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水毁管理办法

2024-11-03

公路水毁管理办法(共14篇)

1.公路水毁管理办法 篇一

2016公路水毁修复合同书

公路水毁修复合同书

甲方:xxxx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甲方)乙方:施工队(以下简称乙方)

2016年8月6日,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大部分村级公路严重受损,为了尽快修复所损坏公路防护工程,确保早日恢复畅通,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达成以下合同条款:

道路名称:工程数量及要求:工程总方量立方米。其中浆砌片石立方米,干砌片石立方米,总体要求:沿水边、沟边设计全浆砌石,岸高达6米以上的按设计跟脚以上2米浆砌石,其余均按干砌片石设计(具体附有设计量表)。工程价格:浆砌石单价元/立方米,干砌石元/立方米。

双方责任甲方责任1.负责技术指导、规划设计。本着适度坚固的原则,浆砌干砌量度合理,确保工程牢固可靠。

2.认真落实监管责任。所有隐蔽工程必须事先丈量,施工线路、坡比度、浆比度符合设计要求。

3.负责工程质量,数量的验收,并完备各类工程资料。

(二)乙方责任

1.严格质量要求。所有砌方必须平顺、石料坚硬、采用汉江河沙,浆比达到C20以上混泥土的标准,座浆密度饱满,严禁超设计量施工。铺跟脚石前必须申请验基后方可施工,否则根基部分不予收方。2.施工安全责任

乙方在车辆运输、取石、砌岸、挖土石方等工程过程中,严格按照安全要求进行操作,在施工过程中要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一切发生等安全事故及其费用由乙方负责,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3.乙方必须服从甲方的安排和指导,按工期保质保量完成。

五、工程验收及资金兑付方式

工程完工后,由甲方组织验收小组对完工后的质量数量进行验收,统计数据报镇政府。施工单位必须报送所有的结算票据,所有工程数量先有乙方垫资实施,待资金筹措到位后一次性兑付。

六、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送镇农村公路管理所、财务报账单位各一份,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甲方: 乙方:

二0一三年四月二十三日

2.公路水毁管理办法 篇二

关键词:公路,水毁,防治

1 公路水毁的形成原因

1.1 形成路基破坏的原因。

当路基的某处强度不足时, 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使其下陷, 形成不太明显的微小低洼处, 雨雪天气造成积水, 长期浸泡必然使路基软化, 强度进一步降低, 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形成更大的坑槽, 坑槽将造成更深的积水, 如此反复造成公路水毁;另一种情形是路边沟排水不畅, 长期浸泡, 导致路基整体强度下降, 造成大面积水毁。

1.2 形成路面破坏的原因。

当路面某处因为修筑不合格或使用过程中造成漏水, 这种渗漏往往很不明显, 当雨过天晴时, 表现为周围大部分路面都已晾干, 局部潮湿, 严重时可以观察到龟裂的网纹, 和上述类似, 漏水造成基层的强度降低、形成坑槽, 产生积水, 如此反复循环作用导致水毁。

1.3 形成桥涵破坏的原因。

a.涵洞位置不当, 孔径偏小, 满足不了排洪要求;b.涵洞进口处理不当, 泄洪时发生洪水流向偏差;c.桥位选择不当, 河床的地质条件差, 极易发生冲刷, 进而影响桥梁基础及墩台结构;d.桥涵日常养护差, 长期得不到清理, 发生堵塞, 水流不畅;e.河床变化较快, 水流偏差较大。桥涵水毁一旦发生, 轻者洪水涌上路面, 破坏路基路面, 重者桥涵被冲断, 从而中断交通。因此, 桥涵类水毁是公路水毁预防中的重中之重, 应引起高度重视。

2 公路水毁防治

2.1 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的防治。

防护与加固工程所在地段为软弱地基时, 采用换土或用砂砾、碎石、灰土进行填筑, 确保防护工程基础部位承载力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防护与加固工程基础埋深, 对于无冲刷地基, 应在天然地基以下至少1.0米, 对于有冲刷地基, 应在冲刷线下至少1.0米。

挡土墙应设置排水设施, 以及时疏干墙后填料中的水分, 防止墙后积水致使墙身受额外的静水压力, 消除墙背填料浸水后的膨胀压力, 针对上挡墙尤其显得重要。

防护工程浆砌块 (片) 石墙身, 泄水孔尺寸可为5×10, 10×10, 15×20厘米或直径为5~10厘米的圆孔, 视泄水量大小而定。泄水孔的间距, 一般为2~3米。上下排泄水孔宜错开布置, 下排泄水孔的出口应高出地面, 若为路堑墙, 出水口应高出边沟水位0.3米, 若为浸水挡土墙, 则应设于常水位以上0.3米。

沿河路堤设置挡墙时, 应结合河流情况布置, 注意设墙后仍要保持水流顺畅, 不致挤压河道, 引起局部冲刷。

2.2 桥涵坡坏的防治。

对于山区沿溪线公路, 一般应对每隔300米设置一道涵洞, 通常设置在竖曲线的底部或变坡点处, 穿越村庄路段, 为排除村庄地面汇水也应设涵。涵洞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米的钢筋混凝土管涵或墙高不小于1米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或石拱涵。因为对于山区公路, 涵洞不仅排水而且输沙, 如果孔径太小, 泥沙及杂物堵塞涵洞后, 人工难以进入清淤, 使涵洞排水功能减弱, 一旦山洪暴发, 涵洞极易被冲毁。

涵洞进水口处应浆砌一段片石铺底, 当涵前河沟纵坡较大时, 应建急流槽或跌水等构造物以减缓流速。

所建桥梁, 除保证桥梁安全外, 还应根据水流情况修建导流坝等调治构造物, 以保证桥梁在设计洪水位时不被冲毁。对于桥基已被淘空的桥梁, 应立即用混凝土填筑桥基掏空部分, 然后采取现浇钢筋混凝土加固桥基, 在桥梁上游修建合适的导流坝、丁坝等调治构造物, 使水流均匀流畅地通过桥孔。

2.3 路基沉陷的防治。

在软弱地基上修建公路时, 应特别注意对路基进行加固, 可采用换土法、掺石灰法、石灰桩法等多种加固方法, 使路基达到足够的强度, 满足设计要求。

在进行路基施工时, 须采用良好的砂砾等填筑路基, 当确需用透水性不同的土填筑路基时, 应将透水性强的土填筑路基下层, 透水性不强的土填筑路基上层。

沿河路堤、河滩路和桥头引道等长期浸水路基, 要设置堤岸、护坡等防护措施。路基边沟纵坡应不小于0.5%, 单向排水长度不宜超过500米, 应分段设排水沟、涵洞将水引出路基, 以免积聚在边沟内, 影响路基稳定。

2.4 路基坍塌的防治。

路基坍塌多见于山区公路, 因此在公路选线时应避免走地质水文不良地段, 尽量采用台口式路基以减少路基外侧填方。路堑须设置边沟, 对于较长的路堑必须设置合适的纵坡, 当纵坡较大, 且有冲刷可能时, 应加固加深或改用跌水与急流槽等设施。路堑挖方上侧距挖方坡口5米外应设置一道或多道截水沟, 以使地表水全部汇入截水沟引到排水沟或涵洞排出路基外。

3 要搞好公路排水系统的养护

3.1 公路边沟、截水沟、引水沟等排水设施要经常性保持畅通,

清除杂草和堆积物, 要通过他们把水流引向路基以外, 而不能直冲路基, 尤其是截水沟, 一般地由于他处于上边坡等较高、较陡人员不易到达的地方, 所以被养护人员所忽视, 或者根本没有去养护, 所以许多截水沟早已被堵塞, 根本发挥不了作用。所以当雨季来临时, 边坡冲刷严重, 溜方特别多。在养护中如果发现边坡土质不好, 易被冲刷而设计中未考虑的, 要新开挖截水沟, 这种现象在较早建成的公路中比比皆是, 有些填方边坡, 经过雨水长期冲刷, 形成大小、长短不等的沟槽, 在养护中要及时予以修补, 以免越来越严重最终造成边坡整体滑坍, 对易被冲刷的边坡要种植根系发达的草种如香根草等防止冲刷, 这种办法成本低、容易施工, 在养护中被广泛应用。

3.2 要定期对公路桥梁、涵洞、挡土墙等防护工程进行检查, 特别要检查基础是否被冲刷或淘空;

墙台、拱圈是否出现裂缝等, 如果发生了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桥下淤积往往由于数量大, 清理难度大而不被重视, 如果影响到桥梁安全要定期清理, 特别是在雨季来临前;涵洞在平时养护中要经常性进行清淤, 涵底不得淤积泥砂或树枝等杂物, 涵底铺砌及锥坡被损坏的部分要及时修补, 对一些跨径过小排水不良的涵洞要进行改建, 对一些经常性积水的地方要根据需要增设涵洞或采取其他措施。

3.3 要在雨季期间坚持巡路, 发现积水、小溜方要立即排除, 特

别是边沟等排水沟渠不要被小溜方堵塞, 对一时无法清理的大溜方要开出临时流水沟, 不能让积水浸泡路基。有些路基缺口仅是因为几十方的小溜方阻塞边沟, 使水漫路基淘空坡脚而造成几万元的损失。对一些被冲刷严重的桥涵等构造物基础等要临时加固。洪水来临时, 其中往往夹带大量树枝、木头, 直接冲击桥梁等, 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疏排。

