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管理办法

2024-09-17

传染病管理办法(精选15篇)

1.传染病管理办法 篇一

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做好传染病的登记、报告,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授权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二、诊所发现传染病,应以最快的方式向本辖区卫生防疫站报告。发现甲类传染病及其疑似病人时,应在六小时内报告;发现乙类传染病及其疑似病人时,应在十二小时内报告;发现丙类传染病及其疑似病人时,应在一个月内报告。发现传染病爆发,食物中毒或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医生须以最快的速度报告上级防疫部门。

三、当确诊或疑似甲、乙、丙类传染病时,必须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或专用报告卡(表),报告单位按规定程序上报,并做好传染病的订正和死亡报告。瞒报、缓报、谎报的,一经查实,将给予教育、经济处罚,并及时补报,情节严重的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四、发现甲类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必须做好以下紧急处理:

1、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必须严密隔离和抢救治疗;

2、对接触者必须进行登记、留验、紧急预防服药和预防接种;

3、对疫点和病人的污物必须进行严密消毒、杀虫和灭鼠。

五、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加强诊所传染病管理与监测工作,杜绝发生交叉感染。遵守消毒灭菌原则,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除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传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六、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传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

2.传染病管理办法 篇二

1 完善法律法规, 制订适合医院传染病管理的制度

2004年国家新修订颁布《传染病防治法》, 其中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管理的规定仍然是比较原则和抽象的, 因此, 还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出台有关法律法规, 使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管理职权更加具体化, 更具有可操作性[3]。医院要从体制、机制入手, 在认真执行国家有关传染病管理法律法规的同时,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出《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自查核对制度》、《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腹泻门诊制度》及《发热门诊工作制度》等相关制度。

2 成立专职管理部门

2009年5月, 我院按照甘肃省卫生厅的要求, 成立了公共卫生科, 科室具体负责落实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 其从业人员中有预防医学专业人员。公共卫生科设立负责传染病管理专职人员, 专职人员与临床人员建立联络机制, 每天及时做好传染病的监测工作。每季度在医院医疗质量评析会中, 公共卫生科通报各科室传染病防治工作落实情况, 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整改措施。

3 建立有效的传染病管理运行机制[4]

在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 将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纳入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成立由主管院长到各科室的传染病管理防治三级管理体系, 该体系由主管院长直接领导, 公共卫生科具体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 明确了各科室的责任。责任到人, 提高首诊责任报告人的报告意识。

4 利用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 做到及时有效监管

利用医院计算机信息中心HIS传染病管理监测信息平台, 通过计算机在线查看核对门诊及住院病人的就诊信息, 是保证报告病例完整性和真实性, 防止迟报、漏报现象发生的有效方法。

5 抓住重要环节, 实施有效管理

针对医院传染病管理过程中日常检查存在的问题及各个环节, 实施有效管理措施, 抓重要环节、重点科室。医院传染病的源头在门诊、检验科、放射科、感染科、小儿科、呼吸科等, 重视对此环节疫情报告流程的规划, 协调好各部门各环节并加强控制, 以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的质量。注重奖罚机制的建立, 将质量管理与效果评价相结合, 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4]。

6 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防治水平

各级综合医院处于防治传染病的第一线, 这要求综合医院的医生对各种传染病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熟悉各种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治手段等新信息与进展, 努力把混杂在普通病人中的传染病病人检查出来, 实现归口管理, 这是提高我国传染病防治水平的基础和关键[5]。综合医院要把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学习、技能培训列入继续教育项目, 采用多种形式对全院医护人员, 新上岗职工及实习学生进行传染病培训和考核。同时, 广大医护人员应在防病治病过程中积极向病人做好传染病防治管理的健康宣传教育。

综合医院在传染病防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加强综合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刻不容缓。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 综合医院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下, 不仅要做好医疗救治工作还要承担起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探讨如何建立科学可行的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模式, 将传染病管理绩效与医疗救治服务挂钩, 对提高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关键词:综合医院,传染病管理,公共卫生科

参考文献

[1]刘维忠.欠发达地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与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2]黄丽华, 唐振柱, 唐小兰, 等.广西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控和医院感染控制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 2006, 26 (9) :26~27.

[3]陈仕学.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的法律地位和权益保护[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5 (10) :610~611.

[4]楚清芝.加强医院传染病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 2006, 10 (7) :63.

3.走读式学校传染病防控及管理 篇三

1、宣传到位,增强自我保健、保护意识

1.1上好健康教育课。

针对我县实情对课程进行了机动调整。对各传染病的特点、传播途径及预防加以讲解、分析,并教会学生正确的洗手方法,让学生养成出入公共场合、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防止病从口入。让学生在聆听的同时审视自己,审视他人。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素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

1.2开展传染病知识讲座。

教师详细介绍各种传染病的症状及报告流程、处置方法,强调在流感或者其它传染病爆发其间,不到上述人群密集及通风环境不好的地方停留。强调自律是一种美德,关心自己,关注他人。室内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合理饮食和休息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养成勤洗手,多喝开水的好习惯。发现感冒症状及时就医并戴好口罩,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咳嗽、咳痰时应用纸巾掩住口鼻,以免把细菌传播给他人,用过的纸巾应包好扔到远离人群的垃圾箱。

1.3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手抄报评比活动。

请家长配合学生制作以传染病为主题的手抄报,让每一位学生都通过查找各种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种类、传染病报告时限方式 、爆发和流行特点、年龄特点、流行时的措施、预防等来让学生提高防控意识和能力。

1.4举办班队会节目表演。

以班级为单位在班队会过程中让学生以小品、故事会、三句半的形式表现出当前流行传染病种类,发病情况以及当前自己要注意的,教育学生关心自己,关爱他人。

2、目标明确,分级防控

2.1落实责任严格执行好晨午检。

学校制定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防控小组,书记做副组长、校医及各班主任做小组成员,班级又由班长协助老师、及校医完成学生健康状况的了解,做好晨午检病症体征登记。如果发现校内发热学生及明显传染病体征的,按照传染病防控预案马上送往校医室进行隔离,并对学生的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做以登记。同时,上报学校协同家长带学生就医,同时做好病情追踪记录。待指定医院出具病愈证明方可返回学校。

2.2对外来人员体温、登记制度。

针对学校外来人员,学校责成各具体负责人员对其进行体温检查、盘查登记,如果发现有传染病体征或体温超过37摄氏度不得入校。

2.3做好全校师生病、事假报告制度。

学校的教职员工的体温及体征检查由年组长及分管领导互相检查,如发症状、体征及时通知教师不允许进入班级。同时,上报校医说明病情及就医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4做好返校学生体检工作。

长假期间学校统一印发体温监测表,请家长协助进行体温监测,返校后由教师具体统计并上报卫生室,进行有规划地管理。对于传染病学生病愈返校,要求学生有医生的返校诊断证明。同时,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后可以返回教室,做到有效切断传染源。

3、通风、消毒及饮用水落到实处

3.1教室内消毒、通风。

每天在学生进校前由班级负责卫生的同学开窗通风,在离校后由专职消毒员负责向地面喷酒消毒液,关好门窗、做好记录。

3.2楼内过道消毒。

每天学生入校后专职负责消毒的职工对学校楼内过道喷洒消毒液,做好记录的消毒时间、范围、所用药品及比例,校医及带班领导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3.3楼外厕所及死角消毒。

厕所及死角除每天清扫外,除地面消毒外还对厕所内进行彻底消毒。好严格执行校务管理、消毒制度。

3.4食品卫生、饮用水的管理。

为防止病从口入,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杜绝小食品进校园,分管卫生的领导为组长班级内以班主任为副组长,班级干部为小组长,进行分层管理,层层把关。对于饮用水的管理人员,要有防疫部门的健康证明,严格执行饮用水管理制度,禁止饮用水水管理人员外的无关人员随便出入饮用水仓库。要求班级对水桶安放固定无污染位置,并由校医负责监督水站的送水情况,要求有水质检验报告单及接收记录。包括水桶有无密封,接水时间、接水人,接水日期,还要求送水单位对饮水机定期消毒,及时记录消毒时间、消毒人、所用药品及药品比例,从根源上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传染病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坚持认真细致地宣传、教育、及防控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使传染病防控工作有了明显的成绩。从开学至现在未出现流行性传染病,流感高热现象仅5例,占学生总数的0.25%,此项工作仍将是今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4.传染病管理办法 篇四

