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事业建设

2024-12-01

民生事业建设(共9篇)(共9篇)

1.民生事业建设 篇一

乡镇社会民生事业工作总结

2015年,在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乡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核桃产业

我乡继续实施“双百万”工程,进一步扩大核桃种植规模。实施完成精品核桃基地1000亩,在柑桠村建成苗圃一个,占地50亩,育有核桃、良种樱桃共20万株。成功举办第三届核桃文化节,累计销售了早熟鲜食核桃鲜果50万余斤,实现销售收入120多万元;接待游客达到1500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余万元。目前,烤烟地里套种的全是核桃嫁接苗,3—5年后核桃陆续挂果后,预计核桃销售收入将达到1亿元,核桃产业将彻底替代烤烟产业,届时,成为全州名符其实的核桃之乡。

二、烤烟产业

今年,我乡种植烤烟4500亩,历经雨水和病害,全乡共交售干烟103万斤,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

三、畜牧业

畜牧业稳步发展,实现全乡生猪出11403头、牛1386头、羊10528只、鸡51742只;存栏:猪8600头、牛3780头、羊19723只、鸡13785只。

四、特色产业

在去年种植中药材基础上,试种独定子4亩、党参8亩、桴子10亩;种植山葵50亩、育种10公斤。

五、护林防火工作

建立了乡、村、组、岗哨员、村民“五位一体”的护林防火联动机制,确保连续5年未发生森林大灾。

六、教科文卫计工作

1、做好“一村一幼”工作。落实麻棚村、大水村幼儿园征地及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其余7个村幼儿园教室问题;组织招考“一村一幼”辅导员。

2、抓好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1次、科普大篷车1次,发放宣传图书3000余册、宣传资料10000余份;开展种植和养殖技术培训2次,培训人员370人次。

3、举办“三下乡”文艺演出1次、篮球赛1次,积极参加全市彝绣大赛,上交彝族服饰三套,其中一套代表XX市参加全州比赛。开展公益助学活动,为30名留守贫困学生发放300元助学补助;积极争取“班班图书角”项目;帮助13名贫困大学新生申请助学金。

4、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按每个村5000元拨付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经费;投入4万余元,新建和维修垃圾池44个;筹集资金198000元,聘请保洁人员65人,对全乡9个村的通村道路进行全天保洁。

5、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配合全乡育龄妇女“三查”活动的开展,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15年,全乡共出生115人,其中,计划内出生110人,计划外5人,新生儿男女比例合理,超生现象得到明显控制。

七、禁毒防艾工作

经核实,我乡现有吸贩毒人员70人,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与各村签订禁毒防艾工作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采取支部+协会,党员一帮一等帮助吸贩毒人员接受社区康复治疗。

八、基础建设和新村建设

实施大水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大水全村安全饮水问题;在拖琅河修建便民钢架桥1座,解决核桃村1组村民安全出行问题;对长梁村、麻棚村旧村改造,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积极争取新村建设资金,对西洼村和小沟村实施新农村建设。

九、精准扶贫工作

全乡现有贫困人口294户、1332人,今年脱贫人口326人,我乡配合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制定了扶贫规划和帮扶计划,落实了帮扶资金,使贫困人口脱贫工作有序推进。

2.民生事业建设 篇二

一、推进社会档案意识由“认知层”向“认同层”转变

“认知层”的社会档案意识, 是指社会档案意识薄弱一直是档案工作开展的认知障碍, 在档案工作开展之初, 我们在谈论社会档案意识时, 普遍把档案意识定义为社会对档案的认识、认可程度, 即以社会民众是否知道有档案这个东西作为评价社会档案意识的标准。“认同层”的社会档案意识, 是指伴随着档案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的不断完善, 档案界对社会重视档案的诉求不断增强, 评价社会档案意识的标准上升为社会与档案部门关于档案工作、档案价值的交流互动程度, 即社会对档案价值的认同, 人们对档案服务的满意程度及监督状况。民生档案工作的开展, 可以看做是推动社会档案意识由“认知层”向“认同层”转变的动力之一。首先, 民生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服务对象由少数人转向多数人, 由集体转向个人, 服务内容由政治、文化转向民生问题, 扩大了档案工作的社会适应面;其次, 民生档案衍生于政府民生政策, 并以此为依托, 成为民生政策实施的信息服务窗口;再次, 民生档案对档案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客观上增强了档案部门的服务能力, 提高了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认同。

二、促使档案价值主体由社会主体向个人主体转变

档案自形成之日起就打上了政治的烙印。在古代是皇帝的家谱、宫府的文书, 在现今也是以政务内容为主的文书档案占主导。档案的这种内容结构是导致档案神秘性和脱离社会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造成了档案工作自身的固步自封, 另一方面导致了社会对档案功能和档案价值的模糊认识。民生档案的提出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格局, 民生档案以普通公民个体为主要服务对象, 以解决与普通公民个体息息相关的问题为目标, 要实现由国家档案模式向社会档案模式的转变, 真正体现档案的社会记忆功能, 更多地保存平民记忆, 使档案价值的实现有更广泛的主体。国家档案局提出的“两个体系”是对民生档案这个功能的最好诠释:“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 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 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转变档案工作中重机关团体利用、轻个人利用, 重为机关团体服务、轻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传统观念和认识, 像重视机关团体利用那样重视人民群众利用, 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三、通过强化服务理念来促进档案实体管理工作

民生档案的实质是做好服务工作,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民生档案的利用行为。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在要求所有工作都围绕服务工作进行, 对各个环节工作的评价标准也是是否有利于更好的满足人们对民生档案信息的需要。但民生档案形成者的广泛性、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 给档案实体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将民生档案有效地收集进馆, 如何客观地鉴定民生档案, 如何有序地整理没有实体范围的民生档案, 如何更好地实现民生档案的数字化查询, 都是档案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民生档案要求的服务理念则可以为这些工作的解决提供纲领性指导, 同时也可以细化成各个环节工作的评价指标, 从而提高整个档案实体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为档案馆社会功能的拓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 全国档案工作“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把各级档案馆建成保管党和国家档案的基地、各项工作利用档案信息的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利用现行文件的中心。“从一个基地、一个中心”到“五位一体”, 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定义日益拓展, 但定义的再好, 如果没有实施对象, 那么档案馆功能又如何能够实现?民生档案的提出正好迎合了档案馆社会功能拓展的需要, 只有进入档案馆人数的提高, 服务对象的增加, 档案馆功能的拓展才有必要, 才是切实可行的。同时, 民生档案的开展有益于各级档案馆从档案加工、信息资源开发局限于馆藏的现状下拓展开来, 将现代档案馆打造成一个地区性、综合性的档案信息中心。为此, 一方面应完善档案资源收集机制, 尤其注重民生档案信息的有效集聚, 根据群众需要, 及时、合理地调整档案进馆范围;另一方面对于一时不能进馆的民生档案, 也应建立信息网络, 有效实现民生档案信息的共建共享。同时, 档案馆社会功能的拓展更凸显出了档案馆的文化属性。档案馆只有树立科学的档案文化观, 发挥档案馆的文化优势, 抢救保护、开发利用档案馆文化资源, 充分发挥档案馆的文化功能, 才能把档案馆融入社会公共文化事业体系, 成为真正意义的公共文化事业机构。

3.民生事业建设 篇三

摘 要 《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人民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民生事业发展和促进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保险法》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执行,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制度这个“安全网”和“减震器”的作用。

关键词 保险法 民生事业 基金征缴 有法可依

一、唐山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概况

医疗保险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低水平、广覆盖、双方负担、统帐结合”。由此,历年来社会保险制度的制定,关于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征缴范围,基本涵盖了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逐步扩面至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居民、农民。

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是医疗保险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社会保险法》充分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建立了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并分别作出了不同的基金征缴规定。

