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行业竞争分析

2024-07-11

快递行业竞争分析(精选11篇)

1.快递行业竞争分析 篇一

随着对外资快递独资经营的放开,外资在中国的独立和扩张加速。而中国本土企业的动作幅度相对较小。这是因为中国的快递企业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网络的初步建设。

以33%速度增长的市场

美国服务业联盟(USCSI)预计,未来三年中国快递业市场将以至少33%的速度持续增长。有权威人士认为,未来10-20年,全球航空货运将增长6%,但快递业的增长是航空货运业的2倍,即12%,而中国则会在此基础上再翻一番,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

广阔的市场,觊觎者自然众多。安邦集团物流分析师张晓牧指出,目前主要有四种力量在争夺这一市场。

首先是国有性质的快递企业,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便是邮政快递——EMS。在1990年代初期,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仍然垄断着中国国内外快递市场。而就在2004年底,中外运也突然发力切入快递市场,其最大的优势便是其50余年的物流背景和较为完善的网络。

其次则是国际速递巨头。全球速递业四大巨头——中外运敦豪(DHL)、联邦快递(FEDEX)、联合包裹(UPS)及荷兰天地快运(TNT)均已进入中国,另外,日本的佐川急便等也在2004年与保利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丰富的经验、雄厚的资金以及完善的全球网络将其竞争实力提高到了一个相当强大的程度。

第三股力量来自于大中型民营快递企业。中国的一些民营快递公司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逐渐壮大,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大田快递、顺丰速递、申通快递等。这些公司基本都经过了原始积累的阶段,资产规模在亿元人民币以上。这一类企业往往在某个区域范围内拥有相当强的优势,并在这一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

第四股力量便是数量最多也是最为混乱的小型快递企业,这类企业凭借自己的实力往往只能承担同城快递业务或是省内业务,当面对全国甚至国际快递市场时便会显得力不从心。但不能否认的是,如果缺少他们的存在,很多企业的办公可能都会遇到麻烦。

国际快递巨头的进入,直接威胁着原本在国内速递市场占据老大地位的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其市场份额以每年4%的速度递减,而在国际快递市场,也从高峰时的97%跌到40%左右。此外,大中型民营快递企业凭借其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唯才是用的人才机制、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成为快递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外资急速独立扩张

就在2004年11月17日,联邦快递刚刚在上海成立了中国业务分区总部。联邦快递2005年财政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出口货量增幅达到52%,成为公司成功将该季度国际优先快递服务(IP)收入提高25%的重要因素之一。联邦快递的这一重大举措,恰恰表明了其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

联邦快递大中国总裁陈嘉良说,据中美去年7月签署的航空协定,两国间的航班将由当时的每周54班,在六年内增加至每周249班。联邦快递已经获得其中的12班,分别连接中国与联邦快递的欧洲和美洲航空网络。此外,联邦快递还申请了另外六条飞往广州的航线,可望在2006年开通。

目前,联邦快递将亚太地区的转运中心设在菲律宾苏比克湾,但其规模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正在考虑把转运中心搬到广州的新白云机场或菲律宾吕宋岛上的克拉克机场。陈嘉良表示,联邦快递正在与中国国家发改委、民航总局和广州政府方面谈判转运中心落户新白云机场的问题,并希望在价格上得到优惠。“在未来的六到九个月内就会作出决定。”

联邦快递亚太区总裁简力行丝毫不掩饰他们对中国市场更大的野心。据他介绍,目前联邦快递的服务网络已经覆盖了近220个国内城市,并计划在未来4至5年内再新增100个服务城市。同时,随着中国业务分区总部的设立,人们普遍认为公司将亚太区总部迁往中国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且这一行为被理解为联邦快递在华“独资”的前奏。对此情况,有分析人士认为,联邦快递在中国市场的下一步重大举措,可能成为它与中国政府谈判的重要筹码。

较之联邦快递, UPS“单打独斗”的意图更加明显。2004年12月2日,UPS突然宣布,将向其中方合资伙伴中外运支付1亿美元,从2005年1月开始获得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和青岛5个城市的快递业务直接控制权。到2005年底,将获得在另外18个城市独立开展快递业务的权利。

UPS亚太区总裁肯托罗在宣布这一交接协议的记者招待会上说,UPS向中外运购买的,包括中外运UPS合资公司的业务,以及中外运在其他城市为UPS提供的代理业务。通过此举,UPS实际上是提前一年开始建立独资网络,在“单飞”运动中抢先一步。

完成了品牌整合的DHL,其强大的实力使其无论是在物流还是在快递方面都游刃有余。2004年5月10日,DHL在上海宣布,已获批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开展国内快递业务的国际快递公司。消息传出,立刻引来了多方关注。虽然邮政总局对于此事始终未作出正式表态,但是,DHL在中国的50个城市开展国内快递业务已成为事实。不过,DHL在国内推出两项国内快递业务分别是“2~30千克24小时包裹递送”和“30~1000千克48小时递送”,恰巧避开了EMS最擅长的两千克以下范围。这样就在服务种类和定价上刻意避开了中国邮政的敏感区,把自己定位在不与EMS发生正面冲突的角色上。

对TNT来说,尽管因为其邮政背景而与中国邮政有着良好的合作,但其在中国的发展和网络建设仍远远落后于其竞争对手。近期,TNT拟在中国实行特许加盟制度,在二、三线城市中建设自身的服务网络。其目的之一自然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自己的网络体系,但张晓牧认为,这也有可能是为了其未来进一步涉足国内快递领域而提前做好打算。

中资企业磨练内功

与外资的加速度相比,内资企业的动作幅度相对较小。张晓牧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的快递企业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网络的初步建设,渡过了疯狂扩张时期。其未来的发展将更加可能集中于完善现有的网络和提高服务水平上。举例来说,大田快递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93个分公司,覆盖了超过500个城市。对于目前的快递市场来说,这样的网络建设基本上已经能满足绝大多数客户的需求。而考虑到成本和收益的平衡问题,将网络铺建到全国所有的城市和乡村明显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相对来说,已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大中型快递企业基本上已脱离了“圈地”阶段。

近期有市场传言显示,中外运正在计划收购数家航空公司以便为其新推出的快递品牌服务。尽管各个方面对此事都表示否认,但张晓牧认为,这其实也确实代表了目前国内快递企业的一个“软肋”:运力问题。

在目前国内的快递企业中,除了EMS与邮政航空公司是一家外,没有快递企业能够拥有自己的飞机或航线。目前中国本土的快递企业在运输方式选择中,基本上均采用航空运输与公路运输相结合的方式。随着地面网络的铺设完成,空运环节条件的制约可能逐渐成为快递过程中的“瓶颈”。如果参考联邦快递在美国的发家史,可以发现:拥有足够数量的飞机与航线对于快递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随着快递市场的不断增大,未来快递企业与国内航空公司之间的合作、摩擦和博弈行为将可能大幅度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一向自认为是“邮老大”的EMS在去年连续推出了“全夜航”、“次晨达”等新业务形式。这不仅可以被认为是EMS为丰富自身产品线所做出的努力,更是可以当作EMS更加灵活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的一个表现。张晓牧说:“如果能够坚持这一思路,将“政企分开”的道路坚定的走下去,EMS的实力和发展绝对不容小觑。”

《邮政法》触痛众多快递企业

2004年7月19日,新《邮政法》第6稿出炉。对于期待中的快递企业,这次的修改稿不仅没有给它们带来希望,“反而让邮政的垄断更加严重”。

《邮政法》第6稿第8条提出,“信件的寄递由邮政企业专营;但是,单件重量在350克以上的信件速递业务除外。国务院对信件的国际速递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表面上看,邮政将邮政专营的门槛从第5稿的500克降到了350克,但是这次邮政把350克以下的商务信函也纳入了专营范围,这一次实际上是邮政扩大了自己的专营范围,“实际上是一种倒退”。

第6稿第67条规定,“经许可从事信件速递业务的其他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一定的费用,作为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用于支持边远、农村和西部地区邮政设施建设”。亚太快递协会(CAPEC)指出,单独要求经济体中的某一行业来承担国家义务的做法有失公平。特别是在邮政普遍服务基金问题上,还存在着明显的片面维护邮政企业利益,专门针对非邮企业的歧视性规定。第6稿中,只是规定非邮政企业需要缴纳这一基金,同时允许邮政企业继续实行混业经营。比如EMS这样的竞争性业务,一方面可以继续搭混业经营的便车,享受到不应有的多种国家优惠,另一方面又拥有免交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的权利。这是让非邮政快递企业尤其不能接受的。

