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探索

2024-11-27

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探索(精选11篇)

1.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探索 篇一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途径探索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途径探索

作者/钱跃兰

摘 要: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前提保障。有很多人对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做了详细的理论方面的阐述,基于理论层面的基础上,在实践层面对该命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理论素养

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首先,要虚心学习,做一名反思型的专业教师。教书的过程是学习、反思、改进的过程。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不断改进的课堂。青年教师每学期都要制订读书计划,定期阅读教育教学专著,丰富自己。比如,《教育是慢的艺术》《静悄悄的革命》《第五项修炼》等。把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不断汲取先进、专业的理论教育,提升理论素养,并将其用于指导实践,最终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

其次,明确目标,做一名有理想的快乐教师。对于我们年青教师来说,目标就是成为一个名师。正是这一份信念促使我不断地在上课、公开课、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课题研究等方面花费大量的精力。当每次达到目标的时候,就能品味成功带来的喜悦和幸福,并激励自己朝下一个目标进行下去。

最后,积极探索,做一名教科研方面的拔尖教师。教科研就是在教学中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优秀的老师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中,上好一节课是最起码要求,也是教师专业技能体现的`。优秀的老师还必须在教科研方面有所建树。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自身的不懈努力之外,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扎根于学校这片热土。因而学校应尽最大可能地给青年教师提供一个专业发展的平台,学校能够为老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

一、专业引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定位

首先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明确定位。学校可以为老师制订教师发展规划,比如五年规划,在师德要求、学历进修、教科研发展、竞赛要求等方面作出具体要求,为教师学习、成长提供明确的指向。学校邀请一些大学教授、特级教师等来校指导教学工作。老师可以参与这些专家学者的课题研究,可从专家身上捕捉到治学的严谨和对待事业的激情,从而使工作态度得以转变,思想意识得以升华。在参与课题研究和观看专家学者的讲座之后老师能够更明确自己的未来发展目标和方向,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和方案。

二、校本教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学校可以推行校本教研制度,可以举行丰富、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如教研组学术沙龙、外派教师学习、对外教学活动等。学校可以组织老师举行大型对外公开课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兄弟学校老师来观摩课堂。学校还可以举办主题沙龙,为教师搭建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比如,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活动,定期举行,学员选取一个听课视角,有针对性地听课、评课,定期举行网络读书活动,网上集体备课、试题编制等活动。在每一次沙龙活动中,我们不仅可以向其他青年教师、同行学习,同时在交流读书心得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自身要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不断自我发展,不断自我超越,因此,教师必须成为一个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勇于进取、可持续发展的人,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参考文献:

[1]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02)。

[2]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6)。

[3]周健。全区域教师进行科研的策略与实践。教育科学论坛,(10)。

[4]谭永清。走进校本教研新天地:新课改背景下校本教研的内涵、意义及其行动研究。现代中小学教育,(09)。

[5]章师亚。教师专业成长的7个“关键词”。青年教师,2007(10)。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中学)

2.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探索 篇二

一、借助环境, 同步成长

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 优质的工作环境、和谐健康的团队为成长提供了基本保障, 能够对成长起到激励和促进的积极作用。作为青年教师要善于借助环境的力量实现专业成长。

1. 团队的裹挟力量, 帮助全面成长

在省二, 青年教师占教师整体的60%, 面临着青年教师经验薄弱的挑战, 因此, 团队裹挟成为省二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特色, 借学校优质资源裹挟青年教师发展, 给青年教师成长的力量。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省二为了帮助青年教师适应角色、了解学校、掌握教学, 并对青年教师实施全面培训的校内组织。青年教师通过聆听精彩的报告、见识学科的骨干精英、模拟实战的课堂、倾听一线的经验、配备经验丰富的师傅等一系列的措施, 满足了自身对成长的需求。可见, 青年教师要善于借助学校的优质资源实现专业成长。

2. 团队的管理制度, 推动自主成长

成长中会有懈怠与停滞, 但是当你置身于一个团队之中时, 团队的管理机制是化解懈怠与停滞的最好措施。青年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机制, 实现自主成长。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学。”[2]可见, 没有学习与读书就没有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省二的读书学习制度中明确规定:教师要多读书、多思考、读后有批注、有反思、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案例等。这项制度是对教师读书行为的一个制约, 青年教师能否在制度的规约下, 积极、主动、自主地读书并有所感、有所获, 是成长的关键。

3. 团队的发展态势, 促进快速成长

学校声誉重于一切, 它是一种品牌, 是一张无形的名片。青年教师的成长、自己在学科领域的位置都离不开一个优秀的团队, 特别是这个团队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潜能教育”[3]的盛名、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家长认可、群众满意的社会地位等等, 都足以让我们骄傲与自豪, 为我们增添了成长的胆量与勇气。因此, 作为一所优秀学校的青年教师, 我们的成长需要为学校的过去负责———坚守荣誉;需要为学校的现在负责———践行理念;需要为学校的未来负责———创造辉煌。可见, 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 杰出的团队引领着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作为青年教师, 应该了解、明确与学校发展的相关性, 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 实现与学校的同步成长。

二、敢于担当, 主动成长

“追求卓越, 勇于担当”是我们的学校精神, 担当是一种责任, 一种自觉, 是一种境界追求、一种人格修养, 更是一种拼搏意志, 一种牺牲奉献。青年教师要在担当中实现自我的专业成长与价值提升, 在担当中积极主动成长。

1. 做好常态工作, 稳步中成长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 常态工作就是上好每节课、培养好每位学生。看似简单常态性的工作, 由于其重复单一、缺乏挑战, 会让很多青年教师在适应工作的过程中慢慢地产生倦怠, 失去激情, 出现了“大材小用”的错觉。但是, 在青年教师工作的初级阶段, 其成长的主要任务就是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为实现专业成长储备能量。一节节的虚心听课、一堂堂课的微小创新、一次次的认真批改作业、一回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如果能够将这些积累变成文章、变成经验、变成课例、变成佐证成长的素材, 那么, 青年教师就会在常态的工作中为自己找到成长的方向与乐趣、在日积月累中为自己积攒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 作为青年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做好常规的工作是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历了自身能力与经验不断增加与丰富的成长积累, 相伴而来的是厚积薄发的跨越式发展。

2. 做细繁琐工作, 熟练中成长

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 教师的工作真琐碎, 每天早中晚, 上课、下课、批改周而复始, 中间还要夹杂着学生的矛盾调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应对, 以及伴随学生所产生的各类健康问题、安全隐患、成长问题等等。作为青年教师, 面对这样繁琐的事情就会更加力不从心, 手足无措, 如此境况谈何专业成长?笔者认为, 将这些繁琐的事做细致, 就是将问题当课题, 遇到问题想解决办法, 然后总结提炼。当你的问题越来越少, 经验越来越多, 专业成长就越来越清晰了。因此, 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需要在模糊的行走与清晰的前进之间, 选择一个个问题作为媒介通过细致的研究[4], 实践的探索, 熟练掌握方式方法, 实现专业成长。

3. 做精特殊工作, 超越中成长

所谓特殊工作, 就是指非常态的工作, 特殊工作的强度、难度在一定程度上超越青年教师能力所及范围, 或从未尝试过、或对自身的知识与能力是一种挑战、或与同时进行的某项工作相冲突。面对特殊工作, 青年教师要有一个信念, 只要努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如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 (“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5], 这也是适合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原理。完成特殊性工作的过程, 就是体验成长的过程, 这也是挑战自我的过程,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 如果有了第一阶段的积蓄与梳理, 有了第二阶段的研究与提升, 那么, 第三阶段的特殊工作就是成长的一个机会、一个跨越的平台, 将特殊工作完成的精致完美, 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会实现华丽的转身。

