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的发展(精选10篇)
1.绿色农业的发展 篇一
农业和农业的持续发展
人类创建了农业,农业也哺育和培养了全人类,农业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大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现代工业、现代信息技术不能替代农业和农业科学.要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节约资源、用“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使资源环境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大自然的对立面,人类应当尊重自然,同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掠夺自然.
作 者:刘更另 Liu Gengling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100081 刊 名: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ISTIC英文刊名:WORLD SCI-TECH R & D 年,卷(期): 21(2) 分类号:F3 关键词:农业 农业的持续发展2.绿色农业的发展 篇二
现在已经出现了多种农业生产的模式, 比如说白色农业、黑色农业、立体农业等等很多种, 但是各种农业模式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不足, 都是针对技术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特点形成的, 因此, 它不够的全面, 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是绿色农业却是在意现代大农业方面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应用到农业之中的, 所以绿色农业是当前几种农业模式中最为恰当适用的农业模式。
1 绿色农业的内涵
绿色农业就是指:以生产并且加工和销售绿色食品为中心的农业生产经营的方式, 绿色农业具主要强调人与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主要是将绿色农业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 保证农业产品的质量安全并且确定资源是安全的,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会提高农民的收入和企业的财政收入, 从而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在农业方面的经济效益。
绿色农业主要有三个“倡导”, (1) 倡导环境友好型和资源的节约型, 做到资源的循环利用, 并且吧化学物质的利用降低到最低的水平, 并且逐步的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水平, 对于废弃物能够做到很好的回收利用。 (2) 树立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 提供健康的合理的饮食安全和卫生的安全, 合理的利用化肥和农药, 而不是是禁止利用。 (3) 积极地贯彻和执行一体化的管理理念, 把营养、卫生、安全的绿色食品作为生产产品的目标, 而且还要注意农业的多功能的特性, 积极地推进农业的发展, 比如搞一些观光旅游农业产品的活动等等。
绿色农业的主要核心就是要高效、科学并且安全的发展绿色农业的产品。而且, 我国的绿色农业是在可持续发展和一绿色食品为主要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此是比较全面和科学的一种农业生产的模式。
2 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具有重要作用
2.1 绿色农业
是属于贸易和工人农民相结合的一体化的农业生产模式, 按照产业的相关度来划分, 在加工和绿色种植方面进行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不仅要强调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质量的标准而且还要强调产前的环境是否达标, 最后在生产后要进行绿色加工和销售, 不仅要强调生产的标准, 还要在加工和运输的生产上具有合格的标准, 达到质量上的严要求, 从而使质量可以达到标准的要求水平。
2.2 绿色食品
由于它的质量高, 对身体十分有益, 所以它的价格就会比普通常规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格高, 因此它的增值行比较的高, 有利于提高收入。
2.3 就是因为
绿色产品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安全优质的、是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为基础的, 所以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资源就要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 实现农业的良性循环, 做到可持续发展。
2.4 绿色农业
可以提供我国对于绿色食品发展的要求, 而且同时还会使环境的污染逐渐减少和降低, 做到农业资源能够合理的利用, 也会是农业产品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3 发展绿色农业的有效途径
要做到合理的发展绿色农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3.1 要充分的利用自然方面的优势
自然优势包括开出绿色、武功好的产品, 由于人口的逐渐增加给环境的污染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所以, 要想使生态建设做得更好, 就应该加大对于一些污染的有效治理, 比如对于排放的烟和水方面进行治理, 从而可以使其达到一定的标准, 并且在治理的捅死可以种植一些树木, 从而可以对于资源的利用和两哈生态环境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而可以更好的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3.2 要营造出生产绿色食物的良好氛围
并且要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力度, 引导生产者怎么样正确安全的生产出绿色产品, 并且要让他们有能够自觉保护农业生产环境的自觉性, 从而科学有效的种植绿色产品, 并且要加大对于农产品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 从而增强农业生产者在加工和经营等生产绿色产品的各个过程的安全意识, 并且监督人员要做好质量安全问题的监督。
4 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绿色农业的内涵, 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于发展绿色农业的科学有效的途径等等。
目前, 我国的人口多地少, 生产规模也很小, 已经不能通过增加农业资源的发放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了, 因此应当采取更好的更高效的方式去解决, 因此, 绿色农业就成为了最适合我国发展的主要发展模式, 这样, 就会更好的促进我国在农业建设方面更健康的发展, 也更加容易满足人类现在的需求。
而且, 绿色消费关已经成为了今天的主流, 发展绿色农业也成为了当今农业生产的战略性需要, 同时也是实现我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主要计策, 所以, 绿色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摘要:目前的农业设施和机械的装备之中, 常常会用到大量的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等来得到好的产量, 但是这样忽视了生态方面的保护, 也没有注意到农业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所以这样的农业生产水平和技术不是很好, 它是不利于社会的, 所以建设和发展绿色农业就会在在当今的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食品将会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 因为这种绿色的产品是在一定的原理的指挥下来实行的, 对人无害的, 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所以发展绿色农业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及其重要和必要的。
关键词:绿色农业,发展,农业探究
参考文献
[1]周好文, 钟永红.中国金融中介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多变量VAR系统分析[J].金融研究, 2004 (6) .
[2]郭江山, 孙建坤, 李玉红.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河北省的实证分析[J].中国对外贸易, 2009 (5) .
[3]李忠民, 刘创刚.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西部经济论坛) , 2005 (6) .
3.智慧农业:农业发展的未来 篇三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is going to face enormous challenges in order to feed the 9.6 billion people that the FAO1) predicts are going to inhabit the planet by 2050: Food production must increase by 70% by 2050, and this has to be achieved in spite of the limited availability of arable2) lands, the increasing need for fresh water (agriculture consumes 70 per cent of the world’s fresh water supply) and other less predictable factors, such as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which, according to a recent report by the UN could lead, among other things3), to changes to seasonal events in the life cycle of plant and animals.
One way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and increase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using sensing technology to make farms more “intelligent” and mo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so-called “precision agriculture” also known as “smart farming.”
It’s something that’s already happening, as corporations and farm offices collect vast amounts of information from crop yields, soil-mapping, fertiliser applications, weather data, machinery, and animal health. In a subset of smart farming, Precision Livestock Farming (PLF), sensors are used for monitoring and early detection of reproduction events and health disorders in animals.
Typical monitored data are the body temperature, the animal activity, tissues4) resistivity5), pulse and the GPS position. SMS6) alerts can be sent to the breeder based on predefined events, say, if a cow is ready for reproduction.
The European Union has sponsored several projects on the topic during the Seventh Framework Programme7) and, now, during Horizon 20208). The currently running EU-PLF project, for instance, is designed to look at the feasibility of bringing proven and cost-effective Precision Livestock Farming tools from the lab to the farm.
