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通州二模语文(精选9篇)
1.2022通州二模语文 篇一
在一条川流不息的街道上,有一只垃圾桶,它的前面是一堆堆散发着阵阵恶臭的垃圾。垃圾为什么会在垃圾桶外,甚至还有半米距离呢?是因为垃圾桶满了,装不下吗?
一天,我和小林在放学回家的途中看见了这个垃圾桶。垃圾桶前散落着各种垃圾,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垃圾上几只苍蝇嗡嗡乱飞。我捏着鼻子说:“这是那些人干的呀,搞得这么脏!这么臭!”“是啊”小林说道,“路过的人这么多,竟然没有一个人过来把它们将捡回垃圾桶!小睿,来,他们不捡,我们捡!”我和小林二话不说,放下书包,不怕脏,不怕臭地捡了起来。我们用手迅速地把满地垃圾扔入垃圾桶,我们一会儿低头,一会儿抬头,感觉我们的动作像极了两只在啄虫子吃的小鸡。额头已经爬满了汗珠,头发上冒着阵阵热气,衣服被汗水打湿大半。
捡了一半,我突然站起来,自言自语地说:“今天我们把垃圾都捡到了垃圾桶里,那下次人们又把垃圾扔在垃圾桶外,那怎么办了?对,我可以写张提示条,粘贴在垃圾桶外,提示人们注意投放垃圾。”我想到就立即行动。我从书包里拿出纸和笔,趴在地上,在纸上工工整整地写着“文明——只差一步!”,接着就把纸条粘贴在垃圾桶上,怕粘贴的不牢,我用手掌使劲地拍打了好几下。我走远试了试,纸条提示很醒目,远远就能看清楚,我高兴地拍了拍手。
小林捡完垃圾,擦干净了手。清理之后的地面干干净净,臭味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苍蝇都羞红了脸离开了。虽然活又累又脏,小林脸上却溢出了高兴而得意的表情。她看见了贴在垃圾桶上的纸条,竖起大拇指,夸道:“小睿,这些是你写的吗?写得太好了!这样一来,提醒了人们,他们就会不会把垃圾扔到桶外,污染环境了。”
“啪”的一声,把我吓了一跳,回头一看,见一袋垃圾又扔在垃圾桶外。扔垃圾的是个中年人,这时他也看见我们和提示,他的脸刷的一下红了,过来捡了垃圾放进了桶,并说:“不好意思啊,我们大人都不如小朋友爱护环境,我一定改正。”这下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垃圾会在桶外,而不在桶里的原因。原来是有一些人不愿再前进一步,就扔垃圾了。我们站旁边观察了一阵,后续的人都把垃圾放桶里了。看着我们的劳动成果,我们两个高兴的回家了。
保护好环境,有时我们只需多花一点点力气,甚至只要多走一步路。每个人就都可以成为的文明人,你的品质和态度,就从你做的一点点小事中体现出来。大家都奉献一点,世界就会变得更加文明和多彩!
2.2022通州二模语文 篇二
那些人是聪明的,他们手举大灯,携着我们闻所未闻的高明,托着我望尘莫及的真理,径直朝我们走来。他们面带真诚的笑容,眼中闪烁光芒,告诉你:这就是你该信仰的一切!
于是,我们迷失了,我们追随着他们诱人的号召声,以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我们紧跟着他们铿锵的步伐,却发现走入了深渊,失去了自我判断的能力。
明清时期,统治者将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唯一标准,儒家经典亦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信条圣律,八股取士,思想压制。中举的范进疯了,黑发的少年终其一生未成功名,白发落魄时依旧不明所以。这套统治者强施给人们的思维模式,不需要理解,不需要智慧的探索,跟着学,照着看,仿佛一切都有了方向。然而求知的意识缺乏了,社会的良知缺席了,敢于质疑的声音飘远了……一场不为人知的危机正四面埋伏!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他便陷入了亦步亦趋的可悲境地;一个社会如果失去了对个体的尊崇、对理性的思考,便会陷入狂热的专制这一可怕的境地!
康德说: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终于,龚自珍在清末发出了“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呼号;伽利略攀上比萨斜塔避开了亚里士多德直射的“大灯”;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打破了洋人“修建这条铁路的中国人还未出现”的谬论;十二月党人踏上了西伯利亚的征途,只为冲破那个“最好的时代”摸索真理的殿堂……这是一个又一个时代的人对权威的讽刺,他们的探索之路纵然泥泞不堪,却总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3.2013初三语文二模 篇三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锲(qiè)而不舍挑衅(xìn)B.中流砥(dǐ)柱愚氓(méng)
C.不屑质(zhì)辩自诩(xǔ)D.潜(qián)移默化歉疚(ji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傅雷家书》是经典的教子之作,有人模仿这种书信体,写出的文章却味同嚼蜡,没有深意。
B.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D.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校长周朴华抛出一个大胆的建议:取消高考考试大纲。他认为,这个考试大纲祸害不浅,直接导致中学教育的急功近利之风。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A.万钟:丰厚的俸禄B.辩:同“辨”辨别
C.加:好处D.得:得到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C.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D.在经典诵读比赛的舞台上,动情的朗诵和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春天的脚步近了,大草原上的冰雪渐渐成了朵朵白色的“大蘑菇”,煞是壮观。②人与人之间要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和谐相处,那么加强彼此是非常重要的。③每天天还没亮,位于城郊的农贸批发市场起来,人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A.融化沟通喧闹B.溶化勾通喧闹
C.融化勾通喧哗D.溶化沟通喧哗
6.下面这段话,作者主要阐明的观点是(3分)()
一个人的堕落往往经过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种种征兆觉察出来并及时采取措施,为身遭灾祸的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如果你觉得孩子开始显得心不在焉,似乎只是本能表面地参加家庭生活时,不你必须睁大眼睛,刨根问底。
A.一个人的堕落是长期的过程。
B.家长应该给孩子帮助。
C.家长和教师应及时觉察孩子的反常行为,及时给以帮助,以免孩子堕落。
D.家长和教师应该相互合作,发现孩子的问题。
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
(一)(12分)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胁,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
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①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②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注】①鞫(jú):审讯。②缗(mín):穿铜钱的绳子。
7.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种师道荐”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策之不以其道B.扶苏以数谏故
C.以塞忠谏之路也D.可以一战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带领种师道征战,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因此直接升为中州刺史。
B.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召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C.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郭浩、吴玠两人连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D.郭浩治政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以渴我师渴:②时其半度时:
③会和战异议会:④浩与吴玠大破之破:
10.解释下列句子。(4分)
①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2分)
译:
②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2分)
译:
(二)(4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唐)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1.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1)对“一别心知两地秋”中的“秋”字,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分析。(2分)答:
(2)诗歌三、四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三)(4分)