1、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制订本制度;

2、传染病管理工作专人负责,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自查工作,不迟报、漏报和谎报传染病疫情;

3、医务人员在发现法定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及时处理病人和场所,并在法定时限内报告,做好传染病登记,防止疫情扩大;

4、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在新发传染病时应立即组织医务人员培训相应的防治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对新发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治手段;

5、在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消毒管理制度

1、根据《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制订本制度;

2、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由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定期开展消毒检测、学习和总结工作;

3、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所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方法或消毒剂对工作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达到灭菌要求,接触皮肤和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消毒灭菌应做好登记。

4、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应洗手或使用快速洗手液进行擦拭,医疗用品一用一消毒,提倡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在接诊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对工作场所和人员进行消毒;

5、在采购一次性医疗用品时应索取相应证件,建立进货验收制度并专柜贮藏,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应立即毁形消毒,消毒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应交环保部门统一处理。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制订本制度;

2、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对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3、配备包装袋、利器盒、周转箱,统一使用黄色并标注有医疗废物专用警示标志和中文标签;

4、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并对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登记;

5、建立医疗废物暂时储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5.传染病管理奖惩制度 篇五

1.传染病管理实行奖惩制度,并和年终考核、评优挂钩。

2.依据传染病检查上报情况对工作突出的先进个人给予年终100元奖励。

3.对发现传染病未能及时填卡上报或漏报者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理:

(1)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爆发、流行者,谁漏

报、迟报,谁负责,扣首诊医生

任,扣科主任

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2)凡违背《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未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传染病暴发、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 乡村医生发现传染病未及时上报或者漏报者按照乡医考核实施细则进行处理。

6.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六

目 录

一、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二、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三、传染病首诊负责制度

四、传染病收报、核对制度

五、门诊工作日志制度

六、医院疫情自查制度

七、医院疫情奖惩制度

八、结核病防治管理实施细则

九、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规范

十、急性弛缓性麻痹报告管理制度

十一、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十二、甲型(H1N1)流感病人会诊制度

十三、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

一、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1、各科室均须按要求使用统一的传染病报告登记簿、门诊各科室填写统一的门诊日志。

2、全院各科室医务人员,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后,应立即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如在诊治过程中排除或确诊原已报过的疑似传染病,还需再次及时填卡确认或更正,并登记在传染病登记簿上(包括门诊和住院病人)。

3、传染病报告卡及科室的传染病登记簿必须按要求逐项填写,必填项目不得空项;对现住地址栏要详填到门牌号。

4、各科室医务人员一旦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防保站,防保站接报后立即报告分管院领导,经院领导组织人员复核确认后,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2小时内通过网络报告。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各科必须在24小时内填好传染病报告卡,报送防保站。由防保站进行网络直报。

检验科发现甲类、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和艾滋病时,应立即报告病人所在科室。并对其标本妥善保管,不得丢弃,以备上级卫生部门的核查和防止院内扩散及交叉感染。对其它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的检验报告单应及时发送到相关科室,以免相关科室延误传染病疫情报告。

二、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为规范我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院内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我院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工作日内由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非工作日内由急诊科初步分诊,门诊导医、挂号室协助,特殊传染病仍需请感染性疾病科协助,感染性疾病科排备班人员。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感染性疾病科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第二条 感染性疾病科应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第三条 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病人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并记录在病历上,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经预检为传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者,应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第四条 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必要时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第五条 如我院不具备相应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

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第六条 转诊特定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与急救中心联系,使用专用车辆。

第七条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对违反的科室和个人,造成传染病传播和扩散的,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相应处罚。

三、传染病首诊负责制度

1、全院各科室医务人员,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后,应立即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2、如在诊治过程中排除或确诊原已报过的疑似传染病,还需再次及时填卡确认或更正,并登记在传染病登记簿上(包括门诊和住院病人)。

3、各科室医务人员一旦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立即报告医务科、防保站,经确认后,在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各科必须在24小时内填好传染病报告卡,报送防保站。

4、传染病报告卡及科室的传染病登记簿必须按要求逐项填写,必填项目不得空项;对现住地址栏要详填到门牌号。

5、对于特殊疾病如AFP病例,按照我院《急性迟缓性麻痹报告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

四、传染病收报、核对制度

1、各科室接诊传染病后,必须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科室的“传染病报告登记表”上进行记录。由填卡医师或科室指派的工作人员把传染病报告卡送到防保站,并带“传染病报告登记表”,交由接卡工作人员签字、认可,以便落实责任。

2、门诊部每日16:00到门诊各科室收取门诊日志,检查有无传染病漏报,并签名;检查门诊日志填报是否合格,并填写“传染病疫情日报表”,交防保站,然后将门诊日志统一交病案室。门诊部人员发现漏报疑似、确诊传染病或发现门诊日志、传染病报告卡填报不合格者,应督促经治医生立即补报、补填,如不补报者,按漏报处理。

3、病案室每天收到门诊日志后,要填写“各科门诊日志数登记表”;每天收取出院病历后,对有传染病疑似或确诊诊断者,及时(当日)通知防保站,防保站及时(当日)追查是否按要求填报传染病报告卡,未填报者按漏报处理。

4、防保站每天对检验科的检验结果记录进行检查,每周对出院病历、门诊日志进行检查,每月对出入院登记本、传染病报告登记簿进行检查,凡有疑似或确诊传染病者,追查是否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5、防保站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应认真进行查对,对填卡漏项、错项的传染病报告卡,一律退回科室重填。每次报卡前对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查重,避免重报。

五、门诊工作日志制度

1、各科室须按要求使用统一的门诊日志。

2、各科医师对所有自己诊治的病人必须按要求如实逐项填写门诊日志,必填项目不得空项,对现住地址栏要详填到门牌号。

3、门诊日志要及时填写,日志登记人数要达到挂号人数的90%以上(门诊日志符合率)。

4、门诊部每月对门诊日志填写符合率进行检查,符合率达不到90%的科室,每下降1%扣款人民币100元,对门诊日志填写不符合要求的个人,每缺一项扣款5元。

5、门诊部每日16:00到门诊各科室收取门诊日志,检查有无传染病漏报,并签名;检查门诊日志填报是否合格,并填写“传染病疫情日报表”,交防保站,然后将门诊日志统一交病案室。门诊部人员发现漏报疑似、确诊传染病或发现门诊日志、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登记簿填报不合格者,应督促经治医生立即补报、补填,如不补报者,按漏报处理。

6、病案室每天收到门诊日志后,要填写“各科门诊日志数登记表”。

7、防保站每周对各科室的门诊日志进行检查,并签名。

六、医院疫情自查制度

1、门诊部每日16:00到门诊各科室收取门诊日志,检查有无传染病漏报,检查门诊日志填报是否合格,传染病登记簿填写是否合格,并填写“传染病疫情日报表”,交防保站,然后将门诊日志统一交病案室。门诊部发现漏报疑似或确诊传染病,发现门诊日志填报不合格,应督促经治医生立即补报、补填,如不补报者,按漏报处理。

2、各科室主任、护士长、门诊组长应对本科室的传染病报告工作制定出定期检查督报的措施;如出现漏报,除责任人外,相应的病区应负一定责任。

3、病案室每天收到门诊日志后,要填写“各科门诊日志数登记表”;每天收取出院病历后,对有传染病疑似或确诊诊断者,及时(当日)通知防保站,防保站及时(当日)追查是否按要求填报传染病报告卡,未填报者按漏报处理。

4、防保站每天对检验科的检验结果记录进行检查,每周对出院病历、门诊日志进行检查,每月对出入院登记本、传染病报告登记簿进行检查,凡有疑似或确诊传染病者,追查是否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5、医院将对传染病报告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纳入医疗检查的内容及科室考核指标中,对漏报科室在评先时实行一票否决制。

