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论 专题

2024-08-19

学科教学论 专题(9篇)

1.学科教学论 专题 篇一

《生物学教学论专题》试题

一、简述题(每小题8分,7小题共56分)

1、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教师是是培养学生的专职人员,也 是国家的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担负着培养人材的任务。因此,生物学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和学生、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和思考。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职业上的许多其他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

(2)了解学生;

(3)有广泛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4)有教育理论和方法的知识技能;

(5)有教育事业心和改革精神;

2、评价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答:学生评价具有多重功能,但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有促进学生发展、鉴定水平、选拔淘汰三大功能。

(一)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这是生物新课程学生评价中非常强调的基本功能。这一功能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导向功能。(2)诊断功能。(3)调节功能。

(4)激励功能。(5)反思功能。

(二)鉴定水平的功能

所谓的鉴定功能是指学生评价可以对学生与评价指标的适应程度作出区分和认定。

(三)选拔淘汰的功能

所谓的选拔淘汰的功能是指学生评价可以为选拔优秀者,淘汰不合格者提供依据。

3、程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小步子原则(积极反应原则)

即彻底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把达到智育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分成许许多多分离的小题目或称步骤、并且把它们按照逻辑的顺序排列起来,这叫程序化。

(2)减少线索原则

为了使学生容易做出必要的反应,程序开始时,要提供丰富的线索,叫提供线索。

(3)即时确认原则(及时强化原则)

第一步正确后(反应正确后),要向学生告知正确的结果,就是立即给予强化。

(4)自定速度原则

学生用适合自己速度进行学习(反应)。

(5)验证学习原则

教师要记录学生的一系列反应,对不是加以说明或解决。另一面,也可以根据记录,修改程序。

4、发现教学可分为哪几个层面,试简要比较其异同。

答:依据生物知识的层次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发现法教学分为三个层面。

(1)听课中的发现——第一层面

这一层面是教师在叙述,演示教学中,用语言和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的方法。初中生物课的教学多适用于这一层面。例如我用常温实物投影仪演示蚯蚓运动的实验,同时演示蚯蚓体壁挂图,这时再用提示语让学生自己发现出蚯蚓运动原理。

(2)教师控制下的发现——第二层面

这一层面是教师控制下的发现法教学,即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作业,事前教师不告诉学生将有什么结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但发现的过程严格地置于教师的控制下,分段齐步前进,最后教师给每位学生的结论做出评价。例如发给每名学生一条活蚯蚓、玻璃板、甘油和马粪纸等物品,让学生观察蚯蚓在光滑面和粗糙面上运动的原理。这一层面多适用于初、高中生物的观察、实验课的教学。

(3)教师指导下的独立发现教学法——第三层面

这一层面的发现法是“高档次”的,探索的内容比较系统。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很少讲述,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发现和获取教师安排的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组组合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认知理论在教学中的集中产物,它比控制下的发现法又高级一步。为了培养具有发明创造的人才,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掌 握科学的基础知识,还要发展学生对待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探索态度,掌握科学地研究方法。这也正是实施素质教育在生物学科中的真正体现。例如,高中生物中有关“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知识的比较教学,把学生组织进实验室。发给学生两种细胞分裂的装片,让他们自己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总结。然后学生书面绘制出两种细胞分裂类型的比较图。这样学生通过独立发现、得出课本上没有给出的结论,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这一层面的发现法教学适用于高中生物教学。

5、举例说明生物学基础知识中,事实、概括、应用三者的关系及对教师教学的指导意义。

答:在生物界几百万种生物和它们表现出来的庞大而复杂的现象面前,人类智慧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能在掌握大量 事实(现象和对象,变化与发展)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对照、分析、综合,进行集中和 概括。在概括的基础上,再去掌握更多的事实,修正已有的概括,提高概括的抽象性和容纳量,产生近

期乃至遥远的目标,使知识永远延伸发展下去。生物学的教育也要与此相似:教师向学生传授精选出来的基础知识,其结构必须包括事实、概括和 应用 三部分,形成归纳与演绎的反复循环关系。如果教给学生大量的事实而不概括,表面看,—课接一课,似乎也是一个系统,实际.它是一些现象的罗列,这样的知识是无用的,极易忘掉。“ 就会象杂乱无章地埋着各种东西的仓库、这里连仓库主人也什么找不到。”同样、缺乏足够事实为依据的概括,就会成为概念的空壳,不能反映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无法去理解它。只得被迫背诵空洞的定义或叙述文。“就象商店一样,它的每个柜子部贴着商品的标签,但是,柜子里却是空的”。但是,有大量事实为根据的概括,如果不能应用,也不会有什么价值,学生知道几十种鸟,井概括出鸟的特征.但不能判断一种他不知道的鸟的心脏、泌尿生殖系统的特点,这就是不会应用的例子。不去应用的后果是,学生的学习被动,心理上产生静上因素,淡漠感,最后把它忘掉。总之,事实、概括和应用是缺一不可的。它们组成了一个“知识系统的三角形”

6、复习教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答:(1)加强记忆

(2)加强理解改善知识质量

(3)把知识应用于实际

7、比较生物标本和模型在生物基础知识教学中的作用。

答:(1)标本的制作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标本的制作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

(3)模型的制作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得新的学习方法。

二、论述题(共15分)

你对生物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是怎样理解的?你怎样评价我国目前中学生物教育的现状?

答:生物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中学必修的基础课程大约有上百年的历史。近百年来,特别是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生命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生物科学与技术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并且,这种影响越来越大。生命科学成为公认的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头科学。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也随之而不断地改革和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逐步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生物课程采用学科中心范式,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严密和完整,忽略了对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为

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使得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厌学情绪不断加重[1],生物课程失去了它独特的学科价值。“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灵魂。生物课程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加强生命关怀。

三、论述题(共15分)

有人认为,生物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教师就应该主动放弃讲授法。简述你对此有何看法?试对叙述—演示教学法的优点、不足及基本原则进行评述。

答:

所有的课全采用讲授法是不可取的,“一刀切”地运用探究教学也是我们要避免的。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有一个适用空间的局限,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能一统天下。学生对某一个话题一无所知的话,也就不可能做相应的思考,更谈不上探究了。因此,教师要寻找到探究的切入点,与不同的学习方式相整合,精心布置课堂情境,使学生能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教学中并不能说采用了哪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好,采用了哪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不好。方法只是手段,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正确的教学观念。

(一)演示教学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优点

1.有利于学生系统、高效地掌握知识。它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很好的掌握大量的而且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另外就是老师经过具有启发性的教学,包括创设情境和设计问题,使学生在不仅掌握大量系统化的知识,同时还能够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另外就是讲授演示法对于教学设备的要求比较低,所以就比较经济实用。再有就是可以发展学生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和从教师语言当中获取知识的这种习惯和能力。

2.有利于教师驾驭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学生千差万别,发展层次不一样,学习水平、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应用讲授-演示教学法有利于老师调控整个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演示教学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容易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讲授和演示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一般针对中等层次的学生,这对于优秀学生来说,显然处于“喂不饱”,而对于中下层次的学生则感到吃力。

2.学生单向的接受知识,过于强调知识结构,对于学生思维这种活动就会起到一定的限制的作用。在授课的时候,主要是老师活动为主,学生的自主性比较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应用题(共14分)

生物学新课程提倡生物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有位教师说“厨房就是实验室”。你对此有何看法?请设计一组“利用自家厨房,开展生物学探究”的实验。要求结合新的《生物课程标准》,说明设计思路和大致过程。答:中学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很紧。多年来笔者在怎样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物学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其中指导学生“利用自家厨房, 做好生物学实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我觉得这位教师的说法很正确。

在厨房里, 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做很多植物学实验。如在讲有关植物种子的内容时, 可以指导学生尝试着自己发绿豆芽、黄豆芽和麦芽等。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可以认真地观察种子的形态、结构, 了解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有关区别。学生还可以根据教材上的实验步骤或根据教师的要求, 对种子的萌发条件进行探究性实验。豆芽、麦芽生长出来后, 可要求学生留一部分继续生长, 以便观察其根的生长情况, 并作为后来“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的实验材料。又如, 学生平时吃到的往往是切碎、煮熟的海带等, 在讲“藻类植物”时, 可以让学生亲手清洗海带, 以便认真观察认识其形态、结构等。另外, 还要求学生平时多帮家长洗、削、切各种蔬菜、瓜果等, 可以观察认识有关植物的各大器官的形态、结构, 为学好课本知识打下感性认识基础。