留住野草,城市才能绿起来
①“绿色城市”应指两方面,一是城市看上去草木葱绿,二是城市能提供清洁的空气与干净的饮水。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城市绿地要有草本植物的覆盖。如果草本植物是自然生长起来的天然植被,俗称“野草”,就能体现出该城市的绿化方式已有了“生态文明”的概念。②为什么留住野草有利净化城市的空气?这是因为,空气中的尘颗粒有很大部分来自绿地裸土。而野草大多具有发达的根系,它们不必浇水就能生长繁茂,有些因具有耐阴性,在树下也能存活。所以,只要不拔草,野草的根系能像网一样将土壤颗粒固定住,绿地就不会扬尘了。在德国的许多城市中,野草只能剪短,不能拔除。这一来,马路上就几乎没有尘土了。③利用野草绿化城市的另一优点是管理简单并且景观好。对草地的维护每年只需做几次修剪。因野草地中的野花能顺应时节开放,一年四季使城市绿地呈现不同的色彩,这常常会使人们流连忘返。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让野草绿化城市的做法已广泛采用。
④利用野草绿化城市还有利于保护水资源。不必浇灌就能减少绿地耗水。野草根粗而长,能在土壤中钻出多条通道,下雨时,雨水能顺着这些根流入地下,补充地下水。笔者观察到,下大雨时,长满野草的绿地中几乎不见积水,而人工铺设的草皮地却会出现雨水滞留地表的现象。这说明:野草地吸收雨水的能力比草皮地强。
⑤近年来,我国城市增加了树木的种植量,这本是件好事,但许多新栽的树木下面都是裸土,这增加了城市扬尘。让树下土壤不再裸露的简单方法就是让野草生长起来。在春、夏、秋三季,只要下雨,野花、野草都能自然生长。有些城市的绿化部门会组织民工拔草,请千万别再这样做。
⑥大自然的草地本身就是由野草、野花组成的。当城市绿地中能出现自由生长的野花、野草时,这个城市就离“绿色城市”的梦想很近了。
12.请结合全文,概括“利用野草绿化城市”的优点。(2分)
答:
13.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四)(5分)
谈自立
①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同样,人也是如此,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②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③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
④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们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们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⑤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
14.本文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答:
15.第②、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特点和作用。(3分)答:
(五)(14分)
荷叶
韩开春
①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季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了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一条小道笔直穿过湖心,上面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据说,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男主人公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
②但是,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脑海中瞬间浮现的竟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反对贾宝玉拔除破荷叶的理由:“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那双对着残荷发痴的忧郁的眼睛。在那一刻,我居然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要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或是撑着一把油纸伞,顺着石砌的湖堤漫行,或是隔着石雕的窗棂,卧听雨打残荷,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③其实,我有许多亲耳聆听雨打残荷的机会。我读初中的时候,学生宿舍的后面就有一大片荷塘。每年莲藕起出之后,就再也没人去管它,任由满塘的荷叶自生自灭。然而我终究只是个俗人,比不得林妹妹那样冰雪聪明,所以听雨打残荷的次数虽然不少,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
④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前来参观,它们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圈不停地飞,迟迟不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尖上歇歇脚;身上穿着黑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也从水里冒出头来,双腿一蹬,用它那著名的蛙跳,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随之溅起的一串水滴,滴溜溜地汇聚到荷叶的中心,凝成一颗又圆又亮的大水珠,映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们许是把这一张荷叶当成了运动场,鼓着大腮帮咕咕呱呱不停地叫,呼朋引类;还有一些黑脊背的鱼,在荷叶撑起的大阳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击,发出“泼剌剌”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一头扎进水底,再也不见了。
⑤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起,绽开它美丽的笑脸时起,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群嬉戏的鸭仔的样子,把鼻子一捏,头往下一低,便潜进了水底,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香藕,临了上岸,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兵打鬼子的模样,顶着一片荷叶,手里端根树枝,一只眼闭着,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同时还要发出“叭”的一声。
⑥少年的记忆,除了玩耍,大多数还是和味蕾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荷叶,也是如此。说到吃,必须提一下荷叶粥,这是我母亲夏天常做的,把新鲜的荷叶洗净,切成细丝,放点冰糖,和粳米一同煮,做出来的粥青白相间,颜色好看,味道也好,清香扑鼻,有清热解暑之功效。荷叶还可以包裹食物。我祖父有个习惯,赶集的时候带上一张荷叶,或干或鲜,随季节改变而有所不同,回来的时候,总会变戏法般从怀里掏出一只荷叶包来,里面包着的有时是几片卤猪头肉,有时是两根油条。他用筷子夹起肉丢进我的嘴里,果然是跟往常吃到的不同,肉香中夹杂着荷叶的清香。长大后读明清小说,见到许多关于市井场景的描写,我才知道,原来这用荷叶包熟食的举动并不是我祖父的首创。
16.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7.作者说自己以前有许多亲自聆听雨打残荷的机会,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为什么那次在宏村,作者却被残荷吸引?请阅读文章第②③自然段结合文意回答。(4分)
答:
18.第④自然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答:
19.结合文意,分析“我”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3分)
答:
(六)(10分)
20.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诸葛亮)
②曲径通幽处。(《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③,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文天祥)
⑤,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
⑥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⑦;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八则)
⑧采菊东篱下。(《饮酒》陶渊明)
⑨,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⑩伤心秦汉经行处。(《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三、表达与交流(共66分)
(一)(6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电视作为一种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新闻媒体,其栏目对主持人普通话水平的要求之高是毋庸置疑的。但无锡电视台、广播台等近几年先后推出“阿福聊斋”、“扯扯老空”等栏目,其主持人以极富亲和力的“无锡话”让这些草根栏目深受广大观众、听众尤其是本土观众的喜爱和好评,但同时也遭到不少学者的质疑。你如何看待这些“草根”栏目主持人用“无锡话”主持节目的现象?请就此现象发表看法。
