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育活动和社区

2024-06-28

学生体育活动和社区(共9篇)(共9篇)

1.学生体育活动和社区 篇一

一、活动目的我院是国家体育系统骨干院校,拥有教育、科技、人才优势。为了更好地利用学院资源,为提高沈阳人民的健康素质服务,我院工会与科研处拟组织28位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开展“体育科技进社区”系列活动,促进社区群众体育的开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时,通过此项活动,进一步提高我院高学历群体的科技转化意识,更好的发挥体育科技为社会服务的作用。

二、活动内容

(一)“健身科学进社区”

1、举办体育锻炼与健康科技巡回展览

2、开办博士科学健身大讲堂

3、博士赠送体育图书活动

(二)“体育科技服务进社区”

1、科学健身指导、咨询和体质仪器测试

2、开办体育博士咨询热线

(三)建立体育特色的居民社区

选择若干条件具备的社区,建立长期联系,在平安、和谐、幸福社区建设中加入体育元素,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科学锻炼的习惯,形成社区的特色文化;同时成为学院的社会实践基地。

三、活动安排

根据“长打算、短安排”的原则,以一年为限分阶段启动。

&nbs

p;

(一)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XX年7月---8月)

1、制定方案

2、组织力量

3、策划活动

4、选择社区

(二)第二阶段 启动阶段(XX年9月---2012年6月)

1、举办体育锻炼与健康科技巡回展览。

2、组织“科学与健身”、“锻炼方法与自我监测和评价”、“科学健身与营养”、“慢性疾病的运动处方”等专题讲座30场。

3、赠送体育图书5000册。

4、选择10---15个社区开展义务体质检测、咨询。

5、开办咨询热线(网上)。

6、建立长期联系社区3—5个。

(三)第三阶段 总结评估阶段(2012年7月---8月)

1、听取社区居民意见(包括问卷访谈)。

2、实地检查上述活动效果。

3、组织专家对活动进行评估。

4、制定活动推进方案。

四、活动联络、领导和组织机构

学院由主管工会和科研处的党政领导牵头,由工会、科研处具体负责,列入学院“为辽沈老工业基地作贡献行动计划”。

五、活动地点

沈阳市部分社区活动站或社区大学。

六、活动经费预算

(略)

 

2.学生体育活动和社区 篇二

早在1995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与任务,就是要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系统的加强全民健身工作的对策和措施。“全民健身”已经深入人心,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人民体质也得以增强,健身条件和环境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逐渐形成,已然成为我国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成功得以借鉴的宝贵模式。关于全民健身政策措施主要包含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完善调动社会各方面全民参与的热情,健全体育健身设施体系、组织体系等基本建设提出支持和保障的措施。

一直以来学校体育教育在提高学生运动水平的同时,也承担着发展全面健身的重要任务。同时体育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化建设人才的重要课程,其中的课外体育训练不仅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国家教委颁布和实施的《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为我国运动水平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对高速发展的体育教育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

近些年随着高校的扩张,广大学生已逐渐分流至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教育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得以迅速发展。一方面缓解了公办高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综合性素质教育的人才。但高职高院校的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将学校体育教育作为考核和衡量教育水平的重要内容,推动体育教学的普及和提高教学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当前体育运动发展的首要目标。全民健身计划得到推行以来,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的参与度提高了,人数也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全民参与健身计划不仅是对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更是对全民运动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同时也为全民关心体育、重视体育创造了一个良好风气。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作为提高体育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全民文化生活的一个检验标准。

课外体育活动是相对于体育课而言的,是指学生通过利于课余时间来参加的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体育活动,这项体育活动的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既满足学生身体活动的需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个性交往能力,课外体育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日常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制度,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有利于培养体育骨干及运动人才。

课外体育活动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内容形式多样化,没有特定的硬性规定,学生可以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凡是能用于身心锻炼与娱乐的体育手段都可以作为课外活动的内容。

(2)具有广泛的空间领域性学生在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不受空间的限制,可以在体育场馆也可以在校园外,为学生自主选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置身于自己喜欢的环境中,采用较为喜欢的方式进行体育活动,从而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彰显体育的魅力。

课外体育活动参与人员多、工作量大,教师是难以完成并做好的,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课外活动管理网络,以加强课外活动的管理效能,各个高校的课余训练在很多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资金筹备不到位以及场馆修建时间推迟,器材等体育设施相对缺乏这些原因使学生人均体育活动的空间减少,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从体育活动中体验到运动的能量。本文在对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进行透视分析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开展课余活动的有效建议,形成一种课余体育活动的良好发展趋势,推动文化氛围的建立,创建自由的体育健身品牌力量,可以更好的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增添魅力。高职高专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较具有专业技能较强,教育目标指向性较为明确,就是为了培养建设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应用型人才,近年来随着事业的发展,方向主要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在地方如何将丰富的教育资源吸纳到学校中,得到社会的认可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方向,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将职业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走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高职教育应该更好的贴近我们的经济发展。

2 影响职业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精选课外体育活动项目较多,内容广,在选择活动项目时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点要素,开展的活动项目是否与竞技相结合,选择与体育课、学校体育竞技相关的活动内容,这样使日常体育课程教学与课余活动相结合同时又可以与竞技训练紧密相连:如足球、篮球、排球或田径等项目既是体育教学课程,又能体现竞技项目的,因此这些都可以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美国大学生的课余体育训练是纯业余性的,为了学校竞技的公平性,通常将体育训练放在教学上,并非专业的体育学校,教练员与学员的互动交流一旦被学员不认可便会面临失业,这就迫使教练员每天都要投入很多的精力放到训练中来。对我国高职高专体育活动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该开展的战略对策,以促进课余体育活动可以更快发展。

采用的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收集与本文有关的体育学、体育管理学及社会学的有关专著,对本文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问卷调查法。遵循社会调查问卷的形式,咨询相关体育教师及从事体育教学活动的人员,从而制定问卷内容结构,抽取回收样本(表1)。

2.1 研究结果分析

(1)通过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参与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以从图1中看出,对课余体育活动非常重视的男生比例达到(32.5%)大于女生重视程度(25.6%),对课余活动重视程度呈现出四种主要分为:非常重视、比较重视、一般重视以及不重视,由此表可以看出的是女生对课余训练的重视程度低于男生,重视程度与不重视程度相近,这个比例可以看出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

(2)影响课外活动参与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体系不健全、经费不足等原因,教师多数为本校体育老师,既要对学生进行训练又要参与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来,教育质量无法保证。课余时间也无法得到保证,现阶段学校课余时间基本上都是采用课下进行,对于集中技能训练来讲时间相对不充裕,一些优秀的教练员也不能更好的制定训练计划,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指导训练对叫来对教员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提高教练员水平,增加教练员数量是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②竞赛制度不完善。课外体育活动训练需要通过竞赛的形式来呈现,竞赛是促进课余训练的开展、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手段,当前竞赛制度呈现出不合理性,很多竞技缺乏计划性,往往是临时决定举办时间没有形成制度化,基础类项目的比赛应该一年一次较为合理,很多学校是两年一届甚至更长,这样的现象使运动员及教练员都缺乏日常竞技的动力,参与数量也越来越少,因此应推动竞赛制度的完善。

(3)高职高专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动机调查。表2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是持积极地态度的,很多学生认为开展体育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增强综合素质、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积极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是一个展示自己个人能力,拓展自己的社交网络的有效平台。对上述调查问卷的统计可以看出,学生对课外锻炼活动的认识是明确的,都是从自身的爱好出发,在此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自身运动水平的提升机运动技能的改善,学生对课外活动的参与程度还是很高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及学习精神。每一位大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学年都会学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公共课程,课程的开展正是对迷茫期的大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人生价值观,正如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也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需求,如何正确的引导是摆在当前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4)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从图2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性较少,集中于传统的球类运动如足球、排球、篮球等(42.3%),跑步类的仅次于传统球类的选择度,很多高校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出更多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的运动项目,使当前项目选择具有单一性,体育项目的开发程度不高,直接影响着课余训练的进行。教育部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学生应当在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努力提升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高校应培养、训练体育后备人才竞技训练模式。[1]

