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之争

2024-09-11

转基因食品之争(共17篇)

1.转基因食品之争 篇一

最近,一则“转基因玉米致癌”的新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继“黄金大米”之后,转基因食品又一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但有关调查显示,尽管转基因食品一直备受关注,但真正了解它的人并不多。为此,本报邀请有关专家,对老百姓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常见疑问进行解答。

转基因食品有哪些?如何分辨转基因食品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从什么时候开始面市的?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罗云波指出,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这种以转基因生物为食物或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统称为转基因食品。1994年,美国第一例转基因番茄被批准商业化。

为什么会有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技术能够解决传统育种所遇到的瓶颈问题,有目的地把需要的基因转移到被改造的作物上。转基因技术为人类改良农作物品种、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途径。罗云波指出,与传统玉米相比,转基因玉米有很好的抗虫性和抗病性,减少了虫害和农药残留,节约了生产成本。

杂交水稻是转基因吗?

转基因技术与杂交技术一样,都是通过基因转移培育具优良性状的作物,区别在于杂交育种是通过同种生物体内的基因相互交流的方式来实现优势互补,在杂交过程中基因以“批量”形式进行转移,而转基因技术目标性强,可实现跨物种间的特定基因转移。袁隆平所研制的高产水稻属于杂交,不是转基因。此外,市场上出现的小黄瓜、小番茄等也都不属于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已批准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任何不良的影响。罗云波指出,转基因食品在走进市场前是进行过严格安全评价的。应该说我们能够买到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转基因只是改变了作物的基因,这些被改变的基因吃进人体内,也跟其他基因一起被消化掉,不会改变人的基因。

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反对转基因?

虽然现在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但毕竟转基因是一门新技术,它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还不敢确定。其次,人们对它的原理缺乏真正科学的了解,加之社会上的一些主观臆想和猜测认为转基因违背自然规律,还有贸易保护、商业竞争、宗教信仰、甚至政治斗争等因素,故而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反对转基因食品。

现在中国市面上有哪些转基因食品?

目前我国市面上的转基因食品分为两种,一种是我国批准用于商业化生产的转基因农作物,包括番木瓜、甜椒、番茄、水稻和玉米,其中常见的甜椒和番茄由于过时已不再生产,水稻和玉米还没有商业化生产。另外一种情况是我们国家用于进口加工原料的转基因农产品,包括大豆、玉米、油菜,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转基因大豆油。

国外也有转基因食品吗?

有数据显示,有29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有更多国家允许进口转基因作物用于食品、饲料,这些国家包括德国、比利时、日本、西班牙等,占世界总人口的75%。美国是世界第一大转基因食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当然,也有少数国家不许可其生产和销售。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撰文指出,美国的食物除非特别说明,默认都含有转基因成分,美国转基因作物产品有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木瓜等。

怎样知道食品是否是转基因食品?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指出,按我国相关立法,若产品的主要原料中含转基因成分,应当在包装上加以注明,如果消费者不想购买转基因食品,一定要认真阅读食品标签,如买大豆油时,往往会看到小字标注“原料是转基因大豆”。但若加工食品中含有转基因产品配料,却没有规定必须注明。如美式快餐店里的薯条,用的大都是转基因马铃薯品种;点心里的油脂,饭店里的烹调油,往往是转基因油。所以在外就餐、购买加工食品时,遇到转基因食品成分的机会较大。相比之下,买国产果蔬(除番木瓜)、用花生油等来做烹调,几乎没有吃进去转基因成分的可能。多吃中国的杂粮杂豆,如小米、红豆等,也不会遇到转基因成分,而且其营养价值高。

2.转基因食品之争 篇二

转基因食品分类:为了提高农产品营养价值,更快、更高效地生产食品,科学家们应用转基因的方法,改变生物的遗传信息,拼组新基因,使今后的农作物具有高营养、耐贮藏、抗病虫和抗除草剂的能力,不断生产新的转基因食品。第一类,植物性转基因食品。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很多,例如,面包生产需要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而目前的小麦品种含蛋白质较低,将高效表达的蛋白基因转入小麦,将会使做成的面包具有更好的焙烤性能。第二类,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也有很多种类。比如,在猪的基因组中转入人的生长素基因,猪的生长速度增加了一倍,猪肉质量大大提高,现在这样的猪肉已在澳大利亚被请上了餐桌。第三类,转基因微生物食品。微生物是转基因最常用的转化材料,所以,转基因微生物比较容易培育,应用也最广泛。例如,生产奶酪的凝乳酶,以往只能从杀死的小牛的胃中才能取出,现在利用转基因微生物已能够使凝乳酶在体外大量产生,避免了小牛的无辜死亡,也降低了生产成本。第四类,转基因特殊食品。科学家利用生物遗传工程,将普通的蔬菜、水果、粮食等农作物,变成能预防疾病的神奇的“疫苗食品”。科学家培育出了一种能预防霍乱的苜蓿植物。用这种苜蓿来喂小白鼠,能使小白鼠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强。

转基因食品的优点:基因技术的突破使科学家们得以用传统育种专家难以想象的方式改良农作物,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第一,降低生产成本。一个品种的基因加入另一种基因,会使该品种的特性发生变化,具备原品种所不具备的因子,从而增强了抗病、抗杂草或抗虫害能力,由此可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用量,降低种植成本。第二,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一种作物的基因改良后,更容易适应环境,能更有效抵御各种灾害的袭击,并使产量更高。第三,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开发农作物的时间大为缩短。利用传统的育种方法,需要七八年时间才能培育一个新的品种,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一种全新的农作物品种,时间可缩短一半。第四,转基因食品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让人们一年四季都可吃到新鲜的瓜菜。

转基因食品的缺陷:转基因农作物和以此为原料制造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否也有危害,比如,具有抗虫害、自动除杂草的转基因作物其作用机理与传统农药有无不同,会不会将有毒性的物质“传送”给消费者的有机体系?某种转基因食品可以抵御细菌入侵,那么是否会使我们体内外的细菌产生变异而对所有的抗菌素产生免疫力?目前,这些问题尚无法作出明确的解释。并且,英国的研究人员近来在实验室中证实:小白鼠在食用转基因土豆10天后,其肾、脾和消化道都出现了损伤。转基因食物“可能”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总结为3点:某些毒素可引起人类急、慢性中毒,某些转基因作物可引起人的过敏反应,转基因产品营养成分变化,使人的营养结构失衡。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风险。

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诞生于1983年,是1种含有抗生素类抗体的烟草。10年后,第1种市场化的转基因食品才在美国出现。它是1种可以延迟成熟的西红柿。到了1996年,由其制造的番茄酱才得以允许在超市出售。不过,这几年转基因农作物发展十分迅速,全世界播种面积已经达到4000万公顷,转基因食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品种上都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在美国,超过60%的加工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英国的报告也显示,该国超过七千种的食品等日常必需品,可能含有经过基因改造的大豆副产品。据联合国估计,全球有八亿五千六百万人在遭受饥饿的折磨,换言之,世界上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缺粮。转基因技术能够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农作物,大大增加粮食产量,从而使这种状况得到根本缓解。另外,过量施用农药和化肥带来的后遗症日渐突出,而且它们造成的污染用传统的手段很难治理,这也是一个令各国都非常头疼的问题。如果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病、抗虫害的农作物,这一难题就有了解决的希望。中国有14亿多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这意味着中国将以占世界可耕地面积的7%养活世界22%的人口。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已将现代生物技术纳入其科技发展计划,过去20多年的研究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目前,抗虫棉等五项转基因作物早已被批准进行商品化生产,转Bt杀虫蛋白基因的抗虫棉1998年的种植面积为1.2万公顷。资料显示,到2000年上半年为止,我国进入中间试验和环境释放试验的转基因作物分别为48项和49项。近年来,我国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总体水平还较低。