要求:(1)有明确的观点;(2)要作简要的分析;(3)字数在100字左右。
(二)(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声礼貌的道谢„„而这一切错失的背后,应该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与非同寻常的意义。请将你的故事与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4.中考语文二模试题 篇四
一、语文知识积累(1—5小题,每小题2分,第6小题6分,共1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组是( )(2分)
A、不逊(xùn) 宽恕(shù) 黝黑(yǒu) 油光可鉴(jiàn)
B、尴尬(ɡān ɡà) 炽热(zhì) 迁 徙(xǐ) 不屈不挠(ráo)
C、田圃(pǔ) 静谧(mì ) 亵渎(xiè dú ) 吹毛求疵(cī)
D、侥幸(jiǎo) 慰藉(jiè ) 戏谑(xuè) 鳞次栉比(zh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冷血护工”虐待养老院的老人的事件曝光后,社会各界群众义愤填膺。
B、杨利伟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眼光,常常令同行俯首称臣。
C、经过忍辱负重的刻苦训练,李娜终于夺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
D、学生应多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中断章取义,反复斟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全面暂停进口台湾方面通报的问题产品。
B、夏天的南洞,是人们避暑纳凉、读书学习的好时候。
C、造成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现行教育制度。
D、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所以,食品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4、选出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这一次来到鸡足山,早晨天还没有亮,我们就在凌晨的`薄暗中摸索着爬上金顶,那里已经是 黑鸦鸦的一团人。我挤在后面,同大家一样向着东方翘首仰望。天是晴的,但在东方的日出处,却有一线烟云, 。
①一转眼间,它就涌了出来,顶端是深紫色,中间一段深红,下端一大段深黄。
②然而立刻就霞光万道,白云为霞光所照,成了金色,宛如万朵金莲飘悬空中。
②③最初只显得比别处稍亮一点而已。
④须臾,彩云 渐红,朝日露出了月牙似的一点。
A.①④③②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普遍采用“赋”、“比”、“ 兴”的表现手法,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 要地位。
B、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的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C、《变色龙》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十九世纪末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D、《马说》、《陋室铭》、《送东阳马生序》中的“说”“铭”“序”分别表示古代的一种文体。“说”是叙事兼议论,“铭”一般是用韵的,“序”是临别赠言。
6、根据提示填空。(其中①——③小题必做,④⑤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做, 算前一题。每空1分,共6分。)
① ,在河之洲。 (诗经《关雎》)
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③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情怀,心系苍生,立志为民造福的句子是: 。
④日月之行,若 出其中; , 。(曹操《观沧海》)
⑤在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词,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课内)作为你的座右铭: 。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第7小题,共6分)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皮革废料作原料,用生石灰、工业强酸强碱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进入消费者腹中。记者调查发现,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报道引发社会关注,有舆论认为,药监局应该扩大“毒胶囊”抽检范围,不应仅局限于媒体曝光的9个企业的13个不合格批次产品。公安部于4月19日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全国公安机关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密排查、严厉打击“毒胶囊”犯罪,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截至目前,各地公安机关已立案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3名,查封工业明胶和胶囊生产厂家10个,现场查扣涉案工业明胶230余吨。国家药监局表示,对于此次通报的问题胶囊,已责成企业所在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查封上述企业胶囊剂生产场所,责令上述企业立即召回检验不合格批次药品,由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督销毁。
①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材料的主要内容。(2分)
② 从“毒胶囊”事件中,你获得什么启示?(2分)
5.上海高三语文二模作文 篇五
我注定要与寂寞为伴,似乎这就是我的宿命。就像黑暗中的蜡烛,昏黄的烛光,闪烁跳跃。寂静的心跳声。然而蜡烛终于燃尽,黑暗吞噬了我。没有反抗,也没有挣扎。我早已习惯黑暗。在深夜孤独的街上,我的世界只有我自己。依旧寒冷的夜。
我呆呆的坐在空地上任思想一点一点的飞离我。我在想什么?我在做什么?没有思想,只有呼吸。我能听到我的心跳声,清晰的,有力的,我还活着。
手上有一道细细的伤口,血静静的渗出来,没有疼痛。我突然发现,原来血的颜色不是鲜红色的,而是寂寞的颜色。很久以前就已经遗忘的颜色!打开窗,我又闻到冬天的气息。寒风中,我感到一阵阵冰冷的麻木,直到没有感觉。
走在街上,不去理会路人的冷眼,我依旧我行我素,脸上带着微笑,一种歇斯底里的微笑。我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活着在我自己的世界中。
将身体紧紧的蜷缩在沙发中,我用力的按揉着太阳穴,甚至用力去抓自己的头发。强烈的头痛牵动着我身体的每一根神经。桌上放着的是止疼药,但我不去碰它。已经习惯,无论什么病都不吃药,也不去看医生。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疼痛。一种淡淡的自我折磨。
冰冷的脸上突然感到一道温暖,原来是滚烫的泪水。我以为自己已经不再有眼泪了。轻轻闭上眼睛,使劲的、贪婪的呼吸着冰冷的空气。是自由,还是无奈?我已经适应了这种稀薄的空气。
现在我只需要冷漠。明媚的阳光,打碎了我的美梦。我苦笑着对自己摇摇头。我知道我还是要面对现实的,去迎接又一个毫无意义的新的一天。“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我总是这样对自己说。
我已经习惯了一成不变的生活。房间里堆满了的书,我用力的抓起它们,再用力的丢到墙上。最后,把自己狠狠的摔在床上,大口大口的喘气。终于,我从床上坐起来,将那些书又一一拾起,重新放好在书架上。我无可奈何的笑笑又把自己埋进了书堆。
卸下虚伪的微笑,露出一张疲惫的脸。趴在桌上,我把脸深深的埋在臂弯里。泪水竟这样决了堤,我做着深呼吸,却依旧平静不了内心,我不能欺骗我自己。
6.奉贤二模语文高三作文 篇六
到了黄河风景名胜区,一到门前,弟弟闹着要给他买好吃的,妈妈说:“进去了再吃饭。”我和弟弟跟着爸爸妈妈到了里面的一个饭店。人多的没地方,桌子全被占了,我们只能耐心等待,等了好长时间,才有一桌的人吃完离席了,我们赶紧坐下点菜,匆匆忙忙的吃完饭,我和弟弟又迫不及待的窜进去,直嚷着要看风景。
潮水其实并没有一般想象中的那样一直都是气势磅礴的,它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温柔的,就像一个百变性格的女子,时而调皮时而任性时而又温柔了。近看去其实并不多么美,只是那水若已涨高了便可以手触之,清凉的感觉,很舒服。最好是要站得远些站在楼上看,那样远望去便可一览无余了。水天相接之处显得格外缥缈,恍惚间竟让人觉得那上面莫不是仙境,而这一江潮水又似天河上流泻下来的一丝甘露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高大的炎黄二帝石雕像,要仰着头才能看到。听说炎黄二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看此雕像,就让人不由心生敬畏。弟弟跑到山底下的一个石牌面前,盯着上面的字问:“姐姐,上面写的什么,我怎么看不懂?”
