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培训物理专业课模块二作业

2024-09-02

远程培训物理专业课模块二作业(共7篇)

1.远程培训物理专业课模块二作业 篇一

模块1 总结与练习

(1)新课程改革包含哪些内容?

答:新课程改革包括教学内容和教与学方式的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涉及教学理念、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教材等方面的改革;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则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由传递灌输转向以“启发、诱导、点拨” 为特征的启迪诱导方式,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宰、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自主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则要求由被动接受转向以“自主、协作、探究”为特征的主动建构方式,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知识的存储器,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的主人。

(2)你对新课程理念如何认识?

答:

关于课程改革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关于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观与学生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不能只重结果忽视过程

(3)你对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型教与学方式如何认识?

答:教师的教学方式由传递灌输转向以“启发、诱导、点拨” 为特征的启迪诱导方式,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宰、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自主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则要求由被动接受转向以“自主、协作、探究”为特征的主动建构方式,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知识的存储器,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的主人。

(4)你如何理解教育技术的本质?

答:▲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第一,教育技术是以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为研究对象(我们国家一般强调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

第二,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或五个范畴)。

▲教育技术的本质通俗地说就是“运用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2.远程培训物理专业课模块二作业 篇二

在错综复杂的学生当中,我们作教师的尤其是作为一个班主任,怎样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本人结合自己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树立民主平等思想,尊重学生。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是鼓励、是尊重,师生之间是一种理解、信任、合作的关系。教师的角色意识也发生相应的转变,由以前的主宰者变成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个性和心理境界。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爱好,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理想,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充分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对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师生间的美好情谊,其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人格。

第二,热爱学生,共存共荣。学生非常需要老师的爱,教师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创设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第三,宽严相济,理解学生。“理解是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前提,是师生情感沟通的关键”但是,在教育实践中,一些做教师的常常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总觉得自己在各方面都高于学生,所以同学生谈话往往是教训的口气“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己”学生就自然会把老师当成知心朋

友,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吐露秘密“师生心灵相通了,彼此就像有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畅通无阻了,师生关系就会越来越密切”

第四,适时鼓励表扬,欣赏学生。教师的真诚的鼓励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如果师生关系中没有真诚的欣赏,任何学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教学的天空将是一个冰冷的世界”所以,给每一个学生以赏识,赏识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让学生品尝到一点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高峰体验中奋发、崛起。

第五,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高的教师,在教学中反应快,判断准确,不容易发生知识性错误或判断上的错误,对学生有很强的说服力,易获得学生的信任。文化素质高的老师,在教学中能够左右逢源,课堂信息量大,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多材多艺的老师,能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也往往会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是一个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学生所获得信息的渠道也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与时俱进,不断捕捉新的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永不落伍。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实行,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有一种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氛围来支持它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不仅是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还可以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师生间的情谊,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向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提高教

3.远程培训物理专业课模块二作业 篇三

1.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主要区别是()。

B 登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2.在一笔经济业务中,如果既涉及到现金的收入,又涉及到转账业务,应编制()。

D 现金收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3.对于将现金存入银行的业务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依据是()。

C 现金付款凭证

4.“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应采用的格式是()。

C 借方贷方多栏式5.原始凭证是()。

B 编制记账凭证的根据

6.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由()进行登记。

C 出纳人员

7.下列业务应编制转账凭证的是()。

D 车间领用材料

8.一笔经济业务需要编制多张记账凭证时,可采用()

A 分数编号法

9.采用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时,“库存现金”明细账中支出栏的登记依据是()。

