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unit4 stayhealthy(精选12篇)
1.英语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unit4 stayhealthy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运用朴实、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人物某一外貌特征的写法
2、学习人物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运用朴实、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人物某一外貌特征的写法;
2、学习人物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精神。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很多文学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注重对眼睛的描绘,从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课件导学
1、采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1)标画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2)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明写“许多手”,暗写“一双手”。第二部分:(2~19)具体描写“一双手”。第三部分:(20)对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赞颂。
2、课文是如何描绘这双手的?画出描写手的语句,并归纳:张迎善有一双____________的手。
3、再读课文,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并概括:文中塑造了____________的一个人。
三、小组互助
小组展开讨论交流,组内能解决的问题就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全班解决或教师解析。
四、解析拓展
请你借鉴以下两条颁奖辞,联系课文内容,为张迎善也写一段话。1、2008感动中国人物武文斌(济南军区铁军师战士)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武文斌的颁奖词:
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2、2008感动中国人物李桂林、陆建芬(汉源彝族山村教师 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桂林、陆建感芬的颁奖词: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参考答案:这是一双像半截老松木样的手;这是一双又粗又硬的手;这是一双神奇的创造绿色的手。这双手每天要往土里插三四千次;这双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仅在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他已栽种树木26万棵。这双饱经风霜的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就是造林工人张迎善的手。
五、当堂训练
在你熟悉的人中,也许他(她)的眼神、微笑、叮咛„„最能体现他(她)的精神风貌。请你选择其一,抓住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创作一个不少于200字的片段。
2.英语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unit4 stayhealthy 篇二
针对这种现状,有必要对新教学理念下的“自学质疑”模块教学设计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摸索出适合“自学质疑”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教学设计,探索出真正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学得高效,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概念表述
优化指的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或要求就整体层面而言从诸多方法中遴选出更符合校情、教情、学情的高效方法,或者说为了在某一具体层面达到更为有效从而排除那些低效的、次要的,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的做法,而使得行为实践更为突出的意思。
策略的优化指的是施教者在育人实践过程中应该从战略的角度出发,科学、高效地构建以发展学生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沿着科学、艺术、实效的途径高效发展,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或要求,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及科学的教育理论为依据,就学情、教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寻更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建构更为高效的实施方案,完成知识建构。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六模块具体地说就是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个模块。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就是指施教者以课程标准、教情学情为出发点,以发展学生为宗旨,科学整合教育资源,紧扣教材,围绕目标,科学有效地选择运用六模块,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生态课堂,使得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动态中发展学生,让学生成为他自己,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协同发展的课堂。
自学质疑是指学生围绕目标或要求对文本进行自主探究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或创新性地发现尝试知识构建的过程。
二、九年级英语“自学质疑”模块教学设计优化的实践
“自学质疑”模块要求学生就呈现的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系统地学习把握文本,尝试知识构建。本模块直接影响着其他几个模块的有效实施。
如何设计自学环节?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这是培养学生养成自学习惯的首要环节。许多九年级学生自学起来比较困难,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自学,学些什么。那么,应该怎样对“自学质疑”模块教学进行设计呢?通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笔者对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自学质疑”模块教学设计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1. 明确目标,自学有章可循
今天上课用的导学案应该在昨天就发给学生。学生拿到导学案后,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对导学案上的“自学质疑”模块进行解读。如教学九年级上册9A Unit 3 Teenage problems的Period 1 Comic strip&Welcome to the unit第一课时,首先解读“学习目标”部分,让学生了解这节课要学些什么。然后,看“Step 1预习检查”部分,帮助学生明白要预习什么内容,应该怎么预习。本课时的预习内容是第一课时的单词部分。教师指导学生先在课文中找出本课时的生词和重要短语,并用红笔在文中圈出来,告诉学生这些是要重点掌握的词汇,然后在词典中查出这些词的常用法,在书上或笔记本上写下来。再要求学生做如下练习来检测巩固:
根据汉语完成句子。
(1)你有问题吗?
______you______a problem?
(2)你没有必要担心变胖。
You needn't worry about______.
(3)当时饭店里的噪音几乎使我发疯。
The______in the restaurant almost_____then.
(4)他没有任何的亲密朋友可以交谈。
He doesn't have any______.
科学地设计“自学质疑”学案,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应该怎样做,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主动的自学习惯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预习过程中要做到大胆设疑,由浅入深。比如,我在教学九年级英语9A Unit 5 Films的Reading部分时,设计了一系列的自学问题:
(1) Is Audrey Hepburn famous only in the USA?
(2) What event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Hepburn'ssuccessful career?
(3) Which film made Audrey Hepburn famous?
(4) What should we learn from Audrey Hepburn?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计,学生在课前已基本了解Audrey Hepburn的概况,从而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学生掌握的学习内容也更透彻。而且有的学生会质疑并提出这样的问题:“She had put most of her effort into ballet lessons before she entered the film industry.”“She was honoured with a number of awards because of her efforts in this area.”两句中“effort”的用法有什么不同?“honoured”可以用“presented”代替吗?“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慢慢地,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了。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英语自学的能力,又大幅度地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3. 在“自学质疑”设计上要因材施教,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在“自学质疑”设计上应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有效地进行分层次自学引导,使得每个学生在实践中都有事可做。例如,对于学困生来说,起点应该低一些,降低难度,从基础出发,让他们学会新词汇,读通、读懂文本;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要求正确地读课文,根据课文回答问题,找出要点和难点;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应该积极引导他们思考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有效地提出新的问题。不同的自学要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只要教师坚持设计好“自学质疑”导学案,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就一定能慢慢地提高。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自学质疑的实践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收获到质疑的快乐,养成思考的习惯,强化合作意识,增强探究解决疑难问题的信心。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自学质疑能力,它不仅是学生中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还是学生步入社会后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九年级学生,更加需要重视培养英语自学质疑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运用高效的教学设计来考查和培养学生自学质疑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训练和学法的指导,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篇三
1、感受朦胧诗的创作特点,初步体会诗歌中意象所蕴含的深意以及意象运用的技法。
2、通过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爱国情感。
3、学生体会诗人情感,激发爱国之情,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含蓄美、意境美。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引言导入:上个世纪70年代末,面对刚经过的十年文 革,遍体鳞伤的祖国,青年诗人舒婷创作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感,真挚而浓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诗人那质朴厚重的情感吧!(板书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注意语气语调以及情感抒发。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诗句的轻重音、节奏。
3、全班配乐齐声郎读。
4、朗读后思考这首诗大致可分为几部分?试着给每一节加个标题概括。
明确:
第一部分:过去的落后
第二部分:现在的痛苦
第三部分:未来的希望
第四部分:自我的奉献
(三)抓住重点,深入研读
1、这首诗是使用第几人称写的?如何理解诗中的“我”这一形象?
明确:本诗是以第一人称创作的,诗人以自己的口吻向诗中的祖国“你”表达了深沉的关心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其中“我是……”或“我是……”的句式经过反复运用,突出“我”和祖共同经历艰难困苦,共同面对风雨沧桑,“我”和祖国不离不弃、生死与共、血脉相连。诗中的“我”是那个时代与祖国同命运、共患难,心系祖国的青年的典型,经过十年浩劫,在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将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复兴祖国的历史重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2、小组合作探究:本诗中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试着对每小节进行分析。以语文学习小组讨论,8分钟后请代表发言。
明确: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脉相连,荣辱、生死与共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运用了一系列包括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前面有或长或短的修饰语如“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表现了这些意象所经历的痛苦,时间短语“数百年来”“历史的隧洞”等,将其所经历过漫长的岁月表现出来。“我是……”或“我是……”的句式经过反复运用,突出“我”和祖共同经历艰难困苦,共同面对风雨沧桑,“我”和祖国不离不弃、生死与共、血脉相连。末尾以破折号引出“祖国啊”的悲壮感叹,这样不仅使叙述角度的变换,也使诗意在小小的高 潮中稍作停顿。以下两节也是以这种方式结尾。
第二节,在该小节里,修饰语“贫穷”“悲哀”“希望”等是抽象词语。“飞天”意象的运用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诗歌的前两节都在描写祖国的历史,第一节重在写实,这一节重在精神。在精神上,人们在贫穷的境遇里始终抱有对美好未来的希望,祈愿能“落到地面”,变成现实。
第三节,着重描写现在。在经历浩劫后,祖**亲将要开启新的生活。诗人运用了一系列充满生机的意象,“神话的蛛网里挣脱”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等等,都表明祖国慢慢摆脱束缚,开始蒸蒸日上。
第四节,本小结内容集中体现“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从个体上来说,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但是从“我”的使命来说,“我”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使命,“我”要与祖国融为一体,因而是“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如何来报答祖**亲的养育之恩?诗人庄严的向祖国宣告,“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最后,诗歌以语气强烈的重复性咏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结束。
3、舒婷于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是如何在这首诗中体现的?
明确: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虽然写的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缺始终流动着对祖国挚爱、依恋和赞颂。
(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
用诗中“我是你……”的句式仿写,表达对某一事物的真挚情感。小组合作,进行配乐朗诵比赛。教师全程引导,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五)小结作业
4.英语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unit4 stayhealthy 篇四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们先来做一个课前调查。请问,你们喜欢欧美诗歌吗?” 学生:“喜欢!” 老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来欣赏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抒情诗《哦!船长!我的船长!》,有请×××和×××同学为大家朗诵。”(放幻灯片并放轻音乐做背景)学生朗诵:
“哦,船长!我的船长!──选自惠特曼《草叶集》 哦,船长!我的船长!
