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

2024-09-06

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8篇)

1.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 篇一

平凉市中医院关于落实

“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年”活动方案及具体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区卫计局安排的“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年活动”,我院 “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科室建设:门诊建设主要设立特色门诊,在完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眼科、五官科、口腔科等的基础上,设立中医肝病门诊、中医肾病门诊、中医妇科门诊、中医儿科门诊、中医脾胃病门诊、中医脑病门诊、中医康复门诊、针灸门诊等。完善医学康复科建设,健全、完善、提高全院急诊急救能力,科室之间协调配合能力。

二、业务管理:严格绩效考核,推进科室一体化管理。科主任负责全科,主诊组负责全组,住院、主治、副主任医师三级及科主任四级管理,住院医写病历,管理病人,主治医师帮助诊疗、病历书写,副主任医师整改提高,一组人马利益均摊,科主任负责全科的业务、行政管理工作,拿科室主任奖,负责收病人,但不具体管理病人,更不再具体写病历。推进以科室为单元的管理,全科是一个小整体,科主任、护士长、大夫、护士,利益共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仅仅是在荣誉上,更是体现在科室绩效工资发放上。这样才能使上级大夫敢管、愿管、真管,下级大夫也愿意帮助完成整个诊疗工作,实行成本核算或部分成本核算,要以纯利润核算,要让绩效工资这个价值杠杆发挥它指挥棒的作用、政策导向作用,完成医院管理。

三、加强全院及各科室急诊急救能力提升:今年开展以科室为单位的急诊急救演练,尤其是内科要开展过敏性休克、食物中毒、心源性休克、急性心梗、脑溢血等急救演练,外科系列开展失血性休克,妇产科开展羊水栓塞、胎儿宫内窘迫的急救演练,急诊科开展全院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演练,提升我院卫生应急能力,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四、纵深推进中医药联盟工作:围绕“名医、名科、名院”发展战略的尝试与实践,上下联动,以各专业科室省级、市级重点专科为单元进行专科业务发展与指导,借助医疗卫生下乡进行中医药业务指导与培训、宣传,根据分级诊疗,向上、向下转诊患者,做到”真联盟”。

五、根据《甘肃省医疗机构综合考评细则》考核内容,严格按照平凉市中医院医师不良执业积分管理制度和医疗质量(安全)报告制度,严格规范医师医疗行为,提升医疗质量,增强服务水平。

六、狠抓核心制度落实,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强抓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扩大社会影响。以病人为中心,以点带面,示范先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一)第一检查阶段(2018年1月1日~3月31日)

重点督查首诊负责制度、疑难病案讨论制度、查房(三级医生、科主任、院长查房)制度。

(二)第二检查阶段(2018年4月1日~2018年6月30)

重点督查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

(三)第三检查阶段(2018年7月1日~2018年9月30日)

重点督查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会诊制度。

(四)第四检查阶段(2018年10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重点督查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技术准入制度、医患沟通制度、转院转科制度、特诊特治告知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五)总结交流阶段(每一阶段结束后)

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形成总结报告,同时召开活动经验交流会,对工作成效好的个人予以表彰。

七、工作措施

(一)各科、各级、各类人员必须提高对落实核心制度重要性的认识,科主任为本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活动的所有工作。

(二)各科必须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

(三)各科必须对照本活动方案要求,开展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自查活动,查找医疗隐患和薄弱环节,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四)各科必须加强核心制度的学习,强化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第一的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要求所有医生尤其是毕业10年以内的医生必须人人能背诵,人人能过关。医院将组织全院考试,重点督查核心制度掌握情况。

(五)各科每一阶段结束后均必须进行总结,总结通过周会汇报和书面汇报形式进行,周会汇报由办公室安排,书面汇报在每一阶段结束的下一周必须交医务科。

医务科 2018-2-6

2.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 篇二

1 原因分析

护理核心制度是护士进行各项工作的标准, 是护理行为的法律保障, 给护士清晰、明确的指引, 利于护理工作安全、有效和高效。核心制度实施这么多年来, 仍然有诸多问题出现, 核心制度掌握不全面, 重视程度不够, 安全意识缺乏, 交接班不清晰, 查对不认真, 未遵守操作规程等, 医疗单位规章制度执行不力, 工作规范没有落实到位;护理人员缺乏医疗护理质量意识, 对医疗安全管理不重视, 没有认真学习核心制度;各级护理人员对核心制度的掌握参差不齐。作为临床护理人员, 只有正确认识护理核心制度, 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才能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 以优质的服务, 达到患者满意。

2 方法

2.1 制定完善的护理管理机制

强化制度是保障医疗护理质量的关键[2], 护理部制订并落实护理服务的工作方案, 把卫生体制改革的部署传达到临床科室, 做好各种专项工作, 严格执行核心制度, 以核心制度为指导, 确保医疗护理质量, 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服务水平, 让患者满意。

2.2 建立护理管理质控小组

各质控小组对科室工作进行定期检查, 特别注意医疗纠纷防范意识, 护理管理等因素对医疗护理安全的影响, 危重患者抢救是否及时, 护理文书书写是否规范, 是否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医疗制度和操作规程等[3]。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纠正, 对整改效果进行追踪检查, 让病区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讨论并分析原因。护理部管理与质控小组检查形成互补, 有共性的问题, 在全院召开护士长例会, 共同商讨、防范、改进。

2.3 奶酪原理的启示

讲的是尽管光线很难穿透叠放在一起的若干片奶酪, 但事实上每一片奶酪上面都有若干个洞, 这些洞代表着每一个作业环节可能产生的失误或技术上存在的“短板”。在只有一片奶酪的情况下, 当失误发生或技术短板暴露时, 光线即可穿过该片奶酪;如果有一叠奶酪, 当光线与第二片奶酪洞孔的位置吻合, 可以继续穿过第二片奶酪;当多片奶酪上的洞刚好形成串联关系时, 光线会完全穿过, 表明安全事故或质量事故必将发生[4]。护理安全源于隐患意识的提高, 查对制度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应尽可能地减少每一张奶酪上面的“孔洞”, 每个医务人员都要严格掌握核心制度, 不要盲目相信上一个环节或前一个程序做到了准确无误, 而要坚持从零做起。

2.4 熟记核心制度

冯雁等[5]的联想记忆法能增强护士对核心制度的掌握及落实, 提高护理质量。联想记忆即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的记忆方法。通过简化概括, 增进理解, 运用口诀、关键词把需要记忆的各种东西联系在一起。病区利用早交班时间和下午的时间段, 每周学习几个核心制度, 反复多次滚雪球式记忆, 再把熟记后的制度更好地应用到工作中。

2.5 专科知识的培训

每个病区都有其专科特点, 护士掌握了基础知识和专科知识, 才能更好地运用核心制度, 如外科患者的术后评估应做到:伤口评估、血运评估、体位评估、活动评估、感觉评估。护理交接班制度、给药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贯穿其中。如吸痰患者包括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新生儿、普通患者, 吸痰操作时,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抢救工作制度融入其中。

