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巴甫洛夫》有感作文(共14篇)
1.读《巴甫洛夫》有感作文 篇一
读《巴甫洛夫很忙》有感作文
今天,我读了《巴甫洛夫很忙》这篇文章,深受启发。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巴甫洛夫面临着死亡仍然那么镇静,他要为一生挚爱的科学事业留下更多感悟性材料。对于人们的关心、探望,他只好不近人情的加以拒绝:“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这就是巴甫洛夫在死亡的时候的表现,而不是像有些人在死之前,还要忙着祈祷,而不是做出最后一丝奉献。现在很多年轻人总是想着怎样自己的日子好过些,怎样赚多的钱来花。而不是为国家着想,为他人着想。这使我明白教师这职业是多么伟大、多么朴素。老师们辛辛苦苦的教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们,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学生们能成为栋梁之才,为国家建设以及繁荣昌盛做出贡献。所以说老师您是最无私的,为教育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而累苦一生。所以,舍己为人的精神多么宝贵呀,如果世界上的人都像巴甫洛夫一样,为别人着想,那么,这个世上就不会有争执了,更多人就会快乐,那这个世界将会多么美好啊,人们也就不会不高兴了,那日子才会过得幸福。所以,我提倡大家像巴甫洛夫学习,学习他那种舍己为人,热爱祖国的精神。读《巴甫洛夫很忙》有感作文400字
2.读《巴甫洛夫》有感作文 篇二
就教学原则说,朱熹这本预备教材违背了教学的系统性原则。朱熹曾经提出“循序渐进”的口号。这个口号,正确地反映了教学取得成功的客观规律。但是,朱熹的理论和实践并不统一。
教学所以需要循序渐进,一方面是知识、技能、技巧的本身具有系统性,不知道什么叫中世纪的人难于深入钻研拜占庭的文化,不会用锯斧的人是没有办法用木材架梁造屋的。另一方面,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发展也具有系统性,需要符合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四人帮”指桑骂槐,曾经不加分析地批判朱熹。但是,他们在教育上的许多做法却重复了朱熹的错误。以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他们搞的教材中“多穷理之事,近于大学”,“开卷多难字,不便童子”之类的弊病到处可见。比如,规定年纪很小的学生要写“批判”文章,至于他们识字多少,知识基础如何,对文章结构有无理解,等等,则一概不管。就写作训练的基本要求来说,学生还不懂得“月缺月圆”应当对“花开花落”,却偏偏要写律诗。这种教学对学生并没有多大的帮助。语文教学如此,其他学科的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应当避免在教学中迫使学生反复咀嚼已知的材料,力求最经济、最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但是这并不等于教学可以跳跃式前进。
现在,中小学各科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课本。大纲和课本本身体现了教学的系统性。但是,有些教师出于“快出人才”的良好愿望,总希望在大纲和课本里“挖潜力”。我们往往会听到“满”展开联想,由春花联想到秋天硕果累累,使人看到了希望。“树上”“花下”“地上”,一幅五彩缤纷的主体感很强的春花图便出现了。
美包含在文学作品中,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调动各种因素,让学生感知作品的美,从而在写作中创造美。由此可知:语文教材中存在美;教学艺术表现美、挖掘美;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渗透美,让学生在丰富的美学内容中感受美、鉴赏美,得到美的享受,增强创造美的欲望。
四、在生活中实践,感受美
法国著名雕刻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带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四季的变化,倾听小草的诉说,触摸大地的脉搏;引导学生走入艺术的殿堂,欣赏古今中外的艺术佳作,体验其中的情感,感悟作品的底蕴;让学生走向社会,发现社会生活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通过认真观察,专注倾听,深入探究,仔细体这样的教学经验:某某教师在小学二年级就教完了小学三年级的课程,超额完成了教学任务。仿佛一个工人,由于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今年已在做明年的工作一样。曾经有很多教育家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教学上超额完成任务的,由于教师经验确实丰富而缩短学时的是少数,多数人教学上不是浮光掠影地匆匆带过就是跳跃式前进,学生获得的知识不牢固,技能不熟练。这样,某些聪明的学生固然可以通过自学弥补不足,但是为数甚多的学生则是吃了夹生饭,消化不良,在以后,很可能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中学里语文、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其中不少人在小学时“识字关”、“写话关”、“小数四则关”、“分数四则关”就没有过好。前面的东西没有弄清楚,学习高一级的内容就吃力,常常事半功倍,适得其反。
出色的教学不在于使学生能够依葫芦画瓢,一学就懂,一做就对;而在于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在可能产生错误或者是已经产生错误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篇课文,叫《乌鸦喝水》,故事所阐明的道理,颇为耐人寻味。乌鸦所以聪明,不是表现在它喝到了水而在于它“想出办法来了”,填了石子。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学生好比乌鸦,知识好比是水。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端出一盆知识之水让“乌鸦”喝,而是要引导“乌鸦”想方设法喝到水。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在于能不能把知识之水送进“乌鸦”的嘴里去,而在于会不会引导“乌鸦”在瓶子很高,瓶口又小,它喝不着瓶子里的“知识之水”的情况下开动脑筋。
