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概述

2024-08-05

营销概述(共9篇)

1.营销概述 篇一

网络营销渠道概述

网络营销渠道是利用互联网提供可利用的产品和服务,以便使用计算机或其他能够使用技术手段的目标市场通过电子手段进行和完成交易活动。

网络营销渠道功能

与传统营销渠道一样,以互联网作为支撑的网络营销渠道也应具备传统营销渠道的功能。营销渠道是指与提供产品或服务以供使用或消费这一过程有关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机构,它涉及到信息沟通、资金转移和事物转移等。一个完善的网上销售渠道应有三大功能:订货功能、结算功能和配送功能。

网络营销渠道分类

1、网上直销

网上直销与传统直接分销渠道一样,都是没有营销中间商。网上直销渠道一样也要具有上面营销渠道 中的订货功能、支付功能和配送功能。网上直销与传统直接分销渠道不一样的是,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建设网络营销站点,让顾客可以直接从网站进行订货。通过与一些电子商务服务机构如网上银行合作,可以通过网站直接提供支付结算功能,简化了过去资金流转的问题。对于配送方面,网上直销渠道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构造有效的物流系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一些专业物流公司进行合作,建立有效的物流体系。

2、网络时代的新型中间商

由于网络的信息资源丰富、信息处理速度快,基于网络的服务可以便于搜索产品,但在产品(信息、软件产品除外)实体分销方面却难以胜任。目前出现许多基于网络(现阶段为Internet)的提供信息服务中介功能的新型中间商,可称之为电子中间商(Cybermediaries)。

网络营销系统划分

(1)订货系统

它为消费者提供产品信息,同时方便厂家获取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以求达到供求平衡。一个完善的订货系统,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库存,减少销售费用。(2)结算系统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后,可以有多种方式方便地进行付款,因此厂家(商家)应有多种结算方式。目前国外流行的几种方式有:信用卡、电子货币、网上划款等。而国内付款结算方式主要有:邮局汇款、货到付款、信用卡等。

(3)配送系统一般来说,产品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对于无形产品如服务、软件、音乐等产品可以直接通过网上进行配送,对于有形产品的配送,要涉及到运输和仓储问题。国外已经形成了专业的配送公司,如著名的美国联邦快递公司,它的业务覆盖全球,实现全球快速的专递服务,以致于从事网上直销的Dell公司将美国货物的配送业务都交给它完成。因此,专业配送公司的存在是国外网上商店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原因所在,在美国就有良好的专业配送服务体系作为网络营销的支撑。

网络营销渠道特点

在传统营销渠道中,中间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间商之所以在营销渠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因为 网络营销渠道利用中间商能够在广泛提供产品和进入目标市场方面发挥最高的效率。营销中间商凭借其业务往来关系、经验、专业化和规模经营,提供给公司的利润通常高于自营商店所能获取的利润。但互联网的发展和商业应用,使得传统营销中间商凭借地缘原因获取的优势被互联网的虚拟性所取代,同时互联网的高效率的信息交换,改变着过去传统营销渠道的诸多环节,将错综复杂的关系简化为单一关系。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营销渠道的结构。

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交互特点,网上直销市场得到大力发展。因此,网络营销渠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从生产者到消费(使用)者的网络直接营销渠道(简称网上直销),这时传统中间商的职能发生了改变,由过去的环节的中间力量变成为直销渠道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如提供货物运输配送服务的专业配送公司,提供货款网上结算服务的网上银行,以及提供产品信息发布和网站建设的ISP和电子商务服务商。网上直销渠道的建立,使得生产者和最终消费者直接连接和沟通。

另一类,是通过融入互联网技术后的中间商机构提供网络间接营销渠道。传统中间商由于融合了互联网技术,大大提高了中间商的交易效率、专门化程度和规模经济效益。同时,新兴的中间商也对传统中间商产生了冲击,如美国零售业巨头Wal-Mart为抵抗互联网对其零售市场的侵蚀,在2000年元月份开始在互联网上开设网上商店。基于互联网的新型网络间接营销渠道与传统间接分销渠道有着很大不同,传统间接分销渠道可能有多个中间环节如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零售商,而网络间接营销渠道只需要一个中间环节。

网络营销渠道管理分析

上游服务商对营销渠道的管理实质上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比如增加渠道成员合作,防范渠道成员冲突,鼓励渠道成员发展等,进而实现渠道成员之间关系和谐、渠道销售能力增强和整个营销体系功能最优、效率最大的目标。

2004年初一门户网站授予上海一家实力网络营销服务商为其搜索引擎上海地区独家总代理,双方携手致力于打造引擎渠道示范模型,从而推广到全国,来规范整个搜索引擎分销渠道。从中人们可以看出渠道管理直接关系到渠道营销活动功能的发挥,服务质量等,营销渠道的管理重点在于渠道政策管理和渠道激励管理。

渠道政策对于渠道运作的规范与导向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没有好的渠道政策也就不会有成功的渠道可言。渠道政策实际上关系着整个渠道的健康发展。

就服务商而言,它的营销渠道政策主要包含有市场区域划分政策、主打产品宣传政策、促销政策、价格体系政策、客户服务政策及渠道成员分成政策等,这些政策实际上形成一个整体的营销政策体系。

渠道政策管理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制定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渠道管理政策以保证整个营销体系的高质量的运转。二是对所有营销渠道成员都必须坚决执行已经制定好的政策,以保证渠道的畅通和对外服务的一致性。

门户或服务商首先要明确的认识到渠道代理商是独立的经营实体,有自己的目标、利益和策略。代理商首先是客户的采购代理,然后才是门户或服务商的销售代理,只有企业客户愿意购买网络营销服务产品,代理商才有兴趣经营。因此,上游服务商应根据代理商的这些特点,采取必要措施,对其进行合理的渠道激励管理,以使整个营销体系达到最优化:

根据代理商在营销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合理分配利润。为提高代理商的积极性,可以制定便于量化管理的分级返点制度,便于加大对完成业务量较大者的激励;

帮助代理商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比如为代理商提供信息、技术咨询和定期提供产品培训,帮助代理商提高销售服务能力等;

上游服务商和代理商之间保持稳定的长期伙伴关系。对一些业绩良好、市场拓展能力强、忠诚度高、积极贯彻落实上游服务商政策的代理商加大扶植力度和资源支持,帮其做大做强。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这几年内,一批网络渠道企业的迅猛崛起,已经开始成为决定门户竞争命运的关键力量之一。它正在改变着亟待信息化的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影响着网络服务市场的营销方式。“得渠道者得天下”,门户或服务商的营销网络建设,以及与渠道企业的关系即将面临全新的调整与整合。

网络营销渠道建设

由于网上销售对象不同,因此网上销售渠道是有很大区别的。一般来说网上销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B-B,既企业对企业的模式,这种模式每次交易量很大、交易次数较少,并且购买方比较集中,因此网上销售渠道的建设关键是建设好订货系统,方便购买企业进行选择;由于企业一般信用较好,通过网上结算实现付款比较简单;另一方面,由于量大次数少,因此配送时可以进行专门运送,既可以保证速度也可以保证质量,减少中间环节造成损伤。第二种方式是B-C,即企业对消费者模式,这种模式的每次交易量小、交易次数多,而且购买者非常分散,因此网上渠道建设的关键是结算系统和配送系统,这也是目前网上购物必须面对的门槛。由于国内的消费者信用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加之缺少专业配送系统,因此开展网上购物活动时,特别是面对大众购物时必须解决好这两个环节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在选择网络销售渠道时还要注意产品的特性,有些产品易于数字化,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传输;而对大多数有形产品,还必须依靠传统配送渠道来实现货物的空间移动,对于部分产品依赖的渠道,可以通过对互联网进行改造以最大限度提高渠道的效率,减少渠道运营中的人为失误和时间耽误造成的损失。

在具体建设网络营销渠道时,还要考虑到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从消费者角度设计渠道。只有采用消费者比较放心,容易接受的方式才有可能吸引消费者使用网上购物,以克服网上购物的“虚”的感觉。如在中国,目前采用货到付款方式比较让人认可。

其次,设计订货系统时,要简单明了,不要让消费者填写太多信息,而应该采用现在流行的“购物车”方式模拟超市,让消费者一边看物品比较选择,一边进行选购。在购物结束后,一次性进行结算。另外,订货系统还应该提供商品搜索和分类查找功能,以便于消费者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需要的商品,同时还应对商品提供消费者想了解的信息,如性能、外形、品牌等重要信息。