三、把握时机, 加速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是由若干个细小的关键事件组成的, 作为青年教师, 既要学会借助团队优势激励推动自己, 通过积极主动担当丰富完善自己, 更要善于把握每次成长中的关键事件, 通过关键事件的打磨, 全面提升自己, 实现专业成长。

1. 努力上好每节公开课

一节公开课, 注定投入的精力要比常态课多, 特别是有人听课更是难得的机会, 资源就在身边。每位领导、每位长者、每位经验丰富的教师都是无穷的宝藏, 他们一个简单的提示与点拨, 足够青年教师思考或者琢磨半载或者更长时间。作为青年教师, 要善于抓住每个公开讲课的机会, 好好上课;要抓住每个听课者点评的关键词, 揣摩评课;要抓住每次修正的机会, 做好二次上课。将一节公开课当成一部好的电影, 有编剧———细致打磨的教案;有彩排———组内的听课讨论;有公映———正式的上课;有剧组访谈、观众点评———评课议课;有续集———二次上课。经历了如此细致的打磨,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将出现一次质的飞跃。

2. 认真准备每次公开讲话

作为青年教师, 在台前亮相不仅是一个人的形象, 更是综合素养的表现。一次总结、一次读书汇报、一次心得体会、一次交流研讨、一次座谈会, 是表达心灵感受、总结工作经验、提高思维能力的难得机会, 通过一次次讲话的锻炼, 会使逻辑更严谨、思路更清晰、表达更流畅, 这也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一次高度概括了青年教师一个时期的成长、一个阶段读书的收获、一次特殊事件的启示、一次针锋相对的讨论、一次表达感恩的心灵独白的公开讲话是教师专业成长路上一块块经历了岁月洗涤的鹅卵石, 晶莹剔透, 诠释着青年教师成长背后的故事。

3. 踏实研究每个小课题

问题即课题, 这应该是青年教师对问题的理性认识和工作态度。《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应该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 进行探索和研究[6]。可见, 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来说, 其中包括自身适应性问题、教育共性问题、学生个性问题、教育教学突发问题, 等等, 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问题课题化, 正视问题, 研究问题, 最终实现对问题的突破。作为一线教师, 具备得天独厚的研究空间, 拥有研究的现场、观察的对象、思考探索的现象等便利条件。课题研究并不是高深莫测的巨大工程, 课题研究常态化即“正确研究的意识”指导下的研究行为常态化。作为青年教师应该转变观念, 带着问题走进教育、走进学生、走进教学, 在研究、探索、解决、反思的过程中化解问题、积累经验、提升自我, 实现专业成长。

4. 全心参与每次学校活动

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事件, 每学期教师都会经历一些由年组、部门或学校组织的大型教育教学活动, 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好的契机。无论是活动主题下的直接参与教师、或者是作为下一级组织者的班级活动设计者班主任、或者是科任教师的友情赞助, 每位青年教师都会有一个舞台, 这个舞台给予青年教师参与体验、配合协作、担当细节、总揽全局的机会。每次活动过程中, 教师都会非主观意愿地面对突发的事、接触意外的人、考虑欠周全的环节、存在遗憾的细节。这样的机会与场合遇到的问题都是属于教育教学之外的, 或者是青年教师经验范围之外的, 这些经验的获得可能作为人生已有经历的一种补充, 只有在特殊的事件、特定的氛围才有可能获得。这些经验获得的越多, 人生经验就越丰富, 处理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因此, 学校大型活动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隐性因素, 对青年教师教育思想脉络的打通、知识结构的整合、专业能力的提升、处理教育教学事件的更加智慧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 青年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借助所处环境的优势, 积极主动地实现专业成长, 通过日积月累的修炼、耐心细致的守候、追求卓越的自我突破实现专业成长。

摘要:青年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新生力量, 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一所青年教师比例较大的学校, 在借助青年教师自身优势的同时, 为帮助青年教师实现角色转化、提高专业能力, 必须采取多种措施, 借助环境, 同步成长;敢于担当, 主动成长;把握时机, 加速成长, 使青年教师借助学校环境优势, 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努力实现专业成长。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参考文献

[1]陈玲.青年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培养论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36) :226-227.

[2]朱永新.改变, 从阅读开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5-25.

[3]宋戈.潜能教育理念的生成与实践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120.

[4]杨道州.在集体备课中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J].基础教育研究, 2010 (7) :21-22.

[5]郭晓霞.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应用与拓展[D].长春:吉林大学, 2007.

3.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探索 篇三

【关键词】泰州;海陵区;教师专业成长;长效服务机制

随着现代教育的深入发展,对教师的水平和能力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新课程的实施更亟需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如何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则需要我们在创造好的制度环境上下一番苦功。

一、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及目标导向

所谓教师专业成长,就是指教师专业知识增进,专业技能提升,专业思想成熟的过程。教师专业成长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教师向名师、向专家型教师乃至教育家的转变,这对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我们不能为教师专业成长创造好的制度环境,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将很难实现。

(一)建立发展教师机制

为教师提供优质的职业培训及涉外交流,这仅仅是一所学校对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二)建立服务教师机制

当前中国教育之所以诸多弊端显现,其根是出在了“管理”上。衙门式的行政化管理体系带着太多的官本色彩与等级观念,即使有部分单位尝试向垂直管理植入扁平管理,但其本质问题并没有根治。“重权谋轻研究、重人脉轻学术”,完全背离了教育系统是科研实践型与公共事业型组织这样一个基本特征。不从根子上下“猛药”,不“去行政化”,中国教育将岌岌可危。如何去做?亟需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强化服务意识,实现教师“管理”部门向“服务”部门的职能转变。

(三)建立成就教师机制

建立发展与服务机制只是为成就教师奠定了现实基础。而要如何成就教师,还需要成就机制的建立。第一,通过激励性的制度建设鼓励教师成为特色教师,形成自己的风格与职业优势,将潜能、特长发挥得最大化,鼓励教师实践创新、继续学习。第二,举办必要的学术交流与文化沙龙,促使教师从实践的经验迈向理性思想的高地。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富有建树的教师进行褒奖。第三,在全社会营造尊崇教师、尊崇教育的氛围,根据教师发展的不同评价维度确立荣誉奖励,对有作为的教师实行特别扶助计划,为使每一位教师成为卓越者不断创设条件。

二、海陵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探索

泰州市海陵区深刻认识到教师专业成长对于提升教育活力的重要性,通过“拉开长度,拓展宽度,提升高度”的方式,多措并举,不断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加强师能建设,拉开教师专业成长的长度

一是抓校长队伍。建立和完善校长培养机制。该区将2011年定为“校长队伍建设年”,通过校长特色管理现场观摩会、小学校长论坛、选派年轻校长赴苏南挂职等措施,引领校长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学校管理能力。二是抓名师队伍。举办名师研修班,聘请省教科院副院长杨九俊等8位教育专家担任名师研修班导师,让学员与专家零距离学习交流;按学科建立了11个名师工作室,下拨专项经费,建立了保障奖励机制;组织名师“百节示范课”展示活动,发挥名师示范辐射作用。三是抓教师整体队伍。以“教师队伍建设年”为载体,通过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考评、教学技能竞赛、班主任论坛等活动,助推教师全面素质的提升。近几年来,该区多次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进校讲学,给海陵教育注入了最前沿的教育理念。该区还采用承办省级以上大型教科研活动的方式,为一线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先后承办了——全国少先队工作培训及观摩活动、全国“六地六校”第四届小学教育发展学术联盟论坛、全省“名校名师小学语文主题观摩研讨”、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培训暨教材实验工作总结表彰会、省小学数学青年课堂教学评比等活动……一次次高层次的研讨和探究,让海陵教育人在学习中反思差距,在实践中提升素质。各学校因校制宜,精心设计“自选动作”。九龙实验学校在全区率先建立了“名师培养工作室”,由省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顾广林领衔,组成教师“教研团队”,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拉开其专业长度。通过近几年的打造,该区“名师培养工作室”的43名成员都成了教学骨干,有的成了市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

