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消毒隔离制度

2024-07-22

敬老院消毒隔离制度(精选16篇)

1.敬老院消毒隔离制度 篇一

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人流,物流路线由污到洁,不得逆流与穿梭,操作者应根据区域着装规范。

二、供应室内部要严格区分三类物品:污染物品、清洁物品、无菌物品,分别放置,不得混淆。

三、对特殊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器械等,使用科室进行初步冲洗后应用有标有传染标记的塑料袋双层扎口,由供应室回收进行消毒后,按无菌物品处理,烈性传染病人用过的敷料及使用后的一次性器具等应及时焚烧。

四、建立质量监督制,对无菌物品质量、灭菌器效能、纯化水、各房间空气消毒的效果进行定期监测,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五、一次性用品在使用前经质量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使用后的锐器与针头放在防刺利器盒内,一次性注射器用黄色塑料袋存放,专人回收、集中处理,未污染的器具按医用垃圾由专人回收处理。

六、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消毒技术,消毒液的配置及正确使用方法。

七、严格执行清洁卫生制度,做到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的拖把、抹布分开使用,用后及时清洗消毒处理。

八、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洁消毒后分开放置。

九、医用垃圾及生活垃圾分开放置及处理。

2.敬老院消毒隔离制度 篇二

1 猪场的消毒程序

1.1 入场消毒

1) 入场人员消毒。入口处设置长3 m宽与大门相同的水泥结构消毒池, 池内消毒液2~3 d彻底更换一次, 可选用氢氧化钠等。进场人员必须更换鞋, 脚踩消毒池, 经紫外线消毒室消毒10~15 min或喷雾消毒后才能进入。入场后, 人员还应随时进行洗手消毒。采用的消毒剂应对人的皮肤无刺激性、无异味, 可选用过氧化氢溶液、新洁尔灭 (季胺盐类消毒剂) 溶液。

2) 车辆消毒。任何车辆不得进入生产区, 外来运猪车辆车轮、车厢内外都需要进行全面的喷洒消毒。可选用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氯异氰尿酸钠等。

1.2 生产区消毒

1) 杜绝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参观访问。工作人员不准养宠物, 不准进入屠宰场, 不准带入可能染病的畜产品或物品。本场兽医不准到外诊疗疫病。

2) 从外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 必须经消毒更衣室消毒, 经过淋浴、更衣 (穿工作服) 、换鞋后, 方可进入猪场。

3) 不同猪舍的饲养人员不准串舍和在饲养时间聚集, 各车间用具不得外借和交叉使用;技术员需检查猪群情况时, 必须穿经消毒的工作服、戴帽、换鞋, 检查应该从健康猪群到病猪, 从小猪到大猪, 同时进入不同猪舍时应进行重新消毒。

4) 猪场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人工授精站的人员, 不可进入养猪生产区, 取送精液应在指定的窗口。

5) 车间用具经过浸泡、喷雾或紫外线直接照射消毒后才可进场。

6) 买猪人员、车辆一律不准进入生产区。

7) 在病猪舍、隔离舍出入口应放置浸有消毒液的麻袋片或草垫, 消毒液可用3%烧碱溶液。

1.3 猪舍消毒

1) 常规消毒。坚持每天打扫猪舍卫生, 保持料槽、网床、用具干净, 地面清洁, 选用高效、低毒、广谱的消毒药品进行消毒。

2) 定期消毒。定期对猪场周围环境及猪舍进行消毒, 定期在猪舍内进行带猪消毒, 每周进行2~3次。疫病期间产房和保育舍每天消毒1次, 其他猪舍每2 d进行1次消毒。

3) 要实行单元化饲养、全进全出制。每批猪只转出后和下批转栏前, 对猪舍地面、栏舍、走道、食槽、用具以及下水道等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4) 母猪上分娩床、仔猪转群时, 应对猪只体表进行消毒。母猪生产时一定要保证母猪乳房、阴户周围干净卫生, 并严格消毒, 于干燥后送到指定地点。

5) 注射器、针头、手术刀、剪子、镊子、耳号钳、止血钳等物品的消毒, 在洗净后, 经消毒锅内煮沸消毒30 min后方可用。

6) 仔猪打耳号、剪牙、断尾等外伤, 以及其他猪群的外伤, 都应该及时消毒, 防止感染。用5%的碘酒棉球涂擦数遍, 直到痊愈。

7) 公母猪配种前, 应做好公猪下腹部、尿囊和母猪外阴部的清洁消毒。采用人工授精时, 要有无菌操作观念, 避免人员、器具、环境等因素影响精液质量。

1.4患期消毒

出现腹泻等传染性疾病时, 对发病猪隔离、调圈, 对该圈栏清扫、冲洗、药物消毒、火焰消毒、干燥。水泥床面和水洗后易干燥的猪舍需要用水冲洗。出现口蹄溃疡症状疾病时, 舍内走廊用3%火碱水溶液, 地面用1:500的百菌消 (辉瑞) 消毒。出现呼吸道疾病和其他疾病时, 清扫、通风、带猪消毒。此时消毒药浓度可比平时高1倍。杀灭虫卵时, 清扫冲洗地面, 用3%火碱水溶液消毒, 再火焰消毒。

1.5 粪污等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1) 粪便可用生物热消毒法 (发酵池或堆粪法) , 猪粪堆积处应远离猪舍, 并定期消毒 (可用50%百毒杀1:300兑水进行喷雾消毒) 。污水可用沉淀法、过滤法或化学药品处理 (每升污水加2.5 g漂白粉) 。

2) 病死猪、死胎和胎衣的处理。严格处理病死猪、死胎、胎衣和废弃物, 用密闭袋包装, 经焚化或深埋处理。对病猪停留过的地方, 清除粪便和污水、污物后, 再用4%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彻底消毒;粪便、污物经专用道运出猪舍。

3) 垃圾处理。生活垃圾放在指定的地点, 定期焚烧或运输到专门的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经常清除垃圾、杂物和杂草, 并搞好猪舍周围的环境卫生。

1.6 消毒注意事项

1) 消毒前首先要清扫、浸泡, 刷洗除去表面附着物, 然后按规定配制消毒液进行消毒。在无疫病发生的情况下, 每个月对全场周围环境进行2次以上大消毒, 定期消灭蚊蝇, 严格执行停药期的规定。

2) 舍内温度、消毒时间、药物浓度、喷洒量对消毒效果有影响。舍温在10~30℃, 温度越高, 消毒效果越好。一般药物作用时间不少于0.5 h。

3) 预防消毒时, 采用药品说明书介绍的中等浓度, 患病期消毒采用说明书介绍的最高浓度。

4) 不同消毒对象每平方米需要喷洒稀释后消毒药量:圈栏40~60 mL, 木质建筑150~250 mL, 砖质建筑250~350 mL, 混凝土建筑350~450 mL, 黏土建筑60~120 mL, 土地和运动场200~300 mL。

5) 经常更换消毒药, 以免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

6) 禁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规格说明的“三无”消毒剂。

2 猪场的隔离措施

2.1 引种检疫与隔离

引进猪只前, 做好产地疫情调查, 确保引进的猪只不携带疫病。引到目的地时, 要隔离饲养30~60 d, 最好是60 d, 经检疫合格后, 每栏猪再混入一头本场的猪, 使外来猪适应本场的微生物群体, 并做好气喘病免疫接种等工作。隔离场采用全进全出制, 批次间要严格空栏、清洗、消毒。