B 现金付款凭证

10.对于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是()。

D 备查账簿

11.期末根据账簿记录,计算并记录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在会计上叫()。

B 结账

12.“生产成本”明细账应该采用()。

B 多栏式

13.必须采用订本式的账簿有()。

A 总分类账

14.库使用的限额领料单,应属于()。

B 累计凭证

15.总账与明细账之间进行平行登记的原因是总账

与明细账的()。

C 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16.下列不属于会计凭证的有()。

C 购销合同

17.“营业外收入”明细账的格式应是()。

B 多栏式

18.记账或结账后,发现记账凭证用错科目,引起记账错误,更正这种记账错误,应采用()。

A 红字更正法

19.总账、明细账都可以采用的格式是〔〕。

A 三栏式

20.将现金存入银行,按规定应编制()。

B 现金付款凭证

21.从银行提取现金应编制的记账凭证是()。

C 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22.下列会计凭证中,不能作为登账依据的是()。

D 经济合同

23.企业销售产品一批,货款尚未收到,会计人员应编制()。

C 转账凭证

24.记账员根据记账凭证登账时,误将600元记为6000元,更正这种记账错误,应采用()。

C 划线更正法

25.某企业销售产品一批,部分货款收存银行,部分货款对方暂欠,该企业应填制

B 收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26.应收账款明细账一般采用的格式是()。

A 借、贷、余额三栏式

27.企业开出转账支票1690元购买办公用品,编制记账凭证时,误记金额为1960元,并已记账,应采用的更正方法是()。

B 红字冲销270元

28.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科目正确,但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可采用的更正方法是()。

B 红字更正法

29.对于从银行提取现金的业务登记现金日记账的依据是()。

D 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30.汇总记账凭证与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的主要相同点是()。

D 记账凭证都需要汇总

31.分类账与特种日记账的外表形式应该采用()。

C 订本式

32.下列科目的明细账格式应采用“借方多栏式”的是()。

D 营业外支出

33.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的相同点是()。

C 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相同34.下列属于外来原始凭证的是()。

C 银行收账通知单

35.各种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中,最基本的是()。

C 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36.记账凭证中不可能有()。

A 接受单位的名称

37.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是()。

B 同方向、同期间、同金额、同依据38.下列凭证中可以不附原始凭证的有()。

B 更正错账的记账凭证

E 结账的记账凭证多选题

39.各种会计核算形式中,其程序相同的是()。

A 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B 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

C 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账

D 根据明细账及总账记录编制会计报表正确答案:ABD 多选题

40.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会计账簿包括()。

A 总账

B 明细账

C 日记账

D 备查账

正确答案:ABCD 多选题

41.明细账的格式有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相应地各适用于()。

A 债权债务明细账

B 卡片式明细账

C 收入、费用成本类明细账

D 活页式明细账

E 材料物资类明细账正确答案:ACE 多选题

42.复式记账凭证的优点有()。

A 可以集中反映账户的对应关系

B 便于查账正确答案:AB

43.总账和明细账之间的登记应该做到()。

A 登记的原始依据相同

B 登记的方向相同

C 登记的金额相等

D 登记的人员相同

E 登记的时点相同

F 登记的期间相同

正确答案:ABCF 多选题

44.记账凭证必须具备的基本内容包括()。

A 填制凭证的日期

B 凭证编号和经济业务内容摘要

C 会计科目和记账金额

D 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E 接受凭证的单位名称正确答案:ABCD

多选题

45.对账的内容包括()。

A 账证核对

D 账账核对

E 账实核对正确答案:ADE

多选题

46.账账核对包括()。

A 总分类账各账户期末余额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的期末余额合计数是否相符

B 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期末余额与现金总账、银行存款总账期末余额是否相符

C 会计部门各种财产、物资明细账期末余额与

财产、物资保管使用部门的对应财产、物资明细账

期末余额核对是否相符(比如仓库的原材料收发账)

D 债权债务明细账余额与对应单位的记录核对

正确答案:ABC 多选题

47.下列属于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的是()。

A 填制凭证的日期

B 填制和接受凭证的单位的名称

C 会计科目

D 实物数量及金额

E 凭证的编号

正确答案:ABDE

多选题

48.下列属于外来原始凭证的有()。

A 购货发票

B 出差人员车票

C 银行结算凭证正确答案:ABC

49.账实核对包括()。

A 库存现金盘点与现金日记账余额核对

B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与银行对账单核对)