在传统的教学经验中,有一个强调“悟”的过程。领导学生实现这个“悟”的过程。这个“悟”的过程,就是启发的过程。对于教者来说,就是“点化”,在节骨眼上点一点,就像针刺治病,在该点的穴位上行针,促使受针者获得相应的积极反应。人们称善针者为神针,称善于启发者为善教。这个“悟”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启发乌鸦向水里投石子,就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善于启发,是一种艺术。掌握这种艺术,首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要相信乌鸦总是希望喝到水的,要相信只要启而得法,乌鸦总是能够喝到水的。
巴甫洛夫在他逝世前曾经给青年写过一封信。信里这样味,把学生引入审美王国的第一扇门。
在一节作文课上,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游记,题目是《最美的记忆》。写之前,我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哪里最吸引自己,哪些地方最美丽。一个学生展示了一张照片,说:“这是我到番禺‘百万葵园’游玩的时候拍的照片,我认为这一张最美了。你们看,那一大片金灿灿的向日葵,多像地上铺着的一层金子啊,我就站在这一片金色中,不知不觉就陶醉了。”孩子说得多好,这就是生活中美的体验。我笑着请他坐下来,说:“这么美的景色,只用一张照片来珍藏那太可惜了,请你用文字把这种美写下来,让它永留心中吧!”于是,一篇充满着孩子纯真与乐趣的美文就诞生了。
英国诗人济慈说:“美是一种永恒的愉快。”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美的教育,就是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儿童初步的审美能力,陶冶儿童爱美的情趣,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如何构建
吴
生态课堂
淼
(兰州市第86中学,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传统知识为主线,以学生考出好成绩为目标,因而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师要让课堂充满情感,富有生活情趣,张扬学生的个性,让课堂变成高效课堂、和谐课堂、生态课堂。
关键词:生态课堂情感生活化监督个性
生态课堂是佐藤学所讲的“润泽的课堂”,是适合于学习型共同体发展的课堂。是教师、学生、家长达到平衡的课堂,它的特点是以和谐为中心,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促使学生发展成为有个性、有创造力的个体,而不是千人一面,如工业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一样。那如何构建生态课堂呢?我认为至少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课堂上流淌情感
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受教育者都是少年儿童,他们生活阅历少,知识积累不够,心智不成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家长就像捧珍珠一样,害怕掉了、害怕碎了、害怕毁了,他们在祖辈的过分呵护下长大,到了学校自然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正确关注、正确教育。那么,首先就要让课堂上流淌着暖暖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爱、感受到温暖,觉得老师是值得依靠、值得信赖的、值得尊敬的。我曾经听过一堂五年级的数学课,讲的是“分数的认识”,老师从单位“1”讲起,循循善诱,层层递进,可谓深入浅出。但仍有几个同学的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好像这堂课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有听课老师在,他们没有过分张扬,只是坐在那里要么模仿其他同学,要么翻桌子的抽屉,要么在纸上乱画。下课后,我与这位授课老师进行了交流,她说:“那是班上的几个捣蛋鬼,今天你们来听课都好多了,平时他们上课总是大喊大叫,要么喝水、要么吃东西、搅得课堂上不得安宁。我早已对他们失望了。”听了这样的话,我心中好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急切地想见见那几个“捣蛋鬼”。课间,我通过班主任找到了那三个学生,几句寒暄后,我问他们:“你们的数学老师上课上得好不好?”“不好。”一个学生抢着回答。“她平时叫你们回答问题吗?”“不叫。”三个孩子异口同声地说。“那她平时关心你们吗?”“不关心。她总是说她当了十几年的老师,从没有见过我们这样的学生,上课不积极,作业不完成,还经常和她作对。她根本不喜欢我们,校园里见面我问好时她也只是‘嗯’的一声。其实我也想学好数学,她四年级刚教我们班,我觉得她讲课很好,但由于我的基础差跟不上,她就经常批评我,我就觉得没意思,就找机会与她作对。”
听了孩子们的话,我觉得这位老师忽略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她的厌烦情绪让几个孩子感觉到了,而自己没在意,她的轻视让孩子感觉到了,而自己不在乎。这样的课堂必然会造就几个差学生,只有知识的传授,缺乏感情的交流。
二、让课堂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更
