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教学基本功》一书有感

2024-09-08

读《教师教学基本功》一书有感(精选10篇)

1.读《教师教学基本功》一书有感 篇一

读《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一书 有感(投稿)

吉林省 敦化市 雁鸣湖中学姚福成联系电话:0433)664211

4最近阅读了由刘晓明主编的我省教师继续教育读本之一的《 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一书。该书客观分析了当前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和教师心理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和职业道德有很大的帮助。本书非常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一本对教师很有帮助的好书。下面本人想从教师的心理成长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两方面谈一谈感受。

一、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人是独立而特殊的个体,只有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越能帮助自己有效地调适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认识自我,包括自己的个性、兴趣、优缺点、工作能力及所负担的角色。不少教师在工作中的压力是由于对自己缺乏了解,教学工作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目标定得太高或者过于理想化,最终难以避免挫折,导致付出与成功不相符,心理失去平衡。

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如,教师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处事主观、迅速还是民主、松散。教师的年龄随着教龄一年一年在不断增大,但所教学生的年龄却逐年呈下降趋势。“学生越来越难教”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变革对学生价值观的改变,教师若不能勇敢地面对教育现实的挑战,仍然采用一成不变的教育策略,容易产生职业适应障碍,降低工作效率。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在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和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和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且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容易接受教师语言态度、行为习惯的影响。教师健康的人格特征突出表现在如何对待教育工作,怎样对待所教的学生。其中,教师性格特点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忽视。如果教师经常为不良的情绪所困扰,就会把烦恼、怨愤迁移到学生身上。如长期患病、婚姻失败、人际关系不和等,都可能使教师上课无精打采,一旦工作不如意时,就大动肝火。所以,高“情商”的教师首先要善于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绪,不在不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生气、发怒。马卡连柯以自身的体会为教师树立了榜样,他说:“我从来不让自己的忧怨的神情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我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我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示出来。”

二、教师心理压力调节方法之我见。

1、换位思考认同法:正确认知压力,灵活调整自己的心态。例如,当你遇到认为不公平的生活事件或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以及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能换位思考。

2、推移时间遗忘法:有时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积极忘记过去的、眼前的不愉快,随时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不要让痛苦的过去牵制住你的未来。

3、顺其自然自我解脱法:学会自我放松,在适当的情况下想说便说(找自己信得过的人),想休息便休息(劳逸结合),想娱乐便娱乐(自我发泄)„„实在不想做事时可暂时放下,不追求十全十美(追求卓越并非追求完美)。

4、注重过程淡化功利法: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例如,对待学历、职称、职务、乃至人生,都应注重努力的过程而淡化结果。需注意两点:一是你的奋斗目标要合理;二是有时做事可往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

5、众人面前理智法:在众人面前最好多观察、思考,少盲目表现自己。人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当自己在众人面前盲目表现之后,却后悔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损自己的形象而忧心忡忡。

6、更新环境自我调节法:在压力太大、心情不佳时变换一下环境。例如室外观景、室内养花、美好事物的想像、恐怖事件的回避(耳不听、眼不见、心不烦)。

7、音乐与生理保健法:各种声音通过耳朵被人感受,如他人的赞扬声、指责声、议论声、谩骂声等都会影响你的心态,因此,你可以多听一些优美的音乐,以缓解不愉快的心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与自我保健行为习惯极为重要。同时,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更不容忽视。

8、自信自主激励法:即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最可以依赖的。每桩伟业都是由信心开始。

三、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点见解。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育适应新时代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21世纪将是教育的世纪,而赢得教师,才能赢得21世纪的教育。教师自身素质水准关系到受教育者的素质和水平,很难想象素质很低的教师能培养出素质很高的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既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用自己的言行塑造学生的灵魂,甚至可以说塑造全民族的灵魂,教师的美德不仅直接垂范于学生,而且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甚至使他们受益终生。实践证明,教师的自身素质制约着所培养人才的素质,只有现代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现代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整体素质的核心和基础。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首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的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2、从师品、师智、师能、师表四个方面规范了师德的内涵:

第一,“师品”,即德高为师。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基础。教师要有为祖国建设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坚定信念和强烈的使命感,要忠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廉洁从教,精于教书,勤于育人;要发扬奉献精神,不断探索,勇于进取。第二,“师智”,即学高为师。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必须有高水平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学识渊博,学业精深。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跨学科、跨专业的广博知识,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及时吸收前沿的学科知识和研究成果。第三,“师能”,即技高为师。要求教师有科学的系统的知识,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完整地统一起来。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和应用,能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探索科学的符合本校实际的教育模式和教法、学法,在科研中开拓视野,在实践中提高师技,在总结中提炼师艺。第四,“师表”,即身正为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道德的示范者,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不仅要以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把言传和身教完美地结合起来,以身作则,以行示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教育学生。