C 存货和固定资产盘点(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余额与实存数很对)

D 债权债务明细账余额与对应单位的记录核对

正确答案:ABCD

多选题

50.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正确,只是金额发生错误,可用的更正方法有()。

C 红字更正法

D 补充登记法

51.账簿按外表形式可以分为()。

A 订本式账簿

C 活页式账簿

D 卡片式账簿

52.可以简化登记总账工作量的会计核算形式有()。

A 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B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C 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53.转账凭证是用于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其他业务所用的记账凭证。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对判断题

54.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编制的。它载明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明确经济责任,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对判断题

55.在一笔经济业务中,如果既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又涉及到转账业务时,应同时填制收(或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对判断题

56.通用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下没有记账凭证,只有通用日记账。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对判断题

57.现金日记账的余额应该每天与库存现金核对。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对判断题

58.汇总原始凭证:是指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为简化记账凭证编制工作,将一定时期内若干份记录同类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加以汇总,用以集中反映某项经济业务总括发生情况的会计凭证。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判断题

59.总分类账簿既能提供货币指标,又能提供实物指标。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判断题

60.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对判断题

61.原始凭证是登记明细账的根据。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判断题

62.通用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一般使用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其优点是按业务先后顺序登入,便于查找。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对判断题

63.每一会计结束后,所有账簿都应该更换。正确答案: 错判断题

4.2018远程研修作业(二) 篇四

(二)1、很多经典作品产生于特定的年代,但是我们阅读的时候有必要结合现代语境,请以你熟悉的一两部作品举例。

经典之为经典,是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和历久弥新。与畅销书不同,经典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未必有很多的知音,但却能经久不衰,永远能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经典以经典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消失,改变的最多是它们呈现的方式。正因为经典以无与伦比的方式思考和表达了这些问题,其深度和广度为后世难以超越,它们对人类就有永久的魅力。柏拉图的《理想国》或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距今已两千余年,可至今人们仍很容易在西方国家机场的袖珍畅销书架上找到它们;不是因为它们提供了什么永恒的真理,而是其中有大智慧在。今天的人们包括中学生阅读它们,当然不是因为可以在它们那里找到今天的问题的答案,而是它们总是可以给我们以新的启示。经典是没有时间性的,所以它们也就不会过时。

以《堂吉诃德》为例,1605年,正值西班牙文学历史的黄金时代,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在时人的欢笑和嘲弄中诞生。几个世纪以来,经不同时代读者的解读、体悟,这部作品已成为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面对21世纪阅读模式、阅读习惯业已改变的读者和当代全新的文化审美视域,这部作品在认知、价值和审美上会以怎样的方式被接受?堂吉诃德是否仍能引起我们发笑和沉思? 对于17世纪的读者,塞万提斯所描述的世界是鲜活的,人们“大多视堂吉诃德为有血有肉的凡胎真身”,在他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纳瓦罗语),他滑稽可笑、读来逗乐、解闷,是“十足的疯子,逗笑的活宝”;19世纪的浪漫主义者,却看到了一个充满理想和浪漫激情的堂吉诃德,赞美他“除旧布新”(海涅语)的勇气,视他为英雄来讴歌溢美;以乌纳穆诺为代表的“九八年一代”作家试图在他身上找寻西班牙民族文化的根源和民族复兴的希望;在我国,鲁迅、茅盾、杨绛等现代文坛巨匠也都从堂吉诃德身上看到了民族精神的力量。每个时代的读者都把《堂吉诃德》与他们所处时代最关切的问题关联在一处,试图在这古老文本中寻到关于自身的答案,这也正是作品经典性的体现。

