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的思考

2024-09-19

对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的思考(精选13篇)

1.对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的思考 篇一

对青年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

当前,一批批青年人进入了干部队伍,正确把握青年干部理想信念的现状,仔细分析其影响因素,正确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对党和国家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青年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青年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需要。

青年干部一直生活在温暖的家庭和舒适的象牙塔中,这种情况下,原来为理想拼搏奋斗的勇气,相对于牢固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显得单薄、乏力。理想信念对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主导和统领的作用。爱因斯坦说:“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无敌的物质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因此,必须加强对青年干部的社会主义理想、共产主义信念的教育,让他们学会脚踏实地地为理想而勤奋工作,这样才能培养他们塑造完美健康的人格,走好未来的人生道路。

(二)加强青年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是应对复杂社会环境的需要。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青年干部的精神世界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因此,必须引导他们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联 系在一起,树立通过为人民服务和为事业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的信念。

(三)加强青年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是满足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

一定意义上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国家的发展就有希望。要保证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青年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青年干部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而理想信念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引导着他们的思想和人生的前进方向。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政治教育时必须下真功夫、花大力气,引导他们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

二、青年干部理想信念的时代影响

(一)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的负面作用。

当今时代,整个社会的运行都搭上了互联网快车。但是,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善恶共存,加上国内外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散布反动言论,甚至对社会热点、难点和敏感新闻进行炒作,误导舆论,对青年干部的影响很大。特别是近两年,自媒体的火热兴起,网络舆论管理难度增大,负面信息的传播呈显著上升态势,青年干部的理想信念不可避免地遭到不良信息的侵袭。

(二)大众理想信念迷失的消极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理想信念发生了改变,甚至一些人的理想信念发生迷失,他们不再信仰共产主义,这其中也包括一些党员干部。他们背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崇拜金钱、迷信鬼神,这些现象对青年干部影响是巨大的。由于青年干部都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成长的,社会大众理想信念的迷失,特别是身边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迷失必然会在他们的精神世界打下烙印,影响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西方社会价值目标的思想干扰。

在当前开放的环境下,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政治观、人权观、金钱观等将不可避免地侵袭、毒化和影响人们的思想。同时,市场经济追逐利益的特点与种种资产阶级思想交织在一起,“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等拜金主义思想使部分人理想淡化、信念动摇、价值观扭曲。这给青年干部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思想上带来了干扰。

三、增强青年干部理想信念的措施

(一)坚持系统的理论灌输。

理论灌输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根本方法。列宁在《怎么办》中强调,灌输原则就是用共产主义思想充实人民群众的头脑,丰富精神世界。理论灌输是培养青年干部理想信念的重要手段,是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阴谋的需要,也是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滋生的需要。在对青年干部进行理 想信念教育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讲授,要通过反复灌输、耐心教育让他们全面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理解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内涵。从而使他们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

(二)进行科学的思想引导。

思想引导是将基本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手段。当前,青年干部在工作、学习等动机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动机上的问题会导致其思想上出现错误,甚至导致不良行为。因此,必须强化对青年干部的思想引导,要让他们不仅仅是认知了解与相信共产主义,更要从内心深处产生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向往与憧憬。要积极占领青年干部思想教育主阵地,以现代社会为背景,以成长成才为指向,积极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心,自觉自发地拥护社会主义建设,果断地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袭。

(三)组织直观的实践教学。

组织青年干部到工厂、企业等实地考察,到博物馆、纪念馆进行参观,可以让他们直接感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真真切切地感受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明明白白认识到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支持党在现阶段的政策和方针路线。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增进对历史的了解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觉地将我国优良传统和进取精神融入到工作和生 活实践中来,增强他们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和为人们服务的观念。

(四)开展有力的组织引领。

基层党支部是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龙头,在加强和改进青年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近今年,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丰富开展,基层党支部在青年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基层党支部要借助教育东风,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充分发挥政治导向作用,开辟多渠道,探索新方法,引导他们牢固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念。要针对青年干部的特点,大力宣传先进榜样的模范作用,通过学习先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对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的思考 篇二

关键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思考

0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 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 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指人们向往、追求和奋斗的根本目标, 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 更是一个人进行各种行为的支撑和动力。对一个人来说, 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 就会失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就如何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作粗浅探讨。

1 当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时下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 牢记党的宗旨, 带头加强党性修养, 在平时工作中兢兢业业, 忘我工作, 在本职工作中沤心历血, 取得了卓著的业绩, 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和认可。但是部分党员没有与时俱进的意识, 学习不够积极, 党性意识不够强, 工作不够主动, 生活上不够检点等消极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1) 是思想上缺乏坚定性。对实现目标心存疑虑, 对企业的改革、发展大局漠不关心, 经不起新形势的考验, 少数党员把享受、攀位、拉关系、捞实惠当作了自己奋斗的目标。尤其是三十到四十岁左右的党员干部, 理想和信念较淡薄, 有的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追逐个人利益、追逐金钱的经济, 加之理想和现实的反差, 使他们感到迷惘, 于是认为理想再崇高, 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崇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与己无关。

(2) 是学习主动性不强, 学习氛围不够浓厚。部分党员中时下存在着“不想学”“学不进”“没东西可学”等可怕想法, 严重影响着其学习的主动性, 再加上周围学习氛围不够浓厚, 学习内容形式单一, 载体呆板等, 造成了部分党员干部学习偏少, 理论素养缺乏, 专业知识没有更新。

(3) 是行动上缺乏表率性。也有一些党员, 虽有共产党员之名, 理想信念却滑坡, 把自已当作一名普通群众, 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 个别党员甚至计较个人得失, 见利益就抢, 遇事能躲则躲, 工作能放则放, 所作所为与共产党员的要求背道而驰。

(4) 是工作上缺乏主动性。极少数党员认为企业是国有的, 没有主人翁意识, 重活累活不愿干。

(5) 是生活上缺乏自觉性和约束性, 引发精神颓废, 面貌不佳。有些党员在工作上表现不错, 而在八小时以外就不拘小节, 吃吃喝喝, 甚至迷于玩牌、打麻将等赌博恶习, 往往玩到半夜, 影响第二天上班, 谈不上事业心及工作责任感;也有的党员干部恋上了近年来流行的“网上游戏““偷菜”“QQ聊天”等, 还经常利用上班的宝贵时间耗在这无意义的网络空间, 更说不上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等, 丢掉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损害了党员的良好形象。

2 当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 党员干部的思想形态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 理想信念也面临较大的挑战, 出现了一些新的表现形式。

(1) 部分党员干部价值取向普遍比较现实。社会的发展变化, “一切向钱看”的信仰危机和社会腐败现象, 促使某些党员干部想法越来越现实, 讲得最多的、最关心的是工资、奖金、福利、待遇, 而讲理想、讲奉献却越来越远。例如, 物价上涨过快, 买不起房子, 分配不公, 贫富差距的拉大, 腐败现象蔓延以及各种违法犯罪频频发生等一系列社会现象和真实写照, 显现出根理想信念教育的紧迫性。

(2) 思想活跃。过去, 一直把那些老实听话的党员干部视为好同志, 提级、评先总是从这些人中考虑。现在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党员干部的思想更加活跃, 他们认为, 老实听话是无能的表现, 对领导讲的话也不能盲目信从, 要加以思索和分析, 正确的就执行, 不正确的就要提出意见和建议, 并认为这才是对领导、对集体负责的态度。

(3) 心理浮躁。有的党员干部急功近利思想强烈, 心理浮躁, 他们对所追求的一切都赋予很高的期望值, 认为读了十多年的书, 现在应该是实现自己期望值的时候了, 希望自己的劳动工资, 能达到原来自己设定的收入目标, 否则就怨天尤人、消极应付工作。

3 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雷锋同志曾说过: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事业中。而莲花, 出淤泥而不染, 浊清廉而不妖, 受到人们的赞扬和歌颂, 在当今也被引用为廉洁自律的象征, 它时刻提醒着我们, 无论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都要做到“干干净净做事, 清清白白做人!”正有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式的优秀党员, 他们勤奋工作, 无私无畏, 赢得了群众的真心爱戴。

从那几方面入手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学习、培养成高尚情操, 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荣辱观和苦乐观, 加强廉洁自律等, 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

(1) 要树立学习的观念。文化素养和技术本领是新时期赋予我们党员的一项重要职责。岗位需要技能, 干事需要本领。

加强学习, 提升自己的修养。理论学习是比较枯躁无味的, 首先要培养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只要真心想学, 就一定有时间, 就一定能知不足, 从学习中领悟, 就能有收获。同时还要注重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 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法律知识淡薄是现在很多年青党员干部的通病。一些人的腐化堕落与其原则性的丧失、无视党纪国法是分不开的, 很多人在触犯了法律之后才后悔莫及“我不知道这也违法”。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 成为坚持和执行法律法规的模范。要提高自己的品味, 要摆脱低级趣味, 不要整天沉醉在网络、电视上, 因为那会消磨人的意志, 甚至让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应当静下心来, 从浮躁中解脱出来, 虚心地、认认真真地学习, 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 只有不断的学习, 才能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才能从心里筑就廉洁从业的道德防线。

(2) 要培养健康向上的品德。一个人有了突出的能力, 还一定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能力再强, 不用于正道, 对于党、对于人民来说意味着一种灾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通过加强修养, 致力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 以此来体现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一名党员思想纯洁跟其家庭教育、人生经历、周围环境等有极大影响, 但最根本是个人理想信念所左右。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在少年时期就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为今后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为之奋斗一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员工业余时间有自己能想去、能去的活动场所, 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消除职工群众的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和压力感等不良情绪, 营造一个员工愉快工作的环境和氛围, 让职工群众不仅物质生活上感到富足, 而且在精神上感到愉快。

(3) 要端正对待名利的态度。确实, 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都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中。笔者认为,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 共产党员如果能在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 立足本职争先进,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为企业和谐、稳步、持续发展, 做出共产党员应有的贡献, 同样也能让党性闪光。党员只有树立了崇高的政治荣誉感和强烈的责任感, 才会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强大精神动力, 才会有强大的奉献精神, 才会有党员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和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度。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是共产党员处理利益问题的根本原则, 也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能不能过好名利关, 是检验一个领导干部思想觉悟、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高低的基本标志。我们每个同志无论职位多高, 成绩多大, 都是党组织中的普通一员, 不能游离于组织之外, 更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

