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8篇)
1.人教版四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篇一
5、中彩那天 学习目标
①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财富、修理厂、名牌、方式、赠给、拥挤、道德、难题、彩票、存根、号码、回忆等。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
④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情感。
教学重点:品读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体会人物心理世界,剖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准备
写着名言的投影片、PPT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预习检查
检查字词:拮据技术精湛梦寐以求崭新馈赠教诲迷惑不解 读准字音
根据意思填词语 赠送:
弄不清楚,不知是怎么回事: 形容缺少钱,生活境况窘迫: 教导劝导,使人进步:
(3)说说字形结构,指导书写:德、惑、拨 ●名言导入,直奔中心
①导入:齐读一句名言:(出示投影)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一位普通的母亲
朗读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除了记得这句话,还了解了哪些内容?
(再次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明白父亲遇到了什么样的“道德难题”)●品析词句,探究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
(一)学习三~五自然段
走向父亲的心灵深处,去细细品味这位家境贫寒的父亲,在中大奖后的那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过程。
①自读三~五自然段,并用“──”画出描写父亲中彩后表情的句子。
②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品析词句。
a.中彩后的父亲有怎样的表情?(中彩获车──神情严肃)
b.品读句子:
“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揣摩人物心理:同学们,为什么中彩后父亲会不高兴呢?(因为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做了记号“k”,正是这张带“k”字标记的彩票中了奖)
比较父子间的不同态度:(我的心情与父亲的心情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父亲的不悦)
c.拓展想象,练习说话,深入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出示配乐投影)
大街上人声鼎沸,只有神情严肃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车,他的心里矛盾极了:
d.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学习六~八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万般无奈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奔驰车,回到家里,他又做了些什么?
②学生根据有关词句汇报学习情况。
(父亲把“05102”上的“k”字擦去了,上面还留有‘k’字的痕迹)
③体会父亲当时的内心世界。
深入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启发说话。
同学们,现在的你,就是这位家境贫寒,梦寐求车,并用自己一个人的收入来维持一家六口人生活的父亲,你在擦掉“k”字时,心里都想些什么?能对同学们说说吗?
(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说:1.昧着良心满足个人私欲;2.对家庭的责任感)
④品析句子,再次剖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理解句子: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2
a.出示配图朗读投影。(同学们,文中的我因百般喜爱这辆车,而又担心失去这辆车,竞委屈得差点流泪了)
“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
b.显而易见,“我”的意见是留下车。理由是什么?(因为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理由成立吗?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再次引入情境,小组讨论。
语言引入情境;这声音强烈撞击着父亲那本想留下车的欲望。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位贫穷而有责任感的父亲,面对眼前的这位正在成长的儿子,你会做出何种选择呢?
⑤深入探究心里变化,感受父亲的人格魅力。
同学们,位家境贫穷,靠自己一个人的工资来养活老老少少一家六口的父亲,在金钱与诚实,欲望与守信面前,经过了复杂的思想斗争,毅然选择了后者,这怎能不令我们对这位父亲肃然起敬呢?请大家用心来读这句话。(出示投影)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第二课时
(三)学习第九自然段
①朗读。(出示投影)
思考:困扰着父亲的“道德难题”终于解开了,父亲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②再次讨论,领悟父亲的高尚人格。
a.朗读思考:同学们,老师和大家一起学到这里,我也被搞得“迷惑不解”了,父亲是靠什么解开了这个“道德难题”的呢?请大家再读这句话:(出示投影)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b.引导学生看投影朗读,从“诚实,有信用”中来归纳“诚信”一词。(学生上黑板完成板书:诚信)
c.同学们,如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诚信”在人们的商业交往及生活交往中尤为重要。让我们记住父亲的言传身教吧!请大家再读这句话: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想象拓展
①学到这里,同学们应该注意到,文中妈妈说话了,我也说话了,惟有这位风格高尚的父亲在整篇课文中没说一句话,多么遗憾呀!我们能否在文中某个地方补出父亲可能说的话。
②同学们。车被开走了,家中的每个人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他们可能说了哪些话,请写出来。
●学习最后一段
①齐读最后一段。
(虽然文中的“我”当时不理解父母的所为,但成年以后看法变了,请齐读最后一段)
②齐读中心句。(投影)
●总结拓展
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当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和爸爸、妈妈的心情各是怎样的?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和同学交流一下,再写下来。板书设计:神态心理人物形象
中彩获车──神情严肃矛盾不悦
诚实守信
汽车开走——特别高兴如释重负
/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完成语文作业本
3、当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和爸爸、妈妈的心情各是怎样的?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和同学交流一下,再写下来。教学反思: 6万年牢 教学目标、认识8 个生字。、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课时重点难点
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父亲为人和做事的真诚,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块
我们班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吃过冰糖葫芦吧,回忆一个你所吃过的糖葫芦的模样,好吗?(课件出示冰糖葫芦图片)
在解放前的天津,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的父亲。
二、初读板块、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检查词语(课件出示):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火候、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三、学习三处“万年牢”板块、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课件出示):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3)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研讨。
3、班内汇报交流。、重点指导理解问题(3):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板书:糖葫芦――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小组讨论。
出示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板书:做生意――万年牢)
※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全班讨论。
出示句子:“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板书:做人――万年牢)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
四、感情朗读,深入体验
齐读课文,谈谈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为人实在、做事认真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五、拓展理解,体会情感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实际生活中的生意人都是文中父亲那样吗?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板书设计
糖葫芦――万年牢产品质量 ↓
做生意――万年牢诚信为人实在、做事认真 ↓
做人――万年牢人品 7尊严 教学目标
1.自读感知课文内容,在词句理解中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了解人物内心活动,初步感知尊严的具体含义和现实价值;感受文章的表达特色。
3.联系词句理解,指导读好重点句段。课时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
2、认知本课生字词。教学过程
一、自读“尊严”事初知“尊严”意
(一)诗歌引入,揭示课题。
1、老师今天带来一首诗,你读出了什么?出示诗: 不食嗟来之食
饭诗今天最大的愿望 肚子叫了几百遍 心中念了几千遍
最后的关头还是没有抬起那碗 救命的 味道十足的 嗟来之食
他的眼光已经接近天堂 最美的那片 仙境
信仰始终没有改变—— “贫贱不能移” 就算饿死也要 留得一缕清风 吹绿枝头 点染人间 学生交流
揭题:是的,这首诗讲的就是人活着就要有尊严。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学习一篇有关尊严的故事。板书课题(相机指导“尊”字的写法及易漏笔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建议: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尊严”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独立自读。
3.反馈自读情况。
⑴简述故事主要内容。
一群逃难者来到一个小镇上。其中一个年轻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疲惫不堪,此时,他是多么希望能够美美的吃上一顿饱饭啊!可是,当杰克逊大叔递给他食物时,年轻人却坚持先劳动再吃饭。二十年后,这个年轻人住进了豪华的别墅,拥有让所有美国人乃至全世界都为之羡慕的财富!他成为了美国石油大王。
引导质疑: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学生质疑)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细读“尊严”语体会“尊严”味 1创设情境,体会饥寒。
课件出示录像片段,教师讲述: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刺骨的北风无情地逼迫着路上那一群衣衫褴褛的逃难人,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同学们,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逃难人,此时此刻,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小结:是呀,这群逃难的人非常饥饿,他们是多么希望能够美美的吃上一顿饱饭啊!难怪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2激发兴趣,寻找异同。
此时,却有一个人是例外的。同学们,什么是例外呢?例外是什么意思? 那么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难道他不饿吗?默读课文2—5自然段,联系课后思考第三题,找出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把哈默的外貌用“~~~”画出来,语言用“——”画出来,动作用“○”圈出来,结合他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想想哈默是个怎样的人。3纵横比较,体会尊严。学生汇报交流: ▲相同
课件出示“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引导学生从“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狼吞虎咽”中体会哈默作为逃难者中的一员同样是疲惫不堪、饥饿难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哈默是不愿接受施舍,愿意以劳动换取食物,别人则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比较中突出了哈默的自尊自爱。▲不同
课件出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品味体会。(1)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面对好吃的食物,哈默与其他人的行为表现截然不同,你认为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引导学生体会年轻人尽管饥饿,但他的态度很坚定,吃饭必须做活儿。(板书:要求干活)指导学生读出态度坚决,请求干活的语气。
(2)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你从哈默的神态变化和语言中感受到了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抓住“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以及三个“不”字引导学生体会哈默虽然急需食物,但他仍旧坚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食物,他确实很饿,但必须付出劳动后,他才肯接受大叔的食物。三个“不”字更加加重年轻人坚定的语气,表明立场、态度。(板书:不干不吃)
指导学生读出态度坚定的语气。(3)“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杰克逊大叔为了能让年轻人早点吃上饭,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可是,年轻人接受了吗?从这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站起来说”,引导学生体会哈默说话时的语气特别坚定,一定 坚持要先付出劳动,才吃别人的东西。(板书:干了再吃)指导学生读出态度特别坚定的语气。
(联系杰克逊大叔的想法和赞赏的神情,初步体会哈默“例外”──维护尊严的言行的意义。)
咀嚼“尊严”行感受“尊严”品
1年轻人用他的语言和行动深深的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所以大叔为他提供了一个为他捶背的劳动机会。此时他再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人得到的食物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
小结:没有经过劳动的食物,他们得到的是善良人的施舍,而年轻人得到的是劳动获得的报酬,这就是他与逃难人的不同之处。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
2课件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体会虽然哈默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有尊严,他现在是精神上的富翁,因为他具有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超凡的人格力量,这必将也会使他成为金钱和物质上的富翁。3小结:事实证明了大叔说得对。20多年后,年轻人成功了,从一个逃难者成为一个富翁,这是因为他时刻在维护自己的尊严,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尊严比任何财富都重要、都宝贵,告诉我们只要有尊严,就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板书设计 要求干活
自尊自爱 尊严财富不干不吃 态度坚定 干了再吃 8 将心比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3、自读自悟,与他人合作。课时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夹议夹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并通过如何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
2、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第一件事:奶奶一次去商店,一位阿姨帮她推开商店那沉重的大门;第二件事:母亲去医院输液,在护士连续扎两针不成的情况下,母亲不但没有抱怨,而且还鼓励那位护士继续扎第三针,护士终于成功了。)4、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温暖)写一写:
听了,我的心充满了温暖,因为。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1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
(2)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3)用正确的语气语调,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注意:读出暖暖的感觉。句子:“那位阿姨轻轻地说„„为她开门。” 学生自由谈体会。
2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点名学生回答)(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她当时怎么想?
