美育的过程、思想品德的传授更为可佳,它不但存在于我们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溶于我们的日常和社会活动中,它使学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劳动的快乐,在社会中辨析真、善、美和假、恶、丑,让学生体验到祖国山河的自然美,科学知识的深刻、严谨的美,生活丰富的美,激发学生新一代为祖国进步而奋斗的崇高精神,因而重视美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便更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5.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 篇五

语文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由于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时,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品德教育

作者每写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创作动机,或阐明某种观点,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说明某个道理,不过这些内容不是像画家和演员那样直接用形象表现出来的,而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因此,我们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品德教育,必须在“有机渗透”.上下功夫,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从引导学生“读文”入手,进而达到“悟道”的目的,决不能在知识讲完以后,来一段“课后语”,另搞一套政治说教。换句话说,语文教学渗透德育,要做到水乳交融,而不是油水分离。如第九册《金色的鱼钩》,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班长的话,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就皱着眉头硬咽了下去。教这段话时,我抓住“硬”字让学生理解,“硬咽”是什么意思?老班长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明白了,这里的“硬咽”是明明咽不下去,还要勉强往下咽,班长这样做是为了把鱼汤省下来给小战士吃,好让他们坚持走出草地。这样,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学生体会到了老班长为了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受到了舍己为人思想的教育。

二、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德育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进行成功的思想教育,首先取决于对教材德育因素把握的准确与否,这包括三个方面:

1.结合教材特点要准确。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其思想教育的不同侧重点,教师应该从教材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品质教育,切忌牵强附会,无限上纲。如有的课文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笔者认为,就应借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有的课文赞颂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就教育学生继承、发扬革命传统;有的课文描写旧社会儿童的悲惨命运,就借此教育学生热爱新中国„„

2.把握教材德育内容要准确。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凭借,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通过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准确地把握德育内容。如讲述《我爱故乡的杨梅》,如果只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表达的是作者对杨梅的热爱,就没有把握准确课文的德育内容;如果进而启发学生,作者描述故乡杨梅的可爱,实际是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这样,课文的德育内容就把握得比较准确了。

3.引导学生的认识要准确。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处于表面、简单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准确地受到思想教育。例如学习《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文时,学生往往提出“董存瑞为什么不想其它办法炸碉堡,为什么用手托着,牺牲自己呢?”这时就需要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认识当时情况的紧急和董存瑞的献身精神,把学生从认识的偏差中拉回来,即可以在加深认识中受到教育。

三、让学生在情感参与中受到品德教育

语文教学的品德教育要以情动人,激发学生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种强大动力。因此,要求教师在讲课中要有良好的情感参与,讲解中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充满激情,使人感悟,令人振奋,从而博得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笔者在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时,用充满激情的语调总结全文:回顾这篇课文,作者离开自己的祖国,心情异常复杂。这包括对亲友送别的由衷感激,对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眷恋,对自己离国而去的深深自责,对祖国前途命运的热切希望。从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郑振铎先生的殷殷爱国志、拳拳爱国情。教师的激情,感染了学生,使他们对作者无比热爱祖国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还要注意让学生在口诵心悟中受到教育,好的朗诵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诵读、思考、感悟,这可能会收到比单纯讲解更好的效果。例如《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桂林水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便会浮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文章的优美词句中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从而能够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把语文课上的品德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6.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篇六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学科:体育 姓名:乔明华

单位:宝坻区方家庄镇胡宽中心校 电话:82440098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作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体现着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性。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是我们做教师的神圣职责。《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三项”基本任务之一。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和文明行为。

体育的本质是造就人,它不仅造就人的体质,同时也造就人的心灵。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进而促使个性和独特气质的形成。体育课是开设时间最长的学科,是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课程,可保证学生连续接受教育。体育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体育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结合体育教学的各个阶段,对其进行德育渗透。

一、通过体育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制度越明确,就越能行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体育课一般在户外进行,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在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而且要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重要契机。在上课之前,我们叫学生们搬运器械(如垫子)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的器材(如篮球、排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不许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及时教育制止,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整理场地的同学给予当众表扬。这样,不仅对保护学校体育器材有好处,而且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并且建立体育课布置场地器材的轮流制度,经常开展评比、表扬,教给各种技能方法,使学生爱劳动、勤劳动、会劳动。

二、通过准备阶段的游戏,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游戏是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多变的方法,富有感染力的情节,具有强烈的趣味性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利用体育游戏活动,能收到练体又育心的双重教育效益。

在体育教学的准备阶段,我们经常安排一些游戏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精神饱满,情绪高涨。任何一种身体运动项目都可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体育游戏一般是以获得成功为目的,在游戏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结成若干小集体,进行一些竞争性的游戏。有与同伴的竞争而获得成功,也有与自身竞争获得成功。既有身体方面的竞争,也有心理方面的竞争。我们除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外,还要培养学生热爱集体、为集体争光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到团结协作的力量。同时,体育游戏能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调节能力,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具有很好的锻炼作用。在游戏过程中,能激发他们的求胜欲望,使之积极思考、顽强拼搏、勇于胜利。

三、在体育教学阶段进行德育渗透。

对学生进行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是体育课教学阶段的主要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不失时机地把德育渗透到教学当中。

(一)通过对体育教学的目的、饮食、营养与健康、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等知识的介绍,组织学生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观看反映我们体育事业巨大成就的录像,收听广播等,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勤奋学习,积极锻炼身体的自觉性,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

(二)耐久跑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田径项目是体育教学中最枯燥无味的,又苦又累,特别是在耐久跑教学中,部分同学更是感到心理发怵。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跑的技术,呼吸方法、体力分配的指导外,还要对同学们进行中长跑锻炼的实践意义的教育。从严要求,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启发同学们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坚持,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三)在器械体操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学习器械体操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感兴趣,但会碰到许多困难。因为器械体操的动作不是一两次课的观摩示范,就能掌握的,要掌握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就要刻苦练习,付出艰辛的努力。例如:在练习器械时,有时练得很累,手掌会磨破流血,有时甚至会从器械上掉下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育学生努力掌握基本技能,而且还要教育学生树立不怕苦、不怕累,迎难而上的精神。在实践中实例很多,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身体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练习中,过较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所以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四)在球类运动教学中德育教育

