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处工艺员工作职责

2024-06-24

生产处工艺员工作职责(精选13篇)

1.生产处工艺员工作职责 篇一

生产领班岗位职责

①负责作业人员的编排分配、执行工作规程。

②负责工艺员的安排、调度工作,保证及时换模,增加机台利用率。

③参与机台调试,改善作业品质,提高成品率。

④解决作业现场存在的问题,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备案并呈报车间主任处理。

⑤监督执行现场的5S工作,监督生产日报表的如实填制。

⑥协助车间主任进行各种产品进度的协调。

⑦提出改进生产,提高品质、操作环境的建议。

⑧考核工艺员,作业人员的绩效。作业人员的作业技能培训。

⑩现场劳保用品底值易耗品的管控。

(11)产前的各种技术资料的准备,产中的品质、物料损耗与生产进度的控制

(12)生产异常的反馈及追踪

(13)监督员工严格按照工艺文件进行操作

(14)生产过程中的标识控制

(15)完成上级交代的各种事项

工艺员

①负责维护工艺参数,稳定机台生产效率、质量。

②负责模具更换及开机调试。

③协助生产领班跟进生产进度及质量,协助QC领班进行首件确认。

④提出工艺改善、质量改善方案。

⑤监督生产作业人员进行机台的日常维护。

⑥负责机台、模具的简易故障处理。

⑦负责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

⑧督导作业员工的安全作业。

⑨完成上级交代的各种事项。

作业员

①按照生产领班指定,努力保质完成生产任务。

②自检产品,发现生产品质异常,及时呈报工艺员领班处理。

③负责场地的5S工作,做好机台的日常保养。

④负责如实填写机台生产日报表。

⑤提出改进生产、改善品质的方案。

2.生产处工艺员工作职责 篇二

1 苯酐及其衍生物的用途

1.1 苯酐的用途[3]

1.1.1 增塑剂

增塑剂是苯酐最大的消耗市场, 增塑剂主要用于聚氯乙烯加工 (80%) , 也广泛用于合成橡胶、聚氨酯、聚苯乙烯等合成树脂的加工工艺中。预计改领域的消费量仍将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

1.1.2 不饱和聚酯

苯酐可以调节不饱和聚酯的不饱和度, 使不饱和聚酯有良好的综合性能。预计该领域的消费量将以年均4.0%的速度增长。

1.2 苯酐衍生物用途

1.2.1 四溴苯酐

本品系反应型阻燃剂, 可用于聚酯、环氧树脂;也可作添加剂阻燃剂。其锌盐的电绝缘性能较好, 可用于聚苯乙烯、聚丙烯、ABS树脂。还可用于其他精细化学品的合成。

1.2.2 邻苯二甲酰亚胺

本品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 可用于生产农药、医药、香料、染料, 还可用于生产邻氨基苯甲酸, 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合成中间体。

2 苯酐的生产方法概述

2.1 萘法概况[4]

萘法作为最早生产苯酐的方法, 也是最早形成工业化生产的方法, 其原料为焦油萘。我国在1953年开始萘法生产苯酐, 当时是以萘为原料, 固定床气相氧化法生产苯酐。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以及邻法技术的开发, 萘法的劣势显露出来:原料焦油萘供应日趋紧张, 价格不断上扬, 单台反应器生产能力较低, 这些都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萘法的高能耗。到了21世纪, 萘法在我国已逐渐被淘汰掉。

2.2 邻法概况[5,6,7]

随着苯酐产量的迅速增长, 焦油萘越来越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而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 又提供了大量廉价的邻二甲苯, 扩大了苯酐的原料来源。1964年, 美国在工业上首次采用邻二甲苯为原料气相氧化生产苯酐。由于石油邻二甲苯资源比较丰富, 理论收率高 (邻二甲苯制取苯酐理论收率为139.6wt%, 萘为115.6wt%)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生产苯酐的原料从萘转向邻二甲苯。自80年代以来, 世界各国相继开发了“70g工艺”、“80g工艺”、“90g工艺”, 并正向着更高负荷的技术进军。我国苯酐的生产逐渐转向了邻法, 萘法则慢慢被淘汰。1992年国内苯酐生产能力达25.95万t, 邻法占60%以上, 1999年, 生产能力近40万t, 邻法已占90%以上, 2003年, 苯酐产能约为76.5万t, 几乎全部为邻法产品。

反应原理:邻二甲苯与空气在催化剂作用下气相氧化生成苯酐。

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3 邻法制苯酐几种工艺简介

3.1 BASF工艺[8]

此法系德国BASF公司开发的技术, 最初为低温低空速法, 1968年改为低温高空速法。BASF工艺于1976年工业化生产, 总生产能力超过100万t/a, BASF工艺的单台反应器最大生产能力为45kt/a;收率达109%;尾气回收5%顺酐;整个过程无废水;从切换冷凝器中出来的废气回收顺酐后催化焚烧排空。经净化预热后的空气与气化的邻二甲苯混合进入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 在钒-钛环形催化剂表面进行反应, 反应温度为360℃, 空速为3000/h, 反应热由熔盐导出。粗苯酐在微负压下采用高温或同时添加少量化学品除去某些杂质后送入精馏塔精制。

3.2 Von-Heyden工艺[8]

近年来各国新建的苯酐生产装置基本上都采用Von-Heyden工艺, 至今世界上已有110套以上的装置采用此工艺, 总生产能力为160万t/a, 单台反应器的最大生产能力为50kt/a;装置可以使用邻二甲苯也可以使用萘为原料, 装置具有很大的原料灵活性;该工艺有三种V-Ti系催化剂, 分别用于邻二甲苯、萘及两者的混合物, 催化剂寿命大于3年, 且不需要加SO2;进料比为80g邻苯/m3空气;顺酐收率为114%~115%, 以萘为原料时为97%~99%。

3.3 Alusuisse Italia工艺[9]

意大利的Alusuisse公司于1986年开发了Alusuisse Italia低空烃比工艺, 该工艺特点是使用大型反应器, 设备利用率高, 提高了40%, 空气对邻二甲苯的质量比由20∶1减少到9.5∶1, 而原料气浓度可提高到邻二甲苯134g/m3空气 (标准态) , 因而设备体积小, 生产率高, 并实现50%的粗苯酐以液态回收, 以减少热熔冷凝器的换热面积。到1996年, 世界各地共有11套装置采用该工艺, 总生产能力为24.9万t/a。

3.4 主要生产工艺的技术经济比较[10]

Von-Heyden工艺特点是低能耗, 高负荷, 生产能力大, 催化剂活化时不必使用SO2。BASF工艺的技术特点是低反应温度和高空速, 水洗回收副产品顺酐, 生产费用低, 无废水排出, 采用蒸汽透平, 输出中压空气。Alusuisse Italia工艺的设备投资较少。

参考文献

[1]马伟棉.苯酐生产工艺进展[J].河北化工, 2006, 9 (9) :21-22.

[2]高枫.苯酐的技术进展和市场分析[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2006, 4 (2) :14-17.

[3]张全英, 丁敏, 吴方宁, 等.邻苯二甲酸酐的生产及工业现状[J].化工中间体, 2005, 3 (10) :5-8.

[4]于振云.苯酐的合成及其衍生物的应用[J].化工中间体, 2003, 18 (19) :19-21.

[5]李雅丽.邻苯二甲酸酐生产技术及市场动态[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 2005, 21 (2) :44-48.

[6]李汉.邻二甲苯氧化制苯酐工艺装置的优化设计[D].西安:西北大学, 2006.

[7]陈声宗.化工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8]Nicholas P.Chopey.Handbook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alculations[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5.

[9]左识之.精细化工反应器及车间工艺设计[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

3.家具生产工艺流程 篇三

家具生产工艺在很多人看来十分简单,比如现代板式家具,三步一体的开料、封边、打孔,所用的设备也无外乎开料锯、封边机、排钻。结构要点无非是32系列拆装连接件等,其实,实际上的板式家具生产工艺要远比这些复杂得多,同样是一块板件,有些只要一两道工序就可以完成,而有些则十数道甚至数十道工序才能够完成。如抽屉底板,只要开料就可以,而如一块较复杂的地柜面板其结构是蜂窝空心,面木皮,边实木封边且有边N型,上面还要镶嵌玻璃。单一面板的加工就要二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所以说家具工艺的复杂程度同产品的外观设计、产品结构、用料以及种类、数量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涉及的要素越多就越复杂。

家具生产工艺的主要构成要素:原材料、工艺文件、机器设备、操作工人以及相应的品质和生产管理系统。其中原材料准时到位是整个工艺流程的前提和基础,而工艺文件则是整个加工流程和管理活动的行动依据,工艺文件要全面细致。家具工艺文件大概有:效果图、三视图、零部件分解图、零部件加工图、五金配件清单、包装方案、安装示意图、原材料明细表、零部件加工工艺流程表、产品使用说明书。

其中零部件加工图要与零部件加工工艺流程表结合使用,并与生产线上的零部件产品同步运行效果最佳。零部件加工流程表里面的主要内容要涵盖名称、规格、数量、用料、批次、加工注意事项、特殊检验标准、工时、工序及序列号等基本内容。机器设备和操作工人则是加工保障。

家具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因其类别、款式、装饰效果的不同也有不尽相同的工艺流程,比如家具从材质上分有板式家具、实木家具、五金家具、软体家具、混合家具等;从类别上分有酒店家具、民用家具、学校家具、公共家具、儿童家具等等;从款式上分有美式家具、欧式家具、中式家具、明清家具、仿古家具等等;从结构上分有整装家具、拆装家具等。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受类别、款式、结构与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工艺流程与质量要求也不尽相同。

在这里,由于受版面限制,我们只从一般常见木制家具来简单谈谈家具生产工艺流程与质量要求及注意事项的基本原则。

一、备(配)料

概述:就是运用家具备料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在备料车间对家具毛料或素材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操作,用来供应生产所需。备料是家具生产的第一道工序,俗话说“万丈高楼从地起”,备料工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家具产品的质量。

工艺流程:备料包括选料、断料、开料(裁板/压板/贴皮/封边)、平刨、压刨、拼板、弯矩成型等工序。

质量要求:

1、拼板时尽量将颜色相近的材料拼在一条拼缝上,保持板面颜色基本一致。

2、备料规格不能太大,更不能缩小,长度保持在1~1.5厘米,宽厚度保持在0.5~0.8厘米左右的砂光或精切余量。

3、所有材料必须保持方正、平直,杜绝拼缝空隙出现。上胶水时必须将胶水均匀涂布在木材表面,不能过多或过少,以拼实后表面有芝麻大小胶粒溢出为宜,拼板必须保持一面平整,一头整齐,确保材料利用率。

