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鼓励教学法

2024-06-23

浅谈鼓励教学法(精选16篇)

1.浅谈鼓励教学法 篇一

浅谈鼓励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谢子华

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注意时刻关注和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始终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学习。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赏识、赞美孩子对优化孩子的心理十分有利,既能快速抚平孩子心灵上的创伤,也能促使孩子的心理得到建康发展。竖起你的大拇指夸奖你的学生吧,你将获得丰厚的回报。赏识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的,势不可挡的。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放大孩子的“闪光点”,就要抓住任何一个机会,对孩子的出色表现及时予以表扬,让他感到也是拥有优点和大有希望的。我们要时刻牢记好孩子就是这样表扬出来的,而不是批评出来的。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并恰当的表扬学生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表扬的对象要具体。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要以“过程评价为主”。这就要求我们的评价不仅要对学习活动的行为进行评价,还要着重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如一个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方法用的比较好,我们可以这样表扬“你的方法很好!”,“你做题很努力!”这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进行了表扬,学生会很高兴。如果简单地表扬“你真聪明!”,是对学生自身进行表扬,学生会认为自己成绩归功于能力,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学生经过努力,成绩提高了,就该表扬他经过努力而成绩提高这件事。因为表扬他努力,让他知道受表扬的真正原因,他就会继续努力。而表扬他聪明,就可能导致他产生沾沾自喜、骄傲自满的情绪。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肯定,给予表扬,学生就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自己的能力和结果,学优生和后进生虽然学习的结果有差异,但如果教师同样对他们的学习过程给予表扬,就不会损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进生就不会过多地关注学习成绩和自己本身的能力,而会注意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因而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会持续和增强。这样的表扬才真正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表扬的程度要适度。

表扬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不断深入地进行思考,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对学生的表扬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既不能吝啬而平平淡淡,也不能夸大其词,更不能哗众取宠。如在数学课堂上回答简单的问题,学优生对于老师的表扬往往表现的无所谓,即使受到表扬也是反应平平;而后进生就不一样了,只要通过一点点努力就能回答的问题,他们会很在乎的老师的表扬,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受到表扬也会高兴一番。对于一些大家都能想到的一般性回答无需要表扬,只要给予肯定就可以了,对那些有创造性的、能够开启学生思维的表现应当给予表扬。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但是,表扬也应该有个“度”,千万不可滥用,如果只要学生发言就给予表扬,这样的评价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超值”的“嘉奖”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惰性。而且,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指出来,不能让尊重等同与迁就。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

三、表扬的形式要多样。

课堂表扬并非一定要用语言,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可起到激励表扬的作用。学生做为学生群体中的一员,不仅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表扬,同样也希望得到所在学生群体的鼓励表扬,这样才觉得自己“更有面子”,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营

造“师生共同参与评价的氛围”,也应该营造一个“学生与学生之间,以一个积极态度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一种氛围”。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批评与表扬的关系,它们两者是一个对立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这里所说的批评不是板起面孔呵斥学生,也不是不留情面的挖苦学生,更不是贬损人格的辱骂学生。批评需要有智慧,更要讲究艺术。批评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四、表扬的情感要真实。

许多老师在表扬学生时往往很在意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动作,却忽视自己的体验与情感。认为表扬就是使用一些带有褒意的词语,就是组织一些表示赞扬的活动,他们没有真正理解表扬的含义。流于形式的褒意的评价,只会使学生产生很短暂的满足,并不能使学生得到内心的激励,因而表扬的激励作用就只是外部的、瞬间的,久而久之,表扬就会失去应有的积极的作用。如一个后进生做对题目,老师是这样表扬的“你们看,就连某某同学也会做这道题了,他真棒!”表扬的时候,就已经把学生在心里分成三六九等了,这是一种拙劣的表扬,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如果不能从内心称赞学生,尽管使用称赞的语言或行为,表扬也同样不会使学生感动。

课堂教学中,表扬不只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的评价,还应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只有把表扬学生的真实情感传递给学生,哪怕只是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没有内心的感动,就没有让学生感动的表扬。只有与学生能够产生共鸣,表扬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表扬才能产生激励的作用。

总之,客观的表扬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促使学生发展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同时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终身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表扬、信任、肯定、友爱、尊重和鼓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激励表扬的作用。

高效课堂活动总结

谢子华

自从实施高效课堂以来,我积极参与其中并尽可能的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通过积极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二是教学的过程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馈、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出现了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前的准备不足,特别是学生的课前预习准备不足,不够充分。二是课堂结构不够合理,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三是缺乏和谐的学习氛围。以上这几个方面还有待改进。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今后工作中,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高效课堂个人调研报告

谢子华

实施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工程,目的是进一步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打造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年来,我认真学习了区教研室下发的有关高效课堂效益提升工程学习材料,学习了镇、校高效课堂效益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做调研分析如下。

1、教学中注意学案导学的运用。几年来,我校一直借鉴杨思中学等学校的先进经验,备课中始终坚持学前案、课中案和课后案三位一体的编写方式,课前下发学案学生自主学习并注意落实到位,上课前抽批一部分,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和效果进行二次备课,这样做真正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做到了“备学生”。现在,根据教研室的新要求,采用区下发学案,做到了运用学案导学。

2,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3、教学中始终坚持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己牢固树立了“为学而教”、“以学促教”的思想,努力践行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课堂上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基本做到“三讲三不讲”,关注细节,优化课堂教与学的方式,特别大力推进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按照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优劣,按照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便于学生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其次,确定组长,并充分发挥组长的组织协调带头作用;第三,以学习小组为载体,课

上进行充分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内成员积极讨论交流,组长展示或者指定组内其他成员展示(回答或黑板板演等),余人可以随时补充,训练时让组长帮助检查其他同学,上交作业时先让组长逐一批阅一遍,先过组长这一“关”;无论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长与短,都必须是真合作,不走形式,不但优生得到大的发展,差生也必须有所提。