我们的可怕的航程已经终了,这只船已经经历了一切风涛,我们所追求的酬报也已经得到,港口已经靠近,我听见了钟声,人们全都在欢腾,这时候,跟踪着这坚毅的船,这勇猛的大胆的船,那千万双眼睛:
但是,哦,心啊!心啊!心啊!哦,点点红色的血痕,这时我的船长横卧在甲板上,倒下了,死得冰冷。” 老师:“谢谢二位同学的精彩朗诵。请问大家,这首诗所要纪念的‘船长’指的是谁呀?”(出示林肯照片)学生:“美国总统林肯!” 老师:“很好!就是被列夫?托尔斯泰评价为‘他的地位相当于音乐中的贝多芬,诗歌中的但丁,绘画中的拉斐尔和人生哲学中的耶稣’的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那么其中的‘可怕的航程’又指的是什么?” 学生:“美国南北战争!” 老师:“对,就是差一点导致美国国家分裂的美国南北战争,历史上又叫做‘The American Civil War’,即‘美国内战’。”(投影本课标题)讲授新课 老师:“在《第12课美国的诞生》中,我们知道,美国独立时只有13个州90多万平方公里面积的领土,但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发展,美国版图也急剧扩大。(出示《美国领土扩张动画示意图》并做简单介绍)
随着美国领土的扩张,进入19世纪以后,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断尖锐。(出示板书)这两种经济制度虽然本质上同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但北方工业化程度高,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而南部仍然采用建立在奴隶艰苦劳动基础之上的种植园经济,双方在对劳动力、市场、原料等的占有和分配上有着非常尖锐的矛盾。首先,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为了保护本国工商业市场免受英国的冲击,主张提高关税,而南方种植园主出于向英国出口棉花和向英国进口廉价工业品的需要,又主张降低关税,这是第一个矛盾──关税之争;另外,北方工业资产阶级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他们对于南方种植园以野蛮而残暴的方式占用大量的奴隶从事棉花、烟草种植深感不满,强烈要求解放黑奴。那么,黑奴的生活情况到底如何呢?(出示《拍卖黑奴》幻灯片)现在我们有请××等同学上台为大家表演《拍卖黑奴》的情景,大家欢迎!”
(一大胖男生扮演黑奴1号,一瘦小男生扮演黑奴2号,一女生扮演女黑奴3号;一男生扮演拍卖师、三男一女4学生扮演1—4号白人奴隶主;另外,高大打手二人、其他人等若干。)拍卖师:“我宣布,拍卖黑奴大会现在开始!请大家注意,每个奴隶的起拍价为10$,加价和减价的幅度都是2$。”
(会场吵闹起来,奴隶主激动地议论着,指点着台上的黑奴。)拍卖师:“肃静!肃静!首先拍卖的是刚刚从非洲贩卖来的1号黑奴(满脸愤怒的样子,还伴随着挣扎)。请各位老爷好好看看,他身材高大魁梧,膀粗腰圆,力大无比,适合做各种脏活、累活、力气活。好!想买的老爷请举牌竞拍!)2号奴隶主:“12$!” 4号奴隶主:“14$!” „„ 拍卖师:“28$!一次!28$!两次!28$!三次!好!恭喜3号老爷买回一棵摇钱树!” 拍卖师:“现在开始拍卖2号奴隶(满脸的麻木)!别看他个头不大,来我们这里已经15年啦!能耐可大着呢!种棉花、耕地、做饭等都非常熟练,而且,他每天只需要吃两碗饭就够了!” „„ 拍卖师:“„„18$!恭喜1号老爷买到了一匹难得的又会跑又很少吃草的‘好马’!恭喜!恭喜!” 拍卖师:“现在开始拍卖3号女奴隶(脸上呈现绝望的表情)!她到我们这里来也有5年啦,她最大的优点就是会做饭、洗碗、摘棉花!哪位老爷想要?”(奴隶主们:沉默、议论、摇头。)拍卖师:“既然老爷们嫌贵了,就8$拍卖!8$啦!一次!两次!三次!”(又是沉默、议论、摇头)„„ 拍卖师:“恭喜2号女奴隶主用4$的超低价买到了一个物超所值的好“机器”!恭喜!„„黑奴拍卖会现 在结束!下个星期天将在这里举行一场更大规模的黑奴拍卖会,请老爷们不要错过好机会哟!” 老师:“感谢几位同学的精彩演出!刚才他们的演出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奴隶没有人身自由,他们像牲畜和货物一样,站在展台上,由拍卖师喊出底价,再由奴隶主争相竞价。” 老师:“非常好!现在,我们再来看两副图片,并请两名同学上台分别讲解他们表达的含义。” 学生:“第一张是《黑人奴隶的增加和棉花生产的增长》的图表。表中的数字说明:从1820年到1860年黑奴人数不断增加,同时棉花产量也不断增加。正因为美国南方的奴隶主认为使用黑人奴隶生产棉花在经济上有利可图,才在政治上拼命维护当时已经是十分落后的奴隶制度。” 学生:“第二幅图是一幅漫画,它形象地说明了在西部土地问题和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南部和北部的斗争。图中右侧背上写有‘南部’二字的人推动着一个大球。球上有个骑着马、手持皮鞭的西部牛仔,还写有‘奴隶制的扩张’几个字。南部的人想把大球(即‘奴隶制’)推到西部土地上,而北部的人则拼命顶住这个大球。” 老师总结:“刚才两位同学的介绍告诉我们,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就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板书)处于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奴隶对奴隶制更是深恶痛绝(出示雕塑图片),从19世纪20年代起就举行过大规模起义反抗奴隶主的统治。北方民众也掀起轰轰烈烈的废奴运动,他们创办报刊、建立组织展开废奴宣传和反抗斗争,甚至还帮助黑奴逃离种植园,逃向北方,使南北矛盾进一步激化。
1852年,美国著名女作家斯托夫人的小说《UncleTom’s Cabin》即《汤姆叔叔的小屋》一出版就大受欢迎,很快被搬上戏剧舞台后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出示该书幻灯片并请同学讲述该书内容。)老师:“《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出版和流行又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有人认为《汤姆叔叔的小屋》至少造就了200万废奴主义者,被视为美国内战的起因之一。” 老师:“很好!林肯总统后来接见斯托夫人时戏谑地称她是‘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这一句玩笑话充分反映了《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长篇小说的巨大影响,也说明了美国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 学生:“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 老师:“与此同时,美国统治阶级内部也多次发生激烈争论,但是无论是谁 都提不出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
(出示并介绍《林肯和道格拉斯的辩论》幻灯片和林肯代表共和党在1860年总统竞选的主题:‘The union must and shall be preserved.’)。请问:这次选举的结果如何?” 学生:“林肯大获全胜,成为美国第16任总统。” 老师:“林肯当选后,打破了南方种植园主长期控制政府的局面。那么,南方奴隶主的态度如何?” 学生甲:“种植园主当然不愿意让一个主张废除奴隶制度的人当总统,他们就在林肯就职以前就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叛乱,在1861年2月,南部各州就宣布脱离联邦政府。” 学生乙:“他们建立了一个‘南部联盟’,定都里士满,还推选出大种植园主戴维斯当‘总统’,美国发生分裂。” 老师:(板书并出示《内战形势图》等相关图片。)“这一年4月,他们不宣而战,占领了由北部政府军把守的萨姆特要塞,战争爆发了。那么,战争初期的战况如何呢?” 学生:“由于南部联盟对内战早有准备,他们的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攻势凌厉。相反的是战争初期林肯还抱有幻想,企图通过对南方让步解决纠纷,对战争准备不充分,结果导致北方在战场上接连失利,南方军队甚至打到了华盛顿附近。” 老师:“北方人民对战争形势强烈不满,要
求林肯总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扭转战争的不利局面。经过深思熟虑,林肯总统于1862年先后颁布了两部法令(出示幻灯片),而这两部法令的颁布就成为了战争的转折点。请问:《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个法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们的颁布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甲:“《宅地法》规定,只要交纳10$手续费,所有美国人都可以得到西部的一块土地,连续耕种5年后,这块土地就成为他的私人财产。” 学生乙:“《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解放黑奴,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允许黑人参加北方军队。” 学生丙:“这两项措施赢得了美国人民的热烈支持,各国工人阶级都支持林肯政府的这一行动,革命导师马克思还亲自写信给林肯,向他表示祝贺。广大黑人欢庆解放,南方更多的黑人奴隶逃离种植园参加了联邦军队。1863年林肯政府还专门组织了黑人作战部队,使北方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北方开始进行反攻。” 老师:(板书并出示幻灯片)“回答的非常好!1863年7月1日南北双方在葛底斯堡展开决战,3日南军被击败,战争形势进一步有利于北方。1864年北方发动全面进攻,5~6月格兰特将军率军同李将军进行一系列会战,1865年1月,谢尔曼将军北上,取得一系列胜利,3月和格兰特会师,4月攻占叛军老巢里士满,罗伯特·李将军率残部投降。内战结束。”(板书)老师:“好!美国内战的结果是以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方获胜而告终。那么,北方获胜的原因有哪些呢?”
(出示《南北方实力对比图》后请同学讨论,老师归纳。)学生:“1.北方实力远远超过南方(见幻灯片); 2.中国有一句古话:“得民心者得天下”。除了物质力量北方有较大优势外,更主要的是民心向背的问题。南方奴隶制既残酷又落后,早已民怨沸腾;而联邦政府是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是民心所向。因此,林肯政府获得人民的热烈拥护。” 老师:“大家讨论得很好!战争中,北方几乎有一半的工人参战了;获得了土地的农民也积极参战了;解放了的黑奴更是纷纷参军参战,自由唤醒了黑人的自尊自信,他们在战斗中异常勇敢。据统计,直接参加战斗的黑人达到了18.6万人,平均每三个黑人中就有一个人为解放事业光荣牺牲。”
(看电影《光荣战役》的有关片段并谈感受)。学生:“正是这些黑人士兵的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为战争的最后胜利铺平了道路,也赢得了自身的翻身解放。” 老师:“林肯作为黑人奴隶解放的象征,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奴隶主却对他十分仇恨。就在战争结束后的第五天,4月14日晚上,林肯在华盛顿福特剧院看戏的时候,被南方奴隶主收买的一个暴徒暗杀,终年56岁。”(出示林肯遇刺图)“林肯的不幸逝世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震动,美国人民深切哀悼他,有700多万人肃立在道路两旁向灵车致哀,有150万人瞻仰了林肯的遗容。林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为推动美国社会向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美国人民的崇敬。2000年2月,美国有线电视台公布了一项美国历史上41位总统的最新排名,林肯名列榜首,富兰克林?罗斯福次之,‘美国之父’华盛顿名列第三。
林肯因为坚决维护了联邦的统一直至最后牺牲而最受国民敬爱。除此之外,林肯还有哪些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值得我们学习呢?”
