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的技巧(14篇)
1.辩论赛的技巧 篇一
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 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 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比如,在与剑桥队辩论时 ,剑桥队的三辩认为法律不是道德,二辩则认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这两种见解显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机扩大对方两位辩手之间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又如对方一辩起先把“温饱”看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后来在我方的凌厉攻势下,又大谈“饥寒”状态 ,这就是与先前的见解发生了矛盾,我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2.如何点评高中生的辩论赛 篇二
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度都会举行一次辩论赛。现把一些点评的方法分列如下:
一、按照评分内容的四大方面去评点
1.演讲内容:评价演讲内容能否紧扣主题,是否鲜明深刻,格调是否积极向上,这些是基本要求,很多辩论队都能做到,更重要的是要多加注意在内容的丰富性上。
2.语言表达:点评者对辩手在脱稿演讲、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语速适当、表达流畅、反应敏捷、有针对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3.形象风度:展示辩论员们风度、气质、涵养的舞台就是辩论台。这就要求辩论员衣着得体,仪态大方,举止适宜,注意礼貌体现良好的精神风貌。辩论不是吵架,一定要注意情绪的控制,注意自己的风度问题,不要进行人身攻击。
4.综合印象:由评委评价辩手的综合素质,可就个体选手评价(此项内容详见第四种评价方法),也可就整个队在整体配合、辩驳能力、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点评时可以从按顺序从“1.演讲内容”评到“4.综合印象”,先评价正方的一辩,然后到反方的一辩,再到正方的二辩……依次类推。或是有侧重点地选择其中较为突出的某一点或两点详细评价,其他简略评价或不评价。有较典型的地方,还可以做对比性的评价。
二、从辩论赛的五个阶段去点评
1.开题立论阶段的评价。辩论的双方辩题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这是辩论的特点。我们辩论时,就要做到使己方的合理性膨胀,淡化己方不合理性。同时,须发现、放大对方的不合理性,压缩对方辩题的合理性,以此使对方观点站不住脚,使我方获得主动。内容要破题立论,确立突出自己的优势空间,拥有自己的套路,紧围绕辩题。
2.攻辩阶段的评价。(略)
3.自由辩论阶段的评价。(略)
4.总结陈词阶段的评价。(略)
5.总体评价。(略)
三、从辩论中的几组关系分析评价
指导过1993年大专辩论赛的复旦队教练俞吾金教授,总结出在指导辩论或评价辩论时应注意的十种关系:
1.人格形象与辩论员形象的关系。2.自我表现与听众接受的关系。3.知己和知彼的关系。4.知识积累与辩论技巧的关系。5.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关系。6.预定陈述与临场应对的关系。7.正与奇的关系。8.规范与描述的关系。9.收敛与发散的关系。10.辩论运思与哲学运思的关系。还有①可能与现实。②偶然与必然。③主流与支流。
点评者可以从中选一些关系项出来评价。由于这些关系中相当一部分关系对于中学生来说稍显深奥,所以不作更多的解析。
四、从辩论员所表现出来的素养去评价
张蔼珠教授认为,辩论员的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道德修养与人格素养。2.理性、逻辑素养。3.幽默素养。4.知识素养。5.意志力素养。6.风度素养。7.语言素养。8.整体素养,即以上各项的素养的综合表现。
五、可以按照论点的确立,论据、论证的使用三方面去评价
1.评价论点的确立是否利于攻防。点评者评价某辩论队能否对辩题从逻辑、理论、事实等多个层面分析、理解,对难点是否有较好的处理。同时也可以谈自己对辩题的理解。
2.评价论据的使用恰切与否。(略)
3.评价论证的严密与否。(略)
六、可以单纯地从辩论技巧去评价
1.移花接木。把一方的论点和材料顺势接上另一方的材料上,是为移花接木。
2.顺水推舟。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要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3.釜底抽薪。对方提出选择性问题,它能置己方于二难境地,无论己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应对办法是,抽出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的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攻,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此外还有诸如连续发问、巧设陷阱、反客为主、声东击西、攻其要害、利用矛盾、引蛇出洞、李代桃僵、借力打力等技巧。
七、根据辩题的不同类型去点评
辩论的题目,只有适合中学生与否,无所谓对错,只需要辩论者用语言去说服评委,赢得观众。在辩论时,有些辩题一般而言要兼有两种情况才较合常理,但说话不能模棱两可,辩论者必选其一,而且由抽签决定,这样就要求参加者学会思辩,使你所论的观点能自圆其说。中学生的辩题一般都是和校园生活、成长经历有关,是学生中的敏感、热点话题。如“机遇是成材的关键因素/机遇不是成材的关键因素”“代沟的产生责任在于父母/在于子女”“高分是高能的表现/高分不是高能的表现”“中学生不应该追逐时尚/可以追逐时尚”等辩题,它们对于学生来说有话可以说,我们老师也可通过倾听辩论,让我们方便与学生沟通,增加教育的针对性。对辩题涉及的问题,点评者也可据此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施加影响。
辩题一般可分为价值命题、事实命题和政策命题三种。价值命题一般是讨论某件事是否较好,如“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这类命题注重逻辑推理能力,对辩题的背景知识有无通盘、深入的了解。事实命题是讨论某件事是否真实,如“娱乐节目充斥荧屏是文化的进步/文化的退步”。这类命题注重举例实证,评价论辩者能否掌握大量材料。政策命题是讨论某事该不该做,如”发掘人才需要考试/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它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需逻辑推理,又应有大量材料佐证,最好和国家政策紧密联系,所以论辩比赛中政策命题较为常见。评价论辩员能否根据不同命题的特点和要求来确定思路、建立框架、组织材料,最终形成自己的立场。在确定思路时能否知己知彼。对一个辩题,围绕正、反方立场,可以有多种理解。评价他们找出自己论证辩题的各种思路,找出对方可能出现的各种思路,尽可能地把双方可能的思路都逐一考虑,并找出应付之策的能力。
八、综合侧重点评
实际上,大部分的点评都是多种方法的糅合使用,只是侧重点不同,有的侧重在点评选手的逻辑,有的着重点评语言,不一而足,各有妙处。
3.辩论赛立论的小技巧 篇三
辩论赛的立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指的如何立论。
即我们对辩题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和分析后,对于辩题中存在的词汇进行解读并进行连接。然后可以根据我们准备的资料进行扩充,可以按照递进关系,或者并列关系进行分类从而顺利的展开立论体系。既然你提到了写,我估计你是在第二部分的疑惑,就是说。如何写一辩稿。稿件本身并没有所谓的标准格式。但是如果是刚刚接触不妨按照议论文的写法写它。需要注意的地方是:
1在开篇时说谢谢主席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各位观众大家好。很高兴与对方辩友对今天的辩题展开讨论。当然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基本的客套和礼数是必须的。
2在客套之后,最好对于今天的这个辩题展开一个题解,即告诉大家,这个辩题是什么意思,我们要如何证明这个辩题,辩题论证的主要方向。
3在每一条立论前,最好表达清楚你这一段落是为那一条立论做出的解释。
4可以加入适当的实力或者数据,有利于加强你的说服力。
5对于自己的语速有一定的把握,不宜超出过多的字数。
6如果对自己的演讲和表达有极强的自信,那么不妨试试增加一点讨彩的语言加强稿件的感染力。
把握好以上六点,应该就能写出一个合格的稿件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立论有很好的套路.先摆定义再摆标准(视情况而定),然后根据理论时事价值三点展开论述.(这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根据你的辩题而定).
小结的话是总结一下双方的问题,把对方的问题充分驳倒以后再根据己方问题阐述己方观点,没有固定的格式的.就算不谈问题也可以,只要有充分阐述己方观点就好.
4.辩论技巧:自由辩论技巧 篇四
自由辩论可根据每位辩手的的长项来分工,首先确认辩手个人的长项,如长于说理,长于说史,长于记忆,长于辨析,等等,则承担相应的问题来防守,这也不至于出现混乱局面或冷场。
一、自由辩论的基本技巧
1、合围技巧.假如对方有一位非常突出的辩手,不仅对方整个局面靠其支撑,且对本方威胁很大甚至本方队员对其有畏惧感,一对一的战术是不太可能奏效的.那就采取合围技巧,即以全对的四个人的力量来围击、合击,从四个人不同的侧面对准他的问题,以守为攻,一般都会有效.只要他顶不住了,那对方的阵脚就会乱了,自然就会垮了.但是要注意的是,有实力甚至实力更强大的队员靠一两个回合是难以制伏的,因此要有韧劲,不可太急切,争取5、6个回合使其难于招架,提不出更尖锐的问题,内在的进攻力度大大减弱,才能有取胜的基础.