七、医院疫情奖惩制度

1、凡发生一例传染病漏报者,对责任人扣款20元,同时对其科室扣款50元,并应及时补报。

2、凡不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簿者,出现漏填、错填每例扣款5元。

3、病案室如未按规定检查病历首页,对登有传染病的病历如未按时通知防保站,造成传染病漏报、误报;门诊部未按要求收取、检查、督促医生补报、补填传染病报告卡、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簿造成传染病漏报、误报的,经检查发现,每例扣当事人10元。

4、各科室的门诊日志、传染病报告登记簿、传染病报告卡必须按规定时间、内容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报防保站或总值班。迟报者,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每例扣款10元,造成严重后果的负相应的责任。

5、防保站未按规定时间上报传染病报告卡, 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每例扣款10元,造成严重后果的负相应的责任。

6、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

7、根据医院对传染病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内容,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或考试(包括院内、院外检查),不合格者,予以通报并扣款10-50元。

8、对于医院按照上级机关要求,设臵的各种登记本,包括放射科、检验科、药房的结核病相关登记本,病案室的“各科门诊日志数登记表”,门诊部、总值班的“传染病疫情日报表”,若有错漏项,每份扣款5元。

八、结核病防治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传播与流行,落实结核病归口管理措施,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山东省肺结核病归口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章 加强领导 明确职责

第二条 严格执行省、市、县卫生行政部门有关结核病管理的规定。认识到开展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把结核病控制项目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第三条 本院实行院长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加强领导,明确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责任和任务,保证机构、人员和工作的开展。

第四条 成立结核病防治管理监测小组。组长:院长,副组长:业务副院长(内)、医务科科长、防保站站长、门诊部主任。结核病监测办公室设在防保站,结核病监测控制办公室主任由防保站站长担任,成员为临床各科室主任。

第三章 预防接种

第五条 卡介苗接种工作由防保站负责,各接种点必须填写计划免疫接种证,预防接种证卡和接种登记本。

第六条 出现接种卡介苗发生异常反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对受种者进行抢救和治疗;并向医务科、防保站报告。

第四章 疫情报告、登记、转诊和治疗

第七条 由于我院不是结核病定点医院,各临床科室在接诊疑似或确诊肺结核病人时,必须做到“三落实”:发现一个、报告一个、转诊一个,转诊率要求达到100%。

第八条 各临床科室医生,发现肺结核病人或疑似肺结核病人时,应遵照《医院传染病管理规范》程序,按乙类传染病要求上报,并在《肺结核病人及疑似病人登记本》上登记,由防保站在《结核病人双向转诊登记本》上进行登记;放射科医生发现肺结核病人或疑似肺结核病人时,应在《肺结核病人及疑似病人登记本》上登记。

第九条 对于肺结核病人或疑似病人的转诊工作,由临床科室医生填报“菏泽市肺结核病人疑似病人转诊单”一式三份,一份交病人作为到辖区内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门诊或到定点医院就诊的依据,另两份交由防保站报鄄城县疾控中心和留存。

第十条 临床各科室对就诊中发现的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病人除危重病人必须进行急救治疗外,其余需住院的肺结核病人均须转到菏泽市肺结核病定点医院进行治疗;对不需住院的病人,转诊到辖区内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规范性诊疗管理。

九、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规范

一、疫情报告制度

我院实行日报制度,由防保站鄄城县疾控报告,内容包括: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流感样病例。要求门诊各科必须把体温在38oC以上的发热病人或疑似病人的情况登记在单独的日志上,由导医于每天下午5:00前收取送到防保站。确定为疑似的病人在2小时内报鄄城县疾控,同时报卫生局应急办。

二、门诊工作规范

门诊工作由门诊部主任负责,负责门诊部所属科室的禽流感防治工作,监督发热门诊、急诊科、儿科门诊、内科门诊、检验科、放射科等禽流感防治的具体工作。

1、在门诊大厅内设发热病人分诊台,工作日由导医负责门诊发热病人的初步筛查工作,非工作日由急诊科负责发热病人的筛查工作。发现疑似病人应立即引导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各科接诊疑似病人后,应严格消毒。

2、临床各科室发现群体性发热和大量流感样病例,并明显超出往常的就诊量或发病数量时,应作为疑似流感暴发疫情立即报告防保站。

3、放射科主任负责安排禽流感病人防治工作中的影像学检查工作,其胸片资料应由专人保管,同时加强科室医务人员自我防范意识。

4、检验科主任负责安排禽流感病人防治工作中的检验工作,应固定对疑似病人检验的仪器,对发热病人的血液标本的处理按有关规定执行,同时加强科室医务人员自我防范意识。

5、门诊部所属各科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三、住院病人可疑禽流感的处理

所在科室在第一时间内先行就地隔离,请感染性疾病科会诊,疑诊者立即上报医务科或值班领导,由医务科组织院内专家会诊。经会诊后,需转发热门诊的病例,原住院科室应及时办好转科治疗手续,病人转走后,应按消毒规定对病区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四、消毒隔离:

1、各科室一旦发现疫情应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湿拖地面。

2、对常规使用的医疗用品做彻底的消毒,如血压表、听诊器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病历夹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

3、诊室、病房在有人的情况下开窗通风,无人的情况下用紫外线灯消毒空气。

4、在给病人做诊断、治疗时,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均需衣帽整齐,带12层棉纱口罩。接触病人前后,均应流水肥皂洗手,并用消毒液泡手(400mg/L含氯消毒液)。

5、发热门诊医务人员接诊发热病人和治疗时,应穿隔离衣裤、戴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罩,处理完每个病人后洗手并换手套。

6、检验科废弃的疑似病人的标本,必须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作用30-60min,再进行处理。

7、为疑似病人配备加盖痰具,用于装2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作用30-60min。消毒后的分泌物、排泄物再倒入卫生间。使用后要对痰具消毒。

8、疑似病人使用的被褥,要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60min。

十、急性弛缓性麻痹报告管理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的有关要求,为了尽早发现脊髓灰质炎病例,减少传播,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定义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是指急性发病的肢体肌无力,同时伴有肌张力减弱和/或肌萎缩的一组疾病。包括脊灰疑似病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横断性脊髓炎、多神经病、神经根炎、外伤性神经炎、单神经炎、神经丛炎、周期性麻痹、肌病、急性多发性肌炎、肉毒中毒、四肢瘫、截瘫、偏瘫、短暂性肢体麻痹等。

第二条:传染病管理的领导机构 我院的传染病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暨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工作,由业务副院长负责;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的日常工作由防保站负责,总值班、门诊部、病案室予以协助;各科主任、护士长直接负责该科的传染病管理工作并负相应的联带责任,各科具体日常管理(传染病报告卡填报的检查、督促,传染病报告登记簿、门诊日志的填报检查、督促等),指定一名专人负责或由科室指定的具体人员兼任,形成院内的三级管理网络。

第三条:各临床科室接诊中发现所有15岁以下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以及任何年龄的脊髓灰质炎临床诊断病例,应立即与儿科联系,对于15岁以下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要求转到儿科就诊。

第四条:儿科接到AFP病例后,由专人负责进行个案调查、复印病例、采集标本、病例随访等,以及将相关资料送到疾控中心。各科应积极予以配合。

第五条:15岁以下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由儿科医生立即填写,其余年龄阶段的病例由首诊医生立即填写。

第六条: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传染病报告卡后,应在12小时内向疾控中心报告。

第七条:防保站负责每月对门诊日志、出院病历进行检查。第八条:各临床科室违反上述规定,凡迟报、漏报病例的按《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规范》的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

十一、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各科的诊室、留观室、病房应保持通风,诊疗病人时医护人员应穿工作服、戴医用防护口罩,诊疗操作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2.发热门诊独立设区,远离其他门诊、急诊,出入口与普通门急诊分开。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病人专用通道。

