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经典诵读培训学习心得

2024-07-25

中小学经典诵读培训学习心得(精选6篇)

1.中小学经典诵读培训学习心得 篇一

经典诵读培训心得

正如开班仪式上一位老师所说,我们这个班有很多老师是慕名而自愿要求参加这个培训的。我虽然先前没有听别人介绍过这个培训班,但是在我们教育局网上看到这个培训的通知,当时就很感兴趣。因为名额有限,我担心轮不到我来参加,当晚就给学校领导打电话,主动要求参加培训。

7月10日,炎热的天气没有阻挡住我学习的强烈愿望,提前来到培训地点。满怀期待地开始了三天的学习之旅。现在虽然才学习两天,但是由衷地感觉到当时我决心放弃暑假里三天休息时间坚持要来学习的决定太正确了,真的是受益匪浅。先不说学习内容,单是能接触到这几个给我们培训的老师就是一种学习,他们的博学,他们的睿智,他们的风趣,他们为了达到教学效果而在讲台上放下身段的大家风范„„无不让我感到震撼。

再来谈谈培训内容:第一天上午董蓓老师给我们传授了基础朗诵技巧,董老师指出了我们的各种朗诵缺陷,告诉我们到底该怎样朗诵。她时而向我们传授理论技巧,时而亲自示范,时而要求我们和她一起朗诵。同样一句话,董老师朗诵出了不同的意境。不知不觉中,我们听到了自己朗诵的进步;

下午先是李彤教授向我们介绍了书法欣赏。他从甲骨文说到了大小篆、金文、大小草、楷书、行书。并向我们展示了各位书法名家的书法特色。让我受到了一次书法艺术的熏陶。接着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的杨淮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广播剧。杨淮老师虽然穿着朴素,不说话时确实其貌不扬。但是刚一开口,就语惊四座。很普通的一个故事,他也说得惟妙惟肖,说猴子的故事,仿佛一只顽皮的猴子出现在眼前,说蝈蝈的故事,仿佛蝈蝈出现在眼前。在一阵阵欢快的笑声中,我们了解了广播剧。当然,他的风趣、幽默,得益于他深厚的表演能力。当时我就想,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上课时,也能像杨老师这样的话,还用担心学生思想开小差吗?

今天上午,又是李彤教授给我们上课,在今天的课堂上,我有幸领略到了李教授深厚的书法功底,让我见识了真正的书法家,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平时很多的写字方法都是错误的。

下午,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的张博讲师向我们传授了正音基础知识。张老师也是通过理论讲解、亲自示范和我们实际操作让我们锻炼了呼吸气、纠正了发声的习惯。向我们介绍了有关肌肉群协调性的训练,更难能可贵的是,张老师还把每一种训练的方式都给我们进行了示范,为了达到最好的示范效果,他有时躺在桌上示范,有时躺在椅子上示范,有时躺在地上示范。在指导练习绕口令环节,他教我们怎样通过打节拍帮助绕口令。

真的,这几天的培训真的给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盛宴,可惜的是时间太短。朗诵技巧、书法以及广播剧不是这短短的三天我们就能掌握的。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这几天,老师是不遗余力地给我们传授知识和方法,剩下来的就需要我们回去慢慢体味,慢慢练习了。

2.中小学经典诵读培训学习心得 篇二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常有空泛、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等不尽人意之感。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既是语文教育教学的必修内容,又具备丰富的人文魅力,正是拓宽语文综合性学习途径,丰富语文教育教学内涵的最佳平台。

一、国学经典诵读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常态化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当前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如学习诸葛亮《戒子书》《弟子规》等的相关内容,能够引导学生追求人内心的宁静和谐,隔绝社会上的喧嚣与浮躁,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增强抵御不良诱惑的“文化定力”。国学经典教育还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大语文”理念相呼应,能充分发挥学生中小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拓宽语文教学途径。

