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总结

2024-10-09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总结(15篇)

1.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总结 篇一

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

邓磊

一、城市公共设施 1.为民服务的公共设施 活动目的

1.了解各类城市公共设施,知道它们的用途,感受公共设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懂得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公共设施为自己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3.培养有目的地观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及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活动分析

让学生在生活中有目的地观察记录常见的城市公共设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公共设施的用途,感受公共设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初步学会借助一些简单的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建议 1. 方法指导

教师要对学生怎样进行观察、搜集和整理材料,以及如何设计广告词等作必要的方法指导。

2. 活动准备

分组寻找街头的公共设施,了解它们的用途,用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如画画、照片、图片等。

3. 活动过程(1)展示自己在课堂搜集的有关公共设施的资料,介绍这些公共设施的用途。(2)小组合作将这些公共设施分类记录下来。

(3)小品表演《小设计师》。创设情景,让大家出谋划策,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推荐最佳方案在班上汇报展示。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公共设施是怎样方便自己的生活的。

(5)选择一项公共设施,为它设计一则短广告,向公众介绍它的功能。广告形式不限,可以是电视广告,也可以是广告海报。可以独立设计,也可以与别人合作完成。设计完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如电视广告可以表演出来,广告海报可以贴在黑板上展示……全班投票选出“最佳创意奖”。

(6)活动总结:交流活动中的收获。2.公共设施的变迁 活动目的

1.通过了解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与变化,激发学生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懂得根据生活实际需要,设计具有各种功能多样的公共设施为自己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3.通过设计未来的公共设施,让学生懂得公共设施是随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改进的。

活动分析 1.活动设想

本活动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为目的。在引导学生实践时,要注意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感悟生活,摄取丰富的生活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做生活小主人的意识。

活动建议 1.活动准备

活动前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公共设施的发展变迁过程,包括因应人们生活需要而出现或消失的公共设施,以及不断变换造型和增强功能的公共设施,然后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2.活动过程

(1)展示自己在课前搜集的有关公共设施发展变化的资料,分小组进行交流后将资料进行整理,然后记录下来。

(2)在“体验场”这一环节中,可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如:讲故事,小品表演等,让学生体会到公共设施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3)联系生活实际,从故事和小品引发学生的真实感受,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画画,小段文字等记下来。

(4)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掘目前一些公共设施的不足之处,提供改进意见,将小组内其他同学的好建议摘录下来。

(5)在“小设计师”的环节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要,设计一款富有创新意念和时代感的新型公共设施,可以独立设计,也可以找好朋友合作设计,并将用途和设计说明写下来。

3.爱护公共设施 活动目的 1.让学生在体会到公共设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上,展开社会调查,了解社会中存在的破坏公共设施的不文明行为

2.让学生认识破坏公共设施这种不文明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

3.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行为习惯。

活动分析

本课鼓励学生走进社会,有目的地展开社会调查,了解目前社会中存在的破坏公共设施的不文明行为,引导学生认识这些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从而让学生形成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

活动建议 1.活动准备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目前社会中存在的破坏公共设施的不文明行为。鼓励学生,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2.活动过程

(1)展示自己在课前搜集的有关公共设施搜破坏情况的资料,分小组进行交流后将资料进行整理。

(2)联系实际生活,从故事和小品引发学生的真实感受。

(3)在“小设计师”环节中,激发学生发扬小主人翁精神,鼓励其设计一项主题活动。二. 奇妙的绳结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访问,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绳结,知道小小的绳结,随时为我们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还能成为装饰品,装点生活。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尝试动手打绳结。

2.利用绳结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和应用意识,进一步体会绳结的实用性。

认识一些常见的中国结,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他们的寓意,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3 观察记录现代人是如何利用古典的中国结装扮自己的生活的。

4.学习编制简单的中国结,并尝试把它们和小饰物合成装饰品,培养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搜集生活中的绳结图片或实物;了解绳结简单的历史。皮鞋、球鞋、携带 厚书、汽水瓶、长的绳子

领带 2.活动过程

(1)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2)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记录整理。(3)动手实践并交流分享活动的收获。(4)系鞋带捆扎物体打领带。3.活动组织

(1)通过绳结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中各种奇妙的绳结无处不在。

(2)指引学生通过上网、访问、到图书馆查资料等方式,了解绳结的功用。(3)组织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如小品、小绳结的自述等,交流生活中常见绳结的用途。(4)介绍“万字结”和“平结”等编绳结的基本技法。让学生发挥创意,编出属于自己的绳结。

学生学的很感兴趣,要掌握下面介绍的绳结方法,必须常常练习,最终才能做到快速地打出合适要求的绳结。

1、单结。这是大家最熟悉而又最原始的绳结方法,一般都用于绳头打结及一些不重要的绳结。

2、八字通过结。是登山及探险活动常用的绳结,主要用于绳头结和两根绳子的连接,保险效果比单结强,并且容易解开。

3、交织结。用于连接两根粗细相同的绳子,特点是牢固易解、美观。4、单重结。用于连接两根粗细不同的绳结。

5、紧密结。用于两根比较易滑的绳线。

6、活结。常用此结将绳子绑在树上(如拉吊床、晾晒绳等),容易解。

7、自由结。常用于需要调节长度(如拉帐蓬绳等)的绳结。

8、杠杆结。常用此结扎绳梯、秋千,木棍一抽绳结自解。

9、活套结。常用于抛套绳以系某物或固体连接点,套住一拉绳子即会自行收紧,活套结的方法有很多,这仅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绳结。

10、扎头结。有些绳子(如麻绳)的绳头常会散头,就用此结扎紧。

11、便解结。有时侯为了回收宝贵的的登山绳,并为以后使用。在下一段悬崖时,可以打这种便解结,主绳用登山绳,而绳头系,上是根解开用的细绳,当全体人员安全地下岩石后即可拉解开细绳,其便于接绳自动解开,绳子即回收带走。也可以使用此结用于快速结绳的地方。

通过观察,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各种绳结,知道了小小的绳结,随时为我们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还能成为装饰品装点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尝试动手打绳结,利用绳结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意识,进一步体会了绳结的实用性;在学习中认识了一些常见的中国结,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他们了的寓意,感受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学生通过学习编制简单的中国结,并尝试把它们和小饰物合成装饰品,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二.奇妙的绳结 1.生活中的绳结 活动目的

通过观察访问,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绳结,知道小小的绳结,随时为我们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还能成为装饰品,装点生活。

活动分析

绳结种类繁多但功用各有不同,本活动侧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认识了解生活中的绳结,明确他们的作用。

活动建议 1.活动准备

搜集生活中的绳结图片或实物;了解绳结简单的历史。2.活动过程

(1)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2)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记录整理。(3)动手实践并交流分享活动的收获。3.活动组织

(1)通过绳结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中各种奇妙的绳结无处不在。

(2)指引学生通过上网、访问、到图书馆查资料等方式,了解绳结的功用。

(3)组织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如小品、小绳结的自述等,交流生活中常见绳结的用途。2.实用的绳结 活动目的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尝试动手打绳结。

2.利用绳结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和应用意识,进一步体会绳结的实用性。

活动分析

本单元中,各项活动内容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在活动中要让学生明白小小绳结能给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不同的绳结在不同的环境中起到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活动建议 1.活动准备 皮鞋、球鞋、携带 厚书、汽水瓶、长的绳子 领带 2.活动过程 系鞋带 困扎物体 打领带 3.中国结 活动目的

1.认识一些常见的中国结,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他们的寓意,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2.观察记录现代人是如何利用古典的中国结装扮自己的生活的。

3.学习编制简单的中国结,并尝试把它们和小饰物合成装饰品,培养创新意识。活动分析

本活动在知道了绳结在各方面用处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绳结更深层的含义。

活动建议 1.活动准备

(1)收集一些中国结的实物(2)准备打中国结的相关工具 2.活动组织

介绍“万字结”和“平结”等编绳结的基本技法。让学生发挥创意,编出属于自己的绳结。

三、快乐的假日 背景介绍: 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学生开始对洋节感兴趣,作为一名小学教师, 应适当导入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加深对中西文化的理解,培养文化意识。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要培养适合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中西文化差异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双方都有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我们庆祝春节、元宵节、中秋节…,他们庆祝圣诞节、感恩节、母亲节、万圣节…。通过这次活动,主要是想让学生了解一下春节和圣诞节之间的差异。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春节和圣诞节的来历、风俗、习惯等,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2、通过自主查阅资料、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和汇报,培养学生获取、处理、综合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异,开阔眼界。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

CAI课件、查阅的文本资料

五、教学过程: ㈠情景导入

导语: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你都知道哪些节日?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节日?教师播放课件,提问:请看这些画面反映的是中国哪一个传统的节日?(板书:春节)

对,春节是我们中国最传统的节日,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吃好东西、穿新衣服、收压岁钱、放鞭炮……)

接下来请大家看另外几幅画面,出示其他画面,提问:谁知道这些画面反映的是西方哪一个传统的节日呢?(板书:圣诞节)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西方的一些节日也日渐在中国流行,圣诞节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在中国人也开始热衷于过圣诞节、愚人节等西方传统节日。课前我们搜集了一些有关春节、圣诞节的起源、习俗等方面的资料,有收获吗? ㈡小组活动

首先我们先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你的收获,请记录员做好记录,把你们认为最有价值、最典型的资料汇总起来,然后各个小组采用最能展现你们小组特色的汇报形式来展示、交流。㈢小组汇报

接下来请各小组到台前展示一下你们的风采,汇报成果。

1、节日的由来

①圣诞节: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将成果展现。②春节: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交流。

