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承诺书

2024-06-12

本科生毕业论文承诺书(14篇)

1.本科生毕业论文承诺书 篇一

淮海工学院教务处文件

教字〔2010〕23号

关于做好毕业设计(论文)中期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学院:

在学校期中教学检查工作中,名学院结合实际情况,已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自查。请各学院在自查工作基础上,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学院组织与管理、工作准备、选题、任务下达、教师指导等方面加以总结,并认真落实好下一阶段工作,确保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总结请于5月17日前提交教务处实践科。

为督促学生独立思考和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请指导教师在学生提交论文答辩时签《淮海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附件1),并放在《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目录页前进行装订。

附件1:淮海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教 务 处 二○一○年四月十九日

主题词:毕业设计(论文)中期 总结 通知

淮海工学院教务处

2010年4月19日印发

—1— 附件1:

淮海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1.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并取得的成果,同时严格遵守校、院毕业设计(论文)的规章制度。

2.本人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和参考资料均加以注释和说明。

3.本人承诺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和研究过程中没有抄袭他人成果和伪造相关数据等行为。

4.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对侵犯任何方面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2—

2.本科生毕业论文承诺书 篇二

关键词:法务会计,专业承诺,实证研究

大学生专业承诺是指大学生认同所学专业并愿意付出相应努力的积极态度和行为,由情感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和理想承诺四个部分构成。情感承诺反映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感情、愿望;继续承诺反映大学生出于自身素质、能力以及毕业后的工资待遇等经济因素而愿意留在该专业学习;规范承诺指大学生认同所学专业的规范和要求,留在所学专业是出于义务和责任的考虑;理想承诺反映大学生认为所学专业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有利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1]。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离不开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大学生专业承诺是反映大学生积极学习的一个重要综合指标[2],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专业的学习态度,是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重要的心理基础[3],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投入[4]、学习生涯管理[5]、学习效果、专业满意度[6]。法务会计作为法学专业的特色方向1,旨在培养能够综合运用会计、审计、法律知识,解决法务会计实际问题,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本研究旨在研究法务会计本科生的专业承诺状况,探寻该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态度,为法务会计教学与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346 名法学(法务会计)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20 份,其中男生68 人,女生252 人,大一66 人,大二107 人,大三72 人,大四75 人。为了比较法务会计学生与法学学生专业承诺水平,选择169 名法学本科生用相同问卷进行调查,其中男41 人,女128 人,大一53人,大二50 人,大三30 人,大四36 人。

工具:采用连榕等编制的大学生专业承诺调查量表[7],该量表分为四个维度,即情感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和继续承诺,共由27 个题项构成,每个题项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 点记分,得分越高说明专业承诺水平越高。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为0.927。本研究中Craonbach a系数为0.927。在本量表的基础上,笔者加入了一些人口学变量以及一些有可能影响专业承诺的题项。

数据收集与处理:采用不记名方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并当场收回。数据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法务会计本科生专业承诺的整体状况一般

由表1 可以看出,法务会计本科生专业承诺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中间值3),整体水平不是很高,规范承诺水平最高,继续承诺水平最低,其中情感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高于中间水平。

本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达成一致[8]。规范承诺得分最高,说明法务会计本科生认同本专业规范和要求,认识到自己学习该专业的使命;情感承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说明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较高,能形成积极的专业动机,更加愿意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理想承诺水平处于中间值,说明学生对该专业能否发挥自己的潜能与特长,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持不确定态度;继续承诺得分最低,说明该专业学生对以后是否愿意留在该专业学习和工作持不太确定的态度。法务会计本科专业承诺的上述状况,分析其可能原因有以下两点。

其一,学生对法务会计专业方向了解有限。21世纪初,国内部分高校才逐步开始探索法务会计人才培养,被学生接受和认可需要一个过程。很多学生认识到该专业方向发展潜力,愿意努力学好该专业方向,但对该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了解不深,因而影响学生对该专业方向的认同度和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积极性,表现在专业承诺总体水平虽然处于中等偏上,但整体上并不是很高。

其二,尚未成为独立专业,影响学生对该专业方向的正确判断。目前国内高校的法务会计教育,是在法学或会计学下设的一个方向,虽然其人才培养方案与传统的法学或会计学有很大差别,但并不是独立的专业。这让学生感到困惑,影响其对未来职业发展前景的判断,对该专业能不能真正被社会所认可表示出担忧,对以后从事具体何种性质的工作以及考取哪个门类的研究生不太确定,因而其继续承诺水平得分最低。

(二)不同性别、生源地、文理科学生专业承诺的水平差异不大

以不同性别、高中时的文理科、不同生源地为分组变量,分别就专业承诺各维度及总体状况进行差异比较(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男女生、文理科学生、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专业承诺总分和各维度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

其原因如下所述。其一,性别角色对该专业认知影响不明显。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女生的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水平比男生高,而男生的理想承诺和继续承诺比女生高,但总体上男女生的专业承诺差异不显著,这与吴兰花[9]、谭雪晴[10]、舒刚[11]等人的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由法务会计的复合性所决定,男女对其认识上很少受到性别因素的影响,对其了解多是通过外界渠道而得知,因而其专业承诺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其二,生源地对学生的专业承诺影响不显著。来自县镇的学生专业承诺水平最高,城市学生专业承诺水平最低,这可能是来自县镇的学生对法务会计持比较乐观的态度,他们由县镇一级地方来到城市,对自己的将来充满希望,比城市学生更加遵循学科规范,更愿意去接受它。 其三,文理科学生各有所长。法务会计的课程设置上,既有文科层面的又有理科层面的,文理科学生可发挥各自所长,因此其专业承诺水平差异不显著。

(三)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参差不齐

对各年级的专业承诺水平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可看出专业承诺的四个维度及总体水平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总承诺水平上大体呈现大一至大三逐步下降,而到大四却升至最高。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大四的专业承诺总水平及各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大三在情感承诺、理想承诺、继续承诺三个维度上得分最低,在规范承诺上大二的得分最低。

多重比较中数字 1、2、3、4 分别代表大一、大二、大三、大四;*p<0.05,**p<0.01,***p<0.001。

法务会计本科生的专业承诺总体水平呈现从大一至大三逐渐下降,这与连榕[12]、罗亚莉[13]、谭雪晴[14]等人关于大学生专业承诺水平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不同的是大四的专业承诺水平最高,大一次之。其原因可能是:其一,大一学生对新的大学生活充满学习热情,大三学生有迷茫。大学生刚考入大学,是人生的新开始,对将来的大学学习充满希望和信心,且学校在入学后进行了相应的专业思想教育,他们的学习相对比较主动,积极性较高。而大三的学生一方面课业任务重,慢慢地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对教学常有不满意的情绪,时有逃课等现象。另外面临“分流”的困惑,一部分学生选择侧重于法学方面的课程,如准备司法考试;一部分学生选择侧重于会计学方面的课程,如报考会计从业类的考试。这样的课程选择是体现专业个性化发展的有益尝试,但是,若学生对专业了解不深刻,却容易在面临选择时产生对专业认识的茫然和无所适从,因而直接影响其对专业的正确判断,甚至对以后是否能从事法务会计相关工作表示出了担忧,进而影响了其对专业学习的热情愿望。

