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童谣为题的高中生作文:点点豆豆

2024-09-05

以童谣为题的高中生作文:点点豆豆

1.以童谣为题的高中生作文:点点豆豆 篇一

五六千年前的仙居下汤文化遗址, 是台州文明的发端, 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台州人民凭借三面环山, 一面濒海的独特而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 辛勤劳动, 不畏艰险, 百折不挠, 开拓进取, 孕育和开创了富有台州特色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中台州童谣对台州人就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民间童谣及其功能

(一) 民间童谣

童谣是天籁之声、民族之魂、文化之根。如果一个人生命中没有童谣就象一个民族没有文学, 贫瘠而空虚。无论东西南北, 只要有生命的地方, 有儿童的地方, 有母亲的地方, 就会有童谣。民间童谣同人类一样古老。

(二) 民间童谣的功能

民间童谣反映的内容丰富, 大都是日常生活中可见可闻的事物。有赞美家乡和祖国的、有教育孩子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的、有教育孩子爱惜粮食的、有讲述自然界的事物的等等。分析前人的对于童谣的研究材料, 认为童谣的功能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 文化贮存功能。

童谣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独特的文化贮存功能。台州童谣中反映的内容涉及生活、劳动、习俗、节令、故事传说等包含着各种的富含本地文化特色的东西, 可见童谣有着对传统文化进行记载、保存的存储功能。

2. 教育教化功能。

有人把童谣称为是“一座生趣盎然的精神大观园”, 从其中走出的成年的我们, 有一种受惠于幼学的感觉。童谣的教育教化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传授生产、生活知识和经验。童谣具有对社会成员进行历史传统、文化科技知识乃至百科文化知识的全息性的教育功能。在儿童游戏吟唱的过程中, 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和经验。

二是语言的启蒙。语言是教育的工具, 语言习得过程是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一种天生的语言特殊机制, 成为儿童内部的老师。4岁到1O岁年龄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语言的精华主要在这一时期形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51年曾经组织专家, 讨论母语在教育中的应用问题。会议认为, 母语是一个人进行自我表达的天然工具, 他的首要需求之一就是充分发挥自我表达的能力。并在1953年指出:“母语是教育的最好手段, 是继承文化的最好工具。”“任何情况下母语都是儿童最佳的教学媒介语。从心理学而言, 母语是儿童心灵能自由表达与理解的有意义之符号系统, 从社会学来看, 儿童的学习透过母语比透过其他不熟悉的语言进行更有效率。”台州方言属于吴方言区, 语音语素比普通话丰富, 利用童谣教育, 孩子学发音较易, 反之较难, 比如台州话“斫”的韵母不容易读准。民间童谣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素质, 培养孩童的语感。

三是文学艺术的启蒙。童谣能够启发幼儿思维、丰富幼儿语言、锻炼幼儿表达、引导幼儿想象, 因为童谣具有的独特的艺术手法比兴、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反复、顶真, 还有奇特的想象等, 这些无疑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受到了文学艺术的熏陶。五四时期, 很多文学家提倡从民间文学中汲取养份, 来改造僵化了的文学。有人认为民间歌谣是人类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 是文学的鼻祖, 是各种诗体的乳娘、母亲, 那么童谣的文学艺术魅力也在于此。

四是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儿童的道德学习应以快乐为原动力, 以生活为依托, 以活动为途径。这种在儿童真实的道德成长过程中引导儿童自主学习道德的路径, 赋予了儿童道德生命发展的主动权, 有效地唤醒了儿童道德学习的潜能。因此可利用民间童谣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品德。

3. 娱乐游戏功能。

童谣有着陶冶性情的娱情功能和愉悦感观的娱乐功能。孩子在吟诵童谣时可以同时游戏。游戏精神是毫无功利、极富动感的玩的精神, 对儿童来说, 一切现实活动都带有游戏的性质, 他们的生活就是游戏, 他们的游戏就是生活, 儿童在游戏中成长。儿童可以通过想象把可能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的转化和平衡, 而通过游戏提供给他们新奇的角色体验、情感体验, 从而激活儿童内在的情绪体验, 把现实和可能的世界合二为一, 帮助他们实现成长。