现阶段课余训练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学习与课余训练的矛盾,让学生在课余训练过程中更好地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是当前体育工作者应考虑的主要问题,也是高校课余训练面临的一个难题。很多教练员需要承担教学任务,自身精力明显不够,诸如此类现状,需要提高教练员的水平增加一定数量的教练员数量,使学生课余训练可以得到一个较快的发展。

3 针对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建议

3.1 健全管理机制、培养多元化目标教学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功能倾向于目标多元化,不仅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来,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拼搏精神使学生在身心素质锻炼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课外活动需要建立一个合理且科学的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改善课余活动体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从实际出发,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加强目标引导性,在推动课余体育训练中探索出新方法,开辟出新路径,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课外体育活动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创新高效课堂及职业岗位模块化,科学合理有效的进行日常课堂教学创新,课外体育活动有相对松散的一面,教师教学的主体性作用明显减弱,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明显加强,更多的需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要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自我管理中来,使学生逐渐产生对课外活动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活动习惯[2]。

3.2 多方面引用教学资源、转变教学观念

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中会面临着诸多问题,受到如运动场地、时间分配、运动器材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对场地满意度不高,导致学生和老师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都不能很好地发挥运动效能,多数情况下仍停留在一个理论层面,影响多元化教育的发展[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创新活动组织形式,吸纳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日常训练管理中来,引进健身器材等体育设备以及部分专业教练员,对学生开展专项技能的训练,既可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有解决了部分体育设施及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丰富了学生课余训练的活动内容,无论是对学生或是学校。社会而言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3.3 强化学生锻炼意识、增强活动参与度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应该鼓励学生创建更多形式的体育锻炼,丰富课余活动的内容,创新组织活动形式,吸纳教师。学生更多的人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中来,不仅是全民健身计划开展的良好契机,更多的是体现了体育活动价值所在,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多元化的发展自身体育活动,合理统筹体育场地资源,加大管理投入力度。通过训练使运动员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运动人才,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文化素质高、综合素养较强的高水平运动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崔华.上海市民办高校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6(3):19-21.

[2]刘同众.论课余运动训练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安徽体育科技,2004(1):111-112.

3.学生体育活动和社区 篇三

一、“强化理论”涵义和类型阐述

1强化的涵义

强化理论也称操作性条件反射论,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论、华生的行为主义论和桑代克的尝试学习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行为主义理论。

强化的概念最早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研究条件反射时提出的。但是他仅仅把强化定义为巩固条件反射的一种措施。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对强化的解释与巴甫洛夫不同,巴甫洛夫只是把强化看成是使条件反射避免消退和得以巩固的措施,而斯纳金则把强化看成是增强某种反应、某种行为概率的手段,是保持行为和塑造行为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强化过程即操作性条件反射包含三个要素:(1)刺激,指的是所给定的特定环境和特定行为;(2)反应,也就是被强化体表现出的行为和绩效;(3)后果,也就是奖惩等强化物。这三个要素的关系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基本耦合,对于被强化者未来的行为模式有着显著的影响。

2强化的类型

(1)正强化。正强化是利用某种有吸引力的结果或称奖酬,如认可、赞赏等,对某一行为进行奖励和肯定,使其重视和加强。应用正强化有三个要点:第一,所选的强化物要恰当,对于被强化对象要有足够的奖酬威力。第二,强化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必须以所希望的行为的出现为施予条件。第三,反应与强化的顺序必须安排得当,确保能激发今后所希望的行为再度出现。

(2)负强化。当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有了改变时,减少或消除施于其身的某种不愉快的刺激(批评、惩罚等),从而使其改变后的行为再现和增加。负强化和正强化的目的一样,都是想维持和增加某一有利的行为。应用负强化应记住两个要点:第一,要采用负强化,事先必须要有不利的刺激存在。第二,通过去除不利刺激来鼓励某一有利行为时,要待这一行为出现时再去除方能奏效,以使受强化者明确行为与后果的联结关系。

(3)自然消退。自然消退有两种方式,一是对某种行为不予理睬,以表示对该行为的轻视或某种程度的否定,使其自然消退;二是对原来用正强化建立起来的,认为是好的行为,由于疏忽或情况改变,不再给予正强化,使其出现的可能性下降,最终完全消失。

(4)惩罚。惩罚是用批评等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结果,来创造一种令人不愉快乃至痛苦的环境,或取消现有的令人满意的条件,以示对某一不符合要求的行为的否定,从而消除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应当指出,上述四种强化类型中,正强化是影响行为发生的最有力工具,因为它能增强或增加有效的行为。惩罚和消退只能使被强化者知道不应该做什么,但没有告诉被强化者应该做什么。此外,负强化则会使被强化者处于一种被动的、不快的环境中,因此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

二、“强化理论”对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活动的吸收和领悟的必要性

强化理论由于其自身的强化特点和功能,使心智和意志力尚未完全成熟的学生更加执着于体育活动的参加和体育技能的提升。具体的讲,强化理论对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活动的领悟和吸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心智的强化和肌体的强化。

第一方面,是心智的强化。学生阶段,普遍还是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人际关系简单,自制力和自控力都相对较弱,心智发展不成熟,想事情比较单纯,缺乏缜密的思考和严谨的逻辑;尤其是体育教学活动,因为体育活动往往都有一些竞技性特性,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和柔韧性。有些学生先天的对运动不敏感,领悟较差,或者由于自身的条件限制,心理往往容易产生一种对体育活动的惧怕感。鉴于上述原因,学生有时候被迫又必须参加体育活动,往往对一些体育动作和技能领悟不够,或者身体条件不好,同学的嘲笑,又会进一步加剧其对体育活动的惧怕感,甚至形成了一种畏惧心理阴影。一到体育活动时,往往用身体不舒服或者有事等理由,拒绝参加体育活动。强化理论就是使用负强化、惩罚等手段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并且通过强化加强学生对体育技能的吸收和领悟,摒弃心理对体育活动和体育技能的消极影响。

第二方面,是肌体的强化。体育活动和体育技能的训练,都会或多或少的有肌体的劳损和疲倦,必然会带来一定的肌体的劳累。而现在学生往往是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娇生惯养,缺少吃苦的精神和肌体疲倦的经历,一旦到了体育活动,便会产生因为惧怕体育带来的肌体劳累或者因为肌体的疲倦、酸疼等而带来的惰性和退缩。不愿意坚持体育活动和体育技能的训练。往往肌体的疲劳感会诱发心理的退缩和不情愿,甚至是畏惧,使外体的疲劳转化为内心的退缩,这也就是所谓的外在物质转化为意识形态。这种转化一旦根深蒂固,便很难改变,而且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影响也会是长久的和深刻的。所以此时的体育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这种转化,如果发现学生有这种转化的外在表现行为,应该采取积极的强化手段,此时的负强化则有明显的效果。要杜绝这种肌体的疲劳感转化为心理的畏惧感和退缩感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强化理论”对学生体育技能和活动提升的措施探讨

从以上分析可知,强化理论对于提升学生对体育活动和体育技能的领悟和吸收具有现实的促进意义。针对不同的学生对体育活动和体育技能弱化的原因,采取合理、灵活的强化方式,对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和灵活、吸收体育技能都有一定的价值。下面对具体的强化方法进行探讨,期待与同行共飨。

