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共10篇)
1.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篇一
胜利街道加强社区综治工作
为“争创”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胜利街道近期利用两天时间对社区综治专干进行了业务培训。此次培训旨在提高社区综治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增强她们工作能力,同时也为下半年综治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培训内容除涉及有关业务知识外,按照上级责任状的要求,逐条细化,具体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使她们更加清晰地了解综治工作包涵的内容以及各项任务,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今年恰逢新一轮“争创”工作开展的第一年,在总结先前“争创”经验的基础上,更要深入探索,不断开拓,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因此,此次培训的重要性愈发的明显。通过培训,无论是对于从事社区综治工作的老同志,还是刚刚从事此项工作不久的新人来说,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感受。有些老同志表示,培训内容比以前更加详细了,对工作的了解更加深入了。一些新同志则表示,刚刚承担起这份工作,感觉无从下手。通过培训,自己对这份工作有了一定程度地了解,也知道从哪些方面来着手,而且学习到很多业务知识。
2.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篇二
充分认识在社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在社区开展普法教育是法制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的不断深入, 居民的生活方式、思想状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呈现多样化。
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多种经济体制并存, 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经被打破, 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 这部分人由于没有一个具体的组织来管理, 法制教育状况非常薄弱;二是社会流动人口增加, 使得社区治安存在很大的压力;三是随着劳教制度的改革, 社会服刑和安置帮教人员将逐步增加, 对加强社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和政府转移出来的服务职能, 大部分由社区来承接。同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各项制度改革的深入, 社区居民与所在社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社区居民不仅关注社区的发展, 参与社区的活动, 而且对社区的服务管理、居住环境、文化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
通过分析社区现状, 我们认为在社区进一步加大普法教育力度, 提高居民的法律素质和文明程度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的法治环境, 对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对于推进“文明城区”和“首善之区”建设, 保持社会稳定, 推动依法治区的进程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确保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在城市社会的转型过程中, 相当数量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过渡, 社区的“社会人”的人数不断在增加。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加强社区法制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使社区法制教育工作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就要紧紧结合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 研究新思想, 探索新途径, 解决新问题, 扎扎实实把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一) 在组织措施上要做到“两个到位”
一是要组织到位。作为以居委会为单位的社区主管部门要成立负责这项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 党政主要负责人必须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并指派有一定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班子干部负责此项工作。领导要亲自动员, 亲自部署, 亲自抓检查落实。切实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 分管领导具体抓, 职能部门全力抓, 其他部门配合抓, 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保障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网络的科学完善。
二是要制度到位。为保证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根据形势和工作实际, 社区要有社区法制教育考评制度, 要将社区法制教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 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和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
(二) 在普法宣传对象上要做到“三个突出”
一是要突出社区居民骨干。特别要注意调动和发挥居住在社区内的党员和法律工作者以及离退休干部的作用, 因为他们是做好居民群众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二是要突出社区青少年。各社区要加强与辖区内中小学校的沟通, 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阵地, 使在校的学生出了校门走进社区同样感受教育氛围, 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形式, 使社会每个环节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都不失控。
三是要突出外来流动人口和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员。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 人口流动越来越多, 外地人员来津务工经商的人员也随之增多, 在新兴居民小区购房居住和在老旧小区租房居住的外来人员也越来越多。随着劳教制度的改革, 社会服刑和安置帮教人员将逐步增加。因此, 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和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员的教育和管理是现在和今后一段时期相当艰巨的任务和重点。
(三) 在普法内容上要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现实生活所需
街道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应由两方面组成, 第一是相对比较固定的学习内容, 这部分基本上要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婚姻法》、《继承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义务教育法》、《国旗法》以及涉及保护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第二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形势、不同地区的实际, 有侧重、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性的法制宣传教育。社区要充分借助社会上大型的法制宣传活动的舞台, 如综治宣传月、“6.26”禁毒日、“11.9”消防宣传日、“12.4”宪法宣传日等, 对社区群众开展适宜的法制宣传教育。
(四) 在方式方法上要丰富多彩、灵活多样
目前仍在采用的传统的宣传方式, 如法制橱窗、板报、法制图片展、印刷发放宣传资料等, 这些方式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要根据各社区的实际和形势发展需要, 在创建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上下功夫。如利用网络开展法制动漫、利用播放广场电影时播放法制宣传短片、利用社区文艺宣传队开展法制文艺演出、利用社区电子显示屏做普法公益广告等。要注意开拓普法教育与维权相结合, 普法阶段性与长期性相结合, 普法教育的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新途径和新渠道, 使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朝更有益于群众接受的方向扩展, 通过好的形式进一步增强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今年河西区司法局为配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 为每个街道制作了一套与广大社区居民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展板, 由各街负责到各社区进行循回展览;还印制了普法凉扇和普法宣传彩页向社区居民发放;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3.如何加强社区妇女儿童保健工作 篇三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76
“儿童优先,母亲安全”逐渐形成新的道德观念和维护人类健康发展的行动准则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预防保健功能的重要依托,妇幼保健又是社区预防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積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后,发展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搞好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是我国目或将来的卫生工作重点。社区卫生服务已成我国城市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而妇女儿童问题又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2008~2011年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拓宽妇幼保健服务领域,增设了婚前健康教育、产前保健、产后产妇及新生儿访视、儿童计划免疫和儿童体检,加强产褥期和新生儿医疗保健,提高产妇和新生儿健康水平,积极开展了健康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基于以上情况,我社区积极开展了以下业务。
明确社区妇女儿童保健工作重点
妇女儿童是一脆弱的群体,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人口质量、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满足他们的健康需求是母婴保健工作方针的充分体现。据此,确定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工作的重点必须立足基层和群体,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作为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内涵。将开展新婚保健作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优生优育的重要一环;开展产褥期及围产期保健,重点抓好产后访视;开展7岁以下儿童的系统保健,利用多形式进行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指导,降低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率。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①建立健全妇女儿童健康档案:将所辖社区内新婚及育龄妇女、儿童单独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围婚期、孕期、产前健康备忘录,有选择地记录一些与健康有关的情况,将来可成为医生判断胎儿和母亲健康状况的依据。②开展健康教育:开办健康教育学校,开办新婚学校。通过录像、宣传栏、咨询和讲座等形式对准备结婚男女进行婚姻保健知识教育;建立孕妇学校,通过录像、讲座、发宣传单等形式广泛进行孕期、产期、产后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由妇产科、儿科医生进行孕妇、产妇、新生儿访视避免产褥期及新生儿期疾病的发生。要对辖区服务对象不断进行追踪观察,在全面掌握本社区妇幼健康状况的情况下,进行病谱分析。通过分析、调查,进而探索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针对性地做妇幼保健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健康教育,从而提高社区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③开展围产期保健:产前保健的重点是做好产前访视从早孕建卡到分娩共进行至少5次产前检查,举办各种知识讲座,宣传产妇保健等系列保健知识。产后访视重点是促进母乳喂养和避孕措施的实施。产后访视是孕期和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服务的延续[1]。安排妇产科、儿科医生深入社区家庭进行产后访视,在访视中了解产妇生殖器官等躯体恢复情况,了解并指导新生儿脐部护理及新生儿脐带脱落的情况等,及时发现产褥期及新生儿期出现的问题,发现问题可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访视医生在产后7天、14天、28天做3次诊视指导。每一产妇上门访问3次,巩固产妇在医院获得的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保证母乳喂养工作的连续性。在访问的同时做好落实计划生育措施的工作,从而预防了产后妊娠,降低了人工流产的发生率,母乳喂养率逐年提高。2008年产后访视89例,访视率达到79%,母乳喂养率达到85%;2009年产后访视105例,访视率达到96%,母乳喂养率达到93%;社区儿童保健医生,在儿童健康档案中,从新生儿访视开始,有体检、预防接种的详细记录。儿童家长随时都能从医生那儿了解自己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健康情况与保健知识,健康教育采取互动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
保健和临床相结合:在抓好妇幼保健工作的同时,努力实现保健与临床相互促进,以临床做妇幼保健的后盾。增加相应的设备仪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标准,设置有预防保健科。内设计划免疫室、妇女保健室、儿童保健室,还设有心理咨询室、健康教育室。主要设备有体重秤、软尺、婴儿磅秤、B超、X线机、红外线乳腺透视仪、微波治疗仪、妇科检查床等。
讨论
本社区通过积极开展与妇幼保健有关的医疗服务、健康教育等项目,效果显著。以上实践证明,妇幼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和提高,产后访视率逐年提高。与此同时,还需积极开展产前保健、妇女病普查、围绝经期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目前妇女儿童家庭访视已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肯定,医务人员的工作得到了充分的信任,因此应该继续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巩固广大居民保健意识,扩大影响力度,使社区妇幼保健工作能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怀琳.产后访视工作在社区妇幼保健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作用[J].兰州科技情报,2000,4(29):8-9.
