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和谐篇(10篇)
1.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和谐篇 篇一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逐步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和谐宜人的“幸福乐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在这项工作中,我们苏州市沧浪区有如下几点体会。
幸福社区是一个区内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社区。为了保障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实施富民工程,采取措施促进经营性、投资性收入的增长。2006年,实现了江苏省提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0元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二是搭建就业平台,构筑多元化再就业服务体系。为此,成立了由政府有关部门、公共和民办职介机构、各类服务和生产企业等70多个单位组成的促进就业工作联谊会,建立了劳动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完善了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一条龙服务,形成了以经济发展促就业,以优惠政策促就业,以技术培训促就业,以职介服务促就业的再就业工作机制。到2006年底,全区累计失业登记人数55195人,已实现就业和再就业53359人,再就业率达96.67%。三是健全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依法推进社保扩面工作,完善老有所养的社会服务体系。
幸福社区是一个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我们按照民有所需、我有所应,民有所难、我有所助的要求,不断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丰富社区服务内容。近年来,投资近2亿余元,新建了主体建筑面积14604平方米的少年宫、占地面积17亩多的老年公寓、3000多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依托市民求助电话,全天候为居民提供居家养老、家政服务等近百项求助服务;各街道按照“小型多样,适用便利”的原则,建成了总面积达6000平方米,集指导、服务、示范、辐射于一体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全区62个社区居委会均建立起社区服务站和集学习、娱乐、健身、休闲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场所,使社区成为居民的温馨之家。我们以街巷整治和综合改造为抓手,加大城市环境改造力度,近3年来实施了“小街、小巷、小游园”的“三小”工程,先后投入850多万元,为86条小街小巷铺设了7585米长的雨水管道,改造道路达50075平方米,改变了街巷路面坑洼、管道老化、绿化缺损、环境脏乱差的局面。我们着力建设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深化“平安沧浪”、“法治沧浪”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社会防范体系,不断扩大工作的覆盖面。同时,按照“一街一特、一居一品”的要求,整合资源,聚合众力,形成了一批“个性化”的社区。
幸福社区是一个能够发挥居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是做好社区的基本保证。为此,我们大力弘扬居民的主体意识,加强“邻里情”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区志愿者协会、街道志愿者指导中心、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志愿者服务队四级网络,构建社区志愿服务平台,让具有奉献精神的人都能够为周边的人服务、为整个社会服务。我们推进社区自治,保障民主权利,理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领导层”、以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为组织形式的“决策层”、以社区居委会为办公机构的“执行层”、以社区议事会为智囊团的“议事层”四层关系,完善社区民情恳谈会、社区民事协调会、社区民意听证会、社区民主评议会“四会”制度,使居民在参与社区建设方面实现由响应型、被动型向主动型、创新型的转变。
2.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 篇二
收入分配不公,差距过大,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下,解决这一问题得到了更为强劲的支撑。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如何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来为构建和谐社会搬去一块绊脚石。
当前中国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已经到了一个“节点”。一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有数据显示,在~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远在3倍以上;另一方面,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此外,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也很大,中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GDp差距达10多倍。
当然,比这些数据更能让人产生痛感,更具有说服力的,还是直观的现实形态。一些社会群体之间矛盾突现,欠发达地区人们艰涩的生存环境,低收入者的无限悲苦目光,这些种种现实的困顿与苦难,最重要的肇因之一,就是收入分配不公。这也是对和谐社会的最大挑战之一,因为它破坏社会公平,影响社会安定,同时也影响经济发展的效益。而诸如“公平”、“安定”与“效益” 这样的元素,恰恰就是一个和谐社会必备的因素。
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平衡,是和谐社会的核心。要想使这种利益平衡成为现实,就无法绕过纠正收入分配不公这样的选择。~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分配制度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首次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进行了修正; ~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缓解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收入分配事关每个人的利益,此次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将吸引更多人的关注目光。
尽管我们可以肯定政府在纠正分配不公方面的努力与决心,但理性告诉我们,解决分配不公这样的大课题,无法一蹴而就,甚至,我们必须为解决分配不公做最困难的估量。毕竟,这一课题顺利解决,将意味着我们这个社会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力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长久以来,诸如垄断性行业的高收入问题、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公务员工资制度、公车改革问题以及其它种种收入不透明问题尽管备受诟病,但这些事关他配的改革却始终无法得到实质性推进,无疑,这都为解决分配公平可能遭遇的困难提供了现实的警喻。
这是因为,当前造成收入分配不公,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相关体制存在着重重积弊,比如,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期间出现的种种管理空白,城市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市场体制不健全与政府对市场运行监控不力等等。正是相关制度规则不公,一些公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使某些强势者能以非法或掠夺的方式抢占社会资源,使广大公众无法以竞争的方式,依托个人努力方式获得合理的利益回报,从而造成分配不公,这也是为什么当前社会存在诸多利益矛盾与冲突的重要原因。
显然,要想实现分配公平,就必须使社会的各种利益主体都能够在制度约束与市场竞争下各得其所。要实现这一点,政府部门必然要直面体制弊端,要有勇于自我纠错的决心,政府职能权限必须界定清晰,政府的相关改革措施要真正敢于触及某些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惟有如此,方能实现对相关分配不公平的制度进行全面清理,重新建立起符合和谐社会需要的利益均衡机制,使社会更趋于和谐健康。