(二)强化师德教育,拓展教师专业成长的宽度

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该区连续四年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评选师德模范、师德报告团巡回演讲等举措,树立典型,弘扬师德。同时,进一步强化“规定动作”效度,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制定了《海陵区师德师风问责办法》,实行师德问责一票否决制。各学校根据校情设计“自选动作”,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的主题教育活动。泰东实验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学生中留守、孤残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3O%。这些孩子亲情友情缺失、家庭教育缺位、安全健康缺保。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开展“教师妈妈”关爱活动,倡导每一位教师对这些孩子在思想上真心引导,在情感上爱心感化,在生活上悉心照顾,在学习上耐心辅导。双休假日,“教师妈妈”带“孩子”逛街,为他们买衣服、剪指甲、洗澡……“教师妈妈”把爱和责任延伸到学校的围墙之外,用母爱诠释职业真谛,《中国教育报》及省市媒体对此多次进行了专题报道。为进一步放大“教师妈妈”品牌效应,2009年,该区印发了《关于开展向泰东实验学校“教师妈妈”学习的通知》,如今,苏陈实验小学党员义工群、渔行实验学校“代理家长”群、沈毅中学的“半边天”等越来越多的教师群体正逐渐统一到“海陵教师妈妈”的旗帜下,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海陵教师妈妈现象”。

(三)激发内在潜能,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度

“你有帆桨,给你阔海;你有羽翼,给你长空。”近年来,该区确立“让每位教师都有追求,都能幸福成長”的理念,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就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在海陵教育,只要你是“好苗子”,学校就会培养;只要你有“好点子”,就会得到推广,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城东中心小学青年教师施明娟,在2009年的跨岗锻炼中,兼任学校图书管理员。工作中,施老师积极思考,借班试点“图书漂流”活动,让师生受益匪浅。学校发现后,在全校推广,所有班级都建立了 “漂流书吧”。2011年,“图书漂流”还漂进了中央电视台。2012年,“图书漂流”上升到教师层面,学校每逢教师大会或召开办公会前,首先进行读书交流,使广大教师养成了自觉读书的习惯。现在,“图书漂流”不再是城东中心小学的专利,许多学校学习这一做法,在师生中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有的学校还在家长等候区建成“图书漂流”站,形成了浓郁的亲子阅读氛围。

4.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探索 篇四

枫芸学区办公室

罗先成

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摇篮,也应该成为培养教师的土壤,是发展教师的动力,是提升教师的平台,成就教师的保证。“教师是立教,立校之本”,学校存在的价值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从途径和方法上看主要是通过促进教师发展达成学生的发展。只有学生和教师发展了,学校才能获得发展,只有教师获得发展,学生才有可能获得发展。发展学校首先发展教师,为此,我们提出:以理念为导向,以学习为根本,以赏识为角度,以激励为手段,以制度为保障,立足农村实际。“多一分投入,多一种学习,多一些反思,多一点执着。”充分发掘各种资源,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理念指导,促进发展。

学校发展教师的条件就在于学校可以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氛围,能过满足教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让教师想发展,让教师能发展。想发展是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能发展是解决所需物质、智力和信息的支持问题,两方面相融汇。我们认为“关注学生必须同时关注教师!”。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但同时也指出一个关键环节,教师是这场改革的具体实施者。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关键是教师的素质能否跟上。坦率地说,如果忽视了教师,而一味追求关注学生,难免会有筑造空中楼阁的现象。因此,我们坚持以三个理念来指导工作。

1.“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化水平要不断提高,学习是途径,反思是关键,创新是活力;均衡发展则意味着人人参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用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校长要想自己是帅,教师就要个个是将!”这正是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理想目标。

2.“调动内需,促进发展。”教师的内需是其学习、工作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创设条件,营造氛围来激发教师内需,提高工作积极性;再辅以任务驱动,明确目标导向,形成自我实现目标的高层次需要,最终走向自觉进取,促进成长,这是学校的另一个工作策略。

3。“赏识教师,激励成长”。这是一个根本的评价观,虽然我们有较健全的评价、激励机制,但是,学校对教师个体的期待、赏识就是最为朴实,也最为有效的激励。学生需要赏识,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任何一个人,工作被认可、被赏识,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特别是我们普通的教育者,一线教师更是如此。如何尽力让教师感受到这一点快乐?那就是管理者应怀着赏识的心态去看待每个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教师点点滴滴的教育行为,给教师提供发展平台、空间和机会。

二、搭建平台,促进交流。

教师的素质提高在课改背景下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与紧迫性。而有效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读书做笔记这么一个层面上,更应该体现在具体的探讨交流和展示的活动中。1.开辟交流平台 新课程强调教师与课程、学生、学校共同发展,认为教师知识结构必须不断调整,专业技能不断提高。由此,构建学习化校园,倡导学习化教育生活,是新课程对学校、对教师的新要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经过一阶段的学习思考与策划准备,结合课改要求与学校实际,尝试开展“每周论坛”、“对话与交流”、“网络学习”等活动,确定了活动目标、内容、计划、形式与要求等。同时召开了校委、教研组长联合会议,认真选定了学期活动的大主题如:《立足原起点实现新目标》、《帮助的力量》等。教师根据学校大主题确定主讲话题。如:《让班级活起来》、《培养学生自主习惯的培养》、《有爱才有教育》……把每周一下午第三节作为交流探讨的时间。活动采用专题讲座、漫谈交流等形式,话题涉及教育热点、实践发现、学习反思、困惑对策等进行交流。在交流活动中,还设置了主持人、主讲人,这个设置意味着一种责任的下放。责任感驱使主持人主讲人认真思考问题、捕捉信息、加强学习、勤于动笔。教师在这个过程的锤炼中,获得较佳的状态并展示了自我,从而感受到一种快乐,一种成就。

为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让“交流平台”发挥作用,成为构建学习化校园的一个辐射源,我们强调了几个要求。积极参与 这也是一个目标,我们要求教师对这项活动不回避,或主持、或主讲、或记录、或漫谈、或争议思考……人人参与,那就意味着这项活动做有所值。

认真准备 “思考”是准备的关键之一,能否真实地去反思教育的现状、问题,不敷衍了事,决定着活动的实质性效果。这不仅影响工作成效,从中也从另一个层面展现教师个人内心深层的另一种工作品位。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要求主讲人要提前一周把讲稿送交主持人审阅并共同交流、完善,以确保发言稿的质量。

联系实际 言之有物,言之有效,关键还得联系实际。教育的现实性,要求我们谈论、思考的东西必须是现实而非空洞的,故其内容应来源于学习心得、实践发现、困惑反思,范围包括眼中的学校、班级、课堂、家长、学生等等。一句话,在我们的身边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学以致用 即借鉴与应用。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行则殆。这不仅是一个学习要求,也是一个工作要求。理论必须以实践来验证,学是为了用,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切都是为了现实中的教育服务——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们如何在交流中借鉴,在反思中改进,以有效地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教育。这一点是“交流平台”的归宿之一。

“交流平台”活动的开展,开辟了教师交流新平台,突出了参与、交流、探索、争鸣、促进、发展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学习氛围的形成,对构建学习化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现实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交流平台”不但是教师学习的交流平台,更是教师参与的锤炼天地。

2.研训结合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门面。只有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学校发展内涵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能够得到验证。所以,我把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机的相结合起来,构建“学习——交流——行动研究”的校本研训模式。校本研训立足于教师参与学习、交流和实践,开辟具体的载体或平台,以问题攻关为主方向,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来源于实践,服务于教育,以此引导尝试行动研究,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实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研训以 “学习”为基础,与《走进大师》、《教育智慧》、《教师成长》《福建教育》《江苏教育》《课堂密码》等教育阅读活动相结合,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与教研交流相结合,与“教育教学反思”相结合,促进内化学习。