此外,去年下半年《行政许可法》开始执行,中国国际货代协会在递交给商务部条法司、外贸司、外资司的修改意见中,便认为第6稿有诸多与《行政许可法》相悖的条款。最终,第6稿已被退回重新修改,而第7稿即将出炉的消息已经开始在业内流传。对快递企业来说,这确实是至关重要的。

外资快递的长远目标

当然,在目前阶段,DHL、联邦快递和UPS的眼中看到的不只是这些商务信函,也不止包括将零部件和产成品分别运进中国的工厂、运往外国的买家,他们看得更多更远。如果能帮助中国的厂家管理日益复杂的供应链、从而为他们节约时间和金钱,那将是更大的发展机会。

随着中国的出口产品越来越复杂,国内厂家也在努力解决供应方面的难题,尽量避免出现短缺或库存积压。日益激烈的竞争意味著工厂也不得不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这一点为物流企业打开了富有前景的中国外包物流服务市场;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的咨询师们预计,这个市场的总规模目前可达840亿美元,到2010年更将增长一倍以上。

DHL、联邦快递和UPS已经在其他地区市场承担了这样的角色。的确,随着美国市场航空快递业务急剧增长,地面递送服务公司纷纷扩张,这三家公司已将日常供应链服务需求──整合货物、管理仓储、执行订单等作为他们的未来发展领域。在目前的中国,这一市场对于它们来说也将是相当广阔的。

2.快递行业竞争分析 篇二

关键词:民营快递,快递业,核心竞争力

2010年, 我国快递业务量迎来了巨大增长, 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3.4亿件, 同比增长25.9%;仅12月份, 快递业务量就完成2.6亿件, 同比增长36.6%, 很多快递公司企业被爆“爆仓”, 业务繁忙可见一斑。但同时, 也爆出疑似申通快递员工“让邮件飞”的视频。为此邮政管理部门专门下发有关通知, 整肃快递企业的管理乱象。2011年1月份, 不少民营快递甚至因年节主动暂停了递送业务, 引起很多客户不满。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2010年全年统计数据, 2010年全年共受理消费者申诉32123件, 比2009年增长66.6%;涉及快递业务问题的26619件, 同比增长84.2%, 占总申诉量的82.9%。基于上述现象, 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快递的本质是什么, 其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 以期相关从业人员对快递有个清晰的认识, 从而提高我国快递业的竞争力。

一、人们为什么选择快递

快递最简单地可以描述为快递公司通过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交通工具, 对客户交寄的货物进行快速投递。在收费方面, 快递比物流运输、传统邮政包裹投递要高很多。人们之所以选择快递, 无非是因为快递安全、快速、及时、服务门到门, 货件能够及时查询和跟踪等等。概括地讲, 快递能够满足客户更高层次的需求。

二、快递的本质

讲清快递的本质, 需从快递的运作流程入手。快递基本流程为:客户把要寄送的物品托付给快递公司, 快递公司通过自身的业务网点, 把货物运送到客户指定的收货人手中 (即门到门服务) 。也就是说, 快递企业实际是受人之托, 代人运送货物, 并收取相关费用。基于此, 快递业的实质可以理解为一种“信托责任” (孙文有语) 。世界快递巨头UPS公司的广告语也许更能反映这种关系:“珍惜所托, 一如亲递”。这句话被很多国内外快递企业引用, 已成为行业共识。

正因为快递的本质在于提供良好的“信托”服务, 大多快递公司才致力于通过各种途径取悦客户、满足客户所需, 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表达品牌及行业精神。顺丰速递是我国最大的民营快递企业, 其总裁王卫先生在总结公司成功经验时直言:顺丰的成功得益于对客户承诺的有效实现。这反映出我国少数好的的快递企业对快递有着准确的认知, 抓住了快递的本质。而国内也有不少快递公司的管理者们打着为客户服务的幌子, 实则在努力追求自己或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严重忽视了客户的利益, 致使社会上很多人对快递业服务的不满。

所以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信托”是快递业存在的基石;快递的本质不论是从客户的角度还是从企业运营的角度出发都应该是“信托责任”。“珍惜所托, 一如亲递”, 是树立快递服务品牌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快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弄清了快递的本质, 我们就容易找准快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了。快递的本质既然是信托责任, 那么快递公司就应该围绕这种责任做足文章, 通过具体而有效的行动更好地阐释这种精神, 服务于客户。所以, 快递业的吸引力就在于谁的服务带给客户的价值体验更多, 给客户带来的可感知价值更大。

我们看看国内外优秀的快递企业在这方面做了些什么。

1. UPS对货件追踪的不懈追求

现代信息技术出现以前, 人们还无法跟踪物品寄递过程。随着信息传递手段的提高和客户需求的提升, 人们不仅对货件的递送结果, 而且对其的在途状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因为这一过程不仅直接决定了结果的好坏, 还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后继决策。UPS公司敏感地意识到客户的这一需求, 近几年采用并更新了货件跟踪系统。该系统能简单快速地查询到货件的在途状态, 实现状态自动更新, 及时准确地了解意外延迟并获得递送通知。国内快递公司如EMS、顺丰速运等也在这一方面完善了许多。

2. 联邦快递 (Fed Ex) 严格的国内定时服务

快递业以“快”为特征, 最能突出快递业效率的便是递送上的“快速”。为保证客户货件快速准确到达, 联邦快递很早就开通了次早达、次日达、隔日达等限时服务, 并通过多种物质、技术手段来保证物件无条件准时到达, 实现对客户的承诺。正是严格履行这种不变的承诺, 联邦快递在2009年《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太地区200家最受尊敬企业”评选中, 领先同行20个名次, 在亚太区所有的国际快递公司中稳居第一。

3. DHL: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快递向供应链管理延伸是未来快递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也是快递业服务创新、价值增值的重要组成和新的利润增长点。DHL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公司凭借其广阔的全球视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成熟的专业流程打造从计划、采购、生产、仓储、网络规划、配送直至售后的一揽子的行业供应链解决方案, 通过更快更有效率的流程将客户产品送达市场, 提升客户的可持续竞争能力, 成为行业的领先者。

4. EMS:遍及全国的服务网络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是目前中国快递行业的最大运营商和领导者。公司拥有20, 000多名员工, 业务通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近2, 000个城市。EMS拥有全国首屈一指的航空和陆路运输网络:依托中国邮政航空公司, 建立了以上海为集散中心的全夜航航空集散网;有专用速递揽收、投递车辆20, 000余部。覆盖最广的网络体系为EMS实现国内300多个城市间次晨达、次日递提供了有力的支撑。EMS一贯秉承“全心、全速、全球”的核心服务理念, 为客户提供快捷、可靠的门到门速递服务, 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和社会的多层次需求。

5. 顺丰速运:定位准确, 用心服务

1993年, 顺丰速运创始以来, 定位中高端市场, 实施专业化和差异化的经营策略。公司以快递为事业, 将盈利的资金全部投入到企业的实现持续滚动发展, 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化体系, 设计了标准化的快递服务产品和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创建了符合国情的绩效考核体系。据统计, 顺风2010年销售规模达120亿元、员工10万名、每天200多万票业务, 综合实力在民营快递企业中多年排名第一、服务质量 (延误率、破损率、遗失率最低) 在民营快递企业中排名第一。

综上, 这些优秀的国内外快递企业为同行做出了表率。尽管发展侧重不尽相同,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受客户所托, 为客户着想, 千方百计实现客户的价值增值。这种价值增值可以概括为:客户心理满意度的提高, 创造了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 完善了采购销售渠道, 为客户节约了物流成本, 降低了自营风险, 保持并传递了委托人的服务理念等等。正因为有了价值增值, 人们才会从中感受到快递的独有魅力, 才会长期、放心地使用快递业务。基于此, 持续的价值增值能力构成了快递业的重要竞争能力。

那么, 能不能说价值增值能力就是快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核心能力概念最早由美国两位管理学家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在《哈佛商业评论》中的《企业核心能力》一文提出。两位学者指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那些关系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上所独有的、比竞争对手更强的、持久的某种优势、能力或知识体系。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应具备以下特点:首先, 核心竞争力应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开拓市场;其次, 核心竞争力应有助于给客户带来最大的可感知价值;第三, 核心竞争力应当具备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特性。我们不难看出, 用独特的价值增值能力来概括快递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符合以上要求的。

那么, 其他方面能力是不是快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如, 我们通常的提及的组织与管理能力、物流运输与配送能力、设备与技术装备水平、人才、企业文化、创新能力等是不是核心竞争力。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 这些能力的最终指向无非都是从某一方面了提高了快递企业的价值增值能力。另一个问题是, 快递业的“快”是不是核心竞争力, 我们分析后也不难得出结论, 快速只是快递企业的产品特色之一, 是核心竞争力形成后的物流运作的一种结果, 其本身不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 价值增值能力准确、全面地概括了快递企业竞争力的本质, 是快递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四、增强快递业核心竞争力的两个要点

