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

2024-07-29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11篇)

1.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 篇一

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初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进行认真修改。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把作文批改看成是作者份内的事,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提高作文素质。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和习作训练中,我有意从一些方面激发和培养孩子自改作文的能力,从而也培养了孩子做事认真负责的品质。

一、注重引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兴趣。要想引起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我认为:

首先,应依靠教师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因为学生对教师产生的敬慕之情,会被学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那门学科上,形成对那门学科的兴趣。为了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每次习作,我都能坚持与学生一道写作。长此以往,教师亲自写作的举动将会产生一种无声的动力,使学生从中也能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找出差距,燃起自改作文的兴趣。

其次,应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教师除了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写作过程(重在改作文)去感化学生,赢得学生的钦佩外,还可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如“推敲”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不但能使文章更加完美,真正放射出作品的诱人光芒,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应靠学生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优点并来吸引学生,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因教师的教育得法而愈加强烈,也可因教师的不得法而窒息。一个懂得教学的教师,教学中总能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依据学生心理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成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欢乐,激发奋发向上的动力。教师应给学生自改作文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将初稿复制在磁盘上,带到学校当场自改,其他同学还可以善意地提出可借鉴的意见,使文章增色不少,再让作者和读者反复品读、比较,感受自改与互改作文带来的喜悦。

二、教师示范,统一符号

教师的示范,不光只体现在批语上,对修改符号也要统一,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使他们终身受用。如果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使用的修改符号不统一,学生在自改时,也会常常套用教师的批改符号,因此不规范。小语课本中,从第七册开始便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修改符号,到达六年级已要求学生能综合使用。第十一册第三单元,把“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作为本单元习作训练重点,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习叶圣陶、欧阳修等古今著名文学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修改文章的良好品质,而且能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故此,教师要以这些修改符号来规范学生,不断强化,熟练运用,统一要求。除了用书本上的一些规范符号外,还可补充一些学生易懂的修改符号,如“----”表示句子有毛病、“……”表示好词句等。让学生明确这些符号的特定意义后,教师在批改中就可标上这些符号,再加上启发性批语,让学生动脑、动手去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形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三、教给方法,形成习惯

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的习惯,不仅可使文章质量更好,而且能培养学生办事严肃认真、有责任感的好品质。

作文修改的方法很多,下面重点介绍我在指导学生自改时常用的两种方法:

(一)反复朗读,多次修改。我们知道,学生对于语言的敏锐度,主要是从朗读中体会出来,“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正说明了这点。故此,学生习作完成后,让学生反复朗读,借助声音刺激,凭借语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习作中需要修改的地方,边读边改,是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作文写好后,可先让他们大声朗读,看看文章的结构布局是否合理,有没有拗口的词句。然后,让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推敲、揣摩,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再进行全面修改,使之达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最后,再次让学生放声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借助语感,看看自己的习作是否朗朗上口,同一个内容,同样一个意思,能不能换上一种具有时代气息的说法或用上掌握的词汇、句式及修辞手法进行提高性修饰、润色,这是提高过程。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经历这发现--修改--提高的三个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

(二)一文二作,边作边改,小学生的作文过程是一个审题、选材、表述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际操作往往具有突发性和限时性(规定时间)的特点,故此,学生成稿往往比较仓促,大多作文存在考虑欠妥的通病。所以,同一个题目,同一个题材,让学生再次习作,使他们对初次作品进行比较大的修改,也是提高他们自改能力的有效办法。

四、优化训练,促进提高

对于学生自改能力的训练,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阅读课文教学,促进自改。教师可结合课文教学,渗透自改意识,加强训练,比如,有许多学生在作文中不善于细节描写,因此文章显得空洞。在讲读课文中我就注意解决这个问题,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这段话时,让学生知道这段话是描写作者面对好友邱少云被大火活活烧身时矛盾而痛苦的心理。我有意识地把其中一些词句删掉,换成“我想看他,又不敢看他,只好让火在他身上燃烧。”请学生做比较。学生通过具体课文的分析、比较,对课文中的长处十分明了,对自己习作中的毛病也就有所察觉,如教师能坚持这方面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改能力将会日益长进。

(二)典型作文,集体修改。即学生作文后,教师不要急于下笔为学生批改,先把学生作文浏览一下,根据习作训练的要求,概括出优缺点,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一二篇典型文章,复制在电脑上,展示在教室电视机屏幕上,引导学生集体修改。然后,学生再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互评互改,共同提高。教师应从学生的基本心理出发,设置民主修改的气氛,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教师指导的交互作用,完成修改任务,培养自改能力。为了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自改小组,每个小组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在修改过程中,让后进生得到良好的环境,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中等生和优等生在帮助后进生过程中,也能相应提高自己的修改水平。通过学生互改,既发挥了群体作用,又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修改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诚然,要使学生自觉养成勤于改文的好习惯,教师所付出的艰辛,远要比自己亲自动手批改多三倍、五倍。然而,21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放手让学生自改作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

[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初探]

 

2.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 篇二

一、激发兴趣是“自改”作文的动机

作文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内容之一。他们一提起作文便不知从何下笔, 一筹莫展;也分不清什么是精彩之作, 什么是劣质文章。要使学生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找一些描述优美且符合儿童心理的文章让学生欣赏, 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然后再告诉他们像这样一篇优秀的文章不是一气呵成, 而是经过千修万改才成的, 以此让学生体会修改的重要性。再用一些鼓励的话激起他们对作文批改的兴趣。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开设“病文医院”, 分设“观察室”“语句室”“错别字室”等;还可开设“优秀文章欣赏园”, 分设“优美语句宫”“开头精美殿”“结尾精巧园”……学生喜欢千变万化的生活, 运用符合儿童生活的一系列修改文章的方法来激发兴趣。修改后可引导学生对“原稿”和“修改稿”进行对比, 感受修改后的效果。学生产生了兴趣, 掌握了方法, 便能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他们内在的学习需要, 教法的实施才能产生预期效应。

二、掌握方法是“自改”作文的基础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重在方法的掌握, 教师可有计划的把以读为主, 思、议、品为辅的“改文”三步法教给学生。

第一步:学生默读作文, 修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想想自己是否表达的清楚, 段落是否分明, 内容是否具体。

第二步:学生轻声读作文, 斟酌遣词造句是否贴切。通过读来查找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及使用不当的词语。

第三步:朗读作文, 从内容到语言做全面检查。看文字是否简练, 有没有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符号。

三、分步训练是“自改”作文的途径

小学生从获得知识到形成能力, 有一个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 做到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具体到抽象, 按照“扶—半扶半放—放”三步走的方法, 为学生的知能训练提供有利的条件, 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1. 扶:即教师作为主导修改作文, 体现出方法的指导。

教师范改。因为学生年龄小, 无修改作文的经验。教师可以先从班级作文中挑选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在班中朗读, 然后按照修改作文的三步法在全班逐项修改, 边修改边加以说明, 使学生直接感受到修改文章的整个过程。

2. 半扶半放:即学生按照老师提示的方法进行作文的修改。

集中修改。教师可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分发到组中, 小组长起主导作用, 带领同学一起细细地阅读作文。读后讨论, 让学生各抒己见, 议论成败得失, 教师在此阶段起辅助作用, 帮助学生点拨不明之处, 使学生早日掌握“自改”作文的方法。

3. 放:即教师完全放手不管, 让学生独立完成作文修改的工作。

四人互改。因现在班级中人数较多, 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可以按四人一组互改作文。人人都参与批改, 可以在批改后, 相互交换自己的意见,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从中掌握修改文章的细节之处。