2.6 提升自身素质, 做好感动服务

感动服务优于满意服务, 护理人员在熟练掌握基础护理知识和专业技能后, 进一步提高自身修养。现代临床护理人员要做到知识丰富, 语言优美, 态度亲切, 言谈自信, 鼓励患者, 尊重患者,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患者进行沟通, 让患者在亲切、轻松、愉悦的环境里完成检查治疗, 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把感动服务更好地运用到医疗护理工作中。

2.7 对各级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培训

病区护士工作水平呈阶梯状, 对于护理培训要有选择性。在一个病区, 护师临床操作多, 对核心制度的理解及落实比较深刻, 记忆牢固。刚上班的护士, 资历浅, 理解相对较弱。主管护师虽然阅历丰富, 但由于操作相对少些, 对于一些不常用的核心制度记忆不是太熟练。由此, 核心制度的掌握落实需要有针对性, 护士长利用工作的调整、考试等形式, 不断加深护理人员的认知和理解, 达到人人牢记掌握核心制度, 促进护理质量的改进。

3 效果评价

通过对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的分析探讨, 护理核心制度指导护理工作, 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 对潜在性的危机有预见性。保证患者得到安全的治疗、检查、护理, 患者的满意度是对护理服务质量的验证。因此, 完善的制度及良好的质量标准积极有效的落实到位, 保障了护士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红.护理核心制度执行缺陷与防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8 (10) :5639-5640.

[2]李华.以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重庆医学, 2008, 6 (37) :1253-1254.

[3]鲁传冬, 石德光, 李德炳, 等.质量查房在医疗管理中的作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1, 7 (18) :636-637.

[4]杜淑英, 黑蕴红, 张秋红.基于奶酪原理对护理查对制度的再认识[J].护理研究, 2011, 4 (25) :1015-1016.

3.语文核心素养及其落实 篇三

自《意见》发布以来,“核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关键词。两年来,从理念到行动,都有了一定的推进,目前正进入学科课标与课程教学层面。

一、核心素养

要清楚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清楚“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最早由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在2003 年出版的研究报告《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Key Competencies for a Successful Life and a Well-Functioning Society)中首次提出。报告认为,核心素养是指覆盖多个生活领域的,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的重要素养。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核心素养是使个人过上他想要的生活和实现社会良好运行所需要的素养。②欧盟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这些素养是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③这是世界三大国际组织对核心素养的理解,联合国经合组织和教科文组织的理解比较一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着眼于个人生活的成功,二是着眼于社会运行的健全。欧盟的理解着眼于个人的发展和对社会的适应,缺失社会健全的吁求,同时也欠缺个体对社会健全的积极能动作用。与联合国两个组织相比,欧盟的理解更具体地指出核心素养由“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要素构成。

台湾地区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欧盟大体相同,认为“素养”是指个人为了发展成为一个健全个体,必须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不可欠缺的“知识”“能力”与“态度”,“核心素养”是“核心的”素养,是可学习、可教学、可评量的关键必要素养。④台湾教育界从操作层面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可学习、可教学、可评量。

大陆目前关于核心素养的理解主要有三种:品格能力说、基础思维说和技能说。品格能力说以林崇德、钟启泉和崔允漷为代表。林崇德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⑤钟启泉认为,核心素养指的是同职业上的实力与人生的成功直接相关的涵盖了社会技能与动机、人格特征在内的统整的能力。⑥崔允漷认为,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的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⑦基础思维说以辛涛、成尚荣和李艺等为代表。辛涛认为,学生核心素养是按照学生发展规律规定了一定教育经历后其必须拥有的基本素养和能力。⑧成尚荣认为,核心素养就是基础性素养。⑨李艺等认为,核心素养包含三个层次:双基指向,以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问题解决指向,以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方法为核心;科学思维指向,指在系统的各学科学习中通过体验、认识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⑩技能说以夏雪梅为代表。夏雪梅认为,核心素养就是经过一系列课程之后,学生所积淀形成的核心技能。?輥?輯?訛从逻辑上说,以上三种理解是逐级包含的,品格能力说包含基础思维说,基础思维说包含技能说。从目前运用看,更多的倾向是第一种品格能力说。

二、语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个抽象宏大的概念,具体到语文学科中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什么呢?语文课程研制专家从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层面提出四个要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輥?輰?訛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层面对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提取,与过去“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语文能力八分法、“听说读写思”语文能力五分法最大的区别是由切割式向整体式转变,由知识与技能向能力与品格的融合转变。

1.语言层面的语文核心素养重在“积累与运用”

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最基础的关键能力,语言运用的前提是积累,语言的积累要建构个体言语经验。因此,语言的“积累、建构与运用”成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石。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专家组对学生的“语言”素养有如下五条要求:(1)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2)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3)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4)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5)能通过梳理和整合,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2.思维层面的语文核心素养重在“发展与提升”

语言是外在的存在,其背后是思维。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直接反映为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表与里的关系。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二层次要素。

专家组对学生“思维”素养有如下五条要求:(1)能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2)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3)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与人交流沟通,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4)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5)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3.审美层面的语文核心素养重在“鉴赏与创造”

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因此,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在语言、思维基础之上的第三个语文核心素养要素。

专家组对学生的“审美”素养有如下三条要求:(1)能感受汉语汉字独特的美,表现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2)能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语言和文学作品,分析其思想情感和语言特点,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3)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现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具有创新意识。

4.文化层面的语文核心素养重在“传承与理解”

以上三个语文核心素养要素更多着眼于“关键能力”,语文学科的“必备品格”更多体现在一种文化态度,即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态度。语文教育希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能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

专家组对学生“文化”素养有如下三条要求:(1)能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2)能借助语言文字的学习,初步理解、包容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3)能关注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初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层面语文核心素养是能力到品格的逐级递增,既有独特性又有交融性,是新时代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思路,也是基础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新挑战。

三、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

核心素养要在被教育者身上显现出来,不只是一个概念目标,也不只是一个抽象四级框架,更是一个纵横结合的链条。这个链条至少包括两个要求:一是实施,二是评价。

从实施的角度来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纵向上是学科内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方案(意见)—评价标准”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一体化框架。两年来,方方面面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理念层面,课程层面也只是在高中。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方案(意见)—评价标准”体系还没有触及,这是当前语文核心素养最值得关注的视点。

从评价的角度看,要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就要有一套质量标准。质量标准主要描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必须达到的基本能力水平,它是学生核心素养在各门具体学科具体学习时段的具体表现。目前我国的课程标准在能力维度上既没有明确、具体、可操作的终结性评价标准,更没有用于促进过程学习的发展性评价标准;而当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学科课程标准中均有与具体课程内容相对应的评价标准,有的国家和地区甚至还有用于促进过程学习的发展性评价标准。

《意见》明确指出:“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从新中国历次课程改革来看,这是第一次就评价问题在国家文件中作出如此具体要求。现在我国基础教育的评价都集中在高考这个枢纽上,而高考与新课标、与教材、与教师日常的教学还很不一致。建构一套基于核心素养的包含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学科、学段乃至年级的评价体系,是目前我国深化语文课程改革亟需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①张娜:《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第10期。

②张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核心素养研究及其启示》,《教育导刊》,2015年第7期。

③裴新宁,刘新阳:《为21世纪重建教育——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第12期。

④蔡清田:《台湾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上海教育科研》,2015年第4期。

⑤林崇德:《对未来基础教育的几点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3期。

⑥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全球教育展望》,2016年第1期。

⑦袁振国等:《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生素质》,《光明日报》,2015-12-8。