2.学科教学论 专题 篇二

1.通过对特定“历史事件”(长城价值、独尊儒术的影响等)的讨论、写作,在口头、书面表达中进一步理解“求异求新,见解独到”的内涵和意义。

2.交流写作成果,体验“求异”“求新”所带来的认知方面的丰富、新颖。

3.树立多角度、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科学态度。

【活动设想】

1.限于实际情况,教师选用并印发与相关历史事件如“长城价值”“独尊儒术的影响”等相关的资料,供学生课外阅读。

2.共3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选定“历史事件”,准备写作

(一)从“求异求新”角度探讨“子贡赎奴”事件

1.导入话题。用PPT展示:

鲁国有一个规定,国人如发现鲁人在他国为奴者,可以赎回,并回国兑领赎金及领赏。子贡某日在他国见一鲁奴,赎之,归国未兑赏。

2.学生思考,再分小组讨论这件事。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补充。

[案例展示]

教师提醒学生努力“求异”“求新”,根据学生讨论,课后整理如下:

(1)从动机看,子贡品德高尚,做好事不求回报,犹如我们当代提倡的“做好事不留名”。

(2)从对其他人的影响看,子贡的做法导致其他人羞于领赏,从而不赎鲁奴。(对“子不然也。曰:子贡虽得私德,但必令他人羞于领赏而见鲁奴而迂走也。必令鲁人不再赎鲁奴”,学生有异议:其他鲁人因此不再赎鲁奴,是他们心理有问题,而且即使会如此,也不能因此而否定子贡品德高尚。)

(3)从鲁国国君看,子贡的行为可能在全国的富人中形成示范作用,从而节约国库开支。鲁国国君可能会因此赞赏子贡。(教师点评:这个角度比较新颖,也是有根据的,但鲁国国君依据一般人“趋利避害”的习性,也会推想到孔子预测的负面效果。)

(4)从现代改革的角度看,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讲述这个故事,目的是让大家明白改革的取向废立,必须考虑到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这个故事,最大受益者是在其他国家做奴隶的鲁国人,而非领赏的鲁国人。子贡不领赏,反而令鲁奴受损。因此,找到了最大受益者,就不会因其他人获益而令改革停止。道德也是有缺陷的,改革要有理性的选择,不能因噎废食。因此,发展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改制,表面上看,富了一家一姓,但从长远来看,是国家获益。因为只有这些企业发展了,才能充分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经济繁荣。

(二)讨论并选定“历史事件”

1.教师确定四个历史事件,学生根据喜好自由选择。

历史事件(1):汉代“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影响”。

历史事件(2):唐强盛原因。

历史事件(3):秦长城的价值。

历史事件(4):唐高祖李渊确立科举取士的影响。

2.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组成兴趣小组,每组推选1人,将成员的意见收集并写在黑板上。

[案例展示]

学生讨论“历史事件(3):秦长城的价值”的结果:

观点1:抵御外敌匈奴。

观点2: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观点3:旅游观光。

观点4:文化遗产,富有历史文化内涵。

观点5:有利于追溯历史,有考古价值。

观点6:多民族文化融合。

观点7:对于建筑研究有一定影响。

观点8:对其他地区修长城有表率作用。

观点9:中国精神的象征和传承。

观点10:体现了秦的强盛,宣扬国威。

观点11: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观点12:为现代一批人提供了工作饭碗。

观点13:劳民伤财,体现了古代专制制度的强制性。

观点14:秦长城以防御外敌而建造,塑造了民族性格;在帝国末期,容易养成久居安逸、不思进取的性格,没有了开疆拓土的想法。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观点的合理性。

[案例展示]

教师点评上述观点,课后整理如下:

(1)有一部分观点角度相同,比如观点3“旅游观光”,可以进一步引申:游客游览长城,看什么?实际上旅游观光的价值本质上是从建筑和文化的角度考虑的。这与观点7“对于建筑研究有一定影响”角度相近。

(2)有一部分观点的合理性值得商榷,比如观点8“对其他地区修长城有表率作用”,其他地区有没有修长城呢?如果有,是否真的有表率作用?这些都需要查找资料予以佐证。

(3)有些观点非常新颖,值得探究,比如“观点13:劳民伤财,体现了古代专制制度的强制性”,这是站在劳工的角度考虑。———杂文家狄马在《荒谬的苦难哲学》中说:“在游览长城、兵马俑、故宫、颐和园等名胜古迹时,我们常常听到一句陈陈相因的话:‘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解说员甚至是学者们没有告诉我们的是,‘这些古代劳动人民’是不是愿意发挥他们的智慧?这些‘结晶’又是怎样形成的?是由血、汗、水还是葡萄糖析出来的?在我看来,任何一门艺术如果不能体现人类的尊严和价值,甚至完工之日就是创造者的生命终结之日,那么,这门艺术之所以留存下来,就是因为后人要研究祖先的耻辱。长城也许雄伟壮丽,兵马俑也许奇巧无比,故宫和颐和园也许幽深似海,但作为人类罪恶的象征,我们应该首先记住,这些用白骨奠基,充斥着脓血和眼泪的所谓‘艺术’只是因为时间的久远,使我们拉开了距离而‘审美’。充其量是坏事里面衍生出的好事,不值得赞美。”

学生经讨论后总结出这样几个角度:军事、建筑、文化、商业等。

(三)课外写作

教师让学生根据如下要求写作:

第一步:选择角度,力求内容上的“求异求新”;斟酌词句,写出“独到观点”。

第二步:根据观点,列出写作提纲,并分条写出可能需要的材料。(教师可以提供部分相关资料。)

第三步:根据观点,查找资料,写成文章。

第二课时:学生从“观点独到”角度互评习作并展示

(一)教师提出学生互评习作要求

教师用PPT展示:

评价角度:观点是否独到。

评价内容:(1)作出文章“观点独到”与否的判断并阐明原因;(2)对文章质疑,比如观点合理性、论据确切性、论证严密性等。

操作要求:(1)用铅笔书写,便于修改;(2)每篇文章至少有两个点评;(3)评论语言要客观,不能用消极性词汇;(4)采用100分制打分,以70分为基准分。

(二)学生相互阅读并点评写作成果

学生小组内交换互看,互评。

(三)小组代表展示“观点独到”

各小组代表对自己组内的一篇优秀文章作点评。

[案例展示]

教师课后对“唐代兴盛的原因”主题的展示情况进行梳理,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四)上交点评后的习作

教师课后阅读习作,选择典型作文作为下节课的点评内容。

教师在下节课之前把典型作文印发给学生。

第三课时:教师点评典型习作,总结达成“求异求新,观点独到”的方法

(一)教师点评“典型习作”

1.教师课前把“典型习作”印发给学生。

2.学生默读。

(二)教师结合学生习作点评

1.点评没有“求新求异”而沦为内容雷同、思想平庸的习作。

2.点评有“独到观点”也有瑕疵的习作。

3.点评“见解独到”且论述较好的习作。

(三)总体点评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达成“观点独到”的方法

1.教师总结此次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并用PPT展示。

[案例展示]

(1)观点平庸,缺乏新意。表现为堆砌资料,套用历史教科书的观点;追求面面俱到,实际上都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入。

(2)论证缺乏逻辑性。主要表现为材料不能说明观点,比如某篇文章分析“盛唐强盛的原因”时,引述了唐朝引进大量胡乐、胡食的材料,却没有阐明胡乐、胡食是盛唐强盛的原因还是结果。

(3)材料的可靠性值得怀疑。表现为引用材料有悖于我们的一般认识,但又不注明出处。比如某文章里说“汉武帝在位期间,除儒学外其他学术不仅照旧存在和发展着,而且比先秦发展得还快”,这个说法需要说明出处,否则让人怀疑。

(4)写作的方向偏离。比如写作主题是“盛唐强盛的原因”,有几位同学写成“唐朝衰败的原因”“盛唐强盛的表现”。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有同学写成儒学发展的历程。

(5)文体语言的偏差。论述文的语言应当是严谨的,不宜用文艺味很浓的语言。如“褪下了黄金甲的人民,手中的金戈又换回了原先的耕锄。国家在幽深的墙垣中茁壮,制度在权力的变更中构架,安定和谐普照九州”,此段文字表面上辞藻华丽,实际缺乏内在逻辑。