2、夹击技巧.就是对有的问题,有的队员采用二人夹击的方式来对待.
3、高压技巧.一般在辩论赛中,由于参赛队的实力比较接近,所以在自由辩论中容易出现同位推顶的情况,这一方面容易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不容易取胜.破解的办法是采用高位迫压防守.如对方提出的是现象问题,就将之上升到理论高度上来回答;如对方提出的是现实问题,那就从历史的角度来回答;如对方提出的是具体问题、微观问题,就以全景认识、宏观认识来回答,以此类推.若此,对对方的问题以高位下罩的方式和统照下盖的方式使对方感到自己的思维位势稍逊一筹,从而内心产生动摇,攻击力也就随之动摇而弱化了.
4、指误技巧.即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指出对方所问问题在逻辑上、理论上、事实上、价值上、立场上、表达上和常识上的毛病,使之陷入尴尬局面.
5、归谬技巧.即对有的问题不做正面回答,而是将之做概纳引申归谬,直指其终端的谬,陷其于被动的境地.
6、反问技巧.即从反方向上反问其问题的悖常性、悖题性、悖理性、悖逻辑性、从而化被动而为主动.
7、幽默技巧.即面对自己从容回答智有宽余的问题,适时幽对方一默,效果一定是绝佳的了.
8、短答技巧.岁于一字、一词、一个成语、一个句子就能够答清,且能够反陷对方于被动的问题,就应该果断而适时的使用.
9、启导技巧.对于那些喜欢滔滔不绝有演讲欲而又容易动情、不易冷静理智的辩手,表现欲特盛的辩手,语词罗嗦繁复的辩手,在回答问题时不妨巧妙启发他的教导意识,任由其滔滔不绝地讲,其直接效果是消耗了对方的规定时间.
10、揭弊技巧.在回答问题时,巧妙合理地揭示其弊端.如同一个人陈词与发问中的弊病与矛盾,前一个问题与后一个问题的矛盾,两个或数个人问题中的矛盾等等.揭示其弊端与矛盾,使其问题本身站不住脚,防守便转为攻击,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
11、激怒技巧.即是答问时巧激其怒,使之心理由理智层进入情绪层,无法冷静,无从自控,就可望令其自己乱自己心绪.但是切忌不可使用人身攻击,这是犯禁行为.
12、评价技巧.即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对其问题予以评价,指其目的,断其归路.
13、闪避技巧.即对那些一两句话难以答清的问题,采用合理闪避的方式,其基点是不离开辩题的立场.
14、反复技巧.即以同义反复的方式回答.也就是意思一样,但语言不同.
15、类比技巧.即面对对方的问题,不做正面拦截,而是用同类比较的方式,把问题抛回给对方.
16、陷阱技巧.既在答问中巧设陷阱让对方来钻,然后在下一个回合中予以指驳,使对方露馅.
17、联动技巧.即本方二人以上联动,回答问题问题时一唱一和,此唱彼和,你呼我应,以整体的优势对之.
18、侧击技巧.即不正面回答问题,而从侧面引出相关问题,反请对方来回答.
19、连环技巧.即在答问中故设连环,环环相扣,将对方的问题定格在某一环中,将其扣死.
20、组接技巧.即将对方自己的立场或陈词、反问、答问中的语言予以组合回答,即让对方自己打自己嘴巴.
21、名言技巧.即恰到好处的巧借名言、警语、格言、民谚、诗歌、歌词、流行语等来回答.当然也可以改头换面,重组搭配来回答.
22、错接技巧.即有意错接问题,反让对方判断,以之主动防守.
23、引申技巧.即将问题引申开来,揭示其实质与要害,再一口咬破,直断其喉.
二、自由辩论的其他技巧
1、节奏把握:自由辩论的时间不长,但是由于争锋剧烈,对抗性强,故往往呈现出很强的快节奏.一般而言,一强到底,一胜到底的队伍不多,这就需要有韧劲和力量持久才能取胜.故有经验的辩论队往往是先弱后强,欲擒故纵.其利在于先让对方强,以观察其底气,辨别其优劣,在制伏它.
2、避锋折锐:针锋相对,往往会陷于对峙和僵持.你针尖我麦芒,你推我搡,既不利于取胜,现场效果也不好.故有经验的辩论队往往不正面迎击,而是闪避一旁,轻轻折断其锋锐.这种闪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巧用智力,或侧击、或高压、或机智、或幽默,巧击要害,巧借场上效果来使对方退却.简言之,即以大智大巧而对,不以表面热闹、直硬相拼见高低.
3、时间把握:即从严把握本方时间,有意启导、引导对方在无意识中把规定时间及早耗尽,以造成缺席审判的情势,这对本方极为有利.
4、打乱阵脚:组织有序进攻,打乱对方的阵脚,使之兵未败而阵先乱,岂有不败之理?
5.辩论赛中思维开拓的小技巧 篇五
第一,要敢于想平常人所不敢想,想那些平常人认为对己方很不利的观点。这个观点我以“人为自己活着或者为别人活着更快乐”为例,持为自己活着更快乐的一方,往往会认为提到那些卑劣者会对己方不利的,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如果你提到一个卑鄙小人,让他为别人而活,你认为他是会去上吊,还是兴奋地放爆竹来庆祝呢?所以,一定要在对己不利的地方打开突破口,在貌似对自己不利的地方,找到对自己有利的因素,这样才能给对方来个措手不及。
第二,要紧密联系关键字的含义及功能,作适当的发挥与联想。这个观点以“避免人才外流是不是政府的责任”为例,人们一般会认为反方不好辩,实际上反方的立场却更有利一些。例如关键字“政府”,如果知道它并不是我国的权力机构,那就可以得出它没有责任去避免人才外流的结论。另外,“外流”不等同于流失,反方如果抓住了这一点,恐怕正方会很尴尬。
6.辩论赛的技巧 篇六
关键词:辩论赛;教育价值;中国化;教学方式
我国的大学生辩论赛的源头在20世纪60年代的新加坡,从1986年引入并发展至今,现已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理性的碰撞、言语的交锋伴随着青春特有的激情感染着我们,秀出了当今大学生的风采,让大学校园充满了活力。然当我们静下心来反观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时,会发现精彩背后的真实,那就是辩论赛其理念自身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传统观点认为辩论赛是一种锻炼和提高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本文则运用反向思考的方法,系统考察辩论赛所蕴含的具体教育价值,分析其意义。辩论赛的形式是由国外引入的,其在我国的发展中面临不少问题,对其形式和内容进行反思,进一步明确辩论赛在我国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将辩论赛具有的教育价值和形式与大学日常教学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大学教育的发展。
一、对辩论赛教育价值的分析
辩论赛发展至今,虽然有学者对其形式产生了种种质疑,但其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显而易见。
1.辩论赛能提高和锻炼大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
在辩论赛中,对辩题的把握犹为重要,而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就是对辩题进行分析的利器。首先,要破题,对辩题中的关键性概念进行分析。其次,结合辩题中的关键字,如:更、应该和不应该,有利于和不利于等,提炼出辩题中所蕴含的主要哲学命题。再次,把哲学命题和正方及反方的具体论证材料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辩论方向和整体策略。在此基础上,其它辩论技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在攻辩过程中,要求辩手熟练运用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在辩轮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新的情况,这时就要求选手能够很快地进行“反转”,从对方的言语中发现其逻辑破绽,从而进行反攻。
在立论和攻辩小结中,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作用更加重要,立论要以形式逻辑为主,这样才能更好“防守”,从而有利于“进攻”。攻辩小结中,应当综合运用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使小结不但具有说服力,而且更具体、生动,富于感染力。
2.辩论赛能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辩论赛的整个过程中,对于语言的表达,不仅要求其在逻辑论证时具有“严肃”的特点,在举例论证时,更要求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运用生动的例子论证、运用幽默的语言论证、运用排比、双重否定等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其次,在辩论过程中,要使逻辑和语言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组织好语言,使表达更有力量。
3.辩论赛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月印万川”,道蕴藏于万事万物中,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找到和发掘出支撑论点的材料,理出其中蕴含的富于逻辑性论证力。由于一方辩手没有掌握某一方面的具体知识,导致其无法表达出符合逻辑的论证,那么另一方则占据了优势,这就是知识面在辩论赛中的作用。同样,知识面越宽对问题的看法也就越深入,对逻辑的运用也会更娴熟,反应速度也更快,而反应速度的快慢对辩论赛的结果有着重要影响。
4.辩论赛能锻炼大学生的交际能力。
辩论赛是一种团体赛,在比赛前后整个过程中,需要辩论赛成员相互配合。每个成员不但要做好自己的事,而且要相互沟通,交换意见,激发灵感,制定比赛策略,最终形成一股凝聚力。当然,这期间不免出现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辩手们具有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对生命的体验,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是对生命的体验。对现代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从中国传统文化里吸取更多的教育资源。
二、对辩论赛发展的反思
1.对辩论赛形式的反思