4、锯裁后的板件必须与实际尺寸要求相符,大小头之差应小于2毫米。当板件长度L为:1000毫米

5、截面应平整、与邻边垂直,不允许有波浪、发黑、毛刺、锯痕、崩边等现象。

6、冷压后部件表面应干净、平整,不可有明显的骨架印痕,弯曲变形,划痕及多余涂胶现象。

7、板芯条要紧密,表面平整,过渡自然无胶水污染。

8、热压贴皮拼花必须保证木纹走向与要求相符,粘贴必须牢固、平滑,不允许脱胶、离层、气泡、划花、折皱、烂纸、压痕及其它杂物等现象。

9、封边要保证严密、平整、胶合牢固、无脱胶、溢胶、漏封、叠封、撕裂和跑边现象;表面无划花、刮伤、碰伤、压痕、胶痕等缺陷;接口部位平顺,不能在显眼位置。

注意事项:

1、备料过程中的选料事关重大,要严格按设计要求使用相关材料,不得随意更改任何配件之材质。材料的毛边,以及有撕裂、凹陷、压痕、虫孔、腐朽、斑点、节杷、变形等现象的尽量不予使用。

2、严格按订单要求成套生产(包括小配件)。

3、下料前必须弄清楚材料长短宽窄(规格)和它所在的位置,尽量将正规材料用在表面上。

4、裁板:①板材进锯时,应平起平落,每次开料最好不得超过两层。②冷压件布胶必须均匀,胶水必须适量、木纹方向必须一致、压力必须适当、加压时间适宜,板件胶合应牢固,不允许有脱胶现象,板件辅入时,必须与骨架相邻两边对齐,冷压后上、下板位置偏差小于1.5厘米。

5、热压贴皮拼花必须注意材料含水率、木皮薄片质量、板材质量、木皮拼缝间隙、木纹走向、热压温度、热压时间、胶水用量及施布等。

6、封边:封边包括喷防粘剂,齐边铣削,工件预热,涂胶,施压封边,封边条剪断,前后截断,上下粗修,上下精修,跟踪修,刮修,铲胶层,布轮抛光,质量检验等工艺流程。全自动封边机在上述工艺流程中都是一次成型的。①需贴合的封边部位要清洁干净,不可有任何灰尘及油污存在,压合要密合,避免产生某些部位压力不足或不平均。②经常检查装在机器上的温度测量器,有否出现温度差错。③施胶要均匀,施胶量会因材质种类不同而调整,量少会造成封边强度不够,量多则会造成有胶线,以及把机器及材质弄脏。④室温低于15℃时,要对封边面及封边材料进行局部加温,以保证粘合品质。⑤进料数度要适中(封边机进给速度一般不超过32米/分钟),避免在未加压时已冷却掉,如果有必要在低进料速度下工作,必须适当提高胶轮温度,贴合材质须先预热。

nlc202309030227

7、勤磨刀具,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同时刀具锋利是质量的保证,也是安全的保证。

8、注意安全生产,禁戴手套上机、衣服不敞开长袖衣服必须扣紧袖口、眼光不能离开工作点,更不能慌慌张张,东张西望,边工作边聊天。

9、随时清理保养机台,整理工作场所,材料按规定堆放。

二、机加工(细作)

概述:机加工就是把产品各部件从毛料加工成图纸所要求的尺寸与形状的一个加工过程。

工艺流程:机加工包括铣锣、开榫、精切、雕刻、钻孔等工序。质量要求:所有工艺完成后,必须保证规格准确无误、线条清晰整齐,光滑流畅,部件产品手感圆滑舒适,过渡自然,视觉舒坦,不可存在倒刺毛刺,崩缺撕裂、划痕、跳刀、发黑等现象,部件表面应平整干净,无杂物,无木屑存在。

注意事项:

1、各工序必须保证加工精确度,这样才能保证安装工序的精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2、细作加工前必须弄清所加工部件的规格形状以及材质、认真核对部件模板后,方可动手加工。

3、生产模具必须与生产工件一致,其加工后形状尺寸与图纸相符,非接合曲位尺寸允许公差±1.5毫米,装配工具应该合理稳妥安全,不得敷衍塞责。

4、严格按生产订单质量数量生产,对部件之榫位孔位,角度必须保持相当准确,不可随意更改尺寸或方位。

5、必须经常检查,模具是否变形,刀具是否锋利,机械是否正常运转。

6、雕刻必须描图工整清晰,从心里了解工件图案的寓意胸有成竹方可下刀雕刻。因是仿古艺术,所以不得随意变更图案要求。

7、钻孔:①操作人员应认真查阅设计图纸,了解各项技术要求,选择好钻头,调整好钻头的深度与孔距,确定好零部件钻孔的正反面。②钻头应始终保持锋利,随时进行研磨或更换,钻孔不允许有崩茬和劈裂现象。③钻孔允许公差为±0.2毫米(极限偏差为±0.l毫米);孔距允许公差为0.2毫米(极限偏差为l毫米);孔深允许公差为±0.5毫米。④家具一般对孔眼尺寸要求十分严格。比如,各种螺母与榫销的固定孔应比螺母、榫销的公称尺寸大0.2毫米,才能得到组装时的适量配合与保证产品的装配强度和外观质量等等。

8、随时清理保养机台,整理工作现场,材料整齐挂牌堆放,数目清楚。

9、注意生产安全,不得酒后当班,不得戴手套上机操作,不得敞开衣服,长袖衣服必须扣紧袖口。

三、安(组)装

概述:家具产品一般都是由许多个部件组成的,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将若干个零部件组成组件、部件或将若干个部件的组件组成产品的过程。组装工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以酒店家具为例,由于其产品特点是体积大、体量重,且是整体组装,所以在组装过程中对使用工具、组装台、人员等的配备都与其它拆装家具的安排有很大的区别。

工艺流程:以柜类产品举例说明(比如衣柜、电视柜等)工艺可分为:组装横档、组装抽屉、组装门、组装框体、组装木线(无木线不用)、组装抽屉、组装门、修整。

质量要求:

1、平面嵌芯板必须绝对保持直角、平面,杜绝对角歪斜,板面不平的现象出现。所有有芯框装置的配件必须先将芯板边缘着色处理后方可组装,以免出现热胀冷缩时的白边现象。

2、接线处必须恰到好处,牢固紧密,美观自然,并保持产品垂直成件。

3、整个产品安装成型后,要保证结构牢固、规格相符、棱角分明、线条自然、表面光整。

注意事项:

1、对每一部件的组装都要进行合理安排,其基本过程是装横档、抽屉、门等,然后组装框体用上组装的横档,接着组装木线,然后把组装好的抽屉和门组装到框体上,对有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整,最后打磨光滑平顺。

2、安装嵌必须完全了解产品结构以及所需材料的配置方位。

3、首先观察各配件砂光处理是否合格,并注意整套配件加工是否正确后,方可开始。

4、对比如燕尾榫槽等必须认真保护,以免造成损缺使产品松懈不牢。

5、如遇胶水溢出,一定要在胶水未干时擦抹干净,不可用水洗。

6、安装成件后必须认真检查看是否有配件遗漏,以及其他不良情况。

7、整修包括配件砂光和成品检修。①配件砂光时必须完全了解工件的形状和所在位置。②所有配件必须先清理修补残缺非正常孔隙,破材,节孔后再砂光。③所有配件必须砂至手感光滑,目视自然,无边刺,毛刺,达到可油漆装饰的效果,方可安装。④整件检修是保证产品美观,质量优良的关键工序,检修必须认真负责,仔细清理,不可遗漏任何残缺未填砂光不良情况。⑤修补时我们只能采用与产品相应的木糠,用块点补,以及采用透明胶子灰修补,但块胶和透明胶子都不可过多用于修补点以外的板面,以免造成木纹导管的失真,影响家具质量。⑥打磨时既要使产品光滑舒适又不能过力而损坏雕花和家具应有的棱角,必须正确掌握磨光用力的程度。

四、涂装

涂装是家具生产加工中的一道装饰性工序,能够起到保护与美化产品的作用。

这是一个需要大量时间和空间的工序,品质控制也是众多工序中最难的、出问题最多的一道工艺。因此,必须一丝不苟、认真仔细对待。

工艺流程:包括从木工检砂交货起,到油工检砂、批灰、灰磨、检修、擦色、底油涂装、油磨、修色、面油涂装等工艺流程。

质量要求:

1、批(补)灰时调灰色彩要和木材相一致,应由专人统一调制,一气呵成。

2、灰磨产品线条平直流畅,划痕的打磨处理不允许打穿,板面、角线平整,扣手光滑,砂纸痕迹不能太明显;平面或其它部位不能有波浪现象;边角不能有割手或缺角现象;研磨区域需光滑手摸无障碍感。

3、擦色必须一致,不允许擦花现象,要用抹布擦净浮色;点色线条边角必须颜色一样,线条平直、颜色均匀。

nlc202309030227

4、底油里外要均匀,同一产品的颜色要求一致,不能有色差,封闭漆的线条,喷完漆后,要划掉线条里多余底漆,保持线条流畅。

5、油磨要到位,保证产品平整、不刺手,无灰疤、光滑无波浪感、不反光、无刀印,并将产品表面清理干净。

6、修色时,所有外露部位必须颜色一致,与色板相符,无色差、无漏色、无流油现象。

7、面油必须在确认底油颜色合格后方可生产,必须保持无流挂、无喷漏,必须色泽适当、目视感观丰满、整体和谐美观、平整光滑。

注意事项:

1、检砂。检砂是整个油漆品质的前奏,检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件产品的后期质量问题。也是油漆车间不可缺少的工序之一,对产品检砂之前需对产品的上道工序进行检验,对质量有问题又不能处理的要及时通知车间主管或质检,对产品进行反馈。对纹理比较深、有小缺角或局部有小掉皮的地方需要进行刮灰处理。然后用240#砂纸进行研磨,研磨完毕后再用320#或400#的进行二次研磨,直到符合本工序的质量验收标准为止。①车间主管或质检对于木工组装所交付的产品首先检查有无质量问题,是否漏件,产品是否与订单要求相符,再将产品按指定位置摆放。②打磨时必须顺木纹方向,不能将边、角等部位磨变形。③集中精力,眼直视打磨产品,砂纸一定要用尽。④打磨好的产品,必须仔细检查,合格产品堆放整齐,并且要配套、配序、以防漏件现象。

2、补灰:将产品吹干净后才补灰,如有钉突出现象需打入木头内,用力将灰补入木边、线条、钉眼及板材交接处等部位,不易打磨的地方需用灰刀平刮干净。

3、灰磨:灰干后方可进行打磨(约20~30分钟),对于平板面一般是用机磨,所用砂带是240#,打磨时一定要顺木纹,完工产品要打磨平整、光滑,面上的灰疤、花印、胶痕、砂印要磨掉,用力要均匀,将线、线槽里外顺木纹仔细打磨。