3、某些不正之风也侵入了纯洁的校园,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对此进行思考。教师理应重视师德修养,牢固地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光荣的社会责任感,力争做到自尊、自重、自立、自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和祖国四化建设的需要,也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有所发展。也就是说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4、全体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教学工作。(2)热爱、尊重、关心学生,诲人不倦。(3)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4)学而不厌,刻苦钻研,虚心求进。(5)团结协作,尊重集体,共勉共进。

2.读《长征》一书有感 篇二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读《长征》一书有感

书名:《长征》,作者:王树增,2016年8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翻开由王树增先生所箸的《长征》一书,立刻被其紧张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和打动。发生在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故事,既遥远陌生,又耳闻目染似曾相识。

故事从1933年9月国民党调集百万兵力对中央闽浙赣苏区进行大规模“围剿”开始,红军在王明错误路线下反围剿失利,只有突出重围,才有一线生机,至此,红军走上了长征这条路。《长征》一书,上下两卷,描述了红军在开辟以瑞金为中心的根据地后,遭受到反围剿失利而被迫长征,红军从粤北到湘南,湘江战役苦战五昼夜,突破敌军四道封锁线,乌江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凭借乌江天险围歼红军的黄粱美梦,遵义会议成为挽救党、挽救红军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接着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克服重重困难,翻雪山、过草地,忍受饥饿、寒冷,泥沼这些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超越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最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全部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长征》一书的序言中写到:从公元1000年到公元2000年间,影响人类文明发展历史进程所发生的最重要一百件事件中,中国有三个事件被世界公认为具有巨大影响:一是约1100年,火药武器的发明;二是1211年,成吉思汗建立帝国;三是1934年,红军长征。红军长征成为一件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事件,它的意义在于长征是信念不朽的象征,它所展现的永不磨灭的信念,成为全人类追寻理想的宝贵精神财富。

长征永载人类史册的核心就是“长征精神”。什么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团结一心,齐心协力,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80多年来,伟大的长征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无论弱小还是强大,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当今和平发展时期,我们年轻一代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需要我们这一代人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新时代的长征路,就是要我们肩负起把祖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美丽富强的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通向伟大目标的道路,从来不是平坦顺畅的“高速公路”,新时代的长征路还有许多需要跨越的“雪山”、“草地”,还有许多需要征服的“娄山关”、“腊子口”。我们要刻苦学习,勤奋向上,掌握扎实的本领,来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与挑战。

3.读《航天精神》一书有感 篇三

连日来,一种豪迈向上的民族精神在神州大地升腾激荡,一股爱国主义激情在亿万华夏儿女心中涌流。成千上万航天人以自己的智慧、心血和无私奉献共同铸就的载人航天精神,随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已化作民族奋进的精神火炬,激励人们昂然踏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

从《航天精神》一书中了解到,下定决心搞载人航天,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都有重要意义。1998年,在美丽的弱水河畔、当年第一颗“东方红”人造卫星升起的地方,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从1999年起,这座放飞“神舟”的港湾,见证了“神舟”飞向太空的每一次辉煌。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可靠性、安全性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国飞船研制起步虽晚,却出手不凡:飞船“三段一舱”的设计模式占据了高起点,并可用于未来的空间站对接。我国的航天发射场和航天测控技术正日趋现代化。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卫星发射场经过更新与改造后,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载人航天发射场和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都综合了世界先进科学技术;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掌握和运用了世界先进的“中心遥控”模式;“远望”号航天测量船队,可同时在世界三大洋布阵测控„„从“两弹一星”到载人飞船,中国科技工作者铸就了“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增强了我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与勇气,推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步伐。