4、教学中始终注意面向全体,防“花架子”、防“假学”现象的发生。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纯粹的学生“自主自议”的过程,它必须在教师精心设置问题,精心组织下进行,有必要小组合作才进行合作,合作中教师必须深入合作小组中,做好“平等中的首席”,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指导,这样学生中“假学”、“假听”就没有市场,使组内所有学生都东起来,既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漫无目的的闲谈,也不能变成个别学生唱独角戏,使绝大多数学生成为看客。

5、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由之路。(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特此说明。)

6、教学中注意当堂训练当堂达标。传统的目标教学的关键点是当堂达标,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精髓也是当堂训练当堂达标,岱岳区课堂教学提升工程“六落实”也要求“课堂训练与拓展提升要落实,当堂达标要落实”。多年来,自己的课堂在预设中就预留了充足的当堂训练和达标的时间,让学生在训练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通过达标测试把握自己课堂学习的效果。实践证明,当堂达标确实起到了巩固知识,提升能力,树立自信,步步为营的学习作用。

2.浅谈鼓励教学法 篇二

一、鼓励审美个性, 提高审美能力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面对同一审美对象, 不同心境、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的学生, 会有不同的审美理解。鼓励审美个性, 正是鼓励学生面对艺术作品能充分表达个体审美感受, 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 使个人情感与审美对象产生共鸣, 审美想象力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齐白石的《荷花蝌蚪图》时, 我让学生感受作品:作者画的是什么?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然后, 鼓励学生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对自己这幅画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同学们审美各异: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 有的感受到的是蝌蚪戏荷影之趣, 有的则领略作品出色的艺术想象……可见, 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 可以启发他们对审美意境的多元理解,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鼓励自我体验, 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 即是鼓励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接触和尝试, 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技巧。手工、图案、色彩、中国画等工具材料都有它们独特的特点。在课堂上, 我从不对作业做统一规定, 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探索, 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 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不同工具材料的特性和制作方法及步骤的灵活, 从初次作业的不尽人意到反复练习后的得心应手, 使学生一点点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三、鼓励艺术表现, 激发艺术创造

在教学中, 我还特别注意鼓励学生的表现激情, 充分给予学生展现艺术个性的空间, 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的欲望。例如, 引导学生以“生机勃勃的春日”为主题创作一幅色彩风景画时, 课前我先布置学生观察自己的周边环境, 看看哪些景象最能展现春日的蓬勃, 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想法, 有的学生说“万物复苏春初醒”最美, 有的说“百花争艳斗芳菲”最美, 有的说“农田耕作春勤图”最美, 还有的说“碧野纸鸢竞广天”最美……争论中, 课堂气氛异常热烈, 大家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很快, 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教室装点成了春日的海洋。更难得的是, 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 内容与形式表现丰富异常, 他们年轻的热情不也正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吗?

3.浅谈小学教学中鼓励策略的运用 篇三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依靠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与美好交往。当师生关系紧张、对立时,学生就可能拒绝接受教师的教育,这时,教师的鼓励甚至会被当成一种惯用手段,而非激励学生的灵药。当学生接纳教师时,教师的鼓励才能尽可能地发挥积极的作用。

1、充分信任学生

信任是一条纽带,它连接着师生的内心世界。如果学生生活在信任中,他便学会了自尊;如果学生生活在怀疑中,他便学会了自贱。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让学生在信任中成长。

2、尊重学生情感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在人类所有的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一些成绩差的学生,总是被冷落在某个角落,他们更需要老师的重视。一天早上,我照常走进教室,发现讲台上放着一支蜡梅花,小小的,嫩黄嫩黄的,凑近一闻,沁人心脾。我的心情大好,便急于知道是谁送的,于是我一一询问班里早到的几个同学,先是班长,接着学习委员,再到小组长,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成绩差表现差的男生了,我皱了皱眉,心中难以置信这芳香是他赠送与我的,四目相对时,他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尴尬极了,生怕孩子看出了我的心思,生怕我的不重视、不尊重会伤害到他。还好,我轻轻地走过去向他致谢,他微笑着点了点头。实际上,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尊重,他们潜在的能力就能得到充分释放,尤其是对差生的尊重更是对他们一种最大的激励,也是给了他们一种向上的动力。

3、时刻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乐意接受的,特别是少年儿童。教师对学生的关爱,首先体现在教师的语言上、表情上。活泼生动,充满情趣的语言抒发着内心真挚感情,将更好地沟通师生间语言交流,激励牵动着学生的心灵。教师的微笑,严肃中透着温和,会给人一种可敬可亲的感觉。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态度和蔼可亲,有了问题也敢找老师帮助解决了,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氛围。

4、宽容、鼓励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成长过程中尚不成熟的个体,要用宽容的态度去理解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误,要和学生共同弄清出错的原因并纠正错误,如果是因为粗心或者操作不熟练而导致的错误,大可不必批评。课堂中,宜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没有怕说错话的焦虑,没有怕回答错问题要受到讥讽的不安,大家彼此信任和尊重,学习面前人人平等。这样会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放松、思维敏捷,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激发内在动机是鼓励策略运用的根本

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学生的兴趣不浓,教师就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质量的高低。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

1、尊重保护学生好奇心

好奇求知是人类本性,由好奇心激发的学习动机没有负面影响,它比外部奖赏引发的学习动机更稳定,更有推动力、更持久。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负担和累赘,学生也就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自觉自愿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敢于大胆提问。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1)经常鼓励质疑,让学生敢问

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适当的评价。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及那些基础差、胆小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激发提问的热情。让质疑成为学生的习惯教育,养成爱问“为什么”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自然规律。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可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还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3)教会提出问题,让学生会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比教会学生回答问题要重要得多。有人说:好的方法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平庸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的方法。因此,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才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掌握提出问题的一般方法。