(4) 要强化廉洁从业意识。部分党员年轻, 物资基础较薄弱, 也有某些干部法律法规意识较淡薄, 对待金钱和物质诱惑免疫力较低。近几年新颁布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 明确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廉洁从业行为规范, 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侵害公共利益、职务消费和作风建设等五大方面, 向领导人员明确提出了“禁令”。党员干部要把住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底线, 严肃生活态度。切实抓好作风建设, 改进工作作风, 提高工作效率, 党风廉政建设, 领导干部自律是关键, 通过一系列的自律行为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矩“工作圈”, 避免腐败乘虚而入, 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 不要为自己个人利益而随意提供便利条件, 使反腐倡廉成为一种自然、成为一种必然, 使廉洁从业成为一种共识、一种共为。

4 结语

3.对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现状;问题 措施

前 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工作。尤其是近几年我党开展的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都能深入基层,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农村党员干部是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农村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培训工作的助推程度。然而,在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中,笔者发现,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还存在着内容较单一、时间不合理、方式较落后的问题,尤其是培训方式的滞后,严重影响着培训的效果。笔者也是从增强培训效果的角度出发,就富县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一、富县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基本现状

富县辖八镇五乡,251个行政村,有农村党员干部6078名,占全县党员总人数的63%以上。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1429人,36岁至45岁1287人,46岁到54岁1201人,55岁至59岁699人、 60岁以上1462人,分别占23.5%、21.2%、19.7%、11.5%和24.1%,整体年龄稍显老化;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619人, 中专学历330人、高中、中技学历1426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703人, 四个学历档次人数分别占10.2%、5.56%、23.4%、60.8%,文化水平明显偏低。

近几年,我县以提高自身素质和治富能力为目标,对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改进和创新。

1.改进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方法。为了增强培训效果,我县在尊重客观实际的前提下,积极改进组织形式和创新教学方法。一是“下乡宣讲”与“来县集训”相结合。每年初,县委组织部都要组建宣讲团进行巡回宣讲,其成员一般由县委党校理论教师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根据各乡镇产业特色,分组进行宣讲。比如,富县塬面乡镇多是苹果栽培,在这一组中就要求县果业局技术人员下乡讲解,而在川道乡镇中,邀请县蔬菜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中省市相关的会议精神传达会或者理论热点的专题讲解,都是采取来县集训的方式。两种学习的组织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理论培训与技术培训相结合。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根据培训对象,采取“理论加技术”的方式,增强培训效果。三是本县培训与外出培训相结合。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富县组织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负责人到安塞等地进行学习考察。

2.改进培训手段,优化教学方法。一是注重实践教学。根据各乡镇产业特点,适时从相关单位抽调专业人员进行实地教学。如从果树的修剪、掐花、套袋到卸袋、卸果、装箱的过程,都会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讲解,使理论和实践达到了统一。二是以学员为中心,真正做到为民服务。合理分配技术人员,根据各乡镇产业化程度,派出技术指导员,随时随地随叫随到。

3.建立健全学习管理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建立健全了领导责任机制。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由组织部门抓总,涉农部门配合,乡镇党委实施,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年初制定全年培训计划,层层落实责任,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县委组织部根据各乡镇的培训计划,建立监督考核制度,进行实时监督检查。在各乡镇集中培训期间,派干部跟班督学,全面了解掌握培训情况和党员干部学习表现,建立学习档案,并将其作为个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重视不够。一方面,部分乡镇和部门“为培训而培训”的思想,严重影响着培训的效果。50%以上的乡镇都是为了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而进行培训,只看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只强调培训的人数和次数,而忽视培训的效果。另一方面,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对培训工作热情不高,这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的文化基础较低。我县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中,学历在初中及以下人员的比例高达60.8%,他们由于知识基础薄弱,

在学习现代农业知识时显得力不从心,理解上有难度,使他们觉得“学不会”,导致学习培训的热情不高。二是部分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与农村党员干部的实际生产生活联系不紧密。通调查发现,有50%的农村党员干部认为,有些专题内容很好,讲解的也很生动,但唯一的缺点就是与他们的生产生活离的较远,使他们感到学习的内容“没有用”,从而导致学习热情不高。三是传统的讲授式的培训形式与农村党员干部多元化的学习期望不适应。当前我们很多的干部培训,依然是传统的、呆板的讲授式教学,使学员感到学习形式“没意思”,对培训失去了兴趣,导致热情不高。四是培训时间与农村的生产时间相冲突。在农忙时间安排的培训,不论是到课率还是考试合格率,都明显的较低。拿塬面苹果来说,作业时限性很强,一旦错过,就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从见效速度上使他们感到学习“没利益”,从而导致学习热情不高。

2.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新农村建设以来,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发挥致富领头羊的作用,各级基层组织都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培训工作。 但不少教育培训都是按照上级的安排进行,在与当地实际结合上欠下功夫,把培训当作一项任务应付了之,使教育培训流于“走过场”。即使县级开展的教育培训,在内容的选择上,往往也只能从形势需要出发,使得不能满足干部个性化培训要求的问题长期存在。二是内容的深度不够。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是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致富的骨干力量,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但由于受传统培训思想的影响,目前教育培训仍以思想政治教育、会议精神传达、业务培训为主,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理论、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等培训较少,即使有这方面的内容,也是“旧话重提”,创新不够,深入不够。不少干部因素质不全面,直接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三是内容的“含金量”不足。农村的发展关系到富县的全面发展,所以经济工作是农村工作的中心,作为农村党员干部必须是经济工作的“能手”。而富县农村党员干部的现状是:他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科技知识知之甚少,当不了当前农村经济工作的“能手”。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教育培训工作跟不上,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不强,培训内容“含金量”低。四是新技术的培训较少。

3.培训形式较单一。一是集中培训多,分类培训少。近几年,我县的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往往是集体参加,由于参加对象的学历、年龄等不同,他们的培训需求也不同,但这种集中培训不能根据不同对象,开展较为深入的培训。二是培训形式单一。一直以来,我县的教育培训总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从理论到理论,这种培训往往不能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三是虽然建立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但使用率较低。

4.培训资源较匮乏。一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目前,富县没有一所专门的县级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县一级的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任务往往由县委党校承担。而目前党校在师资力量上相对薄弱,没有专职研究农村工作的教师,加之财力的有限,师资队伍接受再培训的机会不多,这种现状严重影响着培训效果;在乡镇一级的培训中,缺少专业的师资力量,甚至有些乡镇没有固定的培训场所,乡镇培训也仅仅是“读读报、念念书、聊聊天、吃吃饭”的一种状态。二是教学设备和设施不能满足培训的需要。乡镇作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的主阵地,教学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培训需求。笔者被多次抽调下乡作过宣讲,深深体会到有些乡镇培训条件的艰苦,冬天按道理说是农闲时间,应该多开展一些培训活动,而我们有些乡镇的培训场地是冰冰冷冷,甚至偌大的教室里只有一台电暖气。就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了。三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利用率低。虽然很多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已开通,但村级的网络覆盖率很低,有效利用率更低。

5.培训经费存在不足。富县是个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增长缓慢,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培训经费存在严重不足。在学习培训这个“见利见效”不明显的事情上,大多数党员干部都有“能溜则溜,能不去则不去”的思想。

三、结合富县实际,改进教育培训方式

(一)合理确定教育培训内容

根据富县各个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围绕主导产业和地域性的特色产业精选培训内容;要因人制宜,根据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的不同,合理确定培训内容;要因时制宜,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紧扣党委政府阶段性的中心工作合理确定培训内容。总结起来,就是农村党员干部最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什么最有用就培训什么,最缺少什么就补什么。

(二)改进教育培训方式

要把农村党员干部作为中心,改革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尝试“菜单式”教学。县级或乡镇培训机构,对教师的专题作以整理,列出菜单,在确定培训对象后,在办班培训前,让学员进行选择,对其感兴趣、想了解、对生产生活有帮助的课题进行专题辅导。第二、尝试”经验教学”。我县在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往往重视的是教师理论传授,而忽视实践经验教学。在改进教育培训方式上,我们可以尝试经验教学,让优秀的致富能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带头人以及有一技之长的先进党员干部进行“现身说法”,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培训的效果。第三、重视“实践教学”。农村党员干部最关心的就是如何能提高生产能力,增加经济收入。所以我们的培训也以其致富奔小康为最终目的,这就要求把“实践操作”作为重心工作来抓,因此“实践教学”显的非常重要。在今后的教育培训中,可以把更多的技术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在亲手操作中增强技能,让理论与实践得到完美结合。第四、重视“考察教学”。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尝试让学员走出课堂,适时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外出学习,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和感悟,增长见识,把外地先进的治村、致富经验带回来,为我所用。第五、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尝试更多的运用电化教学,把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示给学员。建立富县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区域网,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增加学习的选择空间。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要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从县乡党校的实际出发,可以通过内部挖潜,落实专人搞农村工作,同时可以外聘一些当地“土专家”和经验丰富的能人,配强师资队伍,提高师资水平;也可以通过加大对现有师资的培训力度提高师资水平;可以尝试聘请外地经济能人和技术人才。如富县苹果与洛川苹果在外观上不相上下,但在外界知晓率、果品销售额和果品优质量上却存在很大差异,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聘请洛川的专家进行讲学,以提高我县的苹果质量。

(四)合理安排培训时间

在农忙时尽量不培训或缩短培训时间,而在农闲时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切实做到“冬闲人不闲”,这样一方面可以填补其“不打牌干什么”的空闲时间,另一方面也能提高他们的知识素养和技术能力。

(五)整合培训设备和设施

可以在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建立联合培训制度,形成资源共享机制,灵活运用现有资源,促进培训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的多向流动和有效共享。