3.DNA和转基因技术之争 篇三

沃森曾经担任过人类基因组工程的负责人,这是一个官方机构,但当时他们的竞争对手还有一个私人公司,其老板就是近来以“人造生命”而闹得沸沸扬扬的温特,这家公司的座右铭是“速度最重要,发现不能等”。双方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就私人公司而言,其动力主要源于商业利益。但人群中总会有一类人,他们更重视个人兴趣而非经济利益(顺便一提,兴趣和利益的英文单词都是interest)。比如肯特,一直从事计算机编程工作,但后来却投身于生物信息学,为人类基因组工程的最后决战立下汗马功劳。他没日没夜地编写程序,以致需用冰敷手腕,终于赶在最后期限(6月26日,预定宣布基因组草图)的前几日(22日),大功告成;而他们的对手,温特所在的公司直至6月25日晚上才搞定一切。无可否认,一个社会的和谐运转,离不开经济利益的驱动,但个人兴趣同样重要,尤其在科研领域。但这一事实,为何我们的官员,还有家长,总是视而不见呢?

人类基因组工程草图的完成,引出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一个尤为令人震惊的现象即是,人类和其他相对而言“简单”得多的物种在基因数量上相差并未有预计的那么大:人类的基因总数为3.5万个左右;而只有959个细胞的线虫,却有2万个基因;一种植物芥菜则有2.7万个基因。正是这一事实,令古生物学家、著名进化论者古尔德得出结论:人类高度复杂的能力必定超出于基因组编码决定的范围,因而人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后天教养,这就为还原论敲响了警钟。但同样的现象,沃森读出的意思却是:从还原论的角度来看,基因数目少反而是个好消息,搞定3,5万个基因要比搞定10万个基因更为容易,更何况,“我们一点也不必不好意思,看来我们人类就是用这么一套遗传硬件来做更多的事”。其中的奥秘恐t白正在于智力的出现。智力赋予我们一种随机应变的灵活能力,不必事无巨细全受基因操纵。这样我们就能理解,难怪植物拥有的基因数量极其可观,因为它们不能移动,谈不上灵活性,只有靠天赋的遗传资源才能对付各种偶发事件。

从沃森的书中,我们可以读到DNA技术的各种妙用,比如:用于法庭判案;用于检测我们体内的遗传疾病;用于追溯人类的由来及其各人种的谱系……但这些技术的运用在社会上的认同却或多或少存在着障碍。就说著名的辛普森案件吧,DNA检测表明,留在案发现场的血迹与辛普森的血型高度一致。但陪审团没有采纳这一证据。相反,正是辩方出示的一副手套,似乎难以套进辛普森之手,却让陪审团做出无罪认定。因为DNA证据复杂得令人昏昏欲睡,而一副手套只要动用常识就能做出解释。

再说用DNA技术来追溯人种谱系。人类最近的旁亲就是尼安德特人了,它们曾生活于欧洲、中东等地区,于3万年前左右绝灭。这就引出一个有趣的问题:现代人的祖先是否与它们有过通婚?毕竟我们的祖先曾与它们共同相处过一段时期。沃森在书中提到瑞典科学家帕博于20世纪90年代所做的一个工作,根据从化石尼安德特人中提取的线粒体DNA序列来判断,两者从未有过混种。这就是说,现代人的祖先是彻底击败了尼安德特人。有学者曾如此戏谑,考虑到人类男性的如此好色,我们的祖先在打完一场胜仗后,居然没有与尼人有过任何混种,实在不可思议。但帕博最新的实验证据(发表于2010年5月的《科学》杂志)却推翻了上述结论,尼安德特人确实与现代人祖先有过混种,今天,生活在非洲以外的人类体内,有4%的DNA来自尼安德特人。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发现,它将为人种起源研究提供诸多启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于转基因技术的讨论。20世纪60年代,由于《寂静的春天》一书的问世,农药的污染问题成为众矢之的。在沃森看来,转基因技术的出现恰恰可以取代农药。但对于此等好事,公众为何非议不断呢?原因恐怕在于某些狂热的环保分子的煽动。站在科学家的立场上,沃森认为,对转基因技术的质疑,其荒谬就如同当初哥伦布远航时碰到这样的质疑:万一发现地球是平的时候该怎么做?水手可以朝地球边缘的安全地带前进多远?等等。在沃森看来,DNA重组技术绝不是人类的首创,大自然千百万年来早就在这么做了。比如,有一种常见的土壤细菌专门感染植物的伤口部位,其方式就是先建立一个管道,通过它把细菌遗传物质送入植物细胞内,令植物生产更多的生长激素和细菌所需要的特异蛋白质。这就相当于细菌DNA寄生于植物体内,让植物细胞成为它的加工厂。结果就是,被感染的地方长出一个肿块,亦即虫瘿。细菌所用的策略就是一种DNA重组技术,亦即让外源DNA嫁接于某一生物体内。更进一步地说,一部农业或畜牧史就是基因改造的历史。如今出现在我们餐桌上的食物,在基因组成上与其野生祖先相去甚远,可以说它们是为人类的需要而生存,相反,那些野生的植物或多或少会有些毒性。

传统农业也有诸多麻烦事,例如,大规模地种植单一品种,必然导致虫害蔓延。理由极其简单:在自然状况下,每一种植物都有其天敌,由于群落里诸多物种彼此共生,天敌们也就零散分布,难以形成虫害。但农业生态系统却完全打乱了自然格局,成片的单一物种对其天敌来说,就好比是“流淌着奶和蜜的”伊甸园。这就意味着,农业的兴起本身就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如今人们似乎习惯于怀念农业文明,谴责工业文明,以为前者象征自然,后者象征人工。殊不知,文明兴起的本义就是对自然的改造,农业文明对自然的改变不可谓不剧烈!过去我们用农药来解决虫害问题,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现在我们可以用转基因的方法来解决,情况将会如何?

事实正如反对者所指出的那样,基因改造的方法也会有种种意想不到的代价。比如,把抗虫基因转入作物体内,似乎可以告别农药了。但问题在于,一种害虫灭绝了,新的害虫由于没有了强大竞争对手的压制,队伍却壮大起来,于是又需要研制新的抗虫基因。这就是自然之道,它永远处于“一物降一物”的平衡之中,而不会单方面满足人类的贪婪需求。就此而言,转基因技术也只是一种手段,其利弊得失确实需要慎重衡量。

在此问题上,沃森认为中国的态度相当务实:中国拥有全球23%的人口,却只有7%的耕地,因此中国绝对需要转基因作物。对于如此事关重大的问题,相信读者还是正反双方的意见多听为宜。

正如书名所言,DNA,揭示了生命的秘密;但其实远不止此,书中的内容更是表明,DNA还揭示了人性的秘密。信不信由你,但这本书的精彩恰在其中。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

4.《转基因食品》阅读答案 篇四

①近日,农业部发放三种进口转基因大豆生物安全证书掀起的风浪尚未平息,黑龙江省大豆协会抛出的“转基因致癌说”又将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送上风口浪尖。

②一边是转基因大豆油走入寻常百姓家,另一边是转基因食品“不安全”之声不绝于耳,公众该相信谁?

③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来认识一下什么是转基因和转基因食品。

④转基因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出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⑤那么转基因食品到底安全不安全呢?