再次,在选择结算方式时,应考虑到目前实际发展的状况,应尽量提供多种方式方便消费者选择,同时还要考虑网上结算的安全性,对于不安全的直接结算方式,应换成间接的安全方式,如8848网站将其信用卡号和帐号公开,消费者可以自己通过信用卡终端自行转帐,避免了网上输入帐号和密码被丢失的风险。

最后,关键是建立完善的配送系统。消费者只有看到购买的商品到家后,才真正感到踏实,因此建设快速有效的配送服务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在现阶段我国配送体系还不成熟的时候,在进行网上销售时要考虑到该产品是否适合于目前的配送体系,正因如此,目前网上销售的商品大多是价值较少的不易损坏的商品,如图书、小件电子类产品等。

网络营销渠道优势

基于网络媒体的网络营销推广优势日益明显,具体表现在六大方面:

一、互动性强。

二、口碑传播成为主流。

三、大众传播和小众传播有机结合。

四、传播效果可量化。

五、传播信息可积淀。

六、传播形式多样化。

2.营销概述 篇二

1.1 产品观念。

产品观念是一种与生产观念类似的经营思想, 消费者或客户总是欢迎那些质量高、性能好、有特色、价格合理的产品, 它片面强调产品本身, 而忽视市场需求, 以为只要产品质量好、技术独到, 顾客自然会找上门来。生产观念和产品观念都属于以生产为中心的经营思想, 其区别在于:前者注重以量取胜, 后者注重以质取胜, 二者都没有把市场放在首位。现在的电力企业也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上, 放在电力生产、输配供电的各个环节上, 很少去研究电力市场需求及其采取的策略上。

1.2 推销观念。

推销观念是生产观念的发展和延伸。这一观念强调如果不经过销售努力, 消费者就不会大量购买。在此观念指导下, 企业十分注意运用产品推销术和广告术, 向现实买主和潜在买主大肆兜售产品, 以期压倒竞争者, 提高市场占有率, 取得较为丰厚的利润。可以说, 现在很多电力企业在没有投入自觉的改革前, 还处于这个阶段。

1.3 市场营销观念。

企业的主要目标不是单纯追求销售量的短期增长, 而是着眼于长期占领市场阵地。“顾客是上帝”、“顾客至上”、“顾客才是企业真正的主人”成为现代企业家宣传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开始注重市场调研, 在消费需求的动态变化中不断发现那些尚未得到满足的市场需求, 并集中企业一切资源和力量, 千方百计地适应和满足这种需求, 以能在客户的满意之中不断扩大市场销售, 长久的获得丰厚的利润。

1.4 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社会市场营销观念的经营思想是对市场营销观念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它的基本内容是:企业提供产品, 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 而且要符合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 企业要关心与增进社会福利, 要将企业利润、消费者需求和欲望、社会整体利益三个方面统一起来, 统筹兼顾, 求得平衡与协调。单纯的市场营销观念提高了人们对需求满足的期望和敏感, 加剧了满足眼前消费需求与长远的社会福利之间的矛盾, 导致产品过早陈旧、物质资源浪费, 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2 市场服务理念

供电企业的营业窗口是主要的对外机构, 其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电力企业整体市场营销活动的效果。因此, 有必要对服务企业的市场营销进行分析。对服务企业来说最主要的差异化因素是对顾客服务的质量。顾客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高级, 对服务标准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许多企业已经清醒地认识到, 为了在今天高度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需要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和质量。顾客服务是以企业的有效运作和顾客满足为向导, 通过加强与顾客的联系和沟通, 不断满足顾客的要求, 为顾客提供完善的服务以实现营销目的的一种营销方法。顾客服务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 要求面面俱到, 严格管理。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使公司的整个经营付出惨重代价, 因此, 顾客服务己成为服务企业经营中制胜法宝。

服务企业的行为按照是否与顾客直接接触, 分为前台活动与后台活动。顾客服务的基本要求是尽量扩大前台活动范围, 使顾客接触到更多职责相关而又相互独立的服务人员, 这样既能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又便于企业进行追踪调查。要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 首先要建立有效的顾客服务组织。

顾客服务与服务业的服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前者不以赢利为目的, 后者则以赢利为目的, 即把服务作为商品直接售给顾客, 因此, 顾客服务一般是免费的。

3 建立适应现代社会营销观念的电力市场

建立市场营销观念是电力企业树立市场意识的重要内容。电力企业是社会基础产业, 社会公用事业型企业, 对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电力企业必须从获得企业利润、满足电力使用者需要和有益于社会三方面统筹考虑, 才能完成社会对企业赋予的使命, 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因此, 电力企业应建立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使企业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环境保护、电力的社会效益、电力企业的自身利益等问题上做出综合平衡, 更有效地满足整个社会的电力需求。

3.1 要在统筹考虑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下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在电力生产调度中, 一方面应考虑企业利益, 实行经济调度, 使电网运行处在最经济合理的运行方式下, 使电力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 还必须考虑社会资源的最合理利用。如水电、火电互济调度、电网调峰、改革电价机制等, 都存在将资源优化配置与电力企业利益综合考虑的问题。

3.2 按照电力的相对垄断原理, 电力市场建设应采取部分引入竞争的半开放市场方式。

将能够引入竞争机制、进入市场的环节尽可能开放, 将涉及整体资源优化配置的环节保持统一经营, 以求得电力整体效益、社会效益的提高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我国目前电力行业的实际情况, 应采取发电市场和销售市场开放、输电市场和配电市场垄断经营的半开放方式。

3.3 根据电力市场的连续性原理和整合原理, 结合我国电力工业的现状, 我国的电力市场建设采取三段式的改革进程。

首先, 电力网从输电到配电应该是一个统一优化的整体网络, 作为一个整体市场, 有利于整体优化, 减少网络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其次, 输配电合一, 有利于电网的生产调度和运行。再次, 半开放电力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形成, 是目前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3.4 输配电市场应为分层次市场。

可分为国家输电市场、区域输电市场、省级输电市场和城乡配电市场四个层次, 国家输电市场经营区域间交换电量;区域输电市场经营省间交换电量;省级输电市场经营城市配电市场间交换电量;城乡配电市场向电能交易机构购买电能, 向售电市场销售。我国电网结构, 区域和省域电网及城、乡电网均形成, 区域以下的输配电市场建设可逐步开展, 区域输电市场和省级输电市场应同步建设, 以消除时间壁垒, 开展正常竞争。

3.5 售电市场是直接面对用户的市场, 涉及面大, 社会影响大, 应加快建设步伐。

目前, 建立售电市场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按照电力需求层次原理, 售电市场可以从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服务需求、价格需求三个需求层次来建设。在当前电力供应较为充足的情况下, 用户的电力需求是容易满足的, 急需解决的是服务需求, 应尽快改变过去输配合一的管理模式, 实现输配分离, 建立售电竞争市场, 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价格需求可在国家定价的基础上, 实行有限制的竞争, 以促进降低成本、降低价格。

参考文献

[1]吕海勇.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J].科技与企业, 2012 (22) .

3.汽车概述(二) 篇三

蒸汽机的燃料是在汽缸外面燃烧的,因此其热量很容易散失,热效率很低。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人们便开始积极研究使燃料直接在汽缸内燃烧的动力装置,即内燃机。

1860年,法国发明家勒努瓦成功地研制出了一台使用煤气作燃料的单缸二行程内燃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内燃机。

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成了第一台往复式四行程内燃机。这种内燃机利用活塞往复运动的4个行程,将吸入的煤气与空气的混合气压缩后,再点火燃烧,大大提高了内燃机的热效率。

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装用汽油内燃机的三轮汽车(图1)。这辆三轮汽车采用钢管焊接车架,轴条式车轮,发动机为单缸四行程,工作容积1687ml,转速200r/min,功率113kW,最高时速18km/h。

同年,德国人戈特里布·戴姆勒也成功地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图2)。该车发动机为单缸四行程汽油机,水冷,转速750r/min,时速15km/h。

由于装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轻便、快速、舒适,并且一次加油行驶的路程较长,因此,它一问世,便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同时也标志着汽车的真正诞生。

