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教学调研报告

2024-08-25

器乐教学调研报告(精选11篇)

1.器乐教学调研报告 篇一

“勿忘经典”东华大学校园艺术节暨器乐类表演大赛满意度

调研报告

管理学院学生会 调研中心

2013年4月22日

一、调研目的

为了切实了解同学们对“‘勿忘经典’东华大学校园艺术节暨乐器类表演大赛”(以下简称器乐大赛)的满意度及对于这个活动日后发展的建议,以便我们能根据反馈,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管理学院学生会调研中心特作此调研。希望通过总结、改进,日后带给同学们更加精彩、有意义的艺术节活动,给同学们带去更多的欢乐。

二、调研背景

2012年12月4日,由管理学院学生会文艺部所举办的器乐大赛在三主二楼报告厅拉开了帷幕。大赛以表演汇形式进行一场古典器乐类的比赛,结合西洋乐和中国风民乐,现场邀请艺术团的老师担任评委,吸引所有专长于音乐、喜好音乐、对音乐感兴趣的同学观摩参与,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旨在为古典音乐的爱好者提供展现自己的平台,通过经典音乐诠释轻音乐的美妙呼吁大家重拾经典,感受古典乐器的久盛不衰独特美感,接受高雅的艺术熏陶,提升校园中的艺术气息。

因为专业的原因,管理学院的同学多参加一些经管类的活动。但是,对于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尤其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艺术类的活动不可或缺,于是器乐大赛应运而生,它能让同学们回顾经典,展示自我,接受艺术气息。大赛于2012年底第一次举办,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但同时有些方面仍有待完善,因此我们希望借此调研对器乐大赛在同学心目中的满意度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三、调研内容

1.同学们对于器乐大赛内容的满意度

器乐大赛的目标是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使同学们能够参与充满艺术特色的活动。因此同学们对器乐大赛的满意度直接反映了器乐大赛对于同学们的价值所在及举办方的成功与否,同学们的反馈信息可以使我们及时对器乐大赛进行调整,使器乐大赛更符合同学们的期望,更受欢迎。2.同学们对于器乐大赛意义的满意度

能够吸引广大同学参加大赛,我们才做到了第一步;能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

活、接触到艺术特色氛围是大赛的根本目的所在。此次调研我们主要从同学们参加器乐大赛的目的以及所希望的形式来了解器乐大赛是否对同学们的大学生活有意义。另外,为了了解同学们对于器乐大赛整体的看法,我们设置了一个提意见的主观题。意义、价值是乐器大赛的重点,更是此次调研的重心。

四、调研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12、13级学生。2.抽样方式:随机抽样。

3.回收方式:在发出问卷后,会等待受调查者完成问卷,再回收问卷。4.调查样本:本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45份,其中有效问卷138份,无效问卷7份,回收有效率为69%。问卷结果采用Excel进行统计并进行数据分析,最后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客观有效地反映调查结果。

五、器乐大赛满意度调查分析

为调查同学们对于器乐大赛的满意程度,我们分别调查了器乐大赛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及对器乐大赛改进的建议。针对同学们觉得不错的地方进行发扬和提升,而对于同学们提出不足的地方进行弥补和改进,从而在各方面不断完善器乐大赛。

1.数据表述统计分析

1.1样本分析

本次调研样本分布如图中所示,涉及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服装学院和管理学院的学生,其中以大一同学人数居多。考虑到东华大学延安西路校区各年级同学对活动的参与度和男女比例现状,我们认为本次调研的样本是合理的,其中男女比例如图中所示,大致比例为2:1。1.2 参与度分析

1.2.1同学们了解器乐大赛的方式:

由图表可知,大部分同学通过海报、传单和同学告知方式了解到器乐大赛这个活动,共有154人,只有少部分同学是通过网络和辅导员的途径了解到器乐大赛这个活动的,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同学没有听说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器乐大赛的宣传度还不是很高,而宣传的方式应该在海报和传单方面加强。1.2.2同学们对器乐大赛的兴趣:

在同学们对器乐大赛感兴趣方面,只有12%的同学对器乐大赛表现出较强的兴趣,27%的同学对器乐大赛完全没有兴趣,61%的同学只是愿意观看器乐大赛。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同学对于器乐大赛还是持观众的态度,参与兴趣不高。所以器乐大赛在参与度方面还有待提高。1.3 兴趣度分析

1.3.1同学们喜欢的音乐类型:

由图可以看出,有103名同学对西洋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人数为民乐的三倍,所以在举办器乐大赛或做宣传时可以着重宣传西洋乐方向。1.3.2同学们喜欢的乐器种类:

根据图表可知,同学喜欢的乐器类型各不相同。大多数同学喜欢钢琴、小提琴、吉他和古筝,少数同学喜欢二胡和葫芦丝乐器。由此可见,同学大多倾向于

钢琴、小提琴、吉他、古筝等现代化的乐器,追求潮流;只有少数同学喜欢二胡和葫芦丝等比较传统的乐器。综上所述,同学们对乐器喜好不一,难以统筹。1.3.3同学们乐器的学习程度:

据图表所示,极大多数的同学学过一段时间的乐器,但没有考级证书,占调查人数的44%;其次有大部分的同学没有学过任何乐器,占调查人数的36%;另外有少数同学擅长一种乐器且有考级证书和擅长两种及以上乐器且有考级证书,分别占15%和5%。可见同学对于乐器的擅长程度不同,从而也影响了同学对于此器乐大赛的参与度。

1.3.4同学们认为最佳赛前准备时间:

根据上图所示,对于最佳的赛前准备时间的问题,有58名同学认为两周至四周赛前准备时间最佳,占据比例最大;有31名同学认为四周至八周的赛前准

备时间最佳;分别有25及23名同学认为八周以上和两周及两周以内的赛前准备时间最佳,占据比例较少。可见,大多数同学对于该比赛只愿意分配较少时间,可见同学们对于器乐大赛的重视度不是很高。1.3.5同学们参加比赛的原因:

根据上述图表可知,同学们参加比赛的原因各不相同。由图表各原因的比例反映,大多数同学参加比赛是爱好音乐,想锻炼自己的能力,共占47%;其次多数同学是因为奖品或礼品丰富,并且想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占13%;还有少数同学是因为想请专业老师点评一下;另外有少部分同学是想消磨时间。由此分析可知,同学们对于参赛的兴趣不高,只有少数同学是想通过此比赛得到器乐方面的锻炼。1.4 意义分析

1.4.1同学们认为成功的比赛需要具备的因素:

从数据分析结果相比而言,选手的专业度占的比重较大,奖品占的比重较小,但几个因素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差别并不是很明显。这说明同学们评价一场比赛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从整体来看,专业的选手、权威的评委、足够大的宣传力度、新颖好玩的主题都做得足够好才能成就一场辉煌的音乐盛宴。1.4.2同学们认为乐器大赛的意义:

从图表来看,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器乐大赛是有意义的,其中同学们普遍认为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互相交流的平台;另外一部分同学认为器乐大赛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提高大学生涵养与气质、丰富大学课余生活都有积极作用;还有一部分同学却持有完全相反的意见,认为活动浪费时间没有意义。由此看来,器乐大赛的举办于同学们而言意义不尽相同。1.4.3同学们对大赛的整体评价

图表显示多数同学对器乐大赛给出了好评,认为该活动提供了同学们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引领同学们品味经典。然而还有相当数量的同学认为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达到相应的目的,甚至有同学没有听说过或不是很感兴趣。这说明,大赛的宣传还不够到位且影响力有限,没有在同学中得到引起广泛的反响和得到普遍的认同。1.4.4建议:

由于本届器乐大赛主打管弦类乐器形式不免有些单一,一些同学希望比赛的

形式更加丰富,给同学们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另外本届比赛需要自带乐器,这就使得一些没带乐器来学校的同学无法参加比赛,所以同学们希望比赛可以提供乐器;大多数同学认为本届比赛举办得比较好,并且参加比赛的同学也希望能有一份纪念品,比如主办方可以提供比赛专辑等;还有相当多的同学反映比赛的宣传力度不够。器乐大赛不仅是一个竞技的平台,更是一个让广大师陶冶情操的平台,因此同学们希望大赛能增加趣味性,让才艺与欢乐并盛,也许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2.结果说明与分析