2.2人员隔离等

人员是畜禽疾病传播中最危险、最常见也最难以防范的传播媒介, 必须有效控制。猪场的人员活动应做到: (1) 谢绝外来人员进人生产区参观访问并在生活区指定的地点会客和住宿。 (2) 场内职工不准食用外购猪产品, 不得养宠物。 (3) 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 要经过淋浴、更换消毒过的专用的工作服和鞋帽后才能进入。工作服和鞋帽必须每次用都要经过消毒。 (4) 生产区内各生产阶段的人员、用具应固定, 人员不得随意串舍和混用工具。 (5) 生产区的工作人员不得对外开展诊疗等服务。

2.3 与外面生物的隔离

严禁饲养禽、犬、猫及其他动物, 搞好灭鼠、灭蚊蝇和灭吸血昆虫等工作, 控制有害生物。有条件的可在场的四周及上方设网罩, 避免飞鸟进入, 有效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 减少病原体与易感动物的接触。

3 体会

3.手术室消毒隔离措施 篇三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97

手术室是实施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感染是手术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做好手术室隔离消毒可有效阻止外源性感染,也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1]。因而,强化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只有严格把握好手术室无菌操作才有可能保证手术在安全环境下进行,从而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临床治愈率。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实践体会,加强对手术室器械、物品,手术室环境及医护人员的管理工作。做好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发生率的重要保障。现对手术室消毒隔离措施体会总结如下。

加强对手术室器械及物品的管理

手术中会使用到大量的器械与物品,而对这些器械与物品的消毒管理则直接影响到患者安全及手术质量[2]。为此,强化对手术器械与物品的消毒隔离工作极为重要。作者认为首先应对手术器械与医疗物品的质量严格把关,使用正规产品。其次对手术器械和物品务必做到用一次消毒一次。对于术中使用的如手术锯、剪、刀及显微精密器械可应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灭菌时保证灭菌质量的同时也需小心以防被其锐利所伤。对于各种内镜,导管,麻醉器材及手术刀具等不耐热手术用品,可应用环氧乙烷冷灭菌剂进行冷灭菌。对于用过的手术器械包实施严格灭菌后再清洗,在清洗时特别注意的是要清洗干净器械上的血垢,对于有齿槽,缝隙的手术器械应拆除或尽可能张开以清洁彻底,冲洗干净后并尽快擦拭干净,然后打包放置防止再被污染。对于使用过的敷料进行灭菌,除了少数不宜行湿热灭菌外,压力蒸汽灭菌法为首选。最后严格把好无菌器械与物品的质量监测关及存放关。对于已经消过毒的器械物品应按照先后灭菌的时间规范放置,并安排医院专职人员管理。此外,为预防已经消过毒的器械和物品被污染,对其应每周再实施高压灭菌一次,同时每日开启紫外线照射2小时,并应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对无菌间的地面每天湿拖2次。

强化对手术室环境管理工作

手术室环境对手术室医护人员与患者来说都非常重要。干净整洁无菌无毒的手术环境是手术成功的保障[3]。首先应保持手术室无影灯、门窗、墙壁及地面等地方的卫生。每次手术前应用消毒液进行仔细擦拭,擦拭完毕后开启紫外线照射并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术后还需进行全面消毒,并进行紫外线照射至少1小时[4]。其次为保证空气消毒效果,每月还应做1次常规细菌培养。如发现菌数超过指标,应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最后对紫外线灯管的更换情况进行记录,并定期检测紫外线的照射强度,如果发现其照射强度<70pW/cm2应及时进行更换。

加强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管理

加强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应提高手术室每位医护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每人都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手术前术者务必谨记对手的认真消毒,对手臂进行彻底刷洗与消毒。护士也应有高度消毒隔离意识,一丝不苟地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技术。其次成立专门隔离消毒督察小组,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手术室医护人员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每位人员应具有高度的无菌观念感,熟悉各个分区操作规范及工作流程,认真落实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规章制度,扎实掌握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此外,手术室医生及护士人员还需注意工作中的细节问题。比如一旦进入手术室就务必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帽子,鞋子及衣服。其他人员严禁进入无菌区,根据手术情况需要足量准备术中所需器械及物品,尽可能减少人员来回走动。术中发现手术手套出现破损应及时更换,同时注意查看手术区域敷料是否被污染,如有应及时加盖无菌巾单或马上进行更换。仔细检查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包装是否失效或破损等,如果字迹模糊不清,破损或过期均严禁使用。

讨论

通过加强对手术室器械、物品,手术室环境及手术室医护人员的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医院感染率降低,医疗质量得到极大提高。综上所述,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不仅是衡量医护人员整体素质及医疗水平的标准,也是手术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更重要的是密切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应高度重视手术室的隔离消毒工作,确保手术在良好条件下顺利进行,以提高临床治愈率,预防或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尹蕊.如何加强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3):248.

2 刘娅萍.手术室消毒隔离的管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4(18):2225.

3 李秀芹,刘淑琴.基层医院手术室消毒隔离潜在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9(21):114.

4 关云峰.如何做好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2(4):219.

4.消毒和隔离制度 篇四

1.在流行病流行季节,要做好每日晨检工作并做好记录,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

2.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出勤情况掌握,由其学生的身体状况要了解;

3.对身体不适的学生要及时报告医务室,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就诊,同时跟踪;

4.消毒:a.体温表:用消毒片——1片+500ml水消毒30分钟;

b.教室:1㎡/30mml水进行喷洒及擦课桌椅或用紫外线

灯消毒。

5.隔离:a.时间以医学观察日为准,病愈后要有医院证明才可进教

室上课;

b.如有特殊情况,学校备有临时隔离室。

5.医院隔离消毒制度 篇五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一般隔离消毒要求

l、传染病与一般病房(或其他建筑

物)应当保持一定或有严密的隔离措施,以防止交叉感染。传染利、结核科和小儿科,均应设有单独的出入口,小儿科门诊,应设有专人进行

预检,遇到传染病可疑有立即隔离。

2、医院的手术室、分娩室(产房)、婴儿室、传染病房、隔离观察室、血库、注射室、药剂制剂室、检验室、供应室以及可以成为传染源的处所等,均应有严格的消毒制度。医

院的门诊和一般病房也应有定期的消毒制度。

3、传染病房应备有单人房间,以便收容需要观察的病员。

4、传染病员所住的病房,应按时进行消毒;用过的家具、器皿、被褥、碗筷等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后再用。

5、传染病员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必须经过消毒或净化后再排入下水道。

6、工作人员进病房和诊前,必须穿工作服,在传染病房应穿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口罩(条件许可时应穿特备胶鞋),但不得穿出传染病房。接触病员后应及时洗手。

二、门诊防止交叉感染

l、门诊发现传染病员时,必须按规定上报疫情。

2、在门诊或急诊室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应立即就地隔离,进行消毒,并根据情况将患者送入传染病院,传染病或隔离病室。