神舟飞船的一次航天飞行成功,凝聚里十多万航天人的心血。他们组织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既明确分工,又精诚合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无论你担任地是什么角色,绝对没有主要和次要之分,从飞船的制造到飞行员的吃喝拉撒,任何一个细微的环节,从设计到制造到装配,都必须经过缜密地设计和反复地实验,绝对不能有丝毫的纰漏。从返回舱到轨道舱之间的那道门,如果不能严密关闭,就可能导致整个飞船航天飞行的失败,为此,航天人经过了近百次的实验,就是卡进去一根头发都不行。曾经就是因为火箭发射塔底座上掉了一个非常微小的金属屑,导致了火箭发射失败。尽管其中一个人负责任地工作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但只要某个人有一点疏忽,就可能给火箭乃至七大系统带来灭顶之灾。航天人的“归零”,就是对任何问题,都要完全、彻底、不留遗患和举一反三地解决。“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严上加严、细上加细、慎之又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分秒不差”„„这些看似极端的口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航天人严谨求实负责任的作风。正如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庆伟所说的,载人航天工程的标准必须全面、严谨、可操作、可检查,绝不能出现厨师做菜时常说的“盐少许”之类的含糊其辞。全系统数万个口令无一差错,操作无一失误;北京、酒泉、西安3个指控中心和分布在国内外的10个测控站,以及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4艘远望号测量船,都精确、及时,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才确保了“神六”的“谈笑凯歌还”!

4.读《管理学》一书有感 篇四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读了《管理学》这本书之后,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

管理的职能相信大家都比较知悉。计划、组织、领导、协调与控制。但是怎么样将这几个方面发挥到极致,确实对领导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些人在技术水平上无人能及,但是真正让他去管理一家公司,结果可能是不堪入目。相反,一个在技术上不占有优势的人,可能会将一家公司管理的很出色。

书中提到了很多的管理学派,虽然各个学派各执己见,但是又都有自己的道理。像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在当时就得到了很大范围的应用。泰勒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精细化,都数字化,这样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为公司创造了更大的利益。由此泰勒还被称为“管理科学之父”。但是也有一些人持不同的观点,认为这样会将人的行为僵化,让员工一直处在一种高压下。在现代这种注重员工幸福感的情况下,会激起员工的强烈的不满,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与稳定。所以,书中就提到了非常著名的西蒙的梅奥实验。这个实验主要目的就是找出影响员工效率的主客观因素,旨在可以在实践中提高员工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有一种很好的工作心态,让员工有归属感,这样也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其中一些因素就包括灯的照明强度和时间,职工的福利与工作时间长短,领导的关心程度等。

由此可知,管理学家为管理实践工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可能有人会认为书中讲的都是纯粹的理论,与现实的世界有很大的出入,其实不然。

管理中的领导者有很多的角色,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领导者一般会充当不同的角色。如果你是一个擅长社交的人,与人沟通的能力很强,那么你就适合做一个概念性的领导者。此时你就充当着一个纽带的作用,将企业与外界联系起来,将企业内部不同岗位的员工联系起来,让沟通无处不在,让企业充满着活力。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做概念性的领导者。有人适合做决策性领导者,有人适合做执行性领导者。找准自己的定位才会事半功倍。向诸葛亮那样事必躬亲的领导者,没有几个人干的来,而且结果也是让人不敢恭维。这就又涉及到书中提到的集权与分权的问题。到底是集权好还是分权好,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这取决于公司的规模,公司的管理体制,公司领导者个人的性格特征。合理把握那

个度才是管理成功的关键。太过于集权,员工的发展空间很受限,这样容易导致优秀的人才流失;但是太过于分权,又会威胁到自身的领导地位,会面临很大的管理风险。这就体现管理的艺术性。

除了领导者之外,公司的管理模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行业,同行业中不同企业,同企业不同的地区,这些差异就要求企业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组织具体的管理体制。有的适合于直线制,有的适合于事业部制,有的适合于矩阵制。作为领导者,不能简单的照搬别人的管理方式,需要再借鉴别人的成功的管理方式上有自己独到的地方。沃尔玛,作为零售业的巨头,其管理方式肯定是成功的,但是其管理方式不一定就适合于家乐福。在乔布斯的带领下,苹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如果乔布斯把管理苹果的理念用来管理一个房地产企业,其管理业绩就不能肯定是成功的。这就更加体现出管理的灵活性。这本书就充分说明了这样一点。

5.读《民主与教育》一书有感 篇五

人常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朋友。比照起自己,好书给予我的不仅是闲暇时的娱乐、孤独时的解闷,更教会我如何明辨是非、为人处事,让我透过小小的方块字去感知、去了解周遭的世界。可以说,因为有好书做伴,人生之路才走得如此惬意、如此坦然。

今年暑假我又细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民主与教育》,体会特别深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永远都是我们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6.读《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有感 篇六

我们应该是怎样的教师呢?这是我们平时教师经常考虑的问题,通过暑期对《我的教育理想》一书的拜读,我深刻的感到,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以下诸种模式的综合体。