3.4 要在水毁发生后, 采取“先干线、后支线”、“先抢通、后修复”

的原则, 对已经发生的水毁进行综合治理, 防止扩大, 保证公路的畅通, 方便当时人民的生产、生活。

结语

3.公路水毁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篇三

[关键词]公路水毁;成因;防治

公路水毁是指公路沿线的工程设施由于受到水的作用而遭到损坏的现象与过程,是各地共同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属于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尤其是山区道路每年都有公路水毁现象的发生,轻者路基路面损坏、影响公路通行能力,重者桥梁冲毁、中断交通。由此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因此,了解公路水毁的成因,加强公路水毁的预防,对彻底根治公路水毁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保障公路畅通的一个必备前提。

1公路水毁的类型和成因。

公路虽然主要是作为交通运输建筑物,但一旦受到水流的作用,如跨河桥梁与河道并行的公路等,又会因是水工建筑物的性质而遭遇到很多水力学问题。

公路建筑物遭遇的水力学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水毁,系因洪水造成的各种程度的破坏;另一类是水害,是因洪水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公路水害主要有:公路因洪水淹没而中断交通;小桥涵、路基边沟被泥沙堵塞而需要疏通;道路被泥沙淤积而需要清除等。公路水毁从表现形式来说,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路基沉陷、路基坍塌、桥涵破坏、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

1.1路基沉陷。路基沉陷是指路基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较大的沉降,路基的不均匀下陷,将造成局部路段的基层破坏,进而使路面破损,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坑槽、龟裂等,降低路面行驶质量,影响行车安全,甚至中断交通。形成路基沉陷的主要原因有:

(1)填方路段填料选择不当,施工过程中超厚度碾压,压实度不足;

(2)路基结构组合不合理,弯沉过大,路面防水差,雨,雪水渗入路基;

(3)路基排水措施不当,路面、边沟形成积水;

(4)缺少必要的排水和防护措施。

1.2路基坍塌。路基坍塌主要指路基土体或沿线山体(或土石混杂的堆积物)遇水软化,在较陡边坡无支撑的情况下,自身重量所产生的剪切力,超过了粘结力和摩擦力所构成的抗剪力,因而土体沿松动面下坠散开。路基坍塌破坏了路基的整体性,损害了路面的通车功能,易造成交通中断,是比较严重的水毁病害。形成路基坍塌的主要原因有:

(1)缺乏合理的排水措施,路基极易冲刷;

(2)路基边坡土质松软、坡度过陡,缺乏必要的挡土墙等防护措施;

(3)构成路基的土质极差,岩石风化严重,遇水软化。

目前公路水毁的重点主要是在山区公路上,不少路段与河道并行,一面傍山,一面临河。很多路基是半挖半填或全部由填方筑成,填方多由开山废渣填筑。尽管填方中有大量的大块石构成路基边坡,但未做冲刷防护加固措施。这样的填方路基边坡在一般洪水条件下,因水位较低、流速不大,坡脚块石又较大,坡脚边坡比较平缓,是能够抵御洪水冲刷而保持路基边坡的稳定。但在较大洪水条件下,水位较高、流量过大,而边坡上部的块石又较小,且含有不少石屑和土壤,坡度也比较陡。因此边坡中的石屑、土壤、小块石被冲走后,大多就造成了路基坍塌,出现很多缺口或半个以上路基被毁。在公路路基的水毁中,这样的水毁占多数。

另外,也有不少沿河路线,由于河道变迁,使原来离河岸还有一段距离的路基,因河岸被冲而临近河边或遭到水毁,这类水毁多出现在宽浅变迁河段上。

在深挖段路基中,两侧山体由于坡度过陡,石质较差,山上积水渗入山体或沿开挖面下泄,就形成了山体滑坡或泥石漉。

1.3桥涵破坏。桥涵破坏主要是指在山洪暴发情况下,洪水冲刷淘空桥基,使桥梁失稳损坏或涵洞被毁,形成桥涵破坏的原因有:

(1)涵洞位置不当,孔径偏小,满足不了排洪要求;

(2)涵洞进口处理不当,泄洪时发生洪水流向偏差;

(3)桥位选择不当,河床的地质条件差,极易发生冲刷,进而影响桥梁基础及墩台结构;

(4)桥涵日常养护差,长期得不到清理,发生堵塞。水流不畅;

(5)河床变化较快,水流偏差较大。

桥涵水毁一旦发生,轻者洪水涌上路面,破坏路基路面,重者桥涵被冲断,从而中断交通。因此,桥涵类水毁是公路水毁预防中的重中之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1.4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主要是指挡土墙、驳岸等防护工程在不断受到水流冲刷下基础失稳,产生滑移破坏,产生破坏的主要原因有:

(1)防护加固工程地基软弱或基础设置不深;

(2)位置选择不合理,挤压河道,引起局部冲刷。

全国各地区公路养护部门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水毁抢修和修复,每年都要修复不少路基防护构造物。由于设计这些防护工程时往往凭经验估算,有不少基础埋得很浅,有的还由于施工质量差等原因而遭到重复水毁,即:修了被冲,冲了再修,有的重复到3次以上。路基冲刷防护工程不但没有明显增加,还出现“旧账未清、又欠新账”的现象,这种弊病也是造成构造物易被水毁的原因之一。

现在还有不少公路测设单位对山区小型排水构造物的测设缺乏系统设计,必须强调的是:山区排水构造物不但要排水,还要输沙,很多山区公路的边沟和小桥涵因忽略了输沙因素而造成堵塞,水漫路面,冲毁路面和路基,从而造成较大的公路水毁。

2公路水毁的防治

对于公路水毁,应预防为主,清除水毁隐患,仿患于未然;水毁恢复,也要有一支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队伍,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修一处、保一处,这也是公路水毁防治的大方针。

另外,各地方每年都可能遭到不同程度的水毁,对这些水毁进行认真调查和技术总结非常重要。通过调查总结,寻求水毁真正原因,才能比较切合实际地进行水毁预防和水毁修复设计。同时也可搜集大量现场资料,对使用的科技成果进行检验、筛选和改进。积极推进科技的发展,对加快防治公路水毁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有一种普遍的看法,即认为出现的洪水一旦超过了设计标准,公路建筑物遭到水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为了使公路建筑物具有更大的安全性。就趋向于采用更罕遇的设计洪水标准,例如:将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或者将100年一遇提高到300年二遇。这就促使公路桥梁趋向于修得更高、更长,公路路基修得更高,从而大量增加工程投资。

认真研究公路构造物的水毁情况,不难发现,公路构造物遭到的水毁主要是由于设计依据不符合实际,或是公路构造物遇到了设计时未料到的水力条件。

4.公路水毁管理办法 篇四

实施方案

为全力推进我乡农村公路设施水毁灾后修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经济生产、群众生活正常秩序,根据县委、县政府对农村公路设施灾后修复工作的部署和安排,经我乡党委、政府决定,确保今年年底基本完成我乡农村公路设施灾后重建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灾后重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确保做到与全县灾后重建总体方案相衔接、与交通“十二五”,规划相衔接、与交通建设计划相衔接,进一步明确主体、落实责任,整合力量、加大投入,发扬交通人“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水毁设施修复,全面提升农村公路通畅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

二、目标任务

在抢通各水毁路段的基础上,要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水毁设施的修复工程,乡村级道路基本完成所有灾后修复项目的设计工作并全面开工。全乡农村公路水毁(含路基缺损、路面毁坏、挡墙防护工程、涵洞、中小桥局部损毁等)修复重建,公路路 1

容路貌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基本恢复到灾前水平,农村公路基本实现通达、通畅,并全面恢复农村客运。

三、进度安排及责任主体

(一)实施步骤

1、尽快抢通。按照“三个确保”(确保通乡公路主动脉畅通,确保重点路段优先抢通,确保受灾严重的乡、村生命通道优先抢通)的原则,尽快打通救灾运输通道。

2、核实灾情。乡公路养护管理站成立核灾小组,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逐条收集水毁路线、桩号、类型、数量等基础资料,登记存档,建立受毁公路数据库,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并由分管负责的领导签字确认,实行责任包干。

3、确定修复方案。各村委会负责拟定本辖区内养护的水毁道路的修复方案。各村要认真研究分析水毁原因、机理,特别是要把毁坏严重的桥梁、涵洞及特殊路段作为重点,上报公路管理部门、由公路主管部门组织技术人员科学论证,认真调查地形、水文、地质等资料,制定完整的修复方案,方案应做到科学合理、经济有效,按标准化建设的要求,采用标准构件及标准跨径。方案应落实到每座受毁桥梁、涵洞等每个受灾点,明确实施计划,明确工期时限和具体的责任人。

4、加快工程设计。农村公路受毁桥梁、涵洞,由县交通局负责组织专业技术力量进行设计;一般水毁点由乡公路养护管理站确定修复方案,报县交通局备案,山体滑坡、大型挡土墙

等技术难度大的工程由县交通局负责邀请上级专家帮助论证修复方案。

5.组织工程实施。按照应急工程建设程序组织水毁工程施工。一般水毁工程按养护工程由各村直接组织施工,水毁桥梁、大型滑坡治理等工程采用邀请招标方式或经县政府批准确定施工单位。施工队伍应严格履约,上足劳力、机械,逐个节点落实时限,确保修复工期。规范水毁工程建设工地、施工工艺、过程控制、施工机械和模板管理,提高水毁修复工程管理水平。