自改作文。学生可根据作文的要求对自己所编写的提纲进行认真的斟酌, 然后打出草稿, 运用教师教的修改文章的方法及自己掌握的经验进行修改。这也是小学生“自改”作文的最后一个阶段。

四、养成习惯是“自改”作文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认为, 所谓能力是不会一会儿就从无到有的, 只有历练成为习惯, 才算具备了这种能力。所以, 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是培养“自改”作文能力的基础。教师可以在学生打完草稿之后, 让学生按照作文修改的三步法逐步进行。另外, 在学生改过之后, 再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 着手修改。这样自改过后, 老师再把具有共性的问题在班级中加以总结, 最后学生再进行修改。这样, 每次作文都如此反复的改, 学生便可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俗话说, “习惯成自然”, 当“自改”作文成为自然时, 也正是“自改”能力形成之时。

所以, 学生修改文章, 养成“自改”作文的能力, 既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又是写作训练的重要方面;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关键。

摘要: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学生修改文章, 养成“自改”文章的能力, 既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又是写作训练的重要方面, 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

3.如何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 篇三

关键词: 作文讲评课 自改作文能力 培养途径

一、学生自改作文的意义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自改作文能力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而上好作文评改课,则是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作文讲评课的基本步骤

1.当好“读者”,找准难点。

学生是作文的主体。上作文讲评课之前,教师要认真做好“第一读者”,通过阅读学生的习作,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找出学生本次习作中的难点,形成本次作文评改标准。如三年级第六册第一单元《我喜欢的颜色》,通过阅读学生的作文发现,学生习作主要问题是内容不具体。而学生不能把作文写具体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学生不能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因此觉得无话可说;第二,学生不能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恰当方法对事物进行具体描述。找到了习作的难点,就可以把它作为讲评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讲评。

2.佳作欣赏,评中导法。

课堂上,首先选择一篇学生佳作在多媒体屏幕上出示,由作者亲自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议,说说文章到底好在哪。如在《我喜欢的颜色》习作中,在欣赏了一篇优秀习作后,学生展开评议。在评议中,学生抓住习作中的优点进行评价。如“他写出了他喜欢的颜色”。“他的语句特别通顺,而且几乎没有错别字”。“他用比喻句描写玉兰花的样子,特别生动”。“他开头写得好,能和其他颜色对比”……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优点,及时总结概括提升,并相机出示写好此文的要领:(1)将自己喜欢的颜色交代清楚;(2)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3)能展开想象,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事物进行具体描写;(4)适当分段,结构清晰。这一环节既展示了学生的佳作,对其产生了激励作用,又让其他学生进行了欣赏,受到了情感熏陶,从中学到别人的长处,更主要的是在学生评议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习作方法引导。

3.典型引路,示范修改。

在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如何把内容写具体之后,教师选择典型范例,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边修改,供学生模仿借鉴。这一环节中主要以教师示范为主。学生根据习作要求和讲评标准对习作进行评议,摆优点,说不足,提出修改意见,补充内容。对于学生评改得不准确、不恰当的地方,教师进行补充、点拨、引导,将学生的修改意见用标准修改符号通过屏幕呈现出来,使学生有本可循,逐步掌握正确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自改”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4.互评互改,取长补短。

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中年级学生,仅有范本还是不够的,还要借助集体合作的力量,进行因人而异、有的放矢的评改。因此,在教给学生正确评改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互读互改,以优带差,取长补短,促进习作评改能力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容易发现问题这一缺点,随时把一些修改技巧传授给他们,引导学生动笔、动口,发表不同看法,使学生逐步形成主体地位意识。通过学生之间的改改画画圈圈点点,并带有鼓励性的小评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到他人的习作方法,提高分析、判断和口语表达能力,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气氛友好、平等、融洽,避免教师的灌输,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增强习作自信心,为以后修改做好准备。

5.品读激励,激发兴趣。

让学生挑选推荐精彩片断,让小作者亲自上台放声朗读,并让小作者说说自己构思的过程。这样现身说法,对全体同学又是一次启发教育。这种做法既体现了推荐者的赏识能力,又训练了朗读者的水平,加上老师的赞赏和肯定,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会更高涨,都会兴致盎然、千方百计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6.自评自改,提高能力。

学生能够独立地修改自己的文章,才是作文评改训练的最终目的。通过互改,学生具备一定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此时再让学生自评自改。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遵循“多读”的原则,先轻声读一两遍,统观全文,边读边思考;接着逐句逐段地细读,边读边加批注,便读边改;改好后再进行复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鼓励学生多改,改好。最后老师根据修改次数和质量,给出复批成绩。

三、作文讲评课应注意的问题

1.找准习作重难点。

作文讲评课的重点在于评中导法、评中用法,评改前教师只有为学生习作把好脉,根据习作要求找准学生习作的难点,才能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评改。

2.选文要有针对性。

在选取作文讲评课中所需的佳作和修改范例时,教师要选择有针对性的习作,即能突出本次习作要求的佳作和便于学生结合评价标准进行评改的习作。这样通过评中导法和示范修改,更好地使学生掌握自改本篇习作的要领。

3.循序渐进,个个突破。

引导学生自评自改要循序渐进,特别是在三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自改作文的阶段,作文讲评课上教师每节课可以确定2~3个评改要点,待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改能力后,方可将作文评改权逐步向学生开放。

4.尊重学生,保护兴趣。

在作文评改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保护学生自改作文的积极性。教会学生评价他人作文时,一定要先找出优点充分肯定,然后提出合理建议。在课上,尽量将学生的亮点片断展示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习作的乐趣。

5.提高素质,把握生成。

上好作文讲评课有着一定的难度,因为课堂生成千变万化。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特别要不断丰富自身文化底蕴,在动态生成时准确把握,对学生发言及时梳理提升,这样才能使评价内容更准确有效。

参考文献:

[1]吴禹春.教师在作文批改中的角色定位.小学语文教学,2003.5.

4.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 篇四

“文章是改出来的”,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交换修改、互评作文、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该实验教程学生作文训练安排中,课外三环节是基础,课内三环节是关键,而“评改”则是关键的关键。只要教师做好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用心观察、积累,课堂作文时就会有东西可写,而写的效果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在学生作文“评改”能力上体现。怎样培养学生“快速作文”评改的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因此,培养兴趣,调动学生评改作文的情感因素是培养学生评改能力的先决条件。

我在教学工作中借助古今中外的一些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向学生讲清“玉不琢,不成器”、“文不厌改”、“善作不如善改”的道理,让学生懂得自改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能使文章益臻完美,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古往今来许多文章大家,都十分重视修改这个重要环节。譬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大诗人杜甫说过,“陶冶性灵存底畅,新诗改罢自长吟”,新诗改完后还要自己吟诵推敲;誉满唐代诗苑的白居易也有这样的看法,他说过这样的话--“旧句时时改,无妨说性情”;鲁迅先生就不仅主张作文要多写,还主张多改。他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我做完多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鲁迅对散文“藤野先生”的修改,达到160多处,俄国的托尔斯泰写的《战争与和平》前后改过七遍。通过这些具体事例告诉学生:在写作中,绝不能轻视修改这个环节。

二、作好指导,教学生学评改的知识和方法。

人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开始修改作文时,往往不得要领,不知如何下手,这时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指导学生掌握常用的修改符号。

1981年12月,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校准GBI一81《校对符号及其用法》。该标准规定的符号共有22种,常用的有以下12种(供参考)。

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8.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

9.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11.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

12.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二)、授之以法。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该教程的“评改”环节分为“点评”和“修改”两步。教师要在学生初涉快速作文实验时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让学生明确评改的范围和要求,让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章可循。