二、国学经典内容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好材料

根据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任务等实际情况,语文综合性学习应选取蒙学、古典诗词、部分较为浅易的经史子集等。蒙学如《三字经》、《笠翁对韵》、《格言联璧》等经典,是后世贤达对经史子集的融通归纳,知识面广博,人文精神丰厚,文词优美,内涵丰富,而且都是童谣体,韵律节奏明快简洁,琅琅上口,易于记忆,识字功能也很强。学生通过诵读,体会音韵节奏之美,感悟文字意义、伦理教育的启蒙和熏陶。

小学、初中的语文教材已不同程度的对经史子集有所涉及,高中语文教材中诗经、礼记 、左传、论语等经史子集内容就更多了。学校和教师除了以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采编的《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读本为基本教材外,还可以自行组织编辑教材。

三、以国学经典诵读开展综合性学习的途径和方式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为开展校级活动打下基础

1.开设专门国学课程进行讲解和诵背。学校可以利用地方与学校课、综合实践课的课时,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课开设国学教育课。初始时可以在班会,每天夕会或晨会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读讲解,使学生能达到集体诵背的程度。国学经典中《声律启蒙》、《训蒙骈句》等文字较为浅易。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凭借机械记忆力强的天赋优势诵背,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领会其中意味。

2.借助语文、综合实践课程进一步熟悉经典。将国学经典与语文、综合实践等学科相结合渗透。各班要制订诵读计划,在黑板上开辟一小块专栏,安排专人将每周(每天)的诵读内容写在专栏上,语文教师负责检查落实。每天抽出5—10分钟让学生诵读。倡导学生节假日坚持学习、每天诵读三十分钟。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由班主任授课,对于一些典故和字的读音做适当指导。“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

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结合语文课进行。文言文、古诗文既是国学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中要对国学相关的文言词语进行讲析,使学生基本领会词句意义,既提高了诵背兴趣和效率,又开拓了学生的语文视野,一举两得。在思想品德等政治课程诵背相应内容篇目,可以丰富思品课内容,增强思品课趣味和效果。同时借助这些课程进一步熟悉经典,为深入开展诵读竞赛活动打好基础。

(二)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营造综合性学习氛围

1.在环境文化建设中融入国学内容。在校园文化长廊、文化墙和班级布置图文并茂的经典著作内容和学生作品,既美化了校园环境,展示了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又增加了学生对于经典国学内容的领会,也让学生对学校和班级有了主人公的情感,使更多的学生在其中受到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的濡染。中国很多重大科学成果的命名就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近现代历史壮举:嫦娥探月工程、神舟(州)飞船、北斗导航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烽火导弹预警卫星等。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借鉴这种思路。

2.与其他校园文化活动相融合。开展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比如:书法、经典诵读社团等等。学生在活动时既可以增长才干,陶冶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还可以集体举行冠礼、及笄礼等成年礼。冠(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式,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它在历史上,对于个体成员成长的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为学生集中举行成年礼,可以取代学生自发组织的生日聚会,既能引导学生拒绝攀比性的消费,又能增强学生的成人意识和责任感,丰富了学生传统文化底蕴,也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

3.以传统节日诵读活动结合。各种节日也是开展国学教育活动的重要节点。按照中宣部等部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和“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等活动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一系列文件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增列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的决定,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应当以屈原、杜甫、辛弃疾、闻一多等历代仁人志士的诗篇为内容,改变单纯的放假、大吃大喝、旅游等过节度假形式,真正实现国家设立这些法定假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元旦节、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父亲节、母亲节等现代节日也是很好的节点,可以组织相应内容的经典诵读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四、以经典诵读为载体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总体要求

(一)不重形式重过程,不求数量求质量。要求面向全体师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和书写古诗文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要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不能把背诵经典诗文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经典诗文的质量。

(二)与文明礼仪教育相结合。诵读经典可以将智慧和德性融为一体,通过口诵心惟,日积月累,来实现个人道德文化修养由量到质的提升。诵经典、习书法、尚礼仪、学做人是经典诵读行动的根本任务所在