3.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篇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对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具体部署部署,这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要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环境治理保护。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要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社区建设,健全社会组织,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和国防建设。要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要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各级党委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要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分工,搞好协调指导,增强政治敏锐性,加强对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千方
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章和法纪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健全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本人一定
4.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四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抓住历史机遇、加快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
议。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会着重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把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放在全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开辟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新境界。我们要通过认真学习,把思想统一到六中全会的精神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广大知识分子要在自己认真学好全会精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理论、知识专长,广泛宣传、深刻阐述全会精神,让全会精神更加深入人心,为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学习好贯彻好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结合实际,把全会精神贯穿到具体实践中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现代化事业突飞猛进的巨大成就。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发展巩固和谐,用发展促进和谐。
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正确处理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而建设一个和谐有序、共同富裕的社会。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离不开人才。知识分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郁风气。广大知识分子要牢记历史使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在各自的岗位上加倍努力地工作,为促进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提供更多更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5.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和谐篇 篇五
甘州区试验场学校 张昭君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在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等各方面,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领会会议要求,更要明确进取方向、设定进取目标,在今后一个时期付诸行动、有所作为。
一是在学习中砥砺品质。不学习,当然要落后。学习是青年人的一种本能。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有了灵魂,方有品质;勤于学习,就有提升。温良恭俭,可以格物致知;德才兼备,方能修齐治平。因此,我们要善于向经验丰富的同志学习。学习他们的看待事物的立场、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困难的手段;学习他们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在工作中锤炼作风。中华民族历来就有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国共产党历来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党的组织工作战线的一员,尤其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滴水离开了大海,很快就会蒸发掉;一旦脱离了人民群众,事业不会有成就、个人不会有发展。所以,在工作中始终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是在勇挑重担中增长才干。雷锋甘做“革命的傻子”,“雷锋传人”郭明义同样被人们亲切地称作“郭大傻”,他们“傻”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傻”得只做好事、不干坏事,他们的“傻”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经受住群众的检验,他们“傻”得可爱,“傻”得可敬。在工作面前,挑肥拣瘦、避重就轻,扪心自问、岂能无愧?当然,也可能有各式各样的理由,但是,如果都让小算盘管住大道理,国家何能繁荣昌盛?事业何能兴旺发达?我们自己又何能有点滴的进步?沧海横流、人间沧桑——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不避危难、义无反顾,是英雄的潜质;敢挑担子、勇挑重担,有干事的雄心。也只有在攻坚克难中,才能历练非常之才、成就非常之举。也只有经过艰苦环境磨练、重大任务考验,才能在政治上更加坚定,在工作中取得实绩,在成长中突飞猛进。
6.十六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六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五中全会从这6个方面,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全面规划。这是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基于对国情、民情的深刻洞察而作出的重大部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在达到新的高度。
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推进器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五中全会公报关于自主创新的叙述,让人印象深刻。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有一种现象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几乎所有药物专利均为发达国家拥有;DVD行业,大批企业交不起国际专利费而纷纷倒闭;汽车制造领域,真正的国产车仅占10%。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将难以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党中央一再强调,必须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对我国来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既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又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全会明确要求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强调科技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这使得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更加系统、更加具体。