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结合其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正确对待对方的犯规,决不允许施以报复的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五)在武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最具体、最生动的教材,而武术则是其中最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高年级武术教学中,学生学会了一些拳、掌、踢腿等动作,课间有些同学闲着无事,动手操练起来,开始时你一拳我一脚,最后由于出手轻重不一打起来了。针对这种情况,我教育学生学习武术,首先是要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其次是要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祖国的保卫者,而不是为了打架斗殴,以强欺弱,因此,要告诫同学们,习武一定要有良好的武德。我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典型事例,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霍元甲的“痛击洋人”等爱国主义精神,来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体育结束阶段的德育渗透。

体育课的结束阶段要通过一系列放松的整理运动,使学生从一节课的大强度的运动状态,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经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承受了相当的负荷,此时,我们还要对学生提出要求,教育他们做事要防止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要善始善终,做事有始有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敬业精神。在体育课的教学结束阶段除了对本科的教学内容在技术上进行总结归纳外,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品德进行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同时教育学生取人之长,克己之短,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身体和思想上都有所收益。

7.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体会 篇七

一、激学生爱国之情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之一。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中最浓厚的感情。”要提高民族素质和凝聚力, 就应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上, 我有意识地收集了一些资料, 例如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了200多种植物, 说明我国是研究和利用植物最早的国家。近代, 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新型水稻———杂交稻, 已经跨入世界优良稻种的前列等。这些材料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今现在生物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和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从中领悟到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 激起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爱国是一种崇高的责任。我国地处寒、温、热三个气候带, 自然条件优越, 生物资源极为丰富, 但人均资源占有率较低, 并由于我们过去对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缺乏知识, 使我国的宝贵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通过这些材料的穿插, 让学生既为我国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自豪, 又增进了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进而培养我们爱国主义的责任感。

二、立学生成材之志

成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也是德育工作的归宿。立志是成材的基矗青少年正是立志的重要时期, 教学中, 通过介绍生物科学家热爱科学, 追求真理, 献身事业的事例, 引导他们树立远大抱负, 刻苦学习, 将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对人类做出贡献。重点介绍了李时珍不顾世俗偏见, 不做举人, 二十七年如一日, 爬山涉水, 不畏艰险, “搜罗百草”“访采四方”, 终于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巨著, 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补充了费莱明发现青霉素的过程以及青霉素的发现对人类产生的巨大影响。大量实例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生物学在人民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性, 科学对人类进步产生的巨大影响, 并从前辈科学家那里获得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感召力, 激发着同学们从小树立向科学家学习, 探索自然奥秘, 揭示生命本质, 力祖国添光彩, 为人类做贡献的远大志向。

三、引学生实践之路

德育教育是“知”与“行”的结合。生物学是门实验学科, 它的理论来源于实践, 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在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既从感性入手, 又理论联系实际, 运用已学的生物学知识, 亲身实践, 必将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德育效果。如通过分发各种种子让学生课后分组观察、记录“种子萌发过程”, 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又从中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指导学生观察中了解和掌握的氮、磷、钾无机盐缺乏时植物出现的病症及抢救措施, 对学生及自家生长的不良花卉进行及时“抢救”, 初步体会到科学知识的力量;组织学生开展“校园植物挂牌”, “悬挂鸟巢”以及走出校门进行“爱鸟周”“环境保护宣传”“植物资源调查”等活动, 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理论和实践使学生感受到生物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 只要努力学习, 大胆实践, 就可以充分运用, 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学以致用的科学品质。

8.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体会 篇八

关键词:德育;体育教学;意志品质

现在的中学生多以独生子女居多,在家庭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他们的性格都比较有个性。这一点从上课时的表现就可见一斑。他们怕吃苦,怕被人耻笑。特别是上体育课,教师让学生来做示范时,有的学生害羞,不好意思做,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做,有的学生怕做不好被别的同学耻笑。这些现象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做事的能力,鼓励他们遇到困难不能畏惧,遇到挫折不能气馁。这就涉及到德育了,德育在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呢?

首先,体育课与其它课有很多的不同。体育课相对来说较受欢迎,学生对体育课都非常有兴趣,他们觉得体育课就是玩的课,是放松的课。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在上课时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因势利导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德育素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锻炼,学会吃苦。但只是在玩中学习不免有些单一,我们体育教师还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其次,要与学生建立一种“感情”。“感情”是基础,基础打好了学生才愿意与你交流。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对生病的学生要多给温暖,还要经常进行师生交心活动,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等手段,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情感。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会使学生自觉愉快地接受,甚至还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寓情于教,以情感人。

再次,我们体育教师还要以身作则,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衣着整洁,示范规范,优美大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不仅仅是技能技巧的显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充满信心的教态去影响意志薄弱的学生,缓解那些具有恐惧心理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教师还要善于运用集体的力量,发挥榜样的作用,鼓励学生的士气,激励学生的斗志。所谓“身教胜于言教”,指的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放任自流、教学态度不严谨、业务不精,将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一身作则。记得有一次我与学生一起比赛时我输了,从学生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们在想教师是否愿意受罚。当时我意识到教师以身作则的重要性,马上认真地受罚,在大家面前做了20个俯卧撑,学生一看老师输了甘愿的受罚,于是以后碰到这类事,也都会二话不说地受罚,这样一来既提高了游戏效果又达到了教学目的。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严于律己,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此外,进行德育教育时,我个人觉得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评价所造成的稳定的内心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要求。记得我教过一个非常胖的女生,她的体重将近150斤。在七年级的体育课、课间操、课外活动时,她总是坐在一旁看着别人锻炼,或者干脆一到体育课就不来上。到了八年级正好分在我的班,我想这样下去对她的身体、心理都不好,尤其是到了中考时,体育加试对她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于是我单独找到她,先了解了一下她的身体状况,与她进行了交流。得知她也很想参加体育锻炼,想减肥,可是就是没有勇气去做,怕其他同学笑话。于是我针对她的这一心理对她进行了疏导和鼓励,鼓励她树立自信心,大胆地参与锻炼,大胆地与同学交流,并给她单独制定了锻炼计划。由于她家离学校不是太远,我鼓励她每天步行上下学,体育课上也给她单独安排运动量,并每次课都安排一个女生陪她一起练。久而久之这个女生不再怕被人笑话,体重也比原来减轻了很多。久违的笑容又展现在她的脸上。由此可见体育锻炼能使学生增强信心、培养情趣、磨炼意志。当建立自信心后学生就会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更高目标挑战的信心。

我们体育教师应该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使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锻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最终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胡焕荣,陈和器.春雨润物细无声——红安一中实施学科德育渗透的几点作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1(Z1).