1、对于惰性、畏惧的学生采取自然消退和负强化的强化方法

对于因为害怕同学嘲笑或者本身体育技能水平较差的学生,应该对其采取负强化和自然消退的方法。首先说说自然消退,有些学生对体育活动和体育技能的领悟与吸收只是初级的心理抵触和心理情性,尚未达到惧怕的地步,或许在老师的谆谆教诲和同学的积极性的影响下,会使这些学生的消极性和懒惰心理自然消退,达到不治自愈的效果。当然这要根据具体的学生个体而有所不同,往往那些性格比较独立、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比较容易自然消退。而那些封闭、性格内向的学生则靠自然消退往往有一定的困难。其次,就是采取负强化的手段,当自然消退无法起作用时,这时就需要采用负强化的方法,让这种消极的情绪和心理逐渐消失,不至于影响到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以及对体育技能的领悟和吸收。这时候可以告诉学生不参与体育活动危害性,让学生在心理上对体育活动的惰性和抵制慢慢地消减,让他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体育可以带来健康的体魄,不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身体的机能不能很好地抵御外界的病魔。同样的,可以讲述一些因缺乏体育运动,而发生不利结果的范例,无论哪种具体做法,都是让学生明白懒惰和畏惧的心理,都是非常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的。

2对于参与体育热情不高或者缺乏对体育技能理解的恒心的学生,采用正强化和惩罚性的措施

有些学生也正常地参加体育活动,但是参加的情绪不高,对体育技能的领悟和吸收也是敷衍了事,只是例行公事一样,或者别人进行体育活动时,自己干脆不参加,只是原地站立,甚至跑到旁边休息,有时这种情绪也会有一定传递作用,其他同学也会仿效之。这就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此时,我们可以采取正强化的方式,对这些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告知其体育活动的有利之处,不但可以拥有好的身体,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健康的心态,可以更加有效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把学生不够积极、不够热情的态度和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正面强化,使学生更加积极、热情地参与其中。当然对于某些顽固的学生,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制内,采取一些合理性的惩罚措施,当然这里的惩罚措施只是促进体育健康教学的进行,需要严格区别于体罚。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强化理论对于解决学生对体育活动参与和体育技能吸收和领悟方面具有一定的改善功能,倘若可以根据学生个体特点,灵活运用强化理论,必然会对学生本身和体育教学活动都带来双重的益处。

参考文献

[1]赵俊,体育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5)

[2]谢洪斌,浅析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作用,华章,2008(8)

[3]冯西胜,谈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6)

4.学生体育活动和社区 篇四

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阳光体育群体性

系列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开展,根据《商南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商教发[2008]53号)和《商南县教育局,共青团商南县委关于组织参加商洛市中小学阳光体育群体性系列活动的通知》(商教发[2008]56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现就我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参加全市中小学阳光体育群体性系列活动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学校高度重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教师会、学生会、班会等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和群体性系列活动,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唤起全体师生对体质健康的关注,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让全体学生明白“人人参与,快乐锻炼,健康成长”的活动意义,从而形成中学生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重视体育,珍视健康的浓厚氛围。

二、扎实开好体育课,认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1、初

一、初

二、初三各年级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安排专职体育教师,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特长,落实体育课备课、上课、考核要求,扎实上好体育课。

2、每天上午30分钟课间操,下午10分钟眼保健操,课外活动时间组织 1

学生进行一小时的集体体育锻炼。

3、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第二课堂活动。因地制宜,广泛开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操、校园集体舞、跳绳、踢毽子、掷沙包、拔河、跳高、斗鸡、长跑等为主要内容的课外体育活动。

三、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推动群众性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

1、学校每年秋季举办,学生田径运动会。

2、学校每年春季组织开展“阳光体育长跑越野赛”。

3、教导处、体音美组每周组织班级间、年级间的体育比赛活动。

4、举行《阳光体育之歌》合唱比赛。

通过以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做到人人积极参与,班班有体育活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强身健体,发展特长,营造“阳光体育,健康第一”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和自觉性。

四、组织开展并积极参加全市中小学阳光体育群体性系列活动。参加全市中小学阳光体育群体性系列活动内容:

1、活动内容:⑴歌唱《阳光体育之歌》;⑵校园集体舞;⑶新型奥林健身操;⑷花样跳绳;⑸迎奥运商南至北京象征性长跑。

2、落实活动责任人。①活动内容⑴⑵由吕效魁、朱改存、刘艳同志负责。全体师生学唱《阳光体育之歌》,组建100人的学生合唱团,及时排练。同时做好校园集体舞中规定舞和自编舞的编排,各组建100人的训练团队,做好排练工作。以上两项内容所用学生为初二年级各班学生。②活动内容⑶由张海峰、李平同志负责。先进行规定健身操和自编健身操的编排,再各组建100人的训练团队,做好排练工作,以上内容所用学生为初一年级学生。③活动

内容⑷、⑸由陈益福同志负责,先对花样跳绳进行编排,再各组建100人训练团队,做好排练工作。以上两项内容所用学生为初

一、初二年级各班学生。

3、活动开展安排。活动开展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8年4月)为准备阶段。任务是购买所需光盘及器材,完成编排及团队组建工作,做好排练前的准备工作。第二阶段(2008年5月):为训练阶段。任务是全面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扎实做好各项内容的集中训练工作。第三阶段(2008年6月)为验收阶段。任务是让训练出精品,各团队统一着装,展现我校师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接收县局验收,完成录像,参加县、市中小学群体性系列体育活动评比。

五、几点措施与要求

1、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李书锋。副组长:李纯记。成员:校委会成员,陈益福,各班班主任。领导小组负责检查各项活动内容的落实情况,给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活动正常开展并取得实效。

2、各项活动内容负责人要早着手,早安排,早落实,早排练,克服困难,树立精品意识,要按学校安排不折不扣把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为学校争光添彩。

3、实行奖励制度。⑴训练教师按每周2节课的工作量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的辅导部分;⑵所负责活动内容被县局评为优秀,学校奖给该项活动负责人200元。⑶所负责活动内容在全市中小学群体性系列体育活动比赛中获奖,奖给该项活动负责人500元。⑷对在活动中负责人不积极开展工作,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学生不配合,消极怠慢,影响活动全面开展,在期末考核时实行“一票否决制”。

4、全体师生高度重视阳光体育运动和群体性系列活动,积极参与,群策群力,体现城关初中学校特色。

城关镇初级中学

5.社区实践活动和报告 篇五

今年的假期我参加了社会社区服务实践活动,虽然这五天的时间活动让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是从中却锻炼了我,并且我也学到了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内容。也通过五天的实践,让我有了些关于社会基层建设的心得体会。

大学生的暑假社区服务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我认为。在父母羽翼下成长的我们到底有没有能力,在社会上用双手来收获什么。到底我能干什么?心理上总有这样的疑问,暑假社区服务就是一个可以证明我自己的一个平台,迎接困难,往上攀登。就想借助这次寄回来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也许还在上大学的我们还没有多大的本事,可是社区实践可以帮助我,成为即将进入社会的一个平台。服务员,送报纸,送牛奶。一份份简单的工作却让我认识到了不平凡。

正午的烈日烤着。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激发了自己要参加的热情。我想要看看在如此大的太阳下,我可不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耐力,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也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来讲加以改善。

社会实践活动给我们这一代生活在父母呵护下的同学来说是很好的机会了解社会、了解基层的机会。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正确之路。“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渐的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自己进行了正确的客观评价。给自己找准了正确的位置,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我是一名大二学生,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并且来适应社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 我觉得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亲力亲为,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知识,忽视实践这个重要的环节,往往是工作后很不理想,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我觉得通过实践我不再盲目,我懂得了很多课本上不成有过的的知识。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份热情。正因为如此,我才渐渐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坚定的信念会指引着他走向完美的事业之路。

在自己工作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猛然回过头才发现自己是最幸福的。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事业,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想起来,还是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不错的了,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这一次社会实践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我一次印象深刻的记忆。

在实践的这段过程中,我努力并且认真地做好每一件自己该做的事。原来以为自己学的这些知识已经够多了,可到了进行社区服务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不能只安于现状,一定要有好学的能力。人是在不断前进中成长起来的,虽然会有很多坎坷,但总是会有办法解决的。做人不怕失败,最怕

