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发展历程(精选9篇)
1.集团公司发展历程 篇一
企业发展历程
1992年
注册成立王斌装饰画厂,作坊式作业,机器3台,员工10人。
1994年
注册成立王斌装饰材料厂,员工增至100人。
1995年
组建木质相框流水线,专业生产木质相框,员工增至150人。
1996年
台湾先进的相框生产设备,全面改建生产流水线。
1997年
投资建设开发区首期工程,迁至新厂,员工增至300人。
1998年
增添进口设备,扩大流水线,员工增至400人。
1999年
在开发区征地100亩投建第二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
2000年
第二生产基地投产,建成现代化新厂,组建细木工板厂、刨花板厂、制胶厂,员工增至800人。
2001年
管理效益年,规模进一步扩大,相继组建相册厂、卡纸画厂、树脂工艺品厂。
2002年
注册成立浙江王斌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建设开发三期工程——王斌工业园,占地面积330亩,计划投资4亿元人民币,首期投资8000万人民币;全面实施ISO9000—2000国际质量标准;成立信息管理中心,推出公司网站;开始着手对境外市场进行考察,计划在欧美建立分公司。
2003年
企业顺利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使企业形象、产品及服务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三期工程建设全面提速,年底搬迁工作顺利完成,企业总员工达到2000人。
2004年
集团公司成功地在福建邵武市投资建厂,占地面积800亩,企业规模得到飞速的发展。同时为整个企业的集团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
被金华市评为金华市民营企业50强、科技创新先进企业。同年福建王斌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投产。2006年
公司取消总代理,建立分公司销售管控模式,设立各省直销分公司模式。同年“王斌相框”商标被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2007年
全国直销分公司增至32家
2008年
王斌相框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9年
投资3000万人民币新建集团综合办公大楼
2010
投资两亿人民币在山东、广西各购置工业用地150亩投资建厂,并当年建成投产。
2011年
国内分公司增至180多家、直属形象店600多家、销售人员3000余人,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各省市、地区。
2.集团公司发展历程 篇二
2013年7月26日,东风汽车公司发布了下阶段社会责任工作主题——“中国梦、东风润”。围绕“中国梦、东风润”这一主题,下一阶段东风公司将继续以建设国内最强、国际一流汽车制造商为目标,在“十二五”末,迈上500万辆的经营规模。其中,按照“乾”D300计划,到2016年自主品牌销量达到300万辆;按照“DH310”海外中期事业计划,到2016年,东风公司成为行业出口前3强,海外出口汽车达到30万辆。
在履行利益相关方责任方面,东风公司将在继续全面照顾到相关者利益的同时,聚焦员工关爱和客户关怀;在履行环境责任方面,东风公司将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在社会公益责任方面,东风公司将重点推进“东风润苗行动”的继续实施。目前,第一批援建的6所希望小学已进入施工准备阶段,预计2014年上半年将全面竣工。
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平说:“就像一个三面体,根据扮演的不同角色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这是东风公司所应该承担的,也是要尽全部努力必须承担的。”
艰苦创业期(1969-1980年)
1952年底,在一汽建设方案确定之后,毛泽东主席就作出了“要建设第二汽车厂”的指示。次年,第一机械工业部组织拉开了二汽筹建工作的序幕,并在武汉成立了第二汽车制造厂筹备处。几经周折之后,1969年初,在湖北省十堰市召开了二汽建设现场会议,成立了第二汽车制造厂建设总指挥部。下半年,10万建设大军陆续进入十堰基,9月28日,第二汽车制造厂大规模施工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快速成长期(1981-1993年)
1981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初始时期,也是二汽成长壮大的开始。当时,受国内经济环境制约,汽车市场出现了滞销局面,但二汽抓住时机,及时调整,采取针对性措施,结果当年就实现销售39028辆、散装车1525辆,利润1.2677亿元,大大超过预期。尤其重要的是,二汽的产销衔接基本走上了正轨。1991年4月9日第策100万辆东风车下线。二汽人用不到16年的时间,创造了第一个百万辆。这一成绩的取得标志着二汽步入成熟期,同时向新的发展期跨越。
1992年9月1日,第二汽车制造厂正式公告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更名为“东风汽车集团”。
改革调整期(1994-2000年)
在新的经济形势之下,东风亟待有更大突破。1999年6月17日,东风汽车公司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全面推出体制改革新框架,构建了新的三层次公司化管理体制,完成了从管理一个工厂到管理一个公司的巨大跨越。
2000年,东风汽车公司结束多年的亏损局面,实现扭亏。如何使东风汽车公司走上一条长治久安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摆在当时的当家人苗圩面前最主要的问题。基于中国还没有加入WTO,外国汽车公司欲进入中国汽车市场还受到严格的控制和限制的历史机遇,本着引进资金,引进技术,提升管理水平,打造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东风的战略考虑,时任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的苗圩提出将东风汽车公司除了已经与法国合资的神龙汽车,以及非汽(车主业需要分离的部分,将其他的全部资产拿出来与外国汽车公司合资的大胆思路。
开放发展期(2001-2010年)
在国家经贸委的支持下,200)3年6月东风和日产成功联姻,东风拿出了主业的70%资金,日产拿出同等价值的83.5亿元现金,建立了迄今为止仍属国内规模最大的合资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就在这一年的9月28日,东风汽车公司总部迁往武汉市,为公司更有效实施集团管理、谋求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协同发展时期(2011年至今)
东风汽车公司日益发展壮大,逐步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于一身的特大型国有骨干企业,是国有经济的重要支柱企业。截止2011年底,东风汽车公司总资产达2320亿元,员工数16万人,2012年销售汽车307.85万辆,营业收入3904亿元。东风汽车公司位局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第142位,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第16位中国制造企业500强第3位。
3.A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历程分析 篇三
关键词:资产重组;收购;反收购
2015年7月10日,B公司的下属人寿公司购入A公司股份5.52亿股,截止至2015年底,B公司下属的人寿公司和金融资产公司共持有A公司24.26%的股份,成为A公司第一大股东。在此之前,A公司股价一直维持着比较平稳的状态,每股股价在12元至15元之间波动,2015年12月份,A公司股价一路飞涨,2015年12月18日下午13:00开始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以每股股价24.43元收盘。从停牌到2016年5月份,A公司共发布了21次重大资产重组停牌进展公告,A公司向深交所申请继续停牌至不晚于2016年6月18日。为应对B公司的进攻,A公司从多个方面做出了回击,本文旨在为公司应对恶意收购时提供一些思路。
一、B公司试图收购A公司的原因
(一)利用A公司资源整合地产板块
B公司是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心的资本集团,B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为3亿元,其包含了文化旅游、建筑、地产开发、金融、现代物流、医疗、农业等多个行业,跨业范围之广实属罕见,是典型的多元化经营模式。B公司的地产板块存在着高价拿劣地、销售不佳的问题,为改善地产板块的发展局面,B公司将目标瞄准了A公司,寄希望于通过整合A公司在房地产行业的优质资源,推动自身在房地产行业的影响,获取更多具有投资价值的项目。
(二)弥补公司资金紧张的局面
B公司经营项目表现欠佳,资金链紧绷,现金流全线赤字,几乎是靠融资支持。以此次B公司大量购入A公司股份为例,B公司主要是依靠下属的人寿公司和金融资产公司购入股份,这两个公司是一致行动人,它们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杠杆融资,其利率较高,大概在8.5%-9%之间。停牌前,A公司股票上涨至24.43元/股,相比较之前的平均14元/股,上涨幅度达到75%。若B公司因不能达成收购目的,转而出售股份,则可从中赚钱大量的差价,弥补自身资金紧张的局面。
二、A公司反收购措施
(一)百亿回购计划