说:“我对于我们献身科学的青年们的希望是:首先要循序渐进。我一谈起有成果的科学工作所应具备的这个最重要的条件时,总不能不感到心情激动。要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循序渐进。你们从一开始工作起,就得在积聚知识方面养成严格循序渐进的习惯。你们在想要攀登到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的应该有生活味,有生活气息。我在讲分数时,将买苹果、买馒头等生活情境引入课堂,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分数的单位“1”,从而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在讲百分数时,让学生扮演顾客、售货员,让他们讨价还价,引出打折,从而导出百分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数学与生活联系到一起,不再怕数学,而是每堂课都积极讨论,产生了学习兴趣,成绩自然也就不会差到哪里去。生活多姿多彩,数学教学也应该多姿多彩,关注每一个小细节,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数学为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想象的羽翼,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场所。
三、让课堂接纳监督
传统课堂只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共同体,缺乏他人的参与,特别是家长的参与。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因此有的老师上课不严谨、不认真,有些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我认为优秀的课堂、高效的课堂不怕别人监督。如果授课老师知道领导、老师或者家长要来听他上课,他就会更认真地备课,更积极地设计教学方案,更有效地设计作业。学生知道校长、其他老师和自己的家长要来听课,就会更好地预习、更好地参与,以期给家长、校长留下美好的印象。我在上“小数乘法”时,邀请了我班宣鑫和张建伟的家长来听课。当他们俩知道我要请他们的家长听课时,都表现得很积极,课上抢着回答问题。并且认真地预习了几遍要讲的内容。那节课他们的表现可以用“刮目相看”来评价,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当然经常要家长、他人监督课堂教学是不现实的。老师更应该自觉投身到教学工作中,做到有无监督都一样。家长开放日、家长开放周、家长开放月这样的活动多开展,更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让课堂张扬个性
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我的理解是我们的教育面对着不同的个体,他们禀赋各异,性格不同,他们家庭不同,出身各异。他们就应该成长为不同特点,个性独特的个体,不应该像工厂流水线上生产的零件一样个个一样,稍有不同就是废品。他们更应该像种子一样,按照自己的特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因为我们从来没见过两棵长得一模一样的大树,也没见过两朵一模一样的花朵。所以我们的课堂就应该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舞台,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成长,成为最好最棒的那一个。假如他富有创造力,我们何必天天让他算1+1=2呢?完全可以让他写文章、画画、搞创造。假如他数学天分极高,我们就应该给他充足的时间让他去探索,给他帮助、给他支持,让他成为数学家。只有张扬了个性,学生才会更好地发展。
只要课堂有声有色、有情有生活,就是有效课堂,就是“润泽的课堂”;只要老师和学生和谐相处,共同成长,就是“润泽的课堂”;只要社会支持、学校上进、家长满意,就是“润泽的课堂”,也就离生态课堂不远了。
初步知识研究透彻。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知识时,就决不要动手搞往后的事情。”
3.读《巴甫洛夫很忙》有感 篇三
《巴甫洛夫很忙》写的是巴甫洛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断地向坐在身边的助手讲述生命衰变的感觉,它要为一生挚爱的科学事业留下更多的感性材料……在巴甫洛夫眼里,死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升华!
与巴甫洛夫相比,在我们周围,有多少生命力旺盛的人,从早到晚同样很忙,但他们只不过是为了票子、车子、房子等等,视庸俗为时尚,视利己为高尚。这样的生命,就像是被白蚁蛀空的大堤,让历史的长河再增加一些意外。
被誉为“炸药之父”的诺贝尔,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都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于奖掖后人。他在晚年时说:“我已尽了全力为人类和平进步作出了最后的努力,我死也无憾了。”你看,他在生命最后一刻也都还在为人们着想着。
4.读《克雷洛夫寓言》有感 篇四
《克雷洛夫寓言》收集了克雷洛夫一生创作的诸多代表性寓言。这些寓言有极强的人民性和现实性,我们生活中就发生过这种事情,有许多父辈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一代一代传下来,他的寓言以诗体写成,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学习。
我读了之后,感觉患难中的农夫很惨,他帮助了别人,但在他有难的时,却没有一个人帮助他,而是在旁边说空话,忘恩负义,农夫很善良,他富有的时候,他并没有一个人享受,而是慷慨地资助身边有困难的人,那些人是虚伪的。
5.家长拟人作文:巴甫洛夫之狗 篇五
你一定听说过这个词:“条件反射”,正是起源于巴甫洛夫的实验。
下面,是巴甫洛夫所做的其中一个实验……
为了让狗乖乖地待在笼子里,他给笼子门通电。一旦狗狗从笼子里往外走经过门口,就会遭受强力电击!经过反复的几次电击后,狗狗们都怕了,哪怕笼子的门打开,狗狗们也不敢再靠近笼门,踏出笼子半步!