⑧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⑨成尚荣:《基础性:学生核心素养之“核心”》,人民教育,2015年第7期。

4.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 篇四

分析我院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教训深刻,暴露出我院有些科室管理不力,执行制度不严,警钟长鸣,认真反思:医院各科室最大医疗风险问题是什么?最容易疏忽的环节是什么?采取哪些措施消除医疗安全隐患?从现在做起,时刻绷紧医疗安全这根弦,切实抓好医疗质量,组织全院认真查找本科室医疗质量安全隐患及薄弱环节,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杜绝各类医疗质量事故发生。

1、加强医院危机管理

一要强化医院全面的危机管理组织,医院的每个岗位都是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在分管院领导统一指挥下,着眼于全院临床及行政后勤各科室、着眼于全体员工,管理组织由医务科牵头,全院临床主任护士长及行政后勤各科参与,各科主管及护士长为第一责任人,明确责任,强化危机处置的相关内容和流程并形成制度, 在医院内部不定期进行演练, 以增强相关人员的处置能力,消除院内一切安全隐患,不留死角,让每一个员工都意识到:疏于危机防范,没有危机感是医院和员工生存最大危机的理念。

危机管理防范关口前移

二要医院危机管理防范关口前移,在危机管理关口前移,实行岗位责任制,一岗一责、一事一责、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形成纵向到底不断线,横向到边无缺口的危机全程监控管理网络,建立目标责任制、考评奖惩制度,使安全管理措施真正落实到实处,尤其在全面防范的同时,对纠纷高发科室和重点病种要有针对性的防范,建立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鼓励医护人员和科主任护士长、科室和医务科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纠纷苗头,一出现“征兆”或“苗头”时必须快速反应,迅速找到问题、了解问题, 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 启动危机预案, 打破现有常规和制度, 突破常规惯性思维, 快速抓住主要矛盾。在医疗纠纷全面爆发前的危机潜伏时期,医疗护理服务态度或后勤工作等方面引起患者或家属不满意的情绪时,主管医师必须及时向上级医师和科主任汇报,及时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化解矛盾,争取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医院及每科制定突发医疗事件应急程序、各种危急重症患者抢救程序等不同的应变预案。

三要强化危机防范贯彻全员有责,危机防范缺陷是患者安全的首要隐患,从危机防范管理上寻找患者安全的隐患,建立不允许出错的防范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威胁患者安全的可能性,预防各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贯彻危机防范全员有责的理念,根据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针对医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不断修订患者安全目标,采取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手 1

段和措施,加强内部监管,不断完善医疗服务系统,扎扎实实地从基础做起,规范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牢记危机防范意识。、抓好医疗安全质控网络

一要健全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网络。构筑由全员参与, 院级质控、职能部门质控、科室质控、医护技质控员多层次组成的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网络组织, 各级组织及人员分工合作, 分别负责基础质量自控和互控、科室内质量控制、全院质量督查评价。

二要落实医疗安全责任。院、科两级签订《医疗安全责任状》外,科室主任与本科人员也签订《医疗安全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加强医院医疗管理委员会引导决策核心作用,强化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责任,形成上下联动,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严格把握质量关。质量管理委员会要发挥其核心的主导作用, 确实做到将全员的素质培养、全面质量控制和各项制度作为管理要点, 实现全程监控管理。特别是医务部和护理部要认真履行职责, 发挥职能作用, 要将各项督查结果及时在院周会上通报, 有缺陷者限期整改, 并且制定持续改进的措施和目标, 正确有效地实施医疗质量管理措施, 保证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要加强医疗质量检查工作: 由业务院长、医疗管理部门负责人等人参加。轮流安排临床科室业务查房,定期对归档病历、运行病历进行检查、评分、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发现缺陷及时整改。

四要强化业务查房制度:强化院部行政查房: 由院领导、各职能科负责人参加。每周晨会交班时对所检部门进行认真了解,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及时解决。

五要强化监督考核的执行力,职能部门加大落实措施,建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督查,重点查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劳动纪律、服务态度等,发现问题,限期改正;对少数违规者,将通过与奖金挂钩、院内公示、责任追究、评选评优等方式进行处理。

六要建立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疗质量反馈制度,临床、医技相互监督,充分重视医技质量管理,每月科主任会议当面通报工作缺陷,医务科、科教科综合分析后,提出整改意见。

3、强化医疗制度的落实:

一要加强基础质量管理, 重点抓好核心制度落实: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会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急诊抢救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手术管理制度等核心制度落实。

二要整修医院工作制度。始终把建立、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作为质量管理的内容之一,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对近年分配的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内容有规章制度教育、医疗质量教育等,健立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对制度落实暴露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

三要强化核心制度的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是各种医学行为实践必须执行的铁纪律,各项疾病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都不能停留在书面上,任何医护人员都必须认真执行。重点抓好在临床医疗中具有高风险、高技术及由群体完成的治疗项目手术科室, 认真贯彻执行各种诊疗常规及处方管理办法。重点监控三级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和会诊制度,使整体的医疗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避免和减少了医疗缺陷, 使本院的医疗质量有稳步提高。

4、抓好医疗环节质量管控。

一要严格落实首诊医师负责制。对急危重症和疑难病员诊治困难, 涉及多科病情的, 要及时组织会诊, 明确诊断, 实施有效治疗。

二要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在节假日、夜间和重要时节, 要配足配强力量, 避免脱岗离岗, 做好应对应急突发事件准备。

三要加强科室管理。对容易发生医疗差错的外科、手术室和妇儿科等, 要加强领导,重点管理。

四要加强重点人员管控。对急诊、外科、妇产科人员、业务技术较差人员, 要重点教育, 重点防范。

五要加强重点部位管控。加强药品质量管理, 定期对药品特别是毒麻药品进行检查, 使药品器械保持良好的应急状态, 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六要建立医疗纠纷逐级报告制度。发生医疗事故或出现可能引发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后, 有关医务人员要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 科室负责人向医院医务科和医院领导报告, 医院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有可能导致医患矛盾激化, 危及医院、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 扰乱医院工作秩序的重大事件, 在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妥善处理的同时, 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 组织最强的技术力量, 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防止事态扩大。

七要实行责任追究制。医院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权、健康权高度负责的态度, 认真对待每一起医疗纠纷和事故, 做到问题不查清楚不放过,当事人不处理不放过, 防范措施不到位不放过。

八要实行考核奖惩制度。医院医务科要加大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力度, 指导督促各科室抓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要严格考核制度, 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列入医院目标管理的考核内容,推行重大医疗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 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取得实效,根据完成指标情况、三基考核成绩、医德医风考评结果,与评选评优效绩挂钩,九要建立纠纷案例倒查机制。对发生纠纷的病例重点倒查: 病例在诊断、治疗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是否存在管理缺陷,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与安全隐患,并深入探讨消除隐患的策略。教育医务人员反思,倒查之后,对于问题发生原因深入分析、实施改进,及时评估改进的效果,使医务人员深切感受不正确做事的后果与正确做事的意义。逐步建设医院“关注病人安全、锐意改进” 的质量文化。