2015年7月10日,B公司耗资80亿元成为A公司第一大股东,后A公司原来的第一大股东C公司增持股票夺回了第一大股东的位置,B公司四次举牌,重回第一。2015年8月31日,A公司召开了201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暨第一次A股类别股东大会、第一次H股类别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在人民币100亿元额度内回购公司A股股份的议案》,此次议案主要是用自有资金回购股票市场上流通的股份,回购的股份予以注销,从而减少公司的注册资本,并提升每股收益水平。截止至回购期满2015年12月31日,A公司共回购A股12,480,299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133%,成交价最高为13.16元/股,最低为12.57元/股,支付总金额为160,148,519.71元(含交易费用)。A公司回购股份旨在减少在外流通的股票份数,提升股票股价,使得收购者不得不提高收购价格,加大了收购的难道。从这次的回购数据来看,A公司计划用100亿元回购股份,而实际上只用到了1.6亿元,从效果来看并不显著,股价上升空间有限。
(二)员工持股计划
A公司一直以来都有员工的股权支付的激励措施,早在2011年,A公司就实行了期权激励计划,初始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8.89元。2015年8月5日,A公司发布了《关于按规则调整A股股权激励计划行权价格的公告》,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从8.89元下降到了8.07元。降低股票价格的行权价格,有利于员工行使期权,主动获得A公司的股份,在与B公司抗争的过程中,A公司及其员工所获得的股份越多,越能抵抗B公司的野蛮进攻。
(三)公司章程
B公司若想收购A公司,则必须要达到A公司的章程中规定的控股股东条件,要求控股在30%(含30%)以上。如果B公司持股超过“30%”,可能会触及全面要约收购,应当向A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万科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约,对于B公司而言,无疑加大了资金压力,使得原本是通过杠杆融资而获得的资金更加紧张。
(四)累积投票制
A公司在选择董事及监事时,采用的是累积投票制。累积投票制是上市公司在股东大会表决重大事项时采取的一种表决权方式,这种表决方式有效防止了控股股东“一股独大”的局面。当董事会有两人以上时,股东可以把所有的股票权集中投票选举一人,也可以分散投票选举权,最后按得票的数量来决定董事的入选。以A公司为例,现A公司董事会有主席一人,副主席一人,董事5人,独立董事3人,董事会现有席位数10人,截止至2015年12月24日,B公司所占股份为24.26%,A公司流通在外的总股份份数是11 039 132 001股。
根据可得席位数Y=股份比例a×总股份份数S×(席位数N+1)总股份份数S+1席位数N+1,
则B公司可得席位数=0.2426×11 039 132 001×(10+1)11 039 132 001+110+1=2.6684
B公司在董事会中最多可得两个席位,占总席位数的20%,在董事会决议上不能一票否决。
三、启示
截止至目前为止,A公司尚在重大重组停牌之中,与D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积极与其他潜在交易对手进行谈判和协商,鹿死谁手,尚未可知。“门口的野蛮人”并不是个别现象,美国80年代经历了一个比较狂热的并购浪潮,一大批金融资本公司大比例收购上市公司股份,启动资本运作。并购是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如何健康地运作资本市场,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需要研究的议题。
参考文献:
[1] 巨潮咨询网
[2] 陆庆花.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情况分析——万科股份公司股权激励案例分析[J].中国外资2014(10):62-63
[3] 潘玉蓉.宝能强购万科 如此执着到底为啥.证券时报2015(12):第A05版
4.公司发展历程诗歌版 七年之歌 篇四
**七年之歌
曾经,是一朵小小的浪花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羞涩绽放 曾经,是一棵柔嫩的小草
在疾风骤雨的竞争中,顽强生息 伴随着艰辛与痛苦 承载着光荣与梦想
终于,浪花成了惊涛怒浪 小草长成了参天大树
川流不息的秦淮河依然记得 青翠延绵的紫金山不会忘记 2008年,六朝古都南京 中国南京**集团 从这里诞生
探寻中国医疗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是**创业之初的理想 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尽管任务艰巨尽管困难重重 但请别忘记,踩着困难前进 是**人独有的风骨 是**人奋进的灵魂 无数个通宵加班的夜晚
无数次骄阳烈日的考验 纵然身心疲惫,也毫不退缩 面对竞争激烈的医疗投资市场
在许多同行的眼里只能是望而却步 而**人却用自己独特的勇气和信心 一步步,一天天 成长,强大—— 直至今日的辉煌
从小规模专科运作到大型综合医院建设 **创新优化经营机制
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高效整合
从关注男性健康到呵护母婴,再到塑造美丽容颜 从关注心理健康到孕育生命,再到成就口腔之美 **积极发挥品牌效应
实现平台的多元化和细分化 从上海到江苏,再到山东、安徽 从四川到云南,再到甘肃、陕西 **努力扩大市场份额
实现据点从东到西的覆盖
**,已成为中国医疗产业极具价值和影响力的优秀企业 这是**人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这是所有**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总有一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咬牙坚持 总有一种力量支撑着我们奋勇前行 一步一步
走过艰辛 走向辉煌 锲而不舍 精益求精
是我们不变的追求
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
**人每前进一步都是一部骄傲的篇章 成功的日子依然苦乐并存
同行追赶的脚步从未停息 不容我们有半点松懈 我们要不断超越自我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国内一流的医疗健康产业集团
2014—— **七年之痒
这一年虽有波折 但沿途的荆棘挡不住**前进的车轮 七年创业之路崎岖坎坷 七年成长之路硕果累累
七年王者之路我们迈步从头越 告别过去的2014 我们尘封失落与感慨,抛开掌声与喝彩 迎接崭新的2015 我们满怀信心,继续前行 我们坚信
5.集团公司发展历程 篇五
一、简介
黑龙江省斯达造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达公司或斯达)是以黑龙江造纸厂为基础,于1997年4月组建成的多元投资的国有整体控股、外资相对控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总资产9.5亿元人民币,员工2700人。目前浆纸年综合生产能力10万吨,主要产品是U精制牛皮纸为主导系列的工业技术用纸,在国内市场有较大的覆盖串。企业1999年末通过了IS09002认证,并荣获中国质协授予的“全国用户满意单位”称号,2000年9月15日被国家人事部、国家轻工业局授予“全国轻工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1年3月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863计划CIMS应用示范企业”,是全国轻工百强企业。
二、案例背景
斯达公司的前身黑龙江造纸厂是1968年建厂的省直属老国企,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八九十年代以后,由于受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和转型,原材料大幅度涨价,企业之间三角债增加、税赋加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仅1993年和1994年两年就累计亏损5719万元,外欠8000万元。黑龙江造纸厂虽然长期亏损、企业资金短缺,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负担很重,但企业有好的产品,有好的市场前景,尤其精制牛皮纸是专利产品,市场潜力很大。
1996年以董鹰厂长为首的企业新领导班子上任。在当时大环境和政策背景下,新的领导班子决定对黑龙江造纸厂进行资产重组,剥离不良资产。在黑龙江省企业工委和经贸委的领导大力支持下,企业两度寻求合资伙伴,终于成功地实现资产重组,盘活存量资产,减轻了企业负担,将原黑龙江造纸厂改组成了后劲十足的斯达公司。针对工厂中存在的观念落后、管理粗放、亏损严重等现实问题,企业提倡创新精神,在制度和流程方面实施改革,在销售、生产、财务、质量、能源、物资、仓储、合同、工资制度、价格控制、款项往来、原材料验收、人事制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斯达组织学习邯钢经验,向全体员工灌输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和成本管理意识.开展目标成本管理,运用邯钢倒推法对各车间、部门提出降低成本硬指标,提出不换思想就换人。
资产重组不但为斯达引进了外资,解决了企业资金短缺的困难,而且引进了先进技术、先进机制、先进管理经验。利用外资投入和国内的多元投资改造了能替代进口的轻定量牛皮工业技术用纸生产线——3150纸机系统,释放出了前端技改积蓄的4万吨制浆能力,形成规模效益。经过大力改革,到1996年底实现利润209万元,一举扭转了多年亏损的局面。斯达公司改革之后的数年中,在工业总产值、浆纸产量、碱回收、碱自给率、产品销售收入、上缴税金等各项指标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公司实现利润逐年增长,吨纸成本逐年下降。到2001年,实现利润4107万元,吨纸成本又得到大幅下降。
三、企业信息化改革