3、传染病员离开或死亡后,室内床单等应一律更换,并进行终末消毒(方法视病种而定)。

4、传染病流行期间,设立临时检疫岗,对每一个就病员,必须经过初步检查后才能挂号,可疑者进行隔离处理。

5、放射线科及理疗科应将门诊及病房病员的治疗和检查时间严格分开。

6、病员应在指定地区候诊、检查和治疗,不得在门珍各处走动,以防止交叉感染。

7、门诊应设肠道传染病员的专用厕所。

三、住院防止交叉感染

1、住院防止交叉感染。

(1)病员进入病房前应根据情况沐浴或擦澡(危急病员须先进抢救,以后在病房内进行)、理发、剪指甲。

(2)病员进入病房前应测体温,如遇发热的病员应判明发热原因。决定是否进入病房或入隔离待查。

(3)病中的服装应进行清洁处理,如条件许可,病员更换的鞋、袜、衣、裤不得与医院准备之干净服装接触。

(4)无接诊室或住院处者司以进病房后当日进行卫生清洁工作。

2、病房

(1)病员在住院期间,如发现传染病,应按隔离消毒原则处理。

(2)病房经常保持整洁,住院病员应按期沐浴或擦澡、理发、洗头或剪指甲等。

(3)患者用过的便盆、便壶应进行消毒,有传染病的患者(如滴虫阴道炎、肠道寄生虫病、肠道传染病等)应固定使用。脸盆、澡盆,每次用后应及时擦洗与消毒。

(4)患者餐具用后消毒,茶具固定使用并按期消毒。

(5)被脓、血、排泄物所污染的敷料和布类等应采用可靠的力一法进行浸泡消毒后洗涤。必要时再进行煮沸消毒,小件敷料可焚烧处理。

(6)患者的衣服、被单、枕套等应定期更换,必要时随时更换。

(7)有传染病可疑的衣物或污脏之大衣、毛毯、.被褥、枕套及报纸、书刊等应用日光曝晒或用其他方法消毒。

(8)打扫厕所的清洁工具,与打扫其他场所的工具,应严格分开。

3、传染病房(或隔离病室)

除严格执行病房的各项有关规定外。

(l)传染病房的设立应尽量集中,不得与居民住宅或职工宿舍设在同一院内。

(2)遇有急性传染病,应暂时隔离,并尽快转送传染病院,“与地无传染病院的应按急性传染病隔间措施处理。

(3)每病房只能收治同病种的传染病员,如确有困难,可安排在病房一角。用屏风隔开,同时实行床边隔离。

(4)患者小能随意离开病房。得到医师许可者,可在指定范围内活动。

(5)传染病患者一般禁止探视,特殊情况须经医师或护士长决定。

(6)进入传染病房须穿隔离衣,遇不同病种应更换隔}离衣。

(7)胃肠道传染病员的便盆,遇不同病种应更换隔离衣。

(8)传染病房的地面和墙壁应注意消毒,病员出院或死亡后,病房和用具须作终末消毒(处理方法视病种而异)。

(9)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大便化验、大便常规检查、咽喉培养。工作人员患有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须隔离观察,直到检疫期满为止。

四、病员衣物用品污物清洗消毒

1、污物应放置于指定地点,污物箱、痰杯等应带盖,并经常消毒。处理人员应注意安全,避免感染。

2、各种污物应经指定路线送出。传染病房的痰及大便纸、一律焚毁。脓、血污物的敷料应用可靠的方法进行消毒,必要时可焚毁。一般病房可倒入带盖垃圾箱内。

3、化验室、病

理解剖室等检验物、标木、尸体及接种动物的处理,均应严格遵守隔离消毒制度。

4、传染病房污衣、被服等必须包好,再送洗衣房,先经过浸泡消毒冲洗后,再进行煮沸消毒。

5、传染病房污衣物、被服等附上明显标志,与一般衣服分开放置和处理。

6、芽胞细菌(破伤风、炭疽、气性坏疽等)感染患者的衣物应用间歇灭菌法消毒。

7、供应室必须将清洁无菌与污染物品绝对分工,凡经传染病员或可疑者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应包好并有鲜明标记,及时进行单独消毒处理。对高压消毒器应每次进行指示剂消毒效

果检查,定期进行细菌培养测定。

8、对洗净消毒过的衣物、被褥,定期作采样细菌化验,并登记备查。

9、医院的洗衣房应建立安全制度。

6.病区消毒隔离制度 篇六

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洁。

2、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罐等按要求更换和灭菌,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时间。

4、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患者一览表上有标记。

5、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房间,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

6、一般情况下,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日两次。地面湿式清扫,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发现明确污染时,应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行终末消毒。

7、患者的病员服,被单每周更换一次。污染时及时更换并放于污物袋内。

8、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不同患者前后均应规范洗手或用快速消毒剂擦洗。

9、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特殊感染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并粘贴标识,专人负责回收。

10、对特殊感染患者要严格限制探视及陪护人员,必要时穿隔离衣裤,戴口罩及帽子。

11、患者的餐具、便器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及剩余饭菜,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12、各种医疗废物按规定分类收集,包装,专人回收。

7.敬老院消毒隔离制度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50例,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4~81岁,平均(47.3±15.4)岁。患者排除标准:合并肝硬化者;精神疾病者;合并其他系统疾病者。

1.2 护理方法:

患者均给予传染消毒隔离与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消毒隔离:

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均要在制定的传染病区之内进行治疗,以此来避免交叉感染现象的发生。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消毒与隔离,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的方式定期对治疗室进行消毒,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采用爱尔施消毒液对治疗室内的地面以及桌椅门窗进行擦拭并消毒,在治疗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一人一用一灭菌”与“一人一针一管”的原则。医护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接触之后要及时采用手消毒液进行擦拭,避免发生感染。肝炎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生存力,因此重症肝炎患者的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相关用品均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护理人员必须严格实行相关的消毒隔离措施。等到患者的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主要症状以及体征消除之后才可以解决消毒隔离制度。

1.2.2 护理管理:

(1)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护理,由于对疾病与治疗的未知,因此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沟通,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可以通过列举治愈案例鼓励患者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配合治疗。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充分的鼓励与关怀,消除患者及其家属心理情绪上的不安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惶恐。(2)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肝炎的基本知识,帮助其了解疾病,主要包括肝炎的常见症状、相应的预防措施、消毒隔离原则等。(3)给予患者及其家属相应的生活方式护理,首先要给予其科学的饮食指导,嘱咐患者多摄入含膳食纤维素以及粗纤维等易消化、清淡、少油腻类型的食物。其次,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禁烟酒,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其适当的运动指导,帮助其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4)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遵医嘱按时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坚持合理正确的使用抗病毒类型的药物,并且在用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给予重症肝炎患者传染消毒隔离与护理管理之后,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发生感染的情况以及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评估传染消毒隔离与护理管理的效果。

2 结果

50例重症肝炎患者的心理干预、药物治疗干预以及生活方式干预的依从性分别为88%、98%与92%,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传染消毒隔离与护理管理之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所提高。50例重症肝炎患者中,有5例患者体内电解质紊乱,3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现象,2例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并发症发生率为20%。没有一例医护人员出现感染现象。

3 讨论

重症肝炎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十分流行,但是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我国,重症肝炎的病发率和病死率相当高,除此之外,重症肝炎很容易引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以及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这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4]。因此对重症肝炎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消毒隔离与护理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对肝炎的认识性差,加上社会对肝炎患者的歧视,因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往往较差,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消毒隔离与护理管理就是对肝炎患者进行消毒隔离,同给予其合理的心理干预、药物治疗干预以及饮食干预,以此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并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使其能够主动接受治疗。本研究以本院50例重症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消毒隔离与护理管理之后,50例重症肝炎患者的心理干预、药物治疗干预以及生活方式干预的依从性分别为88%、98%与92%;并发症发生率为20%;没有一例医护人员出现感染现象。

综上所述,对重症肝炎患进行传染消毒隔离与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肝炎患者的传染消毒隔离与护理管理方法 。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重症肝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传染消毒隔离以及相应的护理管理,评估患者进行传染消毒隔离与护理管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50例重症肝炎患者的心理干预、药物治疗干预以及生活方式干预的依从性分别为88%、98%与92%;并发症发生率为20%;没有一例医护人员出现感染现象。结论 对重症肝炎患进行传染消毒隔离与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重症肝炎,传染消毒隔离,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陈燕霞.循证护理在重症肝炎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11(16):119-120.