Several private companies are also starting to be active in this field, such as Anemon (Switzerland), eCow (UK), Connected Cow (Medria Technologies and Deutsche Telekom). Smart fishing is at initial stage with some projects in Europe, South Korea, North America and Japan.
“Precision agriculture is not new. The agricultural vehicle manufacturers (John Deere, CNH Global, Claas and others) have been involved in this segment for some time. Initially, it was about position technologies (GNSS9)) mainly, but it is becoming more complex moving towards the idea of a connected harvester,” Beecham Research’s principal analyst, Saverio Romeo tells me.
Romeo is the co-author of a report called “Towards Smart Farming—Agriculture Embracing the IoT10) Vision” published in January, 2015 by Beecham and focused on exploring how agricultural operations are changing through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e aim of the agriculture sector is to optimize processes and uses of resources and efficient use of existing arable l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an enable all that. It can increase production, but it can also increase the level of quality of agriculture.
“I would like to highlight the fact,” Romeo says, “that the aim should not be ‘industrializing’ agriculture, but making agriculture more efficient, sustainable and of high quality. We should not look for revolutions. We should look for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farming practices through use of data-centric technologies. And this re-interpretation should be placed also within a new vision of rural areas.”
That is to say that smart rural areas should not come out of the blue11) and live in a void, but be connected with smart agri-food industry, smart tourism and other activities that move in rural areas and around agriculture.
Although the cost of smart farming is still high for any but the largest farms (this, by the way, helps explain why the USA, with its vast territories, is at the forefront of this new paradigm), this doesn’t mean precision agriculture can’t be done in small places. Actually, there are quite a few applications in small-field farming too. In vineyards for instance. “Sensors are installed in various location in the fields in order to have data about the soil and the plants and then this data are used to prevent diseases such as the peronospora12),” Romeo says.
Helpful and sought after13) as it might be, smart farming has still to overcome many hurdles before it becomes more widespread. “One is that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is extremely low margin14). Therefore, investments in innovation are difficult,” the researcher says. Then there’s also what we might call an “image problem,” that is causing a hemorrhage15) of labour. “Being a farmer is not cool because agriculture is perceived as something that belong to history, to the grandfathers,” Romeo tells me.
There are also a number of concerns about the role of giant companies such as DuPont16), John Deere and Monsanto17) that raise questions: for example, data ownership. Who is the owner of soil sensing data? Monsanto or the farmer? And if it is Monsanto (or another company), what does it do with that? One answer could be price discrimination: Data on the soil or on the water could be used by biotech giants to charge farmers a different amount for the same product or service.
Access to real time information about harvesting, planting and yields could also help corporations predict the property value of farms better than anyone else and have unparalleled insight into the commodities market.
Another problem that could slow down IoT in agriculture is the issue of communicating with farmers, who could often not understand the technicalities. “If we tell them that you can do this and that with IoT, they will not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of the IoT industry has to change dramatically,” Romeo says, “Here, we need a revolution.”
Analysts, however, are positive that in the end this and other barriers will be cancelled.
“It will require some time, also, because the agriculture does not have the same pace of other sectors because of its nature. But, we will be there because we need it. And allow me this, because agriculture will return to be cool.”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预测,到2050年,地球上居住的人口将达到96亿。要养活这些人口,农业部门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到2050年,粮食产量必须增长70%,这一增长比率必须得实现,尽管可用耕地有限,淡水需求将增加(农业消耗了全球淡水供给的70%),其他难以预测的因素也会发生,比如根据联合国近期发布的报告,气候变化连同其他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可能会改变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季节性活动。