斯达改革之前,由供应处一个部门承办采购计划、合同、验收、仓储,质次价高、缺斤少两现象屡见不鲜,暗箱操作使产品成本居高不下。营销人员和客户联手对付企业,销售领域不透明,企业高层经理往往受制于营销人员。生产过程更是若明若暗,产品成本控制滞后,每月一次财务报表分析,数据传递不及时,1周期太长,不能实施实时管理。
管理者对管理对象、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清楚有数是管理的基本要求。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迅速传递、交换信息,可以打破黑洞、提高透明度。只有重塑生产、经营和管理体系,建成责权清晰、制度规范、机制灵活、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形成一套构筑于信息技术基础上严密的决策、控制、约束机制,才能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一)组织结构改造
斯达公司改革之初,机构臃肿庞大、部门职能重叠、职工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全厂有13名厂级领导、136名处级领导和411名管理人员,有49个分厂、处室,各系统分成条块,每个厂级领导各管一摊,部门局部利益的意识很浓,相互沟通困难,扯皮现象时有发生。虽然过去也曾多次精简,但始终没有跳出精简——恢复——膨胀的怪圈。
合资后的斯达公司通过实现企业全面信息化来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利用软件程序来替代重复作业的职能,压缩了冗员,将原49个分厂、处室减为24个,管理人员由411个减为199个,厂级领导干部减为5人,处级干部减为47人,生产经营性员工由3800人减到2300人。组织结构上取消了过多的中间层,采取事业部制结构,分别是生产部、技术开发部、财务部、企管部、销售部和事务部。各事业部之上设有由高级经理所组成的,并有8名参谋管理人员、13台计算机支持的总经理办公室,下设两个中心(数据管理中心、文件管理中心),协助总经理管理这些多功能的事业部。全公司建立了以总经理为首的决策中心,以总工程师为主的技术管理中心,以总经济师为主的经济控制中心和以总会计师为主的资金运作中心。经过这些改革,斯达成功实现了组织的扁平化。
(二)内部流程改造
斯达在原来职能分工管理体制下,企业按照生产经营的顺序设置开发、供应、生产、销售和财务等管理部门。这种分割式管理方式存在着众多问题:既无法灵活处理突发性问题,又易于造成物流周期延长和服务水平低下。比如,企业中,尤其是采购和销售环节,吃回扣、损公肥私等暗箱操作现象严重,存在各种违规和不规范操作。企业对于顾客需求和各种市场信息反应迟钝,不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由于管理混乱,造成公司库存和流程所需时间严重超标。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体制,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斯达认真分析现状,本着增值、简化、整合、自动化、可控的原则,按照供需链的基本要素,即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工作流,对内部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与此同时,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在科学配置物流、资金流的基础上,对供应、生产、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十几个企业内部系统进行信息化改造。
再造后的流程以顾客订单为起点,根据销售信息,自动制定出排产计划,同时系统可以根据排产计划同步给出质量标准、操作工艺、品种成本、物资需求、能源计划和作业计划等。
(三)实现企业信息化
完成组织结构的改造和内部流程重新设计之后,斯达着手信息化的实现,最终达到以数据信息为基础,通过网络把握两个市场,以旬成本电算化为中心,逐步形成两级控制、两级制约,促进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事后管理向超前控制转变的目标。
1.硬件、软件支持
硬件方面,公司先后投入600多万元进行硬件建设,购买200多台计算机,购买高效计算机网络数据信息处理系统。软件方面,采用完全自主开发的方式,共编制程序1万多个,逐步扩展为包括旬成本电算化、生产管理、物资管理、销售管理、能源管理、质量管理、ID卡工资考勤、办公自动化及浮动工资考核等16个子系统。
2.信息系统结构
斯达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形成了数据管理中心和文件管理中心两个中心,局部工控计算机网络、监控计算机网络和管理计算机网络三个网络。
数据管理中心负责公司计算机网络的数据流向控制和公司大型数据软件的集中运算,为全国销售计算机网与总部实现通信,为公司主要领导提供在国内外远程拨号访问公司局域网络的各种办公服务,编制公司一级软件和维护系统硬、软件。
文件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公司办公自动化的所有文件和网上文件传递的控制、公司预算文件的编码存档,总经理、副总经理等有流动办公室的高级管理人员在全国各地利用因特网办公数据的收发、整理、下发和上报文件的批报,以及生产基地与哈尔滨总部办公自动化的各种图像、文件、图表的流向控制。
局部工控计算机网络在主要机台实行数字控制,在电站、碱回收、制浆等主要分厂,利用计算机在工艺流程过程中进行产量、质量方面的控制,在个别分厂实现了以DCS、QCS和PLC集成的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达到提质、降耗、高产的目的。
监控计算机网络的作用是在总调度室确定各生产线设备运行工艺参数,建立集中监测网络,使各分厂的运行参数都反映在总调度室的四台微机上,并设立了工业电视,对生产线上的重要参数进行监控,掌握并及时调整生产状况,使生产实现了最佳平衡。
管理计算机网络在数据管理中心和文件管理中心的统一控制下,以企管部为核心,对全公司的成本、销售、生产、财务、浮动工资、质量、能源、物资的采购、仓储与流通、合同、价格控制、款项往来、原材料验收管理、人事管理以及几千块现场仪表的各种数据进行综合统计与管理,在物资采购环节,通过微机网咨询、收集、对比采购市场质量和价格,制订厂内限价,货比三家,优化供货渠道。利用内控理论的差异分析有效地控制了各种消耗,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斯达公司信息化管理大致形成了相互关联的集成信息系统,其基本内容包括以旬成本电算化为基础的成本管理系统,以订单为龙头的生产作业管理系统,以生产平衡为核心的监控调度系统,生产设备管控一体化系统,信息化的质量管理系统,信息化的采购管理系统,信息化的仓储物资管理系统,信息化的销售管理系统,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的资金预算管理系统,信息化的标准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的计量管理系统,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信息化的合同、定价管理系统,经济综合分析系统,信息化办公与决策系统。通过这个高效的集成系统,斯达经营者对外能够从容应对市场变化,对内能够掌握和控制公司运营,达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目标。
四、改革成果
改革之前的黑龙江造纸厂是20世纪60年代建厂的老国企,装备落后,辅助生产设施差。为了避免一味追求新装备导致的投资大、资金筹措困难、投资成本高、收效甚微,斯达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企业,挖掘现有企业管理资源的潜力,走出了投入少、回报大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利用适度的投资,采用新技术,针对
6.集团公司发展历程 篇六
这是秋招,春季招聘的时候我倒是投了简历,也进了群面,由于面试地点太远,也在百般纠结中遗憾的放弃。不过以后还会继续支持他家的产品的。
中建三局/五局。这 个只针对中文专业来讲的,他们秋招、春招都招中文专业的,每一次我都很兴奋的投简历参加宣讲,但每一次都被狠狠的打击到了。他们对外说不限这个不限那个 的,其实还是很“偏心”的,中文专业的女生进去的希望是很渺茫的,因为要经常出差,跑工地、应酬,所以不是你能力不够,真的是不合适的缘故。男生可以尽力 一试,很不错的平台,薪酬福利也好。
这里插播一条,很长时间以来,每一次公司一不要我我都感觉倍受打击,觉得自己这不好那不好的,把所有的过错都归罪于自己身上,所以导致有一段时间,整个人 处在一种绝望之中,精神也几经崩溃边缘。后来回过头看看,虽然自己并非才貌双全、德才兼备的精英之辈,有些好工作确实是自己能力不够而擦肩而过,但也不可 否认有些用人单位确实存在性别、学历、生源地、家庭背景等方面的歧视,这是我辈不能扭转的事实,并非自己本身能力问题,所以不必妄自菲薄、自轻自贱。
上海中原物业。这是我拿到的第一份工作,但是是房地产销售工作,地点在上海,底薪少的可怜,不过包住。想挑战的同学可以试试,佣金据说在同行业中算高的。不过本人意不在此,只好放弃。 方兴地产。这个地产貌似不太在乎你有多高多好的学历,关键是性格积极向上、能吃苦耐劳,有女生,但大部分还是招男生。
世联地产。找 到的第一个还算满意的工作,通过简历筛选、笔试(网上测评)、群面(辩论赛)、单面几个流程,我终于拿到录取通知书。当时找工作近两个月,感觉自己跟航空 公司、银行完全没有半点缘分了,就把目标改为房地产业。很幸运,可以有这个机会。后来跟父母亲友商量了一下,感觉深圳这个城市的生活压力太大,不适合长期 居住,在纠结了一个多月之后忍痛放弃。说实话,我还是很想去的,第一深圳是世联总部,经营管理和培训体系都比较成熟完善,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年轻人成长发展 的平台;第二靠近港澳台,便于学习、玩乐;第三据说在世联呆个三五年之上的话会学到很多实用的东西,你在同行业中就有了立身之本,往别的地产公司跳也会比 较顺利。但是还是因为惧怕深圳的房价,最终遗憾放弃了。不过我还是感谢世联可以给我这个机会,让我从绝望之中走了出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民生银行。这个是我唯一一个进终面的银行,也是简历、笔试、测评、面试几个环节。最后一次面试被刷了,但是可以理解,我的专业和金融、经济完全不沾边,所以我是接受这个结果的,还是很感谢可以有接触民生高层的机会。补充一句,民生的美女确实如外界所说的很多。