一、大赛的活动参与度不是很高。从普及度来看,大部分同学通过海报或者传单的方式了解到器乐大赛这个活动,也有部分同学是通过网络和辅导员的途径了解,但是有相当比例的同学未及时了解到活动的相关信息,导致活动的普及率不是很高。从参与度来看,愿意参加比赛的同学只占少数,大部分同学选择观看比赛,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表示对活动没有兴趣,这致使活动的参与度不尽如人意。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活动的宣传力度、完善宣传方式,动员更多的同学关注、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活动的普及率和参与度。

二、同学们对器乐大赛的兴趣度和乐器的了解掌握能力有限。同学们喜欢的音乐类型和乐器种类虽不尽相同,却明显偏向西洋乐器,如钢琴、吉他等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同学们对音乐知识和乐器知识了解甚少。且从是否具备音乐考级证书上看,同学们的乐器水平和音乐知识有限,只有少部分同学熟练掌握一项及以上乐器,大部分同学对乐器只是略有些了解,还有一部分同学完全没有学习过乐器。这一情况也直接缩小了本次活动参与者的范围、降低了活动的参与度。在参与到活动的同学中间,真正是因为兴趣所在和想要锻炼自己的在总参与人数中不到一半,还有一些参与者只是为了消磨时间和获得奖品而参加比赛,大部分参加比赛的同学希望赛前准备时间在两周左右,愿意用一个月的时间去准备活动的少之又少。由此可见,大部分参与的同学未对器乐大赛有正确的认识,这也或多或少对活动影响力产生负面作用。

三、同学们对比赛意义的认同程度不一。大部分同学认识到成功的比赛需要的因素很多,且最重要的是专业的选手和评委及良好的前期宣传,然而大赛在具备一定乐器知识和技能的参与者这一方面有一定缺乏,这样对活动的成功举办造

成了一定影响。而且,在比赛意义的认定上,有近五分之一的同学认为比赛是没有意义的。但得到大部分同学认同的是,此次器乐大赛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乐器交流与表现的舞台,对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与内涵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附:调查问卷

“勿忘经典”东华大学校园艺术节暨乐器类表演大赛

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您好!感谢您参加此次关于校园艺术节暨乐器类表演大赛调研。为了更好了解同学们对于器乐大赛的满意度,以便为今后器乐大赛开展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我们特组织了这次调研,十分感谢您能积极配合我们填写该调查问卷。学院: 年级: 性别: 1.您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到器乐大赛这个活动的?(可多选)

A.海报 B.传单 C.网络 D.同学告知 E.辅导员通知 F.没听过 2.您对器乐比赛的兴趣如何?

A.完全没有兴趣,也不想参加 B.有兴趣观看,但是不想参加 C.很感兴趣,也想参加

3.请问您喜欢什么类型的乐曲? A.民乐 B.西洋乐 4.您喜欢什么类型的乐器?(可多选)

A.钢琴 B.二胡 C.小提琴 D.葫芦丝

E.吉他 F.古筝 G.大提琴 H.其他 5.请问您学过乐器吗?

A.擅长两种及以上乐器,且有考级证书 B.擅长一种乐器,且有考级证书 C.学过一段时间的乐器,但没有考级证书 D.没有学过任何乐器 6.假如您即将参加器乐比赛,您认为最佳的赛前准备时间是多久?

A.两周及两周以内 B.两周-四周 C.四周-八周 D.八周以上 7.您愿意参加比赛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A.爱好音乐 B.锻炼自己的能力 C.奖品或礼品丰厚

D.消磨时间 E.请专业老师点评一下 F.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G.其他

8.您觉得一个成功的音乐比赛需要以下哪些因素。(可多选)

A.选手的专业度 B.宣传的力度 C.丰厚的奖品 D.新颖好玩的主题 E.权威的嘉宾评委 9.您觉得器乐大赛的意义如何?(可多选)

A.可提高大学生涵养与气质 B.可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C.可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 D.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互相交流的平台 E.浪费时间,没有举办的意义 10.您对器乐大赛的评价是什么?

A.非常好的一个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展示自我,而且引领同学们品味经典 B.总体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活动,举办较为成功

C.宣传力度不够大,虽然主题值得赞扬,但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 D.不是很感兴趣,也没有什么评价 E.没有听说过

11.请问您对于举办此类型活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吗?

2.器乐教学调研报告 篇二

一、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基础教育中的任何课程, 只要是一门学科必然会有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因此, 对音乐教育来说,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事实上, 长期以来, 我们的音乐教师被识谱教学所困扰, 很多学生也因此挫伤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学生总是喜欢用听唱的方法去学习。在教学实践中, 学生用旋律乐器示奏乐曲的旋律部分, 节奏乐器击拍节奏, 使学生对旋律的音准达到初步掌握, 然后让学生边演奏、边视唱乐谱。器乐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音准和读谱视唱能力, 让枯燥的识谱变得生动起来,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促进音乐素质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是一句至理名言。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成了学习音乐的重要动力, 甚至是唯一动力。学生没有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课程就形同虚设, 没有兴趣作基础, 音乐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就终身教育而言, 音乐兴趣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中小学器乐教学中主要是各种打击乐器、竖笛、口风琴、口琴、电子琴, 随着民族音乐的渗透, 葫芦丝这种民族乐器也被引入课堂乐器的演奏教学。同学们拿到这些乐器就会吹一吹, 敲一敲, 乐器发出的新奇声音使他们对乐器充满好奇, 同时也渴望能掌握这门乐器, 这时, 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很强, 希望能够用它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教师精心完美的示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也至关重要, 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氛围中进入角色, 把握正确的演奏方法, 养成良好的习惯, 树立信心, 迈入器乐学习的大门。

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技能训练是一个枯燥无味的学习过程, 如何使学生将盲目对乐器演奏的新鲜感转变为持久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呢?除了在教学中注意教学的趣味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 互相交流的平台, 如小小演奏会, 采用多种形式演奏, 增强学生对乐器的热爱, 也增强学生学习器乐的自信心和勇气, 以及合奏中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不间断的技能练习, 体验克服困难后的喜悦, 同时也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和毅力。

四、器乐学习可以增强大脑的发展

科学实践证明, 演奏乐器有助于右脑的发育, 有利于智力开发, 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乐器技能的训练主要是通过手指的触摸动作来完成的, 同时也离不开手、足、眼、口、脑等多种器官的协调活动, 激发了大脑的整体协调能力, 使其更加机智敏捷。目前普遍注重左脑的逻辑思维推理的发展, 而忽视右脑的发展。美国脑科学家对爱因斯坦的脑细胞组织进行了切片观察, 发现其“棘突触”比普通人多, 这与他从小弹钢琴、拉小提琴有关, 这些音乐活动发展了爱因斯坦的音乐脑, 即右脑, 从而给他创造了最佳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灵感, 使他勇于创新并取得伟大成就。因此, 新世纪呼唤“全脑教育”, 呼唤创新人才。

五、像歌唱一样去演奏, 让学生体验和感受音乐之美

器乐教学的本质是通过器乐来表演音乐。器乐教学实际上教的是音乐, 而不是乐器。我们只是通过器乐这种介物来表达和体验音乐, 所以, 在演奏乐曲时必须理解乐曲, 运用自己的想象深入体会作品的感情, 经过自己的二度创作, 与作品产生一致的感情共鸣, 把它用乐器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在理解音乐形象, 感受乐声之美中, 增强了审美能力, 陶冶了情操。反过来, 这些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的积累又对学生在演奏中技能技巧的完善和音乐表现能力的提高起着极大的作用。

3.漫谈器乐教学 篇三

关键词:器乐;音乐;审美;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51-01

器乐是能够发出乐音,并能进行音乐艺术再创造的器具。人类通过演奏器乐,借以表达,交流思想感情。对器乐的界定,音乐界和器乐学界有不同看法。音乐界认为,用音乐的发声器具才是器乐;器乐学界则通常将许多非音乐领域中的发声器,如古代战争中的鸣金击鼓、宗教中的祈祷诵经、婚丧中的礼议信号、商贩招揽的信号器等,也视为器乐,甚至将一些生产劳动用具和日常生活器皿,如弓锯、杵、缶、杯、碟、盅、碗等等,在进行演奏时,都冠以乐字,称其为乐弓、乐锯、乐杯、乐杵等。器乐生产业的主要产品则基本上是音乐界所涉及的乐器,即可以进行音乐艺术创造的器具,另外还生产少数的马铃、驼铃、油牌子和车船喇叭。器乐的生产不同于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它不仅要求产品有合理的精美外观造型,还必须有良好的声学品质,其中包括音色、音乐和规定的音准高度,因而在材质的选择上非常严格。