三、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概况

汽车是重要的运输工具,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汽车工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综合性强、经济效益高的产业,世界各个工业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把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的研制、生产、销售、营运,与国民经济行多部门都息息相关,对社会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要求交通运输工具也要有相应的发展。同时,石油工业的发展,已能提供足够的燃料,机械工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先进的加工设备。因此,从德国人本茨和戴姆勒于1886年制造出第一辆内燃机汽车开始,法国于1890年,美国于1893年,英国于1896年,日本于1907年,俄罗斯于1910年,相继制造出了汽车,使世界汽车工业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20多年间,是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初步形成时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和美国。

德国从1886年开始,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到1901年,已有12家汽车制造厂,年产汽车884辆。7年以后,汽车制造厂猛增至53家,年产汽车5547辆,不仅能供应国内市场,而且有大量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到1914年,德国汽车年产量已达到2万辆,汽车保有量达到10万辆。

在德国的汽车制造厂家中,最大、最有名的是奔驰汽车公司和戴姆勒发动机公司。奔驰汽车公司从1894年开始成批生产“维洛”牌小汽车。该车首先采用了橡胶充气轮胎。其结构形式类似于现在的自行车轮胎。到1899年时,这种车的年产量已达570量。戴姆勒发动机公司于1900年设计的双座汽车,采用双缸发动机前置后轴驱动的总体布置形式,四档变速器,方向杆置于转向盘上,并首次采用了脚踏式油门,最高时速达40km。1901年,戴姆勒发动机公司首先应用了喷嘴式化油器和磁电机点火装置,使发动机的性能大为改善。1926年这两家公司合并,成立了戴姆勒-奔驰公司。直到今天,这家公司仍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汽车制造厂商,其产品梅赛德斯-奔驰牌汽车,在中高级轿车领域闻名世界。

美国的第一辆汽车是由杜瑞亚兄弟于1893年制造的,这辆车为电起动,装用单缸四行程化油器式发动机。1896年,亨利·福特制造出了自己的第一辆汽车。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同年推出福特A型车。1908年,著名的福特T型车问世,该车采用直列4缸发动机,功率141kW,结构紧凑,设计简单,容易驾驶,价格低廉,受到美国人民的欢迎。

4.市场部营销计划申请概述 篇四

为了使市场部更好的开展工作,特提出以下建议,望领导能慎重考虑及回复。

一、现百度网站自动回复内容比较单一,本团队经协商将内容改成以下模式:您好!恭喜您已成为我们公司的幸运客户!愿您与非凡一起携手共创美好家园!您已获得网上咨询优惠礼包(免费量房、免费设计平面布置图、效果图费用8折优惠)想了解更多优惠,请您速与我们联系!

二、为了能在小区更好的开展工作,本团队需要配置以下工具:

5.地产营销总监岗位职责具体概述 篇五

2、规划公司销售系统的整体运营、业务方向,领导团队建设;

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公司销售系统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不断进步;

4、依据公司整体销售目标,提交销售计划方案,监督实施销售全过程,完成销售任务;

5、制定市场的经营前景规划和市场设计工作;

6、培训市场营销人员,建设和管理高素质的营销团队,指导其完成公司计划、市场营销任务;

7、组织开展市分析,拟订市场策划方案、公关方案、广告策略与推广方案;

8、对广告制作、公关活动、楼盘促销活动和销售工作予以指导;

9、建立、拓展与客户、社会各界的关系,建立健全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10、监督、检查客户及售后服务情况,确保客户服务质量;

6.营销概述 篇六

我们的事业比蜜露桃还甜

——大团镇实施《大团蜜露桃优质品种栽培、营销技术推广》概述

大团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大团镇果园村就种植了500多亩桃树,品种以寻常普通的“太仓”、“玉露”、“白凤”为主。九十年代中期的某一天,有人发现有一棵桃树结出的桃子特别大,原来这棵树是基因突变而成的优良单株,好比是草窝里飞出的“金凤凰”。果园村党支部、村委会抓住了这个天赐良机,请来市、区里的果树专家进行指导,专门成立科研攻关小组,开辟了10亩优良单株繁育基地,经过三年的寻觅优良母本嫁接、反复筛选,终于培育出一种果大形美、吃口鲜甜的优质新品水蜜桃,命名为“大团蜜露”。九十年代末,“大团蜜露”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各类评比中屡获殊荣,多次在上海市优质桃评比中荣获金奖。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大团蜜露桃品质不断优化。接着引导农民接受新品种,使大团蜜露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大团镇成人学校根据镇政府“扩大优质品种种植规模,增加桃农科技致富收益”的决策,从新世纪初开始,就使“大团蜜露桃优质品种栽培、营销技术推广”成为燎原项目,会同镇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各村果农等各方力量,农科教三方密切结合,坚持多年,开展项目培训。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学校以教育培训为主线,以推广栽培新技术为主旨,以服务桃业产销为己任,不断创新教育培训内容,为大团蜜露桃成为浦东桃业生产的主打品种,为大团镇桃农实现丰产丰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推广大团蜜露桃栽培技术

我校通过多种途径,推广大团蜜露桃的栽培技术。一是编撰教材,免费送书。为了让更多的果农掌握科技致富知识,学校联合镇农业服务中心和市农科院、区桃子研究所专家,共同编写了《大团蜜露桃栽培技术》一书,送给参加培训的广大果农,至今累计已经送出3000多本。

二是精心组织,免费培训。从本项目立项开始,学校每年无偿为农户举办蜜露桃种植技术培训3到4次,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掌握了栽培技术。近五年来,每年培训果农的数量均达到600人次以上,基本上解决了新果农不懂技术的实际问题。三是外聘专家,现场指导。为了及时解决果农生产中的疑难技术问题,项目组每年组织开展桃树栽培技术现场研讨会,牵头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桃子研究所邵云龙等专家到大团,在桃林里向果农手把手地传授修剪、授粉、套袋、疏果等栽培技术,因时因地制宜地进行实地技术指导。学校采用现场培训或经验交流方式培训果农,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 性。这种培训形式甚至还吸引了外镇的果农也来上门讨教致富经验。

正在进行果树栽培技术培训

四是内请能人,随时服务。聘请当地能人随叫随到为果农服务。许多果农说:“要致富,多到成校听专家的课”。本镇专家王凤娟就是远近闻名的老法师。王凤娟刻苦钻研种桃技术,摸索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大团蜜露桃特点的栽培技术,如人工授粉、施用有机肥、修剪疏果、套袋防病等技术。学校长期聘请她担任老师,她以身说法,不厌其烦,毫无保留,随叫随到,热情指导广大果农,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带头作用。现在每村都有3到5名业务骨干,一般技术问题由本村的业务骨干解决。一旦遇到虫灾疾病,就组织专家会诊,解决了果农的后顾之忧。

通过镇成校近几年来的不断努力,大团镇的果农大都掌握了大团蜜露桃的栽培技术,就连搬迁到大团的几户三峡移民,也已经对自家的桃树种植技术满怀把握,充满信心。打造大团蜜露桃品牌优势

有了好的品种,就要打造好的品牌,才能有好的销路。镇成校以实施本项目为契机,落实“服务三农、强村富民”宗旨,找准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创新开展教育培训,发挥了“培训就是服务”的作用,指导帮助果农提升品牌化理念,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使果农在种好桃子的前提下,增产又增收,并使大团蜜露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为了增加桃农的经济收入,采取了两条重要措施:

措施之一是开设销售知识培训班,通过改善包装增值增收。以往采摘后的桃子在市场上的收购价每斤约为3-4元。而现在,果农们将产品通过包装再销售,均价可达到每斤5-6元,以每箱10斤计算,除去包装成本,每箱可以增值10元以上。包装箱上印刷了鲜艳的桃花桃子图案,留下了电话等联系方式,既美观大方,又便于携带;既增加了收入,又为今后的进一步销售埋下了伏笔。初期学校指导果农将20斤装的改为10斤装的礼盒,后来我们又将包装盒推广为单层12只装、8只装、甚至4只装,以适应从三口之家到年轻白领、社会各种群体的不同需求。

措施之二是开设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班,通过品牌效应增值增收。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镇政府鼓励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树立了变果农的单打独斗为抱团经营工作思路。及时开设培训班,培训对象是各个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培训重点是落实合作联社的营销策略。申凤等6家龙头合作社联手组建南汇水蜜桃品牌合作联社,按照农协会统一的生产管理要求销售精品水蜜桃,只有糖度超过12度、个头达到200克的水蜜桃才能使用“南汇水蜜桃”注册商标、统一使用套袋、专用包装箱及经销渠道。严格推行无公害生产技术,注重知识产权意识,注册商标,申请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帮助办理各种经营证照,树立进场交易意识等方面,避免果农的不规范经营,避免果农之间互相杀价,以次充好,改变了只能一手交钱一手取货的传统交易模式,使大团蜜露桃拥有了可观的优质无形资产,使大团蜜露桃具有深远的发展空间。2001年通过了上海市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认证,成为区“十大优质农产品”之