有一天,实验室所在的地区发生严重的洪灾,巴甫洛夫慌忙逃命,没来得及顾得上笼子里的狗狗们。巴甫洛夫逃命时还在想,狗狗们都会游泳,笼子的门也都开着,它们应该能够自己逃出去吧。
让巴甫洛夫意想不到的是,当他回到实验室的时候,他发现所有的狗狗都还在笼子里面!没有一只狗逃出来,全都淹死了!!!
由于长期电击所带来的恐惧心理,让这些狗狗,在洪水步步紧逼的时候,只是呜咽嚎叫,却不敢迈出牢笼半步!!!
作为父母的你,看完这个案例,会有什么想法?
我们当中有多少人,在有意无意间,成为了巴甫洛夫,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了巴甫洛夫之狗?
你一定听过许多家长对自家孩子有过这样的抱怨:
“这孩子不爱看书,跟他爸一样,一拿起书就打哈欠。”
“他脑袋转得不够快,理解力不行。”
“他很好动,注意力无法集中,做事经常做一半就走神,我总得在旁边陪着他。”
“他很内向,不会跟人交流,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也是其中一位充满焦虑与不满的家长,我希望你能重新审视……
这些抱怨都是有暗示性与指向性的。
这些抱怨就如同巴甫洛夫实验笼子里通上的电,孩子们每听到一次,就好像那些可怜的狗狗,都会受到一次或大或小的电击。
也许孩子们的反应并不强烈,家长也没有留意到,但是“电流”穿过时给孩子带来的颤抖,却是一次又一次在不断地重复,最终养成了以下这些你绝对不会期待的条件反射……
“我不行,我不好,我不要……”
假如孩子们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条件反射后,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在三色糖写作课堂上,我是这样做的……
那天,我给孩子们的任务是进行动作细节的描写,刚公布完主题,其中一位男生就大声说:“老师,我要写吃大便!”整个课堂马上炸开了锅,所有的孩子都捧腹大笑!孩子们在爆笑之余,也不断地用眼睛瞄着我,似乎在等待着我对那位男生的呵斥。
让他们都感到意外的是,我并没有发怒,反而非常好奇地问那位男生:“你要写吃大便?写谁吃大便?你自己吗?”
“哈-哈-哈-哈!!!”又是一阵更猛烈的笑声在教室里回荡。
男生眼珠子一转回答说:“写我两岁的妹妹吃大便。”
我点点头:“哦,两岁的妹妹,那有可能真的会不小心拿起大便来吃。你如果想写,可以啊。”
我又接着问:
“当时你妹妹的神情是怎样的?”
“是好奇心得到答案后的满足,还是一脸的痛苦?”
“眉毛是舒展开的,还是皱着的?”
“眼睛是睁得大大的,还是眯得小小的?”
“嘴角是上扬的,还是下垂的?”
“大便塞到嘴里的那一刻身体有没有直哆嗦,哭了吗?”
我还要继续问下去,男孩子已经一直在摇手打断我说:“老师求你别再问了,太恶心了!我都要吐了。我不要写这个了。”
我这才停下来:“你写不写这个题材老师都尊重你。只是无论写任何事情,哪怕是写吃大便,都可以写得让人如临其境,让人想吐,这才有意思。”
后来男生写了一段他没胃口,妈妈却硬叫他把饭吃完的片段,写得还真让人看了想吐,相当生动。
当男生说要写吃大便的时候,如果你选择打断或批评,就如同给笼子通上了电,让孩子对写作,对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产生恐惧与厌烦。这样的后果又会怎样呢?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习惯于或者沉默不语,或者违心表达,变得习惯性拒绝,又或者习惯性接受。
这些习惯,都少了主动争取,主动思索的过程,而到了真正需要思考的场合,他已失去了这种能力,就如同巴甫洛夫之狗,洪水面前,只能坐以待毙。
但是,如果我们包容孩子的各种想法,哪怕它再奇葩,再难登大雅之堂,我们都先耐心聆听,接纳它,再加以合适的引导时,孩子会觉得自己受到尊重,想法得到重视,他便会专注地倾听,认真地思考,并得出让你意想不到的深刻结论,最最重要的是:他做到了主动思考。
当你对孩子心生不满,贬低斥责的话语很想脱口而出时,请想想巴甫洛夫笼子里的狗狗们,想想自己是否准备给笼子通电,想想自己是否真的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巴甫洛夫之狗。
共勉!