(一)企业职工

《唐山市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第七条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参保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参保单位按本单位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与退休费用之和的6.5%缴纳;职工按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的2%缴纳,由参保单位从其工资中代扣代缴;退休人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缴费工资总额按统计局统计口径确定。”;“第八条职工个人年工资收入超过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以300%作为缴费基数;低于60%的,以60%作为缴费基数。新建单位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以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

(二)城镇居民

《唐山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第二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指政府主导,财政资助和居民缴费相结合,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第三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由市、县(区)分别统筹。路南区、路北区、开平区、古冶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参加市本级统筹,执行本办法缴费标准和医疗保险待遇。其他县区根据各自实际,可调整缴费标准(不得高于市本级。未成年人不得低于70元,成年人不得低于150元)和医疗保险待遇,并制定实施细则。”

(三)灵活就业(含外来务工人员)

《关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灵活就业人员可根据自身实际,从下列两档缴费标准和待遇中任选其一。

A档:建立个人账户。以上年度统筹地区社会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8.5%,个人帐户划拨比例及待遇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相同。

B档:不建个人账户。以上年度统筹地区社会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4.5%,享受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相同的门诊特殊疾病和住院待遇。”

二、惠民政策

《社会保险法》保障的是劳动者的福利权利,维护的是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它构成了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

1.《唐山市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包括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均由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按照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缴纳。”

2.《关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第十一条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可由失业保险管理机构为其办理医疗保险,享受失业保险期限记入缴费年限。”

3.“新农合”给了农民最实在的幸福,市卫生局按照《唐山市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基本框架》,作为又一项惠民政策补充出台,全市新农合筹资标准从2009年的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140元,农民个人缴费仍为20元,各级财政补助由80元增至120元。

4.《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五条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所需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

5.《社会保险法》第六章生育保险,第五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第五十四条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

6.减免滞纳金,《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六条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与之前管理办法加收比例“千分之二”比较相应减少用人单位负担。

三、以法律、法规保障政策实施,促进民生事业发展

《社会保险法》第十一章法律责任,明确规定“用人单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等社会保险服务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险改革还在进行之中,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与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步伐不一,亦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保险立法还不可能一步到位地走向完善。对一些现行法律中还没有规范清晰或者明确授权中央政府制定相应法规进行调控的事项,应当抓紧制定,以确保医保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實践与思辩.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郑功成.医疗保障卷——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王国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民生事业建设 篇四

为全力支持我县各湖区乡镇场的发展,实现湖区“保稳定、促发展”的主要目标,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促进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决定》(干发„2012‟42号)文件精神,我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围绕开展以扩大充分就业、完善保障体系、优化人才结构、构建和谐关系为工作重点,着力创建优化经济发展的环境,推进湖区各乡镇场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服务,做好湖区乡镇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在扩大就业方面做足功课支持湖区各乡镇的发展。一是做好湖区乡镇企业用工服务工作。紧扣我县重点企业用工情况,加强与乡镇企业及各用人单位的联系,湖区各乡镇人保所每月向所辖区域组织散发企业单位用工传单,使广大湖区劳动者及时了解我县企业用工情况,切实解决我县部分湖区乡镇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二是继续加大湖区乡镇劳动力的转移力度。以实施“彩虹工程”为契机,通过舆论宣传、典型带动、政策扶持等措施,加强两地之间的互动往来,引导我县各湖区乡镇场劳动力向滨海新区有序转移。三是落实完善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在过去的一年,成功实施第四期“飞翔工程”,继续输送500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到江西技师学院免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其中来自湖区各乡镇场的有186人;同时加大对湖区农村劳动力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改变传统作业方式,创新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另外对湖区企业、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给予在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方面的政策倾斜支持,帮助他们做大做强,带动周边农民致富。

二、加强管理,加快完善湖区乡镇社会保障体系,在扩面征缴方面求突破支持湖区各乡镇的发展。一是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督促指导全县湖区各乡镇场做实城乡居民基金征缴台帐,加快征缴进程,确保参保率达到95%以上,做到“应保尽保”。二是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法》的宣传、培训和实施力度。尽量做到使党的优惠政策深入湖区,进家入户。

三、严格规范,促进湖区乡镇人事人才工作的平稳实施,在优化人才结构方面支持湖区各乡镇的发展。一是认真实施“三支一扶”计划,鼓励大学生到湖区边远乡镇工作。我局将“三支一扶”作为拓宽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重要环节和良好机遇,严格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抓好岗位申请、人员安置、经费配套等工作的落实,使这项工作呈现出招聘人数逐年增多的特点,使全县到农村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总数累计达到252名,全县各湖区乡镇场均配有年轻大学生,这只年轻的生力军,为湖区乡镇的工作带去了激情和活力,为“有一个坚强的乡村两级领导班子”注入新血液。二是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加快产业发展。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精心培育一批湖区乡镇场内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本地特色浓的农村产业化典型,今年向上级申报的湖区项目有“瑞洪乌鱼养殖基地、江南水产品开发有限公司、xxxx县信丰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3个项目,通过培育典型来带动周边乡镇及村的发展,为“有一条群众稳定增收的致富路子”指明了方向。

四、积极构建,维护湖区乡镇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在创建和谐用工环境上支持湖区各乡镇的发展。我人保部门以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积极做好《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的相关工作,进一步加大了湖区各乡镇企业、个体户监查维权工作,使劳动执法检查深入边远湖区、山区,努力营造和谐劳动关系。一年来,湖区未发生一起因劳动纠纷上访的群体性事件。一是畅通湖区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在全县湖区各乡镇场范围内开展了以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处理了5农民工工资拖欠案件,维护了民工合法权益。二是开展针对湖区乡镇整顿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结合我县劳动用工实际,在全县湖区各乡镇场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执法检查活动,重点对边远湖区乡镇企业用工单位进行突击检查。

总之,我们人保部门将本着“稳定为先、发展为重”的原则,紧扣部门职能,实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湖区基层服务平台,提高湖区乡镇公共服务水平,全力支持湖区各乡镇的发展!

5.民生事业建设 篇五

【摘要】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改革带来了社会利益结构多元化,但是这回体制改革滞后,还没形成相对合理的机制来调节利益关系。贫富差距扩大,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问题等比较突出。今天中国的稳定已不再是由单方面的政府供给和控制来实现,而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民众生活的稳定,来自于社会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来自于民生的改善。要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稳定,构建社和谐,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因此,当今中国的发展路径的侧重点开始立足改善民生,是真正实现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社会保障;社会事业;机制改革;民生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问题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能够的得到有效的保障。人不仅要有尊严地生存下去,还要有能力生存下去。考虑每一个社会成员“要有能力和机会活下去”的问题,即:一个社会在满足了社会成员基本生存问题之后,就应考虑社会成员基本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机会问题,以期为民众提供起码的发展平台和发展前景。其具体内容包括:促进充分就业,进行基本的职业培训,消除歧视问题,提供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渠道,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权益保护问题(如劳动权、财产权、社会事务参与权),等等。

一、现在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民生问题

首先,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进步程度和政权兴亡;其

二、民生问题在持续发展。解决了原有的民生问题,又会出现新的民生问题;其

三、市场化和全球化正在放大我们国家的各种民生问题。

首先谈一下我对时代的看法,看看我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实际上不能用传统的观点、思维方式,简单地看成是一个传统时代的延续。现在这个时代确实跟改革开放前一个时期有着截然不同的问题、任务、目标,也需要有截然不同的措施来解决,这个时代并不是改革开放的简单延续,它更是改革开放时代的深化。我可以举一些标志性特征来说明这些重大变化。

例如: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市场机制作用普遍发挥;经济多元化得到发展;社会结构出现了多层化,每个社会阶层都有相应的社会群体特征及不同的社会、政治与经济地位;发展理性正在取代单纯的增长冲动;人们的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依赖国家、依赖单位,开始转向个人责任的回归,从因循守旧与思想僵化走向与时俱进与创新,从过去强调每一个人做被动的保守的螺丝钉,开始要求每一个人能够主动的积极的参与竞争,从单一的道德价值观走向了价值观的多元化,等等;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正在取代旧的社会问题或者社会矛盾。社会分层问题,劳动关系失衡问题,传统户籍制度与统一劳动力市场冲突所导致的流动人口与固定户籍人口之间的矛盾,公共资源长期配臵的失衡所导致的城乡之间的矛盾,等等,都是这些新矛盾的表现;执政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需要中国与中国需要世界并重,已经取代了过去中国单纯需要世界。基于上述标志,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普遍受惠的时代已经过去,利益分割的时代已经到来;单纯依靠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共同贫穷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促使全体国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时代已经到来;边走边看的时代已经过去,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的时代已经到来;矫枉过正的时代已经过去,理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被动对外开放的时代已经过去,主动参与全球化进程并积极争取在国际上发挥大国作用的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样一个时代,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民生问题?