因此教育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应当给学生提问的任务,应当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出问题的欲望。

3、激发学生成就愿望

所谓成就愿望就是指学生愿意去做、去完成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事情,并力求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心理期待。学生希望在学习中获得好成绩,藉以获得相应的地位、荣誉、自尊或得到长者的赞许,这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可以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智力和潜能,迸发出创造的热情和激情。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学生如果缺乏成就愿望,就会在学习中甚至在生活的各方面表现出得过且过、满足现状、不求上进的心理,这是十分有害的。尤其是差生,他们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对学习丧失信心,成就愿望低下。相反,如果一个学生饱含成就愿望,他就会在学习中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完美,时刻准备为自己的进步喝彩。所以,对差生进行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鼓励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取得成功的经验,培养和提高他们成就愿望的水平,以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消极态度,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

4.鼓励性教学用语 篇四

1、你想得真好,为大家开了一个好头!

2、你真聪明,想得又快又好。

3、别紧张,你的想法挺好,能把想法说清楚么?

4、你理解对了,要是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

5、别着急,再想想,你会想起来的。

6、别灰心,下次还有机会,咱们再争取。

7、你的想法真好,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8、你读得这么好,老师真高兴,教教同学,当小老师行吗?

9、你读得真好听,再读一遍给大家听,好吗?

10、没关系,老师相信你会改正。

11、上次你错了四道题,今天只错了两道,有进步,再努力一下,下次会全对的。

12、谢谢你们,给我出了这么多题目,有的问题让我想想,再告诉你们行吗?

13、学习的核心是思考,同学们都学会了思考,老师真是太高兴了。

14、这个故事同学们想不想表演一下?

15、**说得非常好,请坐。

16、同学们真聪明,学得这么快!

17、**同学请座,大家还有不同意见么?

18、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认真,大家学会了交流,老师真高兴。

19、**同这真了不起,能提出这样有创意的问题!

20、**同学真了不起,这是一个重大发展。

21、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同学请坐,谁来帮帮他?

22、**真聪明,答到点子上了?

23、我们班同学们的知识就是丰富。

24、**同学就是勇敢,将来一定有出息!

25、找到答案的同学请汇报,看谁最勇敢。

26、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大家帮帮老师好吗?

27、刚才的两个同学很勇敢,谁还敢挑战他们?

28、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难题,老师谢谢你们。

29、**同学读音准确,声音洪亮。同学们掌声鼓励。

30、想不到同学们这么聪明,老师真佩服你们。

5.阅读教学要鼓励引导学生质疑 篇五

阅读教学要鼓励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虽然师生在这方面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然而收效不大,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每次语文考试下来,学生总是认为课外阅读题难做,无论会考、高考,课外阅读题的得分率总是最低。分析原因。我想根子还是在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太深,许多老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仍然是注入式的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把学生当作“知识口袋”,学生的智力得不到开发,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无从培养,阅读能力提高不快也就可想而知了。

怎样才能改变阅读教学中的低效率情况呢?首先要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把语文教学的过程变成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过程。为了在课程教材整体改革中促成这一转变的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要求:“阅读教学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诵读、质疑、探究、讨论”,“教师在必要时予以释疑解惑,并从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上加以引导、点拨”。课程标准把重视学生质疑,放在改进阅读教学的首位,它正确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也是对前人经验的科学运用,为我们指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可行之路。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疑”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它是大脑思考、分析的产物。一个学生如能在阅读课文时不断提出疑问,说明他一直在积极思维,对课文的理解在不断加深。教师能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就能不断有所提高。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近几年来,在课程教材改革的实践中,我着力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无论组织预习抑或讲解课文,都努力启发学生质疑。对质疑多的学生给于鼓励表扬,久而久之,就有较多学生敢于质疑,甚至能提出有相当深度的问题了。

例如,在教《最后的常春藤叶》时,有学生提出作者为什么在琼珊病情好转时,要加上她“躺在床上织一条无用的围巾”的细节?围绕这位同学的质疑,我组织大家展开讨论。有学生说,这说明琼珊病好了,有了精神。有学生说,这说明琼珊对活下去,重新有了信心。有的学生说,这是为了与小说开端部分医生分析琼珊病情时对苏艾说的“要是你能使她对冬季大衣的式样发生兴趣,提出一个问题,我就可以保证,她恢复的机会能从十分之一提到五分之一”,互为照应,使小说结构更为严谨。这样的质疑讨论,学生对这个细节理解更深刻,对小说的鉴赏能力也提高了。

在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预习时,在阅读的基础上做好“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给课文的结构填空)。正式上课时,有学生提出书上的结构表不科学,他们说,《现代汉语词典》中“生态”条目的释义是“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因此,产地、习性都应包含在“生态”之中。有的同学还指出,表中将“荔枝的形态”和“荔枝的果实”并列,这是不合逻辑的,因为这里的“荔枝的形态”是指“荔枝果实的形态”、“荔枝的果实”和“荔枝果实的形态”,是属种关系,它们是不能并列的。对学生的这一质疑,虽然是我备课时始料不及的,但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表扬了他们能将课堂上学到的逻辑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并肯定了他们看法的合理性。接着,我和他们一起讨论研究画出了更合理的课文结构表。这样的质疑讨论,鼓励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使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当然,提倡学生质疑,提倡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深究去体味、领悟,并不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上加以引导,体现在教师选择恰当的点拨时机,使用恰当的点拨方法。就我的体会而言,一是在学生质疑遇到困难时,需要点拨;二是在学生难于发现问题时,教师要用设疑引疑的方法加以点拨,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6.论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方法 篇六