现代辩论赛的形式是从国外引入的,虽经过在我国多年的发展,然其形式依然是一种拙劣的模仿。有些学者针对辩论赛的功利性,提出应当用“论辩”来代替“辩论”;有些学者则对抽签决定论点的方式很不满意;有些学者对辩论赛中的伦理问题也有担忧等,这些观点也不无道理。笔者认为,辩论赛形式在我国实践过程中,应当有所“损益”,这是必然的,可以使辩论赛更好的“中国化”,也是辩论赛在我国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但是对某些形式则重在发现其合理因素,去引导辩论赛的发展,这就必将关系到辩论赛的内容。
2.对辩论赛内容的反思
辩论赛的内容根本在于人,在于对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通过对大学生的引导使辩论赛更具有教育价值无疑是根本,如:把“追求真理,增加友谊,弘扬正能量”作为辩论赛的目标,这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一切围绕着人,一切服务于对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让大学生对辩论赛有积极的认识,营造良好的比赛氛围,这样可以超越形式的局限,从而达到良好教育效果。辩论赛的组织者和辅导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个方面应当严格筛选和考察,并组织专家学者为辩论赛的进行提供指导性的意见。
三、辩论赛对大学教学方式的启发
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灌输式教育成为我国许多学校的主要教学方式,这直接导致学生从小缺乏思维能力的引导和训练。在大学课堂上,表现为学生不爱发言、对问题没有自己的看法,或直接从书本上找相关的句子来应对。一些大学教师平时不注重学习和自身的提升,不对教学进行经常性反思,导致教学方法呆板,学生厌学情绪滋生。课堂上只有教师的单边活动,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把能思考到的全都给学生直接讲,没有设定问题引导或做些铺垫让学生动起脑子来,致使学生独立思考总能的能力得不到培养。
辩论赛及其教育价值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把辩论赛的过程分割、完善使其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而又联系的教学方法,并把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nlc202309021148
1.在辩论赛中,一定是不同思想的交锋,因此我们的教学要改变灌输式教育,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教师可以设定层次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发言。学生的发言又可以增强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对话和思想的碰撞。随着问题的展开,逻辑性开始呈现并最终明晰起来,学生始终参与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的思维得到了训练,能力得到了提高。这与在灌输式教学中,学生做为一个旁观者,努力跟上教师的思维,绝对是两个不同的效果。
在学生思维能力达到合适的水平时,教师可以参照“头脑风暴”法,来让思想进行交锋,从而形成对问题全面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
2.辩论赛采取分组学习的形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班上的学生进行分组,设定问题让大家来讨论,然后每组形成一个简单书面结论。最终,教师对各组的活动情况进行点评。无疑,这个分组讨论的过程直接决定最后的书面结论,这种教学形式的重点应是在对过程的控制上。教师可以在活动进行前,把相关的注意事项传达给学生,引起学生的自觉意识,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这个过程,锻炼和增强了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大学生在成人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多用“体验”之法来学习,去感受身边的人和事。“体验”就是首贵放弃主观的成见,不要心粗气浮,欲速助长,要设身处地,切己体察。如贺麟老先生所说:“用这种方法去读书,去生活,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所谓事事皆学问,我个人认为把这种学习方法运用到现实中去,能让大学生的性情更趋稳定,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深刻和灵活,许多知识不再高悬于现实之上,当然,更有助于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此外,教师也可以使这种教育形式更加灵活。可以设定某一小课题,得用分组研究的形式,让学生自行组织和搜集资料,最终形成一篇小论文。这就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科研能力的培养打了下基础。
3.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言以及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人不自觉的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应当做为同一过程进行,逻辑思维支撑着语言的表达,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强化逻辑思维的力量。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使用丰富的语言和修辞来教学,这样既可以彰显教师个人魅力,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潜意识。
4.对于知识面的扩展,我认为教师的首要职责是让学生明白知识面扩展的实用性和各种知识的内在关联性。实用性当然指的是各种具体学科的知识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然而,难点在发掘贯穿于各学科具体知识中的“道”。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旁征博引,跨学科举例子来论证同一个道理,还可以和学生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使学生去深切体会。当学生有了一个领悟力后,可以让学生去找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某一规律形成同构性。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展,兴趣得以培养。
大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气质。气质的形成决非一日之功,它是一种经过长时间知识积累和各方面能力训练后,由内而外的自然表现;是对生活、生命、世界用心体验之后的一种道德修养;是一种少了许多暴戾之气,填加了中和、中正之气而又渗透着阳刚之气的底蕴。中国的大学教育,应当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我们应当有这种文化自信。当然,教学是一门艺术,辩论赛的教育价值给大学教学方式的启发是有限的,但希望通过这些启示能够促进的大学教育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庄莉红.当前校园辩论赛的两点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2]曹燕.论大学生辩论赛对辩论真谛的偏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3]彭文晓,刘伦钊.大学生学习障碍分析及对策[J]襄阳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
[4]贺麟.文化与人生[M]商务印书馆。1988
作者简介:卫鹏(1984.5.5),男,汉族,籍贯: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学历:研究生,单位: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7.辩论赛技巧 篇七
2、攻击的组织
自由辩论中的有效攻击,应当体现出攻击的有序性,即看得出轮番上阵的脉络,而其基本,就是在场上要有主动权,处于控制场面的主动地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场上应该有“灵魂队员”,或者称为“主力辩手”、“主辩”。又哪个辩手来充当这个人物都可以,但是一般又三辩或一辩、二辩来充当。有时,四辩也是很好的充当此人物的角色。他的任务就是要不仅透彻地知道本方的立场,也要透彻地知道对方的立场,规定陈词一结束就能够发现对方的主要问题,从而有效的发起进攻。灵魂队员的任务是:(1)有冷静的把握整个自由辩论战斗局势的眼光,攻击务求有效。(2)充当场上的指挥员。发问不在多,而在精。其发问不仅是对对方的攻击,也是对本方立论的揭示和强化。(3)承担主动转移战场的任务。如在一个层面上问久了,则转向另一个层面发问;在一个层面处于被动,僵住了,则要转向另一个层面,开辟新的攻击点和战场。(4)对对方提出的危及本方底线、事关要害的问题,能够有效的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化被动为主动。(5)对本方误入对方圈套、远离本方、陷于被动之中的局面,要能够晚会并再发起攻击。
当然,其他队员要主动配合,主动呼应,才能形成整体的力量,这就需要队员之间的默契,形成“流动的整体意识”。
攻击的组织,起要害就在于形成整体的有序流变性。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鸡零狗碎。零碎的攻击谈不上组织,它或许也能够有鳞光耀金的效果,但是对于群体辩论而言,是不可能握有主动权的。