教育是需要理想和信念的事业,“没有理想的教育就不可能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和活力”。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理性。

美国学者泽斯纳和乔伊思将历史上各种理论中的教师角色分为五种模型: 一是“出色的雇员”,强调教师在课堂上规范的教学,教师是技术型和经验型的; 二是“初级的教授”,强调优秀的教师必须掌握丰富的学术知识、良好的知识背景和精深的学术背景;

三是“充分发展的个人”,强调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注重人格的塑造和培养,认为好的教师是促进个人发展的教师,好的教育是促进个人发展的教育; 四是“革新者”,教师应该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教师是整个教育、社会改革的源泉所在;

五是“善于思考的专家”,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家。

最后,从书中深刻体现了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胸怀理想,充满诗意,还要善于认识和发现自己。到哪,我们都要自信,甚至是“骄傲”,我们要能够感受到,自信使人自强,适当的“骄傲”使人成功。一个人可以在交往中适当自贬,却不可在内心深处自贬。一个人永远不会超过他追求的目标,同样,一个人也永远不会超过对自己的评价。培养人,就是培养他的自信;摧毁人,就是摧毁他的自信。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有两个重要前提:一是追求成功,二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生涯设计就是不断设计发展蓝图,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超越自我的过程是学习、实践和反思的过程,在网上,我几乎每天都抽时间参与话题的讨论,在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交锋中使自己的认识得到提升,一个人除了工作和生活,再忙也不能少了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因为这是创造性工作、高效率工作的前提。

7.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有感 篇七

最近我读了钱穆先生写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这本书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百官、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一些叙事与比照。这本书既概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读完钱穆先生写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之后,我仿佛重游了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使我对中国历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也对我产生很大触动,让我感觉到制度力量的可怕,但可怕之中也充满了可敬,因此我也喜欢上了历史书籍。

以前的时候我总以为中国历史就是皇帝集权的历史,皇帝拥有无限的权力,但自从看了这本书之后,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每个朝代都很注意政府和皇家的分权,宰相拥有很大的权力,对皇帝有很强的制约作用,所以说历史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

以前的时候,每当我看完一本历史书或与历史有关的电视剧、电影,我总是喜欢对朝代的制度经行评价,但每次都是根据当时百姓的生活情况来经行评价,往往都是片面的、带有主观情绪的。从钱穆先生写的这本书中,我学到了看待一个制度,不能孤立的看,也不能从我们现代人的观点出发去随意评价一本历史书,我们应当多注意一点当时情况下生活的人是怎样评价的,对这种制度是赞成还是反对。其实一套制度,创立之初,必有它的来龙去脉,必有因由,不可能凭空而起,所以很可能当时是适当的,但随着朝代的延续,这种制度对当时的人也许就不再那么适当了,如果人们还是僵化的守着不变动,那么这种制度必定给人们带来灾难,流弊也就不可避免。

我感觉钱穆先生的一个很中心的思想就是,一切制度都应该迁就现实,而不是离开现实而迁就一个制度。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人们围绕自己生活的现实建立了种种制度,汉唐的皇权和相权的分立,明代废相权,清代学之。种种都是现实的产物,虽说制度一次比一次退步,但都是迁就现实的。

书中还有一观点让我印象深刻:应改制度适应现实,而不应改现实而适应制度。不得因从西方引进一些“先进”的制度,就推翻历史丢掉传统。这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很相似。近现代的中国的确有点过于激进,想丢掉过去的一切,其实传统力量之大,不是说丢就可以丢的。况且中国历史在世界历史上是个案和特例,不能盲目模仿西方,因为历史背景相差太大。

我觉得评政治得失也就是从这两方面来考察,一个制度,一个人事。制度性的东西才是发生持久影响的,人事只是偶然性的因素,钱穆先生指出我们传统上重“法治”讲规矩比较务虚,而西方社会重变通讲实效所以他们重的是“人治”,讲的也就是这么个道理。通观自汉至清的制度演变,可以看到皇权不断加强的历史趋势,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中央权力日益增强,地方权力日渐虚弱,进而地方制度不是在改进,而是变得更差。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各种政治制度,可以发现中央日益集权、皇帝日趋专制的发展趋势,历史是不断演化的,另外,也应看到,中国政治制度总是面临着执行难的问题,由于人事的原因,很多制度最终都走向异化,这在地方制度上体现的很明显。