1. 坚持价值创新, 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后工业化社会, 企业的竞争最终归结为服务的竞争, 快递业的价值就在于服务的价值。因此, 坚持价值创新是快递业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把握快递业的本质, 捕捉客户需求, 并将其显化为商机, 通过客户利益的最终实现来保障快递企业的利润实现, 企业才可能长期稳定的发展。快递公司的管理者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要深谙“商机就是为顾客的不便提供解决之道”, 扩大现有市场或创造新市场来获得公司成长。

2. 坚持体制创新, 强化统一管理

目前, 国内快递企业的经营体制有两种:一是自营模式, 如EMS、顺丰速运等;另一种是以圆通快递、申通快递等民营快递企业为代表的“特许加盟”模式。自营模式占用自有资金较多, 但管理统一, 政令通畅, 易于内部沟通和协作、服务有保障。特许加盟模式容易扩张、总部自有资金占用较少, 但管理分散、利益分割严重。与商业企业连锁模式不同, 快递业更强调行动的协同, 物流、信息流的高度一致。在这种苛求下, 后者显然不具有严格的执行力。顺丰、申通、天天、宅急送等民营快递企业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建立, 经营环境相似, 但十几年后, 顺丰速运成为当之无愧的老大, 经营体制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随着国家对快递业管理的持续加强和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 特许加盟模式很可能逐步被其他更合理的模式取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国家邮政局关于2010年12月邮政业消费者申诉情况的通告[EB/OL]http://www.chinapost.gov.cn/folder87/2011/01/2011-01-2873850.html2011-1-20

[2].Prahaland C.K, Gary 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 67 (3) :79-91

3.快递行业竞争分析 篇三

2012年5月25日,国家邮政局发布《关于对联邦快递(中国)有限公司和优比速包裹运送(广东)有限公司申请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审核情况的公示》,随后国际快递两大巨头联邦快递(FedEx)和联合包裹(UPS)获得经营国内快递业务牌照。联邦快递拟在北京顺义区建立基地,在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天津、大连、郑州、成都开展国内快递业务;而UPS则以广州白云区为基地,拟在上海、深圳、广州、天津和西安五地经营国内快递业务。两大巨头国内快递业务牌照的获得,标志着国内最后一道物流保护壁垒被撤除,国内快递业务完全对外资开放,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站在相同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可以肯定,国内快递市场新一轮洗牌已经开始,竞争和机遇一样处处存在,国内快递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走到一个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

一、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快递业务的历程回顾

快递业是上世纪60年代末诞生于美国的一个新的行业。2004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快递业定义是:快速收集、运输、递送文件、印刷品、包裹和其他物品,同时全过程跟踪这些物品并对其保持控制、提供相关服务。我国国家邮政EMS于1980年7月15日开始提供快递服务,1993年诞生第一家民营快递企业,在3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个市场板块和三个市场主体。三个市场板块包括国际快递、国内快递和同城快递,三个市场主体包括国有、民营和外资快递企业。我国一直对外资快递进入国内快递业务进行严格的限制,甚至于2009年颁布的新邮政法对民营快递企业法律地位得到肯定的情况下,第五十一条规定还限定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长期以来,我国快递市场呈现三足鼎立甚至互不干涉的局面:外资快递垄断了80%以上的国际业务,民营快递分割了近半的国内市场业务,现行法律框架下仅有国有背景的中国邮政速递服务公司成为惟一一家纵横三大市场的服务提供商。

国内快递业务是指从收寄到投递的全过程均发生在中国境内的快递业务。外资企业染指国内快递业务是一个漫长的渗透过程。1979年6月,日本海外新闻普及株式会社(OCS)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签订了中国第一个快件代理协议,随后 DHL、TNT、FedEx 和UPS相继与之达成快递代理协议,这是所有跨国快递公司进入中国的惟一通道。1986年,中国第一部邮政法明确了邮政专营的范围,为中国的国际快递业发展提供了适当的法律空间,但也为以后快递业的纷争埋下伏笔。外资企业受法律的制约和条件的限制,一直未能进入中国国内速递业务市场,但试水国内市场的努力一直没有放弃。2004年5月10日敦豪宣布正式推出中国国内快递业务,2005年7月联合包裹公司宣布开展以2公斤以上为主的国内包裹快件业务。联邦快递在2007年通过并购国内快递企业已经进入了国内快递市场。2009年,中外运敦豪收购了全宜快递、中外运速递和金果三家公司的100%股权,整合后开展中国国内快递业务。

按照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从2002年12月11日起允许外商在合资企业中的控股超过50%,从2004年12月11日起允许外商在华独资经营国际快递业务,2005年12月11日起允许外商在华独资经营国内快递业务。2005年12月,我国根据加入WTO的承诺宣布开放国内物流市场股权,仅仅4天后,TNT单方面结束与中外运15年的合作期,收购了国内最大公路零担货运物流公司华宇集团,与中国超马赫国际运输代理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成立TNT国际快递公司,推出特许加盟计划。几乎同时,UPS与联邦快递向邮政部门递交了经营国内业务的申请。

二、国内快递市场的竞争环境分析

(一)经济的持续增长带动快递需求旺盛

快递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调整增长,有专家测算出GDP与快递市场规模增长速度的比例为1:3,如果我国GDP的增长速度能够保持“十一五”年均增长8%以上的目标,快递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将达到24%以上。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和电子商务的成熟为快递业的发展又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如图1所示簇状条形图,2007年正是中国电子商务加速的一年)。

图1 2002-201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情况 (单位:万件)

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网民在线购物交易额达7849.3亿元,比2010年增长66%。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年度数据表明,2011年市场交易规模达7万亿元,同比增长46.4%。摩根士丹利预计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比2010年增加75%。2011年11月11日“光棍节”全国快件日业务量超过1600万件,70%以上的网购必须依靠快递来完成。仅淘宝网一家就有10多家大型专业快递企业来满足其递送服务的需要。

(二)快递企业数量巨大,产业集中度较高

自1993年民营申通、圆通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开始经营快递业务以来,由于门槛较低,快递企业每年以几何级的数量增长。我国快递业在较短时间内成长为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新兴服务业之一,市场规模排名世界第三位,和无数快递企业的运作无不关系。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收到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申请11430件,受理6725件,依法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法人企业达到5883家,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快递企业纳入了许可范围;快递业从业人员54.2万人,比上年增长35%;快递独立分拣中心达到2176个,总面积281万平方米,营业网点达到6.4万处,比上年末增长84%;境内运输邮件、快件的专用货机共计32架,汽车达到6.5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51.5%。国内重点快递企业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网点覆盖率达到90%以上,省辖市网点覆盖率达到80%以上,部分快递企业的服务已深入农村乡镇。

我国国内70%的快递企业以特许经营方式(加盟)与12家品牌企业经营,其余以自建网络的方式独立经营,市场集中度虽然有所提升,但导致竞争、割据的现象非常突出,无法和外资快递巨头相抗衡。我国快递重点品牌企业有20家,2010全年快递业务收入超过20亿元的企业6家,其中超过百亿的2家。中物联科字[2011]155号关于中国物流企业50强排名的通告中,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排第10,主营业务收入1136000万元;联邦快递(中国)有限公司排名26,主营业务收入361130万元。一旦联邦快递完全进入国内业务,将会给顺风等民营快递带来极大的挑战和压力。

(三)快递竞争格局业已形成,行业经营举步维艰

我国近6000家的快递企业基本上对快递市场形成瓜分之势,行业、企业、地区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滑,著名企业破产的案例时有发生。

从快递辐射的范围划分,存在着同城快递、异地快递、国际及港澳台快递的对市场的分割和竞争。2011年三者占全国快递业务量分别为22.3%、74.3%、3.5%,但三者业务收入占全国比例分别为8.7%、58.8%、24.4%,表明同城快递虽然成本低,但收益在竞争背景下也越来越低;国际及港澳台快递虽然业务量少,但其收益却比较高。(见表1)

表1 2011年我国快递行业基本情况

从所有制结构来看,2011年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市场份额分别为 29.4%、67.6%和3.0%,业务收入市场份额分别为35.8%、49.4%和14.8%。表明民营企业已经占据近十分之七的业务量市场份额,但其大多数处于低端领域和粗放发展阶段,导致竞争和业务收入不高的情况。与此相反,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虽然小,但其收益和竞争水平却远远高于国内企业。