一、全国农业品牌产品。2012年,在浦东农产品协会品牌专业委员会牵头下,浦东产水蜜桃实现了强强联合,主打同一品牌。在2012年第四届浦东农博会上,大团蜜露桃获“最佳人气奖”荣誉,“申凤”、“思甜”、“梁梁”等合作社提供的水蜜桃一亮相就被市民争购一空。新成立的大团镇农业投资公司组织了12家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参加农博会展销,3天累计销售金额达130万元。此外,大团镇选送6家合作社参加上海市优质桃评比获得了骄人的成绩,上海南汇团星瓜果专业合作社的水蜜桃获得金奖,“盛亮”、“侬欣”、“梁梁”等分别获银奖和优秀奖。

二是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首先是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桃树种植对劳动力要求不高,男女老少都能上阵,在合作社的帮助和指导下,农村许多半劳力也有事可做,或施肥整枝,或碰花包袋,或采摘分拣包装,都能有用武之地。既为广大果农找到了一条新的致富门路,又确保了一方社会的稳定。

其次是发挥了明显的示范作用。合作社规范运作取得的成功,个别种桃大户的快速致富,也为我镇其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树立了标杆,带动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走依法、规范发展的道路。目前,我镇已有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

王凤娟是我镇蜜露桃的创始人之一,她发起成立了上海团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申凤桃业专业合作社,采取了“公司+农户+基地”运行模式,以统一品牌、统一技术、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的模式,发展了300户社员,拥有300亩蜜露桃基地,带动了周边专业果农700多户。在实行标准化生产、提升质量的同时,王凤娟十分注重打响品牌。1998年,她率先为桃子注册了商标,是南汇第一个注册的水果商标。通过注册商标、打响品牌,提高了“大团蜜露”桃的知名度。“申凤”水蜜桃多次获得上海水蜜桃评选的金奖。2009年获得“上海市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上海市第二批守信农民专业合作社”、“上海市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大团水蜜桃掌门人王凤娟

第三是产生了强劲的辐射作用。以合作社的优质服务为保障,每年桃子销售的经济收益有可指望的预期,因此带动了大团蜜露桃产业的大发展。目前在大团全镇基本农田34699亩中,水蜜桃种植面积已发展到近1万亩,平均亩产量已达2000多斤。以户均3亩桃树计算,每亩实现销售收入8000多元,户均可实现收入2.4万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周围乡镇的种桃热潮正以大团镇为原点迅速扩散,邻近的奉贤区四团镇、奉城镇的农民也跃跃欲试,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作用。燎原项目的实施,使大团蜜露桃为代表的水蜜桃产业正如星火燎原,蓬勃发展。

2001年,果农沈强在团新村大治河边租了10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优质水蜜桃,并在桃园里放养浦东三黄鸡和草鸡。这些鸡在桃林中奔走活动,吃青草、啄虫子,只只体格健壮、肉质鲜香。上市后,尽管要卖到上百元一只,但饭店宾馆还是催着要货,此举使沈强养鸡收入大大增加。于是,他成立了上海思甜家禽养殖合作社,申请注册了“联手”牌商标并构建营销网络,联合40多户桃农、鸡农尝试桃鸡结合立体种养模式。“桃鸡”结合的生产模式一举多赢。桃林为鸡提供了空旷凉爽的“运动场”,鸡为桃林灭虫除害,鸡粪经生物菌发酵处理后又滋养桃林,有利于桃树生长,提高桃子质量,还可以获得鸡和蛋的收入。一般每亩可放养30只鸡,一年2茬,产出60只鸡。至少可以增收3000余元。在交大农学院专家的支持下,还引进了一种具有免疫功能的“绿叶草”种植在桃树下,绿叶草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还成了鸡喜爱的食物。经过多年摸索,上海思甜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桃鸡”结合种养模式技术日趋成熟,不仅加入合作社的60多位社员得益,还带动了100多家养鸡户,增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通过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大团和周边地区的果农参与,以合作社加基地加农户的模式,形成规模效应,有助更多农民致富。

第四是促进了民间的交流活动。每到桃子收获季节,常能看到有人提着一箱箱桃子往来于大街小巷,与亲戚朋友共同品桃,交流信息,沟通感情,桃子成了润滑剂。

2012年,海峡两岸知名的“水蜜桃之乡”——台湾桃园县复兴乡和上海浦东大团镇签署了农业交流合作备忘录,以“桃”为媒推动相关合作,促进两地农业观光产业互动与发展。根据协议,大团镇、复兴乡在各自举办与“桃”有关的文化或节庆活动期间,将互派交流参访团,加强双方的文化交流,推动两地农业互动与发展,在栽种技术、营销品牌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方面可以加强交流取长补短,相关产业可以互通有无。同时,强化两地农业互动及人才交流,鼓励企业相互赴对方投资并为其提供必要协助。根据两岸经贸合作机制,大团镇与复兴乡还将共同开拓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共同造福两地农户。为增进交流合作,双方将建立即时互通与联系渠道。

桃花节期间在参观

第五是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赵桥村梁梁蔬果合作社是我们大团成校的燎原项目培训实训基地之一。该合作社多年来坚持为果农们提供培训场所,提供技术服务,带领果农实现产业化生产,每年帮助果农销售90多吨水蜜桃。负责人程彩燕是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现在是大团桃园女“掌门人”。她从种植、养殖起家,2008年后向观光旅游农业“跨越”。合作社变成了国家旅游局3A级景点——大团桃园,2008年、2009年成为上海桃花节开幕的主会场。2010年至2012年一直是上海桃花节的分会场之一。每年三四月清明节前后的两个星期里,平均每天要接待5000名市民来赏花踏青,节假日、双休日更是摩肩接踵,桃园生意好得真是不得了,圆子塌饼农家菜大受上海市民的青睐。市民不预订的话吃不到,只能跑到大团镇上的其他饭店品尝。大团的餐饮、交通、宾馆、农家乐等第三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搭起大团蜜露桃销售桥梁

随着大团蜜露桃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桃子产量也逐年增加,产品销售难、销售乱成为影响大团蜜露桃产业发展的突出矛盾。为改变这一现状,把营销技术作为本项目的创新培训

课程。而营销方面的培训教育工作,就是镇成校的特色课程。早在2006年6月5日,上海市历史上第一次126人的农产品经纪人执业资格培训班,经纪人在参加培训

在大团镇成校正式开班。这种班级连续开设了三年,直至近年,学校仍然每年在四、五月间进行1到2次的农村经纪人培训,主要课程有《上海市经纪人条例》、《合同法》、《农产品营销理念》、《农产品经营技巧》等。通过几年培训,一大批农村经纪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学到的知识以及自身的经验与胆识闯荡市场,担当起了牵线市场——农家的红娘。

如团新村三峡移民牟之奎,手持经纪人证书,加入到经纪人的行列,开始了走南闯北、开辟市场的历程。对此,《东方城乡报》曾作过专题报道。为使农村经纪人培训持续进行,我们学校老师主动积极地参与先进事迹的宣传,总结亮点,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农村经纪人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参加到经纪人的行列。

大团镇政府及相关部门帮助果农搭建营销基地。一是在本镇南团公路旁建造了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瓜果批发市场;二是组织更多的果农参加每年的上海农副产品博览会。博览会一方面让广大果农开阔了眼界,推广自己的农产品,另一方面也为大团镇的瓜果产品销售搭起了更大更宽的立交桥。历年来大团蜜露桃的产量逐年提高,而其销售不受制约,反而越销越远,越销越畅,名扬四方。

大团成校还连续三年开设了“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培训班,指导帮助农民开辟网上交易新渠道,同市内外素不相识的集团公司、果品市场、宾馆、超市等客户建立了新颖的供销关系。