攻击的组织在上场前可以有如下的检查指标:一是有没有组织者,也就是有没有“灵魂队员”,其组织、应变能力如何?二是整个队伍与之有没有心悦诚服的默契和感应?三是整个队伍对特定的辩题的立场认识是否完全一致,有没有大的梗阻?四是准备了几个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对付、支撑多难的场面,能够支持多长时间?五是对于非常艰难的、苛刻的尖锐问题,本方研究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好的应对策略?六是自由辩论中将会出现的最为险难的局面,将会一种什么状况?本方应该怎么对付?把这六个问题都想清楚了,都有了解决的办法了,那么攻击的组织也有序了,主动了。
3、攻击的发问
攻击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1)设置两难。即设置两难的问题,无论答此或答彼都将陷入被动。但是一定要对准话题,不可以做无病呻吟。(2)主动引申。即将对方的某个事实、某句话加以引申,造成本方主动、对方被动。(3)以矛攻盾。即将对方论点和论据间的矛盾,这个辩手和那个辩手陈述中的矛盾、某个辩手陈词中的矛盾、答这个问题和答那个问题之间的矛盾或其他方面的矛盾予以披露,令其尴尬,陷其于难堪(4)归谬发问。即将其论点或论据或其他问题引申归谬,陷其与左右被动,无力自救。(5)简问深涵。即问题很简单,但涵义很深刻,与辩题密切相关。答准确很难,但是答不出来就很丢人,估摸回答却不准确,这也很容易陷入被动。(6)撕隙抓漏。即将对方的一小道缝隙撕裂撕大,将其明显的漏洞失误给予揭发提问,令其难堪。(7)熟事新提。人往往对于身边、自身很熟悉的事物却不经意,所谓熟视无睹,充耳不闻,或非常熟悉却只知道大概却不明白它的详细。一般对这类事情提问,也很容易让对方陷入被动。(8)逼入死角。即把对方的问题逼入死角,再发问,令其难以逃脱。(9)多方追问。即从几个方向、几个侧面、几个层次上同时问一类问题。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类问题必须对准一个核心,即辩论的主要立场和观点,以造成合围的阵势,使对方没有招架的能力,更没有回手的能力(10)夹击发问。即两个回多个人同时问同一类或一个问题,造成夹击态势,使对方顾此失彼。(11)问题同异。即面对同一个问题,以不同的角度提问,使对方难以自圆其说,应接不暇。(12)异题同问。抓住对方的不同问题、不同表述加以归纳,概总而问,从问题的深度与高度上使其无法把握,无力应答。(13)反复逼问。对本方提出的对方非答不可的问题,对方闪避了,就可以反复逼问,但是一般不能超过三次,不可以无限发问,那样反会造成无题可问、或令听众厌烦的负面效果。(14)辐射发问。即一个问题的提出时,同时威慑到对方四个辩手,犹如子母弹一般。这类问题,一般多在哲学或价值层面上发问。(15)同义反复。即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语言方式(或角度不同,或问语不同)发问。这类问题,多为辩论的主要立场、观点方面的问题。(16)近题遥问。即看似很近的事,用远视点来透视和提问。对方遥答往往答不得,近答又很难接上,陷入了难以捉摸、无从下手的窘境。(17)击情提问。即用心理调控的手段,直击对方情绪层,使其激动,印发情绪连动,从而淹没对方的理智。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够进行人身攻击与情绪对情绪,更不可陷入无理纠缠甚至胡搅蛮缠,那就画虎不成反类犬了。(18)布陷发问。也就是布置一个陷阱,让对方来钻,或想方设法将之套进去。其更高技巧就是连环套。(19)长抽短吊。即忽然提这样的问题忽然又提那样的问题,不离辩题却又忽东忽西,以思维的快捷与急智来取得主动。(20)答中之问。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对方答问时发现问题(包括陈词阶段发现的问题)予以提问,另一 种是在自己回答对方问题时的反问。
4、攻击的风格
由于自由辩论如疾风迅雷,所以不同场次、不同队伍的辩论风格也不尽相同。没有形成风格的队伍即使辩胜,也只是初级层次的。因此,有风格意识并力争形成自己的辩论风格,是一支辩论队有追求、有实力的表现。它其实是一支队伍整体人格的呈现。
攻击的风格,一般而言有情绪型、理智型、稳健型三种。
情绪型的队伍往往只在趣事、情绪化的层面上实施攻击。它也能够引发一些活跃的效果,但是也易于耽于情绪、就事论事,甚至会误入漫骂的泥淖,使辩论流于表面,层次不高,缺乏应有的深度。
理智型的队伍往往执著于理辩的层面,这容易体现思辩与深度,但是又会失之于辩论的活泼不足,弱化了应有的观赏性。_
稳健型的队伍因为其理智和稳健,也因为其稳健而注意到了应有的活泼,是兼取了前二者之长的。显然,自由辩论的风格当以稳健为上,从比赛的实践看,稳健型风格的辩论队不仅易于取胜,且留给观众、评委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5、攻击的节奏
应以张驰有度、疾徐有致为佳。一味快疾或一味徐缓都有缺陷,前者易流于狂躁,后者易流于沉闷。
二、防守技巧
辩论中的自由辩论阶段,就是由进攻和防守两个方面组成的,因此,不仅要有进攻的准备,还要有防守的准备。只会进攻不一定能够取胜,只会防守当然有就更容易陷入被动了。该防守就防守,该进攻就进攻,能攻能守的队伍才能游刃有余。防守中,应该注意的技巧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盯人技巧。即各人盯住各人的对象防守。一般就是一辩盯一辩,二辩盯二辩,……。即一辩回答一辩的问题,二辩回答二辩的问题,……。这样各人就会有关注是具体目标,就不会出现好回答的问题就抢着回答,难回答的问题就你推我让的。当然,在分工之后又讲合作,最难回答的问题,就由“灵魂队员”补救了。
2、长项技巧。即根据各人的长项来分工,首先确认辩手各人的长项,如长于说理,长于说史,长于记忆,长于辨析,等等,则承担相应的问题来防守,这也不至于出现混乱局面或冷场。
3、合围技巧。假如对方有一位非常突出的辩手,不仅对方整个局面靠其支撑,且对本方威胁很大甚至本方队员对其有畏惧感,一对一的战术是不太可能奏效的。那就采取合围技巧,即以全对的四个人的力量来围击、合击,从四个人不同的侧面对准他的问题,以守为攻,一般都会有效。只要他顶不住了,那对方的阵脚就会乱了,自然就会垮了。但是要注意的是,有实力甚至实力更强大的队员靠一两个回合是难以制伏的,因此要有韧劲,不可太急切,争取5、6个回合使其难于招架,提不出更尖锐的问题,内在的进攻力度大大减弱,才能有取胜的基础。
4、夹击技巧。就是对有的问题,有的队员采用二人夹击的方式来对待。
5、高压技巧。一般在辩论赛中,由于参赛队的实力比较接近,所以在自由辩论中容易出现同位推顶的情况,这一方面容易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不容易取胜。破解的办法是采用高位迫压防守。如对方提出的是现象问题,就将之上升到理论高度上来回答;如对方提出的是现实问题,那就从历史的角度来回答;如对方提出的是具体问题、微观问题,就以全景认识、宏观认识来回答,以此类推。若此,对对方的问题以高位下罩的方式和统照下盖的方式使对方感到自己的思维位势稍逊一筹,从而内心产生动摇,攻击力也就随之动摇而弱化了。
6、指误技巧。即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指出对方所问问题在逻辑上、理论上、事实上、价值上、立场上、表达上和常识上的毛病,使之陷入尴尬局面。
7、归谬技巧。即对有的问题不做正面回答,而是将之做概纳引申归谬,直指其终端的谬,陷其于被动的境地。
8、反问技巧。即从反方向上反问其问题的悖常性、悖题性、悖理性、悖逻辑性、从而化被动而为主动。
9、幽默技巧。即面对自己从容回答智有宽余的问题,适时幽对方一默,效果一定是绝佳的了。
10、短答技巧。岁于一字、一词、一个成语、一个句子就能够答清,且能够反陷对方于被动的问题,就应该果断而适时的使用。
11、启导技巧。对于那些喜欢滔滔不绝有演讲欲而又容易动情、不易冷静理智的辩手,表现欲特盛的辩手,语词罗嗦繁复的辩手,在回答问题时不妨巧妙启发他的教导意识,任由其滔滔不绝地讲,其直接效果是消耗了对方的规定时间。
12、揭弊技巧。在回答问题时,巧妙合理地揭示其弊端。如同一个人陈词与发问中的弊病与矛盾,前一个问题与后一个问题的矛盾,两个或数个人问题中的矛盾等等。揭示其弊端与矛盾,使其问题本身站不住脚,防守便转为攻击,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
13、激怒技巧。即是答问时巧激其怒,使之心理由理智层进入情绪层,无法冷静,无从自控,就可望令其自己乱自己心绪。但是切忌不可使用人身攻击,这是犯禁行为。
14、评价技巧。即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对其问题予以评价,指其目的,断其归路。
15、闪避技巧。即对那些一两句话难以答清的问题,采用合理闪避的方式,其基点是不离开辩题的立场。
16、反复技巧。即以同义反复的方式回答。也就是意思一样,但语言不同。
17、类比技巧。即面对对方的问题,不做正面拦截,而是用同类比较的方式,把问题抛回给对方。
18、陷阱技巧。既在答问中巧设陷阱让对方来钻,然后在下一个回合中予以指驳,使对方露馅。
19、联动技巧。即本方二人以上联动,回答问题问题时一唱一和,此唱彼和,你呼我应,以整体的优势对之。
20、侧击技巧。即不正面回答问题,而从侧面引出相关问题,反请对方来回答。
21、连环技巧。即在答问中故设连环,环环相扣,将对方的问题定格在某一环中,将其扣死。
22、组接技巧。即将对方自己的立场或陈词、反问、答问中的语言予以组合回答,即让对方自己打自己嘴巴。
23、名言技巧。即恰到好处的巧借名言、警语、格言、民谚、诗歌、歌词、流行语等来回答。当然也可以改头换面,重组搭配来回答。
24、错接技巧。即有意错接问题,反让对方判断,以之主动防守。
25、引申技巧。即将问题引申开来,揭示其实质与要害,再一口咬破,直断其喉。
三、其他技巧
1、节奏把握:自由辩论的时间不长,但是由于争锋剧烈,对抗性强,故往往呈现出很强的快节奏。一般而言,一强到底,一胜到底的队伍不多,这就需要有韧劲和力量持久才能取胜。故有经验的辩论队往往是先弱后强,欲擒故纵。其利在于先让对方强,以观察其底气,辨别其优劣,在制伏它。
2、避锋折锐:针锋相对,往往会陷于对峙和僵持。你针尖我麦芒,你推我搡,既不利于取胜,现场效果也不好。故有经验的辩论队往往不正面迎击,而是闪避一旁,轻轻折断其锋锐。这种闪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巧用智力,或侧击、或高压、或机智、或幽默,巧击要害,巧借场上效果来使对方退却。简言之,即以大智大巧而对,不以表面热闹、直硬相拼见高低。
3、时间把握:即从严把握本方时间,有意启导、引导对方在无意识中把规定时间及早耗尽,以造成缺席审判的情势,这对本方极为有利。
4、打乱阵脚:组织有序进攻,打乱对方的阵脚,使之兵未败而阵先乱,岂有不败之理?