(三)开展竞赛活动。班级每学期召开两次体现“国学”主题班会,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国学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一次国学知识竞赛。每年定一个主题,如“与经典为伴,和圣贤为友”国学教育展示活动。

3.中小学经典诵读培训学习心得 篇三

2012年3月9日,我去参加德顺小学教研室开展的《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教师培训活动。听了许老师和王老师的二节国学公开课,使我感受很多,也令我受益匪浅,更让我明白了国学课应如何上。以下是我这次参加听课的一些体会。

许老师和王老师的这二节课是截然不同的。许老师是用多媒体电脑来上,而王老师是不用多媒体电脑上,二位老师上的都非常精彩。

首先是许老师上第一节课,她在这堂课中共教了三首诗歌,许老师把重点放在第一首《敕勒歌》,播放精美的画面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采用分组比赛的方式开展诗歌颂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最吸引我的是许老师一边读也哪句诗的意思,学生看着画面一边读出相对的诗句,这有助于学生的记忆,这个方法值得我学习,我认为这也是教学的一大亮点。

4.《经典诵读》培训总结 篇四

孔现菊

星期二下午,小学的语文教师在二楼自习室共同参加了《经典诵读》培训的回忆。在这次会议上围绕什么是经典,为什么进行经典诵读,怎样进行经典诵读进行学习,我受益颇丰。抓好古诗文诵读活动领导重视是前提,老师参与是基础,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关键,家长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开展诵读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与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

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实际,一年级到六年级以《经典古诗文》里的古诗文为教材,开展诵读活动。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利用每天上午早读前10分钟和每天中午上课前1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还在每周的课程表上专门排出一节经典诵读课,由语文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组织经典诵读比赛,促使学生多读书,多搜集资料,了解诗文方面的知识、名篇佳句等。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员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求速度又求效果。开展古诗文诵读,我们低年级每周背一首古诗,做到厚积薄发。要数量又要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感悟的关系,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古诗的质量。举行古诗文默写或经典文化手抄报、书画展览、凡人凡言征集等活动。

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经典古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颂的多了,运用道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5.国学经典诵读心得 篇五

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缔造的儒学,自春秋起就开始书写她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到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正统地位,再到宋代的程朱理学(程颢、程颐和朱熹),以及清末康有为等近现代新儒学,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历史的演进,儒家学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其社会功能也在与时俱进,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面对全球化文化浪潮的冲击与融汇,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与思索也越发激烈和深入。

一、道德价值

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此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公德体系中居核心地位。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均出自论语),这就表明,“仁爱”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推己为人的利他风尚和助人为善的精神,要求人们做到“互利互惠”。一方面要敢于和善于追求个人正当利益,另一方面又要惠及他人,利他益众。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敬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也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谈何为人,谈何做人,谈何道德品质?因此,儒家的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今社会更应该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孟子的性善论提出四种心,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信义”作为它的重要体现,是儒家文化的又一种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出自《孟子?告子上》)。这里生命与道义是合理存在的,但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对道义的追求要高于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时,要舍生取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教育价值

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其“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影响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在孔子的一生中,从15岁“志于学”开始,到70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其后,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儒学文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终身性,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如他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去实践。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矛盾、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政治价值

儒家的思想文化,不仅是道德的哲学,教育的哲学,生活的哲学,也是政治的哲学。重要的体现就是“仁政”主张和民本思想,主张“轻刑薄税”“听政于国人”“与民同乐”等。众所周知,“和”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文化的精髓,“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儒家理想中的社会至少是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这与时下建设和谐社会很有相似之处。对于当今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时代,儒家“大同思想”及“和”的主张可以起到抵制作用,这也正是儒家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闪烁着民主、民生的光芒,在历史的变迁中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影响着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活动,尽管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它“德治”主张和“礼治”的秩序思想,都对当今政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人类历史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稳固屹立了数千年,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等诸多大国崛起又毁灭,更有数百个帝国无声无息地诞生和消亡。毋庸置疑,儒家的思想文化对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功不可没。