教研方面,各教研组固定每周有半天的教研时间,全校确定一个学期总的教研主题,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大主题和本班实际确定自己的子课题开展研究,教师定期以公开课的形式就该课题研究情况向教研组做汇报,并为大家做本课题的专题讲座。教研组结合公开课的实施情况也向教师提出建议,以便更深入地做进一步的研究。学校从说课、集体备课、开课到评课,规范了教研活动流程,并围绕主题规范整理形成各环节文字材料。如围绕教研主题,结合课例,开课教师需要撰写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后反思,组织者则要整理教研记录、教研小结等各种材料;以“校长走进课堂”月活动为契机,在活动中,教师感受到教研是一个严肃而认真的工作,从而行之有效,言而有物。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合作交流,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为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理论水平,我校要求教师在平常的工作之余要加强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如摘抄好优秀的案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写教育随笔,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我校以“材料集成”为手段,促进教师系统整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先后整理汇编了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手记、论文心得体会以及学校教研材料。

3、手记反思 手记是成功经验的积累和失败实践的反思。教师在手记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发现不合理因素;在反思中,不断获得体验,积累经验,改变做法。为此,教师每周至少撰写1篇教学手记、教后反思并作为学校常规月自查的一项内容。同时,为鼓励与推动,我们汇编了教师教育手记集《耕耘》—教师手记选,鼓励教师踊跃在教育书刊投稿。

4、网络交流 整合各种教育资讯,构建校园信息库,给教师提供跨时空多领域的学习、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这是学校适应信息社会,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教师博客和团队博客,发挥电脑和网络的作用,致力使教师个人资料、学校工作资料规范合成。一方面使教师在信息集成中得以锻炼;一方面促进教师开放交流,资源共享,拓展教师交流空间,增加学习渠道。同时通过网上交流,又展示了自我。现在,我校每位教师都有简历媒体资源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教学。显然,网络建设又开辟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块活动阵地。

三、课题探究,促进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应是学习者、研究者。教师的工作转型,课题研究是一个有效的媒介。

1、课题引入 引进的优势就是指导相对到位,资料相对丰富。几年来,我们有参与了“作文生活化”(国家级课题)、“发展性评价”(县级课题)、“构建学习化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县级课题)、“新课程课外阅读”、(县级课题)“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县级课题)的探究活动。

2、课题创生 《自查与反思》是我校在学习工作摸索中感受创生的市级研究课题。目前,我们还在围绕这一主题,指导教师尝试从“有效课堂”、“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欣赏课”课堂教学新模式、“小太阳”少先队管理新方式等主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各校老师为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凸显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创设民主、平等、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

四、自我反思,促进发展。

制度是保障。为了有序地开展活动,引导教师成长,学校建章立制是必要的。但是,没有教师的自觉反思,就不可能实现专业成长。为此,制度建设必须注重引导教师自我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调整做法,不断提高自律素质。

1、自查反思 我们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尝试建立了自查反思式的管理工作体系。评价主体注重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及学生、家长参与评价;评价内容不仅涉及教学常规,还向课堂教学、师德拓展;评价期限除平时评价以外,还对学期、学年进行评价。为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制定了《常规工作要求》、《常规自查工作要求》、《随堂听课制度》《师德内涵》等制度,配备相应的评价工具如:《教师职业道德自我评价表》、《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自我评价表》、《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表》、《课堂教学同事评价表》、《教师评价表(学生、家长)》、《常规自查表》,“自查 反思”式的管理体系的建立,强调了教师参与、主动反思;强调交流与沟通,以利共同发展;强调真实、客观。反映教师个人与学校的自我反思与工作调整,从而引导教师自律,促进教师成长,实现了教师的自身价值。

2、记录成长 我校教师在办公电脑每人建立一个成长档案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建立是一种基于“学习与反思、记录成长历程”的教师发展目标引导的档案袋管理。主要包括生涯规划、我的学习、交流与反思、教育与教学、教育科研、我的成果六大部分。收集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个性化有价值的过程性材料,以帮助教师更条理地看到自己的工作历程。

同时,我校还成立以校长及教学骨干为主的档案袋开发小组,负责档案袋的假设、验证、交流、实施。成立以校长及教学副校长、教研组长为主的档案袋管理小组,负责档案袋建设的指导、组织交流、实施建议工作。为确保档案袋能真正促进教师反思、总结、调整,我们还制定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工作原则》及《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工作要求》。确定了真实性、操作性、过程性、人文性、自主性和多元性相结合的工作原则。

档案袋的建立让教师在自查中不断地反思自我,在反思中不断地调节自我;引导教师在工作中加强学习,促进反思与交流,在交流中走向成长。总之,教师在不断的反思、总结、调整中,在自觉的学习、交流中,促进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

五、培养骨干,促进发展。

一位教育说:“具有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

1、引领和促进,发展教师。他们专业发展,但专业的发展力不开学校文化精神,人文精神和思想精神等的构建,失此,专业的发展只能是急功近利,不可能是持续深入的发展的。

2、发展群体,发展教师。致力于形成“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局面。但要以突出的一个个体带动优秀的群体。一个未能也没有形成核心人物的学校,它是教师发展不可能是百舸争流的。

3、骨干培养,发展教师。学校发展的真正支撑是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给学校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学校必须注重支持、培养骨干教师。在学校资金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支持了市级骨干教师、县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同时有意识地给教师压担子、促发展,培养校级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凸显了教师在学校的影响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树立了学校首席教师地位,不仅肯定了教师,促进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也营造了一种氛围,带动着其他教师的成长。目前,我校已有市级骨干教师2名,县级骨干教师5名,中心校级骨干教师4名。

2、活动推介—— 塑造校园名师。名师之“名”必须扬“名”,我们努力争取各种机会,鼓励教师参与各级赛课,让教师在各级优质课、公开课,校际交流课,带教示范课、中心校本培训等活动中展示、推介。同时创设机会,让教师在活动主持、评课发言、学习交流等活动中加以锤炼,凸显能力。近年来,我校已有7位教师在中心校校本培训中做专题讲座,多名教师也成为中心校的学科带头人。名师之名,让教师在普通的岗位上体验到一种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正是形成自我发展需要的一个影响因素。

5.教师专业成长总结 篇五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又是半年。这半年由于学校安排,我没有从事化学教学工作,而是教起了初一生物。在校领导的安排下,我的教学任务轻松了许多,相对于过去比较紧张的工作状态,时间也充裕了。因此,我有更多的机会为自己充电。下面我就一年前制定的成长计划,说一下自己的完成情况。

一、善学习

教育是一个发展性的职业,它要求从事这个职业的教师坚持学习,永不间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做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境界。我把自己的学习总结为听课、请教、阅读。

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好方法,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年轻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逐渐积累经验。所以,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除了听课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向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师都非常热情地帮我解答,使我获益匪浅。

阅读是教师提高自身素养的良好途径,我阅读的书籍可以分为这样三类: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文学著作。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的基础。教师的成长路上必须要或多或少读一些优秀的理论书籍。师者,应“诲人不倦”,但只凭经验教书,缺乏优秀教育理论的指导,势必会让我们的教育事业变得狭窄。“那些不应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

二、勇实践

把学得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就是实践。不管是化学课,还是生物课,都有一定的教学方法,都是我实践的过程。这半年,初一生物的教学工作,丰富了我的教学经历,使我增长了见识,是一次难得的教学学习机会。

三、常反思

一个教师的成功与否,或为名师者,都与反思有直接的关系。随着知识爆炸,科技进步,一个人总停留在一定的知识平台上,往往是不够的。作为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本身的“惑”要通过反思来解决,不以问人为耻,虚心好学,能者为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才会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以前,我写的教学反思就跟记流水帐一样,只是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

一些简单的描述,再加上一些泛泛而谈的教学评论,缺乏对教学现象和教学本质的深度思考,因而成效并不大。其实,教学反思应该贯穿整个教学生涯,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课前要反思,明确教学目标;课中要反思,提高教学效率;课后还要反思,教师专业才可持续发展。