6.完善建档资料。水毁工程施工完成后,桥梁工程要按照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验收管理办法》,农村公路大中桥修复工程由市交通局组织验收,小桥涵由县交通局组织验收;其余水毁工程按养护工程由各乡镇验收确认。工程验收应将实施过程的设计文件、原始记录等同步验收移交,归档入库。

(二)落实责任主体

农村公路灾后重建按照现行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体制,逐级细化、落实责任,加快推进本次农村公路水毁修复工程。其中,在群养农村公路范围内的桥梁由县交通局负责实施,乡、村道路及不在群养农村公路范围内的桥梁由乡、村负责组织实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公路养护管理站负责具体指导、协调、监督全乡农村公路修复重建工作。各村应成立公路修复

重建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协调小组,加强辖区内工程实施的组织和协调,确保每处水毁工程都有明确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二)提供技术支持。交通灾后重建提供技术服务,由乡公路养护管理站上报县交通部门,帮助核实灾情,协助确定修复方案,指导监督施工质量进度,协助解决技术难题。同时乡公路管理养护站要积极向上级交通主管部门或援建单位争取技术力量支持,帮助解决农村公路灾后修复工作中的技术难题。

(三)积极筹措资金。出台配套政策和安排专项资金,并通过各种渠道落实县、乡各级配套资金,支持水毁修复实施。各村要根据辖区内管养线路的受灾情况,做好水毁资金的分配工作,并及时下拨。乡公路管理养护站并根据我乡灾后公路毁坏的实际、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确保灾后修复工程顺利完成。

(四)确保廉洁高效。要制定水毁专项资金审批、拨付、使用等管理制度,做到手续完备、专帐管理、专人负责、帐目清楚、专项核算,确保水毁资金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水毁资金,不得虚列水毁项目,侵占或套取水毁资金。加强物资设备采购、设计变更、资金拨付等重点环节的管理监督,确保灾后修复重建工作的廉洁高效。

XX乡人民政府

5.水毁演练总结 篇五

为切实做好公路保畅工作,维护良好的道路通行条件,确保道路设施在人为或受自然灾害中遭受毁损后,尽快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修复毁损设施,保障过往群众及车辆的安全,我站经过精心组织,根据《周宁县公路分局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工作要求,针对公路路基水毁进行了现场演练。

一、构建应急组织体系

本次演练地点为线K67+500-K68+000路段,事件为路基水毁。

演练建立相关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演练组织领导,确保演练工作顺利进行。演练时设置应急小组,由局长陆则明担任组长,书记郑健民、副局长刘光春任副组长。同时成立应急办公室和路政分队、抢修分队、勘查分队、通讯联络分队和后勤保障分队五个分队并负责随时向总指挥报告演练过程。

二、落实应急责任体系

为了确保“演练”真正取得实效,坚持各级领导干部责任“六个”到位,即“从认识到位、人员到位、防范到位、检查到位、整改到位、应急突发事件措施到位”。针对问题采取措施,做到齐抓共管,真抓实干,协调一致,把突发事件

应急处置活动开展落到实处,为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认真做好应急演练

本次演练着重理论操作流程及安全危害分析。从预测预警、应急联动、应急保障、事故界定四个程序进行应急处置。整个演练过程准备有序、扎实细致,参与人员态度严谨,配合协调,对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应变能力有所提高,团队凝聚力得到升华。

四、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6.桥梁防护水毁修复工程说明 篇六

设 计 说 明 书

一、工程概述

本工程为房山区国道、市区级道路在2012年7月21日洪灾中损毁的桥梁附属防护设施的修复工程,本册包括108国道的贾峪口桥、栗树岗桥,良三路的2#桥、南四位桥、上万村桥、北车营桥,班陈路西班各庄漫水桥,石花洞路黄土坡1#桥,顾郑路顾册桥,瓦梨路瓦井桥,龙下路青龙桥,西环路南街右桥,分别介绍如下:

1.贾峪口2#桥位于G108线京昆路北京房山区境内,桥梁中心桩号为K73+856,桥梁全长69米,桥梁全宽10米,净宽8米。桥梁上部结构为3孔标准跨径23m钢筋混凝土简支T形梁。桥梁下部结构为双柱式墩、埋置式衡重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桥梁设计荷载为汽-13级、拖-60,于1966年12月建成通车。

主要病害为桥下西侧1/2桥长范围河底缺少河底防护,冲刷严重,局部形成小型冲沟。

2.栗树岗桥位于G108线京昆路北京房山区境内,桥梁中心桩号为K94+480,桥梁全长22米,桥梁全宽9米,净宽8米。桥梁上部结构为1孔标准跨径12m石块无铰肋拱。桥梁下部结构为U型桥台,扩大基础。桥梁设计荷载为汽-13级、拖-60,于1967年05月建成通车。主要病害为桥下海漫及南侧桥头护坡被冲毁。

3.西班各庄漫水桥位于X013线班陈路北京房山区境内,桥梁中心桩号为K0+160,桥梁全长48米,桥梁全宽8米,净宽8米。桥梁上部结构为6孔标准跨径7m钢筋混凝土简支实心板梁。桥梁下部结构为重力式墩、墙式桥台,明挖天然基础。桥梁设计荷载为汽车-15级、挂车-80,于1973年1月建成通车。

主要病害为桥头东侧护坡表面护砌被冲毁,填土外露;局部海漫破损。4.黄土坡1#桥位于X022线石花洞路北京房山区境内,桥梁中心桩号为K1+280,桥梁全长10.8米,桥梁全宽8米,净宽7米。桥梁上部结构为2孔标准跨径

10.6m钢筋混凝土简支实心板梁。桥梁下部结构为重力式墩、U型桥台,明挖天然基础。桥梁设计荷载为汽车-15级、挂车-80,于1983年05月建成通车。

主要病害为河底缺少防护;西桥头北侧护坡表面护砌被冲毁,填料外露;桥墩南侧河堤无防护措施,冲刷严重。

二、设计依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T B02-01-2008);(5)《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6)《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

(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三、设计概要

1.对于河底冲刷严重或河底海漫被冲毁的情况:重新铺砌海漫,新做海漫结构采用40cm厚浆砌片石海漫,下铺设10cm厚砂砾垫层,铺设范围为桥面宽度以下及沿上下游进行延伸。延伸长度根据桥梁及河道情况进行改变,详见图纸。

2.对于局部修复海漫情况:应根据原有海漫形式实施局部补砌。

3.对于原桥头护坡(包括锥坡)未设置护砌或护砌被冲毁的情况:重新铺砌护坡,与原有护坡顺接。新做护坡采用40cm厚浆砌片石海漫,下铺设10cm厚砂砾垫层。

4.对于桥位处挡墙被冲毁的情况,应重新砌筑挡墙,与原有挡墙(或护坡)顺接。

5.对桥位处原有素土河堤增设浆砌片石挡墙,增强河道防冲刷能力。各桥具体处理措施如下:

1.贾峪口2#桥在桥下西侧1/2桥长范围内增设海漫,具体构造相见施工图。2.栗树岗桥在桥下增设海漫,南侧桥头河道两侧修复护坡。具体构造相见施工

房山区桥梁防护附属设施水毁修复工程

图。

3.西班各庄漫水桥重新砌筑桥头东侧护坡表面护砌,与原有桥头顺接。海漫破损位置进行局部修复。具体构造相见施工图。

4.黄土坡1#桥增设海漫,重新铺设西桥头北侧护坡表面护砌,在桥墩南侧河道边坡素土外露位置新建挡墙防护。具体构造相见施工图。

四、主要材料

1.挡墙采用M10浆砌块石,护坡及海漫采用M7.5浆砌片石,垫层采用天然砂砾。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F10-2006)》要求,砌石工程材料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2.砌体所用水泥、砂、石及水等,要求质地均匀,水泥不失效,砂、石洁净,水中不得含有对水泥有害的物质。

3.石料强度不得低于35MPa,无裂缝,不易风化,表面无脱层、青苔、泥土。4.片石最小边长及中间厚度不小于15cm,宽度不超过厚度的两倍。

5.砂浆强度不低于设计标号,拌和均匀色泽一致,稠度适中,和易性适中。

五、施工注意事项

1.浆砌片石砌体施工前,应做好场地临时排水,除一般应随开挖,随下基,随砌筑并及时分层回填夯实和做好墙后排水。还应注意基坑应保持干燥。雨天施工坑内积水应随时排除,对受雨水浸泡的基底土应全部予以清除,并换以好土回填至设计标高。

2.挡土墙应按10~15m施工长度分段砌筑,不同砌筑段间应留伸缩缝。缝内填充沥青木板。

3.砌体出地面后,砌缝强度达到70%后即可回填。回填土不允许夹杂冻土块、木屑、树根、杂草等。

4.砌体外露面需进行勾缝。勾缝前清除表面粘结的砂浆、灰尘、杂物,并湿润表面。勾缝砂浆为1:3水泥砂浆,勾缝嵌入砌缝内2厘米深。缝槽深度、宽度不足时,凿够深度、宽度并清理后后再勾缝。勾缝宽度一致,不得空鼓、脱落。砌体隐蔽面砌缝可随砌随刮平,不另勾缝。5.砌体不得形成水平或纵向通缝。