(请同学介绍1—2个小故事,并出示林肯入主白宫前的简历并让学生讨论给我们的启示。)启示:1.出身贫寒,但志向高远;
2.关心百姓疾苦,对黑人奴隶制度深感不满; 3.意志坚强,百折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
4.热爱祖国,努力维护国家统一,直至为国献身。老师:“好!经过对美国南北战争这一史实的学习和了解,那么,这场战争有何历史意义呢?”(板书)学生:“它在本质上同独立战争一样都是为了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独立战争初步扫除了英国殖民统治这一外部障碍,内战是进一步扫清美国社会制度内部的障碍。所以它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老师:“内战中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解决了土地问题,巩固和加强了联邦政府的统一,使美国完全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从此,美国进入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狂飙时期,迅速赶超英、法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乃至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课后小结 老师:“现在,我们来对本课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总结。”(出示幻灯片,逐项投影,学生边回答老师边出示答案)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的矛盾。
焦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其实质是国家有分裂的危险。导火线: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开始:南方独立并挑起内战。
转折:林肯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结束:北方军队攻占里士满,南方军队投降。意义: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
革命,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课堂延伸 老师:“学史以明智,学古以鉴今。通过对美国南北战争的学习和了解,这场战争给我们中国带来什么启示呢?对我们认识现实问题有什么帮助呢?最后请同学们针对当前海峡两岸的局势分别向台湾当局、中国大陆和美国政府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学生小组讨论后个别发言,由老师总结。)
对台湾方面:不要轻易否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更不要有独立的企图。拒绝一国两制,结果只会是战争。要想避免战争,一国两制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安排。对大陆方面:“一国两制”的主张不能轻易放弃。但是,对于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必须始终高度警惕。如果台湾当局胆敢宣布独立,就要有武力平叛的决心。13亿人民(大陆,台湾,海外)的支持是战胜一切困难的保证。
对美国的劝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美国应该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立场,不要低估中国人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心和决心,美国自己不允许国土分裂,也就没有道理试图分裂他国领土。美国自己会用武力维持统一,也就没有理由反对他国用武力维持领土完整。考虑到华人曾经为了维护美国国家统一而参军打仗,从情理上看,美国就更没有理由阻挠中国的统一了。续表
作业布置:(任选一题)1.制作一张林肯简历表;
2.制作一份《美国南北战争》的网页;
3.阅读《汤姆叔叔的小屋》并写一篇读后感; 4.观看电影《光荣战役》并写一篇读后感; 5.谈谈美国内战给中国的启示。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通过诗歌朗诵导入新课,可以使历史学科和文学、音乐交叉渗透,同时可以烘托课堂气氛。全体同学受到感染,看着幻灯片一起朗诵,气氛热烈。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自然过渡到本课内容,也为后面内容的讲解做铺垫。回顾旧课,可以很自然地过渡到美国内战的背景,同时,通过对历史地图的展示,加强学生对历史的时间和空间观念,用地理知识促进历史科的学习。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美国现在的强大和它领土的不断扩张有很大关系。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要强调南北战争的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学生的现场表演活跃了课堂气氛,直观表现了黑人奴隶的悲惨遭遇,有利于突破难点。(类似这样的表演,教师要加强课前指导。)
用很有代表性的一个大胖男生、一个瘦小男生和一个女生来演黑人奴隶,并通过他们的不同拍卖结果再现了奴隶制度的残酷。用三幅幻灯片的展示和学生表演、讲解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也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活跃了课堂气氛。
请同学简单概述书籍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感受历史的兴趣。
再次利用学生的文学知识来为历史课堂服务,也有利于突出本课的重点和突破难点。最好让几个学生模拟这场辩论,可以加深印象,活跃气氛。
强调指出内战的导火线是林肯当选总统,内战的发动者是南方的奴隶主。
战争初期,北方失利的原因要交代清楚,体现战争的艰巨性和人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战争的转折:
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激发了人民的战争热情(特别是黑奴),同时强调林肯在内战中的作用。战争结束:北方获胜,南方失败。
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读图能力,指出“多行不义必自毙”,国家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看电影片段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也活跃了课堂。通过林肯和广大黑奴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相互作用,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通过林肯的个人遭遇,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坚持不懈的生命意志是一个人人生道路成败的关键。
小结要言简意赅,突出重点。最好以竞赛的方式进行,通过对主要内容的梳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战的经过和意义。
通过美国内战和当前中国海峡两岸局势的对比,强化认识历史学科的现实作用,也让学生充分理解并坚决拥护党和政府的严正立场,表达中国青年学生热爱和平和迫切要求实现祖国统一的良好愿望。
作业布置要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要起到强化课堂学习,扩充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板书设计: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1861.4—1865.4)
一、原因: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 南方:使用奴隶的种植园经济
二、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
三、导火线:林肯当选总统
四、过程:
1开始:南方挑起内战,北方失利(1861年4月)2转折: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3结束:攻占里士满,南方军队投降(1865年4月)
五、意义: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包括各种动态幻灯片、历史地图和有关影片资料)。◇《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卷;《世界通史故事》之林肯和美国南北战争。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战争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战争的结局、战争的性质和作用以及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等主要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战争起因的分析培养获取信息能力;通过战争进程的学习,掌握合作探究、民主讨论的方法,体验、感悟历史。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残暴野蛮的统治始终是要被推下历史的舞台的,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历史是不会忘记的。本课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本课难点:南北战争的起因。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采用问题目标教学法。运用合作探究和主题学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美国南北战争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回顾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以旧代新进入新课学习。
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先向学生出示资料,由学生阅读得出两个有效的信息,即:大种植园经济体制本身需要不断补充奴隶;又海外棉花市场广阔,使适宜于棉花种植的美国南部黑人奴隶大增。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不可调和,结果可想而知吧?此种导入法能有效地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还为下面解决本课难点战争起因打下基础。
2、学习新课:
一、“战争的爆发” ①南北战争的起因。
处理这个问题时要联系以前学过的两处相关内容,再与第二种导课方式相结合,战争起因的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不攻而破。美国独立战争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外部障碍,使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后来扩展到美国,造就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实行黑人奴隶劳动的种植园制越来越成为它的障碍,两种经济制度的冲突闹得不可开交,由于矛盾无法用其他方法解决,最终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也就是美国历史上的内战。②战争的导火线。
反对并主张逐步废除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在1861年初就任美国总统,南方奴隶主以此为借口挑起内战,是战争的导火线,同时这场战争为南北战争的问题也随之解决。当然也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林肯为什么能当选为美国总统?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北方经济势力较强、共和党竞选纲领符合广大人民意愿的理解,从而为战争的结局埋下伏笔。在强调能力淡化知识的岁月里,通过导火线的讲解可以教给学生掌握重要历史年代的一些方法,不再像过去那样死记硬背历史年代。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9世纪四十年代(世界历史教材不涉及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确切时间,但借助于中国历史上的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学生普遍都知道),美国不可能超过英国只能在它的后面,此其一 其二,1861年中国历史发生的大事可与美国内战爆发的时间归类,同年世界上有什么大事,双方之间有无联系等,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这种学习习惯。
二、“北方的胜利”
重点是北方怎样反败为胜?战争初期,北方虽然作战勇敢,但军事上不断失败,处于不利地位,如何才能反败为胜呢?此时要及时地利用教材中的美国内战形势图,教师讲解或由学生参与均可,但要挖掘出:第一,北方力量比南方强大;第二,西部存在着广阔的自由地区,如何利用西部资源(主要是土地)来争取人民更强有力的支持?需要政府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为后面《宅地法》的引出作了铺垫)。林肯政府适应广大人民群众要求而采取了颁布《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宅地法》两个措施,充分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促使北方在内战中扭转战局并迅速获胜,南方分裂国家的计划没有得逞,美国的统一得到维护。但林肯被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
三、战争的评价。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从战争的起因不难得出。由于前面有了独立战争为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那么南北战争即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战争作用可通过分析战争的因果关系得出,即战争的起因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战争的结局是废除了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黑人种植园奴隶制,这就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4)巩固、小结:由学生进行,以培养总结概括能力。教师适当补充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评价林肯?
5)拓展延伸:比较美国历史上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九上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概述美国南北战争的过程,培养学生表述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南北战争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历史问题的能力。
3、列表表述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的主要表现,培养动手能力和制表能力。
4、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林肯,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南北战争的经过。
2、列举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的主要表现,认识废除黑人奴隶制度和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3、列举《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两个法令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课堂拓展材料的分析,进步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信念。
教学重点: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对林肯总统的评价。
教学难点: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战争的性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知道哪些美国总统呢?其中你最敬佩服谁呢?
出示美国总统山并提问:这是位于美国拉什莫尔山著名的总统山,大家知道这是美国历史上的哪几位总统吗?
师:这四位总统分别是华盛顿、杰佛逊、林肯、罗斯福。其中美国的第16任总统──林肯,他被列夫托尔斯泰评价为“音乐中的贝多芬,诗歌中的但丁,绘画中的拉斐尔和人生哲学中的耶稣”,为什么对林肯会有这么高的评价呢?学完今天的内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美国南北战争,历史上又叫做“美国内战”。出示课题。
〔讲授新课〕:
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这节课的学习要求。
独立后,美国领土扩张迅速,星条旗上五角星数目由13颗增加到了50颗,美国版图也由原来只局限于大西洋沿岸的国家成为一个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
在领土扩张的同时,美国的经济也发展起来了。
大家回忆一下美国的经济制度。
学生回答后。
美国独立后仍然保持各自的特色。北部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南方是奴隶制种植园经济。我们先来看一下北部的经济发展情况。(出示美国战前工业表,了解北方经济发展情况。)你得到什么有效信息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快的发展呢?19世纪上半期,北方开始了工业革命。南方的情况呢?出示南部种植园经济的发展表)你得到了什么有效信息?(奴隶的数目激增)什么原因造成的呢?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对棉花的需求量猛增,这更加刺激了美国南部植棉业的发展。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把大量的棉花等工业原料卖到英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南部的奴隶人数随之猛增。
北部发展经济,进行工业生产,需要哪些因素呢?(原料、劳动力、市场)
要进行工业生产,首先要有原料,进行工业革命之后,北方对原料的需求增多,北方需要利用南方的棉花等原料。而南方却更愿意把原料卖给国外,因为他希望进口便宜的英国商品。这样南方的市场被英国占据。北方缺少销售市场。要进行生产,离不了自由劳动力,而南方却占有了大量的黑人奴隶。北方从原料、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受到了南方黑人奴隶制的严重制约,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而南方依然盛行使用黑人奴隶劳动的种植园经济。南方的奴隶主认为使用黑人奴隶生产棉花在经济上有利可图,才在政治上拼命维护当时已经是十分落后的奴隶制度。这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无法调和,什么是其中的焦点呢?当矛盾无法调和时,最终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大家分析一下战争爆发的原因?