读罢此书,明白一事,秦汉以来,直到明清,虽然朝代不断更替,但实际的制度体系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不过是一个人事系统维持不下去了,换一批人事而已,其制度始终是封建制度,在组织的组成和各项制度的内容上略有变化,实质却始终未变,终有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彻底崩溃的一刻。也正是因为这一制度最初建立的形式非常符合中国国土广阔的特点,儒家文化的广博深厚,才使得中国的封建制度得以充分发展,享有盛世和辉煌;也正是因为这成功之处,使得中国始终未能实现制度的创新和突破,即使最初的皇相分权、地方自治早已开始走向越来越强的中央集权、皇权独大,早已不再适合中国的发展,而单凭人事的更迭、道德的约束和偶尔的几个英雄人物,便可以维持中国的地位和封建的延续。

尽管我还是有些问题没有弄明白,不过这本书对我来说很有启发性,看待历史要更全面地看,不要仅仅局限于一个视角和立场,不然难以理解很多事件制度背后的缘由;其次就是要全面客观地了解和评价中国文化,就必须要了解传统政治。

8.读《你在为谁工作》一书有感 篇八

前段时间读了一本名叫《你在为谁工作》一书,读了以后,感触很深。里面的内容深深的打动了我,这本书文字朴实,实例诠释,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工作的意义,多少年的工作经历,从中体会到工作的乐趣和回味,更有真实的体会。我们为什么工作,为了谁工作,不但使我明白了,我在为企业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的深刻道理;同时也帮我解除了过去一些错误的观点和认识。

《你在为谁工作》这一书,主要阐述了我们为何要努力工作和如何去努力工作,通过多个真实的社会写照,成功人士对待工作的态度,让我们知道任何人在任何岗位,只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都是可以成功。

我在为谁工作?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我在为自己工作。第一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有哲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竞争更加激烈,我们每个人的工作机会来之不易,不珍惜今天的工作机会,不努力工作而只知道抱怨的人,总是排在被遗忘的角落,不管他们的学历有多高,能力有多强,都不会取得好的成就。第二就是只有在热爱自己工作的情况下,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一个人在工作时,如果能以奋发向上的精神,火一样的激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即使是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优秀的员工;如果以扭曲的心态去做,哪怕是好的工作,也不过是个平庸的工匠。

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凝聚力,那么这个家庭和企业就不是一个很和睦的家庭和团结协作的集体。所以我们不仅在为企业工作,更是在为自己工作!因为我们是靠企业来生存的,企业发展了我们,我们的素质才会提高,企业发展壮大了,我们的生活才更美好。如果一个人不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任何一个企业都没有用他的必要,为此我们必须在工作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树立正确的理念和心态。同是一项工作,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做的很好,有的人却做不到呢?关键是一个思想观念认识的问题,我们常说,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观念转、大地宽,观念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以正确的工作观念为基础,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在此基础上,才会有合乎实际的心态,从而才会以正常的心理对待工作、对待企业、对待人生。消除了思想观念上的困惑,则心里豁然开朗,自然间,心态也就经历了调整、定位,过去的一些不平衡和不理解就会悄然逝去,工作热情的就会油然而生。这无疑是最有意义的。

在当前煤炭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对于一个国企单位的员工,不管领导在不在,不管检查不检查,都要尽心做好自

己的本职工作,领导分配什么,自己就要去做什么,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不要计较暂时的得失。在工作过程中,不但要有足够的责任心、爱心和奉献精神,还必须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拼搏精神,时刻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工作中不要故意做样子给他人看,不要管别人在说什么,自己认定目标,锁定目标,向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前进,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做好自己的工作,最起码是对得起自己的那份工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既然为了自己工作,就要努力,实干,干出个样子来!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实现目标,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能不能让自我价值充分实现,取决于对工作的态度。自己主要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认真工作才能让你不断的去思考、去学习、去总结经验,这是比物质更丰富的财富。人生本来就是一个积累过程,知识和经验积累得越多,才能战胜更多的困难,才会有勇往直前气势,才能离目标更近。

二、任何时候都要明白一点,那就是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只有去工作才能满足我们的各种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都只能通过努力工作才能实现的。有工作的机会,才能有展示自已的机会。所以说要珍惜工作机会,不要总是抱怨和攀比,到最后只能像书上所说的:“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三、把工作当做生命的一部分;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把对工作当成一个使命来完成,对待工作要像对待善恶一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竭力做好每一件事情,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更加出彩。

四、努力提高责任感、使命感、主动性和忠诚度。岗位有着岗位的职责,也有企业的寄托。忠于职守,视工作为己任,责任感时伴,方能把事情做得最好。同时,要有主动精神,主动进取,开拓创新,不要机械地等待听命,要主动思考,发挥自己的才智,真心为企业着想,提升对企业的忠诚度。