⑥如果微观的专业分析大过晦涩,那么实践和经验来得最直接。自转基因食品开始出现在人们餐桌上的那天起,有报道称人们已经吃了接近3万亿顿含有转基因成分的正餐,却没有一例报道证实有人因食用转基因食品而导致健康问题。相反,备受推崇的有机食品,却曾因溶血性大肠杆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导致50人死亡,超过3400人被感染。从这一角度来看,转基因食品绝不会比传统食品更不安全。

⑦转基因作物成本低、产量高,具有抗除草剂、抗虫和抗病毒等特性,还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便于运输、储藏,能够延长保鲜期。基于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欧盟委员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都确认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⑧据相关数据统计,去年全球共有28个国家种植约1.7亿公顷的转基因作物。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食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据农业部专家说,在美国,转基因大豆、玉米的种植比例已超过90%;另据中关生物技术工作组美方专家介绍,美国人吃的食物里面,70%都有转基因成分。

⑨目前我国的转基因食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转基因农作物,如木瓜、水稻和玉米等;另一种是进口作为加工原料的转基因农产品,如大豆、油菜等。有关专家指出:“精炼提纯以后的大豆油里面,是不会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而转基因的产物是蛋白,蛋白在大豆精炼的过程中已经被剔除了。”换句话说,市场上可购买的转基因食品,其食用成分中几乎不含转基因物质,与普通的食品没有太大的差异。

⑩然而,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说法,各界仍莫衷一是,因为转基因技术毕竟尚未成熟,涉及生物基因的影响也可能要等几代之后才能显现,这也正是不少人对转基因食品敬而远之的原因之一。

⑧当然,转基因食品作为高新技术的产物,人们应当把它与问题奶粉、地沟油等“无良食品”区别开来,至少科学家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或许再过若干年,等转基因食品技术成熟之后,就能够无后顾之忧地造福人类了。

(选自《中国科学报》20xx年第8期)

16.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它有哪些特点?(5分)

17.不少人对转基因食品敬而远之的原因是什么?(2分)

18.如果去超市购买食品,你会选择带有转基因标志的食品吗?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答案:

16.(5分)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出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2分)

特点:①高技术的产物;②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③便于运输、储藏,能够延长保鲜期(3分,一点1分)

17.(2分)①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还没有得到科迷的验证;②转基因技术毕竟尚未成熟

5.转基因食品管理规定 篇五

通过转基因可以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旱、抗寒、抗除草剂等优良性状的作物,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缓解粮食危机。还可以把生长激素、多产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虫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外源基因导入到动物精子、卵细胞或者受精卵中,可以培育出生产周期短、产仔多、生蛋多、泌乳量高、肉质细腻、皮毛品质和加工型好、并具有抗病毒的动物。

生产抗疾病食品

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可以榨取有益心脏的食用转基因大豆油,有的外国公司还研究高含量抗癌物质的西红柿,我国科学家也研究出了高产虾青素的番茄,日本的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可以减少血清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的水稻新品种,欧洲科学家新培出富含维生素A和铁的转基因稻。

摆脱季节、气候影响

6.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篇六

摘要:本文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食品,重点阐述它的潜在威胁,包括对我们人类的和对大自然的。另外,还列出了多年来各国的实验室对转基因食品的危害的研究。最后,说明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市场管理,以及目前转基因食品的各种检测方法。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 , 安全性

The safe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Yanhui Zheng,0910502102,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09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what is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mainly elaborates its potential threats, including our human and the nature.Additional, still lists for years to the countries of the laboratory of the danger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Finally, in our country that to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market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detection method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Keywords: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afety

现在食品问题层出不穷,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安全,但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据我国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晓亚院士估计,如果算上人类食用的转基因植物的深加工产品,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转基因食品的概率将近70%。而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居世界第4位,排在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之后。面对这样惊人的数字,加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研究和控制,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该被我们遗忘。

1.何为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2.转基因食品潜在的安全性问题

2.1.食品安全性因素

2.1.1减少食物的营养价值或降低食物中重要成分的含量

更高的产量?更好看的外表?然而食物的某种成分的改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如美国有报道,在具有抗除草剂基因的大豆中,异黄酮类激素等防癌成分减少了。转基因食物的主要动机是满足某种商品价值,没经过长期的安全性实验,食品的隐患可能要等到几年后才显现出来。

2.1.2引起人类过敏反应

转基因技术中的蛋白质转移可能会产生不能预见的变态反应源,从而引起人体对原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分割重组后的新的蛋白质性状是否完全符合我们设想的需求有待考证。如把巴西胡桃的基因移植到黄豆上去,结果却使一些对胡桃过敏的人在吃黄豆时产生过敏反应。

2.1.3产生对人类不利的毒素

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有可能增加和积聚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不可预见的生物突变.甚至会使原来的毒素水平提高,或产生新的毒素或副产品。1999年Losey等试验发现,在一种植物马利筋叶片上撒有转基因Bt玉米花粉后,普罗克西普斑蝶食用叶片减少,长得慢,4d的幼虫的死亡率变为44%,而对照组(饲喂不撒Bt玉米花粉的叶片)死亡率为0%。转基因作物产生的杀虫剂毒素可由根部渗入周围,但尚不清楚会产生何种影响。[1]

2.1.4产生抗菌素耐药性细菌

基因技术采用耐抗菌素(如抗卡那霉素、链霉素等)基因来标识转基因化的农作物,这就意味着农作物带有耐抗菌素的基因。英国的研究显示,转基因作物中的突变基因可能会进入到生物有机体,突变的基因如跨越种群和转移至细菌,其结果可能会导致新的疾病;如出现无法治疗并广泛传播的、对生物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其后果不堪设想。

2.2.环境安全性因素

.对于生态系统而言,转基因食品是对特定物种进行干预,人为使之在生存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这必将使自然生存法则时效性破坏,引起生态平衡的变化,且基因化的生物、细菌、病毒等进入环境,保存或恢复是不可能的,其较化学或核污染严重,危害更是不可逆转。

2.2.1物种多样性的破坏

2.2.2基因的污染

转基因技术可能使某些基因流入自然界,引起难以预料的影响;基因化的生物、细菌、病毒等进入环境,保存或恢复是不可能的,其较化学或核污染严重,危害是不可逆转的。且其他生物吃了转基因食品后可能会产生畸形或灭绝

2.2.3引进自然界本不存在的新物种

转基因技术可能使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种出现,如种植抗虫转基因作物后可能使害虫产生免疫并遗传,从而产生更加难以消灭的超级害虫,这些新物种可能对地壤、野生近缘种、普通作物、相邻的植物

及环境造成破坏。

2.2.4环境的污染

有资料证明,基因化的农作物对除草剂具有抵抗力,实际耐用药量高于正常的3倍,农民知道其对除草剂有抵抗力,会直接或不直接地提高除草剂等化学药物的使用量。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2.2.5生态系统的破坏

转基因技术使某种物种的性状改变,如A昆虫以B植物为食物,我们认为改变B植物为转基因抗虫植物,提高了B植物产量,但A昆虫因缺乏食物使虫的密度大幅下降,引起以A昆虫为食物的天敌C生物的生存危机,进而引起整个生态平衡的破坏,将来可能暴发某种虫害大面积流行等。

3.世界各国发现的转基因农产品的风险事件

1998年秋,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普兹泰教授就在电视上公开宣称,他的实验证明,食用了转基因土豆的实验鼠肾脏、胸腺和脾脏生长异常或萎缩或生长不当,脑部萎缩,多个重要器官也遭到破坏,免疫系统变弱。

1997-1998年,英国等实验分析发现转基因食品导致某些动物健康异常和种植区域出现异常。英国政府资助的研究显示,食用了转基因土豆的老鼠出现了肝脏癌症早期症状、睾丸发育不全、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部分萎缩等异常现象。