6.学生寒假社区活动(计生) 篇六

学生寒假社区活动 ——青少年知识问答

2011年2月10日下午14点30分,在**社区活动站里,出现了许多稚嫩可爱的面孔。这是**社区计生委组织社区内学生开展寒假实践活动的现场,到会的参加活动的孩子与家长约40多人。在活动中,由社区计生委员带领孩子们对会场进行了布置,正式开始活动后,由文教委组织孩子们观看了青少年安全教育片,片中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毒品的危害性,并忠告孩子们不要因为好奇而尝试毒品,然后,片中还向孩子介绍了遇到危害自身安全的事件后要冷静处理,及时报警,独自一人在家时不要给外人开门。在观看完电教片后,为了加深孩子们对自身安全的意识,由文教委员带领孩子们进行了“安全知识问卷”的填写,填写完问卷后,社区文教委员向孩子们补充介绍了有关毒品名称的知识,拓展了孩子们在甄别毒品方面的知识。在这次活动中由计生委员还为孩子们发放了《最美的花季》高中生青春故事读物。活动结束后,我社区文教委为参加活动的孩子们发放了纪念片。本次活动受到了与会家长的好评,家长李大娘说,这样的活动太好了,不仅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并让孩子学习到了保护自身安全方面的知识。希望,今后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社区计生教委2011年2月13日

7.论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之关系 篇七

一、学区体育的制约因素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较多地强调社会与国家的需要, 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 在学区体育的实施过程中也就较多地强调国家的意志, 突出了学区体育的社会性、国家性。在这种观念影响下, 学区体育就较多地采用一些机械、呆板、枯燥的成人化的体育教育方式去训练学生的身体和塑造学生的人格, 忽视了学区体育在发展人的心理和人文素质方面的作用, 忽视了学区体育主体——学生对运动的需要和兴趣, 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特点, 还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 由于建国以来,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 受其影响, 在学区教育和学区体育的大纲、教材、教法中过分地强调统一化、规范化、集体化和模式化, 而极少考虑到学生个体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 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选择, 从而降低了学区体育的育人效果, 忽视了学区体育以育人为本的宗旨。

二、社区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1、缺乏科学的健身引导

社区居民难以保持长久的锻炼热情, 许多人把健身作为一种时尚而非生活方式, 所以, 轰轰烈烈的全民健身场面难以持久。加之人们的健身知识严重缺乏, 这使群众在锻炼身体时往往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人们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 因为缺乏知识而伤害身体的事情时有发生,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健身的积极性。

2、社区体育活动缺乏有效的组织场地设施严重不足

社区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工作, 近年来政府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投入, 但是社区体育的组织和规模仍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且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全民体育健身场地设施规划建设严重滞后, 公共健身场所寥寥无几, 很难满足人民群众增进健康的迫切需要。

3、体育社会工作者不能有效地发挥积极的作用社区体育工作者的能力不能适应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 政府在这方面的培养力度不够。社区体育指导员制度自1994年实施以来, 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社区体育指导员的能力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有较大的差距。

三、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的必要性

1、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

在中国, 五天工作制和长假制度给人们的休闲生活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保证。在这种情况下, 以社区体育活动和体育健身为主体的体育锻炼方式逐渐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区体育, 以其丰富的内容、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以及多项活动价值吸引着各个层面的人群。追求体育活动中的娱乐因素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取向。社区体育呼之即出, 但作为发展中的大国, 我国体育设施场馆建设的不足与分布的不合理。严重影响着全民健身计划目标实现和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加之当前我国社区体育缺少设施, 缺少专门的体育人才, 居民的参与率低。要改变这种情况, 其中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紧紧依靠社区范围内的大、中、小学校。学校体育, 尤其是高校体育具备体育锻炼场地器材集中、人才集中及健身锻炼技术、方法科学化的优势, 若参与到社区体育中, 协助、扶持其发展, 可以弥补我国现阶段社区体育存在的不足。

2、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融合是体育终身化的需要。

从体育终身化的发展趋势看, 学校体育必须与社区体育相衔接。学校和社区是人们进行体育学习和参与运动的主要场所, 在学校教育阶段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形成, 对人一生的体育锻炼实践是极其重要的, 是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重要保证。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结合起来发展, 把不同层次、不同职业岗位的体育锻炼者汇合在一起, 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加强了大学生社会知识的培养。同时, 多样化、复杂化的体育人口互相影响, 是人们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能力培养的一部生动的活教材。

3、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融合是资源整合的需要。

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公众性设施缺乏, 专门从事社区体育职业的人才数量很少, 社区体育运动的开展还处于自发和盲目状态。相对而言, 学校是中国体育的“发达地区”。一所学校与其周边社区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等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 不仅实现了高等学校各种资源的资源共享, 减少了资源浪费, 促进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而且社区对高等学校理论研究, 对进一步收集、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同样也推动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所以, 加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 促使其互动式发展,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小结

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出专门规范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互动的法律法规。虽然有关学校与社区联合办学、开展校外教育的内容在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中都有规定, 但这些规定大多是原则指导性的, 还没细化成可操作的规则和要求。所以还要加强相应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 通过法制建设使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良性发展制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李明:《体育产业学导论》,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李建国:《社会体育指标》,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年。

8.学生体育活动和社区 篇八

【关键词】 社区体育;学校体育;资源整合

On the Integrating Pattern of Community and

School Sports Resources and Facilities

WANG Hui

(He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ports in citie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achieving the goal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The combination of community and school sports resources helps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people and promote the practice of all-people exercising movement.

【Keywords】 community sports, school sports,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社区体育作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其灵活的组织形式、融洽的地域亲情、便捷的练习方法和良好的健身效果吸引着众多的社区成员,它能够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娱乐、健身、交往需求,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总有一些困难,例如许多的健身器材使用不合理、没有足够的场地活动、没有人指导,运动中发生危险等。如果将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资源整合起来,将更有利于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一、全民健身计划

(一)全民健身的定义

全民健身活动,是指政府倡导、市民参与,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的群众性健身活动。全民健身计划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当时的国家体委会同有关部委及人民团体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系统工程,是动员和组织国民积极投入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国民素质的跨世纪的群众体育发展战略规划。

(二)全民健身计划的意义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在我国深化改革和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由国家宏观领导、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增强国民整体素质的社会系统工程和跨世纪的国民体质建设的发展战略计划,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三)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步骤

全民健身计划从1994年开始实施,采取滚动推进方式、整体规划、逐步实施,第一期工程自1994年至2000年,第二期工程2000年至2010年。第一期工程拟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宣传发动、试点探索阶段;第二阶段为重点实施,逐步推广阶段,第三阶段为全面展开,普见成效阶段。

二、社区体育的作用

(一)社区体育的定义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1〕。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体育的健康、康复、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强,人们为了保持健康,开始积极投身运动中来,社区体育就是指以基层社区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提高居民身心健康水平、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2〕社区体育也是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体育事业和谐发展的基础。

(二)社区体育的意义

社区体育中主要是成年人针对自身,以其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获得健美乐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他直接关系到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体格健美与快乐幸福的生活。成年人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中流砥柱,其身心健美、快乐幸福地生活与健康长寿,又直接关系到国家或民族的社会稳定与繁荣昌盛,因而也必然成为一个国家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民族文明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深入持久地开展社区体育实践,必然对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影响。

(三)社区体育发展的特点

1.能有效地帮助人们健身,促使体格健壮,体态优美,形成并保持各种良好的身体技能,增强体力;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利于提高人们的学习、工作、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3〕社区体育的主要对象是成年人,而成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在其生长发育基本完成,已经定型成年的基础上,有的为了强身健体;有的为了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有的是为玩一玩,图个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有的是希望促进邻里和谐。

2.能有效地促进人们健心,调节与消除各种不良情绪,促进人际交往。从人口结构看,城市老年人的比例迅速上升,他们拥有大量的余暇时间,又迫切希望健康和重建交际圈的愿望,社区体育活动成为他们保持健康、延缓衰老、扩大社会交际、消除孤独,增进彼此了解与友谊,使人们精神更美好,生活更快乐。