[2]邓艳琼,唐月嫦.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5(2):187-188.

[3]孙珂,李志敏,池喜华.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患者剖宫产术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4,15(3):404-405.

8.敬老院消毒隔离制度 篇八

【关键词】供应室;消毒隔离;防止;院内感染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45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医疗事业得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各大医院纷纷建设起了消毒供应室,并加强了对其的管理力度,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不可忽视院内感染的控制。对供应室进行消毒隔离是防止院内干扰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医院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供应室放着所有科室的医务用品,若护理人员没有对其进行彻底消毒灭菌,那么摆放在一起很容易出现较差感染,最终导致院内感染,影响到整个医院的空气,对于患者的痊愈极为不利。为了避免出现这一情况,我们必须要对其存在的隐患进行全面分析,采取措施切断其感染途径,建立健全的预防院内感染的管理制度,从而确保患者的健康。

一院内感染的途径

在医院运行过程中,出现院内感染的途径大致分为以下几点:被污染过的物品与环境之间相互混合而导致院内感染、传染区与非传染区的器械相互浸泡而没有进行彻底消毒而引起的交叉感染、空气传播导致病原菌微生物蔓延、人的传播、缺乏健全的消毒制度等。

二供应室病菌感染的隐患分析

为了防止院内感染,首先我们必须要对供应室存在的隐患进行全面分析,这样才有利于相关工作人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院内不受到病菌的感染。通过分析,供应室病菌感染的隐患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方面的问题

(1)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护理人员认为供应室只要不让患者或非专业人员进入、或者供应室的管理人员不与患者接触,那么就可能避免病原菌的侵入,也不会存在医疗纠纷。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虽然供应室的管理人员没有接触到患者,但是他们的工作任务是对各种医务用品进行消毒,消毒过后的用品会直接用在患者身上,在整个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处理得当,必然会导致院内感染,造成医疗纠纷。

(2)护理人员不规范化的记录

一般来说,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在对各种医务用品进行消毒灭菌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每一个过程进行记录与检测,而由于有些护理人员并没有该方面的认识,思想观念不够先进,不对该工作引起高度重视,这就导致其在记录的过程中出现书写潦草等现象,甚至还对记录进行涂改,导致信息不够准确,这些必然会影响到医务用品消毒的准确性,不利于各科室对用品的使用。

2、下收下送不够规范化

在对供应室医务用品管理的过程中,不分车、不分人是下收下送过程中存在的最大安全隐患之一。因為在这一阶段,很多无菌用品与已被污染的用品都会放在一辆车内,此时就会导致用品出现交叉感染。另外,在下收下送过程中如果出现超载现象,导致车辆无法实现封闭运送,同样会导致用品被外界空气所污染,尤其是无菌用品,根本不利于其安全使用。

3、清洗、消毒不够彻底

一般来说,清洗与消毒是各科室医务用品安全使用的关键,尤其是一些需要手工清洗的用品。如果护理人员在使用过程中洗剂浓度不够、洗刷不够认真、漂洗不干净、润滑剂使用不当、清洗后的用品没有擦干等,都会导致用品灭菌的彻底性,最终导致院内出现感染,不利于其正常使用。

4、储存与发放不够合理

供应室中保存着医院各科室的医务用品,由于品种多、数量多,在储存中具有较大的难度,一旦储存不合理,必然会导致用品出现交叉感染。或者相关工作人员没有保证储存环境,那么必然会导致医务用品在储存过程中出现病原菌的侵袭,最终影响到用品的正常使用。另外,如果供应室在存放无菌物品的场所也存放着过期用品或者非无菌用品,那么必然会对其储存环境产生影响,导致物品出现交叉感染。

三强化供应室消毒隔离,避免院内感染的具体措施

1、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供应室是为患者提供间接服务的特殊场所,不管是对医务用品的收发、清洗、消毒、灭菌等工作中,都必须要认真对待,以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因此作为一名专业的医护人员,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另外,供应室工作人员还必须要接受医院安排的相关培训,要求供应室人员与时俱进,掌握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学会清洗各科室的医务用品,并对其认真保存,这样才能够实现保证医务用品的安全性,防止院内感染。

2、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强化院内感染管理

(1)要求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无菌观念的认识

在实际工作中,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要掌握每一种消毒方法,了解其灭菌的具体程度。另外,在对医务用品进行消毒灭菌的过程中,供应室人员还必须要戴口罩、帽子,更衣、换鞋,要求非专业人员不得进入无菌室。还需要对无菌室的空气进行消毒。

(2)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医院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并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并将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身上。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对医务用品进行消毒,并将其进行分开保存,这样才能够提高供应室的管理水平,避免用品出现交叉感染。

3、加强供应室人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工作运行

(1)供应室每天手工刷洗器械,要防比被针、剪刀等锐利器械扎伤,所以要求其他科室将用后的针头等器械卸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手套,预防感染。

(2)人量的布类敷料,虽然经过洗涤,没有火菌仍有人量微生物未被消火,进行分类打包时造成微生物在空气中漂浮。在操作时,必须戴帽子及口罩,防比微生物的污染造成危害。

(3)接触理化因素较多,受到伤害机会多,部分物品需要用消毒剂处理达到去污、去热源的日的,操作时要戴手套、口罩,以免造成皮肤灼伤和过敏反应。

(4)火菌柜专人操作使用,严格执行操作程序,经常检查火菌柜的各种性能,发生问题时及时处理,防比意外发生。消毒员进行物品装、出锅时应防比烫伤。

(5)供应室工作民期接触污染物品,有害物质较多,是微生物感染的高发区,除工作中注意自身防护外,应加强营养及体育锻炼,保证健康良好的体魄,以便于更好工作。

四结束语

院内感染的有效控制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关注和重视。供应室已经被作为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也是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部门。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控制,是供应室工作的重点,也是护理工作的基础。消毒火菌已经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在控制感染中起卞导作用。因此,做好供应室的消毒与隔离工作,加强供应室的安全防范措施,能够为院内感染的控制起到积极的作用和保证。

参考文献

[1] 原丽萍,张海燕.加强供应室的环节管理、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J]. 实用医技杂志. 2006(05)

9.消毒隔离制度 篇九

为了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及《消毒管理办法》,消除病原微生物的危害,改善环境卫生,提高医疗质量,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及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人体健康,特作以下规定:

一.各单位要有消毒管理机构,<市级医疗单位成立医院消毒管理小组,乡级要有专人负责,村级有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传染病消毒管理.监测.检查,对职工进行消毒知识的宣传.教育.业务培训,监督各项制度的落实。

二.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传染病房与普通病房要有严格区别,并设立明显标志,做好院内污水处理。

三.对有关科室的消毒必须做到:手术室一病一消毒,产房.婴儿室随时消毒,供应室.消毒室.治疗室.制剂室等每天定时消毒。

四.对消毒效果进行定期自行检查,每周一次,并做好消毒检测记录,每年接受防疫部门两次抽查。

五.购置一次性医疗.卫生.保健消毒药械,产品要有三期批号,产地及省厅批准文号,要符合《国家消毒管理办法》卫生标准。严格把关,对不合格的产品要严格查处,使用后要立即消毒或回收集中销毁。