要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与产量,一个方法就是通过所谓的“精准农业”(也称为“智慧农业”),运用传感技术使农场变得更加“智能化”和互联化。
人们已经开始这样做了,一些公司和农场办公室针对粮食产量、土壤分布图、施肥情况、天气数据、机械装置以及动物健康情况收集了大量信息。在智慧农业的一个细分类别—精准畜牧业中,传感器被用来监测和及早发现动物的繁育行为和健康问题。
具有代表性的监测数据包括体温、动物活动、动物组织的电阻率、脉搏和GPS定位。基于预设的事件(比如当一头母牛准备好生小牛时),系统能向饲养员发送短信提示。
欧盟已经在其第七框架计划以及目前的“地平线2020”计划中资助了关于这一主题的几个项目。比如现在正在进行的欧洲精准畜牧业项目,它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研究将可靠且划算的精准畜牧业工具从实验室推向农场的可行性。
有几家私营公司也开始活跃于这一领域,比如,瑞士的阿内蒙公司、英国的电子牛公司以及梅德罗尔科技公司与德国电信公司合办的互联牛公司 。智慧渔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欧洲、韩国、北美和日本有一些相关项目。
“精准农业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农用机械制造商(约翰·迪尔公司、凯斯纽荷兰全球公司、科乐收公司以及其他公司)进军这一领域已经有些时间了。最初,精准农业主要围绕定位技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但后来有了互联收割机的想法,这个概念就变得更复杂了。”比彻姆研究公司的首席分析师萨韦里奥·罗密欧告诉我。
比彻姆研究公司在2015年1月份发布了一份标题为《走向智慧农业—农业拥抱物联网的愿景》的报告,罗密欧是报告的合著者。这份报告的焦点是探讨物联网手段正在使农业管理发生怎样的改变。
农业部门的目标是优化资源的加工和使用,并最大化地有效利用现有耕地。物联网能让所有这些成为可能。它不仅能够增加产量,还能提高农业的质量等级。
“我想强调一个事实,”罗密欧说,“那就是,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使农业‘产业化’,而是打造更加高效、可持续和优质的农业。我们不应该寻求剧烈的变革,而应该运用以数据为中心的技术对农业实践进行重新解读,这样的重新解读也应该放在对农村地区的全新愿景之下来进行。”
也就是说,智慧农村不应该是毫无征兆地出现,然后与世隔绝地存在。它应该与智慧农产品工业、智慧旅游业以及正向农村地区转移并围绕农业展开的其他活动相结合。
除了那些最大型的农场,智慧农业对于其他农场而言成本仍然较高(顺便说一下,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拥有广袤土地的美国走在这一新潮流的最前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精准农业不能在小地方实施。事实上,还真有不少在小型农场里应用的案例,例如在葡萄园里。“将传感器安装在田地里的不同地方以便收集土壤和植物的数据,而后这些数据可以用来预防诸如霜霉病之类的疾病。”罗密欧说。
虽说智慧农业可能会大有益处而且很受欢迎,但是在广泛普及之前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其一,农业是利润率很低的部门。因此,它很难获得创新投资。”这位研究员说。其次,还有我们所说的“形象问题”,这一因素导致劳动力大量流失。“做一个农民可不是一件多酷的事,因为农业被认为是属于历史和祖辈的行业。”罗密欧告诉我。
还有人对于像杜邦、约翰·迪尔和孟山都这样的公司巨头充当的角色表示诸多担忧,他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比如数据的所有权。谁才是土壤传感数据的所有者?是孟山都公司还是农民?如果所有者是孟山都公司(或者其他公司),它会用那些数据做什么呢?一种答案可能就是价格方面的差别待遇:生物技术巨头在出售同样的商品或者服务时,可以利用土壤或者水源的数据向农民收取不同的费用。
掌握收割、播种和产量的实时信息还可以帮助企业比其他任何人更好地预测农场的资产价值,并拥有对农产品市场无与伦比的洞察力。
另一个可能导致农业物联网发展缓慢的原因就是与农民的沟通问题,他们经常搞不懂专业术语。“如果我们告诉他们可以通过物联网干这干那,他们会听不懂。物联网产业的专门用语必须得有个大的改变,”罗密欧说,“在这个方面,我们需要进行一场变革。”
然而,分析人士很乐观地认为这个问题以及其他障碍终将被克服。
“这还需要一些时间,因为鉴于农业本身具有的属性,其发展无法与其他部门步调一致。但是,我们会成功的,因为我们需要智慧农业。请允许我这样说,因为农业将会重新变得酷起来。”
1.FAO: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的缩写)
2.arable [??r?b(?)l] adj. 可耕的,适合耕种的
3.among other things:除……之外还有,与……一起
4.tissue [?t??u?] n. [生]组织
5.resistivity [r??z?s?t?v?ti] n. 电阻率,电阻系数
6.SMS:短信息服务(short message service)
7.Seventh Framework Programme:欧盟第七框架计划(简称FP7),这是欧盟官方投资的全球性科技合作开发计划,其研究以国际前沿和竞争性科技难点为主要内容,实施年限为2007年至2013年,总预算为505.21亿欧元。
8.Horizon 2020:“地平线2020”计划,欧盟于2014年初启动的总额为800亿欧元的研发创新框架计划,为期七年(2014~2020)。
9.GNSS: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缩写)
10.IoT: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缩写),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品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11.out of the blue:出乎意料,突然
12.peronospora [p?r???n?sp?r?] n. 霜霉病
13.sought after:受欢迎的,很吃香的
14.margin [?mɑ?(r)d??n] n. 利润,盈利;利润率
15.hemorrhage [?hem(?)r?d?] n. 大量流损,大损失
16.DuPont:杜邦公司,一家以科研为基础的全球性企业,成立于1802年,业务涉及农业与食品、楼宇与建筑、通讯与交通、能源与生物应用科技等众多领域。
4.绿色农业的发展 篇四
调查目标:此次我们下乡调研的地点是上饶市黄金埠镇枫树徐家村,是应当地在外工作的有为青年徐文才的邀请,通过我们对徐家村的调研活动来宣传其返乡工程——“新‘桃园’建设计划”该计划是一项当地返乡农民工、在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发展绿色农业,合力建设秀美家乡的计划。通过我们对徐家村的调研,我发现,徐家村在发展绿色农业方面存在着别的地方没有的天然优越条件,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阻碍发展绿色农业的问题。实事求是的把徐家村的现状反映出来是我们此次调研的最终目的。同时,更是希望能为我国的新乡村建设总结出一点经验。
调查时间:2012年7月3日——2012年7月11日
调查对象:徐家村村民
调查方式:走访
关键词:徐家村;返乡工程——新“桃园”计划;绿色农业
一、徐家村的现状
1、徐家村的基本情况:徐家村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市黄金埠镇,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位于武雷乡革命老区。全村分为两个小组,分布散乱,含有140多户人家,共580多口人,其中0-18岁的有300人左右,18-60岁的有200人左右,60岁以上的老人有70多人。该村的青壮年多在外务工,村里几乎只剩老人和小孩,且村中小孩大多在读小孩,高中及以上的很少。徐家村地处偏僻,四面环山,风光秀丽空气宜人,只有一条很窄的水泥路通往村里。该村拥有田地共330多亩,多为水田,旱地很少,水稻平均亩产在700-900斤。水资源匮乏,仅靠几个小水库提供灌溉。该村村民年平均收入在3000-4000元。
2、徐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住房建设方面,徐家村村民通过几十年的打拼和积攒,绝大部分家庭都盖起了2-3层的新房子,但是仍存在一部分人家特别是老人住在老旧的房子里;在电力建设方面,该村电力设施较完备,电力充足,不会再像以前经常出现缺电,断电现象了;在通信建设方面,该村覆盖了电话,村民也用上了手机,在村中间的小山坡上,还建有移动通讯的信号塔,确保了手机通讯的畅通,唯一不足的就是网络方面了,该村只有几户人家通了互联网;在道 1
路建设方面,该村只有一条很窄的水泥路主干道与外面来往,而且路宽据我粗量在3.5米的样子,厚度在1.5厘米左右,通不了重型卡车等,对整个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外,这条主干道因为缺钱还有300多米没修。在村内,没看见过一条水泥路,只有黄泥路,下雨时就变成泥巴路了,严重影响村民的出行。其中村里有一段大概40米左右的路,是村民经常走的路,实在是太糟糕了,上面凹凸不平,崎岖多变,年轻人在上面走时都要十分小心,一不小心就会把脚崴了,更何况村里的老人们了,这些情况也影响了村里人们交流的不方便;在交通工具建设方面,少数家庭拥有摩托车,大部分人赶集要么走路,要么坐公交车,但是坐公交车也不是很方便,因为每天只有来回各一趟。