从快递地域结构看,2011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分别占全国的79.9%、11.2%、8.9%,表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快递业也比较繁荣,但竞争更为激烈;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快递业虽然不太发达,但市场竞争相对较弱,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快递竞争格局的形成促进了快递业的高速发展,但也导致了快递业的赢利空间逐年下滑。2005年快递业利润率可达30%以上,到2011年平均利润率仅为5%。2008年,国内快件平均单价为27.04元,2010年为 24.6元,2011年则降为20.65元。其中2010年同城快递平均单价为7.7元,比上年末降低0.1元;异地快递业务平均单价为18.8元,比上年末降低1.4元;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平均单价为137.9元,比上年末提高0.1元。2011年重庆民营快递同城快件的平均价格是7.71元,基本只能维持生存,根本无法在网络上、技术上、服务上和品牌上和外资企业相抗衡。

三、外资进入国内快递业务所带来的市场机会分析

(一)中小快递企业面临重新组合和精细化业务的选择

外资全面进入国内市场,首先对中小快递企业的扩张和发展产生扼制和制约,中小企业要脱颖而出成长为顺风速递那样的巨头的机会十分渺茫。我国中小快递企业数量庞大,几乎为了生存而展开恶意竞争,无法和无力做大做强。上海工商行政部门披露,全市企业名称中含有“快递”、“速递”的有1027家,加上经营范围有“快递”业务的企业和机构,数量超过60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快递业务量每天达50万票以上,年营业额超过20亿元,但平均到每家企业和机构,每天业务量不足1000票,平均年营业额刚刚超过30万元。

面对外资企业的强势进入,国内中小快递企业首要的选择应该是整合资源、建立联盟、完善网络、抱团发展。2009年新《邮政法》公布后,全国将近50%的同城快递企业和20%的区域型快递企业面临合并、被兼并或转型。2011年5月国家邮政局出台《关于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鼓励快递企业兼并重组以加快发展,计划5年内培养出一批年收入超过百亿、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快递企业。2011年11月《快递企业等级评定实施细则》提高了快递行业的门槛,形成差异化的评价机制推动行业的优胜劣汰。中小快递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优胜劣汰,形成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和配送网络,完全可以在国内外物流巨头的夹击下绝处逢生,做大做强。这方面外资企业就是一个绝好的例证。2012年4月UPS初步拟定以51.6亿欧元收购TNT,如果计划获批,其在全球快递市场的竞争力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小快递企业若要“独善其身”还可选择精细化的特色业务和特色服务,比如选择大型企业无法涉足的专线服务和细分市场,或者为一些中小型制造企业或者商贸企业提供定量制作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避免与巨头企业进行业务重叠式的正面竞争,以其独特的服务项目和优质服务水平取得巩固的市场地位。

(二)外资企业的进入将推动快递业转型升级

中国快递市场完全对外开放将促使快递市场竞争激烈化,外资快递企业、国有邮政企业、国内民营快递企业会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在中国快递市场上夺取战略高地,这对中国快递业转型升级很有帮助。

我们快递企业普遍存在“弱小散”的状态,产业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成为制约快递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2011年仅邮政系统受理的快递申诉就达88396件,同比增长232%,快件延误、丢失损毁、索赔困难等问题成为快递服务的几大“顽疾”。我国快递企业配送能力偏弱,中邮速递自有飞机16架,而UPS自有飞机225架,另外还有295架租赁飞机。中邮速递有4000多辆物流配送车辆,U PS则拥有92700辆各种配送车。只有30多人的DHL重庆公司,2011年收入达到3000多万元,人均产值达100万元,比国内快递企业高10倍有余。2010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全国人均不到2件,低于国际上人均4.1件水平,更远远低于美国人均26件、日本人均25件的水平。

外资快递在资金、设备、技术、规范、管理、人才、理念方面具有独到的竞争力,所带来的“鲶鱼效应”会促进国内快递企业转变观念、提高服务质量、更新设施设备、拓宽经营网络,从下而上推动快递业转型升级,提升整个快递产业的质量和地位。在快递升级过程中,国内大型快递企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面临的竞争形势会更加严峻,比如EMS和顺丰等一些高端业务,有可能会被联邦快递和UPS所蚕食。但外资企业网络要覆盖到三线以下城市或者村镇一级还有待时日,这段时间正是国内快递转型升级的大好时机。国内快递企业可以把外资企业作一个参照系和标杆,学习他们的管理和运营经验,建立自身的运营体系和核心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说,“鲶鱼来了”、“狼来了”都是一个利好消息。

(三)我国快递的内涵和外延将得以进一步拓展

长久以来国内对快递业务的范围在理论和实践上仅仅被界定为对一定量物品的快速递送,而忽视了快递是现代物流背景下的一种高端物流形式。在这种理论指引下,国内快递一直处于无限制、低等级扩张状态,企业众多而龙头企业乏善可陈,表面繁荣而产业特征不明显,业务繁忙而服务质量下降。国外快递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新兴产业,企业的业务是非常广泛的,而不仅仅局限于小件速递。比如,可以和汽车产业链建立战略联盟,为核心企业提供基于快速响应的定制化配送;为特殊企业供应链设计物流系统、提供连续化配送服务;2008年UPS独家承揽了北京奥运会所有对外物流服务包括体育器材的运送等,创造了“奥运物流”经典案例。在国内,快递企业传统发展模式正在逐渐转变,快递服务和电子商务正在融合。2011年末,顺丰通过其CEO王卫控股的深圳泰海投资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境外网点已扩大到中国港澳台、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美国等地,为顺丰境外采购和扩张打下基础。

总之,外资企业的进入,使我国快递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变革的序幕已拉开,挑战和机遇同时降临。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快递会更像快递的样子,中国快递企业产生区域性巨头企业的日子也不会太久。▲

[1]谢如鹤,李志锋.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探讨及实证分析 [J].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06).

[2]商务部研究院课题组.中国快递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总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2006,(34).

[3]魏光兴,周靖.基于信息熵与灰关联法的快递企业竞争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07).

[4]蒋长兵.我国民营快递的市场机会分析[J].物流科技,2009,(08).

[5]张晓梅.快递业产业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J].现代经济信息,2011,(09).

[6]晏敬东,石银萍,李谦.我国快递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8,(18).

4.快递行业宏观环境PEST分析 篇四

PEST分析又称大环境分析,是研究宏观环境的有效工具。通过Pest分析法,公司能够剖析出自身所处的外部大环境究竟对自己的发展是有利还是有害,以及据此作出战略规划,趋利避害。其中每一个字母各代表一个因素,分别为:P(political—政治)、E(economic—经济)、S(social—社会)、T(technological—技术),接下来将通过pest分析模型,如图2-2所示,对顺丰速运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洞察利害然后灵活应对。

(1)政治环境(Political)

政治环境因素,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政策、法律及法规等因素。

政治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最深刻的,一个行业的兴衰存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法规的支持与否。在当下,政局稳定,法规相对严明规范,我国快递行业面临的政治环境总体来说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借力于国家政策,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另外随着市场准入标准的此升彼降,快递企业今后的发展依然是挑战重重。

图2-2 快递行业宏观环境PEST分析

2010年,国家制订了十二五规划草案,提出要在前一规划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大力推广快递服务;同时,2009年10月,新《邮政法》正式出台,首次在法律上明确了快递企业的地位,并且提出了邮政市场鼓励竞争、促进发展的原则,补充、完善了寄递渠道安全监管的制度和措施,修订了邮政业务资费的制定机制,新法中的其他相关规定也为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为行业内的快递企业的自身规范提供了依据。《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设定了更全面、更严格的快递业经营许可标准,为国内的快递企业的发展确立了更高、更明确的目标,这些都必将促进国内快递行业向着规范、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新《邮政法》对邮政专营信件范围的放松也将为民营快递公司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也为快递业的发展保驾护航。2006年,邮政部门政企分离改革,开始打破中国邮政EMS快递服务的垄断地位。这为民营快递的崛起创造了机遇,也促使EMS树立危机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巩固市场份额。

另外快递协会的成立也为快递业的健康发展、维护企业的利益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国快递协会成立于2009年,是由中国境内的快递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自愿组成的非盈利的全国性行业组织,通过发挥自身在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指导各地快递行业协会工作等,构建不同市场主体间合作、交流、共赢的平台,为快递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力的条件。

政策上的高进入门槛,对服务能力、安全保障等的更高要求,在另一方面也对民营快递小企业产生了致命的打击,很多公司因此被迫倒闭关门。虽然之前吵得沸沸扬扬的“同城快递50克以下、异地快递100克以下归邮政专营”条款最后没有执行,民营快递总算可以歇一口气,可又有谁知道,这种情况不会再发生?做好应对政策变相的准备可保公司不会在竞争中进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根据欧盟碳交易体系的规定,从2012年开始,中国航空公司进出欧洲的航班都将面临碳指标的问题,出发点是为了降低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如果不达标,则有可能面临罚款甚至停航。这是一个警讯,低碳生活已经从政治的高度进入我们的视线,以货运车、货运航班等高碳排量工具为运输主体的快递公司在这方面无疑压力巨大。

