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和智慧是高尚的美德

2025-02-07

思想和智慧是高尚的美德(3篇)

1.思想和智慧是高尚的美德 篇一

一、语文是学习其他课程和工作后接受再教育的基础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教学要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既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又具备过硬的基本能力,形成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从而不断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个基本点,才能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为学生学习其他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准备“工具”,才能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学生走出校门后适应时代发展,更新知识,接受继续教育,在更广阔的领域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二、语文教学对学生高尚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语文学科是知识性、思想性的统一,“诗言志”、“文载道”、“文道合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语文教材有着丰富而广泛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或展示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或反应优良传统、崇高的思想道德风格,或表现对科学、真理的捍卫和追求,或记叙优秀人物的事迹,或塑造感人的艺术形象、表现高尚的道德情操……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这些教育因素,通过赏析领悟、激情朗读、再现形象、理性阐发等手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文化的情感,这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培养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在阐述语文的任务时指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语文不是说教课,语文姓“语”,它有自身的规律,要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加以引导,使知识的传授和品德的培养、认识能力和思想觉悟的提高融为一体。也就是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根据学科特点,相机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语文教学对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既掌握扎实的文化、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又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一代新人,是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根本任务。语文教学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大量的革命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舍己为民的崇高职业理想,献身革命、献身科学文化事业的高尚职业道德以及高超娴熟的职业技能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职业道德教育的素材;同时教学过程中的作者介绍,背景讲解,词语赏析,表情朗读,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的分析等皆可巧妙结合、带入意境、相机渗透。如:司马光“警枕”而卧著书立说的艰苦奋斗精神,《像山那样思考》的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忧患意识和人文情怀,《邓稼先》中的科学家邓稼先同祖国命运休戚与共的民族情结,执着追求、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游褒禅山记》的作者王安石的改革创新精神以及作品所表现的“深思而慎取”的明辨真伪的精神。《梦和泪》中所表现的著名作家冰心不忘民族屈辱,强烈的爱国情怀……教材中蕴含的这些品质和精神的激发力、感染力是神奇而有效的。语文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又不同于职业道德课的教育。职业道德课主要是理念的灌输,而语文课则是教化、熏陶、感染,是形象性、情感性、有机性和渗透性等特点的结合。它寓教于形、寓教于情、寓教于义,具有更见成效的教育效果。语文教材中也有直接寓教于理的素材: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庄子》中的《庖丁解牛》、《礼记》中的《教学相长》等等。

四、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各科教材中,语文教材最富有情感因素,特别是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寄寓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怀和审美倾向,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开发这些“情感资源”,把握这些审美倾向,在教材和学生之间铺设一条情感通道,让教材中的情感注入学生心田,使学生形成美感体验,激发审美情感和审美探求欲,从而提高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激发审美情感,培养审美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表情朗读、产生感情共鸣,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二是借助现代化教学媒体把语文课文中的间接描写变为直观形象,把学生引入作品的艺术境界,达到入其境、感其情、悟其美的效果。三是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在脑海中再现作品的生活画面和人物形象。四是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美进行鉴赏,使教学过程形成审美情感流程,激发学生的审美探求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为什么美。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把体验、领悟到的美和观察到的美转化为自己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培养审美创造力。

综上所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的高低,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强化质量意识、素质教育意识,努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在素质教育中, 语文教学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较之其他学科, 它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 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的高低, 因此,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强化质量意识、素质教育意识,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思想和智慧是高尚的美德 篇二

----记协神学校四名拾金不昧好少年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良好道德风尚的具体体现。