8.辩论赛技巧 篇八
如果运用得好的话,能够把防御作战与设置陷阱结合起来,比如,南京大学代表队与港大辩“儒家思想是否是亚洲‘四小龙’取得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时,南大队有意将韩国和香港摆在一齐,先抛出韩国政府奉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问这贴合那一条儒家思想?正方答“体现了儒家重视国家、官府主导作用的思想”,反方立刻追问香港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问正方对此有作何解释,对方就陷入困境了。
在防御作战中,要注意不能总是消极地应答对方的问题,让对方牵着鼻子走,。有效的办法是依托自我的防线,少立多驳,答后必问,对对方展开短促突击,一方面能够使对方心理紧张,自乱阵脚,另一方面使对方疲于奔命,答复反驳,而无力攻击我方。
最后在主动防御战术中要注意的就是不要恋战。如果明知对方不利,资料事实上不如对方,最好就是抓一把就走,能够积小胜为大胜。
(二)。仓促防御战术。由于本方难免会在战略谋划上失算,或在战术动作上失误,导致失利,在论敌的强大压力下,就不得不采取退守行动。
巩固底线。底线就是本方的立论,底线不保,整个理论体系就会崩溃,此时心理上不能过分紧张,斗志不能跨,不管出现多么恶劣的情形,都不能在底线问题上动摇退让,要反复从不一样角度说明本方观点和事实,又不使人有重复之感,这样就有利于稳住阵脚,等待或创造时机了。
化解攻势。事先场下讨论的时候就针对辩题准备几张“万能卡”。其资料往往是一些不争的事实,或是难以解释的矛盾,不管抹在任何一个部位都难以挑剔,这样就能够得到暂时喘息的机会,转危为安。
9.红肉与白肉辩论赛 篇九
第一轮 身份辩论
观点一:肉熟后的颜色为红即为红肉,为白即为白肉。
根据肉类食物在做熟后的颜色来分。那些在做熟后是红色的肉就属于“红肉”,包括我们经常吃的猪、牛、羊肉等哺乳动物的肉;而那些在做熟后是浅颜色的肉类就属于“白肉”,包括我们平常吃的鸡、鸭、鹅、鱼、虾、蟹、牡蛎、蛤蜊等非哺乳动物的肉。
观点二:按是否为哺乳动物来区分,“是”为红肉,“否”为白肉。
哺乳动物的肉称为红肉,如牛肉、猪肉、羊肉等。非哺乳动物的肉如鸡、鸭、鹅、鱼、虾、蟹等称为白肉。
观点三:根据肉中所含的肌红蛋白来分,多的则为红肉,少的则为白肉。
从解剖学角度区别,红肉的颜色来自哺乳动物肉中含有的肌红蛋白(肌红蛋白是一种蛋白质,能够将氧传送至动物的肌肉中去)。红肉和白肉的区別,取决于肉类中所含的“肌红蛋白”的多寡。“肌红蛋白”越多肉质就越红,就是红肉,少一点的就是白肉。
【评委点评】烹饪后的颜色不能作为判断是否为红肉的标准。牛肉不论烹饪前后都是红色;猪肉虽在烹饪后变为白色,也是红肉。相反的,鸟类(鸡、鸭、鹅等)、鱼、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甲壳类动物(虾蟹等) 或双壳类动物(牡蛎、蛤蜊等)等非哺乳动物的肉都不是红肉(可以算作白肉)。三文鱼、煮熟的虾蟹等都是红色,也不能算作红肉。
第二轮:营养价值
红肉方:红肉的脂肪偏多,但是红肉中富含矿物质尤其是铁、锌,并且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利用,还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1、B2、A、D)等。
白肉方:白肉类食物能提供丰富蛋白质,且脂肪含量低,不容易造成“三高”。
【评委点评】不管红肉还是白肉,都含有脂肪,包括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只是含量有高低。同样重的肉中,猪肉脂肪含量最高,羊肉次之,牛肉最低。即使在红肉的瘦肉中,脂肪含量也不少。鸡、鸭肉中的脂肪含量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鱼肉中的脂肪含量一般较低,并且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深海鱼类中富含EPA和DHA,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病有一定作用。
第三轮:对疾病影响
红肉方:只要摄入不过量,不会产生疾病。
白肉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减轻癌症的威胁。
【评委点评】红肉的特点是肌肉纤维粗硬、脂肪含量较高,并且其中的饱和脂肪酸多。而白肉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较低,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动物脂肪主要是提供能量。能量摄入过多会增加肥胖和得心血管疾病的危险,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高是导致血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因素。最近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吃红肉的人群患结肠癌、乳腺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危险性增高,而吃白肉可以降低患这些病的危险性,延长寿命。
日本为世界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日本人爱吃海鲜,肉类中爱吃鸡肉。由此可见,“四条腿不如两条腿,两条腿不如没有腿”的说法是符合现代营养新观念的。为了健康,建议您多吃白肉,少吃红肉。
第四轮:需要人群
红肉方:处于身体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高体力消耗者的的确确需要大量食用红肉补充体力。另外,女性容易贫血,所以女性应适当多吃红肉。
白肉方:因白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调节血脂、清理血栓、免疫调节、维护视网膜提高视力、补脑健脑、改善关节炎症状减轻疼痛。所以,老人应适当多吃白肉。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多吃鱼和鱼油还能阻止老年性痴呆的侵袭。
【评委点评】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年人每天吃动物性食物的量:鱼虾类50~100克(1~2两),畜禽肉类50~75克。对于那些吃肉偏多的居民,特别吃猪肉过多的人应注意调整,尽量多吃鸡、鸭、鱼肉。还有一些人平常吃动物性食物的量还不够,应适当增加。任何人群吃白肉、红肉都需要适量。因为都是肉,相对蔬菜、水果而言都是热量较高的食物。
10.辩论赛---态度、技巧 篇十
这个辩题,和知识与道德哪个更重要其实有点类似,你可以去查查这方面的东西哦.下面这个立论的结构可以参考一下.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志愿者的服务态度比服务技能更重要”。理由如下:
首先,志愿者指的是任何自愿奉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提供服务的人。一个人无论技能强弱,只要一种为他人服务的态度,就可以成为一名志愿者。今天我们重点说奥运志愿者,每个人都拥有能够服务奥运会的技能,掌握的技能不同,决定对于工作的分工不同,服务技能不妨碍他成为一名奥运志愿者。但如果一个人没有无偿为他人服务的态度,那么他一定不能成为一名奥运志愿者。
我方认为志愿者的服务态度比服务技能更重要,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其体现的方面有三
第一,服务态度可以影响服务技能的培养。在志愿者的培训过程中,有些内容是需要受训者自己去琢磨和记忆的。以指路服务为例,教材可以为受训者提供城市名胜古迹和娱乐购物场所的分布图,剩下的就需要受训者自己去熟悉,去记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对驾驶员志愿者的培训时间很短,其中有一位志愿者就自己开车在城市里熟悉每一条道路,而这名志愿者是一位拥有私人飞机的富翁,他拥有的服务态度难道不比服务技能更重要吗?
第二,服务态度决定服务技能的发挥。志愿者如果没有主动积极的服务态度,不尽最大努力把服务工作做好,那么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就会大打折扣。2000年悉尼奥运会,竟然有一天近50%的司机因为感觉没有成就感而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他们是拥有的服务技能不够吗?当然不是,他们缺少的正是端正的服务态度。试问这件事发生在北京奥运会上,它又怎能办好?这印证了志愿者服务成功的高度更决定于态度。
第三,良好的服务态度使人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志愿者服务中,总有一些突发事件,很可能出现超越自己技能范围工作的情况。没有积极的服务态度就会使问题延续,甚至误了事。假如一名苏丹记者着急采访向你问路,你虽然不懂阿拉伯语,但良好的服务态度让你以最快的速度去找一名懂得阿拉伯语的志愿者帮忙,不致误事。如果没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则会推卸语言不通而不予帮助,这样的冷漠会让外宾怎么看待中国?