首先,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进步程度和政权兴亡。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尚书〃五子之歌》中所说的,它构成了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而《管子〃霸业》指出“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左传〃庄公三十三年》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孟子〃梁惠王下》则提出“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尽天下》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议论,亦客观反映了古代先贤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然而,翻开历史典籍,却发现民生问题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很少受到过真正的重视,反而,民不聊生似乎成了中国历史的一种常态,官本位的文化更是积淀得深厚,且异常深厚。只有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民生问题才真正受到关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是毛泽东同志倡导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的,但遗憾的是“文革”等政治**和计划经济对生产力的束缚,国家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获得发展,解决民生问题的成效在计划经济时代也并不很大,所以,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依然是共同贫困的局面。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生问题受到普遍关注,20多年改革开放的进程,其实就是不断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过程。小平同志对此有很多讲话,其中明确提出要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重要标准,强调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更是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享,利为民所谋”日益深入人心。我们看到并正在体验着我们国家从官本位到民本位,从民本位到人本位的历史性转变,这种观念的变革和发展理念的革新,正在引领着我们国家迈向现代、文明、进步的全新发展阶段。

其二、民生问题在持续发展。解决了原有的民生问题,又会出现新的民生问题。经济社会越是发展,民生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就越是会扩展,其致因就越是复杂,而解决起来也就越来越需要智慧。

顾名思义,民生问题是指国民的生活问题,孙中山将民生问题概括为衣、食、住、行四要素。不过,时代在发展,民生问题的要素也在不断变化。改革开放初期,民生问题主要是城乡居民的衣食之忧,解决当时的民生问题也主要是解决人民的衣食之忧,不要再饿肚子和不要受冻。现在绝大多数城乡居民进入了小康生活,面临的突出问题便是如何更好地解决住、行的问题,以及其他新的生活需求。因此,跟计划经济时代相比,现时代更加突出地显露出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全网的重要性。对每一个国民而言,没有教育机会就不可能接受现代文明,也不可能成为高素质甚至合格的劳动者;教育机会、接受教育的程度,正决定着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机会及生活质量,教育已成为国民立足社会的基础。同时,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就是要让每一个劳动者、每一个家庭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岗位、有一个稳定的生活来源,而失业、就业不足或就业不充分,既是社会问题,更是家庭与个人的严重问题,失业带来的往往是家庭生活的危机与困境。收入分配决定着城乡居民的收入渠道与生活来源,除了就业获取收入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际上还有多种收入渠道,收入分配是针对整个社会财富的,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不仅能够推进效率与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公平、进步与和谐。在现时代,我们不仅需要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智分配,还要有按需分配,只有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并且合理组合,才能在促进效率的同时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保障则是民

生之安全网,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强调的是单位保障,每一个的保障主要不是依赖家庭而是依赖单位,在城市是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国有单位与集体单位,在乡村则是集体社队。我有一个观点,就是人随着社会发展,抵御风险的能力实际上是持续下降的,人对社会的依赖持续上升,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风险其实是在持续增长,所以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更显迫切。市场经济使人由单位人转变成社会人,人的社会化当然标志着人的自由度的增加和个人权利的扩张,但实际上各种不确定风险也在持续扩张,而社会保障则是将人们不确定的风险通过稳定保障机制来化解,社会保障可以维系社会与人生,可以润滑社会与人生。所以,建设社会保障的迫切性非常明显。当然,现时代的民生问题除了上面这些,还有民主与社会和谐,从物质到精神,从精神到政治、文化,民主与法制,体面与尊严,都已经成为必须考虑的重大民生问题。

其三、市场化和全球化正在放大我们国家的各种民生问题。市场化能够带来效率,但它不会自动实现社会公平,市场机制失灵所导致的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可能走向极端,从而使生活中的风险剧增,最显著的风险就是失业风险,这是计划时代没有的,还有收入分配的方式,等等,从而实际上是放大了个人和家庭的风险。全球化在给我们带来可能跻身世界先进国家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难以完全控制的全球风险,比如金融风暴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就业与收入及财富的积累,还有政治、军事及外交等多方面的参与,介入程度越深所受影响也越大,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可能是机会也可能是危机,它都在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发展受到全球化的影响,直接的效应必然是影响着民生问题的发展与民生问题的解决。因此,我说新的发展时期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时期,是我们国家真正走向并融入全球化的时期,如果不重视防止和控制市场化和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差距会持续扩大,矛盾会日益尖锐,冲突会更加激烈,民生问题也将更加突出。

二、中国民生问题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民生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经济指标的增长与发展,并不意味着中国民生问题已经得到全面解决。因为前一个时期解决的民生问题,主要是初级阶段的初级民生问题,而现在民生问题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其内涵也在不断发展。我有两句话可以概括,一是中国的民生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极大改善;二是中国的民生问题也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发展,并且由单纯的物质生活转向全面化。

第一句话可以有很多数据来支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将国人共同贫穷的时

代变成了历史,大多数城乡居民迈进了小康乃至富裕的生活,除GDP、财政收入等总量指标外,我们可以用许多具体指标来加以说明,如人均GDP从1990年的1634元上升到2010年的8000元,首次超过3000美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台阶;人均收入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9年的1374元上升到2010年的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602元上升到5919元;人均储蓄存款从461元增长到8018元。还可以列举出很多指标,如城乡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家庭财产结构、文化消费、营养指标等等。这些都足以表明改革开放的进程就是中国民生问题不断得到改善的过程,改革的成就从根本上讲就是中国民生问题得到解决的程度。可见,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民生得到了极大改善。

然而,经济指标的增长与发展,并不意味着中国民生问题已经得到全面解决。因为前一个时期解决的民生问题,主要是初级阶段的初级民生问题,主要解决了绝大多数人的衣食之忧,属物质生活甚至是食物保障方面。而现在民生问题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其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从教育看,它已经成为国民立足社会的基础,但在现实中,还存在着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够、义务教育的福利性保障不够、受教育的机会尚不公平等问题。从就业看,现在,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约800万人,需要再就业的人员500多万人,而乡村需要转移的是一支庞大的劳动力队伍,它不是静态的1.5亿,而是动态的、持续的。从动态指标讲,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城市化率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说在2020年我们的城市化水平还很低,达不到70%以上,也就谈不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果还是8亿人居住在农村,那就不可能是全面小康社会。按照70%的城市化率来建设,就意味着农村将有4、5亿人口转移出来,如此庞大的人口是在未来10到20年中不断转移出来的。可见,就业形势不但现在严峻,在未来十多年都将相当严峻。而就业问题解决不好,民生问题也就受到影响。