六.玻璃针管.多用针头和浸泡的器械,使用高压灭菌消毒,夏季一天,冬季三天,浸泡器械的消毒液要定期更换,严防混浊变质。七.消毒过的物品必须存放在无菌盛器内,要有明显标志,不得与带菌物品同放。

清河区人民医院

10.消毒隔离制度 篇十

(一)凡进入换药室的工作人员务必穿戴工作衣、帽、口罩。

(二)严格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凡消毒物与未消毒物要严格分开并固定位置,用后物归原处。

(三)换药次序;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手术者术前不换感染及隔离伤口。

(四)每次换药前洗手,换药时按无菌操作进行,做到一人一碗(盘)二镊(钳),一份无菌物品。

(五)换药车上常用的换药器械及敷料一经启用,每日需高压蒸汽灭菌一次;启封的外用无菌溶液限24小时内使用,并注明启用时间;各种检查、治疗包未用者,每周重新高压蒸汽灭菌一次(炎热潮湿季节每周一次)。

(六)换药室使用的敷料钳浸泡于2%戊二醛溶液中,浸泡液的高度为敷料钳轴节以上2—3cm处,浸泡液每日添加。敷料钳、瓶、盛碘酒、酒精瓶每周高压蒸汽灭菌1—2次,并更换消毒液。

(七)浸泡器械容器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换药时污染敷料务必投入污桶。特异性感染伤口敷料由专人统一处理,换药用具用0、2%过氧乙酸浸泡30—60分钟后洗净,送高压蒸汽灭菌或环氧乙烷消毒后,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八)每日以0、1%有效氯溶液或0、2%过氧乙酸擦拭换药车、门、窗、台、凳一次(抹布分开使用)。每周换药车轮上油一次。地面宜湿式清扫,每日以0、05%有效氯溶液拖地1—2次,紫外线空气消毒二次(换药前和晚夜班),空气细菌监测总数≤300个/m3、

11.敬老院消毒隔离制度 篇十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人员12名, 包括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其中三人有1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其余均在2年以上。我院拥有血液透析机20台, CRRT有1台, 每天平均完成血液透析37人次, 规律透析者98人。

1.2 方法

分析血液净化中心的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 严格执行监管制度和操作规程。

1.2.1 安全隐患

(1) 护理人员方面问题:首先因社会认知、待遇及劳动强度大小等原因容易造成人员流动大, 新护士并不能及时补上经验丰富的专科护士, 在护士自身专业知识水平较低, 技术操作不太熟练, 团结协作的精神不足, 缺乏责任心和经验, 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处理, 增加处理时间, 延误治疗, 尤其是血液净化技术在不断更新与发展中, 新设备也在逐步引进, 护理技术也相应复杂, 导致护理过程中风险增加;一些个别的护理人员没有很强的风险意识, 不注意细节, 一不注意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护理人员没有和患者针对病情进行沟通, 告知不当或没有履行这项义务, 导致患者及其家属未能很好地理解诊疗发生的意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在工作中自我保护意识较弱, 如未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状况, 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导致纠纷。 (2) 患者问题:现代法治社会中患者的法律意识很强, 一些医疗部门出现的事故给人们心理蒙上阴影, 看病治病时总抱有怀疑态度, 出现不合作的现象且无法和医护人员建立信任关系, 有的还恶意制造纠纷;透析后患者容易跌倒, 尤其是长期进行血透, 肾衰造成骨性营养不良, 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由于患者长期血透会有贫血的症状, 抵抗力弱, 容易造成感染;透析时存在管路堵塞、脱落等危险因素, 还可能会发生心力衰竭、空气栓赛和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作息方式。 (3) 环境和透析设备也是一个安全隐患, 如环境布局不太合理, 透析机突然出现故障、停水、停电等状况;此外还有制度的不完善, 监管不严导致一系列问题发生。

1.2.2 消毒隔离的管理措施

(1) 每天定期紫外线消毒对净化室各个房间, 每次照射1h, 一天照2次, 还需对各室物表、空气、透析液、透析水、消毒液、护理人员手进行每月一次的细菌检测。 (2) 定期检查肝功能, 有乙型肝炎者, 为其设立隔离间, 专人专用, 不可混用, 有丙型肝炎者与一般血透患者分开管理, 落实消毒隔离管理工作, 避免交叉感染。 (3) 透析器材按照规章制度来使用, 肝炎患者所用与其他分开管理, 医疗垃圾需要标识醒目, 专人负责, 分类放置, 然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防止污染环境。

1.2.3 其他方面管理措施

护理人员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 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并且规范操作, 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有效解决, 防止不安全因素发生;及时与患者沟通, 保持良好关系, 经常学习法律法规, 保障患者合法权益也学会保护自身, 经常查房以便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对患者经常检查肝功能, 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变化, 安慰及耐心向有疑虑的患者解释;环境布局合理, 保证装备严密, 水电工作保证正常运行, 透析机设备定期检查及保养。

2 结果

通过系统分析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并采取相应措施, 护理人员风险意识逐步增强, 血液透析的患者连续几年未出现事故, 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患者对血液净化中心护理满意度也逐年提升。

3 讨论

血液净化中心良好的护理为血液透析的患者提供了生活质量的保障, 降低了急性中毒患者的病死率, 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专业技能, 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且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 操作规范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对各个环节有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严格监控, 这样才能降低风险发生, 血液透析治疗安全且有效的进行, 让患者放心且满意, 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

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存在的隐患与消毒隔离的管理对策, 以降低护理纠纷。方法 对血液净化中心的安全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 严格执行监管制度和操作规程, 完善管理网络以加强管理督导。结果 患者透析出现的状况明显减少, 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患者对血液净化中心护理满意度提升。结论 完善及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 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减少纠纷。

关键词:血液净化,护理安全,消毒隔离

参考文献

[1]徐辉.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 :259-260.

[2]陈海青, 黄小琴.血液净化中心护理风险隐患及干预[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 17 (7) :647-649.

[3]张岩郅, 王晓燕.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 2009, 9 (8) :62-64.

[4]黄利萍, 马和群.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J], 2011, 19 (3) :273-274.

12.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篇十二

一、医务人员上班衣帽要整洁,不带手饰、耳环、不留长指甲,下班、外出时应脱去工作服,不许穿工作服进入会议室、图书室、食堂等。

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前应洗手、带口罩、帽子,操作后及接触病人前后均应洗手或用消毒巾、消毒液抹手。

三、地面在没有污染的情况下每天湿拖1~2次,当地面、物体表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应使用消毒剂消毒。治疗室、办公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四、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布套扫床,一床一套(巾),病房内用品(桌、椅、床头柜等)每天擦拭(一桌、一巾、一消毒)2次,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保持清洁,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五、病人用过的服药杯应浸泡于含氯消毒溶液中,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体温计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5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由专人负责测量消毒液浓度;使用过的换药用具应先消毒处理,然后进行清洗、灭菌;用过和未用过的物品应有明显标记,严格分开放置。

六、治疗室、换药室、抢救室,特殊病房等,每天进行通风、换气,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2次,每次照射时间大于30min,紫外线灯管每周须用95%酒精擦拭一次,并做好记录。每月应做好环境与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工作。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有记录。

七、医疗用品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各临床、医技科室使用后的器械物品包交由医院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使用后不再回收,直接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