11.辩论赛让你胜出的逻辑技巧荐读 篇十一
语言作为辩论的载体,一定要准确地表达出辩者严密的思维活动,一定要准确地表达辩者参辩的观点、见解、主张、意图,因此它就必须合乎逻辑。
一、知己知彼
辩论与一般演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针锋相对”的“交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兵法的首要原则,对于辩论这种“舌战”来说,无疑不能例外。知己,是指对于己方的立论自我诘难,反复推敲,以求严谨缜密,万无一失。立论的诘难与推敲,大体有三个方面:
一是论点检查。
论点是辩论中的“战旗”。辩论者对于自己所持的论点,必须充满自信,如同战场上高举战旗一样。但是,自信绝不是盲目的自我欣赏必须是科学分析的结果。论点的检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提炼过程的检查,二是语言表达的检查。从原始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点,其中有复杂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等思维过程。对于论点形成过程进行自我诘难与反复推敲,是保证论点正确性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思维活动中,逐渐转化而成的论点表达的语言形式,也是论点检查的重要内容。语言表达的清晰度、逻辑性以及表现力,都应该逐项推敲,反复检验。
二是论据检查。
论据是辩论中的“ ”。辩论者如果没有掌握数量充足、威力巨大的“ ”,就不可能在“交锋”中占优势。因此,论据的准备是一种扎扎实实的物质准备。论据的检查,也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论据的真实性,二是论据的逻辑性。真实可*,是论据选择的首要原则。那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论据必须坚决摒弃。推导严密,是论据选择的又一重要原则,那些牵强附会、证明不力的论据也应该果断删去。三是论证方法检查。论证方法是辩论中的“战术设计”。辩论者必须根据论点的需要、论据的特点以及自身的条件,精心设计“战术方案”,即论证方法的选择与组织。只有经过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反复检查,确信己方“战旗”鲜亮,“ ”充足,“战术”精巧,方能在辩论中充满自信。这就是知己。
知彼,即了解对方。除事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对方的观点、材料以及辩论特点以外在辩论现场的察言观色是知彼的一条捷径。也就是说,借助观察,发现辩论对方的优势、弱点、情绪变化以及战术运用等,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是辩论技巧运用的客观依据之一。辩论中的观察,说到底是辩论双方对于对方言谈举止、神态表情的微妙变化及其含义进行捕捉与判断。其方法大体有三种:
其一,“投石问路”。所谓“投石问路,是指先提出一两个问题作为试探。探明虚实,才能选定主攻方向这往往用于情况不明的时候。当然,“问路”之“石”的选择十分重要,也就是说,作为试探的问题的选择与表述是否得当、巧妙,这是应用“投石问路”法的关键所在。太直、太露、太浅的“问路”,结果是暴露自己的浅薄和笨拙。
其二,捕捉战机。心理学研究证明,外界事物对人大脑的刺激往往会使人体内部某些相应组织的机能在一个短时间内出现异常现象。就是说,人往往会通过他的举止神态以及习惯性动作,流露出他内心的活动。比如,双手揉搓这个动作,显示紧张的思考;颤抖的语言,显示慌乱……在辩论中,要善于准确地判断对方的情绪,捕捉战机,或麻痹对方,或打乱对方的思绪或超对方慌乱而层层紧逼。这又是观察的一种效用。
其三,缓和气氛。辩论,应该有良好的气氛。辩论绝非争吵,更不是斗嘴。因此,辩论双方都有责任调节气氛,使辩论在心平气和的条件下进行。观察到对方情绪激动时,就应该设法用语言调节,使气氛趋于平缓:当发觉对方怒形于色时,应该考虑用笑容调节,使气氛得以松弛。
二、举事证理
事实胜于雄辩。摆事实、讲道理,这是辩论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逻辑技巧。可以举事实沦证己方的论点进行立论,也可以举事实反驳对立方的论自进行驳沦。例如:“文革”结束后,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大讨论。1978年5月《光明日报》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推一标准》为题发表过特约评论员的文章,文章在证明“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这一论点时,就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如门捷列夫创立的元素周期表、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都是在实践中经受住考验,被实践证明确实是真理的。这
种列举已为世人所公认的事实来进行说理的方法,确实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再如,:毛泽东同志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在批驳艾奇逊的“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口太多的缘故”这一谬论时,为我们树立了以事实进行驳论的典范。他指出: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口太多的缘故么?古今中外有过很多的革命.都是由于人口太多么?美国174年以前的反英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大多么?艾奇逊的历史知识等于零,他连美国独立宣言也没有读过。华盛顿杰佛逊们之所以举行反英革命,是因为英国人压迫和剥削美国人,而不是什么美国人口过剩。中国人民历次推翻自己的封建朝廷,是因为这些封建朝廷压迫和剥削人民,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俄国人所以举行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因为俄皇和俄国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俄国至今还是土地多过人口很垠远的。蒙古土地那么广大,人口那么稀少,照艾奇逊的道理是不能设想会发生革命的,但是却早已发生了。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列举了中国、美国、俄国、蒙古等许多国家确实发生过的历次革命这些事实,有力地驳斥了艾奇逊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事实确凿,不容置辩,说服力是很强的。动用举事证理的逻辑技巧,要注意两点:一是所举事实,越具有典型性,说服力越强。因为不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事例,越具代表性,越能体现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所表现的道理也就越深刻。二是要对所举事例进行深人的分析,揭示和阐发事例与道理之间的必然联系,使举事与证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才能充分发挥摆事实、讲道理的作用。
三、隐含判断
辩论中,有时巧用隐含判断会比运用直接表达判断的语句显得更有力量。例如,曾有一位胖得流油的大资本家想嘲笑一下瘦于萧伯纳。大资本家说:“我一看见你,就知道你们那儿在闹帆荒。”萧伯纳回故道:“我一看见你,便知道了闹饥荒的原因。在这段对话中,两人都运用了隐含判断。大资本家所用的隐含判断无非是“萧伯纳瘦得像个讨饭的”,而萧伯纳的回答中所隐含的判断则十分巧妙而幽默地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穷人的罪恶实质。这一隐含判断是大家都能分析出来的。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隐含判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对隐含判断的恰当运用能使辩论具有逻辑力量,富于艺术魅力。
四、以牙还牙
以牙还牙,就是在辩论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对方讲歪理、不讲理之类的情况。有个骄傲自大、脱离群众的人辩解说:“只有羊呀、猪呀,才是成群结队的,狮子、老虎都是独来独往的。”作家马铁丁反问他:“狮子、老虎固然是独来独往的,刺猬、癞蛤蟆、蜘蛛又何尝不是独来独往呢?”这就是以人之歪理还击人,使自比兽中之王的狂妄之徒如刺猬、癞蛤蟆、蜘蛛之类的小动物一般。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非常善于运用这种方法来反驳一些无赖之徒。他妙语连珠,辩论的语言蕴含着无可辩驳的力量。一次,马雅可夫斯基演讲刚完,一个胖子挤到讲台边嚷道:我应该提醒你,马雅可夫斯基同志,拿破仑有一句名言: ‘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不错”,马雅可夫斯基一边用手指指自己又指指那个胖子,一边说:“从伟大到可笑,正是一步之差。”那胖子的话意是,马雅可夫斯基的演讲有些可笑或者近似可笑,马雅可夫斯基面对这挤*讲台的无礼之徒,借用他的话,非常巧妙地向他反击:可笑的正是与我只有一步之差的你!这是借用对方的语言还击对方。
五、假言辩驳