2、节日的习俗

①圣诞节:圣诞Party以表演的形式汇报;圣诞大餐以图片的形式交流;圣诞卡片以展示学生亲手制作的贺卡,并把他们的作品贴到黑板上;报佳音以讲解的方式汇报,告诉大家报佳音是怎么一回事。

②春节:守岁以讲解的形式汇报;贴窗花以展示学生的手工作品,并把它们贴到黑板上;拜年、压岁钱通过表演,再现情境;放爆竹以讲解的形式汇报,并让学生听一听爆竹的声音,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气氛。

3、节日的传说

①圣诞节:在介绍圣诞老人的时候学生以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圣诞节的气息;介绍圣诞树和圣诞袜的时候以学生自编自排的小话剧的形式汇报。②春节: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交流。

4、节日的歌曲

①圣诞节:用英文齐唱《铃儿响叮当》 ②春节:采用民乐唢呐演奏《好日子》;歌伴舞 ㈣大讨论

我们今天的活动非常成功,大家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淋漓尽致的展示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老师为你们骄傲,看了刚刚的汇报,请问大家能从中发现中西方的这两个节日之间有什么差异吗?其次是对这两个节日你们有什么更美好的畅想吗? ㈤总结

当然,通过一两次的活动要想完全了解一个主题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因为社会生活是一个大课堂,从中我们可以学到更多更广的知识.最后,祝大家成为一个有知识,懂生活并且充满高尚情趣的人。

六、板书设计 快乐的节日 春节 圣诞节

(展示学生作品:窗花)(展示学生作品:圣诞卡片)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熟悉节日的一些知识,欣赏节日团图片,体验节日的快乐

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后,学习多种方法尝试表现出节日的快乐气氛,发展动手能力 3.增强学生民族文化的意识 二.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构思、想象、构图及人物造型的表现

活动难点:

构思、构图新颖独特,能充分体现节日的欢乐情景

三、活动准备 1.师:快乐的节日课件、收集相关节日图片以及学生作品。

2.生:准备节日图片资料,绘画工具、彩色卡纸、剪刀、胶水。

四、活动过程

1.播放节日动画,导入主题活动

2、欣赏节日图片,体验不同的节日

3、引导想象,开拓学生思路

教师课件出示节日片断欣赏,体验节日快乐。通过欣赏,教师启发引导想象。

4、欣赏学生手抄报作品,学习表现方法。

5、创作表现,体验快乐。

6、展评作业,感受成功。

五、活动效果

快乐的体验,我们就应该舞动画笔,动手画一画或者动手来做一做,我们这次的活动你除了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节日场景,你还可以寻找身边的材料来表现分别从这些方面考虑你这张作品完成。

1.向往假日 活动目的

1.通过学生间相互交流各自假日的活动情况,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2.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假日活动,让学生感受亲情。活动分析 当前,青少年儿童假日生活的安排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重点。本课着重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参加丰富多彩的假日生活。

活动建议 1.活动准备

(1)知道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分成不同的小组

(2)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包括:自己假日活动的照片等。2.活动组织

在“你说我说“活动中,可以利用本课一开始的四幅假日图片,引起学生的回忆,激发他们参与丰富多彩假日活动的兴趣。

在“小设计师“活动中,首先可以根据不同的假日活动主题,指导学生在活动钱利用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其次在各小组活动后,可以先组内设计各自的主题假日活动。

2.同享快乐假日 活动目的

1.感受广州假日的热闹气氛,激发学生识我广州、爱我广州的情感。2.了解不同年龄的人以及特殊岗位的人假日的安排。3.体会特殊岗位人的奉献精神 活动分析

一幅热闹的北京路步行街情景图,唤起学生对假日美好的回忆。本课着重在学生调查、了解不同年龄段以及特殊岗位的人的假日安排,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

活动建议 1.活动准备

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在假日活动的照片。2.活动安排

(1)观看广州假日的照片或录像片段。

(2)分组调查自己的邻居或亲戚朋友是怎样度过节假日的,在调查中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3)以班为单位,选取一种形式,交流假日收获,评选出最佳作品。

四、知识的宝库 1.书籍的变革 活动目的

1.通过查阅书报、调查、网络查找等方法了解书籍的变革过程,知道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标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来了解信息时代的书

3.激发学生爱书学习的热情,为终身学习及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活动分析 1.活动背景

书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人类的进步离不开书。书中有知识,知识就是力量。2.活动过程

以“书的变革“引起学生了解和探究书的发展过程的兴趣。组织学生调查音像图书的样式。通过别人或上网查找,了解电子图书的优点及阅读它所需的工具等知识。2.书的家园 活动目的

1.通过到图书馆、书店借书,知道他们是知识的宝库,学会借书、购书、藏书。2.培养学生遵守图书馆规则的自觉性,保护国家利益、爱护公共财产的良好行为。3.使学生认识到盗版是违法行为,从而自觉抵制盗版。3.多姿多彩的读书生活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爱阅读、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博览群书拓展知识的能力以及刻苦学习的品质。

2.帮助学生以书会友,学会交往。活动过程

组织学生开展图书分享会,相互推荐自己喜爱的图书,鼓励学生以书会友,在丰富知识的同时又能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

举行一次读书会,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心得、趣闻等,培养学生爱阅读、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五、气变化早知道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通过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如:“气象科普影片”等)、图片(如:“洪灾”、“旱灾”、“雪灾”等),以及学生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和一些天气对人们的不利影响;通过学生讨论、老师讲解和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知道一些获得未来天气变化情况的途径,了解一些天气预报方面的知识;通过给同学们安排课下观察记录一周天气情况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

从多种渠道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适应天气的变化,并根据大气变化安排自己的生活,避免受到天气的伤害。学习用观察、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学重点

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能想办法收集天气预报资料,并进行简单整理。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 教学媒体 多媒体、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2~3个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和天气、天气预报相关的资料。

2.让学生通过网络或查资料,搜集不利于人们生活的天气资料和与天气变化相关的生活谚语。

【导入新课】

(让大家欣赏视频“央视天气预报”。)

老师:同学们,大家是不是很熟悉这段视频呢? 学生:(略)

老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视频吗?谁知道给大家说一说。学生:(略)

老师:对,这是中央电视台每天的天气预报,那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呢?没有它不行吗?我们来了解一下天气预报有什么重要性。(过渡)

【讲授新课】

一、天气预报的重要性(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看第七十二页的图和第七十三页上面的三幅图,认真看一看,图中画的是什么?大家可以讨论一下,然后给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教材中共展示了七幅图,分别展示的是雨天、降温、台风、暴风雪将要来临时人们的活动,正因为有了天气预报,人们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免遭恶劣天气的伤害。可见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有多么的重要。(可让学生欣赏视频“天气和人类的生活”和音频“气象信息服务百姓”,加深对天气预报重要性的了解。)

老师:恶劣天气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有重大的影响,只有我们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才可能避免伤害。

(让大家欣赏视频“自然灾害”。)

老师:大家还知道哪些天气对人们的生活有不利影响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气象科普影片”、“雨雾天气话安全”;音频“灾害性天气对蔬菜的影响”;图片“雹灾”、“冰冻灾害”、“洪灾”、“旱灾”、“雪灾”、“沙尘暴”系列、“海浪灾害”。)

老师:恶劣天气对我们有伤害,那我们怎样才能获得未来的天气变化情况呢?(过渡)

二、天气预报获取方式(板书)

老师:下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我们从哪里了解到未来天气的变化情况? 学生:(略)

老师:大家说了很多的方法。我们打开课本第七十四页,看图中的同学们又是怎么做的?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可见获得未来天气的途径有很多,像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上网查询、打电话、手机短信等。在预报中还有很多知识,下面大家看七十四下面的天气符号,大家都知道它们代表什么意思吗?

学生:(略)

(给同学们讲一些关于天气预报方面的知识,详见文本资源“有关天气的知识”;还可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天气知识”。)

老师:当然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还总结出了很多天气预报的谚语。下面大家打开课本七十五页,这里列举了四条谚语,大家看一看。

学生:(略)

老师:大家还知道哪些天气预报的谚语呢?同学们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谚语记录下来,给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略)

(给同学们介绍一些天气预报方面的谚语,详见文本资源“天气和谚语”;还可让同学们听音频“看云识天气”。)

老师:我们现在对天气预报有了新的认识了吧? 学生:(略)

老师:下面给大家安排一个课下的实践活动,大家打开课本第七十六页,就是记录和观察一周的天气情况,大家能不能坚持完成呢?

学生:(略)【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知道了一些获得未来天气变化情况的途径,懂得了根据天气变化安排自己的生活,避免受到天气的伤害。培养了同学们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六、广州的交通

一、教学目标:

了解网状的公路以及公路的等级;道路怎样建成的,在道路建设中还要添加哪些交通设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道路的建设。

难点:网状公路以及公路的等级划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寒假,我们又开始了新的学习,在这里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假期有没有出远门?去了哪里?是坐什么车去的?(学生自由汇报)

师:想一想,我们如果坐火车要走什么路?(铁路)坐客车呢?(公路)公路比起铁路来可以说是四通八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四通八达的道路”(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网状的公路”。

(出示一幅公路交通图)同学们看看这幅公路交通图像什么?(一张网)

(1)看书说说:什么是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公路按功能和客流量又可以分成哪几级公路?(学生看书回答)

(2)思考:高速公路上的护栏起什么作用?

(3)看图说说:公路上的几个车道都是做什么用的?应急车道可以用来处理哪些事情?