其二,大四学生对本专业更热爱。一方面,大四阶段,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阶段,学生对专业更了解,对专业定位也更准确,在就业上比传统法学就业形势更好,逐渐认识到法务会计的魅力所在,因而更自信,认为有利于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另一方面也提示大一、大二、大三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尤为重要。根据本调查结果显示,大一最不了解所学专业,大四的了解程度最好,其次是大三和大二,这进一步印证了学生对法务会计的认知程度,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才逐渐清楚该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情况,进而巩固了自己的专业思想。

(四)法务会计方向与法学专业本科生专业承诺的差异比较

对法学和法务会计学生的专业承诺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4。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情感情承诺、规范承诺和总承诺水平上,法务会计学生的得分比法学学生的得分低,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法务会计本科生的专业承诺水平显著低于传统法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原因分析如下。

其一,法务会计学生专业学习任务重。由法务会计人才需要决定,在其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修完相应的法学类、会计类、审计类、数学类等课程,这样势必比传统法学类学生要修的学分多,其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可能会削弱学习动机,进而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影响其专业承诺水平。

其二,法务会计学科属性的困惑。 法务会计作为新兴的专业方向,一方面有研究分析其发展的可行性[15],另一方面,法务会计人才培养在我国发展又有其发展的局限性[16],如在学科设置上法务会计究竟从属于法学还是管理学,给学生感觉既学法学也学会计学,但两者学得都不够精通,因而影响其对未来专业发展及职业去向的判断,进而影响其专业承诺水平。

其三,选择的迷茫。经访谈及开放问卷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到大三其实已经面临专业上的“分流”,见上文所述。而传统法学专业的学生并不需要面临这些问题,专业发展体系已比较成熟,他们有很清晰的专业认知,且文科类的课程相对来说较轻松,因而专业承诺水平比法务会计学生高。

(五)法务会计本科生专业承诺的影响因素

在本研究中,设置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了解程度、对所学专业就业前景的预期、对所学专业与自己兴趣的符合程度以及专业课程的教学氛围等题项,以便考察这些因素与专业承诺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以上五个项目与专业承诺总水平的相关系数在0.543—0.715 之间,均达到显著水平。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因素对专业承诺的影响关系,以专业承诺总分为因变量,以上面所述项目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以上五个项目是专业承诺的有效预测变量,对专业承诺均有显著预测能力,共可有效解释专业承诺66.2%的变异量。从每个变量预测力的高低来看,对专业承诺最具预测力的为“与自己兴趣的符合程度”,其解释变异量为51.2%,其次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氛围、对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对所学专业就业前景的预期、对所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目标的了解程度,预测力分别为8.7%、3.7%、2.2%、0.4%。从标准化的回归系数 β 值来看,五个变量对专业承诺的影响均为正向的。

所学专业与自己的专业兴趣越符合,专业课的教学氛围越好;对所学专业及人才培养方案越了解,就业前景预期越好,其专业承诺水平就越高,学生对所学专业就更热爱,更愿意付出相应努力。其中专业与自己兴趣符合程度对专业承诺的影响较大,若符合自己的兴趣,学生就更愿意为之积极主动付出努力。同期的调查中发现,仅有20.1%的学生认为选择该专业是因为符合自己的兴趣。专业兴趣不是静止不变的,可以在后期的不断学习中培养。调查中发现大四学生认为该专业与自己专业兴趣符合程度比大一要高,因此,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特别重要。本文调查结果显示,对法务会计越了解,对其人才培养方案越了解,其学习往往也越主动,也越认同所学专业,进而更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p<0.05 ***p<0.001

课堂教学氛围也影响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兴趣还不是很明朗的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时若教师注重课内课外专业学习引导,会使学生对专业学习充满好奇,逐渐认同所学专业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专业内学生的学习氛围,也影响学生的专业认同和喜爱程度,大学生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学习中,对于专业的看法和认同程度会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甚至会逐渐一致[17]。专业的就业前景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情绪。毫无疑问,只有对专业将来的就业前景感到有希望,才会让学生产生专业学习的自信和动力。

三、提高法务会计本科生专业承诺的建议

(一)做好专业认知教育

根据上文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对其专业承诺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因而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学生对法务会计专业方向的了解。做好招生宣传,利用招生契机做好学生入学前的专业认知教育,尽量使学生在选择该专业时真正了解该专业,进而调整自己的兴趣,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入学后在不同的年级阶段进行主题鲜明的专业教育,如大一阶段,进行专业认知教育,了解专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大二阶段,进行相应的选课指导,区分核心课程和拓展类的课程,以方便自己根据课程性质进行系统学习;大三阶段要做好职业生涯指导及考证指导,针对学生专业选择分流上的困惑给予指导;大四阶段要做好毕业论文指导和相关就业指导,使学生真正理解该专业方向的核心竞争力。通过阶段性的专业认知教育和指导,不断培养、调整和巩固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同时,法务会计作为新生事物,被社会认可需要一个过程,所以高校要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群体或企事业单位宣传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的特点及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加大人们对法务会计的了解力度,进而使该专业学生树立专业自信。

(二)优化课程设置,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3.北京高校普通本科生毕业就业情况 篇三

2015年,北京普通高校学历教育毕业生共计23.2万人,本科毕业生11.5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9.7%;专科毕业生3.7万人,占总数的15.9%;研究生毕业8.0万人,占总数的34.4%;其中,硕士毕业生6.6万人,占总数的28.2%;博士毕业生1.4万人,占总数的6.1%。与去年相比,毕业生中研究生比例有所提高,本科和专科学生比例小幅下降。

毕业生专业结构

从毕业生的学科分布来看,北京高校普通本科毕业生学科门类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工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各门类毕业生数均超过1万人;第二梯队为经济学、法学、理学,毕业生数小于1万人、大于5千人;第三梯队为教育学、医学、农学、历史学、哲学,毕业生数均小于5千人。第一梯队四个门类毕业生分别占总数的34%、18%、10%、9%,四者合计71%;第二梯队三个门类分别占总数的8%、7%、7%,三者合计22%;第三梯队五个门类占毕业生总数合计7%。文学门类包含外语毕业生6,335人。

普通本科毕业生规模

2012年—2015年,北京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规模小幅增加,并维持在11万余人。从院校类型来看,2015年,中央部委直属高校本科毕业生规模为7万余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61%;北京市属公办高校为3万余人,占总数的30%;北京市属民办高校为1万余人,占总数的9%。

学位授予率

从毕业生获得学位情况来看,2014年,北京高校普通本科毕业生获得学位比例为98.26%,比2013年略有下降,但依然高于全国97.79%的平均水平。

普通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情况

就业去向

2012年-2015年,根据对北京65所高校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数据分析,北京高校普通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主要去向依次为就业、升学、出国,其中,就业比例逐年下降,其余各去向比例均增加。2015年,就业比例为55.63%,首次低于60%;升学比例为22.77%,首次高于20%;出国比例为12.30%,首次突破10%;创业比例逐年增加。