与我拍档的老师经常问我:“那些学生怎么那么喜欢上你的美术课呢?”“你一不骂,二不罚学生,而学生上课的纪律是那么的好,学习兴趣是那么的浓,是不是有什么绝招?”其实那里谈得上有什么绝招,要是说有什么方法的话,只不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画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特点,结果同学们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起教师仅出示图案范画让学生欣赏参考制作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图案作业造型要丰富、生动得多。

三、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走一走,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遍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7.浅谈鼓励教学法 篇七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学科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其中鼓励性评价已在课堂上体现出了它的优势和成就。从1997年笔者第一次踏上美术课的讲台到现在已有十三年的时间。在这十三年中,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方向由单一走向综合, 由一般评价走向激励性评价, 教学效果也在朝着一个让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行。

但同时, 受教师素质、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美术课堂上实施鼓励性评价的比例也不尽相同。如平时的课堂和优质课评选的课堂, 教师使用鼓励性评价的比例是极不均衡的。

一、平时课堂和参加优质课评选的课堂鼓励性评价的运用比例

下面是对两位美术教师在执教平时的课堂和参加优质课评选的课堂教学时一节课运用鼓励性评价比例的调查:

通过上述调查显示:部分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引导因课的性质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同时, 因学段的不同, 鼓励性评价在一堂课中运用也不尽相同。下面的调查显示就体现了这一点:

二、一般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带来的不同教学效果

那么, 一般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会带来什么不同的教学效果呢?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

【实例】在笔者所教的年级中, 各种层面上的学生都有, 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美术课, 但真正能在美术课上体现自我价值的学生还是很少。据笔者调查了解, 有20%的学生真正喜欢美术课;有70%的学生喜欢美术课是因为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还有10%的学生认为美术课就是一节休息课, 想做的时候就做点, 不想做的时候就休息, 看到老师就做出个认真的样子。所以, 从这个调查中笔者得到的启示就是:教师要借助学科的优势, 适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 从而让其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自信和成就, 真正享受课堂创作的乐趣。于是, 在课堂中笔者做了一个小实验:使用两种评价方式, 即一般式评价和鼓励性评价, 看其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在实施的过程中笔者发现, 得到一般性评价的学生在整节课中表现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甚至举了一次手之后, 就不再举手, 创作时的积极性也不高;相反, 得到鼓励性评价的学生则表现出了超出平时好几倍的表现, 甚至从来不带材料、一般不动手创作的学生在完成本堂课的作业时却超常发挥了, 有的作品甚至在班里是最好的。

由上述实例, 我们不难看出, 课堂需要教师给予学生积极地、鼓励性的引导和启发。一般性评价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义不大, 如评价不当, 还会适得其反。而鼓励性评价, 则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希望、一种自信、一种前进的动力。所以, 我们的美术课堂呼唤教师的鼓励性评价。

三、教师鼓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课堂教学鼓励性评价的形成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备课时提前预设的, 另一种是课堂生成的。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课堂环境和学生的创作体验适时评价, 恰当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不应是唯一的或者是一刀切。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操作水平和课堂表现等因素, 实施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寄予积极的期望和要求, 让每个参与课堂的学生都能受到感染, 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教师的评价也会由此起到以点代面的作用。

2. 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简练、概括, 能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和要求, 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自信心, 改变学困生的消极心态。

3. 教师应多方面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诱导学生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鼓励性的评价不应只是对个别学生表现的一个总结, 还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激励和启发其他学生有更精彩的表现。

在执教《春天的色彩》一课时, 当孩子们有了充分的感官体验后, 笔者让他们回答“你记忆中的春天都有哪些色彩?”他们争先恐后的回答着自己知道的春天的颜色, 答案大部分是绿色的小草和树叶、粉色的桃花和杏花、黄色的迎春花、白色的梨花、紫色的蝴蝶花、蓝色的天空、绿茵茵的小河……答案真是精彩极了。笔者原以为答案到这儿应该没有了, 可这时, 有一个孩子不等举手就从座位上蹭地站了起来, 高声说:“老师, 还有黑色。”班里有部分同学已经笑出了声, 笔者当时也是一愣:黑色?春天有黑色的什么?笔者想, 他这样回答一定有他的理由, 于是, 笔者对全班同学说:“他一定有精彩的答案告诉我们, 让我们认真听他的解释好吗?”这时, 班里已经静了下来。他认真地说:“春天有黑色的燕子, 它是春天的使者。”他刚说完, 班里已经有孩子带头为他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笔者也面带微笑为他使劲地鼓掌, 并为他树起了大拇指。为了不让孩子们在表现春天的色彩时平均去分配这些颜色, 笔者又进一步引导他们:“春天的色彩主要有哪些?哪些颜色是点缀其间的?”孩子们创作时, 笔者让他们一边涂色或画线, 一边想象着这是画的春天的什么……当孩子们的作品呈现在笔者的眼前时, 笔者真的有一种感动, 感动于春天的色彩让孩子们变得更加热爱生活, 乐于表现生活, 感动于孩子们的色彩让春天变得更加的美好和纯真。

四、鼓励性评价在学生互评中的积极作用

对学生的评价并不只是教师的专利, 同样, 在学生的互评环节如果积极采用鼓励性评价, 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 增进同学间的尊重和理解, 还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建立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在美术课堂教学的学生互评阶段, 笔者先引导学生相互寻找对方作品或表现的优点, 并及时作出积极的评价;对存在的问题, 则以建议的形式提出。这样, 既让被评价的学生有了一种自信和成就感, 也同时让他能轻松、没有自卑的、积极地去改进, 努力做得更好。同时, 也让同学间有了一种相互理解和尊重, 让他们逐渐学会了用这种特殊的理解的爱, 去关爱和帮助同学。

实践证明: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信心, 学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师的鼓励。所以, 在教学中运用鼓励性评价有益于学生树立自信心, 积极进取, 在学习上取得新的成功。