什么事件引发了这场战争呢?
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为什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会引发这场内战呢?
大家阅读材料,“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奴隶制是建立在人性中的自私自利上面的,是与人热爱正义的天性相违背的。” ──林肯
这两段话,反映了林肯在对待联邦政府和黑人奴隶制度的问题上态度是怎样的?
(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
南方奴隶主愿意让一个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总统上台吗?
在这种情况,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了。美国面临着分裂的危险。
战争爆发后,情况如何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战前美国情况以及南北方各自的情况。
(出示内战中北南比方的力量对比)
现在请你预测一下战争形势。
那么,战争初期的战况如何呢?”
尽管北方在很多方面占据优势,但战争初期南方军队却节节胜利,这是为什么?
北方人民显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林肯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如果你是林肯,你会如何做呢?(提示:从土地和黑人两个方面来考虑)
林肯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
(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
师:1862年5月签署的《宅地法》规定:凡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的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国有土地中领取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约65公顷)的土地,连续耕种五年以后,即成为私有财产。
1862年9月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宣称:“1863年元月1日起,凡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问:这两部法令的颁布有什么作用呢?
充分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满足了人们对土地的需求。奴隶得到自由,踊跃参军,北方军队获得雄厚的兵源。
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后,北方军队由防御转为进攻,这个事件成为战争的转折点。
战争结果如何呢?
战争后不久,林肯却被害。为了纪念林肯,美国修建了林肯纪念堂。
2000年2月,美国有线电视台公布了一项美国历史上41位总统的最新排名,林肯名列首位。这项调查结果表明了什么?为什么?
美国用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如果你是国家主席,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为什么?
在学习美国内战的根本原因时了解到,北部的资本主义发展遇到了阻碍,现在这一问题解决了吗?
问:这场战争使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这次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问:美国独立战争是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这场内战属于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对美国政治、经济有什么影响?
经过这次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但内战并没有彻底消灭种族歧视,尽管黑人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美国公民,但在政治上、经济上仍受白人统治者的歧视和压迫。种族歧视问题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小结〕:
美国南北战争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本课内容。
原因、时间、导火线、、开始、转折、结果、历史意义。
帮你记忆:
美国南北战争
独立以后扩领土,南北矛盾日突出。
奴隶制度废与除,不可调和起冲突。
一八六O至五六,内战结果北胜出。
资本主义迅发展,又一障碍被清除。
5.音乐九年级上册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篇五
1、感受歌曲中所描绘的欢乐情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四季童趣》,并体会歌曲所描绘四季美丽的景色和童年乐趣。
教学重点:能够完整流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节奏的准确和休止符的停顿
课型:音乐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问好歌)
二、激趣导入
1、师弹奏《春天在哪里》,生跟唱;
2、说四季;(问歌曲表现的是哪个季节?问一年有几个季节?)
3、那如果让你们用颜色来表现这四个季节,你会用什么颜色呢?
(春天:绿色,万物复苏,最富有生机的季节;夏天:红色,烈日炎炎;秋天:黄色,丰收的季节;冬天:白色,寒冷,雪花的世界。)
4、说的真不错,那在这四个季节中同学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
a、喜欢冬季可以堆雪人,打雪仗
b、喜欢夏季游泳,穿漂亮的花裙子。放暑假旅游。
c、喜欢春季万物复苏,小树发芽了,草绿了,花开了。
d、喜欢秋季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各种蔬菜、水果大丰收,金色的秋天很美。
5、同学们,你们都会在自己喜欢的季节里做些什么呢?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吗?
三、学习歌曲
1、看来,四季给大家带来了许多乐趣,今天彭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就叫《四季童趣》,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中的小朋友都在四季中做什么?
春天→放风筝夏天→小河湾,抓螃蟹
秋天→长竹杆,打枣摘苹果冬天→雪撬板去滑雪
2、同学们听的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
3、学唱歌曲
(1)先跟老师把歌词读一读。(按节奏带读歌词)
(2)师范唱,注意前奏与间奏,还有歌曲中有哪些力度记号?
(3)分句跟琴唱。
(4)跟着教师的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5)学生自主的完整的演唱全曲。
(6)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5、轮唱(把学生分成“春、夏、秋、冬”四个组。分组轮唱。)
6、教师组织学生合作表演:
四组同学表演四个不同的季节,教师和其它的同学们演唱歌曲。
四、拓展。(表现歌曲)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意境。老师提供给孩子四个方案:A喜欢绘画的同学拿出彩笔、图画本,画出心中最美的季节(四季各选一幅的贴在黑板上);B喜欢舞蹈的同学可以聚在一起共同创编舞蹈;C喜欢器乐的同学可利用短暂的时间练习演奏歌曲;D喜欢声乐的同学可聚在一起探讨怎样表现歌曲。同时,鼓励孩子采用其它方式表现歌曲意境。2、在充分地准备之后,各组成果展示。3、教师做小结:小朋友通过各自的方式表达了对四季美好景色的赞美,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美,拥抱美好的未来。
五、总结
6.英语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unit4 stayhealthy 篇六
本单元以讨论允许和不允许做的事情而展开学习, 在不断深入讨论过程中又学习了表示同意和不同意的表达方法以及由情态动词should构成的被动语态。为了能够增强学生开口讲英语的自信心, 第一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创设与本课话题相关的情景, 如谈论青少年日常行为规范、校规、家规等。围绕着教学目标, 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 让学生辩论一些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在使用所学目标语言进行辩论时, 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 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真实观点和想法, 同时学会关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规章制度, 对周围世界进行比较客观地认识和评价, 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Don’t eat in the classroom”中学过关于规章制度的讨论, 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what should I do?”中学过情态动词should的用法。本单元谈论的是学生非常熟悉又和生活、学习紧密相关的话题——家规、校规及其他规章制度, 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 激起学习的兴趣。因此, 掌握“be (not) allowed to do/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do”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由谈论各种规章制度, 发表自己的观点, 并陈述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种家规、校规进行修改, 并为一些组织机构制定新的规章, 体现“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新课程理念。
(二) 学生情况分析
笔者教学的对象是初三学生 (以中等生为主) , 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所以对英语学习的模仿力很强, 但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自信, 害怕表现, 但又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因此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有更多的说英语的机会,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有一些学困生由于基础薄弱, 对完成某些任务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可采取小组奖励的办法, 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 鼓励小组中的优秀成员主动帮助困难生学习,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让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 语言知识目标
1. 掌握语言结构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do, 学会表达 agree 和 disagree。
2. 对目标语言的听力训练。
(二)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了解和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 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和优良品德; 正确看待“家规”“班规”“校规”等, 并能认真遵守;理解父母、教师的合理建议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 教学重点
1. 词汇:teenager, choose, pierce
2. 词组:too wild, too silly, too young, not seriousenough, not old enough, not calm enough, get earspierced
(二) 教学难点
结构:should be allowed to,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步骤 1:导入 (5 分钟)
T: An exchange student comes to our classtoday. He wants to know some rules about ourschool.
通过投影展示以下活动名称, 学生以四人一组活动, 各自谈论在学校里能做哪些, 不能做哪些。
What rules do you have at our school?
We should sweep the floor every day.
We should not arrive school late.
We should not take mobile phones .
……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blackboard, fightw it hothers , arrive school late , take mobil ephones等等。
多媒体呈现表格, 小组讨论填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新知。
( 二 ) 步骤 2:呈现 (25 分钟)
1.Introduce the new structure: allow sb. to dosth. / don’t allow sb. to do sth.
多媒体呈现 :
Teachers allow us to eat in the dinning hall.
Teachers don’t allow us to eat in the classroom.
2. 小组活动:
全班50人分成12组, 每组4人
游戏规则:
(1) 用纸片做成12个签, (其中有2个签画有小红旗) , 由组长抽签, 抽到带有小红旗的签的两个组进行比赛。
(2) 第一轮用am/is/are allowed to结构说句子, 比赛小组每人2次机会, 但是不能重复出现句子, 否则为失败。第二轮用am/is/are not allowed to结构说句子, 规则同第一轮。获胜小组会得到一面红旗并在全班中挥舞以示胜利。
(3) 在重新抽签 (不含已参加过的小组) , 规则同2.
参考短语:sweep the floor, fight with others, eat in the dinning hall, eat in class, take mobilephones等, 可以自己自由发挥。
设计意图:由熟悉的结构引入新的结构, 并采用小组活动使每个学生能够参与其中熟练短语和句子结构, 达到开口说的目的, 有助于学生理解下一环节, 从而使新授课的内容达到高潮。
3. 被动语态:
(1) 定义 : 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
(2) 构成 : 助动词be+ 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助动词有人称、时态和数的变化。
(3) 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情态动词+ be +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
(4) 用法:当我们不知道谁是动作的执行者, 或者没有必要指出谁是动作的执行者, 或者只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时, 要用被动语态。
4.复习过去分词的构成 :
(1) 规则变化
watch---watched practice---practiced
study---studied stop---stopped
(2) 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
am/is /are---been have/has---had
write---written do---done go---gone
5. 教学1a
(1) 教师明确任务要求, 给出一定的指导。强调重点词汇:teenager, choose, pierce。
(2) 让—位学 生大声朗 读1a中的句子。 确定学生理解了每个句子之后,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agree or disagree。
(3) 在学生掌握了结构be allowed to的基础上, 进—步介绍带有主观态度的新结构: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告诉学生这—结构增加了情感态度, 表示应该被允许和不应该被允许。
(4) 学生完成1a之后, 让不同的学生发表意见:agree or disagree. Why?