“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
(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得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3)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说明母亲是一个理解他人,懂得“将心比心”的人)
3“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温暖与幸福。”思考:(1)为什么“我”的心感到暖暖的?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我”开始是抱怨的,而母亲却鼓励护士再扎;母亲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她懂得“将心比心”的道理。)
4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处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这句话从哪里可以看出母亲的态度?突出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从“平静的眼神”可以看出母亲此时并没有丝毫的埋怨,这与“我”此时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母亲的善良与慈爱,朗读时语调要平静而亲切。5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如何理解母亲在说话时语气“轻轻地”? 语气“轻轻地”与前一句的母亲眼神“平静”照应,进一步说明母亲心里一直都很理解护士。
四、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的。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阿姨对奶奶的话。(读“我的妈妈和您„„也有人为她开门”。)2妈妈对护士的话。(读“这是我女儿„„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4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分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5小结: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2.人教版四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篇二
一.梳理课文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
本单元课文都是著名作家的作品, 内容都是表现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和学生一起梳理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概括这些文章内容所留下的印象, 结果多数同学说出来的是“吃”字。针对这个词, 我问同学们:咱们监利有哪些好吃的?这些食品背后有什么文化内涵?接着, 我出示了本次活动的课题及学习目标:关注监利特色, 介绍地方文化。
二.寻找监利特色, 了解地方文化
说到好吃的, 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 各种食品纷纷“上桌”:干鱼腊肉香肠, 水饺米酒汤圆……我打断了他们:请关注监利特色。大家立即哑口。是啊, 这些东西似乎别的地方也有啊!哪些是监利所特有的呢?还是一些在外地待过一段时间的同学阅历丰富些, 大家一致认为有一样东西不仅北京上海广州没有, 就连监利周边如荆州、岳阳、武汉也极少见到, 而在监利却是天天见面、人人爱吃的大众化食品, 绝对算监利特产, 那就是团子。
接着了解地方文化:监利的团子有什么文化?大家面面相觑, 团子还有文化?我提醒他们:团子是什么做的?体现了监利的什么特色?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并不只有监利, 以鱼或米为原料的各种小吃和菜肴却有无数种, 何以团子成了监利特产?同学们纷纷思考, 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 从团子的形状、寓意、做法、吃法等方面说开去, 从监利的地理气候、监利人的性格特点等方面说开去, 这样, 自然就形成了关于监利团子的“地方文化”。当然, 每一样监利特色食品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文化。
三.描述关注对象, 提升语文能力
随便说不行, 还得上升到语文学习的层面上。接下来我提出了几个问题, 要求在小组内分工完成:1描述团子, 做到色香味形俱全, 要让人垂涎欲滴;2说明团子的做法, 要让人一听就会;3讲述你吃团子的经历, 要让人羡慕不已;4设计团子的吆喝语或广告词, 要让人听了就 想买。面 对“要让 人……”的要求, 学生兴趣盎然, 纷纷思考。交流展示阶段, 果然是人人有话说, 特别是吆喝语, 不仅有文采, 更是有特色, 再加上当场吆喝, 想不笑都难。
四.重温大师作品, 抒写个性文章
接下来布置作文题目: 的。半命题作文, 要求关注监利特色, 介绍地方文化。但总不能都写“监利的团子”吧!监利的“特色”还在哪里?于是, 我带领同学们重温本单元作品, 开启智慧:云南有歌会, 监利有庙会 (农历二月二敬土地菩萨) ;汪曾祺的高邮有鸭蛋, 我们的监利有粽子;过去的北京有吆喝声, 现在的监利有叫卖声;琦君的家乡请喝春酒, 我们的家乡请喝喜酒……粽子非监利独有, 但鸭蛋也非高邮专利, 汪曾祺的笔下有了高邮端午的习俗, 有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那鸭蛋也就似乎只是高邮的了;喝春酒也不仅是琦君家乡的特色, 但因为有了琦君对家乡特别是对母亲的思念, 才让人甚为感慨。可见, 融入对家乡对亲人的感情, 写出家乡的特色, 就可以做到“关注监利特色, 介绍地方文化”了。
学生思路豁然开朗, 各种符合要求的文题纷纷出笼:“端午的粽子”“奶奶的团子”“外婆的鲊胡椒”“监利的吆喝”“家乡的二月二”……我并没有急于要求学生下笔, 仍是带领他们分析本单元的文章特色, 从内容到结构, 从主题到情感, 从语言到手法, 力求有效借鉴。同时, 要求他们利用周末放假回家时间, 去调查了解所写对象的相关知识, 力求让文章写出对象的特点, 抒发自己的情感, 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果然, 有了充分的调查了解, 学生们都有内容可写, 又有现成的范文, 知道如何去写, 交上来的文章大多达到了要求。后来, 有几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还发表在各类刊物上。
3.人教版四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篇三
第四单元 步入近代
【课标要求】
(1)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2)简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3)讲述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4)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5)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6)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知识结构】
【真题解析】
例1:(2008年安徽省中考试题)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政体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分析,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英王权利受法律约束,而法律由议会制定。从题干所给材料来看,议会的决定最有影响力,议会掌握国家权力,英王只是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故答案是C。
例2:(2008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试题)欧美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许多代表性文献。法国的《人权宣言》与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
A.强调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B.限制君主的权利
C.宣告脱离殖民统治D.解放黑人奴隶
解析:比较三个文献内容,“强调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是《人权宣言》特有的内容。答案为A。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道: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为“地理大发现”做出贡献的人物是()
A.哥伦布 B.克伦威尔 C.瓦特 D.林肯
2.“英国人的幸福莫过于冬天晚上回家,穿着毛裤坐在壁炉前读莎士比亚。”这说明英国人很喜欢莎士比亚的作品,下列哪部作品是莎士比亚的()
A.《神曲》B.《哈姆雷特》
C.《最后的晚餐》D.《俄底浦斯王》
3.“法律由议会制定,法律一旦制定,国王就不能中止”这个规定最早出自()
A.1789年的法国B.1640年的英国
C.1776年的美国D.1689年的英国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都被定性为“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它们都()
A.扫除了殖民统治,获得了民族独立
B.用暴力方式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C.确立了民主制度
D.发动了战争
5.1776年初,在北美大地流行一本小册子《常识》,其中有一句话是“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A.北美人民强烈要求英属殖民地独立
B.北美人民与印第安人矛盾很深
C.北美人民要与南方黑人奴隶制度“分手”
D.北美人民要摆脱英国殖民者的殖民统治
6.独立自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以下哪一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历程直接说明了这一点()
A.美国B.法国C.英国D.中国
7.以下名词中,缺乏历史积极意义的是()
A.大陆会议B.欧洲反法同盟C.新贵族D.工业革命
8.某同学正在通过因特网下载有关启蒙运动、《人权宣言》、罗伯斯庇尔等的资料,由此你可以判断他学习和探究的主题是()
A.法国大革命B.科技与思想
C.工业革命D.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
9.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以下发明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蒸汽机B.珍妮机C.火车机车D.轮船
10.在一次“再现英国工业革命成果——‘旅行者号机械模型组合”的比赛中,小华应将仿制的蒸汽机装配在下列哪种模型中()
A.火车B.帆船C.飞机D.汽车
11.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这里的“瓦特转动了世界”是指()
A.研制汽车B.发明电灯
C.改良蒸汽机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2.以下内容中,不属于工业革命影响的是()
A.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B.伦敦被冠以“雾都”的称号
C.乘坐火车旅行D.新航路开辟
13.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和18世纪中后期的北美都在反对英王,它们取得的最主要的共同成果是()
A.结束了英王的统治B.建立了共和国
C.建立了国会D.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14.有人说:欧洲特别是西欧之所以能成为当今世界上政治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就是因为在15—18世纪该地区出现了许多影响世界进程的大事。这些事件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锻炼了人们勇于拼搏不断进取的意志,同时又确立了当时最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民主制度。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中不属于这一范畴的是()
15.资产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成功结合的典范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C.法国资产阶级革命D.美国独立战争
16.下列说法,你认为前后联系不正确的是()
A.印第安人说:哥伦布是把欧洲殖民者带来美洲的恶魔
B.意大利青年说:拿破仑是我国进步的推动者,但也是我国人民所遭受灾难的始作俑者
C.美国人说:华盛顿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D.法国人说:法国的历史是由克伦威尔来撰写的
二、非选择题
17.近代以来,欧洲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世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按要求写出事件名称。(各写出一例事件即可)
(1)古代战争使欧洲文化影响世界:
(2)欧洲人把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3)欧洲人揭开了世界工业化的浪潮:
(4)欧洲人的思想影响了近代世界的发展:
18.读下列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请回答:
(1)17世纪、18世纪,英、法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英、法、美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各自通过什么措施来巩固自己的成果?