以往中国快递市场是对外企禁行的,但随着中国改革开发的深入和2001年加入WTO后,在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下,中国快递行业准入规则一再放松,国际快递巨头借此机会纷纷以加盟、收购、然后是直营的方式最终也进入到了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跟中国的快递企业进行龙虎相争,给中国的快企带来了极大的压力。2006年TNT收购中国最大的物流公司华宇集团,从而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的事件,就是在国家政治环境发生改变的背景下发生的,从此以后,中国民营、乃至EMS的发展道路变得更加曲折。虽然如此,但从大体上来说,中国乃至国际上现今的政治环境对快递行业的发展还是比较有利的,快递企业应抓住这个大好机会,把自己做大做强,提升服务和实力,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经济环境(Economic)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内容。宏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情况以及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微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企业所在地区或所服务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这些直接决定着企业目前及未来的市场大小。

图2-3 近十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增长率

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为我国的经济市场注入新鲜跃动的血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居民生活和消费水平稳步提升,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加(如图2-3所示),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加入WTO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使我国经济发展更趋于多元化,由此也充实了我国的资本市场同时带来制造业和零售业的繁荣,这些变化都必将使快递业的需求进一步扩大。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跨国经济活动在不断增加,这使得国家与国家间的快递活动也呈上升趋势发展。中国作为具有强劲发展势头的经济大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增多,带动了中国的快递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物流配送需求的数量与类型大量增加。在强烈运输需求的推动下,快递货物运量快速增长。此外,以因特网为平台的电子商务必将引起在线交易成几何速度增长,配送瓶颈的解决需要大量的门到门服务,而这为快递企业的星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契机。过去主要为公司单位寄送商务快件的快递公司逐步走向普通老百姓,特别是随着网上购物的兴起,快递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消费依赖。中国网购交易额在2010年突破了五千亿元人民币,是09年的两倍。

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据统计,中国由第三方物流处理的产品只占总体成品的16%,经第三方物流环节的工业原始生产资料只占总体的20%,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只占总体物流业务的2%,而这一数字在美国为8%,在欧洲则为10%。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的发展具有相似性,由此来看,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快递业作为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几年里,必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空间。

我国快递市场目前的形势是国际快递巨头、国营快递和民营快递多方并存的局面,民营快递从诞生起就生存在夹缝之中。中国加入世贸后,按照有关协议,中国加入后3年内,将允许外国服务站在本土设立外资独资子公司,2005年12月,中国快递市场已完全对外资放开,这对中国的快递企业冲击巨大。国内快递企业面对拥有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的外国快递企业的挑战,如何应用现代物流理念和先进的运作方式,提高快递服务水平,应对快递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已经成为中国快递企业的当务之急。

(3)社会文化环境(Sociocultural)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点、价值观念等。文化水平会影响居民的需求层次; 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会禁止或抵制某些活动的进行; 价值观念会影响居民对组织目标、组织活动以及组织存在本身的认可与否; 审美观点则会影响人们对组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及活动成果的态度。

首先,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改变了其生活方式、购买习惯,以往只是进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购物,可现在网上购物已经广被接受并成为了一种潮流和风尚,订单的最后实现需要快递公司的协助,得益于此,快递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人们闲暇时间增多而带来的闲暇消费效应也对快递业的发展功不可没;其次,消费者需求呈多样化,要求快递企业推出更多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选择。同时,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服务质量包括服务态度、服务速度、服务安全以及服务的便捷等方面。但快递业从业人员的可持续供给不能得到保障,人员流失率高,这极大阻碍了快递业发展,民营快递的竞争本质也像许多行业一样是人才的竞争。

社会人员流动性的增大也促进了快递行业的发展,由于地理位置的移动,业务往来的信函、日常生活信件的收送都变得不方便,传统的邮寄部门效率又极低,客户强烈的时效性需要催生了一批批的快递公司。而且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它们对服务业的收费已经不再那么敏感,而服务质量成为他们更关注其的焦点,更加信奉品牌、权威的力量,为了接受更好的服务情愿花费更多的钱,高效率快递应运而生。

对社会责任的关注让顾客对快递公司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大企业客户,他们会对快递公司的文化、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对污染的态度、对能源的节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才觉决定是否要开展业务往来,为了获得这些利润大户,快递公司就需加大力度培养自身的品牌价值,提升自己的社会形象,比如说开展绿色物流,保护环境等,这对快递公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挑战。

居民文化水平的提升,可选择服务的增多,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让他们在选择快递公司时变得更加理性和挑剔,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快递公司留住顾客的成本越来越高,稍有不慎就会失掉一个大户。

(4)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技术要素不仅仅包括那些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发明,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具体到快递行业,它既包括各种信息系统的开发、终端设备的研发,也包括各种物流体系的建设,运输技术的更新等等。

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和通讯技术将在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到愈来愈关健的作用,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使企业管理计算机化和企业运行信息化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改变了企业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客户的服务期望。WTO给中国快递企业带来了世界级的竞争对手,他们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配备精良的的营运设施让国内快递企业望尘莫及。面临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所有从事快递服务的中国企业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未来快递业竞争的核心将是以科技为依托的服务质量的竞争,加强科技投人迫在眉睫。特别是已经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更要重视快递营运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努力提高新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和便利性,完善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和快件追踪定位系统,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高价值服务,提升竞争档次和竞争实力。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大众对绿色经济需求的日益升温、国家对环保工作的日渐重视,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对快递这个运输大户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研发或者在运输过程中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开发信息管理平台规划更完善的环境保护路线,开展绿色快递工程已经刻不容缓。

5.快递行业竞争分析 篇五

行业的五个关键词

这是盘点2015年影响快递行业格局的那些事儿的第二篇文章,第一篇文章盘点了2015年快递行业的十大热点事件,你想看回第一篇文章,可以点击底部超链接进入。接下来,我们看看2015年快递行业的五个关键词和目前快递行业的格局。另外,如果你想与更多的快递从业人员一起交流,请“长按识别文章底部二维码”加入到群中。