6.读《让步有度》有感 篇六
“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这是对中国未来的呼吁, 对教育回归正源的较量与挑战, 是中国教育走出死胡同的启程, 是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思路改革的嘹亮号角。对孩子让步太多, 孩子就想当然地疯长, 周围的一切让学生感到烦:父母喋喋不休地讲中国传统的孝道;每天起早贪黑“两点一线”的上学放学……除了学习以外, 孩子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无拘无束地在家庭的温室里疯长, 他们是家中的宝。老师也怕“烦”。为了迎合家长爱孩子的情结, 教师就没完没了地要求, 用作业抑制孩子自以为是的、想当然的自由, 用关爱的方式、书本知识掌握的程度、学习成绩的好坏把学生关在像笼子一样的学校里。这样, 在家庭和学校的温室里, 学生感受不到童年的快乐与无忧, 触摸不到大自然的气息, 嗅不到泥土的芬芳, 感觉不到世界的精彩与无穷, 感受到的是学习的无奈。现实确实是这样, 学生在教师、家长不知疲倦的说教中成长为一只只井底之蛙。他们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不敢越雷池半步, 墨守成规的思想在一代人的心中落地生根并开出繁茂花儿。
“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说出了教师心中无奈的话, 震撼了父母的心坎, 喊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怕孩子出现任何差错, 各级教育部门对教育、对教师加上了一条条堂而皇之的要求, 束缚了教师童心未泯的天质。有的家长管不了孩子, 想把育人树人的任务双倍加在教师头上, 然而又不忍心让孩子吃苦受累, 对孩子多有包庇、溺爱, 形成“5<2” (学生在校5天的教育成果, 不如周末两天的娇生惯养) 的教育怪圈。教师“传道”的宗旨处在两难境地中, 何谈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呢?对孩子让步, 既捆绑了教师的手脚, 更束缚了年轻一代梦想的翅膀。捆绑了我们的手脚是小事, 但是它困住了我们教育孩子快乐成长的思想;捆绑了我们的手脚, 就是捆绑了孩子, 捆绑了未来, 让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们故步自封、邯郸学步找不到回家的路。我们是否想过, 我们是不是走得太远了。
“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我们不能选择学生, 但我们可以为学生设想和创造时代;我们不能选择学生, 但我们能选择教育方法。马卡连柯指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 教师没有权利不惩罚, 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 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 也是一种义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坏教师用一种方法教40个学生, 好教师用4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有权利、有义务, 就必须用爱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 给他们一个完整的教育。精彩人生从小开始, 何必让步?“玉不琢, 不成器。”把孩子当宝, 何必用这种方式?经历磨难也是人生宝贵的财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青少年需要磨炼, 他们惧怕那黑黑的穿越未来的隧道, 总是渴望有一双援助的手将他们一路护送;家长怕孩子吃苦受累, 把孩子的“生命通道”修得特别宽畅, 就连进医院生孩子都要求医院做剖腹产, 没有经历产道狭小的空间, 没有经历艰难的挣扎;教师怕学生做不出“标准答案”, 怕学生的答案与自己的要求相差太远, 居然把答案一字不差地抄给学生!这样下去, 将来的社会上, 怎能有独立、创新、慎独的人呢?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父母和老师一定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 不要太多迁就, 不要太多让步, 给他们受伤的机会、受惩罚的机会、锻炼的机会, 给他们磨炼的空间。这样, 他们才会在未来的社会上凭借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力量占据一席之地, 用坚强的臂膀托起未来中国绚丽的朝阳。
7.作文 读《心路》有感 篇七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可以为了一条生命而牺牲,又有多少人人可以怀着一个孩子却依然拔山涉水的打仗。所以我被《心路》这本书给深深震撼了!
也许有人认为死是很可怕的,我也一样,可是在红军战士的眼里里,死却是很神圣的!因为一个人中国人生来便注定要是成为中国国的一份子,而为了保护国家而死,又是何等的神圣!
在《心路》中有一篇故事写了有一群红军战士为了保护一个马马上就要诞生的新生命,竟然与土匪战斗到了最后一刻,直到最后一个红军战士也死亡为止,后来土匪被这种抗日精神给深深地感动动了,于是便退了兵,读后感《作文 读《心路》有感》。
在我们眼中,一个新生命或许并不重要,可是在红军战士眼中中却无比重要,甚至可以牺牲一个连的生命去保护这个新中国的种种子。
所以,为了中国,我们的祖国,一定要努力学习啊!