2.陈惠波.中学体育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探讨[J].广西教育,2001(35).

3.边向荣.课改教学中的德育渗透[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

9.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九

安达市昌德镇中心校

刘坤

教师都是德育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就要在课堂教学中,用好化学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化学教育与德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国家民族培养“四有”新人。德育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德育为首”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本文主要谈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用化学史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

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始人道尔顿,以“黎明即起,午夜方眠“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求真理,顽强不屈。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严肃认真,勇于创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而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亚硝酸铵制得的氮气和由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密度不同,但是仅几毫克的差别。别人是容易忽略的,而他们却认真地分析研究,进一步地分离测量,最后发现了稀有气体。通过以上的事例,使学生明白要想成功,必需付出艰辛的劳动。

二、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天津沦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工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探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候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而那瓶溶有奖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三、通过环境保护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国外,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哮喘及水俣病等,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用好化学教材,对学生时行德育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古代化学史,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烧瓷器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节,也是我国成为文明三国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过一句话:在人类文明 的发展中,只有造纸、印刷术、火药和罗盘对整个历史的进程影响最大。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是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最好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学习报效祖国。

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例如:我国的化学家同生物学家合作在世界上着次人工合成有生命活力的结晶牛胰岛素。化学科学与化学工业上的成就保证了我国原子弹研制中有关化学材料的部分。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化学结构与天然相同的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迈出了新的一步。

10.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体会 篇十

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学生的积极参与下,以教学大纲内容为主线,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并达到强身健体、塑造完美人格、具备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的目的的一种教育活动。体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理所当然地是德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是体育始终应十分重视的教育目的。

一、在讲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体育价值观

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把德育教育渗透、融合在体育和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中,大讲体育功能,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是提高学生体育意识的主要手段。

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我们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抓智育没有健康身体不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没有健康的身体也不行。重视体育不是只要学生有一个好的身体,还需要通过体育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优良的品质和心理素质。体育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体育不等于健康,但健康绝对离不开体育。体育是一个欣欣向荣不断发展的事业,新的体育项目不断增加,健康方法不断更新变化,体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能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锻炼方法。体育出了上述功能外,在雪国耻,扬国威方面也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对体育功能的渲染,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强化体育意识,使学生养成积极、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把锻炼好身体与个人的学习、今后的成长相联系,把锻炼身体与服务于集体、社会相联系,达到身心全面发展。

二、在看中渗透德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体育有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涵,应当把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热爱伟大的祖国,把为祖国做贡献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把理想与国家的前途联系在一起,这样在学习上才会有强大的动力。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途径。在体育教学中,我经常收集各类体育赛事新闻报道的图像资料组织学生阅读、观看,每一届奥运会及世锦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实况转播我都组织学生观看,尤其是中国女排、中国乒乓球、中国体操等赛事,还定期组织学生办体育墙报,通过这一些活动让学生领略中国体育健儿的威武英姿、辉煌战绩和为祖国争光的拼搏精神,让学生了解我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用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不屈不挠为祖国奋勇拼搏,升国旗奏国歌等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精神升华,激发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为祖国而拼搏,为振兴中华而锻炼,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体魄健壮的合格人才。

三、在练中渗透德育,培养优良品质

在体育项目的练习时,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反映,有计划地磨砺他们的意志,如: 在短跑教学中,在起跑教学前我首先着重讲明起跑在品德上的要求―― ― 实事求是,在规则上的要求―― ― 必须听到枪声响后才能起动,而绝不能猜口令,存在绕幸心理而采取投机行动 “抢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精力集中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品德。在田径、体操、球类等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集体主义教育内容,我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具体实践中,多让学生参与游戏、竞赛的设计,让学生为胜利献计献策,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鼓动者。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较好地学会自尊自爱、诚实公正、宽厚待人等良好品质,培养主人翁意识、团队认同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体育课的一般组织措施中,经常性地进行规范教育,如集合站立、调动队伍、安排场地器材及处理与同伴关系时,对学生进行行动一致、服从命令、遵守纪律、关心集体、尊重他人、爱护公物、热爱劳动等教育。

四、在赛中渗透德育,培养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是不甘落后,勇于超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它是一个人不断进取的动力,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基础。你追我赶、力争上游、奋勇拼搏、不服输的精神都是竞争意识表现。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时代,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要想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世界大国、世界强国,就必须从小培养这种不甘落后、勇于超人的意志品质。平时多鼓励学生竞争,只有通过竞争,才可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我在体育教学中,处处创造竞争氛围,在班级里,在学校中经常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比如: 每学期开展一次全乡性的运动会,每月举行一次单项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短跑比赛、体操比赛等),每周课外活动时间,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举行体育活动(跳绳比赛、拔河比赛、跳远比赛、羽毛球比赛等),动员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投入正当的角逐,以此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在竞赛中获胜就会产生满足感,可以增强自信心,通过竞争还可以使学生得到检查自身能力的机会,战胜自我,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五、在示范中渗透德育,做学生表率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做一系列的示范动作。要用自己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我们不仅在技能上成为学生的表率,在思想品德上也力求成为学生的表率。这就要求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仪表整洁,语言文明,品行端正。在教学中要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比如: 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要想使学生能正确地掌握动作技术,我除了强调正确掌握技术要领外,还对同学们特别是那些怕弄脏衣服、怕累的女生进行不怕脏、不怕累的教育,而且亲身示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引导学生。体育课同别的课程一样,有优秀学生,也有比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中,对于比较差的学生,我做到不歧视他们,而是热情关心他们,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帮助。对于他们的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也及时地给予肯定,使他们逐渐地树立信心,积极参加动作的学习,掌握应该掌握的动作。