2.教师总结达成“观点独到”的方法,并用PPT展示。

[案例展示]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在“历史事件”的专业视野上必然有局限。

但作为当代人,拥有的优势是站在漫长历史的末端,可以从纵向比较的角度去观察历史事件。蔡谦的《盛唐强盛的原因:包容》、洪佳怡的《整合中创新》就是从历史对比的角度去观察盛唐各项制度成功的原因;周如祺的《盛唐时期》、李欣宁的《不负盛唐》,从当前改革开放的现实需求的角度去分析盛唐;陈思悦的《从唐太宗身世、性格论盛唐强盛的原因》,考察了制度与其背后的推动者之间的关联。

这5篇受同学好评的文章,虽然运用的材料与其他13篇文章基本相同,但他们能转换角度,特别是从纵向历史对比中获得了“独到观点”。

(三)布置作业

参考同学的意见,根据老师课上“求异求新,观点独到”的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再上交老师批改。

【教学感评】

一、历史小论文写作的难点

(一)与历史课的区别

语文课上要求写历史小论文,似乎超出了语文课的边界。但其实语文课与历史课是有区别的。历史课,更强调客观性;语文课,为了某个主观需要,观点可以偏激一些,如苏洵以“赂秦”论六国灭亡,观点值得商榷,但为了现实的需要而写,仍不失为一篇好文章。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强调文章的逻辑性。

(二)怎样“求异求新”

历史事件多数已经有定论,学生怎能“求异求新”?只能是在学生现有认识的基础上“求异求新”,或者以现代的眼光看待历史。“求异”是想出“不同的内容”,或古人没想到的角度,比如有人认为泰国能统一天下是因为“锅盔”(秦地食物),苏洵的“赂秦”也是“后人”的“以今律古”,是“求异”。

(三)学生写作的动力

要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需要费很多时间,并且与语文学习似乎关联不大。但实际上,高考作文就是青睐“求异求新”的文章,青睐“见解独到”的文章,在几十万考生的文章中,如果观点没有新意,很难出彩。

二、历史事件的选择

如果完全开放,让学生自选历史事件,一方面会增加写作的难度,另一方面可能每个学生选题都不一样,导致无法横向比较,也形成不了讨论的焦点。因而设计为由教师规定4个话题。考虑到学生在资料上的匮乏,教师提供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盛唐强盛”两个话题的相关背景资料(复印了16页资料),而对“秦长城”和“科举制”则只提供书目。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喜欢讨论“秦长城”,但在实际写作中,选用“盛唐强盛的原因”的比较多,可见资料多寡对写作有很大影响。

三、文章的修改

修改文章,重在挖掘原文的亮点。如果原文只有一两百字显示出亮点,教师要根据这一两百字引导学生生发下去,改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或者原文观点框架很好,而行文的逻辑性有缺陷,教师则要根据原有的框架指导学生修改。———这本身就是“旧中出新”的思维。

3.学科教学论 专题 篇三

[关键词]专题分析 中考复习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078

在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复习中,培养学生的审题答题能力很重要。审题答题过程中,既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文字阅读理解能力,又需要有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是文科基础和理科思维的结合。于是在中考复习中,第一步往往是基础知识过关,要求学生把握好教材基础内容,理顺每一课的具体知识点,整理出每一课的知识框架。第二步,则是打乱教材本身顺序,将同一专题或单元的内容归在一起,寻找该专题或单元的内在逻辑联系,通过材料阅读题的练习,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第三步,则是重回教材,通过少量题目的练习,有针对性地解决上面两个阶段遇到的基础知识上的困惑。最后,则是丢开所有复习资料,尽量默写或抄写每一个专题或单元的知识框架,带着这种知识框架轻松走进考场。

2015年,德阳市将教科版九年级第六单元《漫步地球村》纳入考试范围。为了巩固对这一个单元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笔者带着学生按如下思路再一次进行了复习。

第十七课《战争与和平》,我们学习的目的是追求和平,“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那么关于对和平的追求,如今世界的现状是什么?为什么要追求和平?人类为追求和平做出了哪些努力?教材上明确指出,二战后,世界局势总体趋向缓和,绝大多数人民享受到了和平的环境。但局部战争一直没有停止,威胁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还存在。这就是当今世界的现状。那么“威胁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就成了一个具体知识点。至于第二点“为什么要追求这个目标”,教材则是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这个角度来解释的。于是学习知识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时,有一个小问题:战争中最大的受害者是“少年儿童”。至于第三大问题“人类为追求和平做出了哪些努力”,概括起来就是:“联合国、世界各国领导人、各种国际组织、还有志愿人员等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懈努力。”这些知识点都是教材上的话,学生找起来也比较容易,如果有一个线索,记忆起来更方便。十七课就是按“现状——为什么(危害)——怎么做”这条线来阐述的。

第十八课要从标题《东西南北》入手,先解释清楚标题的意思。东西问题是指世界和平问题,它在二战结束后产生,苏联解体之后提得比较少。南北问题是指位于南面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与位于北面的发达国家之间的问题,即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谋求世界经济发展的问题。于是很自然地得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论断。而十七课已经将和平问题论述过了,十八课就主要讲发展问题。

十八课与十七课同样的结构:追求世界共同发展也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之一,那么当今世界在发展问题上的现状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造成贫困的原因是什么?)贫困和贫富差距拉大会带来哪些影响或后果?而人类又为解决这个问题去实现世界经济共同发展做出了哪些努力?教材首先指出,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而且世界上依然存在着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这就是现象本身。接着教材阐述了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在解释第四个问题时指出,许多国家政府、国际合作机构、金融组织、民间组织在不同的领域设立了专门的基金,用于支持贫穷国家、贫困地区的发展。从主体上来说,联合国、各国政府都为消除贫困做出了努力。为了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各国努力加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谋求国际经济合作,提出了“经济全球化”这一重要知识点。其利弊分析以及合作时的注意事项,可作为经济全球化或者国际经济交流合作的具体知识点加以呈现。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和每年的时事政治都紧密相连,需要重视。

第十九课《天涯若比邻》,也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世界文化的现状和表现形式,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在当今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会有交流碰撞,那么“为什么需要交流沟通”是第二个方面的内容。第三,“在交流沟通时怎样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和魅力?”“用什么样的态度来交流沟通?”“怎样与不同文化进行交流沟通?”即“怎样做”的相关问题。

当我们把前三课分析完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三课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什么?为什么或意义、影响是什么?怎么做?而且这三课分别涉及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现状,那么中国在世界上分别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于是第二十课顺理成章地就要讲到《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当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已经和正在发挥什么作用”,就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来介绍。接下来就是“青少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可以做哪些贡献和努力”。归纳起来,第二十课讲到了中国在国际上的现状以及国家、公民或者青少年要怎样为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做贡献。

这一个单元结构严密,当我们详细分析之后,用建构的方式记住本单元的框架,再去做一些材料分析题就更容易了。

有这样一道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2014年9月,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透露,目前全球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第一项目标有望按期实现,但离最终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困难重重。

材料二 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位;但人均GDP仅为3800美元,在全球排名105位。温家宝在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上说,中国发展,世界机遇;中国好了,世界得利。

材料三 中国呼吁六方会谈成员与朝鲜展开“紧急磋商”,给朝鲜炮击韩国岛屿导致的紧张局势降温。12月,在亚丁湾中部海域护航的中国导弹护卫舰成功逼退索马里海盗,保证了商船安全。

问:小梅看了以上材料深感国际国内形势有喜有忧。小梅喜的是什么?忧的是什么?