一、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同学们的自信心

首先,我根据教材的要求,请同学们自己选择自己吹奏的乐器,包括口琴和竖笛,然后根据同学们的特点,加入了许多打击乐器,比如用口琴演奏时,吹竖笛的同学就用打击乐伴奏;竖笛演奏时,吹口琴的同学也为他们伴奏。在充分尊重他们选择的前提下,同学们的自尊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觉到师生曲平等和尊重,学习起来也就特别卖力。

其实不管是口琴还是竖笛,学习起来都不是很难,关键还是指法的熟悉过程,多吹多练习,可是同学们的耐心是有限的,怎么才能让他们在枯燥的练习中找到乐趣呢?在简单的练习曲后,我就选了两首同学们喜欢的歌曲《青春舞曲》、《共青团之歌》让他们吹奏,听着熟悉的乐曲,同学们也不觉得枯燥无聊了,反而有种成功感,甚至那些以前的“捣蛋鬼”也放下了小动作,跟着认真练习起来。见此情况,我马上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肯定和鼓励,刚开始,他们还感到难为情,因为他们已经把自己划归为没有音乐细胞、不受音乐老师喜欢的一类。可是渐渐的,他们转变了,在平时的课堂上表现得谦逊了、配合了,在器乐学习中更是认真勘奋了,当我时不时请他们来表演时,他们的表现更是让我、让全班同学吃惊,他们居然比那些公认为有音乐细胞的同学还吹得好,这不能不说是器乐课给了他们发现自己才能、表现自己水平的机会,让他们在吹奏活动中找到了自信。我还让他们在乐队中担任重要的角色,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和重要性,让他们感受到参与的乐趣,感受到创作的快乐。

通过器乐的学习和演奏,使他们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即自尊感和成功感,树立他们的信心,使他们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而不是终日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了自信心的支持,我们的学生才能勇敢的面对以后的挑战。

二、和同学们平等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器乐合奏的同时,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一只曲子它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对于每个聆听者来说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怎样在演奏的时候协调这种关系呢?特别是高年级的同学,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正是性格形成的阶段,如果老师的方法不得当,很有可能造成对他们的伤害,起到相反的作用。于是,我平时就很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发现他们的性格都不相同:有的生性腼腆、内向,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的眼神和不经意的动作,甚至是说话的语气都是很好的鼓励,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欣赏;有的活泼、外露,我也利用他们这种性格特征,安排他们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起到“引路”的作用,引导大家参与到讨论中来,找到最佳的表现方式;有的学生似乎天不怕、地不怕;有的却胆子很小……通过仔细的观察,了解了同学们的性格,我就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去指导、鼓励和帮助他们,和他们沟通,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不但在课堂上我们是平等的关系,在课堂以外我们不知不觉也成为了朋友。于是,以前的“捣蛋鬼”不见了,大家都处在一个和谐、偷快的教学环境里,音乐课真正让所有的学生都“乐”起来了。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现在居然做到了。

三、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自我表现意识中国学生有的具有很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可往往却不敢大胆的表现出来;而美国的学生却能够大方的谈论自己的想法和表演自己的拿手“绝活”。我们的学生缺乏的就是一种自我表现意识。在我所在的学校,每逢文艺表演几乎总是那些熟面孔,有些同学三年来很难登台表演节目。这下好了,我们的乐队给了每个同学表演的机会。虽然有的同学只是简单的打击乐伴奏,可他们还是表演得非常带劲。从他们容光焕发的表情中,我看到了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正是小小的乐器,让他们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在排练和表演的过程中,他们的感受乐曲、创作乐曲和表现乐曲的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使得他们的表演得心应手。器乐的演奏让同学们找回了自信,充分展现了自我的表现能力,讓他们的表现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

别看小小的乐器貌不惊人,可是在我们音乐教学中起到的作用还真不小,它使同学们从“被动”走向“主动”,自觉拿起这陌生的学具,也使每个学生有了发挥自己才能的天地,有了尽情表现自己的舞台,让他们的自信心、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学生综合能力及人品素质等其它方面的培养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小乐器,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大大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默契。

4.弱智学生器乐教学研究 篇四

从2011年9月份开始,在学校的支持下,我在全校的弱智学生里面,筛选出十几名学生,组成了一个新的班级——音乐实验班,开始了对弱智学生器乐教学方面的教学研究,至今两年多了,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果,实验的第一阶段接近尾声。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校成立了智障人电声乐队,并在一些小型文艺活动和观摩活动中崭露头角,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好评和肯定。在此,我们把两年来的研究工作做一个回顾和总结,为第二阶段的实验工作打下基础。

一、课题的来源和背景

2011年开春,我在网上看见辽宁日报关于大连“幽兰咖啡厅”的报道,写的是在大连的中山区,有一家智障人开的咖啡厅,特奥会冠军苏放担任经理,营业八个多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篇报道随后由我们学校领导组织所有的老师学习,在老师们心中引起强烈反响。由此我们开始了一轮关于弱智学生未来就业的讨论,学校也有计划地相继开设了擦皮鞋、烹饪、刷车等方面的职业教育课程,作为音乐教师,我从本专业的长处和特点出发,做了一系列的规划设想,历经两个多月的时间探索,最终形成了一篇内容详实的可操作性报告,经过讨论,同意付诸实施。

二、准备阶段的工作

2011年4月,我开始利用课余或者休息的时间,在弱智学生中间开始摸底教学,历时两个多月,根据平时上课的观察以及班主任老师的推荐,最终确定了十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他们的特点是,智力相对好一些,对乐器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而从普通小学转来的一两名学困生,在我看来已经是难得的人才了。正式开始实验的时间是秋季开学,这时候又出来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对于我单独编班的请求,受到很多老师和领导的质疑,到底是单独编班还是小组授课,我们集中了所有的一线教师,经过充分的论证,认为还是单独编班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管理,而且有助于人员的合理搭配。两年后的今天看来,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学校为音乐实验班配备了最优秀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这个班级现在除了在音乐上的特色以外,语文的教学上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采用的课本是普通学校的语文教材,已经进行到二年级上册了。

三、实施阶段的工作

1、乐器启蒙训练

我们的学生大都来自偏远的农村,他们共同的缺点就是家庭启蒙教育严重缺失,比如从普通小学转来的学生,到我校之前几乎都是被放任的状态,他们的音乐基础几乎为零,针对这种实际情况,结合我自身的长处,我确定第一个学期所有的学生全部学习竹笛。学习这门乐器至少有三个优势:第一,它属于正规乐器,学习的意义及用途超过葫芦丝、口琴、竖笛等小乐器;第二,它属于民族乐器,容易被接受;第三,价格低廉,不会造成什么经济负担,首批使用的笛子全都是我个人买的,这样实验更容易得到家长的支持。正式教学开始了,根据以往多年的竹笛教学经验,我在基本功方面用了相当的功夫。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基础训练对于演奏乐器是相当重要的,对于弱智学生更不能

马虎。第一件事,是训练放松,主要是手臂放松,这是学习任何乐器都要做好的,讲解完要领后,我就带学生进行放松练习。智力好一点的学生,一节课下来,基本上就做到位了,让他巩固多练就可以了,有三四个学生怎么也松不下来,这也是正常现象,因为人出生以来,都是用力习惯了,现在叫他不用力,反而很困难,弱智学生这样,正常人也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为了突破这一关,我查阅资料,把幼儿钢琴教程里的放松操都拿过来用,这样几天下来,学生基本上可以进入状态了。接下来是呼吸的训练,吹笛子用到腹式呼吸,它的原理是通过小腹及腰部一周的扩张,使横膈膜下降,让肺叶充分扩张,久而久之,肺活量会明显加大,充分保证吹管乐器的用气。跟学生讲理论显然是没有用的,我采用了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方法,每个学生仰卧床上,小腹压上一块砖头,吸气的时候砖头被向上托起,呼气的时候缓缓下降,进一步练习快吸慢呼,熟练以后坐起来或者站立,还能保证这个状态就算练成了,这个步骤最容易犯的错误一是挺胸二是耸肩,如果出现上述两个毛病,吹奏乐器会导致头痛乃至眩晕,我在业余的培训班里经常会看见有的孩子吹了一年多笛子还不会腹式呼吸的,在我这里,绝不允许出现这个情况。放松和气息训练大约经历了近两个星期,学生全部掌握正确方法。作为一名实验教师,我同时要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有许多老师这时候对这个实验是持怀疑态度的,外行的人看我成天带学生练习举臂放松,躺在床上鼓肚子,都投以惊讶的眼光,我知道有的人一定会觉得我在耍怪。实际上真正内行的人才懂得,这些基本功练习教不扎实,以后的麻烦就大了,会导致学习半途而废的。第三个星期,学生才正式拿到笛子,首先是演奏姿势的讲解和操作,熟练以后,开始讲解口型和第一个指法,也就是发音练习,一个“1”的发音,为了练好口型,这个音我足足带学生练习了一个星期,紧接着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学习了“2”“3”这两个音及相关的练习曲,总共用时一个月,让学生们在笛子上入了门。国庆节长假回来以后,我首先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结果只有少半的学生能吹得熟练一些,多半的学生家长是放任或者反对孩子在家练习。这种情况也是在我的意料之中,我们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在早期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上都有明显的缺欠,这就是家庭的原因导致的,所以不光是文化的学习指望不上家长的协助,艺术教育方面也很难得到家长的支持,可以作为特教工作者,没有理由计较这些,只能尽量抓紧在校的学习时间,让这些孩子早出成绩,反过来去感动家长,让家长信任我们老师的一番苦心。其后的三个月,我从许多笛子教材里选择一些内容,编写成循序渐进的练习曲,让学生在不感觉非常吃力的情况下,逐渐地提高,到学期末,已经能熟练地吹奏《世上只有妈妈好》《我和你》等一些歌曲,在学校组织的元旦联欢活动中登台表演,博得了师生们热烈的掌声,至此,第一阶段的教学实验初步完成。