我看了看说:“哦,这写的是小孩子爬山的时候要有大人陪着,不能一个人爬山,很危险。”
“原来这山是爬的,不是上的。”弟弟自言自语的嘟囔着。
我和弟弟顺着阶梯一步一步向上连爬带上,还不容易才到了山的半山腰,累的我们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看下面的人,小如蚂蚁在蠕动。我们不敢停,一直向上前进,终于爬到了山顶,从上往下看,还真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向北远眺,依稀看到黄河的宽阔河面。
我们决定去黄河边上看一看,“不到黄河心不死”嘛!
从山上下来又一路前往黄河,也没个卖水的地方,饥渴难熬,好在黄河就在眼前不远处,忍忍吧!看似近不近,我们走了好长时间的飞沙黄土路才到了黄河的面前。
啊!黄河真是太壮观了,滚滚黄河水向东奔流而去,洪流湍急,汹涌澎湃,河面很宽,几乎望不到对岸,几家渔船停泊在黄河岸边,形成别样的风景。
后来,我们有转回到炎黄二帝旁边的一座高山上,就是石级多,累得我和弟弟一步一挪,到最后成爬着的了,最难的是下来的时候,心直慌慌,双腿发软,脚像踩在棉花团上一样,不由自主的下呀下呀,停不下来,弟弟艰难的说:“哎呀,这上山容易下山难啊!”
下了山,我们眼见天已发暗,连忙奔向大门,恋恋不舍的回家了。
7.届九年级二模语文试卷 篇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点横撇捺呈现精妙组合; 美在声韵,抑扬平仄传递音律和谐;美在 (含义 意蕴),丰富隽永表达深刻内涵。 如今,以“书写的文明传承,民族的未雨绸缪”为活动宗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刮起了“最眩民族风”,在“20xx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江苏站的比赛中,淮安市代表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力拔头筹。7月,我们将在央视黄金时段的“20xx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中看到我市选手的精采表现。
①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缪:__________
②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_______改为 ______ ;______改为_____
③结合语境,从文段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_
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的意思)
①随着共享单车经营模式的成功,“共享”从交通出行向空间使用、医疗健康、物品租赁以及文化产业领域转移。②业内人士预测,按照当前发展态势,到20xx 年共享经济规模占GDP 比重至少会达到10%以上。③共享书店,是共享经济在文化领域的实践。④它改变过去书籍销售“一锤定音的模式,让书籍实现从个人阅读到共享阅读的转换,实现知识的交流和文化的共享,于推广阅读而言也有好处。
修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①请选出错误的一项。(_______)
A.《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姨妈让汤姆刷墙。汤姆一心想着玩,就变着法子让其他孩子替他来刷墙。孩子们为得到刷墙的机会,送给他苹果或其它各种小玩意。
B.在“洞中历险”这一情节中,汤姆和蓓姬在洞中面临困境,蓓姬害怕到了极点,汤姆则沉着勇敢,尽力安慰蓓姬。
C.汤姆背不出《圣经》,但他却通过找别人换票的办法从班主任那里得到一本《圣经》。
D.汤姆和蓓姬在洞中经历了黑暗、孤独、饥饿、死亡的威胁,最终通过用风筝线探寻出口的方式走出山洞,脱离危险。
②阅读《水浒传》中的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那人便把船略拢来凑在岸边,一手把竹篙点定了船,口里大骂着。李逵也骂道:“好汉便上岸来。”那人把竹篙去李逵腿上便搠。撩拨得李逵火起,托地跳在船上。说时迟,那时快。那人只要诱得李逵上船,便把竹篙望岸边一点,双脚一蹬,那只渔船一似狂风飘败叶,箭也似投江心里去了。李逵虽然也识得水,却不甚高,当时慌了手脚。那人也不叫骂,撇了竹篙,叫声:“你来! 今番和你定要见个输A!”便把李逵胳膊拿住,口里说道:“且不和你厮打,先教你吃些水。”两只脚把船只一晃,船底朝天,英雄落水。两个好汉扑通地都翻筋斗撞下江里去……当时宋江、戴宗看见李逵被那人在水里揪住,浸得眼白,又提起来,又纳下去,何止淹了数十遭。
(1)选段中“那人”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相关情节,简要概括这场打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子默写
名句填写。(①-⑥为必答题;⑦-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意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改前两题)
必答题:
①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爱惜芳心莫轻吐,_______________。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③_____________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④______________,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⑤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⑥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名句是_________ ,________。
选答题:
⑦已知泉路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夏完淳《别云间》)
⑧李杜诗篇万口传,___________________。 (赵翼《论诗》)
⑨ _____________ ,不下旧帘遮。 (葛天民《迎燕》)
⑩诗家清景在新春,___________________。 (杨巨源《城东早春》)
四、诗歌鉴赏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五、文言文阅读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刘义庆《人琴俱亡》)
【乙】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②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汝之纯明宜③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④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⑤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⑥尚飨!