4. 社会批评功能。

童谣反映的是一种社会情绪, 代表的是当下的民间声音, 是民众的意识形态的传声。当下突变的社会经济体制、复杂的社会矛盾, 或讥讽、或嘲弄, 或抒情, 或言志, 都会在童谣中得以体现, 童谣往往以它鲜活的生活内容而引起人们的注意。观民风而知得失, 学者作为上层与民众之间的联系, 更应关注游离于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民间话语, 真正做到代表人民的心声, 使民声得以上达。

5. 文化传承功能。

由于童谣中贮存了大量人民群众在生活和生产中总结出来的丰富的知识、精神和经验。童谣的口耳相传的特点正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对于识字不多的儿童来说是一种传承民间智慧的方式, 无疑在文化传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台州童谣文化开发途径与模式研究

台州童谣的开发途径与模式主要有四个。

(一) 收集整理童谣

1. 政府营造积极保护氛围。

童谣要想得到有效的保护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 需要政府营造一个良性的保护氛围和环境, 如设立专项保护基金, 并有专人对童谣进行普查、收集、整理和保护。具体操作上可以请熟悉台州方言的人对歌谣作注解分析将台州童谣整理成册, 有条件的话, 请富有经验而又有一定语言能力和文化修养的专家深入基层收集和修订。

2. 采取有效科学的方法采集童谣。采集是开发童谣的前提。采集时注意采用科学有效的采集, 具体建议有:

(1) 采集途径:实地采集;报纸和网上采集。

(2) 采集的时间: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怀孕生子、造房搭灶、农间田头农人劳作之时、孩子嬉戏玩耍之时等。

(3) 采集的对象:寻常百姓 (如农民、妇女、船夫船妇、学校学生等) 。

(4) 采集时所用的方法:文字纪录 (包括暗记和速记) 、录音和录像、拍摄等。

3. 科学考订童谣。

考订是开发建设童谣的重要条件。考订主要包括不要自拟题目、要注明受访者的详细时间、地址;注释务当清晰;订正已发表的童谣等方面的内容。

4. 展开普查、登记、分类、整理、保护等, 并编制本地区童谣保护名录, 旨在使地区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童谣得到有效保护。

收集整理童谣是一项艰巨、系统、复杂的工作, 任重而道远。本课题所做的只是冰山的一角, 希冀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 为台州童谣的传承出力。

(二) 倡导诵读唱编童谣

首先, 引领年轻的家长开展亲子吟诵童谣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 最大的改变是家长, 他们被“童化”了。家长把健康向上的又极富有台州特色和艺术特色的童谣 (如摇篮篇中的童谣) 诵读给婴幼儿听, 让孩子跟读、诵读童谣。在诵读童谣的过程中, 家长首先回到童谣的世界, 引领他们蹲下身子, 走进孩子的世界, 理解孩子, 能够把原来眼中的“小麻烦”变成“小可爱”。婴幼儿则能够从小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文化, 体验和感受生活中的艺术, 使他们成为自觉追求艺术的人。在追求主流文化、时尚文化的同时认识和传承本土文化。

其次, 幼儿园的老师将童谣引进教室。教师将有思想性、教育性、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民俗性的本地童谣经过修改和完善, 使之更适合孩子们。很多游戏谣比较适合幼儿园的孩子, 孩子边吟诵童谣边做游戏, 既训练了孩子的语言, 又丰富了孩子的生活。游戏谣中的传统游戏更能够培养孩子动手动脑能力, 增进孩子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 如摸盲、跳皮筋等。台州市椒江区通巨幼儿园的王彬芬和王美芳老师, 在大班开展方言教育的尝试, 其中一个重要的载体就是把台州童谣引进教室,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 在小学生中开展赏析性的童谣吟诵活动。教师将精心挑选出来极富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本地童谣介绍给学生, 开展观摩课、赏析课。教师在课堂上诵读童谣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介绍、评点童谣一些艺术特点, 如连锁谣、颠倒谣、问答谣、绕口令、谜语谣等, 介绍平仄押韵。台州童谣是一块未经过雕琢的璞玉, 未开垦的处女地。记得在没有整理台州童谣前, 我在给学前专业的学生上《幼儿文学》课的时候, 因为找连锁谣、颠倒谣废了好大的劲, 但是例子不多, 当我看到台州童谣中的连锁谣、颠倒谣后, 可以说只能用“兴奋”和“感叹”两个词表达自己当时的感受。如连锁谣《燕啊燕》中长度之长, 连锁之多 (多达三十二处) 是目前一般文献中查找到的资料所不及的, 而且只能用属于吴方言区的台州方言念唱下才能连锁的。又如十首颠倒谣, 数量之多, 想象之大胆、奇特也是极为罕见的, 可见台州人民的智慧结晶的宝贵矿藏急需我们后来者去开采。