这个题目,笔者是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的。

首先,从问题入手,让学生明确答案是否完整。小梅喜的至少有几个方面?忧的又有几个方面?学生仔细阅读题目就会发现,国际和国内形势有喜有忧,答案至少四个方面。

其次,分析材料。材料一说的主体是谁?联合国。这个主体在做什么事情?联合国在开一个关于消除贫困人口的会议。跟第六单元政治、经济、文化的哪一方面有关系?由于贫困是发展的反面,所以这是关于经济发展的话题。目标有望按期实现,表明联合国在为消除贫困而努力,这是我们喜的地方;而“离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则表明贫困和落后现象还将继续存在,这是我们忧的地方。于是材料一主要针对国际经济形势。材料二,先介绍了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这是国内喜的地方。第二部分讲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不足,即人均比较靠后,这表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现状,是忧的方面。还讲到了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关系。材料二主要讲国内形势。材料三,讲到了国际政治和安全局势,一方面中国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做出努力,另一方面,国际上确实还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的实现还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

再次,组织答案。综合以上分析,所有材料涉及政治、经济发展的现状,这是教材第十七、十八课框架的第一部分的内容。若是学生非常熟悉框架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容易就能完成此题。

这种专题复习方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答题能力,有助于提高考试成绩;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归纳整理能力的培养。在平时教学中就应该用这种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笔者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反复实践,完善这种方法,争取达到更好的效果。

4.学科教学论 专题 篇四

福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以下四项中,()是其它三项的前提和保障。A.校本管理 B.校本研究 C.校本课程 D.校本培训 正确答案:A 2.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的学习方式属于()。A.接受学习B.启发学习C.探究学习D.发现学习正确答案:D 3.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A.学校功能重建 B.学校精神文化重建 C.学校制度文化重建 D.学校物质文化重建 正确答案:A 4.()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A.课程结构的综合性 B.课程结构的选择性 C.课程结构的理性 D.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正确答案:D 5.课程结构的()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A.综合性 B.选择性 C.理性 D.均衡性 正确答案:A 6.()提出“教育即生活”。A.罗素 B.陶行知 C.杜威

谋学网

D.加涅 正确答案:C 7.新课改理念下初中阶段增加()。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选修课程 正确答案:D 8.以下比喻恰当的是()。A.母乳是直接经验 B.母乳是间接经验 C.纸币是直接经验 D.储备金是间接经验 正确答案:A 9.以下四种学习中,()是其它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A.学会认知 B.学会做事 C.学会共同生活 D.学会生存 正确答案:D 10.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的学习方式属于()。A.接受学习B.启发学习C.探究学习D.发现学习正确答案:A 11.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A.教师 B.督促 C.问题 D.感知 正确答案:C 12.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是()。A.学校功能重建 B.学校精神文化重建 C.学校制度文化重建 D.学校物质文化重建 正确答案:B 13.课程实施中最具有核心意义的变革是()。A.课程内容调整 B.课程结构调整 C.学习方式转变 D.培养目标转变

谋学网

正确答案:C 14.新旧知识建立“人为性”和“字面性”的联系是()A.机械学习B.接受学习C.发现学习D.有意义学习正确答案:A 15.新课改理念下小学阶段课程以()为主。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综合实践活动 正确答案:A

福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

二、多选题(共 19 道试题,共 38 分。)

1.创新性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A.质问 B.怀疑 C.批评 D.求异 E.超越

正确答案:ABCDE 2.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的精神包括()。A.敬业精神 B.人文精神 C.科学精神 D.探索精神 正确答案:ABC 3.他主学习的特点是()。A.能动性 B.客体性 C.受动性 D.依赖性 E.主体性 正确答案:BCD

谋学网

4.人文精神包括()。A.敬业 B.人道 C.人文 D.人本

正确答案:BCD 5.教育案例的基本要素为()。A.背景 B.主题 C.细节 D.结果 E.评析

正确答案:ABCDE 6.新课改理念下课程评价的主要功能强调的是()。A.甄别与选拔 B.促进学生发展 C.教师提高 D.改进教学实践 正确答案:BCD 7.客观描述可分为()。A.定性描述 B.定量描述 C.一次性描述 D.持续性描述 正确答案:ABCD 8.隐形课程具有()性质。A.公开性 B.潜在性 C.隐蔽性 D.明显性 正确答案:BC 9.操作性学习的特征有()。A.重文字符号 B.强调身体性参与 C.强调直接经验的作用 D.轻实际内容 正确答案:BC 10.教育思想包括()。A.教育认识 B.教育观念 C.教育理念 D.教育实践 正确答案:ABC

谋学网

11.“以校为本”的体现有()。A.校本研究 B.校本培训 C.校本课程 D.校本管理 正确答案:ABCD 12.以下属于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的有()。A.教师与学生外在于课程

B.课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

C.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D.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BCD 13.对话的一般方式可以是()。A.信息交换 B.经验共享 C.深度会谈 D.辩论

正确答案:ABCD 14.“文化人”的基本假设有()。A.人是文化的产物 B.人性就是文化性

C.和人打交道就是和他所属的文化打交道 D.理解一个人也就意味着理解他所代表的文化 正确答案:ABCD 15.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A.校本课程的开发 B.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C.设置综合课程 D.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正确答案:BCD 16.自主学习的特点是()。A.能动性 B.客体性 C.独立性 D.依赖性 E.主体性 正确答案:ACE 17.隐性课程的特点是()的。A.非正式 B.正式 C.非官方 D.官方

正确答案:AC

谋学网

18.教育目的的特性包括()。A.终极性 B.永恒性 C.本体性 D.超越性 E.未来性

正确答案:ABCDE 19.生命化的课堂氛围的特点是()。A.自由 B.民主 C.宽松 D.和谐

正确答案:ABCD

福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

三、判断题(共 16 道试题,共 32 分。)

1.显性课程必然伴随着隐形课程。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2.课程结构的选择性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于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于学生的个性发展。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由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增加选修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选修科目。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4.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开发的理念是知识本位。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5.过程仅仅具有手段性的价值,不含目的性的价值。A.错误

谋学网

B.正确 正确答案:A 6.在发现学习中采用接受学习的形式。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7.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全面性就是要面面俱到。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8.学生考分等效于教学效果。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9.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0.独特性的最高表现是创造性。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1.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2.校本管理的重点在于考评改革。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3.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学校自编教材。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4.科学世界是生活世界的基础,是生活世界的意义之源。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5.教师只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6.他主学习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方式,而只能是一种辅助方式。

谋学网

5.论现代社会发展专题 篇五

间接依据主题拟题,就是通过设问或比喻、象征等手法,在标题中间接地表现和传达文章主题。间接依据主题拟题的方法主要有“设问法”和“比喻象征法”两种。所谓“设问法”,就是以提问题的形式来拟制标题,标题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如列宁的《怎么办》,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以及《承包后对“多余”的职工怎么办?》,《我们应向先进人物学什么?》等,都是用设问法拟制的标题。采用设问法拟制标题应该抓住具有普遍性、倾向性,并为广大读者所关心的问题,或是容易为人们所忽视的重要问题,这样容易造成悬念,引起人们思考和阅读的兴趣。所谓“比喻象征法”,就是采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来拟制标题。如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肖凤的《豆牙菜和小松树》,鲁迅的《朝花夕拾》,秦牧的《艺海拾贝》等,都是用比喻象征法拟制的标题。这种标题形象生动,给人的印象深。拟制这种标题需要作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学词汇。

间接依据主题拟制的标题,虽然并没有直接点明主题,但它与主题的关联却是十分紧密的。譬如采用设问法拟制的标题,其主题往往就是对所提问题的具体回答。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其主题:志愿军战士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就可以看作是对标题的一种具体回答。当然,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回答,用设问法拟制的标题对主题的限定也并不是唯一的,但在作者的心目中,主题(即对标题的回答)却只能是唯一的,而且是先于标题而存在的。标题不过是作者为了强调主题,引发读者思考而设计的。又譬如,运用比喻象征法拟制的标题,有时完全可以看作是对其主题的一种形象化的表述形式。如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其标题的实际含义是:革命力量虽然暂时弱小,但终究是会胜利的。而这正是此文的主题,标题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象化的说法而已。依据文章的课题

依据课题拟制标题,就是运用简炼的语言点明文章所要研究和讨论的主要问题,以此作为文章的标题。如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向题》,谢觉哉的《论“同甘共苦”》,叶圣陶的《谈阅读教学的目的》等,就都是依据课题拟制的标题。依据课题拟制的标题可以使读者明确文章所要研究和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对文章的内容范围进行限定。这是一般理论文章所经常采用的一种标题形式。这种拟题方法可以简称为“课题法”。依据文章的材料

依据材料拟制标题,就是把文章中用来表现主题的主要材料的名称拿来作为标题使用。这种拟题方法可以简称为“材料”。因为材料的种类较多,所以这种拟题方法也比较复杂但常见的有以下七种:第一,以材料中的主要人物为题。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巴金的《廖静秋同志》,魏巍的《我的老师》等。第二,以材料中的主要事件为题。如何为的《第二次考试》,楚庄的《清代的文字狱》,都德的《最后一课》等。第三,以材料中的主要景物或事物为题。如贾平凹的《丑石》,杨朔的《香山红叶》,冰心的《小桔灯》等。第四,以材料中主要人物活动或主要事件发生的时间概念为题。如叶圣陶的《五月册一日急雨中》,郑振铎的《街血洗去后》,刘白羽的《长江三日》以及《当„„的时候》等一类标题。第五,以材料中主要人物活动或主要事件发生的空间概念为题。如徐迟的《祁连山下》,沈从文的《天安门前》,孙犁的《山地回忆》等。第六,以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事物的某个局部细节为题。如朱自清的《背影》,巴人的《况钟的笔》,秦牧的《巡堤者的眼睛》等。第七,以文章开头用来引发议论的某一具体事物为题。这种拟题方式大都采用“从„„说起”式的惯用写法,如鲁迅的《从孩子的照相说起》,夏衍的《从点戏说起》等。这种拟题方式大都适用于以渐引法开头的议论文。