从收入分配看,尽管说绝大多数城乡居民的收入在上涨,但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首先从初次分配看,初次分配可以分为资本所有者的回报、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国家的税收等。经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工资总额占GDP比重的计算,我们发现,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向资本所有者倾斜的,分配格局中还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在再分配环节或第二次分配中,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大,最主要的再分配手段即社会保障在国家财政中所占比重还偏低,尽管政府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在不断扩大。就第三次分配而言,我们可以拿美国做对比。美国人的第三次分配力度很大,就是有钱人把钱捐献给社会,许多亿万富翁,包括比

尔〃盖茨,实际上都是做慈善事业的典范。比尔〃盖茨就多次声明他的财富留给子孙不到1%。他们似乎没有多少仇富心理,这是因为富翁们大多自觉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在中国,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需要树立社会形象,担负起社会责任。先富起来的群体中有许多具有社会责任并关心公益与慈善事业的典型,但也有一些不是这样,先富起来的人群的整体形象,我认为还需要改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第三次分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社会保障看,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成就巨大,举世瞩目,这个成就确实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为过去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把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加以全面变革。西方发达国家虽然也在改革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我们看到的是,即使微小的局部调整也会导致很大的社会**与政治**,甚至带来重大的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与政治危机;而在中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保持了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增长,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也实现不了的成就。尽管如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或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依然是任重而道远,像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贫困人口的救助,老年人、残疾人的福利享受,等等,都还有许多事要做。

三、解决中国民生问题需要智慧

要解决现时代的民生问题,特别需要智慧。首先,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落到实处,最终建设和谐发展的社会。在解决民生问题过程中,要重点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等重大民生问题。

从前述问题可以看出,要解决现时代的民生问题,特别需要智慧。现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而以人为本必须关注民生,只有关注民生才能重视民生,只有真正重视民生才能有效保障民生,只有在有效保障民生的基础上才能不断改善民生。

首先,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落到实处,最终建设和谐发展的社会。现在看起来,现实生活中的不和谐、不协调,民生问题的复杂化,很大程度上是不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导致的。很多地方为什么拖欠农民工的工资?这就与不正确的政绩观有关。我认为,在评估一个地方的政绩时,应把这个地方的劳动关系是否协调、社会是否和谐作为重要指标来考虑。劳动关系是否协调、社会是否和谐,应该成为评价地方政府政绩的很重要的指标。

在解决民生问题过程中,要重点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等重大民生问题。

就教育而言,在中国,家庭与个人对教育的投入不仅是普遍性的,而且大多是不惜代价的,不管是有钱人还是贫困的人,送子女接受教育非常自觉。从现实来看,政府应当进一步强化责任,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拨款。至于劳动者的继续教育,我赞同企业应当成为投入主体,但从目前来看至少有两个群体是离不开政府介入的,一是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职工,因为他们不是一般的劳动力市场竞争所淘汰的,而是国有企业大规模改制改组导致的,政府在提供相应经济保障的同时,有义务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开始这样做了,不仅有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还有技能培训。第二个特殊群体是农民工。我们国家要跨进先进国家的行列,不能总是让农民把锄头丢掉就变成了工人,这样就不可能提高产业工人的素质,必然会影响整个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在此,我要强调的就是:我不赞同劳动成本低是我们国家竞争力的优势所在;我认为这只是一种短暂现象,因为竞争力真正强的国家一定是劳动成本高的国家,是工资很高、福利很高的国家,劳动成本高的背后是教育投入高,教育投入高带来的一定是劳动者的素质高。只有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了,生产出产品的技术含量才会高,才具有真正的国际竞争力。要进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绝对不是生产低档产品、初级产品、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就有竞争力,绝对不是维持低劳动成本能够实现的,因为讲劳动成本低,非洲、南亚一些国家的劳动成本可能比中国还要低。从我们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从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出发,要真正跻身到先进国家的行列,就必须大力提高劳动者、包括农民工的素质,要让大量农民工通过技能培训真正变成合格产业工人。因此,政府介入农民工培训,不只是农民工个人的利益,而是国家利益。

就收入分配而言,我们应当强调:在初次分配中充分体现追求效率的精神与原则,而在再分配中充分体现公平的精神与原则,第三次分配则要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与道德水准。我认为这三个层面都需要同时下工夫。现在应当将重点放在理顺初次分配的关系与提高再分配力度上,要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财富中所占的份额,同时强化再分配的力度,包括地区之间的转移支付、阶层之间的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应当加快。此后,通过推广社会责任运行,借助政策引导大家参与慈善公益事业,逐步把第三次分配的水平提到一个新高度。我们还要加快建设社会保障制度,使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国民经济持续30多年高速增长,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仍然相对滞后,因此,应当加

快社会保障制度步伐。这个保障体系可以是低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但必须是一个没有漏洞的网络,不能让一部分人因为陷入生活困境而失去希望。

基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成熟,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公平的教育机会与政府对教育投入的持续增长,将使民生之基即国民立足社会的基础得到巩固;积极的就业政策及其进一步完善,将使民生之本即国民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得到扶持;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构建起民生之安全网并使国民的多种生活风险与后顾之忧真正得以解脱;而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将使全体国民共享国民经济发展的成果,真正迈进共同富裕的新时代。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民生问题一定会引起进一步的关注与重视,并在以往的基础上得到更为全面的改善。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改善民生问题,特别是解决困难民众的民生问题,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进而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纵观中外发展史,民不聊生必将产生**;重视民生则促进社会发展,保持社会和谐。因此,只有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关注全体人民的民生问题,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才能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进而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铺平道路。

指导教师 宋琳琳 王微

【参考文献】

[1] 温家宝总理2010年2月4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2] 张志伟.《我国民生问题的制度伦理探析》 [D].2009年11月

[3] 王丽欣.《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中国发展目标的探索》[D].吉林大学

6.民生事业建设 篇六

近几年来,是县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夯实的几年。我县残疾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残联的精心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开展各项业务工作,为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起到了应

有的作用。

(一)加强残联基层组织建设,促进残疾人工作开展

1、定期召开残工委成员会议。每年县政府残工委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介绍县残联工作开展情况,做到残疾人工作和残疾人事业在政府部门得到宣传和支持。近几年来,县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两次听取残联工作情况开展汇报,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社会各界支持残疾人工作,以此推动残疾人事业进步。

2、乡镇残联建设也得到不同程度加强,乡镇、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和专门协会得以配备和成立。几年来,县残联多次就乡镇残联基础建设召开会议。9月县政府残工委转发了省市残联一系列文件精神,下发了《关于做好我县基层残疾人协(助)理员配备有关工作的通知》,每个乡镇、社区(村)按文件要求配备一名残疾人协(助)理员,夯实残疾人工作的组织基础,使残疾人工作开展得以组织保证。目前,各乡镇、社区协(助)理员配备基本到位。县残联还经常利用残疾人节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有利于残疾人身心健康的联谊活动和座谈会,听取残疾人意见,把思想工作做到位,把问题化解在初始阶段,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3、加强残联机关作风建设。重视机关人员学习和机关制度建设,积极发挥全体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杜绝作风和纪律散漫问题,杜绝推诿扯皮,上班迟到下班早退和上班聊闲天现象,使残联在我县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近几年来,县残联认真组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教育,积极开展业务学习培训。目前,机关全部人员均获得执法证,工作人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4、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工作日益规范。换发二代残疾人证以来,残联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教育,严格规范办证程序,认真操作,为1.8万名残疾人办理了第二代残疾人证,为残疾人享受贫困重度生活补助,学习、工作和出行便利提供了优质服务。

(二)积极开展残疾人教育就业工作,提高残疾人社会参与度

1、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和推荐工作。残疾人培训500人次,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工作的重点。向省、市残联推荐6名盲人,7名肢残人参加培训学习。县残联开展培训班2期,使残疾人学习到缝纫裁剪和电脑技术,积极组织残疾人参加市残疾人就业推介会,有11名残疾人签定了就业合同书。