11.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自尊心;情感沟通;尊重差异;宽容;心理健康

初中时期,学生身体迅速发育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这一阶段心理发展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阶段,学生一方面以成人自居,另一方面却又受到自身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开始以怀疑和审视的态度来观察和面对周围的事物,这阶段容易冲动,行为不易预测。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就会影响到其学习,从而影响到其全面成长。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应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以及兴趣爱好,应掌握学生的情感起伏,在与学生的共同学习生活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通过交流与沟通,在学生身上倾注点点滴滴的情感,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细心呵护,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造就了一大批能创造社会财富的弄潮儿,同样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贫富差异。如今孩子的消费已不只停留于一日三餐,吃饱穿暖。谈论的话题也不只是网络游戏和课本知识,更多的是我今天买了什么,我曾经去哪儿旅游了,我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等等。曾经有一位学生提到家里有什么样的奔驰车和什么样的别墅,感觉特别优越。当父母成了孩子炫耀的资本的时候,思想品德课教师不可以趋炎附势,投其所好,而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对于父母赚钱很多、自我感觉很好的学生,我会对他们说:“现在穿父母、吃父母的,算不得真正的好汉,我们应该借助父母提供的优越条件,发奋学习,将来长大以后做一个既有文化又能赚钱还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对于父母赚钱少、自我感觉差的学生,我会对他们说:“经过努力,你一定会成功的,天生我材必有用,风雨过后见彩虹。”

二、真情流露,建立情感沟通的桥梁

人人都有榮辱感。这就要求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平时放下师尊的架子,多与学生相处、交流,让学生多接触老师,亲近老师,爱老师所爱,忧老师所忧。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与此同时,思品课教师也能借机分析学生、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在师生相互的言谈举止中,彼此信任。这时的教师在孩子眼里最多是个大朋友、大伙伴而已,和谐默契的师生情感悄然形成。

三、耐心点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人格。教师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是建立在学生人格与教师是平等的基础上的。不同的人在相同的环境或对待相同的事物上所表现出的言行、举止、情感肯定是有差别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内对同一事物产生的想法也不尽相同。而学生无论生理、心理都不够成熟,对生活、学习所持态度各不相同,对人和事物也各有千秋。所以,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各种差异的存在,更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差异,指导学生发挥不同的特长,让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都凸显出来,让每个孩子都有进步。给孩子多少关心,孩子就会有多少收获,这是毋庸置疑的。

四、宽容之心,给自己也给学生一个健康的心态

宽容是人类最可贵的美德,用宽容之心教导学生,给自己也给学生一个健康的心态。作为教师,特别是思想品德课教师,需时刻存宽容之心,允许学生犯错误,我们的一生中总会犯许多错误,总是在犯了以后又常忘记。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切忌粗暴地对待犯错的学生。记得有一位学生因父母之间的关系,导致对学习不是那么上心,而且经常打架,顶撞老师。我找到他,耐心地给他讲解、谈心、举例子,让他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希望他不要因为父母的关系放弃了学习的机会,我相信你会重新站起来的,他听了我的话说:“老师,你真的能原谅我吗,您不生我气了吗,我以前的所作所为您都会原谅吗?”我说:“我干吗不原谅你呢,你是个孩子啊,你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哪个父母不原谅自己孩子,只要你知道错了就行,我就是怕你不知道你的错,我相信你会给老师一个好的表现的。”现在这个学生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也有很大的积极性,行为习惯也变了,看到他这个样子我不由得笑了。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加倍地呵护他们、关心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五、重视心理健康,加强对学生心理压力的调适

心理压力的疏导与宣泄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学习方面,老师要主动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教会他们如何调整心态,减轻压力,面对人生。针对学习方面的压力,既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又要重视心理的健康发展,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和分数观。肯定成功的同时,也要勇敢地面对失败和挫折。

总之,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只要用心去和孩子交流,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你一定会和孩子们相处得非常愉快。唯有如此,学生才会觉得自己的老师可亲、可信;也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向老师敞开情感的大门,师生关系才能积极健康地发展。

12.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体会 篇十二

一、以身作则,感受德育风采

1. 教师通过自身情感,影响学生性格

爱是沟通的桥梁,只有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体现了教师高尚的品德,更体现了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也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待优生”,他们往往性格古怪,看问题思想比较偏激,教师真诚的爱不仅可以打动他们的内心,更会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对培养学生正直、无私、坦荡的性格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

2. 教师通过自身优势,吸引学生眼球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严格要求自己,尤其是对自身教学更是如此.因为我知道,我的行为习惯一定会影响到我的学生.例如,在每次上课前,我都要精心地设计我的板书,必须使其既美观又实用,除此之外,还有徒手作图的能力,每次作完图都能够让同学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就包括自己制作的课件,力求呈现给学生新鲜的内容.

3. 教师通过自身智慧,成就学生的智慧

物理在多数学生看来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稍加改变,就会发现隐含在其中的独特的学科智慧.如在介绍“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时,可以这样:大家知道“力”字是向左撇的,而“电”字是向右撇的,这样两个定则各自判断的内容就清楚了,也不容易混淆了.在我的启发下,有的学生还想出了“用没有力气的左手去判断力”这样的记忆方法,比起单纯记忆的方法,让我们轻松了许多.我想这就是智慧的力量.此外物理学科中活跃的逻辑思维,严谨的书写推导步骤,都能体现出物理学科的独特的科学精神.

二、根据教学,感受德育光芒

1. 根据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并不直接体现在教材中,需要教师认真去思考挖掘,才能将知识与德育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德育教育.如在讲宇宙航行人造卫星时,可联系我国近年来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祖国科技的强大,激发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激情.在讲到质点、单摆、点电荷等理想模型时可渗透怎样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介绍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时,对比分析二者各自的优缺点,渗透学生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等.当然在对学生实施德育渗透时,还应把握教材的重难点,适度渗透,不能把物理课上成单一的思想教育课.