最后, 在中小学中开展唱编童谣的活动。童谣是可贵的、有价值的, 但它仍需要挖掘和创新。这就需要老师引领孩子们去认识童谣、学习童谣、吟诵童谣、感受童谣, 创编童谣。课堂上下, 学生通过诵读和创编童谣, 既活跃了思维、陶冶了情操, 还丰富了知识、增进智慧和提高了文化素养。孩子极富想象力和艺术才能, 通过唱编, 丰富课余生活, 启发他们的创作才能, 还能够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 展示童谣文化

“酒香不怕巷子深”“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时代已经过去, 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 必须要“王婆卖瓜, 自卖自夸”。台州童谣这块瑰宝必须通过宣传、展示, 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童谣、了解童谣和接受童谣, 加入宣传的行列中来。笔者认为宣传和展示的途径和模式有下面几种:

1. 媒体的宣传和展示。

诸如开展类似“阿福讲白搭”、“说文解字”栏目, 在电视和报纸上专人负责宣传和解读童谣。让更多的台州儿女了解童谣、认识童谣, 意识到童谣的丰富性和价值性。

2. 充分利用本土的艺术形式表演和宣传童谣。

如“阿福讲白搭”是极富台州特色的民间生活现象, 把它转化成自身特色的艺术形式。地方戏曲是当地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童谣可以借助戏曲形式加以宣传。

3. 教育领域可以借助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展示童谣。

去年下半年, 文秘1专业学生通过制作游戏谣视频, 与黄岩实验小学学生联合, 展示台州民间游戏谣。学生热情很高, 她们既演示原汁原味的游戏谣, 又对游戏进行翻新, 使得整个活动既富含地域文化, 又增加了时代的元素。小学生更是乐在其中, 活动结束后, 孩子们还沉浸其中, 久久不肯离去。还有在课堂上同学还用台州话和普通话吟诵同一首台州童谣, 奇趣顿生, 同时也让学生在比较中深切地感悟到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民间童谣的自身魅力。

4. 玩童谣。

“玩”是孩子的天性, 让孩子玩出童真、童趣。在探究童谣宣传教育方式方法的过程中, 我们要特别注重童真、童趣, 尽量做到童谣游戏化、童谣情景化、童谣角色化、童谣言语化、童谣生活化。将童谣以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形式表现出来。让幼儿在边念童谣边玩游戏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和得到美的艺术享受, 而不是让孩子只是单一地玩, 或是枯燥地念童谣。

(四) 研究童谣文化

以收集整理为主的开发模式显得比较粗浅, 没有研究的深度是一种遗憾。如何把口头的台州童谣资料加工录制成音像制品, 或是从教育事业着手, 编制乡土教材, 开设乡土课程, 让青少年从小就接触台州童谣等类似的举措若能实行, 必能取得成效。不过, 要保护台州文化、台州童谣, 必须培育专业人才, 在本地各大专院校逐渐开设台州文化类的专业的系所, 培养富有地方特色的专业研究人员。不要等到台州文化、台州童谣散失殆尽再来挽救!否则, 就太难、太晚了!

三、台州童谣文化的有效利用

(一) 保持自身特色, 抓住机遇, 有效利用

目前, 国家有关部门非常重视民间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 为此, 各地各部门要抓住机遇, 在这股浪潮中探寻保护方法, 同时积极寻找有效利用童谣的途径, 使其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发挥它的作用并有所发展。

基于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的保护方式, 包括采用活化石保护法、历史文献保护法、家庭传承法、学校教育法等, 其实也是人们利用的方式。具体地说:

1. 活化石保护法:

就是指对精通本地童谣的人员进行有效保护, 请他们说唱童谣, 对于整理好的童谣请他们指正, 或是提出意见。能够精通本地童谣的人员大部分都已经上了年纪, 他们是台州民间文化的宝贵财富, 我们既要重视对童谣的保护, 对他们身体也要高度重视。这样的活化石越来越少, 需好好利用和保护。