2、组建训练弱智学生乐队(1)物质上的准备

经过一个学期的笛子训练,所有的学生在音乐方面算是有了启蒙教育,按照计划,接下来就是按照他们的能力和兴趣,分别让他们学习几种乐器,最

终组成一支小型的乐队。在乐器的选择上,我用了好长时间去研究尝试,我个人比较擅长键盘乐器和木管乐器,铜管和弦乐器是我的缺陷。为了达到最恰当的编配效果,我在寒假里借来了二胡、小提琴等乐器,逐个了解它们的性能,结合弱智学生的特点,最终确定了以电子琴为主,加进萨克斯、小号、竹笛,用电子琴代替低音和弓弦乐器,再辅助以现代的音响设备,就是一只简单完整的电声交响乐队。这个时候我又面临着新的困难,学校只有一台旧电子琴、一支老掉牙的萨克斯管和一套酒店赠送的架子鼓,而我们有十几名学生,要武装一支乐队就需要一定的资金,学校的教育经费又是固定的,学生大部分来自贫困的家庭。这时候,我跟学校领导一起想办法,首先,我上网做了收购广告,先后在附近收购了两台雅马哈电子琴,不久从关系学校借了两支报废的小号,简单地修理一下投入使用,又动员了两个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家长分别给孩子买了萨克斯管,休息日我自己去收了一些旧音响收拾一下就成了我们的排练工具,这样就暂时解决了教学需要。转过年,学校从紧张的经费里抽出一点钱购置了一台新琴,两年后地方残联得知我们的情形后赠送了一台高档的雅马哈电子琴,条件越来越好,我们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了。

(2)学生乐队的训练

学生乐队成立以后,我开始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我每周有十节课,每天两节,学生分成四个教室:萨克斯小号在一起共五名学生,竹笛学生三名,电子琴手三名,架子鼓手一名,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最大限度的收获,必须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方式学校人手紧,不能给我格外配辅导老师,所以我的音乐课必须采用复式教学模式。我每一天重点给一个小组授课,其它的自己练习,每个小组都有负责纪律的组长,每隔两天大家都互相比赛,交流学习体会,大家选出练习最认真的同学,老师公开表扬。这几个小组中,笛子组因为有原先的基础,所以学习效果最好,一个学期以后我就开始教授双吐、颤音等技巧,教学用的时间也不需要太多,重点是反复练习,熟练掌握。电子琴组是一个重点,因为我们这种编配的乐队,电子琴要代替贝斯、吉他、弦乐等乐器,好多东西都要电子琴来表现,而在所有乐器中,键盘乐器又最复杂,学习进度也最缓慢。起初我安排了两名学生,是我们这个班级成立两个月以后从普通学校转过来的学困生,智力和精神面貌都比我们班原有的学生好。本学期根据家长的要求又吸收了一名笛子组的学生兼学电子琴,这样就有了三名小琴手了,从乐队配器的角度看,这是最起码的数量,每个学生都不能掉队。教学中我同样非常注重基础训练,首先是放松,进而使手型、触键,等基本练习,比较难一些的是断奏和连奏的交替练习,这是最实用、最重要的。教材的安排上,我采用了《儿童电子琴大教本》《拜尔钢琴教程》等教材,目的是让学生既能体会电子琴的特点,又有钢琴弹奏的基础,在乐队配合上,双手同时弹奏时必须的,弹奏钢琴教材不光能让他们的左右手协调发展,还为以后进一步真正学习钢琴打下基础。现代的电子琴都有键盘左右分割的功能,三台电子琴都用好了就能起到六台琴的效果,音乐表现力会大大增强。萨克斯和小号我分在一组,因为它们的音色相似,算是管乐组,共五名学生,其中有两名是一年以后从小学转来的,这之

前没有吹小号的,原因一是我本人不擅长,另一个是有一些顾虑,因为耗气量太大,怕学生出现不适,这个两个学生转来的时候,我刚好从关系学校借了两支报废小号,在琢磨积累点吹奏和维修保养的经验,刚好他们来了,随手拿起来一吹,都能轻易吹响,这才使我决定加进小号声部。教学中我没有直接用小号的教程,二是跟萨克斯一起,吸取笛子教学的经验,编写了一份循序渐进的练习曲,优点是难度梯次进行、使用性强、快速提高并融合到乐队中。架子鼓手我安排了一名学生,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门乐器,非常陌生,我本人也是现教现学。上课时,我请来了本地最著名的架子鼓教师,亲自讲解示范。老师的精彩示范,让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很快就入了门,几次课以后,我就能按照教程慢慢引领着照鼓谱打下去了。

(3)参与各种活动 实验教学开展两年了,上课时主要以各自的基础练习为主,遇到活动或者汇演的时候,则按照演出任务,制定配器计划,认真排练。2011年学校元旦联欢活动中,实验班的同学分组上台展示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成果,表演了电子琴独奏、萨克斯二重奏、笛子齐奏,虽然水平很低,曲目简单,仍然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好评,热烈的掌声让我们班的学生学习劲头更足了。2012年“六一”期间,乐队参加学校举办的艺术节,表演了合奏《我和你》,学校建校以来首次首次在艺术节中有了器乐类节目。2013年5月,受地方网站东一网的邀请参加了母亲节庆祝活动,学生表演了陶笛合奏《我和你》,笛子齐奏《妈妈的吻》,萨克斯二重奏《雪绒花》,电子琴钢琴奏法《小星星》,东一网做了全程报道。6月末受社区邀请,一起登台演出,乐队排练了《开场曲》、结尾合奏《同一首歌》,为校长的独唱做了伴奏等。我们的器乐教学逐渐得到媒体的关注,2013年3月,东港电视台两次采访我们的器乐教学实况,7月份央视网用《一个老师的特殊教育梦》给予了报道,10月份《丹东日报》教育专版在首版多半个版面,刊登了我们上课的照片。社会的关心给了学生们巨大的精神鼓舞,当记者询问我们的学生将来的目标是什么,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上星光大道,找老毕。”

(3)周边环境的完善

为了更好地带动学生学习乐器,在训练学生乐队的同时,我发动了学校的中青年教师,自己出钱购置乐器,成立了教师乐队,从而在学校形成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大型的活动中,师生合在一起,声势浩大,能取得一种类似交响乐团的效果,因为有老师的带动,学生在演出中能够感到放松和自信,教师乐队的建立对我的乐器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此外,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学习乐器的乐趣,为学生乐队培养后备人选,2013年起,我在学校所有的弱智班级推广六孔陶笛,这是一种新兴的陶制乐器,发音清脆明亮,价格便宜而又方便携带,演奏上又比葫芦丝、口琴、竖笛等这些小乐器方便,表现力很强,演出效果好,非常适合弱智学生使用。