从院校类型来看,2015年,中央部委直属高校选择继续升学与出国的毕业生比例明显高于市属高校,而市属高校选择直接就业的毕业生比例明显高于中央部委直属高校。

就业率

2012年-2015年,在数据统计的65所北京高校中,大多数高校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并且集中在95%

说明:文中有关就业的数据来自2012年—2015年“北京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状况核心数据采集表”,其他数据来自《北京市教育事业统计资料》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所)

4.厦门大学本科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 篇四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适当方式明确标明,并符合相关法律规范及《厦门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规范》。

另外,该学位论文为()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获得()课题(组)经费或实验室的资助,在()实验室完成。(请在以上括号内填写课题或课题组负责人或实验室名称,未有此项声明内容的,可以不作特别声明。)

学生声明(签名):

年月日

该同学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本人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人已经对学生毕业论文内容进行严格审核,论文写作中参考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适当方式明确标明,并符合相关法律规范及《厦门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规范》。

指导教师声明(签名):

5.本科生毕业论文承诺书 篇五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素质的综合体现。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 可以综合反映出大学生对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以及认识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是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方法的锻炼和提高。然而, 从目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整体状况来看, 普遍存在着选题不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内容缺乏创新、形式不规范等问题, 论文质量急剧下滑。分析这些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不仅有利于推进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而且对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多年从事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 仅就普通高校文科类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一些探索。

二、认识不足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认识是实践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反作用, 科学的认识能使实践取得成功, 错误的认识会导致实践失败。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明确指出:毕业设计 (论文) 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 高校大学生在毕业论文认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对完成毕业论文的目标、目的、作用和意义理解不全面, 对其重要性认识不深刻, 态度不端正, 仅仅把完成毕业论文当成是一项任务, 或者只是获取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一种手段, 而对“毕业设计 (论文) 对自身思想品德、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深远的影响”的认识不清。其结果必然导致论文写作中出现弄虚作假、请人代写、付费买论文、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和不良风气。调查显示, 近年来, 一些高校70%以上本科毕业论文均有不同程度的抄袭现象, 有的改一改开头和结尾, 其他内容基本是从网上复制后搬到论文中;有的变换一下句子形式, 但内容相同;有的论文中引用他人成果没有标注;有的甚至出现只改一改题目和作者姓名, 其内容完全抄袭的现象, 等等。

三、基础不牢

扎实的知识基础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基本前提。这种基础包括撰写毕业论文的基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的应用能力、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技巧, 以及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近年一些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评价和答辩中不难发现:错字别字较多、标点符号错误、语句不通顺及其表述的学术性专业性不够、英文翻译错误、基本格式不规范、数据不准确、参考文献不规范、框架结构凌乱、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在论文中非常普遍。此外, 理论与实际脱节现象比较严重, 用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 一些论文前半部分用了大量篇幅来阐述论文的理论背景和依据, 但后半部分却不能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这些问题, 一方面反映出当前高校大学生最基本的写作基础还比较薄弱, 如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语法错误等不应出现的错误, 这与高校扩招带来的生源质量下滑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 使许多学生忽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而更热衷于参加校内外各种各样繁多的活动, 往往荒废了学业, 并且综合素质也不高”。以至于大学生连最基本的毕业论文写作技巧都没有掌握, 这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普通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条件有很大关系。如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课程体系中重理论轻实践等。

四、投入不足

这里的投入主要指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包括资料收集整理、社会调查、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和修改等所投入的劳动时间。近年来, 不少高校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时间精力不足的现象, 未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 工作计划简单, 实际工作量偏小, 实验和调查数据陈旧、不充分, 从选题、开题论证、资料收集、实验实习、与指导教师的沟通与交流, 到毕业论文答辩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够, 一些学生在动笔写毕业论文前, 基本就没有做过调查和实验, 也没有与指导老师进行过深入沟通, 只是简单地从网上查阅一下资料, 东拼西凑后用几天的时间就把论文写出来了, 其论文质量可想而知。投入产出理论告诉我们, 在一定条件下, 投入与产出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如果在完成毕业论文中没有付出或付出较少, 不按照要求踏踏实实完成好论文的每一个环节, 要想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是不可能的。

我们不禁会问, 为什么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呢?他们写毕业论文的时间都用到什么地方了?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找工作占用了他们大部分时间。由于毕业论文的写作、答辩一般都是安排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 (要求应不少于半年) , 而这个学期又是学生择业的高峰期, 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多数学生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奔波于各种形式的招聘会、供需见面会、洽谈会等。不仅如此, 一旦被录用在一些民营企业, 要求马上上岗, 有些用人单位连周末也要上班, 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二是各种形式的岗位考试占用了他们大部分时间。学生考研、考公务员、考村官、出国考试以及各类职业资格考试耗费了大量精力, 使得毕业论文中的调查没有了、实验没有了, 更不能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和分析, 对完成毕业论文造成极大影响。三是一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为了在毕业时正常毕业, 获得学位证书, 往往忙于四年中未通过课程的补考, 不得不以牺牲毕业论文的时间来复习功课。

前几年, 由于高等教育实施了产业化改革, 致使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持续膨胀, 招生人数不断增加, 这在一些地方高校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结果是学校教学资源如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条件与办学规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毕业论文环节,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指导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论文指导的需要。从数量上看, 教师指导学生过多。一名老师指导10名左右本科生的情况非常普遍, 师生比偏高, 任务过重, 加之指导老师还承担着教学和科研任务, 很难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完成好毕业论文, 在指导过程中往往出现不仔细、简化环节等现象, 有的甚至出现学生从开始拟定选题、过程指导到最后毕业论文答辩都没有见到老师的现象。这个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师在毕业论文选题与审题的整个过程中的工作状态以及毕业论文日常指导工作的质量。从质量上看, 由于指导教师数量不足,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 学校只有放松遴选论文指导老师的规定和要求, 一些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专业不对口、职称不符合要求、虽有指导资格但水平不高、没有科研背景、不了解论文指导的基本要求和工作规程的老师仍然被安排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 致使在论文指导时显得力不从心, 无法对学生的毕业论文 (设计) 实行有效指导, 致使指导的论文质量难于得到保证。

五、监控不严

在国家教育部开展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时, 各高校都加强了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和质量的监控, 毕业论文各环节都有健全的管理体系, 并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的管理制度。但是, 近年来, 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不规范、监控乏力等现象又凸显了出来, 严重影响到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具体来讲, 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题把关不严。由于定位过高, 过分强调毕业论文的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 忽视对学生技术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结果不同学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类型雷同, 一些应做毕业设计的应用性专业也来写毕业论文, 一些毕业论文选题把握不好, 过大过空, 有的论文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相差较远。二是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松散。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包括一系列必须的环节, 如开题论证、资料查阅、调查和实验、研究方案和研究框架的拟定、数据整理和分析、论文撰写与修改等。但由于受经费等条件的约束, 一些高校在论文管理中, 往往简化甚至略去一些环节, 如开题论证没有了, 资料查阅不够, 调查和实验的时间缩短甚至没有, 研究方案不全面等, 这将对后续论文质量的提高带来不利的影响。三是论文评阅、答辩走过场, 成绩评定不严格。按照毕业论文成绩管理规定, 一般学生的论文成绩主要包括论文指导、评阅、答辩三个部分, 但在实施过程中, 普遍存在着要求不严, 流于形式。如论文评阅老师与答辩老师是同一个人;在答辩中压缩时间, 提问简单, 学生回答问题不深刻;评分标准偏低, 不严格, 只要完成论文, 参加答辩, 基本都能顺利通过。此外, 论文答辩后的管理也非常松散, 针对答辩时老师提出来的意见基本没有修改, 学生把论文及其相关材料一交, 就算完成论文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对毕业论文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 对现有的毕业论文管理规章制度执行不严, 进而导致毕业论文的质量出现下滑。