(六)建立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强化监督考核

4.对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的思考 篇四

教育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李 成

早在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针对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应负的责任就明确指出:“对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严重违法违纪知情不管的,责令其辞职或者对其免职;包庇、纵容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中纪委在党的十六届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八项要求”的第五条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允许他们利用本人的影响谋取私利”。江苏省委、省政府2003年1月印发的《关于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暂行办法》中,也对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作为从中央国家机关到基层乡镇机关工作人员的一部分,为何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并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备受各级党组织以及社会各届广泛关注,不得不令人们去深入思考。如何加强对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监督与管理,已经成为新时期组织工作和纪检监察工作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队伍素质状况 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主要是指各级机关中直接为领导干部服务的办公室(厅)主任、秘书、驾驶员、公勤员及其他服务人员。这部分人员一般都是经过各级组织部门的严格考察后才调入领导干部身边工作的,应该说他们的综合素质基础普遍要高于其他工作人员群体。他们是领导干部的直接助手,既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一部分,又与党政机关普通工作人员有所区别。他们的工作是党政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日常言行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的形象,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威信。特别是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领导部门,领导干部职数较多、有的职位较高,其办公室工作人员直接服务领导,工作更特殊,职责更光荣。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公正的标准来衡量当前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队伍素质状况,应该说他们绝大多数、甚至99%以上是好的,特别是广大秘书工作者,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勤恳工作,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其总体特征主要表现“两高两强”:一是政治觉悟较高。由于工作性质所定,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他们政治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坚持原则,善于站在全局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同时,具有一定的牺牲精神和忍辱负重的品格。二是学业水平较高。有关调查表明,90%以上的办公室(厅)主任和现职文秘人员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县级以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秘书基本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理论功底扎实。近年来,在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且所学专业以文科居多。三是业务能力较强。为领导服务的工作特点使他们常常得到领导更多的影响、指导和言传身教,普遍能够对自己和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办公室(厅)主任和大多数文秘人员都是一专多能、独挡一面,工作上精益求精、果断干练,能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四是适应能力较强。职业的特点使他们常常处于一种突发性、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交融于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和协调之中,因而大多数工作人员,尤其是文秘人员在实践中自然磨练出自我调节心态、处理复杂矛盾、克服多种心理障碍,以及果断自如应变的能力,从而培养起坚强的意志,能经受住各种困难的考验。

但是,由于受到各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侵蚀,加之极少部分人自我放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和党性修养,这几年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号称“上海第一秘”、上海社保基金案件主要涉案人员之一的原宝山区区长秦裕,问题就始于为陈良宇做秘书期间。上海市纪委在向党代会做的工作报告中也特别提到,对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的监督要求不严格、措施不得力、工作不到位是近几年该市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事实一再说明,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加强对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二、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容易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各种腐朽思想的干扰,在领导干部身边工作的人员,因其所处岗位的特殊性,如果领导者不加强教育和管理,工作人员再自我放松要求,降低标准,极易产生以下问题:

一是轻理论学习能力下降。“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开拓视野,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形势需要。为领导服务的工作事务繁、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能用于学习和处理个人事务的时间确实较少,但绝不能因此就把自己陷于一般性的接待应酬之中,不去挤时间用于学习,进行理论更新。有的同志认为自己毕业于名牌大学,头脑聪明,功底扎实,业务熟练,就放松了对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政治理论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更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工作者,缺乏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甚至在某些场合下出现与党的路线方针不一致的言行,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和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逞个人威风以势压人。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的工作是上承下达,沟通左右,是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领导机关的门面和窗口,群众看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的作风,往往首先或直接接触的是他们。个别工作人员宗旨意识淡薄,自以为其身份特殊,高人一等,摆不正自身位臵,对待群众盛气凌人,到下属单位和基层摆架子、逞威风,口大气粗,目中无人,完全忘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号称“河北第一秘”的李真在担任程维高的秘书时,作风霸道,飞扬跋扈,动不动就“摆谱”训人,俨然是“二书记”。他对一位严格要求他的秘书长心怀不满,曾对这位秘书长说,“你当秘书长,还不是我一句话”。他把自己放在一个“至高无上”的位臵,常常摆出一种“俯就”的姿态与市县甚至厅局级领导干部谈话。

三是扛领导旗号为已谋利。个别人凭借自己在领导干部身边工作的特殊条件,“狐假虎威”,借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名义,乱拉关系,徇私舞弊。如到下属单位吃拿要,接受下属单位“敬贡”的贵重礼品,或要求下属单位解决家属、亲友就业、调动、晋升及承揽工程等问题。陈希同的秘书陈健,向下属单位要了7套住房,分别送给岳父、岳母及妻妹居住。李真在担任秘书期间,多次使用他人提供的信用卡搞个人消费,收受各类金银玉器等贵重物品价值115.1万元。为帮前任秘书吴庆五经商,还打着领导招牌,又是申请贷款、又是争取国债资金,为吴庆五侵吞国有资产大开方便之门,使数以千万的国有资产流入了个人私囊。

四是钻管理漏洞冒支滥领。有的为领导干部服务的驾驶员不仅公车私用,而且想方设法多报燃料费,与修理厂相勾结虚报修理费,更有甚者,在行车路上转卖公车燃料。还有的人以领导干部名义,用公款大吃大喝,搞高标准消费,甚至虚开发票或收受商家回扣。这些行为不仅使公有资产蒙受损失,也败坏了社会风气,更败坏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五是欠个人修养挑拨离间。个别工作人员不注意个人修养,不是把精力放在工作上,而是唯恐天下不乱,一有机会就在领导面前说三道四,评东论西,无中生有,搬弄是非,制造矛盾,挑拨领导与领导、领导与下级之间的关系,甚至有的还为领导干部决策出馊主意,想歪点子,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六是泄党政机密获取回报。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关系,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特别是文秘人员,接触党和国家的大量机密。社会上少数别有用心或怀着各种企图的人,往往千方百计与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接触,通过种种方式探听各种秘密信息。个别工作人员因利益驱使或出于所谓的“哥们义气”,窃听或擅自复印、摘抄有关机要文件和内容机密情况,向家属、亲友或其他关系人泄露,获取不正当利益回报。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对自己要求不够高。不少同志放松自我世界观的改造,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作风,把握不住自己,耐不住寂寞,挡不住诱惑。二是组织上对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考察工作抓得不够紧。不敢管,怕管严了得罪领导干部及其身边工作人员,对自己和单位的工作不利;不愿管,因为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岗位涉密较多,不好过多过问;不便管,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工作流动性大,对其行踪和行为组织不容易掌握。三是有的领导干部对身边工作人员的要求不够严。重使用、轻教育,或者是有教育、无监督。只用不教、不管,有的甚至是失教、失察。

三、加强对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教育管理的措施建议 有效解决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中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必须针对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的特点,坚持思想教育为先,制度规范为主,管理监督并重,切实加大违纪违规行为查处力度。

(一)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坚持对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正身,如正人何?”、“子率以正,孰敢不正?”意思是说,领导者要以身作则,起模范作用。自身做好了,即使不对别人作要求,别人也会仿照你去做好;自身做不到、做不好,即使对别人作再多的要求,别人也不会服从。领导干部既是身边工作人员的直接领导,又是身边工作人员言传身教的老师。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廉政勤政,对身边工作人员是最好的示范和教育。正所谓“近朱者赤”,有什么样的领导干部就能带出什么样的工作人员。如果说“身边人”有什么“特殊”的话,只能是要求更严格,言行更检点。“严是爱,纵是害”这条经验对家属子女如此,对朝夕相处的“身边人”同样适用。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原则,廉洁自律,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为身边的工作人员做好榜样、当好表率。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约束。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如何确保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安分守己,不谋取非法利益,除正面教育,提高其自身素质外,关键还是靠制度规范。要大力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以规章管理人,以制度约束人、监督人、激励人。

一是建立健全选人用人制度。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担负着比机关一般工作人员更繁重、更严谨的工作任务,因此对他们的要求也更高、更严。调配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制度和规定的条件,对照“忠诚坚定,经得起政治考验;甘于奉献,耐得住艰苦磨练;廉洁自律,抗得住各种诱惑;业务精湛,担得起服务重任”的要求,经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审查后使用,防止选“关系人”或只听某些领导的个人意见选人用人。

二是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对工作人员实行考核和奖惩制度及谈话制度,并规定他们“几不准”,勤打“预防针”。每月一讲评、每半年一小结,年终对照各项管理规定,按照“德、能、勤、绩、廉”的考核标准,采取个人自评、同事互评、领导点评、组织确认的方式进行考核。必要时,考核人员可向领导分管的下属单位进行无记名问卷测评,并及时向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反馈考核结果。对表现好的予以表扬、奖励、晋级,对表现不好的要给予批评、教育,不适合的要及时调整工作岗位。

三是建立健全日常工作制度。量身定做适合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实际的学习、保密、会议汇报、经费审核使用、车辆管理等相关工作制度。如在车辆管理方面,还应细化健全派车单制度、按里程计发燃料制度和车辆大修申报审批制度等,真正做到出车有登记、行车有标准、维修有依据。

四是建立健全思想汇报制度。工作人员凡是中共党员的,必须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参加组织活动,定期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工作和思想情况,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要带头执行个人与家庭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五是建立健全岗位轮换制度。建立并实行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民主推荐、定期轮换和规范管理制度,以解决“身边人”的专职化、固定化,使两者之间的“距离过近”,容易形成利益共同体的问题。秘书、驾驶员在每位领导身边工作一般不超过3年,时间较长的,应进行岗位交流。领导干部调动,身边工作人员一般不得“随着走”,应由新单位调整安排。

六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问责制度。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一条就是要管好身边工作人员。对身边工作人员包庇纵容、放任不管、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领导干部自身的责任。

(三)加强日常教育引导,及时帮助解决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存在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每一名腐败分子的堕落无不是从思想道德防线开始的。因此,防治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谋取非法利益,减少和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也必须从思想教育和世界观改造抓起。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加强对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引导,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对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级领导干部与身边工作人员应经常开展谈心交心活动,深入了解他们经常在做什么、想什么、需要什么,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要在政治上给予关怀和帮助,工作上给予指导和检查,生活上按有关规定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从而让他们安心工作,切实担负起领导同志所赋予的工作责任,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实。在工作人员取得成绩或遇到困难时,领导干部和组织上要及时做好鼓励、安慰工作,防止产生骄傲自满或悲观失望的情绪;发现工作人员有违规苗头,要及时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建议有关部门作出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并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5.对加强干部岗位交流的思考 篇五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法》规定:“军官应当在不同的岗位或者不同单位之间进行交流”,并且规定了需要交流任职的时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可操作性。按照法律要求,加强岗位交流,必须符合部队实际,着眼培养干部的综合素质。

一、干部岗位交流的意义

(一)通过岗位交流可以提高干部的综

合素质。实践出真知,经历长才干,一次经历就是一个“老师”,一个岗位就是一所“学校”,多一次经历就长一次才干,多一个岗位就多一份成熟。人才的成长和才干的增长是有规律和周期的,因此一个人在同一岗位上不宜时间过长,适时调整那些优秀人才的岗位和职位,对于提高他们自身素质大有益处。

(二)通过岗位交流可以提高部队战斗力。注重综合知识,强调能力复合,是高技术条件下作战指挥和处突任务对指挥人员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各级指挥员不仅应是单一专业性人才,更应成为熟悉多种业务,具备多种能力的“全才”和“通才”。所以应从消防部队实战着眼,把干部放到多种岗位和环境中去使用,通过全面锻炼,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