1998年,欧盟国家通过法律,把转基因农产品作业严格限制在实验室环境或封闭区域之内。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John Losey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用涂有转Bt基因玉米花粉的叶片喂养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

2004年先正达研发的转基因Bt-176玉米爆发丑闻,德国黑森州北部农民从1997年开始试种Bt-176玉米,并用作奶牛的补充饲料,2000年当农民开始提高该玉米在饲料中的比例后,所有的牛都死了。2004年瑞士联邦技术研究院踢球植物学研究所海尔比克教授发现,Bt-176中的用来毒杀欧洲玉米螟的Bt毒素,无法分解,最终毒死了奶牛。

2005年5月22日,英国《独立报》又披露了知名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的一份报告,以转基因食品喂养的老鼠出现器官变异和血液成份改变的现象。

2005年11月16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一项持续4个星期的实验表明,被喂食了转基因豌豆的小白鼠的肺部产生了炎症,小白鼠发生过敏反应,并对其他过敏原更加敏感,并据此叫停了历时10年、耗资300万美元的转基因项目。

2006年,俄罗斯科学院高级神经活动和神经生理研究所科学家伊琳娜.艾尔马科娃博士研究发现,食用转基因大豆食物的老鼠,其幼鼠一半以上在出生后头三个星期死亡,是食用非转基因大豆老鼠死亡率的6倍。

2007年,在奥地利政府的资助下,泽特克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对孟都山公司研发的“转基因玉米NK603(抗除草剂)和转基因玉米MON810(Bt抗虫)的杂交品种”进行了实验。在经过长达20周的观察之后,发现转基因产品影响了小鼠的生殖能力。

2008年,意大利的科学家发表了一个长期实验的研究果。他们用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喂养雌性小鼠长达24个月,结果发现食用GM大豆的雌性小鼠肝脏出现异常。

2007年10月和11月,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经过长期周密跟踪观察,发现有两种转基因玉米种植导致伤害蝴蝶生存,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威胁程度已经超出可接受水平。为此,欧盟已经做出了初步决定、禁止该转基因玉米的种子销售使用。

2007年,法国科学家证实,孟山都公司出产的一种转基因玉米对人体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2008年,美国科学家也证实了长时间喂食转基因玉米,小白鼠的免疫系统会受到损害,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同年《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

2009年12月,法国科学家发表了新的研究结果并证实,孟山都公司出产的二种转基因玉米(NK603,可耐受广谱除草剂--农达;MON810,含有一种BT基因,可被转译成Cry1Ab毒蛋白)以及美国

Covance Laboratories公司出产(但代表孟山都)的一种转基因玉米(MON863,含有另一种BT基因,可被转译成Cry3Bb1毒蛋白)主要对大鼠的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这些副作用是性别依赖的、也时常是剂量依赖的;其他副作用也见于大鼠的心脏、肾上腺、脾和造血系统。

4.从检测上把关

综上所述,我们不禁为转基因食品烦忧,但可以让中国消费者放心的是,国内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了严格检测,而且都有清晰标志。上海交大特聘教授张大兵介绍,我国采用的是“0阈值”的强制标识制度,哪怕产品中有一点点的转基因成分,都必须注明;相比之下,美国则采用5%阈值的自愿标识,即如果转基因成分不超过5%,就不需要标识,即使超过5%,也由商家自行决定是否标识。不少外国企业也反映,中国对进口转基因产品把关最严,企业必须提交的材料比其他国家多得多。

为确保转基因食品安全,我国科学家正在不断寻找更快更准的检测技术。目前可以做到在4-5小时内,完成从采样到出检测结果的全过程。张大兵说:“我们的目标是,以后市民在自家厨房里也能检测!”

这是目前的检验方法:①检测转基因成分所独有的DNA序列。采用人工检测或仪器检测对碱基对进行测定,可精确确定转基因成分。②采用PCR技术进行检测。《国门时报》曾报道,检验检疫科学院采用“亲合吸附-PCE Hyb-ELISA”检测方法,能特异的检测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核酸系列,这2种核酸系列存在目前已知的绝大部分转基因成分中。③基因ID法进行检测。由John B.Fugan于2000年提[2]

出的新方法,或采用异酸胍盐抽提法以避免DNA的降解和污染。④农作物身份识别系统。美国ADM公司称他们建立了一套农作物身份识别系统,可以保证向国外供应农产品时,不含转基因作物。

REFERENCES

7.转基因食品并不可怕 篇七

1 什么是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生物是指通过转基因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生物。转基因食品是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而成或鲜食的食品, 按原料的来源可以分为植物源转基因食品、动物源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源转基因食品。

2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如何

依据转基因技术的定义, 运用转基因生物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新品种, 不但对环境没有污染, 还能够降低农药、肥料投入, 既缓解了资源, 还保护了生态环境, 并改善了农产品的品质。

任何食品的安全都是相对的, 日常生活中食用的食品大部分是天然食物极其简单加工的产品, 是经过人类长期实践经验认为是安全的, 但这些传统食物也不是绝对安全的, 比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营养丰富的鸡蛋和牛奶, 对于少数过敏体质的人来说确实罪魁祸首, 谷物中也含有天然的毒素和影响消化和吸收的抗营养因子, 如植酸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等, 发芽马铃薯种也有龙葵碱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食品, 如辐照食品, 功能食品, 还有各种化学食品添加剂, 酶制剂等食品成分, 这些都要经过专门的安全性评价。即便是水、糖和盐这些人体必须的东西, 吃多了也是有害的。转基因食品也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价过程, 才会上市, 将可能风险降到最低。所有食品, 不论是转基因的还是非转基因的, 都含有基因, 食品进入人体后, 会在消化系统的作用下降解成小分子, 而不会以基因的形式存在或进入人体组织, 更不会影响人类自身的基因组成。相对来说听说过各种食物中毒和农药残毒及过敏, 没有听说因转基因食品而有危害, 全球大面积应用转基因作物十多年来, 没有发现任何安全性问题。

3 我国转基因食品的应用现状和安全管理

我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 主要为转基因的大豆油、菜籽油, 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调和油和转基因番木瓜等。目前获得安全性转基因证书的作物有棉花, 番木瓜, 甜椒, 番茄和矮牵牛。2004年已批准了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等转基因作物进口用作加工原料。那么说到底这些作物都转移了那些基因那, 主要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虫的Bt基因, Bt基因产生的蛋白质只有在敏感昆虫的肠道内被激活后才具有毒性, 但在人的肠道内是不会被激活的, 因此对人是安全的。最可怕的抗虫基因对人体没有伤害, 那么其他的转移优质、高产、抗逆性基因就更不会有危害了, 而且要经过严格的营养学、新表达物质毒理学、致敏性等安全性评价就更不可怕了。

另外传统的育种学也是把两个或多个作物品种进行杂交, 逐年的筛选优质高产抗逆等特性, 这些特质特性也是通过最基本的基因来表达的, 说到底也是转基因产品, 只不过是转移的年限长, 转移的特质特性也不是单一的, 即延续和转移了这个品种的有利基因, 也转移了不需要的比如玉米的籽粒颜色, 去皮的难易等不需要的性状基因, 而现在我们说的转基因产品只是转移了有利的基因片段, 所以目的是一样的。因此传统的育种方式和通过转基因育种方式产生的作物产品各种营养功效仍是一样的。相对都不会有危害。

2001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依据条例, 有关部门分别制定了五个相应的管理办法, 规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进口安全管理、标识管理、加工审批、产品进出口检验检疫工作。确立了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制度、生产许可制度、加工许可制度、经营许可制度、进口管理制度、标识制度等。