反思就是挑战自己,使自己保持一颗不断进取的心。现在的我,要想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就要拥有这样一颗心,勤于思考,不断地丰富、充实、超越自己。

《要平凡,不要平庸》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是一句简单的话,进步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可能做到,但是每天都进步,恐怕大多数人难以完成。我也是一位平凡的教师,如何让自己在平凡的同时不做平庸之人,我相信,就是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

教师行动研究小结

冀氏中学

6.教师专业成长 篇六

利用暑假读了刘良华教授的《教师专业成长》,感觉到刘良华教授是一个充满智慧、幽默风趣的人,他就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形象。这是一本催人奋进的书,我是一个不爱看书的人,但也觉得看他的书简直一种享受。刘良华教授所说的十类好老师如下:

第一类:“像父亲一样严而有度” “做老师的人要有基本的精神气质,那就是善良,言而有度。如果言而无度,学生就会拒绝他。”

第二类:“像母亲一样慈爱”“哪怕学生不理解你,你也要一如既往地处于与学生的对话状态中,要对学生有一个期望。”

第三类:“实习教师” “做老师要有绝招,实习教师有什么好?第一,年轻;第二,平等;第三,精力充沛,有激情。”

第四类:做“宽容的教师” “如果我们老师不注意教育方式,用铁的纪律,军人作风来要求你的学生,你的学生就会阳奉阴违。如果你充满宽容和爱心,你的学生就会被改造成为一批欢乐的小艺术家。

第五类:“帅哥老师” “做老师的人,表情要丰富,要能带给学生真正的精神力量。”

第六类:“温柔的美女老师” “美女老师一旦严厉,她的教学就会有另外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七类:“风趣幽默的老师” “风趣幽默不是一种智慧,而是一种美德。”

第八类:“充满爱心的老师”“好的老师有一个基本的元素——有爱心。如果一个老师有爱心,他已成功三分之一。作为老师,首先对我们的亲人有爱心,然后对我们的朋友有爱心,然后才有可能对我们的孩子、对学生有爱心。”

第九类:“以身作则的老师” “我们做老师的人,至少有个底线,你要守住。这个底线就是:一定要说话算话。”

第十类:“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做老师要具有渊博知识和教育智慧”。

从刘教授提出的十种教师形象看出,好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智慧还要具有人格魅力。好老师是人人喜欢,人人爱戴的。好老师都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教法具有启发性和吸引力,并懂得灵活多变。哪怕成绩不是很好,也一定在学生的做人方面指明了方向;好老师一定既是学生们的良师又是学生们的益友,能以丰富的知识让学生诚服,又以和蔼可亲的面容与学生打成一片,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好老师应该特别有威信,且懂得一视同仁,不偏心不歧视,不偏爱也不放弃;好老师的心中装着——每一个学生,懂得并且努力地保护学生可贵的自尊心;好老师拥有博大的胸襟,恬淡而平和的心境,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收获,同时自己也能快乐;最终,好老师

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成就感。我们也期待着能变成越来越受学生欢迎的魅力老师!

读完导言部分,知道好教师的要素有两点:“专业智慧”和“人格魅力”。在这里,专业智慧被称为“课程智慧”。“课程智慧”就是说一个老师上课的时候,他讲的知识比较丰富,这个丰富不是杂多、杂乱,而是这些丰富的知识让学生感觉到有足够的信息量,而不是贫乏、简单。那就要求我们老师拿到教材后,处理好教材。

刘良华教授提供了三条处理教材的建议:“吃透教材”、“补充教材”、“更新教材”。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去大胆地改变教材,教师备课,就像导演对剧本的再创造一样,对教材也需要再创造,使之适合学生的需要;其次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再次,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创造性地更新教材,使自己所教的知识是有意义的。这三点让我感触良多,认识到要真正使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必须从“教教材”的框框里走出来,变为“用教材教”,一个有课程智慧的教师,应该只是把原有的教材当成的一个载体,或者是一个引子,从而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补充教材”,最后达到“更新教材”,使自己成为一位课程编者。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19次重复;”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们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同时,没有忘记调动教师的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积极性。我们引导青年教师从单纯的听课转到教学比较中来,要求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反思成功之举和失败之处,及时把自己的处理方式、心灵的感悟写下来,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教育理念。一是听课促反思。每学期开展教师间相互学习听课、教研组长诊断听课、师徒间指导听课等活动,促使教师自我反思。二是评课促反

思。开展教师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等评课活动,促使教师自我反思。学校要求青

1、狠抓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业务理论学习是校本教研的不竭动力,学校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青年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购置书籍,订阅报刊及音像资料,建立业务理论学习制度。制定教师读书计划,提出三个领域的读书目录,即“教育新理念”、“课程改革”、“教学随笔”,鼓励教师多读书、勤记录、善反思。不断充实理论头脑,转化教学观念。学校要求每个青年教师每学期记一万字左右的教育教学读书笔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经验论文,上一堂优质课或交一份优质教学设计等。

2、狠抓 “基本功”训练,提高基本技能。学校经常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普通话、三笔字、简笔画、教具制作与使用、组织教学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培训和提高,统筹规划,分期分批安排好教师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检测、竞赛等。对于基本功较差的教师,重点督促,随时提醒,不断强化自训与加强辅导,以切实提高教学技能。

3、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水平。学校确定了“一年合格转正,三年站稳讲台,八年成为骨干”的目标。组织老师深入课堂,跟踪听课,观摩青年教师授课情况。课后评教,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在他们教学的开始阶段,放手让他们探索教法。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青年教师汇报课”或“课堂教学大比武”,及时展示青年教师成长与进步的情况,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明确日后努力的方向。

7.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探索 篇七

关键词:男教师,专业化成长,关注,促进,方法

一、更新教育理念是男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首先,我们经过观察、问卷等方法,进行了“男教师在幼儿园体育活动组织中的优势与不足”的分析研究,发现男教师对幼儿教育理念,特别是对《纲要》的理解不够深刻。因此,贯彻《纲要》促进男教师转变教育理念,让男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成为促进男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第一步。其次应组织男教师学习培训。其中应以园本培训为主,可采取“外出观摩”、“专家讲座”、“开放式讨论”、“自主学习”、“参与式学习”、“自我反思”、“向名师学习”等形式进行,并注意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明确《纲要》蕴含的教育理念。例如,就“幼儿主体”、“教师主导”,如何把握这一问题,我们请两位男教师上同一堂课,组织男教师进行听课———评课,组织观摩讨论,让男教师在相互评价、讨论中加深体验。

二、创造性教研活动是促进男教师专业成长的渠道

幼儿园的教研工作是男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但内容不一定是男教师们需要和感兴趣的,不能代表男教师的心声。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男教师在语言组织方面不如女教师表达得清晰明了,因此,我们针对“如何优化幼儿园男教师体育活动语言组织以及教育策略”进行了教学研讨,真正帮助男教师解决实际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其次,我们要求每学年男教师完成:一月一篇教育随笔、观察笔记、活动反思;学年一篇论文等。从完成的效果看有很多男教师存在认识浅、领会不深的问题,究其原因很容易发现男教师平时的观察、记录非常粗疏。于是我们鼓励男教师查找资料相互传阅,寻找机会外出培训。

再次,我们鼓励男教师大胆地、创造性地开展幼儿园体育课程编写工作,提高男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其过程为:讨论编制课程的原则、目标、内容、活动的类型———课题组收集相关资料(文字、图片、录像等)———设计所有相关的活动。为了让男教师对案例研究有正确的了解、认识,我们认真收集资料,组织男教师学习、讨论,分析教育案例、案例研究、案例教学的关系,学期结束让男教师交一份心得体会和教育案例。男教师每天与幼儿在一起,从问题出发,仔细地观察→做观察记录→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反思→实践→观察→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反思→实践→观察……如此循环往复,及时地把发生在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生动而有趣的故事记录下来,逐步使自己由实践者向研究者靠近。