19.搜集和整理材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请参照范例,为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拿破仑制作卡片。要求:每张卡片至少提供三条关键信息。
参考答案:
一、1.A 2.B 3.D 4.B 5.D 6.A 7.B 8.A 9.B 10.A 11.C 12.D 13.D 14.C 15.D 16.D
二、17.(1)亚历山大东征 (2)新航路开辟 (3)工业革命 (4)文艺复兴
18.(1)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制度确立。(2)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法国通过《人权宣言》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总统制。
19.
第五单元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课标要求】
(1)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
(2)讲述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3)概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
【知识结构】
【真题解析】
例:(2008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试题)他领导和完成了南美的独立战争,彻底摧毁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统治。现在南美北部诸国中,有他的雕像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广场、城市和国家,他就是“解放者”()
A.玻利瓦尔B.华盛顿C.圣马丁D.卡斯特罗
解析:玻利瓦尔领导起义军队,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解放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玻利瓦尔也因此被后人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走上对外殖民道路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新航路的开辟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法国大革命D.工业革命
2.欧洲奴隶贩子进行黑奴贸易的直接原因是()
A.欧洲殖民者开始殖民美洲
B.美洲种植园主需要劳动力
C.英国、法国等国家走上了对外殖民的道路
D.欧洲进行工业革命的需要
3.在历史上被称为“三角贸易”的黑奴贸易中,英国殖民者从海外运回欧洲的主要是()
A.黑人奴隶B.工业产品C.工业原料D.机器设备
4.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上,一艘艘满载黑奴的船只不时驶过,干这种勾当最早和后来居上的国家分别是()
A.英国和法国B.葡萄牙和英国
C.荷兰和法国D.西班牙和葡萄牙
5.罪恶的奴隶贸易路程中,有很多生病的黑奴会被扔进茫茫大洋,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个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6.下列关于欧洲殖民者“三角贸易”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出发地和归宿都是欧洲 ②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计数的人口 ③目的是促进拉美地区经济的发展 ④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英国开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是在()
A.17世纪中期B.18世纪初期
C.18世纪上半期D.18世纪后半期
8.仔细观察下图,请你说出该图描述了哪个国家的对外殖民扩张()
A.葡萄牙B.西班牙
C.英国D.法国
9.下列史实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野蛮性与残暴性的是()
①《辛丑条约》签订 ②朝鲜战争 ③“三角贸易” ④克莱武在印度的活动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0.18世纪中期,殖民头子克莱武获得英国议会表彰,理由是他 “对国家作出巨大的贡献”。其“贡献”是()
A.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在工业革命中发明了火车机车
C.抢掠殖民地大量的财富
D.镇压了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民族大起义
11.如果给上图人物写传记,下列哪一句可以用到()
A.率领印度起义军抗击英军
B.率领起义军抗击西班牙军队
C.率领议会军击溃查理一世王军
D.率领军队远征俄罗斯
12.世界近代史上,首先为美洲摆脱殖民压迫和争取民族独立树立了榜样的国家是()
A.美国B.墨西哥
C.印度D.古巴
13.“对我们来说美洲是我们的祖国,西班牙是我们的敌人,我们的旗帜是独立和自由。”说这话的应当是()
A.华盛顿 B.林肯 C.玻利瓦尔 D.章西女王
14.右图是一个大洲的示意图,最早在此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英雄是()
A.华盛顿B.拿破仑
C.章西女王D.玻利瓦尔
15.著名电影《章西女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
D.巴西人民的反葡斗争
16.殖民抗争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各地的殖民抗争相互影响并相互促进。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争取独立的运动主要受下列哪些事件的影响()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美国独立战争 ③法国大革命 ④英国工业革命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7.在历史长河中,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着因果关系。下列因果关系对应错误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三角贸易
B.法国大革命——颁布《人权宣言》
C.美国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
D.工业革命——英国殖民印度
18.以下历史人物中,抗击过同一殖民国家的民族英雄是()
①华盛顿 ②玻利瓦尔 ③林则徐 ④章西女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如果让你搜索与“民族解放”相关的历史资料,你可能会舍弃()
A.华盛顿与独立战争 B.拿破仑对外战争
C.毛泽东与开国大典 D.“南美的解放者”与玻利维亚的独立
20.某同学在网上搜集“火烧圆明园”、“三角贸易”、“日不落帝国”等关键词,他想了解的是()
A.殖民主义的罪恶B.国际工人运动
C.资产阶级革命D.科技革命史
二、非选择题
21.按要求列举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中外历史上四次规模宏大的民族解放运动。
(1)美洲: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亚洲: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右图人物的事迹在南美洲被人广泛传颂,人们常称他为“南美的乔治·华盛顿”。他出生于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父母是土生的西班牙血统贵族。1799年,他的父母双亡,他前往西班牙学习。1804年,他又回到欧洲,成为拿破仑的随从官。他非常钦佩拿破仑的才能和功业,但他反对拿破仑称帝,鄙视其个人野心,并引以为戒。他以后虽然建立了很大的功业,面对人民的拥护,决不称帝,终身认为对他最好的称号就是“解放者”,这个称号比任何帝王都高贵。
请你回答:
(1)他是谁?人们为什么称他为“南美的乔治·华盛顿”,他与华盛顿有哪些相似之处?
(2)有人说拿破仑也是一个“解放者”,这两个“解放者”有何不同?
(3)他的哪些品质令你欣赏?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埋藏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捕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材料二:下文出自一位在奴隶贸易后期进入非洲内地的殖民者的记述。
“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一片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田种地的人们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奴隶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到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和产生的后果。
参考答案:
一、1.A 2.B 3.C 4.B 5.B 6.D 7.D 8.C 9.C 10.C 11.A 12.A 13.C 14.A 15.B 16.B 17.A 18.C 19.B 20.A
二、21.(1)①美国独立战争 ②拉美独立运动 (2)③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④中国太平天国运动
22.(1)玻利瓦尔。他与华盛顿一样,都勇敢地领导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压迫,建立新国家。(2)说拿破仑是解放者,主要是他领导的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把人们从封建束缚下解放出来了;玻利瓦尔领导起义军队,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把南美洲人民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了。(3)玻利瓦尔热爱祖国、为正义事业勇于献身、不图私利、努力探索、艰苦奋斗等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4.人教版四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篇四
单元主题
快乐的夏天
单元目标
1、通过阅读与夏天有关的儿歌、童话、古诗等,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
2、会认72个生字,要求认清字形,会口头组词;会写36个生字,要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3、通过看、找、画、说、演等各种有趣的方式,积累词语。
4、初步了解动物与自然现象的关系,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单元重难点
1、通过阅读与夏天有关的儿歌、童话、古诗等,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
2、会认72个生字,要求认清字形,会口头组词;会写36个生字,要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课时安排
识字四
2课时
古诗两首
2课时
荷叶圆圆
2课时
夏夜多美
2课时
要下雨了
2课时
小壁虎借尾巴
2课时
语文园地四
3课时 识字四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带有虫字旁的字和“展、运、网”3个生字。
2、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正确、整齐、规范书写6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朗读儿歌。
4、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好奇,愿意观察、了解大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好奇,愿意观察、了解大自然。
三、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四、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动物图片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谈话激趣,看图导入
1、夏天就要到了。夏天里,小动物们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看图说花。(出示文中插图)引导学生想象: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小动物?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说,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㈡、活泼多样,自主识字
1、指名读词:小动物们多可爱呀!我们来认一认他们的名字吧!
你是怎么认识这些词语的?如果遇到不会认的字你怎么办?