参考文献

8.浅谈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方法 篇八

【关键词】小学 美术 教学方法 鼓励 参与 表现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244-02

与我拍档的老师经常问我:“那些学生怎么那么喜欢上你的美术课呢?”“你一不骂,二不罚学生,而学生上课的纪律是那么的好,学习兴趣是那么的浓,是不是有什么绝招?”其实那里谈得上有什么绝招,要是说有什么方法的话,只不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 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 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画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特点,结果同学们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起教师仅出示图案范画让学生欣赏参考制作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图案作业造型要丰富、生动得多。

三、 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樣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走一走,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遍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9.美术教学中如何运用鼓励性评价 篇九

所谓鼓励性评价,就是教育者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往,教师常以一个统一的标准,用分数这把尺子简单划一地评价所有学生。

这种不恰当的学习评价方式是造成“学习困难学生”的反复失败的重要原因。它压抑了一大本来可以学得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破罐子破摔”,有的学生甚至向相反方向发展。“学习困难学生”的失败心态与这种评价方式是分不开的。

前苏联的一位心理学家研究指出,95%以上的人有自我贬低的倾向。而“学习困难学生”由于长期失败,自我贬低的倾向更为严重。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明明是经过自己努力取得了成功,而他们却不能体验成功,把获得成功的原因归结于偶然的、外部的因素,否认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我经常下校听课感到,越是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越高,争取成功的愿望和表现欲越强。一旦教师布置完作业并强调:谁先按教师的要求完成好作品,就可以将你的作品贴在前面的展示板上,并由教师和同学们评奖。这时你会发现全班学生会争先恐后地抓紧时间绘制作品,不管水平高低第一个将作品贴在展示板上的学生最得意最高兴。全班学生的作品都得到展示和好评,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会更高。相反,有的教师在课上总是表扬班里那几位画得好的学生,其他学生虽有进步也得不到肯定,画得差的学生总是遭到批评,这样长期下去,使一些学生对美术课没有了兴趣,有的甚至上课不带任何画具,不完成作业。这些学生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学画画的材料,干脆放弃了这门课程的学习。

那么,如何运用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心,改变“学习困难学生”的失败心态呢?

1.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

教师的期望来源于正确的教育思想,教师要相信“学习困难学生”是有潜能的,他们的潜能是可以发展的。如果教师总是认为学生笨,教不会,带者这种消极的态度去从事教育,就会有意无意地把“这类学生好不了”的想法强加于学生,使整个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

积极的期望必定要转化为对学生的积极要求,而积极的要求又依赖于对学生实际的了解,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是消极的,而只有通过学生努力可以达到的要求才是积极的。因为

它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现实希望,又易于被学生内化为自觉的要求,诱导学生为之奋斗。过高的脱离“学习困难学生”实际的要求,是当前教育“学习困难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尽管教师的用心和愿望是好的,但实际效果却往往是事与愿违,因为过高的要求往往不易被学生接受,达不到这样的目标,反而增加了学生的挫折感,进一步丧失内部动机,压抑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和才能的开掘,而教师也会因为学生未达到预期的要求,转为“恨铁不成钢”,进而发展为指责、埋怨学生,导致师生情感的破裂,整个教育就进入一种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恶性循环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能自拔。

2.教师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诱导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能对学生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而要达到这一点,则必须变为学生自身的要求,并化为具体的行动。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种种成功的机会,诱导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和发展自己,把期望和要求变成有形的事实。教师既可以在课内运用“低起点、小台阶、多活动、快反辣的方法,通过增加学生动手绘制、动口回答问题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也可以在课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层次的适合“学习困难学生”特点的活动,为他们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取得成功提供机会。在争取成功过程中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也要求实施鼓励性评价,帮助学生看到成功之处,认清自己力量;找到失败的教训,要信任和鼓励学生满怀信心去争取成功。

进行鼓励性评价,必须制订不同层次的不同标准。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大面积地受到表扬和鼓励,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性,而且要求各层次的学生都应向高一层次前进,这有利于学生不断进龋因此,我们要实行适应学生起点的鼓励进步的评价。

实施鼓励性评价的主要做法是:

(1)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确定其要达到的最近区域目标。

在美术教学中同一项练习,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制订几个评价标准。例如:上素描静物课,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A、B、C几个等级小组,在不同等级内提出不同要求。C级要求造型准确,能表现型准确,物体立体感、空间感、质感比较强。如符合要求就给高分,当学生达到这一标准后,即可升入高一级。

(2)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对某些长处有所发展的学生都给予鼓励。如:作品有创新,色彩效果好,造型准确,制作精巧等等都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在学习

上逐步上台阶,不断地由小成功积为大成功,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信心,激发内在的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评价中,除了采用教师评价之外,还可以采用学生群体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学生们进行互评除了受评者得益之外,评价他人美术作品的学生也可以从中吸收别人的长处,还能培养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本人在任职业学校美术专业教师时,一直采取鼓励性的呼价方法,并形成一 个支持学生成功的激励机制。在教育上我除了对学生加强职业情感的培养和职业理想的教育之外,我在班里设立了学习进步奖、发明创新奖、助人为乐奖等等。

我还在班里搞了班干部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把班里工作搞好,每次还要评出每届的最佳班干部。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如:素描石膏像练习,有的学生造型基础较差,虽每次都能认真完整地按时完成作业,但造型总是不准。我发现这一问题后,对造型能力差的学生制定了与其他学生不同的练习目标和评价标准。我要求他目前石膏像练习主要训练造型能力,每6课时完成一幅形体结构造型准确、不涂明暗调子的石膏像作业,反复练习一阶段。虽然这位学生只完成了几幅半成品,但只要造型准确就给高分,以资鼓励。这样集中突破薄弱环节效果很好。经过帅生三年的共同努力,这个班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这个班集体多次被评为市级、区级三好班集体。