2、认真落实残疾人“万人就业”工程,扶助残疾人发展生产奔小康。我县认真完成省残联“万人就业工程”千元工程,今年扶持80名残疾人创业,发放扶持资金8万元,有部分残疾人在种植、养殖及个体加工经济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为其走向小康之路作好铺垫。

3、完善福彩助学机制。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配合教育部门抓好特教工作,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一是开展残疾少年儿童和残疾人子女因贫失学情况调查并进行立档建册,提高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二是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特困残疾学生助学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资助10位贫困残疾人子女及残疾人学生,发放助学金5000元。三是对参加中考、高考的残疾考生进行摸底登记、跟踪服务。积极争取县民政局、共青团等部门的支持,利用福利彩票帮助7位考入高等院校的残疾高中生圆了大学梦,共落实资助经费计8500元。

4、,县残联积极协调地税,财政部门开展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工作,截止到目前。我县残疾人保障金今年入库共计122万余元,党政机关和事业团体单位收入58万余元,地税企业收入64万余元,为开展我县残疾人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近几年来,残联落实残疾大学生贫困一次性救助30人,共计4万元;资助残疾高中生24名,共计1.3万元;落实“万人就业工程”共416人,共计41.6万余元;开办残疾人各种技能知识培训班6期,培训残疾人达228人次;帮助推荐残疾人就业38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财政入库达380万元。

(三)积极开展康复服务,为残疾人送温暖

1、认真落实上报康复项目。县残联积极向上争取康复项目,继续做好我县聋儿语训康复,肢体儿童矫治手术,假肢安装等康复工作,今年210例精神病药费补助工作正在进行,聋儿语训、肢体儿童矫治手术、假肢安装工作登记办理日益正常化,为我县残疾人出行和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方便。

2、县残联结合工作实际,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贫困残疾人救助

工作实际相结合。一是多次深入到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袁洼村开展结对救助工作。与该村干部及部分群众进行了座谈,详细询问该村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存在问题并研究解决脱贫致富的措施,鼓励部分残疾人通过政府帮扶和个人努力而脱贫致富。并给该村部分残疾人送上了慰问金、轮椅、助行器、衣帽等物品。二是认真做好我县洪山、高庙两个残疾人抽样调查监测点的工作,以

“创先争优精神”完成调查任务。

3、突出重点,各项康复工作全面推进。

(1)继续实施视力残疾人“光明行动”。为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是民生工程,4月下旬各乡镇完成白内障病员的摸底登记和上报工作。整个5月份是白内障病员筛查和手术实施时间,在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县残联和卫生局、县医院高度配合,从省立医院聘请专家进行手术,从5月18日到24日,我县202例贫困白内障复明手术顺利完成,超额完成2例,手术晶体植入率达98.5%以上,术后患者和家属普遍反映良好,为残疾人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2)继续推进“助行工程”。根据上级残联文件精神,认真做好贫困肢体残疾人装配假肢的宣传和登记输送工作,为 11名残疾人享受安装假肢优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县部分贫困肢体残疾人的行动自由。积极争取省、市残联的支持,为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指标。目前正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对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将建立我县残疾人基本情况数据库,为上级政府和县委、县政府进行科学决策提高服务。

(3)积极争取“助听工程”。认真落实省残联有关文件精神。我县启聪特教学校争取贫困聋儿枪救性康复项目救助对象5名;共培聋儿26名;贫困智力抢救性康复项目救助对象39名;同时还认真落实210名精神病患者药费补贴项目。此举将进一步为贫困残疾人家庭带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爱。

4、做好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和无障碍进家庭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县3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点已选好,经费已到位。无障碍进家庭活动已完成。今后县残联将联合卫生局、房产局及城关镇做好上述工作。

以来,县残联共为1279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11名残疾人假肢安装;贫困肢体矫治手术6名;发放残疾人辅助用品用具380余件;贫困重症精神病患者药费补助442人,共计19万余元。争取贫困智力抢救性康复项目经费86万余元。开展丰富的扶贫助残活动,发动社会爱心助残人士进行捐赠衣物、残疾人器具和捐款,共计8万余元。

(四)加强信访维权和法律援助工作,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1、县残联和司法局联合下文成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立工作联系和沟通制度,同时加强县残联信访工作力度,制定了首问工作责任制,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和乡镇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使一些基层矛盾得以有效化解,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2、为配合县政府做好县城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县残联于9月14日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我县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整治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乡镇积极履行对残疾人三轮车主政策宣传教育及安抚工作,并向他们宣传了国家对残疾人自主创业的有关资金扶持政策,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县残联负责同志多次深入残疾人群访工作第一线积极宣传政策,教育残疾人依法办事;同时积极反映残疾人呼声,体现政府关爱残疾人。为我县县城交通秩序明显好转作出应有的贡献。

近几年来,我县司法局对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6件,县残联主动协调处理残疾人群访12起560多人次,深入宣传法律法规政策40余次,教育服务各类县残疾人达3000多人。我县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的保障。

(五)开展文化体育宣传活动,活跃残疾人文化生活

1、广泛开展残疾人事业宣传,大力营造扶残助残舆论氛围。今年县残联在办公室墙壁上制作宣传橱窗七个,大力宣传一系列残疾人法律法规政策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每年在“全国助残日”期间,县残联联合法制办、共青团、司法局在县城文庙广场、大戏院等繁华地带设立3处宣传咨询台,并对残疾人事业有了更多理解、支持和关注。同时,各乡镇残联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县残联还在“爱耳日”、“爱眼日”、“聋人节”、“盲人节”等残疾人节日期间,利用报纸、残疾人工作简报和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开展助残系列报道,营造社会助残氛围。使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有了更多的了解,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浓厚氛围。

2、残联政风行风建设成效显著,县残联积极参加县纪委、监察局开办的政风行风热线活动,以此积极宣传残疾人事业,聆听残疾人朋友心声,将残疾人朋友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融入到残联日常工作中去,为更好的服务残疾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3、高度重视残疾人体育事业。自5月份以来,积极组织残疾人运动员参加第五届省残运会,我县4名残疾人运动员在省第五届残运会上顽强拼搏,勇创佳绩,取得了1金2铜的好成绩,其中祝本正、邹玉龙、王彪分别获得了1枚举重金牌,2枚射击、游泳铜牌,残联王淑芹同志被省残疾人联合会评为“全省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个人”。县残联被省残疾人联合会和省体育局评为“-全省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来,大力宣传残疾人政策,并在省市残联网投稿30余篇,其中省市残联网采用22篇,县人民政府网上投稿50余篇,县政府刊登28篇。安徽时报、江淮时报和阜阳日报先后刊登文章14篇。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几年来,我县残疾人运动员在省市残运会和特奥会上,共勇夺金牌19枚、银牌5枚、铜牌5枚。展示了残疾人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顽强拼搏精神。也展示了我县残疾人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六)认真开展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

为确保我县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顺利开展,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县政府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8月下旬,县残联联合卫生局、民政局、统计局在县委党校开展了为期3天的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员动员培训会,先后下发了《关于召开全县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员动员培训会的通知》、《关于成立县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队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残联负责同志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并多次到各乡镇进行督促和指导,严格调查工作程序,认真规范操作。进行全程跟踪工作开展情况,11月5日,召开了由各乡镇残联理事长参加的推进会,对调查工作再部署,再安排。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目前总体工作开展情况较为顺利。

(七)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启动

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在民安路以东,富民路以南的政务新区内,土地已办证。7月以来,县残联正在争取国家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我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高标准规划设计,高标准起点建设,力争建成我省市县两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示范点,目前正在设计规划中。