3.发热门诊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无交叉,有明显标识。应保持诊室和留观室的通风。

4.疑似病人病情允许时应戴口罩,不能离开发热门诊。5.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采取一级防护,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每次接触病人后进行洗手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揉搓1—3分钟。

6.接触从疑似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应进行二级防护。进入隔离留观室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感潮湿时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洗手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揉搓1—3分钟。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镜。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

7.一旦发现疫情应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消毒:

(1)空气:房屋密闭后,每立方米用15% 过氧乙酸溶液7 毫升(即每立方米用纯过氧乙酸1克),可放臵瓷或玻璃器皿中,底部用装有适量酒精的酒精灯加热蒸发,薰蒸2 小时,即可开门窗通风。对于体积较大的房屋,密闭后应用2%过氧乙酸溶液按每立方米8毫升 的量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1小时后即可开门窗通风。

(2)物体表面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喷雾消毒可用0.2%~0.5% 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水泥墙吸液量为100 ml/M2,对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 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3)手与皮肤:用0.5%碘伏溶液作用1 分钟~3 分钟。也可用快速手消毒剂按照六步洗手法擦拭1 分钟~3 分钟。

(4)检验科废弃的疑似病人的标本,必须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作用30-60min,再进行处理。

(5)衣服、被褥、书报、纸张: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用有效氯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不耐热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和书报、纸张等,可采取过氧乙酸薰蒸消毒。薰蒸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勿堆集一处),密闭门窗,糊好缝隙,每立方米用15% 过氧乙酸7ml(1g/M3),放臵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薰蒸1小时~2小时。

(6)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对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要及时消毒处理。每病床须设臵加盖容器,装足量1500mg/L~2500mg/L有效氯溶液,用作排泄物、分泌物的随时消毒。将排泄物、分泌物直接放入消毒液中,作用时间为30~60分钟。消毒后可直接倒入卫生间。

(7)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15 分钟~30 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8)病人的剩余饭菜不可再食用,煮沸30分钟,有效氯为5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2小时后处理。

(9)垃圾: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 分钟以上。消毒后深埋。

十二、甲型(H1N1)流感病人会诊制度

1、发热门诊医师接诊可疑为甲型(H1N1)流感的发热病人后,应立即由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上报医务科。

2、医务科应及时组织专家会诊。

3、会诊前收治医师应初步完成详细流行病学史的调查、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体温、血常规、胸片及其他初步鉴别诊断辅助检查工作。

4、会诊的专家组须包括传染病学、呼吸内科、影像学的专家。同时按约定时间、地点全程参加会诊,不准迟到。

5、会诊由值班院领导指定一名专家为会诊组组长,专家独立工作,会诊过程不受行政干预。

6、专家会诊意见应由会诊组组长填写《医院专家会诊意见书》,全体专家成员签字确认。

7、会诊完毕后,《医院专家会诊意见书》交组织会诊的值班院领导。

十三、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

一、疫情报告制度

根据省卫生厅要求,加强监测工作和建立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目前我院暂时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工作日由防保站向鄄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内容包括: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疑似或确诊病例。要求各科重点监测流感样症状的患者和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确定为疑似的病人在2小时内报鄄城县疾控(电话:2421262),同时报卫生局医政股(电话:2421340)。

二、门诊工作规范

门诊工作由门诊部主任负责,负责门诊部所属科室的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监督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儿科门诊、内科门诊、检验科、放射科等甲型(H1N1)流感防治的具体工作。

(一)在门诊大厅和急诊科分设预检分诊台,工作日由导医负责门诊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非工作日由急诊科负责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发现疑似病人应立即引导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

(二)各科接诊疑似病人后,应立即报告医务部和防保站。并与急诊科联系由专人将患者引到发热门诊。所有接触者详细登记,诊室应严格消毒。门诊各科室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防保站。

(三)发热门诊工作,每天8:00——17:30由感染性疾病科负责(含节假日);17:30——次日8:00由急诊科负责。感染性疾病科安排医护人员24小时备二线班。

(四)放射科主任负责安排甲型(H1N1)流感病人防治工作中的

影像学检查工作,其胸片资料应由专人保管,放射科主任要对X线检查报告审核签名,同时加强科室医务人员自我防范意识。

(五)检验科主任负责安排甲型(H1N1)流感病人防治工作中的检验工作,应固定对疑似病人检验的仪器,对发热病人的血液标本的处理按有关规定执行,检验科主任对检验结果进行复核签名,同时加强科室医务人员自我防范意识。

(六)门诊部所属各科在防保站和护理部的指导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三、住院病人可疑甲型(H1N1)流感的处理

住院病人中若出现疑似甲型(H1N1)流感,所在科室应在第一时间内先行就地隔离,请感染性疾病科会诊,会诊后疑诊者立即上报医务科或值班领导,由医务科组织院内专家会诊。经会诊后,疑似病例转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应按照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进行消毒工作。待病人转送定点医院后,原住院科室应及时办好出院手续,发热门诊应按照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进行消毒工作。

四、疑似病人处理、报告流程

各科怀疑甲型(H1N1)流感病人时,立即请感染性疾病科会诊,按照《医院甲型(H1N1)流感处理、报告流程》进行报告。若院专家组不能排除的病例,则按照《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处理。

7.传染病管理办法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11月—2008年3月本地区1所传染病医院和4所综合医院的传染科护士200名。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根据传染科的工作特点由研究者参照有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对传染科护士压力源进行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所在医院情况、工作场所情况、家庭情况、经济情况、与专业相关情况5大项30个条目。本次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00份, 收回有效问卷185份, 回收率92.5%。

1.2.2 统计学方法

对调查所获得数据应用SAS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 对不同因素之间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年龄:18岁~25岁62人, 26岁~30岁57人, 31岁~40岁51人, 41岁~52岁15人;婚姻:未婚73人, 已婚未育25人, 已婚已育86人;文化程度:中专167人, 大专16人, 本科2人;继续教育:有138人, 无47人;职称:护士88人, 护师75人, 主管护师22人。

2.2 工作情况

认为自己工作量满负荷的占45.9%, 超负荷的占19.5%。认为环境差、职业危害大的占92.1%。

2.3 生活情况

认为收入没有体现自身价值占64.3%, 收入仅够日常开支的占49.7%。因工作繁忙, 需要请人做家务的占43.2%, 自己完成家务的占38.4%。

2.4 人际关系方面

认为领导方式民主的占90.3%, 上下级容易沟通的占85.4%, 医护关系融洽的占72.2%, 同事关系一般及紧张的占69.7%。

2.6 焦虑自评结果

超过50分14人, 其中1人高达75分, 出现严重焦虑, 41分~50分22人, 已处于临界水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与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工作紧张、工作量大等有相关性 (P<0.05) 。详见表1。

3 讨论

3.1 改善工作环境造成的污染

由于医院成本核算, 许多医院很难为护士提供符合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 甚至连防漏、耐刺、密封的收集箱都难以保证。40.36%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因未提供防护用具所致[6]。管理者应加大护士安全工作环境建设的投入, 改进医疗设备, 加强传染病的隔离及防护措施, 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品, 保证护士的人身安全。建立健康档案,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必要的预防接种。

3.2 加强系统职业安全教育

申桂云等[7]对157名传染病专科医院的护士调查发现, 87.9%护士认为需要加强防护知识的学习。故管理者应定期进行在职培训和教育, 加强心理素质的培训, 提高应激状态下的心理承受能力, 加强应付行为的训练, 提高应付水平。全面推广标准预防, 制定各种预防职业损伤的工作指南、防范制度, 改变护理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提高自身防护意识, 营造一种护理安全文化氛围, 保护工作人员免受损伤、保持生理和心理健康。

3.3 改善人际关系

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部分护士担心被传染, 从而造成人际关系不够融洽。作为管理者应有良好的沟通技巧, 能及时、合理地化解各种矛盾, 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减少工作场所的人际关系因素对护士的压力。

3.4 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缓解护士缺编问题, 以减轻工作负荷。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 关系到护理质量的改善, 关系到病人安全, 也关系到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护士的缺编导致过度疲劳综合征, 引起身体抵抗力下降, 增加感染机会, 管理者应合理配置人员数量, 合理、灵活地实行弹性排班, 创造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 减轻护士的工作紧张状态。

3.5 减轻家庭负担

部分护士面临着学习和生活的双重压力, 对护士的各种保障措施不完善。管理者应经常关心护士的家庭生活, 必要时进行岗位适当调整, 保证护士的生活、工作处于良好状态。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信息.中国至少已有十余种新发传染病[J].中国卫生, 2006 (5) :52.