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工作迈入新境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五中全会公报中的这一表述,引起不少人的关注。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近年来粮食产量连年下降、农民收入徘徊不前、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及时提出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娶放活”的方针,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重农、惠农的政策。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5%,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
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指出,我国现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切实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全局中统筹安排。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格外引人注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意味着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五中全会突出强调,“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意味着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城乡差距有望逐步得到缩小,农村面貌将迎来新一轮的历史性巨变。
改革攻坚: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寻求突破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五中全会的这一科学判断,形象地揭示了历经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正处于一个新的关键时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古老的中国注入了强大发展动力。然而,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两年前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根据十六大精神,作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改革开放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
改革的本质,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农村税费改革、垄断行业改革、股权分置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一系列关键领域的关键改革加速推进,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改革也被摆上突出位置……一系列改革举措的相继出台,使得2005年成为“改革攻坚年”。
但“攻坚”还仅仅是开始。从现实看,有些改革进展不快,处于滞后状态;有些改革仍止于表层,整体上没有实现质的突破。全会号召全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努力从根本上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会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等7个方面,对攻坚阶段的改革作出具体部署。
全会同时强调,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我们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7.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七
10月8日到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十六届五中全会与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一脉相承,并且有了新的延伸和提高。比如,5年前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城乡人民的生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而这次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则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就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出了具体部署。五中全会还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6个方面,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全面规划。
从“安居乐业”到“和谐社会”,说明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由此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8.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和谐篇 篇八
了中国在经济社会领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实足音。
经济社会发展又上新台阶
这几年,中国经济规模在全球排名步步前移,升至第六;人均GDP于2003年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标志着中国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意味着国民经济跨过一个大台阶。粮、棉、油、钢、煤、水泥、肉、禽等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四大工程即将梦圆,在雪域高原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2万公里,可环绕地球赤道一周;在东部30多个大中城市,有450多万户家庭用上了远道而来的“西气”……
百姓消费,最能直接体现民富国强。5年来,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亮点层出不穷,人们逐渐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进入一个以教育、买房、购车为主的新“三大件”消费时代,高等教育总规模居世界第一,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增至近25平方米,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第一大手机用户,并建成世界最大的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和第二大公用互联网,网民数以亿计。每逢黄金周,假日旅游火爆,市场购销两旺,文化、休闲、保健、餐饮、信贷等相关消费全线飘红。尤为喜人的是,农村消费前景无限,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5%,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一个民族兴旺腾飞,离不开思想的升华;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离不开理论的成熟。新世纪新阶段,呼唤着新思路新举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成为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
面对资源和环境约束,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从都市到乡野,从政府部门到广大企业,从一、二、三产到东、中、西部,越来越多的人在思索:增长是不是等于发展?经济发展是不是等于社会进步?发展是不是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发展不动摇,思路要调整。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科学发展观的诞生,正是对现实需求的高度提升和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加快发展必须科学发展、健康发展,那种通过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换取高增长的怪圈再也不能钻了。江苏人说:“发展要立足于快,服从于好”;广东人说:“有序发展才是最快的,高质量的发展才是最有效益的,向空间的发展才是最无穷的”;中西部人则说“发挥后发优势,科学发展是本,走出一条新路”。