(三)通过岗位交流可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调整交流干部是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其目的是改善干部结构,实现优化组合、优势互补。新岗位、新环境可以更好地调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优化单位内部人才群体配置,提高单位整体工作效率,实现干部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二、干部岗位交流的实施

(一)定好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作保障,好的方案也难出实效。因此干部岗位交流必须建立健全一套规范、科学和相对稳定的干部岗位交流制度,用良好的制度去选人、去用人,去管人。制度比人更合适,更科学,更可靠。

(二)科学运作。一要坚持标准,选准配强。要充分发扬民主,真正把那些思想政治可靠、业务能力强、文化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的优秀干部交流到新的工作岗位上来。二要扩大范围,广泛交流。要破除专业、部门的限制,跨领域、跨地域地选拔干部。大胆实行机关与基层岗位轮换,专业间岗位交流,跨职务交流,内地与边远地区部队之间交流。三要用前公示,走群众路线。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谁优谁劣,谁是干事业的,谁是做表面文章的,群众看得最清楚,群众最有发言权,所以要充分发扬民主,让群众说话,以公开求公正,真正把群众的意见纳入党委选人、用人的决策中。

(三)全程跟踪,加强督导。任何一项工作都有头有尾,具有过程性特点。有些工作落实不好,很重要一方面就是没有跟踪抓全程。岗位交流工作也必须坚持全程抓,抓循环,要从头抓到尾,抓出成效。要加强监督和指导的力度,经常检查新班子工作情况,积极帮助和解决他们在工作开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边检查边指导,边解决矛盾,尽快实现人与岗位的最佳组合。

(四)适时调整。干部岗位交流是在寻求动态与静态的契合点,寻求人与岗位的最佳结合。干部能力各有长短,多数干部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并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来。但是也有极少数干部进入角色慢,工作很难打开局面,与岗位不适应。对于这样的干部,要本着对事业对本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及时进行培训和教育,必要时予以调整。但此项工作必须在党委认真研究下慎重进行,以免造成岗位交流的随意性。

三、干部岗位交流应注意的问题

(一)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在岗位交流的过程当中,有些干部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我们有必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转变观念,心悦诚服地接受组织的安排,愉快地到新岗位上工作。

(二)做好培训工作。要坚持以会代训,领导传、帮、带等随机性的培训做法,同时要加强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的力度,特别是有计划地搞好对干部交流对象的超前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尽快步入工作角色,适应新的岗位。

(三)合理流动,保持稳定。要严格控制调整比例,防止队伍“大进大出”。任现职未满三年的,一般不作调整,并以此保证必要的岗位锻炼和经验积累。要重视解决好干部职务晋升与保持队伍相对稳定的矛盾,在任满最低任职年限后,特别优秀的,可采取越级提升或在现岗位上高配一职的办法,以调动工作积极性。

6.对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的思考 篇六

近年来,有的领导干部分别落马,存在的问题,一是这些领导干部自律意识淡薄,不愿接受监督;二是在同级班子成员中,有的碍于情面,不愿监督;三是下级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有些监督机制不完善,不利于监督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干部监督工作,本人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加强教育,增强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加强思想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政治思想素质,增强他们接受监督的自觉性,是干部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做好监督工作的基础。如何增强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一是要开展科学理论的灌输教育,打牢自我监督的思想基础;二是开展正面典型的宣传教育,强化自律的榜样作用;三是开展反面案件的警示教育。当前要以我州一些比较典型案例为教材,认真开展警示教育。通过教肓,进一步引导领导干牢固树立好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重、自省、自警、自律的自觉性。

二、完善制度,强化上级对下级的监督

上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应认真履行对下级领导干部教 1

育、监督、管理职责。重点监督下级是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是否勤政敬业,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是否为政清廉、严格自律。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一把手定期谈心制度、函询回复制度,使上级对下级监督经常化、制度化。建立健全惩戒制度,对那些工作不积极、群众意见大的干部,要及时发出诫勉通知,限期改正,对没有改正,甚至出现新问题的,要进行组织处理。建立领导干部不自觉接受监督的惩罚制度。

三、强化班子内部监督

加强领导干部监督,最重要的是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要坚决克服班子成员间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现象,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党性不讲私情,讲原则不讲关系,从关心爱护的角度出发进行监督,特别是围绕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正确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四、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

依靠群众加强时领导干部的监督是做好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保证。应积极拓宽渠道,建立健全群众对干部管理监督的参与机制,为广大干部群众监督领导干部创造条件。如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定期开展民主评议领导干部

活动;加强信访举报工作,认真接待来信来访,坚持领导接待日活动,强化信访督办和跟踪制度等等。这些措施可以扩大民主,强化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五、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

近些年来,许多领导干部违法违纪问题,大部分发生在经济领域,经济犯罪已成为腐败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进行监督的手段,对领导干部行使事权、财权进行监督和审计。对经济犯罪案件高发区,如建筑、土地审批、贷款等政策性较强的领域,严格抓好中央、省、市各项规定的落实。

安龙县纪委党建室

7.对干部政绩考核的一些思考 篇七

关键词: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评价办法

政绩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反映, 是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党和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干部政绩考核工作, 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干部政绩考核理论和体系, 培养和选拔了一大批卓越的领导干部, 他们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现行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干部考核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要解决当前干部考核体系中的问题, 应该从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立多元评价主体等几个途径来完善考核领导干部的科学体系。

一、现行干部政绩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我国党政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工作朝着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的方向逐渐步入规范化的轨道, 干部队伍建设成绩斐然。然而, 面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目前我国干部政绩考核机制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 政绩考核体系缺乏系统性。主要表现:一是已出台的若干考核规定和办法, 彼此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没有以政绩考核为中心紧密配合, 从而形成一个系统, 发挥整体合力。二是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考核内容虽涵盖“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 但指标过粗, 比较笼统, 没有明确评判标准。造成了现实中的政绩考核重经济指标, 轻其他指标。三是政绩考核评价的方法、手段还相对单一, 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作为保障, 考核程序没有规范化, 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 政绩考核过程缺乏连续性。现有的政绩考核评价主要集中在严把“入口关”上, 对提拔使用高度重视, 但对在职干部任期内政绩的考核相对薄弱。尤其是长期以来, 组织部门存在着“不换届不考察、不提拔不考察、不调整不考察”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这种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直接导致的结果是, 到了换届、提拔、调整时突击考察, 缺乏对考察对象深入细致的了解, 难免会出现把考核对象的近期工作成绩作为考核依据的“近因效应”, 以及因考核对象某一时的言行而产生的“晕轮效应”。

(三) 政绩考核方式缺乏可操作性。有些政绩考核办法和标准规定的过于原则, 弹性太大, 随意性较强, 有的考核项目粗而不细, 考核者很难把握, 考核过程的主观性较强, 考核结果难以做到客观、准确。比如, 提出“既要重视民主推荐结果, 又不能简单地以票取人”, 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把握尺度;比如, 组织协调能力强否没有明确地标准;工作成绩“好”、“较好”和“一般”的标准无法确定。

(四) 政绩考核结果缺乏可比较性。对显绩与潜绩、真绩与败绩的认定比较困难, 难以区分班子政绩与个人政绩、前任政绩与后任政绩, 不能对取得政绩的过程、成本和环境进行客观的分析。不同人的考核结果之间很难进行客观、准确的比较, 得不出上下优劣的评价。直接表现就是干部材料千篇一律, 难以体现差异。

(五) 考核结果运用缺乏科学性。有的地方没有看政绩用干部, 而是搞平衡、搞照顾, 考核与使用脱节。有的地方虽然强调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升降奖惩的重要依据, 但对实绩突出的应给予什么样的奖励, 实绩一般和较差的应如何鞭策和处理, 缺乏统一的尺度和具体的硬性措施, 使考核结果的运用缺乏科学性。

二、当前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难点

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作, 其之所以困难, 有着深层次的, 通常不为人所关注的基于党政干部工作特点的原因。在实际的工作中, 主要有以下几个难点。

(一) 领导干部的隐性政绩难以考核。

由于领导干部的工作大多属于团队工作的范畴, 而团队工作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从集体政绩中分离个人政绩的困难。同时, 有的领导干部为了当地的长远发展, 注重基础投入和项目的引进, 在任时没有受益, 但是离任后, 逐渐地显示出效益, 这正是所谓的“隐性政绩”, 然而当时考核却看不到什么明显的政绩。说他隐性政绩有多大, 很难确定, 也很难考核。

(二) 领导干部的短期行为难把握。

有的领导干部在短期内为实现个人的政治目的, 违背科学的发展观, 急功近利, 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这种情况说起来容易, 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把握。

三、进一步完善干部政绩考核的几点思考

(一) 健全考核内容, 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 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经济发展涉及到经济增长、经济发展质量和结构、经济发展的结果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社会发展要重点针对当前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内容。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政治文明建设要以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其次, 健全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既要根据区域特点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标准, 更要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统一化、规范化。同时, 还需要考虑到其操作性和经济性, 对政绩成本进行分析, 不仅要看取得的政绩, 而且要看创造政绩的目的和为谁创造政绩, 并对为取得政绩所付出的投入和代价进行计量和对比。第一是政绩的经济成本。政绩的经济成本应该和取得的政绩成反比。第二是社会成本。我们应该遵循效益优先原则, 通过效益看成本。第三是资源和环境成本。只有将资源和环境纳入政绩成本分析中, 才能促使党政领导干部对资源和环境负责, 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第四是民生成本。将民生成本引入政绩成本的分析之中, 可以提高党政领导干部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度, 有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整体进步。

(二) 探索社会公众评价机制, 设立多元评价主体。

一是针对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作为单一政绩考核主体产生的封闭式的“官考官”的考核机制, 应该设立多元考核主体, 实行上级组织、民众和中介机构这三个考核主体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进行考核。二是人民群众与上级组织、广大干部对被考核对象关注的侧重点不同, 他们与被考核的领导干部之间往往很少存在私利纠葛、派系纽带、情感倾向等错综复杂的关系, 而更加关心的是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民生问题。在现实中, 民生问题解决的好, 人民群众对创造这些隐性政绩的党政领导干部的评价就会高, 反之则低。因此, 将民众纳入政绩考核的主体, 可以有效地遏制官僚主义、弄虚作假。三是将中介机构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主体之一, 是指中介机构秉承公正、公平、严谨、专业的宗旨, 使用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考核方法, 对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进行认真、规范的审查和检测。中介机构与政绩的创造者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 因此, 与上级组织和民众两个考核主体比较而言, 身份更加简单, 方法更加科学, 态度更加端正, 考核结果也更具有可信性。