批评家曼努埃尔·德·拉·雷维利亚早在1875年就提出,塞万提斯有意识创作的《堂吉诃德》,是“历史的《堂吉诃德》”,“唯一主旨便是对骑士文学及中

世纪的骑士理想竭尽嘲讽、批评之能事”;而他无意识创作的《堂吉诃德》,是“永恒的《堂吉诃德》,这部《堂吉诃德》高屋建瓴、深刻无比地揭示了理想和现实的永恒的矛盾”。

面临信仰缺失、精神匮乏、对物欲的过度追求、沟通的不可能性等诸多困境,荣格在20世纪提出的“现代人的精神问题”仍旧困扰着我们。于是,塞万提斯的作品,仍可照亮时下阴霾的角落。《堂吉诃德》描绘的理想之于现实、个人之于环境、内在之于外在、美与丑、善与恶等矛盾并未解构和消解,正如陈众议指出的,“作为经典的《堂吉诃德》无疑是一系列二元对立(或统一)的产物”,“崇高与滑稽、理想与现实、真实与虚构、知与行、新与旧”等矛盾,正是这些经典的二元对立造就了堂吉诃德这位“永恒的骑士”。而堂吉诃德所彰显的思辨精神、坚定的信仰、独立思考的人文气质和对时代的悲悯和关怀,仍能够表征当代人对自身的期待,在与读者进行“视界融合”(伽达默尔语)的过程中,体现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价值。

在这个“浅阅读”的时代,至少让我们期待《堂吉诃德》能够回到书桌或者电子阅读设备的显示终端,使我们再次体味传统阅读带来的惊喜,会心地发笑、畅快地做梦、理性地沉思。对经典最朴素的敬意和最有价值的传承,或许就蕴含于阅读之中。

2、结合讲座内容,请你谈谈吟诵之于古诗文教学的意义。

依据汉语语音特点,带有音乐性的,注入读者情感的古老读书方法,旧称吟诗调、读书调,今人统称之为吟诵。三千年来,吟诵曾经广泛运用于创作、教学、诗文鉴赏以及文人雅士的性情陶冶、交流切磋之中,而这一原本为我们本民族语言所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却被我们的语文课堂搁浅了百年之久,且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倡导吟诵,绝非私塾教育模式的简单回归,而将其部分地移植于我们的课堂,借此来提高古诗文诵读的力度,同时使之与教师点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语文教学。

一、以吟诵唤醒热情,让“僵死”的语言焕发出生命的光泽。

吟诵中的“诵”是指抑扬顿挫,有节奏地读,而“吟”则是指放大每个字的读音,拖长腔,歌唱式的读。尤其是这个“吟”有着很强的音乐性,声音古雅厚

重,情深绵邈,韵味悠长,余音袅袅。正如《文心雕龙》中所言:“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听之则丝簧”。不仅好听,而且能够准确地传达出每个汉字的含意,这又如《文心雕龙》中所言:“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舒卷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也就是说,能达到以声传情的效果。戴学忱先生说得好:“唱歌是悦耳,吟诵是动心。”此言得之!笔者多年的体会,吟诵之于学生,首要的好处就在于能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文的热情,让看似僵死的语言焕发出生命的光泽。戴学忱先生说得好:“唱歌是悦耳,吟诵是动心。”此言得之!

二、借吟诵潜心揣摩,于潜移默化之中提升古诗文的欣赏水平与审美层次。古诗文学习的关键在于涵泳语言,了解古人的珠玑妙笔、脉络章法,体悟作品的人文情怀。一直以来,我们完成这一任务的最佳方法只是朗读,实际上,对于古文诗文,尤其是诗歌,其“歌”的特点就决定了它理应与音乐之间的紧密联系。如今许多老师为诗歌进行配乐朗读,也有用现代人的谱曲来帮助学习的,如邓丽君演唱的李煜《虞美人》、刘欢谱曲的温庭筠的《菩萨蛮》等等,虽也算的上是声情并茂,但这些现代元素不但做不到依字成腔,也不能准确捕捉到古人丰富的情感色彩及变化,更难以企及诗歌原有的神韵,不仅如此,还可能使学生为这些现代音乐所绑架,误读文本。