8.读《满分作文》有感 篇八
韩雨佳
暑假里我读了很多的书,有小说《鸟奴》、《鲁宾逊漂流记》,还有一些著名的散文,如《爱莲说》、《岳阳楼记》、《陋室铭》……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本《满分作文》,因为这是我们同龄人写的,写的是我们的生活。
一次我读到了《足球+炒菜=“杰作”》这篇文章。我一看标题,心想:咦?足球和炒菜有什么关系?真是与众不同的标题。
原来作者讲述了自己儿时的傻事。由于作者总想自己做菜,“可小时候厨房几乎是我的‘禁地’,我每次走进厨房,想看老妈炒菜,老妈都会下‘逐子令’:‘你还小,别进来,出去玩。’而我,也只能无奈地走出厨房。”这一段话作者写出了自己的内心活动。妈妈不让他做菜,反而加深了他做菜的好奇心,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于是趁妈妈不在,作者让表哥教他。“开始,表哥帮我把菜切好,吩咐我:‘把煤气打开。’我连忙打开煤气,站在一边,看到客厅的电视说:‘球赛开始了。’一听球赛开始了,表哥的心情一下子升到零上三百多度。他急忙丢下锅铲,冲向客厅。我拦下表哥问:‘你不教我炒菜啦?’表哥说:‘我怎么说你怎么做好了’说着,便夺路而逃。”这一段话作者细致地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我自己拿着锅铲做菜。
表哥一边教他做菜,眼睛却盯着客厅里的电视,嘴里一直喊着“加油”。作者在专心做菜,听了表哥喊加油,就不断往菜里加油,最后做成了一大锅食用油和青菜组成的“油菜花”,让人捧腹大笑。作者描写得很细致,同样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我也拿着油瓶在加油。
9.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九
这本书讲述了三国时期蜀、魏、吴之间的战争, 故事很精彩, 英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
走进三国, 在这几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中, 我最喜欢的是军师诸葛亮。
诸葛亮身上散发出的儒雅的文学气度令我十分敬佩。他通天文、晓地理, 用兵如神, 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七擒七纵”孟获的壮举令我震撼。足智多谋、才华横溢的他让我懂得:智慧是知识的升华, 知识是勤奋的沉淀。作为学生的我们, 应该努力学习, 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渐渐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放眼茫茫江东, 唯一能与孔明相提并论的也只有周瑜了。周瑜文采超群, 聪慧过人, 深受孙权赏识。可他妒嫉心重, 以致孔明小小的“三气”便使其发出“既生瑜, 何生亮”的感慨。这也让我体会到:妒嫉是人一生中最大的敌人。我们要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朋友之间需要的是真心的交往、真正的友谊。
……
10.读漫画有感作文 篇十
许多人说看漫画对学习不利,会教给你许多坏习惯,百害而无一利,但是说这话的人从来都不肯认真地读过漫画。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乐观的小衰,充满活力的星太奇,勇敢的牛霸,富有冒险精神的葱头,可爱的森仔,积极向上的魔小豆,囧囧的鲁大富等许许多多的漫画人物。他们总在每月的固定一天准时来到我身边,带我脱离枯燥乏味的学习状态,进入到一个丰富多彩的漫画世界。读了这些漫画,我并不是只看热闹,而是学会了很多东西:乐观、积极向上是我们应有的品质;遇到事情时不能坐以待毙,而是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受到挫折时或心理伤害时不能总沉浸在一种悲伤、绝望的心情里,而是要想一些快乐的事,,迅速把自己从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解救出来……
这本书里不光有好看的漫画,还有精彩的边栏,其内容全是由读者写信寄去后刊登上去的,通过长期的阅读,我发现有许多家长无缘无故不让孩子看漫画了,说怕影响学习,也有一些家长已经长大了还在看《漫画派对》,说将来也会让自己的孩子看这本杂志,有的人已经成为了一名明星,也寄信到《漫画派对》抒发感情。其实我认为《漫画派对》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里面全是爱看漫画的人,但这并不代表会影响学习,只是在学习之余用来放松解压,有何不可?但是我们绝不可以把漫画放在阅读的首位,阅读,还是要多看看文学书、科普书,而且要在打好学习的基础下再看,这样才能好的发挥出漫画的.作用。
11.读>有感作文 篇十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柱子.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国民主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
有感作文” loading=“lazy” src=“p.9136.com/1w/l/d7f7cec435_5fbf7ec1c736e.jpg”>
1994年8月23日,中宣部了读>有感作文100字
12.读《沁园春·雪》有感 篇十二
把我们的心推向怀念的深处。
毛泽东, 你从雪地走回,
从韶山到井冈山,
从遵义城头到延安窑洞到北京。
从昨天到今天,
自从你走进了中国现代历史,
便使雪、纷飞的雪,
渐渐地融汇了中国大地,
融汇了世界关注的天空。
你的一声震撼,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便使雪、纷飞的雪,
飘走了千年来秦皇汉武,
成吉思汗立下的神坛!