4.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篇四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社区建设实际,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以服务群众为重点,通过在职党员亮出身份,展示风采,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管理、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为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根据“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工作要求,结合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以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其在思想上的导向作用、政治上的示范作用、服务上的带头作用,把党的工作渗透到社区建设、管理、服务、文化、维稳等各个方面,达到联系、宣传、服务、团结群众的目的,充实党员队伍建设的内容,进一步增强社区党建工作力量,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
1、做好在职党员的思想发动工作。教育和引导本单位在职党员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管理及居民群众的监督,组织、督促本单位在职党员及时到所在社区党组织报到,教育党员在社区中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组织的活动,按照社区要求搞好各项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3、积极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和优势,支持社区开展各项活动。积极为社区办好事、办实事,解决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1、树立“身在社区、心系社区、服务社区、奉献社区”的思想,积极主动到社区报到。服从所在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的双重教育管理,认真履行党员的责任与义务,带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树立“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积极参加“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我为社区添光彩”、“党员服务进万家”、“党员责任区”、“党员设岗履责”等社区党组织开展的活动,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3、定期走访所联系的社区群众。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反映民意、解决民难。
4、尊老爱幼,关心邻里,帮贫扶弱,争创文明家庭,带头履行社区居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5、带头倡导健康文明的社区文化。主动参加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环境建设、文化建设等群众性、公益性活动。
5.浅谈如何加强社区警务工作 篇五
基本功,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增强基层民警的素质,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只有认真抓好“三基”工程建设,才能有力促进社区警务工作。
一、当前社区警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中,由于自身和体制制度存在的不足,使得社区民警所承受的压力与其他警种相比要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区民警工作的热情和效率,影响了社区警务的工作开展。主要表现在:
(一)少部分民警没有树立以社区群众为核心、服务群众的思想,警民之间了解太少。虽然不少社区均建立了警务室,但有些民警责任心不强,很少下管区,只有真出了事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似地敷衍应付,没有深入社区在群众中开展工作;有些警务室的内务管理松懈,长期不打扫卫生,物品摆放凌乱不堪,给社区群众留下了社区民警懒惰邋遢、脏乱差的恶劣形象。民警没有树立以群众为本的观念必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鱼,使社区警务工作无法开展。
(二)少部分民警的素质与责任区民警要求的高素质存在差距。在社区警务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收集信息、人口管理以及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根据社区警务战略的要求,派出所责任区民警要一警多能、一警多用,社区民警 “沉”在社区之中,处理自己社区内发生的方方面面的事情,工作内容纷繁复杂,要成为社区预防、打击、服务的“多面手”,因此对民警的素质要求很高。由于少部分民警自我要求不严,加之年龄、知识结构等问题,在社区管理中不能胜任全部工作,着手于办理案件、处理纠纷、布置耳目、管理重点人口及流动人口、上报信息、开展安全防范等工作时感到力不从心,自身工作压力很大。如有的社区民警年过五十,精力不够;有的是从其他警种转来,业务还未熟悉;还有个别则是由于文化水平较低,能说不能写,办事简单应付,群众反映不佳。这些都制约着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
(三)派出所民警特别是社区民警普遍存在超负荷工作的现象。超负荷工作在公安机关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基层派出所民警更是如此。国家规定公务员的标准工作时间为每周40小时,而在基层特别是社区民警即使是工作较为规律时也是在50小时以上,至于加夜班、双休日不休息更是常事。大量的中心工作、阶段性、临时性工作和不确定的工作时间,使社区民警长期处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由此带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也影响了工作质量。当然,超负荷工作除了我们公安工作自身性质决定的原因之外,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个别民警个人能力有限,效率不高,需加班才能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是有些工作事先在警力调配、警力使用上没有很好规划,牵制了一定的警力。
(四)社区民警的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改进。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考核制度是社区警务工作的良性发展导向,单靠社区民警的自觉性、主动性、来搞好社区工作是不够的,人毕竟都有惰性,内部动力很大程度需要外部压力来推动,除了加强民警宗旨教育外,应根据社会治安、工作情况等综合因素,科学制定工作目标,积极引导社区民警为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社会稳定的目标而主动联系群众,同时明确规定每项警务活动工作流程和行为规范,并以制度形式加以固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只有抓好“三基”工程建设,才能有效促进社区警务工作
针对社区民警在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找出解决办法、提高工作效率、突出基础工作管理重点、更好地发挥社区民警在社区内的作用,本人认为就是必须紧密依靠当前派出所开展的“三基”工程建设,强化宗旨教育,以思想为保障,苦练基本功,切实提高社区民警在社区中服务群众的能力。
(一)加强宗旨教育,密切警民关系。在新形势下,对全体民警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法制教育,坚持以德为人,以理服人,强化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推动队伍建设,使广大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在政治上合格的人民警察。社区民警要以群众为核心,多下社区与群众加强联系与沟通,充分调动社区群众的积极性来配合和支持警察社区工作。犯罪的社会化决定了其复杂动态的特性,防控犯罪的主体应该是社区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是历史规律的客观反映,警民互动是新时期公安工作的任务,是公安工作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群众是最大的警力资源,是治安信息最广泛最直接的来源,是维护社会治安最普遍最及时的力量。每个民警都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从自己言行、办事效率、警容风纪等点
点滴滴做起,让“有困难找警察”不再是一句空话,以热情、文明的服务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努力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发动社区群众及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齐抓共管,与社区群众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理解、密切协作的伙伴关系,使社区形成全民化、网络化,构筑群防群治的防控体系。
(二)抓好阵地控制,落实人口管理制度。人口管理是公安
基层工作的基础,警务区民警要全力抓好这项工作。第一,以房屋为载体做好常住人口管理工作。要求社区民警对常住人口了如指掌,对社区实有人口要按人在户在、户在人不在、人在户不在、暂住人口四项,用卡片登记按楼栋门牌编号装订成册,做到情况明、底数清。第二,严格暂住人口管理,按规定登记办证,抓好出租屋的检查工作。第三,全面落实工作对象。将社区内列管重口和近几年打击处理和治安管理过程中发现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进行全面清理,按照重点人口范围规定纳入日常管理。每个重点人口都要建立由社区民警、治保干部、家长三位一体的帮教小组,开展经常性的谈话,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第四,社区民警要联合有关部门如消防警、城市监督等,对社区的公共复杂场所,特种行业,企事业单位和要害部门的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以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加强检查监督,强化管理整治。
(三)培养社区民警综合素质,提高执法水平。社区民警除具备一个人民警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素质基础外,还应针对在社区警务工作中特定的综合素质,一警多能,注意素质的养成积累,成为多面手,成为综合型高素质人才。要提高警务工作效率,就要加强对社区民警的法制教育,强化业务培训。可以采取现场观摹、学习取经、专家讲座、现身说法及定期办班培训等不同形式组织民警学习,苦练基本功,提高执法素质,从过去被动的“要我干,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干,我要学”,教育民警养成案后勤总结、勤动脑、勤动笔、勤思考的四勤习惯。
(四)正确把握信息的管与用,实现信息工作基础化、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公安领域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公安机关战斗力的要素内涵,深刻改变着公安机关战斗力的生成模式,是公安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必须把传统公安工作和信息化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社区民警的基础任务就是不断地采集信息归类管理,按要求录入电脑网络。所以社区民警工作作风必须扎实,收采信息准确无误,按谁收集、谁填报原则,认真翔实地对信息进行填写和录入,决不能有蒙混过关的错误思想。社区民警应将提高管理利用各种警务信息看作是公安工作优势所在;提高管理水平,通过有机利用,把管理中死信息变成为现实斗争服务的有用信息,预防犯罪,打击犯罪,整治社会秩序,来提高管理水平。