而吟诵不同,它能将汉字的声韵与诗文的韵律都准确地传达出来。吟诵本身没有固定的乐谱,地域不同、吟诵人不同吟诵就有不同,甚至同一个人每次的吟诵也有细微差异。吟诵时,需要我们反复揣摩作者原意,细心咂摸,因声求气,体味声之高下,气之长短,感悟诗文的气盛言宜。如此做到口诵心惟,读者便可因声入境,自然领悟得到诗文的意境之美。从这个意义上讲,揣摩吟诵的长短高下、轻重疾缓也便是在揣摩文字,而曼声长吟的过程又便是鉴赏的过程,大道至简,润物无声。

三、有益于帮助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相关知识,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感知与理解,提升国学水平。

汉语不同于其他语言,具备音韵美、音乐美。音韵包括声、韵、调,可以这么讲,中国文字不但字形本身直接表达意义,而且其读音也能直接地表情达意——所谓“审音用字”,汉字能够以声传情,以声写象。以韵母与情感的关系举例,如韵母中的元音“ɑ”开口度最大,常表示欢快、活泼的情感状态。“i”的开口度小,发音低沉压抑,常与抑郁的情调相联系。又如相同的音可由声调来区别意义,平声字大多同平缓、轻快的情绪相关,而古音中的入声字讲求“入声短促急收藏”,这种读音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而对这样的字,在吟诵中常常采用发音短促、一发即收的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体味出其传达出的低沉压抑的情绪来。

吟诵本身讲求依字成腔,也就是说没有固定的乐谱,而是因字音的变化而变化,也使得包括句读、行文、修辞、格律等知识都将以隐性的方式蕴含其中。

四、用吟诵巩固提升,帮助强化记忆,提高背诵效率,以期更好地内化吸收。我们知道背诵是古诗文学习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然而学生平时又最怕背诵——死记硬背,机械枯燥,最终磕磕巴巴,丢字、少字、换字、错位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如果用吟诵的方式背诵则不然,一来兴趣浓厚,二来记忆牢固。须知,吟诵时精气内敛,中正平和,又要听自己的声音,如此会杜绝外来诱惑,让注意力高度集中,进而激发自我智能,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发现,运用吟诵记忆,莫说是诗词,即便是《师说》《琵琶行》《逍遥游》《滕王阁序》这样或长篇巨制、或佶屈聱牙的作品也不在话下,且经久不忘,即便偶有遗忘,调子一哼,也便会自然涌出,有如神助。

吟诵是学习古诗文的最好方式之一,当前看来,将吟诵引进中学课堂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一者为了保护,二者为了服务于教学,二者应该相辅相成并行不悖,这要比单纯地为了保护而保护更有价值,也更为持久。这正如古建筑、古运河这些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若是为了保护而保护,或关门闭窗,或抽干河水,除去其使用价值而一味着眼其审美功能的保护反会让它们“不久于人世”,反是合理开发延续使用更能体现其自身价值,也更能让它们永久保存,熠熠生辉!

3、如何合理确定作文的教学内容

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写啥像啥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指导者,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

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合理确定作文的教学内容。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如此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却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阶级色彩,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俗观念,集个人而成的群体粗线条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这样,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就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或宽或窄,或深或浅,或长或短,或浓或淡,或急或缓的创作主渠道中。这些创作主流,虽也呈现出纵横交错,繁杂纷呈的特点,但一定程度上却粗线条地、清晰地凸现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

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直接或间接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爱国主义;(2)远大大理想;③传统美德;④奉献精神;⑤弘扬正气;⑥见义勇为;⑦艰苦奋斗;⑧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⑨望子成龙与家庭悲剧; ⑩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以及市场经济与腐败现象、环保意识的增强、做人与处世、以自“我”为中心与以天下为己任等等。这些题材的设置,并非一陈不变的,可在此基础上删削,增多,也可交融。要完成此项工作,指导者一人足可胜任,但付出艰辛努力的是时却带有极大的刻板性,可适当“抛砖”(明确方法,做出示范)而“引玉”(要求学生参与进来,争做确定题材内容的先锋)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给学生,分任务到组别,成块状收集材料;教师只负责划分并审订材料而成册,把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

