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日报:诺基亚的舍与得

2024-08-24

知识产权日报:诺基亚的舍与得(精选2篇)

1.知识产权日报:诺基亚的舍与得 篇一

《道德经》中的舍与得

宋玥

2011级新闻学一班 *** 摘要:老子《道德经》作于礼乐崩坏的春秋时期,所以老子在书中写了很多理想化的治国之道,同时也有很多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本文就《道德经》中舍与得的辩证关系作一肤浅的论述,号召大家学习老子的思想,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关键字:《道德经》 舍与得 无为 价值观

当今社会,物质观念的浪潮无情地冲击着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传统的价值观念逐渐失去重心,大家普遍讲求效率,追求成功,衡量的尺度也变得非常物质化与金钱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以为学习《道德经》是非常有必要的。

《道德经》是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为战国时期老子所作,是一部蕴含着丰富人生哲理的经典著作。从古至今,人们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了许多治国安民、修身养性、为人处事的精髓。所以,对于一名逐渐形成成熟世界观的大学生来说,研读《道德经》能让我们更理智地面对物质时代的各种诱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道德经》第七章写道:“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章中最著名的就是它深刻的哲学辩证观念:矛盾着的双方相反相成而又对立统一。但是作为一个初涉哲学的人,不敢有太多造次,所以我只打算从我读到这一章的第一感觉来论说一下。在老子看来,作为圣人为了治理好国家,其根本的精神就是要像天地一样,不能自私自利。因此,他一则要求圣人要谦虚,退让,说这样反而赢得人们的尊重与爱戴,因而会占先,再则说圣人不能为自己考虑,要把自己置之度外,这样才能最终保全自己。我觉得老子的这些观念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我们来说,无疑仍有借鉴意义。人是有欲望的,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有欲望虽然不是什么坏事,问题在于要如何看待它,并用合理的态度满足自己。在自己的利益,与别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应如老子所讲,处理好后身与身先、外身与身存、无私与存私之间的关系。总的一句话,就是首先要为大众利益着想,在需要的时候牺牲小我,成全大我,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爱戴与尊重,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就是这个道理。其实,在我看来,老子所说的这些,就是我们平常所经常讨论的问题---舍与得。老子对圣人的要求,看似让他们失去了很多现实的利益,但是给予他们的,让他们得到的,才是真正能支撑他们顺利走完理想道路的最重要的东西。在如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个人都明白,得失乃人间常态,有舍才有得,但是能真正做到从容看待生命之得失的,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呢?

老子在《道德经》中最著名的主张之一就是无为。君子无为而治国,圣人无为以修身。“天地之间,其犹橐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从道的角度强调,自然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没有任何主宰,也不必刻意去束约。就好像一个处于青春躁动期的孩子,过分负责任的父母只会让他更加叛逆。所以,有理智的父母应该懂得该放手时即放手,即使孩子碰到困难,他们也会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或许这无为的思想也可以勉强地拉到人生的舍与得中来。生命中的某些东西,过分要求往往会适得其反。有一句话说得好:是你的,永远是你的,不是你的,就算你挤破了头,也只会眼睁睁地看着它从你手边溜走。也许在21这个充满激情的年代里,这样的主题未免过于消极了,从小到大,我们所受的教育一直是“见荣誉就争,见红旗就扛”,现在突然叫我们放弃一些东西,也许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与认同,但是就算100%都是反对的声音,我们也不能否认它的现实意义。当今社会,千变万化,日新月异,为了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人们都在奋力拼搏,在很多时候都是在追求一些自己并不了解并不喜欢甚至根本不适合自己的东西。那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稍稍停下脚步,省视一下自己呢?让自己的心慢慢地平静下来,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一天,一小时,哪怕十分钟,想想自己的位置,想一想自己每天都在干什么,想想自己追求的东西是否会有自己认定的意义。作为一个初涉新闻事业的学生,说实话,对社会多一分了解,我就多一份失望,形形色色的刑事案件,各种各样忙碌而无情的人,新闻的种种都让我迷惘,我想知道那些人的人生价值取向所在,想知道到底是什么让一个善良敦厚的民族变成了如今的样子。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如此深刻!当小悦悦事件刺激着我们的神经,当我们在事故发生以后才大声呼吁人性复苏,有没有考虑过这些为什么会发生?难道社会的发展,就是建立在牺牲人性良知的基础上的么?