丝宝集团。没 有做过宝洁的笔试,据说丝宝的笔试就是宝洁的中文版,不是行测之类的,而是考你的综合素质的,答的那叫一个累。然后是群面,十几个人一组,这种大群人一起 的群面想脱颖而出的话难度又增加了一个。如果不是特别擅长见缝插针的抢话说的人,可以在开头自我介绍时创新一下,不在乎话多,有亮点能让人记住就行。绝大 部分人一上来就介绍四年的学习生活,得过哪些奖项,社团以及学生会活动等,面试官容易倦怠的。还是那句话,如果大家都一样的话,你怎么脱颖而出呢。但也不 建议太另类太过火,适当的创新一下就行。终面是性格测试和一对一面谈,我觉得当天犯了两个错误,一是过早的谈论薪资待遇了,二是性格测评太过小心没有完全 真实作答。关于终面时要不要谈薪资问题,江湖上存在分歧,但个人感觉面试官们的性格不一样,所以有的在意有的不在意,但保守起见还是签约时再谈为好吧,免 得让人觉得是冲着钱去的。有时候还是要适度保守和虚伪的,汗。
宜居中国。招聘方给人很大气的感觉,整个招聘流程给人的印象就是两个字:大气,据说是资本雄厚的缘故,不晓得。薪资在房地产业算高的,但肯定没有恒大高。本人简历筛选到群面再到笔试,本来很有信心可以最终加入的,结果面试的时候粗心大意坐错车错过考试,为此还痛心疾首了一段时间。
PICC。三月份开通网招,四月中旬笔试,下旬面试,面试分为单面(八对一结构化面试)、群面(无领导小组讨论)还有性格测评等。五月初发放通知,历经两个月,很庆幸,可以在找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的时候拿到通知书。这大概是我拿到的第六个录取通知,这时候的我已经历经近5个月的找工作磨练,有点通脱淡然的境界。从笔试到面试再到签约,心境已经不比刚找工作那样激动不已,但欣慰还是不少的。很感谢PICC给我这次机会,满足了我工作好、离家近、待遇好的全部要求。我的找工作历程也在此画上了句号,算是历尽磨难,圆满结束。
华图教育。华图、巨人、学而思这些教育培训机构都给过我通知,但是很遗憾,我还是不想从事跟教学相关的工作,个人兴趣爱好的问题。建议喜爱教学工作的童鞋可以去华图一试,培训机构中,个人还是比较欣赏它的。
现在已经到岗实习了,工作环境、工作性质都还满意。回首过去半年的找工作经历,感觉像做了一个很长很长时间的梦,醒来疲惫不堪,但也庆幸最终梦想成真。一直想把这段经历用心地写下来,激励那些和我一样平凡普通的人。我们没有显赫的本科学历,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美丽外表,没有可以依靠的家庭背景,甚至没有在学校社团或学生会当个领导的小小雄心,但是我们还有别的值得我们自信和骄傲的地方。我们不会逢面必过,offer拿 一大堆,但还是要相信我们可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学历和家庭背景是很难改变的,那我们就学会改变自己的心态、提升自己的素养、言谈举止。相信任何地方任 何人都不会反感一个衣着整洁大方,言行举止温和有礼、不卑不亢,自信真诚的人的。
7.集团公司发展历程 篇七
公司对项目达不到预期效益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 归纳下来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项目经理进入项目时, 缺乏有效的经济责任限制, 或者即使有经济责任, 也缺乏有效的后续约束;对项目经理中途辞职等问题上没有责任划分, 项目经理离职时也无职能部门对其工作状况进行实地考察与责任界定;对于续任的项目经理未签订经济责任约束性文件, 造成了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责任推诿及成本失控。由于建设方原因导致的工期拖延, 没有职能部门进行协调干预, 无专人负责索赔, 导致其人工费用超标, 而对工期拖延项目的无人监管, 也使项目经理有了虚报人工费用套取公司资金的空子可钻。项目所需的设备、主材、辅助材料及用品均由公司提供, 设备材料的采购由项目经理通知采供部采购, 经营部审核后支付;但由于对工程进度情况缺乏过程监控, 除设备主材根据预算可适当控制外, 对辅助材料采购计划的合理性缺乏有效评估, 其一造成了浪费和转移挪用;其二, 无计划的小批量零星即时采购也造成了采供部人力物力的浪费。公司对在建项目无条件垫款, 项目从进场到验收整个期间的现金流量缺乏监督与控制, 造成了项目经理在回收工程款上的不作为, 很多项目的现金流量一直持续到最后一笔工程款项收回才从红字回归蓝字, 造成了公司流动资金的长期占用。资金时间成本极高。历年来, 针对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公司也从管理上采取了一些办法。比如:
一、项目承包费用核定方式
即项目设备与主材的供应由公司负责, 辅助材料、人工、现场管理费等根据预算调整后, 核定承包给项目经理。试行的结果:核定的承包内容基本不会超支, 而非承包范围的设备主材, 因其采购依据也来源于项目经理的申报计划, 过程管理稍有疏漏就可能发生超额采购;另外, 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增量时, 公司难以对增量的预期情况进行核实, 因此增量部分所需要的主要材料也因此难以落实测算用量和实际用量, 项目经理则可以利用这个管理盲点, 超额申报采购计划;而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数也造成实际施工过程中使用材料与预算有偏差。因此, 除设备相对比较容易控制外, 属于非承包范围的主要材料也经常会发生超支的情况。甚至有个别项目经理借机套取公司主要材料, 在项目上转手倒卖或转入个人私下承接的其他项目中, 而公司对此难以控制。
二、全成本承包方式
项目施工管理过程的直接成本与费用全部承包给项目经理, 公司对质量和安全予以监督, 项目结算时根据预算核定比例上交利润, 留存部分归项目部所有。结果是:遵守约定的项目经理一般在结算时可以完成核定的目标利润, 并从结算结余中获得自己的承包收益;而有的项目经理在前期大量套取公司资金, 最终项目结算时仍然出现未完成核定利润的情况。在项目经理前期没有交纳保证金或保证金不足以覆盖未完成利润的情况下, 公司很难对项目经理实施责任追究。
针对上述情况, 公司组织了财务部、经营部、工程管理人员组成成本研控小组, 针对项目成本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针对所发现的问题, 成本研控小组对项目进行了解剖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步, 鉴于目前公司受规模和条件的限制, 人力资源和管理条件不能一步到位, 根据成本效益原则, 在原全成本承包的基础上, 对项目承包责任书进行细化和完善, 具体内容如下:
经营部以标书、合同、深化设计方案为依据, 利用详实的市场调研资料, 确定项目的预算成本;以预算成本为标底实施内部招标, 根据招标结果确定项目经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和项目经理中标承诺签订项目承包协议书, 将承包范围和内容、回款责任、增量收益等进行详细界定, 同时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项目实施过程由经营部负责监督工程设备材料用量, 质安部负责监督质量安全及项目进度, 财务部负责监督工程款项回收情况及承包范围内的资金使用情况。在项目完成外部竣工结算后, 进入内部结算流程, 形成完善的项目结算审批流程文件, 并要求项目经理签订项目结算声明书, 对项目结算完毕后的责任进行再次界定。同时, 对项目部自身收益在达到兑现条件时予以不折不扣地兑现。这样, 对项目的事后监督就变更为事前事中事后整个过程的监督。
第二步, 在第一步管理工作基础得到夯实、相关人力资源逐步到位后, 着手建立和完善工程管理机制, 由专业的工程管理人员负责对公司各个项目部的项目实施全过程、有标准、有痕迹的监控, 并对设备材料供应形成统一计划采购、统一调配的管理流程, 以降低采购成本;成立专门的谈判委员会, 参与大额及关键性采购的整个询价、选择供应商、谈判过程, 并对谈判与评审过程进行文字记录, 以方便事后调查和审计。
第三步, 商务人员全程配合工程款项的回收及增值服务, 实现项目的扩大生产和提高收益;同时完善公司项目激励机制, 全方位推进项目管理流程。同时, 审计部介入对重点项目的过程审计, 以及对非重点项目的抽查审计, 保证管理过程的有效运行并达到预期目标。
目前, 第一步成本控制措施已初见成效, 因监督到位、流程顺畅、承包与激励机制有效, 项目经理进入施工流程后, 经营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良好发挥, 工程回款相对比较及时;成本的发生与工程形象进度基本实现了配比;项目完工时的预期收益得到了实现。
8.素质教育发展历程 篇八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1994年6月,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同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对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艺术素质等的培养和发展提出了要求。文件中正式使用了“素质教育”这个概念。
1996年2月,《人民教育》刊载了湖南汨罗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的报道,其经验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向全国推广。这是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使素质教育改革试验从学校试点扩展为区域改革,为在全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