(4)想一想:富锦的公路应该属于哪一级别的公路?(5)教师简单讲解“铁轨”和“轻轨”。

2、学习“道路的建设”

师:各种各样不同级别的公路都为我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方便,我们在享受公路带给我们的方便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那些修建公路的建设者和设计者。一起来看一看道路的建设。

看书中道路建设示意图,说说:小学 教

学设计 网 W WW.XX j x sJ.Cn(1)在道路建设时需要铺设几层?每一层的材料是什么?分别起什么作用?(2)看图说说修路时的机械都分别用来干什么?

(3)书中所说的交通附属设施你都认识哪些,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还知道哪些其他的交通设施?说一说。

(4)教师讲解“安全岛”、“绿化带”的作用。

师:这些交通附属设施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为我们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所以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爱护、保护这些交通设施。

3、尝试体验,走进“体验屋”。

看书“体验屋”要求:说说自己家附近有哪些人工修建的街道,有哪些不足,有什么改进措施?画一画平面图。(学生动手操作)

(三)反思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老师同学分享一下。

(四)总结:我们感谢这些建设者,也感谢那些施工人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努力学习,将来好建设我们的家乡,建设我们的祖国,让我们的祖国,让我们的家乡更加美丽、富饶!

(五)课堂作业。板书设计

高速公路

网状的公路:

1四通八达的道路

普通公路(一、二、三、四级)

道路建设:(绿化带、路灯、安全岛……)教学目标〗

1.认识和了解我国道路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通过新旧对比,增进热爱新中国的感情。

3.体验道路与人们生活及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88~90页。〖教学准备〗

1.教师了解本地区销往全国或国外不同地区的产品。

2.几份全国交通图,最好是铁路、公路、航线都有,而且比较大的。

3.注意建设中的铁路的情况,以及本地区最近的道路建设情况。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通过上次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了我们这里道路的发展。今天,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内认识道路和交通。请学生朗读第42页的课文。

2.探究活动一。请学生对比教科书第42页和第43页的两幅铁路图,并观察第43页的两幅统计图。问学生从中能够发现什么。

与解放前相比,铁路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线路和长度增加得非常显著,1949年前分布极为不均衡,西部完全没有铁路。)

正在建设中的铁路有哪几条?从哪里通向哪里?(参见教科书第42~43页的分布图。)

以1999年为例,利用统计图计算一下与1949年相比,铁路和公路分别增加了多少倍。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讨论公路和航线的发展。

3.探究活动二。同学们已经了解到,无论是我们生活的地区,还是整个新中国,道路建设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科书第44页,虎子告诉我们他家乡的萝卜随着道路的发展走向了全国。其实我们这里也有许多产品通过各种道路走了出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产品是怎样走出去的。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种或几种本地的农业或工业产品,以及它们都销往哪里。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一份全国交通图。让学生研究,从家乡将这些产品运出去应当利用什么交通工具,通过什么路线。

教师可以按不同方向,限定各个小组的目的地和交通工具。

4.小组发表。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运输路线。

5.教师总结。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阅读教科书第45~46页的文章“路在心上”。

2.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堂小结〗

1.在探究活动一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决定重点,有些地方可以不必涉及航线,有些地方可以突出公路。

2.如果本地区正在进行道路建设,要向学生介绍,并将其组织进活动中。比如在探究活动一中,给学生相关的数据,让他们计算本地区道路的增加。在探究活动二中,让他们讨论道路的建成对于本地产品的外销意味着什么。对在小组探究活动中表现突出且能够注意帮助其他同学的学生给予表扬。

3.课文引导学生在整个国家的范围内认识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可以明显看出,不仅总长度十分有限,而且地域分布上极不均衡,西部完全没有铁路。水路凝聚着悠久的历史。可以与1949年铁路分布图对比使用,很自然地使学生体会到新中国在铁路建设上的巨大成就。这两页的四幅图包括了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大量信息。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地区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地加以利用。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比、研究这两张表,自由发表见解。立交桥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从对整个国家交通事业发展的认识再回到实际,从具体的事例分析体会交通、道路的发展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广泛联系。以此组织学生活动,使他们对交通有更具体、深入的认识。

2.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总结 篇二

“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多媒体资料创设情境,结合现实生活实际情况,引领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形成寻找解决最优方案的意识。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很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但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是很好,学生的思维差异很大,所以在讲课过程中,选用了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中的素材,沏茶问题,通过合理安排操作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3.1、

通过烙饼问题、沏茶问题、卸货问题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2、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能力目标:

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交流争辩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2.1、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2.2、通过交流活动,使学生体会交流协作这一学习方法的价值。

4、教学重点

认识到解决问题有不同的策略,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5、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能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教学策略

6.1、谈话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6.2、出示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3、让学生利用教具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协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学习情境设计

7.1、

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展示情境图,让学生从中提出问题,再围绕“寻找解决最优方案”的主题,通过小组协作、讨论交流,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7.2、

让学生利用教具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同时通过自我评价,纠正自己原来的错误,展现自我。

8、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沏茶的六张图片一个大圆、10个小圆一面涂颜色表格

9、教学目标

9.1、通过操作学具模拟烙饼过程,沏茶问题的交流,让学生感悟统筹思想,初步了解统筹的含义,掌握烙饼问题的统筹方法,并能实际应用。

9.2、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交流争辩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规律探寻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9.3、通过交流活动,使学生体会交流争辩这一学习方法的价值。

1 0、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以“烙饼”问题和“合理安排时间”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展开教学。数学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它不仅仅是承载数学知识的地方,它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教师只有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才能给学生一个创新的课堂,一个发展的课堂。

摘要:《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烙饼问题、沏茶问题、卸货问题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总结 篇三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部分内容。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对烙饼问题的探究,掌握烙饼问题的最优方案,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统筹优化的思想。2.经历探究过程,体会化归、转化等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学会用填表、对比等方法分析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合理安排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教学难点:理解烙不同张数饼的最优方案的关键是“让锅里始终都烙2张饼”。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环节。

一、演示示范,使操作更明确

在烙饼问题的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探究其蕴含的数学知识,往往从简单入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从一张饼入手。根据前面给出的条件: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每张饼要烙两面;每面3分钟。这样学生能非常快地说出烙1张饼要6分钟。

师:如果现在要烙2张饼呢,最少要几分钟?

生1:12分钟。

师:怎么烙呢?

生1:先烙一张饼,两面烙好要6分钟。再烙另一张饼,两面烙好也要6分钟。

生2:最少6分钟。

师:怎么烙?

生2:两张同时烙。相当于烙1张饼所需的时间。

师:为什么能同时烙?

生2:因为条件中说了,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

师:是的。能同时烙,为何还要1张张烙呢!

生3:浪费时间。

师: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呢?

生4:因为锅里一次能烙两张饼,一张张烙,锅里还有许多地方空出来,这就是浪费锅的空间,也就浪费了时间。(这里教师用两个问题:为什么能同时烙?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锅里始终有两张饼,才是最省时的。为后面学习多张饼的烙法打下基础。)

师:如果现在烙3张饼,最少用多少时间?是怎么烙的?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圆片当饼,一边烙,一边把它记录在表格里。

我本以为学生能轻松地填写这张表格,但巡视一圈后,发现了许多问题:1.看不懂表,迟迟不落笔。2.要么一填,锅里有3张饼同时烙了,没有认真思考,把一些条件都忘记了,把饼烤焦了。3.有的学生干脆喊,“老师,我不会填。”这是我事前没有想到的。通过填表,也让我想到:虽然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没有老师的示范,要他们自己来填,学生还是变得手足无措。如果在填表前,有老师的示范,在烙1张饼、2张饼的时候,能把学生说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学生,明确表格的填法,那么让学生独立填烙3张饼表格的时候,就能避免这种错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示范引领,不仅对低年级的学生适用,同样对四年级的孩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示范引领,给孩子们提供了做题的模型,让学生做题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教师的示范引领,避免了学生走弯路,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快了课堂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对比分析,使思路更清晰

在烙饼问题中,重点是探究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当学生听到有人说只要烙9分钟时,大部分学生对他提出了质疑:3张饼都熟了吗?这时,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降低了难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在操作演示之后,让学生把操作的过程记录在表格中,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这时,老师再乘机问一句“用9分钟烙好的同学,饼熟了吗?熟了,他为什么能少用时间呢?”通过对比,通过一个小小的问题,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难点:锅里始终有2张饼。只有充分利用锅的空间,所用的时间才是最少的。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通过操作、填表、对比,这一系列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统筹优化的思想,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对烙3张饼的方法掌握之后,这时让学生烙4张饼,由于学生受刚才3张饼烙法的刺激,因此,在烙4张饼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烙法:

烙4张饼,这种烙法是对的,而且也是最省时的烙法。那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烙法呢?这时,教师出示学生烙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自然明白了,烙4张饼,在同样最省时的情况下,哪种方法更优。

对比,也就是比较。它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多运用比较,能帮助教师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多运用比较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抽象、概括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多运用比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

三、板书呈现,使印象更深刻

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很多教师都忽略了板书的存在及其价值。用一张张的幻灯片来代替板书,在不同的课型里,恰当地运用板书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板书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缩影,好的板书不仅能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显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凸现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烙饼问题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块板书。(如下图)

烙饼问题

其中,始终贯穿烙饼问题的一个条件是:锅里一次能放两张饼。我把它放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在烙饼时能牢牢记住有这个条件,即使忘记了,也只要望一望黑板就可以了,不像幻灯片,过了就没有了。有了板书,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难发现:单数张饼与双数张饼的不同烙法。有了板书,学生直观地看到,只要锅里始终有两张饼,那么使用的时间肯定是最少的。多媒体的演示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若配上简洁明了的板书,相信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拓展延伸,使思维更敏捷

烙饼问题只是数学教学中优化思想的其中一个模型。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并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快速算出所需的最少时间。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格整理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印象更深刻。(如下图)

通过对表格的填写,学生得出如下公式:饼数€?€髅看卫拥拿媸?次数,次数€酌看嗡玫氖奔洌焦灿玫淖钌偈奔洹4颖砀裰型幌猿黾扑愕哪P停寡谂黾渌嗨莆侍馐本湍苡卸饬恕?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64-03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部分内容。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对烙饼问题的探究,掌握烙饼问题的最优方案,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统筹优化的思想。2.经历探究过程,体会化归、转化等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学会用填表、对比等方法分析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合理安排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教学难点:理解烙不同张数饼的最优方案的关键是“让锅里始终都烙2张饼”。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环节。

一、演示示范,使操作更明确

在烙饼问题的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探究其蕴含的数学知识,往往从简单入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从一张饼入手。根据前面给出的条件: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每张饼要烙两面;每面3分钟。这样学生能非常快地说出烙1张饼要6分钟。

师:如果现在要烙2张饼呢,最少要几分钟?