6.准确测量放线,控制好护坡位置,保证厚度。

7.浆砌片石砌块间砂浆饱满,粘结牢固。各工作层竖缝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砌体表面平整,尺寸符合要求。

8.新做护坡高度及放坡应根据现场实际顺接需要设置,但最小放坡不应小于1:1。

7.浅析公路水毁的防治措施 篇七

1 公路水毁的类型和原因

公路水毁类型主要表现形式有四种, 即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桥涵破坏、路基沉陷、路基坍塌。当然还存在沿线塌方、涵洞淤塞、冲毁路面、冲毁绿化苗木等, 这里仅对主要的四种水毁类型进行分析。

1.1 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

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主要是指挡土墙、护坡等防护工程在不断受到水流冲击下, 基础冲刷, 墙身产生滑移、倾倒破坏或者挡墙全部冲毁现象。形成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的原因有:防护与加固工程所处地基软弱或基础埋深过浅。挡土墙自身排水不畅。防护工程位置选择不合理, 挤压河道, 引起局部冲刷。

1.2 桥涵破坏

桥涵破坏主要是指在山洪暴发下, 洪水冲刷掏空桥基使桥梁失稳损坏或冲毁涵洞。形成桥涵破坏的原因有:涵洞位置不当, 孔径偏小。桥位选择不当, 河床地质条件差。涵洞进口处理不当。

1.3 路基沉陷

路基沉陷是指路基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较大的沉落, 路基的不均匀下陷, 将造成局部路段路面破损, 影响行车安全, 甚至中断交通。形成路基沉陷的原因有:填料选择不当, 填筑方法不合理, 压实不足。路基结构组合不合理。路基排水措施不当, 使路面、边沟形成积水。受洪水顶冲路段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

1.4 路基坍塌

路基坍塌主要指路基土体遇水软化, 在较陡边坡无支撑情况下, 自身重量所产生的剪切力, 超过了粘结力和摩擦力所构成的抗剪力, 因而土体沿松动面下坠散开。形成路基坍塌的原因有:缺乏合理的排水措施。路基边坡土质松软, 坡度过陡。缺乏必要的挡土墙或护坡等防护措施。

2 公路水毁防治

2.1 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的防治

防护与加固工程所在地段为软弱地基时, 采用换土或用砂砾、碎石、灰土进行填筑, 确保防护工程基础部位承载力满足设计规范要求。防护与加固工程基础埋深, 对于无冲刷地基, 应在天然地基以下至少1.0米, 对于有冲刷地基, 应在冲刷线下至少1.0米。挡土墙应设置排水设施, 以及时疏干墙后填料中的水分, 防止墙后积水致使墙身受额外的静水压力, 消除墙背填料浸水后的膨胀压力。防护工程浆砌块 (片) 石墙身, 泄水孔尺寸可为5×10, 10×10, 15×20厘米或直径为5~10厘米的圆孔, 视泄水量大小而定。泄水孔的间距, 一般为2~3米。上下排泄水孔宜错开布置, 下排泄水孔的出口应高出地面, 若为路堑墙, 出水口应高出边沟水位0.3米, 若为浸水挡土墙, 则应设于常水位以上0.3米。沿河路堤设置挡墙时, 应结合河流情况布置, 注意设墙后仍要保持水流顺畅, 不致挤压河道, 引起局部冲刷。

2.2 桥涵坡坏的防治

对于山区沿溪线公路, 一般应对每隔300米设置一道涵洞, 通常设置在竖曲线的底部或变坡点处, 穿越村庄路段, 为排除村庄地面汇水也应设涵。涵洞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米的钢筋混凝土管涵或墙高不小于1米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或石拱涵。因为对于山区公路, 涵洞不仅排水而且输沙, 如果孔径太小, 泥沙及杂物堵塞涵洞后, 人工难以进入清淤, 使涵洞排水功能减弱, 一旦山洪暴发, 涵洞极易被冲毁。对于桥基已被淘空的桥梁, 应立即用混凝土填筑桥基掏空部分, 然后采取现浇钢筋混凝土加固桥基, 在桥梁上游修建合适的导流坝、丁坝等调治构造物, 使水流均匀流畅地通过桥孔。

2.3 路基沉陷的防治

在软弱地基上修建公路时, 应特别注意对路基进行加固, 可采用换土法、掺石灰法、石灰桩法等多种加固方法。在进行路基施工时, 须采用良好的砂砾等填筑路基, 当确需用透水性不同的土填筑路基时, 应将透水性强的土填筑路基下层, 透水性不强的土填筑路基上层。沿河路堤、河滩路和桥头引道等长期浸水路基, 要设置堤岸、护坡等防护措施。路基边沟纵坡应不小于0.5%, 单向排水长度不宜超过500米, 应分段设排水沟、涵洞将水引出路基, 以免积聚在边沟内, 影响路基稳定。

2.4 路基坍塌的防治

路基坍塌多见于山区公路, 因此在公路选线时应避免走地质水文不良地段, 尽量采用台口式路基以减少路基外侧填方。路堑须设置边沟, 对于较长的路堑必须设置合适的纵坡, 当纵坡较大, 且有冲刷可能时, 应加固加深或改用跌水与急流槽等设施。路堑挖方上侧距挖方坡口5米外应设置一道或多道截水沟, 以使地表水全部汇入截水沟引到排水沟或涵洞排出路基外。

3 及时做好每年汛期来临前的水毁预防

工程“小不补, 大尺五”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每年春融季节由于融雪水致使河流水涨, 流量增大, 流速加快, 导致部分防护工程出现基础冲刷、淘空或者外露、路基缺口等现象, 此类问题应早处理, 早维修。

3.1 防护工程基础冲刷外露严重

要求采取增设铅丝笼防护工程, 铅丝龙基础埋深保证在常水位以下2.0米左右, 并且及时安排予以修复, 确保挡墙安全度汛。

3.2 防护工程基础掏空

要求改河或者适当围堰后对防护工程掏空部分采用7.5号浆砌片石回填, 然后采取C10砂浆进行勾缝抹面, 彻底修复掏空部位, 恢复防护工程原有功能。

3.3 防护工程基础外露

针对防护工程基础外露, 可因地制宜增做部分护坦, 要求护坦顶面标高以高于河床顶面0.5米为宜, 基础应保持在正常冲刷线以下2.0米左右, 具体长度以现场确定为准。

3.4 路基小缺口

要求因地制宜及早安排增做矮挡墙或者提前安排倾倒沿线废方等办法, 确保路基缺口得以修复, 确保路基稳定, 注意, 倾倒沿线废方只适宜于没有河水冲刷影响的路基缺口, 以实现提前预防目的。

4 结语

8.林区桥梁水毁原因的探讨与防治 篇八

林区桥梁水毁原因的探讨与防治

林区公路桥梁的`损害主要是洪水冲毁,而且比例越来越大.针对水毁现象,通过部分流域桥梁损毁状况调查,分析了产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护措施.

作 者:董恩华 Dong Enhua 作者单位:牡丹江林业勘察设计院刊 名:林业科技情报英文刊名: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41(2)分类号:U4关键词:林区桥梁 水毁 防护措施

9.公路水毁管理办法 篇九

摘要:实践证明,要从根本上解决桥梁水毁问题,必须完善桥梁的生物防治措麓,改善生态,使桥梁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相映。文章总结了生物防治桥梁水毁的经验措施及综合治理办法。

桥梁水毁的生物防治措施具有降低河水流速、拦洪落淤、协调环境与改善生态等优点,并且其防护效果随生物的生长而日益显著;特别是将桥梁的调治与防护工程同生物防治措施完美结合,能使二者的防护功能相互完善、相互融合,收到良好的防护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本地区在防治桥梁水毁方面的实践,本文对生物防治桥梁水毁的经验措施做一探讨。

1生物防护桥梁的优势

1.1固岸截流

在河道两岸营造防水林,能有效遏制河道变迁。

因为树木的枝叶能截流降水,减缓了地表水流汇集,减轻降水对地表的冲刷;树木的枝干能阻滞洪水,降低河水流速,从而减轻洪水对桥梁的冲击作用;树木的根系盘根错节,能深入土体内部发挥“锚固”作用,提高了土体整体强度,从而稳固了河岸,保护了堤岸及桥梁的安全。生物对桥梁的防护效能是工程防护设施所不具有的。

1.2落淤防冲

在宽浅变迁及宽浅游荡河段上建桥,洪水主流摆动对河岸冲此淤彼,易导致河道变迁引发桥梁水毁。

因此,应在桥址河段的凹岸设计石笼丁坝等导流构造物,待丁坝回流区落淤后再栽植树木,用于稳固河岸,防止洪水冲刷加剧。这样做不仅能增强工程防护的效果,还能有效预防工程防护设施被洪水冲毁。据调查,随着树木郁蔽成荫,丁坝间回流区泥沙淤积不断增厚,丁坝(石笼)在淤积的泥沙及树木的保护下,坝头的局部冲刷减弱,坝身会逐步得到稳固,能有效预防某些桥梁因防护设施屡修屡毁而导致水毁。再者,在河道两岸及其上游流域植树,能有效拦蓄降水、消减洪峰,从而减轻洪水对河床及桥梁墩台的冲刷。