1997年9月,国家教委在烟台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议,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出席了会议。这是在全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标志性会议,标志着行政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全面展开。
1997年9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员令,素质教育开始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2001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作了明确部署。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素质教育正式进入课程落实阶段。
2001以来,全国全面展开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从2004年开始,由包括山东在内的3省市率先开始实验。
2006年6月通过,9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在第三条中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制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改革考试制度,并改进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办法,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08年,山东省政府召开了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拉开新一轮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序幕。副省长黄胜在讲话中提出,要分析形势,明确重点,强化措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山东省教育厅在全省开展了“素质教育年活动”。提出“三个全面”和“三个还给”目标。即:全面建设合格学校,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推进学生在校时间规范和课程规范工作。开展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推动基础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国家课程方案的落实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9.中国家电发展历程 篇九
1955年,天津医疗器械厂试制出第
一台使用封闭式压缩机的冰箱。1956年,沈阳、天津、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开始生产冰箱,供医院及科研单位使用,并试产了集团用洗衣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天津712厂生产出新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制造的显像管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标志着当时中国电视机研制技术与日本基本处在同一水平。
1962年,沈阳日用电器研究所试制出中国第一台洗衣机。1965年,上海空调机厂生产出中国第一台三相窗式空调器。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同样在天津712厂诞生,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大幕,但生产规模、产量、性能、质量等方面与同期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日本相比差距明显。
1976年,广州家用电器总厂试制成功全塑喷流式洗衣机;随后,波轮式套桶洗衣机在无锡洗衣机厂试制成功。
1978年~1983年 1978年1月,国务院决定将轻工业部同纺织工业部分开。为了发展家用电器工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上成立了五金电器工业局。同年,国家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计委)计委决定,由轻工业部统一归口管理全国各系统、各地区家用电器工业,并将洗衣机、冰箱、电风扇、房间空调器、吸尘器、电熨斗等6个产品列入国家和部管计划,同时对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家用电器零配件和原材料(如冰箱压缩机、洗衣机定时器、ABS工程塑料等),由国家列入进口计划,轻工业部统一分配,解决了重要零部件配套问题,这对促进各地主管部门重视发展家用电器工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同年,国家还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定点在原上海电视机厂即现在的上广电集团。
1979年4~5月,以轻工业部部长梁灵光为团长的中国轻工业代表团访问日本。在考察期间,同日本著名家电公司洽谈引进冰箱心脏部分——压缩机项目,该项目于1984年正式列为国家重点项目。7月,轻工业部五金电器工业局在苏州召开了全国家用电器发展规划座谈会,此次会议被称为“家用电器发展誓师大会”。会上规划重点省市二轻系统集团所有制机械修配厂、五金厂、工具厂转产洗衣机、冰箱、电风扇和电饭锅等家用电器产品定点生产工作,利用集体经济资金发展家用电器生产,并对转产的家用电器生产的供产销和基建投资技术改造措施费用,纳入国家和地方计划进行了综合平衡,妥善安排;会上同时制定了1979年~1981年3年发展规划。为了加强产品质量检测和制定统一标准,1979年在广州成立了中国日用电器工业标准化质量检测中心。
1981年,中国家用电器工业标准质量检测中心在北京成立。
1982年,家用电器工业局从五金电器工业局独立出来,主要负责洗衣机、冰箱、电风扇、房间空调器、吸尘器、电熨斗等6个产品的生产管理工作。10月,国内第一个彩管厂——咸阳彩虹厂成立。这期间中国彩电业迅速升温,很快形成规模,全国引进大大小小彩电生产线100多条,并涌现出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1983年,轻工业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对市场需求变化预测的指示精神,对全国421个家用电器企业、192个商店(商场)和20196户城市职工和农民家庭进行了调查,这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家用电器产销调查和预测。这一年洗衣机产量由1978年的400台上升到365万台,此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大规模的技术引进热潮,大约有40多个厂家先后从洗衣机技术先进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引进技术60多项。从1983年起,中国开始引进冰箱压缩机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1984年~1986年
1984年2月,电子工业部做出了加快彩电国产化步伐的决策,开始实施彩电国产化“一条龙”工程。
1985年3月和9月,计委、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经贸委)、轻工业部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冰箱、洗衣机专业会议。这是国家对家用电器工业发展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最后形成了国务院以国发[1985]77号文件,批转计委、经贸委、轻工业部《关于加强电冰箱行业管理,控制盲目引进的报告》,确定了“七五”计划期间42个定点厂,引进规模为842万台。9月,电子工业部承建的23套卫星电视接收站全部开通,实收效果良好。年底,第一批采用国外技术设备生产的冰箱压缩机投放市场。
1986年,广州建成了从日本松下电器株式会社引进年产百万台的冰箱压缩机厂。与此同时,北京也建成了从飞利浦设在意大利的“伊瑞”公司引进年产百万台的冰箱压缩机厂。这两个冰箱压缩机厂对保证发展冰箱国产化起到了重要作用。7月30日,经贸委等8个部委联合发出《关于认真落实三包的规定通知》,对冰箱、洗衣机、电风扇、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和收录机这6类家用电器(包括进口零部件组装的家用电器)的三包办法做出了统一规定,1986年10月1日起实行包修、包退、包换。10月,国家决定把彩电国产化作为重大项目列入“七五”计划。12月底,颁发洗衣机生产许可证大会在上海召开,首推生产许可证制,当时共计43家企业和43个产品领取到生产资格证明。
1987年~1989年
1987年3月,彩电国产化的工作方针被确定为“引进、消化、开发、创新”。7月,中国彩电(北京牌8308型PS47cm彩电)首次获国际金奖。同时,为表彰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的重大贡献,“家用电动洗衣机及其安全要求”国家标准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这是中国家电行业首次获得国家级重大奖励。这一年,首届“全国家用电器展览会”在北京召开,展览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以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参展团的300多个家电制造企业参加了展览,由此拉开了中国家电业会展文化和会展经济的序幕。