(五)充分挖掘社区治安力量和资源,构建群防群治网络。社区民警要更新社区警务理念,因地制宜的开展各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群防群治活动,充分发挥群众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社区治安管理、打击违法犯罪中的积极作用,构筑严密的群防群治网络,切实提高整体防控能力,最大程度的激活“邻里守望,联防巡逻”制度,构筑社区民警、社区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人、居民治保会、单位负责人和保卫组织、群众性治安巡逻队、居民住宅区负责人七层次联合,利用社区现有的人力、物力,广泛开展预防犯罪宣传教育,宣传治安防范意识,推广落实各种硬件设施,达到减少和控制可防性案件发生的目的,及时发现和控制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社区矛盾,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化解矛盾,消除或减少其对社会稳定的冲击。同时结合社区实际每季度和重大节、假日开展“四防”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认真开展创建“安全文明社区”和“无毒”社区活动。
6.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篇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全面完成“镇改街”、“村改居”后,新形势、新任务给我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进一步加强新时期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创出鲤城党建特色,增强党建活力,推动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是当前我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课题组通过深入的调研并结合近年来我区街道社区党的建设的实践,就加强新时期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作了一番探索与思考。
一、看变化,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有新成效
我区现有6个街道党工委,77个社区党支部,1083名街道社区干部,3193名社区党员。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城市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1、组织设置有新突破。紧跟城市发展的需要,撤销江南、浮桥镇党委和开元、鲤中、海滨、临江街道党委,相应成立六个街道党工委,较好地理顺了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关系,强化了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核心地位。积极开展社区整合工作,先后把全区104个行政村、居民区整合为77个社区,并建立健全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的社区组织,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一社区一支部”的目标。加快辖区内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组建步伐,共组建61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11家新兴行业党组织(其中民办学校党组织5家),进一步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灵活设置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机构,在全市率先探索成立诸如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党建工作联络站、社区青少年工作协作促进会、社区少先大队和社区党员楼幢(片区)联络组等组织机构,有力地加强了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促进了社区单位党组织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2、队伍建设有新加强。大胆选拔一批素质高、作风硬、年纪轻、能力强的干部进入街道领导班子,特别是选准配强党政“一把手”,班子成员的年龄、文化和专业结构有明显的改善。目前,街道党政正职中35岁以下的干部有3人,占全区街道党政正职总数的25%。以社区整合为契机,积极拓宽选人用人机制,大力推进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如江南、浮桥两个街道39个社区230名新一届社区“两委”中,平均年龄42.3岁,比上届下降了1.6个百分点;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3.04%,比上届上升了7.5个百分点,基本达到了“降低年龄、优化结构、增强素质”的要求。严格按照“16字”方针发展党员,稳步推进在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试点工作,试行党员目标管理量化考评等,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增强。
3、制度建设有新突破。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摸索健全了一系列适合本地实际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制度。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制度,明确规定联席会的工作任务、工作方式、工作经费,使各成员单位真正“动”起来,较好地推动了联席会正常运作。探索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社区干部选拔制度,出台公开招聘城市街道社区干部人选的暂行规定,努力营造“凭本事上岗,以实绩服人”的用人环境。推行“二榜二队三卡”即设立党员先锋榜、荣誉榜,成立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治安联防队,建立党员志愿者联系卡、党员活动登记卡、党员表现反馈卡和楼幢(片区)党员联络组等社区党员管理制度,有效地管好社区党员尤其是在职党员的“8小时以外”。
4、党建内容有新丰富。积极创新活动载体,拓宽活动渠道,不断丰富党建内容。组织38对、114家区直机关、老社区和新社区党支部签订联建责任书,扎实开展“三方联建”活动,促进了联建三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提高”。出台开展城区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全区党建创先氛围更加浓厚。各街道党工委因情制宜,切实加强党建规范化建设,讲究实效,独具特色地开展活动。例如,海滨街道开展“讲奉献,起表率,共同创建文明安全精品社区”活动,试行社区志愿者“服务储蓄”;开元街道大力实施“五民工程”,并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触网”;临江街道开展“服务在聚宝,满意在新城”活动,组织进行企地共建;鲤中街道开展“驻于社区,关心社区,建设社区”系列活动,浮桥街道开展“民情日记”活动,探索“一居一特色”工作,极大地增强了社区党建的生机和活力。
5、三个文明有新进展。各街居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把为民服务、为民解难、为民办实事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动员、协调、组织辖区内各单位共同建设文明社区,有力地推动社区三个文明的健康发展。如海
滨街道利用社区市民学校、党员活动室、中小学“三大教育阵地”,对广大居民群众进行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提高了社区居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开元街道与泉州市第一医院为社区老病号提供“家庭病床”上门服务,对孤、寡、老、弱、残等群体实行送医、送药上门,组织义诊,召集离退休专家开辟“门诊一条龙”服务,做到“小病足不出社区,医疗卫生有保障”,提供了优质卫生医疗服务。鲤中街道通过牵头组建治安联防小分队、治安和民事调解小组及帮教小组等工作队伍,加强社区治安工作,社区治安案件、突发事件和民事纠纷得到了有效控制,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增强居民群众的安全感,提供了优质治安工作服务。
二、找问题,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亟待加强
从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取得明显的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社区建设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意识不够到位。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存在四种误区:一是社区意识不强。“村改居”后,江南、浮桥街道新区一些干部尚未走出传统的农村工作模式,思想观念未完全“进城”,对社区工作还不适应,同时,居民素质也参差不齐,影响了工作效果。二是主动意识不强。一些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认为,现在社区任务重,难有精力抓党建,要跳出原有的工作圈,对社区中属于条条管理的党组织进行协调、指导,工作难度更大。三是创新意识不强。本本主义、经验主义普遍存在,缺乏开拓精神,探索力度不大,工作模式单一,流于一般化,特色不突出。四是典型意识不强,未能对先进经验进行有效的归纳、总结、提高,并培育成典型加以推广,导致典型“亮度”不够,档次不高,面也不广,典型的示范、辐射、导向作用不明显。
2、协调机制不够完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等协调议事机构,存在被动性的特点,还不能有效地发挥整合社区资源、调动社区党员参与街道社区党建的优势。如联席会对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缺乏约束力,运作不灵、效果不佳;有的社区单位负责人只愿意和街道党政一把手打交道,街道主要领导不出面,很多事情就无法协调;社区单位参与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在挖掘自身优势,为社区提供活动场所、宣传街道社区工作、督促在职党员参与街道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等方面显得较为薄弱,尚未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等等,未能形成持久的推动力。
3、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个别社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强,驾驭全局能力较低,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发挥;一些社区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开拓进取精神不强,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工作;社区党员队伍老化问题比较突出,后备力量不足,一些社区党员活动形式和内容单调乏味,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性不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
4、经济实力不够强大。一些社区由于受城区规划的限制,经济发展空间狭窄,街道社区经济发展缺乏有效的招商引资载体,新的经济增长点难以形成,社区经济发展的后劲不大,居财收入偏低,办公经费不足,在进行社区管理、服务和为民办实事等工作上存在资金缺乏的问题,影响了社区工作的开展。
三、谋发展,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必将跃上新台阶
各级党组织要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站在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促进城市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按照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区和社区党建工作示范区的标准和要求,努力探索街道社区党建的工作方法和实现形式,牢牢把握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主动权,不断开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为我区三个文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作风保证。
(一)提高认识,更新思维,从树立新观念上加强新时期街道社区党建工作
1、树立“进城”的观念。针对“镇改街”、“村改居”后,新区一些干部存在思想观念滞后的这一实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尽快缩短村居混合型社区过渡期,重新调整工作思路,切实做到由考核农村各项工作向城市社区各项工作转变,由提高农民素质向现代市民转变,由开展农村文体活动向社区文化活动转变。要按照分步实施、层层推进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对新社区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教育,培养他们的社区意识和共建意识,使他们的思想和工作习惯逐步向社区转变,走出传统“三农”的思维定势,逐步形成依托城市、服务城市、融于城市的发展思路,在城市化进程中找准定位,谋求未来发展空间。