1.3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现

由于洪水泛溢,桥位河段往往是冲沟交错、滩石裸露,加之桥梁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冲击,桥址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特别是季节性河流,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而在桥位河段两岸营造防护林,树木的枝叶能吸收有害气体,并借助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从而净化了空气。此外,枝叶繁茂的树木还能遮蔽裸露的滩石,将丁坝、护岸等防护设施掩映于树木之中,使桥梁建筑与河流、树木相融合,形成友好和谐的自然景观,改善了生态环境。再者,桥位河段土壤肥沃且含水量较高,为生物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栽植杨柳易成活、生长快,一般8一10 a就能成材,更新树木可获得较高的收益。不仅如此,由于桥梁的工程防护设施具有易老化、防护效果衰减等不足之处,某些桥梁往往因此屡遭水毁,修复这类设施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而且耗费大量资源(如水泥、砂石等),且后期尚需投入资金进行维修养护。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是对桥梁水毁实施生物防治。因为:①生物防护桥梁投入低,成本一般仅需工程防护设施的20%~30%,且其防护效果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②生物防治措施与工程防护措施相互配合,既能增强工程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又有效保护丁坝、顺坝、锥坡等调治与防护设施免遭水毁。

综上所述,生物防治桥梁水毁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而且可节约因修复桥梁水毁工程的资金投入与资源消耗,经济效益显著。

2经验做法与效果

2.1桥台的生物防护

在桥头引道附近及锥坡基础外围植树,树木根系稳固了地表土层;其枝干能阻滞洪水,降低洪水流速,有效防止洪水直接冲刷引道路基坡角及锥坡基础。树木的固土防冲与导流作用,能消除或有效防止洪水对桥梁锥坡及桥台造成的水毁威胁。例如:1986年敖汉旗新玉线北扎兰营子桥锥坡被洪水冲毁,桥头引道被冲陷。水毁抢修应急措施是在被毁锥坡基础外围每隔20 cm打入直径15 cm、高200 cm的木桩,形成排桩,而后再于木桩上挂树冠(要求将树冠以8号铁丝系在木桩上)。按上述方法布置的木桩及树冠经历洪水后被淤埋固定下来,有效遏制洪水直接冲刷引道路基与桥台,收到良好的生物防护效果。

2.2桥墩的生物防护与加固

桥墩局部冲刷加剧易导致水毁。因此,应根据河水流速及水深采取不同形式的生物防护措施。①若河水流速较高,可采取抛石挂柳的形式对桥墩进行防护。这样,抛石能阻止洪水淘刷桥墩基础,挂柳(柳枝)则可降低墩身附近的水流流速,有利于减缓冲刷及墩身外围泥沙沉积。②若河水流过较低,可于枯水期在桥墩冲刷严重部位分层填埋(或栽植)亲水性强的树木。这样,桥墩局部冲刷坑内填埋的树枝被洪水淤积后会与泥沙紧密结合,形成加固的土体结构,有利于阻止洪水冲刷。若填埋的树枝成活生长,其防护效果会不断增强。

2.3河湾的生物防治

桥址河段的河岸遭洪水淘刷易形成河湾,河湾引发洪水冲此淤彼,对桥孔通畅泄洪极为不利,应及时采取生物防护措施进行治理。①若河水流速较低,可在河湾内填筑丁坝,待坝问落淤稳定再配植树木。这样,随着树木的增长,河湾凹岸淤积逐年增高,并行成稳定的新河岸。②若河水流速较高,河湾凹岸冲刷严重,应先在河湾内布设石笼丁坝、顺坝等导流构造物,将洪水调离河湾区域,待丁坝、顺坝间落淤稳定,再于坝间配植树木,形成生物“柔性坝”,既保护了丁坝、顺坝等防护工程,又能拦洪落淤、固岸防冲,有效遏制河道变迁导致桥梁水毁。

2.4生物护岸

在桥址河道两岸的滩地栽植防水林,形成生物护岸,将洪水平顺导入桥孔,防止洪水淘蚀冲刷河岸,保持了河槽稳定。若挢址河岸局部冲刷严重,应重点在河岸塌部位栽植树木,以生物防护措施替代砌石防护工程,用于调治洪水、稳固河岸。实践证明:在河道两岸栽植杨柳并配植沙棘。形成乔灌结合、高低合理搭配的生物防护体系,既能有效防止河道演变导致桥梁水毁,又保护了环境,改善了生态。近年,敖汉地区结合公路绿化对桥位河段实施生物防护,并在河岸两侧的滩地、桥头引道路段以及锥坡附近栽植了杨柳与沙棘,有效地防护了桥梁,减轻了桥梁水毁灾害。

2.5桥位上游流域的生物治理

结合生物措施对桥址上游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是防治桥梁水毁的根本措施。具体做法:①在河道汇流区的山坡上沿等高线方向挖品字形鱼鳞坑,并在坑内植树种草.以拦蓄地表径流,这样能使降雨就地拦蓄、就地下渗。②在桥址上游流域的沟谷内修筑塘坝,并于坝同配植树木,形成降水一拦蓄一下渗一植物蒸腾的水量循环体系。上述措施减少了坡面水流汇集,降低了河道洪峰流量,有效防止桥梁遭受水毁灾害。通过多年的绿化,敖汉地区森林覆盖率已达41.8%,敖汉旗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保500佳”。据测定,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敖汉地区降雨量增加19 mm,空气湿度提高3.2%~11.5%,无霜期延长5 d,流域内的土壤含水量提高3.2%~5.8%。据典型调查,在同等条件下,最大洪峰流量由31.7 m3/a降至6.03m3/s,土壤侵蚀模数每年由10 197 t/km2降至2 200 t/km3。生态环境的改善收到良好防灾减灾效果,过去每逢汛期因洪水泛滥常常冲毁公路桥梁的现象得到遏铡:内蒙古东部盟市遭遇历史罕见的洪灾,全区有723座桥梁被洪水冲垮。但是,由于敖汉地区生态环境优良,加之桥梁的生物防护措施比较完善,其境内管护的9l座桥梁除老虎山桥、各各召桥及山嘴桥三座桥梁的锥坡发生不同程度水毁外,其他桥梁均安全渡汛。

3结语

①桥梁设计不仅要完善桥梁的调治与防护工程,还要提出完备的生物防治措施,使桥梁的工程防护与生物防护完美结合。

②桥梁施工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在桥址河床内大量取砂挖土、弃土影响泄洪以及对桥址生态环境造成冲击破坏。

③桥梁日常养护应重视完善其生物防护措施,不断提高生物防治桥梁水毁的效能。

10.浅谈公路边坡水毁的预防和治理 篇十

1 公路边坡水毁成因分析

由于降雨后易使地表材料软化降低强度, 并增加孔隙水压, 降低边坡稳定。有学者指出对自然边坡最不利的环境因素是持续性的暴雨, 易造成坡面侵蚀与坍塌。同时雨水通过渗透作用会促使地下水位升高, 导致边坡失稳。此外, 还有地下水的影响因素。地下水对边坡造成的不利影响包括:水压作用于垂直裂缝, 产生水平推力, 使得岩坡或土坡被推向下方;浮力作用于潜在滑动面之上, 使得有效正应力减小, 降低该面的摩擦力;对页状矿物, 尤其是黏土矿物, 产生润滑作用, 使的抗滑动的能力降低;改变物理及化学性质, 使得岩质、土质变坏, 降低强度, 使得边坡失稳。

2 公路边坡水毁预防和处治的原则

2.1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在公路边坡设计和施工过程中, 要根据公路边坡的实际情况如坡度、高度、土质、汇水面积等事先设置截水沟、排水沟、边沟与渗水沟等排水设施;在岩土松散破碎处设置必要的防护和支挡工程。不要等到边坡失稳了, 再来考虑这些问题, 做到预防为主, 防患于未然。

2.2 坡面防护, 支挡并重.

要根治水害, 除了要注意排水外, 必要时还需修筑一些坡面防护工程如拱式护坡、护姗、种草等, 以保证边坡的稳固。有时, 还要在坡脚设里一定数t的支挡结构物, 以提高抗水害的能力。

2.3 分级截流, 纵横结合

高陡边坡或岩土稳定性欠佳边坡的排水工程应采取分级截流、纵横结合排水的办法来进行治理。坡顶以外的地表水从截水沟排走;分级边坡每个台阶设一截水沟排水, 坡脚设边沟排水。高陡边坡应根据地形和坡面大小, 隔一定距离设一垂直路线方向的排水沟, 使水尽快排出边坡。

2.4 表里排水, 综合治理

路基边坡设计中, 必须考虑将影响边坡稳定的地面水加以拦截, 排除在边坡范围以外, 并防止漫流、停积或下渗。对影响边坡稳定的地下水, 应予以截断、疏干、降低并引导到边坡范围以外, 只有把地表水和地下水有效地排出边坡以外, 实行综合治理, 才能保证边坡的稳定。

2.5 因地制宜

由于边坡破坏现象和失稳原因是多方面的, 因此应深人调查研究, 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工程地质和材料等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选用适当的工程类型或排水设施, 不要轻易取消或减少防护工程设施。排水沟集应选择地形地质较好的地段通过, 以节约加固工程投资.对排水困难和地质不良地段应进行特殊设计, 使排水防护工程收到更好的效果。