2. 根据教学过程,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分配学习小组,在定理定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讨论总结,这样由学生总结得出的结论不仅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印象深刻,更能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团队意识,提升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增强自己在团队中的责任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 利用物理学史,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物理涉及诸多物理学家,可以通过介绍中外杰出物理学家传略,如科学家的生平、事业成就、品质逸事以及他们发现、探索、总结得出定律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的探究精神和坚忍不拔、一丝不苟、不怕挫折的可贵品质,更能激发学生勇于钻研问题、探索问题的精神.如学习“牛顿三大定律”时可以介绍牛顿勤奋工作、不怕挫折以及谦虚的可贵品质;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可以介绍法拉第发现这一现象和定律的过程以及他的生平成就等等,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作为一名杰出物理学家的积极心态,独立思考和专注奋斗的不懈精神.

4. 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将知识与实践相融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物理实验中通过实验设计,器材选择,步骤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另外教师应懂得精心的布置作业,通过作业不仅可以巩固加深所学知识,还可以通过作业反馈的信息,掌握学生的态度和意志品质,通过作业讲评,表扬与适度批评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目的.

13.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德育 篇十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这就充分表明了小学语文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应注意德育的渗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这样渗透德育:

一、导入新课时,巧妙渗透。

用情真意切的语言导入新课,巧妙地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例如在教学《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时,可以这样导入“当你做错了事,犯了某种错误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课文《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

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导入新课时,可以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先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攻取泸定桥,那么怎样攻取呢?“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提出这一系列问题。再播放电视录象《飞夺泸定桥》,给学生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解决。重点让学生了解红军遇到的困难,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的。

二、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集聚而成,每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个或几个最关键的语段,这些语段要么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所在,要么是能画龙点睛地表现人物的品质。教学时要抓住这些关键语段,带领学生细心读,从中体味,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到启迪。以《理想的风筝》为例,课文主要回忆了三十年前刘老师的工作和生活片段、言行举止、音容笑貌,特别是他放风筝时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刘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我通过重点教学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段落,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放风筝时故意撒手线拐,让风筝带着线拐在地上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追赶线拐的情景,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坚强,激发学生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教学到“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么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这句话的时候,我不仅从修辞方法上引导学生理解,更是通过年龄、身体、时代等方面的对比谈话,引导学生象刘老师那样意志坚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那样有理想、有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在观察插图中,渗透德育。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图文并茂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在观察想象中,渗透德育。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还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就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伯父和父亲救护黄包车夫的情景,这个画面对应的是课文中描写最具体的部分,我在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的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对图片的观察,让学生找出

“扶、蹲、跪、拿、夹出、洗、敷上、扎好、掏、给”等父亲和伯父一系列动作词语,体会出每一个动作都浸透着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与热爱。使学生和文章主人翁达到感情上的共鸣,在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这就使他们的情感体验向高层次升华,从而转化为一种精神力量。

四、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充满哲理的语言,运用了数字、排比、对仗、拟人等修辞,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课文语言文字激昂、悲壮,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如果指导得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第七自然段中的“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无比心痛。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这一句中,上半节“我”的祈求是一组排比句,教者可以先示范读,读出恳求的语气,表达出“我”恳切的希望。后半节“然而”一转,用了五个“还在”,又组成另外一个排比,这里可以让学生把五个“还在”和三个“我祈求”进行比较,引导他们读出自信:坚信胡杨不倒,胡杨的精神永存。这样,通过朗读理解,使学生意识到大自然不仅可以使人陶醉,还可以使人震撼;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

14.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十四

招远市魁星路小学

李新蕊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任何社会都是如此。如何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深挖教材,科学使用

小学语文课文含有许多育人的素材,有的渗透着先人的高贵品质,有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还有科普的、渗透生态环境和环境卫生的等。其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品德因素,要看老师如何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适时、适地、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等,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材不论是选修课本还是必修课本,其中有许多作品都文质兼美,既有着非常优美的文学语言、精巧的作品构思,又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同时,要本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原则,抓住每一个德育渗透的契机,熏陶学生,感染学生,做到育人无声。

三、在情境创设中渗透德育

质疑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爱发问”的好奇阶段,有很强的可塑性,要使学生对文章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有趣、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课文预定的情景,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寻求正确的答案的同时,又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四、以丰富的活动促进学生

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德育渗透的途径也是丰富多彩的。在过去的五年多的教学中,我还尝试以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来促进德育教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利用假期时间开展读书活动,给学生开适量的书目,《徐志摩诗歌集》《论语》《史记故事》《家》《巴黎圣母院》《瓦尔登湖》等等作品,每个假期选择一两本让孩子们回去看,并写心得体会,在开学的时候专门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大家积极踊跃、畅所欲言,或谈对作品中人物的看法,或对某一细节深入挖掘,气氛热烈、浓厚,在交流的过程中开阔了孩子们的视界,拓展了孩子们的思维,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促进了孩子们心智的提高,完善了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把人比作一部汽车智力和能力如同发动机,而个人品德如同刹车和方向盘,没有良好的发动机就不是好汽车,没有良好的方向盘和刹车,发动机越好越可怕。”因此,每一位教师均应担负起“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还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15.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篇十五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1. 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学的范围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学的范围十分广泛,它不仅包括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还包括对整个班集体相互合作的培养。总体上来说,小学生刚刚处于人生道路的开始阶段,所以此时进行德育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讲,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不仅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品与举止,在学生面对困难时,教师要及时教导学生努力战胜困难;在与他人相处时,要做到友善;对整个班集体来讲,教师要教导学生团结,善于帮助其他同学等,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才能够让学生懂得团队与集体的重要性。

2. 在师资团队上也要注重提高教师的道德品质

在学校里不仅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还应当要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只有提高教师的师德,才能够让教师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本职工作。现如今随着学校开始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杜绝传统的招收模式,对教师的考核也从全方面开始进行,尤其是注重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与专业的程度。对于已经从事体育教育的教师来说,学校也进行了定期培训,来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与专业技能,从而达到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顺利开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对德育的认识度不高

现如今,有些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堂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放松的一堂课,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玩好,只要让学生玩好,体育教学也就成功了,德育那是思想政治教师的责任,这两者没有联系。体育教师之所以有这种思想其实就是体育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德育与体育之间的关系,所以对于体育教师的这种思想,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就没有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即便是学校中已经制定出相应的德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师也不会将德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体育教学完全是靠自己的心情来的,根本不会考虑教学方案的科学合理性。除了体育教师对于德育思想不重视外,在行为上,体育教师也表现出对德育教学的不重视。体育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思想道德上的不足,也没有进行相关的阅读与学习。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在行为上也就没有能力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