2、树立创新的观念。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街道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内涵也必然随之不断向前拓展,我们必须坚持以创新的观念来思考街道社区党建,以创新的观念来谋划街道社区建设。要不安于现有的状态,不满于现有的水平,敢于瞄准更高的目标,不断推陈出新,克服“走老路保险、走新路冒险”的思想顾虑,摆脱直线、惯性思维的定势,敏锐地发现、把握机遇,在实干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在实干中不断突破创新,争创一流新业绩。
3、树立典型的观念。典型是工作的导向。要加强调查研究,善于发现、培育和推广那些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中先行一步、探出路子、创出特色、做出成效的先进单位,及时总结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正确把握新时期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和社区建设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健全组织,完善机制,从构建新格局上加强新时期街道社区党建工作
1、构筑健全完善的社区组织构架。一是建立健全社区组织。要根据我区城市化建设的形势任务要求,认真搞好社区体制改革,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社区居民自治的原则,并考虑地域性、认同感等社会构成要素,科学合理地划分和调整社区规模,优化社区资源配置,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社区组织体系,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就近就便的原则,采取新设、改设、单设、合设相结合的方法,灵活设置社区党组织,并不断健全和完善社区居民委员会自治组织,同时要加强社区工、青、妇群团组织配套建设。二是明确社区组织的职责。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组织和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其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支持和保障社区居委会等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居委会是党领导下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责是: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社区工会、团支部、妇代会、民兵营(连)等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社区企业职工、青年、妇女、民兵的桥梁和纽带。其主要职责是:担负着教育引导和团结带领导群众在社区基层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社区经济和维护社区稳定的任务。三是理顺条块管理关系。重点是处理好社区党组织与居委会、社区组织与政府部门的关系。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组织的领导核心,与居委会是领导、被领导的关系。政府部门与社区居委会是指导、被指导的关系,要特别注意防止把社区居委会变成一级小政府或行政机构,使社区失去自治的性质。要建立街道党工委对区有关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及单位负责人实行双重领导和双重管理制度,进一步探索和建立街道党工委协调社区各类党组织支持和参与社区建设的有效机制。
2、构筑良性互动的党建工作网络。一是区成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会。由区委牵头,驻区较大型或影响较大的机关、企事单位、部队等党组织参加,负责对全区社区党建工作的协调,研究区域性党建共建、齐抓共管工作。二是街道成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活动共建、工作共担”的目标和“平等、自愿、协商”的原则,由街道党工委牵头、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成立党建联席会。三是社区成立社区党建联席分会、联络站。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围绕社区的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等问题开展工作。通过三级社区党建工作网络及其互动,形成在区委统一领导下,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内各类党组织联动为网络、社区党员为主体、各类社会团体、社区组织及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3、构筑科学合理的社区自治体系。推进社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题中之义。健全科学合理的社区自治体系,构筑起由领导、议事、执行三个层次的社区治理机构,能有效保证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顺利推进。一是领导层。建立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二是议事、决策层。建立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作为最高的民主决策机构。与此同时,建立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作为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常设的议事监督机构。三是执行层。建立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社区各项工作的执行机构。通过三个层次的社区治理主体机构,有效保证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社区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三)把握关键,强根固本,从夯实基础上加强新时期街道社区党建工作
1、狠抓社区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建设一个与城市改革发展相适应的坚强社区领导班子,是加快城市发展、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关键。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社区领导班子建设,切实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干部“四化”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顺应群众的致富愿望,严格标准,采取群众推荐、党员推荐、考试考核等公开推荐选择的办法,扩大民主,拓宽视野,切实把品德好、能力强、作风正、威信高、年纪轻、能带领群众谋发展的优秀人才选进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班子,特别要选准配强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一把手”,努力优化社区领导班子结构。要本着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从各社区角落分布、人口与党员数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实际工作需要的实际出发,科学核定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班子成员的职数,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四个提倡”,实行社区“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社区党政正职“一肩挑”,减少职数,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发挥社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要加强对社区领导班子的管理和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区委、街道党校等教育培训场所,对社区干部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知识以及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社区建设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使他们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作用。在工作中做到:坚持从社区党建工作特点出发,更新思想观念,实现从抓街居党建向社区党建转变,从侧重抓党务工作向对社区建设的全方位领导转变,从抓组织关系在社区党员为主向充分发挥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转变,从抓管理为主向管理和服务一起抓转变,从以往“替人民当家作主”向“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转变,切实加强对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要针对社区自治组织、驻区单位、社区内新生的各类组织的具体情况,坚持直接领导和统筹协调并重,采取不同的领导方法和领导方法,切实加强对社区各类组织的领导;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和依法自治相结合,从制度上明确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的职责范围,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正确引导党员和居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加强对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领导。
2、狠抓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队伍是城市繁荣和稳定的重要力量。要立足我区长远利益和社区党建工作的实际,严格遵守发展党员工作方针,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工作票决制、预审制、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扎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尤其是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试点工作,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建立定时学习、定点活动、定期反馈“三定”制度,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建立联系卡、活动卡、反馈卡为主的“三卡”双向反馈制度,切实加强在职党员的教育管理;坚持党员目标管理与民主评议党员相结合,切实加强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党员的教育管理,抓好党员教育,规范党员管理,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壮大党员队伍力量。要从城市工作的实际出发,要不断拓宽渠道,因地制宜,寻找适合社区党员发挥作用的活动形式和载体。要建立健全社区党员楼幢(片区)联络组制度,善于发挥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工程、党员奉献日、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群共建文明社区等载体的作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挥街道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新途径,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构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对居民党员,要通过实行党员责任区、建立党员联系户和推行党员目标管理等方式,引导他们立足本职作奉献;对离退休职工党员,可通过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和关心下一代协会、文明劝导队等,发挥他们的余热,老有所为;对社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及其他党员,要通过加强8小时以外的教育管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共建活动,在社区服务、社会治安、计划生育中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狠抓经济发展第一要务,壮大党建工作物质基础。