2、认读生字。
⑴、自主认读,师出示所有的生字词。
⑵、同桌交流:请你把认识的字交流交流,如果同桌不认识,请你作小老师教教他。⑶、指名同桌赛读。
随机重点指导后鼻音“蜻、蜓”;前鼻音“蚓”;翘舌音“蜘、蛛、展”;“结”读一声。⑷、愿意读的同学一起读。
3、识记生字。
⑴、主识记(出示生字卡):盯着这些生字,读一读,把他们记在脑子里。⑵、全班交流: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生字的。
⑶、摆一摆:人人动手,把14个生字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你为什么这么摆。
⑷、巩固练习:指名读、男女生分读、抽读、开火车读。⑸、今天,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一种识字方法。㈢、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引导发现这些字都有虫字旁,虫字旁和动物有关。⑴、小组讨论(出示生字卡片):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⑵、全班交流。
2、引导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⑴、读一读,想一想字的意思,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
出示小黑板:
蝴
虫
胡 ⑵、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⑶、全班交流。
注意提醒学生:“虫”字变成“虫字旁”时,一横变一提。
⑷、小结: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我们可以用这种规律认识更多的汉字。㈣、朗读韵文,积累词语
1、过渡:同学们真不错,刚才学习的很好,下面看看你们读书读的怎么样。
2、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指名读集体评议、同桌互读互评、全班齐读。
3、指导表演读:读你喜欢的句子。自由练读,指名表演读,全班自由表演读。
4、引读(边拍手边说):什么半空展翅飞,什么花间捉迷藏?„„
蜻蜓半空干什么,蝴蝶花间干什么?„„
蜻蜓哪里展翅飞,蝴蝶哪里捉迷藏?„„
5、用《小星星》的曲调唱课文。师范唱、生练唱、生表演唱。㈤、指导书写,掌握结构
1、认读“蚂”、“蚁”两个字。
2、找共同点,掌握结构。
⑴、学生自主观察这两个字,说说有什么发现。⑵、“一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醒同学们怎么样写才好看。⑶、“再看”黑板,生提示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3、“二记”。
4、“三描”、“四练”(练一个),师巡视,个别指导。
5、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
6、继续练写,争取比前一个有进步。㈥、实践活动,课外作业
回家后,边表演边把课文读或唱给家人听。第二课时 ㈠、巩固生字
1、我会认
⑴、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指名读、全班齐读。⑵、“我说你找”。教师随机说一个字,学生从生字卡片中找到这个字,读三遍。
2、我会说。⑴、“我和动物做朋友”:(出示图卡,上部分是动物,下部分是名称)
你想和哪种小动物做朋友,请先上来举着那张图卡带领大家读三遍,然后说一句话给大家听,话中要有你这位动物朋友。⑵、“我让生字交朋友”:出示所有的生字,说词语。⑶、全班交流:你还在哪里看到过今天学的生字? ㈡、指导背诵
1、齐读全文。
2、看图说一说。
3、自由背诵、引背。
4、借助插图背课文。
5、表演背。㈢、鼓励创新
1、激发兴趣:课文中只写了六种小动物,真是太少了,我们来多说几种吧!
2、教师示范:蜜蜂花丛采蜜忙,你们呢?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㈣、指导书写
1、全班交流,找共同点,掌握结构:自己观察要写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前”、“空”。
⑴、提醒一下同学怎么样写才漂亮?
⑵、教师在学生的提示下范写,并根据情况适当补充:“前”是上小下大,“空”是上大下小。、学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⑷、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
3、出示“房”、“网”(方法同上)。㈤、实践活动
同学们是不是也想了解一些小动物呢?那就课后收集有关资料或观察你感兴趣的小动物,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七、作业设计
1、表演背诵课文。
2、收集小动物的资料。
八、板书设计
识字4 蜻蜓
飞
蝌蚪
运 蝴蝶
捉
蚂蚁
游 蚯蚓
造
蜘蛛
结
13、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3、背诵两首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在课文中学习生字词;背诵古诗。
三、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四、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看图激趣
1、出示课文插图: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指名说)清代有一位诗人为这写了一首诗,你想读读吗?
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所”。㈡、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对读,检查字音。
3、再自由读,说说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
4、指名说。
㈢、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1、出示挂图,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什么?(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歌声振林樾)
2、多美的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㈣、读诗想画面。
1、师配乐读古诗,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根据画面练习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㈤、读一读,想一想
从“林樾”、“鸣蝉”可以知道这首古诗是写哪个季节的? ㈥、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同时讲解。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评价。
第二课时
㈠、看图导入
1、出示挂图: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㈡、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㈢、图文对照,再读感悟
1、看图:池塘是怎样的?诗中是怎样写的?
(引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引导学生理解“泉眼”和“晴柔。
2、图上还有什么?诗人是怎样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全班齐读。㈣、指导朗读
1、个别读。
2、评读。
㈤、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分小组练习(一人读诗,其他人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指导背诵。㈥、巩固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认记字型。㈦、拓展练习
学生背诵其他自己学会的诗,比如杨万里的诗,或描写夏天的诗等。
七、作业设计
1、练习书写生字。
2、背诵一两首描写夏天的古诗。
八、板书设计 所见
骑 振 捕 闭
小
池 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14、荷叶圆圆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图画阅读,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象,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
三、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四、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动物头饰、荷叶图片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创造情境,步入文境、1、谈话导入:同学们,春天迈着轻盈的步子走远了,夏天又笑盈盈的向我们走来了。老师发现我们的教师就象一个美丽的池塘,你们发现了什么吗?(教室中的荷叶道具)师: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认记“荷叶”二字。
教师一边板书一边引导学生说:大家看,“荷”字上边是草字头,下边是我们班何静的“何”,“叶”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一个十字,口字旁要写小一些,十字的一竖是悬针竖。
3、揭示课题
现在,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出示挂图)
啊,放眼望去,小池塘里到处都是------(引导学生说出“荷叶”)
那谁能用自己的话夸夸荷叶呢?(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圆圆”)
学生齐读课题。㈡、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汇报学习生字的情况。
⑴、指名说说读准“珠、翅、是、停、晶、坪”这六个字应注意的地方,指名带读。⑵、组织学生以各种方式练读其他六个生字。
3、再读课文,检查正音效果。
让学生讨论学习方法,并按照自己的方法再读课文,读完之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你们愿意怎样学习这篇课文呢?那就按照你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吧。大家来再读课文,这次要比刚才读得更准确、更流利。㈢、熟读课文,激发情感
1、用看图的方法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练读“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这一句。
看图:荷叶是什么样的?
师:刚才有同学提议用看图的方法学习课文。来,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课文的插图吧。大家仔细观察,荷叶是什么样子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再看插图,找出课文中提出的荷叶的好朋友。(指名说,全班一起说。)教师在黑板上粘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图片。⑶、激发兴趣:同学们,你最喜欢谁呀?
(以下各自然段的学习顺序,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决定。)
2、用表演的方法学习第五自然段。⑴、确定学习方法。
师:刚才有同学提议用演一演的方法来学习课文,那有谁愿意当一回小演员,演一演你最喜欢的小演员呢?
⑵、学生练习表演(指名戴头饰表演)。⑶、学生自评、他评。
师:(叫刚才表演的学生):刚才你是小演员,现在请你当主持人,说说你认为你刚才表演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自评)台下的导演们,你们有什么看法?(他人评)⑷、理解“凉伞”。
师:小鱼儿笑嘻嘻的,说明它非常高兴,它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同学们,你们先看一看这幅图,再说一说。(学生讨论)
齐读“凉伞”,板书“凉伞”。
师:所以呀,小鱼儿说------(生读课文)
男女生分别读,看谁最快乐。⑶、表演读背。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一边表演一边朗读,能背的就背一背。大家可以用荷叶道具来表演,也可以借助教室里的课桌、书等来表演。㈣、指导写字
1、学生认读本课生字。
2、重点交流“朵”、“我”等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㈠、巩固生字。
1、学生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2、齐读全文。
㈡、用读一读的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书。
师:有同学提议用读一读的方法学习课文,谁愿意来读一读小水珠这一段?
2、理解“摇篮”
⑴、用树叶滴上水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看,风一吹,荷叶轻轻摆动,荷叶上的小水珠怎么了?(指名回答,板书“摇篮”,齐读,说说“篮”与竹字头的关系。)
⑵、学生进行读书比赛。指名比赛读,评议后,确定模仿对象。⑶、学生分组有感情地练习读。⑷、全班一起做动作练习背诵课文。㈢、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分组比赛,学习“蜻蜓和青蛙”两段。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分成蜻蜓和青蛙两组,任务有三项:⑴、组内进行朗读、表演比赛,选择一位最佳选手上台表演。⑵、组内根据课文确定几个问题,向对方提出。⑶、熟读本组内容,对对方的提问做好充分准备。
2、学生上台表演,并根据对方的提问进行回答。
3、看图,理解“停机坪”和“歌台”。(读一读,说一说,教师板书。)
4、看图,温习古诗《小池》。(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什么?)齐背古诗。
5、学生边表演边读这两段课文。
6、小结:我们不仅读了课文,表演了课文内容,孩童国回忆学过的古诗更好的记住了课文,知道了荷叶是圆圆的、绿绿的,是---的---。大家的学习方法可真多,收获可真大呀!㈣、复习巩固,升华情感
1、全班同学边演边背诵。
2、实践练习:荷叶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呢?