3.体育文化容易被大众承认和接受,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生活,为改善和充实大众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如中华武术、气功、围棋、猜谜语、龙舟、舞狮、秧歌等,以及深受各民族喜爱的各种体育文化娱乐和健身活动等,都是社区体育文化中的丰富内容。这些活动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提高了人们体育文化素质,利于移风易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四)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

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情况: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商业及其他服务设施构成了社区完整的服务硬件系统,使社区成为功能齐全的小社会。早在1996年,国家就颁布了有关规定,要求城市居住区,小区级每千人体育场地设施为200m2-300m2。但长期以来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导致社区体育空间严重缩水。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紧缺,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低,制约着全民健身的开展。国家体育总局曾对我国社会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城乡居民体育活动点的主要场所是公园、居民区空地、街头巷尾、江河湖畔等非体育场所,这些占总数的70.6%;能利用单位、学校、社区所拥有的体育设施的占29.4%,这充分反映出我国城乡居民体育活动条件亟待改善。而且居民对体育设施的满意度也不高,主要认为设施的数量少,或面积不够,或收费太高,这些都影响了我国社区体育的开展。

社区体育的对象较为复杂,主要以老年人居多,他们渴望锻炼,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凡有人群的地方,无论是在体育场馆,公园绿地,也无论是在厂矿机关,还是街道、乡村,虽然人们具有浓烈的健身意识,可随意选择与之相应的内容与形式进行身体锻炼,但是希望有专业人去指导,以便控制、了解自身活动强度、锻炼时间,锻炼效果,特别是锻炼的安全性保障。

三、学校体育的作用

(一)学校体育的硬件设施条件较好

在硬件设施上,目前在我国运动场地占有率数据上,教育系统高居榜首,中国体育在线对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冯建中的采访中,他给出的数据是,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占我国现有体育场地总量的65.6%。而据原国家体委、国家统计局等单位联合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03年12月31日,我国有各类体育场地850080个,面积达到13.3亿m2。在现有的体育场地中,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占65.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占0.4%,解放军系统占0.8%,武警系统占1.50%,铁路系统占1.7%,其他系统占27.7%。〔4〕目前影响社区体育正常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严重缺乏。而大多数学校布局合理,校园宽阔,绿化较好,空气清新,环境优雅,具有体育场馆、设备较完善等优势。而大多数学校除了体育场地相对较为充足外,非体育专用的空地也相当多,因此,这些都是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理想去处。

(二)学校体育教学资源优势

学校体育的目标任务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5〕有专业的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是群众进行科学体育锻炼的需要。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体育骨干作为学校体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了较为扎实的体育技能和丰富的体育健身知识,在完成本职工作与学习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从事对群众体育健身锻炼的业余指导及活动的组织。因此,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不仅解决了社会群众参加体育锻炼需要体育指导员的问题,也为体育教师与学生体育骨干施展才能提供了实践机会。

(三)学校体育教学时间的保障

据实地观察与问卷调查发现,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使用的高峰期一般集中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与训练时,大致时间为上午与下午及课外活动时间。清晨和晚间使用率不高,节假日与寒暑假则更低,这个时间段正好是广大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高峰期。因此,在使用时间上,开放学校体育资源对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影响不大,充分利用节假日及寒暑假学生离校的时间,能有效提高学校的体育资源的利用率。而周围的广大群众在余暇时间,既可健身又可领略知识殿堂的文化熏陶。

四、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资源共享的优势

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资源共享,将对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推进学校体育的改革,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具有重要作用。

体育场地上,社区体育资源匮乏,不能满足需求;而学校则是体育资源丰富,利用率底,可以从硬件方面缓解了目前社区体育体系建设的需求压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全面开放后,良好的场地设施必将吸引来更多的参与者。而学校能有效地改善体育活动经费不足的状况。我国学校体育经费一直以来依靠政府的投入,而学校体育经费不足是长期困扰学校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在保证体育教学与开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需要的前提下,不以赢利为目的,适当向来校内进行体育锻炼的社会群众收取一定的费用,有利于器材、设施及时地维修与添置,在学校体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能得到一定的補充,这样有利于体育教学与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从而达到学校与社会双赢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体育资源的效益。

将学校资源和社区文化结合发展,先进健康的校园文化对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校园文化具有先进性、健康性、创新性等特征,场地资源共享后,社区体育必将受到先进的校园文化的感染与熏陶,这在提高国民身体健康水平的同时,必将有利于终身教育和国民整体素质教育的开展,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而且意义非凡。学校敞开大门接纳社会群众来校园进行体育锻炼,是学校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切实举措。社会与学校共享体育资源可以以此为纽带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的社会效应,让更多的社会群众了解学校的校园环境、学校发展、办学特色等,这是一般的媒体宣传难以达到的。

而在社区之中有许多民间传统体育的优秀人才,可以用他们特长来为学校体育服务,促进学校体育的多元化和全面性,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而且场地资源共享也增加了学生充分接触社会的机会,使学生在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念,远好于枯燥的理论说教。

五、结论

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有利于扩大学校体育在社区的影响并有效利用社区体育资源为学校体育服务。与社区体育的共享可以扩大学校体育在社区的影响,改善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有利于改善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可见,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特点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如能有效的利用这种互补性,实现场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共享,将能达到“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任海,王凯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概念、构成要素及组织特征——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探讨之一〔J〕.体育与科学,1998,19(2):12-16.

〔2〕从群,吕伟.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关系——学校与社区共建体育俱乐部研究之三〔J〕.体育文化导刊,2007(6):68-70.

〔3〕周良君,吕树庭,陈小英.珠江三角洲小城镇社区体育现状和发展对策的实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5):19-22.

〔4〕郭林璇.社会结构转型时期社区体育的定位与价值〔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2):43-45.

〔5〕田雨普.新时期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现状与走向〔J〕.体育文化导刊,2003(1):5-7.

9.学生社区服务活动总结 篇九

学生社区服务活动总结1

为了更好地贯彻高校院系与社区共建的协调,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优势,使学生们能够“走出校园,回报社会,体验人生”,在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与配合下,信工青志协参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帮扶弱势群体,开展公益活动,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增强进社区活动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教育效果,让信工志愿者能够在实践中尽快培养为人民服务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力所能及地为社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解决困难。为此,信工青志协安排了一次社区义务劳动活动。

活动中,志愿者们都表现出色,大家以“我自愿,我劳动,我快乐”的精神面貌去完成此次活动。志愿者们带着垃圾袋、拿着扫把、工具分散到社区的各个小巷和楼栋中。你拿袋子,我扫垃圾,配合得相当默契;有的拿着自制的钳子——两根树枝,穿梭在路边花坛中,将那深藏其中的脏物一个不漏地“揪”了出来;有的志愿者干脆直接用手捡拾起垃圾。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这次活动居民们纷纷对志愿者们表示了赞许。

相信通过此次活动,会为社区的居民们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小区环境,也会让志愿者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学会用爱心去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用热情去传播卫生保洁理念,用行动肩负起环保的重任,共同营造整洁、美观的街道环境。

学生社区服务活动总结2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是时代的呼唤,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青少年学生“展现自我,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为把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我校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把它作为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有效途径,积极组织活动,我校德育处于3月份组织全校学生到社区参加了服务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爱劳动的教育,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社会经验,进一步延伸了课堂,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尊老爱幼的教育,提高了学生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意识,帮助他们树立了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使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奠定了基础。为及时总结经验,将社区教育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推向深层次,现将这次活动简要的小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制健全措施得力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一项重要举措。社区服务活动总结。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接触社会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激发青少年学生奋发有力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增强青少年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是学校领导班子的共识。为此,学校学校校长专门召开了有关人员会议,为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做了部署,对相关活动做了周密安排和精心组织,结合我校自身特点和各年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内容详实、可操作性极强的活动方案。并召开指导老师和年级组长、班主任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提出具体要求。