八、凡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能用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器械,应使用低温灭菌或用2%戊二醛浸泡10个小时,容器每周更换一次;干置的无菌容器及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1次。

九、置于无菌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十、物品放置正确,无菌物品专柜专放,有效期内使用,灭菌包与一次性物品分开放置,标签明显。

十一、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玻璃瓶每周灭菌2次;小包装皮肤消毒

液开启后注明开瓶日期,有效期为7天。

十二、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十三、换药操作应按无菌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进行,污物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

十四、持续使用的氧气湿化液、湿化瓶、鼻导管每天更换一次,湿化液应用灭菌水。湿化瓶用后消毒,干燥保存;备用的湿化瓶每周消毒一次。吸氧管一人一用。

十五、清洁区、污染区要明确区分,治疗车物品摆放合理(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十六、急救车物品应保证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吸痰管、开口器、舌钳、导管、压舌板等),并保持应急状态。

十七、便器的消毒:病房便器用后,有污垢时用清洁剂去污,清水冲净,浸泡于1000mg/L含氯消毒液内30min取出冲洗干净,干燥备用。

十八、当病人疑是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多重耐药菌感染时,应就地采取隔离措施,防止院内传播。

十九、口腔科、放射科要求一律使用一次性漱口杯,口腔科牙钻针等须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

二十、对麻醉机螺旋管、呼吸气囊、气管套管、吸氧用的湿化瓶、牙垫、舌钳、开口器等使用后应严格消毒灭菌。

二十一、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病房或床单元必须按要求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病人的安置应实施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立即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

二、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乱串病室及外出。

三、凡遇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密隔离,用过的房间要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烧毁,对其被褥、衣服必须消毒;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鞋,并每出入一次必须换衣、帽、鞋并及时消毒处理。

四、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和诊查单不准带有血、尿、便痕迹,做到随脏随换。禁止在病房、走道上清点衣被。

五、病室内要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经常通风换气,消除污染。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1次,每次1小时;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用消毒液拖地消毒。

六、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消毒。

七、治疗室、病房、厕所等的拖把,应标识清楚,分开清洗,悬挂晾干,每周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

八、血压计袖带应每周清洗,特殊污染后随时消毒。听诊器保持清洁,接触病人后及时消毒。

九、弯盘、治疗碗用后及放入消毒液进行预处理浸泡消毒后,送消毒供应室灭菌后再用;体温计用后放入消毒液内浸泡消毒,清水冲洗后晾干备用。

十、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进行床单元的终末消毒,其它物品按病室消毒隔离措施执行。

急、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护人员消毒隔离管理要求

1、医护人员上班要衣帽整洁,护士统一佩戴头花,不佩带首饰,穿工作鞋,下班、就餐应脱去工作服。

2、做好预检分诊工作,为防止交叉感染,传染病及疑似传染病人应专室就诊、检查、治疗,并应按消毒隔离常规处理。

3、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衣帽整齐并且必须戴口罩。医务人员为病人治疗、换药处理前后应洗手,每进行一项操作后需用流动水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擦手后才进行下一项操作。

4、严格执行消毒效果监测制度,每月定期做空气及物体表面细菌培养,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cfu/m3。医务人员的手要每月监测一次,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cfu/cm2。并做好相关记录。

二、各室间消毒隔离管理要求

1、严格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治疗室、换药室、小手术室、抢救室应保持空气流通,每天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照射消毒一次,每次照射时间大于30min,每1-2周用酒精棉球对紫外线灯管进行擦拭一次。

2、每天用清水擦拭台面及物表二次;每天扫地,拖地各二次;每周清洁门窗一次,使用专用的抹布、扫把、拖布,3、当台面、地面受病原菌污染时,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作用30min。

4、坚持卫生制度,每周对门、急诊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定期对空调进行清洁与消毒处理。

三、医疗器械、用物消毒

1、严格执行一次性物品的使用管理制度,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用一消毒,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不得重复使用。同时注意搞好个人职业防护,防止被针头刺伤。

2、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玻璃瓶每周灭菌2次;体温计一用一消毒,浸泡体温计的含氯消毒液每天更换。

3、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应严格区分放置,无菌柜应每日进行清洁,无菌物品按日期依次放入柜内,不得有过期物品,所有无菌物品有效期不超过一周,过期应重新消毒灭菌;一次性使用无菌用品应除去中包装,分类码放在无菌柜的防尘良好的柜内。各种备用灭菌包应标志明显,有效期内使用;置于无菌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

不得超过24小时。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5、常用的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洁消毒更换一次,急诊用的氧气湿化瓶及吸氧管每人次—更换,备用的湿化瓶每周消毒一次。

6、救护车内应每天进行清洁、担架车床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污染后随时清洁、消毒。运送传染病人后应及时清洁消毒。

7、吸痰装置每次用后清洁消毒,吸痰管每次一更换,吸引管每人一更换。

9、喉镜使用后先清洁再采用2%戊二醛浸泡或环氧乙烷灭菌。

10、诊床的床单、枕套应每天更换,污染随时更换。抢救床、观察床病人转出后病床单位及用物应进行终末消毒。护送病人的车床、轮椅、候诊椅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污染后随时清洁、消毒。

11、大小便器用后倒掉污物,清水冲净后浸泡于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消毒30min,取出冲洗干净,干燥保存。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室内布局合理,严格区分清洁区、治疗区,标识清楚。

二、进入治疗室工作人员应衣帽整洁,操作前洗手戴口罩,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三、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灭菌标记明显,注明有效灭菌日期。无菌包(或盘、盒),小纱布罐,一经打开须注明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无菌盘超过4小时不得使用。

四、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五、碘酒、酒精瓶应密闭保存,标签清晰,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六、各种注射、抽血,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包括皮内注射),操作人员每处置一病人后,必须进行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防止交叉感染。

七、每日各种治疗操作完毕,须进行卫生处置,用含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台面、治疗车,保持清洁卫生,擦拭用具专用。

八、保持室内地面应清洁、无污物,有专用清洁用具,地板进行湿扫,污染时用含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拖地。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每次1小时,每月进行环境卫生检测一次。处置室内消毒隔离制度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识清楚,设有流动洗手设备。

二、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器,针筒等医疗废物分类放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防渗漏污袋或防刺容器内,封闭运送,做好交接登记。

三、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雾化吸入管道、氧气面罩、吸引器管道、引流瓶等使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耐高温的管道与引流品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部分可清洁后浸泡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内30分钟(遇有特殊感染应浸泡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内30分钟)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四、浸泡的物品必须完全淹没,管腔灌满消毒液,容器及时加盖,各种浸泡消毒液应保持有效的浓度及时间,定期做好化学监测。

五、治疗车上物品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上应配有快速手消毒液。

六、医疗废物严格分类,并有标识,及时清理。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严格区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二、凡进入手术室人员须更换手术室的衣、帽、鞋及口罩,室内严禁吸烟,外出时换外出衣及鞋。手术病人应更换干净病人服后才能进入手术室。

三、严格控制进出手术室的人员,认真落实参观制度。

四、无菌物品分类放置、标签醒目,每天检查、定期消毒,做到包包监测,确保灭菌效果,物品无发霉、过期现象。

五、手术器具及物品一用一灭菌,耐热的手术器械及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内窥镜可选用低温灭菌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