生1:12分钟。

师:怎么烙呢?

生1:先烙一张饼,两面烙好要6分钟。再烙另一张饼,两面烙好也要6分钟。

生2:最少6分钟。

师:怎么烙?

生2:两张同时烙。相当于烙1张饼所需的时间。

师:为什么能同时烙?

生2:因为条件中说了,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

师:是的。能同时烙,为何还要1张张烙呢!

生3:浪费时间。

师: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呢?

生4:因为锅里一次能烙两张饼,一张张烙,锅里还有许多地方空出来,这就是浪费锅的空间,也就浪费了时间。(这里教师用两个问题:为什么能同时烙?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锅里始终有两张饼,才是最省时的。为后面学习多张饼的烙法打下基础。)

师:如果现在烙3张饼,最少用多少时间?是怎么烙的?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圆片当饼,一边烙,一边把它记录在表格里。

我本以为学生能轻松地填写这张表格,但巡视一圈后,发现了许多问题:1.看不懂表,迟迟不落笔。2.要么一填,锅里有3张饼同时烙了,没有认真思考,把一些条件都忘记了,把饼烤焦了。3.有的学生干脆喊,“老师,我不会填。”这是我事前没有想到的。通过填表,也让我想到:虽然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没有老师的示范,要他们自己来填,学生还是变得手足无措。如果在填表前,有老师的示范,在烙1张饼、2张饼的时候,能把学生说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学生,明确表格的填法,那么让学生独立填烙3张饼表格的时候,就能避免这种错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示范引领,不仅对低年级的学生适用,同样对四年级的孩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示范引领,给孩子们提供了做题的模型,让学生做题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教师的示范引领,避免了学生走弯路,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快了课堂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对比分析,使思路更清晰

在烙饼问题中,重点是探究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当学生听到有人说只要烙9分钟时,大部分学生对他提出了质疑:3张饼都熟了吗?这时,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降低了难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在操作演示之后,让学生把操作的过程记录在表格中,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这时,老师再乘机问一句“用9分钟烙好的同学,饼熟了吗?熟了,他为什么能少用时间呢?”通过对比,通过一个小小的问题,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难点:锅里始终有2张饼。只有充分利用锅的空间,所用的时间才是最少的。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通过操作、填表、对比,这一系列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统筹优化的思想,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对烙3张饼的方法掌握之后,这时让学生烙4张饼,由于学生受刚才3张饼烙法的刺激,因此,在烙4张饼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烙法:

烙4张饼,这种烙法是对的,而且也是最省时的烙法。那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烙法呢?这时,教师出示学生烙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自然明白了,烙4张饼,在同样最省时的情况下,哪种方法更优。

对比,也就是比较。它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多运用比较,能帮助教师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多运用比较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抽象、概括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多运用比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

三、板书呈现,使印象更深刻

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很多教师都忽略了板书的存在及其价值。用一张张的幻灯片来代替板书,在不同的课型里,恰当地运用板书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板书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缩影,好的板书不仅能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显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凸现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烙饼问题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块板书。(如下图)

烙饼问题

其中,始终贯穿烙饼问题的一个条件是:锅里一次能放两张饼。我把它放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在烙饼时能牢牢记住有这个条件,即使忘记了,也只要望一望黑板就可以了,不像幻灯片,过了就没有了。有了板书,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难发现:单数张饼与双数张饼的不同烙法。有了板书,学生直观地看到,只要锅里始终有两张饼,那么使用的时间肯定是最少的。多媒体的演示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若配上简洁明了的板书,相信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拓展延伸,使思维更敏捷

烙饼问题只是数学教学中优化思想的其中一个模型。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并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快速算出所需的最少时间。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格整理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印象更深刻。(如下图)

通过对表格的填写,学生得出如下公式:饼数€?€髅看卫拥拿媸?次数,次数€酌看嗡玫氖奔洌焦灿玫淖钌偈奔洹4颖砀裰型幌猿黾扑愕哪P停寡谂黾渌嗨莆侍馐本湍苡卸饬恕?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64-03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部分内容。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对烙饼问题的探究,掌握烙饼问题的最优方案,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统筹优化的思想。2.经历探究过程,体会化归、转化等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学会用填表、对比等方法分析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合理安排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教学难点:理解烙不同张数饼的最优方案的关键是“让锅里始终都烙2张饼”。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环节。

一、演示示范,使操作更明确

在烙饼问题的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探究其蕴含的数学知识,往往从简单入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从一张饼入手。根据前面给出的条件: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每张饼要烙两面;每面3分钟。这样学生能非常快地说出烙1张饼要6分钟。

师:如果现在要烙2张饼呢,最少要几分钟?

生1:12分钟。

师:怎么烙呢?

生1:先烙一张饼,两面烙好要6分钟。再烙另一张饼,两面烙好也要6分钟。

生2:最少6分钟。

师:怎么烙?

生2:两张同时烙。相当于烙1张饼所需的时间。

师:为什么能同时烙?

生2:因为条件中说了,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

师:是的。能同时烙,为何还要1张张烙呢!

生3:浪费时间。

师: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呢?

生4:因为锅里一次能烙两张饼,一张张烙,锅里还有许多地方空出来,这就是浪费锅的空间,也就浪费了时间。(这里教师用两个问题:为什么能同时烙?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锅里始终有两张饼,才是最省时的。为后面学习多张饼的烙法打下基础。)

师:如果现在烙3张饼,最少用多少时间?是怎么烙的?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圆片当饼,一边烙,一边把它记录在表格里。

我本以为学生能轻松地填写这张表格,但巡视一圈后,发现了许多问题:1.看不懂表,迟迟不落笔。2.要么一填,锅里有3张饼同时烙了,没有认真思考,把一些条件都忘记了,把饼烤焦了。3.有的学生干脆喊,“老师,我不会填。”这是我事前没有想到的。通过填表,也让我想到:虽然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没有老师的示范,要他们自己来填,学生还是变得手足无措。如果在填表前,有老师的示范,在烙1张饼、2张饼的时候,能把学生说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学生,明确表格的填法,那么让学生独立填烙3张饼表格的时候,就能避免这种错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示范引领,不仅对低年级的学生适用,同样对四年级的孩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示范引领,给孩子们提供了做题的模型,让学生做题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教师的示范引领,避免了学生走弯路,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快了课堂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对比分析,使思路更清晰

在烙饼问题中,重点是探究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当学生听到有人说只要烙9分钟时,大部分学生对他提出了质疑:3张饼都熟了吗?这时,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降低了难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在操作演示之后,让学生把操作的过程记录在表格中,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这时,老师再乘机问一句“用9分钟烙好的同学,饼熟了吗?熟了,他为什么能少用时间呢?”通过对比,通过一个小小的问题,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难点:锅里始终有2张饼。只有充分利用锅的空间,所用的时间才是最少的。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通过操作、填表、对比,这一系列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统筹优化的思想,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对烙3张饼的方法掌握之后,这时让学生烙4张饼,由于学生受刚才3张饼烙法的刺激,因此,在烙4张饼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烙法:

烙4张饼,这种烙法是对的,而且也是最省时的烙法。那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烙法呢?这时,教师出示学生烙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自然明白了,烙4张饼,在同样最省时的情况下,哪种方法更优。

对比,也就是比较。它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多运用比较,能帮助教师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多运用比较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抽象、概括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多运用比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

三、板书呈现,使印象更深刻

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很多教师都忽略了板书的存在及其价值。用一张张的幻灯片来代替板书,在不同的课型里,恰当地运用板书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板书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缩影,好的板书不仅能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显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凸现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烙饼问题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块板书。(如下图)

烙饼问题

其中,始终贯穿烙饼问题的一个条件是:锅里一次能放两张饼。我把它放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在烙饼时能牢牢记住有这个条件,即使忘记了,也只要望一望黑板就可以了,不像幻灯片,过了就没有了。有了板书,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难发现:单数张饼与双数张饼的不同烙法。有了板书,学生直观地看到,只要锅里始终有两张饼,那么使用的时间肯定是最少的。多媒体的演示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若配上简洁明了的板书,相信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拓展延伸,使思维更敏捷

烙饼问题只是数学教学中优化思想的其中一个模型。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并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快速算出所需的最少时间。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格整理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印象更深刻。(如下图)

通过对表格的填写,学生得出如下公式:饼数€?€髅看卫拥拿媸?次数,次数€酌看嗡玫氖奔洌焦灿玫淖钌偈奔洹4颖砀裰型幌猿黾扑愕哪P停寡谂黾渌嗨莆侍馐本湍苡卸饬恕?