4、擦色:擦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显示出材质的纹理质感,能够适当的纠正材质的色差,提高修色效率。擦色的过程中需要员工能够准确的分辨出不同的色差,如有大的色差需要从新上色或调色,直到颜色相匹配为止。但要注意的是每件产品在擦色的过程中必须要彻底的把浮色擦拭干净,以免引起产品与产品之间的色差。同一批号产品,擦色时用的颜料应统一,一次性调配,以免二次调配出现色差。

5、底油涂装:喷涂底油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漆膜的厚度,提高下道工序操作中的平整度。通常喷涂底油两到三次,但每一次都需要下道工序来研磨。从油漆的调配到喷涂的质量要求都是很高的,作业过程中一般的对第一次的涂层不是要求太厚,但后面的涂层增加喷涂的遍数,都要做到喷涂均匀,不能出现流挂现象。底油不要太厚或太薄,太厚会有油泡,太薄则影响面油质量。

6、油磨:油磨的质量要求是很高的,油磨出来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下几道工序的质量,油磨也是在家具油漆制作过程中出现毛病最多的工序,所以油磨员工质量意识应该比别的员工都要强,也只有强化自己的质量意识才能缩减不良品的出现率。①第一次底油干透后,用240#砂纸打磨;第二次底油要用320#砂纸打磨。②用320#砂纸将产品再次进行打磨1~2次,交质检员验收并堆放整齐。③对打磨有漏底现象的产品要用毛笔进行修色。

7、修色:确认产品颜色后进行喷色、试喷,确保和样板相符,修色目的就是把每一件产品的颜色都能够喷涂的一致,对平面作业产品(如:台面、门面等)一般的喷涂四遍为最好,即两个交叉的“十”字。侧面与正面的颜色要求要为一致;对立面作业产品(如:餐椅、柜体)首先要对不容易喷涂到的地方先进行喷涂一遍,对相结合的部位要做好收枪范围,不能出现颜色重复的色差。每件产品喷涂作业完毕需进行色板比较,颜色一致后方可交接。

8、面油喷涂:面油是制作油漆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整个产品家具制作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关。面油喷涂质量的好坏,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环境因素是指喷房内的环境卫生做的不够干净导致漆面干后颗粒太多,手感不好。人为因素是指油漆面喷涂不均匀、流挂和未曾喷涂到的部分和粗糙部分。

底油涂装、修色、面油喷涂注意事项:①喷漆前,空气压缩机机内的水分必须释出;产品必须彻底清洁干净,尤其是死角;面漆房要用除尘风枪彻底清洁喷漆房,尤其是过滤网;视需要以水润湿喷漆房;避免蚊虫飞进;检查喷漆房密封性能,密封不良者应该立即封闭;清点必要装备,如:干净布团、口罩、过滤网、调漆棒、调漆器皿、清洗用稀释剂、调漆稀释剂、固化剂、油漆等等。②必须先将家具的平面,边角颜色按所用木材的理论颜色进行修色,并以将同一木色家具颜色作成统一和谐为标准。③待颜色确定后用底漆封盖,但底油必须均匀清秀,不能有丝流挂,不能有漏喷。④喷漆过程中每道喷涂必须一气呵成,避免中途停顿过久,注意每道之间必须有足够的干燥时间。⑤需要上蜡的,上蜡必须均匀,用柔软的布料擦拭以免刮伤漆面。⑥必须时刻保持工作场地一尘不染,整齐清洁。⑦喷漆过程中,油漆,固化剂,稀释剂用完必须密封,溶剂挥发,固化剂,稀释剂,稀释剂吸潮,严重影响油漆质量和使用效果。⑧下班停枪喷油时,要立即用水将油枪清洗干净,以免油漆硬化堵塞油枪。⑨产品喷好后,将产品搬放于货架或干净的地上晾干,同一类产品放在一起以便查找,油面干透后送入包装组包装。

五、包装

概述:包装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方法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商品、维持价值,它涉及包装材料的选择、包装方法、防护措施、包装装潢等内容。现在家具产品种类繁多,不同类型与结构的家具所采用的包装方法与工艺都不尽相同。

工艺流程:工艺包括:修边、安装、组装、试装、备料、除尘、包装、运输等工序。

质量要求:

1、纸箱唛头、纸质、规格、印刷效果、彩标颜色,与所用包装材料的材质、规格、密度要达到客户要求。

2、被包装产品表面不允许有加工痕迹,包括划痕、雾光、白楞、白点、鼓泡、油白、流挂、缩孔、刷毛、积粉、木屑、胶水和杂渣等现象。

3、封箱或包扎胶纸须贴牢,打紧。

注意事项:

1、包装前必须检查每件产品规格、材质、加工效果是否符合要求、五金件与其它部件是否配套,是否整洁干净。

2、成品部件安装对号入座,防止张冠李戴,必须做到牢固、合理间隙,并要保持板面清洁,不要划痕、压痕、碰伤、磨伤产品。

3、每一种产品的外观包装统一,内设软性包装纸或珍珠绵,外用厚牛皮纸或瓦楞纸包装,装入纸箱。注意包装过程中保护边角、防止油漆刮花。

4、在产品的搬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

5、包装箱不要堆放过高,禁止用脚踩踏包装箱,禁止在包装箱上行走。

6、玻璃、大理石等包件不允许平放,必须打木架,按照包装箱上的向上指示存放,以防损坏。

7、最后按照订单清点数量、粘贴或填写标示,再按产品类别归类存放。

4.生产车间工艺员先进事迹材料 篇四

2009年×××的关怀和领导下,以防范、遏制重大事故为目标,围绕“安全生产年”,全面开展了以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的“三项行动”,确保了公司长治久安和稳定持续发展。

在2008年的岗位聘用中,由于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车间没有聘用安全技术员。身为工艺技术员的×××同志,除了负责自己的份内工作,还自觉的担任起的安全技术员应该做的工作。由于他深知,作为我们这个高危的特殊行业,安全是一切的保证,所以在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并严格执行工艺流程、安全操作规程。车间提升机由于设计上的缺陷,不论是动滑轮,不是导向轮、钢丝绳,在运行过程中都容易磨损,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同志是时时留意,若发现有问题及时向车间领导汇报,并积极主动配合维修班在最短时间内进行修复,以确保生产安全进行。加班加点对他本人和车间相关领导及人员来说是常有的事。如果质量有波动,根据技术部提供的理化分析检验单,向车间提出组份调整依据,×××总是会同车间领导力争最短时间内及时解决,以降低公司的损失。在停产和休息期间,作为技术员的他总是努力配合车间领导及相关的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检修、保养,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生产时间内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

在大是大非面前,作为中共党员的×××同志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大局为重、以集团公司的利益保持一致,为保证生产安全和稳定职工队伍作出了榜样。因为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良好的工作习惯,生产一年多以来,×××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并使得车间生产一次性通过了生产安全验收,得到集团公司的充分肯定。

见于×××同志在2009中工作的出色表现是,推荐他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请总公司进行考核。

5.2007 生产工艺总结 篇五

时光荏苒,2007年很快就过去了,回首过去的一年,内心不禁感慨万千。这一年以来,我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现简要回顾总结工作重点: 一是100#工序的漏检及误判和新标准实验;二是上半年120#工序工艺规程的制定及监督;三是下半年030#工序的机台调整及自检。

在这一年中100#工序漏检现象一直存在,所以如何减少漏检品一直是我的工作重点。通过长时期的摸索管理,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管理100#工序的方法。先从外在因素减少漏检品,如操作手法的合理规范、合格品及不良品的及时区分。然后对员工漏检品的及时教育或扣罚方法:(1)对于那些贪快及有侥幸心理的操作者要进行严厉扣罚,不能让她们只重视产量而忽视质量,让她们做到全面仔细的检查;(2)对于那些能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且有改过的以教育和鼓励为主,如还有漏检情况的应找出其漏检原因并做出有效措施;(3)对那些屡教不改的,漏检严重的扣罚加重,视情况取消岗位资格或调离至其他工序。抽检可以让操作者感到压力,抽检工作在这年中我做得不是非常好,加强自己的本职工作——抽检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每天坚持抽检1~2小时左右。也要注意抽检方法,不是盲目的抽检而是有针对性的抽检如漏检严重的员工和易造成漏检的主体。最后是改善好自己的教育方法,不要让员工产生抵触情绪,多让员工自身得到深刻的教育。通过一年的努力将漏检数控制在最低状态。

误判是影响产品的合格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造成误判的因素有:(1)操作者怕漏检而过分的将标准抓严;(2)操作者贪快而未做到全面正确的判断;(3)有些操作者以自己的经验标准来判断主体是否合格;(4)自己教给操作者的判断标准就和理想标准有一定的偏差。在这一年中针对这几点就做出相应的对策:先是经常去抽检她们的不良品以做到直接教育;针对难判断标准多以实物样品形式教育和判断方法,如D接管内断焊;对于屡教不改的要进行扣罚;然后通过不断摸索和学习将自己的判断标准理想化。务必将误判率控制在千分之一以下。

120工序在上半年出现过多起断刀事件。最为严重的一次是120MG5的两把01型刀具被撞碎。分析其原因有:(1)操作者不小心将机台工作滑台的回程感应器触发;(2)操作者手动操作不当;(3)机台自身问题。为了防止该类事件再次发生制定了一系列的工艺措施:所有120机台由全循环状态操作转到半循环状态操作、机台上不能有任何的杂物或主体、操作时要等刀具正常进入主体后方可做其他事情、操作者要随时留意机台运转情况等等。在执行及监督的过程中,通过抓几个典型违反工艺规定的进行扣罚以达到警示作用。就未出现过断刀的事故了。在对新员工培训的时候,要多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和断刀事故,以达到防范于未然。

在上半年中120工序的主体拉伤情况非常严重,经常出现几百个的主体拉伤不良品。我虽然已要求操作者做好自己的自检工作,但光靠我平时的监督还远远不能将拉伤不良率降到最低。因为我没有以扣罚为警示,员工就没有实质的利害关系。导致的情况是工艺员在现场监督的时候员工就自检一下,工艺员不在时候就没有人会主动的做好自检工作。当正式通知未做好自检的视情节进行扣罚之后,通过监督之后拉伤不良率降到0.5%以下了。

下半年托架预焊工序回到了新车间。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和自己的摸索,总结了自己一套快速调整机台的经验。此工序经常出现问题就是托架预焊不牢。影响其的因素主要有:(1)上电极头碰触面的形状;(2)上电极头与主体的相对位置;(3)下电极的形状及平衡高低;(4)操作手法。此问题常是因为上电极头磨损造成的。通过长时期修磨上电极头经验得出两种形状的电极头(如右图)调整较为快速方便。主体被托架压出的两个凹圆点反应了上电极头在主体上的受力分布情况,正常情况下两个凹点应大小一样。