10.浅谈鼓励教学法 篇十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say No”,从而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经常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自己的独特见解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学习New Concept English 第一册第75课时,提出了“Why does the shop assistant say women always wear uncomfortable shoes?”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有学生大胆地指责shop assistant 这句话带有明显的性别歧视,我及时表扬了他,并鼓励学生要注重理解语言的内涵,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11.浅谈鼓励教学法 篇十一

关键词:鼓励性评价英语教学 运用

教英语十几年来,感觉英语教学确实很难,特别是我们农村学校,我国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质量一直以来较差。目前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有的甚至不愿意学习英语,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对初中英语教学影响极大,危害甚重。

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同学们自身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二是差生存在着逆反心理,造成大面积掉队现象,严重地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三是农村普通中学大部分七年级新生的英语基础相当薄弱,近乎为零。而所使用的教材Go for it!针对的是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起点比较高,同时该教材营造了一个倾向本土语言的环境,很多内容对于我们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许多学生无法适应现阶段的英语学习,从而产生挫败感,继而放弃英语学习。面对这些困难,我认为应根据实际情况,面对学生,紧紧掌握好他们的心理特点,在思想教育上和教学教育上双管齐下,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所取得的进步老师应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采取有效的教学管理措施,达到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实施鼓励性评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内在要求和搞好学习的良好愿望。一个学生在学习上遭受失意时,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相反如果他遭到的是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讽刺,他就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对教师及其所授课程的依恋程度就会大大降低。几次挫折后,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创伤,厌学情绪会日益加重。所以,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引导。此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学生从老师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满意的手势,可以得到鼓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诚恳地纠正学生的知识错误、耐心弥补学生知识缺漏,又能使学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负责精神,这些都会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抓住一切机会,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鼓励,不断给学生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就能够使其积极进取,不断提高。

二、鼓励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低难度,让学生有成就感

由于农村学生起点较低,一开始教师应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就感,获取学习英语的信心。预备篇的三个单元涉及了26个字母、问候语、识别物品和颜色等内容。这些虽然是对小学知识的复习巩固,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却是从未接触过的。几乎每节课都要教授好几个新单词,特别是人名,学生要记清楚很难。如果按教材编排顺序来上,学生很快就能领教到英语这只“老虎”的威力,容易产生挫败感和畏惧感,对以后的英语教学极为不利。经过教学实践对比,先教字母,音标跟上的做法更可取,学生学习起来较为轻松。

2.有效地运用课堂教学用语,特别是评价语

农村孩子的英语学习条件较差,英语语境就更不用说了。教师在课堂中要坚持运用英语组织教学,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英语学习环境。教师可以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眼神等肢体语言加以说明。有效地使用教学用语能够培养学生直接理解、学习和应用英语的习惯,即初步形成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教师除了正确有效地使用开场语、问题语和结束语外,评价语尤为重要,而且老师上课时应该经常走进学生的中间与学生亲近些,要和颜悦色,耐心启发,多用“please”,“thank you”,“very good”,等礼貌与鼓励的用语,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消除恐惧和顾虑,不怕出错误,大胆参与课堂活动。其次,对差生要多加关照,多提问、多启发、多提供一些使他们觉得有进步感和成就感的机会,当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时别忘了给予肯定的掌声。对答不出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和颜悦色地说:“It doesnt matter”,而不能粗暴地给予批评或者惩罚。

三、在实施鼓励性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鼓励适度,不夸张

鼓励性评价是用来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他是教师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以激发学生更好的学习的一种评价方式。 同时也是为了达到激励学生而进行的正面的心理暗示效应。无论是语言鼓励还是体态用语都要把握正确的尺度,切忌过分夸张,以免造成学生的骄傲心理反而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

2.关注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鼓励性评价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活动、习惯和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解题思路,而不必强求某一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讲也许适合他们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对学生的鼓励也要因人而异而不能千篇一律。

总之,农村中学英语教师面对各种不利的教学因素,更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力度,积极探索教学艺术和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技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外语教学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叶上雄.中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12.浅谈鼓励教学法 篇十二

一、重视单词教学, 夯实学习基础

一位学生放弃英语学习, 其实最初是从放弃开口朗读开始的。而拒绝开口朗读英语的最主要原因是不会读。当一位学生不会念的单词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对这位学生来说, 学习英语也是勉为其难了。所以, 每个单元的单词教学, 绝对值得初中英语老师重视。

1. 刻意强调单词的中文意思。

很多英语老师受到“全英式”课堂教学的束缚, 以为完美的英语课, 坚决不允许中文的出现与使用, 甚至以此作为评判一节英语课是否优劣的标准, 我个人感觉这是违背中国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客观实际的。“全英式”课堂教学的后果, 自然导致很多内容学生似懂非懂, 课堂教学效果无法落到实处。

2. 单词听写如果能实现相同程度的两人小组竞赛模式, 可以大大促进后进生认真准备英语单词听写的积极性。

如果你只担任英语任课老师, 那么对于两人小组竞赛模式中单词听写准确个数多的学生进行加分。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进行一次积分总计, 对于积分多的学生给予精神与物质鼓励。如果能够带这一群体学生进行旅游, 那是再好不过了。

二、注重课外阅读, 开发教学资源

带领学生跳出题海, 徜徉书海, 自己领会文化的差异, 自己体会阅读的情趣, 自己尝试阅读后带来的成功的激情,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观千剑而后识器, 操千曲而后晓声”, 只要能引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 让学生阅读时在量和质上达到一定的高度, 学生的阅读水平就一定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阅读能力训练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促进他们由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