一般记叙文的标题比较多地采用“材料法”来拟制,因为记叙文的主题主要是通过对具体材料的叙述和描写来加以表现的。另外,这也是记叙文所具形象性的特点在其标题中的体现。

二、运用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拟制标题的方法

拟制标题除了直接采用上述基本拟题方法以外,还可以在上述基本拟题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以使所拟标题更加新颖、多样。

拟题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主要有以下九种。

1、引用法就是借用俗语、名言或他人诗句等现成的语言材料来拟制标题。引用法分直接引用和变形引用两种情况。

直接引用,就是把引用的语言材料不加改动地直接取来作拟题之用。如理由的《扬眉剑出鞘》,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铁公鸡—一毛不拔》,廖沫沙的《教然后知困》等,都属于这种形式。直接引用比较简单,无须多说。变形引用则非常复杂,需要着重谈谈。

变形引用,就是把引用的语言材料经过加工改造,然后再作拟题之用。变形引用根据不同的加工方式又可分为“反叠式”、“悖论式”、“谐变式”、“镶嵌式”等不同形式。

反叠式变形引用,就是利用其他文章标题、俗语等进行反面重叠,造成一种反叠式的标题。如蒲鲁东曾写有《贫困的哲学》,马克思便利用它写了《哲学的贫困(答蒲鲁东先生的<贫困的哲学>)》,这就是反叠式变形引用。此外,诸如《“回头浪子”帮助浪子回头》,《伯乐相马与马相伯乐》等,也都属于这种形式。反叠式变形引用,内容上可以使标题产生新意,给人以新奇而幽默的感觉,形式上给人以对称的美感。

对常见的俗语、名言进行加工改造,取其反义而用之,形成一种貌似荒谬却又隐含着十分新颖而深刻的意义,这种引用方式叫“悖论式变形引用”。例如“班门弄斧”这句成语一般是用来讽刺那些在行家面前卖弄本事,没有自知之明的人。而一位作者在介绍华罗庚赴美讲学的一篇文章中却拟用了《弄斧必到班门》这样一个标题。为什么呢?因为华罗庚赴美讲学计划讲十个数学专题,为了与美国同行能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学术交流,他决定在美国各大学所讲的专题必须是该大学科研中的长项。华罗庚戏称自己这是“弄斧必到班门”,此文作者便取之为题。你看,这个标题与“班门弄斧”的本义正好相悖,却又含义深远,切合于文章内容。此外,诸如《近水楼台不得月》,《曲高未必合寡》,《要有“知人善免”的勇气》等,也都属于这种形式。

谐音式变形引用,就是利用语言的同音现象,将引用的俗语、名言中的个别字词加以替换,造成一种同音异义的语言效果,这种引用方式就叫“谐音式变形引用”。例如1987年1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登载的苏泰的文章《学而优则“侍”》,标题显然是从《论语·子张》中的“学而优则仕”一句变化而来。原来此文主题是赞扬大学生勤工助学,放下架子,课余时间去咖啡厅为顾客服务。此外,如《以“职”论价》与俗语“以质论价”谐音,《爱“才”如命》与成语“爱财如命”谐音,这些标题与原句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另出新意,醒人耳目。

镶嵌式变形引用,就是利用俗语、名言、古诗词等原有的语句框架,选择一些切合于文章内容的字词填嵌其中,使其另生新意。例如,有篇新闻报道,标题是《助人何必曾相识,精神文明谱新歌》,其中前半句显然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将“助人”二字填嵌其中,便有了新的含义。又如有一篇市场调查,标题为《知否?知否?应是贱肥贵瘦》,显然,这是袭用了宋代诗人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将“贱”、“贵”二字填嵌其

中,也使标题陡生新意。

变形引用虽然方式各异,但都能巧妙地利用俗语、名言及古诗词广泛的传播效应,给人一种似曾相识,却又颇含新意的感受,推陈出新,为我所用,使文章标题更具魅力。

2、叠加法所谓“叠加法”,就是在他人文章或言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以其相同的写作手法写成文章,其标题往往是以相同的语句叠加而成,故称“叠加法”。运用叠加法拟题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利用他人有关“批评”或“批判”而拟制新的驳论性文章标题。这种标题常常拟为《关于„„批评的批评》,这种标题有时也可采用多重否定的形式,但常见的是双重否定形式。此外,诸如《关于启示的启示》,《对于“笑话”的笑话》等,也都是采用叠加法拟题的一种形式。

3、对偶法就是拟题时把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词组排列在一起,以表达相关、相联或相反的意思。例如《半月谈》评论员文章《尊师重教,育才兴邦》(1985年第3期),其标题就是采用对偶法拟制的。此外,诸如《运用综合技术开拓未来世界》,《高价水泥一斤不卖计划指标一袋不少》,《卖债券支援国家建设得奖品为您增添喜悦》等,也都是采用对偶法拟制的标题。

采用对偶法拟制的标题,两个句子或词组的意思彼此补充,相互映衬可将文章内容达得更加深刻、鲜明,而且朗读起富有节奏感,能增强标题语言的艺术性。

4、活用动词法文学作品描写人物之所以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善于抓住人物富有典型意义的行为动作来进行描写,只有这样才能把人物写“活”。拟制标题也可以采用文学作品描写人物的这种方法,根据文章内容,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动态性的词句来拟制标题,着眼于一个“动”字,尽量把题目写“活”例如,有篇文章记叙一位公共汽车女售票员,正确对待一个无理取闹往自己身上吐痰的小青年,从而引起小青年自责的事。如果把题目拟成《售票员风格高尚,乘车人行为可耻》便很一般。而这位作者却不同凡响,将题目拟为《冷静擦去一口痰,微笑震动一颗心》,两相比较,后者就显得格外生动感人。又如有则通报批评某单位制定的服务措施只是挂在墙上而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标题是《让措施从墙上“走”下来》。你看,一个“走”字,用得真是恰到好处,平字生辉。

5、虚实结合法这是拟制双行标题所采用的一种拟题方法。大家知道,拟单行标题,作者既可以用平实的文字开门见山地把文章主题或主要内容直接传达给读者,直白陈事,实实在在,不需要任何修饰和点缀;也可以采用形象、含蓄的语句拟题,使标题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诗情画意,_引人遐思。两种方法虽各有干秋,但不免单调,而拟双行标题则可以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使其中一行标题形象、含蓄,另一行标题平实、明快,这就是“虚实结合法”。采用这种方法拟制的标题,其正题一般多采用富有形象性、含蓄性的语句拟制,其作用在于揭示和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副题则采用准确、平实的语句拟制,它对正题具有诊释和限制的作用。例如,发表在《名作欣赏》1986年第3期上的朱炯强的文章:

一曲礼赞大自然的亘古绝唱

——谈《秋颂》的艺术魅力

和1995年11月24日《中国教育报》上所载李进平的文章:

雄鹰从这里起飞

6.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专题 篇六

(10级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二班)

摘要: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维护和提升是一个循环往复的重复过程。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中国的企业在加入WTO后能否最终获益,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提高应对能力。重视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与创造,是企业得以在国际大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概念;构成要素;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培育核心竞争力应注意的问题;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性;培养途径

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1]

核心竞争力是群体或团队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借助该能力,能够按世界一流水平实施—到多项核心梳程。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2]

对一般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要素主要包括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整合能力三个方面。

(1)技术能力。是指企业开发与设计新产品和新流程的能力,以及以独特方式整合内部知识的能力,即持久保持和获得核心技术的能力。

(2)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向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各个环节中的能力,如经营决策能力,市场调研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生产管理能力,资源保障能力等,这些能力的一个或几个领先于竞争对手的能力都有可能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3)整合能力。是把互相关联的、侧重于技术和市场的能力、信息整合起来的能力,以便在组织内部和外部创造和组合知识,并快速有效地体现在产品中,主要包括信息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控制能力等。