儒家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已经不是几句话、几段文字能够说清表明的,其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加以吸收,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其发扬光大,实现儒家文化应有的现代价值。

国学典籍作为国之瑰宝,理应摆放在广大青少年朋友的案边、枕边。阅读那一篇篇流传千古的文章,朗诵那一首首优秀的诗篇,就是在和历代先贤对话,就是在触摸中华民族的伟大灵魂。

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按照国学所倡导的精神“正心、修身、齐家”成为一个品德高尚、行为规矩的人,对国家和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青少年唯有学好国学,方能拥有“先天下之忧面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伟大抱负,拥有“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大智慧。

6.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价值研究 篇六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价值研究

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实质体现,经典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正是要求从小学生的读书抓起,通过对小学生的文化修养提升,为其将来的人生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体会经典书籍的内涵,领悟中国智慧,切实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解析

小学生阅读经典,需要对阅读书目充分研究与考证,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差异化对待,保证小学生能够吸收古文知识,体会经典内涵。同时,保持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对经典书籍的阅读兴趣,切忌盲目追求阅读效果,造成小学生对经典的诵读积极性下降,对小学生将来的语文学习带来不利影响。另外,采用适宜的阅读方式,选取合适的阅读时间。以一年级为例,经典书籍的阅读应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诵读,需要老师对学生诵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发音及时纠正,避免小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价值对小学生的作用

1.弘扬与传承精神文明,促进小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认可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即是对母语文化的认同过程。古文在我国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以其独特的活力使中华文明得以传承。诵读经典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更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的需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经典的诵读活动,将中华文化融入课堂教育、德育实践活动中,从而让诵读贯穿于小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使小学生在学习、成长的重要时期体验祖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养成小学生爱国、爱民的精神,激发报效祖国的热情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弟子规》的诵读中,学生虽然对其中的个别词语不甚理解,但文章中所表达出情感,加上教师的亲切解读,足以使学生体会到经典故事中主人公的所思所想,继而引导自身在生活中加以学习,促进对国家、父母长辈的热爱。

2.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教学水平的上升

经典书籍的阅读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的品质,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经典文学中很多话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智慧,尤其是对于处在启蒙阶段的小学生而言,这个阶段通过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熏陶,能够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世界,引导小学生追求真善美。同时,更能在日积月累中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对语文的感知能力,为阅读理解与作文写作积累丰富的知识储备与作文素材。另外,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能力愈加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愈加轻松,语文成绩提高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教师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解析,结使学生体会到文学作品存在的内涵,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很多经典文学作品自身结构严谨,体裁丰富,内容充实,通过不断的诵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文,进而促进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升。

3.塑造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念,启发小学生智慧

在我国,应试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求学生涯,学习是为了考试,成人成才反而退居其次。长此以往,小学生的德育得不到重视,将会损害中华文化的根基,将会造成更多的教育问题,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与我国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因此,通过持续的、有效的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利用语文教学的故事性与情景设置,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帮助小学生提升明辨是非、善恶分明的能力。同时,通过经典诵读,利用经典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与哲理,使小学生获取智慧,获取解决问题的态度与能力,从而为小学生的人生成长与自我素质提升奠定基础。经典的诵读在为小学生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能够切实利用经典中的文学故事,启迪小学生的智慧,以文学作品中的正面、经典形象作为人生的榜样,以在生活中起到鞭策作用,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当前,小学生在面临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下,需要通过自我认知、自我判断提升对不良诱惑的抵御能力。经典诵读在净化学生心灵、启迪人生智慧、提升语文素养等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对于小学生的人生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加以引导,促进小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全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价值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學刊),2015,12(2):177.

[2]马君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下的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实践研究[J].课外语文(下),2015(5):21.

上一篇:百日宴会上主持词下一篇:小学开学典礼学生致词2018与小学开学典礼教导主任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