要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想,做到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两项工作一起抓、两个责任一肩挑、两个成果一齐要。要大力发展服务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产业,特别是扶持发展为居民提供养老托幼、家政服务、教育培训、人才中介、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社区服务项目。社区服务业要坚持无偿、低偿和有偿并举,福利性、互助性、经营性相结合,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要大力发展加强城市基础管理的产业。对环卫、园林、环保、保安等行业,逐步将政府管理职能同企业行为分开,引进市场机制,努力培育起点高、管理好的专业性服务公司。要引入竞争机制,推行物业管理市场化,推进物业管理健康发展。要从我区社区经济发展空间有限、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等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发优势,因情制宜,选准社区经济发展路子,大力发展社区特色产业,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形成“以巩固和发展企业为基础,以城区改造为契机,以发展第三产业为重点”的社区经济发展格局,推动社区经济特别是集体经济实现量的扩充和质的提高,增强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后
劲,夯实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物质基础。
(四)共驻共建,增创特色,从增强活力上加强新时期街道社区党建工作
1、从激发内在动力上增强街道社区党建活力。一要坚持社区共建的指导思想,以共同的目标激发内在动力。社区党建从工作的任务上讲,有明显的综合性、社会性;从工作的对象上讲,有明显的多样性、复杂性;从工作的关系上讲,有明显的横向性、自主性。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坚持社区共建的原则,突出共建共创,用“搞好社区建设,建好共同家园”的共同目标来激发各自内在动力,凝聚各方合力,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通过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带动搞好社区的建设、管理和服务。二要开辟共同投入的渠道,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要进一步打破社区条块分割的传统工作模式,努力形成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工作格局。街道党工委要进一步提高在社区党建工作中的责任意识和牵头协调能力,在抓好街道各项工作的同时,投入更多的精力抓好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同时,社区党建成员单位也要加大对社区党建工作的精力、资源和活动“投入”,通过扩大共同的“投入”,形成各方联动的工作机制,进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三要通过有效的共建活动,取得共建互利的工作成效。社区党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如何,关键在于能否取得共建互利的工作成效。从现实情况看,社区党建工作要从社区居民群众和社区单位迫切要求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人手,积极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咨询、文化娱乐和社会公益性共建活动,为民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多解难事,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共建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来进一步增强共同搞好街道社区党建的信心和动力,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和社区建设的开展。
2、从加强载体建设上增强街道社区党建活力。一要加强组织载体建设。要总结已有的做法,借鉴外地的经验,完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党建工作联络站、社区党建工作指导站、社区业余党校、社区志愿者协会等各种组织载体,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统一的工作网络。二要加强活动载体建设。要充分利用辖区机关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在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发展中介和服务业,为街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共同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社区群众的业余文化活动,以健康向上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共同研究社会治安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订防范措施,完善联防机制,建立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共保一方平安。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活动,组织社区单位共同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共创美好家园。三要加强服务载体建设。各街居党组织要把党的工作参透到各项任务中去,以社区服务中心,为民办事等服务为基础,进一步拓展社区纠纷调解、中小企业服务、再就业工程和社会事务托管、困难援助等功能,逐步完善信息、培训、就业和帮困四大网络。
7.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篇七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做好社区档案的管理工作,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是服务民生的重要表现。因此, 档案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社区档案管理工作, 推动社区档案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使档案管理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 与加强社会管理、为人民服务融为一体, 为“十三五”期间的档案管理工作增添新亮点。
一、强化组织领导, 提高社区档案管理的规范意识
首先, 社区领导要高度重视社区档案管理工作, 切实加强领导, 建立完善的档案组织机构, 形成社区主任主抓, 副主任负责, 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管理网络。其次,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将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列为年度工作目标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在做好服务的基础上, 及时对社区建档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针对社区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促进社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其三, 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将社区档案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责任中, 明确相关人员对档案工作的职责任务, 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做好归档材料的收集整理, 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二、加强依法治档, 提高社区档案管理的法制意识
一是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社区建设是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 有关部门配合, 社区居委会主办, 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的社区建设工作机制。因此, 为了推进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档案部门要摆正位置, 加强沟通, 正确处理协调好与其他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及社区的关系。建立起由档案部门为主, 民政、社保、卫生、司法等部门参与的社区档案管理体系。二是加大依法管理力度。档案部门要进一步充分行使档案行政管理职能, 加强对社区档案服务民生的统筹规划和有效监管。目前, 社区档案的现状是保管主体复杂、资源分散, 为了使这一现状得以改善, 档案部门要督促社区档案管理人员注意日常工作中各种文件材料的收集, 最大限度地整合社区档案信息资源, 实现社区档案资源共享, 使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在法制轨道上健康发展。
三、做好宣传服务, 提高社区档案管理的社会意识
一是开展档案进社区活动, 增强人民群众的档案意识。通过板报、简讯、标语横幅、试题答卷、分发档案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宣传档案法律法规, 宣传档案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宣传档案管理工作和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增强各级领导及社区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二是加强档案业务培训。从整体上看, 社区档案管理人员来自不同的阶层, 文化程度差别较大, 从事社区档案管理工作能力也有差距。因此, 档案部门要定期对社区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可以通过实地操作、讲解和上门指导、咨询服务的形式对社区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可以选择基础工作好、服务工作好、群众反映好的社区组织作为建档典型, 让社区档案管理人员走出去观摩、学习, 以提高和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激发工作热情, 增强责任意识。三是加强档案指导服务。社区档案是最直接反映人民生活的见证者, 社区档案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因此, 档案部门不仅要为社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指导服务, 督促档案员及时整理、及时归档, 引导社区边建档边利用, 以用促建, 而且还可以将此项工作进一步延伸到居民家中, 上门帮助居民建立家庭档案, 促进社区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地发展。
四、注重安全管理, 提高社区档案管理的安全意识
8.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社区;党建工作
收稿日期:2010-10-15
作者简介:张东虎(1975-),男,内蒙古包头人,包头师范学院助理研究员,副处级,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工作。
近年来,高校学生生活社区建设方兴未艾,其本质上虽然还是属于学生宿舍区,但在居住主体、管理模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完全学分制的不断发展,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会越来越多,他们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社会阅历会有很大的差距和不同,学生社区里学生主体多元化的发展特点逐渐凸显。另一方面,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进程中,社会化、商品化的学生住宅不断涌现出来,社区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显现明显。