1、范文点评(读-记-评)

⑴读

让学生到讲台上朗读自己的作文,要求:说普通话、语速适中、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读出语感(刚开始要求做到前4项,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增加难度)。这一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普通话朗读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还锻炼了学生在大庭广众面前展示自己的心理素质。

⑵听记。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台上高声读,台下认真听,并且边听边悟边记,对所读作文进行书面赏析(可以只记要点、临时发挥)。这是一次集听话、思维、写作三位一体的综合语文学习,又是下面评议的基础。为了让初学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更快地做好评议准备,我在操作中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设计了一些可操作的表格。

找亮点

好词佳句 描写(写)法 修辞 表达效果

挑刺头

问题 改进方法

⑶评议。一般采取一文多评的方式进行,可以由自己来评,也可以让别人去议。在该实验中,除教师对学生作文示范点评外,学生也要对同学的作文进行点评。评议的价值在于让学生有所发现--发现自己写作的优势风格和个性;有所鼓励--鼓励自己树立写作自信心,从中找到做人的尊严;有所提高--博取众人之长,领悟写作真谛,自我改变、自我提高。因此在评议中教师要穿针引线,鼓励学生敢想、敢说、畅所欲言;还要授之以法,施之以范,指导学生会说善说,出口成章,启发他们对不同的观点开展必要的争鸣。

我在教学中倡导学生采用“优+建议”的原则进行评议,引导学生“赏识品析”参考模式为:

⑴总体上讲,我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好、较好,成功、较成功……)是(否)完成训练任务,(是)否达到训练目标……

⑵拟评分

⑶优点有:①、……②……

⑷建议:如果把……,希望……

2、习作批改要点。

(1)格式是否正确。

(2)书写是否规范,卷面是否整洁。这点让学生学会自己教育自己。

(3)错别字几个。在错字原文处打×,并标号。如×1,×2等,学生

读完别人的作文,错别字个数就出来了。

(4)有几处病句。挑出病句划上横线,附上?,加标记,如?①。如能写出语病在何处,提出修改意见就更好了。

(5)标点有几处明显错误。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

(6)好词用“”标示。

(7)佳句用“-”标识。

以上六条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一两篇文章的批文实践,就能够掌握这几条要求了。熟练掌握之后,再过渡到以下几条要求。

(8)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老师在批改指导时,结合两三篇具体例文,加以指导,学生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9)看文章的选材。包括三点: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

(10)看文章结构。包括四点:段落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11)看表达方式。主要是看其是否符合老师作文指导时提的要求。

(12)看语言是否简炼、流畅、深刻。语言简练就是不重复、罗嗦、简要、精炼。流畅是指文章读起来很顺口,不疙里疙瘩;深刻是指文章的见解精辟,能抓住事情或问题的本质。

当然,修改的范围是很广泛的,每次修改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教师可根据每次作文训练的要求确定修改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三、强化训练

1、朗读自改。完成习作,在作文时间未到前,学生默默朗读自己的作文,凭借语感,边读边改。朗读自改法对于修改作文中的丢字落词现象,修改有明显的错误的句子现象是最快捷有效的修改方法。

2、示范修改,激发兴趣

教师示范修改、点评,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修改的方法和要领。领悟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要怎么改。克服了自改的畏难情绪,提高自改技能。

3、学生互评、兵教兵。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作文中往往会出现自己写得不清楚,可是自己明白,别人却不明白。互评互改能较好地弥补这个缺陷。在评改中,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不断掌握修改作文知识和本领,提高作文自改的能力。因此批改别人的作文,对别人是一种帮助,对自己也是一个取长补短的机会。互改可在同桌两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四人小组内进行。彼此‘横挑鼻子竖挑眼’一番,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难逃“法眼”了。一位写作能力挺强的学生在作文中的好词佳句不断,比喻拟人交错使用,可是一到‘小老师’那就通不过了,“你一会儿写花,一会儿写蓝天,一会儿又写树,一会儿又写小草,按着你这样的顺序,读完作文害得我象吃了‘点头丸’似的,忽上忽下”,作者也不服气,辩解自己就是按这个顺序观察的。二人争执不下,找老师理论。老师因势利导,讲解了观察顺序的重要性和观察方法。两位同学点头称是。不见得‘小老师’比小作者的水平高多少,但能挑出毛病来加以改正,写作水平就会在这一次次的修改中提高。

4、评语写作。

评语写作是学生作文评改能力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程安排、循序渐进地作好指导,让学生逐学会作文评语的书写。

①要点式评语。

“初中素质作文训练教程”1-9次作文训练后的“评语”处均有提示性语言。因此,对于初学者,教师指导其用好该模式,写出具有针对性的要点即可。以七年级上册为例:

第一次作文,训练目标为“写一段话,做到中心明确”,其评语模式为填空式:这段文章的中心是,围绕中心写的句子有句,语言,书写。

第五次作文,训练目标为“行动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其评语模式为问答式:写了人物的什么动作?突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动词用得准确吗?书写工整吗?

②、具体化评语--参照评改要点写评语。在学生写评语时,要求学生参照评改要点,多角度评,多找闪光点,学生一般能针对所批改的作文,写出80字以上的较客观、详尽的评语。到三年级如果时间充足,相当一部分学生均能写出二、三百字,甚至更多字数的评语。

③、经典评语。引导学生向网络学习,向“大家”学习,在借鉴、模仿中逐渐学会写精炼、优美的评语。我在教学中常利用“学生优秀作文”《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报刊杂志上的精品文章等文后的“专家评点”作为“范例”,激发学生阅读、积累和写作评语的兴趣,使学生明白厚积而薄发的道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作文评改中的经典评语就逐渐涌现出来,点评时就能出口成章。

5、成果展示,激发学生评改热情。

①、评改情况和评语展示。

在学生互相评改作文过程中,教师巡视做好记录,了解学生评改以及评语写作情况。待评改结束后,将评改认真、评语写作较好的在全班进当众展示。肯定学生成就,引导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认真评改的激情。

②“佳作”激趣,。

我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把教室侧面的墙壁空白处利用起来,开辟为“成长记录”栏:全班学生,每人一个夹子,按学号依顺序排列,待学生作文“补救训练”环节结束后,将所有学生作文收上来,快速浏览一遍,根据每个学生的作文基础,结合学生个人每次作文完成情况,选一些完成好或较好的文章,张贴悬挂,让学生相互传阅。使学生在评改上的付出得到回报,尽量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同时也让学生在相互比较的过程,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起到激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提高评改能力的作用。

③、编“作文集”,汇报成果。

每期放假时都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编个人《作文集》。学生从本学期“成长记录”中精选10篇以上较好的课堂作文或周记进行修改、誊抄装订成册:鼓励学生自己给集子起名、自己设计封面、编目录等。新学期进行严格的检查,表扬、奖励完成得较好的同学;对完成不够好的学生进行耐心的指导,鼓励他们编好《作文集》。开学初举办班级《作文集》展,让学生相互学习,互相交流,还可以利用家长会时间,向家长展示学生作文成果。当每一位家长第一次手捧子女的作文成果时,他们大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参阅了其他学生的杰作后,感慨会更深;学生通过横向、众向的比较,既发现了自己的进步,同时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成果汇报,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作文评改的信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不断提高作文评改能力激情。

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琢玉如此,作文修改亦然。学生作文评改的能力和习惯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新世纪的语文老师,不应该再贪多求全,精批细改,应该留一点时间,留一点空间给学习的主人,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强化训练意识,不断探索指导学生评改能力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真正受益的作文能力。