3 边坡水毁防治措施

边坡水毁预防的任务是把边坡范围内的岩土含水量降低到一定范围。因此, 应根据沿线降水与水文地质等具体情况, 设置必要的地面排水、地下排水设施和边坡防护工程措施, 以保证边坡的稳定。

3.1 对路基边坡的纵向排水, 应设计硬路

肩, 浆砌边沟, 将水排往涵洞或部分路段局部设计为过水路面, 确保排水畅通。

例如, 在山区公路为搞好排水, 防止雨季山洪冲刷路面, 道路应增加排水设施的位置, 平均每300~500m设置一道涵洞, 同时适当加深, 加宽傍山水沟, 既搞好排水, 又做到路容、路貌美观。

3.2 与河流并行的公路设置的防护工程, 其基础尽可能地适当加深。

应根据河流冲刷计算来确定桥涵、防护等人工构造物基础。基础底面应埋置在局部冲刷处。小桥涵、防护等人工构造物基础底面应埋在局部冲刷线以下不少于1米, 一般大中桥基础底面埋深应在局部冲刷线以下1.5~3米.基础埋置过浅, 容易造成水毁损失;基础埋置太深, 又浪费了投资。对于经常滑坡的深挖路段应在边坡顶端上设置截水沟, 边坡应分段设置不同的坡度。

3.3 工程防护与人工植被防护相结合。

在路堤挖方路段的边坡上采用土工格栅绿化防护或植被防护与浆砌片石内架和混凝土块工程防护相结合。茂密的植物起到了遮挡骨架作用。

3.4 对土基和基础强度不足, 极易出现路

基发软下沉的路段, 设置暗沟或渗沟, 能够使地下水能排到路基以外。

3.5 要牢固树立治路必先治水的观念。

有些山区公路受地形的限制路面窄小, 应因地制宜地对纵向排水沟加深加宽。涵洞进水口的沉砂应适当加深, 在公路的纵向和横向排水方面加大力度。应把涵洞的养护列入日常养护中, 要坚持两天巡路制度, 及时消除水沟和涵洞杂物, 经常保持排水设施处水良好状态。

4 公路工程边坡防治应注意的问题。

4.1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 挖方路段上边坡

要根据实际土质情况设置合理的边坡坡度。对上边坡截水沟要按设计要求设置, 不得敷衍了事, 要把截水沟水流通过引水沟引向路基外或涵洞, 不能成为断水沟, 从而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是控制边坡塌方、防止冲刷的有效办法。

4.2 在路基施工过程中, 临时泄水槽断面

尺寸应满足排水的要求, 同时槽身应嵌入路堤边坡, 以防因溢流和渗流造成泄水槽因侧面和底部被淘空而造成水毁。临时泄水槽尤其是其入水口很容易因施工被破坏或被堵塞。入水口被堵住, 路堤顶面汇积的雨水沿缘石的缺口流下边坡, 造成较严重的水毁。施工过程中尤其是预报有较大的降雨时, 必须及时检查和维修临时泄水槽, 保证泄水槽及其入口的通畅。

4.3 加强路肩的碾压和边坡维护。在路基

的碾压过程中, 压路机应尽可能靠近路肩的边缘碾压, 提高路堤边坡密实度, 可以有效地降低因雨水沿边坡漫流而造成水毁的破坏程度。目前, 公路的路基施工过程中通常两侧各超宽50cm, 然后在削坡处理, 这样就保证了路肩和边坡的压实度。当路堤边坡受雨水冲刷形成冲沟或坍塌缺口时, 应自下而上, 分层挖台阶加宽填补夯实, 及时修补路槽。当临时泄水槽处发生水毁时, 在重修泄水槽前, 应将边坡上的冲沟自下而上, 分层挖台阶加宽填补夯实, 然后在修泄水槽, 并保证槽身嵌入坡面.在及时修补水毁的同时, 更应该认真检查和分析水毁原因,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 防止水毁的再次发生。

结束语

公路边坡水毁的预防和处治除了有关部门从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把关外, 要依靠全社会力量, 对公路所经之处进行综合整治。要控制非法伐木保护植被, 防止水土流失, 减少泥石流的发生;要疏通河道, 减少淤积, 防止河道变迁;要植树造林, 绿化公路, 改善公路生态环境;大力传公路法规, 反对违章超载增强广大人民的爱路护路意识, 保证公路通行质量。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水毁的发生, 提高公路及设施的防灾抗灾能力, 充分发挥公路的基础设施性能。

摘要:由于公路边坡水毁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阐述了公路边坡水毁预防和处治的一般原则和相应的具体措施。

11.公路水毁管理办法 篇十一

水毁工程的经费请示

市人民政府:

井口村位于东源县北部山区,人口2114人,总户数415户,耕地面积1200多亩,是东源县及漳溪畲族乡的贫困村。今年入汛以来,我村遭受强降雨洪水袭击,因我村地处粤东北的东源县漳溪畲族乡,地理位置偏低,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房屋、农田、水利、公路、电力通讯等设施严重受损,据不完全统计共损坏堤防530多米,损坏灌溉设施31处,桥梁3座,陂头4座,水稻田730多亩,房屋20多间,多处堤防决口或出险,与往年同比明显偏高,暴露了我村水利设施防御能力低和防御经费等方面薄弱的软肋,为落实省、市、县防总的要求,我村组织干部、群众争分夺秒在发生险情的地方严防死守,并制定并落实排除隐患的具体措施,加大对水库、堤防,尤其是险工险段的检查和巡查力度,确保了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面对强降雨严重损坏水利设施,对当前农业恢复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及时抢修水毁水利设施是灾后恢复生产的关键,为有力保证灾后恢复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灾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我村组织了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恢复工作。立足于下半年防大洪、抗大灾,现因我村防御经费严重不足,为此,请求市委市政府给予资金支持拾万元,全面修复好我村水毁工程,以过硬的水利基础设施应对有可能随时发生的暴雨、洪水、强台风的极端灾害,为预防各项自然灾害的发生打下坚实基础。

特此呈函,盼解决!

12.公路水毁管理办法 篇十二

关键词:高原地区,公路水毁,特点,防治措施

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 特别是随着中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新疆、西藏以及青海等高原地区公路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这些公路的建设, 为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但由于高原地区独特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水文环境, 公路维护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青藏高原北部的海西地区, 高山环绕、湖泊众多、地质灾害频繁, 公路水毁情况严重, 对公路行车安全以及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威胁。

1 高原地区公路水毁的主要特点

公路水毁主要指的是由于水的影响导致的公路构造物出现损坏。公路水毁的出现首先是公路设施周边存在河流或是跨河流、桥涵。其次是公路受地形地貌、温度和降雨的控制及水气环境的影响。高原地区公路水毁存在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1) 春末夏初的融雪水毁。高原山区的积雪随着气温回升开始融化, 大量水源从高山流下, 或是直接冲击山脚下的公路造成损毁, 或是流入江河湖泊, 形成融雪洪水, 造成沿湖 (江) 公路及公路设施的损毁。2) 雨季降水对公路造成的水毁。高原地区雨季一般在6月中旬以后, 暴雨夹杂冰川融水以及湖泊溃决形成的洪水灾害形成公路正常通行的严重威胁, 可能造成全面的公路水毁灾情局面。特别是公路沿线分布有大面积现代海洋性冰川积雪的支沟, 更有可能产生该类洪水灾害。3) 高原地区的水毁灾害往往和泥石流、山体崩塌的地址灾害一起发生,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给水毁公路造成更大的损害。洪水不断冲刷、侵蚀公路沿线路基, 造成水毁和路基坍塌;泥石流将洪水干流堵塞, 形成溃决性的洪水灾害或者将洪水逼向公路一侧, 造成公路水毁。

2 高原地区公路水毁的防治

根据高原地区公路防护的实践经验, 公路水毁的防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治水毁必先治水”, 从公路工程建设和公路维护管理两方面入手, 做好公路水毁的防治工作。

2.1 公路工程建设

在公路建设的前期阶段, 要对沿线的地形地貌进行充分调研, 在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做好公路水毁的防治工程措施。

2.1.1 公路的设计

合理科学的设计是防治公路水毁的关键。高原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变化、水文环境具有特殊性, 在进行公路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对公路损毁的影响。例如公路路线的设计就要考虑公路路线走向的合理性。线路走向和江河流向相背离, 容易形成阻水堤坝;线路经过泄洪区则会对泄洪造成影响。同时, 在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在高原地区, 由于融雪和暴雨会对公路造成严重水毁, 在设计时要进行实地考察, 设计科学的路基路面排水系统, 充分利用开沟、跌水、挡水墙、盲沟等排水设施和设备构建统一、完整的路基路面排水系统。

2.1.2 公路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高原地区公路施工面临较为恶劣的气候环境, 给施工带来不利影响, 但不能为了赶工期、超进度, 野蛮施工、胡乱施工, 导致对公路水毁的防治措施缺失。例如部分公路在施工时就近取土, 在公路两侧无序取土, 造成在洪水来临时大面积蓄水, 路基长时间水浸泡, 可能引发路基不稳和毁损。同时, 公路防护工程是公路重要的防治水毁措施, 在施工时要因地制宜, 修建不同的防治工程设施。例如可以使用铅丝笼护坦防护桥头引道、护坡、挡墙以及桥台基础;可以采取多级跌水设计来减缓水流对路基的冲刷;采用矮挡墙、截水沟以及盲沟对易于塌方路段的加固;修筑圆盘坝来防治路基顶冲;在水流踹急的下坡路段建造一些丁坝、顺坝以及格坝来改变水流的方向;在山脚下的路基修筑石砌防护、抛石与石笼防护等来保护路基边坡。在必要的地方设置防护工程不但能较好的避免公路水毁, 对公路可能面临的其它地质灾害损毁也有积极意义。