二、内容丰富形式各样

1、通过到五保户送温暖、到幼儿园手拉手、为社区街道清理卫生和清除白色污染活动。在各个方面都取得可喜了成绩,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通过这些活动,广大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受到了启发与教育,更以一片真情回报社会,向全社会展示了新世纪青少年学生的卓越风采,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同时也带动了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有的居民说:“学生为我们清除了散落的垃圾,今后我们再也不好意思到处乱扔了”。

2、通过到五保户送温暖,真情回报社会。社区服务活动总结。学生在为孤寡老人的服务中,感受到他们生活的艰难,了解和认识老人,听老人谈人生经验和做人的道理,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了敬老院的卫生环境,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技能和习惯。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3、在社区街道清理卫生和清除白色污染活动中,学生一边劳动一边和居民谈心了解社区情况,拉进了与居民的感情,改善和促进了社区的环境卫生状况,增强小区居民讲卫生爱整洁的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爱劳动的好习惯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实践中接受了教育。培养了学生关心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好作风、好习惯。在到社区活动的同时,也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并提高了各方面的素质,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了各方面的素质。

4、通过这次社区实践活动,学生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教育了学生,培养了他们了服务意识,并牢固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总之,我校的这次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做到了主题突出,组织有力,特色鲜明,成绩显著,使学生接受了教育、增长了才干、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弘扬道德新风,展现了自我风采。我校今后将继续努力做好着方面的工作,不断丰富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机制,为培养“四有”新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生社区服务活动总结3

今天下午,我和几名小学同学,在我的小区开展了社区公益劳动有5名同学参加,活动内容分为几项,活动内容如下:

1.为社区居民发放报纸,或许我们每天从信箱中拿到所订阅的报纸,不曾尝试过自己去发报纸的感觉,厚厚一叠的报纸,要一份一份的送到不同居民楼,每个信箱中去,虽然不是很难,但是真的做起来还是需要认真和耐心的,我们的同学很细心认真的完成了这项工作,证明了自己是一名优秀团员,不辱使命!

2.对社区进行一定范围内的打扫,分二组,一组负责清扫街道,清扫街道这样的任务当然难不到我们的同学,他们互相配合,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作用下,他们很出色的完成了这项工作。经过同学们清扫过的街道,显得特别的干净,整洁!另外一组同学负责,清理社区草坪上有的垃圾、杂物。经过同学们的辛勤劳动,使社区草坪上的环境明显得到改善,一眼望去,一片绿色。

3.服务孤老,帮孤老人做家务,卖掉废报纸后买水果等等。

我认为这次活动是我们同学团队精神和文明素质的体现,做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到培养自己的精神文明程度,这一点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是更有必要的。通过这样一种活动的方式同学们的文明素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发扬的机会。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我们一定会在以后的社区活动中再接再厉,争取一个别一个做的更好!

希望从以后我们能坚持不懈,继续努力,真正地能体会到作为中学生该履行的义务和责任,真正地为他人服务,为社会多做贡献!

学生社区服务活动总结4

一、活动目的:

通过社区服务活动,整合了社会各方力量,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使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进一步得到延伸,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常规管理监督网络机制。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培养了同学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交流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公民责任感。

二、活动主题:

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尽情展示“港中学子”的风采。

三、活动主体:

全体小学生。

四、活动形式和要求:

1、各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分成若干活动小组,选出组长,走进社区,开展社区服务活动。

各活动小组的组长带领组员密切合作,自主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由学校联系活动单位,制定活动计划,在活动中同学们有意识地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

2、以学生社团为单位,由学生干部自主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

五、活动时间:

假期及双休日。

六、活动内容:

1、参与社区管理,参加义工等活动。协助村委会出墙报,开展协助社区管理的各项工作,参加力所能及的社区劳动,开展植绿护绿、清洁街道、拾捡垃圾等活动。

2、开展绿色环保活动。在社区开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活动;

开展本地区水资源状况的调查及提出改善的建议;

对本地区水环境污染的调查、分析和建议等。

3、发扬助人精神,在敬老院开展敬老爱幼活动活动。

4、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七、活动效果:

(一)服务社区

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使学生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继而萌生亲切感、自豪感,并懂得爱惜、保护它们;

使学生经常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谈论的问题,并能学会综合而灵活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加以解决,从而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

使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二)走进社会

通过进入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途径,使学生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人类生活的基本活动,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理解社会规范的意义,并能自觉遵守、维护社会规范与公德;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增进法制观念、民主意识;

在实践中发展社会参与能力,形成参与意识和较强的公民意识。通过观察、考察和探究,懂得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三)珍惜环境

通过和自然的接触,领悟自然的神奇与博大,懂得欣赏自然的美,对自然充满热爱之情。通过观察、考察身边的环境,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加深珍惜环境的情感。通过保护环境的活动,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熟悉环境保护的常识,掌握基本的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环保中的一些问题,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周围、社区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四)关爱他人

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职业情况,懂得尊重人、体谅人。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在个人生存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经常留意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自觉而乐意地为他们服务,掌握志愿服务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对他人富有爱心,使学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助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

(五)善待自己

通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奥秘、意义与价值。发现自己的优点与弱点,知道如何发挥优势、弥补短处。能够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进一步适应各种社会角色,正确理解个人价值。通过各种锻炼活动,掌握安全生活的常识,能够在危难中自救与求救,养成对自己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懂得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能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愿意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八、活动小结:

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是近年来各地新兴的一项公益事业,要做好这项工作,学校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营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建立并完善进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政教处、团委泛发动,壮大社区志愿服务力量,提高社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健全机制,为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学校政教处每次组织学生开展的社区服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年级各班级都十分重视,精心准备,制订活动方案。各班同学人人参与,并达到了预期效果。

学生社区服务活动总结5

今年的寒假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假期。我校组织了很多项有意义的假期活动,期中有一项是去社区志愿服务的活动,虽然三次活动让我们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们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通过这三次的实践,使我们有了些关于社会基层建设的心得体会。

对于我们来说社区服务是一次不小的考验。在父母羽翼下成长的我们到底有没有能力,在社会上做些什么?为社会做点贡献呢?心理上总有这样的疑问......寒假的社区服务就是证明自己能力的一个平台,迎接未知,考验自己,把想象和实际联系起来。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温室里的花朵。

雪后,天气是那么的寒冷。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激起了我们要把社区服务的活动做得有声有色的决心。我们倒要看看自己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维持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区服务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社区服务,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社区服务活动给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记得第一次来到平安社区,与李书记申请志愿服务时,我还略微有点紧张,但是李书记很热心的接待了我们,从中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区服务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身为一名辽北技师学院的学生,毕业后的我们即将走上社会,所以我们更应该提早的走进社会、认识社会。

社区服务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而且第一次参加这样活动的我们也觉得很新鲜。通过这次的社区服务,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份热情。正因为如此,我才渐渐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着·坚定的信念,会指引着他走向完美的事业之路。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己是最幸福的!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工作,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想起来,还是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不错的,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而我们的父母正在为了我们的好生活去承担着这么多压力与责任,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工作,好好的孝顺他们。

这一次社区服务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们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

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件自己该做的事,对自己的疑惑,都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人是在不断前进中成长起来的`,虽然会有很多坎坷,但总是会有解决的办法。只要你不抛弃,不放弃就一定能成功!做人不怕失败,最怕失败后永远不能站起来。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别忘了,“阳光总在风雨后。”

我坚信,努力就能克服自己在成长中的困难,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奋斗的目标前进!