(三) 以动态考核为主, 把动态考核与静态考核相结合。

动态考核是指跟踪式和阶段式的考核, 是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努力进行考察;静态考核是指年终考核, 是对党政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工作成果进行考核。首先, 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的本意就是要考察干部工作能力的强弱和投入工作的努力程度的大小。决定领导干部工作成果的因素无非两个:一是主观因素, 即本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努力;二是客观因素, 即工作环境、工作基础、工作条件等。客观因素是领导干部个人无法控制的, 由此带来的政绩与干部本人无关, 考核必须把政绩的客观因素分离出去, 从而界定干部主观因素形成的政绩。其次, 工作能力和工作努力是决定工作成果的重要因素, 也可以作为衡量工作成果的重要指标。不同党政机关的工作性质是不同的, 其工作成果难以比较, 但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所投入的能力和努力是可以比较的。再者, 在考察干部工作能力和工作努力的基础上, 还必须同时重视对干部工作成果的考核。它是干部政绩的一项直接衡量指标, 是对过程考核的重要补充。对工作成果的考核有利于督促干部提高工作水平和投入, 消除道德风险, 减少渎职等重大工作失误。

(四) 以定性考核为主, 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定性考核是从本质上、总体上对领导干部是否坚定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在带领群众发展市场经济和致富达小康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是否遵纪守法、廉洁勤政等进行的判定和把握。有了定性考核结论, 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量的考核。定量考核是采用直观的、具体的量化方式, 对领导干部的政绩从量的角度更为准确、详细地进行考核。政绩考核主要涉及对考察对象工作能力、工作努力和工作成果进行“质”的判断和评价, 因而必须以定性考核为主。但是, 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质和量, 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同样, 领导干部的政绩既有确定的质的规定性, 又具有具体而鲜明的量的表现形态。同时定性考核存在精确性和可操作性较差的问题, 而定量考核方法却具有较强的精确性和可操作性。所以, 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 必须采取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五) 建立健全政绩考核的保障机制, 充分运用政绩考核结果。

一是建立政绩治假、防假机制, 防止出现“印象政绩”、“虚假政绩”。二是建立民主公开的政绩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政绩考核预告制、政绩公示制、政绩公议制、民主测评制、政绩考核结果反馈制、政绩考核申诉制, 增强政绩考核的透明度。同时, 要引进社会中介调查机构和新闻媒体等社会评价系统, 从第三者的角度对政绩进行评价和监督。三是建立政绩考核的技术支持机制。四是建立政绩考核监督约束机制。建立健全政绩考核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明确在政绩考核工作中考核主体、客体及各方当事人的职责、权限、义务、纪律等。五是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要把政绩考核的结果作为干部升降奖惩和教育培训的重要依据, 更好地发挥政绩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和用人导向作用。特别要处理好看政绩用干部和凭德才用干部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成栋.积极探索推进党政机关政绩考核工作.党政干部之友, 2006, 2

[2].李卫东.浅谈干部政绩考核的几个问题

[3].毕力夫.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的几点思考.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7, 1

8.对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培训;需求;调查;决策

做好商业银行干部培训工作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学习培训和考核体系,形成学习自愿、培训有效果双向互动的局面,对此,我们专门针对培训需求开展了问卷调查,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措施。

一、干部员工培训需求主要特点

(一)不同学识水平培训需求差异大。本科以上对金融新知识、新技能、计算机应用、写作及调研分析和沟通礼仪“五项技能”需求较多,分别在90%以上。本科以下五项技能需求均低于50%,这一群体多分布在操作性岗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本岗位工作已经处于适应期,导致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明显下降。

(二)培训要求呈现多样化。培训方式方面。62%的调查对象提出要外出到经济类大专院校等参加短期培训:73%的调查对象希望开展行级交流,到兄弟行及对口部门观摩学习、参观考察;45%的调查对象希望多开展专题辅导或案例分析,尤其是图文并茂或是现场再现。师资方面。79%的调查对象希望业务方面的培训授课人是身边的同事,尽量是本职岗位工作的业务骨干。25%的调查对象希望能聘请院校老师开展新知识讲座。38%的调查对象希望经常举办行领导开讲专题。理由是与业务骨干和行领导朝夕相处交流沟通方便、效果好,外请教授理论层次高、授课内容新鲜,能够多了解外面的信息。

(三)职工最关心培训项目效果。调查中,90%以上的调查对象,都不同程度的提出意见和建议,要求建立相关的考评工作制度,对每次的授课进行打分,通过评估哪些培训是否可以减少、哪些是否可以增加等等。

二、培训工作问题难点及成因分析

主要难点是开展培训与预期效果差距过大、干部职工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培训师资缺乏、激励不够、培训成效难以评估等。经过分析,主要原因有:一是工学矛盾较为突出。二是自有师资储备缺乏不能全面解决职工个体差异性培训需求。三是培训效果不好评估、效果不甚理想。四是职工知识、技能层次差距太大,难以满足个体培训需求愿望。

三、对策建议

(一)探索建立有效的培训需求调查和效果评估体系。

1.高度重视培训需求调研工作。

建立培训需求调查机制,完善培训规划。培训需求调研对于合理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培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活动开展之前如果没有很好地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完全按照上级的指令或仅凭自己或本部门员工的推断草率进行决策,结果就会出现培训的内容根本不是参加培训者所需要的,或者重复和以前内容完全相同的培训,从而陷入“为了培训而培训”的恶性循环,这样的培训在评估时学员往往会留下“内容重复、形式单调、收获不大”之类的意见,导致事倍功半。因此,要高度重视培训需求调研工作,将扎实开展培训需求调研作为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有效开展培训的前提和保证,通过调研,掌握员工的培训需求,合理制定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建立以部门为单位的培训需求提供制度,由其会议研究提供培训参考议题,人事部门结合总体工作要求和培训工作实际,统筹制定整体培训规划。年度中间,各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向人事部门提出培训新要求,与人事部门就培训工作事宜应进行不定期沟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培训工作计划:开展培训效果调查分析及调整。建立培训跟踪调查工作制度,采取设计相关指标项目、制定培训效果问卷等形式,收集培训实施效果信息,并对信息归纳、整理、系统分析,得出培训成本、培训实效及培训改进建议,及时反馈到各培训人员和相关部门,便于统筹下一年度培训规划。

2.挖掘整合内部人力资源,注重外出和引进方式培植师资。把智力引进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建立适合实际的培训师制度,搭建培训人才库。一是采取部门推荐或个人自荐、群众评价、绩效考核奖励等手段,鼓励和引导干部职工走上讲台,开展业务专长、新知识新技能等培训工作。二是安排一定数量有授课能力的员工,让他们带着授课任务参加学习,待返回后,组织其讲课,发挥培训一人带动、辐射一片或全行的效应,培养师資力量。三是邀请上级行相关部门的专家,发挥其了解金融工作的优势,实现引进来与职工沟通提高的目的。

3.完善措施,增强和提高培训的吸引力和实践效果。一是按照需求,重点采取课题方式安排培训内容,做到整体内容既要体现理论高端、社会焦点又要注重实务操作。二是创新业务技能教学方式,重点关注岗位新旧交接解决人走业务留、留档案不留技术、新人再摸索的前后工作衔接慢、难的问题,坚持授课一操作一问答的开放式教学方式,真正做到教得会学得懂。三是区分学识水平、岗位技能结构,拓展学习培训的层次、范围,做到兼顾层次差异适应性、突出前瞻发展性。四是丰富远程在线辅导选题,让职工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提高其参与积极性。

9.对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的思考 篇九

积极创建无邪教社区(乡镇),厚积反邪教土壤,是一项把反邪教斗争的“关口”、“阵地”前移、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反邪教斗争的积极性、夯实反邪教工作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

一、创建“无邪教社区(乡镇)”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社区(乡镇)在反邪教斗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社区(乡镇)是一个个规模不等的小社会,一般来说,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在一个具体的社区(乡镇)进行;社会存在的一切问题,包括社会病态,也都会在一个个具体社区(乡镇)里有所显现。邪教的问题也是如此,其成员滋生、潜伏、生活、活动都在社区(乡镇),在此基础上做出的防范治理措施,将更科学、更可靠、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社区(乡镇)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控制功能、保障功能、参与功能等也决定了社区(乡镇)在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中,具有治标(防范控制)和治本(转化安置)的双重作用。

(二)创建“无邪教社区(乡镇)”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夯实党在城市、农村基层执政基础的重大体现。社区和乡镇是党

在城市和农村的执政基础,是我们与邪教组织争夺人民群众、争夺人心的最前沿阵地,只有社区和乡镇稳定了,党在城市、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才能牢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人民群众才能得到实惠。如果社区(乡镇)能够为居民、村民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提供良好的社会性服务,提供喜闻乐见的、健康的活动机会和活动场所,满足居民、村民的生活需要、心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必将有效地提高社区的凝聚力、感召力,在与邪教斗争的过程中争取到最大多数群众。

(三)创建“无邪教社区(乡镇)”是新形势下开展反邪教斗争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我们同“法轮功”的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绝大多数“法轮功”人员已经摆脱邪教精神控制,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极大地削弱了“法轮功”邪教组织的社会基础和能量,但斗争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九评共产党”的出笼,表明“法轮功”已经彻底暴露反华反共的真面目,成为一个西方反华势力和台独分裂势力所豢养、以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为目的、以邪教方式进行活动的反动政治组织。我们同“法轮功”的斗争,实质上是同西方反华势力的政治较量。斗争的新形势、新情况对反邪教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坚持与时俱进、标本兼治的原则,抓住契机,趋利避害、进一步整合社会力量,加大工作力度,把在实践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好做法转化为建立长效机制的工作内容,将反邪教工作向纵深推进。社区和乡镇在反邪教斗

争的过程中,创建“四无社区”、推进“四个纳入”,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加强的问题。创建“无邪教社区(乡镇)”的就是在创建“四无社区”、推进“四个纳入”基础上的深化和提高,是巩固成果、创新方法、开拓反邪教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二、创建“无邪教社区(乡镇)”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反邪教工作大局,以社区和乡镇为基础,大力加强基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力加强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反对邪教和伪科学等活动,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反邪教斗争的积极性,厚积反邪教土壤,逐步实现反邪教斗争由政府行政部门的传统管理模式向建立群众性自治机制转变;由主要对“法轮功”练习者的教育、转化、防范、监控向努力提高广大市民综合素质的立体教育转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三、创建“无邪教社区(乡镇)”的具体内涵