1988年,第一台国产分体壁挂机空调—KF-19G1A“雪莲”在华宝空调厂诞生,开启了中国家用空调行业的一个新时代,这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中国空调行业的发展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高峰。同年,琴岛—利勃海尔四星BCD-212升双门冰箱,上菱四星BCD-180升双门冰箱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这是家电行业首次获得国家质量最高荣誉奖。10月,第二届全国彩色电视机质量评比结果揭晓,熊猫、金星、牡丹等58种型号的18英寸彩电和海燕、金星、宇航的3种型号22英寸彩电获一等奖。这次评比结果表明,中国自己生产的彩电从整体性能和可靠性方面已接近或达到20世纪8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1988年国家机构进行改革,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于12月13日在北京正式成立;12月19日,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也在北京正式成立。
1989年1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从该年2月1日起对彩色电视机实行专营管理,并开始征收彩电特别消费税和国产化发展基金。8月,机械电子工业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在京发布《彩电综合标准》,总共包括344个标准,其中国家标准173个,行业标准171个,它的贯彻实施标志着中国家电的质量和可靠性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11月,北京市利用外资建成的最大合资企业——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公司举行开工典礼,该公司是中国第一个被认证向美国出口的显像管生产企业。
1990年~1993年
1990年1月,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建造的录像机生产线在南京无线电厂投入试生产。5月底,“第二届全国家电产品展览会”在北京举行,这是20世纪90年代家电行业最为宏大的展览会,展示了许多名优新产品,小家电品种数量占绝对优势。7月份,广东珠海压缩机厂生产的空调压缩机成功出口,这是中国压缩机行业首次打入国际市场。华飞彩色显示系统有限公司于11月在南京成立,至此,中国“七五”期间规划的陕西咸阳、北京松下、上海永新、南京华飞4个项目全面投产,中国彩电生产配套能力大大提高。11月,“全国电子工业引进消化吸收国产化工作会议”和“全国第五次彩电国产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1991年,众多家电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杭州冰箱厂率先研制成功替代氟利昂的新型冰箱制冷剂R500,并推出具有“除臭保鲜”功能的冰箱。截至1991年,已有23个企业的24个产品获得符合国际标准的安全认证。10月底,轻工业部召开“房间空调八五发展规划座谈会”。会议讨论和编制了中国第一个房间空调发展规划。自此之后,尤其是90年代初突破定点生产之后,中国家电业进入全面快速增长期。年底,企业调整消息不时见诸报端,北京的白兰、白菊电器公司合并,成立兰菊电器公司;同月,琴岛海尔集团公司成立。
1992年1月,由北京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等单位研究开发的集成电路CAD熊猫系统通过国家技术鉴定,它的研制成功对中国集成电路技术特别是集成电路CAD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月,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和中国信托投资公司联合组团参加“德国科隆家用电器及用具展”,这是中国家电行业首次参加德国科隆展,共有10个企业参加,中国展区引人注目。4月,青岛冰箱总厂经过DNV国际专家严格审核,率先在行业内通过ISO9001认证。5月,“全国集成电路设计(ICCAD)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研究了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布局,确定了集成电路定点设计单位的基本条件等。6月,青岛冰箱总厂上半年冰箱出口量达8万台,成为世界级供应商,同时成为亚洲地区出口德国市场冰箱最多的厂家;天津空调公司与土耳其合资兴建的一家空调工厂在土耳其建成,该厂技术设备全部由天津空调公司提供,这是中国空调生产企业首次在境外建厂。
1993年,电子工业部提出实施“大公司战略”,加快了彩电行业生产向大公司、大集团集中的过程,提高了彩电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这一年,中国研制出氟利昂替代品CFC-11,解决了冰箱行业发泡剂替代难题。家电产品的开发也突出了科技的先导作用,许多企业在开发低氟产品、加强电脑技术应用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在国际组织的支援下,万宝、海尔、长岭、华意等公司纷纷推出低氟冰箱产品。琴岛海尔集团推出变频式空调。11月初,“北京国际家用电器产品及技术装备展览会”成功举办,这是中国家用电器协会首次主办的国际家电行业大展。12月初在河南新乡召开了“全国家用制冷CFC替代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中国家用制冷行业CFC替代总体思路和战略。1994年~1996年
1994年,外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在中国建立生产其名牌产品的基地。小天鹅公司与德国博世—西门子家电集团11月11日正式签约合资建立博西威家电有限公司。12月5日,北京雪花电器集团公司同美国惠而浦电器公司合资成立北京惠而浦雪花电器有限公司。到1994年底,已有20多家企业与国外家电生产企业合资。这一年,为保护大气臭氧环境而在冰箱行业开展的CFC替代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约有30家冰箱、冷柜生产企业获得或申报了蒙特利尔多边基金项目,不少企业推出了无氟或低氟产品。洗衣机行业中,由济南洗衣机厂独家生产滚筒洗衣机的局面已被打破,依靠引进技术,小天鹅、海尔、美菱和兰菊等企业开始生产滚筒洗衣机。波轮式洗衣机向大容量发展,容量已达5.5公斤。空调产品日渐成熟,有8家企业年产量超过10万台,名牌产品正在形成。上海日立和沈阳华润两个压缩机项目在这一年投产,使空调主要配套件——空调压缩机的国产化配套能力大大增强。1995年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和电子工业部联合发表公告:中国自行设计生产的大屏幕彩电已经达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际同类产品水平,部分产品达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同类产品水平。3月底在北京开幕的“1995北京国际家电展”集中展示了中国家电业的整体实力。1995年,中国家电制冷CFC替代工作进展迅速,全年家用制冷行业削减ODS物质比例达13.1%。5月,科龙公司宣布,容声全无氟节能冰箱技术通过国家科委鉴定。海尔、长岭、科龙、万宝等公司也已采用替代技术实现批量生产。利用微电脑技术武装家电产品成为潮流,继模糊控制技术成功运用于洗衣机中之后,华日推出了模糊控制智能冰箱。同期,第一台全塑外壳全自动洗衣机、洗衣脱水烘干三合一的滚筒洗衣机在海尔诞生。1996年1月8日,杭州西冷集团撤出“解百”和“新天龙”两大商场,在各方引起极大反响,有媒体用“专业市场和大商场叫板”来报道此事,反映出家电销售业态开始发生变化。3月,长虹向全国发布了第一次大规模降价的宣言——降低彩电价格8%至18%;两个月后,康佳跟进,打响了彩电业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价格战。4月,国家“八五”重点特批建设项目河南安阳彩色显像管玻壳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正式投产,年产玻壳达到1100万只,产品质量和规模都进入国际前列。7月,TCL公司通过兼并收购成立了TCL王牌电子(深圳)有限公司、TCL电器(惠州)有限公司和TCL(香港)电子有限公司。康佳集团先后与黑龙江牡丹江电视机厂、陕西西安如意电视机厂、安徽滁州电视机厂联合,组建了康佳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此后,广东惠州TCL集团与河南新乡美乐集团实施资产重组,四川长虹集团与长春电视机厂、南通三环电视机厂开展合作。其他企业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及企业的兼并、重组势头也十分明显,科龙集团通过兼并、重组先后在成都、营口建立冰箱生产基地;长岭集团和黄河机器制造厂联合组建长河集团;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兼并江苏黄河纽士威电器公司。
1997年~1999年
1997年2月,中国家电协会再次组团赴“德国科隆家电及用具展览会”参展,成交近5000万美元。这是中国一流家电企业首次在国外集体亮相,充分展示了中国家电业的实力。中国首次“全国家用电器展览会”于4月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展览会有24个省份展团、617个企业参展。6月,“全国家用电器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与会企业共同提出《中国家用电器行业文明竞争公约》。7月28日,国家计委发布了彩电工业的发展状况和“九五”发展规划目标,宣布中国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彩电工业体系,产销量均居世界前三名。10月,中国自主开发设计的首台超大屏幕(87cm)彩电在康佳集团通过了电子工业部主持的国家级设计生产定型。11月,16英寸彩色等离子显示屏由电子工业部55所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月,彩虹集团公司生产出中国首批40cm彩色显像管。