200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年,以人为本,五个统筹,和谐社会……这些清新的字眼伴随科学发展观的春风渐入人心。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广大干部的政绩观也在悄然改变,“功成不必在我,发展着眼长远”,较之跃动的统计数字、具体的政策措施,这种认识上的提高、思想上的统一,收获更为珍贵,影响更为深广。
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一个重大实践就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粮食减产,投资膨胀,货币信贷投放增长过快,煤电油运日益吃紧……面对复杂局面,中央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事实证明,果断的决策,得力的举措,灵活的手段,熨平了经济波动,避免了大起大落。
放眼大局,有抑有扬,适时适度,标本兼治,是此轮宏观调控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是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的关键所在。加强宏观调控,“三农”最先受益。“两减免,三补贴”,彻底结束了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全国已有28个省份全部免征农业税,今年全国农民将进一步减负220亿元。农业生产呈现可喜转机,粮食大丰收,去年增产388亿公斤,增幅9%,扭转了1999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之势。另一方面,把好信贷和土地两大“闸门”,在“银根”和“地根”上做足文章。
同时,巨资投入煤电供应,不失时机推进改革。此外,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打出了漂亮的组合拳。
9.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和谐篇 篇九
金塔镇党委书记刘兴斌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为中心议题,并做出决定,意义重大而深远。《决定》深刻分析了党执国理政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系统总结了党55年来的执政经验,明确确定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求实的精神,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自己深刻的体会到,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局势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富民强的根本保证。要使我党永葆生机和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和浮浅看法。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强化四种理念。
一是必须强化扭住第一要务的理念。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加快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紧紧围绕落实第一要务,才能明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要始终把工作的出发点定位在促增收、上项目、抓产业、搞建设和变面貌上,突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发展能力建设,奋力开创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开放开发的建设局面,干事创业的工作局面,为群众干出实实在在的政绩,才能使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
二是必须强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对我们基层党组织来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彻底破除“官本位”思想,树立“民本位”思想,把全部精力用在“民生”上,而不是“官计”上;要树立统筹发展观点,把发展的目标定位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上,而不是片面追求所谓的“政绩”和“形象”上;破除计划管理的观念,树立服务引导的观念,把工作的主要职能定位在引导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而不是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上;破除权为所授的观念,树立一切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把全部心思用在服务群众、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而不是只做给上级看;破除“上智下愚”,强迫命令的思想方法,树立循循善诱、善待群众的思想观念,把情系群众,爱民为民真正落实在行动上。
三是必须强化维护和谐稳定的理念。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好、办不成,这已被长期的实践所证明。就我镇来看,目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时刻绷紧稳定这根弦,始终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要把整合社会关系、解决矛盾问题、建立稳定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我们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积极探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思路、新办法,及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有效的消除和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四是必须强化党员带头致富的理念。党执政的基本理论就是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富裕的生活,因此,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更充分的体现在带领群众发展致富上。从目前现状看,农村还有部分贫困、特困党员,根本无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还有部分党员党性意识谈化,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把强化党员党性意识,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发展市场经济本领,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作为中心任务,把干部党员先富、带领群众致富做为基本途径,常抓不懈,抓出实效。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切实提高三种能力。
一是要切实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执政能力强不强,关键是看能不能加快经济的发展,增加群众的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因此,从根本上讲,就需要我们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发展意识、项目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跃式发展。