7.企业计划管理概述 篇七

计划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龙头, 其作用和重要性正逐渐引起企业领导的高度关注, 同时也带来了企业经营效益和管理效率的极大提升,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企业将各项经营活动纳入统一计划进行管理。企业计划管理的内容包括:根据有关指令和信息组织有关人员编制各种计划;协助和督促执行单位落实计划任务, 组织实施, 保证计划的完成;利用各种生产统计信息和其他方法 (如经济活动分析、专题调查资料等) 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并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据此评定生产经营成果;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 及时对原计划进行调整, 使计划仍具有指导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企业通过对计划的制订、执行、检查、调整的全过程, 便能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 有效地协调企业内外各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对“计划”的理解

计划是经营管理者在特定时间段内为实现特定目标体系, 对要完成特定目标体系而展开的经营活动所做出的统筹性策划安排。“计”是在特定时期段内, 为完成特定目标体系而对展开的经营活动所处综合环境、企业内外影响因素以及企业自身发展历史性对比等项因素的归纳总结和科学分析。“划”是依据“归纳总结和科学分析”所得出的结论, 制定相应的措施、办法以及执行原则和标准。

“计”是战略性的, “划”是战术性的, 由此可以看出计划本身的内涵就具有全面性, 关键问题是对“计划”内涵的深刻理解程度。例如:“编制计划与计划的编制”, 从字面上看, 虽然只是“计划”两字的位置不同, 但其所隐含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 也就是说:计划是经过充分研究、讨论和分析后制定出来的, 绝非是依照往年惯例、不加分析地编制出来的。

通过对什么是“计划”的讨论, 得出了“计划”两字本身就具备了全面性、系统性和统筹性的特征。因此企业任何经营活动无论大小, “计划”的有无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经营效果。

二、计划的重要性

任何一项经营活动只要有了“计划书”, 就说明企业的经营活动在执行前经过了科学预测、全面分析、系统筹划, 以及对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从而确保了企业经营活动结果是可预测、可控制的。反之, 没有计划书其经营活动必然是盲目的、盲动的, 其经营活动的结果也将是不可预测的、不可控制的, 那么这个企业的经营班子也必然是失败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企业任何一项经营活动都不允许处于盲目的、盲动的状态, 其经营效果必须处于可控状态下。换言之, 计划是企业经营决策者意志和理念的具体体现。因此, 计划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 经营决策者为实现自己的意志和理念必须要不断的夯实和巩固这个基础, 不断提高计划的科学性。

三、计划管理的本质

就计划本身而言, 按照企业经营活动的特性划分, 类别繁多, 主要存在以下个性差异:计划内容不同, 操作方法不同, 所涉及的执行人不同, 计划结果的考核方法也不同, 但是各类计划还具备一个共有的特性, 即计划的普遍性:计划的编制、审核、执行和考核的过程是统一的, 对“统一过程”的管理称为“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本质上属于控制类管理, 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控制, 这种控制首先是企业自身的控制, 其次才是同级监察、审计部门的控制和上级职能部门的控制。企业自身的控制是计划管理的责任主体, 对经营结果负责;同级审计部门和上级职能部门的控制是计划管理的监督主体, 对经营活动的质量负责。计划管理责任主体的控制对象是计划执行体系的效率和计划实施过程的有效性;计划管理监督主体的控制对象是计划实施全过程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程度, 发现问题及时纠偏。

四、计划管理的三阶段

计划管理按其特性定位, 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事前”管理:主要是对“计划”的审核。企业依据各项基础性条件, 编制各项、各类企业经营活动计划书, 对计划书的可行性、可靠性形成审核体系, 保证审核效果, 从而确保计划的可行、可靠。审核体系包括:数据统计、数据的无量纲化分析、历史对比 (纵向) 和行业对比 (横向) 、建议性结论这四个基本环节。审核体系中, 数据的无量纲化分析是关键环节, 它能将不同类型的企业数据转换后实现同口径比较, 数据统计环节是基础, 纵、横向对比是手段, 结论是目的。“事前”管理中的审核体系目前企业并未全面、有效地掌握和运用, 公司实施对这些环节的有效控制, 能确保计划的可行和可靠, 并为计划的“事中”管理提供操作平台。

“事中”管理:主要是对“计划”执行体系工作效率的管理。对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偏差, 首先要做到超前预测, 其次是做到措施有效, 对执行效果的跟踪是“事中”管理的主要工作, 从而确保计划执行的效率。“事中”管理的责任主体是企业自身, 监察、审计部门的“事中”管理主要是对计划执行质量的控制。

“事后”管理:主要是对“计划”实施完毕后的绩效考核、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汇编材料、归档备案。是“事后”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五、计划管理的一般方法

计划管理的对象是各类单项计划、综合性计划、年度计划和周计划等, 无论何种计划都具备“执行期”这一共同点, 只是“执行期”长短的不同。因此, 计划管理必须遵循体系化原则, 即对“计划”的全过程管理实施体系化控制, 按照计划类别、项目和具体工作内容, 分门别类地实施“三阶段管理和图表化管理”。

计划管理中, 计划的编制是基础, 审计是手段, 执行是保障, 考评是结论。企业要想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和效率, 首先要确保计划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而计划管理审核体系中的四个基本环节的工作质量不断提升, 又是确保计划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条件。因此, 提高计划编制的科学性、计划审核的独立性、计划执行的有效性和计划考评的公正、合理性, 是公司目前面临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公司各部门的主要精力, 应放在各种计划的编制、执行、检查和考核上。

公司的计划管理根据“统一领导, 归口管理”的原则, 全公司分部门进行管理。公司应安排有计划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 各部门都分别是各种专业计划的归口部门。公司的各项计划必须认真进行综合平衡, 坚持“积极平衡, 留有余地”的原则, 不留缺口, 不“打埋伏”。

8.英美文学辞典概述 篇八

关键词 英语文学 文学辞典演变

一、引言

公元前4世纪,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的文学专著《诗学》(Poet—ics)问世,它第一次对悲剧、喜剧等被后人广泛沿用的术语进行了归纳,是古希腊唯一一部系统阐述戏剧理论的著作,总结性地探讨了古希腊悲剧艺术的成果。这部著作也是欧洲戏剧理论的开山之作和奠基之石,一直被看作一部重要的文学典籍。从12世纪开始,《诗学》被陆续译为各种欧洲语言。1498年,瓦拉将其译为拉丁文后,《诗学》逐渐对欧洲文学产生影响。但是,由于这部著作长期以来遭受人们的误解和歪曲,所以,当时欧洲学者受其影响并不大。直到19世纪。《诗学》受到重视,并在欧陆广为传播。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对史诗、悲剧、喜剧和酒神颂等进行了对比,对许多文学和艺术领域的名词进行了阐释。

古罗马学者贺拉斯(公元前65—前8)于公元前1世纪创作了《诗艺》(The Art of Poetry)。《诗艺》在欧洲古代文艺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它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理论和古典主义文论,以及16至18世纪的文学创作,尤其是戏剧与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诗艺》里,贺拉斯主要从创作实践出发,对诗歌创作的“情理”、戏剧的“程式”和诗句里音步的处理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虽然相隔三个世纪,贺拉斯与亚里士多德在各自的著作里都提到了一些当时人们普遍采用的常见术语。例如,他们都提到“萨堤洛斯”剧(Satyrus),指出悲剧是从中发展而来的;“把神请下来”(deus ex machina)等在现代文学甚至影视作品里仍然是人们常用的创作手段。

人们把这两部经典著作,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看作西方早期的文学辞书。此后至20世纪前,欧洲几乎再没出现过像《诗学》一样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理论发展如此持久地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的辞书式文学理论著作。

英语语言的快速发展与变化促进了英语文学的发展。英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以及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等造就了一次次的文学巅峰。1755年,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博士编写的《英语词典3(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出版。这部辞典收有四万多个词条。约翰逊博士从许多优秀作家的作品里收集例句,阐释一些有趣的文学术语(piquant terms);他还对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做了引文和词汇说明。这部辞典曾被18、19世纪的英国作家广泛使用,据说著名诗人勃朗宁(1812—1889)少年时曾通读该辞典,为日后的文学创作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英语词典》中涉及文学方面的词语定义和注释多年来一直是文学研究者认真揣摩的对象。

二、20世纪上半叶出版的英语文学辞典

18世纪末至20世纪前的文学理论处于侧重研究作者的阶段,因此这个时期的英语文学辞典基本以作家生平传略及其代表作品概要为核心内容,1907年出版的18卷本百科全书式的《剑桥英国和美国文学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English andAmerican Literature)是这些辞典的缩影。而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人文学科的快速发展,英语文学辞典逐渐丰富起来,这些辞典按照时间或者类别编纂,有的则两种方法兼用。它们越来越多地为人们学习和研究英语文学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