六、麻醉用器具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一用一消毒。

七、洗手刷一用一灭菌。

八、认真落实卫生清洁制度,保持手术室清洁、整齐、有序。

(1)手术室每天彻底清洁一次,术后予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手术床、桌、台、凳、用具、门窗等,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一次;手术鞋一用一消毒。(2)接送病人的平车车轮应每次清洁,定期消毒;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九、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原则上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实施特殊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绿脓杆菌感染、艾滋病、梅毒等)手术时,严格按特殊感染手术后处理要求执行。

十、及时处理好术后各种物品:

(1)用过的手术器械,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必要时使用一次性物品。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2)用过的布类送洗衣房集中清洗、消毒,晒干再送供应室灭菌。(3)手术废弃物品置黄色有明显标识的垃圾袋内,封存运送,无害化处理。

十一、灭菌监测:每手术包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有记录。

十二、每月进行灭菌后的物品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有记录。

十三、每月对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进行卫生学监测,有记录。

十四、浸泡消毒液每次使用前进行化学监测,浓度符合要求,方可使用,并保存检测记录。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产房应布局合理,明确划分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限制区;分娩室应设三通道(病人通道、工作人员通道、污物通道)。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必须更衣、戴口罩、帽子及换鞋,非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准进入产房。

二、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必须严格分开放置,分娩室的用物、器械、药品、敷料应由专人负责保管;产包敷料包必须在灭菌有效期内使用。持物筒、持物镊、敷料缸、器械盘冲洗用品,每周进行二次清洗、消毒和灭菌并更换消毒液。

三、、产包打开超过一小时,产妇未分娩者,需要重新更换产包,再行接生。

四、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吸氧管每人次—更换,湿化液应用灭菌水。湿化瓶用后消毒,干燥保存;备用的湿化瓶每周消毒一次。

五、产房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每周六用苍术消毒一次。

六、每日用消毒液浸湿的抹布擦拭全部用具,并用浸有消毒液的拖把,擦地面1一2次。产床每次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抹洗,然后才能重复使用。接生用的臀垫,剃毛刀使用一次性用品.每次分娩结束,应及时整理、清洁、消毒产床,接生后所用物品、器械、敷料应及时处理、更换、消毒,室内通风换气,做好清洁卫生。

七、待产室应保持安静、整洁,产妇入待产室必须更换消毒衣裤和鞋。

八、患传染病产妇入隔离产房分娩,用过的布类、器械,先消毒处理后再分别送洗衣房、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双袋包装),密闭运送,焚烧处理。产妇离开分娩室后,必须对室内所有物体表面、地面及空气进行严格消毒。

十、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有记录。每月对产房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进行监测并做好相关记录。(1)、物品表面细菌少于5个/cm2,(2)、空气培养应少于 200个/m3。

十一、拖把、抹布分区专用,设有标志。母婴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母婴室必须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每日小扫除,每周大扫除。清洁工作用湿式打扫,卫生工具应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别使用,应有醒目标志、室内不得有蚊、蝇、蚂蚁、蟑螂、老鼠等。

二、正常新生儿室每日通风 2次.每次 15--2O分钟,保持空气新鲜,室温应保持在24℃~26℃,湿度为55%~66%之间。

三、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进行空气消毒,每月进行空气培养,细菌总数不超过500个/m3。

四、新生儿被服、尿布、洗澡手巾等,以及和其他新生儿所接触的物品,均应严格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

五、新生儿床套,每周更换二次,出院后更换被褥,全部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六、新生儿奶具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每次喂奶前,应用消毒小毛巾让产妇拭净乳头、双手,喂奶毛巾专用,每次均要洗涤,并煮沸消毒。

七、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工作人员必须有严格的无菌观念,上班时必须穿戴好衣、帽,在指定区域更换衣帽、鞋,工作服定期或及时更换,进行统一清洁消毒。上班时间应坚守自己的岗位,不得随意进入其它区域。

二、供应室采取强制通过路线,分为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物品由污到洁,不准逆行;所有物品均应按照清洁路线和程序进行处理。

(1)、所有回收的医疗器械、均应在接收室分类,在清洗间浸泡、清洗,传染病人使用的器械和物品应专池浸泡,并对回收车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2)检查各种器械、包布等清洁度是否符合要求,包内物品是否齐全,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打包。专人检查每个待灭菌包外是否贴化学指示胶带,包内是否放置化学指示卡。

(3)每天灭菌前,按照要求进行B-D试验,装载量及物品摆放符合要求。

三、无菌物品储藏间要求专人管理,进入无菌室要洗手、更衣、带口罩、换鞋;未经消毒灭菌的物品严禁进入此室,已灭菌的物品应有灭菌日期、标志。

四、各种灭菌包必须放置在带有门的储藏柜内,以确保干燥、清洁,减少污染机会。

五、每天坚持下收下送制度,严格区分送物车及回收车的使用,尽量避免灭菌包在运送过程中受到污染。

七、各室保持通风、清洁,无菌区与清洁区门窗、工作台、地板每日用清水擦拭一次,洗涤池每日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清洗一次,各区清洁用具专用,用后消毒晾干。每周对各区进行彻底清洁一次。

八、每日对无菌室、包装室用紫外线消毒一次。

九、灭菌监测:工艺监测每锅进行;化学监测每包进行;每手术包应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每月进行;低温灭菌应每锅进行生物监测;灭菌器新启用和维修后进行生物监测,合格方可使用,均做好相应记录。

十一、每月对无菌区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无菌区、清洁区的空气以及灭菌后物品的监测,并做好相应记录。

十二、浸泡物品的消毒液在每次使用前必须进行化学监测,浓度符合要求,方可使用,要有监测记录。

十三、对压力容器等定期进行检测和校正,有记录。口腔科的消毒隔离制度

一、保持室内清洁,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每天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二、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三、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

四、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高速涡轮机钻、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

五、器械尽量采用物理灭菌法灭菌,配备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如使用化学灭菌剂,每日必须进行有效浓度的测定并记录。

六、做好消毒监测工作,每月对治疗室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灭菌后的器械进行生物学监测一次;每季度对消毒后的器械进行生物学监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八、局麻药应注明启用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

九、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使用中效以上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十、使用后的敷料、一次性物品等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

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接触检验标本时,须戴手套;接触特殊,或具有烈性传染性的标本时,还须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并随时更换,及时进行消毒灭菌。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进修生和实习生要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工作。

二、工作人员每天结束操作后应按照手部清洁与消毒指征,认真洗手,用专用清洁毛巾或擦手纸擦干手,每天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一次。

三、检验科应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1)清洁区应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湿式清洁台面、地面1次。

(2)半污染区、污染区在每天开始工作前和结束工作后,台面、地面应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1次,若发生标本外溢、溅泼于表面,应立即用消毒液消毒,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min~60min,再擦,各区清洁用具不能混用。

四、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处理。污染区内明显产生传染性气溶胶的操作,特别是具有呼吸道传播的高度传染性微生物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五、器材的消毒 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过临床检验标本的器材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应消毒处理。

(1)金属器材 小的金属器材如接种环,可采用酒精灯烧灼灭菌,较大的金属器材可用2%碱性戊二醛溶液浸泡2h后,洁净水冲洗、沥干,再用干热或压力蒸汽灭菌。

(2)玻璃器材 采集标本的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瓶要做到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污染的吸管、试管、滴管、离心管、玻片、玻棒、玻瓶、平皿等,应立即浸入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浸泡4h,再清洗干净、烘干;接种培养过的琼脂平板应压力蒸汽灭菌30min,趁热将琼脂倒弃,再刷洗;用于生化检验或免疫学检验者,刷洗后浸泡于重铬酸钠-浓硫酸清洁液内24h,彻底冲洗,最后用蒸馏水冲洗3遍,沥干,烘干;用于微生物检验者,吸管一端应塞少量棉花,管或瓶应有塞,再用牛皮纸包好,可用干热或压力蒸汽灭菌。