二是要切实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深层次矛盾问题集中凸现爆发,社会不稳定因素与日俱增,发展局面错综复杂,如何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是摆在各级组织面前的新课题。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两个务必”,把群众的需求当作第一信号,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三是要切实提高科学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要切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摸清家底,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科学规律,真正做到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不断提高科学的决策水平。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理论武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部分党员和干部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消极的五化现象,即思想保守僵化,精神空虚惰化,忧患意识谈化,生活方式贵族化,执政能力弱化。因此,我们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始终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占领思想领域,全面加强领导干部和党员的思想政治建设,要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原则,把各级领导班子真正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不断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水平。
&n
bsp;二是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作风是旗帜,是形象,是战斗力,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各项党内监督条例的规定,不断增强党性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群众观,要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工作的合力,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防线,从源头上预防~现象的发生,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三是必须坚持保证抓党建不放松。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坚持抓党建不放松。今后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总体要求,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大力开展党群共富产业区、党群企业联营体等多种形势的党性实践活动,加强党员管理教育,提高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员的致富带富能力,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
四是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讲实话、动实情、办实事、鼓实劲、见实效,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正做到工作重心下移,为民所盼,解民所难。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市嘲无形之手”实现由计划经济下的经济管理型向经济服务型转变,由管理方式上的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由单纯的行政管理、行政干预、行政指挥向依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转变,由“指手划脚”向“做给你看,带着你干,帮着你富”的转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五是必须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坚决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之情,打牢群众基矗邓小平同志曾严肃的指出:“执政党的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历史经验也曾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做为基层党委、政府,必须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形势,抵御风险,保持经济社会的长治久安,也只有顺~,谋民利,解民难,得民心才能保持长期执政地位,只有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才能形成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确保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0.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和谐篇 篇十
学习领会好六中全会精神,关键在于落实。当前要结合某矿的实践,创造性地推进和谐矿区建设,重点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创业发展,努力为建设和谐矿区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建设和谐矿区,发展是基础,没有发展,什么事也做不了。在创业发展
中,速度是竞争力,质量是效益,体量是地位,必须保持三者的统一。我们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五百亿目标不动摇,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争创领先的发展速度,进位争先,坐稳行业第二方阵。要把提高发展质量放到更加突出位置。按照有进有退、有急有缓的原则,集中资源大力发展优势项目。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矿区、生态经济园区。按照发展式、增效式、相对减量化的要求,大力推进节约型企业创建。更加注重投资业绩,建立完善投资回报考核评估体系,力求效益最大化。要坚持盘活存量促增量,激发存量活力,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源。要通过本部和异地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力争提前实现第二个翻番目标,以发展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要珍爱职工生命,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本质安全型企业。
对煤炭企业来讲,做好安全工作,无疑是建设和谐矿区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但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矿区的最大变数,必须高度重视,群策群力,在更高的层次上推进安全工作,实现安全发展,为和谐矿区建设提供良好环境。要认真贯彻权台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推进现场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主动安全观,规范岗位操作行为,深化“三违”专项治理,促进人的本质安全。要实施新的标准,推进科技和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装备水平,从根本上提升矿井防灾抗灾能力。要更加注重异地安全工作,与本部一个标准,实现异地与本部安全工作的同步发展。积极推进安全理念变革,改善安全思维模式,培育先进安全文化,引领创建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努力推动安全工作水平逐年提高,力争实现零事故、零伤亡目标,在全国率先建成本质安全型企业。
(三)要尽最大努力解决好职工最关心、最现实问题,让发展成果惠及所有职工。
建设和谐矿区,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善待职工,做到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要以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实实在在地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实现他们的愿望。要在企业效益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增加职工收入,尽快实现达小康目标。要把补还历史生活欠账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经房建设力度,加快实现“两个转移”,改善职工居住条件。抓紧搞好矿区道路以及水、电等设施改造,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力争到“十一五”末基本解决职工生活大的欠账问题。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完善扶贫助弱机制,不让一个职工家庭吃不上饭、子女上不起学、职工看不起病。要通过持续不懈努力,力争到“十一五”末,把矿区建设成职工收入较大增长、生活欠账基本解决、医疗等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职工安居乐业、欢乐祥和的新矿区。