七、作业设计
回家以后,请同学们将自己眼中的荷叶画下来,我们进行一次绘画比赛,看谁眼中的荷叶最美。
八、板书设计 小水珠的摇篮
小蜻蜓的停机坪—荷叶圆圆—小青蛙的歌台 小鱼儿的凉伞、15、夏夜多美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看插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理解字义,让学生逐步独立识字。
4、欣赏夏夜的美景,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受助认为乐的美好品质。
5、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欣赏夏夜的美景,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受助认为乐的美好品质。
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四、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词卡片、动物、睡莲头饰、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激趣导入
1、前不久我们学过的一首古诗《小池》描写的是初夏的美景。那盛夏的景色是怎样的呢?(出示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 ?
2、夏天真美!夏天的夜晚也很美呢!(板书课题)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错误。
3、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通顺。㈢、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1、出示全部生字(带拼音),学生认读。
2、这些生字就躲在课文中,看谁先把它找出来。
3、找出来以后读一读,再把带有生字的那句话和同桌互相读一读,看谁读的准确。
4、再次出示生字(不带拼音)。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你是怎么记住的? ㈣、细读课文,读后感悟
1、夏夜,静悄悄的。忽然传来了呜呜的哭声,是怎么回事呀?请大家快速把1—5自然段读一读。
2、你们喜欢小蚂蚁吗?那你们来当小蚂蚁,老师来当睡莲,一起来读一读吧。
第二课时
㈠、复习导入
我们上节课认识的生字朋友又来找我们了,你还认识他们吗?(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㈡.读文感悟
1、师: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里上不了岸了。它在睡莲的帮助下,爬上了睡莲的叶子。睡莲姑姑挽留它。(出示句子:今晚就在这儿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呀!)生齐读。
2、是呀,夏夜真是太美了!这么美的夏夜,小蚂蚁住下来了吗?请同学们快速阅读6---16自然段。
3、它要去哪儿?为什么?
4、谁想来读小蚂蚁的话?(生练读,指名读。)
你们听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谁还想读?(全班齐读)
5、小蚂蚁回家了吗?哪些动物来帮它的忙了?再读8—12自然段。
6、他们说了些什么?大家练一练,喜欢谁就读谁的话。(学生练读)
大家读的真好,能演一演吗?(四人分角色练习表演)
7、指名上台戴头饰表演。(两组竞赛,师生评议。)
还有这么多同学想演,那我们一起来吧!想演蜻蜓的同学站起来。想演睡莲的呢?萤火虫呢?
小结:大家表演的真棒,为自己鼓鼓掌。
8、小蚂蚁是怎么回家的呢?
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出示第13自然段,指名读。)
多么可爱的小动物呀!谁能读的更好?
真不错!我们大家一起来读,好吗?生齐读。
9、现在出发了!(出示第14自然段,师引读。)
(配乐,生齐读。)㈢、读后扩展,积累词语
1、是呀,多美的夏夜呀!那夏夜有哪些美丽的景象呢?
出示小黑板:的小灯笼;的假山;的草坪;
指名说,齐读。
、除了青青的假山,你还知道青青的什么?
出示小黑板:青青的;绿绿的;弯弯的;
学生自由答)
㈣、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小蚂蚁又回到了家,蜻蜓和萤火虫也回家了,公园里又静悄悄的了。只有星星在高兴地眨着眼睛。看到这些情景,你想说些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啊,夏夜多美啊!” ㈤、指导写字
1、大家的课文读得这么好,字能写好吗?
2、出示生字: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从结构、偏旁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3、学生描红,临摹练习。
七、作业设计
除了蜻蜓和萤火虫,你知道还有谁能帮小蚂蚁回家呢?回家查找资料,活动课我们来交流。比比谁是小科学家,知道的知识最丰富。
八、板书设计
15、夏夜多美
睡莲
小蜻蜓
小萤火虫
(帮助)
小蚂蚁
16、要下雨了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以及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四、教学用具
挂图、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让学生回忆夏天下大雨前的情景,并说一说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
2、除了这些情况,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快要下雨了呢?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㈡、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
2、学生相互提醒要读准的字音。
3、认读词语。
4、认读生字。(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㈢、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错误。
3、同桌交流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4、指名说。
㈣、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1—3自然段。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并交流读懂了什么。
⑵、学生读课文,用“
”画出小白兔说的话,用“
”画出小燕子说的话。
⑶、指名读、评议。小组分角色读。
⑷、重点指导“我正忙着捉虫子呢!”这一句话。
⑸、全班分角色读,注意读出小白兔疑问的语气、小燕子耐心、温和的语气。
2、小组合作学习4—7自然段。
⑴、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⑵、小组自由合作读。
⑶、小组练说:小白兔又碰到了谁?问了什么?小动物是怎么回答的?
⑷、小组派代表到台上说。
⑸、小组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
⑹、全班齐读、表演读。第二课时
㈠、复习巩固
1、识记生字。
⑴、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⑵、汇报交流、重点指导、口头扩词。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㈡、学习第八、九自然段
1、启发学生思考:
⑴、听了小动物的话,小白兔相信了吗?
⑵、天真的下雨了吗?
2、指导学生朗读第八、九自然段,注意读出小白兔焦急的肯定语气。
3、引导学生小结下雨前的征兆:小燕子、小鱼、蚂蚁的活动。
㈢、指导背诵课文
1、学生自由背课文,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2、指名背课文。
㈣、书写生字
1、学生认读要求书写的生字,交流应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七、作业设计
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下雨前的征兆?
2、收集有关动物与天气的趣闻进行交流。
八、板书设计 天气
很闷
16、要下雨了
燕子
低飞捉虫
小鱼
游到水面
蚂蚁
忙着搬家
17、小壁虎借尾巴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3、初步认识一些小动物尾巴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一些小动物尾巴的作用;积累表示两个连续动作的动词。
三、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以及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四、教学用具
挂图、生字卡片、动物头饰、动物图片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壁虎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壁虎有关的文章《小壁虎借尾巴》。
板书课题,齐读。
㈡、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图画独立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提醒字的读音,注意平舌音和翘舌音。
2、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全班交流:你们小组新认识了什么字?是怎么认识的?(学生没说到的,教师及时提醒。)
3、出示词语卡片(带拼音):
小壁虎
借尾巴
蚊子
一条蛇
逃走
难过
姐姐
新尾巴
⑴、指名读,齐读。
⑵、去掉拼音再读。
4、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㈢、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壁虎向谁借尾巴?它借到了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2、指名回答,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贴出动物图片。
㈣、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很难看时,它的心情怎样?(伤心、难过)那就请你们难过地读一读,看谁读得最难过。(指名读,齐读。)
2、小壁虎向谁借了尾巴?(自由读第三段。)读小壁虎说的话,看谁读得最好。
3、读得真好,这么有礼貌!从哪个词语看出来它很有礼貌?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它呢?出示练习:小鱼的尾巴要用来
。学生填空。
4、对,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请你们用手做做拨水的动作。
小结:如果尾巴没了,小鱼就会淹死,所以它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5、分角色朗读小壁虎与小鱼的话,教师范读,男女生分读。
㈤、指导写字
1、学生认读生字,观察特点,并说一说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习临摹。
第二课时
㈠、复习旧知
1、把认识的生字读给同桌听。
2、学生观察图画,回答:小壁虎向
借尾巴,结果。
㈡、继续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四五段,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全班交流读懂的问题,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读老牛与燕子说的话,想想他们为什么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4、出示小黑板,帮助学生了解动物尾巴的用途:的尾巴要用来
。(学生用图片边摆边说。)
5、你们想想看,老牛、燕子的话又该怎么读呢?(注意各自的语气。)
小组分角色练读。
小结延伸,拓展交流: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多伤心呀!它还会向谁借呢?他们会怎么说呢?(仿照课文续说。)
学生借助收集来的资料,分小组说说其他动物尾巴的用途,并演一演。
6、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它该怎么办呢?(教师引读第六段。)
7、结果怎样?为什么?
指导朗读:小壁虎长出了一条新尾巴,这是它可高兴了。它的话该怎么读呢?(学生自由读,男女比赛读。)
㈢、课堂演练,加深理解
1、分角色朗读全文,喜欢谁就读谁的话。
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表演。
3、指名带头饰上台表演,共同评议。
七、作业设计
编故事:小壁虎长出了一条新尾巴,它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呢?朋友们会怎么说呢?