(韩愈《祭①十二郎文》节选)
【注释】①十二郎:韩愈的侄子②殁:死。③业:继承。④志气:精神。⑤窆(biǎn):下葬。⑥尚飨:享用祭品。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生 不 能 相 养 以 共 居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_____________
②语时了不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便径入坐灵床上 _________________
④不克蒙其泽矣! _________________
⑤毛血日益衰 ___________________
⑥敛不凭其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
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③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④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
4.阅读
【甲】文思考: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 后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不是矛盾请作分析。
5.请分析【乙】文的写作特点。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两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六、现代文阅读
又见古时秋月明
田毅青
①飘起裙裾,凉爽宜人,不失温和的,是初起的秋风。
②洒满千江,一地银光,满目清澈的,是久别的秋月。
③从喧嚣的马路、霓虹闪烁的街头回到院里,眼前突然出现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一轮清澈皎洁的明月,高悬在如洗的夜空,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洒了一天的银辉,一地的清光,千江有水,千江有月,万里无云,万里青天。一阵风吹来,带着淡淡的清凉、温和与宁静。被一夏的燥热折磨的身心,一时适应不了这种人间到天上的境遇,放下一切,在空旷的院里呆呆地、静静地享受这美好的仿佛不属于人间的时光,唯恐有人打破了这份宁静,打碎了这仿佛仙境般不真实的梦。
④也许是前生的宿缘,不知为什么从小对月亮情有独钟。一直觉得太阳是温暖的、炽热的,象征着世界的阳刚、生命的勃勃生机。万物生长靠太阳,日光提供我们物质世界的生活,但总多了些尘间的烟火味道,烈日下的奔波象征生命的劳碌和无奈。而月亮则是温柔的、静美的、沉思的、梦幻的,象征仙境与飞升。当我们面对太阳时,脚步是奋斗的,是坚定的唯物者,而月下对影时,会发现一切都有些不真实,关于世界、关于宇宙、关于自我与灵魂。
⑤一直佩服祖先的智慧,虽然在向外征服世界,发展自然科学方面,古人确实探索得不够,然而若论感受人与自然,天人合一,丰富深邃的意境与语言文字,却不可企及。每每觉得“春花秋月”一说,真是最妥,花在春,月在秋,各得其境。虽有千古一诗《春江花月夜》之美,但秋月才最能表达月之气质。月性本以清凉为象,春虽温华,不足以显其明镜心地;夏则郁热,不足以展其清明;冬则过寒,有加霜之凄凉。唯秋高气爽,金白水清,天高云淡,一天如洗,碧空为台,秋风为乐,一盘银月,清光无边,天地为魂,才是月之最上境界。世上的诗词歌赋佳音妙曲,少不了明月的主旋律,想那唐诗、宋词,若无春花秋月,不知会失去多少美丽的背景。而关于太阳的诗,古今中外都很有限,月光更适合入酒、入诗。喜欢月亮的人,应是浪漫、多情、善感,有点理想主义的。此时沐浴在月光下的我,让裙裾在秋风中飞扬,看自己的影子如此孤独,又如此圆满,蒙尘已久的记忆瞬间变得空灵年轻,所有关于月的诗句,纷纭而至,“斫去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常是人千里”“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最喜欢的,是张孝祥的“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在这些诗里,月是永恒的、苍茫的,若有情若无情,美得有些不真实,让游子思乡,怨妇思郎,将士思归、哲人思无穷。“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月之华、月之思几乎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人墨客心灵的知音。皎月横沉,孤悬天际,引发了多少人事历历、岁月悠悠、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长叹。
⑥一直觉得月亮是属于古人的。遥想那时人口少、庭院深,没有车马喧嚣,雾霾遮天,灯海虚幻,如此良辰美景年年有。张若虚赏月于江畔,王维沐月于山间,每每读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总是心驰神往暗想此生一定要有这样的一夜,于秋夜十五月圆前后,宿于有山有水、有松的山间,万籁俱寂时,看松间月影,掬水月在手,感泉间月华; 或与知己一二泛舟于春江月夜,看沧海月明,明河共影。然而已近知天命之年,却仍然只是一个梦想记不清有多久没有走出室外,仰望星空; 记不清有多少日子,没有遇见这样清澈的夜空。更多的时候,是在空调的室内,看屏幕上名利纷争与情欲纠葛、iPhone、iPad指间的缤纷、掌中的世界、碎片化的信息,钢筋水泥里的人生。一直以为,是自然远离了我们。也曾感慨,月亮离我们越来越远、月亮的眼睛越来越暗淡。此时才知,广袤的银河、诗意的月光直都在,是人类自己放弃了与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的天然情感,把身心的快乐交给一切人造的机器,并如吸食毒品般一步步被这些机器所操纵。然后,再用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人造山水找感觉,美其名曰旅游。除了一沓雷同的照片,何曾有心的参与。
⑦常常觉得人生的困惑与无奈,红尘的喧器与烦扰,也相信自己定是背了前世的债才会偿还种种。在一次次的满足又空虚的怪圈中,也曾向佛学寻根,却始终不明白佛祖所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圆满光明的自性。此时,明澈的月光下豁然开朗,自性不就像今晚的月光吗它一直都在,从未远离,只是被世俗的烟尘、迷雾、霓虹和我们自身的五欲遮蔽着,只有在一定的时空、一定的机缘下,才会显现它本来的清光。
⑧又见古时月,又得古今心,快乐的青鸟不经意飘落,那么遥远又那么熟悉的感觉,惬意、满足、宁静,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无欲亦无求,只想驻留此刻,留住这份幸福。不需要金钱、不需要掌声,甚至不需要任何人的理解与参与,只要我们心中还住着一个孩子,留有一片干净的信仰,只要一人、一月、一清风、一天地。
⑨夜渐深,意未尽,梦游般不情愿地回家。打开窗帘,让月光进来,映到床上,也映着脸庞,慢慢地睡去。童年的月光、慈样的外婆、海上的明月,天山的明月,都来人梦。
⑩此生,谁能全圆: 此夜,心可无缺……
(选自《北京文学》)
1.阅读文章请阐释作者为什么认为“秋月才最能表达月之气质”。
2.结合文章谈一谈你对第⑥段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3.结合文章请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最后一段深刻含义
一生忠诚一件事
丁立梅
①知道那个叫米索、又名侯赛因・哈撒尼的人,是在一份晚报上。狭长的一角,有篇特稿, 报道的是他。标题是:萨拉热窝一擦鞋匠辞世,众多市民自发聚集致敬。
②我剪下了那篇特稿,收藏了。
③他出生于波黑,一个普通的平民之家。父亲是个擦鞋匠,凭着这份手艺,养活全家。 21岁时,米索接过父亲的擦鞋摊,成为萨拉热窝街头一名年轻的擦鞋匠。
④不难勾画出这个时候米索的样子:高高的个头,白净的皮肤,有着黑色的或淡黄的微卷的发。深凹进去的大眼睛,炯炯的。浑身蓬勃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像只拔节而长的笋。萨拉热窝人亲热地称他,米索小伙子。
⑤每日里,他晨起摆摊,暮降返家,风雨无阻。所做的事,单调得近乎机械,就是埋头擦鞋。他却深深热爱着,近乎虔诚地对待着手底的每双鞋。
⑥他一边擦鞋,兴许还一边哼着歌。他做着一个快乐的擦鞋匠。看到他,人们再多的愁苦,也消减许多。
⑦一年过去了,他在街头擦鞋。再一年过去了,他还在街头擦鞋。再再一年过去,他仍在街头擦鞋。
⑧渐渐地,他擦成萨拉热窝街头的一个标志、一道风景。人们出门,总习惯性地先去找 寻他的身影。哦,哦,米索在呢,人们的心,会因他而雀跃一下,天地立即安稳下来。
⑨斗转星移,寒暑更替,许多个年头不知不觉过去了,他由年轻的米索小伙子,变成了人们 口中的米索大叔。
⑩1992年,同属于南斯拉夫人的三个民族,就波黑的前途和领土划分等问题,发动了大规模的内战,造成几十万人死亡,史称波黑战争。