我们还采用主题式研讨催化男教师专业成长。活动前一周由组长根据与男教师交流的情况,选择好主题,并通知成员做好围绕主题研讨活动的准备工作。活动要求每位男教师在研讨中必须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参与研讨,保证让每个男教师在相互研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学习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减少盲目性。幼儿园还利用常规性的教研活动来促进男教师的发展。如,每学期的评教评学活动、技能大比武、课件制作培训等。还积极鼓励、帮助男教师参加业务竞赛活动。

三、课题研究是男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

我院针对男教师的特点开展了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幼儿园男教师体育活动组织策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解课题研究任务,形成了多个子课题。如,《幼儿园男教师对幼儿的影响的研究》《优化幼儿园男、女教师体育活动形式的研究》《优化幼儿园男教师体育活动语言组织以及教育策略的研究》等。并让男教师也参与子课题的研究,男教师既是被研究者,也是研究者的双重身份,极大地调动了男教师的研究积极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就共性问题组织男教师讨论,让男教师在集体反思中改变教育教学策略。课题组成员有计划地随堂听课,与实验班男教师共同讨论、分析,制定改进的策略,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并以此来推动第二轮的尝试与研究。

四、改变管理者的定位,增强男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力

8.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探索 篇八

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不仅需要外部的政策支援及财政扶持,还需要基于农村丰富资源的教师通过园本教研活动的自主谋求发展。园本教研活动是广大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之路。

一、因地制宜、资源优化的“生态果园”式的专业成长之路

农村幼儿园的教育应该是亲近自然、富有生命力的。农村的幼教资源是天然地与大自然、劳动创造、幼儿的探知世界的兴趣及儿童身心成长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湛蓝的天空、肥沃的土地、充满生机的田野、千姿百态的小动物、丰收的累累硕果,这些都是幼儿教育优越的资源,也是城镇幼儿所向往的甚至是缺失的。而农村幼儿教师却只因生在此山中,在专业化中忘却了农村宝贵的资源宝藏,忽视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资源的教育价值。因此,农村幼儿园走“生态果园”式的经营管理及课程模式确实也是农村幼师的专业化成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如宁波市北仑区在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探索中就创造性地推出并实践了“生态化园本”课程模式。北仑开发区幼儿园,立足于“生态校园”的建设目标,从自然生态、资源使用、物质循环及废弃物管理进行了可视化的改造,该园践行“环境育人”以生态的环境培养具备生态理念的儿童。该园有“七彩生态园”的蔬菜种植基地,园所的课程是以“农味”为特色的生态化的活动,教师在与幼儿共同观察大自然,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分享丰收果实的喜悦,探究自然成长的奥秘的同时增强了职业认同感,感受到了专业化成长的源源动力与自我实现的幸福。

二、源于生活、丰富生命的“园本课程”式的专业成长之路

教育部于2001年1月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虽然在文本中没有明确提出“园本课程”这一概念,但字里行间处处体现了“园本课程”的理念,如“贯彻实施《纲要》,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具体情况出发,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切忌搞一刀切”,“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根据《纲要》,从本地、本园的实际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这些规定实际上给“园本课程”的开发留下了空间,也是对其开发的鼓励,这使“园本课程”资源极其开发利用成为理论和实践双重关注焦点。如浙江省永嘉县立足于永嘉当地文化开展的“我爱楠溪江”园本课程体系,以“文化永嘉”“山水永嘉”“魅力永嘉”三门地方课程促进了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园本教研是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从另一个层面给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以更自由的发挥空间。因此,可以说幼儿园的课程是教师自主的创生的课程,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园本教研活动之上的。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展,需要教师具备专业敏感性,热爱幼儿和善于观察反思幼儿,只有真真切切地融入到幼儿的身心生活,才能在农村丰富生活资源中,挖掘出适合幼儿的“课程资源”,使幼儿的生活富有意义从而促进幼儿生命成长。教师是在观察幼儿,挖掘课程资源,实施园本教育,反思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吸收新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成就专业精神。

三、就地取材、不拘一格的“多元文化”式的专业成长之路

人类文化的潜在机制和功能就是对人类新生个体的塑造。在个人创造经验之前和之中,必须接受文化的塑造,即文化化。人与动物相比,不只是在动物的基础上再加上人类的某些特性。(1)学前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帮助幼儿在自己的文化中获得舒适感和安全感,还要帮助幼儿形成对自己的成长环境和文化应有的归属感以及在这个群体中自我生存的能力。(2)当前,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园进行民间传统或少数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已经成为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幼儿对家乡的认同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跨文化交流人才的重要资源和途径。民间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风俗习惯、神话故事、传统游戏等都是教师汲取的课程资源宝藏。农村幼儿园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多元文化者,他才能了解幼儿所处的文化环境,理解幼儿的非言语行为和文化价值观。长期以来,农村的幼儿从生活于其中的家庭、院落、田间、地头,在与其成人、同伴的交往中,在各种节日、盛典中感知、体验、领悟着乡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传统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渗透于幼儿日常生活之中的随境式的教育特点。农村教师在专业化的过程中应该比其他人更敏锐地感觉到本土知识的存在,更重视保存、保护和发展本土知识的价值,并且懂得如何去发掘和研究本土知识与外界知识的不同。因此,农村幼儿教师是连接“本土情怀”与“对外开放”的桥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比较本土知识与书本知识这两种不同的知识体系,理解它们与各自赖以存在的本土社会境遇之间的内在关联,培养幼儿成为能够将各种知识和认识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出新的认知方式和知识体系的人。

四、网络助学、城乡交流的“情感教育”式的专业成长之路

根据全国妇联的统计,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人。目前留守儿童占全部农村儿童总数的28.29%,也就是说,农村有近三分之一的儿童是留守儿童。其中0-5岁农村留守幼儿约占全国农村同龄儿童的三分之一,其中集中分布在中西部的人口大省。农村教育本身就是我国目前整个教育体系中的短板,而农村教育中的学前阶段的留守儿童又是短板中的最薄弱环节,更需要教育部门及相关其他部门的关注。目前农村留守幼儿的监护方式主要有祖辈的隔代抚养、单亲抚养和亲戚抚养,这三种方式中,隔代监护最为普遍。在3-6岁的关键时期,缺少父母关爱,这样的儿童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从生理上都更需要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对农村留守幼儿的关爱服务体系的构建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丰富的网络资源共享系统可以作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亲情缺失的重要补充。通过网络系统的支持在农村幼儿园开展亲子互动、亲子助学、家园共育项目,通过教师精心采集来自幼儿家长的教育资源,营造班集体的同伴间互助的温暖,给予幼儿心灵的呵护与关爱,寓情于“教”的情感教育,以此来弥补幼儿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综上所述,农村幼儿园教师在其专业化成长的路途中,要不断冲破种种困境,坚定教育的方向,寻找外部支持与自我援助的对策与途径。随着政府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农村教师的不断努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之路会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德]M.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243.

[2][美]丽莲·凯兹.文化学习与幼儿教育[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1).