近几年来,县残联工作也得到省市残联、县委县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同时也获得了很多荣誉。获全省第二次抽样调查先进单位;08、连续两年获县政府民生工程先进单位;获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和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获-省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9名同志获省、市残联表彰;3名工作人员获县政府表彰。

二、贫困白内障复明和贫困残疾人救助两项民生工程主要做法

(一)及时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成立领导小组和制定实施方案,从组织和措施上保证民生工程顺利实施

3月12日全县民生工程会议召开后,残联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和动员,针对过去两年来残联牵头实施的民生工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认真讨论,查找症结和原因,制定措施和对策。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分别制定了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和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工作的实施方案,细化了工作任务。

(二)迅速召开会议,进行安排和部署

3月15日上午,在全县民政和残疾人工作会议上,县残联就今年的民生工程工作在会议上进行了安排,并排出工作行事历,提出上半年全面完成任务的工作目标。要求各乡镇残联迅速宣传动员,积极向所在乡镇党委政府汇报,按照要求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完善资料,及时上报审批。副县长丁思彬强调:“要把涉及所有残疾人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工作做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残疾群众心里,切实体现党和政府的关爱,以实际工作业绩促进我县社会和谐稳定”。

(三)操作规范细致,督促突出重点环节

从今年3月中旬以来,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工作进入人员调整时期,针对残疾人证因残联工作人手缺少,不能及时领证的问题,县残联及时从县委党校计算机班临时聘用6名学生昼夜不停地将办证信息输入微机,同时申请市网上尽快审批,工作人员放弃节假日休息,从打印--贴照片--到市残联用印到发放证件等一系列环节都认真细致,为贫困救助工作的资料完善奠定的基础,也为残疾人使用证件提供的便利。

在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4月底调查登记工作结束前,县残联就积极协调卫生局和县医院就今年复明手术的工作流程进行协商,5月4日--12日在组织各乡镇病员进行筛查期间,鉴于患者多,工作性质特殊,难度较大,在残联和医院的努力下,做到筛查活动组织有序、服务规范。

(四)安排紧凑,协调有力。截止到5月15日,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人员调整工作结束,共完成10321人。比去年任务数增加15人,调整136人。县财政局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先行拨付救助资金到专户,为资金打卡发放提供的先决条件。到5月26日,救助资金通过银行已全部打卡发放给救助对象。根据7月份电话抽查表明:求助对象均及时领取到残疾人求助资金。

从5月18日至23日,复明手术在县医院进行。医护人员、技术设备,床位等方面充分配合,聘请省医院专家给患者手术治疗。我县202例复明手术任务于23日下午顺利完成,手术效果良好,社会反响较大,省、市残联、县民生办有关领导先后到医院看望手术患者,到处是患者及家属称赞和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医生的声音。

三、2011年工作思路和计划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十二五”残疾人事业规划要求,县残联将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十二五”残疾人事业规划和相关的文件精神,制定我县“十二五”残疾人事业规划。贯彻“求真务实、持续推进”的方针,以推进“两个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为残疾人综合服务的能力和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为着力点,多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推进残疾人事业进步。主要工作有:

1、认真做好二代残疾人证的换发和办理工作。

二代残疾人证的办理工作是建立残疾人数据库的基础。针对二代残疾人证的办理工作要求手续齐备、操作规范。评残核残鉴定工作要简化程序,尽力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为符合评残条件的残疾人办理残疾手续,为他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和享受政府各项优惠政策提供方便。

2、切实做好2011我县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工作。

按照“十二五”残疾人事业规划要求,总结 我县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工作经验和不足,积极协调民政和有关部门做好2011年工作,同时也请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给与关注和支持,对此项工作给与监督。

3、认真做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

按照“十二五”残疾人事业规划要求,要继续总结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做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在县卫生局、县医院的密切配合下,为我县贫困白内障患者多争取手术任务,为失明残疾家庭送去光明和温暖。

4、以保障金征收为抓手,促进残疾人就业取得新突破

县残联2011年将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加大培训残疾人的力度和残疾人就业的工作力度,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是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联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经济基础,在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顺利实现地税征缴,财政代扣正常化。今年我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已达到120余万元。明年我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我们争取早准备,早安排。

5、积极做好残疾人其他康复工作

积极向上争取康复项目,继续做好我县聋儿语训康复,肢体儿童矫治手术,假肢安装等康复工作,争取明年成为精神病工作防治工作县,同时积极争取残疾人用品用具,为我县残疾人出行和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方便。

6、认真做好残疾人事业的宣传、文体和维权和信访工作

认真做好2011年的我县残疾人事业的宣传、文化体育工作、全力残疾人信访稳定工作,积极促进我县社会和谐稳定。

7、认真做好残联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指导完善肢残人协会的各项工作,做好其他残疾类别协会的成立;

(二)做好乡镇和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协理员)培训工作。

8、多方筹集资金,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兴建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是我县残疾人工作者的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为残疾人服务的平台和场地。县残联将按照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加大残保金的征收协调力度,加大福利彩票的助残力度,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参与筹集资金,目前规划建设已进行;争取早动工、早建成、早使用。

近几年来,我县残疾人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一是大部分残疾人生活还十分困难。扶持、救助机制还不健全。二是残疾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残疾人受身体、文化等因素限制,竞争上岗能力弱,适应就业面窄,就业困难的问题十分突出。三是现有康复服务难以满足残疾人需要,康复经费严重不足,基层康复专业人才缺乏。四是无障碍设施建设覆盖面不宽,管理不到位。五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环境还不理想,歧视残疾人现象依然存在。全社会关爱、扶助残疾人的氛围需进一步加强。

六、县残联机关软硬件建设尚有一定差距,协调处理残疾人事务和发展残疾人事业有时感到较为困难。

总之,上述工作必须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才能做好;必须在上级残联精心指导下才能完成;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鼎立相助;更需要残疾人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奋斗;也需要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勤奋向上才能实现。残联全体职工将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切实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奉行“廉洁、人道、奉献、爱心”职业道德,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和省市残联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县残疾人联合会

7.民生事业建设 篇七

为了顺应金融机构与利率市场化的大趋势, 为了在激烈的银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民生银行率先进行了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事业部制改革。2007年9月4日, 民生银行内部在北京举行了事业部启动仪式, 董事长董文标亲自参加, 并宣布首批公司金融事业部成立, 包括贸易金融部、金融市场部、投资银行部与工商企业部;9月5日, 4家公司金融事业部正式挂牌, 民生银行成为中国银行业事业部制改革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改革的总体思路:借鉴麦肯锡的咨询意见, 并充分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与业务特点, 民生银行将这次改革的总体思路定位为“公司化”与三个“专业化”。

所谓“公司化”运作, 即是战略定位要清晰, 实现人、财、物相配套, 责、权、利相对应。三个专业化, 即是专业化销售——基于产品和客户, 细分建立专业化的营销架构和团队, 业务单元之间划分清晰的边界, 建立明确的协作模式和收入共享机制;专业化管理——管理流程化, 专注于提升制定规则、资源配置、战略决策支持和集中运营管理能力;专业化评审——风险管理嵌入业务单元, 充分授权、专业评审, 实现授信、监控和市场有效对接。

两大原则:为了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 董文标提出了改革的两大原则, 即前中后台同步推进、协同作战原则;处理好总、分、支行之间规模效益关系和前、中、后台之间的利益关系原则。

改革分“三步走”:

第一步:在2007年3季度, 建立4大事业部, 即贸易金融部, 金融市场部、投资银行部、工商企业部;

第二步:到2007年第4季度, 建立6个总行直属的行业部, 包括机构金融部、能源金融部、房地产金融部、交通金融部、冶金金融部和电子电信金融部。在贷款专业化后, 还将专门成立存款事业部;

第三步:在2008——2009年期间, 对此前组建的10大利润中心进行拓展提升, 完善中后台系统支持, 打造包括租赁、信托平台的全面公司金融业务, 到2010年, 将主要公司业务集中到总行, 全面实行事业部制度。