3、徐家村的文化建设:该村的文化、教育风气浓厚,每家每户都要求自己的小孩至少上完高中,而且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入都非常的卖力,为了让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努力赚钱、攒钱,平时生活省吃俭用,供孩子去镇里或县里的教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去学习,用一个小孩的父母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拼命赚钱为了谁啊?还不是为了他们”,可怜天下父母心!在教育设施建设方面,目前该村拥有一所公办小学,一所幼儿园。虽然村里读小学的小孩很多,但是条件稍微好一点的都不在那里读,家长宁愿选择镇里的私立小学,原因是私立小学的教学条件更好,老师更负责任,更关心小孩。此外,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该村根据信仰的宗教不同,可以分为佛教和基督教,且数量几乎平分。村内建有一个基督教堂,每周六都会举行做礼拜的活动,在做礼拜的过程中还有文艺表演这一环节,像打腰鼓表演,扇子舞表演,还有舞蹈等等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4、徐家村的经济建设:徐家村的经济是很落后的,还处于一种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状态,该村的主要产业是种植水稻,收入较单一,主要来源于卖米,此外还通过做一些小工补贴家用。该村养殖业单薄,整个村只有一户搞养猪的,而且规模小,只有200头种猪,且据我从养猪户那里了解,养猪收入不稳定,时常有亏本的风险。
二、在徐家村发展绿色农业
1、徐家村发展绿色农业面临的问题:
a、资源问题:徐家村共有田地330亩左右,其中大部分为水田,但不超过300亩,而且土地分布不均匀,地势更是高低起伏跨度大,要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种植有很大困难,退一步,集中管理也困难重重。再者,水资源缺乏,灌溉也存在很大问题,缺水,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从而影响长久效益。因此,资源问题无论对徐家村自身还是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个瓶颈。
b、道路问题:通往徐家村的唯一一条水泥路主干道太窄太薄,稍大一点的货车卡车都不能通行,而且村内的道路更是狭小和恶劣,对运输来说是很大的考验,这其间可能还会导致一系列不和谐的事发生。村长跟我们说:“道路修好了,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c、资金问题:在我们调研过程中,我们走访到一些因事暂时回家的农民工,跟他们聊天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有回家创业的想法,其中还不乏妇女,问其原因,都说在外赚不到钱又很辛苦,在家做事的话还可以减轻老人的负担和照顾自己的小孩。但是创业要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他们自身又没有那么多钱。当提到贷款时,他们的眼神中流露的只是无奈“我们也去过贷款,但银行不会带给我们”这是从一位有创业想法的村民口里说出来的。
d、技术问题:技术问题是全国许多有创业想法的农民朋友的大问题,同时也是徐家村村民的大问题。在走访中我们听到村民说他们没技术,不懂技术,想搞一些生态种植和生态养殖都很苦难,而且也没什么人来指导他们,村里也没有搞过农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和讲座,技术问题也是一大阻碍徐家村发展绿色农业的瓶颈。
e、缺领头人:据村民向我们反映,许多人想搞大棚蔬菜等,但只是想想,别人不去做,他们也不去做。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也是见惯不怪了,领头人很重要,一个好的领头人就足以带动整个村的人发家致富。
f、绿色农业观念: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村民对作物的施肥量是很大的,远远超过绿色农业的肥料上限。当我们问及绿色农业方面的问题时,村民的眼神显得很茫然,对此一概不知。当我们向他们解释什么是绿色农业,他们也还是不懂。当然,对此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全中国听过,明白绿色农业的农民又有多少呢?绿色农业淡薄是一种普遍现象,可见在我国发展绿色农业,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发展绿色农业,观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这种观念谈何去发展绿色农业?意识始终是支配人的实践活动的。
2、徐家村发展绿色农业的亮点:
a、村民环保意识强: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村民对村里乱倒垃圾的现象是比较反感的,认为垃圾应该集中处理,像建垃圾池等,但村里一个垃圾池都没有,村民倒垃圾就比较散乱了,有的往河里倒,有的往树林里倒,有的甚至还倒在离自己门口不远的地方,总之严重影响了村容整洁。据我们调查统计,57.7%认为环保工作是每一个村民的事。23.5%担心后代生活环境会变差,并想为环保做出自己的贡献,关于村庄垃圾处理:0%非常满意,7.7%比较满意,7.7%感觉一般,34.6%不太满意,26.9%很不满意。可见徐家村的村民的环保意识是非常强的,这是十分可喜的,有了环保意识,为向村民宣传和传播绿色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b、村里有典范:之前我们提到过村里有一户搞养猪的,他叫徐加林。他在离村里相对较远的地方办了一个养猪场,虽然规模较小,但是这里面体现着科技,展示着绿色农业的理念,尤其是对当地村民起着一个很好的宣传典范作用。该养猪场建有一个沼气池,对猪排泄的废物进行发酵然后再利用,但该沼气池承受能力有限,对猪排泄物的处理呈现过饱和的现象,此外,在猪场前面不远处还有一口水塘,通过鱼类和其他的一些生物来消化猪的排泄物的,但能力也有限,最后导致水塘过肥,鱼类因缺氧而死亡。徐加
林叔叔的猪场运行模式就是绿色农业的样本,但由于设备原因还是对环境造成了一定伤害,但至少这是体现绿色农业的,是村里的火苗,我相信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三、我对在徐家村发展绿色农业的一些看法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始预示着好的结果。徐家村的村民都想建设自己的家乡,也有在家创业的好想法,但是面临着很多困难,也正由于这些困难才体现着创业的难,建设家乡的难,也诉说着美好家园的来之不易。针对资源问题,谁也无能为力,这是先天的;道路问题,我认为单靠村民自己解决很苦难,因为修路需要一笔很大的钱,显然完全靠村民从他们微薄的收入中拿钱出来修路,那是不现实的,我认为得靠政府扶植,要努力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资金问题,现在对于创业,特别是绿色农业这块国家的政策那是相当的优惠,对于种植油茶等都会有补助,我觉得可以先了解清楚一下国家政策,不要盲目下手,对于贷款,私人不好贷,可以与村里其他有创业想法的人联名贷款,或通过村委,这样的可能性就大多了,当然村委应该不断把这种情况向上级反映,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对于技术问题,这个我认为不是问题,村委可以邀请农业科技干部或农业技术专家对村民进行培训,当然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自身要主动去了解与农业技术方面相关的资料,此次下乡,我们也带了很多农业方面的资料并发给了村民;领头人问题,我想这个已经解决了,徐文才大哥就是一个,村里也还有好多,他有一个策划了很久的“返乡工程——新‘桃园’建设计划”就是建设家乡,发展绿色农业的;绿色农业观念问题,我认为村委应该起到带头宣传作用,在村里要加大绿色农业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村里的宣传栏等平台进行大力宣传。
我想:徐家村发展绿色农业的面临的问题很多是可以通过村里的村民、村干部大家一起合力解决,人为改变的。因此,村民要努力做到在思想上,行动上大家的一致统一,村干部更是要起凝心剂的作用,使大家牢牢团结在一起,这样村里的道路问题才能解决,美好新乡村的建设才能取得成功!同时我们得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村的实际情况,看到发展绿色农业的长期性,艰巨性。我认为徐家村开展绿色农业是有很大可能的,取得新乡村建设的成功也是必然的,只要大家真正做到内心思想的统一,并且做到意志的不动摇!最后就用我们送给徐家村的一幅对联作结吧“同德同心合建锦秀家乡,齐心齐力共创美好未来。”
5.绿色农业的发展 篇五
介绍了精确农业技术体系的基本内容,论述了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研究和发展精确农业高新技术的必要性;讨论了我国发展精确农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开发推广精确农业技术的对策.