在这一阶段,辞典的发展首先与现代西方文学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密不可分。20世纪初期至二战前,西方的文学理论与传统的文学理论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学者们纷纷从研究作者转为专注于文本的研究,文学理论遂以形式主义理论为主导。在这一阶段,起源于俄国的形式主义以及后来的英美新批评等文学运动虽然给英语文学带来了诸如“陌生化”(defamiliarisation)、“暴露技巧”(to lay bare techniques)、“文学性”(iiterariness)、“对话性”(dialo gism)、“复调”(polyphony)、“狂欢化”(carnival)、“细读法”(clos—ing reading)、“悖论”(paradox)、“意图迷悟”(intentional fallacies)和“感受迷悟”(affective fallacies)等术语和相关理论,以及结构主义诗学、结构主义叙事学、后结构主义文论等文学理论流派,但是,这一阶段初期的文学辞典仍然保持以作家和作品简介为主导,如约翰。库辛(John w.Cousin)出版于1910年的《简明英国文学传记辞典》(A Short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English Litera-ture)等。不过,20世纪30年代,文学辞典编纂发生了明显变化,这表现在编著者们开始将视线从单一的作家与作品概述转移到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等更加广阔的领域。例如,英国学者保罗,哈维(Paul Harvey)于1932年首次编著出版的《牛津英国文学指南》(The OxJbrd Compan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它的特点是取材广博,论述精深,风格醇美,见解独特。该辞典在20世纪60年代前被多次再版。

二战以后,西方以形式主义理论为主导的文学理论发展为以主体理论为主导,大批文学批评术语随之出现。继传统的阐释学和现象学批评之后,普莱的“批评意识”(the critical conscious)、茵加登的“作品层次和空白”(layers and gap-filling)、海德格尔的“定在”(dasein)等术语陆续进入人们的视野。同时,超越经典精神分析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也带来了拉康的“镜像阶段”(the mirror stage)、“无意识的语言结构”(language and the unconscious)等术语。文学理论研究的对象也从专注于文本研究转移为研究读者,以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理论为代表的读者取向理论(reader-ori—ented theory)逐渐走向人们研究视野的中心。罗兰·巴特的“作者之死”(death of the author)和克里丝蒂娃的“说话的主体”(the speaking su bject)等理论越发为人们所关注。现代文学辞书越来越多地反映文学发展的新动向。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文学辞典是约瑟夫·西普利(Joseph T.Shipley)1970年编纂出版的《世界文学术语·体裁·技巧·批评辞典))(Dictionary of World Liter—

ary Terms,Forms,Technique,Criticism)等。

三、20世纪下半叶出版的英语文学辞典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后现代主义理论、新历史主义和文化唯物主义、后殖民主义理论等为中心的社会一历史一文化理论又给现代人带来了诸如“现代主义与错误意识”(modernism and false conscious hess)、“艺术光环与机械复制”(aura and mechanical reproduc—tion)、“两性同体”(androgyny)、“类像”(simulacra)、“宏大叙事的终结”(the end of Grand Narratives)、“消费文化”(consumer cul—ture)等术语。这些艰深复杂的新术语和新概念爆炸式地频频涌出,促使人们在学习和研究西方文学的过程中对各种工具书愈发依赖,这使得20世纪下半叶的英语文学辞典得以更加快速地发展。在我国,除了学习和参考借鉴一些传统的以作家和作品简介为主的辞典外,20世纪80年代末及90年代的大批英语文学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曾深受英国学者罗吉·福勒(R.Fowler)编著的《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辞典》(A Dictionary of Modern Critical Terms)(1987),美国学者Joseph Childers和Gary Hentzi编著的《哥伦比亚现代文学和文化批评辞典》(The Columbia Dictionary of Modern Literary and Cultural Criticism)(1995),以及我国学者编著的《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辞典》(林骧华,1989)等反映当代西方文学发展动态的辞书的影响。

在研究、介绍、阐释新的文学术语、文学动态和新流派的同时,文学中反映出的传统文化也受到重视,如《盎格鲁一撒克逊文学文化渊源》(The Sources of Anglo—Saxon Literary Culture)、《西方文学典故词典》(A Dictionary of Western Literary Allusions and Quotations)(谢金良编,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外国典故词典》(林书武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等引导人们追根溯源。

一些反映典型事物的象征意义和文学传统的辞典,如汉斯·贝德尔曼(Hans Biedermann)1989年以德语编写出版、于1992年由詹姆斯·胡布尔特(James Hulbert)译为英语的《象征意义辞典》(Dictionary of Symbolism),以及由彼得-坎姆普(Peter Kemp)编写的《牛津文学引文词典》(The Ox ford Dictionary of Literary Quotations)(1997)等,在当时均影响了我国英美文学界。

四、21世纪我国出版的英语文学辞典

进入21世纪,我国学界在英美文学、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文学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进入新阶段,对外交往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术对话使我国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学者和更多勤奋探索的学习者。专业化的学习和研究带来了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美国文学辞典:作家与作品》(虞建华主编)是中国第一部有关美国作家和作品的专业辞书。该辞典共收录作家和作品词条506个,每一个词条均占一页,按作家的汉译姓氏拼音排序,按出版年代排序的作品词条紧随其后。作家词条主要介绍作家生平和创作,作品词条主要提供故事梗概、必要的创作信息及简短的评述。该辞典所收作家及作品截至2005年。书中还附有作家姓名和作品名称的英文索引,以方便读者根据英文原名查找所需资料。

同时,大批经典文学研究辞典也被介绍进来。例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引进了英国学者M.C.霍华森(M.C.Ho—watson)和I.希弗斯(fan Chilvers)编著的《牛津古典文学辞典》(Ox for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Literature)。该辞典为1989年版的The Concise Ox ford Companion to Classical Literature的缩写本。辞典涵盖的内容始自公元前2200年古希腊人的先民进入希腊时,它对公元三世纪的基督教作家至五六世纪之间的哲学派等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基本都列有词条,对从中世纪至文艺复兴这段时间与古典文学有关的事件也有词条进行概括介绍,该辞典收录了大多数著名古典作家、作品及作品中的人物,一些对“悲剧”和“戏剧”溯源的文学术语,以及大量涵盖历史、政治、社会和艺术背景的词条。它成为人们学习和研究欧洲文学的必备参考书之一。

费力斯·哈特诺(Phyllis Harmoll)编著的《牛津戏剧辞典》(2000)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引进出版的另一种牛津英语百科分类辞典,它对戏剧的过去与现状进行了权威的阐述,是一部受到高度赞誉的畅销工具书。该辞典收录了2500多个词条,涵盖各地区各时代的戏剧,介绍了著名剧作家、演员、设计师、制片人和评论家,著名剧院、戏剧公司和戏剧节目以及各种戏剧风格,内容全面、清晰、权威。次年,该社又引进了英国学者汉密尔顿(Ian Hamil—ton)的《牛津二十世纪英语诗歌辞典》(Ox,ord Companion to20th—Century Poetry)。该辞典收人了一批著名诗人撰写的条目,其中包括一系列有关作者和题材的极其精彩的评语,如汤姆·波林评特德·休斯,西姆斯·西尼评罗伯特·洛厄尔,以及安妮·史蒂文森评西尔维亚·普拉斯等。该辞典对所选的1500名诗人的生平作了介绍,并对他们的作品作出评价,书中还收录了有关文学刊物、文学运动和评论术语等的条目。

这一阶段,在我国引进的辞典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文学术语类辞典,这与前文提到的现代西方文论的快速发展分不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引进的由英国学者鲍尔迪克(Chris Baldick)编著的《牛津简明文学术语词典》(Ox ford Concise Dic—tzonary of Literary Terms)就是其中一例。该辞典详细地解释了1000多个文学术语,涉及的体裁从古代的颂歌到当代黑人的快板诗,从通俗的新浪漫故事到贵族阶级的假面剧等;内容广泛,覆盖传统戏剧、诗歌、修辞和文学史等;它还较全面地收录了当代文学理论各学派的最新词语;解释了与文学、语言相关的常用外来语;提供了一些词语的变体,并为较难发音的词语标注读音。