[2]朱科伦, 朱郇悯.新发现的传染病的特点[J].广州医药, 2006 (1) :1-2.

[3]陈志海.介绍几种新流行的传染病[J].新医学, 2005 (2) :113-114.

[4]Kosgeroglu N, Ayranci U, Vardareli E, et al.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hepatitisinfection among Turkish nurses, frequency of nee-dle exposure, sharps injuries and vaccination[J].Epidemiol Infect, 2004, 132 (1) :27.

[5]唐泓源, 左月燃, 张昕, 等.心理干预对SARS病区护理人员焦虑状态影响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03, 3 (4) :16-31.

[6]程雯, 唐敏霞.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能力调查[J].现代实用医学, 2006, 18 (7) :511-512.

8.传染病管理办法 篇八

【关键词】县级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经费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对医疗卫生行业的不断重视,投入不断加大,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03年中国“SRAS”事件后,国家对公共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重视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省、市、县级疾控中心不论从硬件还是软件建设方面,国家投入非常巨大,改善了工作条件和环境,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也有较大提高。国家投入加大了,传染病防治工作也有了经费保障,但专项经费的管理使用存在不少问题。

一、县级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

1.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管理使用意识不强

县级疾控中心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其主要工作职责是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检验监测。传染病防治是疾控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如重点传染病中的结核病、艾滋病、麻风病、鼠疫等。中央转移支付是传染病防治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是县级疾控中心顺利开展业务工作的经费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县级疾控中心没有严格按照传染病专项经费管理使用要求进行。专项经费管理使用者没有较好的专项经费管理使用意识。有的单位负责人指使财务人员编制虚假报账资料套取资金私设小金库、或者是专项经费混用乱用、或是经费开支执行规定不严等。所以提高县级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管理使用意识势在必行。

2.传染病防治工作与专项经费管理使用联系不紧密。

县级疾控中心工作任务较重,既包括各类传染病的防控、疫情处置,也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等。所以对疾控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要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掌握较全面的公共卫生专业知识,也要具备基础的财务知识。能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同时,也能基本懂得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在整个传染病防治过程中,各个时期的资金怎样管理、怎样使用才符合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规定。作为疾控中心的财务人员,要求是具有专业的财会专业知识,对单位的各级各类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要有非常准确的理解掌握。同时,对单位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传染病处理流程、传染病防治工作目标任务等比较了解。在实际工作中,传染病防治业务工作与财务工作往往相对独立,各自为政、互不理解、你做你的传染病,我干我的财务。有时可能会相互制肘,针锋相对。从而导致传染病专项经费管理使用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相互影响,或是出现传染病发现率、追踪率、管理率、治愈率低,或是出现专项经费管理使用不合规、不合法,没法通过专项资金审计关。

3.县级疾控中心工作不规范不完善

县级疾控中心承担着辖区内各种公共卫生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机构很小,管事不少。尽管十多年来国家不断投入,但县级疾控机构普遍存在编制少、公共卫生专业人员配备少、专业技术能力弱、实验室缺乏大型高端精密设备、卫生专业人员对传染病防控处置能力培训不足等现实。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处置程序不规范,不按传染病处理流程处置。疾控中心对乡、村级业务督导工作方式简单化、程序化、工作不积极主动。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处置工作流程不规范,方式单一,行动迟缓,检验结果出具过程漫长或出具不了结果而不了了之。整个疾控工作社会评价满意度不高。

二、县级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管理使用探讨

1.增强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管理使用意识,杜绝违规违纪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县级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管理使用合法与否、安全与否、规范与否,主要体现出单位负责人的守法意识、遵规意识有多强。财务人员是专项经费管理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做好专项经费管理使用是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财务人员专业素质高不高、专业能力强不强的具体体现。首先,在资金管理方面,专项经费从预算管理、资金安排、资金使用、工作任务目标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财务人员要有专项经费管理大局意识,转变传统财务观念,对整个专项经费各项具体工作要求要非常熟悉,把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特点,用专项经费推动传染病防治工作任务目标的完成。其次,在资金使用方面,财务人员报销在专项经费和帐务处理过程中要严格区分各类传染病专项经费支出类别、严格遵守专项经费开支范围、开支标准。第三,财务人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独立思维,工作中做到不受单位负责人不良思想的利诱,严格按照财务规定办事,做到专项经费不套取、不混用、不超范围开支、保证专项经费在管理使用过程中专款专用,依法依规。

2.传染病防治工作与专项经费管理使用紧密联系

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专门中央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的立法,更多的是各个部门、各个行业根据自身部门规章和行业特点,针对各自专项资金制定实施方案、操作规章制度。县级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也具有这一特点。专项经费更多地体现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专业特点。重点传染病病人的发现、报告、追踪、管理等各个环节均有专项经费预算安排。传染病业务培训等也有专项经费支持。对乡、村工作督导也有专项经费保障。首先,财会人员在掌握经费管理使用的同时,对单位的卫生专业工作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在专项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财务知识和卫生专业知识两者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不能单一的理解或两者分割开来处理。其次,传染病防治专业工作人员与财务人员要相互理解、相互沟通,要悉心向财务人员请教,对传染病防治工作从最初的项目立项,到最后的工作总评考核,到底有多少专项经费支持、经费预算标准、开支标准、开支范围、如何开支等要有所了解;对基层业务工作人员培训时,尽可能请财务人员对专项经费作详细讲解等。总之,传染病防治工作与财务工作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只有加强沟通和紧密配合,工作才能开展好。

3.完善县级疾控中心工作规范

针对县级疾控中心工作任务重、编制少、公共卫生专业人员配备少、专业技术能力弱、实验室缺乏大型高端精密设备等现状,建议县级疾控中心对外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投入提高能力建设的同时,首先,对内加强单位内部业务科室和人员整合,实行工作人员一岗多责、一岗多职或科室人员双向选择双向交流。细化工作目标任务,建立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制,定期监督考核。其次,实行重大事项、重大开支单位中层干部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单位支出党政领导共同签字报销度制,单位支出公开公示制度等。第三,完善单位内部各种规章制度,包括专项经费管理使用制度、报帐制度、传染病防治工作规范、疫情处理工作规范、传染病督导制度。第四,完善单位内部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减少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因绩效工资的分配不均而产生的矛盾,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基于县级疾控中心自身专业性较强的特性,县级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的管理使用考验的是整个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特别是管理者的勇气、智慧和耐心以及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不断创新,疾控中心的工作才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不断提高传染病综合防治水平,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作兰,王红玲.县级疾控中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策和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7):4216-4216.

[2]雷新军,孔金屏.关于县级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工作的探讨[J].医药前沿,2013,(23):48-49.