四、家长眼中的器乐教学实验

跟所有的教学活动一样,我们非常注重跟家长的练习,家长的支持与否是我们能否取得成功的保障。起初,有的家长对我们的实验非常冷漠,甚至

持怀疑态度,随着实验的深入,在成绩面前,态度都在逐渐改变,有条件的给孩子买了崭新的乐器。利用家长到校接送孩子的机会,我们分别跟他们交流,了解家长的要求和希望,并把我们的打算告诉他们。2013年寒假,我把所有的资料整理成文字和视频形式,让孩子带回家。有的家长给我们回了信,有一位家长跟我说:“你在报告里写道的,也正是我们做家长想说的,你都替我们说出来了。”曾经有一个时期,学生进步特别地慢,远远没有达到我之前的设想,这时候心里非常烦躁,甚至怀疑这个实验搞得对不对。这时候有一个家长给我打电话说:“老师你别着急,孩子有轻微脑瘫,萨克斯能吹出歌来,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我们很满意。”家长的肯定和鼓励给了我巨大的动力,让我能及时反省,及时调整授课计划和方法。

五、未来的设想

对弱智学生进行乐器教学实验,我是带着明确的目的的,那就是他们将来的就业问题。在特殊教育学校,弱智学生的未来就业比聋生困难的多,最简单的道理就是能力上的差异。随着弱智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县级的特殊教育学校都有变成弱智学校的倾向,那么弱智学生将来的就业问题就越来越清晰地摆在了我们特教工作者的面前,为他们设计条出路,是我们每个特教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成功的道路千万条,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只能从自己的角度为他们做一些设想。大连的幽兰咖啡厅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智障人就业典范,由此而得到启发,我在本校率先创建音乐特长班,接近两年多时间,学生乐队已经有了雏形,但离我真正的教学目标还相去甚远,教学方面,至少要加紧训练二到五年,他们才真正能形成一技之长,这个过程枯燥而艰苦,但必须吃得一番苦,才会得到收获果实的甘甜。未来的出路,我为学生做如下设计:首先,是开一家我们自己的咖啡厅,吸取大连人的成功经验,加进我们自己的特色。咖啡厅不光需要端茶送水的服务员,更需要登台演出的演员,在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比大连那边做得更方便了,音乐实验班的所有学生就可以找到位置了,这一个项目我们就可以安排二三十学生就业。同时,我们可以开一家陶笛商店,陶笛作为一种新兴的民族乐器,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许多工厂的不断研究、开发、改进技术,目前已经在全世界处于领先的地位。陶笛考级也于2013年正式开始,这标志着它已经跻身于正规乐器的行列。北方的陶笛市场还处于没有开发的状态,这里的潜力是巨大的。此外,我们还可以兼营竹笛葫芦丝之类的乐器,需要一些营业员、送货取货的业务员。陶笛商店如果能得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是一个非常光明的项目,陶笛进中小学课堂是迟早的事情,只要能把批发中小学这一条路搞好,就足以安排几十名学生就业,并且这绝对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陶笛的市场非常广阔,因为它适合所有人学习,这个项目可以一直做到老。除了上述创办两个实体以外,音乐特长生还可以广泛参与社会演出活动,如跟庆典公司合作进行有偿演出等,增加就业机会。

六、一点经验

1、一切行为要符合实际。符合学生实际、符合环境实际、符合财物力实际。做这项工作可能会受到好多条件的制约,尤其是贫困地区,需要操作者根据实际情况,多方位、多渠道解决问题。

2、特殊孩子的教学非常艰苦,不可一蹴而就,要有长期努力的准备,任何的幻想和过分的期待都可能变成挫折和打击,从而让教师失去信心。

3、乐队的训练要以表现为主,技巧为辅,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六一儿童节政府的副市长来学校看望学生,当时正在上课,学生在我的伴奏下吹奏《妈妈的吻》,虽然曲调简单,但是学生太熟练了,感情又非常投入,结果把领导感动得热泪盈眶。

5.器乐教学运用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一、破除音乐创作的神秘感

古今中外,许多感人至深的音乐名作都是作曲家在艰苦的脑力劳动中创作出来的。所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作曲不是一般人可以涉足的,超出了普通中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范围。然而,中小学生并非没有音乐创作的愿望和能力,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能写作文、会自由绘画的儿童不能创作出自己的旋律和节奏。中小学音乐教学不以培养作曲家为教学目标,学生只要能通过创作实践获得体验,从而加深对音乐美的理解,也就达到了目的。

小学生是具有音乐创作能力的,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破除他们对创作的神秘感、恐惧感。首先,要使学生相信自己具有创作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用大量的事实鼓励学生,使他们从原有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其次,在创作实践中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教师也要尽力发现学生在创作上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适当给予赞扬。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创作出较为流畅自然、相对比较理想的作品,好像朗读学生作文中的范文一样,在课堂上予以吟唱、分析。这样,学生必然会增强信心、提高兴趣,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将创作教学融合于其他音乐教学领域当中

音乐作品体现着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以作品为载体,在欣赏教学、歌唱教学和器乐教学中,处处都可以渗透音乐创作的知识和技能。

如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作品中使用的被称为“合尾”的传统作曲技法,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之后,给出一个旋律片断,要求每个同学(或分小组)创作一段旋律,均以此旋律片断做结束句,尝试“合尾”的创作手法。这种探究、体验的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将创作实践融合于欣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唱《送别》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选用歌曲第一乐段来讲解乐汇、乐节、乐段、半终止、完全终止等作曲知识。在这个乐段里,可以让学生知道:第一乐句的第一乐节与第二乐句的第一乐节是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写成的,第一乐句的第一乐汇与第二乐汇是采用模仿的方法写成的。在结合经典实例学习了这些音乐结构知识之后,学生在创作中就可以尝试运用。

三、创作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作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创作教学要随着不同的年龄和年级逐步加深,逐步提高要求和难度。假如学生们感到这种创作很难做到或很难做好,就会产生消极畏惧情绪,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特别是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师应设定一些参数,确立一个适合学生能力的既定框架,从而保证学生不至于无从下手。常见的方法如:1、用指定的节奏单词(节奏元素)编写节奏短句,并借助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不同的情绪。2、节奏填空练习。3、为乐句选择终止音,以感受旋律中稳定音与非稳定音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4、给出旋律问句,创作旋律答句。5、修改不适当的旋律线。6、引导学生为简短歌词或日常生活用语编写旋律。7。模仿经典作品片断创作等等。

四、创作教学要注重创作的“过程”,不应过分看重创作的“成果”

中小学音乐课上的创作教学,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作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技能基础,决定了他们的作品不可能是完善的,因此,不能以学生作品的优劣和水平的高低作为创作教学质量的依据。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衡量孩子们的创作,而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作品。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例如:《闪烁的小星》是一节小学高年级以学习音乐创作为主的综合课,该课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环节:导入环节,引导聆听、分析《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使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变奏曲;探究环节,通过对《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分段聆听、讨论、归纳,使学生知道几种常见的变奏手法;应用(迁移)环节,以学习过的歌曲《小松树》旋律为主题,进行变奏曲的`创作练习。学生在尝试创作过程中模仿运用了《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中的变奏手法,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加深了对变奏曲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在课堂上创作的关于《小松树》的变奏不可能达到出版、发表的水平,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体现。

6.初中课堂器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六

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高丽萍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对知识有真正的兴趣。” 著名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讲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的领域。”因此,在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被视为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音乐素养的最好手段,如美国、朝鲜、日本、欧洲各国、港澳及东南亚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是如此。我国也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器乐教学进入了普通音乐课堂,已逐渐普及,成为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的确,器乐教学有助于推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器乐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美感、乐感;器乐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积极接近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达到陶冶情操、开发智力以及提高鉴赏能力等目的。

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将一些易学、音色美、具有特色又便于携带的乐器引进课堂,从2000年开始先后把竖笛、口风琴、葫芦丝、巴乌、陶笛等乐器引进了课堂。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人人参与演奏?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组织课堂器乐教学?采用哪些有效地课堂器乐教学策略?我在教学中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总结了一套让学生在“玩”中学乐器的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效果比较显著。“玩”乐器的教学方法在于把学生从强制、说教、灌输的被动地位中解脱出来,努力使学生把对技能的学习变为自身的需求,让他们处于一种对音乐的向往与渴求当中。

因为只有在音乐实践活动过程当中,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艺术欣赏和表现的需要,才能让学生的身心受到美的熏陶,才能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来谈谈如何将乐器成功引入音乐课堂?学生又是如何进行自主器乐学习?