这次战争中,萨拉热窝被炮火围攻四年,城里居民四处逃亡,六十开外的米索,却没有离开过一步,他冒着炮火,照旧晨起摆摊,暮降返家。
他在街头的身影,成了人们眼中的一面旗帜和幸运符。惊慌悲痛的人们,只要一看到亲爱的米索大叔,情绪立即得到宽慰,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只要他不走,我们就知道即使今天天塌了,我们明天还会活得好好的。”人们说。
他活了下来,和他的萨拉热窝一起。他继续做着他的擦鞋匠,晨起摆摊,暮降返家。外面是天晴日丽也好,风雨交加也罢,他的江山不改。他把一份卑微的职业,做成崇高和传奇。
20xx年,米索荣获政府表彰,获赠一套房和一大笔退休金。他对着媒体镜头,极为平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坚持这一行,我认为这份工作已经融入我的血液中,我会一直擦到生命尽头。 ”
他做到了。88岁这年,他走完了他擦鞋匠的一生。人们还在他的遗像旁,放置了一双干净的皮鞋。
一生只忠诚于一件事,世界之大,能有几人
(选自《扬子晚报》)
1.结合文章,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
2.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3.阅读第段,简要阐述本段内容的含义。
8.2014届九年级二模语文答案 篇八
一、选择题
(1—10)A C B D A B A B C D
二、诗文默写
(11----16)略(1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阅读题
(一)文言文答案:19. D20. A21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22.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23.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24.月色美好;幽静
(二)参考答案
25. B
26.在语意上与前文中的“坚持了一天一夜、又熬过一天”相照应,同时又突出团长作出这一决定的艰难。(答出一点得2分)
27.肖像(或“神态”)(1)他看过纸条,知道上面写的不只是他的名字,感到委屈(2)他知道自己出去无疑是送死,感到害怕
28.为求救援,痛下决定;名字各异,痛苦抉择(意思对即可,字数不限制)
29.他的死表面上无价值,却给人撑起了精神上的支柱。
30.(艺术效果:出人意料,震撼人心;主题:更能突显这一对父子勇于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给读者增添了又一条光明的尾巴,其他人尽管害怕死亡,但终究没有失去做人的底线)(学生能答出两点即可,)
(三)31、利用化学能发电:利用重力势能发电;利用热能发电。
32、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33、约宇表示估计,数目不确定,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4、举例子;具体说明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重力势能
转换成电能。
35、水龙头旁的宣传用语:请不要让我伤心流泪!
(四)36.读书也要讲“姿势”。(2分)
37.不能删去。(1分)“可能”一词表示猜测,若删去,表明曹操和杨炯“有独异于常人之处”就是肯定的了,不符合实际,太过绝对。这一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3分)
38.论证了“无论做什么活动,都要讲究一定的姿势”的道理。这一段主要是从一切活动都需要讲究一定的姿势入手,以便下文论述读书也要讲究“姿势”这个主要观点,与下文的关系是由一般到特殊(或:由大到小)。(4分)
39.举例论证。(2分)列举了自习的教室和图书阅览室里种种现象,具体详细地证明了学生在自习的教室和图书阅览室对于自己读书和写字等的姿势,完全不讲究,进一步论证“读书也要讲‘姿势’”这一观点。(2分)
9.2014北京顺义高三语文二模 篇九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7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全部在前面相应位置填涂),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当年在北大,上辜鸿铭先生的课,听他① 当世人物是一大享受。上课之际,讲到 ②处,一把年纪的他也会 ③,轻则【甲】,重则【乙】,其形象让人忍俊不禁。
老辜素来以铁齿铜牙闻名,骂起人来常常令人捧腹。袁世凯称帝时,他正上课,站在讲台上,接二连三地从第一分钟骂到最后一分钟,学生在下面拼命鼓掌助兴,下课之后这些骂语犹能绕梁三日。
在北大,能入辜鸿铭法眼的人没有几个。那些所谓“新文化运动的君子”,在以维护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的辜鸿铭眼里更是不屑一顾。他批评胡适【丙】,认为他的英语是美国中下层的英语,说:“古代哲学以希腊为主,近代哲学以德国为主,胡适不懂拉丁文,又不会德文,教哲学岂不是骗小孩子?”
1.在文中①②③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谩骂得意兴奋B.臧否得意忘形
C.臧否得志兴奋D.谩骂得志忘形
2.文中【甲】【乙】【丙】三处所填内容正确的一项是(3分)
【甲】【乙】【丙】
A.一展歌喉唱段小曲从怀里掏出几颗花生大嚼驴唇不对马嘴
B.从怀里掏出几颗花生大嚼一展歌喉唱段小曲驴唇不对马嘴
C.一展歌喉唱段小曲从怀里掏出几颗花生大嚼干什么不吆喝什么
D.从怀里掏出几颗花生大嚼一展歌喉唱段小曲干什么不吆喝什么
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忍俊不禁”,是指辜鸿铭的行为令学生们难以接受。
B.“绕梁三日”显示出辜鸿铭对袁世凯的痛骂极有特色。
C.“新文化运动的君子”表明了作者是看不起这些人的。
D.“不屑一顾”,显示出辜鸿铭对自己哲学观点的自信。
4.对辜鸿铭这一人物的分析及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辜鸿铭先生上课,颇有些名士风度。B.辜鸿铭在北大,应是有争议的人物。
C.辜鸿铭是维护帝制、反对新文化的。D.辜鸿铭丝毫不认同胡适的哲学成就。
5.下列诗句涉及到的我国传统节日依次是(3分)
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④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A.中秋春节元宵端午B.春节中秋重阳元宵
C.元宵重阳中秋春节D.中秋重阳春节端午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6—8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王敦、王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于东床坦袒腹,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
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
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
自为序以申其志。
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姥养一鹅,善鸣,羲之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赏。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惋者弥日。又山阴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榧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
①草书,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是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取材于《晋书·王羲之传》)
注:①抗行:并行,处于同列。雁行:指处于前列。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陈留阮裕有重名时:过去重:双重(两个)..
B.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书信咸:全,都 ..
C.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以:凭借冠:位居第一..
D.使人耽之若是耽:沉迷若:你 ..