1998年,全球数字化浪潮已席卷到中国。年初,国产第一代全数字彩电投放市场。2月,中国第一条自主开发设计的超大屏幕背投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在福建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投产。东南亚金融危机给中国家电企业出口带来压力,但中国稳定的投资环境及巨大的消费市场吸引了许多跨国集团注资中国,第二次合资热潮再度兴起。家电业出现了向IT业注资的现象,成为股市一个新鲜话题。
1999年1月底,14个家电企业在武汉联合发表《自律宣言》,抵制近年来家电市场上出现的乱搞“排行榜”、“市场占有率”等变相评比行为,呼吁有序竞争。7月,“1999家用电器电子技术应用研讨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家电业首次召开该领域的研讨。同月,国家环境护总局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签订了《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氟利昂替代广泛商业化障碍消除项目》(GEF项目)。9月,“1999中国家用制冷工业CFC/HCFC替代及节能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这是家电行业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召开该专题的研讨,标志着中国冰箱、冷柜、冰箱压缩机行业的替代工作已经进入尾声。10月1日起,国家轻工业局禁止生产浴用直排式热水器。年底,“第五次维也纳公约缔约国保护臭氧层会议”以及“第十一届破坏臭氧层物质蒙特利尔公约缔约国会议”在北京召开,就保护臭氧层问题签署了《北京宣言》。1999年,信息家电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与彩电业密切相关的“机顶盒”产品,可上网的冰箱、微波炉等新产品话题不时出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中心和中国家用电器协会联合开展了农村家电市场调查,农村家电市场备受关注。
2000年
进入新千年之际,一股投资互联网的热潮在中国大地兴起,家电行业表现得甚为积极。海尔、美菱、美的、春兰、TCL、乐华、科龙、小天鹅、长虹等纷纷宣布介入互联网,进军电子商务。新千年的家电价格战如火如荼。3月,海信空调首先降价引发大战;随后,海尔、格力、科龙、美的等6家空调企业组建反价格战联盟。而刚到5月,科龙就宣布大幅下调空调价格,6大空调企业反价格战同盟瓦解,空调价格陷入混战。与此同时,彩电价格也一降再降:6月,康佳、TCL、创维、海信、熊猫等国内9家彩电企业发起首届中国彩电峰会,制定彩电最低零售限价。7月,厦华、熊猫纷纷突破最低限价,彩电联盟不攻自破。8月,规范彩电市场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政府有关部门表示,彩电联盟的限价行为与《价格法》相抵触。随后,康佳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大幅降价,彩电价格战愈演越烈。6月,中国9家彩电企业决定联手应诉欧盟反倾销。9月,在上海举行的“2000年中国家电技术大会”在业内引起积极反响。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数据显示,2000年有23家家电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
2001年
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数字电视研究开发与产业化专项中列入了“数字电视标准研究制定专项”,数字电视标准制定进入实质阶段。
10月,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成为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年底,信息产业部召开数字电视标准化工作会议,成立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标准工作组。2001年,洋品牌家电加紧向中国战略转移,松下、日立、东芝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日立、东芝、松下、LG、三星、A.O.史密斯等跨国家电企业纷纷宣布将加大对华投资力度或转移生产线。而且,几乎所有洋品牌开始大幅降价,抢占中国家电市场份额。一键上网、数字电视、网络冰箱、智能家庭、蓝牙技术、蓝色家电、家庭数码、MP3、宽带、数码相机等信息家电成为家电新品研发重点,信息家电已取得明显进展。以连锁专营为基本业态形式的商业资本不断发展壮大,国美、苏宁、三联为代表的“家电渠道大鳄”四处跑马圈地,抢占地盘。
2002年
2002年中国的家电企业频遭专利之困。3月,以汤姆逊为代表的1C、以飞利浦为代表的3C、以东芝为代表的6C等多家DVD制造商结成联盟,向中国DVD企业索要专利费,继而欧洲汤姆逊要求中国彩电企业支付专利技术费用。3月,信息产业部召开彩电企业座谈会并出台《关于促进我国彩电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彩电行业发展指明道路。国内外彩电品牌开始将经营重心转向高端的平板电视市场。长虹继续打造自己的背投帝国,TCL、创维几乎同时宣布将PDP电视价格大幅下调,随后LG、三星也跟进;液晶电视也不断突破尺寸和价格的极限,上广电宣布制造出40英寸的液晶电视。市场和消费者开始对平板电视高度关注。4月初,“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推广会”召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将原有认证制度统一为“中国强制认证”(简称CCC),进入统一目录的产品将于2003年5月1日起强制实施CCC认证。2002年,家电行业内的重组和整合趋于活跃,企业间资源共享的合作在加强,非国有资本显得非常活跃,国有资本在家用电器行业的比例在减少,外资的独资倾向在增强,民营资本的扩张在加剧。
2003年
2003年,钢材价格大幅度上涨,家电成本上升。SARS病毒肆虐,引得健康家电风行。5月1日起,根据国家规定,绝大多数家电产品开始实行CCC认证,凡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产品,未获得指定认证机构的认证证书,未按规定加施认证标志,一律不得进口、销售和在经营服务场所使用。中国彩电在这一年遭受美国反倾销挫折。5月,美国五河电子公司与电子工人国际兄弟会及电子产品、家具和通讯国际工会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针对中国和马来西亚向美国出口的彩色电视机的反倾销诉讼。6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中国和马来西亚彩电出口美国对美国彩电产业造成“实质性侵害”做出了肯定性初步裁决。11月,根据初裁结果,国内彩电企业海尔、海信、康佳、创维、长虹、SVA、TCL、厦华等企业的税率为27.94%~78.45%不等。6月,格林柯尔成功入主美菱。10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下调了出口退税率。11月,《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标准实施,将冰箱按能耗分为5个等级。2003年月12月,经民政部批准,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废旧电子电器再生利用分会成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浙江省、青岛市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试点省市,并且开始着手起草制定《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
2004年
中国家电业在2004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并购风潮。3月,南京斯威特集团入主小天鹅集团;9月,斯威特收购小鸭集团洗衣机主业;9月,格力电器收购母公司珠海格力集团公司持有的下属4家子公司的股权,结束了格力集团和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父子之争”;10月,陕西彩虹集团入主厦华电子,新加坡丰隆亚洲股份有限公司接盘新飞;11月,美的电器成功收购华凌;12月,美的集团收购荣事达中美合资公司股权。这一年,其他方面也并不平静。5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裁决从中国进口的特定种类彩电确实对美国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美国商务部发布行政命令,开始正式向中国有关彩电企业征收反倾销税,中美反倾销诉讼以中方败诉告终。2月,格力与国美之间的对峙引发国内最大规模家电企业和连锁渠道之间的争战。5月,在“2004年中国国际家电展”上,几乎所有中国主流家电品牌及著名外资品牌同台较量,展示了最先进的家电产品和技术。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起草并公布了《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同时在网站公开征求社会意见。12月11日,WTO规定的中国零售业保护期结束,对外资商业的准入将基本取消地域、股权和数量的限制。国家对部分进口薄板征收反倾销税,令进口冷轧板价格普涨。2004年家电生产资料供应状况全面紧张,塑料、钢材、铝材、铜材价格全面上升。成本上升、能源紧缺和激烈的竞争让家电业进入微利时代,家电企业明显分化,部分无力维持的企业开始退出市场。2004年,中国生产的空调、冰箱、电饭煲、微波炉、吸尘器和电动剃须刀6种家电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
2005年