2. 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有效率普遍不高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要想融入德育,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其实从根本上来说,体育自身就含有许多德育内容,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体育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层面,也没有认识到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必要。体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并没有深入钻研教材中的实际内容,对学生也没有全面了解,只是单纯依靠说教。所以在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学生更容易对体育产生厌烦心理,这样一来,不仅在学生的内心中排斥体育教学,也会降低体育的教学效果,同样也不利于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掌握与了解。影响德育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的其他因素还包括了现如今德育的实际内容与社会脱节。如在以前学生的教育包括见义勇为,然而这种教育就会使学生的自身安全没有保障,也很容易给学生的心理或身体造成损害,所以,学校与体育教师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种问题依然对学生进行德育,就会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 学校评价德育的体系不完善

学生的良好品质并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养成的,是需要长期培养的,是需要从量变到质变发展的,在短时间内或许不能看出什么,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还是十分有效果,且这种累积性与长期性对于学生的德育评价体系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如今在小学体育教育中融入德育都是由体育教师单独进行的,学校中的相关领导也没有对体育教学中德育的融入情况做出相关评价,也并没有针对学生建立相应的德育档案。体育教师正是在这种没有监督与管理的条件下,使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这样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措施

小学的体育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学生的身体,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是极其重要的。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 体育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体育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呈现者。在对学生进行教导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都被学生所关注,并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如体育教师在上课时经常性迟到早退、教学态度也不认真等,就会带给学生消极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严于律己,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让学生尊重与信赖自己,树立在学生中的威望,才能够更好地实施德育工作。

2. 教师要在德育过程中循循善诱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就要求教师掌握适当尺寸,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每一个班级中,都会存在个性比较活跃的学生,他们有着共性就是喜动不喜静,喜玩不喜学,虽然只是个别学生,但影响是比较大的,严重的话会带动一个班的学生。但是一定程度上,这一类学生都对体育活动感兴趣,跟体育教师的接触也就多,所以身为体育教师就一定要抓住这一点,在体育教学中循循善诱,将思想道德寓于与学生的交流中。

3. 在德育中开展游戏教学

在体育教师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开展一些教学游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师组织学生接力赛跑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发生抢跑,或是没有在到达终点的过程中就将接力棒扔出,最严重的是学生在没有接到接力棒时就跑出等等。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了游戏的进行,也不能够体现出游戏的公平公正原则。所以教师这时就要暂停游戏,及时教导学生,告诉学生只有遵守游戏的规则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公平竞争。同时,还应当教导学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对其他同学来说是一种错误的影响,会给其他同学造成困扰等等,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一种错误的示范。教师还可以适当讲解一些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案例,在增强学生爱国意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体育教学与德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要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抓准时机,通过课堂实践,来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合作意识,强化意志力与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红.如何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学周刊,2011,1(21):99.

[2]鲍海涛.试论体育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兼论辅修专业方向设置的利弊得失[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2(4):56-66.

16.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体会 篇十六

关键词:全日制托养机构;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6-019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6.075

一、全日制托养机构特殊学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特殊学校在德育方面缺乏显性课程,因此特殊学校开展的体育教育,需要渗透德育。因此,研究特殊学校体育现状,开展各类适合特殊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运动,帮助他们实现融入社会、提高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塑造健康人格的教育活动[1]。

本文以某全日制托养机构附属学校为研究载体。起初,该校的体育与健康学科均按照普通学校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忽视了特殊学生个别化差异大的特点及身心需求的特殊,导致教学模式出现严重的单一化倾向。这不仅阻碍了特殊学生的心智发展,也无法满足其肌体康复的要求。针对这一状况,在“医教结合”的理念指导及戴碎英、叶爱娟、胡乐验证了“游戏法”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作用[2]的影响下,该校体育与健康学科组将体育课“情景化”“游戏化”,将德育教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中。实践中不仅实现了对学生肌体康复的基本运动能力训练的需求,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符合学科发展和改革的要求。因此,笔者针对这种教育理念进行一番探讨。

二、体育与健康学科在特殊学校的特点

体育与健康以身体锻炼为主的学科特性,更有利于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其实践性、竞技性和游乐性的特点,使学生在体育课中的情感体验更为丰富和真实,从而表露出真实的思想意识和言行。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体育与健康学科渗透德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该校实施的体育课“情景化”“游戏化”,具有项目多、内容广的特点,其本身就有较强的教育因素。在“玩”的过程中渗透德育,达到更直接、更具体、更容易感染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效果。

三、在全日制托养机构特殊学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结合各个教学环节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准备环节,教师可以弘扬按时上课的品德。而在结束环节,教师则可以对课堂中表现优异的、有纪律的、努力的学生进行表扬,以对学生进行感染。

(二)结合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多样,这对德育教育来说非常有利。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出教学内容中的教育因素,抓住德育教育的有利时机,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内容中。

(三)通过先进事例、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一些体育名人的先进事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树立了榜样,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四)利用突发事件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应善于利用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变不利为有利,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促进德育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由于体育课大多在室外,在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特殊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对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行动和表现,把握好德育的有利时机,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鼓励、表扬或指正、批评等,并善于利用教学评价给予点评,使学生明辨是非。

(五)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应树立良好形象,关心、爱护学生,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带动中间,给学生言传身教的教育,使学生受到直接的影响和潜移默化的熏陶。

(六)利用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体育教学活动蕴含着丰富的集体主义教育内容。因成长环境的因素,集体观念对于全日制托养机构的特殊学生尤为重要。在“游戏化”“情景化”的体育课实践中,让学生参与游戏、竞赛的设计,让学生为胜利献计献策;使学生明白发挥集体力量,发扬团结友爱、共同协作的精神,才能获得比赛的胜利,同时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团队认同感、集体荣誉感。

四、体育德育分级渗透的课程设计

(一)初级阶段的课程设计

刚踏进特殊学校的学生,其身上有着明显的依赖性强、自觉性差、自我抑制能力弱等特征。由于对周围环境比较陌生,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淡漠,对体育课的认识与兴趣都不够。此阶段德育渗透的重点是结合体育教学,通过队列、队形训练,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