然后通过托架预焊后前后翘起情况来调整上电极头的前后位置(正常情况为平行贴于主体表面)。当电极都调整至正常情况下还是出现预焊不牢的现象,再去考虑其他的情况。如主阀体压件、主体、D凸台定位会的配合问题、操作手法、弹簧预压力、气压和电压的大小等。

托架预焊工序最重要的不是如何去调整机台,而是去管理其预焊质量。本工序不比其他工序,当预焊一出问题的时候而没做好自检工作的话,那不良品就会是成百上千的出现。象之前出现过较多的01型的托架前倾不良品。为了加强员工的自检,已要求操作者每做一箱测两只主体的中心尺寸,连续性的检查4只主体的前后倾4次,然后每做2层主体就可快速的检查多只主体托架的预焊是否牢固,最后目测托架的间隙几是否歪斜多只。做好监督和抽检工作,这样就可以将不良品降到最低的状态。

贯穿所有工序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操作者的自检和互检。只要做好自检,就可以将本工序的不良率降到最低,做好互检就可以将不良品及时遏制。提高员工的自检意识就只有靠我平时的教育及监督。我以奖励和表扬的方式来提高各个工序的互检意识。

6.大米生产工艺 篇六

基本工艺流程。大中型企业工艺流程灵活性强,适应加工不同原粮品种、不同原粮含杂、不同成品质量大米;适应加工有色米及食用糙米;适应加工回机米;适应加工配置米。大型企业采用双生产线或多生产线,同时生产不同品种大米或不同质量等级的大米。

稻谷清理与稻谷分级。我国稻谷大部分来源于个体农民生产,品种多杂;收割、干燥条件差,原粮含杂较多;给稻谷加工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针对这种现象,稻谷清理工艺设计多道筛选、多道去石,实际生产中依据原粮含杂灵活选用筛选、去石的道数。加强风选。保证净谷质量。不能依赖色选机在成品阶段把关,控制成品含杂。大型厂在清理流程末端将稻谷按大小粒分级,分开砻谷、碾米,合理选择砻碾设备技术参数,减少碎米。大小粒谷分开包装,有利于提高商品价值。

回砻谷加工与糙米调质。大型厂采用回砻谷单独加工。砻谷后未脱壳的稻谷经过一次辊压,承受辊压力能力减小,将这部分未脱壳稻谷(回砻谷)并入主流稻谷进入砻谷机再脱壳,易产生爆腰、碎米。选用一台砻谷机单独加工回砻谷,合理调整辊压及线速差,既减少糙碎米、爆腰粒,又降低胶耗、电耗,还方便操作管理。

适宜的糙米碾白水分为13.5%-15.0%。糙米水分低,加工中产生的碎米多。采用糙米雾化着水并润糙一段时间,增加糙米表层的摩擦系数,有利于糙米皮层的碾削和擦离,可降低碾白压力,减少碾米过程中的碎米,提高出米率,同时有助于成品大米均匀碾白。

多道碾米与大米抛米。多道碾制大米,碾米机机内压力小,轻碾细磨,胚乳受损小、碎米少,则出米率提高,糙白不匀率降低。

大米抛光是加工精制米、优质大米时必不可少的工序。抛光借助摩擦作用将米粒表面浮糠擦除,提高米粒表面的光洁度,同时有助于大米保鲜。生产有色米、食和糙米时,借助抛光作用,除去米粒表面粘附的稻糠粉。

碾白与抛光道数设计:加工精制米、出口米,选用3-4道碾白,2道抛光;加工标一米,2-3道碾白,1-2道抛光;加工有色米、食和糙米,1道碾白,1道抛光。

大米色选。色选用于除去米粒中的异色粒(异色米粒及异色杂质),是生产精制米、出口米时一道重要的保证产品质量的工序。大型厂设计色选流程时,考虑到副流(异色粒)量较大,单独选用一台色选机处理副流。中型厂直接选用带副流的色选机。

配制米。配制米是指将两种或多种大米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作为一种大米产品。通过将不同营养,不同口感的大米混合,实现不同大米理化性能互补,从而提高大米的营养,改善大米的口感。例如将黑、紫、红色米与白米配制来提

高白米的营养;将优质籼米、粳米与普通籼米配制来改良普通籼米的口感。配制米并非单纯地将碎米配入整米。

7.小麦秸秆餐具生产工艺 篇七

餐具生产的第一步是对秸秆进行撕碎与揉搓, 用输送带将小麦秸秆送入涡流撕裂机, 经过机器处理后, 秸秆会变成3~5厘米长、质地柔软的丝状物。每1000千克秸秆加800千克水进行湿润, 然后堆积48~50小时, 直到秸秆被充分湿润软化, 即可进入下道工序。

经过软化后的小麦秸秆, 将在水力碎草机中进行洗涤与分离。当秸秆进入水力碎草机时, 同时加入循环水, 将秸秆水混合液浓度控制在10%左右。处理后, 秸秆中的泥沙、叶片、穗以及碎草节等杂物被打碎后随水排出, 石头、铁块等重物在离心力作用下从周边排石管排出, 最后剩下比较干净的秸秆碎片。

木质素是存在于细胞间层的主要物质, 它使细胞互相粘合而固结, 要想得到适合做餐具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就要先与木质素进行分离, 把木质素清除出去或者打破木质素的粘合力。根据木质素在一定温度下变性的原理, 即可在秸秆分解机的辅助下, 把秸秆分离成纤维。在120℃~140℃的处理过程中, 木质素由脆硬的玻璃态转变成非常软的橡胶态, 与纤维素、半纤维素紧密结合在一起, 不再成为餐具生产的障碍, 反而增加了餐具的聚合强度。

经过秸秆分解机分解后, 秸秆水混合液被送入洗涤系统, 进行清洗和浓缩, 只剩下纤维素、半纤维素及变性的木质素。清洗后的浆液还需要进一步用挤浆机浓缩, 这样才能得到秸秆餐具的原料。

虽然经过之前的处理, 但尚有一个问题未得到解决, 即小麦秸秆中的色素问题。由于小麦秸秆本身为黄色, 用热水烫后, 黄颜色即被浸泡出来, 这个颜色该如何清除呢?

既然热水能将颜色浸泡出来, 即可采用蒸煮加温的方式清除颜色, 在96℃热水作用下, 纤维中的色素即被浸泡出来, 该过程不可逆。经过几次蒸煮脱色, 得到的秸秆纤维浆液即可用来生产餐具。在配料罐中, 加入秸秆纤维总重量50~60倍的清水, 再按照原料总重量加入5%~8%防水剂和0.8%的防油剂, 搅拌成均匀的浆料备用。

一次性餐具有一个最重要的质量要求, 即盛的汤汤水水不能漏、有油的食物不能漏, 因此需要在其中加适量防油剂和防水剂, 但必须是食品级添加剂方可。配制好的浆料通过管道输送到一次性餐具的定型、成型机上。定型时, 需将金属网制作的食品盘模具放到机器上, 然后将机器落下, 待浆液均匀释放到容器中后, 打开真空抽吸泵开关, 容器中浆液会缓慢下落, 这种生产方式叫抽漏法。此法可去除浆液中多余的水分, 使浆料中的固体成分均匀附着在模具内壁上。当关闭开关拿出金属网模具时, 即可取出湿浆胚。然后, 将湿浆胚转移到餐具定型机上, 定型机上下各有一个模具, 当上下模具扣在一起时, 通过170℃到180℃的蒸汽, 经过热压榨的方法使餐具含水量达到8%左右, 这时餐具便初具雏形。

成型后的餐具, 边缘参差不齐, 影响美观, 所以还要经过一道裁边的工序才能生产出完美的餐具。裁边机上使用的模具和定型机、成型机上的模具完全相同, 将餐具固定好后开启机器, 餐具多余的边缘就被冲压下来, 这样就成了可以使用的一次性餐具。

8.六种南瓜制品生产工艺 篇八

1、原料配方。南瓜丝50公斤。面粉25公斤,菜油2公斤,苏打0.5公斤。

2、制作要点。将南瓜去皮、去子后,洗净切成丝。按配方比例,加水拌匀,揉成面团,擀薄切成方块,放进烘箱或炉内烘烤至饼面呈金黄色即。

二、南瓜什锦糖

1、原料配方。南瓜1公斤,糖5公斤,柠檬汁、橘子汁适量。

2、制作要点。把去皮去子蒸熟捣烂的南瓜与糖同时下锅蒸熬,加入柠檬汁、橘子汁适量,熬老后冷却,在案上开条、切粒和包装。

三、美味南瓜片

1、原料配方。南瓜10公斤,盐0.6公斤,白糖1公斤,醋0.6公斤,白酒0.4公斤。

2、制作要点。将南瓜用清水洗净去皮,除掉瓜瓤和子,切成小薄片,加盐腌制1天,然后取出摊晒半天后人坛,加进白糖、白酒、醋,拌匀,压实,密封坛口,1周后即成。

四、辣味南瓜丝

1、原料配方。南瓜10公斤,生石灰0.4公斤,辣椒0.6公斤,盐0.6公斤。

2、制作要点。将辣椒洗净,去掉柄蒂和籽,切成细丝。将生石灰加进适量水溶化,取上层澄清水,放进缸里。将南瓜洗净去皮,掏去瓤和子,切成细丝,倒进澄清石灰水中浸泡一夜。捞出挤于,放进沸水锅中煮沸后捞出,用清水清洗2-3次后挤干,摊晒到八成千,加入辣椒丝和盐,拌匀后装人坛内,压实封口。10天后即成。

五、五香南瓜干

1、原料配方。南瓜10公斤,五香粉0.1公斤,酱油0.6公斤,辣椒粉0.04公斤,盐0.4公斤。

2、制作要点。南瓜洗净去皮,去掉子和瓤,切成薄片,摊晒到八成干后入缸,将五香粉、盐、辣椒粉等调料加进,拌匀,压实封口,放在通风干燥处,10天后即成。

六、南瓜脯

1、选料。选熟南瓜,洗净去皮,掏净子瓤,切成小片。

2、热烫。在锅中加水煮沸,投入切好的瓜片,每次投入量不宜过多,以保证投料后1~2分钟锅水能重新沸腾。重新沸腾后2分钟捞出瓜片,沥干。

3、浸糖。取白砂糖配成30%-35%的糖液,将沥干的南瓜片趁热投入糖液中浸泡,糖液以没过瓜片为宜。泡12小时后捞出。

4、糖煮。将浸泡南瓜片的糖液入锅煮沸,投入瓜片进行煮沸。每隔15分钟加糖1次。第一次加糖后,糖液浓度应为38%,第2次应为45%,第3次应为52%,3次加糖后计算总用糖量,再加进总糖量0,8%的柠檬酸,继续煮至糖液浓度达58%-60%时出锅,出锅后瓜片在糖液中浸泡24小时。