针对网上流传的吉林、山西等种植致玉米品种先玉335使老鼠减少、体型变小、母猪流产等异常现象, 经专业实验室检测和相关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调查, 吉林、山西两省没有种植转基因玉米, 先玉335也不是转基因品种。老鼠减少与当地的统防统治, 剧毒鼠药禁用而使老鼠天敌数量增加直接相关。老鼠体型变小, 是常见的不同鼠种的曲解。母猪流产与当地的实际情况严重不符是虚假报道。还有关于广西大学生精子成活率下降是食用转基因玉米所致的事件, 是属于有些网站有意篡改《广西在校大学生性健康调查报告》的结论, 与并不存在的食用转基因玉米挂钩, 得出骇人听闻的结论。另外还有人说美国是转基因产品生产大国, 国内人不吃转基因的产品, 那么美国生产的转基因产品只有60%用于出口, 其余的40%不是国内消耗了, 又去了哪里哪, 所以这些流传的谣言都会不攻自破的。

8.转基因食品之争 篇八

2014年2月10日,美国快餐业巨头赛百味(Subway)承认其在北美出售的面包中含有一种名为偶氮甲酰胺(Azodicarbonamide)的食品添加剂,它也被用来制造瑜伽垫和鞋底原料,该物质在欧盟国家和澳大利亚被禁止用于食品。

随即,赛百味中国总部发表声明称,在中国销售的面包完全不存在使用这一添加剂的情况,北美方面也承诺将移除这一成分,此外,星巴克中国也承认其面包中含有偶氮甲酰胺,麦当劳予以否认,肯德基则表示需要联系供应商核实。《消费者报道》就此向肯德基所属的百胜中国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时没有得到回复。

皮鞋原料做面包?听起来确实很吓人。事实上,偶氮甲酰胺并不是近年来第一个引起人们恐慌的食品添加剂,诸如“一包方便面含25种添加剂”、“一根雪糕含14种添加剂”的说法在网上广泛流传,即使是平时常用的添加剂已经闹得人心惶惶,更何况偶氮甲酰胺这种可用于工业的原料?在“皮鞋面包”事件背后,其实是食品与工业添加剂之争。

面粉改良剂的前世今生

偶氮甲酰胺是一种面粉改良剂,用于漂白和氧化,后者对于改善面粉性能相当重要,它可以大大促进面团中的面筋蛋白互相交联,改善口感,通俗来说,也就是让面团变得更软更蓬松。

在偶氮甲酰胺之前,还有一位前辈,即曾被广泛使用的溴酸钾。与偶氮甲酰胺类似,溴酸钾也有漂白和氧化面粉的功能,但它有致癌性,已被欧盟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禁用。2005年5月30日,卫生部发布公告称,根据溴酸钾危险性评估结果,决定自2005年7月1日起,取消溴酸钾作为面粉处理剂在小麦粉中使用。在此公告发布之前,中国对于溴酸钾的使用规定中,面粉的烘焙物中残余量不能超过30个PPM(最大使用量0.03g/kg),即每公斤中不能超过30毫克。如果超过,就将对人体产生较大危害。

与溴酸钾相比,偶氮甲酰胺的效果更好,安全风险也更低。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评估过偶氮甲酰胺的安全性,结论是添加量在每公斤不超过45毫克的范围内,带来的安全风险可以忽略。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等国采用了这一结论。据《GB2760-2011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偶氮甲酰胺作为面粉处理剂,在小麦粉中的最大使用量是0.045g/kg。

虽然偶氮甲酰胺对消费者没有什么危害,但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工人出现呼吸、过敏与哮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澳大利亚和欧盟等国没有采用JECFA的结论,而是禁止它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安全性:无需过分担忧

对于偶氮甲酰胺的安全性,食品安全博士钟凯表示,偶氮二甲酰胺可能会产生氨基甲酸乙酯、氨基脲等物质。其中,“潜在致癌”的氨基脲是在高温焙烤下产生的,不过很多食品经高温处理都会产生另一种潜在致癌物丙烯酰胺。模拟实验中,用偶氮二甲酰胺处理过的面粉烤制面包后,氨基脲大约是200微克/千克,而高温处理的食物中丙烯酰胺是几十至上千微克/千克。钟凯对《消费者报道》记者表示,氨基脲为3类致癌物,丙烯酰胺为2A类致癌物,后者致癌的证据更明确,而前者则包括相当多“潜在致癌”的物质,无需太过恐慌。

从事食品添加剂研发十余年的吕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偶氮甲酰胺的潜在危害明显低于溴酸钾,如果以后发现偶氮甲酰胺对人体有危害,那么停用和替换就是必须的;如果能证明它无害,再使用起来也是可以的。有一些食品添加剂就经历过类似的“允许-禁止-再允许”的过程。

吕雷同时表示,作为食品生产企业,在原料选用上首先考虑安全,其次考虑效果,最后考虑成本,安全、好用又廉价的原料是首选,但这种情况通常很少,所以一般都是综合平衡的结果。偶氮甲酰胺在面包制品的加工过程中,具有漂白和增筋双重作用,而且产生的效果快,能大大缩短加工时间,这肯定不是小苏打就能替代的,当然,我们也可以选用其他食品添加剂来和小苏打一起配合使用(比如酶制剂等),从而基本达到偶氮甲酰胺的效果。

按规使用:无需因噎废食

在此次事件中,引起消费者恐慌的一个关键点是:工业添加剂用于食品中,安全性要怎么保障?

吕雷对记者解释说,如果一种食品添加剂也可以用作其他工业原料,那一般都是会分为食品级和非食品级。食品级的生产和要求要明显高于非食品级,主要区别在于生产过程和工艺的控制,特别是对有害物质的控制(比如说砷、铅等重金属的含量控制),以及对产品微生物的控制。而且生产食品级和非食品级原料的生产线要分开,不能混用。

据《美国食品用化学品法典》(FCC)的要求,食品级偶氮甲酰胺原料要求重金属(以铅计)低于20mg/kg,,铅含量低于10mg/kg,含氮量介于47.2-48.7%之间,同时对产品水溶液的pH值,水分含量等也有要求。对于非食品级的偶氮甲酰胺,一般来说则只会有纯度上的要求,而不会有重金属方面等的要求。

以此前被媒体热炒过的工业明胶和食品级明胶为例,工业明胶的危害主要就是来自于对有害物质(重金属,砷、铅等)没有严格控制,消费者无需因此担心食品级明胶的安全性。

赛百味承诺将去除偶氮甲酰胺这一成分,这是否说明企业变相承认了它存在问题?对此,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提出,企业的目的不是要教育消费者而是满足消费者,因此即使消费者疑虑的成分并无安全问题,企业也会出于商业利益考虑移除。钟凯对此也表示赞同,但他同时也指出,如果没有替代的添加剂,企业也不会轻易屈从于消费者。

9.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论文 篇九

[论文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

[论文摘要]转基因食品已经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食品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随着今年来转基因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农业生产应用范围的扩大,转基因农产品和其安全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转基因食品是基因修饰生物体(geneticallymodifiedobjects,GMO)中的一类,又称基因修饰食品(geneticallymodifiedfood,GMF)。GMF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它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这种以GMO为食物或为原料加工生产出的食品就是GMF。现阶段的GMF主要以GMC为食品(比如转基因番茄)或以GMC作为原料而加工的食品(比如利用转基因大豆生产的豆奶)。转基因技术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危险。