第一、对于2015年,我们也可以用五个关键字去总结。1 融资近年来,中国物流业的扩容离不开资本助推。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以来,发生在快递领域的投融资并购金额数以百亿计。包括一直坚守“独挡一面”的顺丰王卫,在2013年也大规模引进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以及古玉资本总计不超过25%的股份融资;2014年,宅急送宣布以出让30%的股权比例,与复星集团、招商证券、海通证劵、弘泰资本和中新建招商股权投资基金达成战略合作。2015年4月,中通速递计划融资10亿美元,据透露,中通此次融资的估值接近500亿元,投资中通的机构全部是国际知名财团。目前快递行业成本居高不下,件均收入持续走低,已经进入微利化甚至亏损化的时代,资本进入无疑能使快递企业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人才吸纳和IT技术的提升产生很大的帮助,从而达到提升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行业竞争力。以下为2011年至2015年期间快递业融资事件一览 2 上市12月的第一天,申通快递拟作价169亿借壳A股上市,成为了国内快递第一股。今年以来,快递企业上市的消息开始集中爆发,包括圆通、宅急送、中通、百世汇通等快递企业先后曝出上市消息,今年7月,德邦物流也正式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说明书》,向证监会提交IPO申请,拟在上交所上市。今年10月,圆通速递完成股权变更,新的董事会也随之调整。其中,圆通创始人及相关管理层占据董事会7个席位,阿里系占据圆通速递董事会两个席位,阿里系的入局将推动圆通的上市步伐。有业内人士指出,混乱的管理制度、不规范的财务报表等快递企业早期草莽式发展留下的“肌瘤”将成为上市路上的绊脚石。粗放式发展和低价竞争成为国内快递企业的共性,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畸形。按照上市的要求,企业在管理制度、公司架构、财务透明度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3 并购4月7日消息,联邦快递提出以44亿欧元收购TNT,预计2016上半年完成。在中国国内快递市场,外资企业也开展了一些并购,如中外运敦豪收购全一速递,FedEx收购大田快递,在市场格局逐渐形成的条件下,快递行业的兼并重组将频频发生。以下为2007年至2014年期间快递业并购事件一览 最后一公里8月3日,菜鸟网络已与全国最大的3家智能快递柜服务商及国内6家主流快递企业(不含顺丰)完成签署三方合作协议,速递易、中国邮政、富友在全国的4万多个自提柜将逐步开放给菜鸟的合作伙伴及阿里电商交易平台消费者使用。而在6月6日,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联合发布公告,共同投资创建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发运营面向所有快递公司、电商物流使用的24小时自助开放平台——“丰巢“智能快递柜。众多业内人士看来,此番借势自提柜布局,实则是顺丰、阿里纷纷加码最后一公里的跑马圈地,阵营分化明显。不过,即便如此,业内同时认为,因双方业务交叉、自提柜市场特点、以及通达系快递公司分别在丰巢科技和菜鸟网络千丝万缕的联系,未来两大阵营亦不排除合作前景。另外,智能柜不但能提升效率和消费者服务体验,更重要的是整合数据与流量,搭载更多的社区商业服务。5 抱团2015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阿里与云峰基金联合对圆通速递进行战略投资,圆通开始与阿里“抱团”。6月,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联合发布公告,共同投资5亿元成立“丰巢科技”,专注终端快递柜的研发和推广,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丰巢科技”仅成立4天后,“通达系”中的圆通和汇通再次“站队”,在6月10日菜鸟网络发布的信息中,圆通和汇通将先期加入菜鸟驿站,向社会开放其末端代办点为公共自提点,为网购用户提供包裹代收服务。再加上9月申通、天天战略重组,“通达系”快递企业各自抱团的态势愈演愈烈,快递格局生变。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将双方资源互为融合,对未来产品细分、服务时效提升、市场开拓都将带来颠覆性影响。第二、数据看快递现状。在物流行业细分里面,快递是比较火的一个版块,先来看一则数据,2014年全国产生包裹数接近140亿,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快递大国,收入达到2000亿,快递员人数在200万左右。另外看一下份额数据,按区域分,国内区域快件占比72.3%,同城快递占了25.4%,国际快件占有量相对少一些,只有2.3%,这表明我们与国外主流快递也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即使总体包裹的数量已经超越美国,但是收入还不足人家的三分之一。此外,在刚刚过去的“双11”里面,当天全网产生的包裹数为6.8亿件,其中圆通5328万件,申通4300万件,韵达4160万件,中通4000万件,百世物流3000万件(其中百世汇通2200万,百世供应链800万),天天1500万件,顺丰1500万件,全峰812.9万件,数据看起来很美,但在物流沙龙的一次快递满意度调查中显示,仍然有12%的人表示不满意,主要的投诉内容在时效慢、包裹损坏、派送员服务态度差等问题,而且投诉的公司大多是国内的一线的快递。可见目前快递公司的基础设施、IT技术、自动化水平、管理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有人说,“双11”对快递公司而言是一次伤害,也有人说“双11”对快递公司是一次推动,我更赞同后者,因为每年的“双11”对快递公司都是一次考验,快递公司需要不断去提升水平才能应对每年的“双11”。第三、目前快递行业的一些格局中国快递业企业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外资快递企业,包括FEDEX、DHL、TNT、UPS等,外资快递企业具有丰富的经验、雄厚的资金以及发达的全球网络;第二类是国有快递企业,包括中国邮政(EMS)、民航快递(CAE)、中铁快运(CRE)等,国有快递企业依靠其背景优势和完善的国内网络而在国内快递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第三类是大型民营快递企业,包括顺丰速运、宅急送、申通快递、韵达快递、圆通快递、中通等,大型民营快递企业在局部市场站稳脚跟后,已逐步向全国扩张。第四类是小型民营快递企业,这类企业规模小、经营灵活但管理比较混乱,其主要经营特定区域的同城快递和省内快递业务。如果按照阵型去分的话,也能分个一二三四线,根据第三方研究根据市场规模、资产、网络、声誉等因素综合考虑,认为中国一线快递公司为:中国邮政、顺丰、申通、圆通、韵达、中通。二线快递公司为:百世汇通、宅急送、天天快递、民航快递、中铁快运、全峰等等。总体来说一线品牌在努力扩大自己的地盘,二线品牌也在思考如何活下来,三四线的考虑的是怎么样死得不要太难看。第四、快递业未来的业态主要还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未来“物流金融”、“互联网+物流”会出现在快递企业当中,目前顺丰已经走在前端了,其他的一二线快递也在想办法往这方面靠。

2、更多的资本介入。13年顺丰融资了80亿,15年阿里云峰基金也对圆通进行了战略投资,猜测金额数十亿,另外还有中通、全峰都进行了融资,申通也在A股上市了,未来上市和融资的企业也会越来越多。

3、渗透。目前来说也有一些电商企业在自建物流,比如京东、苏宁。菜鸟也在通过技术手段渗透到下游的快递公司,甚至渗透到快递行业,另外也有一些快递企业在做电商,比如顺丰。

4、供应链融合。供应链涉及上下游的关系,不仅需要公路运输,还需要其他仓、多元化运输(空运、水运、铁路运输、冷链运输)、金融、清关等服务,目前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快递公司开始涉足“电商仓配一体化”业务了,也有一些在快递企业在推出跨境电商物流服务,这里面会涉及一些清关和金融的服务。最后,期待我们的快递行业发展能越来越好,能够做到人人尊重,少投诉,多放心。另外预告一下,物流沙龙年度盘点是一个系列专题文章,本月还有更多。文/小周伯通,物流沙龙记者

6.2009白酒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篇六

一、行业竞争点由单点到板块区域竞争升级

目前,有很多企业将竞争点放在了企业产地这一领域,尤其是一线企业和政府的积极推动,使得白酒产区概念更加深入人心。从泸州老窖提出的“中国酒谷”,到四川省政府提出的“国酒金三角”产区打造,都说明企业竞争点开始由单点到板块、由个体到区域,区域竞争将是白酒行业竞争的未来走向。

2009年3月18日,中国酒城•泸州2009酒业博览会记者见面会在泸州南苑宾馆举行,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明、总经理张良在解答记者提问时提到泸州老窖公司将勇于担起社会责任,和白酒行业同行以及经销商一起,抱团取暖,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盈利模式,继续实现快速发展。3月25日,在成都洲际酒店里,由河南省酒业协会主办的“豫满中国”河南酒业展团新会发布会隆重举行。

四川省酿酒协会领导、全国糖酒会办公室主任何继红、中国酒类流通协会领导、河南酒业协会领导、河南13家酒类企业和全国各地的优秀经销商都参加了此次会议。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8年河南白酒产量57.8万千升,同比增长13,97%,居全国第三位;啤酒产量381.89万千升,比2008年增长23.66%,居全国第二位。白酒销售总产值111.92亿元,居全国第五位;而啤酒销售总产值达到93.53亿元,居全国第三位。虽然河南市场很宽广,但外地酒纷纷抢占着豫酒的市场。近年来,河南酒业协会积极组织河南酒企抱团打天下。无独有偶,遵义白酒产业发展推介会也于3月糖酒会期间在成都举行,打着“振兴黔酒”旗号的遵义白酒企业,以产业联盟的形式抱团高调亮相。“我们将做大做强茅台酒,振兴黔北名优酒,培育一批新名酒,形成高中低档酒并举、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全面提升遵义白酒工业整体素质、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遵义市相关负责人王晓光透露,将整合白酒资源展开集体营销,共同叫响黔酒名片。

二、高档白酒市场寡头品牌垄断政务酒占优

目前,高档白酒市场被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水井坊、剑南春等少数品牌寡头垄断,高档白酒的全国性品牌优势最为突出。在价格问题上,茅台与五粮液管控较好。二者共3万千升的年产销量占据高端白酒市场75%的份额,整个高端白酒价格情况可在企业掌控之中。对于茅台、五粮液这类一线高端白酒,其销量受团购、政务、商务消费影响巨大,与价格关系不大。当然,在具体市场运作中,由于终端经销商有流动资金压力,不排除偶有价格下调的情况。企业基于品牌形象的考虑,不会通过短视的降价去获取不明显的销量上涨。对于舍得酒、青花瓷汾酒,由于其高端白酒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市场反应较为消极,经济环境一不景气,销量马上急转直下,反而较为符合普通商品的经济规律,价格与销量密切相关。对于这类二线高端白酒,相应企业应放慢发展脚步,暂缓拓展计划,将产品结构倾向于中低端,也可以适当降价以拓展市场。但如果仍然希望能够在高端白酒市场分一杯羹,则还是以不大幅降价为原则,主动削减供应量为好。