7.对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王羲之从小就不善言谈,谁都没觉得他有什么奇异之处。
B.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刚刚渡浙江的时候,王羲之就萌生了在这里养老的想法。
C.遂携亲友命驾就赏
于是带亲友驾车前往观赏。
D.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
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名声不好。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特别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兼长隶书、真书和草书,为时人所重。他自己也颇为自负,认为和前代书家相比,自己远远超过他们。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再也没有去拜访过他。
三、本大题共6小题,共36分。
9.用“ / ”为第二大题文末划线句断句(5分)。
述 每 闻 角 声 谓 羲 之 当 候 己 辄 洒 扫 而 待 之 如 是 者 累 年 而 羲 之 竟 不 顾 述 深 以 为 恨。
10.第二大题文言文第三段说王羲之“叹惋者弥日”。结合文意,简要说明其“叹惋”的原因(4分)。
11.根据下面文段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古诗文原句。(8分)
一冬无雪,好不容易盼到了春天。清夜,喜雨悄然而至,不禁叫人想到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句子:“。。”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教室上课,身心都觉着轻松。这不,刚学完《论语》“四子侍坐”章,老师叫我们就师生关系问题发表看法,当着老师的面,大家
有些为难,老师笑了:“才学完,就忘了?孔夫子说:‘何伤乎?。’”这下,打破了尴尬,大家各抒己见。老师听了,说:“大家说的都很好,对我也很有启发,用荀子《劝学》的话说,你们真是‘’啊!课后,希望大家像《曹刿论战》中所说,‘’,把刚才讨论的内容写出来,整理成一篇读书笔记,好不好?若不趁热打铁,就会‘,三而竭’啦!”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2—14题
珍木奇卉,生于深山穷谷之中,不遇赏音,与凡木俱腐,深可惜也。唐招贤寺有山花,色紫气香,秾丽可爱,而人莫知其名者。白乐天一日过之,而标其名曰“紫阳”,且为赋诗,【甲】。于是天下始识所谓紫阳花者,为人所珍,岂非幸乎!又,忠州鸣玉溪有花如莲,叶如桂,香色艳腻,当时亦无有识之者,乐天访之,又为赋绝句云:【乙】。(取材于南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六)
下面是文中【甲】【乙】两处提到的诗。
【甲】题紫阳绝句【乙】题忠州木莲绝句
何年植向仙坛上,如折芙蓉栽旱地,早晚移栽到梵家。似抛芍药挂高枝。
虽在人间人不识,云埋人隔无人识,①与君名作紫阳花。惟有南宾太守知。
注:①时白居易作忠州刺史,辖南宾。
12.对上面诗文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葛立方和白居易对珍奇花木都有深深的怜惜之情。
B.招贤寺的“紫阳”和忠州木莲,有着相似的处境。
C.白居易诗中或隐或显地流露着独赏奇珍的自豪感。
D.白居易更喜欢前一种花,所以为其命名为“紫阳”。
13.下面写花的诗句,与文中两首诗情感不完全相同的两项是(4分)
A.红似胭脂腻如粉,伤心好物不须臾。(白居易《咏忠州木莲》)
B.木兰红艳多情态,不似凡花人不爱。(庾传素《咏木兰花》)
C.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李白《孤兰》)
D.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李涉《木兰花》)
E.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咏海棠》)
14.上文之后,作者由花及人,曾发出这样的慨叹:“呜呼!抱道怀才之士,埋光没采于远山僻壤之间,如此花者多矣,求如乐天之赏鉴者,孰谓其无人乎!”意思是说怀才之士,终究会有人赏识的。联系现实生活,写出你对人才成长与其所处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考。不少于150字。(12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17题。
据报道,日本一家公司使用一种合成蛛丝制作了一件绚丽的铁蓝色女装,这件衣服证实,独特的超轻蛛丝材料具有多种用途。这种蛛丝的强度大于同等粗细的钢铁,伸缩柔韧性甚至大于尼龙,如果将它用于制造盔甲,强度至少是现有防弹衣3倍。
蛛丝产生于蜘蛛的旋转腺,是一种蛋白质纤维。这些纤维体具有防渗水性。此外,蛛丝透气性好,还可用作绷带,具有很好的抗菌性能。目前,科学家对蛛丝十分青睐是由于它具有广泛用途,如降落伞绳索和人造血管等。
研究表明,蛛丝有很多特殊的性能,有弹性,不易断,而且具有杀菌效果。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容易被人体吸收,因为它可以分解成水和蛋白质。研究发现,与蚕丝相比,蛛丝的优点明显,因为蛛丝中不含粘合剂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是保证蚕丝结构紧凑的最主要原料,如果不把这种蛋白质分离出去,那么很可能会导致肌体过敏。科学家在小白鼠的体内植入了用蛛丝包裹的硅胶假体,观察了一年时间,没有出现任何伤口不易愈合或者发炎问题。
[相关链接]
美国科学家通过一种非侵入性的激光散射技术,使用小于3.5毫瓦的低功率的激光照射蛛网,激光束在经过完整的蛛网后,不会破坏蛛网,研究人员从而能在空间中描绘出每张网的弹性刚度。他们对于包括金纺蜘蛛、北美园蛛、西方黑寡妇等多种蛛网进行了研究,结论是“蛛丝具有独一无二的机械强度和弹性,这使其成为我们所知的最牢固材料。”
从负重上来讲,蛛丝至少是钢琴线的5倍。蛛丝是一种特殊的生物聚合物,与胶原(组成皮肤和骨头的材料)相关,但是蛛丝的结构更加复杂。研究团队正在研究其分子结构,以期获得生产从防弹背心到人工腱的材料。
研究人员说,这个信息应该有助于提供一个丰富的仿生材料工程结构的蓝图,譬如合成纤维的精密材料工程,它可以制造更强大、更具延展性和更多的弹性材料。
15.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有关“蛛丝”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
A.对蛛丝的新发现,可用于开发生产新材料。B.作为新材料,蛛丝在强度上甚至优于钢铁。
C.作为生物聚合物,蛛丝的结构与胶原一样。D.低功率的激光束能够激发蛛丝的某些特性。E.蛛丝的弹性独一无二,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16.蛛丝与蚕丝相比有什么不同?(3分)
17.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蛛丝的特性及相应用途。(4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8—21题。
难忘一种鸟叫声
在乡村的几十年里,每到初夏,都会听到“算黄算割——算黄算割”的鸟叫声,最让人感到亲切。它的叫声提醒庄稼人,麦子黄熟一点就要及时收割一点,不能等到全黄熟了再收,那样会被骤来的暴风雨毁了即将到口的麦子。其实,边黄熟边收割,这是庄稼人都懂的常识,谁也不太在乎鸟儿的“提醒”。然而,人们对这种叫声仍感亲切,就在于它传达着一种喜讯。对于喝了一个冬天又一个春天包谷糁子粥的庄稼人..