我们知道,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是一项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 高校只有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标准, 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健全和严格包括毕业论文在内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增强教育竞争力,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在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 影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认识和重视不足、基础不扎实、时间和实践投入不够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学生因素;导师指导不够、精力有限、参差不齐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教师因素;定位不准、管理不到位、监控不严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管理因素。

关键词: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的通知[Z].教高厅[2004]14号.

[2]陈为德:扩招对农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 2002 (9) .

[3]李宗坤:高校本科毕业设计 (设计) 质量下滑及其对策[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4) .

[4]方曼:高校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几点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8 (6) .

[5]陈友华:提高认识强化管理确保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 2006 (1) .

6.本科生毕业论文承诺书 篇六

2014年,北京普通高校毕业生共计22万人。其中,普通本科毕业生11.3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1%;硕士毕业生6万人,占总数的27%;普通专科毕业生3.4万人,占总数的16%;博士毕业生1.3万人,占总数的6%。

学位授予率

从毕业生获得学位情况来看,2013年北京高校普通本科毕业生获得学位的比例为98.32%,比2012年有所提升,略高于全国97.83%的平均水平。

毕业生的学科结构

从毕业生的学科分布来看,北京高校普通本科毕业生最多的是工学、管理学和文学。其中,工学类毕业生3.9万人,管理学类毕业生2万人,文学类毕业生1.2万人,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35%、18%和10%。艺术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类的毕业生均少于1万人,分别占9%、8%、7%、7%。教育学、医学、农学、历史学和哲学均少于0.3万人。

就业去向

2012年~ 2014年,根据对41所北京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分析,北京高校普通本科毕业生除了大部分选择就业之外,选择升学和出国的比例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三年来,选择就业的比例虽然略有下降,但都保持在60%以上;选择升学和出国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分别为19%和10%左右,并且出国的比例略有上升。

从院校类型来看,中央部属高校选择继续升学与出国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市属高校,而市属高校选择直接就业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中央部属高校。

普通本科毕业生规模

从2012年~ 2014年,北京高校普通本科毕业生规模维持在11万多人,占全国高校本科毕业生总数的3.57%。从院校类型来看,2014年中央部委属高校本科毕业生规模为7万人,占北京高校本科毕业生总数的62%,市属公办高校为3.5万人,占总数的30%;民办高校为0.88万人,占总数的8%。

就业率

2012年~ 2014年,在数据统计的52所高校中,大多数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在95%以上,并且集中在95%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所)

7.本科生毕业实习总结 篇七

一、实习目的

1.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学习、检验与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动手能力;

2.熟悉图书馆与信息服务机构的工作流程,掌握各岗位的业务技能,尤其是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从事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与评价以及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与协作精神;

4.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进一步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5.逐步培养对图书馆与信息服务机构的组织与管理的能力。

二、实习分组情况及实习内容

根据我班同学的实习意向,最后按实习单位和实习地点的不同分成了3个实习小组。第一小组是实习单位为中科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的小组,该小组共有我班程婉瑾等8名同学,第二小组是实习单位为东莞图书馆的小组,共有我班赵静、王思敏2人,第三组为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单独实习,共有杜鑫等20人。

我班同学所在实习单位种类多样,但大多以信息服务机构和图书馆为主。除了10名在学习的2个实习基地图书馆实习外,其他20人中有很多也在图书馆或相关的信息服务机构实习,涉及到了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档案馆等。也有少数同学在其他非信息服务机构中,同学们普遍工作在信息服务相关的科室部门,如企业或行政部门的人事档案科,并从事信息处理等关工作。

三、实习收获与成果

根据同学们在实习期间的交流、反馈以及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出具的考核、评定意见,总的来说,在实习期间,全部同学在实习单位表现良好,体现了较强的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普遍受到实习单位的欢迎和肯定。我们也传承和体现了武大学生、信管学生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素质,为我们的学校和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不仅仅圆满完成实习任务,锻炼了自己,也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武大人和信管人的光荣和自豪。

同学们每天坚持写实习日记,记录自己的实习内容、心得体会,实习结束后又撰写了实习报告和小结,三个小组的组长也完成了相应的小组小结。

在实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学习到了课堂内外无法学到的东西,也用这次宝贵的实践机会运用、检验和巩固了自己几年来所学到了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和公共基础知识,通过实习同学们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了解了图书馆等相关机构在工作中的具体方式方法,为今后自身发展规划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8.本科生毕业论文 篇八

一般来讲,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步阶段的要素禀赋结构的特点是非熟练劳动力相对充裕,而资本相对稀缺。

与此相对应,其比较优势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环节。

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这些产业已经相当成熟,但企业规模一般较小,且缺乏标准的财务信息。

小规模融资、缺乏标准财务信息更符合中小银行融资业务的特征教育,因此,这个阶段的最优金融结构就是中小银行占主导地位。

此阶段属于工业化初期①,主要依靠丰富低廉的生产要素发展比较优势产业参与国际竞争,

产业技术层次低、较先进的产品设计和技术主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获得,外商提供大多数的进入国际市场渠道,本国企业很少直接与外国消费者建立关系,属于要素驱动阶段。

随着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该发展中国点发生了变化,熟练劳动力和物质资本相对充裕。

与此相对应,其比较优势在物质资本密集型产业。

因为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差距减小,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加强研发和创新,并承受由创新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由于物质资本密集型企业规模一般较大(融资规模也较大),推进财务信息标准化既可以提升管理水平又可以满足资本市场对其信息透明、公开的要求,同时,其雄厚的财力也使它有能力购买专业金融机构的财务和审计服务。

由于大规模融资、财务信息标准化更符合证券市场和大型银行的融资业务特征教育,因此,这个阶段的最优金融结构就是证券市场和大型银行占主导地位。

此阶段属于工业化中期和工业化后期,国际竞争优势以国家及其企业的积极投资意愿和能力为基础,企业具有吸收和改进外国技术的能力,属于投资驱动阶段。

随着这些物质资本密集产业的发展,该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不断积累,要素禀赋结构特点又发生了变化,管理人员、创新人员、专业人员及物质资本相对充裕。

与此相对应,其比较优势在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即生产性服务业。

因为该发展中国家将要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其技术水平已经处于先进水平,为了维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必须投入更多资源用于研发和创新并承受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教育。