5.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 篇五

江东实验谢芳

今天培训老师出的几个题目都很大,也很容易回答。因为许多教材、资料、文章都频频谈到。专家们我是没法比啦。作为一线教师,我谈点自己在作文教学中一直在探索的小问题——培养学生批改作文能力。

怎样批改作文?我从易到难,列出十条要求,第一次批改只提一条要求,大家觉得很简单,会做了,第二 次,再提第二条要求,这样十几篇文章批下来,每位学生就都能围绕一篇作文,从十个方面写出批语了。

以下十个方面,每个方面给10分,一篇作文满分为100分。

1.格式是否正确

刚入学,我喜欢使学生感到写作文、批作文都不难。随随便便地写,老师只要求同学们作文的格式正确,批改作文时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批作文的时候要抽签,谁都有可能抽到全班任何一个人的。抽到人家的 作文本,打开作文一看,格式没错,便拿出红笔,写上批语:1.格式正确。批文用减分法,此项倘不减分,此 文则为满分,然后签上批改人的尊姓大名。

2.卷面是否整洁

显然这一条又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后进学生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 意卷面了。

3.错别字几个

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字,有的粗心的同学错字挑不 出来,怎么办?我们就搞流水作业:每人要批四篇文,每篇文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人之手。甲批错别字 6个,乙发现本文错别字不是6个,而是7个,那么甲就要对为什么漏掉这个错别字写出一百字的说明书。丙发现 本文错字是8个,那么甲、乙同学都要被追究责任,各追加一百字的说明书。学生批改之后,我还要抽查,重点 抽查那些粗心的同学。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的时候,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发 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但要一一给予指正。

4.有几处病句

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画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有1处扣1分,有5处扣5分,超过5处,不再多 扣。

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初学作文时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够掌握。再批改两三篇,掌握 得比较熟练了,再一条一条地增加新的要求。

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这两点在作文指导时,就具体举例,告诉学生什么叫鲜明、集中。学生批改之前,我先大致看几篇文章,在进行批改指导时,又简介两篇好的文章,再举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学生从老师举的正反两方面 的例文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7.看文章的选材

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①是否围绕中心。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③是否具有典型性。这三点中最要紧的是 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

8.看文章的结构

就结构而言,也要写清三点批语: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②过渡是否自然。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9.看表达方式

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当然以议论为主。除 此之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如写记叙文《他进步了》,要求夹叙夹议,本文是不是做到了。写说明文《芦苇》,要求说明中有描写的成份,文中有没有适量的描写。写散文《家乡赞》,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文中结合得怎么样。

10.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语言不简,重复、啰嗦者酌情扣分,此项不超过二分。语言不通顺,不是指有病句,而是指句与 句之间衔接不连贯,扣分也不超过二分。

后五条要求,每条5分,不做太具体的减分规定,由批改人酌情处理。由于我讲课用的时间极少,批改作文 的任务多数都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老师指导,学生抽签互批,每个人都要在作文本上写出十个方面的批语,一 般情况一篇作文的批语都在200字以上。有一次我们班学生写作文《仙人掌》,这篇文章的平均字数才600,可 全班同学批语的平均字数却有260字。有一位同学用红笔写满了两页作文纸,仍意犹未尽,在第三页又写了几行,批语竟达560字之多。

学生批改作文,关键在于同学生商量,研究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兴趣,批改兴趣。适应学生心理,组织 得好了,才有实效,学生的批改能力才会提高。

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有什么好处呢?十几年的实践,使我觉得有五点好处:

1.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 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2.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为戒 鉴,也是好事,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

3.每次批改作文,每人只批一本,负担不重,每次又都抽签换人,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每位同学的 作文,每次又都换一位同学批,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批语,当然也有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有利于培养学生 批改作文的兴趣和看别人批语的兴趣。

6.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篇六

21世纪是个网络化的时代,随着网络快速发展,进入到了课堂,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作为现代技术和教育的结合,网络有着其他教学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与时俱进,利用网络信息容量大,信息更新快,更容易吸引青少年等特点,优化互动作文教学过程,让互动作文教学活起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利用网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丰富素材

要写出好作文必须注重书面语言和日常生活的积累。古人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目前学生普遍学习紧张,基本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经历简单,生活单调,“行万里路”对他们来说只能是一个梦,所以他们的文章往往是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像写议论文,很多同学都是以那几个固定的例子“以不变应万变”。爱迪生,居里夫人,司马迁在每次不同类型的作文中都会重复出现,这就是知识面太窄,缺少素材的后果。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而生活又是多姿多彩的,是日新月异的。在传统作文中,由于信息传递的单

一、缓慢、刺激度弱,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风格趋于统一。

互联网的强大资源为学生展现了大量的素材,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天地,学生学得更多、更快,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每天面对“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写作素材的匮乏是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加强生活实践,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声像资料,引发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并入情入境,真所谓“坐在家中看世界”。鼠标轻点,大千世界尽在眼前。

网络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它包罗万象,蕴涵无穷;涵盖喜怒哀乐世事人情;舒卷风云之色,展现山川奇景。所以说网络真正成了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的窗口,是他们创作、灵感的源头活水。

网络为学生高效率和大容量阅读提供了保障。由于学生手头的资料有限,阅读时间有限,阅读的针对性往往不强,效率不高。有时依靠老师提供一些课外读物,不仅数量太少,还加重教师找资料、印资料等负担,而且文字材料不如网络情境化材料生动有趣,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往往效果不佳。网络具有强大的搜索和筛选功能由学生在网上自主扩展阅读,不论是阅读的数量还是质量,与传统读写结合中的阅读相比,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有了互联网,只要我们上网搜索,写作素材取之不竭,应有尽有。学生上网阅读各种课外书籍,加强语言积累,日积月累,必定能提高习作水平。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网络的开放性使学生面对无限广阔的写作对象。

二、利用网络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兴趣是写作的内驱力,浓厚的兴趣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是发展智能的基础。只有对作文产生兴趣,就会高兴作文,乐于动手,勤于动脑,才能写好作文,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就会心情愉快地去写,就能融洽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已内心的情感,就会把枯燥无味的字词训练,机械式的习作变得生动、轻松、有趣,把作文当成一种享受。兴趣促进认识的加深,情感又是伴随认识过程产生和发展的,多媒体课件的形象化感染,把学生带入迫真的情境中,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写出来的东西就有真情实感,“作文难”的紧张心情也会被消除,写作技能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作文是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遗词造句、布局谋篇等综合能力的体现。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网络多媒体作文,应用图文声动画视频等来表现教材内容,能充分创设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呈现信息内容,能按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要求,设置教学流程,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提供练习片断,安排写作实践等,有助于把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景,诱导学生充分进入角色,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表达自已意愿的能力。多媒体课件的超文本结构,使学生能按自已的情况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使计算机象学习伙伴一样和你进行学习交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信息,积极参与活动,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促使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学会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这样的教学环境,学生注意力集中,思想活跃,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写作兴趣提高,解决了学生在作文教学中觉得“无话可写”,“不知怎样写”等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三、利用网络互动作文教学,增强学生作文的信心。

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对象极其狭窄,往往只有教师一人,数量极少的写作对象因为无法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导致学生对写作兴趣索然,缺乏主动动笔的内驱力。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如利用网络论坛、博客的途径,使学生的写作对象不会局限于教师。学生在论坛、博客上发表一个作文帖子,任何人都可以在第一时间点击浏览,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将获得类同于“发表”的成就感,并且领略到写作是有回应的,可以让每个学生都都感受到作文的乐趣。从而激发写作兴趣,增强了写作文的信心。