9.教师专业成长规划 篇九

——徐晨

目标定位

1、倾心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住平时的点滴时间读书不止,进行长期的有效的学习,增强理论底蕴,做个学习型教师。

2、用心思考,凡事多思多想,反思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总结得失,找出成长的方向,做个反思型教师。

3、全心教育,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命,在创新中构建良好的教学策略,在发展中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做个研究型反思性教师。

具体措施

1、加强自身的不断学习,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支持与帮助。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读书学习是知识分子的显著特征,在学习中创新是教师的职业需要。因此我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关注自己的学习,逐渐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使自己处在知识发展和更新的前沿,处在教学改革的前沿。这样,才能享受劳动的愉悦,战胜职业倦怠,成为学习型教师。

2、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我把充电作为自己工作的基础。因为我知道,社会在前进,观念在改变,教学理念也在改变,自己一旦不努力学习,将很快被淘汰。学习中注意记录自己的心得与感受,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时记录整理。

3、加强教育教学学习。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使自己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与娴熟的教学技能。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授课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4、加强常规教学学习。教学中,我摆正自己的心态,保证做到精心备

课、上课等。备课中,不仅把握准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而且备资料,备学生,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中注意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学习数学的能力。精心批改作业,对待学习吃力的同学,做到耐心指导,当面改错,让每个孩子都不掉队。

5、加强教研教学学习。培养善于总结、反思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研、教科研能力,做学者型教师。每年要写1篇教育教学的论文,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课题研究。

10.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篇十

为促进我校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特制定教师自我成长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系列平台,确保我校青年教师实现“三年入门、五年成才、十年成名”的总体目标,形成我校青年教师成长的长远机制,让每一位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计划。

二、重视师德修养

首先,教师要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点滴成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树立起“一切为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思想观念。其次,为人师表,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加强自身修养,为孩子做表率。再次,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团结协作,进一步提高每一位教师为人处事的能力。

1、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执教,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学习南阳市《师德师风“十不准”》,写出心得体会。并把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八条纳入常规管理之中。

2、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准确定位自己,用先进的理论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学习身边老师的宝贵经验,提高执教学水平,使自己的课堂真正成为生动、高效的课堂,教学上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色,在教育科研、创新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所建树。

4、学习专业知识,用渊博的知识、个性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用真诚的态度吸引家长,让自己尽快成长为学生满意、社会信赖的合格人民教师。

三、成长途径

将教龄在10年以下的教师定为学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对象,每位教师根据个人特长和学校工作需要,确定一门学科为自己发展的专业方向。整个成长期分为四个阶段:以实习期起到教龄满三年为入门期;以教龄四年起到教龄满五年为成才期;从教龄六年起到教龄满八年为成熟期;从教龄九年到教龄十年为成名期。各阶段工作要求如下:

第一阶段——入门期教师

1、每周读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2、实行教案审阅制度。入门期教师主攻学科教案必须是详细的,除学校常规要求的必备栏目外,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必须详述教师活动中的主要提问、学生学习活动中预计可能出现的情况、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语、课堂小结等。学校为每位入门期教师选派辅导教师,由辅导教师对教案实行提前一周审阅。入门教师必须执辅导教师审阅通过的教案方能进入课堂上课。辅导教师若认为入门期教师教案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要求其作针对性的修改或重新备课。

3、每学期至少向学校教导处上汇报课一节。汇报课的程序是:入门期教师选定教学内容,独立设计教学预案——教案交辅导老师审阅通过——请教导处听取汇报课——向教导处说课,阐述设计意图及理论依据——听取教导处反馈意见——将教案、评课材料等材料上交教务处存档。

4、每周至少听课二节,每月从所听课中选择一节,做好详细的课堂实录及评课材料并交教导处存档。

5、每学期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教学论文或教学心得一份,期末上交教导处。

6、在外出培训学习或参加教研活动后,必须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体会或模仿所听课向教研组成员上公开课一节。

7、勤练语言表达、文字书写、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等教学基本功,使自己的教学基本技能得到学校全体教师的认可。

第二阶段——成才期教师

1、每周读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写出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2、实行详案制度。专业学科的备课除学校常规要求的必备栏目外,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必须详述教师活动中的主要提问、学生学习活动中预计可能出现的情况、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语、课堂小结等。

3、每学期向学校教导处上汇报课一节。汇报课的程序是:独立设计教学预案——请教导处听取汇报课——向教导处说课,阐述设计意图及理论依据——听取教导处反馈意见—写出教案,评课意见并交教导处存档。

4、每周至少听课一节,每月从所听课中整理课堂教学实录一份,并附上不少于1000字的反思与分析材料,并交教导处存档。

5、每学期至少写出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并获得市级以上奖励或者在CN刊物上发表。

6、每次外出培训学习或参加教研活动后,必须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体会或模仿所听课向教研组成员上公开课一节。

第三阶段——成熟期教师

1、每学期至少研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一本,并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读后感,并交教导处存档。

2、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制订详略得当的教案,其中每学期详案的数量不少于该学科一学期应备节数的50%。

3、每学期向全校教师上展示课一节。展示课的程序是:独立设计教学预案——在教导处统一安排下向全体教师展示教学风采——说课,阐述设计意图及理论依据,听取听课教师的评课意见——写出1000字以上的课后反思——将教案、说课稿、课后反思等材料,并交教导处存档。

4、每周至少听课一节,每月从所听课中整理课堂教学实录一份,交教导处存档。

5、每学期写出至少一篇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并获市级论文评比三等奖及以上奖励,或者在CN刊物上发表。

6、每学年带校级科研课题一项,并做好科研课题的实施工作。

7、每次外出培训学习或参加教研活动后,必须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体会,并在学校业务学习会议上向全体教师交流。

第四阶段——成名期教师

1、每学期至少研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一本,并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读后感,及时交教导处存档。

2、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制订详略得当的教案,其中每学期详案的数量不少于该学科一学期应备节数的25%。

3、每学期向全校教师上展示课一节。展示课的程序是:独立设计教学预案——在教导处统一安排下向全体教师展示教学风采——说课,阐述设计意图及理论依据,听取听课教师的评课意见——写出1000字以上的课后反思——将教案、说课稿、课后反思等材料并交教导处存档。争取每学年在市级课堂教学比武与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奖,或者承担市级及以上公开课一节。

4、每周至少听课一节,每月从所听课中整理课堂教学实录一份,并附上不少于1000字的反思与分析材料,及时上交教导处存档。

5、每学期写出至少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并获市级论文评比二等奖及以上奖励,或者在CN刊物上发表。

6、每学年带市级及以上科研课题一项,并做好科研课题的实施工作,确保课题通过市级及以上鉴定。

7、每在外出培训学习或参加教研活动后,必须写出学习体会,并在学校业务学习会议上向全体教师交流。

四、针对我校教师的成长途径,我们具体实施以下措施:(1)、实施“蓝青工程”、“一帮一”结对子帮扶工程。

(2)分为语文、数学、英语、小科四个小组学习《新课程标准》,并写出心得体会。(3)开展广泛的听课、评课活动。启动第一轮优化课堂月活动,根据内乡的高效课堂“学--导---练”“三三六”教学模式上课。由校长、中层领导、年级长、教研组长组成领导评委小组,听全校每一位教师的课,要求教师有教案、听课教师上交评课材料,最后评出优质课教师。颁发奖品和荣誉证书。

(4)与外校进行联谊活动。与内乡罗岗小学进行语文、数学听课、评课活动并切磋教材重点难点分析等。

(5)启动第二轮优化课堂月活动。评出优质课教师上全校公开课,制作光碟,进行全校评课活动。

(6)利用课余时间听同头课教师活动,书写听课教师。

(7)进行教师试卷命题比赛活动,评出命题比赛的优秀教师,并把优秀试卷印发至各位学生手中。

(8)制定小科教师上课流程以及考评方案。

(9)与内乡赵店中心小学,进行听课、评课、考试联谊活动。

期中考试与二年级的语文数学进行联考,并把赵店中心小学的各科成绩拿之我校进行比较,找出优点和不足,以便今后考出更优秀的成绩。

(10)派我校的骨干教师前往河南永威学习,写出学习的经验材料,回来模仿上公开课一节。

(11)进行多媒体培训,让每位教师会制作课件,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上课。(12)进行各个年级教师考试试卷比赛。