八、板书设计
17、小壁虎借尾巴
小鱼
图
拨水
老牛
图
用尾巴
赶蝇子
燕子
图
掌握方向
语文园地四
一、教学目标
1、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认识带提手旁的字。
2、在读句子中学习联系上下文分辨多音多义字。
3、懂得在生活中识字,并愿意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主动认字。
4、会积累词语,感悟词语的搭配。
5、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6、能结合图画编故事,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认识带提手旁的字;在读句子中学习联系上下文分辨多音多义字;懂得在生活中识字。
难点:感悟词语的搭配;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能结合图画编故事,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方法
以练习加深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导入:
今天我们来发现一些新东西。
㈡、我会认
1、把带有四种偏旁的字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学生先自由读,然后做分组游戏。
2、学生自由读一读,然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发现:每一行的字都有相同的偏旁。(相机在四行字的前面板书四个偏旁。)
还发现了什么?能举个例子吗?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字的偏旁与字的意思有关。
4、用这种方法你又认识了哪些字?(多种形式读“我会认”中的字。)
5、你还认识有这四个偏旁的字吗?(小组交流,进行汇报。)
㈢、我会读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句子,你们读一读,看看大家还能发现什么。
1、出示含有多音字的三个句子,分小组读一读。
2、指名读,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句子里有两个字是一样的,但读音却不一样。)
对了,这就是我们说的多音字。
3、你们能用它们不同的音来说说不同的词吗?
4、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学生交流、汇报。)
㈣、生活识字
教师展示拍摄的照片,最好是学生熟悉的街道或其他地方,引导学生认读照片上的生字,鼓励学生平时留意身边的汉字。
第二课时
㈠、导入
(播放时钟“嘀嘀嗒嗒”走动的声音)时间老人的脚步声响起了,又到了“日积月累”的时间,今天我们要积累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㈡、读读记记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一读。(自己读、与同桌读、小组成员一起读。)
2、指导朗读。
⑴、指名读,正音。
⑵、分小组练习朗读。
⑶、配乐朗读短语。
3、发现积累方法
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短语?
教师总结:在读书的时候做个有心人,就能积累好多词语。
4、扩展练习
你还能开动脑筋,把这些短语说得更具体吗?
()夏夜
()球赛
()松果
()翅膀
()问题
()天气
()眼睛
()荷叶
㈢、我会读
(出示小女孩在海边沙滩上玩耍的情景图。)
你看见了谁?谁跑过来和她一起玩了?(浪花)
1、借助拼音初读儿歌。
2、指导感情朗读儿歌。
⑴、学习第一自然段。
浪花是怎样和我一起玩的?(学习朗读第二句。)
多调皮的浪花啊!我和它玩得高兴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学习朗读第三句。)
你们喜欢这调皮可爱的浪花娃娃吗?(配乐朗读第一自然段。)
⑵、学习第二自然段。
我多想浪花娃娃能再和我玩呀!你们看,它真的来了!这回它给我带来了什么礼物呢?
多么珍贵的礼物呀!你们喜欢吗?那你们会怎么读呢?
⑶、学习第三自然段。
又是做游戏、又是送礼物,这么淘气、可爱,就像一群----淘气的娃娃。
你喜爱这些淘气的娃娃吗?能把你的喜爱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⑷、配乐朗读儿歌。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猜谜游戏)
一、教学目标
能结合图画编故事,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举行故事大王比赛,有没有信心获胜?
㈡、拓展活动,续编故事
1、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叙述:有一天,小兔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它走来„„
后面会发生什么呢?小松鼠会说什么?他们会怎么做?请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3、学生交流讲故事,比一比,谁的故事最精彩。
4、书上只有一幅画,你们的故事这样精彩,把自己的故事画下来吧,可以是一幅画,也可以是几幅画。
5、把画的故事展示出来。
㈢、拓展学习
5.人教版四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篇五
一、字词扫描 1.会读会写
恻隐(câ)豁免(huî)告禀 庖代(páo)遍稽(jī)越俎(zǔ)代庖(páo)
癖性(pǐ)簌(sù)诉讼(sîng)契约(qì)袒护(tǎn)刽子手(guì)
中流砥柱(dǐ)
糍粑(cí bā)阴霾(mái)打鼾(hān)(同音误写:憨、酣)
鹭鸶(sī)盘缠 睡眼惺忪(xīng sōng)
蓦然(mî)
囫囵吞枣(hú lún)
峥嵘(zhēng rïng)嬷嬷(mï)涟漪(lián yī)弥撒(mísa)鳞次栉比(zhì)
伫立(zhù)山麓(lù)远眺(tiào)
2.会译会用
第十三课《威尼斯商人》(节选)
1.绅士:旧时地方上有势力、有功名的人
2.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3.殿下:对太子或亲王的尊称 4.怨毒:仇恨。怨:怨恨;毒:痛恨 5.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 6.残暴:残忍凶恶
7.仁慈:仁爱慈善 8.恻隐: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
9.出人意料:事情出乎人们的意料之中
10.心如铁石:心像铁石一样坚硬。比喻心肠硬或意志十分坚定 11.万恶不赦:形容罪大恶极,不可宽恕 12.遍稽群籍:指翻阅查找很多书籍。第十四课《变脸》
阴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烟尘而显得浑浊。
糍粑:用糯米捣碎后做成的一种食品,黏而软。打牙祭:偶尔吃一顿丰盛的饭。
睡眼惺忪:形容睡觉的人刚睡醒,还没有完全清醒。蹑手蹑脚:形容走起路时脚步放得很轻。第十五课《枣儿》
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兴冲冲:指遇到开心的事情兴致非常的高涨,兴是指兴致,冲是指提起来了、提高了,冲之所以用了重缀的方式是加重语气,表示非常高兴,非常的有兴致。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第十六课《音乐之声》
鳞次栉比: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中性。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顶礼膜拜: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人跪下,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这里形容十分虔诚地行礼。贬义 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整夜。老成持重:经历多,做事谨慎稳重。固执己见:坚持己见,不肯改变。
峥嵘:高峻,突出。
涟漪:细小的波纹。伫立:长时间站立。
三、文学资讯
第十三课《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早期重要剧作,也是戏剧史上的经典作品。课文节选的一场戏,描写了威尼斯法庭审判“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这场戏所描写的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和所塑造的鲜明对立的人物形象,具有深厚的人文主义内涵;剧中有夸张、对比、悬念、突转等戏剧技巧的圆熟运用,有仁慈与残忍、友谊和仇恨、复仇和报应之间的尖锐对立以及情节发展的波澜起伏,紧张曲折,出人意料,充满着极强的张力;其诗剧的语言,既个性化而又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精练优美,富有诗意。我们可以从这一堪称艺术典范的剧作中,领略莎士比亚这位戏剧大师高度的戏剧才能。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四课《变脸》
作者魏明伦,选自《魏明伦剧作精品集》。《变脸》全剧共六场,本文节选自第二场。川剧。
第十五课《枣儿》
6.人教版四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篇六
8.彩色的梦
教学设计说明:
这首儿童诗语言简单、优美、朗朗上口,文章洋溢着浓厚的童真童趣。诗歌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因此在本课教学设计中,要加强朗读,指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梦的美好,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还要注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用词方式,进行语言积累。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多彩之处。3.熟读课后“我会读”中的小韵文。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凸显个性,力求创新。2.梦的色彩情感体验及画面布局和形象的塑造。教学准备:
1.学生用绘画材料等。(学生)
2.梦境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梦境。
1.启发谈话,引出课题:同学们好!昨晚睡得好吗?有没有做梦?谁来讲讲你的梦? 2.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3.检察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2)开火车认读生字。(3)用生字组词。4.指导学生书写。5.阅读:
(1)下面我们来分节朗读课文,你喜欢读那一节就读哪一节。(2)鼓励学生和别人比赛读课文。
三、体验情感,表现色彩。
1.师:每个人的梦都不一样,有几位同学也想给你们展示一下他们的梦,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最欣赏哪一幅?他们做了一个什么梦?梦中有什么形象?他们的梦境主要运用了什么颜色?
2.师:夸张的形象、大胆的色彩形成了多彩的梦。看了他们的梦,同学们也得到了一些灵感,同学们,你的梦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一个怎样的梦?现在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3.学生创作,展现梦境,教师巡视指导。播放音乐。
四、评价交流,体验快乐。
1.师:谁来晒晒自己的梦?同学们,你觉得哪个梦最富有想象力呢?为什么? 2.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五、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完成一幅梦境中的画作。这节课的主题是彩色的梦,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教师尽量不在黑板上示范画,因为有些学生会依赖老师,依赖范画,但也有好多学生的画面非常具有创意。引导学生了解到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求异求新,才能设计好的作品。不仅课堂上这样做,在生活中更应养成乐于观察、善于创造的良好学习习惯。本课教学中常见问题在于:学生在创作中对于梦境效果的体现不准确或不明显。教师最好课前创作些表现梦境的范画来进行引导,启发学生创作思维,另外还可以借助范画解决构图问题,也可找来表现梦境的招贴、漫画给学生欣赏分析,用于解决这一难点。
9.枫树上的喜鹊
教学设计说明:
这篇童话故事内容比较简单,对话多,学生非常喜欢,学习兴趣很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童话内容,体会童话阐述的道理。导学案中,努力增强学生的角色意识,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角色所说的话,体会其内心情感,从而有效的突破难点,感受作者内心的喜悦。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会用“?”、“!”、“„„”来表达。教学重难点:
1.体会“?”、“!”、“„„”的作用,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2.创设故事情境,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并借助“?”、“!”、“„„”来表达。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图片。(教师)
2.预习课文,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读准生字,识记字形。(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枫树上的喜鹊。
2.谈谈对喜鹊的印象,思考课题让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要求。
(1)圈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掌握它们。(2)读一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思考:故事发生在哪里?这篇故事讲的是什么?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1)教师随意地抽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学生正音。(2)课件出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在朗读中巩固生字。
(3)教师再次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三、自主写字,学习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教师出示要求书写的8个生字。指导按类观察汉字,找规律,想想怎样写才漂亮。
(1)指名读,说偏旁,组词,提示注意点。(2)教师应学生要求范写其中两个字。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评。
四、课堂小结。
总结课文里出现的场景和需要识记的生字词。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的程序:“读字”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难写,讨论汉字的部首,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含义,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大部分的汉字都有自己的偏旁,而这些偏旁的书写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这个偏旁的书写,就可以运用到带有这些偏旁的字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字的结构安排更为合理;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和学生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让学生自由讨论,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谈话导入。1.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2.组织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3.教师板书课题。
二、品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你看到了一棵怎么样的枫树?想把什么词语送给枫树?