网络能让学生体验到作文的成功。能让学生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就会不断取得进步,尝到写作的甜头,增强写作的信心,激发学生写作的内在动机。在论坛、博客发表文章,降低了传统意义上的发表的难度,有助于学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而且学生也会考虑这篇文章是否拿得出手,所以学生会在这个平台上好好展示自己,也锻炼了自己的作文能力。

7.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 篇七

袁:我的做法主要有两点。一是把培养学生认识能力与表达能力紧紧地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重新观察所写的事物, 反复思考, 自己修改;二是组织好“修改作文”的作文指导课。先说第一点吧。众所周知, 写作是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有创意的表达过程。学生写的文章, 是他们对自我、对客观生活的能动反映。而很多事物要通过认真观察, 悉心体验才能比较准确地抓住它们的特征。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 既有文字表达方面的, 也有因不善观察等原因造成的。所以, 修改文章, 往往不是单纯地修改文字技巧的问题, 不是就文字改文字所能解决问题的。因此, 我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总是从学生作文的实际出发。如果问题出在观察、思考上, 就引导学生重新感知那些事物, 分析那些事物, 从而发现文中的问题, 动笔改掉不足。

青:袁老师, 您举个教学实例给我们具体说说, 好吗?

袁:好!有位二年级小学生在日记中这样描述宿舍区后面的小九华山上的梅花:

今天我到小九华山去玩。春天来了, 很多花都开了。一棵棵梅花树全都开花了, 花儿真好看。

日记写的是真实、通顺的, 但内容不具体。原因是她“走马观花”, 看得不细, 头脑中对梅花的印象不清晰。于是, 我对她说:“梅花到底是什么样子, 怎么个‘好看’呢?建议你再到山上去一趟, 看仔细些。”她照着做了, 第二天放学后又上山仔细观察, 写了第二篇:

今天我到小九华山上去玩。小九华山上很多花都开了, 多漂亮啊!特别是梅花, 全都开了。有的花儿在向我微笑, 有的在跳舞, 可美丽呢。

第二天的日记比第一次写得好些。但由于她还不善于有条理地、全面、细致地观察事物, 不会捕捉事物的特点, 所以日记中梅花的形象仍然不具体、不鲜明。

我没有急于替她修改文字, 而是热情地表扬了她认真学习的态度, 鼓励她再去观察。我对她说:“梅花到底是什么样的?怎么会‘跳舞’呢?你今天放学后再到小九华山去看看。先靠近梅树细看一朵花, 弄清什么颜色、什么样子, 花瓣有几层, 春风吹来的时候, 它有些什么变化, 像什么?然后走下山, 从远处看, 整片梅林是什么样子, 像什么?回去再写一篇, 好吗?”

她高兴地三上小九华山, 反复观察, 写了下面几句话:

今天我又去小九华山看梅花。梅花是淡红淡红的, 有好几层花瓣, 衬着金黄色的花蕊, 非常好看。春风吹来, 花儿在树枝上轻轻抖动, 多像在跳舞啊!满山梅树连成一片, 远远看去, 真像粉红色的云彩。

青:这个“三看梅花”的故事太有意思了!小学生作文常犯的毛病是不具体。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一缺点, 启发他们认识所写文章的不足, 引导他们重新仔细观察, 自己修改, 改后的作文真是大不一样了。

袁:这个教例确实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修改文章, 从根本上说, 是提高认识能力、发展思维品质的问题。鼓励引导学生重新认真观察所写的事物, 自改作文, 不仅有利于学生改好作文, 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习、掌握观察方法, 增强自改意识, 进而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自改作文的能力。

青:袁老师, 你说的第二点, 组织好“修改作文”的作文指导课, 这类课我们平时见到的不多, 能不能详细给我们介绍介绍, 那是怎样的一种课呢?

袁:要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在教学中还必须根据迁移的心理规律, 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修改方法。为此, 我们常常上一些“修改作文”的作文指导课。刚开始的时候, 我们在课堂中的做法大致可分三步, 先扶着走, 后放开手。让我们看一节二年级“修改作文”指导课的教学实况。

这节课教学的第一步是教师示范, 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中感受什么是“改”, 教师怎样“改”, 思考为什么这样“改”, 激发学生要求“改”的愿望。

[“修改作文”指导课纪实1]

师:我们都知道, 好作文不是光靠写出来的, 而是通过反复修改, 改出来的。许多学生都问我, 怎么改文章呢?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么改文章, 好不好?

生:好!

(教师出示例文)

马路上的汽车真多啊!有满载货物的大卡车, 有披着白大褂的救护车, 还有翘着辫子的电车, 还有穿着红衣裳的消防车, 还有小巧玲珑的小轿车, 还有金光闪亮的客车。一辆辆, 在马路上疾驰而过。转弯时, 都亮着两只小眼睛, 嘟嘟叫几声。

师:这是一位同学作文中的一段话, 请同学们都轻声读读, 认真想想这段话写的是什么, 抓住主要内容没有, 这段话的层次是不是清楚, 有没有词语用得不够合适的地方, 如果有, 怎么改呢?

(学生各自轻声读、思考, 纷纷举手要求修改, 老师示意学生把手放下。)

师:好, 今天, 请同学们先看看老师是怎么改这段话的, 一边看, 一边想, 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改。

(教师运用修改符号调整例文中句子的排列顺序:把“还有小巧玲珑的小轿车”调至“大卡车”后面;把“还有金光闪亮的客车”调到“还有翘着辫子的电车”前面;把“披着白大褂的救护车”移至“穿着红衣裳的消防车”前面。)

师:刚才老师把这段话中的一些内容调换了一下位置。想一想, 为什么要这样调换呢?

生:因为大卡车、小轿车、客车、电车是我们平时经常见到的车辆, 所以集中在一起放在前面写, 而救护车、消防车都是不太常见的车辆, 所以调到一起, 都放在后面写。

生:“大卡车”“小轿车”都是三个字, “客车”“电车”都是两个字, 把同是三个字的调在一起, 同是两个字的调在一处, 这样一调, 句子显得比较整齐、清楚。

师:说得不错。我们通过调整句子的排列次序使这段话条理清楚、句式整齐了。下面让我们再一句一句看看、想想, 还有哪些地方写得有毛病, 词语用得不合适?然后看老师是怎么改的, 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改。

(教师示范修改词语:在第一句中改“汽车”一词为“车辆”;把最后一句中的“亮着”“两只”改为“眨着”“一只”;在中间几句中删去几个“还有”, 仅保留最后一个……教师边改边提示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改?改毕,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生:因为这段话中第一句写的是“马路上的汽车真多啊!”, 而后面的句子却不只写了各种汽车, 还写了“电车”。“电车”不是汽车的一种, 第一句中用“汽车”一词就不合适了, 所以应改为“车辆”。

生:汽车、电车在马路上拐弯时都要亮灯的。不过, 向哪个方向转弯, 就开亮哪个方向的转向灯, 不可能两个灯都同时亮。老师改成“眨着”“一只”眼睛, 才符合实际。

生:这段话里, “还有”用得太多了, 重复、哐罗嗦, 应该删掉几个。

师:这段话, 我们就改到这里。下面请大家都小声读读改后的这段话和原先的那段话比较, 一下有什么不同。

(学生各自小声读修改前后的例文)

马路上的车辆真多啊!有满载货物的大卡车, 小巧玲珑的小轿车;有金光闪亮的客车, 翘着辫子的电车;还有披着白大褂的救护车和穿着红衣裳的消防车。一辆辆, 在马路上疾驰而过。转弯时, 都眨着一只小眼睛, 嘟嘟叫几声。

(边读边与修改前比较、思考)

袁:小学生善于模仿, 教师示范改作文为“改”的知识、技能的迁移奠定了基础, 对提高学生自改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教学的第二步是组织讨论, 指点学生学习改, 让学生在参与集体改作文的实践中练习改, 这不仅有利于发挥迁移的作用, 使学生掌握改的方法, 而且进一步调动了学生自改的积极性。让我们再接着看一段实录———

[“修改作文”指导课纪实2]

师:刚才老师作了怎么修改作文的示范, 同学们都能认真看, 认真想, 注意学习, 这很好。下面, 让我们集体讨论, 试着练习改作文, 好不好?