作 者:刘军 霍利民 任振辉 杜占芬 作者单位:刘军,霍利民,任振辉(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河北,保定,071001)
杜占芬(安国市农业局,河北,安国,071200)
6.绿色农业的发展 篇六
一、灌区水价的沿革及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水费经历了多个历程,灌区的水价也随之发生变化。1965年之前,供水不收费。1965年,水利电力部制定了《水利工程水费征收使用和管理试行办法》,该办法虽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但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未能在全国执行。由于长期采取无偿供水或低价供水政策,导致水利工程维修管理、设备更新费用严重不足,许多单位连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同时不利于合理用水和节约用水,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为此,前水利部1982年2月向国务院呈交了《关于核定水费制度的报告》,报告指出,制定水价应以供水成本和利润为依据。1984年7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纪要提出“要修订水费标准,拟定全国征收水费的原则,对提高水费以后发生困难的地区和部门,要进行补贴,宁可将水费补贴在明处。”1984年冬水利电力部拟定了《重新核订水利工程收费制度的暂行规定》上报国务院,1985年7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并以国发[1985]94号文《关于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的通知》转发全国遵照执行,此后许多省市都对供水成本进行了测算,并拟定了水费改革方案,自此,灌区的水价收费有规可循,并逐渐步入正轨。
二、现行水价政策对灌区的影响
现行的水价政策的核心和基本依据是国发[1985]94号文《关于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它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规范管理水利工程有偿供水行为的主要法律依据。该办法推动了水利工程水费计收工作的全面展开。使水利工程由无偿服务转向有偿服务,对水利工程正常运转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它是计划市场经济的产物,与目前市场经济难以接轨,加之其制定过程中本身存在多种缺陷,其对灌区产生了极端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1、水价太低,节水意识低下,导致珍贵的水资源巨大浪费。
上文已经提到,我国的农业水价偏低,这主要是因为:水价政策定价原则极不合理,水费标准背离市场价值,主要表现在农业按供水成本收费,其成本不包括农民投劳折资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使得现行水费标准不到供水成本的一半,造成水费偏低,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水资源本身的价值被抛弃。水资源本身具有价值,此价值的产生是有水资源所有全所确定的,在水价确定时,完全没有考虑其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国家所有权的丧失,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市场调节机制失灵,人们的节水意识低下。例如,现在引黄灌溉的水价从0.006元/立方米到O.056元/立方米,平均不足成本的25%,引黄1000立方米的水费只值一瓶饮料的钱,难以调动用户节水的积极性,造成水资源极大浪费。我国主要灌区的渠系利用系数只有O.4―0.6,即约有一半的水被浪费,引黄灌区下游输水损失达30―50%,河西走廊一些渠道,水量损失竟高达60-80%。
2、难以形成有效的节水管理机制,甚至放纵浪费水资源。
7.绿色农业的发展 篇七
一、我国发展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 消费者消费水平参差不齐
绿色产品作为一种无污染、质量好并有利于健康的消费品, 其价格要比普通产品高出很多。作为高消费产品的绿色产品, 相应的也对消费者的消费水平要求较高。但是目前, 我国整体收入水平还处于较低或中等阶段。同时由于我国地区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高收入地区或群体消费水平相对较高, 但还有部分地区或群体的收入水平却仅仅停留在维持温饱的水平。消费者消费水平的参差不齐也就成为了绿色消费模式在短时间内不能在我国全面发展和建立起来的重要因素。
(二) 消费者缺乏绿色消费概念
绿色消费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可持续消费, 要求消费者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责任感。但总体而言我国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认知还处在较低阶段, 消费者缺乏绿色消费的概念, 从行为和意识上对绿色消费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从而导致消费者产生一些不良的消费行为和习惯, 使“反绿色消费”还占据较大的市场空间。例如为获得“绿色天然”的产品肆意破坏自然环境;追求奢侈豪华、热衷攀比, 从而刺激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等。
(三) 绿色产品消费市场鱼龙混杂
绿色产品必须经过国家相关认证机构严格审查才能进入市场。但是现实中, 一些不良企业和商家看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需求和信赖, 在产品宣传中假冒绿色产品, 谎报绿色指标。使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失去信心。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为提高本地产品的竞争力, 以地方政府名义擅自给产品贴上“绿色”标签。使消费者很难辨别其所消费的产品是否是真的“绿色”产品。从而造成了绿色产品消费市场的鱼龙混杂, 制约了绿色消费的实现。
二、发展绿色消费的对策
传统的消费模式在本质上是一种资源耗竭型的消费模式,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战略的全面推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绿色消费模式刻不容缓。
(一) 建立完善有关绿色消费的法律法规
在我国由于管理机制和法律法规的缺失, 使得相关产品没有统一的绿色检疫标准和认证机制, 导致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混入绿色产品市场, 造成市场混乱, 从而使一些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失去信心。同时, 由于政策监管上的缺失, 我国绿色产品消费市场鱼龙混杂, 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绿色产品种类少质量差的问题很难满足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需求, 所以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刻不容缓。例如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 增加生态税、绿色税。从而引导企业向低耗能、低污染、高产能的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式转变。
(二) 发挥政府主导力加强政府监管
在绿色消费模式的建立中政府应发挥主导力。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增加、鼓励和扶持绿色投资, 不再为追求经济发展而盲目破坏生态环境, 把绿色GDP的发展纳入政府工作绩效的考核。严格执行相关的环保法规, 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对高污染企业绝不姑息、坚决取缔, 并严格加强企业排污管理。同时把政府宣传和学校教育相结合, 为绿色消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 建立健全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概念
消费者缺乏绿色消费概念是阻碍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的主要因素。消费者没有认识到个人消费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保意识和生态责任感都相对薄弱, 一些消费者还受到消费水平的先天限制和消费习惯的固化。要建立健全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概念, 政府一方面应加强宣传使绿色消费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加强企业管理, 从产品生产入手建立绿色产品生产线。
总之, 绿色消费已成为一种不可逆的消费趋势, 是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环节。同时要了解绿色消费的普及不是哪个部门、哪个群体和个人的责任, 它需要我们社会全员的上下联动、密切配合。
摘要:绿色消费是一种满足保护生态环境需要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战略的全面推进, 绿色消费作为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日益成为我国国民消费的共同追求。但是绿色消费在我国的发展确十分缓慢, 困难重重。
关键词:绿色消费,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沈根荣.绿色营销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刘长生, 简玉峰.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J].商业研究, 2003.
[3]尹世杰.需要消费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3.
[4]俞海山.可持续消费模式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5]尹世杰, 蔡德容.消费经济学原理 (修订本) [M].经济科学出版社.