一.拥有器乐教学的热情

音乐教师是整个器乐课堂教学活动的直接策划者、实施者、参与者,如果音乐教师自己对乐器都不感兴趣,也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乐器一般是选择一些简单易学,音色优美,便于携带,价格便宜,适合整班教学的小型乐器,如竖笛、口琴、口风琴、葫芦丝、巴乌、陶笛等。但为什么有些教师很难坚持下去,很难见成效呢?最关键的是教师自己对这门乐器缺乏兴趣,缺乏了解,缺少练习,最终使得学生也失去了兴趣。

竖笛是一种最便宜的乐器,有些老师却偏偏认为竖笛的声音是最刺耳、最难听而把它拒之于课堂之外。其实不然,竖笛在台湾称为“直笛”或“木笛”,在大陆称为“竖笛”,在香港称为“牧童笛”,英文称为 Recorder,又称Blockflute。高音直笛(Soprano Recorder)是我们通常见到的小直笛,音域比女高音高八度,一开始学习的时候气息很

2.学习乐器可以促进记忆力的增长。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记忆力,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记忆品质,而实现的途径是让学生学会良好的记忆方法。如,提高注意力,对记忆材料进行分段、分类、比较等。从提高注意力方面来看,通过创作者的思维或灵感形成的一个个小音符,不象语言那样一句句有明白的语意,没有集中注意力是很难记下来的;从对记忆材料进行分段、分类、比较等方面来看,初中学生把乐曲记住并背奏是很困难的,在背奏中易出现一些细小的错误,但通过对乐曲的解释,如划分段落,找出前后有重复的地方,从而缩小了记忆内容,再进一步明确乐句的结构,对乐句进行对比,其准确性就明显提高了,久而久之,这些就会成为他们自己增强记忆力的一种方法。不断地强化与反复练习,记忆就有一定的持久性、精确性。

3.学习乐器能提高人的动作协调性。器乐演奏具有一定的表演性,它属动作技能。如:学生在学口风琴时,手指的关节不能塌陷,手要放松,乐曲练习的时候还要注意穿指跨指,节奏,必须做到动作协调。长期练习,可以提高人的动作协调能力。

4.学习乐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弹琴的过程是眼、耳、手、脑同时运用的过程。眼要看谱,提高了注意力观察能力;耳要听音,训练和培养了听辩能力;手指在快速流动,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提高了思维敏捷能力;学生学乐器的过程需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培养了学生的毅力。坚持通过日常的器乐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然会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掌握器乐教学方法

器乐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器乐教学方法是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师要善于结合器乐教学的特点与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实际演奏水平,来选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果选用恰当,运用熟练,可以加速器乐教学的进程,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器乐教学当中应把握好以下教学方法:

1.讲解示范法。这是器乐教学新授课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是教师结合乐曲,简介乐器的特点和基本演奏的方法。主要通过教师本人规范而科学地示范演奏,从而获得较理想的效果。既能形象示范,又能面授机宜;既能讲清演奏要领,又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既方便、灵巧、有趣,又能立竿见影获得器乐教学的实效。

2.趣味游戏法。此法亦系常用的器乐教学方法之

一、能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唱奏结合,吹奏接龙,使学生获益于趣味游戏之中。练习曲目的设计,尽可能做到生动有趣,由易到难稳步地向前推进。学生要积极参与,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配乐训练法。此法又称伴奏教学法,一首乐曲练熟之后,播放伴奏,让学生合着伴奏练习。这种方法一来可以固定节奏和速度,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二来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

有学生一起交流的身影,学生有了在时间、地点,内容、方式上自主选择的空间,对音乐的兴趣更加浓厚,学习也变得更加自觉和主动。

五.培养良好的器乐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一是培养学生养成遵守纪律不乱讲话,不乱动乐器,不乱敲乱吹的良好习惯;二是培养学生看指挥排练和演奏的习惯;三是培养学生爱护乐器,做到轻拿轻放,保持乐器清洁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当中我设计了上课的节奏,用齐拍节奏的方式让学生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并开始一节课的学习。还和学生共同设计了集体停下来停止练习的节奏,老师只要一拍这条节奏,则表明所有同学必须很快的停止练习,否则练习的声音此起彼伏,老师则没办法实施教学。我平时上课将学生分成四个大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平时成绩的考核,上课之前每一组给五十分的基本分。老师在范奏和讲解的时候,如果有人发出声音就会扣除本组的分数,没有发出声音则奖励加分。老师在讲解和示范完毕会给予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在学生的练习过程当中,老师可以单个进行辅导。练习完毕对学生进行抽查掌握情况,完成任务加分,不会演奏的当场指导,不扣分。鼓励学生举手上台大胆展示,凡是主动上台展示的学生都可以加分。下课后统计每组的总分,第一名平时成绩加八分,第二名平时成绩加五分,第三名平时成绩加两分,第四名没有分加。这样既能很好的维护课堂纪律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半年的时间反复练习,学生能够形成习惯,老师上课也自然觉得轻松愉悦。

六.成立器乐学习社团

器乐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练习达到提高演奏水平的过程,一周靠一两节音乐课来学习时间肯定不够,况且不可能一个学期每节课都是学习乐器,这样的话,音乐课就会变得单一和枯燥无味。于是我又联合团委,成立了葫芦丝社团、陶笛社团、竖笛社团。鼓励学生参加社团的训练,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社团的训练时间是一周两次,每次一个小时。凡是加入社团的同学根据每次学生的练习态度和出勤率评选出“优秀社员”,并且不用参加音乐考试,直接给予满分。社团分为两组,一组为“优秀队”,一组为“精英队”。“精英队”的成员一般是乐感好、节奏感强、进步大的学生。这些学生可以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在班级当中他们可以成为组长发挥优势辅导其他同学进行器乐的学习。

七.创设登台表演机会

7.让器乐教学走进音乐课堂 篇七

一、器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 认识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讲究先学理论, 而后进行实践, 学生若希望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对器乐有所接触, 则首先需要达到较高的器乐理论学习水平, 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与器乐有所接触, 虽然该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但该教育模式不够灵活, 在此教育模式下会使更多的学生丧失音乐学习的兴趣, 进而造成音乐人才的埋没与流失。为提高对音乐人才与学生音乐水平的培养, 应将器乐教学引入音乐教学课堂中,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器乐教学不仅在提升学生音乐学习水平方面具有较为良好的作用, 同时在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 是学生学习阶段不可替代的学习科目。教师应当建立以器乐教学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模式, 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让器乐教学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器乐具有鲜明的艺术性、情感性和技巧性

音乐本身即是一门艺术, 所以在器乐的起始阶段, 便具备了较强的艺术性, 进而使学生愿意对器乐知识的学习进行主动接触。在情感方面, 存在诸多的音乐种类, 在这些音乐种类中, 抒发情感的音乐占有较大比重, 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 器乐教学在情感性方面, 自然容易被学生接受。器乐教学对技巧性要求较高, 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音乐技能, 同时要能够对器乐进行熟练操作, 使学生能够对器乐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学习。

(三) 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

器乐教学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使学生发挥自身的音乐才能与优势, 也可让学生学到之前所从未接触过的音乐知识。学生对器乐教学知识的吸收, 不应仅局限于被动学习阶段, 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提出自己对器乐学习的见解, 提高学生对器乐学习的辨识度, 改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曲解与误区, 将器乐教学打造成为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主要方式。

二、器乐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抓好教师技术水平, 抓好起始课, 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

首先, 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器乐演奏能力, 能够使学生陶醉其中、享受其中, 进而为下一步的器乐教学奠定基础。而后, 教师应对学生在器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 并进行逐一解决, 从根本上保障教学质量, 将起始课作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 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器乐知识。在教学方面, 应避免盲从与冒进, 要做到循序渐进, 步步为营, 让学生能够对近期所学的知识进行良好的归纳与总结, 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消化。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后, 便会自然而然地主动去接触、去学习, 该方式改变了原始教师强行灌注教学知识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的学习更为主动, 有效地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吸纳与学习阶段的全面发展。

(二) 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乐器

器乐教学对乐器的选择要求较高, 要根据教学环境的需要选择适宜的乐器。教学乐器的选择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教学计划的制定, 在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后, 可根据现有的教学计划选择乐器, 进而使器乐教学环环相扣。第二阶段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乐器进行筛选, 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中, 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有利的发展空间。

三、要有计划地开展器乐演奏的课内、课外实践活动, 使器乐教学的内容得到巩固和提高

积极培养学生参与校内或校外的各种艺术活动, 发挥自己的特长, 这样做, 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把学习器乐的直接兴趣逐步转化为间接兴趣, 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和艺术气氛。推普器乐教学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点, 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 应多学习、多探讨、多交流、多研究。器乐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辅助音乐教学, 培养学生艺术的综合素质, 而不是培养音乐家, 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地开展器乐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从而为课堂音乐艺术形象的塑造增添更亮丽的光环。给人以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目前, 大部分的学生对于音乐方面的教育重视程度较低, 导致相关的硬件设施投入较少, 器乐数量严重缺乏, 使音乐课程教育失去了其基本的存在意义, 所以在后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 应提高器乐教学的实践水平, 将器乐教学有效地融入音乐的教学环境中, 从而为学生打造积极向上的音乐教学环境, 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多方向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永慧.器乐教学走进音乐课堂[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二卷[C], 2007.