一、基本情况
大学生社区是学生最集中的地方,是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举止等表现最真实、最活跃的场所,也是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层。近几年,高校学生社区通过学校投资、后勤自筹资金和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社区的住宿条件、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变。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社区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过程中的职能和作用显得更加突出。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颇、投入的有限、人员素质等因素导致大学生社区的建设发展只考虑了数量而不重视质量,特别是社区的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显滞后。如何改变当前这种现状,加强大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全面提高大学生社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拓展党团建设工作,延伸工作手臂,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力度,塑造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一流育人环境,从而在社区建立强有力的党支部。
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党建工作缺少有力的抓手和工作载体
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基本上是由系党总支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负责,党员辅导员参与,形成院系和班级一条线的工作体系。但现在各种学生社团群体的影响和作用进一步强化,使得现有的学生工作管理体制中思政与党建之间、学工部和团委(学生会)之间条块分割的缺陷进一步突出。基层党组织对学生社区党建缺乏指导和帮助。安排党员教师担任的学生社区入党联系人,有些工作不到位。
(二)党建内容不够明确,实际工作定位较低
党建工作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应有其自身的重点和特点。但现在学生社区党员的活动与党外活动脱节,与团组织、学生社团群体的活动缺少联系;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将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定位于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社区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贫乏,多半是用来解决新党员发展问题或读报念文件,而思想的交锋、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增强党性修养的活动较少。
(三)党员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整体影响尚不明显
社区学生党员应该在群众和集体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但总体上看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在“进口”上把握较严,但有些学生入党后在群众和集体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够,学生社区党组织的整体影响也不明显。
(四)工作方式和观念陈旧,对培养现代型优秀人才思考不够
社区党组织应该吸引现代型的优秀人才入党。但部分社区党建工作者思想观念陈旧,对主动适应社会、社会活动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抱有成见。他们的“优秀学生”标准仍然是考试成绩优秀、听老师话、朴实稳重等。
(五)考察重点把握不准,发展导向存在偏差,发展数量偏低
在社区生活中,较少有机会考验发展对象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党性表现。大学生入党的考察较多集中在学习成绩和社会公德等方面。
三、对策
解决如上问题,笔者认为,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利用高校集中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有利契机,在落实整改过程中从组织上、内容上、活动等方面全面加强大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建立健全学生社区党组织机构
高校学生社区是集住宿、餐饮、休闲活动、学习等一体的特定区域。高校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区,是加强学生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大学生社区建立党组织最初是在2000年6月李岚清同志到重庆交通大学视察,充分肯定该校学生社区党员接待室的做法,并指示在全国推广。2002年12月,陈至立同志在《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全面推进、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报告中指出:“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对学生公寓内学生的管理,特别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上可见,高校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区是必须的、要加强的。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大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组织保证。大学生社区应该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建工作。在学生社区组织机构建设上,目前基本有两种模式:一是把每一个学生宿舍楼作为一个支部来划分管理,一个支部再划分若干党小组;二是在学生社区成立“社区党建工作办公室”,在学生宿舍的不同楼层成立若干个党小组。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顺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各种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大学生社区党建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统筹协调好大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与各二级院(系)党建工作的关系,统筹协调好学生社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的关系,等等。
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消除社区党建和二级院系党建工作的“两张皮”现象,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和二级院系党建工作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实现加强大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与各项服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学生社区的党的建设工作必须坚持发挥党组织的主导及核心作用,同时尽可能发挥学生社区内学生组织的工作优势,密切配合院系党组织,形成多方面的工作合力,起到协调、整合社区组织资源的作用。因此,在学生社区党建制度方面,更要形成一套系统性强、操作性好的学生社区党建体系。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大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校大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其根本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创新社区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党建工作目标。
学生社区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社区工作实际,积极参与学校文明建设活动。如寝室卫生工作是学生社区精神文明工作的一个难点,要实现创建文明示范社区的突破性进展,使学生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达到较高程度,需要通过各种类型寝室文明建设活动的展开,来大力倡导寝室生活的文明化,包括改善寝室的凝聚力、学习气氛、文化格调等,并在寝室文明的建设中促成人格、知识、能力的提高。因此,通过举办社区文化节等学生活动,增强组织活力,使社区党组织扎根于学生社区。
在学习形式上,要充分考虑和结合青年学生的思想特征,组织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政治理论学习。在学习内容上,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为主线,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修养,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通过以往的党的知识答疑、日常事务咨询向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习咨询、就业指导延伸,进一步拓展了指导的辐射面。依托学生社区网站和QQ群,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并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方式,与学生和学生家长建立互通网络,充分发挥信息时代数字化虚拟空间的育人功能,积极培养学生党员为党的事业而努力奋斗的良好精神状态。
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学生社区活动室或办公室接待同学的来访或咨询,做好接待记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那些积极要求进步的同学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帮助那些思想方面存在困惑的同学指明方向,提供帮助,解决一些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积极开展党员形象工程,在各个公寓门厅设立党员明示牌,这一制度将方便积极要求进步的同学和党员同学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最终实现高校党建工作校内与校外的结合、教育与实践的结合、现实与虚拟的结合、他律与自律的结合,充分彰显出党建工作的育人功能,为促进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尝试。
参考文献
[1]邱刚.创建网上党校 推动党校教育现代化[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2]黄炯华,孔燕群.再谈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J].党史文苑,2008,(12).
[3]李万仓.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S1).
[4]郁顺华.试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党建工作[J].经济师,2008,(01).
[5]王永明.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6]吴文辉,宋丹萍.大学生党建三进工作新途径探索[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7]唐艳.树立科学发展观 探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01).
[8]徐建军,谢群.加强大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6).
[9]施福新.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S1).
[10]吴晓梅.以党建工作为龙头 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J].中国电力教育,2008,(21).