在高端酒的主消费领域政务、商务两大板块方面,近年来的政务酒增长明显更快,这也是茅台快速上升的一大缘由。

三、软实力的竞争对高端白酒更加重要

不同于低端白酒的粗放式竞争,高端白酒倚靠传统的营销手法已经难以取胜,甚至难以保住现有江山。为此,我们看到泸州老窖在构建新型厂商关系上出新招,五粮液也成立了经销商顾问谈,这些都是组织与资本共同组合的软实力模型。当白酒企业开始转向软实力打造,标志着白酒行业已经开始走向成熟。软实力的关键是解决企业持续增长的能力瓶颈,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更重要的是建立白酒现代价值观的核心。白酒之所以被误解为原始、传统,就是因为过去软实力的严重缺失。未来几年,谁在软实力方面滞后,谁就是下一轮最先淘汰出局的对象。

四、中档酒市场无霸主群雄磨刀霍霍

2009年是中档白酒市场发展的好时期,高端市场的疲软,给中档酒带来了大量机会。我国中档白酒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区域竞争激烈,本地产酒品牌割据;吨酒价格远低于高档白酒,但与低档白酒区别显著;消费者饮用习惯不固定,消费品牌容易转换;现阶段中档白酒销售“节假日酒”现象显著,节日促销对销量增长作用明显。本地产酒竞争激烈,但缺乏地区强势品牌,为全国性中档白酒品牌提供发展空间;终端价格50-400元之间的空间较大,可用不同产品和终端定价充分细分市场;消费习惯不固定为其他品牌进入提供机会,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有利于稳定销量;改变促销策略,“节假日销售”向日常销售转换,销量增长空间较大。

2008年起,各大名优白酒企业加强了中档酒开发力度,2009年,中档酒市场一片繁荣景象。五粮液重点推出“六和液”,泸州老窖转向“特曲”,茅台大力打造“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糖酒会上,剑南春高调推出唐窖,一些地产优势品牌也纷纷力推中档产品。市场激战一触即发,谁将成为这场竞争中的最后赢家成为市场一大悬念。在糖酒快讯市场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中,表示在2009年将增加中档白酒产品的经销商占到近40%,还有近两成的经销商认为,增加地产名酒是较好选择。从地域上来看,长江以南地区的经销商大多倾向于选择增加中端产品。选择坚守高端的经销商,多来自于深圳、上海、中原一带;地产白酒多受华北以及西北地区经销商青睐。

然而,中档白酒仍然是群雄纷争的局面,没有哪个品牌格外出色,包括五粮液的六和液。当然,300元价位的产品,剑南春仍然是主力。

五、低档白酒市场区域品牌是竞争主力

低档白酒市场地区性品牌集中,区域市场上本土品牌竞争激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白酒产量为569万吨。估计全国各地的实际白酒产量可能在750万吨以上。2008年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1,412亿元,高档白酒销售收入约180-200亿元,剩下1200亿元市场为中低档酒占领。因此,低档酒虽然利润低下,但庞大的市场容量仍然吸引大批企业混战。而农村经济在目前宏观经济政策倾斜中受益,将推动巨大的农村低端白酒市场升级。

六、强者恒强,利润集中于行业龙头

随着消费者健康消费意识的形成和消费水平的提升,白酒消费也逐渐回归理性。

高知名度、高美誉度和高品质的“三高”白酒成为商务和精英人士的首选。高档名酒的品牌价值、定价权优势奠定了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强势地位。2009年上半年,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净利润高居食品饮料行业前三甲,分别实现净利润27.90亿元、16.05亿元和8.52亿元,同比增长24.59%、23.83%和14.90%。如今的高端白酒市场已经显现出垄断迹象: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水井坊五大品牌在高端白酒市场的占有率高达80%。垄断将使这些企业具备直接提价的能力,下半年新的消费税即将实施,预计高端白酒将随之涨价。

七、国际资本频繁入驻白酒企业竞争国际化

水井坊开创白酒历史先河,与洋品牌帝亚吉欧合作,带动其出口业务在2007年大幅增长。剑南春也在2007年先后与法国轩尼诗和瑞典国有制酒公司vin&Sprit集团开展了合作。2008年,四川剑南春集团携手V&S集团开发的高端白酒“天成祥”正式亮相。2008年11月美国高盛集团(GoldmanSachsGroupInc.)以5200万美元收购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25%的股权。白酒行业发展迈向国际化与多元化的趋势已经明朗,洋酒集团发力国内高端白酒市场已是大势所趋。随着国际资本的不断进入,白酒业的竞争将会上升到新的层面。2009年上半年,中国白酒行业稳定增长的表现对外资的吸引力很大,尤其是处于行业高端、品牌价值突出、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名优白酒企业,更是受到资本市场的格外关注。市场传闻,帝亚吉欧将增资水井坊,从而达到控股的目的。

八、市场环境压力下白酒景气度依旧

2009年上半年,整个酒类市场都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前4个月,中国18个重点城市大卖场中的白酒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5.8%,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与此同时,洋酒白兰地和威士忌出现了负22.4%和零增长,啤酒和红酒分别为负9.2%和2%。白酒的抗风险能力明显优于其他酒类。

7.快递行业竞争分析 篇七

2014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28211亿元,较2013年的18851亿元,同比增长48.7%。其中,B2C交易规模为12882亿元,占整个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的45.8%,较2013年的40.4%增长了5.4个百分点。快递总量也由2013年的91.86亿件增加至2014年的139.59亿件。从增速来看,B2C市场增长迅猛,2014年中国网络购物B2C市场增长68.7%,远高于C2C市场的35.2%的增速,可以预计到2015年底,B2C在整体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中的比重将超过C2C,成为网络购物的主要推动力。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快递行业的发展,使其在信息技术、流程管理、客户服务、战略规划等各方面进步迅速,在物流业中已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物流行业投资与利润的重心开始从生产经营的前端即B2B下的工业物流、项目物流,向后端即C2C、B2C下的快递配送倾斜。

在B2C模式下对我国快递行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很有必要,本文从B2C的网上购物流程出发,研究各环节对快递业有哪些影响,并进行指标设计。选取了2000年到2014年各指标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定性的分析和定量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给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二、模型构建

(一)模型假设

在下节建立模型之前,给出以下的隐含假设。

1. 仅考虑国内快递业的发展,不涉及进出口快递。

2. B2C模式下快递量及各影响因素指标与全国总体指标成一定比例。

3. 本文仅考虑指定影响因素对快递业发展的作用,不考虑其他政治经济因素的干扰。

(二)影响因素指标设计

客户淘宝环节:互联网发展程度指标和客户生活水平指标。采用互联网用户数(X1)作为衡量互联网发展程度的代理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2)来作为人们生活水平指标。

中途运输环节:交通运输因素指标。选取货物周转量(X3)作为反映交通运输因素的代理指标。

(三)数据选取及分析

选取了从2011年到2013年我国31个省市的快递量(Y)、互联网上网人数(X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2)、货物周转量(X3)、营业网点(X4)这五个指标的数据资料,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如表1所示。

(四)模型验证

通过描述性分析后,运用STATA进行定量分析。分别对2011年全国31个省份(模型1)、2012年全国31个省份(模型2)、2013年全国31个省份(模型3)的数据进行了OLS回归分析和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对上述模型进行分析,模型4是对所有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所有影响因素在5%的显著水平上均高度显著,且膨胀因子(VIF)在合理值以内(经验合理值为10)。因此我们得到基于时间的模型为:

Y=7.492X1+2.942X2-1.177X3-71946.95

该模型表明有80%左右的快递量均可由影响因素(互联网上网人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货物周转量)来解释,也说明了B2C网购模式对快递业的贡献之大。

三、结论

我们建立的时间模型和空间模型均表明,互联网上网人数(X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2)、货物周转量(X3),对快递业的发展都是有显著意义的,也就是说B2C网购模式下的每个环节的因素对快递业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从外部因素(X1、X2)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互联网上网人数对快递行业的影响是很大的,促进快递业的发展,相应的网上购物活动就会大大增加,B2C模式下快递业的发展也会更好的发展;从内部因素(X3)看,货物周转量是快递运输环节、配送环节的重要指标,回归模型表明货物周转量与快递量成负相关,其实这是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建立的结果,使得货物运输距离大大缩短,也缩短了物流时间。

参考文献

[1]柯晶琳,姜维军.电商环境下我国快递业发展对策分析[J].物流科技,2014(03).

[2]王维婷,黄宝章.快递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13).

[3]邹姝琪,侯云先.快递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01).

[4]史雅楠,尚迪,刘菁元.我国各省快递业务收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09).