6. 投影展示练习
我会做: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快速抢答做4个转换句子, 将allow sb.to do变成be allowed to do并用投影展示答案。
1.They should allow us to have part-time job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e should allow children to spend time with their frien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he teacher should allow Anna to finish thepictu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ents should allow children to choose theirown frien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We should be allowed to have part-time jobs.
2. Children should be allowed to spend timewith their friends.
3. Anna should be allowed to finish the picture.
4. Children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own friends.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la中的句子, 投影展示练习这个环节巩固了学生allow的用法。
7. 教学 Section A - lb, 2a, 2b
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Section A - 1b, 2a , 2b进行听力练习。
(1) 认识新词汇:teenager, earring, get their earpierced, do homework with friends
do part-time jobs, too wild / young / silly …, not serious / calm / old…enough
(2) 教师先帮助学生明确要求, 并且给出—定的指导。
(3) 让学生朗读其中的句子, 问题。
(4) 播放录音, 核对答案。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听录音能提高学生听的质量和信心。
8. 练习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The telephone _____ (invent) by Bell in 1876.
The trees may _____ (plant) in spring.
Teenagers should not _____ (allow) to drive.
English _____ (speak) in Canada.
Math must _____ (study) well.
答案:
was invented , be planted , be allowed , is spoken, be studied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被动语态。
(三) 步骤 3:巩固和拓展
1. 学生列出青少年应该被允许做的和不应该被允许做的事情, 列表之后进行 free talk。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重点结合Section A -1c和Section A - 2c的内容进行小组活动, 以便能更自然, 更正确地使用所学的语言。
通过投影展示语言结构和交际中要用到的词组:
结构:should be allowed to,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词组:too wild, too silly, too young, not serious enough, not old enough, not calm enough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情境, 真实而富有趣味,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巩固了本课的新知。
(四) 步骤 4. 小结
1. 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内容复习Grammar Focus.
2. 总结并回顾本节课所学到的重点知识。
(五) 步骤 5:作业
1. 用结构 be (not) allowed to do 列出课堂上介绍的—些事情;
2. 用 should, must, may 等情态动词各写出 5 个被动语态的句子。
(六) 步骤 6:板书设计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 评价内容
本节课通过展示练习, 巩固与拓展这两个环节, 如果全班80℅的学生能够按要求学习或完成句子, 那么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本课的教学难点即得到突破。这是评价本课是否成功的更重要的标准。
(二) 评价方法
小组活动汇报, 基本全体学生都能说出一个正确的句子即可符合标准;
7.英语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unit4 stayhealthy 篇七
教学目标:
1、朗读这首词,感悟诗歌内容。
2、了解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3、体会诗人宽广的胸怀,坚定的信心和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教学重点:词的思想内容、精妙的语言
教学难点:词的意境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豪放的诗风容易引起学生的情绪,通过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激情,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
2.探讨法:将一些重点知识拿来探讨,教师从旁引导,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PPT显示《沁园春雪》书法作品。
2.PPT显示:领袖风采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生齐说)。他既是一位伟人,有胆有识,力挽狂澜,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在他的一生中写下了六十多首催人奋进、震撼人心的光辉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他的一篇经典佳作《沁园春雪》(板书)
3.解析题目
4、背景介绍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
二、第一乐章:诵读感悟
(一)读得正确流畅
1.师:这是一首韵律优美的诗。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学习的第一乐章:“诵读感悟”。(PPT)大家先把诗歌读一读,我提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力争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畅。
生散读,师行间倾听。
2.师: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试一试的?
3.读准字音如:
沁qìn数风流人物shǔ折腰zhé思汗hán今朝zhāo
(二)读出音韵美
1.师:读准了节奏和重音,我们就能将诗歌读得抑扬顿挫,感受到它的音韵美。
2.师:(PPT出示前三句)大家看词的前三句,应该在哪里停顿呢?那么重音呢?哪几字作重音处理?
生答。
3.齐读前三句。
4.现在,同学们和同桌一起读这首词,一边读一边讨论,力求读准重音和节奏。
5.师:我们再来一起把课文齐读一遍。
(三)读出豪迈情
1.师:诗歌要读出感情,通过刚才的朗读,大家觉得这首词要读出怎样的感情啊?
明确:豪迈、赞美、气势磅礴。
2.师:同学们把握得很准确,诗人柳亚子读后曾经这样评论:“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未能抗,况余子乎?”
师:连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都不能与他相提并论。同学们,毛泽东他不是一个普通的文人,而是一位叱咤风云的领袖诗人,他将自己的胸襟、情怀、斗志注入诗中,写成的诗当然是豪放激昂、大气磅礴。
(板书:大气磅礴)
3.欣赏唐国强朗诵这首词。
4.哪位同学愿意来向唐国强挑战的?
生读后点评。
三、第二乐章:细读品味
师:这又是一首意境深远的诗。下面我们进入诗歌学习的第二乐章:细读品味。
(一)品壮美雪景
1.师:词的上阕描写壮美雪景,品读这一部分,我们要找一个领字品一品,找一种手法品一品,还要找一幅画面品一品。
2.师:找一个领字品一品,什么叫做领字呢?通俗地说,就是在词中起领起作用的字,他能领起词中的一句话或者几句话。同学们细细品读上阕,能不能发现上阕哪个字是领字呢?自己读一读,思考一下。
明确:“望”字是领字,它领起了哪几句话呀?
3.提问:下阕有一个字同“望”有异曲同工之妙,
明确:惜。
4.师:领字的巧妙运用,我们看出了诗人的写作思路,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咱们再来找一种手法品一品。写景都有哪些手法呀?
交流,引导明确,如: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雪白、山高,连绵起伏。
(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用夸张的手法,让人十分形象地感受到雪下得大,绵延千里。
(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雪后晴天的美丽景色,用的是想象的手法,虚写。
(4)“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用夸张的手法,让人十分形象地感受到雪下得大,绵延千里。
5.师:诗人动用各种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壮丽的自然画卷,可谓“诗中有画”,现在就请大家拿出笔,给我们描摹一幅你脑中呈现的画面。要说明的是,描摹不等同于翻译,而是要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反映成画面,描写必须生动形象。
生动笔写,师巡视。
交流展示,师点评。
6.现在我们来齐读上阕,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二)品千古帝王
1.上阕是一幅意境开阔的自然画卷,下阕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作者将视野转向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作者都提到了哪些历史人物啊?
生答。
2.从“惜”字可见作者对他们什么态度呀?
明确:惋惜、可惜。
3.同学们,秦始皇扫除六合,汉武帝平定匈奴,唐太宗南征北战,宋太祖结束纷争,成吉思汗更是纵横驰骋,他们都是英雄呀!但毛泽东委婉地批评,傲视群雄,可谓“欲与英雄试比高”,谁胜过这些英雄,比这些英雄高呀?
4.生答:风流人物。
(三)品风流人物:
1.毛泽东所指的风流人物是哪些人呢?(PPT写作背景)
明确: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大众,他们必将胜过古人,平定乱世,开创辉煌,迎来“分外妖娆”的明天,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风流人物。
2.上阕:壮丽山河,纵横千万里;下阕:风云历史,上下五千年。大视野,大胸襟,大抱负,使得这首词大气磅礴。
3.齐读课文。
4.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什么样的人称得上风流人物呢?
生自由答。
5.师:同学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脑海中浮现出这个画面,这个画面来自于2008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组委会认为(PPT)
生齐读:“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而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民族力量。无论是伟大,还是平凡,只要实现了人生价值,那他就是风流人物。”
6.师:十年后、二十年后,时代的风流人物是谁呀?生答:是我们。
四、第三乐章:纵情吟唱
同学们,壮丽的山河,悠久的历史,英雄的儿女。今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学习伟人的这首词;也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接受这份财富,庆幸生在伟大的中国。现在请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纵情吟唱,唱出诗歌优美的韵律,唱出诗人豪迈的激情,唱出诗人伟大的抱负,更唱出我们对未来的无比自信。
生全体起立。集体朗诵。
五、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文。
李学云
8.英语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unit4 stayhealthy 篇八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两封信的内容,把握融会贯穿于两封家书中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
2.理解“坚强”的内涵,真切体会到作者对儿子的舐犊之情。
3.领悟如何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坚强”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导入,并复习书信格式。
1.刚才我们听的是李春波的《一封家书》,那你能说说书信的格式你听出了哪些?
称呼、问候、正文、祝语、结尾还要写上署名和日期
2.李春波的《一封家书》流露出很强的游子思乡思亲之情,尤其能从游子的思亲中感受到父母的思子。在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书信无疑成了两地相思情感的最好使者。著名翻译家傅雷,在其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自己的惦念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两封家书。(出示课题《傅雷家书两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
说说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心境)而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第一封信:1954.10.2 消沉苦闷之时。
第二封信:1955.2.26 欣喜成功之时。
2.从这两封家书中,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勇敢、坚强的人
三、抓住文眼,领悟主旨
不错。正是希望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使这两封不同时间、不同内容的家书具有了相同的内在精神,为这两封家书谱写出了一个主旋律。
1.仔细阅读两封家书,结合家书内容说说“坚强”的内涵。
2.学生细读课文并思考。
3.讨论: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则:
(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2)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3)“像对着古战场一般地存着凭吊的心怀”是怎样一种情绪?
第一则:(1)控制情绪,泰然处之;(2)正视错误,理智分析
不错。“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当你面对挫折,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要做一个坚强的人。这个我们能理解,但第二则写于儿子成功之时,傅雷为什么还要告诉儿子需要坚强呢?“坚强”又有什么新的内涵呢?我们来看第二则。
(1)“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谦卑。”“坚强”就是不能被鲜花、掌声所迷惑,要永远保持谦卑,这比失意时要坚强、振作更困难。
的确,鲁迅先生说过:不满足是向不的车轮。“坚强”包括两个方面,即“胜不骄,败不馁”。我想我们的生活是丰富的,正如海面有时会掀起狂风暴雨,但也有阳光满照的时刻。对于狂风暴雨来袭,我们往往会谨慎有加,极度重视;而恰恰是阳光满照时,我们又容易放低警惕。所以我们应该时刻谨慎,时刻坚强。这也正是傅雷的伟大之处。
(2)那么,作者认为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
赤子之心。
(3)你们能否结合家书内容谈谈怎样的心灵才称得上“赤子之心”呢?作者在家书中流露出对儿子怎样的希望?