3、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4]-[8]

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现实生存和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核心竞争力决定其产业发展的深度。关注核心竞争力比局限于具体产品和业务单元的职能发展战略,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企业免于为求短期利益而导致陷入战略性误区。核心竞争力可以增强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败,对企业的长远持久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建立是在企业内部长期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专长,因此,它不象某项具体技术或产品那样很容易被对手模仿、仿冒,对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持久性,而且会对其它企业造成较高的进入壁垒或门槛。

(2)核心竞争力对目前全球持续的企业再造、兼并、合并浪潮及动态联盟(包括虚拟企业)具有特殊、关键意义。企业只有在重组、联盟过程中积极优化组合各自的关键资源和核心能力,并将其综合集成为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才能使双方或多方盈利,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是21世纪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武器。企业一旦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就能够建立长期可持续竞争优势,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就可以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培育核心竞争力应注意的问题[3]

(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人力资本的多寡、知识管理能力的强弱才是制胜因素。因此不断给员工施肥、让更多人得到知识,建立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关键因素。

(2)注意区分核心竞争力与有竞争力的产品、独特资源等

核心产品或独特资源并不等于核心竞争力,而应以此为基础进行核心竞争力的开发。

(3)正确看待企业合并、战略联盟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合并与联盟对短期内提升核心竞争力有一定的作用,但只有积极主动地从联盟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才能真正地长期地提升核心竞争力。如日本与美国的合资企业通过在联盟中的学习与积累,大大提升了日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注意培养核心竞争力的保护意识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长期发展和强化建立起来的无形资产,一旦丧失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稳定的支持和保护以避免核心竞争力的丧失。首先,应自行设计、生产核心产品。二是要加强对核心能力携带者的管理和控制,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消除本位主义思想,对核心能力携带者进行合理配置。最后,应谨慎处理某些可能包括具有潜在价值的核心能力及其组成部分或核心能力携带者的经营业务。

总之,加大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培育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5、在经济全球化下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性[4]-[8]

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中国的企业在加入WTO后能否最终获益,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提高应对能力。重视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与创造,是企业得以在国际大市场中生存与的根本。任何竞争优势的保持都是暂时的,竞争优势的演变和转换是必然的。面对来自世界上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的挑战,我国名牌企业只有尽早实施核心竞争力战略,充分发掘、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不断巩固和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增强竞争实力,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自由搏击。

6、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途径 [4]-[8]

(1)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根据构成联盟的合伙各方相互学习转移,共同创造知识的程度不同,传统的战略联盟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产品联盟和知识联盟。在产品联盟的合作关系中,获得经济利益是双方根本的出发点,几乎没有知识和技能的转移,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纯粹的产品联盟对双方核心竞争力的扩展毫无益处。

(2)企业自己培养获得核心竞争力,由于我国名牌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竞争能力。

(3)通过企业兼并获得企业所需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企业兼并是企业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它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看,企业兼并也是我国名牌企业获得其它核心技术或核心产品的一条捷径。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有些企业虽然是世界500强,但名次比较靠后而且有些是在政府的保护之下,还有的是我国历史形成的垄断行业。一旦我国向国际完全打开市场,关税减到零,这些企业恐怕就难以与世界真正的强手较量,小企业所表现出的弱点就更加突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严重不足。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名优产品的大量涌入,国内企业市场流失相当严重,造成了对整个企业群体巨大的冲击和压力。积极培育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处于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国内企业的生存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天涯问答:希澈的蓝猫 2008-10-13

[3]付明喜:左右企业命运的12大选择,北京地震出版社,2005年

[4]迈克尔·波特加里·哈默尔哼利·明茨伯格迈克尔:汉默:战略:45位战略家谈如何建立核心竞争力,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

[5]吴小立,企业核心能力生命周期分析[J],价值工程,2002年06期

[6]范宪,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球论模型的新诠释[D],复旦大学,2004年

[7]张玺,构建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思考[J],经济纵横,2006年03期

7.论新闻专题策划 篇七

关键词:新闻专题,策划

1 新闻专题报道选题策划

新闻专题报道的选题关系到整个专题报道的成败。专题报道是对一个复杂的事实进行综合演绎, 让读者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了解到重要新闻事件的情况, 大部分情况下, 新闻专题报道的选题需要多路记者分头采访, 然后将采访稿件汇总编辑, 整个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优秀的选题经过横向、纵向对比、递进的评论、叠加的观点探讨能够产生强势传播效果。选题的策划要遵循以下信息重要、选题新颖、思想深刻的原则。

首先, 专题报道要吸引受众的眼光就一定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分量, 重大政

闻资源, 再集成书籍出版。而路透社网站出版图片集《我们现在的世界》则是外国新闻网站在内容产品的供稿出版的典范。从网络发布回归到传统出版是新闻网站运营方式的创新, 除了出版书籍, 新闻网站还可以尝试电子音像出版活动, 打造新闻网站的立体化出版特色, 形成内容产品运营新方式。

3.4内容分类整合, 构建分类数据库

外国新闻网站的分类数据库较为健全, 且成为新闻网站运营的重要环节。如《纽约时报》网和金融时报网等均有site map, 把内容分类整合, 为用户提供了查找历史资料和新闻报道的好去处, 而付费与免费的选择方式更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消费。新闻网站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自己之前发表的新治新闻内容为题材的新闻反映的是社会经济、军事、政局的发展情况, 这类的新闻本身就是重要新闻, 对这类新闻进行报道能够全面、客观、深入的让民众了解到事件的政治影响, 了解到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 了解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情。专题新闻报道是为了能够深刻的反应问题的本质, 因此选题本身的深度决定着新闻思维的深度。一个重要的新闻, 需要生动的素材与对素材进行合理的选取与整合后引发受众的认真思考。媒体数量激增, 而信息资源相对是固定的, 因此媒体之间的选题“同题化”成为制约媒体发展缺陷, “同题竞争”的时代, 新闻价值的选择和表现就

闻内容分类汇总, 以最好的方式呈现在用户面前供其搜索使用, 而建立这类公共信息数据库, 也是未来的传媒内容发展趋势。

4结语

以上仅仅列举了外国新闻网站的运营模式的几种, 其实每一家成功的新闻网站在运营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尽管国外的媒体环境与中国有所不同, 新闻网站的发展程度以及用户知识水平构成等也不一样, 但对于外国新闻网站的运营模式中的优点, 我们国家的新闻网站还是可以学习借鉴。网站的内容、品牌和经营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在新闻网站的运营中需要把这三者联系起来看待, 而充分认识媒体自身特点和利用网络经济规律则是任何一家新闻网站运营成为媒体占据先机的方式, 超前思维以及新颖的选题策划角度能够让受众找到“独家”的感觉, 进而提高媒体竞争力。

网易新闻就2012年4-24号发生中菲船只黄岩岛对峙事件编辑的新闻专题中, 中菲船只对峙这一新闻已经发出, 就收到了, 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件事情不仅关系到我国领土完整, 还关系到民族尊严。一时间, 民众对黄岩岛的信息需求激增, 此时, 各大新闻媒体都纷纷退出了中菲新闻黄岩岛对峙新闻专题。用视频、快讯、微博、图片报道方式, 将对峙过程、黄岩岛争端发展情况、中菲两国军事力量对比完整地报

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荣, 曾凡斌.美国报业报网融合的赢利模式.科学·经济·社会,

[2]田文泰.路透社经营模式解析.科技创新导报, 2007 (32) .

[3]王华中, 刘巍石.华尔街日报在线的经营之道.青年记者, 2009 (6) .

[4]刘笑盈, 张聪.CNN的新媒体战略.电视研究, 2011 (8) .