此时,证券市场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一方面,分散化的证券市场和标准化的财务信息,使这些企业可能从证券市场获得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证券市场为风险资本提供退出市场的选择,从而支撑风险资本投资于高风险的创新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早期发展阶段。

而且,一旦风险资本投资项目获得良好的初期收益使项目的高质量得到证明,银行也可以跟进提供多阶段投资。

因此,这个阶段的最优金融结构的特征就是一个庞大、活跃的证券市场辅之于大型银行。

此阶段属于后工业化时期。

前半阶段国际竞争力依靠技术创新实现企业不断技术升级,并通过市场化、网络化实现科技与经济的一体化,形成产业聚集,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属于创新驱动阶段;

后半阶段,企业创新动力、创新能力均出现下降,开始失去竞争优势并回避竞争,金融投资逐步取代实业投资,属于财富驱动阶段。

综上所述,金融结构内生于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又内生于要素禀赋。

当要素禀赋由劳动力密集→物质资本密集→人力资本密集升级,产业结构沿劳动密集型主导→资本密集型主导→生产性服务业主导演进,

金融结构也应沿着中小银行占主导地位→证券市场和大型银行占主导地位→庞大、活跃的证券市场辅之于大型银行的路径变迁。

当金融结构的变化趋势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相适应的时候,就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的包容性发展。

二、经济金融化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机理及负面影响

(一)经济金融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

经济金融化的好处显而易见,如增加流动性、分散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投资者和消费者得到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导致经济效率和消费者福利的提升。

随着经济金融化的深入,金融市场结构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型,将有利于创新型、科研型产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首先,随着经济金融化的深入,利率市场化机制逐渐形成,银行间竞争将日趋激烈。

一方面,银行要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服务品质来吸收存款;另一方面,银行要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金融创新)、提高服务品质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把资金投到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项目)上去。

与此同时,贷款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会给优质客户创造更多收益,而使那些质量不高的客户收益下降,风险较大且信誉度低的客户将退出信贷市场。

由于金融效率的提高,引起竞争优势产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从而有利于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而那些没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将因为得不到金融支持而逐渐萎缩,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转型升级。

其次,随着经济金融化的深入,金融市场更加开放、金融市场准入门槛降低。

一方面,由于外资银行进入和民营银行兴起,多元化的银行主体形成并降低银行业中国有经济的比重,由于这些非国有银行是完全按“市场规则”行事的市场主体,可以避免当前国有银行仍然存在的“政策性负担”和“预算软约束”,

从而避免资金流向低效率的国有企业以及落后、剩余产能,从而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多元化的银行主体、中小银行将快速发展,金融机构采取了差异化的利率策略,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大金融机构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融资变得多元化,促使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也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最后,随着经济金融化的深入,金融结构将从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这将有利于科研型、创新性产业的快速发展。

9.本科生毕业论文承诺书 篇九

【关键词】 薪酬管理实践课程继续教学

1. 开设薪酬管理实践课程的必要性

薪酬管理教学内容包括组织管理者以及员工的基本薪酬管理、奖金管理、福利管理和薪酬制度设计等各个方面,由于薪酬管理工作存在于任何一个组织的实际管理中, 因而实践性非常突出,学生除了应掌握相应的理论外,更为重要的是薪酬管理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薪酬管理实践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本课程是使学生能够使学生把所学习的薪酬管理的理论知识同薪酬管理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把所学知识应用到薪酬管理工作中的训练课程,在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本课程有重要的意义。

2. 以往薪酬管理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薪酬管理的实践教学就是通过让学生能够深入到企业的薪酬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根据企业的实际,设计出企业的一套完整的薪酬管理制度,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但是由于高校教学条件的限制,薪酬管理实践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2.1难于寻找得到接纳学生实践教学的企业

由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数比较少,其中负责薪酬管理的人员更少,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实习的学生的接待能力有限,而且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知识和经历的局限使得到企业去实习不但难于帮助企业解决解决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给企业带去很多接待学生的困难,因而企业接待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很难联系得到接纳学生实践教学的企业

2.2学生难于接触到企业的薪酬管理的核心内容

由于到企业实习的学生人数众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复杂,接待学生实习的企业出于保守商业机密的考虑,往往只让学生参与企业的考勤、培训安排等一些简单的工作。凡是涉及到薪酬管理等等的内容,企业一般都不会让实习的学生参与,使学生无法在企业实习中学习到薪酬管理的知识,达不到薪酬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

2.3模拟实践性教学案例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很多学校为了弥补薪酬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不足,编写了很多质量不错的实践性教学案例,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这种模拟案例也有两个明显的不足:一是由于编写教学案例的内容限制,案例的背景资料是有限的,学生从有限的背景资料来理解案例难免会出现偏差。二是在案例的编写过程中,案例难免隐含了案例编写者的思维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本科生薪酬管理实践课程的毕业后继续教学的实践及其有利条件

笔者在多年的本科学生的薪酬管理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深感本课程教学的不足,因而笔者总是留言参与本课程学习的学生在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如果遇到薪酬管理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可以同笔者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几年来,确有不少学生在毕业后的薪酬管理工作中遇到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他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同笔者进行交流,笔者都及时地给予指导,进行实质性的学生毕业后继续教学的工作,使他们能够弥补在学校里本课程学习的不足,做好薪酬管理的工作。

我们能够在学生毕业后还能够依然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得益于以下两个有利的条件:

3.1互联网交流平台的快速与便捷性

很多学生在毕业后依然可以通过E-mail,QQ等的通讯手段同老师经常保持联系,学生会把他们参加工作后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互联网的交流平台上同老师进行沟通,老师也能从互联网的交流平台上较为详细地了解到毕业的学生的工作的情况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能给予及时的指导,使老师对学生的教学能够延伸到学生毕业以后。

3.2学生毕业后能够有较多的同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今天的学生毕业之后依然能够有较多的机会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也为学生就工作之后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等等同老师进行沟通请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使老师能够在学生毕业参加工作之后依然能够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4. 本科生薪酬管理实践课程的毕业后继续教学的优势

本科生薪酬管理实践课程的毕业后继续教学的优点有两个方面:

4.1 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学生毕业后在薪酬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对薪酬管理的感性认识更深,对薪酬管理的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体会也更加深刻,对于老师的指导能够迅速的理解和接受,比较容易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4.2 有利于老师了解薪酬管理的实践,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

毕业后的学生反映回来信息都是在薪酬管理的实践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这些信息老师能够更加客观地了解企业中薪酬管理的实际情景,使老师能够把薪酬管理的理论同薪酬管理的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

5. 本科生薪酬管理实践课程的毕业后继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本科生薪酬管理实践课程的毕业后继续教学能够弥补以前的教学方法的不足,有其优势,但其实施也有较大的困难,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5.1 要采取合适的方式激发毕业学生的积极性

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有的学生参与企业的薪酬管理的工作,迫切的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薪酬管理的技能,迫切地希望能够解决自己在薪酬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其参与毕业后继续教学的积极行使很高的。有的学生,毕业后并未参与企业的薪酬管理的工作,其参加毕业后继续教学的积极性就可能比较低,可以考虑采取由学校对此类课程单独颁发课程学习毕业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5.2要改善对老师和学生的考核方式

由于这种教学的方式的时间和地点更加不固定,对老师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考核难度加大,必须改善其考核方式,才能激发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考虑由毕业生所在单位考核为主的方式对老师和毕业生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 李涌来.薪酬管理课程教改探讨与实践,企业技术开发.2008 年第 9 期.