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中的主题, 补充各类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课外阅读材料。课内进行精读, 并加以细致的指导;课外进行泛读, 培养学生的语感与开拓学生视野, 丰富词汇。课堂上精讲课文内容, 讲解词组、语法、分析句子结构与段落等等, 然后给学生选定的报刊、杂志上的文章或某一段落, 让他们在课外自行阅读并按照老师讲解的方法进行分析, 报刊杂志上的其他文章则只要求他们进行泛读, 并在课内抽取一定的时间来谈他们课外阅读的体会。

三、师生关系融洽, 师生教学相长

中学生因其所处特殊的年龄阶段, 逆反心理相当严重, 假若教师一味以严厉的姿态出现, 凡事批评当先, 往往会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因此, 要使学生学好英语, 必须关心爱护学生,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 可以说,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

作为老师, 应当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 尤其是差生, 绝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每个学生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平等对待和公正评价, 这样他才会对这位老师产生好感, 有兴趣, 才能以正常的健康心理投入到学习中去。一个能尊重学生, 体贴学生的老师, 学生同样也会尊重他, 喜欢他, 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好英语, 学好英语的基础。

四、优化教学方法, 科学完成任务。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 英语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 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 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 它直接影响着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可采用“知识技能, 学习能力, 学习态度”来作为确定学习状态的特征变量, 从而为促进学习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由于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根据知识技能、顺序、结构和学生的初始能力的特点做出安排的, 所以可以直接拿来使用, 在此基础上, 按照知识技能的相对完整性, 可将教学知识技能发展序列分成几个教学环节。教师要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观察全班学生的反应, 要随时根据情况变换自己的角色, 保证所教的内容大家都能接受, 达到完成课堂的整体教学任务。

13.浅谈鼓励教学法 篇十三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我是通过实物引入,让学生拿长方体、正方体纸盒来仔细观察它们的面、棱、顶点,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加以概括整理,找出长方体的特征,有了发现长方体特征的经验,学生很快通过实物发现了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教学,通过让每个学生拿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再展开,看一看展开后的形状,标出六个面,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把展开后的面与原立体图形的面联系起来,更清楚的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不但概括出表面积的含义,还归纳出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后。各自说出自己的思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尊重学生的意见,不限制他们的思维,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调动了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合作得以有效进行。

14.鼓励朋友的话 鼓励朋友的短信 篇十四

微风吹开你紧琐的眉头,春雨滋润你僵硬的面容,让所有的愁向后飞去。请不要回头去追那些不属于你的忧愁,赶快向前奔跑,因为快乐就在前方!5、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浅滩,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吧!把烦人的事慢慢淡忘,让痛苦郁闷逐渐减弱、消退,相信你的心情会变得开朗起来。

把简单的幸福复杂了,太累;把复杂的幸福简单了,贡献;其实幸福并不复杂,只是我们看幸福的角度有所不同而已!

烦恼是暂时的,快乐却是永远的!一个微笑,将瞬间改变一切!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朋友,请看着前方,美好正在呼唤你!

赶快让自己乐观豁达起来吧,只要你的心理一改变,身体、精神也会随之变化。那样你会得到一种永远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会使你快乐而充满活力!

雾,有时垄断着世界,使自然界一时难以呼吸。当太阳走来,它就没有了立锥之地。请坚信:太阳迟早会走来的!

想跟你说:朋友是会默默在身边支持你的,如果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就回头看看,你会发现还有我从始至终都在陪伴着你。快乐起来吧

我知道你的烦恼,工作不顺心的时候,就回忆一下自己昔日的成功和辉煌,不要使自己过于悲观;快快乐观豁达起来吧!

只要有真理的阳光,即使在石缝里,小草也照样茁壮成长。而真理的阳光任谁也遮不住!

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浅滩,我们不是常说失败是成功他妈吗,失败后的成功更甜蜜和难忘,难道你不想尝尝?

如果我的祝愿,能驱除你的烦恼,那么,就让它随这温馨的春风,吹进你的心谷吧!

拿失败当陪练,拜经验为恩师,和热情拍拖,与诚实交友,再挥动勇敢的利刀,杀掉困难这个仇人,成功女神就会垂青于你!

朋友,路,好远好长,请你面对今天,忘记昨天的忧伤,去开拓未来的路,也请你多多珍重,那天边眨眼的星光,是我祝福的双眼,就让它伴你走向海角天涯。

15.浅谈鼓励教学法 篇十五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南京体育学院共有篮球专选学生约74人(除去大四学生),本文从体育系和运动系各抽出一个班共32人,其中体育系11人、运动系21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研究对象及分组如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实验前后两次进行《运动员心理因素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得出南京体育学院篮球专项学生在进行“鼓励性语言”前后在自信心、特质自信和状态自信三个指标上的对比。《运动员心理因素调查问卷》由李安民在2000年编制,该问卷重测信度为0.68。将纸笔测试的结果输入软件,获得自信心、特质自信和状态自信的评价等级。1为最好,2为中等,3为差。[1]

1.2.2 实验法

(1)选取我院32名大二篮球专项学生,在实验前进行《运动员心理因素调查问卷》测试。

(2)将32名被试按自信心总分进行分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尽量做到两组人员在自信心、特质自信和状态自信三个指标上接近。即保持两组人员的同质性。自信心,是反映个体对自身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2]特质自信,是个体主观上稳定的、能够取胜的信念。状态自信,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实际表现出来的取胜信念。[3]

(3)对实验组的学生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对照组的学生不进行鼓励性语言。其他训练条件一致。两个月后再次对这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运动员心理因素调查问卷》测试。将这次的测试结果实验前的数据进行对比,以评价鼓励性语言是否对学生的自信产生促进作用。鼓励性语言:操作定义为①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②创造鼓舞士气的环境;③出现负面情况时的鼓励;④鼓励每一次进步。[4]

1.2.3 数理统计法

用Excel和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的方差齐性检验,如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自信心、特质自信、状态自信这三个指标上的差异性T检验的P值都大于0.05,因此可以认为,两组人员在实验前在自信心的三个指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2.2 实验后结果