2012年8月25日下午五点左右,我校五(2)班高天明、彭天锟、五(3)班高梦凯、鞠立坤四名同学在陆桥商店买完东西出来后,看到马路边一个汽车司机,上车时将一个包掉到了车外,高天明等四名同学赶紧喊,可司机没听见,开上车就走了,高天明他们跑过去,打开包一看里边有现金3000多元,以及各种卡等物品,可司机已经走的无影踪了,怎么办呢?高梦凯同学他第一反应是我们打110报警吧,另外三名同学说行,于是他们四人就来到旁边商店,向老板借手机打算报警,商店老板问清原因后,说记得好像是沙场一个司机的,在他商店买完东西刚走一会儿。商店老板立即赶到沙场,追上那个司机,司机返回后,商店老板当众让司机在四名同学及围观村民面前,核实了钱包的颜色,钱的数目,以及包内的物品等以后,将钱包还给了失主。失主非常感动,想不到丢失的钱这么快能找回。

直至开学后第二周,司机失主委托商店老板向学校送来了感谢信,我校师生才知道高天明等四名同学的先进事迹。

高天明等四名同学拾金不昧的行为充分体现了我校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展现了我校学生的高尚品质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是我校抓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典型结果。我校对高天明等四名同学拾金不昧的行为进行了通报表扬,并号召全校的学生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拾金不昧的优良品质,将文明习惯内化为自身素质,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协神学校

3.那一点嘶哑,是高尚的灵魂泄露 篇三

悄悄问座位上的学生, 老师的名字是什么, 学生看了我一眼, 轻声回答:“冯英。”

课上, 学生很有规矩, 无论是读书还是汇报, 解词造句, 都给人一种干净舒适的感觉, 有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冯老师话语很轻, 与学生沟通的时候既亲切又淡然, 她的普通话很好, 声音很好听, 像涓涓的溪水静静地从洁白的沙石上流过。

只是, 有的时候, 说着说着, 嗓子忽然就似卡住了, 声音越来越轻, 然后要调整一下, 再轻轻说下去。我看见趁着学生自己读书的时候, 她走到窗边的桌旁, 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 眼睛看着窗外, 似乎有一秒钟的凝神, 然后就马上回转身, 面容和蔼地轻轻地对学生说:“谁还有想说的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我忽然意识到, 她轻轻的语气大概是因为嗓子不太好, 难得的是和孩子们如此有默契, 当她说话的时候, 教室里鸦雀无声, 而她那温柔的语调, 也像是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 每一句都含满真诚。真诚地提问, 真诚地倾听, 真诚地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所得。

虽然是六年级的语文课, 冯老师仍然对字词教学很重视, 看得出来, 这个班里学生的语文基础都很好, 课堂上有随时做笔记的好习惯, 课上得很民主, 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发表自己的见解。

如果按照新课程标准来点评, 这节语文课算不上一节多出彩的课, 似乎学生学习的知识性强了一些, 人文性少了一些, 对于朗读和重点词句的理解, 还稍嫌不够, 似乎语文的工具性重了一些。

可是, 坐在教师后面的我, 莫名地就感动了。似乎在三月的风吹过窗边的缝隙, 轻轻落在米色窗帘的瞬间;或者在面庞柔润的冯老师微微一侧头, 对孩子的回答致以赞许的时刻;或者就在她每一次控制不住的嗓音沙哑, 微微一顿又立刻轻轻说下去的时候, 莫名地我就有一种想要落泪的冲动。

刹那间想到, 在多少间教室里, 多少个讲台前, 多少这样的教师, 不经意地声音就嘶哑了, 微微一顿, 立刻又面色从容、音调平和地对学生娓娓道来。多少这样的老师, 平凡地默默忙碌着桌边的工作, 与山里、江边、高原、平原的孩子一起, 度过伴随着他们长大的每一天。

就在那个瞬间, 窗外流云浮动的时刻, 我模糊的眼前又浮现出冯老师手端着水杯向窗外凝视一秒的情景, 我听见微微清了清嗓子的她, 没有丝毫懈怠、不耐, 轻缓的声音像从洁白的沙石上流过的溪水, 在干净安静的课堂里, 生出一种说不出的撞击着灵魂的朦胧与坦然。

上一篇:中国所有节日下一篇:学生如何对待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