十要用现代电子手段监控医疗行为,医院将改造电子病历系统,能够自动判断医生录入的检查、治疗行为以及开出的药品,是否符合相应疾病的诊疗规范,一旦医生存在违规或过度医疗行为,系统会自动向科室主任、医生和医务科、质控中心发出提示及报警信号,督促医生的诊疗行为合理、适度。

5、加强人才培养, 促进全员素质提高

一要加强对医师规范化的培训,根据年资的不同完成不同的培训计划, 特别是三年以下的医师进行强化培训:病历书写规范、各种医疗规章制度,尤其是核心制度;学习医德医风规范, 各岗位责任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以及严格细致的良好工作作风及增强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强化培训, 使医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积极培养一批医院骨干力量。

二要严抓三基训练考试,以医务人员岗位技能提高、急救技能达标、三基理论水平达标为要求, 加大对医技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力度, 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工作能力。科教科、护理部要严格组织三基理论及技能的培训与考试,考试成绩与晋升挂钩,重点对毕业三年内的医护人员每月进行三基考试,对成绩优异者进行奖励,对不合格者进行处罚,激励年轻医护人员的学习热情,为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6、完善病情告之机制

一要高度重视病情告之法律意识。侵权责任法 第五十五条明确规定, 需要引起医务人员注意, 否则将被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知情权是法律赋予患者的权利, 医疗告知是医务人员的法定义务, 而知情同意书则是医务人员履行法定告知义务和患者充分享有知情同意权的书面依据。让医院每个员工都明白:侵权责任法第七章关于医疗损害责任中第五十五条规定: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 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近亲属说明, 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 造成患者损害的, 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作为病案中重要的资料, 知情同意书不仅是评价医疗质量的依据之一, 更是处理医疗纠纷、事故鉴定的重要证据, 我们要加强知情同意的规范书写及提高其书写质量。

二要增加医师责任心。要使其充分认识到知情同意书的书写质量是病案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及时、准确、完整地填写同意书, 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知情同意书填写不完整或书写缺陷, 将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要解决部分医师尤其是外科医师重治疗、轻书写, 重手术, 轻谈话的问题, 要解决有些医师在特殊治疗或操作前对医疗风险的的告知内容没有足够的交待或交待欠完整的问题;要解决有些医师能简就简,字迹潦草,甚至随意涂改的问题。

三要加强上级医师指导把关作用。强调知情同意书的告知医师必须是参加此次手术或操作的本院主治以上职称医师, 同时要有上级医师的检查审阅, 加强上级医师指导把关作用,以查漏补缺, 使知情信息告知的更全面, 书写更完整、规范。

四要定期对知情同意书书写规范培训,使医师熟悉知情同意书的内容和格式, 并能准确、完整地填写各种同意书, 针对性地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举办专题讲座;同时教育医师要加强责任心, 术者或操作者本人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填写同意书时做到一般项目不缺项, 关键部分有意见, 签字栏目不遗漏, 谈话部分详尽;字迹清楚, 表述完整。

五要加强运行知情同意书的质量监控,环节质控能有效减少和避免因病案引发的不良事件。加强知情同意书在形成过程中的自管和监管,不定期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和质控人员下科室抽查运行病历, 尤其是对手术同意书、输血治疗同意书、麻醉同意书、放化疗同意书、有创操作治疗同意书、授权委托书等的监控, 切实做到对患者施行手术或特殊治疗之前, 征得患者或其委托人同意并签字确认。检查中, 对于一些不合格的同意书, 现场指出缺陷, 责令当事人立即修改。尽量将各种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 努力实现知情同意书的零缺陷管理。

7、严格落实三级病案质量监控。

一要严格落实三级病案质量监控,组成并完善由科室监控、职能部门监控、院级监控的病案质量管理的三级监控制度,并结合一定的奖惩规定及综合目标考评, 把握好病案质量管理的每个环节, 杜绝严重缺陷的病案, 可针对性地对存在的问题在科室内组织分析讨论, 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二要加强病历检查力度,院级质控员对各病区的疑难病例、危重病历、死亡病历以及10% 的普通归档病历进行检查、评分,指出存在问题,并反馈到科室,要求每份病历为甲级。医疗质量检查小组每月对在院运行病历进行抽查,检查内容包括病历质量、病史完成时间、诊断、用药原则等。

5.修订后的护理核心制度培训 篇五

一、护士注册、执业管理制度

1、严格按照《护士条例》执行护士注册执业管理。

2、护理部严格审查护士资质,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从事护理工作。

3、严格遵守护士执业注册范围,严禁超范围执业。

4、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者,不能独立从事护理工作。

5、护士注册管理:

⑴、护士首次注册每年一次。

⑵、护士再注册每5年一次。

⑶、申请护士执业注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①、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②、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教育部和卫生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

③、通过卫生部组织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④、符合健康标准:无精神病史;无色盲、色弱、双耳听力障碍;无影响履行护理职责的疾病、残疾或者功能障碍。

6、护理部或护士长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排班表,有无非注册护士独立执业和书写护理记录。

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有健全的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对全院护理质量行使指导、检查、考核、监督和协调职责。

2、制定护理质量标准、考核办法和持续改进方案。

3、制定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和措施,有年、季、月质量分析以及信息反馈、整改措施和效果评价。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列为护士长考核重点,并与科室绩效挂钩。

4、每年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质量和安全教育。

5、检查护理质量标准落实情况,并有记录:

⑴、实施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基础护理合格率≥90%。

⑵、实施专科护理质量标准,落实专科护理常规,对危重、大手术和疑难病人作为重点管理,专科护理到位。

⑶、制定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并认真组织落实,保证对危重患者的护理个体化、专业化;实施护理操作安全、有效。及时观察、记录完整规范,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

⑷、护理单元备抢救车、抢救器材、药品,抢救设备完好率100%。

⑸、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四川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试行)》,每年有定期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价,合格率≥90%。

⑹、坚持对护理人员“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培训及考核,人人达标,有考核记录。⑺、有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⑻、完善专项护理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各类导管脱落、病人跌伤、压疮等。

6、关键环节、重点部门、重要岗位有质量标准与质量保证措施,如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血液透析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

7、建立与规范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包括护理不良事件报告与管理制度、护理投诉管理制度等。

8、建立和完善护理会诊、护理疑难病例讨论和护理查房制度。

9、建立护理质量可追溯机制,有年、季、月护理质量分析、整改措施、信息反馈、效果评价。每年定期与不定期对护理质量标准进行效果评价,体现持续改进。

六、饮食查对制度

1、每日查对医嘱后,以饮食单为依据,核对病人床前饮食卡,查对床号、姓名及饮食的种类。

2、发饮食前,查对饮食单与饮食种类是否相符。

3、治疗饮食、肠内营养查对品名、剂量、方法。

4、就餐前在病员床前再查对一次。

四、分级护理制度

护理的级别是依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四个级别。分级的方法

1、患者入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病情级别

2、根据患者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的等级

3、依据病情等级或自理能力等级,确定患者护理分级

4、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的变化调整患者护理分级 分级依据

1、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⑴、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

⑵、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 ⑶、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2、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⑴.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⑵、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⑶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⑷、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3、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⑴、病情驱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⑵、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⑶、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4、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⑴、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无需依赖的患者,可确定为三级护理 分级护理的实施要求