(二)中级阶段的课程设计

此阶段的学生对于校园的环境比较熟悉后,出现思想上有所懒散,课堂上比较随意,注意力不集中。结合第一阶段目标与实施情况,并考虑特殊学生思想的反复性特点,此阶段德育工作的主题是结合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各教学内容,设计以“游戏化”“情景化”为主的教学活动,并开展一些小型比赛,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三)高级阶段的课程设计

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体、智诸方面发生分化。有些能力好的学生看不起能力差的学生,而能力差的学生产生自卑感,学生之间也变得微妙而紧张。在这一阶段,德育方面则侧重教学活动以分组练习为主。对于能力好的学生除了不断提高,教师应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体育骨干作用,以利于深入开发其个人体育潜能。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因材施教,耐心辅导,克服他们的心理障碍,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其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其充满乐观的信心。分组练习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除了好搭好、差搭差练习,亦可好搭差练习,这样学生间的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团队精神亦可在活动实践中得到体验。

参考文献:

[1] 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修订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 戴碎英,叶爱娟,胡乐.“游戏法”在弱智儿童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中国特殊教育,2004(3).

Abstract: Special students of full-time nursing institution lack more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ersonality shaping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ir growth environment. As a resul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enetrate moral education in various subjects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in particular. Teachers should explore ways to penetrate mor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Key words: full-time nursing institution; physical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17.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十七

作者:李霞 张林康来源:董场镇学校点击数: 2139 更新时间:2012年05月09日 摘要: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塑造学生完美的性格,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教师的职责尤为重要,以教材为依托,教师不进行单独的说教,结合教材,以教材为主开展德育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吸收其内涵,。语文教学不仅是对语文知识有基本的掌握,还应抓住里面的人文色彩陶冶情操,让知识改变学生的整个观念,积淀价值规范,提高道德。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创设情境;联系生活

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从而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初中生正处在意识形态转变的关键阶段,虽然他们已经有了基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但还远远不够,还要经常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与教育。初中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易冲动,也重感情。语文课文中经常有一些感人的文章和深刻的道理,其语言优美,逻辑缜密,不仅有对生活道理的揭示,也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学生通过学习,会被其中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情感所打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情感,并逐渐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因而,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起单纯的道德教育来说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容易被学生吸收。以教材为依托课文教学的主要场所是课堂,那么教材就成了语文教学的基础,所以,老师一定不能进行单独的说教,要结合教材,以教材为主开展德育教育。我们都知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要从情感教育入手,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中的丰富情感,让他们有个基本的情感框架,再通过自己的感悟,吸收其内涵,这也是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 因此,作为中学的语文教师,就必须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

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当今的社会,是市场经济的社会。人们热衷于追求经济效益,这当然无可非议。现在,社会上青少年的犯罪率也呈上升的趋势。一些年轻人道德败坏,他们见利忘义,行骗、偷窃、抢劫、杀人。作奸犯科的现象屡见不鲜。学校里也有一些学生自私自利,凡事只替自己打算,不顾他人利益。更有一些学生不懂得礼貌谦让,同学间稍有龃龉,开口就骂,挥拳就打,他们都缺少做人起码应有的道德。

独生子女的时代,从小娇生惯养,生活在温室里,禁不起风吹雨打,稍有不慎就会做出极端的反应,而在这样一个叛逆的时期,单纯的说教只会让他们陷入更危险的境地,只有将思想教育融入到课堂当中,联系实际生活,还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另外,在这样的社会下出现的新的人群,他们叫留守儿童,他们心灵脆弱,缺少父母的爱,即便老师,祖辈如何关心他们,也不能替代父母那暖暖的爱!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更能帮助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找到方向,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三、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一)在情境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中学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尽管体裁、题材、风格等不同,但都是一定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着学生的感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高尚的道德熏陶。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教育,这是最佳的德育渗透。

一、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德育素材。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教会学生如何克服人生中遇到的困难;《背影》这篇散文,就教育学生要理解父母、关爱父母。一些描写山水风光的诗歌,诸如《望岳》、《三峡》等,也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敬畏自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至于说明文,如《苏州园林》,看似平淡无奇,但稍加琢磨就能发现其中也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象独具慧眼的伯乐,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从课文的题目、人物、事件、文眼、意境、中心以及背景材料中挖掘出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德育素材,为创设课文情境打好基础。

二、要教师要精于创设情境。教师应熟悉各种创设情境的形象化手段,并根据课文中包含的德育素材的不同性质、特点和本校拥有的各项教学设备及科组内“教学资料库”的情况,结合各种形象化手段的效果特点,确定采用何种手段创设情境,必要时还要进行剪接、合并、创新等。如为朗诵选配合适的音乐背景,截取有关视频、电视片段补充课文内容等。例如在教学《背影》这课时,一开始导入新课提问“回忆你的父母为你做一些事情”,从学生的表情看的出来,他们毫无感激之情,毫不感动,于是我放出了一段准备好的钢琴曲,再配上一段充满情感的话,音乐缓缓流放,他们也慢慢陷入沉思,眼里饱含着泪花,相信那段音乐将他们带回了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那么美好,那么甜蜜。又例如在上《敬畏自然》这课,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大自然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杰作,又播放环境恶化的图片,让学生深深感受到要爱护大自然,爱护身边的环境。教师在实践当中积极地摸索、认真地尝试和练习,才能最终创设出逼真的课文情境,让学生全身心融人其中以至产生强烈的共鸣,使德育渗透达到完美的效果。

三、把掌握的情景教学在实际生活中反复运用。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但如果教师不注意点拨,学生就如同看一场电影,当时很感动,但过后回到和课文情境不一样的实际生活中还是依然故我。因此,教师要懂得点拨,既要立足于课文又要跳出课文,拉近课文和学生实际的距离,使学生能将课文学习中获得的感情体验和理性认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例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中,学生学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再逐渐解决小困难,最终取得胜利。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但很多学生都或许忘记这个方法了,缺乏这样的意志了,所以还得奖这个情景在生活中反复运用,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有一天,一个学生的周记中这样写道:今天一到数学题太难了,我根本不想做,但一想到《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学到的道理,我鼓起勇气继续努力,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看到这样的结果,老师会感到很欣慰!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德育渗透的实效。