生:好!

(教师出示例文)

马路两旁种着各种树木。碧绿的海桐, 像半个大珍珠, 像一个刚从东方升起的太阳, 又像一只只扁圆的大宝石。墨绿的龙柏树像一把把收拢了的阳伞, 挺拔的水杉笔直地挺立在它们后面。高大的核桃树, 树叶已经很少了。

师:请同学们先读读这段话, 检查一下在内容和条理方面有没有什么问题。

(学生各自读例文, 读后纷纷举手说, 没什么问题。)

师:那么, 我们再一句一句地逐句检查, 看看有没有写得不合适、需要修改的地方。

(指名学生读第一句“马路两旁种着各种树木”。学生回答:“无需修改。”接着, 教师又指名学生读第二句“碧绿的海桐, 像半个大珍珠, 像一个刚从东方升起的太阳, 又像一只只扁圆的大宝石”, 要求学生检查。)

生:这句话写得不错, 还一连打了三个比方呢!

师:这句话是写海桐的。海桐有哪些特点呢?而太阳、珍珠、宝石的主要特点又是什么?这几个比方恰当不恰当?

生:海桐是碧绿的, 而刚升起的太阳通红通红, 金光闪耀, 把海桐比喻成刚从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恰当, 要修改。

生:用白色的珍珠来比喻海桐也不准确。再说, 把珍珠剖成半个也不美了。这样的比方不合适、不自然, 也应该修改。

师:那么, 怎样打比方才比较合适呢?

生:可以这样改:远远看去, 像一座座绿色的蒙古包。

师:我们接着检查下面几句, 小声读读、想想, 这几句写的几种树, 各有什么特点?句子中写了哪些特点?写得有没有毛病, 怎么改?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怎样增补上去?

生:第四句话是写水杉的, 写了水杉的一个特点———长得笔直。“挺拔”就含有“笔直”、“挺立”的意思。三个词都用, 就重复哐罗嗦了。应该把“笔直地挺立”删去。

生:水杉还有一个特点, 它形状特别, 下面大, 越向上越小, 树顶是尖尖的。这句话可以改成:“挺拔的水杉像一座座小宝塔”。

生:我再补充一点, 现在是秋天, 水杉叶子的颜色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有的绿里带黄, 有的黄里透红, 有的全身土红。这个特点应该写上去。因此, 这第四句可以改成———“挺拔的水杉已经换上秋装了, 真像是一座座五光十色的‘小宝塔’”。

生:最后一句写的是核桃树。我觉得漏掉了秋天核桃树的显著特点———结满核桃。可补上“光溜溜的树枝上挂着饱满的果实”。

生:这句也可以这样改:“一阵秋风吹过, 核桃树的树叶纷纷落下, 哗啦啦的, 像是在欢笑:‘请尝尝我的果实吧!’”

袁:集体讨论、修改后, 我又安排了第三步, 运用符号, 引导学生各自独立改。请看———

[“修改作文”指导课纪实3]

(教师把学生们的作文发给作者本人, 要求每个学生认真读读, 特别注意老师的批语和提示修改的符号, 认真思考, 练习改自己的作文。)

师:同学们的作文, 老师都看过了。大家对“太平北路”附近的景物描写得比较具体,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老师在你们的作文本上用符号作了适当提示:“”表示写得好;“”表示此段条理不清;词语下面画“”表示有毛病;“”表示此处不完整或不具体。下面就请大家好好读读自己的作文, 注意提示符号, 认真思考, 哪里有什么毛病?应该怎么改?然后运用我们这节课上学习的修改方法, 如“调、删、改、补”, 练习自己改作文。

(学生各自独立修改作文)

青:袁老师您从自己示范改、组织集体改到指导学生各自独立改, 如同教小孩学步, 既细心搀扶, 又逐步放手, 运用了学习迁移的规律, 使其发生积极影响, 可以想见这对培养学生自改能力有着多么大的作用。

袁:如何组织好修改作文的指导课, 并没有固定的模式, 主要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有时, 我选语病典型的作文, 让学生两人一组自由讨论;有时, 我选出改得好的作文, 让大家揣摩学习, 并请修改作文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有时, 我根据训练要求, 在指导学生反复观察后, 抓住重点, 精批细改, 批改后着力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思考, 弄清自己作文中的毛病, 弄懂老师为什么这样改。有时, 我还安排一些“改”的单项练习, 如:改正错别字、修改病句、改变句型、给短文加标点、把错乱排列的句子整理成一段话, 等等。

青:为了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您觉得在作文教学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袁:我感到有三点需特别注意。第一, 目标明确、集中注意、突出重点。修改一篇文章, 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 要求是多方面的, 而小学生还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修改文章时, 常常顾此失彼, 丢东忘西。有时顾了中心忘了层次, 有时顾了具体又忘了中心。为了避免这一点, 让学生逐步掌握修改的要求, 我们应当运用注意分配的规律, 指导学生作文修改的实践。譬如, 一个阶段突出一个修改重点, 不要求面面俱到。等这一重点的要求基本能熟练掌握了, 再转入另一个重点。每一篇作文的修改, 则根据这次作文的要求, 确定一个修改重点。一般情况下, 还可以把修改文章的要求分解为几条, 指导学生检查、修改文章时, 一条一条地检查、思考、修改。这样, 目标明确、注意集中, 容易收到好的效果。

第二, 要着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自改”作文的良好习惯。为此, 我坚持要求学生“作后必改”。每次作文后至少读两遍, 推敲字句, 修改毛病。写时注意工整, 改后不必誊抄, 每次都交作文原稿。我批阅学生作文时, 既注意学生“作”文的水平, 也关心“改”文的能力。

第三, 将增强学生“自改”作文意识、形成“自改”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工作贯穿于作文教学始终。我还常常通过介绍古今中外名人的、本班学生的修改文章的趣事, 培养、激发其他学生修改的兴趣。通过热情肯定、积极评价学生“自改”作文的成绩, 激发学生成就感、积极性, 等等。实践表明, 这些做法对培养学生的“自改”意识和能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8.如何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篇八

一、增强学生自改作文的意识

小学生自改作文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低年级在练习造句、说话和写话的时候,就要引导学生相互评议,相互对照,并且要求学生在写好以后再读读,看通顺不通顺,有没有错别字等。到了中高年级,特別是作文评讲课上,教师要宣读好作文,表扬一些改得好的学生,从而激发学生自改的意识。

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自改要求

1.结合阅读教学,打好改的基础

学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是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同时、平行地增长的。为此,我们要利用阅读教学,打好学生改文的基础。(1)增强语感。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就为改文打下了基础。学生的语感增强了,就能边读作文边凭着对语言的灵敏感觉,发现作文中的毛病,找到需要修改的地方。(2)推敲词句。在讲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推敲。去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在“练习”的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对“选词填空”“词语搭配”“填上适当的词”等练习题,进行比较、分析,培养学生推敲的能力和习惯。有了这个基础,学生修改文章就不会感到很累了。(3)学会提问。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修改作文打下基础。如,研究课题时提出:课题和内容有什么联系?换一个题目行不行?在研究词句时提出:用上这个词有什么好处?这一句话在这一段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在研究篇章时提出:为什么这样开头,这样结尾?文章各段之间有什么联系等。