学生社区服务活动总结6

这一次我准备去家福小区去做社区服务,给我安排的任务是拾捡垃圾、清理绿化带内随意丢弃的垃圾﹑收集社区废品卖掉处理,将挣的钱用于社区公共建设和清理社区内墙面上张贴的广告,起初我以为这个工作很容易,不就是捡捡垃圾,收收废品,很简单的。可没想到的是,居然如此累人。

虽然累人,但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在学校中无法体验到的东西,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主动去做,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这样才不会丢掉工作。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刚开始劳动是有点累,但很高兴,有种成就感。就像一群人坐在一起吃着你做的菜,心里会很幸福高兴。

刚开始劳动是有点累,但很高兴,有种成就感。就像一群人坐在一起吃着你做的菜,心里会很幸福高兴。

我感触深的是万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自己不断克服困难才会成功,做事要认真踏实。假如我不去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就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工作也一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自己体验了才会知道。

通过这次社区服务,给了自己一个机会去锻炼,虽然只是简单的劳动,却让我发现身边干净清新的环境应感谢许多环卫工人的努力,我只有五天的实践时间,而他们却整年在此工作,每天的工作量甚至超出了我每天的工作量。这里很感谢市民们,乱扔垃圾的现象很少见,经过节水宣传后,大家也都自觉节约用水。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己是最幸福的。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事业,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想起来,还是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不错的了,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我相信这是一次令人难以忘记的活动。

这次服务社区的活动,使我懂得爱惜、保护它们;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谈论的问题,并能学会综合而灵活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加以解决,从而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一些基础的知识就够用了,可到了实习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以后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不能只安于现状,一定要奋勇直前。

实践活动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区服务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中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中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服务,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为社区服务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让我学会了许多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份热情。正因为如此,我才渐渐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着、坚定的信念会指引着他走向完美的事业之路。

人是在不断前进中成长起来的,虽然会有很多坎坷,但总是会有办法解决的。做人不怕失败,最怕失败后永远不能站起来。一定要相信自己,因为我总是对自己说“勇敢点,挫折?怕什么,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的。”

实践活动也教会我们感恩,我们生活之所以如此美好,是该感谢身边敬业的工作者的用心工作,他们默默无闻地付出,或许我们之间并不相识,但是我们的生活与他们息息相关。我们从实践中懂得:你的生命不是你一个人所有,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也不单属于你个人,请珍惜你个人生命的同时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珍惜他们为你的努力和付出善待自然,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才能赢得他人的友谊,更好地与他人共处,才能成功,使自己远离仇视、烦恼,体验心灵的安宁,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一颗颗感恩的心来打造。

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通过社区服务,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己是最幸福的。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事业,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我感到自己在成长,感受到的自己以后身负的重任,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将来成为一个社会有用的人。

学生社区服务活动总结7

我校自开展“争当小小志愿者,文明创建我行动”活动以来,学校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响应,经过近一年的活动的开展,学生从自身提高了很多,通过这次活动,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爱劳动的教育,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社会经验,进一步延伸了课堂,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尊老爱幼的教育,提高了学生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意识,帮助他们树立了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使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奠定了基础。为及时总结经验,将社区教育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推向深层次,现将这次活动简要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制健全措施得力

让学生参与社会、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一项重要举措。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接触社会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激发青少年学生奋发有力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增强青少年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是学校领导班子的共识。为此,学校学校校长专门召开了有关人员会议,为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做了部署,对相关活动做了周密安排和精心组织,结合我校自身特点和各年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内容详实、可操作性极强的活动方案。并召开指导老师和年级组长、班主任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提出具体要求。

二、内容丰富形式各样

1、大力宣传道德规范、文明礼仪、社会公德,积极做好市民文明行为劝导工作。

2、制止乱丢垃圾、乱吐口水、乱停车辆、乱讲脏话、乱闯红灯、损坏公共财物、占道经营等不文明行为。

3、清捡路面、绿化带垃圾,纠正非机动车辆乱停乱放行为。通过这些活动,广大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受到了启发与教育,更以一片真情回报社会,向全社会展示了新世纪青少年学生的卓越风采,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同时也带动了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有的居民说:“学生为我们清除了散落的垃圾,今后我们再也不好意思到处乱扔了”。

4、帮助孤寡老人。通过到五保户送温暖,真情回报社会。学生在为孤寡老人的服务中,感受到他们生活的艰难,了解和认识老人,听老人谈人生经验和做人的道理,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了敬老院的卫生环境,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技能和习惯。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5、在社区街道清理卫生和清除白色污染活动中,学生一边劳动一边和居民谈心了解社区情况,拉进了与居民的感情,改善和促进了社区的环境卫生状况,增强小区居民讲卫生爱整洁的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爱劳动的好习惯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实践中接受了教育。培养了学生关心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好作风、好习惯。在到社区活动的同时,也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并提高了各方面的素质,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了各方面的素质。

总之,我校的这次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真正做到了主题突出,组织有力,特色鲜明,成绩显著,使学生接受了教育、增长了才干、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弘扬道德新风,展现了自我风采。我校今后将继续努力做好着方面的工作,不断丰富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机制,为培养“四有”新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生社区服务活动总结8

大学生寒假社区服务活动已圆满落下了帷幕,我很庆幸自己报名参加了这次如此有意义的活动,让我接触到了平常时很少接触到的东西。这次活动,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回忆,让我获益匪浅。

1月24号,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学在xx镇中集合,主要说这次活动的大概流程和一些注意事项。那天,寒风习习,但是还是有很多同学积极参加此次社区服务活动。因为经费不足,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学都自愿捐款来支持此次活动。这让我很感动,作为一名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对自己来说既可以增长见识又可以锻炼自己,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25号,我们第六组是采访乡镇司法所所长。他很可亲可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热情的迎接了我们,接受我们的采访。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显得有些拘紧,不敢放松,但在他的鼓励下我们也慢慢放开了,与他进行了开心而又有意义的谈话采访。通过这次采访,我明白了礼仪的重要性。虽然在学校的社团我诗关部的部长,但在这次的采访中,我还是深深觉得自身的礼仪知识是不足的。理论知识也要与实践很好的结合才是最好的。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学好社交礼仪,让自己的知识库更丰富。其次还要加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一些突发情况要灵活。

27号,在xx镇派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政策宣传资料。每个小组都派几个人去分发资料,并为当地居民讲解。我们每个人都很积极的去分发资料,虽然大家都互不认识,但是我们在活动中都不约而同地进行着默契合作的锻炼。我感受很深的是,大家都有很强的集体意识。接着选出来的二十人跟着副书记步行去了xx镇敬老院。路上,当地居民看到我们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就对我们说,大学生就应该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经验,祖国的明天就靠我们去建设。到了敬老院,虽然我们和那里的老人都不认识,但是他们还是露出了笑容来迎接我们。我们给他们送去了一些慰问品,并和他们合影留念。当我们要走的时候,有些老人还是舍不得的。其实老人的心愿是很简单的,就是和自己的子女在一起,安享晚年。家里有老人就是拥有一块宝,不要觉得要照顾他们而感到麻烦。当初他们含辛茹苦的养我们,是那么艰辛,我们应该要懂得感恩。感恩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感恩他们的养育之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他们感到我们对他们的关怀,让他们可以享受天伦之乐。

28号,,我们上党课观看了红色经典电影,又一次重温了历史,深知今天地和平世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就应多学习先辈们的艰辛与拼搏精神;听了《大学生就业政策及方向》的知识讲座,现在的我们不能在茫目、无计划、无目标的去生活,应找到自己人生中切合实际的目标,并为此付诸自己的努力,并实现它。29号,每组派两人一男一女组合,去敬老院打扫卫生。下午三点半在xx镇中进行友谊篮球赛。

张瑞敏曾说过:“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感触最深的是万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自己不断克服困难才会成功,做事要认真踏实。假如我不去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就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工作也一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自己体验了才会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报。只有认真做了,才能有所得。认真学习了,会有好成绩;认真工作了,会有成果。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不管结果如何,那个过程自己肯定是受益的。

学生社区服务活动总结9

今天我们终于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穿上并不御寒的“xx手机”的红背心,拿上厚厚一沓宣传单,我们踏上了“社会实践”的漫漫征程。

刚开始时很打怵,遇到了人也不好意思上前,后来看看手上的宣传单慢慢变少,身上的负担也越来越轻,心里也越来越轻松,微笑着说着那句“您好,艺达手机城,谢谢”也渐渐习惯。看着数码相机上那些劳动的背影,我才发现我们的微笑是那么的甜。原来劳动者才是最美丽的。

劳动了一上午后,现在我们正坐在店里吃着热气腾腾的土豆粉,心里是无比的畅快。休息片刻,下午的劳动马上就要开始了。fighting。加油!