(1)保持谦卑(2)怀有赤子之心(心灵纯洁、爱国之心--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有了这样一颗赤子之心,就会使自己变得强大,所以傅雷告诉儿子,你再也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了也不怕的了。著名学者周国平也曾说过:
补充: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著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 --周国平
孤独产生于爱,不错,傅聪当时在国外,身边没有亲人陪伴,或许身边没有知音,但只要胸怀爱心,爱祖国、爱亲人、爱世界、爱生活,那么他就能和普天下的赤子相接相契相抱。我国古代不就有高山流水之说吗?唐代诗人:王勃--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品味语句,体会感情
傅雷也总是用自己的爱心,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帮他排疑解难,助他顺利成才,成为儿子人生之路的坚强后盾。从两封家书中,你能看出父子俩之间的关系如何?(关系亲密,不但是父子,亲如朋友。)何以见得?
读一读,找一找,从这两封家书中“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些字里行间?
两封家书因儿子的境遇不同,展现了不同的风格。
第一封: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的鼓励
第二封:满怀欣喜,激情洋溢的勉励。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读到此处,令人不禁感叹:《傅雷家书》真不愧为亲子教育的典范!我们来看看傅雷自己如何阐述写信目的的?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曾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闲话,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既是儿子生活中、思想上的良师,又是儿子艺术上的导师、知音。儿子受挫,他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儿子成功,他谆谆教诲,激励鞭策,让他勇于追求艺术的至境,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并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感谢傅雷,因为他的家书已不仅仅是傅家的财富,它已成为我们整个民族的一种精神财富。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认真阅读《傅雷家书》,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六、作业:
1.结合名著导读,在课外阅读《傅雷家书》。从中摘录生动优美、感人至深的文字,并写出自己的理解感受(至少5句)。
2.“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你苦闷时父母倾诉吗?你成功时与父母分享吗?请以《有话要对爸爸(妈妈)说》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以书信的形式写)。
濮凤林
9.英语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unit4 stayhealthy 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字形、看图片、动作演示、展示汉字演变等方法,识记“江、南、可、采、莲、鱼、东、西、北”9个生字,认识新偏旁“三点水”和“草字头”。
2.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正确书写“可、东、西”3个生字,学写新笔画“竖钩”和“竖弯”。
3.借助生动的画面,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同桌合作读、表演读等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采莲人的欢快之情,体会江南的景色之美。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江南美景图片,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江”“南”:重点认识新偏旁“氵”,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姓名认读“江”;指导“南”的读音。
二、走进诗歌,识字读文
1.自由读古诗,要求:边看插图边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同桌互读古诗,学习圈出来的不认识的字,教师巡视。
3.教师呈现古诗,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预设“采”字的教学:
(1)卡片出示“采”字,指名学生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2)播放“采”字的微视频。
4.同桌互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学习诗句,感受美景
(一)学习前两行诗句
1.课件出示江南采莲的美景,提问:你最喜欢江南的什么风景?(莲叶、莲……)
2.交流反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
(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莲”,学习新偏旁“艹”:“莲”就是荷花,“采莲”就是采莲子;“莲”可以和哪些字交朋友?(莲叶、莲花、莲蓬……)
(2)指导学生感受荷叶“田田”的美景。
仔细观察莲叶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赞美莲叶———碧绿的、一张接一张的、层层叠叠的……莲叶这么多、这么密,就是古诗中的一个词———田田。
指导朗读:江南采莲时节,大大的、绿绿的莲叶一张挨一张、一层叠一层,多美啊!谁来美美地读给大家听?让我们配乐朗读,再一次美美地读一读这两句诗。
(二)学习后五行诗句
1.师:看着莲叶的美景,听着你们动听的朗读,湖中的小鱼也乐了。瞧,它们也来了。
图片出示红色的“鱼”字,学习“鱼”字。
2.读后五行诗句,小鱼儿在莲叶间干什么?
学习生字“东、西、北”。看图猜字:
3.创设情境,体会“戏”的快乐。
师:谁来当小鱼?这条小鱼,你想游到哪儿去?(反复巩固认读“东、西、南、北”)小鱼小鱼,你的心情怎么样?(自由自在、快乐)
小鱼这样自由快乐地在莲叶间游戏玩耍,诗句中用了哪一个字来表达小鱼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鱼“戏”莲叶间的自由快乐之情。
(三)游戏表演,熟读成诵
1.播放歌曲《江南》,加动作表演读。
2.用师生对读、同桌表演读、拍手歌等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3.看课文插图,背诵古诗。
四、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1.摘莲叶,读生字。
师:小鱼快乐地玩耍着,我们也来做一个游戏吧。(PPT出示)莲叶间藏着许多生字,谁认识它们?(北、江、可、鱼、采、莲、东、西、南)
2.出示“可、东”,认识新笔画“竖钩”。
观察比较,这两个字有哪些相同的笔画?认识“竖钩”,红线勾出竖钩在田字格中的不同位置。
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东”字书写,边范写边说口诀:一横平平稳又稳,撇折折在横中线,左右两点齐对称。
学生书写,反馈评价,学生再写一个。
3.播放“西”的书写微视频,认识新笔画“竖折”。
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反馈评价—学生再练。
【设计意图】
汉乐府《江南》是一首优美的采莲曲,富有江南水乡特色,语言生动活泼,格调清新明朗。整首诗短短七行,前两行写了江南水乡的美,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了鱼儿在莲叶间游水嬉戏的情景,还配有淡淡的水墨画,孩子们很喜欢。学生在这之前只学了两篇课文,识字量少,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都有一定的困难。基于学情和第一学段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努力达成“识好字、读好文、写好字”这三个要求。
一、“多种方式”识好字
在教学中,我试图引领学生通过看字形、看图片、动作演示、观察汉字演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识好字。在集中识字环节,制作“采”字微视频,通过展示“采”字的演变,变抽象线条为生动图形;继而联系生活经验,点明“采”有“摘、取”之意,表示人用手去拿、取,又把“采”字放入果农摘果子的生活情境中(“爪字头”代表伸手去取,“木字底”代表一棵结满果实的树),这样学生识字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在巩固环节,我以歌曲、游戏的方式作为课间操复现,集课中放松游戏、识字、诗歌梳理于一身,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既消除了疲劳,又自然而然地背诵了课文,更为接下来的写字教学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朋辈互助”读好文
“朋辈互助”是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一条路径。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借助“朋辈互助”的学习方式,同桌共读一首古诗。在朗读环节,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小组合作、师生对读、问答读、小组合作演读、情景表演等方式,运用角色转换入情入境,演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采莲人的欢快,体会江南景色之美。
三、“观察比较”写好字
10.英语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unit4 stayhealthy 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练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含义,疏通文意。
2、了解董宣人物性格,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公正、廉洁的品质,并帮助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教学重难点】
重点 采取合作、讨论等形式,把握人物形象;同时可通过新旧知识相融合,学习写作方法;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难点 理解古代“法”与“执法”和现在的“法”与“执法”不同;古今社会生活相联系,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社会是法制社会,讲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古代社会的人们是如何维持社会秩序?今天,我们来学习《董宣执法》,了解古代社会的法制状况。
二、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宋左光禄大夫范泰之子。曾任秘书丞、新蔡太守和尚书吏部郎。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北宋时,人们把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范晔所写纪传,笔势纵放,词句绮丽凝炼,颇具骈文句法,其中一些人物形象也刻画得真切感人。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范滂传》等。尤擅长论赞,如《皇后纪论》、《二十八将传论》、《宦者传论》皆为名篇。又于纪传中收录大量政论、辞赋、使该书兼具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另其《狱中与诸甥侄书》一文,自述写作甘苦,提出文章“以意为主,以文传意”的主张,反对“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的形式主义。他是南朝时较早注意声律、文笔问题,具有进步文学主张的作家之一。题目解说
董宣是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一个执法严格的官员,被刘秀赏赐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强项令”,意思是脖子刚强、不肯低头的县令。他为官正直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不仅赢得了汉光武帝刘秀的信任,敢于大胆任用他,而且也受到当时人们的称颂。他的事迹被写进了《后汉书·酷吏列传》,流传至今。相关资料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及八志,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共一百九十五年的史实。其中,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的范晔,志的作者是晋朝的司马彪。
范晔在撰写《后汉书》以前,已经有许多后汉书流传。其中,主要的有东汉刘珍等奉命官修的《东观 汉记》、三国时吴国人谢承的《后汉书》、晋司马彪的《续汉书》、华峤的《后汉书》、谢沈的《后汉书》、袁山松的《后汉书》,还有薛莹的《后汉记》,张莹的《后汉南记》、张璠的《后汉记》、袁宏的《后汉记》等。范晔的《后汉书》,就是在这些后汉书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
《后汉书》自有其特点。从体例上看,与《史记》和《汉书》相比,有一些改进。在本纪方面,它不同于《汉书》的一帝一纪,而是援引《史记·秦始皇本纪》附二世胡亥和秦王子婴的先例,在《和帝纪》后附殇帝,《顺帝纪》后附冲、质二帝。这既节省了篇幅,又不遗漏史实,一举而两得。在皇后方面,改变了《史记》与《汉书》将皇后列入《外戚传》(吕后除外)的写法,为皇后写了本纪。这样改动,符合东汉六个皇后临朝称制的史实。
三、字词精解 1. 生字正音
晔(yè)骖乘(cān)(shèng)箠(chuí)楹(yíng)枹(fú)斛(hú)以头击楹(yíng)臧亡匿死(cáng)因敕(chì)艾绶(shòu)乘:shèng量词。2. 字形辨析
晔—烨—桦 敕—赦 枹—抱 3. 难词释义
及:等到。骖乘:陪乘。骖,三匹马驾一辆车。数主之过:责备,列举罪状。.因格杀之:于是。诉:控告。.征:征召。汉代通过征辟选拔官员,即根据地方官的举荐,征召有德才的 人出任某个官职。
洛阳:在今河南洛阳,为当时的首都。不须:用不着。须,等,等待。钱三十万:三十万枚钱。豪强:指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人。斛:古代量器,容十斗。乘:shèng量词。
四、正课----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然后学生齐读课文。2.学生试着比照阅读。