[5]毕小青, 王代丽, 范志.纽约时报公司新媒体战略及对中国报业的启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2) .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北京100024)

道出来, 同时还特别报道了参与菲律宾反华游行与参与抗议游行中国留学生代表, 将这一重大事件, 即时、细致全面的呈现受众面前。

2 新闻专题报道编辑策划

编辑是对新闻专题素材的加工, 好的素材整合能够反映出不同的新闻观点, 好的新闻角度能够将专题的力量释放到最大。因此, 对专题报道的编辑策划也是十分重要的。好的专题策划报道要具有系统性, 不管是板块的设置还是表现的形式, 都要能够深度细致地围绕主题展开, 内容之间层层递进, 点面结合, 使得报道的效果加以提升。

在报到时机上, 也要有所策略, 对于重大会议, 时政新闻, 可以边采边发, 跟进报道, 对于社会新闻, 事件趋势不明朗的事件, 要在事件完整的发生后再编辑报道, 将事件发生脉络完整的提供给受众, 对于热点新闻事件, 可以多放报道, 同时配以评论, 适当时候可以对事件的结果进行预测。

好的角度能够使选题增值, 编辑过程中, 要善于选取角度, 将宏大的选题落实到细节, 使得静态的主体呈现出动态的新闻效果, 抽象的主体能够呈现具体的效果。因此, 合适的角度能够促进新闻报道立体化。编辑新闻时, 要抓住新闻发展阶段性的特战来显示新闻的进展, 如今, 很多新闻专题存在“老生常谈的现象”对报道对象不同阶段的特征进行深度报道, 判断在当前阶段的动向以及趋势, 是深化新闻专题的突破口。新闻的传播方式也是新闻编辑的重要的一点, 视频的生动、图片的直观、文字的细腻, 不同的传播方式造成的效果是不同的, 合理编辑新闻要素的表达方式, 能够让新闻专题的影响力剧增。

在5.12大地震纪念日时期, 各大媒体纷纷针汶川大地震制作专题。腾讯新闻专题策划了《无处安放的青春》选题, 将视野缩小在遇难的学生中, 镜头对着了废墟中找到的日记、作业本、作文等片段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他们有的刚上初中, 有的即将参加高考, 有的还在小学, 他们的日记在512以后再也没有更新过, 分为成长的烦恼、学习的感悟、爱情的体验、生活的滋味、校园的趋势五个部分, 看到这些来自灾区的遗物, 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那一次灾难带给人们的伤痛, 从那些或稚嫩、或青涩、或成熟的语句中, 我们似乎能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跃然纸上又在废墟中小时不见, 那些日记里的历史, 给读者带来了巨大的震动。编辑还选取了媒体人士、作家等知名公众人物的感言, 配以图片放置在专题中。让人找到公民。相比于其他专题中采访幸存者、救援人员以及遇难者家属的选题, 《无处安放的青春》以独特的视角, 感动了受众。

3 新闻专题报道活动策划

新闻专题报道活动也是新闻专题报道的一种, 在这当中, 媒体承担了多重角色, 既是新闻的报道者, 又是新闻的参与者, 媒体在工作中, 不仅要真实地记录身边发生的事实, 也需要在可能的情况下, 利用自身的媒体号召力和影响力, 积极主动的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并且进行报道。结构紧密、健康活泼的活动能够增强新闻专题的舆论合力, 宣传效果更佳。新闻活动的策划要以媒体为依托, 将自身利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 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终结点, 媒体并非福利结构, 因此策划的活动也要考虑媒体自身的发展, 能够促进媒体自身发展并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的活动才能办的长久。

新闻活动的策划要抓住社会热点, 具有时效性的新闻才能吸引受众的关注, 一个新闻策划活动涉及的内容往往是多方面的, 面面俱到可能会引得受众抓不住重点而降低活动效果, 因此要将范围缩小具体化, 社会热点的活动和报道选取, 要从以下几点来考虑:是否是百姓关心的问题;是否是政府重视的问题;是否符合和谐社会的建设, 满足了以上几点以后, 再确定选题的侧重点, 然后再围绕的主体展开活动内容策划。

新闻活动的形式要追求多样性, 有始有终, “议程设置”理论中提到, 媒介的报道能够影响受众的意识, 媒介信息传播的处理方式能够影响受众的意识, 媒介对问题强调的程度与受众对问题的关注程度是呈正比的, 新闻专题活动策划可以看做是一种对议题的设置, 这个议题现在是由媒体所决定了, 要突出这个议题传播效果就要采取灵活丰富的活动方式, 在受众中形成较强的议题效果。此外, 还要根据媒体自身的特质, 选取擅长的活动形式, 有始有终的完成活动, 如果虎头蛇尾, 不但不能达到社会效益, 还会降低自身的公信力。影响媒体自身品牌建立。

中央电视台每年在3月15号都会举办315晚会, 315晚会以揭露记者在这一年调查的各行各业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对消费者有侵权行为的企业、以及对消费者不公平的交易活动为活动主题, 在晚会开办之前, 央视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筹划活动, 投入记者调查选题、筛选信息、制作相关的视频、音频备用, 做大量的宣传。每年晚会揭露的问题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如今年揭露的麦当劳食品卫生质量不过关现象后, 众多媒体便蜂拥而至事件发生地——位于北京的某家麦当劳门店, 一度造成该店关门暂停营业, 各大媒体对这些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 消费者在日后的消费过程中也提高了警惕。整个过程中, 315晚会的筹办、晚会的播出、播出后的影响都被广泛关注, 甚至不少媒体还专门针对315晚会建立了专题。堪称新闻活动策划的卓越典范。

参考文献

[1]陈旭鑫, 陈加松.强化新闻专题策划提升新闻影响力.今传媒, 2007 (12) :56-57.

[2]何春梅.经济新闻专题策划新闻采编.2001 (4) :43-44.

[3]刘爱民.新闻专题策划七法.新闻编辑, 2008 (8) :23-24.

8.专题活动教学的实践意义 篇八

一、实现了学生内在需要

我们知道,活动教学涵盖的“活动”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它既不完全等同于一般意义上人的活动——劳动,也不同于传统教学使用的“活动”概念。传统意义上的活动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被迫参与活动,即学生在被告诉、被教导、被演示的情况下被迫参与活动,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落实,学生活动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得不到充分发挥;二是片面活动,即只重视学生接受间接经验过程中的内在的观念活动,忽视甚至排斥学生获取直接的感性的知识。而洪宗礼主编这套教材的十个专题活动,实现了学生的内在需要,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极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到其它书籍中摘抄,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向他人去请教,其内

容之丰富,观点之鲜明,材料之详实,实属罕见,完全符合这个年龄生活经历生理特征的青少年学习。

二、课内课外的结合

完整的活动是由课内和课外两部分构成。所谓课外活动,主要指具体实践。比如,要了解气候物候,必须要到自然界去观察、了解。下雨时,云层具有什么特点,实际上是一些可操作的、感性的实践活动,进而促进知识的形成。就这一点来说,方向实际上还是向“内”的。所谓课内活动,主要通过作品语言学习掌握作品的观点,了解作者思想,形成或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学生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把课外的感知经过不断的概括而逐步形成概念的过程,又是把课内掌握的知识不断适用到外部世界的实践过程。十个“专题”活动教学正体现了这个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的过程。课内课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学生真正实现了对知识的牢固掌握,学生的才能真正得到了发展。而传统的教学,割断了这种联系,因而形成广大学生一旦参加、从事真正的社会生产劳动,就会产生眼高手低或动手能力不强的结果。

三、活动过程开放

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之一就是将课堂活动过程视作完成预设方案的不变流程,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学生在课堂上实际上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于是课堂成了演“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习的主体反而成为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观众”“听众”。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学习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师水平也得不到提高和发展。而“专题”活动教学是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适时变化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根据21世纪信息社会的需要,设置了广告内容;由于环境的恶化,鸟的减少,“鸟”专题唤醒了学生要从小树立保护鸟类的意识;由于我国森林面积不多,许多植被破坏,“叶”专题则要求学生从小要做到保护森林。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洪水、地震、台风、海啸,不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吗?如果我们将这些专题教学稍加引申就会发现这些特点。

四、对课内教学的影响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明确指出:“教育并不是一种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专题教学活动给我们的启示:即便在室内进行教学活动,也可以根据活动的特点。应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动口,积极参与活动,而不是静听、静观。大部分学生学习时间在课内,因而我们更应重视“课内活动”对学生的发展。只有将课内课外活动与学生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全体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学生才能在活动中完成人格健全、认知构建和情感熏陶的任务,才能实现学生自我全面发展的目的。

9.学科教学论 专题 篇九

杨万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激励所有共产党员奋勇前行的根本动力。事业因初心而壮丽,人格因初心而伟大。作为从事森林公安工作的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从中读懂党员干部悟初心、明初心、守初心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更加明确怎么明初心、守初心的思想方式与行动方向。