8.探究教学方法 优化器乐教学 篇八

关键词:器乐进课堂; 音乐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54-001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穆赛尔曾经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我们在“器乐进课堂”的研讨中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探索音乐架起一座桥梁。

一、循序渐进,引得源头活水来

循序渐进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循序渐进的原则是由科学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的。因此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之序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在竖笛教学中,我从简入手,先教学生掌握各音指法,再从容易演奏的乐曲、歌曲开始练习。通过学习,同学们发现竖笛不光好听,而且易吹。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始了解乐器特点,然后尽情玩一玩、吹一吹,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受型和指法等,还要建立一定的课堂常规。在教学基本音时,我让学生先学会各音的演奏方法,把每一个音都吹得正确、优美。学习了演奏三个音si、la、sol,就演奏练习这三个音以内的歌曲,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当学生学习竖笛取得成功时,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应给予正确评价,及时的表扬,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一旦学生失去学习竖笛的自信心,教师必须及时地诱导、鼓励,帮助其在学习上取得一点成功。当他们克服了较大的困难而获得成功,其以后的学习就更积极、兴趣也就更浓厚。在学生掌握基本音do、re、mi、fa、sol、la、si的演奏后,我就让学生练习吹奏学生学过的喜欢的曲目如《上学歌》《两只老虎》《闪烁的小星星》。在学生熟练学会以上简单曲目后,我就让学生吹奏简谱稍微复杂的曲目,如《粉刷小工人》《铃儿响叮当》等。六年级的学生在掌握以上一些简单曲目的吹奏,我就可以让学生吹奏他们非常熟悉、也喜欢的曲目《雪绒花》《樱花谣》《故乡的亲人》《欢乐颂》《我们多么幸福》。在学生熟练吹奏这些曲目的同时,我还让学生跟着音乐的伴奏进行演奏,加二声部的练习和合奏、独奏,提高演奏兴趣。

二、听唱奏动,情到深处自然浓

音乐是情感艺术,它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音乐也是体验的艺术。音乐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参与和体验,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学。创设审美情境,渲染艺术氛围,引导和诱发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体验,能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在竖笛教学中,我一般采用先欣赏乐曲,再视唱乐曲熟练,最后进行乐曲的竖笛演奏练习。现在,孩子们已进入三年级下学期。上竖笛课时,我会先将歌曲的曲谱用多媒体投影或者卡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再进行视唱教学,待学生熟练地掌握曲谱之后,再发挥他们的自学能力,边唱曲谱边进行吹奏练习。这样,避免了学生长时间吹奏造成疲劳的现象,又熟练了指法,为将来的独奏,合奏奠定基础。

课余时间中,对于竖笛兴趣浓厚的同学,我以“小卡片”的形式布置他们练习一些好听的儿童歌曲。所以,课前会有孩子们来问:老师,我已经会吹XX曲子了,我能什么时候吹给你听吗?对于这些走在班级竖笛水平前面的孩子,我不仅欢迎他们吹给我听,而且,我会给他们一个舞台,在班中孩子们面前尽情展示自己的吹奏风采。这样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带动其他的孩子,让他们兴趣越来越浓,演奏技巧越来越好。学会倾听作品、倾听他人、倾听自己,对比聆听,通过反复的听,增强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机会。让学生多听录音范奏,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使学生有方向有目标, 鼓励学生树立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在实际的竖笛学习中,在不断的“听”、“唱”和“奏”的过程,体验逐渐加深,竖笛演奏的技巧和音乐的表现也得到了一次次的完善和提升,让学生在竖笛学习中不仅熟练吹奏动听的乐曲,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演奏器乐水平。

三、“沙龙”体验,柳暗花明又一村

“沙龙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等活动,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通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的进步较快,到中高年级后学生演奏特长就会脱颖而出。我在教学竖笛曲《瑶族舞曲》时,因为曲谱较难,速度很快,我发现学生的竖笛演奏水平差异很大,如果一起教学的话,演奏能力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较大的打击,这让我很是苦恼,后来在一次教师“沙龙”活动后,我很有感触,也许器乐教学的“沙龙”也能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随后我就让学生自由组合,结合老师调整的四至八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美其名曰“沙龙”,并请他们自主推荐小组长称为“**沙龙小主人”。他们的任务是组织自己沙龙的成员进行集中学习和评价,并共同探讨什么形式的表演最适合并最能展示自己沙龙的特色的表演形式。

我发现,沙龙小主人的领导力真是蛮强的,因为组内成员吹奏技能较低,组长督促其认真练习并适当安排一些简单的小乐器替换进行伴奏;演奏技能较强的吹奏速度快的部分;演奏技能一般的吹奏稍慢的部分,他们保证了每一个成员都能参与到表演中,并在合作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在沙龙汇报表演结束后,各沙龙成员之间互相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我欣喜的看到孩子们的表现力极强,每个组都能有自己的一番展示,我在祝贺之余肯定了沙龙活动的成效,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沙龙活动开展得越来越好。

9.高职音乐教育器乐教学探讨论文 篇九

摘要:音乐教育中关于器乐类的教育十分重要,高职教师应对于现阶段具体的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因材施教,对于教学模式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高职学生对于器乐的学习动力,一定程度上是源于兴趣,因此就兴趣的植入方面扩宽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从根本的思想上将音乐融入生活。教学模式包括对于现阶段的学习情况的分析和融入一定内容的教学板块,让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教师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多的将知识和思想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将学习知识的能力通过日常的教学输出给学生,方法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都是长时间的工作,高职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模式可以采用综合素养发展模式,方法可以分为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和实践训练等,多种方法同时进行可以高效的达到教学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应学生的对于基础能力的理解和应用。

10.器乐教学调研报告 篇十

器乐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都有着重要作用。[1]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种反映形式。在音乐学习中,情感分为审美情感和学习情感,存在于一切教学活动之中。在器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将器乐教学与情感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和音乐学习情感,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情感同音乐情绪和谐地沟通与交流,是器乐教学所追求的目标。[2]

一、器乐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分析

(一)审美情感和学习情感的关系

在音乐情感中,音乐审美情感以生活和艺术领域中美与丑、悲与喜等为对象,活跃在生活和艺术的广阔领域,它的最高目的是美。学习情感主要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主,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关系、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而审美情感始终伴随着审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对音乐审美情感有更深的体验并获得一种审美享受,自然会使学生更加热爱音乐,深化加强其音乐学习情感;学生音乐学习情感的加强,反过来又能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学习效率大为提高,这又将使学生对音乐审美情感的体验更加深刻。因此,笔者认为音乐审美情感与音乐学习情感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二)情感在器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人类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在器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是第一位的,具有主导地位,并且贯穿在器乐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在器乐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旦具备了表现情感的意识,他们就会在学习时全身心地投入,运用各种技能技巧,主动地去创造美妙的音响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音乐的表现能力,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还能增强学生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唤醒丰富的情感心理活动,使器乐演奏技能更加提高,器乐教学更加深入。可目前有很多教师尤其是高师的器乐教师,只注重学生的音准、节奏、音色和技巧等技术层面的教学,而忽略了对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这是一种无视情感的教学,是一种不完整的教学,这不但会使学生的音乐发展潜力受到限制,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3]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感受各种情感要素同音乐技术的学习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体验情感,并转化为自己的独特感受,再通过具体的演奏形式予以表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具体目标。

(三)音乐审美情感与音乐技能技巧的关系

我们强调情感在器乐教学中的价值,并不排斥教学中的技能技巧的传授。在器乐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器乐作品来真正领会音乐艺术形式特殊的审美价值,培养其审美情感的。而在器乐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情感和生动的音乐形象,需要通过正确而又不乏创新意味的技能技巧予以表现,两者是统一的整体,技能技巧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的审美情感。[4]目前,许多器乐教师尤其是高师的器乐教师,非常重视技能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表现的培养。这种“重技轻艺”的传统音乐教育观念导致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就可以尽情地去表现音乐,这是一种无视情感的教学,是一种不完整的教学,这不但会使学生的音乐发展潜力受到限制,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只不过是音乐表现的手段,并不是获得成功的唯一条件,更不是器乐演奏的目的,对于器乐学习者和演奏者来说,重要的是把各种技能技巧灵活应用于各种音乐审美情感要素中去,获得艺术感情的完善统一,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一味地炫耀技术技巧。当然,作为教师不能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忽略技能技巧在教学中的必要性,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技能,器乐演奏的才能很大一部分体现在技能技巧的掌握和应用的能力上,如果没有一定的演奏技能,再好的音乐设想也不可能得到实现。因此,笔者认为,在器乐教学中,技能训练和音乐情感之间,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两者均不可偏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如何加强器乐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