下午依旧是一样的模式。看着手里厚厚的宣传单,看着源源不断的陌生的人群,我们开始有了劳动的乐趣。

就这样我们度过了劳累的几天,虽然是义务劳动,但我们收获了很多。

开始时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工作的,但是后来看着传单一张张的减少,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轻松。冻僵了的手,笑僵了的脸,走过了的街道,穿过了的人群,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任务的完成,更是自己的成长。并且我们知道了对待同一件事,你的兴趣越大,你的效率就越高。

虽然我们在社区服务的过程中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困难和麻烦,我们有过分歧,有过退缩,但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努力,直至达到目标。

通过本次的社会实践,我们不但像以前一样知道了劳动的辛苦和乐趣,更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发挥团队集体的力量,不退缩不放弃,最终一定会取得成功。

学生社区服务活动总结10

今天我参加了小区里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的内容是帮助小区的清洁工叔叔阿姨清扫小区内的垃圾。早晨大约5:40左右时,我和公司大院内负责清扫工作的李阿姨,开始了我的第一次社区服务。

太阳还没完全升起时的天空阴沉沉的,映衬着昏暗的路灯,有那么一种温馨的感觉。清晨的空气夹杂着些许寒冷的气息,五颜六色缤纷的炮纸和黑漆漆的炮灰散落在大院的各个角落。春节的临近,大院中的孩子总在夜晚降临时放炮,火花是绚丽多彩的,但是这对于第二日要清扫大院的李阿姨无疑是麻烦和疲惫的。但通过清扫大院,我也从中体会到了浓厚的过年氛围。大院里,枯黄的落叶铺满了院中的过道。我和李阿姨一人一把大扫把从大院开始清扫。静静的大院中只听见沙沙声音有规律的交杂着。大约7点时,大院就清扫干净了。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更应该积极的参加劳动,用实际行动弘扬我国的传统美德,发扬我国的优良精神品质。八荣八耻中明确提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因此,我们更应该积极的去参加这一类的义务劳动。社区活动能让我们更接近社会,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快乐,更多的是对社会的责任,我们学生有责任为社会服务。

虽然这次社区服务只有短短的几天,但从这次社区服务中我感受到了一个人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和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热情。如此,我渐渐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著、坚定的信念会指引着他走向完美的事业之路。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首先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热情和耐心。

我也明白了,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中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中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更从中懂得了,我们应该尊重和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用一颗宽大的心去关爱和理解,包容他人,要体谅劳动工作者。对待每一分工作,我们要饱含热情,认真负责,仔细的完成。对待困难,要用积极向上的心态,要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学生社区服务活动总结11

寒假期间,本支部的同学们利用休息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各组长的带领下,同学们有组织地展开了各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体验中感受实践带来的快乐。

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大致分成三个小组,并分别参加了以下活动:分发生活小常识宣传单、到火车站做志愿者服务旅客、参观了解菜市场的一些日常工作,体验生活等等。同时,其他同学则在父母单位参加了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活动中,同学们通过独立思考、独立自主地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第一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了《化学与生活》一书后,认为书中不少关于生活常识的内容对于家庭主妇或是老人们十分有用,于是经过一番商讨,同学们决定制作几份生活小常识的宣传单,发送给在公园锻炼的老年人或中年人。经过一番上网查阅和删选,最终同学们整理出“厨房油污巧清除”、“增强洗衣机洗涤效果的窍门”、“除衣物污渍”等生活小常识小窍门,并由组长负责打印工作。2月12日上午,第一组的同学们在中山广场集合,随后同学们各自手持一叠宣传单,到广场中老人教为集中的地方开始发放宣传单。令同学们感到高兴的是,不少老人对于同学们的工作非常支持,有的老人在看了同学们所发的宣传单后竖起大拇指,并夸奖同学们的创意为老人们带来了诸多方便,这让辛苦了许久的同学们欣慰不已。

第二组的同学们则于2月7日、2月8日,到火车东站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同学们在熟悉了旅客上车的通道后,对他们的检入过程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然后,大家分成几组,分别行动:帮旅客拎包,为他们作引导或是给旅客检票。我们的工作给那里的工作人员带去了很大便利。同学们认为春运是个繁忙时期,需要更多的志愿者来帮助工作人员完成任务。同时,在工作中同学们收获了很多,也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第三组的同学们则于20xx年2月11日,到宁波市海曙区镇明菜市场经营服务有限公司(月湖菜市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参观了解菜市场的一些日常工作,有了一定的所收获。经过短短的参观了解,同学们也深切的感受到这些卖菜人生活的不易,都有了自己的感受。

而第五组的同学则分别到各自父母的单位参加打工实践,在活动中体验生活,锻炼一技之长,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

寒假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提高自己!

学生社区服务活动总结12

从暑假至今,学生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共同体经历了三个较长的假期,分别是暑假、中秋节和国庆节,共同体活动本着“服务他人,快乐自己;锻炼素质,提高能力”的原则,充分发挥共同体小组的集体优势,互相协作,整合资源,区域合作,将共同体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取得了较大成就,实现了组建共同体活动的初衷和愿望。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共同体的社会服务和实践职能,特作本总结如下:

一、共同体活动的基本情况

九年级十一班共有学生53人,分布全县甚至潍坊市49个村庄或小区。班级内共同体的组建是以本班相近村庄的同学为小组的构成成员,可外延到邻近村庄的其他班级或年级的同学,这样共组建19个共同体小组,涉及学生近200人。各个小组的活动开展情况良好,在假期中组长充分发挥协调、组织职责,做到有计划、有安排。各共同体成员积极响应,状态积极向上。有的小组到村庄的主干道上打扫卫生,如刘焕佳同学所带领的朱刘街道共同体;有的小组帮信用社工作人员擦玻璃,如高哲同学带领的朱汉村共同体;有的小组主动帮村中老弱人家收玉米,如张艳春同学带领的王疃共同体,等等,整体开展情况良好。

对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材料整理还有待于进一步指导和加强。有的学生做的多,想的少,写的就更少,没有感悟;有的学生只注重行动不注重积累,更没有共同体内的交流和讨论。这一部分做的较好的学生有牟文静、于心一、王玉梅、林勇、郭迪、王文凤等一小部分学生,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二、存在的问题

1、有的共同体成员太少,甚至只有2名学生,难以发挥集体智慧,不利于活动的开展。

2、有的成员将共同体的活动仅仅局限于打扫卫生这一范畴的浅层认识,视野、思路不开阔。

3、共同体内部的交流、讨论、总结、感悟明显滞后于开展的活动本身,降低了共同体活动的效果,在效率上打了折扣。

三、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1、既然是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共同体,那其成员的构成就应打破本班学生这一极小框架的束缚,应以本班学生为主导,吸纳其他班级、年级甚至其他学校的学生参与进来,还可以让有意向的学生家庭成员参与其中,壮大共同体队伍的力量,使共同体的建设和成长扎根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集体智慧,真正做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服务他人,快乐自己”的活动目的。

2、深层次认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共同体”的职能,比如加强对科普知识的宣传,“节水、节电小常识”“文明、,礼仪十规范”“五好家庭的评选标准”“玉米生长期间何时浇水更有利”等科学性知识宣传的实践活动。这里所讲的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其具体开展的活动还要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打扫卫生、倒垃圾这一简单层面上。

3、重视活动后的总结、交流环节

凡事争则明,不争则暗。只有更好的总结、交流、讨论,才能去伪存真,才能深化认识,才能为后绪的活动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方向,才能促进共同体活动更好更健康的发展,最终的受益者,还是活动的参与者者。

上一篇: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下一篇:我为企业谋发展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