2.2 公路的维护保养

高原地区公路水毁现象严重, 在进行紧急的水毁修复工程之后, 公路的维护保养对防治水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面、及时、有效的养护管理是防治公路水毁的保证。

2.2.1 实施公路全面养护制度

公路路基、路面、桥涵以及相关的防护工程设施都属于日常公路养护的内容。全面养护制度一方面强调对公路维护保养的全面, 另一方面也强调全员参与公路养护。公路养护部门要制定公路定期养护制度, 对公路及其配套设施全面养护, 使得路面平整结实、路基沟边水流畅通、桥涵排水功能有效, 对于水毁可能路段要加强巡视, 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 对防护工程加固、维护特别是在雨季及融雪时节, 要建立水毁抢修队伍, 应急处理各种突发事故。

2.2.2 日常的维护保养

要认真检查、及时处理水毁隐患, 做好雨前、雨中以及雨后的巡视检查工作, 实时监控雨水情况, 对一些不安全因素及时上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紧急处理, 避免酿成更大公路水毁事故。例如雨季桥涵排水能力不足往往造成公路水毁, 养护工作人员要综合各方面汛情信息并结合当地水位实测情况, 及时采取分流、导流以及节流等工程措施。

2.2.3 及时完善公路水毁的防护工程

公路防护工程是公路安全通行的重要保障, 也是公路维护保养的重点内容。防护工程对于公路水毁的防护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养护过程中, 养护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的增修、改建、完善公路排水沟、截水沟、边坡坡面防护以及路堤冲刷防护等排水防护措施。例如对于路基边坡上方陡而长的山坡, 应增设适量的截水沟;对于水流落差较大的排水沟, 需要增设跌水或是急流槽。

2.2.4 及时对已经存在水毁灾害的路段进行修复

对水毁路段的修复, 1) 要做到及时, 尽快对水毁路段修复可以将损失控制在最小, 也能将修复工程投入降至最小。2) 要做好详细规划, 针对水毁原因采取措施进行修复。例如针对路基过低导致的水毁, 修复时就要适当提高标准;针对防护工程不合要求导致的水毁, 就必须要对防护工程进行全面整改, 避免水毁再次发生, 降低水毁发生的重复率。

3 结语

高原地区公路由于地质、气候环境的特殊性, 公路水毁现象经常发生, 道路管理工作需要从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入手, 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 有效控制公路水毁现象, 更好的保障公路安全, 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隋海玉, 冯耐含.公路水毁处治方案.北方交通, 2012.

13.公路水毁管理办法 篇十三

二0 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 3 第二章 水毁修复方案 „„„„„„„„„„„„„„ 5 第三章 施工组织 „„„„„„„„„„„„„„„第四章 施工安全防范 „„„„„„„„„„„„„„第五章 工程运行管理 „„„„„„„„„„„„„„ 9 第六章 编制依据 „„„„„„„„„„„„„„„ 10 第七章 工程投资概算 „„„„„„„„„„„„„„„ 11 第八章 工程环境保护 „„„„„„„„„„„„„„ 13 第九章 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 16 第十章 经济分析 „„„„„„„„„„„„„„„ 17 附表:工程概算表

附图:山塘修复平面布置图、加固典型断面图

8

第一章

工程概况

XX乡XX村位于XX县北部,XX乡XX村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全村人口1550人,368户,林地面积12300亩,耕地面积808亩,主导产业以农业为主,盛产枇杷、橄榄、油菜油等。该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中果业是重点,主要产品是枇杷。由于受自然地理、水文气象、河流特性等因素影响,且境内缺少蓄水调节工程,XX乡XX村历来就是个易旱区,淡水资源十分紧缺。境内植被保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78.5%。

XX县XX乡XX村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热量充足,气候温暖。全年平均气温为20.2℃,气温年较差全年平均数为17.1℃,气温日较差全年平均数为7.6℃,最热月份为7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8.5℃;最冷月份是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11.4℃,≥10℃的年活动积温6500℃。年平均日照1943小时,年平均无霜期359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588毫米。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春夏多雨、秋冬少雨。多年平均蒸发量710mm。

由于受今年台风、暴雨袭击,XX县XX乡XX村水毁严重。XX乡XX村本次水毁集中整治项目有:

Xxx自然村的xxx山塘受到严重损坏,主要问题:部分坝体、引水渠道被冲毁,且引水渠道淤积、渗漏严重,直接影响该村下游农田灌溉面积100亩。

由于该水利水毁工程属于小型水利工程,规模较小,工程等别为V等,建筑物按五级标准确定。

本项目切实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切实加强水利水毁工程修

-3 第二章 水毁修复方案

根据XX县水务局布置的各乡镇水利水毁集中整治工程的任务,并按照省厅、市局的总体要求,抓质量,促进度,确保水利水毁集中整治工程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经过现场查勘,对各方面进行比较,并征求乡水利站干部、所在地村群众意见,XX县XX乡XX村水利水毁工程修复方案拟定如下:

XXX自然村的XXX山塘受到严重损坏,主要问题:部分坝体、引水渠道被冲毁,且引水渠道淤积、渗漏严重,直接影响该村下游农田灌溉面积100亩;

主要修复方案为:

XXX山塘设计灌溉面积100亩,坝顶宽2.5M,高2.5M,大坝上游面坡度为1:1。根据现场察看,XXX山塘为碾压均质土坝,由于大坝上下游及坝顶均未护砌,已有多处塌陷,严重影响山塘运行安全。本次项目的加固措施包括:坝面整理,塌陷处采用亚粘土回填夯实并对坝体加厚,使大坝上游面坡度达到1:2,下游面坡度达到1:1.5;大坝上游面进行护砌,采用M7.5浆砌石厚30CM,下设碎石垫层厚15CM;在坝顶路护砌侧设置路肩,采用M7.5浆砌块石,高0.5M,宽0.5M。实施后,大坝坝顶宽3.0M,高2.5M,详见加固典型断面图。

-5 及该工程的自然条件、具体施工条件、施工特点,拟定施工工期为60天。施工时应统筹安排,合理施工以节省时间,尽快建好以获得效益。

工程实施计划进度: 1、2011年1月下旬开工。因本次列入重点集中整治的项目点分散,所以施工的工作面大,前期的备料、清杂清淤、施工便道平整等可以同时进行。2、2011年3月中旬之前完成坝体翻砌、渠道翻砌建设。3、2011年3月底之前完工。

-7

第五章 工程运行管理

XX市XX县XX乡XX村水利水毁修复工程由乡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质量和进度接受有关主管部门和镇政府的监督与管理。为保证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XX乡XX村水利水毁工程修复后,及时进行产权登记和产权移交,明确工程主体工程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使用权归项目村所有,主要建筑物要制订工程管理维护制度,同时落实工程管护经费。管护经费主要用于管护人员工资和工程维修费用。工程管护经费做到专款专用,以确保工程能够长期运行,长期发挥效益。

XX乡XX村水利水毁工程建设业主是XX县XX乡XX村村民委员会,本工程建设要加强管理工作,组织项目实施,实行工程招标、工程质量监督以及财务按要求县级报帐制等。工程施工单位要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经验和资质,在实施地过程中,要加强质量管理,以“高标准、高质量、重美观”的要求,严把质量关。要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工程顺利建设。

-9

第七章 工程投资概算

1、编制依据

(1)本投资概算依据XX省水利水电厅颁布的X水[XXXX]计财XXX号文《XX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办法》的规定进行编制。

(2)建筑工程定额采用X水电[xxxx]计XX号文,XX省水利水电厅颁发的《XX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在编制概算时,按单价扩大3%计算。安装工程采用水利部水建(1998)63号文颁发的《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

(3)施工机械台班费采用X水电[XXXX]计XX号文,XX省水利水电厅颁发的《XX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并将其第一类费用的小计乘以1.45调整。

2、基础单价

(1)人工单价:根据X水[XXXX]计财X号文规定,人工单价为28元/工日。

(2)料价格:参照《XXX省造价信息》2010年10月及XX市建设工程材料综合价格的调查情况进行计算。

3、费率标准

(1)根据XX水[XXX]计财XXX号文规定计算。

(2)建筑工程其它直接费取基本直接费的3%,安装工程其它直接费取基本直接费的4.2%。

(3)间接费:土石方工程为直接费的10%;砌石工程为直接费的8%;混凝土工程为直接费的10%。利润按直接费和间接费之和的5%。

(4)建筑工程税金取3.252%(项目在镇以下的采用)。

-11 第八章 工程环境保护

XXX市XX县XX乡XX村水利水毁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工程施工需要临时仓库和工棚,对地区的地表地貌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工程完工后及时整理清除,恢复植被,环境逐渐恢复,施工所产生的影响基本消除。施工期间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土石方开采、填筑、砼浇筑以及砂石料冲洗造成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工程机械施工产生的噪音污染、扬尘污染、施工人员生活污染等。(1)、对水质的影响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施工人员较少,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排放量较少,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由于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较高,且多以燃料为动力,会产生一些油污。但由于施工机械数量较少,因此油污对水质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该地区水域水功能为农业用水区,要求达到GB3838-88Ⅳ类,附近没有生活饮用取水等水环境敏感目标,同时由于区域的自净能力较强,因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微小污染,不会对水质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工程施工对水质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