雪, 仍在飘飞,
飘进了今天中国的城门码头,
你却继续向前,
一步一步向着雪的深处走去,
13.作文 读《心态》有感 篇十三
曾经有一个中学生,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和同学争吵,甚至还和老师争执,而老师却没有动怒,而是拿出字典逐字逐句的解释给他听,并举了大量的例子,虽然这名中学生嘴上没说,但心里却早已心悦诚服,作文 读《心态》有感。从此他有了自控的意识,经常提醒自己,主动调节情绪,自觉注意自己的言行。他就在这种潜移默化里面有了一个健康的心态。
可能大多数的人都会觉得烦恼、压抑、失落,甚至是痛苦接二连三的袭来,对自己很不公平。可是我认为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想要自己的生活不出现一点烦心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何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使生活的主人是你,让你做情绪的主人。
虽然大多数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有些人一旦遇到具体问题时却总是知难而退,并且还说:“控制情绪实在是太难了!”言下之意就是说:“我是无法控制情绪的,读后感《作文 读《心态》有感》。”大家可别小看这些自我否定的话,这是一种严重的不良暗示,他真的可以毁灭你的意志,丧失战胜自我的决心,还有些人习惯抱怨生活,他们说:“没有人比我更倒霉了,生活对我太不公平了。”他们在抱怨声中得到了片刻的安慰和解脱,甚至有人还还会说:“这个问题要怪生活而不是怪我。”这些人的结果是因小失大,然自己在五形中忽略了主宰生活的职责。所以我们要改变一下对自己生处逆境的态度,用开放的语气对自己坚定地说:“我一定能走出情绪的低谷,现在就让我来试一试!”这样来调整你的心态,你的自主性就会被启动,沿着它走下去,便是一番崭新的天地,你也会慢慢地,不知不觉地成为情绪的主人。
调整心态吧!用我们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记住:成功是由那些抱有积极心态并付诸以行动的人所取得。同一件事情抱有两种不同心态其结果相反,心态决定人的命运!!提醒自己,心态,好。
14.性格决定命运——读《红字》有感 篇十四
海斯特·白兰性格叛逆, 勇敢, 有魄力, 所以当她面对自己的罪恶时, 冷静, 坚强, 敢做敢当。当她面对法律和宗教的惩罚时, 不怨天尤人, 也不畏畏缩缩, 而是勇敢地面对和承担眼前的这一切。
海斯特·白兰在之后的七年里煎熬着, 忍受着法律和宗教对她的惩罚, 虽然被剥夺了权力, 但她别无所求, 继续以她自己的方式生活着。她不羡慕别人有人所应得的权力, 没有因为受苦而要求补偿, 也不企盼别人的同情, 而是心平气和地在现有的条件下, 过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生活。他没有因受到迫害而仇恨社会, 也没有因为那些人对她的侮辱和蔑视而报复。相反, 当别人有难的时候她总是毫不迟疑, 帮助了别人后, 她从不企盼别人的感激。这就是她人生的价值, 也是她的美德, 深受别人的佩服。
与狄梅斯迪尔一同犯下了罪恶, 白兰受尽了苦难、折磨, 而狄梅斯迪尔却依然被人们崇拜、敬慕。对此她没有觉得不公平, 心里没有不平衡。狄梅斯迪尔还能拥有如此好的名声, 完全是受到了她的保护。这是她对爱情的忠贞。当她知道狄梅斯蒂尔正受到原来丈夫的折磨时, 她心疼不已, 因自己为答应齐林沃斯而隐瞒身份感到内疚。一方面对原来的丈夫许了诺, 另一方面欺骗了所爱的人, 面对矛盾, 她很清醒如何抉择是正确的。于是她一定要把真相告诉狄梅斯迪尔, 并希望他们能逃离所居住的小镇, 寻找新的生活。面对这个不能接受他们罪恶的社会, 面对这种不幸的人生, 海斯特·白兰没有绝望, 没有向那些邪恶的势力投降, 而是决心打破传统的观念, 挣脱宗教和法律的束缚, 寻找通向他们美好生活的出路。这也正是她叛逆性格的体现。惩罚没有把她打垮, 罪孽没有泯灭她美好的人性光辉。她这种勇于赎罪, 敢做敢当的态度, 决定了她人生的结局, 至少要比自我折磨或是折磨别人要好。
二、忏悔藏于内心, 自我折磨致死的狄梅斯迪尔
如果说海斯特·白兰是有魄力, 敢作敢为的人, 那么狄梅斯迪尔就是个胆小怯懦, 虚伪, 拿得起放不下的人。他看到白兰承受着教会的残酷惩罚, 看到所爱的人受尽世人的侮辱唾骂, 却不敢挺身而去保护她。他怕自己昔日的地位和名声在人们心目中动摇了, 他怕一切公开后别人对他的指责和唾骂。他心里想和白兰一起站在刑台上接受惩罚, 但最终还是被怯懦、畏缩的力量拽了回去。他痛苦, 挣扎, 但也只能埋藏在心里, 面对世人还是装着一副牧师神圣的模样。就这样他越是把痛苦和内疚埋藏在心里, 他自我折磨的就越深。
在他不知齐林沃斯的身份之前, 视他为好朋友, 可是他宁愿自己痛苦不堪, 也不愿像朋友透露一点风声。他对白兰和女儿珠儿感到内疚和思念, 却不去表白, 而是埋在心里。既然能帮别人忏悔, 为什么不能让自己得到心灵的减压呢, 他为了维护一点好名声, 宁肯把与海斯特·白兰的关系长期埋藏在地下, 让两人各自承受着痛苦, 也不愿去承受事情一旦公开后的后果。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虚伪、怯懦, 教条, 不敢打破传统的封建世俗。
狄梅斯迪尔无一刻不在忏悔, 但是这种埋藏在心中的忏悔永远也不会让他有精神上的解脱, 反而对自己的折磨更加至深。一个人如果什么事都埋在心里, 没有听众, 没有分担者, 那么久而久之, 自然会产生心病, 结果是不言而喻的。没有真正的赎罪, 就没有真正的解脱, 狄梅斯迪尔最终还是死在了自己的性格的弊病之中。
三、没有同情心, 为复仇而折磨别人反被折磨的齐林沃斯
小说中两个犯下罪恶的人面对罪恶, 一个是勇于面对, 接受惩罚;一个是畏缩怯懦, 退居幕后, 而受害者海斯特·白兰的丈夫——齐林沃斯又是怎么来面对这件事情的呢?