9.传染病管理规定 篇九

一、根据国家传染病管理法规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度订本制度。

二、抓住季节发病规律,及时做好宣传教育和防疫工作。

三、协助杭州市疾控中心下沙工作站做好麻疹疫苗接种及其它预防注射。

四、贯彻省教委、市教委、市卫生局和本校的卫生制度。保持寝室卫生、勤开窗、通风、换气、被褥多晒太阳。提倡“五勤”:勤洗手、勤洗澡、勤洗头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服。“五不”;不吸烟、不酗酒、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到校门口无证摊位买早餐等食品。

五、搞好晨检工作,发现患传染病学生,立即隔离,由医务室指派专车送医院检查。做到早期控制病菌携带者和可疑者,并做好学校内部的消毒工作。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上级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工作。

六、建立管理和报告网络、按各类传染病在责任时间内的最快的速度报告上级部门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七、对患传染病的学生,要做好详细登记,专人专管、并将相关处理结果及建议认真填写于值班记录,次日上午报教务处。

八、根据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暂时停止大型体育、文化等活动必要时报请主管部门。

九、对患传染病的学生恢复健康后复学,需经医院意见、校医务室检查核实,视其体质情况按省教委、市教委文件精神办理。

10.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十

2、传染病防治报告程序。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在第一时间通知分管领导,分管领导应及时查看,发现可疑病例应及时报告校长、通知家长。若有3人以上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及时报告县教育局和县疾控中心。

3、坚持因伤病缺课登记和传染病登记,做好因伤病缺课学生情况反馈工作。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及时报告,做到“四早”——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传染病控制措施

1、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马上采取隔离措施,安排在指定场所进行观察,通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送医院治疗。

2、密切跟踪接触疑似传染病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避免疾病的蔓延。

3、对传染病人的居住场所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4、疑似传染病的病人经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休学住院治 疗,待病愈并凭医院证明方可回校上课。

11.情绪的“传染效应”与快乐管理 篇十一

马丽群:

我们的基层员工很辛苦,每天就像机器一样做来做去,可以说被训练成了一台机器。另一方面可以说基层干部,不尊重我们员工的自尊心。有的时间,说不好就骂,有时候骂你都很正常。

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只是个案。长久以来,面对工作,我们的管理者更多的是要求:“不要将感情带入工作中去”,不要“感情用事”。员工被要求“不带任何情绪”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一如冷冰冰的机器。然而,事与愿违,我们的员工并没有因此而工作热情高涨,反而有些员工表现出极端的行为,影响到他自己和他周围同事的工作绩效。所以,富士康高管为消除员工间长期弥漫的紧张情绪,请五台山高僧做法事,为员工祈福。暂且不评论其效果,但是,管理者多少还是意识到了情绪对员工的影响。当然,关键还在于如何改变员工的消极情绪,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情绪,从而改变他们的工作绩效。

工作场所中的科技发展带来的不光是企业产能的激增,同时还有诸如工作压力、工作倦怠、情绪劳动失调、冲突和疏离工作等副产品。这些副产品如果管理不好,反过来会影响到员工绩效的提高,企业效能的再提升。因此,管理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对“人”的管理不能仅停留在原来的“人-岗匹配”(person-position-fit),即员工的知识、技能、能力、个性等与岗位要求相符合,更为重要的是看到员工的心理状态,包括静态的(即情绪表现)和动态的(即情绪管理)心理状态,做到psychology-position-fit。因此,正确认识情绪至关重要。

正确认识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根据“吉姆斯-郎尔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吉姆斯认为情绪是神经系统对情绪刺激的一种先天的反射适应,所以,他提出了“并非我们伤心,所以我们哭,而是因为我们哭,所以我们伤心”这个著名的论断。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在对情绪进行界定时也强调了情绪的生理基础。 很显然,情绪作为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首先是一种基本的生理反应,即,“情绪是一种遗传的‘反应模式’,它包含整个身体机制,特别是内脏和腺体系统的深刻变化”。所以,研究者多数都认为情绪无好坏之分:喜,也会“乐极生悲”;悲,也会“化悲痛为力量”……但是,也正是由于情绪中还包括个体的主观体验的成分,因此,情绪才会如上所说,“乐极”生“悲”、化“悲痛”为“力量”(即动力)。毋庸置疑,情绪是可以控制,可以培养,可以改变的。

正因为情绪具有适应、动机、调控组织等多种功能,因此,在正确认识情绪的基础上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就是当务之急。目前衡量情绪管理能力大多会使用“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来进行测量。相关研究也证实了情绪智力对工作场所所带来的影响。例如,Kelly和Caplan发现,与认知心理能力相比,情绪智力能更好地预测谁会成为贝尔实验室的明星员工;美国创新领导力研究中心在对一些高管进行研究中发现,失败者不是因为他们缺乏技术能力,而是因为他们缺乏情绪智力。所以,提高情绪管理能力,需要从提高情绪智力开始,即正确识别情绪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同理心及社交能力,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员工的情绪。

情绪的“涟漪效应”和快乐管理

情绪是指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这既是一种生理的反应,同时也是一种主观感受和认知的互动,往往表达出个体一些特定行为。情绪在特定的环境里会形成情感流,在环境内产生“涟漪效应”,对环境中的处在不同层级的其他个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力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会产生分散效应,形成一个个涟漪。但要主要涟漪的辐射力的强弱还跟被影响的个体的情绪智力有关。所以,同一个情绪流,不同的个体反应各异,有人从中顿悟化解压力,有人“被感染”选择“一跳”。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需要我们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员工的拣选。研究已证明情绪智力与情绪的调控能力相关,因此,在员工筛选过程中除了要做到person-position-fit,还应该注意采取恰当的方法甄别员工的情绪智力,做到psychology-position-fit。

二是对员工进行情感管理。积极的或是消极的情绪都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George和Brief提出的模型也证明了心理情绪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在组织中的绩效,包括他的行为选择、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以及对待实际工作的具体行为。所以,作为管理者需要对员工的情绪进行恰当的情感管理。

情感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从而达到良好的管理绩效。简单说,情感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感知、控制、调节的过程。长期的情绪困扰得不到解决,除了会降低个人的生活质量,还会使个人丧失工作热情,影响个人与同事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绩效水平,乃至企业某一时期的绩效。富士康就是个明显的个案。而好的、积极的情绪则会让你产生“好的感受”。我国学者孟昭兰也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积极心理学家Fridrickson也认为积极情绪能促使个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从而产生多种思想和行为迁移到其他方面。相关研究也证明,员工的工作绩效与在工作中获得的幸福感(快乐感)呈显著地正相关关系,具有更多积极情感的员工往往能够获得主管和同事更好的评价。

快乐作为积极情绪的一种,是一种主观的体验,是当人们在经历了大量的积极情绪和相对较少的消极情绪时的一种主观、全面的判断。快乐作为情绪的反映在人的心理世界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通常在快乐的情绪状态下工作,员工更易于适应企业的工作压力、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

特别是在今天,一方面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快,另一方面员工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多的是其实现自我的一个舞台。快乐管理一方面是工作情绪的引导,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让员工从工作中感受到快乐,从工作中的“被情绪”到“情绪高涨”的工作。所以,对员工的快乐管理就体现在:

做好员工积极情绪的培训工作。实际上,这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引导员工进行自我积极情绪建设的过程。情绪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培训工作也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通常企业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开发一些有助于心理健康的课程和活动,例如倾诉、如何面对工作压力、如何调整情绪失调等等,调整员工的情绪,改善员工的心态,从而使之能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情绪培训不仅是工作情绪,还应该包括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态度。

员工的职业兴趣匹配是快乐管理的核心。实证研究已经证实了积极情绪高的员工,工作绩效更高,而这类员工在工作中所获得的幸福感(快乐感)也高于其他人。而且,他们获得快乐的源泉是工作本身。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我们知道真正能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还是工作本身。只有工作与其职业兴趣吻合,哪怕面对挫折、逆境,也不会陷进去不能自拔。如富士通“第七跳”的卢新(菁干班,即干部储备班),这个同事眼中快乐开朗的男孩就是因为职业与兴趣的不吻合,看不到希望,选择用极端的方式解决困境。

3月4日,卢新在其博客中写道:

如果真的可以,我可以天天写歌,我没钱,没有做音乐的硬件设备,甚至连电脑还舍不得买,更找不到唱片公司,青春易逝,24岁的我还能做到吗?我还是会付出的,至少这一年我会去追求。

所以,尽管进入富士康后,卢新选择加班来赚更多的钱,但他并不快乐。快乐管理更应该从员工入手,从员工的职业兴趣出发,通过职业兴趣测试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同时,要配合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让员工个人能清楚地看到个人发展的轨迹,尤其是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员工,往往会因工作前途的迷茫很容易陷入“人生绝境”的状态。而且企业也应该有这样的胸襟:“企业内成长,企业外发展”,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使他们的“可雇性”提高,自然他们的个人核心能力也会增强,对未来充满信心。这不仅是双赢,更是个人、企业、社会、国家的成功。