(一)无邪教组织。包括无“法轮功”及其他各种邪教组织。

(二)无邪教人员。包括无未转化人员、无反弹人员、无在逃失控人员。

(三)无邪教活动。包括无进京滋事、无聚众练功、无聚集闹事、无电视插播事件。

(四)无邪教宣传品。包括一经发现有邪教宣传品能及时清理、销毁。

四、创建“无邪教社区(乡镇)”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一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面向社区(乡镇)广大人民群众,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教育、普法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广大居民、村民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大力开展科普教育。全面普及科学、卫生常识,倡导科学精神和文明生活方式,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三是深入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由阶段性教育活动向长期性、经常性教育活动延伸,由农村向城市延伸,由常住人口向流动人口延伸,由一般宣传向重

点群体的教育帮扶延伸,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识别、防范和抵制邪教的能力。

(二)坚持疏堵结合原则

加强社区、乡镇的文化体育阵地建设,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和社会集体活动,积极推广国家体育总局编创的四种健身气功,提供形式多样的健身途径,全面占领业余文化阵地,大力抵制封建迷信和各种伪科学活动。

(三)坚持齐抓共建原则

加强与科协、精神文明办、综合治理办、工青妇和文体、卫生等部门的联系和协作,继续推动“四个纳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整和社区、乡镇人文资源,形成上下协调、多方参与、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坚持以点带面,逐步实施原则

选择工作基础好的社区、乡镇为创建试点单位,树立样板,发挥示范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无邪教社区(乡镇)”创建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

五、创建“无邪教社区(乡镇)”要着力抓好三项建设

(一)组织网络建设

(1)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各级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负责对创建的工作部署、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考核评比。使反邪教工作与社区(乡镇)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落实。

(2)组建帮教专班,建立教育转化和巩固工作责任制。对所有的未转化人员都要建立或完善一个责任小组,在城镇,有单位的“法轮功“人员由区级、街道、社区防范处理邪教办干部、当地公安派出所民警、单位领导和其家庭成员组成;没有单位的“法轮功”人员由区级、街道防范处理邪教办干部、当地公安派出所民警、社区党组织干部和其家庭成员组成。在农村,由县级、乡镇防范处理邪教办干部、当地公安派出所民警、村党支部干部和其家庭成员组成。责任小组要全过程关注,既负责帮助攻坚,也负责做好巩固和安置工作,直至所包保的“法轮功”人员彻底转化,融入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

(3)积极建立群众性反邪教组织。区级可成立反邪教协会、街镇乡镇和社区可成立分会。积极发展会员,吸收社会各界有志于

反邪教斗争的人士加入到协会组织中来,发展壮大民间反邪教队伍。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反邪教科普网络,在社区(乡镇)全面开展反邪教科普教育活动。

(4)在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员网络的基础上,社区、乡镇建立由党员、社区群干、居民门栋长、村民小组长、安保队员等骨干组成的反邪教信息宣传和监控队伍,构建一线防范、监控网络,随时反馈工作信息,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超前性和主动性。

(二)活动载体建设

(1)各社区、村要设立宣传栏(黑板报),或通过广播、“明白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定期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加强反邪教舆论宣传。

(2)利用科普宣传月(周、日)等活动,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不断增强群众科学意识。

(3)举办科普大学(可与市民学校结合起来)组织专家、学者作反邪教专题科普讲座、报告会;举办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展览;编辑出版反邪教手册、挂图“进社区(村)入户”向居民、村民面对面地进行宣传教育。

(4)开展科学、文明、健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组建腰鼓队、健美操、太极拳等多种民间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开展文艺汇演,社区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居民村民生活,陶冶居民村民情操;推广国家体育总局创编的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等四种健身气功;在调查研究、宣传发动的基础上,组织居民、村民自发成立科学健身协会、书法绘画协会、集邮协会、棋类协会、摄影协会、花鸟协会等群众文化团体,定期举办比赛和交流活动,使居民、村民的个人爱好有一个伸展和释放的平台。

(5)有条件的社区和乡镇,关爱协会可设立“心理咨询”、“婚姻介绍”、“就业培训”、“职业推荐”等民间中介机构,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6)深入开展“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的评比和党员与“法轮功”练习者结对子,实行“一帮一”的教育活动,把反邪教斗争和科普知识学习深入到家庭。在“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活动中,把家庭成员是否有“法轮功”练习者、是否积极参加科普知识学习作为重要条件。

(7)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同反邪教”活动,把反邪教警示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和教育计划,与师德建设相结合,与教学活动相

结合,与学生道德规范养成教育相结合,并要求学生进社区(乡镇)、进家庭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反邪教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8)定期召开经济交流会或理论研讨会,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和社区群干撰写有价值的论文和调研报告,提出富有创见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和措施,为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现实斗争提供服务。

(三)制度建设

(1)建立由社区(乡镇)党组织、科协、工青妇、精神文明办和综合治理办公室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分析形势,研究措施,布署工作,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决策参考意见。

(2)建立目标责任制。按照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的要求,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加大督查力度。

(3)建立法制辅导员和联系员制度,负责对创建活动日常工作的联系。

(4)建立自身建设制度,各级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要强化对专兼职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建立一支能攻善战、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反邪教工作队伍。

10.对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的思考 篇十

周立夫

乡村干部工作在农村基层一线,是团结带领群众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带头人。乡村干部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否坚强有力,影响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乡村干部教育培训是做好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将其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抓紧抓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当前乡村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近年来乡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乡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普遍提升,但要进一步加强乡村干部教育培训,需要对现存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具体工作中加以切实解决。

1、思想方面认识不深。主要是认为乡村干部在农村基层的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更新知识,凭现有知识和已有经验就可以应付。思想上墨守成规,具体工作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缺乏自觉提升素质、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紧迫感。

2、机制方面统筹不够。主要体现在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单位各司其职的机制尚未充分形成。一些具备培训资源、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往往以工作忙、时间紧、人员难组织和缺少经费等理由为借口,不积极主动开展培训,相关主管部门对这些单位履行职责也缺乏相应的指导管理,没有充分发挥培训资源的作用,导致各行其是,甚至撒手不管,影响了教育培训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

3、功能定位方面实效性不强。乡村干部培训由于不同区域、不同个体间差异较大,培训需求不一,加之培训机构的师资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具体表现为政治理论类教师偏多,经济管理和实用技术类教师较少,培训内容大多为政策理论、时事政治,而市场经济知识、实用技术技能方面知识偏少,难以满足乡村干部多样化培训需求,促进乡村干部提高“双带”能力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基础保障方面实力不足。乡村干部工作生活在农村一线,线长面广人员多,集中培训既要安排吃住行,还要补贴交通费、误工费,这对于一些贫困地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遇到困难时候,乡村干部培训的经费便难以落实。

5、方法手段方面制度不全。乡村干部教育培训还没有与乡村干部的储备选拔、培养管理、考核监督和奖惩使用紧密结合,乡村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动力和压力不足,学习积极性难以充分地调动起来。乡村干部培训存在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二、加强乡村干部教育培训的思考

1、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强化组织管理

一是深化对乡村干部教育培训的认识。加大乡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宣传力度,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营造关心重视乡村干部教育培训的良好氛围。要将乡村干部教育培训作为

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基础,推进农村科学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好工作部署,确保乡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强乡村干部教育培训宏观管理。要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的作用,加强乡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和综合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和指导相关部门和乡镇抓好职责范围内的教育培训,增强工作合力。要将乡村干部教育培训纳入有关职能部门、乡镇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范围,加强督促检查,层层落实责任,形成“谁主管、谁培训,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将乡村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干部培训体系。进一步下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心,将乡村干部教育培训纳入中长期干部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大调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逐步增加乡村干部培训数量。完善办班申报制度,加强对部门办班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合理设计培训内容、安排授课教师,使每次培训都能发挥最大效益。

2、整合教育培训力量,优化资源配置

一是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加大本地师资开发,加强对党校教师的选拔培养,促进教师合理流动。聘请本地区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任兼职教师,加强教育、培训和管理,建立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兼职教师队伍。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积极引进外地优秀师资力量,让外地优势教师资源为我所用。二是加强培训阵地建设。抓好党校培训主阵地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对教学科研工作的指导。要采取教学、服务与工资挂钩、竞争上岗、学员选择教师等方式开展内部竞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增强党校独立办班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好本地相关职能部门、职业学校和乡镇等培训资源,使其成为乡村干部教育培训的基础阵地。要加大异地培训阵地建设,选择高等院校和发达地区培训机构作为外训基地,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外地优质培训资源。三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加大对乡村干部教育培训的投入,逐步提高教育培训经费占财政预算的比例。要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从政府财政、党费、专业协会、社会各界等方面筹集经费,整合部门和项目资源,加强统筹管理,确保培训经费发挥最大效益。

3、创新教育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实效

一是实行分层次培训。要根据乡镇科级干部、乡镇一般干部、村支两委干部和村级其他干部的岗位特点、职责要求和培养目标,建立班次结构合理、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的培训模式,真正做到因人因地制宜,各取所需。二是改进培训方式。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加大集中调训力度,让更多乡村干部参加脱产学习,多举办短期专题研讨班,提高培训效益。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相结合,采取举办技术讲座、专家巡回辅导、到实习基地和科技示范点实践操作、选派干部挂职锻炼和跟班学习等形式,提高学员的实际能力。本地培训与外地培训相结合,既要把本地培训班办好,又要有重点地选派干部开展异地培训和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固定培训与流动培训相结合,积极开展“送培训下乡”活动,组建讲师团到乡镇巡回讲课,扩大培训面,解决乡村干部工学矛盾。传统培训与现代培训相结合,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网上培训平台,突破 “时空”限制,丰富培训形式和内容。三是改进教学手段。以培养乡村干部的实际能力为重点,把理论学习与研讨问题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充分用多媒体、因特网和远程教育等技术手段,采取研究式、探讨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学员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提高培训吸引力和培训效果。

4、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完善培训功能

要在认真做好乡村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乡村干部培养的实际需要,分类制订科学实用的培训方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加强政治理论和各项方针政策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用科学发展观武装乡村干部头脑,增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要加强法律法规、民主管理、党纪党风培训,增强乡村干部的宗旨观念、勤政廉政观念和民主法制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坚持正确行使权力。要紧扣乡村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升的需要,加强现代市场经济、农村经营管理和实用技能知识培训,大力实施“乡村干部能力培养工程”,提高乡村干部引领农村科学发展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5、健全教育培训制度,规范管理运作