4.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篇四

一、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常规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自制力。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中年级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散漫、好动的天性仍表露无疑。对待学习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习,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习惯和学习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别较大,大部分比较优秀,个别学生较差。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现有情况出发,在原有的水平上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活动目标

通过了解、接触社会中需要帮助的人群,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奉献爱心。增强生活自理的愿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参加简单的家务劳动。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情况,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书目,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通过对生活中的废品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从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通过创编节目、模拟表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进一步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活动措施

1、扎实认真地学习和实践新课标,用心琢磨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2、课堂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打好基础。

3、把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通过提炼,创设学生乐见的生活情境,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并将课堂和生活很好地连接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努力创建快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轻松开心地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6、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7、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8、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教育。

5.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总结 篇五

三维目标:

1、使同学们具有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良好品质,加强同学们的环

学们的环

保意识。、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拓展知识面。、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力、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参 与活动的积极性、自信心。、认识塑料,了解塑料不仅能使孩子们加强实践能力、拓展知识面,而且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加强环保意识。重点难点:

1、使同学们具有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良好品质,加强同保意识。

2、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拓展知识面。

教学过程:

1、很高兴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一起关注生活,走进科学。教师说:在上周,我在上下班的路上留意到一种现象,其实这种现象平时也存在,只是这回格外的触动我,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照片。

2、你们觉得在我们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吗?哪来那么多塑料袋呢?你们有没有过这种现象呢?在我们泰州,生活中有很多陋习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什么叫陋习?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惯。

比如;(让学生说)随地吐痰、顺手扔垃圾等但很少有人觉得不正常,是不是?但往往正是因为人们不以为然、满不在乎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你们说对吗?

3、现在我给同学们挖一个智力陷阱,看你会不会身陷其中?怎么样,敢不敢接招?请听题(音乐2下):白纸、白布废弃后是不是“白色污染”?(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白色污染”)目前,“白色污染”困扰着世界上许多个国家确确实实为我们人类出了一大难题,但是,这个难题被我攻克了。

我决定:向联合国卫生组织倡议一下:世界各国一律禁止生产塑料制品,你们看咋样?

4、学生一定会就塑料的好处发表看法。教师也可拿实物对同学们进行提示:吉他、跳绳等。

照片:百叶窗、电视、滑板车、钢琴、汽车方向盘等。

教师将准备好的教具贴在黑板上:吃、喝、穿、玩儿、乐器、装饰材料、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家具、农业等。

教师说:看来,塑料在我们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这么

广,它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它的诞生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到底是祸还是福呢?怎么样?想进一步了解塑料吗?先给我们这次活动起一个主题吧!

5、确立活动主题的名字

6、给同学们思考讨论的时间,明确自己最想探究的内容。教师下去指导,适当引导同学们拓展思路。

7、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提出问题。教师将其一一写在黑板上。指导同学们自己进行归纳整理。

8、将问题分成几类。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坐成一组。(如一组人太多就将一组分成两组)。

9、同学们进行研究讨论,教师到各组指导。加背景音乐。

10、同学们介绍活动方案。加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11、交流完活动方案,教师进行总结。

反思:塑料从诞生到现在虽算不上历史悠久,但塑料制品却已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塑料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认识塑料,了解塑料不仅能使孩子们加强实践能力、拓展知识面,而且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加强环保意识。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

课题2:放大镜取火

三维目标:

1、认识放大镜的多方面用途。

2、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拓展知识面。

3、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力、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参

与活动的积极性、自信心。

重点难点: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拓展知识面。

教学过程:

一、提问:放大的作用?

二、引入:麦哲伦航海故事

三、放大镜取火的要点介绍

四、放大镜取火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醒

五、活动秩序强调及人员组织安排

六、活动

七、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社会考察活动

单元概述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将开展社会考察活动。社会考察具有社会调查的功能,通过考察,我们能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如,我们可以考察某一社区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状况、地理、建筑和人文景观、商业设施,以及文化古迹和文化遗产等活动。

社会考察基本过程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提出或选择社会考察的主题,提出活动目标,确定社会考察的地点、对象、时间、制订考察的活动方案。

2.与考察的对象取得联系,通过交流和磋商,确定活动的具体时间表。

3.准备必要的活动设备。

4.进入现场,展开实质性的考察活动,收集资料。

5.撰写考察活动的报告,并且相互交流,进行活动总结。

参考主题

1.考察城市公共厕所分布。

2.考察社区文明礼仪。

3.考察社区居民文化生活。

4.考察社区卫生环境。

5.考察社区邻里关系。

活动方式

入户走访,资料收集,信息交流,讨论,分组设计制作,互评,展评成果 方法学习

怎样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考察;依据信息形成观点;体验设计新型的厕所;厕所文化的探索

学科整合 与科学、语文、艺术学科整合 课时建议

4----5 课时

城市公共厕所分布情况考察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全面考察城市厕所分布情况,养成细致观察事情的好习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学会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2.懂得厕所分布的深刻内涵,把握基础设施建设与家乡城市文明建设的密切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整改设计活动,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整改意见。

2.扩大视野,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有关社会问题的思考。在活动中提高自律性和社会责任感。

3.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

4.通过收集资料、观察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语言表达、运用信息、资料统计等能了。

情感目标

1.通过考察厕所分布情况,更深入的了解家乡现状,提高热爱家乡的意识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2.在活动过程中提高文学修养。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通过上网查询全国各地关于厕所的分布和改革情况,并准确的记录下来;搜索关于厕所前后的演变。

2.物质准备:城市地图、相机、笔记本。

3.培训骨干,布置活动安排。

4.资料,工具的准备。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活动方案策划)

确定了主题以后,为了使主题活动开展有序,并且能有计划地进行,撰写考察方案是活动的第一步。

为了使考察快速有效,通常采取分组进行考察的方式。让我们自愿分组,然后制订小组详细的计划,确定活动内容、活动地点、时间等。

教师指导:考察内容的选择应与考察目的一致,以避免考察过程中的无效操作;考察内容的确定还应适合考察对象的性质,力求使考察结果更具有普遍性和针对性;考察内容的确定还应考虑考察者的能力因素,以免挫伤考察者的积极性,影响考察效果。

第二课时(实践活动 实地考察)

为了真实了解城市厕所分布情况,让我们走上街头,对城区各公共厕所进行实地考察、拍摄,小组合作,根据小组确定的小主题,记录考察对象测评数据和具体情况,并做好考察记录。

第三课时(活动汇报)

让我们一起来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吧。

1.答辩会。每组根据自己的主题,让其他小组成员来提问,组员进行答辩,在相互的讨论中,全班同学一定都会有收获的。

2.小组作品展示。可以是设计的作品,也可以是收集到的资料制作的作品。

3.活动拓展

如果这次考察活动,你喜欢上了考察,喜欢上了这一系列活动,那么接下来你还可以进行下列延续活动。(1)厕所文化的探究

(2)根据现有的城市版图,设计新的厕所分布图(3)新型厕所的探究

第四课时 单元评价

第二单元 社区服务活动

当社区消防宣传员

1议书。

2关系的能力。

3感目标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关注消防,学会自救”宣传活动,学会写宣传活动计划和倡、了解消防知识,懂得自救自护方法。能力目标、向社区居民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组织、参与社区宣传活动培养合理安排活动能力、组织活动、协调、设计并制作消防知识宣传海报和宣传标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情

1、通过社区消防知识的宣传活动,形成社会责任感。

2、懂得“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义。

活动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

2、学会制作设计活动策划书。

活动准备:

1、上网查询相关资料。

2、设计调查问卷,了解社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3、照相机,制作宣传海报的纸张和彩笔,以及活动记录本。

活动时间:4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提问引入,激发兴趣:

先观看火灾的惊险录像,然后问学生:

1、如果你家附近发生了火灾,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吗?

活动重点、难点:

1、培养在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多种方法收集、整理资料。

活动时间: 4课时

活动方法:因为是对社区居民进行防火意识的调查,所以本次实践活动可以以个人为单位深入自己的家庭进行调查,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对组内的一些家庭中的父母进行访问。

活动过程(以小组活动为例)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外的实践活动。

①活动前的准备:进行合理的分工,准备好活动所需器材,明确访问目的,事先设计好所提问题,事先预约等等。

②按计划进行调查、访问、记录,有必要的可以进行摄像,也可请被采访者教会一两种游戏。

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挥集体的力量。

3与研究。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交流。①调查结束,及时写成情感日记(注重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内心感受,②对调查、访问到的资料进行汇总与整理,教会学生学会取舍。③指导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应通过集体进行探讨,寻求解决的办法,发、对于开展的不够顺利的小组,应做好充分准备,开展第二次的调查、完成社区居民消防知识调查问卷 社区居民消防安全知识调查问卷

1、接受消防教育的程度()

a、从未接受 b、偶尔接受 c、经常接受

2、会不会使用灭火器、消火栓()

a、会 b、不会

3、是否注意安全出口。

a、经常留心 b、从不来不注意

4、火灾中可以用自制安全绳逃生(a、知道 b、不知道

5、火灾中可以用湿毛巾防毒())a、知道 b、不知道

6、高楼火灾是否可以跳楼,乘电梯逃生()

a、可以 b、不可以

7、火灾中是否可从火中冲出逃生(a、可以 b、不可以

8、火灾中可以顺着地面爬出浓烟区(a、可以 b、不可以

9、是否遇到过火灾()

a、是 b、否

10、火灾中是否惊慌失措()

a、是 b、不是))

11、你知道小区物业24小时值班电话吗?

a、知道 b、不知道

12、当你的合法权益被他人侵犯时,你选择向谁报告()

a、公安局 b、保卫科 c、物管

13、当你的钱财、物品被骗或被盗时,你知道首先报警吗?(a、知道 b、不知道

14、当遇到发生火灾事故时,你知道火警电话119吗?

a、知道 b、不知道

15、居民之间发生矛盾纠纷引起打架时,你应该怎么办?

a、报告片警 b、报告保安)

c、报告当地公安局 d、不予理睬

16、当你在社区发现有可疑人员在周围闲逛时,你该怎么办? a、报告居委会 b、报告物管保安 c、不予理睬

17、当你发现社区内的违法行为或预先知道将发生较大纠纷时,你应该尽快向谁反映()

a、公安局 b、保卫科 c、物管保安

18、你现在所掌握的法律知识,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的()a、网络上学习b、广播电视 c、书报

19、当你发现有人非法进行传销活动时,你会怎么办?()a、报告居委会 b、报告小区物管保安 c、不予理睬 20、你认为所在小区的消防安全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呢?