目前,文学术语类辞书中影响较大的当数《文学术语汇编》(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该辞典初版于1957年,编著者是编纂《诺顿英国文学选集》(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的美国著名评论家艾布拉姆斯(M.H.Abrams)。近半个世纪以来,该辞典多次修订再版,2004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将其引进出版。该辞典内容特别丰富,不仅包括当代重要的名词和术语,以及数千年来西方文学史上出现的重要名词和术语,还涵盖了文学、文学史、文学批评等三个方面的多项内容,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文学术语辞典。每一个词条都附有供读者进一步学习研究的书目,重点词条不仅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概括其基本定义,还用相当的篇幅讲述该术语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脉络,或者对其在不同语境中流传演变的情况加以探索。编者对书目的选择十分用心,对一些重要书目作了简要述评。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编者不仅费心地列出了词条的索引,还做了有关书目作者的索引,通过这些制作精细的索引,读者查找词条极为便捷。

除了上述辞典外,文学术语类辞书中影响较大的还有喀登(J.A.Cuddon)和普瑞斯顿(Claire Preston)于2000年编著的《文学术语与文学理论辞典》(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and Liter—ary Theory)。这部辞书同样注意选收最新出现的名词术语,普遍受到专家和读者的好评,在学术界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9.安化概述 篇九

(2007-03-15 15:31:31)转载

安化县位于湘中偏北、雪峰山脉北段、资水中游,北纬27°58′54″~28°38′37″、东经110°43′07″~110°58′51″〖JP〗之间。东接桃江、宁乡,西靠溆浦、沅陵,南临涟源、新化,北毗桃源、鼎城。东西长123.76公里,南北宽73.46公里,总面积4950.2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3%,县域面积列湖南第三。2000年,安化县辖东坪、清塘铺、梅城、仙溪、大福、长塘、羊角塘、冷市、小淹、江南、柘溪、马路、奎溪、烟溪、渠江、平口等16镇,高明、乐安、栗林、东山、滔溪、龙塘、洞市、杨林、田庄、木子、苍场、古楼、南金等13乡和新桥建镇试验区,共有村(居委)1180个,总人口95.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8万人。居民主要系汉族,少数民族有25个864人,大都为杂散居。

远在太古时,安化境域是一片海洋。距今约8亿年左右,江南古陆隆起,原始的雪峰山脉形成。距今6000万年兴起的、至今仍在活动的喜马拉雅运动,控制了湖南山脉的走向和水系的分布,县境的山脉和水系因此而形成。后经长期的风化、水蚀、冲刷、切割作用,才呈现出今日县境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全县山地占82%,丘陵占11%,冈地占2.5%,平谷地占2.8%,水域占1.7%。地势从西向东倾斜,西部九龙池,海拔1622米,东部善溪口,海拔57米,相对高差1565米。境内崇山峻岭,重峦叠嶂,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63座。资水横贯县境中部,境内干流5公里以上的溪河170条。1961年柘溪电站关闸蓄水,形成柘溪水库安化境内水面85平方公里。据90年代初土地详查,全县有耕地406万公顷,其中稻田3.02万公顷,常年作土104万公顷。

安化地处东亚季风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的特点。历年(1955~2000年)年平均气温为16.2℃,与1955~1985年平均数吻合。一年之中,1月份最冷,极端最低气温-11.3℃,7月份最热,极端最高气温41.8℃。年平均无霜期275天、日照1335.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706.1毫米,较1955~1985年平均数多33.2毫米。雨水60%集中在4-7月。不同地域雨量相差很大:洞市—竹溪坡—熊家山一带多至1817~1851毫米,而清塘—黄柏界一带少至1414~1428毫米。

全县盛产松、杉、竹、果、茶叶、油茶、油桐、棕片、药材等,有木本植物103科1022种;钨、金、锑、钒等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39种,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和有色金属之乡。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150万千瓦,除已建成的湘中明珠——柘溪水电站外,还建有小水电站142处,总装机容量2万多千瓦。

安化地灵人杰。据史料统计,自宋至清,安化考中进士以上14人、举人117人。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有清代两江总督陶澍、云贵总督罗绕典、著名书法家黄自元。20世纪初,李燮和、李唐等最早参加华兴会、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成为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的几十年革命斗争中,姚炳南、卢天放、刘肇经等大批革命志士前赴后继,共有389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安化更是英才辈出。在政界、军界和科技、教育、医学、文史、体育界出现了相当一批出类拔萃的人物。如国家工商总局局长王众孚(2002年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中纪委副书记夏赞忠、工程院院士龙驭球、原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邓克明、广州军区副参谋长李作成等。世界羽坛冠军唐九红、龚智超、龚睿娜、黄穗,都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安化历史悠久。小淹镇青桑村旧石器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距今1.5万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安化为古梅山之域,汉属益阳县地。唐僖宗光启二年(886),梅山峒蛮断邵州道,不与朝廷通。直至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朝廷遣章开发梅山,置安化县。据历史资料记载,宋置县后,放开对县境瑶人的禁锢,居民生产生活较为安定。宋末至明代中叶,战乱频仍,疾疫灾荒不断,人口锐减,田土荒芜。明万历年间,县内采矿炼铁、采制黑茶兴起,工商业已有萌芽。清代初、中期,社会安定,朝廷奖励耕作,促进了农业发展,工商企业也随之兴起。咸丰年间创制的红茶“湖红”,远销欧美。清末至民国初年,南北军阀混战,县境屡遭兵燹,人民生活困苦。抗日战争时期,安化成为抗战后方,长沙、益阳等地不少机关、学校及厂店纷纷迁入县境,安化工商业、教育事业一度繁荣。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社会动荡,生产萎缩,物资紧缺,通货膨胀,到40年代末,全县经济已濒于崩溃。

1949年6月28日,安化宣布和平解放。1949~1985年36年中,安化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6个5年计划建设时期。其间,尽管自然灾害频繁袭击,西方国家对中国一度进行经济封锁,反右派斗争、文化大革命等运动严重干扰,同时也出现过“大跃进”等经济建设上的指挥错误,但是,中国共产党能及时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使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向前发展。从70年代末开始,中共安化县委、县政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着力加强县境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话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种经营基地,发展各种农副产品;相应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综合利用和加速开发储量丰富的地下矿藏。这些都为以后全县经济实现新的飞跃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6~2000年,是改革开放的15年。15年来,全县人民在中共安化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跟党中央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全县农村在稳定并不断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发展规模经营,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经济领域,全县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成功地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已在全县基本形成。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他各项改革全面推进。计划工作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宏观调控、积极引导、放开搞活,扶持各项事业发展的市场经济转变。价格体制由大部分实行国家定价向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方向发展。财税体制实行县对乡镇财政体制包干,并推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人事制度方面,实施人员分流,推行公务员制度,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招录干部。教育方面,调整教育布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乡(镇)两级政府部门,按照精简、统一、效率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推进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大大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服务功能。此外,金融、外贸、投资、流通、住房、社会保障、科技、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各项改革已成为推进全县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动力。

1986~2000年,也是国家执行“七五”、“八五”、“九五”计划时期。“七五”时期(1986~1990),安化县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林业生产,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加快发展乡镇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力水平。“七五”规划执行情况较好。“八五”时期(1991~1995),全县坚持深化改革,调整结构,面向内外市场,综合开发资源;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坚持把安化建成以发达农业为基础,以矿冶、化工、森林、食品工业为主体,以建材、饲料工业为两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富饶山乡。前两年着重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后三年通过深化改革加速经济发展。“八五”规划执行顺利,全面超额完成各项任务和主要经济指标。“九五”时期(1995~2000),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委书记王茂林的指示,编制了《安化县1995~2000年脱贫奔小康计划》。其指导方针是:充分依靠全县人民,抓住国家扶贫攻坚机遇,扩大招商引资,走市场导向、科技进步和资源开发三位一体的经济发展道路,重点突破山地开发、支柱产业和交通建设三大领域,逐步形成稳定脱贫致富的内在运行机制,实现富民强县的战略目标。其间,因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经济指标完成不太理想,但基础设施建设成就辉煌。