一、GMF发展概况

1994年,第一例进入市场的`GMF(转基因番茄)在美国诞生。现在至少有13个国家种植了GMF,其中美国的种植面积最大,达3030万公顷,68%;其次是阿根廷1000万公顷,23%;加拿大300万公顷,7%;我国50万公顷,占1%。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确定的GMF品种达43个,有60%以上的加工食品有转基因成分,GMF的销售额达百亿美圆;有调查显示,美国、加拿大两国的消费者大多接受了GMF,仅有27%的消费者我食用GMF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我国已批准了6种GMF的商品化,其中食品3种:抗病毒甜椒、抗病毒番茄、延迟成熟番茄。随着我国对GMF的研究和开发,我国的GMF品种会越来越多。目前,研究重点是开发转基因水稻、转基因鱼等食品。

根据GMF的来源可以将GMF分为植物源GMF、动物源GMFH和微生物源GMF。现阶段的主要是植物源GMF,涉及的食品或食品原料包括: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番茄、转基因油菜、转基因马铃薯等。全球转基因种植中,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最大2580亿公顷,占全球GMF的58%。

二、转基因食品的特点

GMF与传统的食品比较:传统食品是通过自然选择或人为的杂交育种来进行。虽然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以及新近发展的亚种间杂交技术相比,在基本原则是并无实质差别,但生产GMF的转基因技术着眼于从分子水平上,进行基因操作(通过重组DNA技术做基因的修饰或转移),因而更加精致、严密和具有更高的可控制性。人们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并且可以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种。比如,可以杀死害虫的食品植物,抗除草剂的食品植物,可以产生人体疫苗的食品植物等。其具有如下特点:

(1)成本低、产量高。成本是传统产品的40%60%,产量至少增加20%,有的增加几倍甚至几十倍。

(2)具有抗草、抗虫、抗逆境等特征。其一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其二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的GMC达4420万公顷,其中抗除草剂的有3280万公顷,占74%;抗虫性状的有830万公顷,占19%;抗虫肩抗除草剂的占7%。

(3)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提高。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谷物食品赖氨酸含量以增加其营养价值,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小麦中谷蛋白的含量比以提高烘焙(bei)性能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

(4)保鲜性能增强。例如,利用反义DNA技术抑制酶活力来延迟成熟和软化的反义RAN转基因番茄,延长贮zhu藏和保鲜时间。

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英国苏格兰研究所的ArpadPusztiai教授用转基因马铃薯喂老鼠,19秋在电视上宣布大鼠食用后,引起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和器官重量减轻,免疫系统受损。此事引起国际轰动。这是对转基因食品提出的最早的,有所科学证据的质疑,并在英国及全世界引发了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大讨论。虽然,英国皇家学会于5月宣布此项研究“充满漏洞”,从中不能得出转基因马铃薯有生物健康的结论。

年3月,美国专利和商标局批准了一项由美国农业部和DPL(DeltaandPineLand)公司联合申请的所谓“终结者”技术(terminatortechnology)专利,“终结者”技术获得专利后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因为该技术不是一般性技术,利用这个技术可以使作物第一年种植获得的种子不育,在第二年种植时,种子会自动死亡。“终结者”技术是将一种终止子基因插入到作物基因组中得到转基因作物种子,种子公司在种子出售前,在种子表面喷上一种诱导剂,农民播种后,种子可以长成正常的植株,结出成熟的种子。但是在诱导剂的作用下,插入的终止子基因会在种子成熟时激活启动,产生毒素杀死种子胚胎,因此收获的种子在第二年再种植不能正常发芽,但这种种子在油脂、蛋白质等方面完全正常。

美国农业部发言人声称,“终结者”技术是为了保护基因工程技术的知识产权。1998年10月,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在华盛顿召开会议,明确提出禁止“终结者”技术,理由主要有:外观上不能辨认终结者技术生产的种子,易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通过花粉非故意传播造成生物安全风险。

195月,康奈尔大学一个研究组报告,一个斑蝶食用了转苏云金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bt)玉米花粉后44%死亡,表明GMF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此事引起科学家对GMF的广泛争论。Bt玉米中的杀虫晶体蛋白CryLA是特异毒杀鳞翘目害虫,斑蝶属于鳞翘目昆虫,自然会受到bt蛋白的影响。事实上,Science、Nature拒绝发斑蝶的文章,审稿人认为,这并不反映田间的情况,最后在Nature上以简讯的形式报道。但该事件却成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等报刊的头版消息。最后,该事件被科学界否定。

7月9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承认,GMF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它们可能把自身的基因传递给相关物种,产生超级杂草,也可能会对其他植物或动物产生意想不到的有害影响。有关GMF和GMC的潜在危险和安全性的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才能下结论。因此,对GMC和GMF的种植于市场化要慎重,否则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虽然目前没有发现GMF对人类健康有害的案例,并不表明没有危害,因为它进入人类的时间还太短,其潜在危害在短时间内不会表现出来。直到目前为止,人类长期食用是否安全仍然成疑,而科学界对这些食品是否安全也没有共识。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国际权威机构都表示,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即是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风险。国际消费者联会(成员包括全球115个国家的250个消费者组织)表示“现时没有一个政府或联合国组织会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目前大量的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仍可以看出,转基因食品目前还没有可以评估的安全性,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时间上的验证。

参考文献:

[1]徐宗良,刘学礼,翟晓梅。生命伦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

10.转基因食品评价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篇十

转基因食品评价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文章对公众参与转基因食品评价的现实动因和理论依据进行了分析,前者包括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存有疑虑、专家决策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以及公众科技民主意识的觉醒和参与能力的.提升,后者包括公众理解科学理论的发展、科技决策价值理性的彰显和科学高度社会化、体制化,并对我国公众参与转基因食品评价机制构建提出了若干建议,以使公众更好地参与转基因食品的评价,实现转基因食品发展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作 者:彭建华 张鸿 喻春莲 郑林用  作者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处,成都,610066 刊 名:农业科技管理 英文刊名: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9(3) 分类号:X836 Q788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   评价   公众参与   机制  

11.转基因食品 篇十一

科学家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番茄的基因组中,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得到提高,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①这个事实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②这个事实说明基因大多集中在染色体上

③运用的生物技术是发酵技术

④运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高中组问题:

1.下列关于转基因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A.转入到农作物中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播到周围的环境中

B.转抗虫基因的植物,不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增加

C.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植物后不能表达

D.如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2.下列关于生物安全性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本题为多选)

A.食物安全是指公众担心转基因生物会产生出毒性蛋白或过敏蛋白

B.生物安全是指担心转基因生物一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

C.环境安全是指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环境造成新污染或破坏

D.生物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食物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安全三个方面

(此题为2013年“金钥匙”科技竞赛团体总决赛演示观察题)

正确答案:初中组:

D。由于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导入到番茄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得到提高。由此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科学家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番茄的基因组中,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得到提高,所利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12.转基因食品之争 篇十二

转基因食品--自然的还是非自然的?

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转基因食品作为转基因技术的`产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作了简单地比较分析,对转基因食品是自然的还是非自然的两派观点进行了阐述并做了适当地评析.