(一)加强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

审美情感,作为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普遍存在于一切审美活动之中。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主要以丰富情感体验为基础,培养学生对不同题材、体裁、风格、形式的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感受、理解和表现力。器乐作品在题材、体裁等方面,比声乐作品更为丰富、广泛。并且用器乐表现音乐,由于脱离了歌词,相对于唱歌来讲,就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尤其是民族器乐教学。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5]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众多,风格多样,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器乐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因此,在器乐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作品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进行正确的情感启发与培养,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在演奏乐曲时,通过对演奏作品的背景、音乐风格、地域特征等的了解来加强对情感的抒发,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作品鲜活而生动。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转换和发展过程,只有把握好这一过程,学生的演奏才能做到声情并茂,产生动人心弦的效果。

(二)加强学生音乐学习情感的培养

根据音乐学习情感的定义及器乐教学的经验总结,笔者认为加强学生音乐学习情感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

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和认识过程不再是一种负担;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兴趣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就器乐教学而言,没有兴趣作基础,包括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内的音乐教学基本任务就难以完成,更谈不到情感的表现,尤其是枯燥的技术练习、单纯的理性讲述等都会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消极、厌烦情绪。因此,要想加强器乐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就必须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时刻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兴趣的动力来源,担负起培养学生兴趣的重任。

情感交流,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良好态度的主要渠道。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人获得某种满足,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而师生之间善意的情感沟通过程,对学生的积极人际体验来说是最为直接的,这也是教学主动性的基础。学生的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他们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进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所以,在器乐教学实践中,应该把师生之间的各种情感交流视为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教师可以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使教学双方达到默契配合。[6]

动机,是由内在的认知观念加上或强或弱的情绪所决定的,学生要想进步,内在的认知观念就建议他必须刻苦学习,同时,伴随此观念的情绪激励敦促他积极进取、追求成功。动机对加强学生的学习毅力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器乐教师,应该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动机,了解音乐的真正含义,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民族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是音乐教育的主要责任。马克思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大,他奋斗的动力就越大。一个思想素质低下的学生不可能具有宏伟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因而在学习上也就不能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以上主要论述了情感在器乐教学中的价值及其培养途径,总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音乐课程的核心教育目标之一,在器乐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对器乐教学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1.借助器乐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篇十一

关键词:器乐 音乐 教学

记得多年以前,器乐进课堂在各学校开展得风生水起,走进任何一个学校,都常能听见学生悦耳的吹奏,而且还有市、区各级的课堂器乐比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渐渐销声匿迹了。“器乐究竟如何更好地辅助音乐课堂?”“音乐课中该怎样将器乐教学深入下去?”这些问题总是萦绕在笔者的脑海里,为此笔者从未放弃课堂器乐教学,并不断地在尝试、反思和总结,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器乐教学的作用。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器乐进课堂使学生受益匪浅,许多学生越来越喜欢吹奏了,喜欢上音乐课了,课堂中歌声和琴声此起彼伏,相互交融,呈现出一幅非常和谐美好的画面。尽管教学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但笔者认为器乐进课堂利大于弊。因此,学生的期盼促使教师必须将这项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下面谈谈器乐进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激发兴趣促进学习

在开始学习之初,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口琴是一件简单、快乐的事情,过于专业的学习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唢呐配喇叭》的歌声中,学生开始了第一节口琴课的学习,学生时而吹高音模仿唢呐,时而吹低音模仿喇叭,在有音的高低变化中,他们将学习当成了一种快乐的游戏,不知不觉就掌握了口琴的音序排列规律,那么后面的学习就顺理成章了。

可以采用三步曲进行教学:一是随着琴声做单一的节奏吹奏,不要音准,让学生充分辨别高低音;二是吹歌曲中的几个音或一小节,如《顽皮的杜鹃》、《哈利罗》、《春天举行音樂会》等;三是吹奏短小的歌曲,如《玛丽的小羊》、《粉刷匠》等,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的学习中,学生丝毫没有压力,当第一只小曲从他们的口中吹出的时候,他们高兴得手舞足蹈。

二、多种方法交替学习

(一)学习吹奏歌曲

这种先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从吹奏入手来学习歌曲,是一种极好的导入教学的手段,笔者一般是找出歌曲中易于吹奏,有具有代表性的乐句作为吹奏练习,学生在吹奏的同时就对歌曲的整体情绪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学唱歌曲就容易得多。

(二)唱吹结合效率高

这种学习方法在轮唱和合唱教学中十分有效,学生初步接触两个声部的时候总是唱不准自己的旋律,而用口琴吹出来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从而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唱歌练习,学生通过吹奏来加强各个声部的旋律感,从听觉上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和声概念,唱歌和吹奏交替进行,互相补充,这样反复练习,即使是移调演唱,学生的合唱能力也会大大提高。如轮唱歌曲《两只老虎》、《美丽的黄昏》等,合唱的歌曲《大家来唱》、《真善美的小世界》等。

(三)学完歌曲再吹奏

这是音乐课中最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学生在唱完歌曲以后再用口琴完整地吹奏出来,它是学生对歌曲的另一种外在表现,如《苏珊娜》、《小乌鸦爱妈妈》、《蜗牛与黄鹂鸟》等,在钢琴的伴奏下,学生吹着自己会唱的歌曲,师生沉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达到了极好的情感共鸣,这种教学形式生动有趣,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是一种极好的艺术熏陶。

(四)伴奏旋律增活力

吹伴奏是一种极好的化繁为简的吹奏形式,几个简单的音符按照工整的节奏有规律地吹奏出来,它能很好地烘托歌曲的情绪,为歌曲学习锦上添花。学生在吹奏的过程中既能感受歌曲的节拍特征,同时通过不同的伴奏音型又能充分地体验其旋律特征,对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大有好处。在《捉迷藏》的伴奏中感受三拍子的节奏特点;在《郊游》中乐句尾部 ××× ××节奏使歌曲更有活力。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自编伴奏谱,必须在遵循其和声原则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规律,这样便于学生吹奏,如《剪羊毛》;其次在个人吹奏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互相协作完成,两人(组)共同完成一种伴奏音型,如《小螺号》。

(五)挑战自我显神通

当学生通过低、中段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口琴吹奏技巧以后,笔者往往会补充一些略有难度的曲目让学生去尝试,如《铃儿响叮当》、《雪绒花》、《我爱北京天安门》、《勇敢的鄂伦春》等,这些曲目有的是节奏较密集,有的是音域跨度大,对学生的吹奏能力是一种考验,当学生通过努力吹出来以后,会有一种挑战后的成就感,但针对学生的差异性也不能强求统一,可以鼓励他们说:只要你努力了,哪怕只吹出一句也是成功,这样就能保证他们学习的热情。

三、多种手段保障学习

以上这些方法使得器乐进课堂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而且充分体现了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有选择地学习,从而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兴趣得以保持。但是,如何让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呢?少部分学困生怎么办?笔者尝试着采用以下措施来执行:

(一)欣赏法:让优秀的学生示范吹奏,教师赞赏的话语促使他们不断提高,同时在全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二)加星法:对于每节课表现突出或有进步的学生加星,学期结束时,每人积累的星数将和等级同时记载在成长手册上,这样家长也能了解到孩子的音乐学习表现了。

(三)评分法:自评、互评吹奏的曲目能得多少分,吹错一个音扣一分,促使学生努力表现,得满分或高分的同学非常得意。

(四)互助法:采取一拖二,一拖三,小组互听互评等形式,帮助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因为仅靠老师的力量是微薄的,必须发挥集体的智慧。

(五)激励法:多多肯定学生的参与和进步,决不能讽刺和嘲笑:没关系,再 来一遍,再加把劲你就能吹出来了。这些关切的话语时常挂在我的嘴边,消除了学生心理上的障碍。

(六)惩戒法:对于多次不带口琴或学习不认真的学生,课后批评教育,并接受相应的处罚:做清洁,读语文书,唱歌等自选,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这种方法不能多用,否则就起不到教育作用了。

上一篇:大学毕业实习总结外贸业务员下一篇:公共关系模拟试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