(2)、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工程开始实施后,施工机械及设备(挖掘机、抽水泵、搅拌机、发电机、汽车等)和施工员数量增加,施工中所产生的废气、扬尘会污染项目区的大气环境。但由于工地处开阔地带,边远山区,风速大,大气扩散自净能力强,且由于大气污染具有污染范

-13 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E、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确保流域综合开发工程安全。

F、工程完工后,及时整理清除施工场地,尽快覆土、平整、复耕,恢复地表地貌。

G、工程建成投产后,要加强管理,严禁在工程管理范围内开挖及乱搭盖,防止工程受到破坏,影响环境。

工程的施工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石方砌筑和砼浇捣按有关规范进行;土方开挖根据地质情况放足边坡;材料运输按交通部门的有关规定;所有电气设备均按规程操作,保证施工用电安全。

综上所述,本工程为小型水毁修复工程,规模小,施工期短,施工期间采取的环保措施切实有效,对环境、生态影响较小。

-15

第十章 经济分析

本次水利水毁修复工程是保证水利工程能正常运行,为明年的春耕工作服务,为明年的防汛工作奠定基础,主要是考虑其社会效益。水毁修复工程资金以上级补助为主,因此,本项目不进行财务分析及国民经济评价。

14.公路水毁管理办法 篇十四

1.1 路基坍塌

路基坍塌是指路基土体或者是沿途山体遇到雨水浸湿软化, 在地势陡峭的边缘坡地无法支撑承受的状态下, 其粘结力和摩擦力共同组成的抗剪力小于其自身重量所产生的剪切力的时, 路基土体沿着松动的土体层下坠松动。路基的整体性也因为路基坍塌而被损害, 这也折损了路面通车的能力, 容易造成一定的交通问题, 属于相当严重的水损路基病害。路基坍塌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引起的:

(1) 地形:导致崩塌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有陡峭险峻的山坡地势。

(2) 岩行:路基严重崩塌可能是因为层状岩石的地质造成的。

(3) 构造:如果岩层的构造面或者软弱夹层趋于临空面同时倾角陡峭的情况下, 会形成坍塌的滑动面。

(4) 气候:温差变化大、多狂风暴雨, 降雨量大, 多冻融气候, 气候干湿变化剧烈的状况, 也对路基的损害很大。

(5) 渗水:当长时间的降雨或者暴雨情况下, 其雨水会随着地面的裂缝渗进到地面岩层, 这样导致岩石裂缝之间的摩擦力和粘聚力降低, 使岩体的体重变大, 这样就更容易地基崩塌。

(6) 冲刷:水流冲击地基, 使地基的承受能力降低, 导致地基不稳定, 形成滑坡。

(7) 地震:地震会造成土层大面积松动, 造成大面积的基地倒塌。

(8) 人为因素:如果人们在坡地上不考虑其承重能力, 无意识的超重承载, 这样地基易松动;如果在坡地上部的荷重增加, 山体下部被切割, 造成剧烈震动, 易造成山体下滑。

1.2 桥涵损坏

桥涵破坏主要是遭受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时, 桥基被掏空, 桥梁失稳损坏或涵洞被冲毁, 形成桥涵破坏的原因有:

桥涵破坏的主要是指桥涵面对洪涝, 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时, 桥的基层被挑空, 使桥梁失去稳定性或者导致涵洞被严重冲坏, 造成桥涵被破坏的成因主要有如下:

(1) 日常的桥梁的护理不到位, 没有及时护理维修加固桥梁上、下部构造中的折损, 桥面排水系统堵塞而导致排水不通畅。

(2) 河床地质状态转变快, 水流速度变化比较大, 这些相当容易造成河床冲刷, 致使桥梁的地基及其墩面损害。

(3) 在没有认真全面的踏勘桥涵地基之前, 就建造涵洞, 这样就容易使涵洞施工不规范, 就满足不了泄洪的需要, 易造成洪涝灾害。

(4) 对涵洞日常护养不到位, 没有及时疏通涵洞的进出口, 这样容易造成洪水流向不确定。

水毁可以说是山区及沿河公路的病害之一, 比较轻的损坏使路基移动、桥涵损害, 使交通中断, 严重的是会导致公路上的运输, 会给我们带来相当大的经济损失。通过我们调查研究水体毁坏路基的情况发现, 造成损害的部位大多数都发生在桥涵等建筑物上, 且主要是石拱涵、圆拱涵的桥涵被毁坏, 如果桥涵被毁坏的话, 会使洪水浮上路面, 形成洪涝, 使路基软化, 或者更严重的会是桥涵被冲断, 使交通路线在此地被中断。总而言之, 公路水毁的重要防范措施就是对桥涵类的水毁进行预防, 这样的防范措施不容忽视。

2 防治措施

2.1 路基坍塌的防治

(1) Z162线公路路基坍塌的防治应该综合考虑路基坍塌的原因, 从根本上解决路基坍塌的问题。结合路基坍塌的位置和具体情况主要采用的措施有设立排水系统、对路基坡面进行加固防护、清理路基表面上的碎石破土等。对于路基坍塌的重点防护区域, 还应该采取给路基打桩、截取地下水、对路基坡体重点加固、及时排放地下水等手段。

(2) 路基坍塌的防治必须重点解决给路基排水的问题, 通过给路堑规划合理的排水系统、在路基两旁设立排水管道、扩宽边沟等措施, 使地下水和地表水能够及时的排出, 避免因洪涝天气导致的急剧雨水冲刷而引起路基坍塌的可能性。针对这一点, 还应该对路堑采取加固加宽的措施, 以便更好的引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出。

2.2 桥涵损坏的防治

(1) 考虑桥涵损坏的问题应该从源头抓起, 合理安排涵洞的位置。在山区沿溪线公路设置涵洞时, 通常应将涵洞设置在凹凸曲线顶部和纵坡的陡缓变坡处。在经过村庄的路段设置涵洞时, 应重点考虑到村庄的地面排水问题, 同时应该对排水管道加宽加固, 以达到排出地面水时减缓水流速度的效果。

(2) 考虑到桥涵损坏的原因主要时受到巨大洪水冲刷的影响, 为减小洪水冲刷对桥涵的破坏, 应该对涵洞内部、底部、进水口和出水口、坡面等进行系统定期的维修和保养, 使涵洞保持良好的运作状态。

(3) 为保障桥涵不受损坏, 同时保障桥梁安全的需要, 应该根据桥涵的进出水量合理设计导流坝, 使桥梁在面对洪水的情况下也能正常运作而不至于受到被洪水冲垮的危险。

2.3 防护交通安全设施损坏防治措施

针对Z162线是沿溪线的情况, 为保障路基的安全, 在临河路段和路边陡坡地带建立路肩墙。在处理特殊路堑边坡危险地带建立了内挡墙, 为保障过水路面路基的安全建立了路肩矮墙。针对洪涝情况设置了护岸墙以减轻洪水的冲刷。

(1) 挡土墙施工时应对施工地段进行仔细勘察, 同时处理好排水系统的设计问题。在施工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有对土质的检测、对防渗设置的质量检测、对防土墙的抗压检测。

(2) 应将加强预防公路水毁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公路水毁的发生上, 只有加强预防, 从源头上遏制住公路水毁发生的可能性, 才能达到减少公路水毁的效果。同时应该增强水毁抢险的能力, 以便在发生公路水毁的情况时, 及时的控制住公路水毁的险情。但是, 我们还应该强调的是, 在处理公路水毁的问题上, 加强预防公路水毁工作的意义远远大于对公路水毁抢险工作的意义。这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 发生公路水毁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们缺乏对公路水毁的防范意识, 特别是在处理路基坍塌的问题上, 总是将重点放在清理因路基坍塌导致的碎石破土, 而没有考虑到生态和植被破坏的问题, 所以公路水毁问题总是治了又发生, 反反复复却始终没有解决到问题。吸取这一经验, 我们在对待公路水毁问题上也应该将目光放在生态的保护上, 积极的投入资金并拿出可靠的解决办法, 从而改善公路水毁的现状, 使公路水毁问题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最终解决公路水毁问题。

(3) 设置安全措施, 经常性对护栏、防撞墩进行检修和养护加固, 并且在危险路段应该树立安全警示提示。

3 结束语

结合地质环境对Z162线天水路段水毁公路进行考察我们发现, 公路水毁问题的解决应该以预防为主, 同时加强整顿公路水毁的治理措施。应该通过合理设计施工方案, 同时加强公路水毁的维修保养工作, 确保公路通行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沈波, 艾翠玲.我国山区公路排水问题及水毁调查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 2006 (10) :09-13+23.

[2]徐亮.浅谈山区道路水毁原因及其修复[J].华东公路, 2000 (04) :17-19.

[3]张永寿, 孔祥慧, 王建国.浅谈山区公路的水毁及防治[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02 (03) :46-47+53.

[4]覃布显.重视科学建养, 提高公路防御水毁的能力[J].广西交通科技, 2001 (03) :70-72.

上一篇:五里小学农远工作总结下一篇:学校舞蹈社团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