1、临床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护理分级和医师制定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2、应根据患者护理分级安排具备相应能力的护士

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

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

3、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特级护理: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一级护理: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二级护理: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级护理: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五、抢救工作制度

1、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其抢救意识和抢救水平,抢救患者时做到人员到位、行动敏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

2、抢救时做到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3、每日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4、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填写患者护理记录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6、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述一遍,经双方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并暂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后再弃去。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来不及记录的于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7、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补充、登记。

8、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并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六、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护理部定期检查考核。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坚持医嘱班班查对,护士长每周总查对一次并登记、签名。

3、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毒、麻、限、剧药品加双锁专人保管,帐物相符,每班交接并做好登记。

4、内服、外用药品分开放置,瓶签清晰。

5、各种抢救器材、药品完好备用,做到“四定、三无、二及时、一专”。

6、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

7、消毒供应室供应的各种无菌物品经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8、对于所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按相关规定执行。

9、对于有异常心理状况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及交接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10、工作场所及病房内严禁患者使用非医院配置的各种电炉、电磁炉、电饭锅等电器,确保安全用电。

11、制定并落实护理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

七、值班、交接班制度

1、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护理工作准确、及时地进行。

2、值班护士应掌握病室动态、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尤其是急诊、新入、危重、术后病人的病情变化,若发现异常须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认真作好护理记录。

3、做好病室管理工作,遇有重大或特殊问题,及时向上级请示汇报。

4、白班交班报告由办公护士书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内容简明扼要,有连贯性,医学术语运用规范。进修护士或护生书写时须由带教老师或护士长负责审签。

5、交班的种类 ⑴、集体交接班:

①、早晨集体交接班应认真听取夜班交班,全面了解本病区病人情况,重点病人交接内容描述清楚。

②、护士长布置本周、本日重点工作并讲评上周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⑵、各班次交接班:白班、中班、夜班每班在下班前必须按时进行交接班。

6、交接班内容:

⑴、交清病人总数,出入院、转科、转院、分娩、手术、病危、死亡人数及病室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⑵、重点病人交接:抢救、危重、大手术病人护理完成情况;有无压疮、各种导管固定和引流通畅情况;危重病人护理记录;急诊、新入、特殊检查、治疗、输血及情绪异常的病人重点交接并记录。

⑶、医嘱执行情况,各种检查标本采集及各种治疗处理完成情况,对尚未完成的工作,应向接班者交代清楚。

⑷、急救器材、药品是否齐备完好,贵重、毒麻、限剧药品交接清楚并签名。⑸、交接班者共同巡视检查病房是否整洁、安静、安全、舒适。

7、交接班的要求:

⑴、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各项工作,书写交班报告及护理记录,整理好各类用物和病房环境,为下一班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遇有特殊情况,应详细交待。

⑵、接班者提前15分钟到科室,阅读病房动态交班报告、医嘱本、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在接班者未接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⑶、接班者如发现病情、治疗、物品或药品等交待不清,应立即查问。接班时发现的问题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再发现问题,则由接班者负责。⑷、各种交接班均应进行床旁、口头及书面交班。

十一、护理会诊制度

1、护理会诊范围:凡在护理业务、技术方面存在疑难问题,本科室难以解决时,可请求他科或多科进行护理会诊,共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措施。

2、护理会诊要求:申请科室会诊前应做好各种资料准备,会诊时报告病情,做好会诊记录,会诊后认真组织实施会诊意见。

3、护理会诊种类

⑴、科间会诊:由本专业护理人员书写会诊单,注明病人一般资料、护理会诊理由等,经护士长签字后送邀请科室。应邀护士应为主管护师以上(含主管护师)或具有专科资质人员,一般于24小时内完成,急会诊时应在会诊单上注明“急会诊”字样,被邀请人员随请随到。

⑵、疑难病例会诊:经过科内、科间仍不能解决,需进行院内大会诊时,由申请科室护士长报护理部,由护理部组织进行会诊。

⑶、院外会诊:由申请科室护士长填写会诊单,送交护理部,护理部负责与有关医院联系,安排会诊。必要时可携带病历或陪同病人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历寄发有关医院,进行书面会诊。

十三、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病房内住院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

2、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房间,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3、一般情况下,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次地面湿式清扫,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发现明确污染时,应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均要进行终末消毒。

4、患者的衣服、被单每周更换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在规定地点暂时存放。

5、医护人员在诊治护理不同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洗。

6、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

7、对特殊感染患者要严格限制探视及陪护人员,必要时穿隔离衣裤、戴口罩及帽子。

8、患者的餐具、便器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及剩余饭菜,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9、各种医疗废物按规定收集、包装、专人回收。

10、病房及卫生间的拖把等卫生清洁用具,要分开使用,且标记清楚。用后消毒液浸泡,并清洗后晾挂备用。

11、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次。病床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

12、重点部门:如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产房、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室等执行相应部门的消毒隔离要求。

13、特殊疾病和感染者按相关要求执行。

十四、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报告与管理制度

1.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

2.各护理单元有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案。

3、制定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完善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如防各种导管脱落,跌伤、压疮等。

4、各科室建立不良事件登记本或表,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后果、当事人及处理均需详细登记。护士长经常检查,定期组织讨论和总结。

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责任人应立即上报,(采取网络直报、电话、书面等方式)发生严重护理差错事故时由护士长立即电话报告科主任、科护士长、护理部及院级相关领导。

6、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要积极采取措施,以减少和消除不良后果,并指定熟悉全面情况的专人负责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

7、发生严重差错事故的有关各种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血液、器械等均应妥善保存,不得擅自涂改或销毁,并保留病人的标本,以备鉴定。

8、不良事件发生后,根据性质与情节,分别组织全科、全院有关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定期对病区的护理安全情况分析研讨,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订相关的防范措施

9、护理部定期组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修订不合理的制度和流程。

10、对发生不良事件的个人和科室,主动上报者,根据医院的规定给予奖励。如不按规定报告不良事件,有意隐瞒经领导或他人发现,需按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处罚。

(二)护理投诉管理制度

护理投诉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因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引起病人或家属不满,并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反映到护理部或有关部门转回护理部的意见。

1、护理部建立投诉记录本,认真记录投诉事件的发生原因、分析、整改及效果。

2、接待投诉人员要认真倾听投诉者意见,耐心解释,避免激化和引发新的冲突。

3、护理部接到投诉后,及时调查、核实,并反馈有关部门的护士长,所在科室应认真分析事发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接受教训,及时整改。

6.护理工作核心制度 篇六

(一)查对制度

①医嘱查对制度

(1)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每日总对,包括医嘱单、执行卡、各种标识(饮食、护理级别、过敏、隔离等),设总查对登记本。单线班处理的医嘱,由下一班负责查对。

(2)各项医嘱处理后,应核对并签名。

(3)临时执行的医嘱,需经第二人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

(4)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一遍,经医师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完毕,医师补开医嘱并签名;安瓿留于抢救后再次核对。

(5)对有疑问的医嘱须经核实后,方可执行。

②发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发药、注射、输液等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