实验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出结果,结果如表3、4、5。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两个月的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自信心和特质自信这两个指标上的差异性T检验的P值都小于0.05,而状态自信的T检验的P值大于0.05,因此可以认为,两组人员在自信心和特质自信这两个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状态自信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鼓励性语言对于我院篮球专项的学生的自信心和特质自信提高有着明显的作用,但对于状态自信提高的作用有限。

从表4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在实验后和实验前的在自信心和特质自信这两个指标上的T检验的P值都小于0.05,而状态自信指标大于0.05。因此可以认为,实验后实验组人员在自信心和特质自信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状态自信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从表5中可以看出:对照组在实验前后自信心、特质自信、状态自信这三个指标上的数值都有所降低,但是三个指标差异性T检验的P值都大于0.05,因此可以认为,两组人员在这三个指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2.3 分析

教师或者教练对学生的肯定、赞扬、嘉奖等一些鼓励性措施是改变学生一切不良观念、不良习惯的良药,利用鼓励性语言进行教育能让学生感到成功和快乐。这样学生每次训练都能有小小的进步,才能从训练中尝到甜头并能积极投入训练和学习之中。[5]

在通过表3、表4、表5分析可得:实验组在自信心和特质自信上都得出了比较满意的答案,而在状态自信上没有得出很好的结果。

通过查资料得知状态自信是一个比较不稳定的自信状态,它在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数据会出现比较大的偏差,比如学生在训练课中表现不好或者受到老师的批评他就有可能在状态自信的测试中表现的比正常值要高,因此我们认为在最后的数据分析过程中状态自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所以说总体结果还是非常令人满意。

3 结语

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了“鼓励性语言”对我院篮球专选学生的自信心具有积极作用,我们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或者在特定的环境下多进行“鼓励性语言”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水平。在遇到全队的士气都比较低落的时候,教师应及时鼓励大家,让全体学生都能够重新提起精神,继续完成课堂任务。在学生有进步的时候,教师能够及时的发现每一次进步并能够给予一定的鼓励,这就能使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因此也更有信心去完成更难的任务。当学生遇到挫折的时候,教师能够细心观察,给予适当的鼓励,使其能够尽快摆脱困难重新面对挑战。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分析法对“鼓励性语言”对我院篮球专选学生自信心的影响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显示“鼓励性语言”对我院篮球专选学生的自信心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16.鼓励教学法之我见 篇十六

一、鼓励审美的个性,培养审美的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品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明朗、活泼、庄重、富有感染力。教态的变化对激发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传递信息及促进语言交际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教态主要表现在眼、手、身的动作上。眼的动作就是要盯住学生。眼睛是能传递思想感情的,眼睛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有一次听一位老师的课,他讲课的时候,眼睛一直盯着天花板,甚至提问的时候都不看学生,只是机械的说:下面请班长回答……下面请一组组长回答……具体是哪个学生,他根本不知道,而学生认为老师的眼里根本没有他们,有一种被冷落的感觉,于是开始议论和模仿老师的表情。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眼神包含着对学生的肯定、赞赏和鼓励,以及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切不可盯着天花板或随处乱看。前者给学生目中无人的感觉,后者给人心不在焉的感觉,并且两者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课堂效果。动作也很重要,打手势能起到辅助讲解的作用,但要恰到好处。我们都知道李咏“非常6+1”手势使其节目很生动,教师的手势也同样会使你的教学很生动。另外,身体位置的处理也是很重要。教态即体现一位教师的教学功底,又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好的教态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使学生敬重你,不良的教态则会使学生产生厌恶的心理,甚至不愿听你的课。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善于恰当地运用教态的魅力与学生进行感情上的沟通。

二、自我鼓励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自我鼓励体验,即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主动学习欲望,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在苏教版第15册第2课“关注你我他”的教学中,我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用画还是用布片粘贴,是用橡皮泥塑,还是用纸片揉,都由学生自己确定。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渗透在其中的美术元素。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比对着范画临摹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一些资料鼓励学生自己到电脑上去查,以树立学生的信心。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概括它们的造型特点,结果同学们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教师出示的,图案范画要好得多。让学生觉得学习美术也不难。自己也可以学。美术和语文的不同在于一个是图形语言,一个是文字语言。教师的语言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它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教师语言的运用,是教师教学艺术的表现,语言可以诱发学生的内动力,尤其在关键时刻,语言的力量往往是惊人的:它就像一盏灯,照亮学生美好的心灵;又像一把钥匙,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它能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能增强学生自身的自信,还能改变学生的态度和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具有教态美、语言美,其板书也应字迹工整、结构严谨、条理分明、布局合理、图文结合,以独特的魅力给学生以美的感染。

三、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學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总是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每一幅作品,特别是每一个亮点。美术不同于数学题通常只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具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价时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有利的条件。教师要以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把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激发出来,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课堂活跃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思维的源头打开了,产生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同学们的作业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地体现了作业多角度、多方位的美。如在“树叶粘贴画”教学中,一个班我以讲授方式为主,学生没有感官、直观的认识,粘贴出来的形象单一、散乱;而其他班我利用树叶的美感为学生演示粘贴金鱼、兔子、羚羊、小老鼠、蜗牛等形象的造型,再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学生看后,深受启发。粘贴出形象生动各异的形象。通过教师的鼓励排除了学生思维的障碍,促进、加深了学生的识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美术教学中无论是绘画课还是制作课,如果教师没有亲自动笔,当场作范画进行鼓励尝试的过程,很难激发艺术创造。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学习不能单纯依靠老师,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的作用力,而且现在的学生信息多,思维活。复杂的社会环境又使学生滋生了诸多心理问题,教师需要与学生有良好的沟通。总之,在美术教学中,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计生委主任2006年个人述职报告下一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粮油仓库及专业市场建设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