合理安排作文教学内容,应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表达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4、简述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联系

高中阶段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它们是语文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总目标的四大构成要素,也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制订的核心依据。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本体性要素。语文教育必须以发展学生语言素养为根基,语言是存在的家,建构学生的语言就是建构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通过学得促进习得。语文教育应着力于语言文字及内容的开发,让学生从中发现意义,实现自我建构和运用,在建构中发展,在运用中提升。语文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语文知识,而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母语情感。以语言建构和运用为核心任务,这是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形成对个体生命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与目标。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过程,是借助表象、概念等要素进行判断与推理的认识活动。语言与思维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需要借助思维,而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又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语文教育须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学生的思维训练,并在这种训练中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构建以思维发展与提升为旨归的课堂活动体系,应是语文教育的一种自觉追求。

审美鉴赏与创造也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审美活动从来就和语文教育密不可分,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审美功能是体现语文学科特质的内在诉求。审美既是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它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提升。审美活动以审美需要为动力,以审美体验为基础,它是审美鉴赏与审美创造高度统一的过程。高中语文教育如果不突出审美素养的培育就丢失了学科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所追求的通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之成为一个健全者的终极关怀就不可能实现。审美活动既是一种对象化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是一种自我确证、自我超越、自我发现、自我塑造的非对象化的活动,审美鉴赏与创造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文化传承与理解也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说,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就是进行深刻的文化变革。语文是母语学科,它是文化的存在。语

文教育的过程就是以汉语文化为依托、以人类文化为背景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过程。语文教育需要对文化进行转换,强化文化认同、适应、同化与融合,传承传统文化和理解多元文化,繁衍出新的健康的文化意义,实现文化的“增值”,并形成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实现文化成长的同时,也获得精神的成长和生命的成长。

5.2014远程培训作业 篇五

教育不能没有理想,教书不仅仅是一份谋生的职业,更是实现个人理想与价值的耕耘之歌。

我教书,因为这种职业体现了尊严与“变化”,即使其他因素不变,我会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我的学生会发生变化。我教书,是因为教书给我带来希望。对我来说,教书是欢乐、悲哀、快慰和无助的结合体,但也是一项有着明确目标的任务:改变我的学生,也改变我自己。

6.小学科学远程培训作业 篇六

小科一班杨丽丽

在本次培训的课程中介绍了教学设计流程的五个环节,您最难理解的是哪个环节,简单谈谈原因?

作业要求:

1.字数要求:字数不少于300字。

2.作业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教学设计流程中的五个环节,分别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根据自己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教学经验比较少,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评价这两个环节我一直有很多困惑。

首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要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在写教学目标时,现在只会按照教学参考书上进行,而不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来写。碰到的问题是,如果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还要在课前去了解一下吗?还有,自己在进行教学时实施教学目标比较有困惑。小学科学设置了三维目标,即科学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虽然在写教学设计时这三个目标都写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总是会偏离课标上的目标而自己主观的认为什么是重要的。可能是由于考试的压力,自己就会不知不觉地倾向于把科学知识看的很重要。而且有时候一节课的内容,对应的作业比较细致,单独让学生理解要求的科学知识,学生还是不会理解他做的题目,感觉两者一点关系都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教学目标我还不知道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来完成。

好的评价会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在评价中除了作业本上的评价,还有是针对学生在分组实验过程中的评价。

对于作业本上的评价我不清楚是对全部正确的学生等级打高点还是对及时订正的学生等级打高点。如果侧重前者很多学生会在私底下抄袭好的学生的作业;如果侧重后者,那对那些真正是自己做全对的学生似乎不公平。在探究实验过程中的评价,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维持学生的纪律;二是为了学生的规范操作,在这里的评价中还是可以通过观察明显的区分出好与坏的,评价的时候也有比较好的公平性。