三查:备药时与备药后查,发药、注射、处置前查,发药、注射、处置后查。

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品有效期。

一注意: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2)备药时要检查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标签是否清晰;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瓶(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等。任意一项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3)备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医学专用药使用后须保留空安瓿备查,同时在毒、麻药品管理记录本上登记并签名。

(5)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6)发药、注射、输液时,患者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核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7)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床号、姓名、主要药名、剂量,并留下空安瓿,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③输血查对制度

(1)抽交叉配血查对制度

1)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患者血型化验单上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2)抽血时要有2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由值班医师协助)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3)抽血(交叉)前须在盛装血标本的试管上贴好写有病区(科室)、床号、住院号、患者姓名等的条形码,条形码字迹必须清晰无误。

4)抽血时对化验单与患者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师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如发现错误,应重新填写化验单和条形码,切勿在错误化验单和错误条形码上直接修改。

(2)取血查对制度 取血时,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编号、输血数量、血型等是否与交叉配血报告单相符,确保准确无误。检查血液有效期及外观,符合规范要求。

(3)输血过程查对制度

1)输血前患者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核对供血者与患者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查实相符后进行下一步程序。

2)输血前血液及用物查对:检查血袋上的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未过期、无溶血、无凝血、无变质后方可使用。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

3)输血时查对: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号,询问患者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确认受血者后方可输血。

4)输血后查对: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核对医嘱,患者床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血型、编号、供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将交叉配血报告单粘贴在病历中,将血袋冷藏保存24小时备查。

④无菌物品查对制度

(1)使用灭菌物品和一次性无菌物品前,应检查包装和容器是否严密、干燥、清洁,检查灭菌日期、有效期、灭菌效果指示标识是否符合要求。若发现物品过期、包装破损、不洁、潮湿、未达灭菌效果等,一律禁止使用。

(2)使用已启用的灭菌物品,应核查开启时间、物品质量、包装是否严密、有无污染。

(3)消毒供应中心发放一次性无菌物品的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记录内容包括物品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

(4)科室指定专人负责无菌物品的领取、保管。定期清点,分类保管,及时检查。确保产品外包装严密、清洁,无菌物品无潮湿、霉变、过期。

⑤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患者接入手术室前手术室接患者人员与病区当班护士核查患者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与手术部位、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影像学资料等,手术患者均应佩戴身份识别标识(腕带),不能将贵重物品(如手机、戒指、项链、耳环)、假牙等带人手术室。

(2)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必须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医学专用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医学专用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并签名。由医学专用医师主持并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无医学专用医师参加的手术由手术医师主持并填写表格。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前,参加手术的手术医师、医学专用医师、巡回和/或洗手护士应全部到位,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核查表。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如下:

1)医学专用实施前:按“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内容,三方共同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医学专用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此次核查由医学专用医师主持,医学专用医师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三方签名。

2)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医学专用医师报告。此次核查由主刀医师主持,三方签名。

3)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此次核查由巡回护士主持,三方签名。

(3)术中用药的核查 由手术医师或医学专用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负责核查。

(4)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手术前、关闭体腔前后查对纱垫、纱布、缝针、器械等数目是否与术前相符。

(5)手术取下的标本,由洗手护士与手术医师核对后,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验单送检,并进行登记与交接。

(二)值班、交接班制度

1)值班人员应遵照医院规定的上班时数与护士长安排的班次值班,不得擅自减少或变动值班时间。

2)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医嘱和患者病情需要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必须坚守岗位,遵守劳动纪律,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十不”(不擅自离岗外出、不违反护士仪表规范、不带私人用物人公共场所、不在工作区吃东西、不接待私人会客和打私人电话、不做私事、不打瞌睡或闲聊、不与患者及探陪人员争吵、不接受患者礼物、不利用工作之便谋私利)。

3)勤加巡视,了解病区动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与心理状态,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完成。

4)建立科室护理交班志和科室用物交接记录本。护理交班志内容包括:病室工作动态(包括患者总数、入院数、出院数、手术人数、危重患者数、特殊检查、特殊治疗人数等),患者病情变化及处理结果等。凡另有护理记录的病例,护理交班志上只填写索引。用物交接记录本需记录器械、仪器、特殊药品、常用物品的数量与状态等。

5)值班人员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做好各项记录,处理好使用过的物品,为下一班做好用物准备。做到“十不交接”(衣着穿戴不整齐不交接,危重患者抢救时不交接,患者入院、出院或死亡、转科未处理好不交接,皮试结果未观察、未记录不交接,医嘱未处理不交接,床边处置未做好不交接,物品数目不清楚不交接,清洁卫生未处理好不交接,未为下一班工作做好用物准备不交接,交班志未完成不交接)。

6)交接班必须认真负责,接班者提前15分钟着装整齐上班进行交接。对所有患者进行床旁交接。需下一班完成的治疗、护理,必须口头、文字交代清楚。接班时发现的问题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发现的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7)晨间集体交接班时,由夜班护士重点报告危重症患者、新入院患者和手术患者病情、诊断及治疗护理情况,参会人员认真聆听,晨会时间不超过15分钟。

(三)分级护理制度

护理级别由主管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下达医瞩。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定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和专业技术服务。各科室应根据本章内容要求,结合实际,细化分级护理项目内容,在病区醒目位置公示并落实到位。不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护理患者。

①特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患者。

⑵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呼吸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②一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2)护理要点

1)至少每1小时巡视1次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监测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呼吸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照顾,促进康复。

5)提供相关健康指导。

③二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3)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

(2)护理要点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相关健康指导。

④三级护理

(1)护理依据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2)护理要点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四)执行医嘱制度

1)医师下达医嘱,护士按规定正确校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2)按照医嘱的内容与时间,正确执行正确的医嘱。发现可疑医嘱,应及时向医师提出,不得盲目执行或修改。需取消医嘱时,由医师用红笔写“取消”二字并签名。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遵守操作规程和给药原则,防止缺陷事故发生。需要下一班执行的医嘱,要交代清楚,并有文字记录。

4)长期医嘱执行时间一般安排如下:

Qd 8:00

Bid 8:00 16:00

Tid 8:00 12:00 16:00

Qid 8:00 12:00 16:00 20:00

Q4h 4:00 8:00 12:00 16:00 20:00 24:00

Q6h 2:00 8:00 14:00 20:00

Q8h 8:00 16:00 24:00

5)医嘱执行后,由执行者签执行时间和姓名。观察效果与不良反应,必要时记录并及时与医师联系。

6)手术、分娩应停止术前、产前医嘱,手术、分娩后执行术后、产后医嘱。

7)一般情况下,医师不得下达口头医嘱。抢救和手术中需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需大声复述一遍,经医师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事后督促医师据实、及时(6小时内)补开书面医嘱。

8)因故未能按时执行的医嘱,应设法补上;因故不能执行医嘱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并记录。

9)无医嘱时,护士一般不得擅自用药。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的生命,护士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做好记录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五)抢救制度

1)各临床科室必须设抢救室,有抢救组织、专科抢救常规和抢救流程图。

2)抢救物品、器材及药品必须完备,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储存,所有抢救设施处于应急状态,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动或外借。抢救车不上锁,但需贴封条,并注明时间和贴封条者姓名。抢救车未用,每周也需进行清理(如更换过期包等),必须保证抢救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3)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抢救车内用物使用方法和各种抢救操作技术。