(2)再读第一段,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喜鹊和枫树)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默读2-12段。思考如下问题。(1)令我高兴的事是什么?
(2)描写喜鹊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作者称喜鹊妈妈为喜鹊阿姨,六个孩子为喜鹊弟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关联词:“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出了什么?
(5)理解省略号的意思:阿姨教弟弟唱歌、做游戏,学拼音„„省略号表达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
三、课堂练习,巩固运用。
1.词语开花比赛,用本课生字组词。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问句和感叹句,小组里读一读。3.四人小组合作编故事。
四、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想象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每个孩子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充满着想象和童趣。课堂上多处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给机会让学生创编并表演课本剧,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在课文中尽情地遨游,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表达,做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10.沙滩上的童话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课文的语言和孩子们十分贴近,教学时,我们要帮助学生用连贯的语言描述故事,进而帮助他们自己也来编故事。大家都知道读和说是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通过读和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深地理解课文,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大量的读和说,锻炼学生的读说能力。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通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情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4.学习小朋友勇敢、善良的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朋友们在沙滩上编织了一个什么样的童话。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制作生字卡片。(教师)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喜欢看童话吗?你们看过哪些童话? 2.板书课题:沙滩上的童话。
3.引导学生思考: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感知大意(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确。
2.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和识字经验,介绍生动有趣的记字方法。3.让学生再读课文,说说孩子们在沙滩上编织了一个什么童话。
三、探研展示,重点突破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快乐天地”在哪儿?我们为什么称它为“快乐天地”?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
2.师引读,指名读,思考: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活动”?是怎样做的?我们编织了一个什么童话?
3.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小朋友心地纯善。提问:孩子们的故事是真的吗?妈妈为什么会被我们当作是公主?
4.教师朗读第15~19自然段,学生思考:妈妈怎么会出现在身后?妈妈为什么开心地笑了? 5.引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提问:你们觉得课文中的小朋友们可爱吗?为什么?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童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五、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节课中,多次设计说话练习,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为学生的说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根据课文特点,创设丰富的情境。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采用与泉水对话的形式,让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中,孩子们在愉快的朗读中,激活了思维,感受到了泉水之美,体会到了泉水的无私。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10个生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2.积累词汇,掌握常见表达感情的词语。
3.学会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4.学习看图写话,结合图片内容,“想一想,小虫子,蚂蚁,和蝴蝶用鸡蛋壳做了哪些事?它们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写的时候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组织好语言,思路清晰,表达清楚。
5.学唱。阅读“手影戏”。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训练倾听的注意力,能听清楚别人讲话的内容,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认识10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
3.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学会在句子中正确的使用。4.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表达事物的能力。
5.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学会正确书写汉字。6.教育学生讲承诺,守信用。教学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2.收集有关诚信的名言名句或故事。(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
一、识字加油站
1.谈话引入:我玩过哪些玩具? 2.出示生字词卡片,老师带读。3.教师引导:大致理解词义。
4.学生自由认读,同桌互相指读,开火车读。5.老师指名读,检查认字情况。6.根据主题扩展词语,比比谁的词汇多。
二、字词句运用
1.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收集表达情绪的词语。形容生气:愤怒、恼怒、怒发冲冠、勃然大怒。形容高兴:兴高采烈、欢天喜地、喜气洋洋、喜笑颜开 形容难过:悲伤、悲痛欲绝、心如刀绞、愁眉苦脸 2.字词说句子。
(1)根据例句,学习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句子,比如生活中“妈妈一回到家就忙起来了,一会儿洗菜,一会儿做饭,一会儿又来检查小明的作业有没有做完。”
(2)小组比赛用加点字组新词。
三、看图写话
1.师指导生观察每幅图片,让学生口头叙述每幅图的情景
2.生大致了解每幅图情景,用早上,过了一会儿,到了下午,天黑了等词语将这些图片连续起来写一段话。
3.注意时间的先后顺序且要语言通顺,逻辑清晰。
四、书写提示 1.学生观察生字。
(1)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找出这些字的特点。
7(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生字。2.指导学生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1)写字时正确的坐姿是怎样的?(2)写字时正确的执笔姿势是怎样的?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注意:全包围的字,书写时要把国字框写得方整,框内部分的大小要合适。三包围的字,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的大小要写得协调。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一、日积月累
1.让学生将自己提前收集的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或是故事相互交流,相互说说。2.然后出示小黑板或投影。轻诺必寡信。——《老子》 失信不立。——《左传》 小信成则大信立。——《韩非子》 带领学生朗读,不懂的字借助拼音读懂。3.小组讨论每句话的意思,看谁说得最准确。
轻诺必寡信:轻易得到的许诺总是缺少信用,经常把事情看得太简单,做起来一定有很多困难;轻易向别人许诺的人,不会守信用。
失信不立:不讲信用的人无法在社会立足。引申为无法立足于社会,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小信成则大信立:做小事情讲信用,就能够建立起很大的信用。
4.收集整理同学们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整理好之后给学生罗列出来,让学生增加诚信方面的知识,今后的写作可能会用到。
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承认。企业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张瑞敏
真诚到永远。——海尔著名广告语
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林达生
品牌包含了公司多年来积累的诚信声誉,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英国商人
二、我爱阅读
1.老师指导学生欣赏《手影戏》,自主积累词语。
7.人教版四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篇七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生活很拮据。”这句话中, 作者一连用了“六口人”“一人”“全靠”“维持生计”“很拮据”这几个词语, 是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我”家很穷, 日子过得很紧巴, 生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父亲身上。这是一个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家庭, 父亲似乎有理由留下这辆奔驰车。
2“.不一会儿, 我看见……都被他赶了下来。”奔驰牌汽车正是父亲梦寐以求想要得到的, 但此刻的父亲神情严肃, 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半点喜悦。甚至还把孩子赶下车。我们完全可以猜想着“赶”字的背后纠集着怎样的矛盾和痛苦的心理。
3“.母亲让我仔细辨……写的淡淡的K字。”“可以看出……的痕迹。”读到这里, 我久久没有移动过视线, 这个“淡淡的”让我感觉到父亲曾经有过的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为什么父亲要用橡皮擦去这个K字?既然擦了, 又怎么会留下淡淡的痕迹?父亲究竟做过些什么?……这些文字给我们留下了一连串的空白。从这几个细节中, 我们能看出父亲曾经做过艰难地抉择。
【阅读感悟有高招】
一、感悟于关键词语
教学片段记录:
师:按常理, 父亲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汽车, 该是怎样的心情?有怎样的行为与动作?
生:高兴得手舞足蹈。
师:而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请找出来读一读。
生:“我几次兴奋地……都被他赶了下来。” (读)
师:这个句子中, 你觉得哪个词语最能体现父亲行为的反常, 可换做什么词?
生:“赶”, 可以换做“推”。
师:带进句子读一读。
师:有什么感觉?哪个词语好?
生:“赶”字好, 写出了父亲的反常举动, 也写出了“我”的不解。
收获:在这个片段中, “赶”字在这个句子里显得很有分量。通过“找词、换词”, 让学生理解父亲举动的反常, 态度的不近人情。接着三次引读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复沓, 直指父亲内心的矛盾、焦躁。“赶”在这里巧妙地处理, 让学生对父亲的矛盾心理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二、阅读在细节之处
教学片段实录
师:这个道德难题是什么?当我迷惑不解的时候, 母亲让我看了什么?
生:看了两张彩票和那个淡淡的K字。 (出示句子) “母亲……淡淡的K字。”
师:这个时候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生:K字为什么是淡淡的?
师:那一天父亲究竟做过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不同寻常的日子。用你手中的笔, 再现当时那不同寻常的一幕吧。
(出示) 面对这张彩票, 父亲慢慢地拿起橡皮, 他想 ____________, 渐渐地那橡皮终于落在了那个K字上, 轻轻地擦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面对这张彩票, 父亲慢慢地拿起橡皮, 他想:我们家生活实在拮据, 我们是多么需要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啊, 还是留下这辆汽车吧。把它擦掉, 车就是我的了。
生:面对这张彩票, 父亲慢慢地拿起橡皮, 他想:我还是擦了吧, 毕竟库伯家有钱, 我家没有钱, 彩票是我买的, 应该归我。对于库伯来说, 这辆车只是锦上添花, 而对我家来说是雪中送炭啊!