在辩论中,运用假育推理进行辩驳是极富于逻辑力量的。例如:1984年,上海市公安机关侦破一起重大反革命案件,共有八名被告,经法庭审判,结果其中七名被告分别被 二名、死缓一名、无期徒刑一名、有期徒刑三名,惟独第六被告徐汉勇被宣告无罪,当庭释放。担任本案第六被告徐汉勇辩护人的上海市第二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郑传本律师,通过认真阅卷调查,以及全面的分析研究,在法庭辩论中,依据事实和法律,为徐汉勇作了无罪辩护。请看郑传本律师的一段法庭辩护词:被告徐汉勇在主观上没有共同犯罪故意,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一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根据刑法原理和司法实践,反革命罪只有直接故意才能构成。而被告人徐汉勇却没有这种故意。郑传本律师这段法庭辩护词中就包含了一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只有直接故意才能构成反革命罪;被告徐汉勇没有共同犯罪故意(没有直接故意);所以。被告徐汉勇没有构成反革命罪。以上推理符合必要条件假育推理否定前件式的公式,其形式是正确的,加之这,形式正确的推理又是建立在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的基础上的,因而,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正因为如此,郑传本律师被告徐汉勇的无罪辩护得到了法庭的采纳。在一些法庭审讯的质询性辩论活动中,如果法官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假言推理可以抓住被告的一些错误的推断,并由此打开缺口,找到犯罪的证据。
六、演绎辩论
演绎是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出个别性的结论的逻辑方法。由于其前提必然蕴涵结论,所以,只要其前提是真的,其结论也必然是真的。作为一种由已知推出未知的推理过程,演绎对丰富知识、增长经验、加强辩论能力大有帮助。在辩论过程中,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演绎推理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周密地进行论证,完美地表述自己的观点,防止给论敌以可乘之机,而且可以及时地抓住论敌的把柄,揭穿其诡辩的伎俩。因而,演绎推理也是雄辩家经常运用的逻辑方法之一。在演绎推理中,演绎常见的类型就是由两个直言判断组成大、小前提推出结论的“三段论”。由于三段论是一种必然性推理,即其结论是由前提推导出来的,因此,三段论是一种很有力的辩论方法,
我们知道,人们经常要对个别事物有所断定。而对个别事物作断定最方便,最有效,也最有说服力的方法就是引用一般原理作根据进行论证,这种引用一般原理来论证个别问题的演绎方法就是三段论法。例如:邓小平同志在《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娜.法拉奇问》中说了这样一句活:“当然我急是做了点事情,革命者还能不做事?”就是运用三段论进行回答的:凡革命者都为革命作了贡献;我是革命者;所以,我也为革命作了贡献。
结合上文来看这句话是在邓小平同志向法拉奇陈述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对毛泽东思想的贡献后,法拉奇问他“你为什么不提自己的名字”时说的。在这句话的前面,还有一句“我算不了什么”的话。这里,邓小平同志不称自己为“革命家”,只称“革命者”,不说自己对毛泽东思想作了贡献,只说“做了点事情”。其实,中外皆知邓小平同志是一个对毛泽东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革命家,而他这里的回答不仅表现出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谦虚品格、伟大人格,而且,充分体现出了他具有独特风格的谈话艺术,当我们翻读这篇谈话的全文后就会更清楚地体会到这一点。三段论不仅是一种很有力的辩论方法,而且是一种很有力的辩驳方法
七、直接破的
这是在辩论中直接反驳对立方论与的方法。也就是直接去揭示对立方论点的错误、虚假,或逻辑上的混乱。直接反驳对立方论点的方法很多:可以举事实反驳,也可以进行分析反驳,还可以澄清概念来进行反驳。
鲁迅先生在《“友邦惊诧”论》中,为了反驳 政府通电中加给请愿学生的所谓“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劫汽车,袭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的种种罪名,特在文章结尾援引《申报》的南京专电再反驳:“考试院部员张以宽,盛传前日为学生架去重伤,兹捆张自述,当时因车夫误会,为群众引至中大,旋出校回寓,并无受伤之事。至行政院某秘书被拉到中大,亦当时出来,更无踪之事。”而“教育消息”栏内,又记本埠一小部分学校赴南京请愿学生死伤的确数,则云:“中公死二人,伤三十人,复旦伤二人,复旦附中伤十人,东亚失踪一人(系女性)。上中失踪一人,伤三人,文生氏死一人,伤五人……”可见学生并未如国府通电所说,将“社会秩序,破坏无余”,而国府则不但依何能够镇压,而且依然能够诬陷、杀戮。“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在这里,鲁迅先列举确凿的事实,直接反驳了 政府的谬论,异常有力。这是举事例直接破的方法的功效。
八、两难逼进
“二难逼进”就是二难推理于辩论中的运用。二难推理是由假言判断和选言判断做前提构成的推理。之所以称为“二难”,是因为它可以使人陷入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境地。由于它能较为明显地表现辩论者进攻的锋芒和力量,人们也叫它两刀论法”。“二难推理”是极有力量的辩论工具,善用的人可以使对方逃不出他的结论而陷人两难境地,无论古今中外雄辩大师们都极善于使用“二难术”,生活中也随处可见用“二难推理”令对方进退维谷的生动例子。例如:在一次外交场合,前苏联霸权主义者曾说:“中国反对缓和世界局势。”周恩来总理驳斥道:“你那么想缓和世界局势为什么不做一两件事情,比如从捷克斯洛伐克或蒙古撤退军队,归还日本北方四岛,来证明你的诚意呢?……”周恩来总理的驳斥,雄辩地作了这样的推理:如果前苏联霸权王义者真想缓和世界局势,那么就应该从捷克斯洛伐克或蒙古撤军;如果前苏联霸权主义者真想缓和世界局势,那么就应该归还日本北方四岛;既然前苏联霸权主义者不肯从捷克斯洛伐克或蒙古撤军,也不肯归还日本北方四岛,可见前苏联霸权主义者不是真的想缓和世界局势,而是在制造世界紧张局势。
延伸阅读:大学生辩论赛主持词
1 请观众们安静一下,比赛马上开始。
2 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辩论赛口号”
这里是青岛科技大学第十三届大学生辩论赛比赛现场。今天是 赛第 场。
3 首先请允许我来介绍今晚到场的各位评委及嘉宾。
他们分别是: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评委及嘉宾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4 下面介绍一下今天的辩题,今天的辩题是 ,看大屏幕,了解一下相关链接。
5 接下来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的两只代表队,在我右手边的是正方 学院代表队,在我左手边的是反方 学院代表队。
正方 学院代表队的观点是 ,反方 学院代表队所持的观点是 。
6 下面有请双方辩手进行自我介绍。
首先有请正方 学院代表队。
下面有请反方 学院代表队。
7 在比赛开始之前,对在场观众提出以下几点,希望大家能够配合。
1、请将你们的手机调至振动或静音状态,以维持现场的秩序。
2、请将你们最热烈的掌声保留到辩论结束,在辩手辩论期间,尽量不要哄堂大笑或鼓掌, 以免打断你们所支持的辩手的思路,影响比赛结果。
3、再次提醒一下在场的观众朋友,你们在场下的表现也将直接影响到你们所支持的代表队的最终得分,请注意。
8 下面我宣布青岛科技大学第十三届大学生辩论赛 赛第 场比赛,现在开始!
1 首先进入陈辞阶段,当时间剩余30秒时有提示,时间用尽时也有提示,此时必须终止发言,请双方辩手注意
好,首先由正方一辩进行开篇陈辞,时间3分钟,计时开始。
感谢正方一辩的富有激情的精彩陈辞,反方又将如何破题而论呢?下面有请反方一辩进行开篇陈辞,时间同样为三分钟,计时开始。
好,感谢反方一辩,下面就请正方二辩就正方观点进行补充陈辞。
感谢正方二辩,下面请反方二辩进行补充陈辞,时间为3分钟,有请反方二辩。
2 下面进入攻辩阶段,也是考验双方辩手反应能力的时刻,此阶段时间用尽时均有提示,此时必须终止发言。
○1首先进入盘问环节
由双方三辩各准备三个问题,任意向对方一、二辩提问,每个问题不得超过20秒,被提问者需要做正面回答,不得回避,不得向对方提问,每个问题回答时间不得超过40秒。
下面请正方三辩进行提问,有请。
感谢正方三辩,有请反方三辩提问。
○2好,双方的问题提的都很巧妙,下面就到了双方三辩正面交锋的时刻,攻辩环节。
此环节,双方三辩需起立,进行一对一攻辩,每方发言时间累计90秒。双方均可以自由攻和防守。
由反方三辩先开始。
非常感谢双方三辩,刚才的攻辩可谓是旗鼓相当,非常精彩。
○3下面就请双方的四辩就刚才的攻防做小结,时间90秒。
首先有请反方四辩。
好,感谢反方四辩的小结,下面请正方四辩做攻防小结,时间为90秒,计时开始。
谢谢正方四辩。
3 下面就将进入大家期待已久的自由辩论阶段,也是整场比赛最能展示辩手风采的时候。再次提醒一下在场的观众不要因比赛的精彩而不时的鼓掌,以免影响辩手的发挥。
下面说一下规则。
此阶段,时间用尽时有提示,此时必须终止发言,另一方可以选择继续发言或放弃发言。
由反方先开始,每方累计发言时间为6分钟,必须交替发言,发言完毕后立即落座,等待对方起立发言,每方辩手不得同时起立发言,也不得打断对方的发言,请双方辩手注意。
好,请反方开始。
4 刚才的自由辩论双方针锋相对,真的是非常精彩,但四辩的总结也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进入总结陈辞阶段,时间剩余30秒时有提示,时间用尽时也有提示,此时必须终止发言。
先请反方四辩就全场比赛作总结陈辞。时间为4分钟,有请反方四辩。
好,感谢反方四辩的精彩总结,同样,就全场比赛作总结,让我们来听一听正方四辩的吧。时间为4分钟。有请正方四辩。
5 好,谢谢正方四辩。非常感谢8位辩手的精彩表现。那么本场比赛的结果究竟怎样,让我们把最后的裁判权交给评委,请各位评委为正反双方和各位辩手打分。利用这段时间,场下的观众可对辩手进行提问。此环节不打分,不计成绩,仅作为观众和场上辩手之间的交流。希望辩手能够积极回答,同时请观众注意,每人每次仅允许提一个问题。
好,那么哪位观众先来呢?