在这15年间,安化尽管遇到连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尽管历经了由单一的全民、集体所有制到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封闭型计划经济到开放型市场经济的历史变革,但是,安化人民在付出沉重代价的同时,也获得了发展自己的契机:国家对柘溪库区建设的重视与投入;明确安化为全省重点林区县;1994年国务院确定安化为“八七扶贫攻坚”重点县。这三大机遇就像催化剂与助推器,为安化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很强的活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5年来,安化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县力明显增强。2000年与1987年(1986年及以前无此项统计)比较,国内生产总值由55841万元增加到20205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64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527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8040万元。主要农产品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粮食由263775吨增加到296084吨;油料由8350吨增加到23417吨;茶叶由于市场疲软,由8000吨减少到5000吨,但其中名优茶由少到多,向国内国际打出了“安化松针”、“安化银毫”、“求喜银币茶”等名牌产品;水果由2985吨增加到9300吨,其中柑橘由1675吨增加到7150吨,“宫川蜜橘”曾定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供应产品;出栏猪由27.6万头增加到48.7万头,出栏牛由0.15万头增加到8.84万头,出栏羊由0.74万只增加到17.76万只,水产品产量由1690吨增加到9715吨。15年全县累计人工造林1031万公顷,封山育林1633万公顷,1993年实现消灭宜林荒山,1996年实现全面绿化达标,获省政府授予的“全省绿化先进集体”荣称。林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新植以板栗、杜仲、厚朴等为主的经济林308万公顷,全县经济林总面积达79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7.8%,获国家林业局授予的“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和“中国厚朴之乡”称誉。2000年与1985年比较,主要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发电量由17.33亿千瓦时增加到24.79亿千瓦时;精锑由1260吨增加到2939吨;水泥由7.39万吨增加到16.69万吨;黄金由15千克增加到75千克;竹地板生产量33万平方米。渣滓溪锑品厂生产的精锑及三氧化二锑被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确认为“中国公认名牌产品”。乡镇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建玲竹业有限公司,90年代还是个小型竹木制品厂,通过几年发展,建成设计年产高档无尘竹地板100万平方米,年产值1亿元以上,年创税可达到1000万元的全省最大的楠竹加工企业。其生产的“建玲牌”竹地板获湖南省名优特新农副产品博览会金奖,产品走销市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总收入由2947万元增加到9793万元。金融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各项存款余额由10170万元增加到195652万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由10431万元增加到100466万元;保险业务费总收入由189 万元增加到14741万元,支付赔款由105万元增加到5193万元。

15年来,安化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成效显著。15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建设投资23亿元。其中,国家计划内投资建设项目1280个,实际完成投资11.63亿元,投资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农业基地和支柱产业;以工代赈资金项目2704个,实际完成投资2.464亿元,主要实施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农电、农村电信等项目工程;争取国家扶贫贷款1.3亿元,财政扶贫资金1542万元,扶持项目987个(绝大部分属固定资产投资);国家水利部和省财政投入的建设基金及地方后期扶持移民库建资金共1.6332亿元,主要用于库区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开发及移民安置等。15年间,新建、扩建和改造的重点工业企业有湘云制药厂、湘中竹木总厂、渣滓溪锑矿、太平金矿、平口水泥厂、长塘水泥厂、仙峰水泥厂和建玲竹业有限公司等。在城镇建设上,建制镇由11个增至16个,小城镇的各项配套建设相应加快。其中,建成了梅城、平口和东坪湘资三处规模较大的农贸市场。县城东坪镇建设日新月异:广播电视、电信、电力、外贸大厦拔地而起;新建沿江大道被誉为安化的“外滩”;党政机关办公大院整体搬迁;十八拐、月形山公园打扮得

秀丽多姿;橘园新村、梅园小区建设初具规模。能源建设上,新建了马迹塘至梅城11万伏送变电线路,续修扩建了廖家坪、红岩水库和将军电站,新建了长塘11万伏变电站,改造扩建了清塘等8个变电站,新建配套小水电135处,装机2250千瓦,农村电网进一步得到改造,全县通电村达到1137个。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15年间,新建了大桥—通溪、东坪—小淹、柘溪—马路、洞市—新化等多处公路,境内公路里程达3183.8公里,全县通公路的村达930个;完成了东坪—柘溪、梅城—新化、长塘—大福、羊角—沧浪坪、柘溪—马路等公路砂改油工程;搬迁和改建了湘运安化、梅城两座县级车站;新建了对口溪船运码头;安化资江大桥和怀桃公路小淹—夫溪段修建等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中。2000年与1985年比较,民用汽车拥有量由27辆增加到2123辆,民用机动船拥有量由168艘增加到251艘,客运量由92.05万人次增加到465.8万人次,货运量由13.4万吨增加到26.5万吨。邮电通信事业飞速发展。邮电业务总量由104万元猛增到4911万元,交换总机容量达到2.17万门,全县通电话村933个,固定电话用户发展到59376户,移动电话用户10846户,新蓉园寻呼用户13932户。

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各项社会事业也高速发展。科技兴县成绩显著。科普、专利工作多次获省、市先进,安化被评定或确认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专利工作试点县和“首批科普示范县”创建单位;全县授权专利241件,开发实施专利166件,取得科技成果211项,获国家、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84项。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教育部门共有学校989所(小学925所、初中55所、高中5所、职业中专3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部门与社会办学39所。2000年与1985年比较,校园面积由26107公顷增加到28633公顷;校舍面积由51.28万平方米增加到114.74万平方米;在校学生由102

855人增加到155928人。15年间共为国家输送大专院校学生5585人,为新中国成立后36年高考录取总数2387人的2.34倍;中等职业学校为县内外输送中级专业技术人才8444人。县职业中专跻身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幼儿教育、技术培训广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实现了“九五”期间计划生育的奋斗目标,1995~2000年,连续6年评为省、市先进单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9个,社会医疗机构44个,村卫生室851个,个体诊所155家。医院建设、医疗技术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全县共有26家医院上等升级,其中,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县二人民医院达到二级乙等医院标准。中医药工作达到全省先进县标准。文化工作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在繁荣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和管理文化市场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不断出新,涌现了一批新人新作,成为益阳市文艺创作的一支劲旅。文艺演出常年不断,获得多种奖项。平口文化站被列为全省10个文化示范站之一。广播电视发展迅速:先后建起县城和梅城两座广播电视大楼;建成辰山微波电视铁塔、张家山微波转播站;启动全国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县共建电视卫星地面站400个,消灭了电视盲村;有线电视在全省率先实现统建统管,所有乡镇实现微波联网,县城网络实现传输光缆化,有线电视用户增至68000户。1986~2000年,是安化体育事业的黄金时期:全民健身活动普遍开展;安化运动员在市、省、国家级比赛中多次摘金夺银;为省、国家输送了大批体育健将;安化被誉为世界羽坛冠军摇篮。旅游事业受到重视,县政府已将这一朝阳产业提到议事日程,成立旅游资源开发机构,进行旅游资源的全面考察和推介。先后开发的有红岩省级自然保护区、柘溪省级森林公园、六步溪省级自然保护区、马路龙泉洞和青龙洞等溶洞群。全县有东坪、马路、柘溪、思游风景区已审批确定为市级旅游风景区。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提高。2000年与1985年比较,职工年人均工资由998元增加到67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49元增加到1236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由4569万元增加到152亿元,人均储蓄由54.47元增加到1650.28元。历史以来安化人民缺衣少食的问题,在此时期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城镇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住房总面积由108.69万平方米增加到312.03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由7.56平方米增加到12.1平方米。农村住房新建改建速度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具雏形。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物价稳定。15年间,全县共投资6018万元,组建农贸市场23个,此外还组建乡、镇、村墟场82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6666万元增加到106353万元。环保、生态建设成绩显著。全县共投入治理污染资金4169万元,主要对东坪钒冶炼厂进行整体搬迁,对廖家坪矿业污染和国营715矿的退役环境进行治理。争取国家第一批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项目,对滔溪、伊溪、沂溪及柳溪、河曲溪流域实施了有效治理。

全县物质文明建设成绩显著,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除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长足发展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也年年有主题,年年有特色。1987年,县委印发《关于“七五”期间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十条措施》,重点以移风易俗为突破口,树立社会主义新风俗。1990年初,县委发出《关于在全县广泛开展学雷锋、讲贡献、尽义务、树新风活动的通知》,学习活动有声有色,涌现了一批学雷锋的先进单位和个人。1991年,县委成立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全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以下简称双文明)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1994~2000年,先后在全县广泛开展“做文明公民,建文明单位,创文明建设先进县”、“改进作风年”、“三德教育年”、“创文明户、文明集镇、文明单位”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同时,不断开展普法教育,使全县人民的思想、道德、法制观念不断更新,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至2000年,全县建成县直文明单位22个、文明乡镇8个,评定不同等级的“星级户”27000多户。

上一篇:四年级人物描写作文下一篇:事故隐患验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