最后扯一点不扣主题的话题。“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以水喻道,同时也以水喻人,认为具备完善道行的人同样应具备似水这样的特性和品格,真正要做到退让、谦虚、柔和、诚信、真诚、利物、不争等。老子生活在一个礼乐崩坏的年代,王室式微,诸侯迭起,五霸代兴,战争频仍,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之中,可以说,他的这一思想,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只是一种被理想化了的人格诉求。现实与理想,南辕北辙,然若非如此,他的这些理想化了的人格诉求又有何针对性?而现在呢,面对科技日益发达,人民道德却越来越接近底线的社会,我们也要让我们人性回归的呼声变成被理想化的人格诉求吗?其实我们有能力改变这样的现状的,而且我们都有义务改变这样的现状!只要每个人多一份爱,多一份责任,多一点真诚,那么社会主义新中国就真的是社会主义新中国了,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2.读《教师的舍与得》心得体会 篇二

安顺九中 汪 兵

暑假期间,我读了《教师的舍与得》这本书,从中得到了很多收获和启发。作为一名教师,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种种现象五光十色,乱人耳目,对教育是极大的挑战,对教师是极大的诱-惑。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何让自己‚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做一名具有高尚道德的教师,《教师的舍与得》给了我完美的答案。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什么人才能够做人师呢?做人的老师,他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就是‚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德才兼备,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艰难。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因为我们的教育力量,只能从教师活的人格当中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看完《教师的舍与得》,心中感受颇多,脑海中一直在问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应先从哪些地方做起?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要能够清醒的自我认识

首先要虚怀若谷。一个人只有虚心才能容纳百川,人一辈子要不断认识自己。做人也好,做老师也好,我们的手中要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来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尺子来量自己的短处。说到底,我们可以向书本学习,可以向同行学

为年轻教师,全心的付出才无愧于教师这一称号。书中说道‚你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令人印象深刻。

‚甘为红烛燃自身,甘为泥土育春花。‛诠释了一代人民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内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愿,信任他们并对他们充满期望。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每一位孩子,贴近孩子美好的心灵,与他们建立了理想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师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我要一辈子锤炼自己的感情,在教育过程中,从开始的循循善诱到逐步引导。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每一位孩子,甚至要超过对自己的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懂得和学生交流。在执教的过程中,每当遇到差生,以耐心地教育为主,把学生引上正路。

三、通过阅读《教师的舍与得》,我进一步体会到,教师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

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作为教师,用语言播种,用笔墨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学生,这就是我们崇高劳动的合奏。如果有人问我最好的教学方法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用‚心‛,心,是人世间最为可贵的东西,如果我们把它用之于工作,那将会事半功倍,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不都用心了吗?是啊,都用了,用了多少呢?你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心声了吗?你把他们当成你最好的朋友或孩子了吗?如果用‚心‛,我们就会满足孩子,用热情打动,用温情感化,用耐心转化,用信心等待,用欣赏推动,用激励促进,真诚面对,平等相处。我庆幸自己在与学生相处的日子里,不戴面具,亮出真我,怀着从容不迫的自信,在课堂上,在课外的沟通里,我真诚相告,展示我人格的魅力。于是有了课堂上孩子活跃的思维,激烈的讨论富有个性的回答。„„一句温柔的话;一个友善的动作;一个真诚的微笑,都能给学生无比地亲切、温暖,心与心的碰撞,迸发出的火花才是天际最灿烂的恒星。

五、心理换位

老师在工作和学生的交流中,往往会出现无法理解、接受或感受彼此的言语、方法,其实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年龄的差距,代沟的影响。当遇到这样的事情时,我们不妨试试心理换位,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也同时掌握了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用教育的艺术善举去引导、教育好他们。

六、笑看生活

上一篇:我的梦想作文350字下一篇:耕保股绩效评估自评报告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