8.绿色农业的发展 篇八
关键词:绿色奥运;绿色物流;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加工
一、绿色奥运的含义和绿色物流的概念
绿色奥运的含义可以多种的理解,可以指生态绿色,也可以指更深层次上的更广泛的“绿色”。即狭义和广义的绿色奥运之分。
狭义绿色奥运:狭义的绿色奥运是指在申办、组织、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以及在受奥运会应直接影响的举办奥运会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能与人类社会协调发展。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绿色,环境绿色等。
广义绿色奥运:广义的绿色奥运是指与奥运会相关的物质和意识上的绿色,这里的“绿色”,不仅是指狭义绿色奥运中的“绿色”,而且还指其它方面的与自然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思想和做法。包括物质绿色和意识绿色两大方面。
绿色物流的概念: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二、物质绿色的主要内容
环境:它包括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等。奥林匹克宪章上有对奥运会举办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要求,所以说狭义的绿色是奥运会申办城所必须做到的,这使他成为奥运会主办的基本条件之一。环境的改善并非只是政府的事情,而是所有市民的事情,治而不保是没有长效的。
场馆与交通:场馆和交通的建设应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经济化,同时考虑到奥运会后的再利用,避免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负面作用;历届奥运会都很重视场馆和交通的建设,总有一些独具匠心的设计。如 2000年悉尼奥运会澳大利亚国家田径场所在地,曾是屠宰场的肉牛蓄留地。适宜澳大利亚气候环境设计的顶篷,能有充足的光线;环保运动场的自然通风设计;反光板特别设计,使人工灯光需求降低;回收的雨水,供场地浇水、洗手间冲洗的利用及各种节水装置设计;尽量减少PVC的使用,有益环保的天然气发电机装置使用;还有为伤残人士等特殊人士设计的专门设施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场馆建设的绿色。
经费:举办奥运会的经费也要做到绿色,不能没有依据的加大对奥运会的投资,这样会使奥运会可能会造成很多的负面影响。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都因为投资过大无法收回而对该城市的经济和居民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管理:绿色奥运要求它的管理也是绿色的。管理机构人员组成都应严格控制,以更少的资源办好奥运会。奥运会会给举办地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参与的人很多,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如何协调人、财、物,都是奥运会组织者需要科学规划的。
比赛项目:奥运会比赛项日逐届增多,已到300项。奥运会项目的过分增多与奥运会规模无限制地扩大会使奥运会的政治性增强、观赏性减弱,有悖于顾拜旦先生创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这样的趋势可能会毁了奥林匹克运动。而且,由于奥运会对单项金牌数的控制,许多新的进入奥运会比赛的项目,都不得不改变了它原始的模样,换一种形式进行比赛,这样并不一定有利于该项目的发展,导致该项目多样化的消失。
运动营养品:运动是需要营养补剂的,运动训练是需要有效的恢复和提高的方法的,但不能超出国际奥委会药品管理委员会所规定违禁药物和违禁方法的界限,这就是运动营养品的绿色。
当然,物质绿色绝不止这些方面,环境资源恶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增大,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保护越来越重视,绿色奥运中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系统。使奥运会更加符合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要求,才是真正的物质绿色。
三、绿色物流发展策略的分析
绿色物流管理:绿色物流管理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在奥运中无论政府还是企业界,都应强化物流管理,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为绿色奥运提供保证。
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首先,对发生源的管理: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低公害车辆、低噪音车辆等)。在鼓励提高更新车辆的同时,采取限制行驶路线、增加车辆检测频次、按排污量收取排污费等措施,进行科学管理。其次,对交通量的管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效率化。再者,对交通流的管理: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
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绿色运输管理:(1)推广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从中小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2)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外,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3)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整合,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绿色包装管理: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其途径主要有: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1)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2)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3)包装科学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周转包装、梯级利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4)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开发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绿色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指物品在从生产到使用两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绿色流通加工应注重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奥运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分散烹调所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减少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垃圾丢放,缓解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废弃物物流的管理: 废弃物物流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从环境的角度分析,奥运会规摸空前,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大量废弃物的出现会对社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导致废弃物处理的困难,而且引发自然资源的恶化。因此,21世纪的物流活动和2008北京奥运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是当务之急。废弃物物流要从环境保护出发,将其焚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降低废弃物物流,需要实现资源的再使用、再利用,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实现目标,企业就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围绕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来的循环物流。即管理型物流追求与交易对手共盈;供应链型物流追求从生产到消费流通的效益化;循环型物流追求从生产到废弃物全过程效率化,这是21世纪绿色物流管理和2008北京绿色奥运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体育系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
[1]是么是绿色奥运http://www.eku.cc/xzy/wxck/.
[2] 林敬松,钟唯希.对发展绿色物流的思考[J].物流,2002,(8).22-23.
[3] 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5-17.
[4] 张文贤.市场营销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6-37.
9.绿色农业的发展 篇九
世界农业型态变化与现代农业的发展研究
本文在对世界农业型态和农业演化分析的基础上,对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内涵进行了初步概括,提出了现代农业是由“田间到餐桌”各个环节全程构成的现代产业的观点;分析了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些特点,提出了对农业科技的投资就是对一个国家的未来投资的观点.
作 者:王东阳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81 刊 名: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ISTIC英文刊名:WORLD SCI-TECH R&D 年,卷(期): 26(2) 分类号:F3 关键词:世界农业 现代农业 科学技术 农业现代化10.绿色农业的发展 篇十
2011-12-04 08:42:49|分类: 社会探讨|字号 订阅
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经验对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发展的启示
发布:2011年11月15日 浏览:
摘要: 以美国、日本、韩国为例,分析和总结了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的成功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农村科技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关于中国新农村建设科技发展的若干建议 强调在资源日益短缺的刚性约束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广大农村,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农村,迫切需要依靠科学技术解决其面临的生活问题以及农村社区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
关键词:农业科技政策;新农村建设;启示
当今世界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为整个农业科技的进步注入了新的、强大的活力,农业科技对中国农业的高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面对市场经济和金融危机后复苏的国际贸易争端的新挑战,在资源日益短缺的刚性约束下,农业科技既要保障食物安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又要适应未来工农互补和城乡统筹需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广大农村,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农村,迫切需要依靠科学技术解决目前所面临的生活问题以及农村社区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农业科技将在开发农村生产技术、产业化高新技术、生态环境等关键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为建立和谐富裕的新型农村提供技术支持。