11.对乡镇学校教师流动的思考 篇十一

环境变化点燃教师激情

2011年,笔者调入目前所在学校。在这里,笔者感受到了更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校的教学气氛让笔者认识到教师不仅仅是一份职业、一份工作,更是一份需要用心去经营的沉甸甸的责任。面对全新的学校、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工作伙伴、全新的教学对象、全新的科目,笔者开始显得有点措手不及:要怎样去面对这些学生?要怎样才能使这门新学科的教学过程最优化?要怎样提高教学效率?这是一个新的挑战。幸而,在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笔者很快调整了自己的状态,尽快地融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确定自己的目标。

在整个流动过程中,笔者深刻意识到教师流动对教师自身的影响。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新教师不断充实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界青黄不接的情况有所缓解,许多青年教师给乡镇学校增添了不少活力。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乡镇教育发展水平很不平衡。许多年轻教师在经过多年的系统教学之后,理想与现实产生了落差,久而久之,习惯了一种简单而重复的生活,消磨了斗志,减退了激情。然而,教师流动所带来的环境变化,也会刺激年轻教师那颗不甘于平淡的心,重新点燃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科的转变,更扩展了教师的知识面,还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流动”的观念要转变

虽然教师流动能够激发年经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其专业快速成长,但是流动教师与流出学校之间往往会产生一些矛盾,甚至很激烈。这一点,对于一些薄弱的乡镇学校尤为明显。

一是强扭的瓜不甜。既然教师决定了要走,就算最后被挽留,也会使教师和学校组织者之间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隔阂。如果这位教师在即将离开的这段时间内始终认真地工作,没有一点应付,他愿意用一种与学校达成共识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作为学校组织者就应该充分相信他会在另一个全新的环境中获得更大的进步,为整个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就应该给他一个展翅翱翔的机会。

二是不能靠强硬的手段留人才。有了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想要留住人,需要学校人性化的管理,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更需要可供其发展的平台以及校长的个人魅力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只有当教师对学校组织有了认同感,有了归属感,才能真正做到“身在曹营,心也在曹营”。

吸引优质师资是关键

如何吸引优质教师是解决薄弱乡镇学校师资流动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经济收入是影响教师流动的根本原因。很多青年教师在获得骄人成绩后,就想使自己的价值得到更大的发挥,选择更大的平台。主要原因是平台更大,个人获得表现的机会就相继增多,对于以后评聘职称也有一定的关联。而政府在调配职称评聘比例的同时,也很明显地体现了城乡差距,城市比例更多,乡镇比例相对较少。所以,这需要政府制定更加完善的体系来改善教师流动的情况,学校可通过健全的奖励机制来改善。

其次,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将经济放在首位,面对大部分以事业为重、对自身专业发展看得更重的教师更是如此。所以,还要特别注重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校方领导要与教师思想沟通,让教师进入学校后感到这里的人,特别是领导,确实是在实实在在做事;给人以一种信任感,叫人感到踏实,感到心情愉快,努力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工作中不但给教师以足够的人格尊重,也在生活等多方面给予尽可能多的关心与帮助,让教师切实感觉到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

再次,要改善学校的硬件设备,为教师搭建施展的平台。乡镇学校可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学校教育的政策倾斜力度,在资金投入和项目规划上加大经费的投入,加大对学校各种专用教室等教育教学硬件设备的投入,添置教学仪器设备设施、实验器材,逐步完善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为教师施展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创造优质的条件,使他们学有所用,人尽其才。

最后,要尽力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为教师提供走出去学习、进修的机会;与此同时,也要对教师进行宣传教育,让大家明白“教书育人,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是教师的基本职责;鼓励教师为改变乡镇学校教育落后的现状付出努力,激發教师的奉献精神。

12.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的思考 篇十二

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前提保障。近几年, 从中央到地方, 干部教育培训都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干部教育培训已经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 培训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一直制约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 成为发展的瓶颈。

1.1 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不强

培训形式、培训方法和培训手段缺乏创新意识, 在培训前没有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没有认真听取各部门领导及干部本人的意见, 也就无法满足大家的需要, 做到“教有所用”。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满足于一般化的说教, 教育培训的形式过于单一, 互动性不强, 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效结合的问题, 很多领导干部只能“纸上谈兵”, 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强。

1.2 干部教育培训缺乏激励约束机制

干部教育培训的“按需培训”只是表面工作, 没有真正的体现出干部教育培训的本质要求, 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使得培训对象的积极性不高。在干部培训完成之后, 也没有对领导干部进行必要的考核, 使得很多干部存在侥幸心理, 对培训的认识产生偏差, 认为学不学一个样, 学多学少一个样, 对培训教育的态度消极怠慢, 最终达不到培训的目的。

1.3 干部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不够雄厚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也受到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有的老师自身素质不高, 对很多知识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视野不够宽阔, 对很多问题都停留在略懂的层面, 不能全面的分析问题, 难以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知识的讲解不够透彻, 满足不了学员的要求。在组织管理上, 也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很多培训机构要根据中央“五年轮训一遍”的要求来进行培训, 所以培训机构也承担着巨大压力和责任。但是由于政府和企业对培训师资、培训经验没有加大重视, 所以导致培训的实效性不佳以及培训质量的低下。

1.4 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存在问题

有很多干部已经参加过多次培训, 可是也有不少的干部从未参加过培训, 这就造成了部分干部内心的不平衡, 在培训时, 很多单位派出工作不忙的人员去参加培训, 这就导致了部分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了多次培训, 一些人员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参加过培训, 而没有参加培训的一般都是身居要职。

2 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切实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在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基础上, 进一步解决培训计划生成机制不健全、师资队伍建设薄弱、培训激励约束机制缺乏等问题, 从干部教育机制、内容、方式等方面着手, 全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2.1 强化制度建设是解决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根本保障

2.1.1 完善培训激励约束机制, 对干部的培训和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 在对干部进行选拔时, 把干部自身的能力和素养作为主要依据, 唯才是举, 任人唯贤, 对干部进行严格的考察,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2.1.2 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 优化干部学习环境, 提高干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使得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确保培训合理有效地进行。同时, 要建立后备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干部教育培训专项经费制度、干部学历教育奖励制度等, 切实保障培训人员、经费的落实。

2.1.3 建立健全干部培训考核机制。建立专门的考察小组或责成相关部门对干部的培训情况进行适当的考核, 激发干部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学习效率, 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2.2 构建科学规范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是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基础

2.2.1 建立培训计划协调会商机制。

沟通是心灵的桥梁。各级干部培训管理部门与培训机构要进行必要有效的沟通, 课程的安排、培训的进度都要在双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各方还可以根据学员的需求进行调研, 并及时修改教学计划中的不足, 以求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2.2.2 建立需求调研的科学化机制。

成立专门的调研组, 聘用优秀的调研人才, 及时了解干部的需求, 对自己的调研结果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 从过去的片面强调定性走出来, 要改为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路子, 对调研的数据进行专业化的处理, 形成科学的分析报告。

2.2.3 构建体现需求调研结果的计划生成机制。

培训管理部门要对调研组的分析结果予以高度的重视,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教学管理上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满足学员们的不同需求。

2.3 创新培训内容、方式、方法是实现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2.3.1 创新培训内容。

内容安排上, 要突出干部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满足干部多样化、多层次的培训需求。要着眼于解决现实工作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坚持以实用为导向, 知行合一, 在满足大多数干部培训需求的前提下, 本着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 干部成长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 突出干部培训的个性化、特色化和专业化。要做到按需施教、分级分类、讲求实效。

2.3.2 创新培训方法。

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把菜单式教学作为突破口, 全面推行新的教育模式, 如:情景教学、师生交流、小组讨论以及远程教学等, 让学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增加学员和学员之间的互动, 增强学员之间的亲密感, 增强教师和学员之间的联系, 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 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2.3.3 创新培训模式。

在搞好基础教育培训的同时, 多组织学员进行实地考察, 参加实践活动, 在考察和实践中增长经验。例如, 组织学员尤其是青年干部学员到经济发达的地区进行考察, 在工作的第一线进行实践活动, 这样就使得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 更加有效的增加了干部的才能。

2.4 优化师资队伍是保证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环节。

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实效的前提是要保证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那么应该如何整合现有资源, 建设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呢?

2.4.1 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 注重专业化, 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择优聘用专职教师;注重实践性, 有组织地选聘各战线的领导干部、各层面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注重高层次, 有重点地聘任国内外相关领域权威级的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

2.4.2 加快建立干部培训师资库,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老师、各级领导干部和专业人才、国内外权威级专家教授等多层次、多类别、结构合理、专兼职比例适当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2.4.3 加大专职教师培养力度, 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优秀骨干教师, 赴国内知名高校和上级培训机构学习进修。定期选派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专职教师到重点工程、急难险重任务一线和矛盾突出的部门进行挂职锻炼, 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

总而言之, 大力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的工作, 不仅是时代的要求, 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要通过应用一系列有效措施, 努力提高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更好地培训干部, 使干部更好的为决策提供服务职能, 给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组织思想保证。

摘要:建设学习型政党, 积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 这是加强党的建设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如何推进干部教育的培训改革创新一直是干部培训工作的难点问题, 推进干部教育的培训改革首先要找出制约干部培训实效性的问题, , 只有解决这些问题, 才可以更好的完善干部队伍的建设, 提高干部的个人素质和执政能力。因此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就如何增强干部教育的实效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魁, 马建新, 王月义等.从计划培训到需求培训的变革:一个基层党校“双向自主培训”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9.

[2]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网站.

[3]《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读本, 中共党建出版社.