6 好,我们的观众提问时间就到此为止,非常感谢观众的积极参与。如果还有很多想法想跟辩手交流,可以留到场下继续探讨。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 老师就全场比赛做点评。
7 谢谢 老师的点评。
相信大家等这一刻已经等了很久了。
下面宣布本场比赛结果:
最佳辩手是 方 辩
正方 学院代表队最终得分 分
反方 学院代表队最终得分 分
获胜方为 方
下面有请 老师给最佳辩手发奖。
下面有请 老师给获胜院队颁奖。
同时感谢 学院代表队的参与,感谢你们为我们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辩论赛。
12.北京现代音乐节增设辩论赛 篇十二
本次辩论赛共有来自全国的12所院校参加,除9大音乐学院之外,还吸引了天津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参与。辩论赛辨题通过网络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涉及现代音乐创作与传播、创造性人才培养、大学生生活、学习与就业等值得商榷和讨论的话题。辩论赛将贯穿音乐节始末,共13场辩论,决赛将于5月25日举行,而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的首轮遭遇也成为本次辩论赛的精彩看点之一。
在演出方面,5月20日的开幕式演出将由胡咏言指挥上海爱乐乐团出演,曲目包括泰国作曲家那荣·普朗查荣、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罗布特·比瑟、英国作曲家拉尔夫·沃恩·威廉斯以及中国作曲家叶小纲、陈牧声的作品等。5月21日,秦文琛现代室内专场音乐会将在北京音乐厅举行,这是现代音乐节第一次为一位作曲家举行个人作曲音乐会,而由40多位教授组成的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乐团”将担任本场音乐会的演奏。5月24日,将举行《春之祭》讲解音乐会暨一年级新生成人仪式,音乐会通过讲解使乐团团员与观众互动,同时数百名一年级新生的头像将会投影到大屏幕上,将是一个别开生面的成人仪式。
另外,5月25日在天桥剧场举行的“平克·弗洛伊德”——现代音乐与芭蕾音乐会、闽南布袋木偶戏、中国当代大提琴作品音乐会、“美丽新西藏”室内乐专场音乐会等一系列演出都非常值得期待。
13.新手准备辩论赛技巧 篇十三
1.没有探讨辩题的定义
辩论之所以能够开始,是因为有辩论的前提和标准,所谓前提和标准,就是对辩题的理解,也可以说,就是对辩题中每个字词的定义的解释。只有从辩题的单个概念开始,然后扩展到对整个辩题,都能够在意思上把握清楚,在整个思路展开的过程中才有了立足点,才能在比赛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2.没有搜集必要的资料
现实生活中知识面极广的同学终究是少数,也就是说,我们拿到一个我们完全不理解的辩题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么我首先要做的是要去搜集必要的资料,要注意的是,搜集必要的资料,并不是把辩题复制到百度的搜索栏中,看看有没有现成的比赛视频或者辩词,那只是一小部分,因为即便有很多,我们也不可能在自己的比赛中照搬,其实,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把辩题所讨论的话题的内涵外延都进行必要的了解这个才是个人认为最重要的。
3.没有进行小组讨论或者深入思考
辩论是一支队伍的事情,这是常识。所以,个人十分推荐小组讨论,集中大家的力量,比较容易找到突破口,其次,在一起讨论的过程,也是队友之前培养默契的过程。如果缺少了这个过程,就直接求助或者寻找观点的话,很容易被他人的观点和体系所吸引,就会缺乏必要的批判精神,而一旦这个体系有缺陷的话,对于比赛来说,可能影响是不可弥补的。另外,小组讨论过之后,自己对于辩题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纵然可能不是很成熟,但是在求助的过程中,往往会得到很好的启发。这也就是所谓:“我有一个思想,你有一个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甚至多出一个思想”。
4.没有一辩稿就着急攻辩问题
一支队伍对于一个辩题的理解总是会集中在一个地方,那就是一辩稿。可以说,一辩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胜负。所以说,一定要在一辩稿上发给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反观攻辩问题,其实攻辩的策略有很多,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围绕自己的论点来进行比较好把握,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成型的一辩稿。所以我个人认为尽量在一辩稿成型之后再考虑攻辩问题等等相对比较好。
5.想找到对方不能反驳的内容
如果不是发生了类似于低级失误的情况的话,辩论场上是不会有让对方哑口无言的问题或者是立论的,因为每个辩题的形成本身就是考虑到双方都有道理可讲,另外,参加比赛的同学或多或少也是在这方面相对有天赋的,所以想把对方说得哑口无言,可能性并不是很大。所以,最现实的做法还是做好自己的立论,准备好自己的问题和例子,在比赛的过程中注重配合和临场发挥,才是取胜之道。
可能还远不止这些, 其实以上种.种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新人对于辩论、辩论赛的理解还不到位,在准备的过程中急于求成,把胜负看得太重,也太简单。这种状况几乎在每个新人的身上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如果真的遇到了这种状况,只要把心放下来,踏踏实实准备,不要考虑太多,多参加几次比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自然就会好转。
6.概念的模糊和清晰
14.辩论赛中有关事实材料的小技巧 篇十四
(一) 事实材料引用的重要性
“事实胜于雄辩”。理论具有相对性,有利己理论,也有利他理论,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向不同对象讲不同的话;有时对同样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推理过程也是这样,如何选取推理的出发点?组织哪些推理环节?需要准备哪些理论和材料?都与辩题密切相关,没有严格的完全统一的标准。特别是“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一旦不完全,不严谨,很容易出现漏洞,给对方以可乘之机。
事实材料就不一样,它是客观存在,谁也不能否定。所以事实材料的运用在辩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在辩护和反驳时,列举事实是最好的办法。
(二) 事实材料引用的主要原则
只有在引用的事实与所持立场不矛盾,相一致的情况下,事实才能胜于雄辩。所以,并不是什么材料拿来就能够使用,也不是有利的材料就一定有效。这里有一个如何选择材料和如何使用材料的问题。为此,必须注意下面这些原则。
1、定位得当原则
不同类型的辩题对事实材料引用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一般理论型的辩题只要求适当引用事实材料,而判断型的辩题需要较多的引用事实材料。辩题通常多以“可能”、“利弊”、“等同”、“关键”、“主要是”等形式出现。对于这类辩题,辩论的输赢就在于,谁引用的事实材料多、质量高、能说明问题的要害,谁就能取得胜利。
2、实事求是的原则
毁为事实就应该是真实存在。在选择事实材料时,必须认真、反复核对材料的可靠性,切勿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更不能胡编乱造。
尊重事实,不否定对方辩友使用的对本方不利的材料。但对威胁本方立场的重要资料事实,要认真研究,建立有效的辩护防线。不能在事实材料面前无能为力、无所作为。
3、分析求证原则
辩论中引用的材料试图说明什么问题,必须向评委和观众作出明确的解释。如果运用“归纳证明”,除说明归纳的结论,还应该说明归纳的理由。假如进行的是“完全归纳”,则需说明列举的“完全性”。
4、材料的时空性原则
这里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任何事件都有它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具体背景,这种背景反映了材料的时空特性。脱离背景谈材料本身是毫无价值的。二是引用材料时也有在什么时候用,在什么地方用的问题。譬如,适合于国内使用的材料,在国外不一定适合用;有的历史资料不能用来说明今天的问题,年轻人中间发生的事情不能用来说明老年人的想法等等。
(三) 事实材料的搜集
根据辩题需要,搜集材料的基本方法是制作“卡片”。对于搜集到手的材料,按照已经讲过和原则进行分类、分析,决定取舍。
【辩论赛的技巧】推荐阅读:
辩论赛辩论技巧06-30
辩论赛经典辩论技巧09-14
辩论的技巧12-31
辩论赛实用小技巧11-24
辩论赛注意问题及技巧12-30
自由辩论技巧07-10
辩论技巧总结11-30
浅谈辩论的三点小技巧12-14
第九讲 法庭辩论技巧09-08
辩论赛的常用流程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