一、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国外发达地区在农业科技发展方面的经验表明:农业科技的发展应注重于实施农业保护和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保障,以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的有机结合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以科技为先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并以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重视对农业的投入。
1.美国美国政府颁布了大量的农业发展和支持政策,包括补贴政策、农业保险、农业教育科研投入政策、农业科技推广政策、法律法规建设等。美国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主要表现在:①政府对农产品实行各种补贴。美国政府每年给予农产品大量的补贴,其主要用途是提高农产品生产和促进农产品市场销售。②通过政府力量为农产品打开国际贸易渠道。多年来,美国政府凭借其在国际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和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影响力,以提倡自由贸易为由,要求他国提供市场准入方便,以便其农产品进入该国市场。
美国农业研究、教育和推广有着可靠的法律保障。农业发展的3个基础法律分别是:1862年的 曾地大学法》、1872年的《史密斯一利佛法》。赠地大学农学院有责任向农民免费推广农业技术,相关经费则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各承担一半。1914年的《哈奇法》责成农业部等有关部门为各赠地大学农学院拨款建立农业试验站,就所在地农业发展进行农业研究,源源不断地为农业推广提供新技术和成果。美国由此形成了联邦和州政府支持、以州立法学农学院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体制,并且长期保持稳定。
美国政府把农业科技人才的教育培养、农业科技的基础研究和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等职能集中于农学院,建立起了以各州农学院为纽带,由各州农学院、农业试验站和推广站3个系统组成的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体制。这种农业科技体制对农业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乃至美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2.日本 日本长期以来始终以国家财政扶持农业发展,对主要农产品,尤其是大米实行了极为严格的保护。这样的农业保护政策造成严重的贸易扭曲,遭到很多国家的反对。为了适应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及WTO农业规则的要求,日本从1995年起开始修改本国的农业政策,逐步扩大了市场的开发度,减少对粮食的直接价格补贴,但却在农业资源环境养护、培养农业人才、基础设施投入、种植结构调整、乡村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日本农业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还通过立法确保农业研究和推广的公益性事业地位。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改良资金促成法》,目标是政府拨款以大力推进围绕农业技术改革的农业研究和推广;到60年代,又有 捉业现代化资金助成法》,以政府拨款推动包括农业机械化在内的各项现代农业研究。作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发达国家,日本的农业产业服务组织建设规范,管理手段先进,服务质量一流。不仅社会化服务比较健全,且农户还有自己的服务组织。在服务组织中,无论是决策层还是管理层,都要在体制、机制和利益等方面受广大农户的制约。各层次的农协都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科技成果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到农民手中翻。
为改变农业的落后状况,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日本从20世纪5O年代初开始就以种种方式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主要是以提高劳动效率为先导—— 向农业机械要效益;以发展工业为核心— — 吸收劳动力和支援农业的双重效果;以规范“兼业” 为手段— —创造工业与农业的“互动区间”;以政府力量为后盾— —指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方向;以发展农村教育为根本——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人才;以推进城镇化为目标— — 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向现代农业生产。在这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就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日本农业生产标准化包括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和工艺以及农产品的标准化等3个方面 对于特定的农产品来说,其生产环境是有一定标准的,如农田水利、道路及坡度的绿化和建设标准等。具有特色的农产品的生产地都必须按照标准进行认证,符合有关标准并得到认证地区生产的农产品,才能使用某种标志,取得进入市场的资格。日本的生产过程和工艺有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农作物从新品种选育的区域试验和特性试验方法与方案,到品种育成后新品种的栽培技术工艺规程,以及农产品的收获、加工、储藏方法等,都有非常具体的规定。所有在市场上流通的农产品,都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分级,市场销售优级优价。
3.韩国韩国从战后开始一直重视农业科技发展,制定了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法规。1962年3月废除了殖民统治时期的《农业研究教导法》,同时制定了《农业振兴法》,以促进国家农业发展、农业科技振兴,以及人员福利、训练等走上法制轨道。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农协在韩国现代农业发展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它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农业和农村社区福利,开展包括资金存贷、生产要素购买、农产品仓储、运输、加工、营销、保险以及与农业有关的研究、出版和教育等支持性活动,深受农民欢迎。韩国第一个民选政府执政以后,针对国民经济和农村的新情况,又提出一项发展农业的新举措—— 产、学、管、研一体化,即通过农民、学校、政府、科研机构的通力合作,逐步形成了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经科教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韩国农业的竞争力,使农业成为自主、自立、持续发展的经济部门。
由于地少人多,韩国25%~30%的农产品靠进口,为了提高农产品自给率、缩小城乡差距,韩国自1970年开展新农村运动以来,一直实行以工补农、向农业倾斜的政策,政府对业和商
业流通所获得的收入加5%的工业特别税,将此资金投入到农业中去,支持农业现代化。这些资金一部分补贴农民,用于修路、修建温室大棚等;另一部分用于农业科研和教育,除有利可图的种苗、农用物资等私人经营外,非营利的农业科研、推广和农民培训均由国家负责,由国家级的农村振兴厅、省级农村振兴院及地方的农民指导所分级实施,有关科研成果均无偿转让给农民和有关企业。经过20多年的努力,韩国已由大米进口国变为出口国,城乡差别已不明显。
二、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生产发展、环境保护、产业开发等科技力量不足(1)农业生产发展方面。需要创新的和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稳定和提高土地综合生产力,解决高投入、低效益的矛盾,大力发展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安全的新技术。加强重点研究领域的科技攻关和突破:研究开发环境友好型、节本高效的动植物新品种配套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植、养殖技术、快速繁育技术和检测技术;开发大米、薯类粮油制品及畜禽类肉制品、茶叶、奶制品、棉花、果蔬等主要农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开发畜禽屠宰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果蔬无废弃加工技术、鲜活农产品保鲜与物流配送及相应冷链运输系统技术。
(2)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农业已经成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行业,正制约着自身的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科技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这既有开发能力和水平问题,也有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普及问题,大量的新农艺、新农技、新农药难以普及,使生态环境问题迟迟不能得到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污染和浪费现象急需节约和环保型新技术的发明和推广。倡导清洁生产,彻底节约和消除农业生产中的污染问题,从食品质量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实现食品安全。
(3)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中国的农产品品种不断丰富,优势农业产业带趋向明显,农业产、加、销一体化进程加快,这就需要研究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如何为农业结构调整注入科技因素和科技含量已成为困扰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后加工水平提升、高效经济作物的科技投入等领域,急需进一步拓展并最终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化发展。
2.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发达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农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对解决好“三农” 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至今还远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主要问题在于:农技人员精力不到位,到岗率低;农技人员年龄老化,后备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农技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综合业务素质较低,农技服务方法和手段滞后,缺少试验基地、必要的服务设施和信息网络;科研试验和推广经费严重不足。由于经费投入得不到保证,农业科技的公益性体现不出来,部分精简下来的推广机构被完全推向市场,甚至被拍卖或私有化,造成人员流失和离岗,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反复出现“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
3.农民科技素质急需提升农民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的受体作用。
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科技向农业和农村的转化,决定着农民对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的接受程度。现代农业发展要依靠科技,必然要求农业劳动者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但大部分农民没有受过系统、正规的农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较低的科技素质使其根本不能有效地掌握农业新技术和新方法,更不用说有效地将科学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而农业新技术、新方法得不到应用又严重影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影响农业科技的创新速度。同时,农村科技服务部门的不断萎缩,既加重了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缺乏的状况,又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农村科技陷人了“两难”境地,即农业发展需要科技而农业科技却得不到实际应用。
4.科技区域发展不均衡 中国农业地域资源差异很大,加之受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东、中、西农业产业布局差异,而且这种差异越来越大,极不利于农业的全面推进,特别是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很难适应市场经济规则。面对复杂国际贸易争端的挑战,这种经济发展差距难以在短期内缩小,区域农业与农村科技能力的悬殊使得区域农业生产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 启示与建议