7.远程培训作业 篇七

1、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必要性。

2、依然用统编人教版教材的知识体系去评价现有的教材。通过分析课程标准,可以发现,从初中到高中的必修 1 再到必修 2,学生对于物质性质的认识则经历了对单个具体物质性质的认识到对某个元素一系列物质性质的认识再到元素间物质性质关系的认识这样一个过程。

3、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都自成系统。

4、课时题目、节题目、章题目要分开层次。

5、元素化合物知识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我们既不能一步到位,也不能达不到高考的要求。学习心得体会

1、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开展,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的、结构、内容、评价和实施等方面都有了重要的创新和突破。要真正落实新课改的这些要求,则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优化。在现行的高中化学教育中,学生对化学学习是一种被动式学习;在解决化学问题时,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讲授的方法去解决,没有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也就发现不了学习化学知识的新方法,这些都会阻止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新课程改背景下,化学教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位置”,利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学习,更多的思考、讨论、操作,参与到对新知的探索过程中,去发现新知、形成技能,以此来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主动适应新世纪科技发展的需要。

2、化学学习主要是化学思维活动。学生可以避免过分注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下的结论,学生当成真理的现象。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价、质疑问难,打破了对科学知识的绝对化观念,打破了对科学知识的迷信,从而形成探索的、发展变革的观念,而且讨论中师生间、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有利于学生克服心理和语言障碍,避免了学生听催眠曲现象,使学生心理处于放松状态,易于激发每个人创新思维活动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

3、新课程改革对于化学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优化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探究性教学和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题、以解决问题和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因此,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解决问题能力将是我们的教师研究的重点。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策略的形成,进一步完善具有探究特点的多元化教育体系,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以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作业2

1、通过实施整合教学,成功解决了课时问题。

2、深广度的把握: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深广度把握,在教学中有两个争议较大的问题:一是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到底讲不讲;二是原电池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否要落实。在处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几点: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第二,化学 2 中是涉及单向的能量转化,只要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要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第三,只需明确原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氧化还原。

3、必修与选修的衔接:第一章对应选修的物质结构,第二章对应选修的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对应选修的有机基础,这些内容在必修讲到什么程度,什么内容放在选修讲。特别是第三章,有些学校选修了有机化学基础,有些学校没有选,在这种情况下,必修内容的深广度不好把握。

4、教学方式单一:化学 2 的内容以概念原理居多,教学方式的丰富性远不如必修 1,为了能在规定课时内完成任务,大多数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不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不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缺少交流研讨和活动探究。化学 2 中概念原理知识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规律类,如元素周期律;第二类是揭示本质原理的,如原电池、可逆反应等,要让学生建立新的看化学反应的角度。

5、教辅资料不配套:尤其是化学反应限度这部分,不知道怎么出题。编制试卷时可参考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确定试卷所包含的内容领域及各领域所占的比重;然后,把每个领域中要考察的知识点列出,再注明目标层次,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和拓展;最后,选出题型,确定每个点有几个题,每题占多少分等。这样一份试卷的大体框架就出来了。

1、本专题的研修为我解决了以下问题:

“氧化还原”在教学中的问题深广度的把握: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经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学习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道物质得到氧就是氧化反应,物质失去氧就是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这是本节课的关键。建构主义认为,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

2、你认为在化学 1 教学中还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教材此部分内容处在元素化合物之前,具体化学反应举例受到局限,配平问题是否需要讲?程度好的同学吃不饱,讲到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反应时只能死记硬背。对单双线桥表示法的具体要求,说是使学生看懂就可以,可是自己不会表示,分析不出电子转移的数目怎么能看懂?

3、我的看法

(1)教学中通过分析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探究并理解其本质;通过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所承担的角色,建立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并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最后通过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学会应用新学习的概念,建立有氧化还原反应的观点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和一些实际问题。

(2)对于初中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课堂上教师不要展开讲解,而是要利用问题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认识能够通过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某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好吃的食物》及教学反思下一篇:耳朵出走记的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