21、如果社区有相关宣传活动,你是否愿意参加?

第三阶段 宣传活动阶段

1、制定宣传活动计划:可以参照:心连心小组宣传计划。

①、制作消防知识手抄报,收集各种消防器材的图片。②、制作宣传卡片,自编儿歌。

③、设计出社区消防知识竞赛试题,讨论知识竞赛程序。④、编排消防安全宣传小品、相声等小节目。⑤、设计有新意的消防安全宣传标语。

2、整理资料,设计制作

我们收集的资料已经很多了,我们把资料进行分类资料后,来设计制作美观的宣传海报。可以参考报纸的格式进行设计与制作,可以把我们的资料利用计算机制作成一张小宣传卡片,还可以设计一些朗朗上口的消防宣传标语??

3、老师指导学生:整理资料时,我们可以从家庭安全知识、学校消防安全知识、公共场所消防知识、自护自救知识等类型来整理。

4、分组讨论:消防手抄报、宣传卡片、宣传标语内容。

5、老师指导制作宣传海报:

①研究我们学过的语文报或数学报的板式,可以参照这些报纸的板式。②合理的选择适当的内容。

③适当地选择插图,做一些简单的装饰。

6、分组完成任务。

7、按小组分工,在社区不同场所消防知识宣传活动。

第四阶段 课题总结阶段

活动目标:

1、能对之前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有效整合。

2、写好活动报告、反思、体会

3、对总结汇报课的展示做好分工安排。活动重点、难点:

1、如何更好的利用和使用好调查数据。教学准备:成活展示课件。

(1)活动时间:2课时(2)活动过程

1、小组成员对所得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对所整理的资料要注重层次性与条理性,并最终形成结论。

2、指导学生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反思,找出活动中的闪光点与不足。

3、学生撰写结题报告。

4、引导学生交流所写的课题报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并定稿。

5、讨论课题的展示方式及展示时成员的分工。

6、小组成员进行课题展示的准备工作。

第五阶段 成果展示阶段

6.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总结 篇六

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学校:

科目:综合实践活动年级:四年级学科教师:教导主任:

时间:2013、8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常规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自制力。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中年级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散漫、好动的天性仍表露无疑。对待学习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习,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习惯和学习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别较大,大部分比较优秀,个别学生较差。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现有情况出发,在原有的水平上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接触社会中需要帮助的人群,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奉献爱心。增强生活自理的愿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参加简单的家务劳动。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情况,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书目,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通过对生活中的废品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从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通过创编节目、模拟表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进一步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扎实认真地学习和实践新课标,用心琢磨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2、课堂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打好基础。

3、把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通过提炼,创设学生乐见的生活情境,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并将课堂和生活很好地连接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努力创建快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轻松开心地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6、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7、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8、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教育。

四、活动安排

1.第1周怎样查阅资料1课时

2.第2周学会整理资料1课时

3.第3-5周关注生活垃圾3课时

4.第6-8周迷人的秋天3课时

5.第9-11周学做家常菜3课时

6.第12-14周插花艺术3课时

7.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总结 篇七

四年级学生的概括水平处于从形象水平向本质抽象水平过渡的状态。探究加法交换律时, 我先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操场上, 同

学们正在上体育活动课, 看!同学们玩得多开心。根据图中的信息, 你能算出跳绳的人数是多少吗?

学生迅速口答出跳绳人数是28+17=45 (人) 或者17+28=45 (人) 。我把算式写下来, 说:“无论用男生人数加女生人数还是女生人数加男生人数, 都是求的跳绳人数, 结果都是45人, 能把这2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学生迅速写出了等式28+17=17+28。接着, 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算式的个案特点———等号左右两边都是加法算式, 两个加数相同, 得数都等于45;区别在于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了。然后, 我让学生写几道类似的等式, 学生既可以根据图中的信息写出17+23=23+17、28+23=23+28, 也可以任意写出12+8=8+12之类的算式。学生写完后, 我追问学生类似这样的等式能不能写完, 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各不相同的等式中蕴藏的规律。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交流, 一般是结合具体算式用具体的数学语言进行概括 (如28+17=17+28说成28与17的和等于17与28的和) , 再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最后, 我介绍数学上常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加数, 学生很快用字母概括出加法交换律:a+b=b+a。

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引导猜想, 模仿举例、验证猜想和展示交流, 归纳概括发现了加法交换律, 并在自主创造、建模过程中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最后小结研究加法交换律, 即观察———猜想———验证———结论。这样, 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概括过程, 概括能力得到了初步培养。

二、再次概括, 灵活迁移

探究加法结合律时, 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提问:“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很快计算出28+17+23=68 (人) 。交流时, 我要求学生说清每一步求的什么, 结合学生发言, 我问他们如果要先求参加跳绳的人数怎么办, 他们很快给28+17添上括号, 并认为这样就表示先算前两个数的和, 再和第三个数23相加;如果要先算参加活动的女生人数该怎么办?学生很快添上括号, 写出算式28+ (17+23) , 并认为这样就表示添上括号后先算后两个数的和, 再跟第一个数相加。反应快的学生不等我说脱口而出地说 (28+17) +23=28+ (17+23) , 我接着引导学生先算一算, 再观察: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 +13○45+ (25+13) , (36+18) +22○36+ (18+2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等式中每组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并初步发现了规律, 但同时也发现用语言表述有一定困难, 就直接用文字或图形符号表示, 还有一些学生干脆把规律用字母表示成 (a+b) +c=a+ (b+c) 。通过学法迁移、归纳概括出加法结合律, 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三、三次概括, 触类旁通

学生的概括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 到灵活迁移后,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应用阶段, 再次经历概括过程, 使他们在练习过程中达到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 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8.八年级上册综合测试题 篇八

A.1 B.2 C.3 D.6

图1 图2

2.如图2,一个机器人从O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米到达A1点,再向正北方向走6米到达A2点,再向正西方向走9米到达A3点.再向正南方向走12米到达A4点,再向正东方向走15米到达A5点,按如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A6点时,离O点的距离是( )米.

A.6 B.■ C.15 D.■

3.如图3,在△ABC中,∠A=50°,AD为∠A的平分线,DE⊥AB,DF⊥AC,则∠DEF=( ).

A.15° B.25° C.35° D.20°

图3 图4

4.已知a+■=3,则代数式a2+■的值 为( ).

A.6 B.7 C.8 D.9

5.如图4,在△ABC 中,AD=DE,AB=BE,∠A=110°,则∠DEC= .

6.如图5,已知y=ax+b和y=kx的图象交于点P,根据图象可得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ax-y+b=0kx-y=0的解是 .

图5

7.在△ABC中,AB=15,BC=10,CA=20,点O是△ABC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则△ABO,△BCO,△CAO的面积比是 .

8.如果关于x的不等式■>■-1与■<5的解相同,则a的值为 .

9.完成下列运算

(1)先化简: ■÷(a+■),当b= -1时,请你为a任选一个适当的数代入求值;

(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1,y=3.

10.如图6,在△ABC中,AB=AC,∠A= 36°,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

(1)求证:△BCD是等腰三角形;

(2)△BCD的周长是a,BC=b,求△ACD的周长(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图6

11.小鹏的家距离学校1600米,一天小鹏从家去上学,出发10分钟后,爸爸发现他的数学课本忘了拿,立即带上课本去追他,在学校门口追上了他,已知爸爸的速度是小鹏速度的2倍,求小鹏的速度. (答案见本期)

9.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总结 篇九

教学设计思路:

认一认:认识周围的鸟——做一做:为小鸟建造“食饵台”——将食饵台挂到林地里——谈谈收获和体会

教学内容:和鸟儿交朋友——书21~24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住地附近的鸟儿,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食性特点和行为习性。

2、通过到花鸟市场和养鸟同学的家中观察鸟的行为习性,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3、通过为小鸟建造“食饵台”等亲近鸟类的活动,增进学生与鸟类的情感,深人感受鸟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重要成员,从而激发热爱鸟类、保护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鸟儿的生活环境、食性特点和行为习性 教学难点:制作“食饵台”起到教育作用

教学准备:发动学生准备做食饵台的材料,小碟子、纸盒子、玉米、谷子等。教学过程:

1、认一认:认识周围的鸟

(1)了解住地附近常见的鸟儿。通过对自然界鸟儿的观察,认识几种当地的候鸟和留鸟,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和行为特点。

(2)到花鸟市场或养鸟同学的家里,有目的地对鸟儿进行观察,(3)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当地鸟儿的生活习惯和活动规律,拓展生活视野,并了解人类对待鸟类的一些错误做法,提高保护鸟类的自觉性。

2、做一做:为小鸟建造“食饵台”

组织学生建造“食饵台”。把食饵台摆在家中或野外小鸟经常活动的地点,帮助小鸟越冬,增进学生与小鸟的情感。通过坚持对食饵台投放食物并进行观察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心和环保意识。

3、将食饵台挂到林地里

4、谈谈收获和体会

板书设计:

和鸟儿交朋友

认识周围的鸟:留鸟、候鸟、习性、保护

10.四年级语文上册四班教学总结 篇十

语文教学总结

胡向婷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承担四年级四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首这一学期的工作,感触颇深。本学期,我除了认真备课、认真批阅作业、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外,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1、讲读课文教学,重在训练。

讲读课文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讲读课文教学中我做到了(1)重视字、词、句的训练。词句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加大词、句、段的训练有肋于篇训练的顺利进行。(2)加强篇的训练。篇是小学高年级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帮助学生了解篇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一些篇结构特点,从而加深学生对篇的整体印象。为了使训练有效的进行,课堂上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交流讨论中感悟知识;要么让他们自由朗读,让他们在读中领悟知识;要么集中学习,让他们在讲解中理解知识等。并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结合课文,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2、读写例话的教学,重在指导。

“读写例话”是本册教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读读例话,提醒他们例话在读写的哪方面做了提示,并让他们

联系本组的讲读课文对例话进行讨论、分析、总结。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知识来获取新知,不但培养了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3、积累运用的教学,重在引导。

积累运用是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它包括了汉语拼音、字、词、句、篇、标点、口语交际、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内容。训练内容与本组课文有很大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根据题目的特点和时间的需要进行妥善安排,力争让每一位同学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引导学生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我还引导他们明确训练的原因、意图、知识点等,以便让学生举一反三。这样,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注重教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教学方法的学习和总结、注重新理念的学习和运用等。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学生了解不全面、缺少教学经验、教法单一等。我将本着“勤学、好问、善思、实干”的准则,把今后的工作要做得更好。

11.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四年级;英语词汇;记忆方法

H319

一、引言

在实习期间,通过课前教师备课的态度、课堂中学生接受新知的状态、课下师生之间的沟通和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的反馈,总有个别英语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习惯让学生抄写词汇N遍,到办公室轮流背诵。尽管这些老师对学生的作业抓得紧,还是会有部分学生在写作业,听写词汇或是背诵课文时应付了事,有的甚至不完成作业,对家长的责骂和教师的罚抄也无动于衷。因此,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套简单、有效而又适合学生的词汇记忆方法刻不容缓。

二、小学四年级学生记忆词汇的特点及现状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记忆发展特点:由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过渡,有意注意逐渐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从具体形象记忆发展到抽象识记忆,具体形象记忆为主。

小学英语教材大多选用一些日常用语和词汇,与学生生活相关。但由于多种因素,有些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词汇、句子等。对此,我做了关于“小学四年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的问卷,并请甘肃通渭徐川小学四年级的102位学生填写。分析问卷可知,小学四年级学生记忆词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词汇记忆兴趣缺乏;词汇认读不准确;词汇书写不规范;词汇记忆不牢固;词汇运用不灵活。据调查,很多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学英语,几乎是为了考试而学。又因为大部分词汇是机械记忆的,学生运用词汇的灵活性较差。

三、小学四年级学生英语词汇记忆方法探究

针对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词汇:

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接触一年的英语,他们对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兴趣。从激发兴趣入手,教师可以从以下三点出发:

① 讲授新课前,运用多种方式,狠抓词汇的复习。例如词汇的听写或默写。写的主体,教师可以选择单个,小组及全班听写。写的内容,由教师描述词汇特征或做相应动作,学生写词汇。例如第三单元词汇表中的strong、short和tall或long,可以做出相应的动作来表达词汇的意思。简单形象,帮助学生有效地复习词汇。

② 讲授新课时,教师应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为孩子们带来轻松、活泼、平等、和谐的课堂。实习期间,学校要求教师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不能超过15分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轻松、愉快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③ 及时巩固及评价。巩固可以通过抄写词汇和完成练习检查词汇。抄写词汇,量不宜过多,一般每次抄写5--7个词汇,让学生在抄写的过程中能掌握词汇意思并理解。完成练习,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词汇编一个故事或一首歌谣或一个情景对话等。培养学生词汇的应用能力。对学生完成的任务,教师要做到及时评价,且正面评价为主。“好的多赞美,差的多鼓励”的原则。

2..熟悉音标和熟练拼写英文字母

在课程教学当中,通过播放录音,让学生模仿正确发音。讲授发音技巧,要求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例如在讲解以下音标时,可以这样教学生:小口/e/和大口/?/,小口/e/一个手指竖放于嘴中的开口度,而大口/?/则两个手指竖放的开口度。在考试中,也应该将“发音”列为考察对象,最常见的题型有:找出发音不同的一项。还可根据学生的建议来学习读词汇,调查可发现,在学生心目当中,读词汇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结合中文,音标,大声朗读等。

3.在英語教学中进行讲解记忆词汇的方法

从“学生认为有助于记忆词汇的方法”表来分析,学生常用的学习词汇方法有:抄写,听写,默写,游戏,比赛,联想,谐音等。我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来帮助学生记忆词汇:一谐音法。如ambulance(俺不能死,救护车)、dangerous(单脚老师走路很危险)、chicken(又吃又啃是鸡肉)。二联想法,如family(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家庭)、“兰州牛肉拉面”,里面有beef牛肉、有noodles面条、有soup汤等,用勺子spoon喝汤,用筷子chopsticks吃面条、用刀叉forks and knives(强调knife的复数形式)吃牛肉等。

第三、游戏法,由小组派代表参加游戏。常用的游戏有:“萝卜蹲”;“你来笔划我来猜”,既可以考察组员间的默契程度也可以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接火车”。此外实物法,竞赛法等方式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词汇,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些游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激情,还能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和查漏补缺的良好习惯。

4.联系日常生活,运用词汇

注重英语的实用性并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运用英语的习惯为学生认为的词汇运用途径的具体分析。调查可知,学生喜欢将词汇与图片结合在一起。实习期间,根据图片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设计了相应的作业。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单元分别让同学画:“我们的知识殿园”、“我的魔法书包”、“我的知心朋友”、“回家五部曲”、“兰州牛肉拉面”和“家庭网”。

还有部分同学喜欢做对话/表演、编故事和歌曲等形式练习词汇。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课前表演对话或有节奏地说唱歌谣。例如第五单元,我教同学们用双手有节奏地拍打桌子的同时说唱: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 beef/soup/noodles …

四、总结

词汇的记忆靠的是教师有方法、有技巧的指导和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锻炼和积累。学生只有找准位置,加强自信,激发学习热情,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学生高效地向着正确的方向迈进,有利于学生不断地丰富和提升自己的词汇记忆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生活和学习有更多的理解和体会,有利于学生对未来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

参考文献

[1]李琰、张维. 2013.小学英语词汇就该这样记.图像联想记忆法最有效[M].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上册[T].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12.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总结 篇十二

1. 在自主整理的基础上, 分类复习易错生字词语, 做到读写正确。积累并在语境中运用ABB式、ABCC式、AABB式词语。

2.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回顾课文内容, 体会童话故事的特点。

3. 重读单元习作中自己编写的童话, 进行片段修改, 提高自我修改能力。

【课前准备】

1. 学生自主完成第三单元自主复习单。

(自主复习单帮助学生整理容易出错的词语、梳理童话故事的人物和作者, 引导学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喜欢童话人物的理由, 并生动地讲述童话故事)

2. 教师制作复习课件, 设计课堂复习单。

【教学过程】

一、梳理生字词语, 巩固字词练习

(一) 字词过关

1. 巩固本单元的易读错生字及易写错词语。

脸颊 铁锹 树杈 一副 彼此 拽住

隆冬 凝视 覆盖 冷酷 拆除 伐木 告示牌

草翠花开

(1) 读准生字, 读对词语。

(2) 提醒关键笔画并书空。

2. 完成复习单1、2小题 , 并校对。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打“√”。

(2) 看拼音, 写词语。

(设计意图:对接学生的复习起点, 了解学生本单元容易写错的字词, 以避免在课堂中出现“炒热饭”的现象, 可提高复习的效率。通过自主复习单的完成,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复习的意识, 便于促进学生在复习阶段养成主动复习的良好习惯。)

(二) 词语运用

1. 聚焦盘点ABB、AABB、ABCC的词语。

火辣辣 笑嘻嘻 兴冲冲 毛茸茸 勤勤恳恳

蹦蹦跳跳 可怜巴巴

2. 联系童话人物, 用好这些词语。

3. 小结:用上这些词语可以使童话故事里的人物更生动、更形象。

4. 积累同一类型的词语, 并选择一个造句, 描写人物的特点。

慢吞吞——奶奶做起事来, 总是慢吞吞的。

乐滋滋——今天我考了一百分, 心里乐滋滋的。

认认真真——上课时, 我总是认认真真地听讲。

议论纷纷——老师在上面讲课时, 总有一些同学在下面议论纷纷。

5. 同桌互相评价, 推荐好句。

(设计意图:不同学段对于ABB等类型的词语的掌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在已经积累的基础上, 能够创设语境, 学会运用是第二学段词语学习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童话故事中人物特点的描写, 灵活运用这些类型的词语, 可帮助提高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二、回顾课文, 理解童话特点

1. 围绕自主复习单, 小组交流最喜欢的童话人物, 并说说理由。

2. 教师小结:童话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超常的魔力, 还能像人一样说话。

3. 围绕童话人物, 朗读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 体会童话语言的丰富性。

(1) 巨人行为前后变化的句子。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 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 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2) 小木偶诉说“脑袋疼”的句子。

小木偶突然觉得脑袋很疼, 只好抱着脑袋蹲下来。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 笑嘻嘻地回答。

“脑袋很疼。”小木偶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小木偶的头疼得越来越厉害了。现在, 他真希望自己还是一段没有脑袋的木头。