1.加强对农业发展重点领域的科技支持力度
(1)提升育种技术.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出发,需要不断提高粮食科技水平,而提高单产水平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要满足中国粮食需求的增加,必须主要依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ljol。到2030年前后,中国人口将增加近3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人口继续向城镇的转移,中国粮食总需求量将达到6.5亿~7.0亿t,单产将增加40%以上。因此,必须依靠常规技术和生物技术结合的新途径,发掘优异农作物基因资源,培育高产优质抗逆品种,加强与之配套的栽培耕作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等研究,稳定提升粮食增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2)提升食品安全技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产品的品质不仅是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制约农产品进人国际市场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中国由于农用化学物残留、环境污染等技术原因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加入WTO后,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又给中国农产品带来巨大的贸易损失。为此,只有加强农产品品质提升技术、环境友好型新肥料与新农药的研制,加强植物保护技术、动物养殖技术和防疫技术的研究,推动农业清洁生产,才能有效提高农产品整体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提升农田基本建设关键技术.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求出发,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日趋严重的自然灾害,迫切需要加强重大灾害防控关键技术研究,显着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技术保障水平。目前,中国有灌溉设施的水田和水浇地为0.52亿hm,仅占全国耕地面积1.30亿hm 的40.50% ;没有灌溉设施的土地为0.77亿hm,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9.5%。高产稳产土地的缺乏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就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直接危及未来中国l6亿人口的粮食安全、食物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安定。
(4)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废弃物产出量最大的国家,每年大约有40多亿t。根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l5亿,按全面实现小康水平需求,依据中国经济发展和农业废弃物产生量的关系得知中国的农业废弃物产生量:秸秆将为9.50亿~1 1.00亿t,畜禽粪便为41.00亿t,农业废弃物是一块最大的可再生资源。要达到农村村容整洁,遏制资源环境恶化的趋势,实现清洁生产和零污染,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迫切需要开发紧缺资源、替代技术和环境改良技术。加大规模化养殖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力度;通过沼气复兴计划,把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纳入农村能源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的轨道;建立中国农业废弃物污染与资源利用状况的监测、监管体系。
(5)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农产品基本满足了社会粮需要和商品率增长的条件下,农业由初级农产品生产向相关领域的拓展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应优先
发展食品和农产品加科技,重视农产品的储藏、保鲜和加,同时发展生物质能源科技、生物质材料。在有条件的地方,与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农产品加工相结合,发展商品能源和材料,开拓经营门路,增加农民收人,提供就业岗位,推动小城镇建设。
2.力口快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1)加快农业科技体系创新服务 .当前,以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程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新科技革命已在全球展开,这给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尽管拥有千余所国家、省级和地方的农业科研机构,但是农业科研资源分散,定位重叠,持续创新能力薄弱,至今还没有一所国际着名的农业科研机构。冈此,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全国性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势在必行。同时,应积极探索并建立国家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生产力技术促进中心、技术推广转移中心等。
(2)加快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圈科技人员的绝对数量已近百万,但万名农业人口中的农业科技人员仅6名,尚不足美国、日本等发达农业国家同一指标的1/6。目前的农业人才状况与中国的农业大国地位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人才需求极不相称。要迅速提高中国的农业综合竞争力,迫切需要加速对农业人才的培养。①优化学科结构,重点建设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与农产品加工、生物质能源和材料等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兴学科。②重点建设区域分工明确、特色鲜明的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科技园。充分发挥农业大学的科研、人才和平台优势,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中介服务功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探索适合中国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特色的科技产业化开发体系。③重点建设以农业大学为依托的区域性农业教育与农业科技信息网络中心。依托农业大学建设农业教育、科技信息网络中心,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农业信息资源平台建设,为农业生产者与管理者提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信息,同时也为农业经营者提供适时的市场信息和远程技术服务。④重点建设农学学科基地和重点实验室。科技必须为农业生产服务,鼓励科研创新,实验室、试验田和农村基点相结合,研究、示范和推广相结合,生产、科研和教育相结合,培养与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实践、农民科技需求相适应的农业科技人才和掌握一定农业科技的新型农民科技人员㈣。
(3)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科技信息网络服务。① 积极推进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体制改革。根据当前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存在的体制弊端,改革的重点是取消其行政职能,优化推广队伍,从国家财政上保证推广服务体系必要的事业经费,长期稳定和加强以县为单元的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完善与试验、示范、推广、培训、信息服务相结合的机制。② 积极支持以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为代表的非政府技术推广组织。坚持“民办、民有、民管、民享”的原则。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兴办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成为走向市场的经营实体。鼓励城乡社会中的企业、社团、个人(包括国外)兴办非政府组织的农业科技推广与信息服务机构,发挥供销社、信用社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积极作用。③建立农村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建立各种形式的知识传播系统、农情信息发布系统、农资和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等,使数字化技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实现农业生产、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业推广、农业市场经营和农村社区信息服务的数字化。④ 完善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等政策的引导服务。当前,围绕农业科研、教学、科技推广与服务等技术创新和服务领域的政策法规体系很不健全,农业科研机构的运作不规范,在许多领域,如非营利机构和事业单位的定位、税收、劳动人事、法人责权利文章来自中国学术论文网,本论文网专业从事科技论文发表业务,如有需要请联系本站客服咨询洽谈!如需转载请保留一个链接:等方面存在管理混乱、法律界限不清等问题,急需改革和完善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政策法规环境。尽快制(修)订《农业科技进步,明确从事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和服务机构的社会公益性定位,规范行为,提供法制保障。⑤加强农民的科技培训服务。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要采取引导和扶持的政策,通过专项立法,推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3.协调区域科技均衡发展推动区域研究与开发活动,将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放在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部和东北粮食主产区、贫困地区,建立不同类型的综合性农业现代化试验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以及中低产田综合治理的研究开发与试验区,带动这些地区农业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
(1)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要加强优质化、特色化农产品新品种研究,研究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关键技术,开发生态型规模化生产技术,推动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把农业培植成为强劲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中部粮食主产区。要加强粮、棉、油等大宗产品优质、专用品种系列化开发与应用,加强农作物规范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多熟种植、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研究,显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同时,加快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技术的创新,带动主要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提高农产品综合利用效率和整体经济效益。
【绿色农业的发展】推荐阅读:
浅论绿色农业发展06-30
发展绿色农业调研报告11-08
绿色农业由09-29
大学生绿色农业调研策划书09-23
浅谈绿色建材的发展09-24
农业生产的发展12-05
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06-09
智能农业的发展趋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