8.微波炉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篇八

近年来,微波炉在国内的逐渐普及,已经成为重要的厨房家电产品之一,消费者对微波炉产品的关注不仅仅限于简单的快速加热上,而是对产品的功能、外观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迎合消费者,各品牌也加大了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在产品创新方面加快了步伐,除了普遍的微、光波的混合运用、平板微波炉、镜面外观设计、电子除味等等之外,各品牌也对产品进行了多钟极具特色的个性化升级。

市场分析状况如下图所示:

二、市场容量

回顾整个微波炉产业,-,整整六年,国内市场的总销量徘徊在800万台左右,

初,业内人士预测,国内微波炉市场规模将历史上第一次突破1000万台大关,根据最新统计,行业的整体规模已达到1200万台,同比增长达50%以上,行业的增长门槛已经被突破。在空调、彩电等其他行业表现暗淡的20,微波炉行业的表现,可谓家电行业“冬天里的一把火”。而微波炉行业整体规模将继续扩大,继续保持年50%的增长率,全行业整体规模达到1500万台,,同比增长达60%以上。在行业规模稳步增长的背后,市场格局发生了颠覆性变化――随着美的微波炉市场占有率爆发式增长,行业从一超多强正式进入双寡头时代。目前,美的微波炉和格兰仕两个国产品牌占据国内市场份额超过80%。

9.中国照明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篇九

Freedonia调研数据显示,光源产品的全球需求预计将由的285亿美元上升至的390亿美元,意味着20至20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4.6%,光源产品得以广泛分销,其需求在美国、西欧、中国及日本依然居高不下。于底,预计这些国家及地区分别约占全球光源产品需求的13.2%、16.1%、18.9%及13.5%。

Freedonia预计年至年全球对光源产品的需求增加,主要归功于中国预计的消费增长,因为中国经济呈持续增长态势。中国对光源产品的需求从2007年的44亿美元增至20的5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是10.8%。预计2014年的此需求将进一步增至82亿美元,年至 201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是8.7%。中国光源产品市场在全球光源产品市场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2007年至2014年,中国照明市场的增长率预计将高于全球增长率。中国光源产品行业占全球行业的市场份额预计将从2007年的15.4%增至2014年的21%。

二、中国照明产业概况

19到2009 年作为中国照明产业快速成长的黄金十年,产业规模得到最大化扩张,截止照明行业企业有一万多家(照明电器生产企业5000多家,灯具生产企业约3000 家,电光源企业约1000家,其余为电器附件、灯头灯座及专用材料生产企业),主要产品为电光源、灯具及电器附件,年销售额达到2300亿人民币,其中出口达到162亿美元,产品销售到世界170多个国家。节能灯、白炽灯等光源产品产量和出口世界第一,灯具产品的出口达到世界灯具贸易额的1/3。全球几乎所有知名的照明公司在中国采购产品或OEM生产,中国成为全球照明产品生产大国。

在中国照明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国内照明企业的规模也同步扩大。21世纪初期,中国的照明企业产值达到亿元的企业寥寥无几,而目前产值达到亿元以上的的生产企业不胜枚举,十几亿产值以上的企业也有数十家。

三、产业区域集中度分析

●在产业集群及集中度方面:

经过最近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照明产业得到进一步整合,目前已形成广东、浙江、江苏、福建、上海五大主要产区,五省市的企业数量达到业内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且产品类型在四省市中也各具特色,其中:

广东主要以室内照明灯具为主,装饰类灯具主要集中在中山古镇和东莞,古镇有企业近6000余家,以国内企业为主,产品在国内市场中占有量达到60%以上,近几年出口量也在快速增长,东莞以港台企业为主,产品除供应国际市场,近几年也加大了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并已初见成效,

广东其它地区如佛山地区、惠州等以光源、灯盘、支架、筒(射)灯具为主,在国内市场中份额占有较大比例。

浙江、江苏、上海主要以室外灯具和光源为主。产品的分布情况为道路灯具主要产区是浙江余姚梁弄镇和江苏高邮的送桥、郭集两镇。宁波地区主要以草坪、地埋、水下、庭院等户外装饰类灯具为主。上虞、临安、缙云主要以节能灯、环型灯、汽车灯灯为主。上海、江苏常州主要以投(泛)灯具、HID灯、电器附件等为主。

福建,主要是集中在厦门,产品以节能灯为主。

●在区域产业配套方面:

产业集群区域内特别是灯具类产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配套依存度非常高。

这阶段代表企业,灯具有雷士、欧普、三雄极光、燎原、中企等,灯饰有华艺、开元、宝辉、金达等,光源浙江阳光、厦门通士达、佛山照明、上海亚明等,规模及品牌企业已很多,不胜枚举。

四、行业总体市场竞争格局

中国照明行业高度分散。中国照明行业的主要国际品牌公司包括飞利浦、通用电气和欧司朗。根据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的资料,目前中国有超过10,000家国内品牌公司,但于,前三家国内品牌公司的总销售额仅占中国照明产品总销售价值的2.5%左右,其中:

●总体市场竞争格局三个阵营:

●主要照明企业经营规模情况:

《中国照明产业二十年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根据2009年在中国的销售收入统计,排名前五位的照明企业(包括国际品牌)分别为: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顺德华强本邦电器有限公司、上海振欣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欧司朗中国照明有限公司。

其中,2009年中国主要照明企业销售收入统计如下(含国际企业):

10.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竞争能力分析 篇十

本文以统计资料为依据,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竞争能力,提出了建立、完善有利于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行业结构调整,完善行业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等对策建议.

作 者:张铁铸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92 刊 名:审计与经济研究  PKU英文刊名:ECONOMY & AUDIT STUDY 年,卷(期): 16(4) 分类号:F239.43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行业   竞争能力   完善环境   结构调整   准入与退出机制  

11.快递行业竞争分析 篇十一

首先潜在的进入者

当一个行业经营得非常成功,行业的吸引力很高,即它的增长力非常高的时候,会有很多企业想进入到里面,或者已经开始进入。前者叫做潜在的进入者,后者叫新进入者,这对于行业中现有的企业来讲,就构成了进入威胁。

替代品

过去喝茶,现在年轻一代喝可乐这类软饮料,这里软饮料就是一个替代品,替代品也构成了一种威胁。市场价值的转移,就是由于替代品的出现,造成了原有产品的价值被替代品转移。例如可乐的包装,最开始是玻璃瓶,后来被铝罐代替,后来又出现塑料包装。由于包装材料的不同,原来做玻璃瓶的企业受到铝业和塑料业的威胁,价值发生了转移。也就是说,玻璃行业的价值转移到铝业和塑料业上来,所以替代品的出现对行业现有企业来讲,就构成了一种威胁。

在北京,现在比较流行星巴客,星巴客在美国是很典型的一个经营成功的案例。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思路转变,咖啡过去是放在超级市场,以低廉的价格去出售。西雅图的一个叫星巴客的公司,出于一种精品屋的考虑,把欧洲的咖啡文化——大家在咖啡馆里休闲、看书、聊天,引进到北美,价格一杯一个多美元。对当地的居民来讲,这个消费并不高,即便咖啡一袋或者是一公斤很贵,但消费一杯,大家还支付得起,而且味道口感很好,所以就逐渐产生了精品屋这种文化,并很快推动了咖啡业的销售。现在中国也引进了这些洋快餐、洋饮料,对传统饮料产生很大的冲击。替代品的威胁实质就是一个市场价值的转移,它和你现有的竞争、现有行业的竞争是不一样的。

决定替代品威胁有三个因素:

1.价值

就是替代品相对价格的表现。一罐可乐的价格和咖啡的价格相比,在消费者心里有一个基本的标准,觉得还值。这个是一罐一元多美金,那个一罐也是一元多美金。但用人民币可能相差得就比较大了,星巴客的咖啡一杯是十几元,可乐只有三元多。这个差距比较大,可乐也就很难被替代。但是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可以发生变化,这要看对价格的敏感程度。

价格敏感中常讲盐和糖,这两个弹性不大,糖可能价格便宜,大家消费得多一点;而盐的价格不管怎么变化,都是刚性的——就是说它的消费量是一定的,不可能盐便宜了,大家多消费,盐贵了,大家就少消费。价格对于替代品来讲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也要看到一个弹性和刚性的问题。

2.转换成本

就是不使用原来的产品而使用替代产品。例如可乐的包装,过去是玻璃瓶,现在用铝,这个转换成本代价高不高?加工、生产用别的材料,别的设备、技术是不是需要重新更换?如果需要,代价也很高的话,可能替代品就不会起很大的作用。

3.顾客使用替代品的倾向

顾客是否愿意使用替代品,对于替代品的偏好如何?北京传统的中式快餐现在被洋快餐替代了很大一部分,这就表示顾客在选择快餐上出现了新的倾向,更多地采用过去没有的替代品,这也是对国内企业的考验。进入WTO以后,会有更多的替代品的出现,企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如何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防范替代品的进入,就需要你认真地去研究。

购买者的购买能力

上一篇:葡萄酒基本知识大全下一篇: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 非金属元素概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