师:可是面对道义和良知, 父亲又会怎样想, 怎样做呢?请再次让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的界限, 再一次回到当时的情景吧。
(出示) 擦着擦着, 他的手忽然又停止了, 他又想 _______。想到这里, 他又放下了橡皮 _____。
生:擦着擦着, 他的手忽然又停止了, 他又想:这怎么能行呢?我应该做一个有信用的人, 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与道德。想到这里, 他又放下手中的橡皮, 收好那张彩票。
生:擦着擦着, 他的手忽然又停止了, 他又想:我不能这样做, 如果这样, 跟小偷又有什么区别呢?想到这里, 他又放下手中的橡皮, 收好那张彩票。
师:是啊!一个淡淡的K字, 包含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这是何等艰难的一段心路历程呀!
8.人教版四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篇八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具体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单元解读
本单元为古诗文单元,所选课文除《诗五首》外,均为古代游记或名胜记。浏览山水名胜并记录所见所感,是古代文人追求的风雅韵事。
本单元的山水游记均系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入对小石潭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僻地的美好风物寄喻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超越单纯写山水楼阁的狭小境界,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从而将全文重心放到纵议政治理想上,提升了文章的境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则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乎以宽和仁爱之心“乐民之乐”。而在《满井游记》中,作者袁宏道纵情山水,陶醉于郊野春朝的美景,既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又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
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积累文言词语和古诗文名句;理解、把握这个单元古诗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诗文中的语言和意境。
2.方法与过程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能根据要求查找一般的资料,初步懂得利用资料帮助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进一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培养关注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操;体会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单元导读示例
一、课前欣赏: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蒙蒙的细雨飘洒在静静的长安大街上。这轻柔细润、酥油一般的小雨悄悄地滋润着大地。不经意间,你放眼远眺,山坡上,原野间,到处是一抹抹新绿。当你兴冲冲地赶到近前,想好好观赏一番,那绿色却反而消失了,不见了——草儿虽然开始返青,但毕竟还太小、太嫩。是的,早春是春天的开始,大地转绿,生机勃勃,哪个时节能唤起这么多的希望呢?早春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是一年里春光最好的时节,远远胜过那烟柳满城的晚春!
【赏析】
这首小诗是韩愈写给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朗朗上口,表达新巧,感情纯真,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句诗中,绝妙佳句便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了。我们可以想一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没见。不着急,一番小雨滋润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田间山野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的颜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燃起了希望。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却是稀疏的极为纤细的芽,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墨的妙笔,隐隐泛出的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是一抹新绿,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二、课文导读:
柳宗元在游记《小石潭记》中,寄情于山水之间,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融入寻访山水胜景的闲情雅趣之中,使情与景水乳交融,别具一格。因而,作者的游山玩水实则是烦闷的内心精神世界的表现,是借游山玩水来排遣内心的抑郁苦闷。“似与游者相乐”等句子,看似写潭中游鱼的自由、欢快,实际也折射出作者的孤寂与忧伤。
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最好的方式就是放声朗读,当然首先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课文大意。在诵读时,不妨放声朗读或是摇头晃脑唱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一)文题理解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柳宗元曾被贬为永州司马,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全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永州八记》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钅母潭记》《钴钅母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二)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他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
(三)字词积累
1.生字字音
卷石(quán)参差(cēncī)寂寥(liáo)摇缀(zhuì)
悄怆(chuàng)俶尔(chù)佁然(yǐ) 嵁(kān)
翕忽(xī) 幽邃(suì)坻(chí)
2.文言词语积累
(1)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
佁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表示承接,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动词,“成为”)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四)谋篇立意与结构内容
1.谋篇立意: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2.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小石潭的位置,描写其特点和潭边景色。
第二部分(第2~4段):从三个方面写小石潭。①写潭中游鱼;②写潭水的来源;③写潭水四周景色给人的感觉。
第三部分(第5段):交代同游者的姓名。
(五)《小石潭记》写作特色
《小石潭记》是一篇篇幅短小、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文章采用多种手法,有声、有形、有色地刻画了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幽美和宁静。
1.内容驳杂,题旨鲜明。文章以游踪为序,依次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如鸣佩环),后写“形”;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清;石,怪;树,美;鱼,乐),后写远望(岸势,犬牙差互;水源,不可知);最后写潭境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从而抒发凄苦孤寂的心境。纵观全文,作者不是因景而写景,而是借景来抒情,主旨鲜明,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2.手法灵活,结构井然。文章采用先声夺人、动静结合等手法,把景写得玲珑剔透、精美绝伦。无论写潭的出现,还是写游鱼、竹树、岩石、溪水都惟妙惟肖,形神毕现,富有诗情画意。写小潭出现时,先写隔竹林听到流水声,未见其形,先闻其声,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第二段用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此段以实写虚,以动写静,其中以写鱼为实,以写潭水和天气为虚;以写鱼在水中游为动,以写日光照映下的鱼影投在水底石上,历历在目,清晰可辨为静。鱼儿往来翕忽之动,名为写动,实则衬出潭之静。作者用一“乐”字,真实表达了自己的由衷欢乐。
全篇从发现小潭到概括石潭全貌,从写潭水到写气氛感受,由远到近,由总到分,由景到人,结构井然有序。
3.摹形言事,造语典雅。文章运用修辞手法,精巧传神。开篇形容水声清脆悦耳用“如鸣佩环”;第三段作者把镜头推向远方,描摹溪岸的曲折,用“斗折”为喻;描摹溪流的蜿蜒用“蛇行”为喻;用“犬牙差互”为喻来写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用“亻台然”“俶尔”“翕忽”把鱼的情态描绘得惟妙惟肖;用“蒙络摇缀”四个字写出了潭边的景物。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根据自己的具体感受取喻,使得文章语言精当贴切,生动传神。
4.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虽把小石潭的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流连忘返,实际上渗透着作者惨遭不幸的感受和无比失落的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环抱,清静幽美,却不被世人所闻,这正是柳宗元怀才不遇的内心写照。作者来到这过于清冷的环境,触景伤情,激起了他愤世嫉俗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不可久居”便真实地流露出作者无法摆脱现实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他对现实的不满。
(六)问题探究
1.第二段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惟妙惟肖,这里除了对鱼的刻画外,还有怎样的作用?
这一段正面描写游鱼,侧面表现水清。仅“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便将水之至清若无的境界表达了出来,另外从“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等五句描写来看,或静或动尽显游鱼形态,也可见水之清。另外,“似与游者相乐”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面看来是写鱼之乐,实际上是写人之乐,是作者观鱼时心情快乐的外化。
2.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表现了小石潭周围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第四段表现了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实际上透露出作者贬居期间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情感又会流露出来。
4.品味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渗透在景物描写中,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描绘景物时,把自己的不幸遭遇融入观景的感受中: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被竹树环抱,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作者触景伤情,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境。然而,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反衬出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三、阅读精品屋
(一)阅读郑板桥的《靳秋田索画》,然后答题。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窗外修竹②良朋辄至
③绝不知乐在何处④用以慰天下之劳人
2.文章描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这篇文章,我们分明可以感觉到郑板桥与陶渊明在思想品格上是一类人,请你说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段文章中你可以看出郑板桥擅长画______,其依据是 _______。
(二)阅读《小石城山记》,然后答题。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木丽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选自《柳河东集》)
6.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和韩愈倡导了__________,因而同被列入____________ 。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自西山道口径北(一直往北 )
B. 其旁,出堡坞(从……出来)
C. 不得一售其伎(通“技”,技巧,这里指奇景)
D. 神者倘不宜如是(这样)
8.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 土断而川分B.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
C.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D.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益奇而坚②是二者③良久乃已 ④余未信之
10.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仔细阅读全文,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石城山上的石头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山一定有水,水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石城山也有树,树长在什么地方?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文章中,作者怀疑什么?责怪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在结尾作者说“余未信之”,他不相信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长 ;②就;③断然,绝对(根本);④宽慰。
2.描述作者清贫的生活,并表明作画是为给辛苦劳作的人欣赏的。
3.①没有那些俗气的客人,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于是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 ②不是用来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的。
4.都具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居所简陋,一个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一个是“三间茅屋”,但他们一个“晏如也”,一个“绝不知乐在何处”。 在文中,他们都表达了归隐生活的欣喜之情,说明了他们都具有远离官场污浊,甘于退守清贫的超凡脱俗的思想品格。
5.兰、竹、石;画兰画竹画石。
6.柳宗元;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
7.B8.C9.①更; ②这; ③很; ④我。
10.①这个地方的灵秀之气,不创造伟大人物,而只创造这些景物,所以楚地的南部人才少而石头多。②来慰藉那些被贬在这个地方的贤人。
【人教版四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推荐阅读:
四下八单元自由写作 2人教版08-10
人教版四下语文教学计划10-26
人教四下语文教学总结08-05
第四单元 学戏曲(新人教四下音乐教案)09-3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06-2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08-12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11-13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