2.采取逐步引导,教给学生改文的方法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重在教给方法。教师应有计划地把修改作文的方法教给学生。这些改文的方法,要指导学生通过实践去获得。(1)过程示范。教师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批改,边批边分析,让学生直接感知教师批改作文的全过程,从而效仿老师进行批改。(2)自我修改。这是一种完全独立的修改训练,是小学生修改作文的最高阶段。要求学生自改作文时,一个阶段突出一个重点,不要求面面俱到。

9.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九

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可作文教学始终摆脱不了少(学生收获少)、慢(收效慢)、差(效果差)、费(时间浪费)的“瓶颈”状态。1,所以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令众多教师上下求索,倍尝艰辛。传统的作文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完全抹杀了学生的主体精神”2,把学生封闭在课堂里,局限在课本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埋没了学生的天性,以致使学生作文空洞、呆板、虚假。我冲破固有的樊篱,在作文教学实践中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重在激发兴趣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取到了意想不到的显著效果。

一、把游戏活动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作文教学效果缓慢、潜在、不直观,不像其它学科吹糠可见米,搭锯就有沫。所以普遍认为作文教学难,一贯抓得最紧最细。“紧”在作文教学局限于课堂内,不开放;“细”在从审题、选材、布局谋篇,甚至连词成句,应有尽有,关怀备至,放不开。指导课上,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滔滔不绝讲得精疲力竭,可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却是空洞无物,索然无味或是弊病百出,千疮百孔,理不出个头绪来。教师吃力不讨好,教而无方;学生费力学不好,学而无门,以致教者疲惫,学者乏味。教师抓得越紧,指导越多,学生对作文越是抵触,越是害怕,形成恶性循环,又何谈提高作文质量?何谈提高学生素质?

要改变作文教学这种低迷现状,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学作文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有了这位“最好的老师”,学生才有可能学得“最好”。所以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作文指导不越俎代疱,削弱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培养起学生浓厚、持久的作文兴趣。

学生的天性是好动的,要他们端端正正把手摆在桌面上,无可奈何懵懵懂懂听“天书”,这种枯燥无味的死板说教使学生昏昏欲睡或是如坐针毡。必须把学生的双手解放出来,把有趣有益的游戏、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动手去玩、去做,动脑去想去探索,才能在开心的活动中培养起浓厚的作文兴趣。

可以把课堂开设为运动场,让学生舒筋络骨,一展健儿风采。扳扳手儿,跳跳马儿,捉捉迷藏,无不生动活泼,跃跃欲试。可以把课堂开设为赛场,让学生身心投入,去努力拼搏,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竞争能力。钉钮扣比赛,打补丁比赛,削苹果比赛,无不其乐融融,气氛热烈。可以把作文课开设为故事会,让“故事大王”把传奇惊险的故事娓娓道来,把听众带入神奇的童话世界,心随着主人公的遭遇而悲而喜;可以把作文课开设为辩论会,让伶牙利齿、思维敏捷的学生一展犀利雄辩的口才,用机巧的辩驳、善意的戏谑折服所有的听众;可以把作文课开设为主题班会,让责任心强的小主人翁献计献策,群策群力,共建优秀的班集体……只有因地制宜,借助各种游戏、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调动起学生无穷的乐趣,然后因势利导,进行兴趣迁移。学生通过动手激发起活跃的思维,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必是文思如泉,妙笔生花,沙沙沙就能把此情此景生动逼真地叙述出来。

如在教学《记一个熟悉的人》时,抓住学生爱画画爱猜谜的特点,让学生给自己最熟悉的人画一幅像,要求画出她(他)的个儿、长相、穿着,画出人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学生兴致勃勃地画完后,个个争说所画人物的特点。按照学生的“画”和“话”,大家饶有兴趣地猜想这个学生画的是谁,议论纷纷,气氛活跃。见学生已进入“角色”,便顺水推舟:“既然你们那么喜欢你们所画的人,为什么不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呢?”从画到说到猜直至到写,整个过程学生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使思维集中、活跃,并随着兴趣的迁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跨入了作文之门,慢慢培养起对作文的浓厚兴趣。

采用多样的活动、游戏,让学生玩得开心,让学生乐写、愿写。

二、启发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可传统的作文教学因循守旧,压抑了学生创新的欲求。所以作文教学要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生动活泼,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能力。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善于启迪学生丰富的创造性的想像力,指导学生冲破思维的束缚,放胆去写,海阔天空,自由思索。对那些大胆新奇而以又合乎情理的“奇思妙想”热情鼓励,哪怕是“异想天开,想入非非”也要引导剖璞见玉,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创新作文,旨在一个“新”字,或一题多做、一事多写;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或反弹琵琶,逆向思维。以开放的行之有效的教法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启发他们的心智,促发他们创新的欲望和自信,写出自己独特的想法、见地。

如在教学仿写《小木船》一文时,引导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发散思维,寻求创新材料。由克莱蒂和安利柯因为小木船发生的争吵,而想到踢毽球时发生的矛盾,想到值日时发生的别扭,想到不小心伤害过的朋友,想到许多许多新鲜有意义的事情。又由安利柯向克莱蒂送还小木船重归于好想到更多解决纷争、矛盾的良方妙法:偷偷写张纸条表示道歉,单独约出来真心和好,让老师从中说和……无不闪耀着学生创新的智慧。

10.浅谈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篇十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离不开老师的辅导,更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学习,学生还必需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有了浓厚的兴趣,他才有学习的积极性,才有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我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培养学生写作的。

一、注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我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每周在班上进行各种形式的小作文竟赛,如;日记、片断、小作、大作等。对于评选出来的优秀习作,张贴到教室的习作园地,供本班学生欣赏,再把它投放到学校的文学社,供全校学生欣赏。对于写得特别好的优作推荐到名气更大的刊物发表。不过教师要创条件让所有学生参与竟争,每天把交上来的作品及时批改,给每个学生打个等级,及时发下去,好的及时当众表杨,一周结束进行小结,学期结束,对优胜组,优胜个人及进步快的学生给予奖励。这样以来及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注重写作的基础——背诵、阅读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诵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多读,才能培养语感,才能熟悉语法,才能掌握写作技巧。因此,对于古典诗词、名家名篇、精彩文段、警言佳句、歇后语等,我都要求学生熟读能背。号召学生博览群书,开阔眼界,为写作打好基础

三、注重培养学生词句的积累

要想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必须要有过硬的基本功——那就是平时要积累丰富的词句。我要求学生不但要读要背,还要建立词语摘抄本,从日常语文学习和课外阅读中,将那些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准确的优美词语分类记在词语本里。例如,把表达愉快心情的词语放在一起,把描写动作的词语放在一起,把景物描写的词语放在一起„„

怎样积累词语呢?