一、三个意境悟初心

初心,字面上理解为最初的心意。它是本心、本色、本源,是誓言、信念、行动。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个初心,源于苦难、孕于文化、立于精神、成于奋斗,体现在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初心是星空上悬挂的一轮弯弯的月亮,去希望它早一点从亏缺到圆满;初心是田野里孕育的一颗袁隆平稻种,期盼它更好地哺乳人民并惠及世界;初心是心海中耀眼的一座红色航标,希望它永久地点燃我们奋斗的激情。我们悟初心,就是要从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悟出一种精神、一股动力、一个目标,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于血脉奋力前行。回想我刚入警时,和同事们一起走石碾子沟、爬顶平山、越石滚趟、登壶瓶山、趟金家河,湖南屋脊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我本身就出生在山区,没想到通过严格的考试和考核,来到了更大更广的山区,这时我才真切的感受到森林公安民警的真正内涵。站在高山,俯瞰茫茫林海,一种崇高的职业感油然而生,确保林区平安、稳定的初心也深深的扎根于我的心中。

二、三个维度明初心

一是从历史认知中去明初心。一是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这是我们的初心的文化之根;二是近代从1840年以来中国的苦难史,这是我们的初心的萌发之源;三是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这是我们的初心的成就之基。我们出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从老师哪里了解了5000多年的中国文明史,知道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过流的文明,传承和发扬的初心在中华儿女的心中生根发芽,一代传一代。1840年来的苦难史,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铭记,要强盛的初心无不激荡着中华仁人志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近百年来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为民谋利益、为民谋幸福的初心成就了伟大的基业,标榜史册。

作为森林公安民警如何从历史认知中去明初心,我认为我们也要了解森林公安的历史和发展,不知怎么来,就不知怎么去。1982年5月5 日,这是我们应该铭记的日子。石门县编委根据上级通知精神,批准设立“石门县公安局林业派出所”,石门森林公安正式登上森林资源保护的大舞台。根据湘林公(86)47号文件精神,1987年2月1 日,县林业局与县公安局联合发文,将“石门县公安局林业派出所”更名为“石门县林业局公安股”,增设“石门县公安局壶瓶山林业派出所”。1997年6月16日,根据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公安厅、省林业厅联合下发的省编办〔1997〕33号文件精神,石门县编制委员会下文(石编发〔1997〕6号文件)成立石门县公安局林业分局,为副科级事业单位。2002年4月7日,石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根据湖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林业厅、省公安厅《关于全省林业公安机构更名的通知》(湘编办〔2001〕23号)文件精神,下发了《石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门县林业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将“石门县公安局林业分局”更名为“石门县公安局森林分局”。明确了人员管理实行公务员制度。2005年11月2 日,石门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根据《中共常德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意见》(常发〔2004〕4号)和常德市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区、县(市)林业公安机构设置有关问题的通知》(常编办〔2009〕135号)下发了石编发〔2005〕12号《中共石门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县公安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林业公安机构设置有关问题的通知》,县公安局森林分局按正科级设置、下设派出所按副科级设置。2008年10月29日,石门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根据省编办、省林业厅、省公安厅、省人事厅《关于下达全省森林公安政法专项编制等事项的通知》(湘编办〔2008〕50号)精神,下发了《关于调整县森林公安机构编制等事项的通知》(石编发〔2008〕9号),将“石门县公安局森林分局”更名为“石门县森林公安局”,对内列入同级公安机构序列。工作职能和管理体制不变。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与县森林公安局合署办公,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体制。

根据森林公安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森林公安的机构在不断增大,人数在不断增多、职能在不断扩充。同时伴随的是林地包干到户后,森林资源的迫切保护需要,执法力度要加大;90年代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了保护全县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1997年全县封山禁伐,休养生息。以后县委县政府实施的“生态石门、美丽石门”建设,“蓝天保卫战”的打响等等一系列关乎民生的重大举措的实施,森林资源的保护的重任呼唤森林公安,寄希望于森林公安。森林公安在很多重大保护战役中,全体森林公安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我们的初心,丰富了我们的初心,发展了我们的初心。

二是从理论清醒中去明初心。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中国发展成就背后的“思想之光”才是锤炼初心的熔炉。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关键就在于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保持理论的清醒,坚持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指引。

森林公安的发展,全体森林公安人的成长,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下的产物。森林公安是去是留,一度也在理论界有不同的声音,在行业间有不同的看法,也让森林公安人一度产生迷茫。但是实践是理论的先导,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终究是不健康的,不可持续的。森林公安的存在是时代发展的选择,也是时代赋予了森林公安的这份初心。特别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为我们实现这份初心赋予了新的内函,增添了新的动能。

三是从实践逻辑中去明初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斗争,中国人民抗击屈辱的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无不显示出一个强大的实践逻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从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到新时代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都是以践行初心为逻辑线索。

我县森林公安发展的37年,也是森林公安人为初心而不懈奋斗的37年。筚路蓝缕,风雨兼程,石门县森林公安历届党组织一班人在建设绿色石门、实现生态立县的大潮中,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始终站在生态保护的最前沿,认真履行打击涉林违法犯罪、保护森林资源的神圣职责,全面加强林区森林消防管控,积极开展森林消防应急扑救,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受到了国家、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特别是从2000年以来,先后成功侦破了非法猎捕、杀害、贩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跨省、跨国重大团伙案件及一系列非法采挖、贩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案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频道、湖南新闻、湖南经视、常德新闻频道先后播发新闻,中央电视台天网栏目先后以《熊掌在哪里》、《神秘的菜单》等为题播发了专题片。在凝警力、立警威的同时,大力加强林区治安管理和森林防火管理,林区治安管理的经验和林区野外火源管理的经验以及森林消防队伍管理模式的大胆试水先行,均在全省、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先后获得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单位的殊荣;先后被国家森林公安局记立集体二等功三次;2003年以来,连续12年获得湖南省“十佳森林公安局”荣誉称号;先后被湖南省森林公安局记立集体二等功三次,记立集体三等功五次;被常德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林业工作先进单位3次;先后被石门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目标管理先进单位5次,多次被石门县委授予“五好领导班子”的荣誉称号。2名民警分别被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和“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的荣誉称号;10多名民警被国家森林公安局、省森林公安局记立二等功、三等功;先后有100多人次被省公安厅、省林业厅、省森林公安局、常德市政府、常德市林业局、常德市公安局、常德市森林公安局、石门县委、县政府记功、嘉奖和授予荣誉称号。在伟大的实践初心的过程中,森林公安人收获了党和人民给予的高度评价,也让我们进一步明初心、守初心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三、四个着力守初心

知道初心是从哪里来的,明白初心的丰富内涵,我们就要守护好这份初心,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在实践中把初心当作不懈奋斗的根本目标,当作成就人生的实践取向。

——着力以坚定理想信念守初心。“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心中无理想,思想闹饥荒;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我们党的性质,决定了每个党员应当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坚定的政治信念。我们必须时刻做到信仰塑魂,强基固本、正本清源,集中而持续地“补钙”。李大钊为信仰英勇就义,他站在绞刑架下仍然慷慨高呼: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李大钊是共产党人守初心的楷模。

——着力以提高政治站位守初心。旗帜鲜明讲政治,就是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政治领导、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加强政治历练、提高政治能力、强化政治担当。共产党员讲政治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两个坚决维护”和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要坚决维护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维护党中央一锤定音、定于一尊的权威。

——着力以敢于担当精神守初心。担当是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标志。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有一副“有担当的宽肩膀”。我们要把力量凝聚到完成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培养同新时代相匹配、同新征程相呼应的责任担当。森林公安面临着大改革,我们每一名森林公安民警要继续发扬敢担当、敢作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豪气,用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守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着力以清廉务实作风守初心。党员干部必须淡泊名利、不慕奢华,守住底线、把牢防线,始终把清廉务实作为做人的第一要求,作为履职从政的第一关。打铁必须自身硬,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任何时候都保持自身纯洁干净,任何时候都经受住诱惑考验,从而守好初心、践行初心。当前,我局正在接收县纪检部门的例行巡察。这是对我们明初心、守初心的一次政治体检,目的是让森林公安快速健康发展,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配合好这次政治体检。这也是我们明初心、守初心应有的态度。

最后,我作为森林公安即将退休的一名老民警,回望走过的路,无怨无悔,我为在森林公安的战斗而自豪。为了不辜负初心,我们面对青山放豪歌,我们的青春也绽放在大山深处,大家辛苦着、快乐着。未来的路还很长,保卫蓝天碧水的初心将继续照亮我们前行的征程。

上一篇:材料分析题含答案下一篇:中医学的基本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