12.传染病管理办法 篇十二

《通知》要求:将人感染H 7 N 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 1 N 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 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地方各级卫生 (卫生计生) 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人感染H 7 N 9禽流感、甲型H 1 N 1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种管理调整工作,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病种调整工作要求, 组织开展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重点培训《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 (2013年第2版) 》、《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标准》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技术文件。详见国家卫生计生委网。

13.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篇十三

1.卫生室成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由相关 科

室业务人员组成,要有专人负责。

2.本室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熟悉病例具体情况者),按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3.报告的病种:甲类传染病(2 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病(11种),具体疾病病种详见传染病防治法。

4.负责人收集传染病人的信息、审核、上报、报告卡的订正、查重和资料备份

工作。

5.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6.疫情管理人员应按规定做好疫情的收集报告工作,每天上午和下午进行两次传染病报卡签收(包括节假日)。每月进行一次传染病漏报调查,以规范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传染病登记簿等资料的登记工作,做好自查统计,实施奖惩制度,并将相关资料妥善保管存档。传染病报告卡等纸质资料保存3年.传染病登记制度

1.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门诊日志登记的基本项目:患者姓名(家长姓名14岁以下儿童时必填)、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

2.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簿,对本科诊断的传染病患者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

及时上报。

出入院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0项基本内容。3.规范使用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本,必须建立异常信息反馈机制,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登记并及时将异常检查结果返回送检医生或科室,并做好有反馈记录或医生签

字)。

检验、影像部门登记本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检

查人员签名。

4.医院传染病管理部门设立传染病登记簿,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家长姓名14岁以下儿童时必填)、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工作单位(学校或托幼机构名称)、发病日期、诊断日期、疾病名称、订正时间、报告时间、报卡医师等。

5.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6.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填报人签名,字迹清楚,不得随意涂改。

传染病培训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有关院、科领导要积极参加各种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

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

2.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3.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或轮岗的医护人员适时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4.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报告管理技术等。

5.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

6.拒绝参加培训者按有关制度处置。

传染病报告自查奖惩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须将传染病报告卡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分析、总结,定期上报乡卫

生院疫情管理领导小组。

2.村卫生室内组织自查传染病漏报外,配合县疾控中心进行漏报调查。

3.疫情管理人员每月开展一次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工作,发现漏报和迟报的,对当事人给以

一定的处罚。

4.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对工作突出的个人,卫生室给以适当奖励,对漏报、迟报科室

和个人扣除一定的奖金。

村级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1.村级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成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领导小 组,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由相关业务人员组成。

2.村级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熟悉病例具体情况者),按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3.报告的病种:

甲类传染病(2 种):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4.疫情报告人员负责本机构传染病信息收集、审核、上报、报告卡的订正和资料存档工作。

5.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所在乡镇的卫生院防保站,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所在乡镇的卫生院防保站,并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6.疫情管理人员应按规定做好疫情的收集报告工作,每天上午和下午进行两次传染病报卡签收(包括节假日)。村级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应规范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簿等资料的登记工作,做好自查统计,实施奖惩制度,并将相关资料妥善保管存档。传染病报告卡等纸质资料保存3年。

14.传染病消毒管理制度 篇十四

1.根据《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制订本制度

2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由专职人员负责,定期开展消毒检测,学习和总结工作。

3.根据不同地方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方法或消毒剂对工作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达到灭菌要求,接触皮肤和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消毒灭菌应做好登记。

4.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应洗手或使用快速洗手液进行擦试,医疗用品一用一消毒,提倡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在接诊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对工作场所和人员进行消毒。

15.传染病管理办法 篇十五

1 目前传染病医院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传染病专科医院的属性尚未得到确认,财政拨款不到位,基本上没有享受公共卫生单位的待遇

传染病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是公共卫生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防治一体,二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目前,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公共卫生的属性已得到全社会的公认,国家全额予以保障。相比之下,传染病医院虽然承担着当地传染病集中统一管理和救治任务,但其公共卫生属性并未完全得到认可,许多地方将传染病医院与其它医疗机构同等对待,属于财政差额补助单位,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主要靠医院业务收入来维系。缺少必要的资金保障,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显得有点力不从心[1]。

十堰市西苑医院即十堰市传染病医院成立于2005年,市编办下发文件,正式明确十堰市传染病医院为公共卫生服务单位性质,核定十堰市传染病医院床位编制100张,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编制140名。但是,文件没有正式明确传染病医院是财政全额或者是差额预算拨款单位,对传染病从业人员的公共卫生单位的身份没有确认,财政支持政策无法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传染病医院的危机和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1.2 医院运行成本不断上涨,收支难以平衡

同其他综合医院相比,传染病医院在建筑总体布局、功能分区、部门洁污分区与分流、消毒隔离、医疗垃圾收集焚化、污废水汇集处理等方面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传染病医院传染病区的长期备用状态,和相关的消杀及防护物资的储备等,使得其运行维护成本较大,是一般综合性医院的1.5-2倍[2]。

1.3 病患就诊数量逐年下降,床位空置率高

由于传染病发病是有规律的,具有散在的暴发式的局部性的流行特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的特征,因而在发病高峰季节时,传染病医院必须拥有足够床位来收治病人,但在传染病低发季节里,医院则出现了较高的空床率[2。而且随着疾病预防控制的加强,传染病的总发病率已呈下降趋势,这也就意味着传染病医院在更多的时候是处于床位闲置状态。

1.4传染病医院与综合医院相比差距很大,优劣明显

传染病医院因专科性强,技术力量单一而薄弱,对接项目少等劣势存在,使得其在业务拓展和财政支持方面都跑不赢综合性医院,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湖北省及十堰市的综合医院医疗门诊和入院病人均呈上升趋势。综合医院的门诊增长率2007年最高达到了99.73%,住院增长率2009年最高达到23.5。十堰市综合医院的门诊人次2008年达到11990217人次,比2007年的8173679人次增长46.69%;该市综合医院住院病人增长率最高达到32.85。

从表2可以看出,省医疗机构收入、财政补贴、上级补助总体都保持上涨趋势,医疗收入最高增长率达到39.7%,财政补助最高增长率达到108%;就某市来说,无论是医疗收入、财政补助,都呈现上升趋势。

从表3可以看出,该全省传染病医院整体收入增长率、财政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均呈下滑趋势。而十堰市传染病医院虽然因为有综合业务科室的收入补充,总收入呈上升趋势,但是,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没有增长。

通过对上述列表综合分析,不难发现:综合医院业务发展越来越好,传染病医院道路越走越窄。

1.5 传染病资源没有实现有效整合,传染病不能集中收治管理,导致传染病患者分散就诊

目前,部分传染病的高发病率与传染病医疗市场准入不严、市场运行不规范有一定的关系。如各综合性医院普遍设立肝病科,但这些医院在病区建设、消毒隔离、污水处理等专科技术方面大多数无法达到标准,并有可能成为新的传染病传染源[4]。这种情况,不但导致了传染病医院病源分流,加大了危机,而且不便学科集中向纵深发展,浪费医疗资源。在全省市州传染病集中统一归口管理最好的属黄石市。该市卫生局、医保局分别下文,归并了十五种传染病归口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确保了传染病集中统一,归口管理。这种经验与作法在全省值得推广与借鉴。

1.6 传染病医院一般所处区位不优越

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城市的传染病医院因为单位的特殊性,都处在交通偏僻人口稀少的地方。这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可以靠财政维持生存,但在市场经济中,其劣势彰显无遗。如十堰市传染病医院所处的黄龙镇,常住人口不满八千,该镇有一所具一定规模的卫生院,且传染病医院没有临街的门诊部。这