作 者:毛新志 殷正坤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湖北,武汉,430074 刊 名:自然辩证法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年,卷(期): 20(5) 分类号:N031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   自然   安全  

13.转基因食品公众认可度问卷调查1 篇十三

(石河子第二十中学)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段:

A.18岁以下 B.18-40 C.41-60 D.60岁以上

3.您的学历:

A.初中以下 B.高中和专科 C.本科 D.研究生

4.您目前从事的职业:

A.农民 B.行政部门工作人员 C.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D.私营企业主 E.学生 F.其他_____

5.在此调查前,您是否听说过转基因食品:

A.听过 B.没听过

6.您是否对这方面的信息感兴趣;

A.感兴趣 B.一般 C.不感兴趣

7.您从什么途径了解转基因食品:

A.电视 B.报刊杂志 C.网络 D.朋友家人 E.其他

8.您在购买食品时是否关注过包装上的转基因标志:

A.非常关注 B.关注一点,但购买时不考虑 C.不关注

9.目前您是否支持转基因食品:

A.是(请回答第10题)B.否(请回答第12题)C.中立(请回答第13题)

10.您支持转基因食品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A.外观口味好

B.营养价值高

C.价格低

D.转基因食品对健康无害

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您反对转基因食品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A.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有害

B.转基因作物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

C.反对人类对自然生物的改变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您采取中立态度的原因是什么:

A.不了解 B.觉得两派都有道理

C.很多负面影响都是在很多年后才显现的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果禁止转基因食品在食品市场上的流通,您认为:

A.很好,这是为消费者安全着想,是明智的,或(其他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B.不好,现在的农业状况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或(其他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C.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您认为目前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有力吗:

A.非常有力 B.一般 C.缺乏力度 D.不知道

15.对转基因食品,您认为政府该如何监管:

A.完全禁止

B.实施严格的安全管理和审批制度,严格限制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进口

C.要求对转基因食品加以专门的醒目标示,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剩下的放任公众自己去判断

16.对于转基因食品,您希望政府在哪方面给予指导或宣传:

A.对转基因食品的政策法规 B.品种类型等方面的知识

C.安全风险等方面的支持 D.购买时如何辨别的知识

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转基因食品之争 篇十四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信息公开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出,从三聚氰胺、问题酸奶、廋肉精、速生鸡到毒生姜、肉毒杆菌甚至假羊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公众不免忧心忡忡甚或惶恐不安。接二连三的爆料仿似一个无底洞,真相到底如何?骇人之事是否还有着更令人颤栗的实情?

我国的食品安全之所以成为公众的心头大患,除了日常食品安全无法有效保障外,各种贴着高科技标签的转基因食品开始大量充斥市场。然而近年来,有关转基因食品是否影响健康的争论不绝于耳。2015年,日本科学家宣布转基因食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长期食用该类食品的小白鼠竟长出了恶性肿瘤!当前,虽然大部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心存疑虑,不愿也不敢购买基因化食品,然而令人无奈的是,消费者想避开转基因食品以规避各种不确定危害的愿望,实现起来却是如此不易。2001年12月11日国家卫生部颁发的《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食品产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要在包装上标明“转基因标识”,以此赋予和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然而,由于相关法律规范实施细则的缺失,再加之政府监管的不到位,致使一些商家利用现行立法与政策的漏洞,故意模糊标注甚至根本不标注转基因标识,导致消费者买的“糊里糊涂”,吃的“不明不白”。

2013年律师黄乐平一纸诉状将农业部告上了法院,要求农业部公开关于转基因农产品的信息。虽然法院最后判决驳回了黄乐平的诉讼请求,但这一案件却折射出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深深担忧和对政府公开转基因产品信息的殷切期盼。国际社会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及其该类产品相关信息是否需要公开一直争论不休,至今尚无明确定论。事实上,自上世纪末实现商业化种植以来,农业发展史上最具争议的技术当属转基因无疑。转基因支持者认为该项技术能有效改善产品品质、缓解资源紧张、保护生态环境,反对者则旗帜鲜明、针锋相对地从转基因食品安全及生态安全性的视角提出了诸多质疑。哈佛大学医学院大卫·李教授认为从生物学上看转基因作物可能具有风险,并提醒研究者注意对转基因食品的标注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认为目前国际社会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尚无确切定论,因而政府应该慎重地对待转基因产品的推广问题,尤其在转基因食品的销售中要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放眼世界,虽然作为食品安全立法走在全球最前列的美国尚未出台转基因食品强制标注的联邦法案,但是,已经有三个州通过了相关的地方性法案,还有二十个州正在酝酿出台类似法案。较之于美国,欧盟对待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更为审慎,实行强制性的严格标识制度,明确规定如果转基因成分超过0.9%的食品必须做出标识,以确保消费者不会误购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在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没有明确定论的情况下,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信息公开,由于涉及公众的普遍关切,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理应通过有序有效的信息公开化解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普遍焦虑”。事实上,政府不仅应力求做到转基因食品的信息公开,还应积极吸纳公众对生产推广此类产品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对转基因食品的信息公开越充分、越透明,就越能引发公众对此问题的理性认知,进而有效消弭公众的质疑、不安甚至恐慌。只有让消费者对转基因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性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并能清晰地辨识何为转基因食品,消费者才真正拥有对基因化产品的知情权。就政府而言,相关部门对转基因这一敏感词汇绝不可躲躲藏藏,遮遮掩掩,不可使公众蒙在鼓里,不明不白地食用转基因食品。反观现实,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对于转基因食品问题不从正面入手进行信息全面有效的公开,而只是从回应部分公众质疑、表态辟谣、传言证伪的角度进行选择性公开,这不仅无助于公众知情权的实现,更难以消除因公众的不明就里而导致的谣传纷飞。

也许正是缘于相关政府部门的立场不明、态度不清、言辞不酌,使得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未经国家批准的转基因农作物种子流向了一些农地和市场,滥种非法转基因作物的现象也有所蔓延。据2013年7月26日的相关媒体曝光,在湖北武汉一家大型超市,随机购买的五种大米中,竟然有三种被测出含有转基因成份BT63。

15.转基因食品之争 篇十五

公众参与转基因食品评价的合理性和意义分析

从公众和科学家之间的鸿沟(社会性距离)在加大、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特大风险等现实性背景,及公众参与转基因食品评价的合理性前提,即杜兰特认为科学日益进入公众的`社会生活、公众有权对涉及公众利益的问题自由发表意见等,并认为存在公众参与转基因食品评价的意义,这三个方面研究了公众参与转基因食品评价的问题.

作 者:张利平ZHANG Li-ping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武汉,430063 刊 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9(6) 分类号:N031 关键词:公众参与   转基因食品评价   合理性   意义  

16.转基因食品安全结题报告 篇十六

课题《转基因食品安全研究》课题组根据课题计划有序而富有成效地开展了研究工作,现按照要求对研究情况和成果进行总结和汇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为了提高农产品营养价值,更快、更高效地生产食品,科学家们应用转基因的方法,改变生物的遗传信息,拼组新基因,使今后的农作物具有高营养、耐贮藏、抗病虫和抗除草剂的能力,不断生产新的转基因食品。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转基因食品是新的科技产物,尽管现在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它会愈来愈完善。我们相信,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定去做,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会是健康、有序的,我们的生活也会因生物技术带来的转基因食品而变得更加丰富精彩。

学会运用自己的知识和集体的力量去深入了解和探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锻炼我们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处理生活的能力。

三、课题探究方法:

此次课题探究运用到的方法有: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考查。

四、课题研究工作进展

到目前为止,课题组正按照计划开展研究工作,正在进行第三阶段的主要工作;即结题阶段。

1.本课题的前期课题组成员对转基因食品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收集整理了相关文献资料。

2.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和“开题会”的要求,后期课题组的工作重点是设计、研究和积累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策略的实践研究和初步总结。

3.课题组成员对新课程改革教材进行了仔细的研读,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基因是生物个体每一组成部分的蓝图。切割和拼接基因的外科手术,就是基因工程。利用这种技术,能够把特定的基因从一种类型的生物转移给地球上另一种生物。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以生物技术改良的动、植物或微生物所制造或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物等。针对某一或某些特性,以突变、植入异源基因或改变基因表现等生物技术方式,进行遗传因子的修饰,使动、植物或微生物具备或增强此特性,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食品或食品原料的价值,例如,增强抗病性、改变营养成份、加快生长速度、增强对环境的抗性等。为此,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希望改良各种食品或食品原料的品质,例如使农作物提高营养价值,增强耐储藏性能或抵抗杀草剂和杀虫剂性能等。