3、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情节,大体了解本文叙述的故事,课文主要记叙了几个故事来表现人物? 那么课文又是怎样记叙故事的呢?请你找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或让学生复述课文)解惑:本文是重点记叙一件事,来突出董宣的精神。
起因:湖阳公主的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
高潮:公主告状,董宣痛陈杀奴的理由;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谢罪,董宣宁死不从。
结局:光武帝明白个中道理,重赏董宣。
(明确:这篇课文讲述了汉光武帝统治时期,洛阳令董宣秉公执法,面对湖阳公主的包庇行为,光武帝的强权统治,势不低头,获得了人们的美誉,也改变了光武帝的看法,死后得到厚葬。注:各组学生只要能答出记叙文基本要素就可以。)本文是一篇历史人物传记,文中通过记叙“董宣执法”的故事和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景况,从正、侧面体现了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廉洁的高贵品质。课文虽不长,但主次协调,正面、侧面呼应,行文活泼,富于变化。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分析人物形象及写作特点。
五、串讲课文
第一节:写董宣执法的故事。
1、董宣,字少平……吏不能得。解词:特,特例。征,征召。苍头,家奴。因,因为。匿,藏匿。简析:先交代事件的起因。湖阳公主的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矛盾冲突就此展开。指名朗读,翻译。
2、及主出行……因格杀之。解词: 及,等到。
以奴骖乘,以,用。乃,于是,就。以刀画地,以,用。叱,呵斥。
数,数落,列举。因,于是,就。
格杀,打死。之,指代家奴。
简析:写事件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指名朗读,翻译。
3、主即还宫诉帝……流血被面。解词: 欲,想要。之,指代董宣。乞,乞求。纵,纵容。
何以,以何,凭什么。须,等待。被,覆盖。
简析:写事件高潮。指名朗读,翻译。
4、帝令小黄门持之……宣以班诸吏。解词: 持,托扶。使,命令。谢,认错。从,顺从。顿,叩头。
之,凑足音节,无实意。据,撑,按。
俯,低头。臧,藏。行,施行,施加。敕,下令。悉,全,全部。班,分发。以,把。
简析:写矛盾冲突的第二个回合和故事的结局。指名朗读,翻译。
5、由是搏击豪强……第一节完 解词:
由是,从此。
震栗,害怕得发抖。简析:写董宣令豪强震栗,写他在百姓中的威望。
6、总结第一节:本段写董宣秉公执法的一个故事,突出他的不畏权贵、执法必严的精神。文章叙事具体、层次清楚,只本文的写作特点。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串讲第二段
这一节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
1、在县五年……敝车一乘。解词:卒,死亡。遣,派遣 唯,只。
妻子,妻子和儿子。敝,破旧。
简析:写董宣死后家中的景况,表现他的清贫、廉洁。指名朗读,同桌翻译。
2、帝伤之……葬以大夫礼。解词:伤,悲伤,感到悲痛。乃,才。以,因为。
葬以大夫礼,以大夫礼葬,以,用
简析:写皇帝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廉洁的官员,感到很伤心,按大夫的礼节安葬了他。二.分小组讨论
1光武帝对董宣前后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这个故事中,汉光武帝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他的变化?(此题使学生通过对刘秀的前后态度的对比分析,理解秉公执法的意义)2董宣为什么要“大言数主之失”? 3课为什么称董宣为“强项令”?
4汉光武帝为什么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这对表现董宣的品质有何作用?
思考回答:因为刘秀发现,董宣死后,是用布做的被子盖尸体,只有妻子和儿子在相对哭泣,只有大麦几斗,破车一辆,家境非常贫困,由此可知,董宣生前非常廉洁。“刘秀的这番话更加从侧面烘托出董宣的廉洁。
5、讨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你怎样评价“光武帝”这个人物?
刘秀一开始听了公主的告状,怪罪于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但后来却不杀他,而奖励钱三十万。从这几方面回答:(1)从中看出光武帝是一个识别人才,知锗就改的明君。(2)光武帝明白了个中道理,明三.问题探究
1董宣未经审判就“格杀”家奴,你怎样看待的?
古代执法与现代执法有很大的差别。古代执法,特别是秦法时期,审判、执行均由县令施行。现代是
公安、检察、法院,三权分立,各司其责。此题,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2历史上像董宣这样的人,你还知道有哪些?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秉公守法的清官,懂得我国历史上有大量“为民请命”的好官,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如:包拯、海瑞、寇准等。如果你将来做官,做什么样的官?
联系现实生活,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应引导学生紧紧把握住人物的事迹,因为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从这些事迹中显现出来的。例如:为官刚正,执法严峻,等等。
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进行理想教育。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对董宣这个人物的形象进行了分析,体会到了他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也学习了正面、侧面相呼应的描写方法。同学们都畅所欲言,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望大家今后继续积极动脑、动口、动笔,主动学习,学会求知。白了董宣痛陈严格执法对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四、分析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1、引导学生归纳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学生发言后明确:第一节写董宣严格执法的故事。表现他不畏权贵的精神。事件的起因是湖阳公主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高潮是公主回宫告状,董宣痛陈理由,皇帝命董宣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宁死不从。结局是皇帝明白了个中道理,重赏董宣。第二节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和皇帝对他的评价和待遇,表现他为官清廉。
2、引导学生体会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第一节是正面描写董宣,第二节是侧面写董宣,正面和侧面相互呼应。第一节是课文的详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内容,第二节是课文的略写部分,是课文的次要内容,文章详略得当,行文活泼,富于变化。
3、引导学生归纳人物性格特征和品质
秉公执法,不畏权贵,为官清廉,奉公克己。
11.英语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unit4 stayhealthy 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本课中的重点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①感受富于哲理的变化的语言。
②学习托物言志的抒情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落叶的伟大:凋落自己,换来新生。
【教学重点】
品味本文生动富含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法 【计划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叶落知天下秋”。许多作家往往借落叶抒发寂寞、孤独、悲凉、愁怅之感,这也是我们学生写作文经常涉入的角度。想一想,除了悲凉感伤的气氛,我们就没有其他写作的新意了?当然不是的。著名作家贾平凹另辟蹊径,用优美细腻的笔调给我们描画了一幅秋日落叶图,并从中给我们以生命的启示。那么,我们就来好好学习一下前辈的佳作:
二、资料助读
1、贾平凹(1952~)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文论集》等。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于1988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1997年获法国女评外国文学奖。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简明自然。
2、法桐学名悬铃木,原产东南欧、印度及美洲。由于最初由法国人种植于中国的上海法租界内,故称之为“法国梧桐”。法桐株型高大,蔚为壮观,花期4——5月,果实9——10月成熟。伟岸、雄奇、实用性和观赏性极强。有着“行道树之王”的美称。
3、有关写落叶和梧桐的诗句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虞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唐子西语录 东篱菊酒秋风过,满目唯留落叶频
秋风清 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 此时此地难为情 月团新碾瀹花瓶,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
西风扬子江边柳,落叶不如离思多。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雨打芭蕉云落叶 风吹杨柳花飞絮 闾庭多落叶,慨然已知秋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课文之前,老师想知道对于散文,第一次朗读的时候你应该带着哪些问题去读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提出初读的要求:(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生词(2)这篇散文写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交流学习结果(1)注音
风姿绰约chuò 憧憬chōng 婀娜ēnuó 寒伧chen 停滞zhì
(2)词语解释
丰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丰姿,也作风姿,风度姿态。
憧憬:向往。
妩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婀娜:(姿态)柔软而美好。
寒伧:这里是丑陋、难看的意思。
(3)学生交流本文所写的内容。
明确:课文写了法桐的叶子由繁盛到凋落再到繁盛的过程。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经历了由喜爱到哀叹到敬仰的过程,并悟出了生命哲理。
2.根据上面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继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问题设置如下:(1)作者是如何描写法桐的呢?
(2)作者所悟出的人生哲理:“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对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3)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再次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利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做好记录。小组交流学习结果,以共享学习成果。
集体交流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当点拨。使学生明确:
(1)这篇文章前六段分别描绘了春天、夏天、秋天、来年春天四个时间法桐的景色。其中写的最详细的是春天的法桐。作者从法桐的颜色、姿态、神韵三个方面描写了春天法桐的盎然生机。同时还采用了侧面 衬托的方法,通过鸟夫妻的欢乐来衬托绿叶的温柔美好,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其次较详的写了秋天的法桐,写出了它的枯瘦败落,和前面春天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的哀叹、同情溢于言表。然后作者又由来年春天法桐的新叶明白了,法桐旧叶的凋落换来了新生。正如我们收集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样,自然作者就得到了生命的感悟。
(2)由法桐叶子由繁盛——凋落——繁盛,作者明白了:生活中有欢乐也有痛苦,没有痛苦的付出便不会有快乐的收获,只要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这种借某一具体的事务,通过它们的精神抒发自己的感悟及思想的写法就是托物寓意。它的常见思路是状物——寓意。
三、深入研读 1.品味语言
(1)本文篇幅短小,语言凝炼优美,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找出优美的句子进行赏析。在赏析之前,老师想知道,大家打算如何赏析散文的语言?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归纳并点明:可以从用词美、修辞美、哲理美写作手法运用美等角度赏析,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赏析。
学生读课文赏析,并用圈点批注的方式记录赏析结果。小组共享学习成果。集体交流学习结果。
例如:“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做一个妩媚的笑。”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动静结合,从颜色、姿态、神韵三个方面写出了春天桐叶的美好形象。(2)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2.质疑问难:
学生仔细的品读课文,找寻自己不懂的问题,向同学和老师质疑。
学生交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其余同学帮助解答,老师视情况给与点拨。常见的问题有:
(1)文章的标题为《落叶》,可是作者却用了较多的文字来描绘“绿叶”,这样的安排是否喧宾夺主了?(2)第四段中“我觉得这很残酷”的原因是什么?“这”指的是什么?