9.啤酒生产工艺流程 篇九

内容摘要 啤酒已成为大众消费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啤酒的工艺也不断在得到改善啤酒的风味视其发酵方式而异,而且国土不同,作为原料的大麦和酵母不同,发酵方式也不同。大致上来说发酵方法可分上酵和下酵,现在各国都采用下酵法,也就是发酵时,温度较低,在发酵后期,酵母沉淀。下酵法所产生的啤酒呈淡金色,口味较重,富有蛇麻草的香味;上酵法是说,发酵的温度较高,酵母不沉而上浮,上酵法的啤酒,因掺入烧焦的麦芽,色泽较深,酒精含量较高,如英国的产品。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可以分为制麦、糖化、发酵、包装四个工序。现代化的啤酒厂一般已经不再设立麦芽车间,因此制麦部分也将逐步从啤酒生产工艺流程中剥离。)

一个典型的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图如下(不包括制麦部分):

注:本图来源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管敦仪主编《啤酒工业手册》一书。

图中代号所表示的设备为:

1、原料贮仓

2、麦芽筛选机

3、提升机

4、麦芽粉碎机

5、糖化锅

6、大米筛选机

7、大米粉碎机

8、糊化锅

9、过滤槽

10、麦糟输送

11、麦糟贮罐

12、煮沸锅/回旋槽

13、外加热器

14、酒花添加罐

15、麦汁冷却器

16、空气过滤器

17、酵母培养及添加罐

18、发酵罐

19、啤酒稳定剂添加罐 20、缓冲罐

21、硅藻土添加罐

22、硅藻土过滤机

23、啤酒精滤机

24、清酒罐

25、洗瓶机

26、灌装机

27、杀菌机

28、贴标机

29、装箱机

(一)制麦工序

大麦必须通过发芽过程将内含的难溶性淀料转变为用于酿造工序的可溶性糖类。大麦在收获后先贮存2-3月,才能进入麦芽车间开始制造麦芽。

为了得到干净、一致的优良麦芽,制麦前,大麦需先经风选或筛选除杂,永磁筒去铁,比重去石机除石,精选机分级。

制麦的主要过程为:大麦进入浸麦槽洗麦、吸水后,进入发芽箱发芽,成为绿麦芽。绿麦芽进入干燥塔/炉烘干,经除根机去根,制成成品麦芽。从大麦到制成麦芽需要10天左右时间。

制麦工序的主要生产设备为:筛(风)选机、分级机、永磁筒、去石机等除杂、分级设备;浸麦槽、发芽箱/翻麦机、空调机、干燥塔(炉)、除根机等制麦设备;斗式提升机、螺旋/刮板/皮带输送机、除尘器/风机、立仓等输送、储存设备。

(二)糖化工序

麦芽、大米等原料由投料口或立仓经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机等输送到糖化楼顶部,经过去石、除铁、定量、粉碎后,进入糊化锅、糖化锅糖化分解成醪液,经过滤槽/压滤机过滤,然后加入酒花煮沸,去热凝固物,冷却分离

麦芽在送入酿造车间之前,先被送到粉碎塔。在这里,麦芽经过轻压粉碎制成酿造用麦芽。糊化处理即将粉碎的麦芽/谷粒与水在糊化锅中混合。糊化锅是一个巨大的回旋金属容器,装有热水与蒸汽入口,搅拌装置如搅拌棒、搅拌桨或螺旋桨,以及大量的温度与控制装置。在糊化锅中,麦芽和水经加热后沸腾,这是天然酸将难溶性的淀粉和蛋白质转变成为可溶性的麦芽提取物,称作“麦芽汁”。然后麦芽汁被送至称作分离塔的滤过容器。麦芽汁在被泵入煮沸锅之前需先在过滤槽中去除其中的麦芽皮壳,并加入酒花和糖。煮沸:在煮沸锅中,混合物被煮沸以吸取酒花的味道,并起色和消毒。在煮沸后,加入酒花的麦芽汁被泵入回旋沉淀槽以去处不需要的酒花剩余物和不溶性的蛋白质。

糊化锅:首先将一部分麦芽、大米、玉米及淀粉等辅料放入糊化锅中煮沸。糖化槽:往剩余的麦芽中加入适当的温水,并加入在糊化锅中煮沸过的辅料。此时,液体中的淀粉将转变成麦芽糖。

麦汁过滤槽:将糖化槽中的原浆过滤后,即得到透明的麦汁(糖浆)。煮沸锅:向麦汁中加入啤酒花并煮沸,散发出啤酒特有的芳香与苦味。

(三)发酵工序

发酵罐成熟罐:在冷却的麦汁中加入啤酒酵母使其发酵。麦汁中的糖分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大约一星期后,即可生成“嫩啤酒”,然后再经过几十天使其成熟。

啤酒过滤机:

将成熟的啤酒过滤后,即得到琥珀色的生啤酒。

冷却、发酵:洁净的麦芽汁从回旋沉淀槽中泵出后,被送入热交换器冷却。随后,麦芽汁中被加入酵母,开始进入发酵的程序。在发酵的过程中,人工培养的酵母将麦芽汁中可发酵的糖份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生产出啤酒。发酵在八个小时内发生并以加快的速度进行,积聚一种被称作“皱沫”的高密度泡沫。这种泡沫在第3或第4天达到它的最高阶段。从第5天开始,发酵的速度有所减慢,皱沫开始散布在麦芽汁表面,必须将它撇掉。酵母在发酵完麦芽汁中所有可供发酵的物质后,就开始在容器底部形成一层稠状的沉淀物。随之温度逐渐降低,在8~10天后发酵就完全结束了。整个过程中,需要对温度和压力做严格的控制。当然啤酒的不同、生产工艺的不同,导致发酵的时间也不同。通常,贮藏啤酒的发酵过程需要大约6天,淡色啤酒为5天左右。发酵结束以后,绝大部分酵母沉淀于罐底。酿酒师们将这部分酵母回收起来以供下一罐使用。除去酵母后,生成物“嫩啤酒”被泵入后发酵罐(或者被称为熟化罐中)。在此,剩余的酵母和不溶性蛋白质进一步沉淀下来,使啤酒的风格逐渐成熟。成熟的时间随啤酒品种的不同而异,一般在7~21天。经过后发酵而成熟的啤酒在过滤机中将所有剩余的酵母和不溶性蛋白质滤去,就成为待包装的清酒。

(四)包装工序

装瓶、装罐机:酿造好的啤酒先被装到啤酒瓶或啤酒罐里。然后经过目测和液体检验机等严格的检查后,再被装到啤酒箱里出厂。洗瓶机:洗净回收的啤酒瓶。

空瓶检验机:极其细小的伤痕也不会放过。

感官检查:每天新酿制的啤酒,由专门的负责人员进行实际品尝。只有在确保其品质后,才将鲜美可口的啤酒呈送给您。

每一批啤酒在包装前,还会通过严格的理化检验和品酒师感官评定合格后才能送到包装流水线。成品啤酒的包装常有瓶装、听装和桶装几种包装形式。再加上瓶子形状、容量的不同,标签、颈套和瓶盖的不同以及外包装的多样化,从而构成了市场中琳琅满目的啤酒产品。瓶装啤酒是最为大众化的包装形式,也具有最典型的包装工艺流程,即洗瓶、灌酒、封口、杀菌、贴标和装箱。

即麦芽过程→糖化过程→发酵过程→灌装过程

啤酒的工艺流程:

常见的啤酒类型:

啤酒生产的主要原料:

一、麦芽:

麦芽由大麦制成。大麦是一种坚硬的谷物,成熟比其他谷物快得多,正因为用大麦制成麦芽比小麦、黑麦、燕麦快,所以才被选作酿造的主要原料。没有壳的小麦很难发出麦芽,而且也很不适合酿酒之用。

二、酒花: 酒花是属于荨麻或大麻系的植物。酒花生有结球果的组织,正是这些结球果给啤酒注入了苦味与甘甜,使啤酒更加清爽可口,并且有助消化。

啤酒花是啤酒生产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为啤酒提供苦味,另外还有杀菌防腐的作用。这些作用均来自于酒花中α-酸的异构体异α-酸。传统的啤酒发酵工艺是在麦汁煮沸时添加全酒花,酒花中的α-酸要经过长时间煮沸才能溶出并异构化生成异α-酸,同时受蛋白质等物质影响,最终转化率也只有1/3左右。本文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仪萃取啤酒花得到α-酸浸膏,并将α-酸浸膏在沸水浴中提前异构化,同时利用乙醇溶液提取出酒花多酚,然后把两者在麦汁煮沸时加入。旨在提高α-酸的异构化程度,进而提高啤酒花的利用率,降低啤酒生产成本。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α-酸浸膏的最佳条件为:压力25MPa,温度40℃,时间150min,CO2流量45 kg/h,得率为6.47%;α-酸提前异构化的最佳条件为:膏水比1:3000;回流时间45min;pH=10,异构化率为69.65%。乙醇溶液提取酒花多酚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60;回流时间60min;温度70℃,得率为4.79%。应用异α-酸改进啤酒发酵工艺后,α-酸转化率是添加全酒花的2.4倍,并且啤酒的主要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1]

三、酵母:

酵母是真菌类的一种微生物。我国啤酒工业用的基本都是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 属于子囊菌亚门半子囊菌纲内孢霉目酵母科酵母属酿酒酵母种种就是一种,但有很多亚种,各个厂家不一样

(一)从自然界中直接筛选目的菌株

菌种筛选时靠考虑多种因素,如发酵速度,酵母的凝集性,胶木的生长速度,酵母的稳定性几产生的风味物质等。筛选程 序如下:

30-50株菌株 → 150ml发酵试验(发酵力,酵母收获量 和凝集性比较,选出12株)→500ml发酵试验重复4次(发酵 力,酵母收获量,凝集性,酵母活性和风味物质的分析,选出 4株)→ 1L发酵试验再净尽扩大规模实验 → 选出1-2优良啤酒 酵母菌株

(二)诱变育种

(三)原生质体融合

(四)基因工程方法

优良啤酒酵母应具备的特点

①能从麦汁中有效地摄取生长和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

②酵母繁殖速度快,双乙酰峰值低、还原速度快。

③代谢的产物能赋予啤酒良好的风味。

④发酵结束后能顺利地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6)啤酒酵母扩大培养的方法

⑴实验室扩大培养阶段(示例)(由斜面试管逐步扩大到卡氏罐菌种)斜面原菌种天 → 斜面活化(25℃,3~4)→ 10ml液体试 管(25℃,24~36h)→ 100ml培养瓶(25℃,24h)→ 1L培养瓶(20℃,24~36h)→ 5L培养瓶(16~18℃,24~36h)→ 25L卡氏罐(14~16℃,36~48h)