3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冰箱、空调产品开始实施能效标识管理制度。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人民币汇率与美元直接挂钩,人民币对美元约升值2%,这一政策及其日后的升值预期令利润微薄的家电企业有些担忧。8月,欧盟WEEE指令生效,对中国家电出口带来新的压力。6月,为应对即将于8月生效的欧盟WEEE指令,“中欧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处理技术交流会”在京召开。DVD标准之争愈演愈烈,2月23日,信息产业部正式批准EVD为中国电子行业的推荐性标准,然而仍有长虹、夏新宣布支持HD-DVD阵营。5月,蓝光阵营在东京召开第二次全体大会,蓝光阵营的索尼称正在和HD-DVD阵营东芝就新一代光盘标准进行谈判。这一年,格林柯尔系分崩离析,顾雏军受到指控。4月,科龙电器公布了亏损6000万元的2004年年报后,证监会开始对科龙电器立案调查,格林柯尔旗下的五家上市公司先后发布公告,与其划清界线。科龙于9月被海信收购,美菱于11月被长虹收购。渠道方面,7月,上海永乐收购灿坤国内32家门店,成为与国美、苏宁平起平坐的全国性电器连锁企业,家电连锁企业三强鼎立格局形成。2005年被称为“平板电视年”,平板电视销售开始爆发,进入普及阶段。能效标识管理制定的实施,也让2005年的冰箱、空调市场成为“节能高效”年。前几年历经惨死竞争的空调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格力、美的、海尔等主流品牌纷纷扩大生产能力。
2006年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提速。4月,信息产业部公布了与数字电视相关的25项电子行业标准,其中包括液晶、等离子、液晶背投、液晶前投、背投阴极射线管、阴极射线管等6项数字电视显示器类高清标准。企业成为国家标准制定的主体,5月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家电业公开征集8个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此外,一系列家电相关法律法规出台。8月,商务部正式对外发布了《零售业同业损害评估方法草案》并公开征集意见;同月,中国能效标识专家委员会和能效标识诚信企业联盟成立。10月,多部委联合发布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同月,第二批能效标识产品目录出台,洗衣机和单元式空调等将于2007年3月1日开始实施能效标识管理制度。7月1日欧盟RoHS指令正式生效,要求在八类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6种有害物质,并规定了在均质材料中的最高限量。同时,行业整合继续。5月,国际家电零售巨头百思买控股五星电器。7月,国美完成对永乐电器的收购。12月,无锡仲裁委员会裁决南京威斯特集团收购江苏小天鹅集团的行为无效,无锡国资委收回小天鹅集团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年底,54款EVD新品上市,EVD产业联盟发表《北京宣言》,宣布“2008年EVD基本替代DVD”。12月20日,GEF中国节能冰箱项目在北京隆重举行总结大会。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统计,经过该项目的实施,中国冰箱产品能效水平提升了28.7%,大大超过了原计划10%的目标。2007年
节能环保成为主题。1月,5部委联合签发的“禁氟令”7月1日正式实施。3月,洗衣机被要求粘贴能源效率标识,否则将不允许上市。同月,《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实施。中国家电业在其他方面也取得发展。4月,长虹集团与彩虹集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等离子显示屏生产线,这是中国第一条本土投资的等离子屏生产线。6月,中国大幅下调家电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平均降幅接近50%。12月,国美电器通过独立第三方,取得了大中电器的独家管理和经营权以及对大中电器股权的独家购买权。12月1日,《平板电视售后服务实施意见》实施。12月底,财政部与商务部联合宣布,为扩大内需,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拟在山东、河南、四川三省展开“家电下乡”试点。曾经被认为是“夕阳产业”的白色家电行业,2007年上演了一场翻身大戏。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收入的提高,使2007年家电内需市场快速增长,冰箱、洗衣机等白色家电及相关产业尤其红火。2008年
1月,“家电下乡”正式启动,海尔、海信、长虹、康佳等品牌成为该计划的首批中标企业。同月,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积极支持数字电视相关企业发展。1月底,第三批能效标识产品目录发布,冷水机组、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等五类产品6月1日开始必须粘贴能效等级标识才可以销售。3月,国美电器曲线收购三联商社。4月,《节约能源法》正式实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推出与之配套的46项国家标准。同月,美的电器成功收购小天鹅。5月,全国电工电子产品与系统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7月,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家用电器服务分技术委员会和家用电器可靠性分技术委员会先后成立。
中国家电发展历程及其启示(2009-09-24 09:39:14)转载 标签: 家用电器 发展历程 技术委员会 小家电 中国 杂谈
1955年,天津医疗器械厂试制出第一台冰箱;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1962年,沈阳日用电器研究所试制出中国第一台家用洗衣机;1965年,上海空调机厂生产出中国第一台三相窗式空调器;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天津712厂诞生;1976年,广州家用电器总厂试制成功全塑喷流式洗衣机; 1981年,中国家用电器工业标准质量检测中心在北京成立。
1982年,国家成立家用电器工业局,主要负责洗衣机、冰箱、电风扇、房间空调器、吸尘器、电熨斗等6个产品的生产管理工作;
1983年,轻工业部对全国421个家用电器企业、192个商店(商场)和20196户城市职工和农民家庭进行了调查,这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家用电器产销调查和预测。
1987年,首届“全国家用电器展览会”在北京召开,由此拉开了中国家电业会展文化和会展经济的序幕。
1988年,第一台国产分体壁挂机空调“雪莲”在华宝空调厂诞生,开启了中国家用空调行业的一个新时代。1988年12月13日,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12月19日,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也在北京正式成立。1990年1月,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建造的录像机生产线在南京无线电厂投入试生产。1992年2月,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和中国信托投资公司联合组团参加“德国科隆家用电器及用具展”,这是中国家电行业首次参加德国科隆展。
1993年11月初,“北京国际家用电器产品及技术装备展览会”成功举办,这是中国家用电器协会首次主办的国际家电行业大展。
1994年,外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在中国建立生产其名牌产品的基地。到1994年底,已有20多家企业与国外家电生产企业合资。
1997年中国首次“全国家用电器展览会”于4月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6月,“全国家用电器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与会企业共同提出《中国家用电器行业文明竞争公约》。1998年,全球数字化浪潮已席卷到中国。年初,国产第一代全数字彩电投放市场。2001年,洋品牌家电加紧向中国战略转移,松下、日立、东芝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日立、东芝、松下、LG、三星、A.O.史密斯等跨国家电企业纷纷宣布将加大对华投资力度或转移生产线。一键上网、数字电视、网络冰箱、智能家庭、蓝牙技术、蓝色家电、家庭数码、MP3、宽带、数码相机等信息家电成为家电新品研发重点。以连锁专营为基本业态形式的商业资本不断发展壮大,国美、苏宁、三联为代表的“家电渠道大鳄”四处跑马圈地,抢占地盘。2004年,中国生产的空调、冰箱、电饭煲、微波炉、吸尘器和电动剃须刀6种家电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
2005年3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冰箱、空调产品开始实施能效标识管理制度。2006年,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提速。2007年,节能环保成为主题。
2008年7月,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家用电器服务分技术委员会和家用电器可靠性分技术委员会先后成立。从中国家电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
1、小家电是发展的趋势;
2、节能是发展的趋势;
3、环保是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