4)当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医师未赶到现场前,护士应根据病情实施力所能及的抢救措施,如吸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等。

5)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抢救规程。

6)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危重患者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搬动。抢救期间,应有专人守护。

7)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准确及时记录用药剂量、方法及患者状况。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述一遍,抢救结束后,所用药品的安瓿必须经两人核对记录后方可弃去,并提醒医师据实、及时补开医嘱。

8)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应详细、及时、准确记录,因抢救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并加以注明,仔细交接班。

9)及时与患者家属或单位联系。

10)抢救结束后,做好器械的清理消毒工作,及时补充抢救车药品、物品,确保抢救仪器物品处于备用状态。

(六)护理不良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

① 护理不良事件定义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一切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事件,如护理缺陷、药物不良反应、仪器设施所致不良事件、意外事件(如患者走失、安全防护情况下的跌倒)等

②处置

1)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首先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患者的损害

2)发生重度或极重度缺陷不良事件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患者损害的药品、器具均要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藏匿、转移、调换,相关标本须保留,以备鉴定。违反规定者要追究相关责任

3)凡实习、进修人员发生的护理缺陷或安排护理员、卫生员、陪人进行其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而发生的缺陷,均由带教者及安排者承担责任

4)科室设有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不良事件发生后当事人除口头向护士长汇报外,应登记事实经过、原因及后果。科室根据不良事件性质及时或每月组织分析讨论会,向护理部递交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

③上报程序

1)一般不良事件 当事人及时报告护士长,采取有效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程度。护士长24小时内报告护理部。

2)严重不良事件 当事人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程度,必要时组织进行全院多科室的抢救、会诊等工作,同时向护理部、医务部、主管院领导汇报,重大事件的报告时限不超过15分钟。护理部于抢救或紧急处理结束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3)护士长应于一般不良事件发生7日内、严重不良事件发生1~3日内组织全科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处理意见及防范措施,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一式两份,一份报护理部,一份留科室保存。

④结果分析

不良事件上报后,护理部每月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对上报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主要采取趋势分析和个案分析。趋势分析包括科室内部的纵向比较、与其他科室的横向比较、与标准及实践的比较。通过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举一反三,消除护理安全隐患及缺陷,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⑤处罚及奖励

护理部营造开放、公平、非惩罚的护理安全文化氛围,鼓励责任人及科室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对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及个人视情况不予处罚或从轻处罚;对主动发现和及时报告重要不良事件和隐患,避免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和保护;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的科室与个人,事后经主管部门或他人发现,按情节轻重及医院有关规定从重处罚。

(七)护理安全制度

①患者安全管理

1)评估患者安全危险因素,向患者、家属及陪伴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2)儿童、老年患者、意识障碍和需要卧床休息的患者,设提示牌、加护栏等,落实床边安全护理措施,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防坠床、烫伤、跌倒、误吸、导管脱出等意外事件发生。

3)患儿玩具应选用较大、不易误吞的物品,禁止玩弄刀、4)剪及易破损的物品。任何针头、刀剪、玻璃等锐器在操作完毕后必须清点检查,不能遗留在病房内。工作人员工作服上不使用大头针、别针等,以免刺伤患儿。

5)新生儿科(室)及无陪护病区(部门)要严格执行出入人员的核查与管理。

②环境安全管理

1)病区(部门)物品同定放置,不影响行走。病区(部门)走道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拖地时置防滑标志,防滑倒、跌伤。

2)使用的物品合理放置,便于患者拿取。

3)提供足够的照明设施。

4)洗手间、浴室有防烫、防滑标志,热水使用有提示标识和使用指引。

③防火安全管理

1)病区(部门)内一律不准吸烟,禁止使用电炉、酒精灯及点燃明火,以防失火。

2)保持消防通道通畅,有明显的标志,不堆堵杂物。

3)保持消防设施完好(如灭火器等)。

4)医护人员能熟练应用消防设施和熟悉安全通道。

④停电安全管理

1)有停电的应急措施,病区(部门)备应急灯或其他照明设施。

2)有停电的应急预案。

⑤用氧安全管理

1)防火、防油、防热、防震,标志明显。

2)氧气房要上锁,做好交接工作。

3)有氧、无氧标志清楚。

4)对用氧患者进行注意事项宣教。

⑥防盗安全管理

1)做好患者宣传工作,妥善保管个人物品,贵重物品不放在病区(部门)。

2)晚9时清点、劝导探视人员离开,锁好大门。

3)加强巡视,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报告保卫科。

(八)消毒隔离制度

1)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设兼职监控员,做好各项监测。

2)各病区(部门)人、物流向符合环境卫生学要求,儿科有单独的出入通道。

3)严格遵守清洁卫生制度,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

4诊疗用物按规定消毒灭菌

5)护理做到一床一毛巾、一桌一抹布。用过的毛巾和抹布及时清洗消毒,床刷每日消毒1次,患者出院或死亡后按要求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

6)准确配制各种消毒液,监测消毒液的浓度及消毒效果。

7)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免疫力低下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对特殊感染和传染病患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8)洗手设施符合要求,工作人员讲究个人卫生,遵守手卫生管理要求、做好个人防护,不准穿污染的工作服进食堂、会议室等。

9)保证患者饮食卫生。做好卫生员、配餐员、陪人、探视人员的卫生管理及宣教工作。

7.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 篇七

在课堂上重视“化学基本观”就必须注重过程体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老师轻视学生“过程体验”,把化学教学变成纯粹的“纸上谈兵”;有的把理性的化学教学变成了简单的“识记性教学”;有的“演示基本应付,分组几乎不做”,“画实验”、“讲实验”;更有甚者在电脑上“看实验”等现象存在不少。这些做法必定扼杀学生主动体验、感知获取知识的能力。不能因为客观实验条件困难或者“抢进度”等原因而放弃“过程体验”。化学教学本身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让学生多动手尝试、积极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在过程中丰富个体体验,提升体验的质量和内涵,形成自己的“化学基本观”。例如在讲授“金属的防护和废金属回收”时,可提前分组布置学生在家带来生锈铁钉及新铁钉以备实验之用,一部分同学到回收站调查金属回收的一些情况。课堂上,找几位实验现象比较明显的学生与几个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学生进行对比展示汇报,老师引导、启发学生分析原因。通过全体学生自主交流,很自然就知道“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老师进行教学拓展,请学生再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理由是什么等问题,启发学生对铁锈生成的原因和防止铁锈生成的方法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使学生在轻松的探究氛围中,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在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过程中,培养他们“化学基本观”。真正实现化学课标要求:让学生认识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掌握化学探究中常用的、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手段,学会观察、记录化学现象以用数据处理等,了解化学原理应用于实际化工生产的方法等。所以重视“化学基本观”的形成,是精简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