⑵生产现场扩大培养阶段(由卡氏罐逐步扩大到酵母繁殖罐中的零代酵母)25L卡氏罐(12~14℃,2~3天)→ 250L汉生罐(10~12℃,3天)→ 1500L培养罐(9~11℃,3天)→ 100hL(百升)培养罐(8~9℃,7~8天)→ 20m3繁殖罐 →0代酵母

在啤酒酿造过程中,酵母是魔术师,它把麦芽和大米中的糖分发酵成啤酒,产生酒精、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发酵产物。这些微量但种类繁多的发酵产物与其它那些直接来自于麦芽、酒花的风味物质一起,组成了成品啤酒诱人而独特的感官特征。有两种主要的啤酒酵母菌:“顶酵母”和“底酵母”。用显微镜看时,顶酵母呈现的卵形稍比底酵母明显。“顶酵母”名称的得来是由于发酵过程中,酵母上升至啤酒表面并能够在顶部撇取。“底酵母”则一直存在于啤酒内,在发酵结束后并最终沉淀在发酵桶底部。“顶酵母”产生淡色啤酒,烈性黑啤酒,苦啤酒。“底酵母”产出贮藏啤酒和Pilsner。

四、水:

水:每瓶啤酒90%以上的成份是水,水在啤酒酿造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啤酒酿造所需要的水质的洁净外,还必须去除水中所含的矿物盐(一些厂商声称采用矿泉水酿造啤酒,则是出于商业宣传的目的)成为软水。早先的啤酒厂建造选址得要求非常高,必须是有洁净水源的地方。随着科技的发展,水过滤和处理技术的成熟,使得现代的啤酒厂地点选择的要求大为降低,完全可以通过对自来水、地下水等经过过滤和处理,使其达到近乎纯水的程度,再用来酿造啤酒。

影响啤酒特性的因素:

麦汁特性:发酵速度首先取决于麦汁中冷凝固物和热凝固物的分离程度,麦汁通氧量以及麦汁的组成.2.发酵温度:酒精发酵速度随温度上升明显加快,而低温下发酵速度会减慢.3.酵母浓度:酵母细胞和麦汁之间的接触面积对于物质转化非常重要.接触面积随酵母细胞浓度的增加而扩大.酵母量用细胞数个/ ml表示.酵母细胞数在生长最旺盛阶段可达3~4×107个/ ml,在某些工艺过程中甚至高达108个/ml.影响糖代谢速度的因素

4.机械作用:机械运动如循环,搅拌等,可加强酵母细胞和麦汁的接触,使发酵剧烈进行.5.酵母菌种:发酵速度也是每个酵母菌种的遗传特性,不同酵母菌种的发酵速度也不相同.6.压力:在发酵过程中,压力不断上升,这会使发酵,酵母增殖和发酵副产物的形成逐渐停止.原因是溶解在啤酒中的CO2量及压力在不断增加。啤酒发酵技术的发展

主要是缩短发酵时间(原90天,现45天青岛出口啤酒;原30天,现12~15天),采用一罐法

1、高温发酵

2、加压发酵

3、固定化酵母法 将载体包埋啤酒酵母运用于啤酒发酵,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啤酒中风味物质,利用壳聚糖-海藻酸钠胶珠,首先考察海藻酸钠浓度、壳聚糖浓度、固化时间、覆膜时间对胶珠硬度的影响,得出壳聚糖-海藻酸钠胶珠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当海藻酸钠浓度为3%、固化时间为2h、壳聚糖浓度为0.5%和覆膜时间为30min时胶珠硬度最大。其次研究了载体耐浸泡性和固定化条件,结果表明包埋0.4mL菌液有利于啤酒发酵以及壳聚糖-海藻酸钠胶珠能进行连续发酵。经济性好、效率高。【2】

4、连续发酵法(多罐法和塔式法)上面发酵技术受青睐(酯香味浓)酵母属兼性微生物,在有氧和厌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

因所用酵母菌种不同, 可分为上面发酵和下面发酵两种类型.上面发酵型啤酒采用上面酵母和较高的发酵温度16~22℃;下面发酵型啤酒采用下面酵母和较低的发酵7~12℃。

掌握啤酒发酵罐中发酵液的温度分布,是啤酒发酵过程控制工艺优化的基础,对啤酒罐的温度控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针对啤酒发酵过程具有时变性、时滞性和非线性的特点 ,采用模糊积分控制器对啤酒发酵过程中的温度进行控制 ,从而构成模糊积分控制方法。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优于传统的 PID 控制和常规的模糊控制方法 ,而且具有灵活性好 ,控制适应性强、动态性能好等

【3】优点。整个设计过程显示该方法编程简单、容易实现。除此之外通过分析啤酒发酵罐传热机理,为大空间自然对流传热,在此基础上建立封闭腔内二维非稳态自然对流换热的物理模型,应用Navier—Stocks数学模型,采用控制容积法对方程以及边界条件进行离散化处理,对控制体划分均匀交错网格,运用Visual Fortran自行开发锥形啤酒发酵罐温度分布数值计算程序,对离散方程进行迭代求解。运用FLUENT软件,划分多重网格,对锥形啤酒发酵罐冷却过程中发酵液的速度场、温度场进行计算,对所得的不同时间的罐内温度变化进行记录,进而更加准确控制罐的温度,从而改善啤酒风味和口感。【4】

.参考文献

[1]《应用异α-酸改进啤酒发酵工艺的研究》黑龙江大学,微生物学,2010,硕士; 【网络出版年期】2010年 11期,【分类号】TS262.5 [2]《酵母固定化及其在啤酒发酵中的应用》 李金蔓,广东工业大学,食品科学,2007,硕士;【网络出版投稿人】 广东工业大学 【网络出版年期】2007年 06期

[3]《啤酒发酵温度的模糊控制与实现》

于浩洋 黑龙江工程学院

10.乙炔 生产工艺流程 篇十

CaC2+H2O→C2H2↑+CaO

是错误的。因为在有水存在的情况下,CaO不可能是钙的最终产物,而Ca(OH)2(CaO水化)是最终产物才是合理的。正确的化学式应是:

CaC2+2H2O→C2H2↑+Ca(OH)2

为了得到较纯净的乙炔,可以把从发生器出来的气体先经CuSO4溶液洗气再收集。乙炔只微溶于水,应排水收集。用电石跟水反应制乙炔不应使用启普发生器,块状电石和水在常温下即能发生反应,表面上似乎符合启普发生器的使用条件,但当关闭启普发生器的活塞时,乙炔气虽能把水压入球形漏斗以使电石跟水脱离接触,但集存在球体内的大量水蒸气(电石跟水反应放热)却仍在缓缓继续跟电石发生反应,就是说,关闭活塞后,乙炔不能完全停止发生。这样,乙炔将缓缓从球形漏斗的上口间断逸出。平时,我们总能闻到电石有难闻的气味,就是因为电石跟空气里的水蒸气反应的结果。如果小量制取乙炔时,也可以用试管配单孔塞作反应容器,但应在试管口内松松塞一团棉花,以阻止泡沫进入导气管。

乙炔在高温下分解为碳和氢,由此可制备乙炔炭黑。一定条件下乙炔聚合生成苯,甲苯,二甲苯,,萘,蒽,苯乙烯,茚等芳烃。通过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可生成一系列极有价值的产品。例如乙炔二聚生成乙烯基乙炔,进而与氯化氢进行加成反应得到氯丁二烯;乙炔直接水合制取乙醛;乙炔与氯化氢进行加成反应而制取氯乙烯;乙炔与乙酸反应制得乙酸乙烯;乙炔与氰化氢反应制取丙烯腈;乙炔与氨反应生成甲基吡啶和2-甲基-5-乙基吡啶;乙炔与甲苯反应生成二甲笨基乙烯,进一步催化剂裂化生成三种甲基苯乙烯的异构体:乙炔与一分子甲醛缩合为丙炔醇,与二分子甲醛缩合为丁炔二醇;乙炔与丙酮进行加成反应可制取甲基炔醇,进而反应生成异戊二烯;乙炔和一氧化碳及其他化合物(如水,醇,硫醇)等反应制取丙烯酸及其衍生物。

11.速冻羊肉串生产工艺 篇十一

切肉机、拌和机、成品封口机、嫩化桶、刀具、塑料手套、冻结架、量器、辅料勺等。

2.工艺流程

新鲜羔羊肉→预冷→分割选料→漂洗→沥水→切丁→加辅料→拌和→抑腥去膻→调料→拌和→腌制嫩化→加嫩化剂→拌和→穿串→裹芝麻→摆盘→-5℃初次冻结→分串→速冻至-18℃→低温封装→成品→在(-18±0.5)℃储藏与运输。

3.工艺配方

以100公斤羊肉为基准,配方调味料为:食盐1.9%~2%、白醋0.2%、无盐味精0.8%、红糖碎屑0.3%。添加剂:三聚磷酸钠0.03%。香辛料:孜然粉0.82%、胡椒粉0.1%、大葱碎末5%、老姜碎末1.3%、花椒粉0.8%、八角粉0.72%、小茴香粉0.7%、桂皮粉0.08%、山柰粉0.1%、干草粉0.12%、陈皮粉0.11%、丁香粉0.07%、香果粉0.04%、料酒(大枣枸杞酒)0.5%、辣椒粉(油酥)0.2%、砂仁粉0.05%。辅料:淀粉7.5%、炒芝麻0.7%、嫩肉粉(羔羊肉少添加)0.5%。

4.操作要点

羊肉选择:以选羔羊里脊肉、后腿瘦肉为宜,筋腱肉不适合制作速冻羊肉串。

预冷:将羊肉温度降至4℃左右,其目的是抑制羊肉的膻味,同时防止羊肉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变质。

漂洗沥水:漂洗应持续1小时以上,中途换水,然后沥干。

切丁:用切肉机或手工将羊肉切丁,其大小可根据生产需要或喜好确定。

拌和:将切好的肉丁倒入混料机,加入工艺配方中的调味料混合3分钟以上,再加入香辛料混合3分钟以上,最后加入辅料混合2分钟以上。

腌渍:将肉丁放入腌制桶,在0~4℃下腌渍12小时以上。

穿串:每串5块肉丁,中间夹1块带油肉。穿串前,在腌制好的肉丁里添加嫩肉粉,并混匀,然后在长15厘米的竹签上穿上肉丁,肉丁离竹签柄约40毫米,不露竹尖,串形整齐美观,必要时可修整。穿好后在上面撒上芝麻,然后成列装入冷冻盘。