直接导致了传染病医院其他医疗业务发展长期处于一个饥饿状态,业务吃不饱,既效益差,也难留住人才。

1.7 单一依靠传染病难以生存

调查表明,单纯以传染病为主的医院难以维持下去,如我省某市传染病医院尽管给了全部人员的全额财政补助,但其传染病业务长期停滞不前,业务收入比财政拨款少,最终被该市一家大型综合医院托管。我市传染病医院是一个区域性的品牌,影响涉及周边三省,尽管这样,其传染病收入也仅占总收入的1/6,如果没有其他医疗业务来支撑,肯定也会与他传染病医院一样,或被兼并,或被托管。

1.8 业务特点限制自身发展,员工工资待遇偏低,导致队伍不稳定

由于传染病专业风险高、责任大、压力大,学科本身就令人敬而远之[4] ,加之工资待遇不高,各级传染病医院对应届毕业生的吸引力较低;近年来,随着医院职工的流动,不少老牌专家不是已经退休,就是另谋他职,剩下的人也缺少工作激情,对自身知识结构缺乏求知欲望,造成医院技术力量削弱,人才青黄不接,现有人才也存在大量流失风险。多种困难因素重叠交织,导致传染病医院生存危机重重。

2 新时期传染病医院创新发展的途径

2009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确立了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设的任务[5],即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要求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

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明确指出了传染病是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从这个角度讲,传染病医院是涵盖全部四大服务体系,是医疗又非同于普通医疗,是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重大疫病流行救治的重要平台,是公共卫生服务重要的支点,是战备医院,对于它的建设,国家和地方已经给予了大力投入,对于它的生存与发展,应该象投入建设时期那样重视,要坚持走“平战结合[6]”之路,要改革现行管理体制,保障机制和运行模式,从政府保障入手,积极破解困扰传染病医院生存发展的难题,使传染病医院平时能常练兵,练好兵,战时能用兵,用好兵。经分析,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解决传染病医院生存与发展问题。

2.1 平战结合,坚持传染病医院作为战备医院的长期战略思维,建立一个平时练兵,战时实行隔离区独立运行体系

2.1.1 模式调整,依托综合医院办传染病医院模式。由于传染病自身的特点,过去那种单纯依靠传染病为独立主体运行模式已难以生存和发展了。如我省某市一家传染病医院,尽管有财政赋于的公共卫生单位性质的财政政策支持和卫生部给予的传染性疾病统一归口集中收治的行业政策支持,但仍然运转不下去了。2009年前,该院140余名员工,开放病位100张,年收入仅在200万元左右徘徊。2010年该市将其与别外一家专科性综合医院整合后,对传染病人员编制与财政拨款额度继续保持。第二年,仅整合医院综合业务收入就超过2000余万元,收入增长10倍,医院人气迅速聚集,职工待遇大幅改善,整合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另外一市,在2003年国家启动支持传染病医院建设时,结合该市实际,没有单独设置独立运行的传染病医院,而是依托该市实力最强的一家综合医院,借国债项目建立了一栋独立的二层楼病区,平时收治各种传染病,战时封闭治疗突发疫病,费用实行专项补贴,不仅实现了传染病在突发时可防可治,更重要的是平时运转良好,该院传染病区33名员工,年收入6000余万元,效益非常可观。这是一般传染病医院无可比拟的。

在2010年前,全省仅有二家独立以传染病为单一业务的传染病医院,在2010年后,一家被兼并,一家被另一家综合医院托管,其余效益良好的均属综合+传染病管理与运行模式。

2.1.2 赋予传染病从业人员的特殊地位,即纳入全额事业单位编制,练兵、培训、进修、科研经费纳入公共卫生单位财政预算。财政部门应充分考虑传染病医院在公共卫生救治公系中的核心作用,以公共卫生单位对传染病医院定性,对传染病医院从事传染病专业的管理与技术人员实行全额财政补助政策[7]。而对其他专业则与普通医院人员一样实行差额补助。同时,对传染病医院在平时演练,物质储备,人才进修培养,基础设施与专用医疗设备投入方面给予倾斜政策。以保证传染病医院“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2.1.3 实行资源整合,以综合业务支撑传染病业务。一个市州仅一所传染病医院,那么在这个市州应该将属于传染病范围的如结核病、肝炎、麻风病等传染性疾病统一集中归口于一家,这样有利于传染病专家资源和病源集中统一,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有利于传染病医院的学科建设向纵深发展。

2.1.4 发展适合自身特点其他医疗业务,加强造血功能培养。传染病医院发展其他医疗业务,这在实践中不矛盾,它既有利于传染病从业人员对其他学科协作和支持,有利于从业人员基础扎实,同时,有利于传染病医院在平时有效健康运行。目前我省市州基本呈现这种传染+大综合的管理运行模式,如我院,5/6的业务来自非传染病疾病,其他业务对传染病的支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发展其他医疗业务,必须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相对集中的人群,我院业务长期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医院区位不优,辖区人口过少,未来的希望在于工业新区重新布局,在新兴城市重新布局,即将偏远的本部作传染病专科基地,有利于各种传染病集中统一,隔离治疗和管理,而将内、外、妇、儿、老年病、中医等综合业务迁往人口集中的工业新区发展,依靠良好的区位优势,确定明确的发展思路,就能够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良性轨道上来。

2.2 共享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传染病医院集中收治病人的作用

2.2.1 优化组合传染病救治的专家资源。要认真制定传染病医务工作者的引进、培养、激励机制,不仅要为其创造好的工作环境,更要为他们谋取好的工资福利[8]。传染病医院应参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模式,由政府直接管理,工资参照公务员标准由政府全额承担,使传染病医院不再需要通过市场来自谋出路,从而保证传染病医务工作者能够一心一意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其从业稳定性。目前我省黄石及宜昌传染病从业人员财政政策落实到位了,我市此项工作经多次争取,目前政府正在督办落实,有望解决期待已久的传染病从业人员财政供养政策。同时,另设分院发展综合业务所需的规划土地项目,也正在落实中。

2.2.2 实现区域性传染病信息资源共享。对区域性传染病发生的历史情况,现时动态及输入性传染病动态信息,应与疾控中心共享信息资源。通过建立完善传染病医院、疾控中心与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平台,采集并保存居民在疾控中心和传染病医院以及医疗机构接受传染病检查、诊断过程中所产生的健康档案信息,实现全市传染病医院与疾控中心对传染病患者的信息共享,通过传染病医院与疾控中心信息平台的对接,实现传染病患者信息交换,充分利用平台信息为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卫生监管等提供服务。

2.2.3 构筑区域性传染病医院集中收治网络体系。必须要对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分类管理,把应当市场调节的交给市场,把应当归属政府管理的收归政府,对传染病救治体系进行全面整合,实行传染病的专门集中收治。要明确综合性医院和传染病医院的收治范围,综合性医院可设立传染病门诊,进行初期诊断,起到分诊的作用,而住院则应全部归集到传染病医院进行集中收治。从而保证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全程纳入国家的监控之下,保证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完整。

2.2.4 加强政府投入资金的监管力度。对政府投入的资金,传染病医院应依据合法、科学、公开、公正、规范、透明的原则进行合理分配使用,并切实加大监管力度,主动接受各级财政及其他相关部门和社会的监督,确保资金真正使用于传染病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上来。

总之,传染病的防与控都是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一部分,承担传染病诊治的专业医院,政府不应将其等同于综合医院及其他专科医院而给予相同的经费政策。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有利于传染病控制的社会责任出发,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才能更好地建设和发展传染病医院。

参考文献

[1]陈昆锐.地州市传染病医院的生存发展困境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2;05:233-236.

[2]陈丽娜.改革创新,探索传染病医院发展道路[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0,8(9):5-7.

[3]湖北省卫生信息中心,2006-2010年湖北省卫生统计(内部资料)[Z].2006-2010.

[4]贾卫东,匡莉,雷春亮,等.传染病医院发展瓶颈浅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7,01:56-57.

[5]中共中央、国院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N](2009/3-17).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EB/OL](2003/9-29).

上一篇:“双联”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2022国际商务谈判考试论文题目及电子商务考试题型