不管什么学科知识的学习,若干年后具体知识或许会被遗忘,但是该学科特有的思维习惯、思想方法会烙印在脑海中,并不夸张地说或许会伴随其一生。所以说化学教学必须超越对具体知识本身的追求产,从传授事实、掌握知识转变为运用事实、发展观念,形成思维。“三重表征”思维能力是化学学习过程中,自我构建、自我转变形成的核心能力,当然是化学课堂教学必须落实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知道学习化学与化学研究,不仅要从宏观现象上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观察、描述,而且还要从微观结构上进行解释,只有如此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于宏观上的物质不是每一样都可以拿到眼前用手触摸与体验的。即使可以让我们触摸与感知,但在学习与研究中还是不方便甚至不现实,所以我们还要运用抽象的化学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从宏观、微观、符号三种水平上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自我构建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思维在三者之间自由灵活地转化。这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化学科学不同于其他科学的最具特征的思维方式,即“三重表征”思维。这也是化学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变化观念及平衡思想”所倡导的。

虽然中学课程改革进行了很多年,但单一的“识记性的教学”化学教学已根深蒂固,老师与学生没有真正从“三重表征”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培养等去寻找原因,结果把化学学习变成了“枯燥性的点滴记忆”。其结果影响了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更影响了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思考问题所必须的“变化观念及平衡思想”。所以从“三重表征”思维入手,把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例如在讲授“奇妙的二氧化碳”时,首先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了解学习的重点,激发学习动机,课堂教学时,老师可以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归纳其物理性质,然后重点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为了突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难点,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两个实验来探究,再通过学生交流讨论得出这一性质;同时布置适当的课堂练习。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把实验探究、观察讨论、小组合作交流融为一体。增强学生主体参与能力、合作能力、探索能力,最后通过微视频介绍二氧化碳和干冰的用途,让学生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真正落实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有效的“事件发生器”。整节课,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教学置疑中伴随着“三重表征”思维的建构,课堂教学效果当然显著。

化学老师必须树立这样的观点:化学教学要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内在意趣投影于化学实验,吸引学生在化学实验的感召下开展学习活动,通过个体或团队的探究,使得隐含的知识和方法等逐步、整体地显露出来,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建构与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应用能力。把化学教学从“掌握一种知识的化学”转移到“建构一种思维方式的化学”上来,真正落实核心素养于课堂。

摘要:中学化学核心素养把“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放在首位,其次是“变化观与平衡思想”等五个方面,可见其重要性。化学核心素养与其它学科核心素养一样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科学素养,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化学课程是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化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渠道,也为学生终身发展植入有益的“催化剂”和“DNA”。所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化学基本观”,提升“三重表征”思维,扎实落实核心素养于课堂。

关键词:化学基本观,三重表征,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衣敏之.几种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化学教学,2011(3)

[2]田卫兵.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科关键能力[J].数理化学习,2016(4)

8.加强审美体验 落实音乐核心素养 篇八

一、体态律动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律动美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素养是引导学生学习喜爱音乐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笔者长期坚持以“体态律动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每节课伊始,节奏练习是绝大部分音乐课堂上不可少的技能练习。如,最常见的节奏型

传统的音乐教学是让学生边打节拍边读节奏,对于低学段刚刚接触节奏练习的学生来说,新鲜、兴趣点高、接受快。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的音乐知识越多,这样的练习方式似乎有些枯燥了。因此,高学段教学中,笔者利用“手指教学法”进行节奏的练习。用手指的个数来代表节奏,如一个手指代表节奏“×”,两个手指代表节奏“× ×”,以此类推,四个手指代表节奏“××××”……双手有节奏地分别交替指示节奏,学生既要认真看笔者的指法,又要很快并准确地读出来,注意力须高度集中,增强了趣味性。同时,根据笔者左右手的出示,学生的身体相应地律动起来。这样,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身体律动和语言节奏互相配合,听、说、唱、看等能力逐步增强,音乐素养也逐步得到提高。“律动式”的教学手段,也为形成良好的师生交流氛围,构建快乐而高效的音乐课堂,揭开了一段美妙的序曲。

二、体验模仿法,激发学生感悟音乐的情趣美

新课程标准中通过提出创设趣味性和开放式的音乐学习情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探究渴望和好奇之心,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主发挥为主要特点的创造与探究活动。笔者试着把一些音乐素养基本常识的技能技巧巧妙地分解设计并转化在趣味盎然的音乐情境中,以此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乐于参与活动,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技能技巧,提高素养。

例如,在教授乐曲《山谷回声》时,笔者就通过探究性的模仿游戏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的氛围中,自觉、主动、快乐地参与进来,体验旋律的强、弱对比。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神奇的地方,大家听听这个地方有什么有趣的自然现象?(师播放乐曲)

生(七嘴八舌):好像山谷里的回音。

师:你们能用心倾听,应该表扬。现在,我们仿佛置身在一个大大的山谷里,大家一起来体验下山谷的回音,谁来对着山谷说话,谁又来当回音呢?

生:哟喂……

生:哟喂……

师:他们两位的声音一样吗?(强弱基本对比不大)

师:还有谁来试试?

生:哟喂……(强)

生:哟喂……(弱)

在以上两组的回声模仿练习中,引导学生听辨音的强、弱。接着,进行小组的练习。

第一、二组:你好吗?(强)

第三、四组:你好吗?(弱)

分组演唱歌曲,强、弱音效对比。

师:除山谷中能听到回声,还有什么地方也可以听到呢?

生(七嘴八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山洞……

师:我们也用不同的方式来模仿回音吧。

生(争先恐后):春来啦……春来啦……我在这……我在这……

教师将抽象的音乐表情“强P”“弱f”,通过开放探究式的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模仿,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游戏情境中去反复练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有利于转变学生对音乐素养学习的排斥心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学习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交流体验法,激励学生感受音乐的表演美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价机制中,体验成功的对象经常只有一个或者为数不多的几个,这显然与音乐课标中“体验音乐”“面向全体学生”的指导思想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着适当改变习惯化、常规化的音乐评价思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地设计评价标准,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创造让学生踮起脚尖就可以够得着的快乐音乐课堂。

例如,在一学期的音乐素质考核中,笔者打破以往班级内按照座位号一个人演唱或者小组演唱同一首曲目便于评价的传统考核标准,结合任教班级的具体情况,把音乐素质考核设计成一个年段的音乐会“毕业季我们来啦!”。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上台展示节目,成员自由组合,内容不限,但一定要是健康向上的。这样异于传统的考核评价一公布,学生们都感觉紧张而又兴奋。在展示的十几个节目中,形式不拘一格,有小组唱、相声、情景剧、课本剧、小品、乐器组合(古筝、小提琴、二胡、钢琴等)、书法、舞蹈等,而且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节目中有角色位置,就连平日里最不愿意表现的学生也在小品中跑起了小龙套。节目的精致度虽然不够,但却让人倍感意外与感动。班主任、家长、学生骨干都当起了评委,自评、互评、教师评结合起来。这种考核形式让笔者看到,每个学生都在尽情地表演,尽情地享受着音乐。原来只能是当绿叶的陪衬者,现在也站在了台上与其他同学一起表演,同时意识到自己也有让人关注的时候,自己也是重要的角色。这是一场音乐会,也是一堂艺术综合课,学生们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身心都得到了提升。

在音乐教学中巧妙地回避绝对性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学会突出差异性评价,注重挖掘学生潜能,能够更为有效地激励和引导学生形成源源不绝的学习动力,使学生通过不断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的体验也会进一步促使学生在积极情绪的牵引激励下,去获得更多的成功,从而达到潜移默化地提升音乐素养的效果。

上一篇:六年级自我介绍150字下一篇:开学第一课总结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