五、怀着感恩的心去工作,在工作中体会乐趣。我们应该怀有感恩的心去工作。人生在世,面对生活、工作的种种不公,除了检讨自己之外,或许我们更多的是包容,于丹在谈到孔子“仁者不惑”时讲到,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小了。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尺度,给予他人在自我内心设定的一种心理承受标准。如果想得到别人更多的理解和宽容,与人为善,首先在自己内心就应该将度衡他人尺度的标准提高。

读了《你在为谁工作》之后,我想我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去思考一下,从工作中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对待工作的态度还有存在哪些欠缺?从而更加努力的在工作中不找任何借口,点燃自己的工作热情,从工作中发现乐趣和

惊喜,敢于主动担当。“我们在为企业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一个朴素的人生理念。

9.读《教师教学基本功》一书有感 篇九

张晓霞

暑假里一次偶然上网,我看到一本书名叫《成长的阶梯》,在线侥有兴致地阅读了一遍,觉得作者从难化简地分析教师的一生。胡谊教授认为成为专家教师之路是这样经历的:从踏入师门的志存高远,体会初为人师的激动与喜悦;然后摸索师生间的沟通艺术,积累知识和经验不断进行教学研究;接着深入探索研究,形成自己的本领,自己的观念,自己的风格;六年后成为经验教师,并克服发展瓶颈和一些心理压力,执着追求新的领域;最后十年磨一剑,成为一名专家教师。——这是一名教师从新教师到专家教师的成长历程,也是一名教师顺着阶梯不断追求,探索,执着攀登的过程。

人活着必须要有追求,如果没有追求,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将会迷失自己,会活的很空虚,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我现在的人生目标就是做好一线优秀教师,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活出精彩。时光荏苒,我踏上教师岗位已有六年了,按胡谊教授的说法,自己已归为“经验教师”,可怎么都觉得自己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是缺少了些经验和智慧。觉得自己勉强还处在“合格”教师的行列,因此还要不断的努力,朝着优秀教师的方向前进!

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的过程,是一个形成自己教学观、学生观、教育观的过程。探索,就意味着你有进取的意识,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你是一个想不断超越自我的教师。一个有事业心和使 命感的教师,理当成为教育的不断探索者。

大教育家雨果曾说:“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断更新,它的视影不断变化。”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要执着追求,不断努力,只有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充满信心,提高对自身的要求,调整心态,触发自我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让自己远离“高原期”,并迈上一个个成功的阶梯。

10.读《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有感 篇十

《细节决定成败》,粗一看这题目,觉得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了,可是仔细一读这本书,却是深有感慨。作者在书中强调,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作细,做透,揭示了“细中见精”,“小中见大”,“富伟大于平凡”的道理。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旧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这段话指出了我们工作中的通病。再高的山都是由细土堆积而成,再大的河海也是由细流汇聚而成,再大的事都必须从小事做起,先做好每一件小事,大事才能顺利完成。

一个细节的忽略往往可以铸成大错,而一个细节的讲究,却可以带领我们走向成功。有鉴于此,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所说的:“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是做一些具体的、琐碎的、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

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在现实生活中,细节往往被我们忽略,事实上,许多错误的发生都是由于当事人忽视了一些细节而造成的,如果在事前能关注一下那些细节,好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重视细节其实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对我们来说,我们要转变观念,改变作风,变不重视细节为重视细节;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做好每一个细节,那么我们的单位就会取得成功。

细节在我们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我们可能因为对它的注重而使自己抓住很多的机会,从而体现自身的价值,修复自己的人生,完善自己的品格。品味细节,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年,我们会更强大,因为成绩与荣誉是一点一滴堆积起来的。没有小的成功,就没有大的收获。细节是生活与事业中一些很小的闪光点,但它的作用却不可低估。有些人奉行做大事,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胜人一筹,从而忽视细节,结果不但没有提升自己,反而更加失败。他们不明白,浩瀚的大海是由一滴滴水融汇而成,茂密的森林是千百棵树连接而成,骄人的业绩更是无数细小的成功凝聚而成。我们应把握生命中的细节,酝酿过程中的细节之美,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取得成功。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

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的工作,甚至即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但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对照自己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急待提高,在细节上多下功夫,使自己不断进步。

读《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有感

王玉香

上一篇:第二节拒绝校园暴力下一篇:长城导游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