2. 历史文献保护法:

是指把童谣整编成册, 使之成为历史文献的一部分, 各地的档案馆、文化馆和图书馆等对它加以保存。同时也供热爱研究地方文化的人作为参考, 提升它的利用价值。

3. 家庭传承法:

是指利用家庭的成员亲情关系, 由上一辈向下一辈教授童谣, 代代相传的保护传承法。这在目前还算是比较合理化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家长可以结合生活和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吟诵童谣, 有时还可以加以改编, 如《斗斗虫》。

4. 学校教育法:

是指学校通过开设课程, 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 并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传授童谣知识, 从而保存和继承童谣。它成为童谣宣传和传承的主阵地, 学校的教育效果和影响最大。学校可以创设童谣情境、表演童谣、赏析童谣、唱编童谣、玩童谣等多种方式把童谣教活。在教育中传承和发展童谣, 既丰富了教学资源, 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方言语感、艺术素养和文化素养等。

(二) 发挥自身优势, 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

童谣若要顽强地生存, 创新是不可缺的。即要在传统童谣特色风味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意识和现代创作技法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浓郁生活气息和艺术性、欣赏性较强, 有较好的传播性的新时代的童谣。具体来讲, 可以改动一些不健康、生涩难懂的词语和节律上不够完美的地方, 并加上儿童文学意境、感情、气质相吻合的文学元素, 使之成为孩子的好伴侣, 或是各类学校的校本教材或是读本, 培养下一代的乡土情怀,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制目前校园流行的灰色童谣的盛行。

如灰色童谣“读书苦、读书累, 读书还要交学费, 不如加入黑社会。有的吃、有的穿, 还有美女陪着睡。”充斥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 对儿童是一种毒害!“读书无用”论, 认为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享受等缺少责任感。丧失进取心、怕苦怕累的思想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思想不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要善于利用发达的现代科技手段, 如电视、网络、卡通漫画等媒介去传播优秀童谣。还可以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 把童谣制作成儿童喜欢的Flash动画, 吸引孩子。而且还可以积极创作出一些富有现代气息、时代特征并充满童趣的童谣去满足儿童的心理渴求。童谣虽是民间文化中很小的一部分, 但是需要相关人士去精心保护, 我们的文化才能显示出强大活力与魅力。

与时俱进的开发方式, 主要有与旅游资源合作开发法、影视渗透融合法、利用网络资源保护法、童谣融合音乐法等。具体地说:

1. 与旅游资源合作开发法:

就是把童谣当作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通过旅游活动对童谣加以保存和传播的一种方法。童谣的通俗易懂, 加上各地的方言, 正可以迎合旅游者的好奇心理, 所以把童谣开发成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可行有益。

2. 影视渗透融合法:

是指借助影视作品宣传童谣, 使童谣成为影视的一个元素, 或者影视直接以童谣作为主题, 换一句话说, 就是童谣借助影视加以表现和传承的方法。如传统游戏中陀螺, 因为《战斗王》《劲爆战士》而推出儿童喜爱的许多极富现代科技含量的陀螺, 现代陀螺具有色彩绚丽、操作简单、功能齐全的优势, 但没有了传统陀螺的对孩子的手眼的协调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的训练, 更没有了童谣的陪伴。若能够利用影视推出游戏谣, 让孩子在欣赏影视的时候接受文化熏陶, 便能一举两得。

3. 利用网络资源保护法:

就是以网络为载体, 利用网络资源纪录、传播和保护童谣的一种方法。现代网络资源的传播速度快, 参与人数多, 网络大有取代电视成为第一大众传媒之势, 童谣借助网络平台保护自身可行有效。

4. 童谣融合音乐法:

是指童谣利用其本身较强的节奏感, 可歌可诵的特点, 与音乐结合, 使其得到传播和传承的方法。如用仙居方言演绎的《心太软》的间奏中插入童谣《一二一》, 显得活泼而又有创意。

童谣因它的独特魅力还在美术、雕刻、新闻、行政管理等领域被应用, 并将在更多的领域被应用。

参考文献

[1]赵雪莲.台州童谣[M].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4.

[2]谭达先.民间童谣散论[M].广东人民出版社, 1959.

[3]郑薏苡.温州童谣文化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上一篇:员工关系管理完整版下一篇:五彩的童年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