3. 小结:童话故事中的对话描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的特点。

4. 再次出示童话故事, 小组交流童话故事的启示。

5. 梳理故事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小结童话故事的特点:得到启示。

1鸟儿睁大眼睛, 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 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 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就飞走了。

2幸福要靠劳动, 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老木匠说得没错, 笑是很重要的。不过, 要是只会笑, 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6. 小结童话的特点:想象力丰富、故事引人入胜、给人有所启示。

(设计意图:单元导读中要求学生要“了解童话的内容, 品味童话的语言, 体会童话的特点”, 而童话的特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仍是个较为抽象的概念。结合课文内容, 以童话人物为线索, 进行小组合作, 运用“评价、朗读、说理”的学习方式自主梳理, 进而明晰童话的特点, 巩固对童话故事的理解。)

三、习作修改, 互相评价

1. 梳理自己写的童话内容, 填写表格。

2. 对照童话特点, 自我评价。

书写端正 ( ) 语句通顺 ( ) 好词佳句 ( )

想象丰富 ( ) 情节精彩 ( ) 有所启示 ( )

3. 修改自己编写的童话中的一个片段, 伙伴评价, 教师点评。

修改1 :童话故事中人物的对话

修改2 :童话故事中人物的想法

修改3 :童话故事中揭示的启发

13.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总结 篇十三

本学期音乐教学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课程标准之要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一、课堂教学: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在整个学期教学中,坚持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教室兴趣,使学生在原音乐基础上巩固并提高,指导学生使用科学的唱歌方法,保护变声期,做到健康卫生的护理,最终促进每位学生形成具有个性的音乐表现能力和享受音乐的能力,为终身喜爱音乐而学习音乐奠定基础。经过一学期努力教学,大多数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对课题教学内容较感兴趣,达到教学之要求。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之所以能较好地完成全学期教学任务,其具体实施过程主要体现如下:

1、以点带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

本学期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较全面较系统地认识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我重点以点带面完成教学过程。在每完成一组课题教学

时,我都采用总结性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师评,鼓励学生面对音乐、表现音乐、评价音乐、感受音乐等手段入手,使全体学生认识掌握到音乐作品的内涵,找到理想的作品表现力,鼓励学生追求高尚音乐,理想音乐,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行为,以崇高的学习态度面对音乐,表现音乐,为终身追求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2、转变后进生,建立互助互学的学习氛围。

音乐后进生主因缺乏音乐表现自信心而胆怯表现音乐,加予同学嘲笑而更加退步,在心理上存在压欲态度学习,给教学产生阻力,我在指导这些学生学习时,先发掘这些学生的闪光点为突破口,从群体中采用合适的语言和体态鼓励他们增强自信心,以“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为准绳。建立起小组学习方式,帮助后进生,给他们创造学习环境,学习方式,达到立竿见影的学习效果,带动全班学习风貌,全体共同进步,使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养成互助互学式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形成,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空间,最后达到学生创新能力得予培养,以追求美化目标奋斗,完成美育教学之目的。

14.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总结 篇十四

第一册音乐教材内涵丰富。分为“聆听、表演、编创、活动”几部分。包括“好朋友”、“快乐的一天”、“祖国你好”、“可爱的动物”、“静静的夜”、“爱劳动”、“小精灵”等,共分十课。有名曲,有儿歌,有摇篮曲,歌唱快乐的校园,有歌唱美洲民俗民风的歌曲等,还有部分少数民族的音乐。选材上,有儿歌,有外国名曲,有校园歌曲。有欢快的、有优美的、有抒情的、有各种风格的歌曲符合儿童的情趣。本期按课程目标完成了全部教学内容。

1、好朋友包括《玩具兵进行曲》《口哨与小狗》《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等,培养孩子们对校园的感情,对生活的情趣。在教学中演唱了歌曲,聆听了旋律,并用动作进行了表演。

2、快乐的一天包括《快乐的一天》《其多列》《跳绳》《邮递马车》等,主要培养对校园的感,对生活的热爱。让孩子们从小爱家乡,爱校园,爱生活而努力学习。对这组教材,我采用了独唱与合唱的演唱形式,培养了兴趣,节奏准,旋律准。

3、祖国你好包括中外许多作曲家的作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颂祖国》等,悠扬而动听。这组内容重在音乐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对祖国的感情.让孩子们了解了自己的祖国。

4、可爱的动物包括《三只小猪》、《快乐的小熊猫》、《动物说话》等,充满了民族音乐的浓郁色彩。我让孩子们边舞边唱,在优美的音乐中陶冶情操,培养对动物的感情,人与自己和谐相处的情趣。

5、舞曲这些音乐广为流传,旋律优美,喜闻乐见。如《火车波尔卡》《狮子舞会》等。

二、思想教育

教学中,注重对教材的运用,渗透素质教育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学习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有高尚的情操。通过音乐教育,使孩子们享受美,热爱美,愉快生活、愉快学习,主动接受,爱学、乐学。

三、教学方法

15.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总结 篇十五

一、理念:让学生自由表达

以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从〈乌塔〉想到的》作文教学开头设计:

1.《乌塔》一文中,乌塔的哪些做法最能触动你的心灵?比如,可能是乌塔的勇敢,或乌塔的自主能力,或乌塔对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不理解,或乌塔的交际能力,或乌塔考虑问题的周到细致……抓住一个方面自由表达。

2.从乌塔的故事,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可以是自己真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可以是左邻右舍同龄孩子们中或自主或“囚笼”般的生活轨迹,可以是与乌塔相似的体验,也可以是与乌塔迥然不同的阅历……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互相启发,拓宽思维。

3.生活中的“我们”与乌塔相比,让你产生了哪些感慨,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引导学生畅谈感受:可以谈自己与乌塔的差距,可以谈家长对自己的不放心和娇惯,也可以谈自己对独立自主的渴望……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自由畅谈,无所拘束地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之所以“面目可憎”,就在于一些作文教学总是把孩子们引上“政治、教化”等成人的需要中,成为儿童作文的“陌生力量”或“抑制力量”。比如,生活中的“我”没有自由,不能独自外出;“我爸爸”总是以“你还小”这样的理由不让我游泳,而那正是我最喜欢的运动之一;上周“我”去乡下舅舅家回来后,妈妈大发脾气,说我不经舅舅同意就去小河捉蝌蚪,等等。像这样,以真实的畅谈内容写作文,孩子们必将有言说的欲望和言说的内容,是瓜熟蒂落般的“我手写我心”。因为真实,所以有话可说;因为自然,所以不必绞尽脑汁;因为“亲历”,所以唤醒了学生的言语审美力和表达欲望。

二、素材:让学生信手拈来

其实,对习作的苦恼就是对素材的苦恼。“不知从何处入手”“不知写什么”“究竟什么样的事情才值得写”……这已经成为部分孩子心中永远的“痛”。确实,头脑空空,又如何言之有物?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单元之所以开展《从〈乌塔〉想到的》作文实践活动,其实就是解决“真素材”的问题。

看看以下素材,你还觉得《从〈乌塔〉想到的》没有内容可写吗?

1.材料交流:交流(阅读)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诸如:大学生自主能力差还让母亲陪读的悲剧,一名五年级学生不知带皮的鸡蛋怎么吃,“背着父亲上学”的孩子今天圆了大学梦,“春天该不该让孩子去放风筝”等等。

2.教师适时补充材料《中日夏令营的较量》,短短的一次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的孱弱等弱点,以及日本孩子的坚持、顽强等生存意识,以此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借鉴。

3.深化观点。

(1)当你读到这则材料时,再想想乌塔,你又有什么话想对爸爸妈妈说?(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

(2)提供以下句子,让学生参考并恰当使用:“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一盆花,在苍天下,绚丽多彩;在房间里,却奄奄一息”……

三、评价:让学生提高自信

设想一下:每一次评价都是“语句流畅、表达清楚、中心突出、结构完整……”,或者仅仅针对优秀作文或“下水文”进行评价,或者总是由老师掌握着评价霸权,是不是有点重复单调?有点沮丧无奈?新课改视角下的作文评价方式,应该是多元互动的。

就《从〈乌塔〉想到的》作文教学而言,可以构建多向评价新模式:

1.引导孩子们自我评价,看看是否把自己最想说的话说出来了;是否发现:当自己尽可能写真时,思路就会畅通,表达也不再滞涩。

2.组织孩子们相互评价,尽可能发现问题,互相畅谈生活中自主和不自主所引发的种种思考,以此洞开孩子们的多重视域。

3.家长评价,无论是“草稿”,还是“成品”,都要求家长参与到这次作文实践中,不说空话、假话,不带主观色彩,或者要勇于承认自己“不敢丢掉拐杖让孩子自己走路”的思想。

4.教师点评(综合前面的评价进行全面、细致而客观的评价)。比如,这样的“成人化”的作文语言该不该去表扬呢?

不要把我们当做小鸡护在羽翼下,我们要做的是雄鹰,展翅高翔的雄鹰!社会需要的是能独立思考、动手干实事的人才,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说实话,这样的成人化语言,教师不应当鼓励。在中国,成人总是以某些自以为是的“强声源”遮蔽孩子们所谓的“杂音”,以成人的“一厢情愿”扼杀孩子的话语权,这一切都源于成人的霸道评价。所以,好的评价应该让师与生、生与生、学生家长、专业人员等参与进来,以此创设动态评价的一泓“活水”。

摘要:在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孩子们说真话,表真情,从写真入手,让孩子们“我口说我心”,从理念、素材的积累收集到完稿后的评价,都应让孩子们学会表达真实、可信和率真的自我。

关键词:自由表达,积累素材,多元评价

参考文献

上一篇:福建省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办法下一篇:十月份班主任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