(13)进行教师基本功“三字一画”课件制作、教具制作比赛。(14)进行书写优秀教案、论文、德育小故事比赛等活动。

(15)每一次内乡县、南阳市组织的听课活动,派一部分教师出去听课,回来以后上公开课。

(16)对没有达到本科学历的和已经达到高学历的教师继续接受高层次的学历培训。(17)对我校小学教师进行“国培计划”培训。

五、多反思

自我反思是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活动方式、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改进,从“经验型”的教师向“科研型”的教师转型。

1、不断进行师德自查,反省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2、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时刻做到三个反思:教学前反思,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着手,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教学中反思,及时自动地在行动中反思,培养反思和自我监控地习惯;教学后反思,随时审视,随时修正,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把教师上课过程制成光碟,通过回头看的形式找出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之处,让教学水平有更大层次的提高。

六、多实践

1、努力探索、大胆实践,用新的教学艺术充实课堂教学。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尊重、赞赏、宽容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对话交流,力争完成从教学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对话”、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转变。

2、广积薄发、开拓创新,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积极参加各类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的磨练自己,在挫折中不断的成长完善,结合教学实践实现创新和开拓,实现“模式化”向“个性化”的转变。

3、整合资源、为我所用,在课堂教学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观看名家教学,撰写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

七、多总结

每一月教师自己对个人成长情况进行小结,学校集中对教师个人成长情况进行小结,每一学期对全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通过及时总结,让教师进反馈,不断为今后的工作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

八、考核管理

我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由学校校长主管,教导处具体负责青年教师在各阶段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考核结果作为每一位教师评先、评优的标准,记录在学校的档案上。

XX小学部教务处

11.小学初任教师专业成长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小学 初任教师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初任教师能否明确教师角色的认识,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遵守相应行为准则与规范,顺利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将直接影响其专业成长的水平,并影响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故而,本文选取小学初任教师(工作一年内)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专业适应过程。结合文献研究及笔者的对N市三名小学初任教师的访谈与观察,本文认为,小学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其专业发展的动态过程。即初任教师完成角色转换、职业适应等等的一系列过程,是由“准专业人员”向“完全专业人员”的蜕变。

1 小学初任教师专业成长历程

1.1 小学初任教师专业成长阶段

基于对初任教师职业成长历程的访谈,可以发现,他们的专业成长存在共性的阶段规律。这两位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虽有不同,然而都可将其分为大致相似的专业成长阶段。本文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分为:入职适应期、职后调整期和稳定发展期。

1.1.1 初探——入职适应期

这一时期指的是初任教师刚入职时,对于学校教育教学进行不断尝试、深入体验,而使得自己完成从一个学生身份向一个新教师的角色转变过程。在这一时期,初任教师更关注自身、关注教学实践训练,同时新教师还需适应踏入新环境后面对的各种新的事物,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高强度的教学工作等等。如何适应新环境,并生存下来成为这一阶段新教师思考的关键。

在这一阶段,初任教师心理大多是焦虑、烦躁的。她们急切地想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水平,急于从象牙塔里教育理论者的角色迅速转变成教育实践者。然而现实情况往往是不如人意的,刚入职时,新教师需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需要处理许许多多纷繁琐碎的事务。因为缺乏教育教学能力,缺乏解决突发事件的经验,往往办事效率不高。进而导致初任教师没时间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实践能力也得不到快速的提高。

在角色转换中,初任教师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困难,是从单纯的学生角色转换为专业的具备管理学习环境能力的人。然而,他们所曾接受的教育中,几乎没有提到角色的转换。同时,他们缺乏相关的从业经验。因此,他们在走向教学工作岗位后,面对课堂偶发事件和学生的各种问题行为常常手足无措,缺乏灵活而有效的处理技术。总之,在此阶段初任教师努力承担这些角色,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进行反思、调整,希望得到学生、同事和学校领导的认可、接纳,并有成功的教学表现。

1.1.2 完善——职后调整期

职后调整期指的是新教师步入教师岗位,初步适应教学工作后,通过教学工作反思,自我调整、完善自我,使得自身更好地适应教师这一岗位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新教师基本已适应了日常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入日常教学轨道。此时教学任务完成已不是让新教师头疼的难题了,而是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如何与家长相处等其他实际问题则成为新教师需要逐步解决的困难。

此阶段的压力,来源于“疲于应付”学校事务,来源于不太友好的家校关系,也来源于措手不及的突发事件。这一阶段,初任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普遍比较脆弱,他们缺乏对自身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会屈服于外在的评价,有时难以协调各种关系、创造条件以获得专业发展,还有时产生自我怀疑失去自我发展的动力。

1.1.3 蜕变——稳定发展期

这一时期,新教师已完全能够适应学校的日常教学节奏,学会从实践中反思,不断发展自我。可以说,此时的新教师对于日常教学早已得心应手,处理学校事务也有自己的一套独特见解。因而,新教师的关注点就不只在于日常教学实践,更关注于自身的未来发展,不断探索如何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实践,更好地完善实践。

2 促进小学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对策建议

2.1 提升人文性

(1)提高教师待遇,强化发展动机。在访谈过程中,很多新手教师表示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工资不相称。尤其是当班主任的话,更是有各种繁琐、细碎、复杂的事情要处理。处于“生存阶段”的新手教师急切需要靠自己的工资来养活自己。所以作为影响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工资待遇应该要有所提高,以此从外部来保障新手教师更好地成长。被访谈者也表示希望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放松身心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出游,开展一些休闲娱乐的活动,在让新手教师放松身心的同时也能和学校其他的教师亲近关系,和谐相处,增进老师之间的交流,促进新手教师的专业成长。

(2)和谐人际关系,保障教师成长。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工作来说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新手教师在任职初期首先要适应自己所在的环境,要与非新手教师、家长、学生等打交道。新手教师要以一个“外人”的身份加入到原来的教师群体中。学校要积极鼓励非新手教师关照新手教师,并组织开展类似轻松的读书交流会、休闲的茶话会等活动,在活动中团结教师,形成教师之间强大的凝聚力。让新手教师在学校有一种家一样的感觉,避免教师之间各自为政,互不支持现象的出现。如果新手教师能与同事、领导之间形成和谐的信赖的关系,就会有利于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的形成,这对于新手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处理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也是新手教师专业适应与成长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新手教师普遍表示如何处理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常常成为他们工作过程中的一个大难题。如果处理不好,对新手教师的身心都会造成较大的打击,进而可能成为新手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拦路虎”。学校应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对新手教师进行相关方面的指导,让新手教师在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有准备、有技巧地处理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2.2 内化自觉性

(1)增强职业信念,促进专业成长。信念是意志行为的基础。信念之于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新手教师在入职初期常常会遇到教学、班级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扰。尤其在遇到班级管理中棘手问题的时候,新手教师往往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班级管理、教学任务、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难往往会影响新手教师的职业信念,打击新手教师工作的信心。因此,新手教师应该对自己的专业有个理性、科学的分析,对教师发展阶段要有一个明晰的理解,对自己的职业和自身的能力水平要有合理的期待。新手教师应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并为之拼搏,要认识到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管是教学还是管理都需要经验的积累。工作中的失意、挫折对于新手教师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专业成长路上至关重要的财富。

(2)重视缄默知识,加快成长步伐。缄默知识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难以通过正规的形式和渠道加以直接传递,它只能通过实践和直接经验去总结和概括。缄默知识支撑并主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它源自实践并指导实践。大量的缄默知识存在于个体教师的身上,并且这些知识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入职初期,学校都会给新手教师组织各种学习、交流的活动。新手教师要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积极参与。在活动过后积极反思,从中获得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显性知识的同时获得重要的缄默知识。在平时的工作中,新手教师应多向有经验教师讨教,多积极主动地听课、评课、磨课,从优秀教师那里获得大量的缄默知识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王秋绒.教师专业社会化理论在教育实习设计上的意义[M].台北:师大书苑,1991.

[3]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 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1996(6).

上一篇:高考备考优秀作文:成长也是一部童话下一篇:怎样写报告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