当齐林沃斯历经千辛万苦找到自己妻子想过上那种企盼已久的幸福生活时, 却发现自己的妻子站在绞刑台上, 佩戴者象征耻辱的A字, 怀中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为了面子, 他没有站出来说那就是他的妻子, 因为这样做也只能让那些人说自己无能。齐林沃斯没有意识到幸福是需要呵护的, 不是因为两个人结了婚, 有了宗教和法律的规定就会自然幸福, 而是需要两个人经心去维护。如果说他同情白兰犯下的罪恶, 想办法分担她的痛苦, 也许会有希望让白兰回心转意;或者如果他爱妻子, 就该成全他们, 因为妻子的幸福就是他的幸福, 这才是真正爱一个人的意义所在。当然他也有保护自己权益的权力。可是他没有选择一种恰当的方式, 而是选择了复仇。
齐林沃斯小肚鸡肠, 心胸狭窄, 当他感觉到狄梅斯迪尔就是他想揪出的那个男人的时候, 他真正的向他实施了那具体又狠毒的计划, 他每天都跟着他, 不断地挖掘着狄梅斯迪尔的罪恶, 他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犯下的错误, 一次次地打击他的心灵, 蓄意在火上浇油, 在伤口上撒盐, 就是想活活折磨死他。这就是齐林沃斯作为被害者对罪恶的态度。他身体天生畸形, 从而产生了自卑感, 他一直希望有个幸福的家庭, 可是他的妻子并不爱他。于是他以知识的天赋弥补身体的缺陷。通常情况下当人有自卑感时, 都希望别人尊敬他, 容忍他的缺陷, 而恰恰相反的是一个英俊潇洒的神圣牧师竟然跟他争夺所爱, 从相貌来说他跟狄梅斯迪尔根本就不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另外又是一个令人敬佩的最不可能发生的人, 这使他无法承受, 瞬间性格扭曲, 从治病救人变成暗刀杀人。通奸事情的出现, 使得齐林沃斯以报仇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可以说他也是被动的, 作为被害者, 在人生的道路上他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了, 他没有克服邪恶对他的召唤。齐林沃斯对别人犯下的罪恶没有同情心, 折磨他人反而自己也犯下了罪恶, 最终也是以死亡收场。
小说中的三个人物三种性格, 三种对待罪恶的态度以致不同的结局。的却, 性格决定命运, 白兰公开接受惩罚, 敢于赎罪, 结果得到心灵的安慰, 最终得到了人们的尊重。而那一个自我折磨和一个折磨别人的人最终面临的都是死亡。
摘要:同样面对同一件事情, 由于性格的不同, 态度和思想行动就不同, 自然结果也不同。这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是不乏实例的。《红字》当中的三个人物海斯特·白兰, 狄梅斯迪尔和齐林沃斯正演绎了三个不同性格的人对待同一件事的不同态度以致命运不同的故事。
关键词:性格,决定,命运,有魄力,叛逆,自我折磨,复仇
参考文献
[1][美]霍桑.《红字》, 熊玉鹏译, 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 2000年12月第一版
【读《巴甫洛夫》有感作文】推荐阅读:
读雷锋有感作文06-25
读《游园不值》有感作文06-26
读《少年王冕》有感作文07-09
读《站起来》有感作文08-09
读《名人励志》有感作文09-06
读詹天佑有感作文06-27
读小学英语作文有感07-13
读《狐狸与仙鹤》有感作文09-11
作文读詹天佑有感09-20
读《海蒂》有感作文600字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