1、转基因食品的现状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增加食品原料的产量、改良食品营养价值与风味、去除食品不良特性、延长食品储存期限。基因工程技术在医药工业上应用已相当成功,然而在食品工业应用仅处于萌芽期,最近几年才有转基因食品问市,这可能与食品工业一般产品价值较低,附加价值远低于医药工业产品有关。虽然如此,目前已有许多转基因食品在北美相继通过审核上市,尤其是多种抗病虫害、抗除草剂之转基因作物已大量推广于田间栽培,进行商业化生产,反映出转基因食品发展脚步已加快,因此可预期在未来十年,将有更多的转基因食品问世。

199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2780万公顷,较1997年增加1680万公顷,其中美国和加拿大种植面积高达2330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的84%。据报道,1999年全世界播种的转基因抗虫玉米种子量达总量的1/3,预测到2010年全球转基因种子销售额将达到3000亿美元。1999年美国玉米和大豆有50%采用转基因种子,已经开始生产含高维生素A的胡萝卜和高番茄红素的抗癌西红柿,用西红柿、南瓜、酵母菌、玉米、土豆,大豆等许多

基因工程植物为原料制成的食品已经或即将在超市场中出售。这些食品是面包、果酱、糖果、饼干,面饼、干酪、黄油、人造黄油和肉制品及素食等等。在美国大约70%的食物包含转基因技术,因此美国的消费者,几乎全都曾经食用过转基因食品。但是当他们选择转基因食物时,是基于美国政府已经对转基因食物进行了安全性实验,由此认为这些食物是安全的和有益的。

可见在新世纪来临之时,基因工程食品将越来越多,这是人类以前从未食用过的崭新的食品。这些基因工程食品原料中可能含有来自昆虫、鱼或其它动物的基因,更多的含有来自细菌或病毒的基因,于是便引发了有关基因工程食品安全性的争议。目前国际社会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及对环境生态影响仍有相当大的争议,市场接受性将是决定转基因食品成功与否最主要因素。美多个消费者联合会曾联名向美国FDA提出应当规范转基因食品市场。他们同时告诫消费者,选择转基因食物应慎重考虑这些食物是否安全。

2、美国转基因食品现状

1、美国有关转基因食品管理相关法规,属于基因修饰生物或产品,牵涉之主管机构较多,主要是由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负责监督有关转基因食品(不含禽畜肉)或食品添加物的食用安全;美国农业部(USDA)主管转基因生物(禽畜肉)进出口、洲际流通等;环保署(EPA)则对于这些转基因生物,规范其杀虫剂使用、环境影响评估及制订食物中杀虫剂之残余量。此外,各州政府亦可自行制订条文,并进行追踪、查核。可见,美国转基因食品管理主要由FDA制订及掌管安全与法规问题,并配合USDA、EPA及各咨询程序,对于类似已准许上市之类似产品申请,FDA执行流程已有简化之趋势。转基因食品标示问题虽有规范,但考虑实际执行困难并不强迫要求,但对于明显可能引起部份人过敏性问题之产品,FDA则要求必须标示。另一方面,对于其他之转基因产品,例如经基因修饰之食用微生物则尚未有具体措施。

附:其他国家现状

(1)加拿大卫生署食品管理局健康保护处于1994年4月及1994年9月份别提出新颖食品安全评估指导原则第一卷第二卷,以确保在加拿大市场未曾供应的新颖食品(包含以基因工程生产或制造的食品)或由新颖工程生产的食品,须在销售前申报,以接受监督。新颖食品安全评估指导原则第一卷为申报有关的指导纲要,而第二卷则为基因修饰微生物及植物的安全评估标准。所谓新颖食品包括一种食品,经由基因修饰处理并表现出新的或修饰过的特性,不同于以往在这类食品中所定义的性质,或者这些性质是来自于新的或具有基因修饰特性的生物所产生的。

加拿大农业及农产食品部主要负责加拿大所有农业产品的管理,制订农产品规范基本安全实施方法。范围涵盖了利用基因工程的家畜、植物及动物、肥料、家畜类饲料、虫害防治以及种子类农产食品。目的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确保新产品对于人体、动物及环境是有效果且安全的,并确保新产品的制造者提出正确的申请。而且,为协助加拿大的公司能维持其在国际贸易上产品的品质与有效性,此管理办法与国外其他被认知的管理体制基本上是一致的。这类新颖食品安全评估的基础在于基因修饰生物与未修饰生物间的比较,包括分子、组成、导入或修饰之DNA及其表现调控、毒物学与营养学数据及过敏性等,并结合体外及体内试验,若有过敏性的潜在害处时,应向食品管理局咨询。加拿大食品管理局鼓励研发者在食品研制早期即向食品管理局提出咨询,关于是否需要提出申报及那些是适合作为产品安全性评估的资料,事先与该局达成协议。

(2)我国现状:

1996年开始进口

2002年正式进入各大超级市场出售。(国家规定有标识)

标识方法:

1、直接标注此商品是转基因食品

2、由转基因食品加工厂标注其原料为转基因食品

六、权威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

食品工业为重要国计民生工业,近十年来先进国家食品工业之重点在于食品品质的改良,尤其是如何提高食品感官与营养,如何减少食品原料腐败变质。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加,据统计1999年已达60亿预计在2000年达62亿,2050年将会逼近百亿。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粮食不足的问题也日益严重。依FAO第6次世界粮食调查结果显示世界营养不良人口有84亿,且近十年来世界储粮已降低至FAO之安全界限(60天)以下。在我们即将进入新世纪的时候,为处于饥饿之中或饥饿边缘的人群提供足够的食品, 就必须增加粮食作物产量,提高食品质量, 实现营养平衡和增加品种。生物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之应用将是增加粮食作物产量有效途径。

七、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大多数人对转基因食品不了解。

2、许多人对转基因食品有一些错误的看法。

分析:

综上所述,说明转基因食品在我国并未得到普及,我们国家缺乏这方面的管理机构,没有一些安全检测部门控制转基因食品的流入。在加上我国缺少这方面的人才,导致对这项技术不得以推广。

另:市场调查:

1、农林下路的王府井百货大楼:出售一些没有标记的转基因食品,负责人说这类食物很少人购买。也有很多人询问过,但由于售货员缺乏认识而不能回答。

2、天河北路的万佳超市:出售有标签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蕃茄等。负责人说,大多数人对这类食品有兴趣,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这说明大众对转基因食品还是很关注的,所以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相关的法律去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现场调查:

16.7%完全可以接受转基因食品 理由:贪新鲜居多

28.3%无所谓

17.我国转基因食品现状 篇十七

我国已批准大豆、玉米、土豆、油菜等18种进口转基因原料,多被用于饲料生产、提炼食用油,制药上。另外,市场上一些进口食品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含有转基因成分。

目前,国内油脂企业多采用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等为原料,造成市场上转基因大豆油占90%以上。一些知名品牌的植物油厂家都按国家规定在外包装上对“转基因原料”做了明确标识。不放心转基因食用油的消费者可以选购压榨花生油、橄榄油、茶树油、葵花子油等非转基因食用油。一些品牌的玉米油、菜籽油还特意打出了“非转基因”的标识。

虽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争议,但人们没有必要把它视为洪水猛兽,毕竟,转基因技术在全球推广近10年来,并未发现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案例。专家表示,目前通过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获得主管部门批准的转基因食品可放心食用。消费者在购买转基因食品时,应注意是否贴有清晰的“GM FOOD(转基因食品)”标识。

上一篇:浙大管理沟通作业集下一篇:四年级听力英语试题综合测试题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