13.关于对提升干部能力的认识与思考 篇十三

兴企之策,关键在人。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路局一年来的改革创新实践也充分证明,当前建设一支能够经得起考验、担当起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尤为重要。最近路局、局党委专门召开电话会议对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为深入推进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不断提升我段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结合我段干部队伍现状,对提升干部能力的基本内涵、存在问题及原因,以及进一步提升干部能力的具体措施谈一下个人的粗浅想法和认识,现与各位班子成员进行探讨和交流,以期抛砖引玉,形成全段提升干部能力的共识和对策。

一、关于提升干部能力的基本内涵

提升干部能力,必须首先把握其基本内涵,准确定位全段各级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从广义讲,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政治素质、理论素质、业务素质、知识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必须具备的能力有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驾驭能力,等等。按照路局、局党委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的总体要求,主要是提升干部的执行能力、创造能力和驾驭能力。具体到基层站段,结合具体实际和工作性质,我理解提升干部能力的主要内涵集中表现为“五力”。

1、学习力——提高综合素质和改善知识结构的首要前提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处于“知识爆炸”的当今世界,不学习必将落伍于时代。特别是当中国铁路昂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步入高铁时代之际,对于基层站段的各级干部来说,学习的要求更为紧迫、学习的任务更为繁重。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现代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理论、大量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知识以及涉及铁路运输生产的各项规程和具体规定,都需要基层站段干部进行认真地学习和掌握,因此,基层站段干部只有具备较强的学习力,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做到随时更新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时掌握运用新知识,全面领悟把握新形势,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才能更好地胜任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执行力——维护政令畅通和履行工作职责的基本要求

基层站段处于铁路系统运输生产的最前沿,既是贯彻落实部、局各项决策部署的执行者,又是调动组织职工完成各项运输生产任务的实践者,要求站段各级干部必须具备正确领会和贯彻上级精神的基本素质,同时又要有结合运输生产实际确保政令畅通的能力。提高执行和落实能力,是对基层站段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上级各项部署要求落实是否到位、执行是否得力,是考核和检验基层干部能否胜任工作需要的重要标准。因此,提高执行力是基层站段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基层站段各级干部必须站在维护政令畅通的高度来认识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性,增强自觉执行、主动执行和严格执行的意识,从而保证上级各项部署要求的正确、迅速、有效地贯彻落实。

3、创造力——取得业绩建树和开拓工作局面的决定因素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衡量一名干部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他是否具备创新思维并善于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取得工作上的新突破,为促进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面对当前铁路现代化建设和全局“争先创优、加快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基层站段干部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精神,针对改革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谋划新思路、探索新途径,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实现全局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发挥出应用的作用。

4、驾驭力——解决疑难问题和掌控复杂局面的关键本领

面对当前改革创新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局面、纷繁交错的矛盾以及严峻紧迫的挑战,是对基层站段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重大考验。这就要求基层站段干部必须具备良好的全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能够正确把握形势和全面掌控局面,善于在复杂问题中找准突出矛盾,及时化解各类疑难问题,善于透过一般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性规律,有针对地制定应对措施,以较强的统筹能力、协调能力和驾驭能力,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始终抓住主动权,不断取得新突破。

5、凝聚力——团结引领队伍和激发鼓舞士气的重要保证

实践证明,凝聚力作为“非权力影响力”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日益凸显出其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构成凝聚力的基本要素是团队领导者的个人修养、人格魅力、自身形象、表率作用以及对团队成员的人文关怀。为此,基层各级干部作为与职工接触最广泛、最密切、最直接的群体,是否具有较强的号召力、感染力和凝聚力,是带领职工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基础和保证。这就要求基层站段各级干部要从自身形象抓起、从转变作风改起、从履职尽责做起,做到“向我看和跟我来”,自觉地臵于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充分发挥自身的表率示范作用,才能赢得职工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进而激发和带领职工促进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当前干部能力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总体看,当前我段两级班子和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干部素质是基本适应形势需要的。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干部能力建设上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客观分析这些问题可以看出,既有干部自身素质和能力欠缺的问题,也有对干部能力建设工作重视不够的问题,还有干部能力建设相关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干部能力的提升和干部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要给予足够重视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具体说当前干部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1、观念落后。牡丹江地处东北边陲,受环境、地域影响,一些干部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存在小富即安、老守田园心理,不善于理解和接受新生事物,习惯于传统思维模式、依赖于原有经验做法,尤其对当前改革创新的新形势认识不足、理解不深,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引起共鸣,个别干部甚至存在消极抵触情绪。

2、能力短板。一些干部尤其是部分行政干部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问题,在抓工作上偏重抓业务,而在抓队伍管理和职工思想上能力欠缺,特别是行政干部调整到政工干部后,进入角色缓慢,一段时间内不知抓什么、怎么抓。此外,专业技术干部在术业专攻上缺少权威性、专家型干部;政工干部在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能力不强,表现为注重理论而缺乏实践,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欠缺。

3、本领恐慌。当前,一些干部习惯“吃老本”、凭经验抓工作,自身知识结构老化、认识理解能力欠缺而又不注重学习,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特别是全新的管理理念、工作标准以及技术要求、办公现代化等不适应,完成任务乏力。虽有工作热情,但基于自身能力水平,不仅思想上有压力、工作中感到吃力,而且在工作完成的质量和效果上不理想。

4、结构欠佳。我段现有干部332人,平均年龄43.44岁,40周岁以上的231人,占干部总数的69.58%,其中45周岁以上干部就有171人;中层干部78人,平均年龄44.97岁;本科以上学历112人,占干部总数的33.73%;专业技术干部145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人,占专业技术干部总人数的4%;中级专业技术人员49人,占专业技术干部总人数的34%。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欠佳,已成为影响我段改革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5、管理僵化。在抓干部队伍教育管理上,受“计划经济”惯性思维影响,多为传统、固定模式,多元化、创新式管理理念尚未形成,面对职工思想日趋活跃和形式发展的不断变化,管理方式方法存在不适应,成为阻碍干部能力建设的又一重要原因,创新管理模式,采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不断加强干部素质能力建设,也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6、机制不畅。一方面,存在现有干部管理培训制度落实力度不够、效力不强的问题,有效的规章制度仅仅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在实际工作中,执行走样、落实不力,甚至政令不畅等问题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存在部分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机制不适应当前形势问题,随着改革创新的不断发展,一些制度措施已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废、改、立、建”工作亟待进行。

7、创新乏力。一些干部终日忙于日常事务,加之近年来工作愈显任务重、压力大,导致忙于应付时间多、潜心研究时间少,造成理论功底不深、眼界思路不宽,开拓创新意识不够,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抓工作要么缩手缩脚、无所适从,要么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不能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8、信念缺失。受市场经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一些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不注重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导致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等问题时有发生。

分析上述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1、学习意识不强。近年来,从党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无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在实践中,一些干部却表现为不愿学习、不会学习,对待学习却总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没有真正认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有的虽然重视并愿意学习,但不得方法、要领,导致效果不佳。如,HXN5型机车刚刚上马运行时,由于部分干部不注重学习,对新型机车的性能、特点掌握不全面,造成在运用、检修等多个环节一些本应不该出现的问题时有发生。因此,不愿学习、不会学习成为阻碍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的根本原因。

2、工作标准不高。工作中,一些干部对自身要求不严、标准不高,有的甚至等同于一般职工群众,在履职尽责、发挥作用上不到位,表现为作风漂浮、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由于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错误思想,不仅直接影响了个人发展,而且对工作造成不利。从指导司机作用发挥看,乘务员的两违信息频次和问题重复率居高不下,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部分指导司机工作标准不高,作风不实,工作不细。

3、教育培训不力。由于日常教育、培训机制单一,针对性、系统性不强,导致素质能力提升缓慢。为提高干部素质能力,每年我们都要举办不同形势、内容的各类培训班,但由于时间短、内容单,以及参培者自身因素等问题,导致学习质量和效果不够突出。每年,段里都举办两到三期专兼职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但从实际效果看,个别党支部书记特别是兼职党支部书记的能力、素质提高不明显,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做的不深不够。

4、监督约束不严。一是尽管上级各项监督机制正在逐步完善,但在基层站段由于受时间、空间的影响和制约,在监督制度的执行力度上还不够,由于任务重,专职人员少,监督力度和频次不够,主要体现在对异地车间的监督管理上乏力;二是廉政勤政教育实际效果不明显,部分干部从心理上不愿被监督,不能从思想上正确认识有效监督是保护干部的有利途径;三是追责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5、成才环境不佳。既有的人才库存在维护不及时、管理不到位及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储备在人才库里的人员有的一备备多年,导致部分人才思想倦怠,上进心不强,工作不主动,尽管当前对全日制大学生的培养使用,从上到下都很重视,但受定编、岗位、地域及干部任用机制等条件限制,致使部分大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实践锻炼,理论融入实际缓慢,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限制其尽快成才并发挥作用。同时,企业对人才管理机制创新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受各项制度影响,人才实践锻炼的渠道和机制不畅,难以适应人才成长的需要。

三、进一步提升干部能力的思路和对策 有效提升干部素质能力,要在深入细致分析干部能力建设基本内涵、存在问题及原因基础上,必须牢牢把握自身修养、培养锻炼、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四个关键环节。

1、加强自身修养。加强自身修养是提高干部素质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想提升干部素质能力,首先必须解决干部对待学习提高的思想认识和方式方法问题,切实增强干部对学习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一是增强学习意识。要采取加强形势政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有效措施,不断强化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愿望与要求,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注重方式方法。有了学习的愿望与要求,还必须注重摸索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要能够正确分析与把握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善于合理安排、有效学习,有针对性地增强自身素质和能力。三是善于总结提高。学习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得失,找准差距,并通过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达到切实提升自身素质能力的目的。

2、拓宽培训渠道。加强教育和培训是提升干部素质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教育和培训,使广大干部在理论素质、知识水平、工作作风、业务技能以及精神状态上切实得到提高。一是有计划、有目的抓好各类培训班和脱产学习。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和“学有所获”目标,针对不同岗位、工种,科学设臵、确定培训内容、培训人员及培训方式,大力举办各类短期培训和脱产学习班。去年,我段先后举办了两批100人次中层干部、专业干部培训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今年要继续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二是实施挂职锻炼。要按照路局总体要求,精心组织、大胆实践,采取“上挂、下挂、内挂、外挂”等不同方式,积极选派优秀干部到机关、到基层、到关键岗位挂职锻炼,今年将继续组织干部参与挂职锻炼,做到既有效推动各项工作完成,又使广大干部在实践中拓宽视野、增长才干。三是加强人才库建设。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手段,按照路局要求大力加强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在建立、管理和使用环节上搞好衔接、管好用活,真正发挥“人才库”作用,形成充足的各类人才“蓄水池”。

3、完善用人机制。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是提升干部素质能力的必要措施。一是深化激励竞争机制。有效提高干部“有为才有位”思想认识,深入落实奖优罚劣、排队抓尾等各项激励竞争机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创先争优、评比排序等工作制度,营造浓厚的优胜劣汰、不进则退氛围,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二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用人导向,牢固树立“公正、公开、公平”和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理念,坚决做到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形成“凭实绩用干部,靠德才做位子”的用人导向,以干部选用的标准和导向,推进干部素质能力建设的发展。三是严格选拔标准程序。在选人用人上,要严格执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路局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保证质量,并做到人尽其才。

上一篇:网络产品文物营销策划论文下一篇:作风建设大会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