初中生正处在意识形态转变的关键阶段,虽然他们已经有了基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但还远远不够,还要经常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与教育。语文课文中经常有一些感人的文章和深刻的道理,其语言优美,逻辑缜密,不仅有对生活道理的揭示,也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学生通过学习,会被其中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情感所打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情感,并逐渐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因而,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起单纯的道德教育来说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容易被学生吸收。

教师要正确引导、说服教育学生,用先进人物和实例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可利用活动课,带领学生参观学国主义教育基地,邀请革命前辈讲革命传统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的思想言行,身教重于言教,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以教材为依托课文教学的主要场所是课堂,那么教材就成了语文教学的基础,所以,老师一定不能进行单独的说教,要结合教材,以教材为主开展德育教育。我们都知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要从情感教育入手,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中的丰富情感,让他们有个基本的情感框架,再通过自己的感悟,吸收其内涵,这也是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我班一个留守学生,在她的作文中这样写道:我的天空中没有太阳,是暗淡无光的,没有温暖,留下的只让我感受到令我窒息的寒冷,为什么父母要抛弃我,离我而去,难道钱在他们眼里真的那么重要吗?,面对这样的学生出来对她无微不至的爱,还得依托教材例如《背影》及阅读练习《一碗馄饨》,创设情境,联系实际让她明白父母对她的爱,理解父母,感恩父母,而不是仇恨父母。

(三)要在拓展中进行渗透。拓展渗透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推荐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有利于知识技能诸多方面的积累,更有助于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可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自读课本及针对中学生列出的必读书籍,使学生通过阅读鉴赏得到自我教育,了解到应该珍惜目前所有,善待身边的人和事。二是开展专题活动。要善于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增强德育渗透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空洞的理论、干燥乏味的说教,既倒学生的胃口,也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质疑、去感悟,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也容易接受那些好思想、好道理。因此,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开展话题讨论、专题辩论等活动,让学生自己谈感想、写作文,生动活泼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必不可少的。孔庆东教授讲得很好,他的话可做指导思想: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炼道德意志,匡正道德行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潜力和创造力起着导向、动力作用,可推进语文教学工作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做出不断的努力,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中的优势,善于挖掘、利用教材中德育渗透的素材,坚持在情境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针对性地正确引导学生,一定能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塑造完美人格,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参考文献:

引自《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引自《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18.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篇十八

招远一职王波文

2017年,烟台市职业室承担了一项重要的课题研究,“四位一体”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目前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有着非常丰富的德育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其他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作用。所以在中职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发挥德育的作用,把社会的主流价值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健康向上、积极乐观、努力进取的技能型人才。

一、加强课文的诵读,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朱熹说:“大抵观书先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学生通过熟读和精思,能够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及作者情感的把握。在以往的教育中,我们更多的注重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基本道理的灌输,忽视素质的培养和情感体验及情感发展,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中职语文新教材选入了大量的古今中外优秀诗歌和抒情散文精品,对这一类课文,教师若能灵活地采用绘声绘色的朗读、抑扬顿挫的诵读,使学生仿佛亲临其境,从而把无声的视觉语言化为有声的听觉语言,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教师的心声、学生的心声、作者的心声产生共鸣,让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更好地领会文章深蕴的思想意义,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获得教益。

比如学生进入中职后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我很重要》就明确地向世界宣称:我很重要!作者列举了许多理由:

“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万物之灵; “我”是人类精神文化之火的传承者,背负不可推卸的神圣承诺; “我”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是机遇的产物; “我”是父母浓浓慈爱与亲情的承载; “我”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 “我”是子女唯一的至高至尊的血缘之爱; “我”是朋友不可填补的情感空间;

“我”是自己事业和工作中无人可以替代的主宰; ……

所以我很重要!

但太多的中职生却并不具有如此的自信,他们很多长期生活在自卑中,也是因为种种原因才来到职校。所以要引导学生加强对课文的诵读,通过反复的诵读来体会每一人生命的价值,从而给自己的人生做个恰当的定位──“我”是有价值的。并且能够大声说出“我很重要”,因为这是心灵对生命的一种庄严的承诺。

二、借助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阐释人生哲理或理性思考的文章,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借助这一教材优势,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事理、领悟作者对生话的理性思考,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们的灵魂得到升华,还可以使他们初步具有辨别美丑、分清是非的能力,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劝学》一文时,可以把内容稍作分析:作者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和改造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事例推论及人,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过讲解,使学生总结出作者的用意,“人,也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这样,学生既分析出了文章的论点——学习的重要性,又使他们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接着文章又用“蚓和蟹”、“骐骥和弩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等进行正反对照,来论证学习应有的方法和态度,再启发他们分析自己学习动力不强的现状,从而进行适时的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达到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很自然地把德育渗透到了教学当中,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三、加强课外阅读与写作等训练,进行自我情感内省教育

现在中职生的思想情感丰富又复杂,他们的内心更容易产生苦闷、仿徨、郁闷、羞愧、失望等情感。而他们除上网(有极大的负向影响)外,大都喜欢用笔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这种宣泄,其实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自我情感的内省教育。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写作这块独特的“情感自留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内省。这样他们的主体情感就能够得到强化与提升,从而克服各种消极颓废的情绪,创设出积极明朗的心境,树立起坚定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此外,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组织一些符合中职学生心理特征而又富有特色的语文实践话动课,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如组织学生开展新闻调查、采访、参观、知识竞赛、文艺演出、读书报告会、演讲、辨论等各种活动,让学生表达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审视态度,培养他们集体荣誉感,加强对学生的理想教育。例如在讲解曹禺的《雷雨》一课时,我让学生课下分组准备,节选课文内容,组织排练,上课时进行表演。因为经过事先的准备与积累,学生在表演时基本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能通过分析时代背景来理解人物特殊性格产生的原因,学生也能在分析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这一阶级矛盾的本质,认清资本主义的冷酷无情,加强对社会主义的热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上一篇:关于年终奖发放的请示下一篇:李白《寄东鲁二稚子》诗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