[2] 杨力等.薪酬管理课程实验教学设计,高教论坛. 2007 年第1 期.

作者简介:邱健林,男,1968年生,工商管理硕士,讲师,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工作,研究方向: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10.本科生毕业论文承诺书 篇十

1 现行高校毕业论文安排存在的问题

1.1 毕业论文时间短。

目前高校的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学期, 时间最长为16周, 有的最后一学期还安排了其它课程或实习, 毕业论文时间更短, 如我校环资学院的7个专业毕业论文时间, 最长的毕业论文时间为14周, 最短的只有10周, 除去五一、端午等放假及毕业答辩、成绩评定等工作, 学生真正做毕业论文的时间只有7至11周。

而在这段时间内学生要完成的工作包括:查阅资料、进行调研、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撰写论文等, 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些工作, 即使没有其它事情与之冲突, 时间也是相当紧张, 工作不可能做细致, 也就不可能撰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1.2 毕业论文时间和学生考研、求职时间发生冲突。

目前高校的毕业论文都安排在第八学期, 这一学期正是学生考研和求职的关键时期, 学生有的忙于考研, 有的忙于出入各种招聘会及人才市场, 还有些已签约的学生用人单位要求提前上岗, 使他们不得不到单位去上班, 这些学生都无法顾及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 进度滞后, 许多学生到答辩前二三周才匆匆的敷衍完成“任务”, 有的甚至在网上去抄袭拼凑文章。指导老师也抱怨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期间不在学校, 无法指导、督促、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许多学生是在答辩前才与指导老师联系, 这样做出的毕业论文其质量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 目前高校课程设置中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不合理已成为影响毕业论文质量, 造成高校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重要因素。因此, 重新规划毕业论文教学环节, 已成为目前提高高校毕业论文质量必须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

2 提前做毕业论文的探索

为了避免毕业论文质量受时间短、考研、就业等因素的干扰, 我们设想在不影响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和正常理论教学秩序的情况下, 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提前做毕业论文, 以保证学生毕业论文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我们于2007年在2004级部分毕业生中进行了提前做毕业的试点。首先, 我们拟定了《环境与资源学院关于本科生提前进行毕业论文选题的通知》对提前选题时间、选题办法、学生实验工作的开展及鼓励措施等工作做了具体规定。按照规定我们提前一年组织各系安排老师申报毕业论文题目, 同时组织学生选题。指导老师都是有科研课题或指导学生科技活动经验丰富的老师。教师申报的题目有的结合自己的科研、有的结合实验实验室建设、有的结合学生科技活动。学生题目选定后指导老师对他们安排了任务, 学生开始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阅, 编制实验方案和步骤, 然后进入实验室或基地进行科研或实验, 有的在老师指导下参加科技活动或科技竞赛。各实验室对学生实行了开放, 并派了专门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也随时对他们进行指导。最后学生在充分实验或实践的基础上, 进行充足的思考和分析, 撰写出毕业论文。

3 本科生提前做毕业论文取得的成效

3.1 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由于提前一年做毕业论文, 做毕业论文的时间延长, 并且避开了第八学期考研和求职的冲突, 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毕业论文工作中使毕业论文质量得到了提高。

我们对2003级及2004级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进行了比较, 2004级296份毕业论文中成绩90分以上的有15份, 占5.1%, 80-90分的有128份, 占43.2%, 而2003级232份毕业论文中90分以上的只有4份, 占1.7%, 80-90分的有99份, 占42.7%。2004级学生毕业论文中有12份被秤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占4.1%, 2003级学生毕业论文中只有4份被秤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占1.7%。

由此可看出, 由于提前做毕业论文, 2004级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的优良率明显高于2003级学生, 2004级学生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的比率与比2003级的明显的高。

3.2 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以前, 虽然有的老师在指导学生做毕业论文时与自己的科研课题结合起来, 但是由于通常学生做毕业论文都是在毕业的前一学期, 时间太短, 况且这一学期学生既要忙于考研, 又要忙于找工作, 真正深入到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实验室中参与研究训练的机会其实很少。而提前做毕业论文的学生, 由于做毕业论文的时间延长, 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深入教师的科研, 甚至参与科研的全过程。在参与教师的科研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怎样围绕课题收集资料、设计方案、做实验、怎样在科学研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得到了科研训练、实践训练。同时,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如:测绘专业的蒋知庆、夏波、闫朝义在提前做毕业论文过程参与了指导老师的横向科技项目“嘉峪关气象塔钢结构外壳安装定位技术方法研究”, 他们进驻施工现场, 在无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 与指导老师一起不断探索、反复论证、大胆尝试, 在实践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克服了许多技术难题, 他们的工作受到了指导老师和合作方的称赞。他们的毕业论文“嘉峪关气象塔海豚状钢结构外壳安装定位技术方法研究”“钢结构杆件正确性检验及预拼装方法研究”“复杂钢结构组件检验及预拼装技术方法研究”也在评阅、答辩过程中也受到了教师的一致好评。在求职竞争中, 许多用人单位都争着要他们, 他们也因此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3.3 使本科生在校期间可以有成果展示、提高学校和学生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3.1本科生在校期间有论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我们知道, 一篇论文从撰写、投稿到刊登发表所需时间较长, 因此, 以前本科生在做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人能撰写出论文发表。而2004级提前做毕业论文的学生, 由于做毕业论文的时间延长为一年半, 使他们有较长的时间进行问题思考、分析和总结, 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出论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如:环资学院2004级296名做毕业论文的学生中就有4名学生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3.3.2在做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参加科技竞赛获奖:如:地理专业王欢等在提前做毕业论文的过程中,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参与“Super Map杯首届国际GIS学生开源大赛暨第五届全国高校GIS应用开发大赛”, 他们的课题“绵阳市活动、会议信息管理系统”获二等奖, 还被评选为大赛的超图之星。

3.4 有利于良好学术氛围的营造:

提前做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一般应有较强的科研实力, 并有科研课题, 这对教师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迫使教师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申报。提前做毕业论文的学生, 由于能得到科研训练、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并且还有可能出成果, 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这些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 积极参与科技活动。从而在学院内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据统计, 2007年全校学生创新基金立项共80多项, 其中环资学院学生占30项, 名列全校第一, 这无凝对学院的学风建设也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 本科生提前做毕业论文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有利于提高学校声誉,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它是一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有校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先文, 赵浩峰.本科生导师制在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1, (12) :61-64.[1]王先文, 赵浩峰.本科生导师制在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1, (12) :61-64.