(3)塑料制品 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如一次性注射器等用后应按医疗废物分类,集中无害化处理;一般血液学反应等非一次性使用过的塑料板可直接浸入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2h~4h后,洗净再用。

(4)橡胶制品、纺织品等非一次性使用的受污染后,可浸入消毒液中泡30min,清洗后晾干,必要时再用压力蒸汽灭菌。一次性物品使用后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理。

(5)贵重仪器 显微镜、酶标仪、冰箱、培养箱等局部受到污染,用2%碱性戊二醛溶

液擦拭。离心机内因离心管破裂而液体外溢,应用2%碱性戊二醛溶液擦拭消毒。

6、废弃标本及容器的消毒处理

(1)废弃标本如尿、胸水、腹水等每100ml加漂白粉5g,搅匀后作用2h—4h倒入厕所;痰、脓、血、粪等固形标本,加两倍漂白粉拌匀后作用2h-4h;若为肝炎、结核者作用时间延长至6h后倒入厕所。

13.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篇十三

1、严格执行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肠道门诊的清洁消毒有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

2、肠道门诊医务人员工作是须穿工作服,戴帽子,检查和护理病人时须戴口罩。

2、肠道门诊医务人员接诊处理完病人后应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检查每一患者后用1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试手3分钟,再用肥皂洗,用流水冲。每日更换泡手消毒液及擦手毛巾。

3、诊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听诊器、血压计等用品专室专用,用后消毒(如用75%酒精擦拭等方法消毒)。体温表用后清洗,消毒(如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洗后备用。诊疗桌等物体表面,每日清洁消毒(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抹布用后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洗后晾干备用)。

4、地面每日清洁消毒(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一次,其余无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扫;有可见血液体液污染物时,先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擦拭后,再湿式清扫。拖把用后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洗后备用)。

5、在诊室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可使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对空气进行消毒。

6、对病人的污水、污物经二次消毒后排放。若有周围环境或物品被污染,均必须严格消毒。

7、检查疑似霍乱患者后,更换隔离衣和床单。用1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诊室的桌椅、门把手、门窗、诊查床及诊疗器械,并浸泡被污染物品1小时。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放置2小时倒入下水道。便器、痰盂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30分钟,冲洗后备用。

14.敬老院消毒隔离制度 篇十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8月在我科住院治疗患儿203例, 其中93.5%为1~5岁幼儿, 男107例、女96例。

1.2 临床表现

203例患儿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口腔疱疹及溃疡、手足及肛周疱疹、流涎、食欲不振、不愿进食、体温一般在38.5℃左右, 少数可高达39℃以上, 经临床医疗护理消毒隔离路径实施, 均痊愈出院, 平均住院7.3 d。

1.3 方法

203例患儿均按临床医疗护理消毒隔离路径实施护理, 见表1。

2 结果

203例患儿中, 除4例并发心肌炎外, 其余199例患儿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也未发生交叉感染, 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有效增强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使整个住院期间患儿的医疗护理消毒隔离都标准化。避免了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随意性;可以训练新的医护人员, 使之在短期内掌握医护规范和诊疗流程, 提高工作的主动性, 避免处置不当, 减少医疗事故发生[2]。避免年青医护人员因工作繁忙和能力不足导致对患儿的护理出现疏漏的现象。提高了医护质量, 同时提高了患儿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

主动对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 发放消毒隔离知识手册, 人手一册, 让患儿家属积极参与护理、消毒隔离工作, 充分调动了患者家长的主观能动性, 体现了患者的知情权, 使患者预先知道要接受的照顾, 事先了解有关疾病的问题, 自己如何与医务人员配合[3]。极大地激发了患者的求知欲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对疾病的认知度, 减轻了心理压力[4], 融洽了医护患之间的关系。

临床路径是以诊断、治疗、护理等内容为纵轴, 制定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5]。它是以病人为中心, 从人的整体出发, 不仅要寻求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技术, 更需要多层次、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6], 我院制定手足口病临床医疗护理消毒隔离路径, 临床应用结果显示了其优越性, 在加强病区管理、促进患儿早日康复、防止院内感染及疫情传播等方面, 取得了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806-808.

[2]崔岩, 万宏.临床护理路径在肛门行巨结肠根治术患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9A) :8.

[3]朱述琳, 杨静.临床护理路径在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6) :20.

[4]张朝梅, 任坚, 黄丽君.术前情景模拟健康教育在胸腔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7, 20 (12) :6.

[5]王欣, 侯杰, 肖丽, 董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路径用药方案制订[J].中国医院, 2007, 11 (9) :20.

15.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 篇十五

1、入内,禁止闲谈、会客或做敷料等其它事情。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处置前后洗手,处置室器械一用一灭菌,用后消毒送高压灭菌,无菌器械缸及容器处置室布局流向合理,标志明确。

3、进入处置室的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戴口罩。非工作用品禁止携带每周灭菌两次,器械消毒液每周更换一次,特殊感染用后敷料必须焚烧,不得更生使用。

4、每日用紫外线照射二次,每月做空气培养一次,空气中细菌数不得操过500个/m³。

16.消毒隔离制度 篇十六

1、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患者一览表卡片上做标记。

2、医护人员应掌握标准防护要求,进入无菌区或执行无菌操作时,按规定着装、洗手、戴口罩,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房间,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3、病区设感染控制联络护士,职责明确,负责对病区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督导检查相关措施的落实。

4、严格执行手卫生相关规定;医护人员在诊治护理不同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手快速消毒剂擦洗。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抽血、输液操作时,应保证一人一巾一带,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次。病床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每日1-2次。

6、严格落实再生医疗器械消毒管理措施,一次性物品一次性使用。

7、无菌物品应专柜储存,与待消毒物品分区放置,标识明确;灭菌物品须注明消毒日期和有效期;打开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4小时,过期、失效物品应及时取出并重新消毒或更换。

8、患有肝炎、活动期结核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护理人员不宜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待恢复正常后方可重新工作。

9、需保护性隔离的患者,应优先做治疗护理工作;对实行床旁隔离的患者,后做治疗护理工作。

10、患者的衣服、被单每周更换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在规定地点清点更换下的衣物及床单元用品。

11、病区垃圾分类管理规范,不得混放;各种医疗垃圾桶标识明确;医疗锐器处理规范,各种医疗废物按规定收集、包装、专人回收。

12、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特殊感染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并粘贴标识,专人负责回收。

13、、对特殊感染患者要严格限制探视及陪护人员,必要时穿隔离衣裤、戴口罩及帽子。

14、患者的餐具、便器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及剩余饭菜,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15、病房及卫生间的拖把等卫生清洁用具,要分开使用,且标记清楚。用后消毒液浸泡,并清洗后晾挂备用。

16、一般情况下,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次。地面湿式清扫,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发现明确污染时,应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均要进行终末消毒。

17、重点部门:如手术室、中心供应室、产房、重症监护室(ICU、CCU、NICU等)、导管介入治疗室、内镜室、口腔科、透析室等执行相应部门的消毒隔离要求。

上一篇:禁毒教育知识讲座下一篇:初中生必读的书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