[11]吴文辉,宋丹萍.大学生党建三进工作新途径探索[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9.街道加强社区财务管理工作汇报 篇九
为使社区财务管理适应新形势要求,村街道党工委结合正在进行的“三资”清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社区财务管理制度,积极做好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的各项后续工作,不断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延伸。
一是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社区的各项资金支出均由主任审核,书记审批,经会
计核算中心审核后报销,超出1000元的支出报街道分管领导审批。所有单据必须有经办人、证明人、审批人及事由,实行签字制,杜绝使用印鉴章。
二是实行大额报批制度。除日常开支外,社居委办公用品购置和建设性支出等一律实行报批制度,即社区“两委”对大额支出项目编制预算,形成书面报告报街道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建设性项目由社区“两委”编制预算,街道建设部门负责复核,经街道研究同意后方可施工。工程结束后再由街道请有关机构、部门进行决算和审计。
三是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坚持社区财务收支情况定期公开制度。公开内容要做到具体详细,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街道政务公开办公室进行不定期检查,并将此项纳入社区年终考核。会计核算中心每月按时向街道社区提供财务报表,以便及时掌握社区财务状况。
10.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篇十
(2004年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做好社区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改进社会管理方式、提高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社区工作,为进一步深化上海的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转发的《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现就加强本市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进一步增强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工作的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大量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原来由单位承担的社会职能逐步向社区转移,越来越多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需要社区党组织动员各方力量落实。社区党组织作为党在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必须积极应对这些变化,调整组织设置,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真正成为城市社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
(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进一步形成社会协同、民主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社区是城市管理的基础,是社会各种利益、需求、矛盾的汇聚点之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社区党政组织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的作用,充分尊重社区群众的意愿,让社区群众成为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事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为此,必须形成政府与社会合作、社会各方面民主参与的治理格局,从而建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新型社区。
(三)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社区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越来越强,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对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日益关注,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日益向往。为此,社区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健全服务体系,为社区群众提供优质的社区生活。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四)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以群众满意为准则,努力达到“区域规划最佳、设施配置最优、服务效率最高、资源效益最大”的基本要求;以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为抓手,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管理工作新格局,逐步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现代化社区。
(五)总体目标。
通过社区党建全覆盖、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管理网格化,增强社区党组织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能力,提高社区行政机关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意识和水平,充分调动社会各类组织和社区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社区党建全覆盖。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组织和工作优势,加强社区党组织对社区的全面领导。通过调整组织设置,改进领导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完善运作机制,拓展活动内容,整合各类资源,使社区党建在工作上实现全覆盖,从而实现“强核心、建网格、全覆盖、促文明、为群众”的工作目标。
2、社区建设实体化。做实社区管理服务工作,优化行政组织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加强对民间服务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队伍的培育和管理,增强党领导下的居民自治和社区共治功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夯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区基础。
3、社区管理网格化。以社区为基本网格,以信息化为支撑,合理配置和整合行政、社会资源,实现网格内各类资源共享、工作协同,构建反应灵敏、处置有方、管理高效、服务优质、保障有力的工作机
制。
(六)基本原则。
1、党委领导,协调各方。按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县)党委、政府的重要作用,通过党对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有效领导,代表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证党在社区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围绕大局,着眼发展。社区建设要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社区管理和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激发基层社会的创造活力,为上海的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社区的所有工作要以社区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以社区群众的参与为动力,以社区群众的评价为准则,让社区群众在社区发展中得到实惠,在参与社区建设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4、资源整合,共建共享。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正确处理好公共信息、设施资源分类管理与社会共享的关系,处理好公共服务中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关系,处理好公共管理中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的关系,提高行政管理、服务的效能。
5、循序渐进,勇于改革。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处理好长远目标与阶段工作的关系、工作继承与工作创新的关系、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的关系,有序推进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现代化社区建设。
三、实现社区党建全覆盖,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七)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体制。要进一步加强社区(街道)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要按照社区行政组织、居民区、驻区单位三条线,理顺党的组织设置,形成全覆盖的组织、工作体系。要在社区(街道)党组织领导班子中适当增加行政组织、居民区、驻区单位党组织成员,使其在成员构成上更具有代表性,更具有统筹各方的能力。要选好配强社区(街道)党的领导班子,尤其要选好书记。要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八)加强社区行政组织的领导。社区(街道)党组织领导街道办事处,并协助市、区(县)政府职能部门做好其派出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管理和监督工作,支持和保障其依法行使职权。市、区(县)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要自觉接受社区(街道)党组织的双重管理,围绕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总目标充分发挥作用,并自觉接受驻区单位和社区群众的评议和监督。区(县)职能部门在任免、交流、考核派出机构领导干部时,应听取相关社区党组织的意见。社区(街道)党组织要进一步完善与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的双向联系制度,有关职能部门要指导、支持社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并开展党的工作。
(九)加强居民区党组织建设。居民区党组织要明确工作职责,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载体,拓宽工作领域,充分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成为居民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支持和保证居委会依法充分行使职权,推进居民自治;支持和保证社区各类群众组织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居民区党支部(总支)领导班子成员与居委会中的党员成员可以交叉任职,提倡居民区党支部(总支)书记和居委会党员主任经过民主选举由一人担任。
(十)完善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机制。社区党建工作事关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社区所有党组织包括驻区单位党组织都负有重要的政治责任。要坚持和完善由社区(街道)党组织牵头、驻区有关单位党组织参加的党建工作协调机制。社区(街道)党组织要增强为各类驻区单位服务的意识,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调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驻区单位要确立社区党建的意识,在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中自觉接受社区(街道)党组织的指导和协调。驻区单位在发展党员、选拔任用干部时,应注意听取居住地党组织的意见。社区(街道)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建党工作,领导、指导、协调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对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可以依托商务楼宇、商贸市场、商业街、园区等载体建立联合党组织。要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积极、有效开展工会、青年、妇女工作。
(十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基层党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提高社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要加强和改进对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员、出(归)国留学人员中党员的管理和服务。要认真做好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中党员组织关系的转接工作。要在做好在居民群众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同时,重视做好社区内流动人员和其他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工作。要大力提倡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要教育和鼓励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心系群众、无私奉献,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十二)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要积极研究并把握新形势下社区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提高社区党组织有效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要加强国情、市情和依法维权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具体利益与根本利益的关系。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要建立快速有效的社区舆情收集、分析、处置、反馈机制,倾听群众呼声,掌握思想动向,处理利益诉求,化解各种矛盾。要以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为重点,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进一步推广和完善以居民公约、志愿者、道德评议台等为载体的道德实践活动。要深化文明家庭、文明小区、文明