冻结及分串:表层羊肉串经过-5℃初冻后,翻动羊肉串,注意撕开冻粘在一起的羊肉串,同时把中层未冻的羊肉串翻到表层,再速冻至-18℃。

包装:将冻结的羊肉串在0℃以下车间内快速包装后,在(-18±0.5)℃下储藏与流通。此过程中要防止温度波动和二次冻结。

12.硝酸钯生产工艺研究 篇十二

1 硝酸钯的生产方法

硝酸钯晶体为黄棕色结晶粉末,易溶于硝酸,水等溶剂中,在空气中极易潮解;硝酸钯溶液为红褐色液体。

理论上钯能够直接溶于硝酸。因此常用的硝酸钯制备方法是把高纯钯粉加入硝酸中,加热溶解获得硝酸钯溶液。但由于不同的生产厂商制备钯粉时,在还原干燥过程中控制条件的不同,造成钯粉的形态各异,粒度大小不同,结构、性能差异也很大,加上烘干及长时间的储存,有时会使钯的活性降低。直接用硝酸溶解钯粉变得非常困难,钯粉常常是微溶于硝酸,活性低的钯粉甚至不溶于硝酸。

1.1 硝酸直接溶解法

硝酸直接溶解法是将钯粉放入烧杯中,加入硝酸,经过长时间的搅拌加热,并不断的补充硝酸,待钯粉部分溶解,静置,冷却、过滤未溶解的钯粉,再加硝酸溶解。经过反复多次,才能彻底将钯粉完全溶解。整个过程费时费力,消耗大量电力及试剂。尤其是到最后剩少量不溶钯粉时,更加突出了此方法的缺陷。硝酸直接溶解法产生硝酸钯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和能耗高,还无法保证硝酸钯的品质,无法达到硝酸钯的使用要求。

硝酸直接溶解法的工艺路线见图1。

1.2 硝酸溶解滴加盐酸法

硝酸溶解滴加盐酸法是采用硝酸溶解的同时滴加少量盐酸的来提高钯粉的溶解效率。其方法是将钯粉放入硝酸中加热,在不断搅拌下,滴加一定量的盐酸,再继续加热搅拌,直至钯粉完全溶解。这种方法能够快速溶解钯粉,但同时硝酸钯溶液中带入了CL-离子,而且无法消除。用硝酸钯制备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时,是不能含有CL-离子的CL-的存在会造成净化器外壳生锈以及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硝酸溶解滴加盐酸法的工艺路线见图2。

目前常见的这两种硝酸钯生产方法均不理想。其原因在于钯粉在生产过程中,因还原及烘干等条件不同而得到粒度、形状、比表面积均有差异的钯粉,而这些钯粉的颗粒度较大,比表面积小,缺少一致性。此外烘干不当也可能降低钯粉的表面活性。这些缺陷是造成硝酸溶解钯粉困难的直接原因,也使得硝酸钯无法形成大批量生产。而将钯粉转化为具有比表面积大、颗粒小、形状均匀、表面活性高特性的钯黑,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些问题。钯黑的这些特性使其极易溶于硝酸,同时也不会增加其他杂质。

2 硝酸钯新生产方法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操作简单,生产周期短,工艺条件易于控制,不含CL-离子的硝酸钯溶液的生产方法。可以使钯完全溶解为硝酸钯,不含未溶解的固体钯粉,硝酸钯的浓度和酸度便于控制,操作流程短,成品率高。

2.1 生产工艺路线

硝酸钯新生产方法工艺路线见图3。

2.2 硝酸钯生产工艺实验

2.2.1 王水溶解

将一定量的钯放入烧杯中,按1∶3配制王水溶液,再按固液比为1∶2的量分批加入烧杯中,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钯全部溶解。得加热浓缩溶液到一定体积后,慢慢加入盐酸赶硝,赶硝后冷却。调整氯亚钯酸溶液的浓度,同时用氨水调整氯亚钯酸溶液的p H值,静置备用。

王水溶解钯的反应方程式为:

2.2.2 还原

向调整好p H值的氯亚钯酸溶液中加入还原剂还原,并不断搅拌,直至还原完毕,后加热煮沸并保温一定时间,静置至溶液清澈,得到钯黑。还原剂可选用水合肼、盐酸肼、甲酸等。

水合肼还原钯的反应式为:

2.2.3 过滤、洗涤、溶解

钯黑经过过滤、洗涤,将杂质离子洗净,得到纯净的钯黑。将钯黑放入烧杯中,在搅拌下缓慢加入硝酸,加热溶解,煮沸一定时间。待反应完毕,冷却过滤,定溶。得到合格的硝酸钯溶液。

硝酸溶解钯黑的反应式为:

3 结论

这种通过将钯粉转化为钯黑制取硝酸钯的方法简捷,工艺流程短,制得的钯黑粒度小,比表面积的大,活性高,易溶于硝酸,反应完全。生产过程便捷,易于控制,生产效率高。

任何形态的钯粉均可通过本方法得到粒度细小、均匀、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高,一致性好的钯黑,并且易溶于硝酸,解决了钯粉难溶的关键问题,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也未增加任何杂质。经过多次大批量的生产证明,硝酸钯质量稳定可靠,能够达到用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1]黎鼎鑫.贵金属材料学[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

[2] 杨天足.贵金属冶金及产品深加工[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3] 余继燮.贵金属冶金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5.

[4] 宋丽芝,艾抚宾,王海波,等.一种硝酸钯的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CN102311147A,2010-07-07.

13.浓香白酒生产工艺(本站推荐) 篇十三

1、白酒的起源

我国的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它的独特工艺是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其技艺精湛,产品的色、香、味备受各界人士的青睐,尤其是国家名酒,色泽澄清透明、玉洁冰清,香气馥郁芬芳、优雅细腻,味甘润柔和、醇厚绵甜,余味净爽,风格独特,深受人民喜爱,有着广阔的国内和国际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有关我国白酒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尚未定论。公元前2世纪的《吕氏春秋》上说“仪狄作酒”,说酒是仪狄这个人发明的。而在西汉刘向的《战国策》中说的更具体:“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这说明酒作为一种饮料进入人们的生活已有4000-5000年的历史了。丛龙山文化遗物和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许多酒具尊(zun)、(he)、高脚杯、小壶等酒器也说明了这一点。晋代江统所著的《酒酷》中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狄仪,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我国早期所作的酒,多是不经蒸馏的酿造酒,直到后期才出现蒸馏酒。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和陶雍的“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的佳句。说明唐朝时代已有了烧酒,即蒸馏酒。明代名医李时珍对白酒说的更明确,他在《本草纲目》中写到:“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近时唯以糯米或黍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翁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不但讲了烧酒产生的年代,而且还论述了其制作方法。也有研究者提出了我国的蒸馏酒产生于唐朝之前的一些考证。

酒曲是我国酿酒技术的重大发明,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种复合酶制剂。公元前12世纪。商王武丁和他的大臣有过“若作酒醴,尔维曲蘖(nie酒曲)”的对话。对话中的“曲蘖”就是指酒曲和发芽的谷物。说明距今32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掌握了利用酒曲酿酒的技术了。由于制曲技术的进步,《汉书·食货志》记载:“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升。”至北魏时,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中记载:“用神曲一斛,杀米三石;笨曲一斛,杀米六升”(古代:1斛=10石 1石=10斗 =120斤)这说明用曲量在不断的下降。古代的制曲技术,由散曲发展到茂密生衣曲,最后发展到今天的曲饼和曲丸。欧洲人到19世纪末,才了解到我国的酒曲作用,称之为淀粉发酵法。

返回

2、白酒的地位

白酒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特殊饮料,千百年经久不衰,并不断发展提高,国内消费量逐渐上升,出口量不断增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国古代的商品交换中,白酒仅次于盐、铁,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财源之一。

白酒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具有丰富人民生活。繁荣市场的作用。早在明、清时代,白酒就逐渐代替黄酒。1949年至1985年期间,白酒的产量一直居于我国酒类总产量之首,1985年后由于啤酒的发展,白酒居酒类产量第二位。白酒在人民生活中有特殊的地位,无论是喜庆丰收、欢度佳节、婚丧嫁娶、迎宾宴友还是医药保健等都离不开酒。而消耗量最大。且经济实惠的都要数白酒。我国的一些行业的作业工人、农民,高寒地区的牧民、居民对白酒具有某种职业需要和生活需求。适量的饮用可以振奋情绪、促进血液循环。白酒又有杀菌、去腥、防腐作用,用于医药源远流长。就与历代文人有不解之缘,“李白斗酒诗百篇”,饮酒成为助长文思的一种方式,无论是王羲之的醉写“兰亭序”还是武松醉打猛虎,都可看到酒与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息息相关。酒类也是一种奢侈品,我国的一些高档酒极具艺术性,有很高的艺术内涵和收藏价值,近年来酒类收藏已成为一种极具时尚的收藏。

白酒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配套工业的发展,近年来白酒行业机械化有了很大的发展,需要的包装材料越来越多,配套的玻璃、陶瓷、造纸、印刷、瓶盖等一系列的配套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同时,酿酒后的酒糟的综合利用,促进了农业、能源的发展。

返回

3、白酒的分类

白酒产品由于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原料品种、用曲、生产工艺、酿酒设备的不同,品种繁多、名称各异,一般可按以下几种方法分类:

(1)按使用原料分类 白酒使用的原料多为高粱、大米、小麦、糯米、玉米、薯干等含淀粉物质或含糖物质。常将白酒以这些酿酒原料冠名。其中以高粱做原料酿制的白酒最多,酒质好。

(2)按使用的曲分类 白酒生产过程中,由于糖化、发酵使用的曲不同,而产出的酒名称各异。A、以大曲做糖化发酵剂生产出的酒,称为大曲酒。B、以小曲做糖化发酵剂生产出的酒,称为小曲酒。C、用麦麸做培养基接种的纯种曲霉做糖化剂,用纯种酵母为发酵剂生产出的酒,称为麸曲酒。

(3)按发酵方法分类 A、固态发酵法:在配料、蒸粮、糖化、发酵、蒸酒等生产过程中都采用固体状态流转而酿制的白酒,称为固态发酵白酒。其工艺特点是:配料时加水量多控制在50-60%之间,是全部酿酒过程的物料流转都在固体状态下进行,发酵容器主要采用地缸、窖池、大木桶等设备,多采用甑桶蒸馏。固态发酵的酒之较好,目前的国内名酒绝大多数是固态发酵白酒。B、液态发酵法:液态发酵法白酒,一种是生产出食用酒精,在经过勾兑或串香而生产出的白酒;另一种是在小曲酒生产中采用固态糖化、液态发酵,液态蒸馏而生产的白酒。(也作半固半液态发酵)。前者是目前液态发酵生产白酒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发酵成熟醪中含水量较大,发酵蒸馏均在液体状态下进行,生产相当部分采用酒精生产设备,只是在工艺中加强了蒸馏时的排杂工作。