取得的成绩:2008年末, 民生银行总资产达到10544亿元, 同比增长15%;同年年实现净利润78.85亿元, 同比增长25%。如果按照2007年的覆盖水平提取拨备, 那么净利润将增加11.7亿元, 达到90.55亿元, 同比增长42.9%。2009年第1季度, 民生银行实现净利润24.99亿元, 同比有所增长。值得称道的是, 民生银行的净利润增长较资产增长快了10个百分点, 这表明民生银行已经由规模效益型转向质量效益型, 调整提升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民营银行组织结构的选择

民营银行的组织结构面临着两种选择, 一种是我国传统银行组织结构, 即总分支行的组织结构, 另一种是发达国家大多数银行所采用的, 也是我国民生银行改革所引进的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前者在银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表现出自身存在的弊端, 以及与经济发展、金融环境的不协调, 具体表现在:由于垂直层级设置过多, 导致信息传递链条过长、环节过多, 造成的信息失真, 效率低下;各层级职能部门权利、责任不明确, 人浮于事, 导致的交易费用和委托代理成本较高;注重量的扩张、缺乏质的考核, 经营专业化程度不够, 资产结构单一, 导致的粗放式经营, 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后者被实践证明是顺应经济发展形式与金融环境变化的正确之举, 下面我们对民营银行选择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一) 事业部制的特点

事业部制是指公司内部按照产品或区域来划分, 并实行独立核算的, 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单位。其特点概括起来就是“集权与分权的结合”。

1. 所谓分权管理是指各事业部的分权, 银行将原有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某项业务或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等职能和相应的决策权集中到事业部, 由事业部独立经营、独立核算, 强调成本控制, 实现集约化经营, 事业部作为独立的利润中心对本事业部全部经营管理活动和盈利状况负责。

2. 所谓集权管理是指总行的集权管理, 主要体现在行政、利润、风险三个方面;在行政方面, 总行对各事业部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减少了中间层次, 实现了管理结构的扁平化;在利润方面, 总行定期向各事业部下达利润考核指标, 各事业部据此制定出一定利润率的经营计划, 报总行批准后即要全部负责;在风险方面, 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向各事业部派驻风险总监并对其进行考核, 事业部总裁对风险总监进行行政管理和业务发展要求, 风险总监对团队进行转授权和管理。事业部总裁和风险总监都具有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两重压力, 从KPI (关键岗位) 指标看分别是3/7和7/3, 即对总裁的考核中, 业务发展占70%, 风险控制占30%, 风险总监相反。

(二) 事业部制的优势

1. 有利于提高快速反应的能力。

一方面, 各事业部均有自己的产品和市场, 可以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个体独立经营, 自主决策, 为其未来发展做出规划, 因此对市场环境的新变化能够做出及时的反应;另一方面, 各事业部作为利润中心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 便于其根据自身的经营业绩进行产品的优劣分析, 以及时调整战略, 更好的适应市场情况的变化。

2. 有利于提高专业化程度。

各事业部是按照产品或区域划分的, 有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 便于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 能够实现专业人员对专业事物进行统一规划, 优化了资源配置, 形成规模经济, 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 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率。

一方面, 高层管理者可以摆脱日常行政事务, 成为强有力的决策机构从而提高了决策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对各事业部的授权, 调动了其经营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作为利润中心, 银行的高层管理者可以将各事业部的经营业绩进行横向比较, 形成一种潜在的竞争机制、激励约束机制, 从而有利于经营效率的提高。

4. 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各事业部自成体系、独立经营, 管理层从整体观念出发组织部门的各项管理业务, 能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培训, 提升全面管理能力, 为银行的未来发展储备了人才资源。

三、民营银行选择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提速与外资银行的进入, 整个金融环境日趋市场化、专业化与国际化, 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而民营银行的发展目标是做大做强, 不仅仅是作为国有银行与大型股份制银行的补充力量, 而是作为与其并驾齐驱的力量来提升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因此, 民营银行若想实现未来的发展目标, 组织结构上的改革势在必行。下面具体对民营银行进行事业部制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一) 监管力度加大, 具体体现在资本约束方面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要求国内银行在2007年1月1日前的资本充足率都要达到8%, 否则将在业务发展、机构设置、产品创新等方面受到刚性约束, 并且在市场准入方面突出了资本充足率的一票否决制。在这方面, 政府给予了国有银行较大的帮助, 包括采取发行特别国债, 外汇储备注资等方式以及在税收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而民营银行获只能靠自身的努力, 获得政府支持的可能性很小。

(二) 市场定位的趋同性

民营银行的发展大多采用了跟随型的市场定位战略。从区域上来看, 集中在中心城市与经济发达地区;从产品结构来看, 与基本与国有银行经营相同的业务;从客户定位来看, 以交通、通讯、高校、高科技、上市公司、准上市公司为主, 这种趋同性的市场定位使得民营银行在竞争中没有自己的特色, 很难打破原有国有银行垄断的市场格局。

(三) 现有组织结构存在弊端

传统银行以赚取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 追求规模的扩张成为其发展的主要模式, 这就形成了总——分——支行这种按区域划分的组织结构, 这种结构的行政化色彩浓厚、条块分割、运作低效、管理粗放, 由此带来高成本、高风险、高消耗、低收益的弊端, 突破这种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事业部制改革是民营银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这种组织结构能够将银行的资源、能力、智慧整合起来, 以客户为中心实现集约化的高效经营, 从传统业务向创新业务转变, 便部门银行为流程银行, 实现民营银行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民营银行选择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应遵循的原则

(一) 合理协调前、中、后台关系的原则

我们这里设计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以各事业部业务部门作为前台, 主要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等条线, 负责开拓业务与经营风险, 属于利润中心;中台是监控部门, 主要包括风险控制部门和计划财务部门, 属于成本中心;后台是支持部门, 主要包括人力资源部门、会计核算和资金清算部门, 信息技术部门和其他后台支持部门, 属于成本中心。协调三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时, 应坚持成本与收益相协调的原则。

正确处理前、中、后台三者的关系, 应坚持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原则。前台业务部门 (各事业部) 应作为利润中心加以管理, 并按照权责利一致的原则, 给予与其职责相匹配的资源授权和风险授权。而中后台则分为事业部中后台和总部中后台两个部分。事业部的中后台主要为各事业部提供个性化的单独服务, 包括业务层面的风险控制、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事务等;总部中后台主要负责全行范围的战略层面的风险控制、财务规划、投资者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等以及制定统一的政策标准和技术标准;为了全行整体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总部的中后台应适当对事业部内的中后台加以控制, 但不应直接参与前台业务的经营管理。

(二) 以客户为中心, 面向市场的流程银行定位原则

部门银行与流程银行的主要区别在于各部门和分支机构在整个管理流程中的职责是否被清晰定义, 前、中、后台的分工合作是否有科学合理的体系设计和考核度量, 前者由于在这些方面存在明显的弊端导致产品设计和推广不能满足客户、市场的需要, 造成产品延期或产品滞销等问题。因此, 我们坚持面向客户、面向市场的流程银行定位原则, 设计一体化、标准化的组织体系,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加强前、中、后台的分工协作, 使总部的职责有所转变, 成为真正的决策机构。

(三) 全面打造IT平台与事业部同步发展的原则

完善的IT网络平台会成为事业部改革发展中的强有力支撑, 而完成IT技术的全面应用与开发绝非易事, 大体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建立辐射性的数据中心, 保证数据来源地真实性与唯一性, 实现信息共享;二是信息集中后的应用开发与信息挖掘, 实现各业务品种的技术支持相互联系, 提高关联业务的处理效率;三是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为每家事业部配备一定数量的应用开发队伍, 在核心业务系统和核心平台的基础上, 开发“以客户为中心”的专业操作服务系统和决策支持服务系统, 真正实现银行的电子化与网络化服务。