1、从课本中积累。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精选出来的。用词都非常准确,生动。例如,《骆驼祥子》一文,有许多是描写炙热天气的词语。《春》一文就有许多描写春天景物的词语。如果你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这些词语积攒起来,那么在以后写作中就必然会感到有有话可写,有词可用,写出来的文章也不再那样枯燥乏味了。

2、从课外读物中积累,学生可以从报刊、杂志、故事会.......等。课外读物中积累词语。

3、从平时生活实践中积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在各种场合,接触到各类人物,他们的语言、动作、形态特点,各有不同,只要我们随时留心观察并收集,时间一长,自己就会感到词语越来越丰富。

4、从运用中积累。我们积累词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因此,我们不但要摘抄词语,还要多读、多背,多记,平时,更要有意识地运用已掌握的词语,这样才能达到巩固的目的。

四.注重培养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作文写作如缺乏素材必然难为无米之炊,或写出的作文空洞乏味。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具体做法是:1.和学生交流思想,明确作文写作的重要性和积累素材的意义,激发学生积累素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2.教会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素材。指导学生不仅要阅读课本的名著,而且要养成主动阅读作文佳作和选读报刊杂志的习惯,选读报刊杂志中的美文,了解自然、社会、人生、美德,从间接经验的获得中积累素材。3.要求学生每天语文课前背诵一句名言,或一首名诗,或一条成语,并要求学生简略讲评。4.指导学生每周写一到二个片断,引导学生去积累佳作美文中的好词句,并引导学生学会初步的欣赏品味,为以后的作文创作打下基础。

五、注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写作要有好的素材,我们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事物,积累素材,到真正写作时哪有素材可用呢?因此,我们平时在生活中看到一些事,要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例如,某日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无意中看到一个走失的小孩在放声大哭,而一位老奶奶,在问明了小孩的情况后主动帮助他寻找父母„„,这就是很好的素材,如果这样长年累月积累,以后写作就会下笔有神了。

六、注重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初一时,要求学生,从一个片段,一件小事写起,就事写事,看见什么写什么。这样就有事可叙,有话可写,例如,一次你看见两只公鸡在打架,你把它们打架的动作、气势、经过描写出来。既有血有肉,也不拘泥于这样那样的开头和结尾。这样写多了,自然而然,就会一蹴而就了。

七、注重巧设作文题,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

我首先在设置作文题上下功夫,选出一些贴近学生自己生活的题材为作文题目,为了让学生做到说真话,吐真情,我出了“我心中的秘密”“我想对您说”“我爱家乡的祁剧”“与同学春游”“最高兴的事”“最生气的事”“最难忘的经历”„„等作文题,这些都是学生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可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引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好的题目,就像一根导火线,点燃他们的激情之火,就会让学生写作的热情油然而生,让学生打开情感的闸门,倾泻得痛快淋漓。结果,不少同学向父母、爷爷、奶奶、老师诉说了衷肠,也谈了自己心中的隐私,还有的抒发自己对家乡祁剧的钟情,学生的作文需要热情,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发学

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在作文指导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仔细分析学生作文的症结所在,做到对症下药。此外,初中生的内心世界是那样的纷繁复杂而又色彩斑斓。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写作的记叙文却难以看出个性的光芒。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使学生懂得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美,时时有美。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与事,就会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只要善于捕捉,就会发现生活中充满着各种情趣。总之,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养成观察生活美的良好习惯与能力。

八、注重评价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

我们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使学生们真切体会到写作的乐趣,为了做好这一点,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方式:一是在课堂上阅读优秀作文,这里不一定是学生整篇的文章,还包括优美的段落、出色的句子,或者一个生动传神的词语,老师都要用赞美的语句去表扬和评析。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二是组织学生互相阅读评价自己的文章,从别人的作文里发现自己的短处,别人的长处,分享成功的喜悦,吸取成功的经验。这样以来既帮助了别人也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开阔了眼界,也为自己的作文指引前进的方向。

11.培养学生作文自改能力的策略 篇十一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并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下面我就谈谈在训练过程中的浅见。

一、营造氛围,激发评改兴趣

学生作文喜欢一锤定音,草稿写完即作文完成,不愿认真修改。为了培养学生自己修改草稿的习惯和能力,教师首先可以向他们介绍古人名家锤字炼句的故事(贾岛“推敲”的故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句的得来等),讲述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道理,提高他们修改草稿的自觉性。教师在上讲评课前,初步阅读学生的作文草稿,带着“放大镜”在他们作文的字里行间寻找“闪光点”,并及时圈划出好词佳句,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在时刻关注他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感受这种进步所带来的快乐。在讲评课上,利用几分钟时间,请被圈出好词佳句的同学上台绘声绘色地朗读,通过提供展示舞台,让学生增强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这一做法,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他们总是盼望下节作文讲评课早点到来,盼望继续“榜上有名”。

二、结合阅读,促进学生自改

阅读是习作的基础。我通过结合课本教学,渗透自改意识,加强训练。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名篇佳作,语言规范,生动优美,是学生习作基础学习的典范。此外,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板报、班级图书角等阵地的作用,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以读为基础,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走读写结合之路,让规范、生动、优美的语言信息储存于儿童大脑中,逐步积累,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学生通过读写训练的分析、比较,改善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加强基本功训练,多形式地组织交流阅读批注或感想,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鉴赏的能力,使之掌握各种文体知识及基本的习作评改方法,为自改习作打下基础。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改能力才会日益长进。

三、明确要求,指导学生自改

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不仅可使文章质量更好,而且能培养学生养成办事严肃认真、有责任感的好品质。教师要对学生习作的写作技巧与批改方法加以认真指导。我给学生列出了批改习作从如下标准入手:

1.格式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整洁;

2.是否符合题意,中心思想是否鲜明;

3.段落层次是否清楚,内容是否具体;

4.观点是否明确,有无不符合实际的地方;

5.语句是否通顺,表达方式是否得体;

6.有无多余的字、词、句、段或丢字错字,标点符号是否恰当;

7.开头、结尾和过渡是否得当,结构是否合理。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批改习作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我在首次训练学生批改习作前,教授学生必要的修改常识及常用的修改符号,以这些修改符号来规范学生,不断强化,熟练运用,统一要求。事先针对习作常见的要点及当次习作训练的要求,我会列出一个习作评分权重值,满分为100分,鼓励学生放开手脚直接在原文上修改,最好在旁边批注栏中写上修改原因,或说明原文不好在哪里,或说说改后的句子有哪些更好的地方。总评上,我指导学生要选择性地对其中的几点形成总结性的文字,一般先讲评优点,激励先进,接着指出共性问题,多用肯定性评价来激励同学的热情,最后签上名字。我认为签名很有必要,一是为了方便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取长补短;二是为了让批改的学生更负责,因为名一签下去,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了;三是让学生激发出一种神圣感与荣誉感。学生批改完毕后把习作本交还给作者本人,作者本人再次修改。有时,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交流时,会展开激烈的讨论,争论不下交由老师裁决。这种主动讨论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会让学生产生创作的冲动和新颖的构思。

四、因材施教,体现评改灵活性

评改中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有所区别,侧重对待。优秀生以“评”为主,中差生以“改”为主。优秀生由于基础较好,悟性不错,教师应在文章的立意、结构等写作方法有一定难度的方面提高要求给予指导,鼓励他们标新立异,“我手写我心”。为了挖掘他们的作文潜力,教师要积极组织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课外活动,如办作文园地、开展作文竞赛、编优秀作文集、推荐投稿等,让他们充分享受作文的乐趣,欲罢不能。而中差生,由于知识能力上的不足,产生了谈作色变、漠然畏惧的心理障碍。要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克服这种心态是前提,其次是给他们具体帮助,应在最基础的选材、写具体、字词句的训练上多给予帮助,使他们摆脱困境。对待差生作文,教师要坚持多面批面评,力求做到:一是严,逐词逐句,一丝不苟;二是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耐心,善于发现他们进步的点滴火花,及时肯定鼓励。

上一篇:高血压中风的治疗方法下一篇:第十七章输液与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