11.本科生毕业典礼通知 篇十一

学校定于6月25日(星期四)在长安校区举行2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优秀毕业生合影

时间:6月25日13:40

地点:长安校区翱翔体育馆外东南广场(如遇雨改为:翱翔体育馆副馆)

参加人员:

1、全体校领导、校长助理;

2、院士、长江学者、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3、各学院院长;

4、全体20**届优秀本科毕业生。

二、毕业典礼

时间:6月25日14:00

地点:翱翔体育馆主馆

参加人员:

1、全体校领导、校长助理;

2、院士、长江学者、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3、各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4、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5、全体学生工作干部、班指导教师;

6、全体20**届本科毕业生;

欢迎校友、毕业生家长及亲朋好友前来参加典礼。

三、相关要求

1、学校办公室负责通知校领导、校长助理;人事处负责通知两院院士;各学院和各职能部门办公室负责通知包括长江学者、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班指导教师在内的本单位参会人员;学生处负责通知全体学生工作干部,并邀请毕业生家长代表;校友会负责邀请校友代表参加毕业典礼。

2、各单位参会人员名单请于6月24日上午10:00前报送学生处学生教育办公室。

3、请所有参会人员提前10分钟进入会场,期间请将手机调至静音或关闭状态。请所有参会人员注意着装,老师穿导师服或正装,毕业生穿学位服。

4、各学院负责组织全体20**届毕业生参会,维持好会场秩序,并负责组织好本院的毕业生颁证、拨穗环节。

特此通知。

学校办公室 党委学生工作部 学生处

12.本科生毕业论文承诺书 篇十二

1.离校后坚持学习专业知识,在大四下学年按时回校与同班同学一起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主动配合指导老师完成写作与提交。如因成绩不合格而影响本科毕业证正常发放,责任由本人自负。

2.经常主动联系辅导员/班主任,服从统一管理,对班级工作无条件支持。如因本人原因(如本人联系方式改变未告知校方)与校方失去联系,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我本人自行承担。

3.离校后,遵纪守法,在校外发生的一切安全责任事故概由本人负责,与学院无关。

4.本人知晓办理成教专科毕业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成绩合格、新华社照片、专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等条件符合后,将于学制期满后开始办理。

5.离校后,随时关注专科毕业证办理情况,必须在办理好专科毕业证后及时提供学信网上的专科“学历查询结果”“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截屏图,未将截屏图传辅导员的将不能办理本科毕业证书,责任自负。

承诺人:*******

13.本科生毕业论文承诺书 篇十三

一、毕业实习是本科教学的重要一环

学习是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作为大学教育也不例外,毕业实习环节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并应加以重视的一个环节。大学本科多为四年制,前期经过三年半的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对问题的理解及解决有了一定的方法与见地。但是对理论的理解还较为肤浅,能真正应用到实践当中的极少,因而,有必要进行实践与理论联合教学,也就是大学的毕业实习阶段。通过毕业实习,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平台,真正领会所学理论知识的内涵,并能将大脑中本来比较零散的知识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灵活运用,在活学活用的同时使整个知识体系得到整固、深化、升华,并能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热爱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综合理解、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其未知的潜质,使其从一名普通的学生迅速成长为一名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同时,缩短学校与工作岗位间的距离,能更快地适应工作、适应社会。这样,学校的教学质量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学校的声誉得以提升,就业率进一步提高。良性循环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更需要长时间的精心打造和呵护。

二、本科生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本科生的毕业实习,不同的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措施,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毕业生在校内或有关单位进行专题实习,实习结束后写一篇科研性的学术论文并进行论文答辩;(2)学生分两部分,学习成绩考评优秀的进行专题实习,成绩一般的进行综合实习;(3)毕业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结束上交一份实习总结或论文(综合实习)。

在研究性大学,第一种情况较为多见。全部学生的毕业实习期都是在实验室内度过的。学生进入专题实习阶段,所做的工作是带队教师指定的,可能是系统地负责一个问题的研究,或是给指导教师当助手,教师给一篇论文应付答辩。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能拓宽视野和思路,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生的科研技能与专业综合素质,但因为所做的工作是导师指定,甚至没有系统性,学生的主动性没能充分发挥,未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生不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由于师资有限,随着高校扩招及本科生入校人数的逐年增加,这种方式显得越发有些被动和力不从心。

第二种情况是鉴于上述措施的局限,减少专题实习的学生数量。将毕业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行专题实习,另一部分进行综合实习。专题实习情况与上述情况相同。综合实习的学生,因为实习基地短缺,往往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地,这导致综合实习的混乱。有的学生能够找到合适的地方进行正规的实习;绝大多数找不到合适的单位,或是在所谓的实习单位简单地重复一些体力劳动,所学知识无地可用,更谈不上综合性和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和提高;有的学生直接宅在家中。在整个毕业实习阶段,除了时间的浪费和社会阅历的增加,对专业素质的提高没有多大贡献,甚至因为混乱的实习状态,造成学生产生慵散的惰性,非常不利于以后的发展,这种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第三种情况完全是“放羊式”的毕业实习,制定这样的实习措施显得有些不负责任。据了解,很多学校本科毕业实习阶段并不能监管学生的实习过程,甚至不了解实习期间学生的去向,导致学生处于“放羊”状态,学生的人身安全、实习质量都存在极大的隐患,毕业实习形同虚设。在人的体力和精力都非常充沛、本应汲取知识增长本领的年纪,这样的学习无疑是在浪费大好的青春和年华。对学生的损失,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提高本科毕业实习质量的措施

针对目前毕业实习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为师校方应切实制定各方面的应对措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着眼点,抓好毕业实习环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和社会地位。在毕业实习阶段,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自觉探究知识的欲望和综合思维能力,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利用自己所学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具体措施建议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学生自主选题阶段

引导学生主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深入考察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学习填写课题申请书上的有关内容。学生应对该阶段有足够的重视,只有写好申请书,把要研究的问题的各方面都考虑周到,制订出周密的计划,才有较高的可行性。申请书的可行性由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的教师给予评价,并指出优缺点所在。因为是首次填写,不免会有很多不当之处,可以反复修改2—3次,直至申请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一阶段的工作时间不应该太长,大约3周。根据兴趣爱好,学生可以一个人或几个人一组,共同探讨一个问题或者是几个相互关联的问题。选题过程是锻炼学生查阅文献并综合而有效地利用文献的过程,它能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二)课题实施阶段

学生自己设计好的课题付诸实施。实习地点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是校外,但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学校与相关单位都应该有一套严格完整而又有效的管理体系。学生的出勤及工作情况都应该有严格的考核措施和指标。学生在此阶段可以在所授予的空间内大胆地想象,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克服一切困难,自主完成课题。教师采取负责任的态度,只起到辅导作用,甚至辅导教师可以不必固定,以使学生博采众家之长。这样,学生既没有离开教师的视线,又能充分发挥其能动性,使学生能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调动积极性。该阶段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习规则,规范各种实验操作,有效利用时间,并设法科学合理、巧妙、高效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研技能及综合创新能力,并培养作为工作者应该具有的良好工作作风。