(四) 以资本管理为核心的授权原则

在资源授权与风险授权方面, 我国银行业主要实行对单笔风险审批的控制和单项资源配置的控制, 经常与经营计划、经营目标脱节。由于资源占用与风险占用最终体现在资本占用上, 我们可以把资本标准引入资源管理与风险管理中, 建立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为核心的业绩评价机制和资本分配机制, 使各事业部的资源授权与风险授权与其职责相匹配。

五、民营银行推进事业部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规模的选择问题

民营银行建立各事业部究竟应选择多大的规模?应坚持适度的原则, 不宜过大, 也不宜过小。如果规模过大, 涉及的市场跨度过大、经营范围过广, 不利于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同时会对各事业部适应市场的能力和快速反应的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并且由于规模过大, 资源占用率过高, 会导致该事业部在银行中的地位过于强势, 影响决策的制定与内部市场的有序运转;如果规模过小, 事业部的独立程度不够, 难以完成生产、开发、销售等一系列环节过程, 不利于规模经济的实现, 并且管理者的决策力和执行力受到制约, 影响经营效率与预期利润的实现。

(二) 各事业部与银行整体的关系问题

各事业部与银行整体的关系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考虑。纵向上, 各事业部接受银行总部的统一领导, 但作为利润中心, 各事业部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这就导致了其往往只顾局部利益, 忽视整体利益, 注重短期利益, 忽略长远利益, 从而影响了银行整体战略和规划的实现, 不利于整个银行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横向上, 各事业部之间相对独立, 对自身利润的追求过度, 部门之间的协调难度加大, 合作意识单薄, 难免造成某些职能机构重叠, 增加管理费用, 或是在业务上发生交叉, 导致资源的浪费。因此, 民营银行在推进事业部制改革时应注重协调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三) 各事业部与分支行的关系问题

8.改善民生 抓好建设 美化环境 篇八

四家乡青山村党支部书记陈中印说道:“我现今的一切都是国家给予的,作为一名党员,作为村中的书记,我有这个责任,也有这个义务,为村民干实事,让村民过得舒坦。并且我也一直把这些想法作为我谋事情的出发点,只有所做的事情得到了村民的认可,才能算得上真正的为村民们谋取利益。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开发还是很成功的,目前人均收入已达到7600元,我们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将放到绿色规划设计中。”对于示范村、对于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市委、市政府部门都相当重视,他们不仅给予长春莲花生态旅游度假区这个项目相应的扶持,还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真正做到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以改善民生问题为最终职责。

陈书记还说:“为了新农村的建设,为了让村子的面貌从旧换新,他们要着重的考虑到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要抓好开发方面的建设,第二个是着重改善民生问题,最后一个则是在改善环境、美化环境的同时要保护好生态平衡,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对于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发展的前景,领导们总会与民众们进行分享与探讨,进而让民众了解到建设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的重大意义,只有这样,才会在建设的过程中与民众一心,把发展中的需求贯彻到底。

现今对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的道路建设已经动工一段时期了。这次道路的建设会为以后的发展谋取更多的利益,因为道路在建成后会与机场、市中心、以及吉林等交通要道联系在一起。除此之外,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已达到100%,可以说为村民谋取致富路,不仅是政府部门的动力,而且也是政府部门的工作目标。

9.加大民生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篇九

邓小平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了“小康社会”这一战略构想。他指出,“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800美元。”(《邓小平文选》第3卷64页)

二000年二月二十五日江泽民在广州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战略构想的直接继承。

二00七年十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这是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是老百姓所熟知的“四菜一汤奔小康”这一简单的小康标准。它涵盖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大的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单单要把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上来,而且要把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也同步提高上来。“小康社会”这一构想,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内涵和意义也在不断的得到丰富和发展。

今年刚刚结束的“两会”,代表、委员们对“十二五”规划畅所欲言。“十二五”规划就是围绕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来编制的。温家宝总理在谈到“十二五”规划中,确立的经济发展速度是7%。对这一数字,总理的解释是:“我们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就是要把发展和所得到的成果用在民生上来。”我们要想早日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就必须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我们要想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落到实处,就要抓好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这五大民生问题。

一、解决民生之本——就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老百姓要生存下去,要能吃上饭,就要有一份可以赚钱谋生的工作。政府要切实解决好就业问题,就要把“劳动者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贯彻好。政府要做的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与就业有关的各项政策。政府要加大宣传,提高青年人的就业积极性,让他们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要加大失业调控力度,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就业困难群众获得理想的工作;要多开办一些培训机构,对市场通用性广、适用性强、企业需求量大的行业(工种)进行职业技术培训。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公共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开设就业援助服务电话和搭建网上就业服务安置平台,从尽可能多的渠道为各类求职者解决就业问题;要出台一系列的劳务引导政策,使政府的促进作用大大提高;要在开办的培训机构内,聘用一些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为学生们讲解有关当前就业形势、相关政策法规、求职技巧、如何签订劳动合同、怎样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劳动权益等等方面的课程。解决好就业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政府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夯实民生之基——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政府要加强农村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的义务教育。对农村贫困地区和

偏远地区的校舍建设,政府应负担起建设费用。由政府出面,在社会

上公开招聘一些能扎根农村的中小学教师,扩充教师队伍。对贫困家

庭学生实行“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二免

一补”政策。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子女,当地政府应大力开办农民

工子女学校,使每个孩子都能有一个良好的读书学习的环境。

三、调剂民生之源——分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两会召开前夕,温家宝总理和网友在线交流,谈到收入分配改革时说:

“今后五年,我们将要把解决收入分配不公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任

务。”解决收入分配问题,首先要实行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

同经济增长同步,职工工资增长同劳动生产率同步。其次,应该让收

入较高的人多纳税,收入少的人少纳税甚至不交税。如果政府能够出

台相应的措施,会使绝大多数中低收入者受益。政府应缩小贫富间的差距,使老百姓能从中得到实惠。

四、完善民生之依——社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会保险制度,是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和改善劳动者生活状况的重要

保障。“社保”是老百姓的靠山。完善好“社保”等于让老百姓吃下了

一颗“定心丸”。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形势下政府应对社会保险和

职工福利制度加快改革步伐,以期进一步的对这两方面进行完善。农

民工也是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

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应该享受更好的社会保障。但现实是,对于2亿

多的农民工来说,迟而未决的农民工保障问题,一直以来是心里的一

块心病。政府应加大施行力度,让农民工都可以参加外来人员综合保

险。同时,对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让“综合保险”同“社保”接轨,将农民工社会保障待遇转移到“社保’,保留“综合保险”。政府应尝试

并逐步施行这一具有特色的补充保障。近两年来,农民参加农村养老

保险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政府应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体系,规划好

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与运作。对于生活上有困难的群众,政府应加大

财政帮扶力度,不仅要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而且要出台一些

救助政策,解决好农村贫困户的生活问题。

五、构筑民生之盾——稳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只有构筑好社会稳定——这一道人民群众心中的坚实盾牌,才能使人

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近年来,刑事犯罪问题,腐败问题,恐

怖主义问题,民族问题,贫富分化问题等等,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一

系列问题突显出来。政府要树立新的稳定观,重视实现公平正义,加

快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要建立、完善一个统一的社会

矛盾纠纷处理机构,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公安机关要依法严

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并组织一切力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争取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时代的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热烈的期盼,是勾画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一张宏伟蓝图。加大民生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

项重要任务。我们要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完成好历史交给的这一项伟大

任务。我们必将迎来一个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大大提高的全面小康社会。二0一一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千帆竞发“十二五”,各

上一篇:冶金建设行业工程监理专业人员下一篇:文秘工作总结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