来说,麦子成熟最切实的意义,便是碗里可以挑出美味的面条、锅里可以烙出酥脆的锅盔了。尤其是日子紧巴到吃上顿愁下顿的人家,早已瞪着眼瞅着麦苗返青,拔节,吐穗,扬花,再由绿变黄,“算黄算割”的鸟叫声,既撩拨着他们急不可待的心,也搅动着他们亏欠太久的饱腹的欲望。
幼年的记忆里,我对白面馍馍有一种本能的期盼。过年,能吃到白面包子、饺子,可过罢初五,就都是包谷面馍了。再盼到麦秋,打下新麦,大约得半个月左右,馍和面条都是新麦纯白面做的。此后就又以包谷、豌豆等杂粮为生了。正所谓“跟着碾麦子的碌碡过个年”。每年打下新麦,母亲总要先烙一张焦黄酥脆的锅盔,为割、运、碾,没黑没白劳作的父亲改善生活。我却早已迫不及待地守候在锅台边,看着母亲把擀好的白面锅盔放进锅里,发出吱吱的响声,便有香味弥散开来。及至三翻三扣,满屋满院都漫浮着锅盔的香气儿,我早已口水连连下咽了。母亲把烫手的锅盔从锅里拎起,旋即摆放到案板上,拿起切面刀切成大小匀称的方块。我急不可待从她刀下抓过一块还有点烫手的锅盔,咬出嗄嘣脆响的声音,那美味香甜,简直是刻骨铭心啊„„我对“算黄算割”鸟叫声的敏感,源自幼年的生存感受,即使活到这把年纪,每到初夏,在城市的街巷里听到树梢上一声声的“算黄算割”,脑子里便浮出在从母亲刀下抓锅盔的情景,口中似乎有口水溢出„„
同时浮现于脑际的还有那不堪的图像。那是在收割后的麦茬地里搂拾遗丢麦穗的情景。收完一块地里的麦子,母亲回家做饭,父亲用木轮推车把麦子运回麦场,麦茬地里遗丢的零散麦穗,要用大耙子搂拾,这是我的活儿。其实不单是我,凡能拖动耙子的农村男孩,都要干。耙子并不重,搂拾的麦子也没多少分量,难耐的是头顶火辣辣的太阳,直晒得裸露的胳膊由红变黑,再脱下一层层白色的皮。倘在河畔的小块田里,地头有白杨树,还能在树下乘凉,在渠里洗脸。最难受的是坡地,地块大,周边没有一棵树,更见不到一滴水。拖着耙子从这头搂到那头,再从那头搂到这头,头顶的太阳晒着,脚下也像火烤一样,满脸满身都流出汗水,直到没有汗水可以流出。这是我幼年从事的劳动中最不堪的一种。父亲拉着空车回到地里装麦捆,大约看到我不堪忍受乃至气急败坏的脸色,没有安慰或劝导,只是平静地说:“这会儿你想想白
面锅盔就好了。„„”
后来上中学,读到李绅那首《悯农》,我不是听人讲解才懂得,而是在拖动耙子的幼年就懂得了,是用流尽汗水再无汗水流出的切身感受懂得的。盘中餐更具体为母亲案板上的一块锅盔、一碗面条。我对这位诗人产生了敬重和亲近感。
曾看过一幅画,一个拾麦穗的女孩,扎着羊角辫儿,穿着红兜肚,模样俊俏,在收过麦子的地里捡拾麦穗。看到这画面,当即想到我拖着耙子搂拾麦穗的情景。我体会到的不堪和画面上富于诗情的美形成了反差。一是生活真实,活生生地贮藏在记忆里,抹不去,忘不掉;一是艺术化了的生活。未必要把拾穗者被太阳炙烤得淋漓的汗水和脱皮的肌肤画出来,那样就太缺少诗性的浪漫了。
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是个大命题,我从喜欢上文学就面对这个命题了。几十年过来,依旧朦朦胧胧,莫衷一是。倒是宁可淡忘幼年搂拾麦穗的记忆,多欣赏画中所洋溢的诗性韵味,当会有一种解脱的轻松。(取材于陈忠实同名散文)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写作缘起于鸟叫,这也是文章题目的由来。
B.没有鸟叫声的提醒,麦子就容易被暴风雨毁掉。
C.文章叙述作者幼年的诸多往事,详略恰如其分。
D.本文旨在探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
E.本文语言朴实,文笔又不缺乏细腻,感情真挚。
19.文中说鸟叫声传达着一种“喜讯”。结合文意,说说“喜讯”一词的含义。(4分)
20.鸟叫声唤起了作者幼年哪些“生存感受”?(6分)
21.结合全文回答:你怎样理解作者对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这个命题的“莫衷一是”?(5分)
六、本大题共2道小题,共60分。
21.微写作(在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里画V,然后作答;均不低于150字。10分)
①高中毕业在即,同桌把纪念册递过来,请你为他(她)写留言,并要求道:“我最喜欢一句古语:‘人唯求旧,器唯求新。’你务必把它用上。”请你按要求为他(她)写出留言(不要显示出校名、姓名等直接暴露身份的信息)。
②某厂商利用最新的科研成果,研发出一款“蛛丝袜子”。根据第四大题所给材料,请你写一则有关产品性能的介绍文字,向消费者推介。
③高三学习即将结束,学校组织捐书活动,希望大家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一本书留给下届同学,并要求写一则简介,以利于同学选用。请你参加,并写出你对所捐书籍的简要介绍(包括书名、作者、内容等)。
22.阅读下面一则故事,按要求作文。(50分)
远方有一座高山,景色十分壮观美丽,只是山又高又陡,绝少有人能登上去。
一个暴风雨之夜,山下的旅店住进一个男人,店主问他去哪里。
“我想登上那座山。”他回答。
“别想这件事了,”店主说,“那山可险了,天气又这么恶劣。”
“但是我坚信能登上去,”男人说,“我的心已经在山顶了,我的身体追上我的心,不会太难。” “可是,心在那儿,身体就一定能在那儿吗?”店主道,“心随身在,不也很好吗!”
„„
【2022通州二模语文】推荐阅读:
通州中学10-08
南通通州区发展规划06-24
北京市通州区电力公司08-19
2024年平塘县通州中学创建12-07
通州区科技创新人才资助奖励11-01
北京市通州区农村集体土地权属调查07-12
北京市通州区卫生局事业单位招考复习资料10-27
二模语文答案08-02
2015上海高三语文二模10-21
长宁区2012年初三语文(二模)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