社区、文明城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等群众性创建活动。
四、推进社区建设实体化,提高社区服务和治理的水平
(十三)根据城市地域综合特点确定社区范围。社区是特定地域内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从大城市管理和服务的特点、上海社区建设的实践和做实社区工作的要求出发,中心城区社区范围一般可定在街道层面,以有利于社区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社会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协调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有效推动政府与民间的合作;有利于“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体制的完善。郊区的社区区域划定要与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相结合。
(十四)加强街道办事处在社区的综合管理职能。街道办事处要发挥区(县)政府派出机关“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管理”的职能,发挥强化综合管理、监督专业管理、组织公共服务、指导自治组织的作用。要按照强化、弱化、转化和政企、政事、政社分开的要求,加强街道办事处综合管理职能,强化各职能部门派出机构专业管理的职责,将可由市场和社会组织承担的事务性工作逐步从社区行政机关中剥离出去。市、区(县)各职能部门应将工作重心下移至派驻社区的机构,配强一线工作力量,做实管理服务工作。要落实社区建设的财力保障,规范街道办事处预决算、审计和招商引资工作,保证街道正常支出,创造条件逐步淡化直至取消中心城区街道办事处招商引资的功能;确保街道办事处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十五)有序推进社区和居民区民主建设。要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各方参与、合作共事的社区事务议事协商机构,提高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水平。有关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公共资源分配、公共事务管理等社区事务应广泛听取社区各方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使其充分行使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要充分发挥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发挥居委会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要加强居委会居民会议制度及其他居民自治制度的建设。要逐步推广居民区党风、政风、行风“三风”评议和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等民主自治制度,并向社区层面推进。要切实为居委会“减负”,不断改善居委会工作条件。要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其他社会阶层人士热心社会事业、学有所长的特点,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把党的统战工作、统战政策落实到基层。
(十六)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要发挥好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充分发掘自身资源,依托社区各种载体积极开展工作,并在社区的各种群众活动中发挥骨干作用。要重视社区各类社会组织的培育、管理工作,支持其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按照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充分发挥这些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引导其健康、有序发展。对具有公益性质、服务居民的政务类、服务类社会组织,要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手续,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予以扶持和发展。要进一步完善专业社会工作体系,扩大社会工作的覆盖面,推动社区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要充分发挥志愿者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推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
(十七)发展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要把社区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放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形成以群众为主体、以社区为载体、以文化为媒体的社区文化建设新格局。要丰富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内容,继续推动文艺院团送戏进社区,发挥专业与业余相结合的社区文化骨干队伍的指导作用,把社区建设成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弘扬先进文化的阵地;市民终身学习、提高素质的课堂;青少年学生社会实践、校外活动的基地;老年人社会交往、精神交流的家园;专业和业余文化团队占领市场、服务社区的舞台。要积极创造条件,为社区群众提供一批文化学习、文艺活动、体育锻炼、休闲娱乐等载体和场所。
(十八)完善社区各类服务和活动载体。要完善党员服务中心功能,使之成为基层党组织管理、活动和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重要载体。要完善和规范社区行政机关、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共同支撑的社区行政事务受理中心,提高行政事务办理效率。要建立和完善集公益服务、市场服务、志愿服务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为驻区单位和社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要建立和健全党员活动、居民活动、驻区单位活动共享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社区群众参与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提供方便。社区内各类服务和活动载体应充分共享、有效利用,避免各自为政、重复投资和闲置浪费。
(十九)优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和配置。要以入口规模、地域面积和功能定位为基本依据,采用新建、改造、调整、共享并举的方式,规划和配置好社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要充分考虑新建社区与原有社区、中心地段社区与边缘地区社区、商务区与纯居住区的不同条件和不同需求,实行统筹兼顾、差别配置。区(县)政府要着眼于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特别要针对上海人口老龄化的情况,重视和发挥好各级老龄委组织的作用,规划和配置好适合老年人的各类服务设施。
五、推进社区管理网格化,提高行政服务和管理的水平
(二十)完善社区行政管理和协调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旨在建立强有力的运作、协调和监督机制。要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明确街道办事处的管理职责,落实双重管理,完善工作协同机制;逐步梳理各类临时机构,按照行政、服务、稳定等工作内容进行调整和整合,形成合力。各行政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要自觉接受街道办事处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驻区单位在社区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方面要自觉接受街道办事处的指导和协调。
(二十一)建立社区公共资源共建共
享机制。要建立社区属地化的实有人口信息采集、维护、交换机制和信息管理体系,实现存量信息“一次采集、多次使用”、增量信息“一口采集、多方使用”。要梳理和整合全市各类服务热线,为社区群众和各类组织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要制定相关政策,形成驻区单位积极主动向社区群众开放设施资源的激励机制,形成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共建共享机制。要探索社区公共设施资源的社会化运营机制,制定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管理办法。政府投资的市属和区(县)属公益性事业单位应先行向社区开放,支持和倡导其他驻区单位向社区群众开放,争取在一两年内逐步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惠及社区群众。
(二十二)构建社区“一口受理、内部协办”的行政服务机制。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以社区行政事务受理中心为“一口受理”前台,街道、区(县)、市相关部门职责分明、联系紧密、“内部协办”为后台的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网络。要组建政府公共服务效率促进机构,重点推进跨部门工作流程的梳理优化和信息化资源整合,从体制机制上解决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为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二十三)形成社区网格化行政管理执法机制。要探索建立“边界统一、协同巡查、分类执法”的社区行政管理执法机制。与社区管理和居民服务密切相关的部门要明确责任区,形成管理层面日常联系、一线人员密切配合的工作联动机制,确保对社会事件作出应急联动反应和协同处置。在实施网格化管理中,要遵循精兵筒政的原则,不随意扩大机构和编制。
(二十四)健全高效运作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要积极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街道办事处负责、职能部门尽责、驻区单位协同、广大市民参与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格局。要加强社区人口综合管理,制定以居住地为主的人口管理政策,探索和加强人口的分类管理;努力做好来沪人员的服务工作,寓管理于服务和教育之中;探索和建立一种融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于一体,兼有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功能的司法、民政、信访综合服务机制;培育专业化、社会化的民间调解机制,探索新形势下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新途径;进一步提高预防犯罪工作的社会化、专业化和法制化水平。
(二十五)建立和完善社区财力保障机制。要将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经费纳入区(县)财政预算,逐步形成与地方财政同步增长机制,加大对社区的投入。要向社区建设工作倾斜,特别是向新建社区、人口密集社区和财力基础薄弱社区倾斜,创造条件推动街道办事处把工作重点进一步转移到管理和服务上来,并促进社区平衡发展。要加大政府公共财政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防止被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行政化。在服务资源的投入上,要鼓励社会投入,探索建立政府投入与民间投入相结合、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社会化与产业化相结合的社会事业投入和发展机制。
六、切实加强对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
(二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市委成立推进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全市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推进工作。各区(县)委、区(县)政府要加强领导,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确保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落实。市各有关部委办局尤其是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直接有关的部门要明确分管领导和对口的工作部门,负责本系统工作的推进。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把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明确总体目标,贯彻边试点、边总结、边推进的原则,在试点基础上分步实施。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安排由市政府和市委组织部另行制定实施意见。
(二十七)加强政策配套。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适时修订《街道党工委工作条例》和《上海市街道办事处条例》等相关制度、法规;完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转移支付等不同的财政扶持政策,在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支持社区公益事业、福利事业、慈善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有利于促进社区服务设施规范化管理和社会化运作的政策;建立促进社会单位向社区开放设施的激励政策;制定志愿服务的激励政策和制度;制定关于推进电子政务及社区信息资源采集、整合和共享的政策。
【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推荐阅读:
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10-25
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06-21
街道关于加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09-01
为了进一步加强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的力度10-03
社区加强人才编制管理计划11-21
街道社区加强人口普查管理方案08-04
如何加强社区消防安全管理11-07
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培养之我见06-19
社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总结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