(三)实习总结提高阶段

经过紧张的课题设计、课题实施阶段,统一对整个实习过程与结果进行总结,将各方面的工作表现进行量化评价,奖优奖勤,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要求学生总结自己的实习内容并形成一篇较正规的实习报告或学术论文。论文的格式与目前学术论文的要求相同,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往有关刊物上投稿。论文的撰写过程是实习阶段的升华过程,通过论文的撰写,锻炼和提升学生对原始资料的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献利用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科研总结与深入发现问题的能力等。评价体系要求公平公正合理客观,尽可能地将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囊括其中并进行量化评价,并能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及缺点所在,以便以后能有针对性地扬长补短。对于表现较优秀的学生进行论文答辩,并可以向有关单位推荐就业或考研,这对学生也是一种激励。

经过实习过程,不仅能拓展学生培养自己专业兴趣的空间,也使他们体会到如何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加以应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科研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缩短了学校与工作岗位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对学生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参加就业都有非常显著的优势。

学习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机械积累,更重要的是知识的有机综合与专业磨砺。作为一所高校,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是学校的命根。在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逐年增加、社会对人才质量需求日益提高的今天,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是强校的必由之路。毕业实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提升综合素质的机会。如果能高效、高质量地利用好这个机会,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14.本科生毕业论文承诺书 篇十四

【关键词】:毕业设计 创新能力 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6-0023-02

为了有效的解决本科生毕业设计问题,从根本上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目的,经过一年多的试验与跟踪调查分析,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毕业设计的选题可以更加灵活

毕业设计选题的过程通常是这样的,先由指定的老师拟出题目,经专家组审核通过后,按专业由学生抽签决定作哪个那个题目,一般一个指导教师平均带3至4个学生做毕业设计。这样的过程,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学习基础,学生在整个选题过程中过于被动,导致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做不上,不感兴趣的、太难的课题硬着头皮做也做不好。

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变得主动。首先,教师先拟定一些题目,经专家组审核通过后,由学生自己按兴趣及特长自由选择。然后,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不同的知识掌握程度,对题目可作适度修改。经过修改后的题目,再经由专家组审核认定,通过后即可开题。这样,虽然在程序上复杂了一些,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但是,却能够使得毕业设计题目更加符合每一名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点,使得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有的放矢,为后续毕业设计更好地完成奠定了基础。同时,这样确定出来的题目,也使得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变得更大,使得学生在自己擅长的方面能够有更深更广的发挥,也更利于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进行创新。否则,学生如果选到自己无从下手且不感兴趣的课题时,不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基础知识的储备和学习上,相对缩短了创新的时间,同时,对着自己不感兴趣的题目,也就降低了可能创新的概率。这样,也可以有效避免以往一个教师无论有课题没课题都得带学生的死板规定,致使一些教师编出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使得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的选题过程中变得更加主动,整个过程更加人性化。

但是,这样做可能导致很多学生同时选一个指导教师。毕竟,指导教师精力有限,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只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几个学生。所以,在调整毕业设计题目时,可以将一些符合学生兴趣,具有实际生产应用价值的题目分给其他老师。而且,随着高考括招形势的逐年平稳,本科毕业生数量较前几年已有所下降。过去,平均一个教师带4至6人,现在,平均一个教师带2至3人。因此,有好题目的教师可以适当多带学生,没有好题目的教师可以少带甚至不带学生,可以更好的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同时,对指导教师也是一种竞争与鞭策。

二、鼓励学生创新,但也要允许创新过程中出错,甚至失败

以往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一直担心自己最后能不能作出结果。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做出结果,毕业设计也是无法通过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即便有的学生有了一些创新性的想法,也会碍于做不出来就无法毕业的想法而放弃了。

既然大力倡导学生创新,就不能在学生创新的路上设置更多的障碍。况且,创新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实践的过程中并不是只有成功没有失败的。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创新行为也不是每次都很完美。对于本科生而言,毕业设计过程应该重在实践,而不是结果,目的是要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更加深入细致的学习一些应用知识,了解掌握实践的过程与方法,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尝试探索发现新的思路与方法,并对其进行验证。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否真的认真思考了、求证了,至于思考求证的结果,我们不能过分的苛求。

鉴于此,对于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加大创新方面的给分力度,强调创新的思想而不是结果,以此来鼓励、吸引学生进行创新。

三、延长推免生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以此为龙头,带动本科生整体毕业设计

现有的教学计划规定本科生毕业设计时间为5个月左右,一般定在第八学期,除去选题、论文答辩的时间,做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只有3个月左右。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学生还要参加招聘会找工作。要想在三个月里完成一份高质量并带有创新思想的毕业设计,其难度相当大。因此,怎样延长毕业设计有效时间,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必要条件。

推免生的确定时间为第七学期的第一个月底。这一部分学生没有考研、就业的压力,确定推免资格后,除了少数几门专业课的学习外,跟其他学生相比,有着更充裕的时间。如果在他们确定推免资格后即开始毕业设计,那么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就可以达到7至8个月。这样,学生就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资料查阅、试验方案设计,以及项目的创新。这也就避免了以往毕业设计时间较短带来的学生遇到问题就想走捷径,只是单纯做实验没有创新的状况。

除了能够延长毕业设计时间以外,硕士导师还可以直接承担学生的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导师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项目给学生确定毕业设计课题,与学生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相结合,为后续的学习打基础。硕士导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实验环境及相关设备,学生在导师的科研环境中完成毕业设计,承担相应的任务,具有一定的紧迫感与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提高毕业设计的创新性。

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大四阶段都要面临考研、就业的压力,因此全部实行这种延长毕业设计的措施现在来看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以推免生为切入点,可以很好的回避这一问题。而且,这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好,学业压力较小,有着充分的时间、精力以及足够的能力更好的完成毕业设计从而进行创新。

四、建立学业导师制,将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始终

学生在大一期间,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外语等基础课。这一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答多是共性的。此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配备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解决学生基础课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大二以后,学生开始进入专业课的学习阶段。此时,每班一个的班主任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的知道要求了,需要为每一名学生配备指定的学业导师,帮助学生解决专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发现专业特长、兴趣及潜力,探索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与导师可以双向选择,按照本科生导师的基本资料、专业方向、讲授课程及科研情况,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方向填表报名选择自己喜欢的导师,然后,导师根据报名情况选择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如果学生发现导师的研究方向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不相符,可以提出申请更改导师。学生在本科期间即可参加导师的项目研究,在此过程中,可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更早的确定毕业设计题目,使毕业设计有效时间达到2到3年。这样,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有动力,方向性也更加明确。除了可以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以外,也可以更好的与后续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连接起来。

毕业设计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对集中的过程,但是创新能力培养却应该是贯穿整个学习阶段的。因此,在学生四年的本科学习中,要时刻灌输创新的思想,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活动与实践锻炼的平台。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到成立课题科研小组,再到创新实验室、E维协会,再到五四科技作品大赛等各项比赛,最后到毕业设计,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让学生时刻处在创新的环境里,具有创新的意识与能力,才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姚锡远. 关于创新教育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4,(1):20-23

[2] 欧阳振中. 怎样做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M].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

[3] Sternberg,RJ.SuccessfulIntelligence[M].NY:Simon&Schuster,1996.82-88

[4] 李万全,高长银,史丽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 ] . 黑龙江教育,2007 , (5) :71 - 72

作者简介:

上一篇:供电抗雪救灾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青春正步走法治教育片马仔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