(3)“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的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掉落去。”如何理解这句话?(4)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和作用。3.写作特点
《落叶》一文中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抒情手法。托物言志是作者在文章中,借助于对某些特定事物的描绘,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以揭示作品主题。本文借法桐树叶的凋落与新生,揭示出这样的道理:无论在任何处境中,对生活要始终充满希望。作者用词用句的整饬、比喻拟人的运用、细腻生动的描写等都是值得我们多方面借鉴和学习的。如以下几个难点句子:
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理解作者说,出于对落叶的怜惜,他每年都收集落叶,并且加以对比。由于对比,感慨油然而生。这样的抒情的特点在哪里呢?作者对于落叶的态度,不是我们传统诗歌、散文中的悲秋或者从秋色激起刚劲、清新的情怀,也不像外国诗歌中那种沉醉在收获的欢乐中,而是强调叶子既有过春天欣欣向荣的欢乐,也有秋日枯萎凋零的悲哀。
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十分幼稚呢。
理解他的思想是对那种生命节律抒发感情,不是本文的最高目标。文章的最精彩处不是感情的宣泄,而是在感情基础上的思想的升华。如果要说关键词句的话,这一句可能是全文的最关键之处了。联系到前面几篇文章的立意,这句话的意义就更加显豁了。前面的文章把秋天引起感情看得那么重要,而在这里,作者却认为“大可不必”“十分幼稚”。
四、拓展延伸
1.《落叶》一文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读了本文你有何感受? 2.生活中有许多人和落叶具有着同样的精神,你能试举几例,并简述他们的突出事迹以及你对他们评价?
五、课后作业
六、课后反思:
1、教学思路清楚,整堂课体现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
2、课文导入体现了开放性原则,既启发了学生的潜在状态,又为下面的教学作了铺垫。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较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老师只是及时点拨。同样,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遗憾:
1、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存在教案意识,免不了牵着学生的思路按预设轨道推进。
12.英语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unit4 stayhealthy 篇十二
三级跳远是人体经过快速助跑后, 由单足跳、跨步跳和跳跃所组成的连续3次腾越水平距离的运动项目。经常练习三级跳能够发展速度、下肢力量、弹跳力及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并能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和精神。由于三级跳远技术较为复杂通常作为初三男生的选修课程。本课主要以小垫子为教具, 采用近似于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自己领悟及初步掌握三级跳远的动作结构, 并通过教师对“道具”多次巧妙的排列组合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仅掌握技术动作而且对跳跃的远度有所提高。改变传统的技术课教学模式, 将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探索。
二、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学生为九年级男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功能日趋成熟, 加之经过两年的初中体育课的学习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 肌肉与骨骼已经能够接受一定负荷的连续跳跃练习的刺激, 对事物的认识上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心态上正处于青春期发育最旺盛的时期, 自我意识较强, 不愿被动模仿与练习, 对枯燥乏味的技术教学不感兴趣。具有探究精神, 喜欢新鲜的事物, 愿意为之思考与尝试。本课依据九年级男生的心态特点而设计, 创新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技能, 体会经过思考后获得知识的喜悦。
三、教学方法
主要教法:程序教学法, 将三级跳远技术分成“小步子”程序, 即:单足跳、跨步跳、跳跃等几个练习部分, 让学生从第一步开始, 在教师分解化的引导后, 学生按程序练习, 逐步认识了三级跳远的动作结构。
主要学法:自主学练法, 教师提出要求, 学生自主选择练习的时间、次数、距离等练习因素, 从而达成既定学习目标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 准备活动:踏板操
教师活动:教师指挥学生按小垫子的摆放形式散开队形。
学生活动:按照已摆放好的垫子位置散开, 站在垫子前。跟随音乐节奏, 模仿教师动作一起热舞。
组织:全班呈四列横队站立。
(二) 专门性引导练习:立定跳、跨步跳、单足跳
教师活动:
1.要求学生记住做操的位置及垫子的颜色和号码;2.指挥学生将单数号的垫子放在线后, 然后所有垫子向右靠拢成锯齿形如图 (见图1) 。3.组织学生进行三种跳跃练习。
学生活动:
1.按照垫子上的编号及标志线的方向摆放到指定地点。
2.每种跳跃练习两组。
(三) 游戏导入“新版跳房子”
教师活动:
1.教师指挥各组组长将9号垫推进7号垫 (见图2) 。
2.讲解并游戏名称及游戏规则。
3.教师举例示范并剖析规则中的三个要求:1身体运动方向不变, 2不能多踩与空踩, 3双脚同时落地。
4.指导学生练习, 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有没有新的通过方法, 在满足游戏规则的三个前提下。
规则:学生在保持身体运动方向向前保持不变的前提下, 依次跨过垫子踩在每一块空地上且不能空踩或重复踩踏, 通过最后一组垫子时要保持双脚同时落地。
组织:面向垫子成两排扇形站立, 练习学生出列。
(四) 提出要求进行第一次认知练习
教师活动:
1.教师指挥组长将每一组6号垫顺势打开 (见图3) 。2.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如何在满足游戏规则的前提下, 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通过。3.给予学生时间, 讨论、思考、尝试。教师观察同学们的不同方法, 暗自总结。根据总结情况也可走入学生练习区中, 引导个别同学采用单足跳的方法跳过5号垫子。4.找出刚才练习中采用不同方法的学生进行展示。5.和学生们运用规则的限制对每一种学生总结的方法进行验证。最终得到只有采用单足跳的方式跳过5号垫的方法才能完全满足游戏中规则的要求。即三级跳远的基本动作结构的雏形诞生。6.给予学生时间, 采用最终方案进行练习并熟练掌握, 组内相互帮助、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
1.按照教师的师范及要求进行练习。2.思考、尝试、讨论总结不同方法。3.跟随教师用规则的要求进行排除。4.运用最终师生总结的方法进行练习并熟练掌握。
组织:同上
(五) 再次提出新要求制造障碍
教师活动:
1.指挥组长将每一组8号9号垫顺势打开 (见图4) 鼓励学生采用总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
目的:增加最后一跳远度。
2.指挥组长将每一组7号垫顺势打开 (见图5) 鼓励学生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练习。
目的:增加跨步跳远度。
3.指挥各组组长将1号垫推进3号垫, 将0号垫推进2号垫 (见图6) 允许学生加入助跑, 进行练习。
目的:增加单足跳的远度, 同时引入助跑。
学生活动:
1.组长按照教师的要求翻开垫子。
2.组长组织练习, 控制组员练习节奏, 逐渐提高每一步跳跃能力。
组织:同上
(六) 提高练习质量分层教学
教师活动:
1.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 时刻强调安全, 指导学生分层练习。
2.设置基础组, 除单足跳之外不增加跳跃远度 (见图7) 。将6号垫反折, 后面推进一格。
3.设置提高组, 将0号、1号垫顺势打开 (见图8) 。
学生活动:
1.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自由选择难度。
2.服从教师安排选取难度。
3.可由易向难初步递进。
组织:学生自由选择练习组
(七) 点明教学内容, 总结动作结构, 摆脱方格对左右脚的束缚,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活动:
1.教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我们在游戏中采用的技术动作像田径比赛中的哪项运动”。
2.教师明确刚才游戏中采用的技术动作就是三级跳远。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级跳远的动作结构。
4.教师将每一组控制落脚点旁边的垫子折回 (见图9) 。
5.教师再次强调动作结构, 给予学生时间练习。
6.观察学生掌握情况。
学生活动:
1.思考并跟随教师总结三级跳远动作结构即:助跑-单足跳-跨步跳-跳跃
2.摆脱左右脚束缚, 自由选取起跳脚进行练习。
组织:同上
(八) 学生展示
教师活动:
1.教师请学生展示。2.教师展示。
学生活动:
1.学生自愿展示。2.观看教师动作展示感受三级跳远的动作美感, 激发单元学习兴趣。组织:选择中间一组垫子进行展示。
点评:
亮点一:传统教法与新兴学法相得益彰的使用。本课中教师能依据教材和学生的身心特点, 恰当的选用了程序教学法, 并且教师不是死板的按照传统的“小步子”教学法僵化运用, 而是将此教法与自主学练法有机结合。即:将完整技术拆分成四个完成程序, 但在每个程序里不是按部就班的循环按教师要求的方法进行练习, 而是依据技术的轨迹和结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规则, 学生则完全自主化的进行练习, 不会机械的按程序亦步亦趋的进行。这二者结合看似与传统教法有些冲突 (程序教学法要求, 按教师提前安排好的程序进行练习, 没有完成任务的从头再来) , 但恰恰是这种结合,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 (主动思考, 乐于探究, 勇于实践) , 同时也很好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 致使全课在相得益彰的氛围中很好的完成了既定的学习任务, 诠释了教无定法的道理。
亮点二:场地器材的使用高效的辅助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天津小垫子是我们天津地区对全国体育教学器材改革的一个贡献, 它可随意摆放和可折叠、可打开的特点被教师充分利用。课中教师像魔术一样利用小垫子的打开、旋转, 结合教法和学法及规则要求, 诱导着全体学生一步一步的认知了三级跳远的动作结构, 有效的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可以说这一奇思妙想是全课的点睛之笔, 它不是什么高深的知识, 而是一学就会的教学手段, 它朴实无华, 高效实用, 任何体育教师都可以使用, 真正达到了简便易行, 便于推广的程度。由于借班上课的原因, 也造成了课中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足, 其中最为显著的不足之处就是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稍小的问题。其症结是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不够, 总是担心学生没有听明白, 所以出现了课上教师讲解过多的问题, 从而压缩了学生练习的时间。显现的结果就是全课对学生体能的发展效果不佳。这点教师应引以为戒, 时刻记住每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 要在课前认真备课, 精炼自己的语言, 从而使课堂在精讲多练的前提下, 体现它具有健身性的课程性质。
【英语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unit4 stayhealthy】推荐阅读:
初三上学期英语教案Lesson 23(新课标版九年级英语上册教案教学设计)07-25
九年级英语教学设计09-13
学问与智慧 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07-24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二单元教学设计07-22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1教学设计09-19
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英语第八单元教学设计06-26
上册九年级英语复习06-20
九年级英语仁爱版上册08-23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4单元教学设计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