(四)努力创造保证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最大限度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公平正义是建设和谐矿区的基本条件,制度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不断完善民主权利保障机制、企务公开公示机制、收入分配机制、矿区维稳机制,努力消除影响和谐的体制机制障碍,从源头上保障公平正义。要切实推行企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以职代会为主渠道,采用多种形式,让职工知情,听职工议事,请职工监督,提高职工主人翁地位。要尊重和兼顾各群体利益,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从坚持公平正义的角度,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建立起既体现个体价值、又相对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要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倡导“有话好好说,有事按程序找”的信访工作新秩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妥善处理好新形势下的新矛盾新问题。要积极推进依法治企方略,坚持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将某矿集团建设成为法治某矿、平安某矿,使公平正义成为建设和谐矿区的重要支柱。
(五)要积极构建和谐文化,打牢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和谐文化是广大职工依附的精神家园,也是和谐企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源泉之一。全集团要大力倡导人际关系融洽、干群关系密切、各种群体相互理解、企业愿景普遍认同的和谐理念,积极培育团结、协作、诚信、互爱的和谐精神,建立起具有调节利益、增进融合、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某矿特色和谐文化。要坚持用和谐文化培育人、鼓舞人、塑造人,引导职工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广大职工的重要价值取向。要深入开展“八荣八耻”的教育,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明耻树新风。要提升文明创建活动层次,推动文
明创建向以人为本、体现关爱等主题延伸,更大地促进人文环境和谐。职工道德素质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关键。要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努力营造“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浓厚氛围,培养职工高尚的道德情操。
(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建设和谐矿区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各级党委必须把建设和谐矿区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推进和谐制度建设,科学协调好各种关系,大力营造安定和谐有序的矿区环境,以促进矿区和谐的成效体现党的先进性。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更加尊重职工、关爱职工、善待职工,满怀深情地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创造让职工肯定和认可的业绩。要全面加强和谐社会理论体系学习,提高党员干部建设和谐矿区的自觉性,切实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要逐步建立建设和谐矿区的业绩考核体系,促进领导干部转变观念、发挥潜能,积极推动和谐矿区建设。要持续推进党员先进性教育,增强和谐意识,提高和谐能力,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建设和谐矿区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要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把基层党支部建成建设和谐矿区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党内生活,推进集体决策,以班子和谐团结,保证科学民主决策。要加强基础工作,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要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组织的领导,努力创造建设和谐矿区的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在建设和谐矿区中的主力军作用。要持续深化本质廉洁文化建设,加强党章和法纪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筑牢反腐败思想防线。要继续抓好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突出治理重点,确保治理工作不断取得实效。要重点围绕领导干部安全履职、职务消费和财务管理,认真组织专项效能监察,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突出问题。要把科学配置权力与有效监督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加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好范文版权所有
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是全集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加强检查指导,推动学习贯彻活动深入开展。各级干部要学在前、用在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带头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全会精神。宣传和新闻部门要组织有声势、有深度的宣传报道,积极做好舆论引导和理论宣传辅导工作,把学习贯彻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用全会精神指导当前工作,主要抓好三个结合。一是要把学习全会精神与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相结合。现在距离年底只有短短的两个多月,要确保完成“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各项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各单位、各部门要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为动力,对照既定目标,抓紧工作,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二是要把学习全会精神与思考明年工作思路相结合。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把建设和谐矿区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根据全会精神超前谋划明年工作,把促进矿区和谐作为明年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把全会精神以及企业的各项惠及职工的政策落到实处。三是把学习全会精神与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节约型企业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体现到创业发展实践上,团结带领广大职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建设和谐某矿作出更大努力。
【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和谐篇】推荐阅读:
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先进文化篇07-20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体会08-26
关于十六届三中全会07-25
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11-04
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心得体会08-02
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07-28
西南林业大学第十六届10-05
第三十六届世界儿童画展观后感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