(4)按白酒的香型分类 A、浓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又称窖香型白酒。从工艺上分,一种是以五粮液酒为代表的,以五种粮食为原料的循环式的跑窖生产,其质量特点为: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落喉净爽,口味协调,恰到好处,并以酒味全面著称。另一种是以泸州老窖为代表的以高粱为原料的本窖还本窖的定窖生产,质量特点为:无色透明,醇香浓郁,饮后尤香,清冽甘爽,回味悠长。在一种是以高粱为原料采用老五甑生产工艺的,如古井贡酒、洋河大曲、双沟大曲等。浓香型大曲酒的主体香为己酸乙酯,都采用继糟混蒸,泥窖发酵固态生产的。B、酱香型白酒:酱香型酒是以贵州茅台酒为代表。其酒的风格特点是:酱香突出,口感柔和,优雅细腻,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不散,酒度低而不淡。主体香:一般认为前香实有低沸点的醇、醛、酸类物质组成,后香主要是由高沸点的酸类物质起作用。工艺特点是:以高粱为原料,使用高温曲,经高温润料,高温堆积回酒发酵等特殊工艺酿制而成。

C、清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是一汾酒为代表。其风格特点是:清香纯正,口感柔和、协调,绵甜净爽,饮后有余香。在含有各种芳香物质的比例中,乙酸乙酯是主体,围绕乙酸乙酯构成了各种芳香物质的配合比例使酒味协调。工艺特点是以高粱为原料清蒸清烧、地缸发酵。D、米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以桂林三花酒喝全州湘山酒为代表的小曲米香特点的蒸馏酒。其风格特点是:米香纯正、入口绵甜,落口爽净,回味怡畅。一般是以大米为原料小曲作糖化发酵剂,经半固态发酵酿成。E、其他香型:酿酒工艺中由于各种条件的差异或使用生产工艺的不同,有的酒独具风格,其他香型的酒现有六种:药香型(贵州遵义董酒位代表)、兼香型(湖北松滋白云边为代表)、凤型(陕西凤翔西凤酒为代表)、特型(江西樟树四特酒为代表)、豉香型(广东佛山玉冰烧为代表)、芝麻香型(山东景芝白干为代表)。

4、白酒的发展

我国白酒工业,应向优质、高产、低消耗、低酒度、多品种、高效益发展,逐步实现四个转变:(1)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2)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3)粮食酒向果酒转变。(4)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

第一节 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微生物是指的那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一群小生物。大多数微生物是单细胞,部分是多细胞。一般来说,微生物主要是指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和病毒五大类。与酿酒有关的主要是酵母菌、细菌和霉菌,它们在白酒生产中对酒的质量、产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小、种类多、繁殖快、分布广、容易培养、代谢能力强等特点。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对我们利用微生物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及生长

1、微生物对营养的要求:营养物质是指环境中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物质,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营养物质的确定主要依据组成细胞的化学成分,及我们所需的代谢产物的化学组成。一般的微生物细胞含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核酸和无机元素,其中碳、氢、氧和氮,占全部干重的90%-97%。

2、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1)水分 微生物没有水就不能进行生命活动。

(2)碳源 碳素化合物是构成为生物细胞的主要元素,也是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和细胞内储藏物质的主要原料。凡是能够供应微生物碳素营养物质的叫做碳源。

(3)氮源 氮是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氮是构成微生物细胞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元素。

(4)无机盐类 无机盐类是构成微生物菌体的成分,也是酶的组成部分。微生物所需的无机盐有硫酸盐、磷酸盐氯化物以及含钾、钠、镁、钙等元素的化合物。

(5)生长素 微生物本生不能合成但又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微生物的生长因素。

(6)温度 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这种反应需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所以温度对微生物的整个生命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7)氢离子浓度(PH值)白酒生产中常利用PH值控制微生物的生长。

(8)空气 空气中含有氧,按照生物对氧的要求不同,可将它们分为三类:一类是好气性微生物、一类是厌氧性微生物、一类是嫌气性微生物。

(9)界面 界面就是不同相(气、液、固)的接触面。固态法白酒生产。界面与微生物的关系很大。

第三节 白酒生产中的霉菌、酵母菌和细菌

1、霉菌

(1)霉菌:霉菌是我们日产生活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状的菌丝体。

(2)霉菌菌落的特征:在固体培养基上,接种某一种菌,经培养,他们向四周蔓延繁殖后所生成的群体称为菌落。通常在大曲表面看到的霉斑就是某些霉菌的菌落。不同的霉菌在一定的培养基上又能形成特殊的菌落,肉眼容易分辨,是曲药上的培菌管理和质量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3)霉菌的个体形态:

(4)白酒生产常见的霉菌菌种:曲霉、根霉、念珠霉、青霉、链孢霉

曲霉:曲霉是酿酒业所用的糖化菌种,是与制酒关系最密切的一类菌。菌种的好坏与出酒率和产品的质量关系密切。白酒生产中常见的曲霉有:黑霉菌、黄曲霉、米曲霉、红曲霉。

根霉:根霉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它们常生长在淀粉基质上,空气中也有大量的根霉孢子。根霉是小曲酒的糖化菌。

青霉:是白酒生产中的大敌。青霉菌的孢子耐热性强,它的繁殖温度较低,是制麸曲和大曲时常见的杂菌。曲块在贮存中受潮,表面上就会长青霉。车间和工具清洁卫生搞不好,也会长青霉。

念珠菌:是踩大曲“穿衣”的主要菌种,也是小曲挂**的主要菌种。

链孢霉:它的孢子呈鲜艳的桔红色,常生长在鲜玉米蕊和酒糟上,一旦侵入曲房不但造成危害而且很难清除。

2、酵母菌

(1)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类有真核细胞所组成的单细胞微生物。由于发酵后可形成多种代谢产物及自身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酶,可以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及化工等生产方面,从而在发酵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酵母菌的形态:酵母菌的菌体是单细胞的,个体大小的差异也较大其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由酵母菌的单个细胞在适宜的固体基上所长出的群体称为菌落,用肉眼一般能看见,不同的菌种,菌落的颜色、光滑程度等有所不同。

(3)酵母菌的结构:酵母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细胞核等组成。

(4)白酒生产中常见的酵母菌菌种(白酒生产中参与发酵的酵母菌):酒精酵母、产酯酵母、假丝酵母和白地霉等。

酒精酵母:产酒精能力强的酒精酵母,其形态以椭圆形、卵形、球形为最多,一般以出芽的方式进行繁殖。

产酯酵母:产酯酵母具有产酯能力,它能使酒醅中含酯量增加,并呈独特的香气,也成为生香酵母。

3、细菌

(1)细菌:细菌是一类有原核细胞所组成的单细胞生物。所谓原核细胞是其核无核膜与核仁。细菌在自然界里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白酒生产中存在的醋酸菌、丁酸菌和己酸菌等就属于这一类。

(2)细菌的个体形态与大小:由于细菌的种类和环境不同其变化形态很大。其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与螺旋状,除此以外还有一些难以区分的过渡类型。

(3)细菌细胞的结构:细菌细胞一般有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核及内含物质等构成。有些细胞还有荚膜、鞭毛等。

(4)白酒生产中常见的细菌菌种:乳酸菌、醋酸菌、丁酸菌、己酸菌

乳酸菌:自然界中数量最多的菌种之一。大曲和酒醅中都存在乳酸菌。乳酸菌能使发酵糖类产生乳酸,它在酒醅内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通过酯化产生乳酸乙酯。乳酸乙酯使白酒具有独特的香味,因此白酒生产需要适量的乳酸菌。但乳酸过量会使酒醅酸度过大,影响出酒率和酒质,酒中含乳酸乙酯过多,会使酒带闷。

醋酸菌:白酒生产中不可避免的菌类。固态法白酒是开放式的,操作中势必感染一些醋酸菌,成为白酒中醋酸的主要来源。醋酸是白酒主要香味成份之一。但醋酸含量过多会使白酒呈刺激性酸味。

丁酸菌、己酸菌:是一种梭状芽孢杆菌,生长在浓香型大曲生产使用的窖泥中,它利用酒醅浸润到窖泥中的营养物质产生丁酸和己酸。正是这些窖泥中的功能菌的作用,才产生出了窖香浓郁、回味悠长的曲酒。

第四节 微生物在白酒生产中应用

1、制曲

我国酿酒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使用曲酿酒是我国的独创。酒曲是酒发酵发酵的动力。大曲是以大麦、小麦为原料,经粉碎加水压成砖形的曲坯,用自然法。人工控制适当的水分、疏松度和温度等来选择有益的微生物的方法培育成。大曲中主要微生物是以霉菌为主,酵母和细菌较少。如根霉的糖化能力很强,并具有酒母的活性,有边糖化边发酵的特性。

2、人工老窖

人工老窖是微生物在白酒生产中的有一项重要应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老窖产好酒,而且窖越老越好,而且同一个窖池中接近窖底或窖壁的酒醅产出的酒比较好,窖池中底层的白酒比中层的好、中层产的酒要比上层好。由此可见浓香型白酒的酒质与窖泥有密切的关系。为提高生产、发展生产,培养人工老窖的技术也就产生了。人工老窖就是用人工培养微生物的窖泥来筑成的发酵窖。为了使新窖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生产优质浓香型曲酒,从而大大缩短窖池自然老熟的过程。要培养好人工老窖,关键是要使窖泥中有足够数量的己酸菌等有益的微生物。

(1)窖泥中重要的微生物:经研究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是己酸乙酯,而己酸乙酯的产生与己酸菌密切相关,因此培养人工老窖的重点在己酸菌的培养与利用上。己酸菌具有的基本性质:己酸菌为梭状芽孢杆菌,喜欢生活在泥土中,具有耐热性、嫌气性、碳源以乙醇和乙酸盐为主,生长PH值在中性附近。因此在人工老窖的培养要充分了解并利用老窖中重要微生物的性质。

(2)人工老窖的培养方法:

配方一:粘黄泥94.5%,过磷酸钙1%,大曲粉1.5%,豆饼粉1%,酒糟2%,锅底水适量,培养液5%。全部混匀,踩至柔熟,夏天密封培养一个月以上。

配方二:用黄泥4500kg计,窖皮占10%、尿素0.04%,过磷酸钙0.1%,黄水1.4%,酒糟2.6%,曲药1%,酒尾1%,大生产培养液* 2%,将以上配料充分混匀。堆积,用塑料布和黄泥覆盖密封,在30-35℃下培养二个月。

配方三:用干黄泥4.5米³计,曲药1-3%,黄水以浸透干泥为宜,培养液250千克以上,酒尾适量,将以上物料混匀、踩烂后放入大池保温发酵一个月以上。

上一篇: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下一篇:工商局廉政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